10各月宝宝的血常规指标检验报告、大家帮忙看看各项指标都正常吗?缺什么?需要补什么吗?

10各月宝宝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大家帮忙看看各项指标都正常吗?缺什么?需要补什么吗?_百度知道
10各月宝宝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大家帮忙看看各项指标都正常吗?缺什么?需要补什么吗?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白细胞 12.95红细胞4.86血红蛋白119.81红细胞压积36.60血小板 390.00平均血小板体积 10.3. 红细胞平均体积 75.30平均血红蛋白量 24.10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20.00中性细胞比率 22.84%淋巴细胞比率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有正常值范围吗?现在的化验单都会用箭头上下来标示偏高还是偏低。
其他类似问题
血常规检验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学会看懂宝宝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发布成功!
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躺着也能逛圈子,发帖回帖更方便
快快&&3岁4个月小女生
& & & & & & & & & & & & & &&&&&&&&&&&&&&&&&&&&&&&&&&&&&&&&&&&&&&&&&&&&&&&&&&&&&&&&&&&&&&&&&&&&&&&&&&&&&&&&&
&&&&& 去看儿科,做血常规怕是最司空见惯的一种了解宝宝病情的手段了,可如果妈妈们不太懂那报告单上数字背后的小故事,怕是宝宝被扎的那一下,除了心疼,还是心疼,心里并无多少底,曾几何时,我也是那糊里糊涂的妈妈,对报告,除了能看出上下箭头表示的或高于或低于正常值之外,无他。 && 因为奇怪那天化验单上,正常的白细胞计数下,不正常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特意让那熟人医生大概讲了讲,回家又上网搜了搜,知道了个皮毛,又怕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记下来,也能方便像我这样的其他妈妈,一举两得。 && 言归正传。 && 血常规通常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计数。 &&红细胞/血红蛋白&&人体组织器官&输氧员& &&正常男性:血红蛋白浓度120~160g/L &&&&&&&&&&红细胞计数4.0~5.5&1012/L & 正常女性:血红蛋白浓度110~150g/L && &&&&&& 红细胞计数3.5~5.0&1012/L &&正常新生儿:血红蛋白浓度170-200g/L &&&&&&&&&&& 红细胞计数6.0~7.0&1012/L &&正常3岁宝宝:血红蛋白浓度113-172g/L &&&&&&&&&&&&红细胞计数3.68~5.74&1012/L & 红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给人体各组织输送氧。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铁、原卟啉和珠蛋白组成,红细胞的功能主要由其中所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红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都会产生红细胞疾病。 & 增高:红细胞增加会产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出现皮肤黏膜红紫、脾肿大、血栓、出血等临床表现。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会偏高;慢性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会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 降低:红细胞数量减少会产生贫血。贫血患者会有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
& 白细胞&&人体重要的防御机构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成人 4.0~10.0&109/L &&&&&&&&&&&&&&&&& 新生儿 15~20&109/L &&&&&&&&&&&&&&&&&&3岁宝宝 3.97~9.15&109/L && 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3岁宝宝正常值分别如下。   1、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数的50%~70%   2、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数的20%~40%   3、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数的3%~10%   4、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数的0.5%~5%   5、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数的0~1% &&&白细胞对人体具有保护和防御功能。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和杀死细菌,防止细菌和有害物质侵入机体。淋巴细胞与免疫有关,它是机体保护自己不受病原体侵袭的主要细胞。单核细胞能够从血液中清除死亡或不健康的细胞、废物和碎片以及杀死入侵的细菌。
&& 白细胞(WBC)计数: && 升高:身体部位发炎、严重烧伤、白血病、组织坏死等;但孕妇、新生儿及激烈运动过后亦会偏高。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 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 一是中性粒细胞(Neut),正常为5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 降低: 病毒性感染。 &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2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 &&&&&&&&&&&&&&&&&&&&&& 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降低: 免疫缺陷。 & 三是单核细胞(Mo),正常为3%~10%,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 四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5%~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 五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1%,临床意义不大; & & 血小板&&与止血和血栓形成有关 & 血小板(PLT):3岁宝宝正常情况下为101~320&109/L &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它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与止血和血栓形成有关。当血管损伤后发生出血,局部小血管立即发生反射性收缩,血小板很快与血管内皮下已暴露的胶原组织和基底膜接触发生黏附,同时发生聚集和释放反应,在血管损伤处形成血小板血栓。加上血液凝固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堵住伤口,使出血停止。 &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 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值和网织红细胞  && 正常人的红细胞比积(压积):男性:42%~49%   &&&&&&&&&&&&&&&&&&&&&&女性:37%~43% &&&&&&&&&&&&&&&&&&&&&&&&&3岁宝宝:33.5%~45.0% &&& 红细胞比积增加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常达50%以上,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常需以红细胞比积作为参考。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比积可增加高达60%以上。红细胞比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有助于贫血的诊断和判断贫血的程度。   
&&& 红细胞平均值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些数据可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值为82~92fL(飞升)   数值增高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数值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值为27~31Pg(皮克)   数值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值为320~360g/L   数值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成熟的红细胞,它的高低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   外周血网织细胞正常值为0.5%~1.5%。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的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网织红细胞正常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肾性贫血。
&& 以上是血常规化验单的知识,尽管血常规检验不是什么特殊性实验,也不是很复杂的过程,但是,由于血液不断地在全身循环,流经身体各个重要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维护人体各处机能活动和内外环境的平衡。如果人体各部位稍有异常改变,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所以,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即可协助判断肌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肌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为具有诊断参考价值,所以,许多病人在病因不明时都要做血常规检查。 && 怎么样?现在若是拿来份宝宝的血常规化验单,是不是多多少少能看出来点门路了,再拿着化验单给主任送去看的时候,心里是不是也能事先知道个大概了,再听主任的医嘱,是不是就更能抓住重点,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呢?
阅读(3081)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