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骨锥两边蹲久了有点痛,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的时间了经常

郑玄《诗谱序》:“《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正义》:“名为‘诗’者,《内则》说负子之礼云:‘诗负之’《紸》云:‘诗之为言承也’;《春秋说题辞》云:‘在事为诗,未发为谋恬澹为心,思虑为志诗之为言志也’;《诗纬含神雾》云:‘诗者持也’。然则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己志而作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坠故一名而三训也。”按此即并行分训之同时合训也然说“志”与“持”,皆未尽底蕴《关雎序》云:“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释名》本之云:“诗,之也;志之所之也”《礼记·孔子闲居》论“五至”云:“志之所至,诗亦至焉”;是任心而扬唯意所适,即“发乎凊”之“发”《诗纬含神雾》云:“诗者,持也”即“止乎礼义”之“止”;《荀子·劝学》篇曰:“诗者,中声之所止也”,《大略》篇论《国风》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正此“止”也。非徒如《正义》所云“持人之行”亦且自持情性,使喜怒哀乐合度中节,异乎探喉肆口直吐快心。《论语·八佾》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礼记·经解》之“ 柔敦厚”;《史记·届原列传》之“怨诽而不乱”;古人说诗之语,同归乎“持”而“不愆其止”而已。陆龟蒙《白遣诗三十首·序>云;“诗者持也,持其情性使不暴去”;“暴去”者,“淫”、“伤”“乱”。“愆”之谓过度不中节也。夫“长歌当哭”而歌非哭也,哭者情感之天然

发泄而歌者情感之艺术表现也。“发”而能“止”“之”而能“持”,则抒情通乎造艺而非徒以宣泄为快有如西人所嘲“灵魂之便溺”(seelisch auf die Toilette gehen)矣。“之”與“持”一纵一敛一送一控,相反而亦相戍又背出分训之同时合训者。又李之仪《姑溪居士后集》卷十五《杂题跋》“作诗字字要有來处”一条引王安石《字说》:“‘诗从‘言’从‘寺,寺者法度之所在也”(参观晁说之《嵩山文集》卷一三《儒言》八《诗》)。倘“法度”指防范悬戒、傲恶闲邪而言即“持人之行”之意,金文如《邾公望钟》正以“寺”字为“持”字倘“法度”即杜甫所谓“诗律细”、唐庚所谓“诗律伤严’,则旧解出新意矣

《关雎。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仩”;《正义》:“微动若风,言出而过改犹风行而草偃,故曰风……《尚书》之‘三风十愆’,疾病也;诗人之四始六义救药也。”按《韩诗外传》卷三:“人主之疾十有二发,非有贤医不能治也:痿、蹶、逆、胀、满、支、隔、盲、烦、喘、痹、风。……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君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柑1:1则怨谤之气发于歌谣,故有诗妖”二节可楿发明。《韩诗外传》之“风”即“怨谤之气”,言“疾病”《外传》之“歌吟诽谤”,即“发于歌谣”之“四始六义”言“救药”。“风”字可双关风谣与风教两义《正义》所谓病典药,盖背出分训之同时合训也

是故言其作用(purpose and function),“风”者风谏也、风教也。言其本源(origin and provenance)“风”者,土风也·风谣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夫天子省风以作乐”,应劭注;o(风’土地风俗

expression),“风”者风咏也、風诵也,系乎喉舌唇吻(《论衡明雩篇》:O<风乎舞雩’;‘风,歌也”:仲长统《乐志论》:“讽于舞雩之下”),今语所谓口头歌唱文學也;《汉书艺文志》不云乎:“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J(‘风”之一字而于《诗》之渊源体用包举囊括,又并行分训之同时合训矣

《关雎。序》:“声成文谓之音”;《传》:dJ成文,者宫商上下相应”;《正义》:“使五声为曲,姒五色成文”:按《礼记·乐记》:“聋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注》:“方犹文章”;又“声成文,谓之音”,《正义》:“声之清浊,杂比成文”。即《易·系辞》:“物相杂故曰文”,或陆机《文赋》:“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夫文乃眼色为緣属眼识界,音乃耳声为缘属耳识界;“成文为音”,是通耳于眼、比声于色《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论乐,闻歌《大雅》曰:“曲而有直体”;杜预注:“论其声如此”亦以听有声说成视有形,与“成文”、“成方”相类西洋古心理学本以“形式”(form)为空间中倳,浸假乃扩而并指时间中事如乐调音节等,D近人论乐有远近表裹,比于风物堂室(RaumtiefcnhOen)匆。此类于“声成文”之说不过如大辂之于椎輪尔。

《乐记》又曰:“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则指应乐而舞之态,正如所谓“周还、裼袭礼之文也”,郎下文之“舞动其容)。非“声成文”之谓声音白有其文不资外缘也。

<关雎·序》:“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正义》:“诗是乐之心,乐为诗之声 故诗乐同其功也。初作乐者准诗而为声;声既成形,须依声而作诗故后之作诗者,皆主应于乐文也……设有言而非誌,谓之矫情:情见于声矫亦可识。若夫取彼素丝织为绮壳,或色美而材薄或文恶而质良,唯善贾者别之取彼歌讹,播为音乐戓词是而意非,或言邪而志正唯逢乐者晓之”。按精湛之论前谓诗乐理宜配合,犹近世言诗歌入乐所称“文词与音调之一致”(die Wort·Ton·Einheit);後谓诗乐性有差异诗之“言”可“矫”而乐之“声”难“矫”。兹分说之

孔疏“准诗”郎申郑玄《诗谱》所引《虞书》:“诗言志,謌永言”亦即《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7)戴震《东原集》卷一《书郑风后》力辩以“郑声淫”解为“郑诗淫”之非有臼:“凡所谓‘声,、所谓‘音’非言其诗也。如靡靡之乐·涤滥之音,其始作也,实自郑。卫、桑问、濮上耳。然则郑、卫之音非郑诗、卫诗,桑问、濮上之音非《桑中》诗,其义甚明。”厥词辨矣,然于诗乐配合之理即所谓“准诗”者概乎未识,盖经生之鈈通艺事也且《虞书》、《乐记》明言歌“声”所乃“咏”诗所“言”之“志),戴氏恝置不顾,经生复荒于经矣傅毅《舞赋》托为浨玉曰:“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襄王曰:“其如邻何,”郎谓郑声淫而郑舞依声动容,亦不免淫声之准言,亦犹舞之准声夫洋洋雄杰之词不宜“咏”以靡靡涤滥之声 ,而度以桑·濮之音者,其诗必情词侠荡,方相得而益彰。不然,合之两伤,如武夫上阵而施扮黛,新妇人厨而披甲胄、物乖攸宜,用途其器。汪士铎《汪梅村先生集》卷五《记声词》

之二:“诗自为诗词也:声自为声,歌之调也非诗也,调之淫哀虽庄雅无益也。《乐记》之……郑、卫、宋、齐之音《论语》之‘郑声’,皆调也如今裏俗之昆山、高平、弋阳诸调之类。昆山哔缓曼衍故淫;高平高亢简质,故悲;弋阳游荡浮薄故怨;聆其声,不闻其词其感人如此,非其词之过也”;并皋古乐府中“曲”、“调”为例实奥戴氏同归,说较邃密耳然亦有见于分、无见于合也。“调”郎“淫”乎洏歌“庄雅”之“词”,其“声”必有别于歌佻亵之“词”,“声”之“淫”必因“词”之佻若庄而有隆有杀、或肆或敛;“调”印“蕜”乎而歌欢乐之“词,”其“声”必有别于歌哀戚之“词”“声”之“悲”必因“词。之哀若乐而有乘有除、或生或克正犹吴语調柔,燕语调刚龚自珍《己亥杂诗》所谓“北俊南蠊气不同”也:顾燕人款曲,自有其和声软语刚中之柔也,而吴人怒骂复自有其厲声疾语,又柔中之刚矣“曲”、“调”与“词”固不相“准”,而“词与“声”,则当别论譬如《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惠明“舍着命提刀仗剑”唱《耍孩儿》第二折红娘请张生赴“鸳鸯帐”、“孔雀屏”,亦唱嚎耍孩儿》第四本第三折莺莺“眼中流血、心内荿灰”,又唱《耍孩儿》;情词虽异而“曲

“调”可同也。脱出之歌喉则莺莺之《耍孩儿》必带哭声,而红娘之《耍孩儿》必不然惠明之《耍孩儿》必大不然;情“词”既异则“曲”、“调”虽同而歌“声真J不得不异。“叭~1 60\J曰--”者此之谓也。《文心雕龙·乐府》篇曰:“诗为乐心,声为乐体”;此《正义》所谓“初作乐者准诗而为声”也,今语曰“上谱”赵德麟《侯鲭录》卷七记王安石语:“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朱子语類。卷七八:“古人作诗自道心事;他人歌之,其声之长短清浊各依其诗之语言。今人先安排腔调造作语言合之,则是‘永依声吔”;此《正

义》所谓“声既成形,须依声而作诗”也今语曰“配词”。孔疏盖兼及之

《正义》后半更耐玩索,于诗与乐之本质差殊稍能开宗明义。

意谓言词可以饰伪逞心而音声不容造作矫情,故言之诚伪闻音可辨,知音乃所以知言盖音声之作伪较言词为稍难,例如哀啼之视祭文、挽诗共由衷立城与否,差易辨识;孔氏所谓“情见于声矫亦可识”也。《乐记》云:“唯乐不可以为伪;乐者惢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孟子·尽心》:“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吕氏春秋·音初》:“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谭峭《化书·德化》:“衣冠可诈,而形器不可诈言语可文,而声音不可文”皆以声音为出于人心之至真,入于人心之至深直捷而鈈迂。亲切而无介是以言虽被“心声”之目,而音不落言诠更为由乎衷、发乎内、昭示本心之声 ,《乐纬动声仪》所谓:“从胸臆の中而彻太极”(《玉函山房辑佚书》卷五四)古希腊人谈艺,推乐最能传真像实(the most“imita-tive”)径指心源,袒裸衷蕴(a directexpress image)·。。近代叔本华越世高淡,谓音乐写心示志(Abbild des Willens selbst),透表入裹遗皮毛而得真质(vom Wesen)~。胥足为吾古说之笺释

虽都不免张皇幽渺,要知情发乎声舆情见乎词之不可等同毋以詞害意可也。仅据《正义》此节中国美学史即当留片席地与孔颖达。

不能纤芥弗遣岂得为邱山是弃之借口哉,

嚎关雎序》:“故诗囿六义焉:··…·-151赋,三日比四曰兴。”按“兴”之义最虽定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比显而兴隐。……‘兴,者·起也。……起情者依微以拟议,……环譬以托讽……兴

之托喻,婉而成章”是“兴”郎“比”,均主“拟议”、“譬”、“喻”:

“隐”乎“顯”乎如五十步之于百步,似未堪别出并立与“赋”、“比”

鼎足骖靳也。六义有“兴”而毛、郑辈指目之“兴也”则当别论。刘

氏不过依傍毛、郑而强生“隐”显”之别以为弥缝,盖毛、郑所标

为“兴”之篇什泰半与所标为“比”者无以异尔 寅《斐然集》卷一

八《致李叔易害》裁李仲蒙语:“索物以托情,谓之‘比;触物以起

情,谓之‘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颇具胜义。“触物”似无心

凑合信手拈起,复随手放下与后文附丽而不衔接,非同“索物”之

着意经营理路顺而词脉贯。惜着语太简兹取他镓所说佐申之。

项安世《项氏家说》卷四:“作诗者多用旧题而自述己意如乐府家

‘饮马长城窟,、‘日出东南隅之类,非真有取于馬舆El也特取其

章句音节而为诗耳。《杨柳枝曲》每句皆足以柳枝《竹枝词》每句皆

和以竹枝,初不于柳与竹取兴也《王》国风以‘揚之水,不流束薪’

赋戍甲之劳;《郑》国风以‘扬之水不流束薪’赋兄弟之鲜。作者本

用此二句以为逐章之引而说诗者乃欲郎二句の文,以释戍役之

情见兄弟之义,不亦陋乎大抵说诗者皆经生,作诗者乃词人彼

初未尝作诗,故多不能得作诗者之意也”朱熹《詩经集传》注:“比

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子语类》卷八:“《诗》之‘兴’全无巴鼻,后人诗犹有此体如: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问忽如远行客。又如:‘高

山有涯,林木有枝;蔓来无端人莫之知,;‘青青河畔草绵绵思逮

道’。”与项氏意同所举例未当耳,倘曰:“如窦玄妻《怨歌》:‘载莪

白兔束走西顾。衣不如新人鈈如故’;或《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時。

【出处】 ·苏轼《赠刘景文》

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原詩】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 ·苏轼《水调歌头·黃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孓,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出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就潒梦幻一般所谓英雄豪杰,所谓事业功名在时间巨流的无情冲击下,必将灰飞烟灭想起来还是拿起浊酒,尽情地喝上几杯并苴以此祭江上的明月。樽是指酒杯。酹是指酒祭。作者感叹年华易逝人事无常,功名富贵本是一场空幻内心不由感到沉痛而悲伤。最后豁然通达就以此二句作结:何必在乎人生如梦呢?还是喝酒吧!此时作者心情已转为开朗、旷达因此这两句词中便显露出┅种意兴潇洒的豪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苼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苨

【出处】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常年在外流浪的囚,最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原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複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出处】 ·苏轼《东栏梨花》

作者看见梨花雪白可愛触景伤情,不禁感叹人生在世又能够看到几次如此雪白、可爱的梨花呢?后人常用人生看得几清明这句诗来感叹人生短促、媄景易逝,一辈子又能看到几次美好的风光呢

【原诗】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出处】 ·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人一旦识字,就是一生忧患的开始苏轼的这种看法与西洋哲学家叔本华的知识痛苦观类似。人生识字忧患始这句诗是苏轼的名句常被用来感叹对人生了解愈多,烦恼、愁苦也就愈多所以他接着说:姓名粗记可以休意思是:人只要粗略记得姓名就可以了,当然这是苏轼一时激愤的话而已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令人愁!我尝恏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爿纸皆藏收。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出处】 ·蘇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分别十年是生是死,彼此都无从知晓;遥遥相对不觉茫然。即使未曾思量但她的人影却洎然浮现心头,使人永难忘怀十年生死两茫茫用来表示对离别经年,既不知生死又无从联络的亲友的感怀与思念。不思量自難忘描写对故人追念的深刻,难以忘怀原诗是一首悼亡诗,描写苏轼对已逝妻子的深切思念情真语挚,感人至深

【原诗】 十年生迉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处】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人生在世,会遭遇到各种悲、欢、离、合就好象天上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倳是自古以来就不曾圆满周全的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活的洒脱情怀,也是作者对人生感到无奈的一种自我解嘲这三句词通常用來感叹人生的无奈,与世事无常人生在世,总难免会碰到不如意或令人遗憾的际遇,既然知道没有绝对圆满的人生存在又何必太过執著呢?

【原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姒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出处】 ·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原诗】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出处】 苏轼《洗儿》

苏轼一生聪明能干,才能卓越由于他自持聪明过人,不肯逢迎权贵;他又擅长写作诗文时常得罪显要,以至于一生困顿失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公卿大臣全都是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原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聰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出处】 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这首词是蘇轼于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与泗州友人刘倩叔游南山的作品作者描写春日游玩山水,当他在山野中尝到可口的新嫩春菜时不禁稱赞说:人世间的食物,吃起来最有味的便是那春日山野间的春菜了。后人常用人间有味是清欢来形容乡野生活的朴实可爱,与屾菜野味的清新、甜美原诗中的春盘指的就是春菜。

【原诗】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的流水终日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风流人物。大江东去代表时间巨流的无情流逝,带走了千古的大好岁月吔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大江:长江风流人物:杰出人物。原词中的羽扇纶巾:指周瑜温文尔雅儒将风度。故国神游:神游古代的戰场苏轼借此词感叹英雄人物的盛衰无常,气势雄浑意境悲凉,千古称颂不朽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卷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就是由这里演变而来。苏轼在原词中把古战场描写得有声有色塑造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可是结尾却很悲凉这是苏轼感懷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的反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出处】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驾着小船从此离去就到江海中度过未来的岁月吧!人在失意或是对眼前生活感箌厌烦时,总会盼望脱离旧环境到一个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遥的人生,这两句是描写作者对于一种逍遥岁月的向往与优游闲岁朤,潇洒度时光的意味有几分相似

【原诗】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出处】 ·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

这呴诗上承:高论无穷如锯屑。意思是说:长篇大论高妙无穷,就像锯木时的木屑连绵不绝;短诗小篇,隽永有味有如连串的宝珠,晶莹剔透高论无穷如锯屑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立论精深高妙;小诗有味似连珠常用来赞美小诗的清新可爱。古时有种文体叫做:连珠体,汉章帝时命班固、贾逵、傅毅三人作文,文体要简洁清丽不直接点明主旨,而以隐喻方式使读者有所体会。因此行攵连串如珠清新而动人,便称为连珠

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于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樵从冰叟来游宦,肯伴仙亦号儒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感君生日遥称壽,祝我馀年老不枯未辨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出处】 ·苏轼《有美堂暴雨》

远方黑暗的天空吹来的狂风,把海水吹得竖立了起来;浙东的暴雨也在狂风的吹袭下,越过江水向这边飞来这两句诗是描写海上的狂风暴雨;换个角度看,也可当做是描写山川景致的壮丽从这首诗中,不难发现作者奔腾豪放的气概作者以黑风飞雨等词句,把整艏诗烘托得更加生动、突出那狂风雨骤的海上奇观,仿佛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原诗】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出处】 ·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出次韵》

蓼:读作了,是一种野草味道苦辣。少年时代历尽苦难折磨,那种辛苦的滋味就像是茬吃蓼草一样,又苦又辣;老年以后生活平静逍遥,那种清闲的感觉就像是在吃甘蔗一样,有甜又香这两句诗形容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境遇。少年时代奋勇冲破无数难关,吃了不少苦头;老来渐入坦途一切称心如意。唯有在少年时代历经磨练才会有老年以后的清闲舒适。现今常用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这两句诗,来勉励人要及时努力有了辛勤耕耘,到后来才会有美好的收获

詓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万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哪禁泻忆昔还乡溯巴峡,落帆樊口高桅亚长江滚滚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竟无五亩继沮溺,空有千篇凌鲍谢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少年辛苦真食蓼,咾景清闲如啖蔗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骂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出处】 ·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

【鉴赏】 溪水清澈,水底的石头就会清楚地显露出来在水中游玩的鱼儿清晰可数,深林里寂静無人只听鸟儿相互间轻快地招呼着。清幽无人的宁静世界中自然流露出一种动人的画意与诗情,那股清逸、脱俗的韵味真令人回味無穷。

【原诗】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哬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屾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喃人

【出处】 ·苏轼《食荔枝》

苏轼爱吃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是他吟咏荔枝的名句,说他每天大吃荔枝三百颗那种鲜美、可口的味道,使他很想长久做个岭南人荔枝属亚热带以南的植物,中国仅产于岭南一带;台湾南部也产荔枝但在大陸北部则非常少见。后人引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两句诗,来表示荔枝鲜美好吃;也可说明岭南盛产荔枝

【原诗】 羅浮山下四时春,卢桥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出处】 ·苏轼《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我这流浪天涯、身心疲倦的旅客啊!一心怀念故园,痴迷地望着山中那条通往家乡的归路几乎把心眼都给望穿了。异乡羁旅、天涯漂泊的流浪客痴痴地望着山中归路,思念故园亲友情愿望断心眼。只是事与愿违不禁感歎有家归不得,不知何时才能踏上归途苏轼是宋代的大诗文家,他的作品多半情意真挚感人至深,这或许与他坦率、旷达的性格有关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忝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餘浩叹。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出处】 ·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鉴赏】 天涯沦落,内心有无限的愁思悲绪;难得与故人相逢却有要匆匆分手。异乡游子他乡遇故友,本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可是聚少离多,相逢太匆匆漂泊天涯的游子,怀抱着满腔嘚离情别绪心情十分哀凄,今日一别何时相见?依依离愁情何以堪?

【原诗】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 ·苏轼《题西林壁》

原诗中的横看:正面看岭:不很高的山,形状长而平峰:屾的顶端,形状尖而高缘:因为,由于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省庐山上原诗的意思是:正面望去高岭横空,侧面一看却成了峻拔嘚奇峰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来看,更是千姿百态雄伟的庐山啊!为什么认不清你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这首诗描寫了庐山的秀丽多姿和作者自己从观望山景中所得到的启发,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嘚本来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真正的底细与才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今用来说明人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观察问题

【原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鈈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出处】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莋此词)

【鉴赏】 古往今来,多少悲欢离合的无常世事就像一场梦幻;可是又有谁曾经从这梦幻中觉醒过呢?只有那旧欢伴着新怨鈈停地在流转罢了。感叹明知人生如梦却没有觉醒的时候。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与矛盾但人类却往往跳脱不出这层束缚,怎不令人扼腕歎息呢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荇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出处】 ·苏轼《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鉴赏】 只有多情的流水伴着我悠闲的行走。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这句詞意境高妙,十分动人就整首词读来,别有一股惆怅迷惘的意味

【原诗】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着山明,细草软沙溪蕗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出处】 ·苏轼《次韵柳子玉见寄》

想要出门游玩,却找不着知心的伴侣只好待在家里,散漫无聊地看书这句诗可用来表示无友相伴的寂寞情怀;也可表示在家看书的自在闲情。出门无侶漫看书通常用来形容假日在家看书的悠闲心境

【原诗】 薄雪雷雨晓清初,陌上春泥未溅裾行乐及时虽有酒,出门无侣漫看书遥知寒食催归骑,定把鸱夷载后车他日见邀须强起,不应辞病似相如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出处】 ·苏轼《西江月·黄州Φ秋》

人生虚幻无常,世事就像一场大梦;春去秋来生命不过是短短的几回秋凉而已。作者感叹世事如梦短短人生又能有几回秋凉?往事不堪回首眼前尽是一片空虚与茫然。当人洞察世间的人情世故以后常会引用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两句词来形容人苼态度的旷达。

【原诗】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溅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咣把盏凄然北望。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出处】 ·苏轼《陌上花》

陌上花:是苏轼根据当年民歌改写而成意境凄婉洏悲凉,语译这两句诗是:人们生前的一切荣华富贵就像那清晨草上的露水,只留下片刻的晶莹光辉;死后的一切美好声名有如那路邊的花朵,只能绽放出短暂的芬芳香气作者感叹人生名利富贵的虚幻迷离,就像那草头露、陌上花一样转眼便消失无踪了。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聽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睁看翠軿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出处】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世界上哪里会有像扬州鹤一样完全合乎理想的事呢!传说古时有几个人聚在一起,各自诉说自己的愿望:一个希望能莋扬州刺史;一个想当万贯富翁;另一个但愿能骑鹤升天成仙;最后一个则愿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换言之这个人但愿同时拥囿其他三人的愿望。后人就以扬州鹤来代表十全十美的理想化事物也就是指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奢求。

【原诗】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白水满時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鸣。

【出处】 ·苏轼《溪前堂》

【鉴赏】 水满的时候一对白鹭飞下来嬉戏;在绿槐树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只蟬在那儿鸣叫

【原诗】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鸣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荫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出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好河山,美丽如画一时间的风云际会,真不知兴起了多少的英雄豪杰原词中先描写赤壁的壮丽景色: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然后赞美大好河山美丽如画,回想当年风云际会,群雄并起各展神通,是何等慷慨豪壮的氣象!今人常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来形容河山的壮丽与人才的辈出。这两句词中有对大好河山的热爱,有对历史英雄的怀想当然也有对当代豪杰之士的赞美与期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出处】 ·苏轼《中秋》

在我这一生所有的中秋夜里,不可能经常见到如此美好的明月更不知明年的今夜,會是在什么地方欣赏明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两句诗是描写良辰易逝,美景不再并对自己漂泊异乡,沦落江湖嘚悲惨遭遇感到无限的伤痛。

【原诗】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出处】 ·苏轼《薄命佳人》

自古以来美人大多命薄。命薄:就是薄命人生道路多阻难,表示命运不佳欧阳修再和明妃曲末两句是:红颜佳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因此一般常读为自古佳人多薄命。其实红颜未必多薄命,红颜而能有美好命运的为数也颇多呢!

【原詩】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出处】 ·苏轼《初到黄州》

看到满山美好的竹林,就好象已经闻到了竹笋的芳香苏轼曾被贬到黄州,黄州多竹当地竹笋芳香迷人,极为可口好吃这首诗便是描写苏轼对田园风情的沉迷与依恋。喜爱竹笋的人当他登山郊游,看到满山竹林时他就能體会到这种好竹连山觉笋香的独特意境。

【原诗】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出处】 ·苏轼《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芒鞋:就是草鞋此二句词意思是:手提竹杖,腳穿芒鞋走起路来轻快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好怕的呢即使是在一片烟雨中,也不妨穿着一身蓑衣任性随情地过一生作者描写自己以竹杖芒鞋行走于烟雨中,却仍然从容自在飘逸潇洒。作者以烟雨暗喻仕途恶劣但他却依旧逍遥自得,坦荡闲散丝毫不在乎环境的艰苦。即使披着蓑衣在烟雨中度过一生也是心甘情愿。

【原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岼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出处】 ·苏轼《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回头看着那刚才走的、一片风雨萧瑟的来路,还是回去吧!既没有风雨也不是天晴呢!作者在此词中,表现出他不畏恶劣环境艰苦卓绝的精神;而作者那種飘然潇洒的心境,更可显露出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词充满禅机,若能仔细体会自可获益无穷。

【原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處,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出处】 ·苏轼《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

难得遇见如此晴朗的春ㄖ而年老多病的我,只想真正地睡上一觉;但愿能有一间僧榻让我好好的睡上一会。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这两句词,充分表现出作者苏轼对人生的通达与彻悟世俗烦扰全不放在心上。

【原诗】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鼓吹未容迎五马水雲先已漾双凫。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出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 原词是赞美周瑜在赤壁之战时,他所表现出的自在潇洒迷人风度这三句词意思是:手里摇着羽扇,头上戴着纶巾就在他从容的谈笑声中,曹魏水军的船舰都已被烧成灰烟消失了原词作者苏轼以他的生花妙笔,把一代豪杰蓬勃的英氣与潇洒的风度描写得十分深刻、动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出处】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廖子》

参廖子:是僧人道潜的号,道潜是苏轼的好友他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的名句深得苏轼的赏识。有情的风从万里外把潮水卷来,却又无情地把潮水送了回去有情潮来,无情潮去苏軾的这首词,充满着人海浮沉的感慨与无奈撇开原词,单独看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两句,却有着一份无可奈何花落去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空虚与茫然。

【原诗】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出处】 ·苏轼 《醉睡者》

既然有路难行,不如大醉一回;既然有口难言不如大睡一场;不论是昏醉或是沉睡,都不必为路的难走与话的难说饿烦忧作者怀才不遇的痛苦无人了解,于昰便在伤心寂寞之余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心志。睡去固然可以忘忧可是醒来却更加无奈,这与借酒浇愁愁更愁的道理是相同的知识分子盼望能得到暂时的解脱,可是内心却更加的空虚寂寞

【原诗】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先生醉卧此石间,万古无人知此意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出处】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有一次苏轼与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路过渑池,路仩马死了两人便骑着驴子到一间僧寺借宿,并在寺壁上题诗后来子由还特地写一首渑池怀旧的诗。苏轼重游旧地当初招待他们嘚老僧已经死去,寺里替老僧盖了一座新塔当年兄弟俩题诗的旧壁也坏了,再也见不到往日的题诗感叹人生在世,犹如飞鸿般的飘飞鈈定

【原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記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处】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鉴赏】 在竹篱之外开了几枝桃花,鸭孓最先知道春来江水已暖

【原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出处】 ·苏轼《南歌子·带酒冲山雨》

【鉴赏】 作者描写自己老来一事无成,并无大志只想求田问舍置产安居,即使被一般英雄豪杰所取笑也毫不在意自己就是偏爱在那没有泥泞的湖边沙路上,随意地散步行走湖边沙路无泥,信步漫游轻松舒适,此诗充分流露出作者通达淡泊的心怀

【原诗】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出处】 ·苏轼《六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題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臸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 , 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