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注射乙肝疫苗多少钱长时间注射一次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 &&&&&
近些年来,随着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加上他们往往来自农村、边远山区等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疫苗接种率较低,也没有隐性感染,一旦接触病原体,多数缺乏免疫力,极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
&&& 专家提醒,凡未经过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乙脑、流脑、乙型肝炎等自然感染而获得免疫或未接种疫苗的成年人,均可能患上这些传染病。目前,疫苗可预防的部分传染病在少数成年人中仍保持一定的发病率。因此,对疫苗可预防的疾病,每个成年人也应得到适当保护,予以相应的免疫接种。
&&& l、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疫苗接种
&&& 我国白喉发病率年龄高移,成人对白喉免疫水平下降,锡克氏反应阳性率较高。因而,有必要对少年和成人进行白喉类疫苗接种;对发生伤口破损者需作破伤风类疫苗注射。目前,我国已有统一配方的低单位成人用白、破二联类疫苗,可供少年和成人加强免疫。发生创伤机会较多的人群(如军人、警察及各种建筑工种和孕妇)应及时接种,由于成人接种该疫苗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成人接种剂量宜用低剂量。少年和成人不作为常规注射,如果遇到白喉、百日咳流行时期,或接触到病人时,可以先用抗毒素先行被动免疫,之后,再行类毒素全程免疫。打之前没有必要检查抗体。
&&& 2、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接种
&&&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麻疹发病年龄高移,少年和成人发病率占相当大的比例,原因是有的地方只抓基础免疫而忽略加强免疫。近年来,我国一些省市已把麻疹疫苗纳入大、中专(包括中学生)入学新生和新兵入伍的接种常规。麻疹疫苗成人复种剂量为0.5毫升,注射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另外,腮腺炎男性患病者中约有20%并发睾丸炎,危害较大,因而应注意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本病疫苗一般都是和麻疹、风疹制成联合疫苗,注射部位同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注射一次后,免疫期6&10年,所以仅儿童时期接种过一次是不够的,对于少年、成人来说,有必要在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行期或周围有类似病人发生时及时接种,接种之前无需检查抗体。
&&& 3、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接种
&&& 我国是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域,人群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高,我国大约有1.3亿(占10%)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因此,成人特别是那些经常接触血液和分泌物以及钱币等的医务、财会及售货人员尤需接种乙肝疫苗。甲型肝炎病毒只表现一个血清型,目前尚未发现有病毒变异。因此,接种甲肝疫苗后血清抗体水平升高,人体安全性能好。为此,凡接触甲肝病人较多的行业人员可酌情接种。主要指学生、军营人员、医务人员、餐饮人员以及集体生活人员等,甲肝疫苗有效免疫期为20年。成年人化验乙肝病毒指标,如果没有乙肝表面抗体形成,可以按照0、1、6月分别三次接种乙肝疫苗,即接种第1针后1个月接种第2针,接种第1针后的第6个月接种第3针;甲肝疫苗一生只需接种一次即可。乙肝表面抗体维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个体免疫差异、遗传因素以及病毒隐性感染等。
&&& 4、流脑菌苗、乙脑疫苗接种
&&& 乙脑的高发年龄虽然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但成人的发病率仍占相当的比例。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流脑暴发流行仍有发生。因此,在这类地域及大型建筑工地周围的人群、开放城市人群等均应接种流脑菌苗,流脑菌苗接种量为0.5毫升,于三角肌处皮下注射一次即可。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工作的人员也要接种乙脑疫苗。乙型脑炎疫苗免疫期只有1年,所以应该在每一年的流行期加注一次。
&&& 5、风疹疫苗、狂犬疫苗接种
&&& 风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传染病,成人患风疹时症状较轻,有时可无自觉症状,但孕妇若感染了风疹病毒,不论症状轻重,都可能引起流产或胎儿畸形。因此,育龄妇女在孕前应作风疹疫苗注射,有预防风疹病毒感染、防止胎儿畸形的作用。接种3个月内避免妊娠,接种之前无需检查身体。被狗、猫、猪等家畜咬伤和从事兽医、驯兽、动物饲养工作的人员应注射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对于各种人员的预防接种方法为:先注射三针,2年后再加强注射一针。
&&& 6、其他疫苗接种
&&& 从事环卫和污物处理的工人,应作白喉、破伤风二联菌苗接种,酌情还可作伤寒菌苗、霍乱菌苗、脊灰疫苗等接种;从事医学微生物实验的人员,直接接触如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等检验工作,亦应作相应的疫苗接种。尽管疫苗已经过杀灭或减毒处理,但是仍保存着一定的毒性,而且,疫苗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混有一些杂质,尤其是异种蛋白质(细菌、病毒和毒素也是异种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发生注射部位红肿、全身有些发热、不舒服,甚至出现荨麻疹,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一般来说,打了防疫针后免疫力的强弱与疫苗的质量有关,但并不是随注射处红肿的轻重而增减。也就是说,注射处红肿越大越严重,产生的抗体并不一定越多,抗体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也不一定越长,局部无红肿反应也不等于不产生抗体。所以,不能根据注射处的有无红肿来判定预防接种的效果。相反,反应越重,可能是疫苗质量较差。若注射疫苗后体温高于39摄氏度或红肿过大,则应及时找医生处理。
&&& 那疫苗能管多长时间呢?
&&& 疫苗不同,免疫时间长短也不一致,有的疫苗一生只需要接种1次,有的则需要定期复种。如卡介苗只需要接种1次,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出生2、3、4月必须连续3次口服,4岁时还要加强1次。乙脑疫苗免疫期为1年,第2年起,每年加强1次。
除了计划免疫要求接种的疫苗外,仍有一些有效的疫苗可以根据情况及时接种。水痘、流感、甲型肝炎、出血热、黄热病疫苗、霍乱、伤寒、副伤寒甲乙四联菌苗、布鲁氏杆菌苗、鼠疫菌苗、炭疽菌苗、钩端螺旋体菌苗等疫苗可在当地流行前选用。成人也可在流行季节到来前接种疫苗,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在夏、秋季蚊子活动猖獗时流行,在蚊子出现前1一4周注射乙脑疫苗,就可达到预防目的。长年在某些传染病的发病区(疫区)工作、生活,如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等疫区,应每年重复注射相应疫苗。到疫区出差、旅游,在临行前1一4周可注射相应疫苗。在参战、参加抗洪救灾前应注射相应疫苗。
&&& 什么情况下不能接种疫苗?
&&& 有下列情况不宜进行预防接种:(1)正在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查明发烧原因,治愈后接种;(2)正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足两周,应缓期接种;(3)患有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肾脏疾病、严重心脏病不宜接种;(4)肿瘤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时不宜接种;(5)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疾病也不宜接种;(6)过敏体质,有哮喘、荨麻疹、接种疫苗发生过敏者不宜接种;(7)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宜接种;(8)妊娠期、哺乳期及月经期应推迟接种某些疫苗。
&&& 专家强调,无论接种任何疫苗、抗毒素都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并在专门的场所由专业人员进行。当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处置,防止发生意外。接种疫苗并非绝对安全,疫苗质量受到温度、运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接种患者机体特有的异常免疫状态也有可能导致接种疫苗后出现全身反应或过敏反应,尤其是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所以接种疫苗需要在医院进行,以防不测。
东莞地址:道滘镇文一集团阳光康众大楼
广州地址:广州天河区黄埔大道东555号天海创意园二层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行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C) 2014 Sunshine health All Rights Reserved.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沈军大夫本人发表
第一次接种腮腺炎疫苗之后多长时间可以再接种_腮腺炎
状态:就诊前
咨询标题:第一次接种腮腺炎疫苗之后多长时间可以再接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五年前接种过腮腺炎疫苗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现在学校流行腮腺炎 学校免费给她们接种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她还需要接种吗
王***发表于
从病理上说,一旦得过流行性腮腺炎,终身免疫;但是对于疫苗达不到终身效果,有的品种说是十年。至于你的情况,觉得应该参考你的体质和曾经接种的产品品质。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沈军大夫本人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沈军大夫的信息
口腔癌、涎腺肿瘤的诊治。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整复治疗。
沈军,男,主任医师,教授,口腔颌面外科硕士、肿瘤学博士、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
颌面外科可通话专家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北大口腔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北京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八大处整形医院
颌面整形外科中心
北大口腔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口腔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北京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广东省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腮腺炎的传染期是几天?
腮腺炎的传染期是几天?
09-04-19 & 发布
腮腺炎是会传染的`所以得了这个病最好不要再去学校~不过对于得过腮腺炎的人是不会被传染的,潜伏期我不太清楚,没听说这个病还有潜伏期的,治疗的话还是需要吃药的,吃些消炎的药,比如阿莫西林,小孩子的话阿奇霉素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青霉素过敏的话可以服用环丙沙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从急性起病起两周内,也就是急性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传染期从症状出现前一个星期到出现症状后9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从有症状起的两周内隔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腮腺炎  腮腺炎   唾液腺有3对,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小儿得了腮腺炎后,面部就像打肿脸的胖子。因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间称为&大嘴巴&。有的地方也有"猪头肥"的说法.因为有时会肿的比较严重而趋于"猪头" ,所以人们也有叫这种症状为"猪头肥"的习惯.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用水调匀即可。外敷后可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同时还可服板蓝根冲剂。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有一点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对腮腺炎无预防作用。   腮腺炎分为化脓性和病毒性两种。   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常见的病因是1,腮腺分泌机能减退,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衰弱的患者;2,腮腺导管口堵塞;3,腮腺邻近组绢的炎症;   症状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病毒性通常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较多发生于幼儿或少年时期有传染接触史,可双侧或单侧受累,白细胞不但不增高反而减低或正常,局部症状和化脓性差不多,但没有化脓倾向。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  (二)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三)血清学检查。  1.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提示特异免疫反应。中和抗体特异性强,但不作常规应用。  2.补体结合与血凝抑制试验: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补体结合及血凝抑制抗体,有显著增长者可确诊(效价4倍以上)。国外采用酶联免疫吸咐法及间接荧光免疫检测IgM抗体,可作早期诊断。  3.病毒分离: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4.尿 肾脏受累时可出现尿蛋白、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尿的改变。  治疗: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素,中药荆防败毒散、五味消毒饮;同时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进行切开排脓手术。   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药治疗,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  医治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又叫“痄腮”。冬季易发此病,多见于5--10岁的儿童。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及病人接触后传染,多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军营等。一旦你孩子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将永远不再患此病,因为他已经能终身免疫。大多数地区要求学龄前儿童注射疫苗。如果未建立终身免疫,则需被动注射抗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疫苗。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本病前期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肉酸痛等。腮腺肿大常是本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腮腺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可有热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常有腮腺管口红肿。同侧咽部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位;喉水肿亦可发生;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腮腺疼痛难忍,少数病人的胰腺、脑膜、脑、肝和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本病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膜炎、睾丸炎和急性胰腺炎等。  1)脑膜炎--为儿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男性较女性多3--5倍。以淡漠、颈项强直、呕吐等为常见症状;腮腺炎并发脑膜炎一般预后良好;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留有永久后遗症甚至死亡。  2.睾丸炎--是男孩最常见的合并症,患者最小年龄3岁,青春发育期后的男性发病率高达30%。早期症状为发热、寒战、头痛、恶心、下腹疼痛,患侧睾丸有明显疼痛、肿胀、触痛,邻近皮肤水肿、发红,30%--40%的患者受累睾丸发生萎缩,10%左右的患者生育力受损,并常伴有附睾炎,后者也可单独出现。  3.卵巢炎--7%的青春期女性患者可并发卵巢炎,有发热、呕吐、下腹疼痛及压痛,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  4.胰腺炎--表现为上腹疼痛及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和虚脱。  5.其他0--14天出现症状。此外尚可发生乳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泪腺炎、角膜炎等,一般在20天内恢复。  6.流行性腮腺炎是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应用抗菌素治疗无效,中草药疗效较好,可请中医开一些清热解毒、散结清肿的中药,如用板蓝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选鲜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块,剥掉外皮和小刺,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天换敷1次,一般2到3天就可以治愈。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也可将适量马齿苋洗净,沥干水分,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1次。另外一方:豆腐30克,绿豆6克,冰糖5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如果孩子高热、头痛剧烈,应警惕脑膜炎,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得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注意不要给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保持孩子口腔卫生:要孩子经常用温盐水漱口。局部热敷:用包了毛巾的热水袋给孩子在患处热敷,可以减轻孩子患处的疼痛。 一般说腮腺炎得过一次,人就会产生永久性的抗体,不可能在得二次或几次以上.  【治疗】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预防法  先在被预防者的耳尖穴用细三梭针点剌出血1~2滴,然后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压2次,每次50下。3~4日换贴1次,7日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预防2000例,结果预防效果为100%[1]。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明显时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慢慢提插捻转分层退针),刺激宜强,反复运针数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侧)的针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针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2153例,均获痊愈[2,3]。  体针加敷贴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风、角孙。  配穴:颊车、曲池。  (二)治法  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据症情酌加。先刺患侧(或严重一侧)穴,再刺对侧;先刺手部穴位,再刺头面部。快速进针,迅速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十余下,强刺激不留针。针后,于患部贴敷捣烂成泥状的鲜蛇莓(全草)或仙人掌,上复衬以油纸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1~4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296例,均在1~7天内痊愈[4,5]。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孙、少商。  配穴:曲池、内关。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下同)。  (二)治法  仅取主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1.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10~15分钟。取针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刺血,每穴3~5滴。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与之同。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350例,全部治愈;95%患儿在3天内治愈[6]。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手三里、温溜。  配穴:颈椎1~5、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指手阳明经线手三里至温溜段,用七星针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经叩剌3~5遍。疗效不显者可在颈椎1~5两侧皮区各连续叩打3行,在腮腺局部肿胀处环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100例,均在5次内恢复,多于1~2次痊愈[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外关、合谷。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1.5毫瓦,每穴照射3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100例,总有效率98%,以发病后1~2天接受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效果较好[8]。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屏尖、面颊。  配穴:肾上腺、胃、胰胆、对屏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显可酌加1~2个配穴。屏尖穴针法,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挟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缘,右手持30号1寸长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内侧皮肤为度,捻转得气后急速出针。余穴采用捻入法进针,留针60~120分钟,每30分钟运针1次,反复运针2次后起针。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三)疗效评价  共治1160例,总有效率为97.4~100%。通过对照发现.耳针治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9,1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治法  共有二种拔罐法,宜任选一种。一为刺络拔罐之法,先令患儿取正坐位,以1~1.5寸30号毫针刺入阿是穴,深约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半分钟后即取针,用消毒棉球轻压不使流血。接着嘱患儿伏卧,在身柱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点刺,一点即出,随之以双拇指挤压针孔,出血一滴。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口径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盖,倒置于穴上,上放一个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点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治疗一次,不计疗程。  另一为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分钟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85例,其中刺络拔罐78例,获效满意;水罐207例,治愈率在95%以上,多在5~7天内获愈[11,12]。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孙。  配穴:耳尖(耳穴)、列缺。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改取配穴,每次仅取一穴。一侧患病点灸患侧穴,双侧者灸两侧。以灯芯草1根,一端蘸以菜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以发出清脆的“叭”的一声即可。注意灯芯蘸油时不可过多,以免燃烧时,油滴下烫伤;点燃时灯芯与皮肤不能接触太紧,防止灼伤皮表。施灸后穴位处可见一绿豆大的白泡,嘱患者勿抓破,白泡可自行消退。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730例,结果,治愈647例(治疗2~5日内),无效83例,总有效率为88.4%[13~15]。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少商、关冲、少泽。  配穴:大敦、合谷、关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取,头痛加合谷,发热不退加大椎,并发睾丸炎加关元、大敦。取准穴后,用消毒三棱针(或28号0.5寸毫针)在主穴上点刺,并挤压出血3~6滴。双侧肿大取双侧,单侧肿大取一侧。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点刺,合谷、关元以28~30号毫针刺,得气后施泻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轻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对5日以上腮部肿胀不消者,外敷锡类散膏,淋巴结肿大者外贴紫金锭膏,具体方法为:将锡类散或紫金锭0.1~0.2克,倒在3~5厘米见方的胶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匀涂于胶布中央,贴于患处,隔日1次。   【治疗】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预防法  先在被预防者的耳尖穴用细三梭针点剌出血1~2滴,然后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压2次,每次50下。3~4日换贴1次,7日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预防2000例,结果预防效果为100%[1]。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明显时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慢慢提插捻转分层退针),刺激宜强,反复运针数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侧)的针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针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2153例,均获痊愈[2,3]。  体针加敷贴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风、角孙。  配穴:颊车、曲池。  (二)治法  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据症情酌加。先刺患侧(或严重一侧)穴,再刺对侧;先刺手部穴位,再刺头面部。快速进针,迅速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十余下,强刺激不留针。针后,于患部贴敷捣烂成泥状的鲜蛇莓(全草)或仙人掌,上复衬以油纸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1~4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296例,均在1~7天内痊愈[4,5]。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孙、少商。  配穴:曲池、内关。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下同)。  (二)治法  仅取主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1.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10~15分钟。取针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刺血,每穴3~5滴。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与之同。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350例,全部治愈;95%患儿在3天内治愈[6]。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手三里、温溜。  配穴:颈椎1~5、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指手阳明经线手三里至温溜段,用七星针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经叩剌3~5遍。疗效不显者可在颈椎1~5两侧皮区各连续叩打3行,在腮腺局部肿胀处环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100例,均在5次内恢复,多于1~2次痊愈[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外关、合谷。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1.5毫瓦,每穴照射3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100例,总有效率98%,以发病后1~2天接受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效果较好[8]。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屏尖、面颊。  配穴:肾上腺、胃、胰胆、对屏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显可酌加1~2个配穴。屏尖穴针法,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挟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缘,右手持30号1寸长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内侧皮肤为度,捻转得气后急速出针。余穴采用捻入法进针,留针60~120分钟,每30分钟运针1次,反复运针2次后起针。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三)疗效评价  共治1160例,总有效率为97.4~100%。通过对照发现.耳针治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9,1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治法  共有二种拔罐法,宜任选一种。一为刺络拔罐之法,先令患儿取正坐位,以1~1.5寸30号毫针刺入阿是穴,深约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半分钟后即取针,用消毒棉球轻压不使流血。接着嘱患儿伏卧,在身柱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点刺,一点即出,随之以双拇指挤压针孔,出血一滴。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口径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盖,倒置于穴上,上放一个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点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治疗一次,不计疗程。  另一为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分钟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85例,其中刺络拔罐78例,获效满意;水罐207例,治愈率在95%以上,多在5~7天内获愈[11,12]。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孙。  配穴:耳尖(耳穴)、列缺。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改取配穴,每次仅取一穴。一侧患病点灸患侧穴,双侧者灸两侧。以灯芯草1根,一端蘸以菜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以发出清脆的“叭”的一声即可。注意灯芯蘸油时不可过多,以免燃烧时,油滴下烫伤;点燃时灯芯与皮肤不能接触太紧,防止灼伤皮表。施灸后穴位处可见一绿豆大的白泡,嘱患者勿抓破,白泡可自行消退。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730例,结果,治愈647例(治疗2~5日内),无效83例,总有效率为88.4%[13~15]。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少商、关冲、少泽。  配穴:大敦、合谷、关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取,头痛加合谷,发热不退加大椎,并发睾丸炎加关元、大敦。取准穴后,用消毒三棱针(或28号0.5寸毫针)在主穴上点刺,并挤压出血3~6滴。双侧肿大取双侧,单侧肿大取一侧。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点刺,合谷、关元以28~30号毫针刺,得气后施泻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轻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对5日以上腮部肿胀不消者,外敷锡类散膏,淋巴结肿大者外贴紫金锭膏,具体方法为:将锡类散或紫金锭0.1~0.2克,倒在3~5厘米见方的胶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匀涂于胶布中央,贴于患处,隔日1次。   【治疗】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预防法  先在被预防者的耳尖穴用细三梭针点剌出血1~2滴,然后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压2次,每次50下。3~4日换贴1次,7日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预防2000例,结果预防效果为100%[1]。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明显时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慢慢提插捻转分层退针),刺激宜强,反复运针数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侧)的针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针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2153例,均获痊愈[2,3]。  体针加敷贴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风、角孙。  配穴:颊车、曲池。  (二)治法  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据症情酌加。先刺患侧(或严重一侧)穴,再刺对侧;先刺手部穴位,再刺头面部。快速进针,迅速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十余下,强刺激不留针。针后,于患部贴敷捣烂成泥状的鲜蛇莓(全草)或仙人掌,上复衬以油纸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1~4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296例,均在1~7天内痊愈[4,5]。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孙、少商。  配穴:曲池、内关。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下同)。  (二)治法  仅取主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1.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10~15分钟。取针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刺血,每穴3~5滴。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与之同。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350例,全部治愈;95%患儿在3天内治愈[6]。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手三里、温溜。  配穴:颈椎1~5、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指手阳明经线手三里至温溜段,用七星针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经叩剌3~5遍。疗效不显者可在颈椎1~5两侧皮区各连续叩打3行,在腮腺局部肿胀处环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100例,均在5次内恢复,多于1~2次痊愈[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外关、合谷。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1.5毫瓦,每穴照射3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100例,总有效率98%,以发病后1~2天接受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效果较好[8]。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屏尖、面颊。  配穴:肾上腺、胃、胰胆、对屏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显可酌加1~2个配穴。屏尖穴针法,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挟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缘,右手持30号1寸长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内侧皮肤为度,捻转得气后急速出针。余穴采用捻入法进针,留针60~120分钟,每30分钟运针1次,反复运针2次后起针。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三)疗效评价  共治1160例,总有效率为97.4~100%。通过对照发现.耳针治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9,1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治法  共有二种拔罐法,宜任选一种。一为刺络拔罐之法,先令患儿取正坐位,以1~1.5寸30号毫针刺入阿是穴,深约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半分钟后即取针,用消毒棉球轻压不使流血。接着嘱患儿伏卧,在身柱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点刺,一点即出,随之以双拇指挤压针孔,出血一滴。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口径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盖,倒置于穴上,上放一个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点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治疗一次,不计疗程。  另一为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分钟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85例,其中刺络拔罐78例,获效满意;水罐207例,治愈率在95%以上,多在5~7天内获愈[11,12]。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孙。  配穴:耳尖(耳穴)、列缺。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改取配穴,每次仅取一穴。一侧患病点灸患侧穴,双侧者灸两侧。以灯芯草1根,一端蘸以菜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以发出清脆的“叭”的一声即可。注意灯芯蘸油时不可过多,以免燃烧时,油滴下烫伤;点燃时灯芯与皮肤不能接触太紧,防止灼伤皮表。施灸后穴位处可见一绿豆大的白泡,嘱患者勿抓破,白泡可自行消退。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730例,结果,治愈647例(治疗2~5日内),无效83例,总有效率为88.4%[13~15]。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少商、关冲、少泽。  配穴:大敦、合谷、关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取,头痛加合谷,发热不退加大椎,并发睾丸炎加关元、大敦。取准穴后,用消毒三棱针(或28号0.5寸毫针)在主穴上点刺,并挤压出血3~6滴。双侧肿大取双侧,单侧肿大取一侧。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点刺,合谷、关元以28~30号毫针刺,得气后施泻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轻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对5日以上腮部肿胀不消者,外敷锡类散膏,淋巴结肿大者外贴紫金锭膏,具体方法为:将锡类散或紫金锭0.1~0.2克,倒在3~5厘米见方的胶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匀涂于胶布中央,贴于患处,隔日1次。   【治疗】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预防法  先在被预防者的耳尖穴用细三梭针点剌出血1~2滴,然后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压2次,每次50下。3~4日换贴1次,7日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预防2000例,结果预防效果为100%[1]。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明显时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慢慢提插捻转分层退针),刺激宜强,反复运针数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侧)的针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针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2153例,均获痊愈[2,3]。  体针加敷贴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风、角孙。  配穴:颊车、曲池。  (二)治法  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据症情酌加。先刺患侧(或严重一侧)穴,再刺对侧;先刺手部穴位,再刺头面部。快速进针,迅速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十余下,强刺激不留针。针后,于患部贴敷捣烂成泥状的鲜蛇莓(全草)或仙人掌,上复衬以油纸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1~4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296例,均在1~7天内痊愈[4,5]。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孙、少商。  配穴:曲池、内关。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下同)。  (二)治法  仅取主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1.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10~15分钟。取针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刺血,每穴3~5滴。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与之同。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350例,全部治愈;95%患儿在3天内治愈[6]。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手三里、温溜。  配穴:颈椎1~5、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指手阳明经线手三里至温溜段,用七星针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经叩剌3~5遍。疗效不显者可在颈椎1~5两侧皮区各连续叩打3行,在腮腺局部肿胀处环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100例,均在5次内恢复,多于1~2次痊愈[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外关、合谷。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1.5毫瓦,每穴照射3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100例,总有效率98%,以发病后1~2天接受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效果较好[8]。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屏尖、面颊。  配穴:肾上腺、胃、胰胆、对屏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显可酌加1~2个配穴。屏尖穴针法,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挟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缘,右手持30号1寸长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内侧皮肤为度,捻转得气后急速出针。余穴采用捻入法进针,留针60~120分钟,每30分钟运针1次,反复运针2次后起针。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三)疗效评价  共治1160例,总有效率为97.4~100%。通过对照发现.耳针治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9,1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治法  共有二种拔罐法,宜任选一种。一为刺络拔罐之法,先令患儿取正坐位,以1~1.5寸30号毫针刺入阿是穴,深约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半分钟后即取针,用消毒棉球轻压不使流血。接着嘱患儿伏卧,在身柱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点刺,一点即出,随之以双拇指挤压针孔,出血一滴。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口径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盖,倒置于穴上,上放一个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点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治疗一次,不计疗程。  另一为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分钟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85例,其中刺络拔罐78例,获效满意;水罐207例,治愈率在95%以上,多在5~7天内获愈[11,12]。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孙。  配穴:耳尖(耳穴)、列缺。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改取配穴,每次仅取一穴。一侧患病点灸患侧穴,双侧者灸两侧。以灯芯草1根,一端蘸以菜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以发出清脆的“叭”的一声即可。注意灯芯蘸油时不可过多,以免燃烧时,油滴下烫伤;点燃时灯芯与皮肤不能接触太紧,防止灼伤皮表。施灸后穴位处可见一绿豆大的白泡,嘱患者勿抓破,白泡可自行消退。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730例,结果,治愈647例(治疗2~5日内),无效83例,总有效率为88.4%[13~15]。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少商、关冲、少泽。  配穴:大敦、合谷、关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取,头痛加合谷,发热不退加大椎,并发睾丸炎加关元、大敦。取准穴后,用消毒三棱针(或28号0.5寸毫针)在主穴上点刺,并挤压出血3~6滴。双侧肿大取双侧,单侧肿大取一侧。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点刺,合谷、关元以28~30号毫针刺,得气后施泻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轻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对5日以上腮部肿胀不消者,外敷锡类散膏,淋巴结肿大者外贴紫金锭膏,具体方法为:将锡类散或紫金锭0.1~0.2克,倒在3~5厘米见方的胶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匀涂于胶布中央,贴于患处,隔日1次。   【针灸治疗】 :  一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预防法  先在被预防者的耳尖穴用细三梭针点剌出血1~2滴,然后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压2次,每次50下。3~4日换贴1次,7日为一疗程。  二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明显时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慢慢提插捻转分层退针),刺激宜强,反复运针数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侧)的针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针1次,重者2次。  三 体针加敷贴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风、角孙。  配穴:颊车、曲池。  (二)治法  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据症情酌加。先刺患侧(或严重一侧)穴,再刺对侧;先刺手部穴位,再刺头面部。快速进针,迅速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十余下,强刺激不留针。针后,于患部贴敷捣烂成泥状的鲜蛇莓(全草)或仙人掌,上复衬以油纸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1~4次。  四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孙、少商。  配穴:曲池、内关。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下同)。  (二)治法  仅取主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1.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10~15分钟。取针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刺血,每穴3~5滴。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与之同。每日1次,重者2次。  五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手三里、温溜。  配穴:颈椎1~5、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指手阳明经线手三里至温溜段,用七星针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经叩剌3~5遍。疗效不显者可在颈椎1~5两侧皮区各连续叩打3行,在腮腺局部肿胀处环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钟。每日1次。  六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外关、合谷。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1.5毫瓦,每穴照射3分钟。每日1次。  七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屏尖、面颊。  配穴:肾上腺、胃、胰胆、对屏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显可酌加1~2个配穴。屏尖穴针法,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挟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缘,右手持30号1寸长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内侧皮肤为度,捻转得气后急速出针。余穴采用捻入法进针,留针60~120分钟,每30分钟运针1次,反复运针2次后起针。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八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治法  共有二种拔罐法,宜任选一种。一为刺络拔罐之法,先令患儿取正坐位,以1~1.5寸30号毫针刺入阿是穴,深约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半分钟后即取针,用消毒棉球轻压不使流血。接着嘱患儿伏卧,在身柱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点刺,一点即出,随之以双拇指挤压针孔,出血一滴。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口径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盖,倒置于穴上,上放一个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点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治疗一次,不计疗程。  另一为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分钟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计疗程。  九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孙。  配穴:耳尖(耳穴)、列缺。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改取配穴,每次仅取一穴。一侧患病点灸患侧穴,双侧者灸两侧。以灯芯草1根,一端蘸以菜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以发出清脆的“叭”的一声即可。注意灯芯蘸油时不可过多,以免燃烧时,油滴下烫伤;点燃时灯芯与皮肤不能接触太紧,防止灼伤皮表。施灸后穴位处可见一绿豆大的白泡,嘱患者勿抓破,白泡可自行消退。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十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少商、关冲、少泽。  配穴:大敦、合谷、关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取,头痛加合谷,发热不退加大椎,并发睾丸炎加关元、大敦。取准穴后,用消毒三棱针(或28号0.5寸毫针)在主穴上点刺,并挤压出血3~6滴。双侧肿大取双侧,单侧肿大取一侧。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点刺,合谷、关元以28~30号毫针刺,得气后施泻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轻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对5日以上腮部肿胀不消者,外敷锡类散膏,淋巴结肿大者外贴紫金锭膏,具体方法为:将锡类散或紫金锭0.1~0.2克,倒在3~5厘米见方的胶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匀涂于胶布中央,贴于患处,隔日1次。   ·体针法  (1)取穴:常用穴:翳风、颊车、少商、合谷。  备用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2)操作:常用穴为主,效果不明显时加备用穴。少商穴以细三棱针点刺出血,其余穴位进针得气后,采用疾徐补泻手法。方法为:先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慢慢提插捻转,分层退针用较强的刺激,反复运针数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侧穴)的针感向肿胀的腮腺部放射,然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针1~2次,不计疗程,以愈为度o  ·电针法  (1)取穴:常用穴:阿是穴(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合谷、角孙、少商。  备用穴;曲池、内关。  (2)操作:一般仅取常用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L 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儿能耐受为宜。留针10~15分钟。取穴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每穴出血3~5滴。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也用同样针刺方法。每日1次,重者2次。  十一 ·灯火灸法  (1)取穴,常用穴:角孙。  备用穴:列缺。  (2)操作:一般选角孙,如效果不显著改取列缺。均取患侧穴。可先剪去角孙穴区头发,面积约5  分硬币大小,用7—10厘米长的灯心草,蘸少量菜子油或豆油,点燃,迅速将其点灼穴位皮肤,一点即起,当灯心草油火接触皮肤时,就会发出“啪”的响声,施灸后穴处可出现绿豆大白泡,嘱患者勿抓破,让其自行消退,一般1次即可。如效果不明显时,可以同样方法点灼列缺穴。如无灯芯草,可用火柴棒划然后呈垂直方向迅速按灸角孙穴,火灸后皮肤发红或呈白  色,不必处理。  腮腺parotid gland:最大,略呈三角楔形,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部的表面,腺的后部特别肥厚,深入到下颌后窝内。由腺的前端靠近上缘处发出腮腺管,在距颧弓下方约一横指处经咬肌表面前行,绕过咬肌前缘转向深部,穿过颊肌开口于颊部粘膜,开口处形成一个粘膜乳头,恰和上颌第二磨牙相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疫苗管多长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