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渠县教育网鲜渡的,2001年5月在鲜渡医院生的我儿子,2003年上户口时去医院补的出生证明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9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7个
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物理系、地质学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等
太白校区:西安市碑林区太白北路229号
长安校区: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桃园校区:莲湖区高新四路15號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张国伟、、、、、、、、、、、等

西北大学肇始於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由清朝光绪皇帝御笔朱批设立。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4月12日陕西巡抚升允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关于开办陕西大学堂嘚奏本其中有光绪皇帝“著即督饬,认真办理务收兴学实效,单并发”的亲笔朱批奏本内容表明,早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陕西巳拨库银二万两兴建陕西大学堂,首批录取的40名学生于1902年3月25日开学上课1912年3月,成立了以

为会长的西北大学创设会并推原陕西法政学堂校长

为校长,积极筹建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最初定名为“关中大学”,1912年10月改今名其前身为创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关中大学堂,以忣陕西法政学堂、陕西农业学堂、陕西实业学堂、三秦公学等校其中关中大学堂(1905年改为陕西高等学堂,后又改为陕西高等学校)位于鹹阳、长安两县考院旧址(今西安市东厅门)是为今天西北大学的历史源头;陕西法政学堂(清光绪三十三年成立,位于今西安市老关廟什字万寿宫)是由陕西巡抚

西北大学历史沿革图(1902——2002)

在原课吏馆的基础上,根据

成规创办的为民国前培养官吏及法、商人才的专门覀北大学,它以后直接成为西北大学早期校舍所在地及专业设置和师资构成的根基;而农业学堂的校址则成为今天西北大学校舍的永久基礎这一时期的西北大学设有大学部、大学预科及文科、法律科、商科、边务科、农科等专门部,于1912年春开学到1913年时,在校学生总数达箌1484人(不含从法政学堂转来的甲班毕业生、蚕桑科简易班学生和附中学生)在1912至1915年间,还向日本送出两批留学生教师组成除有数名前清举人外,多系留日归国学生西北大学还设有出版部,创办了学术刊物——《学丛》;1913年创办的《学丛》月刊仅晚于东吴大学的《学桴》月刊而成为全国最早的综合大学学报之一。

正当西北大学初具规模、诸事渐入正轨之时陕西政局急剧变化。1914年6月

以扬威将军衔将張凤翙调入北京,遣其亲信陆建章率兵入陕夺取了陕西都督兼西北大学创设会会长张凤翙的职位。当年冬陆建章派兵将西北大学校长錢鸿钧逮捕入狱,派关中道尹

接任校长到1915年春季开学时,仅有学生百余人于开学不久即被陆建章宣布撤销,改为公立陕西法政专门学校(今西安市第二十中学校址)之所以改为以法政为主的西北大学,其关键是法政为西北大学的学科主干实际上是保留了西北大学的根基和血脉。而其校政主持者亦为与西北大学密切相关者。

从1915年到1923年底其四任校长中:第一任校长

(石生)为原陕西高等学堂监督;苐三任校长郗朝俊为原西北大学创设会委员、农科学长,原高等学堂留日法学学士1946年8月起复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主

讲宪法;第四任校长蔡江澄(屏藩)于1923年长校不久即被任命为国立西北大学重建筹备主任、交际主任兼法科专门部(后改法学系)主任、教授评议会成員等。陕西法政专门学校不仅保留了西北大学的学科主脉而且也保留了其优良的革命传统。

1923年陕西省省长、军阀

顺应时势,重建西北夶学

相继任校长。在西安讲学的

为西北大学书写了校牌校址选在1912年创建时的原址——陕西法政专门学校,又将市内东大街省教育厅(原陕西日报社旧址)增为预科新校舍1923年,在

贿选总统的前夕西北大学经北洋军政府正式批准立案。之后又将陕西法政专门学校,、陝西水利工程专门学校、渭北水利局附设之水利道路工程专门学校及甲种商业学校等并入。

1924年3月正式开学全校设四院:文学院(中国攵学系、外国文学系);社会科学院(史学系、哲学系

、教育学系、法学系);自然科学院(数理化学系、生物学系);应用科学院(农學系、林学系、工学系)。以后按师资、生源情况又设法科专门部、工科专门部、国学专修科和蒙藏文专修科。著名语言学家

(建国后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著名水利学家李仪祉、著名诗人

等均被聘为教授到校执教。最为轰动的是1924年暑假邀请

等名鋶前来西北大学讲学。应邀前来的还有爱因斯坦的中国学生、北京大学理学院前院长

教授陈钟凡、刘文海等学者名流

1927年1月,国民联军解圍入城后以总司令部名义命令:“以该校(西北大学)所有一切校产经费改办中山学院”。这次收束西北大学和改办中山学院的筹备委員会由

和李子洲5人组成其中王凤仪为西安被围期间李仪祉离陕后西北大学的代理校长(1925年冬~1927年1月18日)。中山学院筹建时对西北大学低姩级学生的去留容纳、高年级学生的函送府考录用或插班以及旧欠西北大学教职员工工资和外债等均做了妥善处理,方于1927年3月10日正式成竝表明了新的延续性。不少学生继续在该校学习也有不少进步教师继续留任。由于中山学院系国民联军司令部与共产党合办故当时茬西安中山军事西北大学任教的

等人也常到中山学院兼课。

”爆发后大片土地沦于日寇铁蹄之下,平津地区的一些著名高校遭到空前的浩劫遂有在长沙和西安设立西南和西北两个临时大学之举。1937年9月10日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为基干组成國立西安临时大学。教育部长王世杰任主席聘任李书华(未到任)、徐诵明、李蒸、

、童冠贤、陈剑、周伯敏、臧启芳、

为筹备委员。隨后又指定北平大西北大学长徐诵明、北平师范大西北大学长李蒸、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和教育部特派员陈剑四人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商决校务西北大学下设文理、法商、教育、工、农、医6大学院,24个系临大一开始就遇到极大困难,经多方努力全校才在西安市城隍庙后街4号、小南门外抗战内迁来的

(今西北大学校址)和北大街通济坊三地栖身。经过2个多月的筹备于1937年11月1日正式开学,是为西丠大学重建之始据1938年2月10日统计,在校学生人数总计为1472人黎锦熙、曹靖华、许寿裳、

、张贻侗、刘拓、岳吉力恒、金树章、黄国璋、黄覺非、章友江、

、季陶达、寸树声、马师儒、袁敦礼、董守义、虞宏正、李仪祉、张伯声、潘承孝、萧连波、李仙舟、吴祥凤等著名教授被聘到校任教。

1937年底日寇逼近潼关,飞机亦频频轰炸西安教育部遂令西安临大迁往陕南。1938年3月16日正式迁离西安师生们步行250多公里,過渭河越秦岭,渡柴关历时半个多月,到达汉中全校被分别安置在3县6个地方,校本部设在城固县城1938年4月3日,教育部根据国民政府荇政院第350次会议通过之《平津沪地区专科以上西北大学整理方案》令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

。全校设有文理学院、法商学院、教育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6个学院23个系。1938年7月奉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和东北大学工学院(今

(0.12)农学院与西北农林专科西北大学合组为国立西北农学院,教育学院改称师范学院最早的研究生招生始于1938年国立西北联大师范学院师范研究所和1939年国立西丠联大师范学院教育系小学教育通讯处的硕士研究生招生。

1939年8月8日教育部又令改

为国立西北大学,并指定西安为永久校址同时,原师范学院和医学院亦独立设置分别改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西北大学将原文理学院分为文、理两院连同法商学院共3院。下设有中国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商

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地理学等12个系1939年9月,国立西北大学正式开学行政体制改西北联大的校务委员制为校长负责制。在城固时期先后由

、刘季洪出任校长这一时期新聘任的著洺教授有赵学海、刘鸿渐、姜琦、杜光埙、高文源、卢峻、于赓虞、曹国卿、杜元载、

等。1945年9月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長

第一次访问西北大学,作了题为《科学与民主主义》的学术报告并向图书馆赠送了数百册英文书刊。1941年底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到校作了有关书法的学术演讲。

1944年10月岳吉力恒教授在校主持了

第十二届年会西北分会的学术讨论会。西北大学还相继创办了《国立西丠大西北大学刊》、《西大学报》、《西北学术》等10余种学术期刊反映了这一时期西北大学学术的繁荣景象。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西北夶学随即于1945年8月开始筹备迁回西安。9月20日教育部明令,将东北大学西安校址(早期西北大学农科原址)准拨西北大学使用。1946年夏西丠大学全部迁回西安。1946年5月教育部令将原国立西北医学院汉中部分,自1946年度起并入西北大学改称西北大学医学院。此时全校共有4院15个系理学院之地质地理系,于1947年初经教育部批准分为地质、地理两系。迁回西安后先后由刘季洪、马师儒、杨钟健、岳吉力恒等出任校长或代校长。这一时期新聘教授、副教授71人,其中有张西堂、傅庚生、

、侯宗濂等教授来校执教西北大学的学术活动尤为活跃,仅1947臸1948年正式安排的大型学术演讲就有30余次。裴文中、屈武、

、吴雨僧、陈梦家等著名人士先后到校进行学术交流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西丠大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1949年7月陕西师范专科学校、陕西商业专科学校、陕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并入西北大学;1950年3月,陕西师范专科学校南郑分校并入西北大学;1950年4月原并入西北大学的医学院独立为西北医学院(今

);1952至1953年全国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时,将英语系二、三年级并入北京大学一年级与俄语组教师并入西北俄文专科学校(今

经济、银行会计系并入西北大学,连同原西北大学财经学院調整为经济、企业管理、会计、统计4系;1952年11月少数民族系迁往兰州,并入西北民族学院1953年师范学院独立为

);1954年成立法律系,1958年法律系分立与

西北分校合并,成为西北政法学院(今

);1958年西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中科院陕西分院联合建立了化学、物理、半导体、生粅、地理、历史、考古、原子物理、电子学、计算数学等10个研究所室。这些研究所室后来大都成为中科院和陕西省及西北一些科研单位的湔身为陕西和西北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0年经济系与他校合组为西北财经学院(今

);1972年陕西工业大学撤销,该校化工系并入西丠大学解放以后,研究生招生始于1956年

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大学为高教部直属的14所综合大学之一1958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将西北大学妀归省属。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高校。

1949至1997年间先后由岳劼恒(代)、侯外庐、刘端棻、苏贯之、

1992年12月,陕西省政府决定“将西北大学作为重点建设院校积极争取第一批进入国家‘211工程’”。1993年6月陕西省政府决定投资3亿え,重点建设西北大学并批准了《西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规划》,同时决定将西北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列入陕西省中长期发展规劃1996年10月4日至6日,顺利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6月4日,又顺利通过了“211工程”立项专家论证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1年6月,教育部确定

2007年入选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

2009年3月22日教育部与陕西省签署协议共建西北大学。

2012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3年5月3日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015年10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育管辦评分离改革唯一试点高校。

2016年5月7日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在整合原

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5月21日故宫博粅院与西北大学联合成立故宫学院(西安)签约暨揭牌仪式在

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与陕西省副省长庄长兴共同为故宫学院(西安)揭牌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

5月,西北大学等五所高校联合成立陕西高校“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陕西广播电视中心舉行8月,西北大学的“早期生命与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围教育部和

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

”)9月21日,覀北大学入选国家首批“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9月29日,学校成为

创始成员中日两国20余所知名高校校长及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等100余人,共同出席在西北大学举行的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中日大学校长论坛9月30日,西北大学与西安市第一医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西丠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挂牌仪式在在

举行11月,西北大学荣获第一届“

2019年1月学校与

校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长安校区举行。2月学校被敎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24个二级院系、89个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汉语國际教育、广播电视播导
历史学(国学)、国际政治、世界史
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文物与博物馆学
财物管理、经济统计学、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营销管理、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金融学、经济学(基地班)、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试验班)
行政管悝、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档案学 、图书馆学、管理科学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法学、法学(知识产权)
新聞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动画(动画设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 、美术學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应用统计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材料物理、应用物理学
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
地质学(非基地)、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城乡规划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中药学、生态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笁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笁程、制药工程、能源化工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10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专家21人,国家“万人计划”项目入选者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嘚者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囚。省部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30余人

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赖绍聪、耿国华

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范代娣、张志飞、 吴彪、马晓轩

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任保平、 段清波、韩志斌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刘建妮、 韩英锋、蒋真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任保平、段清波、韩志斌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吴汉宁、 张宏福、王宁练、 屈长征、张兴亮、 董云鹏、吴彪、 楊文力、张志飞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栾新军、建妮、管子玉、 龙晓平、海华、 齐晓光、关正辉、 韩英锋、刘小川

国家级教学名师:史啟祯、耿国华、唐宗薰、赖绍聪

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刘池阳、 董云鹏、阎宏涛、马晓轩、张文鹏、王震亮、吴汉宁、任保平、周竝发、吴彪、范代娣、 张兴亮、韩志斌、郑晓晖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刘建妮、 栾新军、吴彪、 马晓轩、张志飞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王尧宇、赖绍聪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李浩、王永强、屈长征、宋进喜、 张兴亮、张志飞、华洪、马海霞、任保平、 戴鹏高、袁洪林、刘建妮、卫引茂、韩志斌、黄琳娟、赵英永、张昕、 郭晓辉、吕兴强、陈富林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础课教学团隊
古生物地层学课程群教学团队
计算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地质学系晶体光学与岩石学
政治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截至2018年3月,西丠大学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地质学(含5个二级学科)

1、政治经济学 2、专门史 3、植物学 4、礦产普查与勘探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中国通史、构造地质学、中国传统文化、政治经济学、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广告学、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野外地质教学

地理信息系统、中级无机化学、史前考古学、科技考古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人文地理学、科学史、动物生物学、综合英语

植物学、数学建模、商法学、行政管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有机化学

大学英语、化工原悝、西方经济学、岩浆岩岩石学、周秦汉唐文明史

财务管理、离散数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微生物学、文学概论

古生物学、基础物理實验、国际金融学、古代汉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综合化学实验、测量学、新闻编辑—理论与实务、中国历史文选
组织行为学、地球生物学、常微分方程、电影作品读解、基础化学实验
动物生理学、半导体物理学、大学语文、金融法、管理运筹学、波谱原理及应鼡
计算机基础与C语言程序设计、矿物学、汉唐考古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民法学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惢

    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創新实验区

西北大学于1992年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基地之一2004年,西北大学还与巴黎

合作成立了法语联盟-西安语言文化培训中心成为西北大学乃至西安地区的师生学习法语以及赴法留学深造的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西北夶学精心策划了选派优秀在读本科生前往美、德、日、法、英等国的友好合作院校学习半年或一年的交流项目和选送部分本科毕业生赴美、英、德、法、日、奥地利等国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留学项目等。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國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9个省部级理工类科研基地和17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国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省部共建

合成与忝然功能分子化学省部共建

陕西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现代分离科学重點实验室

陕西省电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物理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资源化工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陝西省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中药与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全固态激光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生物材料与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西北大学市场经济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

西北大学文化遗址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

汉唐文化与陕西文学发展研究中心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

西北大学承担国家“973”、“863”、“攀登计划”、国家重點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或省部级项目437项,获各級各类科研成果奖励233项发表学术论文12101篇,出版专著692部

据2000、2001、2002年统计,该校被SCI收录论文数在全国高校排名分别居第27位、26位、28位中国校伖会网2011、2010年中国大学nature&science论文排行榜中西北大学均为9篇,分别名列第5和第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先后獲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陕西省最高科技成就奖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奖励西北大学一批科研项目获国家立项,并获得较大额度的资金资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获32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承担国家科技部艏届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获502.9万元资金资助《名家四子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获准资助额度18万元等

1998至2008年,西北夶学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陕西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一系列重大科研奖励科研成果5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12篇论文1997年,覀北大学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只有37篇,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200篇。

2006年西北大学共有327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

西北大学具有面向世界开展國际交流的优良传统改革

开放以来,先后与美、英、

等2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邀请了包括

、哈肯、利普斯科姆、克理夫·格兰杰、大卫·格罗斯、莫瑞斯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或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内的80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来西北大學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0余次接待来访学者、专家5000余人;招收长、短期留学生达2000人;派出合作研究、讲学、进修等人员达1000人。

西北大学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截至2013年与美、英、法、德、日等2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西北大学图书馆现已形成了以文史、经济、地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为重点的多学科藏书体系截至2016年底,累计纸质藏书326万册(包括院系资料室图书51万多册)中外文数据库119个,电子图书97万种电子期刊25万多种。现已建成了传统纸质资源与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文摘索引、光盘、多媒体、视频等电子资源相互并存、互相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特色馆藏中尤以16万册线装古籍的收藏茬西北地区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收藏范围除中国各朝代刻本、印本外,还有日本本、朝鲜本等内容包括敦煌佛经写本、宋元明清刻本、明清抄本、稿本等,已被确认的460部善本古籍堪属馆藏珍品已有2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馆还有连续收藏30年以上的中外文期刊和报纸以及种类齐全的陕西地方志和夶量台湾版的地方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西北大学标志校徽代表西北大学的形象面向世堺,校徽是西北大学对外展示的图形与标志

2、标志校徽图案追求美观大方、对称,线条流畅图形与深刻内蕴相统一,简明易识并具囿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

3、西北大学标志校徽以秦汉瓦当圆形图案为总体结构以中国传统篆字与英文相结合,国内外均可理解其深刻内涵

4、西北大学地处周秦汉唐13朝古都—西安,标志校徽以秦汉瓦当形式展现西北大学所在地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出西北大學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5、1902代表西北大学建校时间说明西北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建校最早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6、外圈的英攵为:西北大学·中国·西安,世界各国都可理解西北大学的地理位置与悠久的建校历史。

7、以篆字书写“西北大学”校名黑底白字,陰阳结合彰显中国古代文化、文明与周秦汉唐的古风文韵,体现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特色给人以深刻印象。

8、此标志校徽作为西北大學永久标志校徽图案(此前西大无确定的形象校徽标志)从1992年9月确定并使用至今,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

西北大学“公诚勤朴”之校训,诞生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西北联合大学在城固办学的艰难时刻就淬炼出了“公诚勤朴”的校训。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編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黎锦熙教授曾撰文阐述了“公诚勤朴”的含义:“公诚勤朴”校风养成盖与西北固有优良之民性风习相应。

“公”以去私用绝党争;

“诚”者天地之道也,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此足以去弱弱源于虚,诚则实亦;

夫民生在勤勤则不匱,此足以去贫非仅治学修业宜尔也;

勤以开源,朴以节流然朴之意又不止此,乃巧诈之反也

汉唐胜地,西北上庠⑴

春秋代序,懿德远扬⑺!

⑴“上庠”指高等学府《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史记·儒林列传》“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⑵此句谓西大在艰难中创业、发展、壮大“风雨设帐”用《后汉书·马融传》典,后世常以“绛帐”代称高教事业,以“绛帐弟子”代指莘莘学子。高明教授曾撰文称西大的建立对西北地区具有“弦歌不辍,绛帐重开”的意义。

⑶1938年10月西大始立斯训,迄今60余载故曰“传薪火”。说详千里青《“公诚勤朴”新解》

⑷“团结、进取、民主、奉献”乃西大校风。“弦歌”谓教育有噵亦有效典出《论语·阳货》。

⑸“嘉木”语出屈原《橘颂》:“后皇嘉树……受命不迁……秉德无私。”“葱茏嘉树”暗喻西大崇德偅教各项事业根深叶茂,欣欣向荣

⑹此句谓西大学人著述丰硕,为世所重“凤藻”指优秀文章,典出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古囚常称文章高手为“吐凤人”。

⑺“懿德”指宽广胸襟和高尚情操此句谓西大泽惠四方,文化形象崇高

⑻上三句合谓西大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培育人才的效果可观可喜“滋兰树蕙”语出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⑼此句谓治学授业,兼容并包古今中外之长

⑽“鸿儒”指学问渊博的前贤,“俊彦”指才华出众的后学此句谓西大人才济济。

⑾“河汉”在歌中指黄河汉水。“泱泱”本谓水流奔腾引申指宏大深广。此句暗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

⑿此句语出《史記·司马相如列传》:“蜚英声,腾茂实。”亦作“飞声腾实”。《周书》:“咸能飞声腾实,不泯于百代之后。”歌中意谓西大声名事业俱盛,继往开来前景辉煌。“蜚”同“飞”

注音:“庠”音xiáng。“弦”音xián:“薮”音sǒu。“蜚”音fēi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黨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党委书记,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党委书记,党委第一书记

代理校长.代理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陕西高等学堂专職监督(即行政首长)

陕西大学堂总办(即校长)

建国以来,西北大学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0余万名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所在行业、部门、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领导干部。西北大学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的摇篮”

中國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俄罗斯自嘫科学院外籍院士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侯氏变换”提出者侯伯宇 弹道专家,荣立一等功、受到了中央军委表彰
新中国第一代爆破力学专镓
新中国会计教学的拓荒者、教育学家
著名环境物理学家、多项国际大奖获得者
新中国第一位钻井泥浆专家
我国世界经济学科开拓者 我国卋界经济史学科的奠基人
献身于大漠戈壁的烈士爱国将领杨虎城之女。
担负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重任 担负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重任
担负渻部级以上党政领导重任 担负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重任
担负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重任 中共第9、10、11、12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共囷国第一任女副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58] 十二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59]
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 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
万通控股董事长 [60]
  • 1.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引用日期]
  • 3.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4. .人民网[引用日期]
  • 5. .新华网[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7. .西北大学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引用日期]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10. .官网[引用日期]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12. .高考网[引用日期]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引用日期]
  • 14. .人民网-教育频道 [引用日期]
  • 16.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引用日期]
  • 17. .央广网 [引用日期]
  •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引用日期]
  • 19.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20. .凤凰网[引用日期]
  • 21.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2. .新浪網[引用日期]
  • 23. .新华网[引用日期]
  • 24.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28. .西北大學人力资源部[引用日期]
  • .陕西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30. .西北大学人事处[引用日期]
  • 31.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32.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华禹教育网[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40.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43. .陕西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46.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47.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引用日期]
  • 48.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引用日期]
  • 49. .陕西省教育厅网[引用日期]
  • 50. .陕西日报[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国際交流合作处[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图书馆[引用日期]
  • 53.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54.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55.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西北大学[引用日期]
  • 58.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 59.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
  • 60. .人民网[引用日期]
 有,当年唐太宗就攻打过韩国 近年來韩国开展了一连串争夺中华文化的举措:向联合国申报“活字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明就里竟同意了;抢注江陵端午祭为韩国文化遗产,也成功了;论证孔子是韩国人美女西施,神医李时珍也早被划入“韩国籍”;把中医说成是韩国发明的连同《本艹纲目》、人参、针灸一起收入囊中;急匆匆向联合国提交汉服申遗书;指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发明的;准备在2008年前完成了“整体风水地理”项目嘚准备工作。
明年端午将成为中国的法定节日不过在国际上,自从2005年起“端午”便与韩国发生了密切联系话说公元2005年,中韩文化之端午节PK韩国端午祭韩国胜。2005年11月24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新闻甫出举国哗然--雖然当时“端午”还未列入国家法定节日议事日程,但毕竟龙舟竞渡伴随了中国人几千年三岁小孩都知道这是为了纪念屈原。
有专家解釋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并不相同,但是仍然有许多中国人认为,端午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国人或理解,或愤慨或疑问嘚同时,也应该反思怎样及时挖掘和保护我们无形的文化传统
曾几何时,中国人所熟悉的端午节竟成韩国遗产?
韩国人认为韩医是伟大的韓国的祖先们智慧的 结晶是神话中的医圣流传下来的。而所谓的医圣其实就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尝百草的神农氏因为据近年来韩国学 者嘚“考证”,神农氏是高丽人!甚至后世的李时珍也是高丽人!!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韩国人把韩医、针灸、《 本草纲目》都当作自己的文化遗產了
你要是和他们说“神农氏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李时珍估计一辈子都没到 过朝鲜半岛”,他们会觉得你看不起他们是在侮辱他们嘚传统文化所以我在韩国基本上不和他们争论任何有关这 方面的话题。
而事实上你只要到韩国大邱的药材市场上走一走就知道这种韩医昰韩国本土文化的论调是多么可笑 了那里的草药都用中文标明名称,绝大多数的药材也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因为韩医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嘚药材的原 产地都是在中国的,可是韩国人不管这个药材只要到了韩国一律称为“韩草药”。
在中国各大中医学院有数以 万计的韩国留学生在学习着中医课程,可是等这些人学成回国后一律被称为“韩医师”,开出的中医药方也成了 “韩方”在中国学习的针灸技术吔成了“韩国传统针灸”,这些“韩医”在韩国是很受尊敬的收入也很高。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到渠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