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素暖宝宝贴有副作用吗吗

抗生素有什么副作用?_百度知道
抗生素有什么副作用?
前些天去医院检查出有滴虫,吃了些医院开的要,是抗生素,医生嘱咐最多只能连续吃三天,否则会产生抗药性,吃过药,症状消失了,但过了三天又来了,现在在吃甲硝唑,也是抗生素,要吃一个疗程,请问这个抗生素有什么副作用没,对身体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提问者采纳
有一次看新闻,说有一个人抗生素吃多了,体内的病菌几乎对所有的药产生了抗体,吃什么药都没有效果,结果让小病给夺去了生命;所以说啊,抗生素的副作用就是使病菌产生抗体,至于具体到每一个人嘛,那就得看个人的了,我说的是大众情况。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类抗生素如: 青霉素钾(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羧苄西林等。 其中青霉素的不良反应为:1.局部刺激:肌注常引起局部刺激,如疼痛、红肿、硬结。钾盐轻,钠盐重。 2.过敏反应:为青霉素最常见最严重的反应。常见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热、皮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哮喘等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其症状为喉...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吃多了身体会产生抗性。(举个列子:小李有扁桃腺发炎,起初是打屁股针,两三天就没事了。后来他听说打吊针快好(吊针一次可以用几倍到十几倍的药量),第二次他就打吊针了,结果是一次就好了。……从此恶梦开始了,以后他打屁股针就没什么效,只能打吊针,到最近,他扁桃腺发炎的时候,打一天吊针也没效果,至少要连续打四五天。)抗生素用药量大,效果就好,但是,如果身体有抗药性,下次就得用更大量的药或换一种新药。
近年来,对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情况日益严重,严重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在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在无明确目标适应症条件下使用抗菌药物(如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和无明确指征的预防性用药);在抗菌药使用的剂量和疗程把握上,为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须疗程”的原则,如无菌手术后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不仅浪费了大量抗菌药物,而且最易诱导耐药致病菌株;药物的选用不按有效、廉价的原则选用基本药物,而选用价格高昂的新药、进口药,不首选对致病菌有效的窄谱抗菌药,而青睐各种广谱抗菌药,甚至多种抗菌药联用。
人类药学研究面临新课题———禁止抗生素滥用之后拿什么来代替抗生素治病。人的身上有许多正常的菌群,其菌群的正常情况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菌,不管是病菌还是对人体有用的益生菌。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杀灭了益生菌。结果造成人体正常菌群失调,而人体正常菌群失调则又引发了很多疾病,如造成肠道菌紊乱,引起腹泻,导致人体的消化、营养吸收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菌群失调的另一个恶果是,使得原本不致病的正常细菌,也变异成为致病细菌。另外滥用抗生素,还造成了细菌的耐药性,使得很多药都难以起到治病的效果。另外抗生素本身具有毒副作用,所以抗生素绝不能随便用。
禁止抗生素滥用之后,拿什么来代替抗生素治病?人工制造生态制剂益生菌,已逐渐被科学界所认同。事实上,抗生素的原则就是抗感染,而生态制剂的益生菌主要也是抗感染,因为其本身具有抗感染的作用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触目惊心的抗生素滥用《健康时报》 张献怀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旨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从此,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从病魔手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为人类健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由于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耐药菌株迅猛发展,已成为与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相并列的、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三大病原微生物之一。人们担心,由于机体对抗生素的耐用,人类是否将回到没有至霉素的年代?
1992年4月在北京通县举办的一个国际医院感染培训班上,67名医护人员全部作了鼻咽部的微生物学检查。北京某医院的一位护士长,对所有检测的抗生素全部耐药。人们担心,如果她一旦感染,医生将用什么药去治疗。
1、耐药菌渐渐“刀枪不入”
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其中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
据全军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04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张延霞介绍,20世纪20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是链球菌。而到了90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
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1.85%--100%。而耐高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张主任说,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滥用抗菌素已经使人类付出了沉痛的代价。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死亡达50多万人。
人类与致病菌的较量从未停止。从细菌物耐药发展史可以看出,在某种新的抗生素出现以后,就有一批耐药菌株出现。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目前,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
许多专家忧心忡忡地说:“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人们不能不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种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出现,人类将重新回到上个世纪没有青霉素的年代。
在美国,买一枝枪非常容易,而买一支抗生素却非常困难。抗生素是严格控制的处方药,医生乱开处方会受到处罚,患者必须持处方才能购买到抗生素。而在我国,人们到药店很随便就可以买到抗生素药品,滥用抗生素十分普遍。
2、滥用抗生素 究竟谁之过
304医院呼吸科主任文仲光介绍说,尽管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会产生耐药菌,但至少可以延缓耐药菌的发展速度。据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查,信院患者中应用抗生素药物的约占30%,抗生素药费占全部药品支出的15%--30%。我国某医院2000年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调查,信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
一是医生的原因。
每个医生对抗生素都有处方权,并不是每一个医生都懂得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的医生对使用抗生素适应症掌握不严,在临床上不重视病原学检查,仅凭经验使用抗生素;有的不了解各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间隔时间等方面很不规范:个别医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给患者开许多根本不需要的高档抗生素,加速了耐药菌的产生。
二是患者的原因。
文主任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出专家门诊接待了一位患普通感冒的患者,文主任给她检查后,开了20元左右的药。这位患者很不高兴,要求开抗生素。文主任说,绝大多数感冒都是病毒性感染,对免疫功能正常者,根本不需要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以杀死病菌,却不能杀灭病毒。我国许多人缺乏医学知识,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知之甚少,门诊时经常有患者点名要抗生素,而且越贵越好,越高档越好。这也是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
三是社会原因。
在国外,抗生素药品是不允许作广告的。在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大众媒体大量刊播抗生素广告,夸大其治疗作用,极大地误导了消费者,对滥用抗生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处方药广告审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封杀铺天盖地的抗生素广告,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
四是食品的原因。
个别地方在鸡、鸭等饲料中掺杂抗生素,有的养鱼户为了减少鱼病发生,建鱼塘时在塘底撒上层喹诺酮类抗生素。一方面动物、禽类体内残留的抗生素会转移到人体,另一方面,动物、禽类产生的耐药菌也会传播给人类。
文主任说,滥用抗生素是一个严惩的社会问题,从上到下都应有危机感、紧迫感。他呼吁要加大宣传和管理力度,普及医学科学知识,使人们树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科学观念。
一位女孩感冒,咽喉发炎,当地医院用抗生素治疗,不仅不见好转,体温反而升高到40摄氏度,浑身起满皮疹,急送304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滥用抗生素引发的药物热,只输了一些葡萄糖,病情很快就好转了。一位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一家医院使用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引发肺部毛霉菌感染。送304医院后,医生给他停用广谱抗生素,并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真菌药,很快痊愈。
3、接触抗生素多矣
几乎所有的人接触过抗生素,但真正知道该臬正确使用的人却不多。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之一: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某患者做腰椎间盘空出手术,为预防感染,医生给他用了在剂量的抗生素,引起腹泻。医生又用抗生素止泻,结果腹泻越来越厉害,生命垂危。专家会诊认为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专家认为。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敏感性细菌引起的感染,起不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于给细菌打预防针,诱导细菌的抗药性。
误区二:抗生素可以外用。不少外科医生经常把抗生素配成液体冲洗伤口,有的在术后向伤口内撒抗生素粉剂……这都是很不正确的。教科书对使用抗生素规定得非常明确,所有生物合成类抗生素、沙星类抗生素以及用于治疗重症感染的抗生素,是不可以外用的。利福平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品,国外对利福平的使用控制非常严格,严禁外用。而我国不少医生用利福平给患者点眼。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我国结核菌耐药率高达46%,不能说与得福平的滥用毫无关系。
误区之三: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效果好。专家认为,抗感染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不少病人急于求成,使用一天后感到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就要求医生用其它抗生素或增加使用其它抗生素,逐渐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变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误区之四: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不少人喜欢跟着广告用药,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高级越好。常看到的患者到医院后点名要广告上的药。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比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却对这些病没有什么疗效。
误区之五:抗生素是消炎药。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致病菌可以说来之不尽,杀之不竭。即使把一个菌库的细菌全部杀死,也会马上被别的细菌定植。医院感染就是这样,当病人刚刚住院时带的敏感菌株,住院后被杀灭,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医院医护人员或其他病人身上的耐药菌株。
4、跳出怪圈莫纠缠 换个思路抗感染
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对感染的预防放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上。因为绝大多数的院内感染是内源性的,与患者的免疫力有密切关系。在我国,中医讲究“祛邪扶正”,二者不可偏废。抗生素主要起的是祛邪的作用,但必须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还应该有其它的措施来扶正,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长期以来,我们陷入了“感染-用抗生素-培养出耐药菌株-造成新的感染-再用抗生素”恶性循环的怪圈。20世纪90年代初,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熊德鑫教授提出了“用微生态疗法防治疾病”的观点。同抗生素的不同点在于,抗生素是通过抑制和杀灭致病微生物达到治病的作用。而微生态疗法则是通过扶持生理性微生物,调整和改善人体微生态系的内环境,促进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和抵抗力而获得防治疾病的效果。有人曾预言,20世纪是抗生素的辉煌时期,21世纪将成为微生态治疗的黄金时代。 专家谈滥用抗生素的危险对于抗生素,其实大家都并不陌生,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当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
抗生素种类繁多,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在临床上常用的应该有一百多品种,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一类有很多的品种。头孢菌素、红霉素类也有很多种。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使用时针对不同的的疾病、人群、细菌等,所以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来予以适当地选用。
抗生素与抗菌药和消炎药有区别
抗生素的品种繁多使用广泛,在普通人群中间的知名度很高,这样就造成了它在名称方面比较混乱的状态。长期以来,不光在普通民众,甚至在一些专业人员对严格的抗生素的界定都不是非常有把握。
·抗生素与消炎药的区别
老百姓一般所指的消炎药估计就是抗生素,但实际上严格意义上讲消炎药和抗生素应该是不同的两类药物。我们所用的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斯匹林等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抗菌药和抗生素的区别
它们是大范围和小范围的关系。抗生素是针对所有能够医治杀灭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肿瘤细胞等,抗菌药物主要是杀灭细菌的。因为能引起人体感染的,除了细菌以外还有很多的微生物,比如去年流行的非典,它是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的药物,抗病毒和抗细菌的药物都可以算在抗生素的范畴里面去。抗生素是比较广义的,而抗菌药物是比较专一的。
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很不合理
抗生素的使用率是非常高,临床上基本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专业的医生都在使用抗生素,除了医院,每个家庭都会也都备有抗生素,但在抗生素的应用方面,肯定有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和发达国家的比较
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50%。抗生素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由于处于社会初步发展阶段,国家的研究能力、原创能力不强,药品以仿制为主,众多的药厂都在生产抗生素;
2、同一种抗生素有上百家的药厂家生产,这样市场销售就可能存在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出现;
3、医学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医生都有自己专业方面的问题,抗生素是常用药专业性不如本专业那么强,这样就会存在误用或者滥用的情况;
4、病人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比如感冒了,按照医学的观点,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感染,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5、我们国家药品规定方面的问题,很早以前就分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抗生素应该属于处方药,但在药品销售过程中,大家去买药的时候有人需要出示处方吗?除了中药的药剂,西药只要讲出名字就可以买到,甚至有医药超市让自己选药,这样无疑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
6、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大量使用。我们经常会听到我国出口的食物被检测出一些抗生素的残留而拒绝在海关之外的报道。据我了解,在畜牧业使用抗生素的量远远超过人类使用量的总和。在环境中有比较多的抗生素存在,那环境中的细菌早已接受过抗生素,已经产生耐药性了,人体如果再获得耐药菌的感染治疗就比较困难。
因此,抗生素的使用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的两个方面
·引起细菌耐药
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退回到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状态,没有抗生素使用,人类将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大家觉得控制得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非常多,治疗起来就很困难。这就可能引起死亡率的增加,而且治疗耐药性结核花费的社会资源是治疗一个非耐药结核的十倍以上,造成的社会负担是非常重的;
·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在进入人体以后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而且用得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越高。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记录显示,我们国家的药物不良反应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这个比例和抗生素的使用比例是一致的。抗生素的种类比较多,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涉及到了身体的每一个系统,所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号召民众不要自买抗菌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这是对人民负责任的举措,大家应该积极参与,不只是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普通的民众和患者也要有合理使用的意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盲目地自己购买抗生素使用。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国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细菌耐药的不断加剧。
专家解答关于抗生素的常见问题
问:抗生素的危害是什么?
肖永红教授答:一个方面抗生素本身是一个药物,广泛使用以后可以产生很多不良反应,这是大家屡见不鲜的。比如小孩使用了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出现了耳聋,以后会成为聋哑儿童,成人使用可能会有肾脏的问题。还有红霉素里面的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的损害,小孩使用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问题。每一种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反应是各式各样,基本上涉及到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系统,只不过每一种药物的侧重点不一样。第二方面抗生素可以产生耐药,其他药物使用没有这个问题。抗生素使用以后微生物可以针对它产生耐药性,微生物本身也是一个生命,就像我们人体一样有外面的东西侵入会自卫、防御、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耐药。是细菌保护自己的措施。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环境中存在的这些致病微生物都是耐药的,那人体生病感染的都是耐药菌,很难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最后受到损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大家公认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的发现对人寿命的延长至少贡献了10岁,非常了不起。抗生素真正用于临床是1941年,首先被发现的是青霉素,当时称它为“魔蛋”。当时它是非常有效的药物,使用量非常小,但现在就是上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使用效果也不是很好,这就是它的耐药性。抗生素六十年左右发展,前三十年是比较好的,后三十年人类面临着不断的挑战,所谓的挑战来自于我们自己,没有合理使用药物造成的后果。有一部分悲观的学者认为,如果不再控制抗生素的滥用状态,二十一世纪人类有可能失去抗生素这个有利的治疗武器,重新回到没有抗生素的时代,所谓“后抗生素时代”。大家知道“后XX时代”是比较好的,比如“后工业化时代”是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后抗生素时代是倒退,我们可能回到没有药物可使用的状态,大量的传染性疾病将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虽然这是一种悲观的想法,但悲观的很有道理,细菌产生耐药速度比新药物开发的速度快得多,这是一个确实的现象。比如:临床常用的沙星类药物,最初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时使用,没用多久细菌就产生耐药性了。
问:什么是耐药性?
肖永红教授答:人和细菌、病毒、真菌都是生命体,虽然人类的构成非常复杂,细菌、病毒非常简单,但是作为生命体,当它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就要反击,就要抵抗。比如人在受到危险的时候产生逃避、奋起反抗、自卫等等一些措施,同样细菌、病毒或者是真菌等也会,它的耐药也就是跟我们类似的方式,有抗生素去了它可以产生一些水解酶把抗生素水解掉,或者是用隔离的办法让抗生素进入不到它的细胞里面。可以说人类可以想到的抵抗外来侵害的办法细菌都可以想到,细菌虽然小但是是非常聪明的小精灵,要把它消灭掉不是这么简单的。
问:如何安全使用抗生素的,尽可能避免耐药性?
肖永红教授:很简单,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要自己盲目使用。生病以后,一般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购一些对症的药,比如你觉得是感冒的买一些感冒药就可以了,不必要买抗生素使用。如果真的觉得是细菌感染,应该咨询医生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问:宝宝每次感冒,我都给他吃头孢类药,最长一次连着吃二十几天,这样行吗?
肖永红教授答:十几二十天肯定是不行的,作为一个小宝宝,他的感冒大部分是病毒感染,不应该冒然使用抗生素。如果宝宝就是有一点咳嗽或者是嗓子疼发低烧,还是对症治疗为主,如果宝宝的扁桃体化脓等有细菌感染症状才使用抗生素,头孢类里也有很多种,具体根据不同的状态选用不同的药物。特别是小宝宝不用太长的时间,十几二十天肯定是不合理的,一般是五天左右比较恰当。药物使用太长时间对小孩不太好。
问:许多人都认为抗生素越贵越好,有病时用药一定要一步到位,这个观点对吗?
肖永红教授答:这是完全错误的概念。实际上我们用药要针对引起疾病感染的病原体来选用才是正确的。什么是一步到位,假如有人得了肺炎,这个时候选了什么药一步到位呢?每一种人群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是不一样的,这个人可能炎对青霉素很敏感,青霉素的效果最好。所以并不是越贵就越是好药。针对病原体即针对感染的细菌才是真正一步到位。
问:一岁以内的婴儿可以用的抗生素有哪些?
肖永红教授答:一岁以内的婴儿可以使用的药物并不少,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还有红霉素类的药物。但是有一些是需要避免的,如氨基糖苷类、沙星类的药物,四环素、氯霉素。
问:目前市场上哪些抗生素的副作用最大?
肖永红教授答:抗生素的副作用最大的这一部分都不太适合小儿用的,例如:氨基糖苷类的药物,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第二类还包括了四环素,喹诺酮类药物,比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这些药物的毒副反应是比较强的。孩子过量服用抗生素会危害成长来源:中国日报
由于害怕自己的孩子会成为生化恐怖的受害者,美国的父母们纷纷要求医生为孩子们种植炭疽和天花疫苗,还有人要求开些抗生素。但医生们并不赞成这种做法,因为这些药物会产生副作用,抑制骨骼及其它器官的正常生长。
《今日美国》援引美国儿科学会主席史蒂夫·伯曼的话说:“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们的担忧,但这是没有必要的。”与许多同行一样,伯曼医生每天要花许多时间安抚焦急的父母们,但他们没有随随便便地开出抗生素药方,也没有提供疫苗。
伯曼说,只有生命处在危险中的儿童才需要服用治疗炭疽杆菌的抗生素,动物体试验已经表明,这些抗生素会抑制骨骼以及其它器官的生长。
如果没有迹象表明儿童接触了炭疽病菌就不能给他服用抗生素,过量服用抗生素是错误的预防措施,只能降低孩子们对病菌或病毒的抵抗力,使孩子更容易感染患病。
加州的儿科医生洛兰·斯特恩说:“许多家长变得神经质,他们失去了判断力。”她每天要处理许多索要抗生素和疫苗的要求,比较典型的就像这位3个孩子的母亲发来的电子邮件所提到的:“请给我的3个孩子们60天剂量的抗生素。”要知道,这些药价值1800美元!
还有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到医院接种天花疫苗,当护士告诉她没有必要这样做的时候,她大喊道:“得了吧!你知道这是必要的!”
纽约曼哈顿的一家医院儿科医生说,每当证实一例炭疽病例,马上就会有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冲向医院。但这些家长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没有必要注射疫苗或服用抗生素。不过医生还是给家长提了些建议:乐观些,放宽心,给孩子租些喜剧录像,让他们生活在快乐中。
抗生素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达拉斯联储主席:有生之年应该看不到人民币取代美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URadio专访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Richard Fisher 近日,凤凰URadio执行台长于盈专访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Richard Fisher,从美国金融危机反观政府和美联储的职能差异,从目前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审视未来市场的多种可能,从中国的快速发展评估未来走势和潜在危机。这位美联储著名的鹰派人物,同时也是美国梦的典型例子,用他的好口才点评世界经济。 金融海啸 &市场是感性的,而美联储的职责是保持理性& Fisher觉得并没有很清晰的原因来解释07、08年的金融危机。他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太长时间的低息政策,以及整个金融系统的复杂性远超出了监管机构的预期和认识。 但是他也强调现在情况已经改变了,因为美联储已经得到了权力来监管金融系统;美联储还经常留意其他国家和金融系统中发生的变化。并且美联储现在的意识是有义务来保障金融稳定并且拯救整个金融系统。Fisher觉得以前美联储只是一个狭义的中央银行。 当被问到现在会用什么改革措施来预防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Fisher提出了几点美联储的改变:第一就是监管央行的法律改变了,第二美联储变得更加谨慎了;第三美联储变得更积极主动得监管市场。 但是他也说市场风险总是存在的,因为这是人的贪婪的本性在驱动的。他说央行并不能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但是在更有效的监管下,相信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会显著下降。 Fisher用感性和理性这两个词来形容美联储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当股市有任何修正的时候,不应该造成美联储的恐慌。因为市场的任何行为,都是感性的,但是美联储的职责是保持理性,不应该受到任何过度消极或积极的市场情绪所左右。 美国的反思和复苏 &美联储为你提供汽油,但美国总统和国会还在踩着刹车& 美国是第一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的国家,显然Fisher很骄傲地认为这要得益于美国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每个州都有一定的灵活性来尝试不同的经济措施,以便让其他地区借鉴和参考成功或者失败的例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进程中,美国的发展得更为成熟。 在描述美联储和国家政府之间关系的时候,Fisher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他说如果你在开车的话,美联储的职责就是为你提供汽油,而且是非常廉价的汽油,并且把油门踩到了底。但是美国的总统和国会还是在踩着刹车。所以,在他看来,政府的职责就是创造就业来保障最根本的经济,因为只有有了就业,才能改善民生,使得实体经济有真正发展。而目前美国市场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似乎总统和国会对未来的方向并没有达成一致。其实他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要增加就业岗位,刺激和鼓励市场的就业需求。 作为政策决策者团队之一的Richard Fisher觉得目前美联储已经把利率降到了零,所以现在能做的调控措施已经非常有限。但目前美国经济面对的问题,主要不是市场的资金不够的问题, 在过去几年中,美联储已经向市场输入了数万亿美元的流动资金,这造成了很多正面影响,例如股市债市都得到了提振,某些领域也得到了很快的复苏。但是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副作用,例如一些原本应该破产的公司目前的价值仍然不低,美国的房价也到了一个令中产阶级不能轻松负担的地步。股市的估值也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美国政府特别是国会不能出台有效的政策去刺激经济。 中国制造 &我有生之年应该看不到人民币取代美元这一天& 可以说Richard Fisher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经称他是中国制造的,因为早在1948年他就曾经在妈妈肚子里来过中国。而且从他的对答中我们也可以听出来他对中国的经济甚至是历史都非常了解。 对于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采取的激进措施,Fisher称和美国或者任何一个经济体一样,所有的政府干预措施都会有代价,而中国政府现在也正在面对当时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所带来的副作用。例如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影子银行金融系统的监管,甚至反腐。影子银行的问题在几年前已经存在,但是他相信现在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至于地方债的危险性的时候,Fisher说最近有一些债券的破产违约,这是一个健康的事件,因为它会让市场更清楚的明白什么是风险。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改变它的运营轨迹都是相当艰巨的任务。 近年来,人民币在以极快的速度变得更加国际化,甚至有人大胆预测未来人民币很有可能会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对此Fisher坚定得回答:这是不可能的!他说:&如果你反观历史,美元花了很久的时间才取代英镑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人民币目前占到国际贸易的份额大约只有2%,如果人民币希望成为更主流的国际货币,必须首先使人民币能够市场化的自由兑换,我不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当前想做的事情。我觉得在我有生之年应该看不到人民币取代美元这一天,当然我已经是个老人了。&
如果你去了解Richard Fisher本人的个人经历,你会发现,他自身的经历就是一个美国梦的典型例子,他的父母都是第一代移民,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而他毕业于哈佛经济系,他自己的四个孩子也是哈佛的毕业生。他觉得现在的世界比他年轻时的世界进步了很多。而美国人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很大的改变,从最初的冷战思维到当今的世界公民,美国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体。 这次的人物专访让我们非常幸运的可以和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Richard Fisher面对面聊天,探寻金融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从更为全局的视角来整理目前经济发展的脉络。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正在处于一个恢复的过程当中,美国和欧洲这些老牌的经济发达地区正在震荡盘整的阶段,而几年前高速发展的中国也开始调整自己的经济策略。可以说,世界经济的版图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充满变数,就像Richard Fisher说的:一切皆有可能。
[责任编辑:houw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12/26 09:15
12/26 09:15
12/26 09:15
12/26 09:15
12/26 09:15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6622825
播放数:6298200
播放数:6154150
播放数:3472177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塞露有副作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