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s 奇瑞评估乳腺癌能了解点什么?起到什么

当前位置: >
> 公司新闻公司新闻
【宝藤干货】乳腺癌的个体化诊疗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占7-10%。2010年中国人口协会公布《中国乳腺疾病调查报告》,目前全球每年平均约有130万人新患乳腺癌。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且呈明显年轻化趋势。我国每年有20余万妇女患乳腺癌。2003年—2009年,我国城市中乳腺癌的死亡率增长了38.91%。主要城市10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增长了37%,并且发病率正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医学研究开始进入分子水平时代,乳腺癌的诊疗进入了个体化模式,个体化诊疗是在全面收集具体患者临床、病理、基因、肿瘤生物学因子等疾病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量身定做”的治疗方案,以求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而传统的诊疗则是对相同症状的病人采用同样治疗方式,接受治疗的患者并非能全部受益,有些患者完全没效果,有些则可能出现毒副作用等。
目前个体化诊疗已经进入到乳腺癌诊治过程的每一步:
在风险评估方面,乳腺癌高危家族中女性应该尽早进行遗传性乳腺癌相关基因(BRCA1、BRCA2)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如果家族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乳腺癌的高危家族:1、有一个或多个直系亲属有乳腺癌史;2、家族成员里发病年龄早于40岁的乳腺癌患者;3、家族成员里两代以上出现乳腺癌患者;4、家族成员里有卵巢癌患者;5、家族成员里有男性乳腺癌患者;6、一个或多个家族成员经过基因检测发现携带BRCA基因突变。高危家族的女性接受遗传性乳腺癌相关基因检测后如果发现BRCA1和BRCA2突变,则其患乳腺癌风险高达87%。对携带有BRCA突变的女性,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临床指南(2012版)推荐加强乳腺监控以早期发现、诊断以及早期治疗乳腺癌。主要方法有:18岁开始乳腺自检;25岁后每6-12个月进行临床乳腺检查;25岁或从家族患癌亲属最早发病年龄开始每年进行X-线影像扫描;预防性手术;口服他莫西芬等雌激素受体调节药物等。这些早期干预方案能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例如口服他莫西芬可降低50-70%的患乳腺癌的风险,双侧乳腺切除术可降低90%的乳腺癌风险等。目前,在欧美国家遗传性乳腺癌相关的基因检测已经成为常规检测项目,安吉丽娜?朱丽正是检测了这两个基因并且发现突变才选择进行了预防性乳腺切除。
在早期筛查方面,目前可以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游离的乳腺癌细胞、DNA和肿瘤相关的蛋白质、多糖等,可以比传统的方法更早发现癌细胞及其相关的标志物,从而及时进行早期干预。乳腺癌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一般乳腺癌的筛查建议从40周岁开始,但是随着女性白领等压力增大、环境恶化等因素,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因此早期筛查也应该得到重视。特别是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年龄提早到20周岁,例如: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因职业和环境原因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线的;有慢性炎症人群,发现可疑肿块或病理检查有不典型增生者等。
在预后评估方面,除了按照分子生物学进行分型以后指导临床治疗外,还可以通过对基因进行检测,评估乳腺癌病人是否需要进行化疗,复发的风险是否很高。经典的是乳腺癌21基因检测,可以用于评估临床诊断为雌激素受体阳性(ER+)、淋巴结阴性(N-)的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以及他莫昔芬的疗效,患者在接受他莫昔芬治疗后若疗效显著,可以考虑不再进行额外的辅助化疗。2007年2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另一个用于评估复发风险的产品(MammaPrint),用于指导临床确定哪位妇女有复发风险,同样可以为医生们选择“降级治疗”提供依据。另外,从外周血中检测是否有循环肿瘤细胞(CTCs)判断乳腺癌患者的转移、复发风险。CTC数量越多,提示预后越不好。在治疗的过程中CTC数值升高,预示病灶进展,同时转移和复发倾向升高;CTC数值降低,预示病灶得到控制,转移和复发几率降低。
在药物治疗方案选择方面,个体化治疗首先需要根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案,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化疗或者靶向治疗。目前乳腺癌按照基因谱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又可细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和Basal-like型。每一种分型其治疗方案不同,其中luminal A 分子表达为雌激素受体阳性(ER(+))和/或雄性激素受体阳性(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Ki-67阳性细胞数<14%,该型化疗效果差,以内分泌治疗为主;luminal B型分子表达为① ER和(或)PR(+),HER-2(-),Ki-67阳性细胞数≥14%;② ER和(或)PR(+),HER-2(+),Ki-67阳性细胞数不限。该型需要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以及抗HER-2靶向治疗;HER-2型分子表达为ER和PR(-),HER-2(+),主要是应用化疗联合抗HER-2靶向治疗;Basal-like型分子表达为ER和PR(-),HER-2(-),目前此型尚无特别好的治疗方案,主要以化疗为主。在选择具体药物时,还可以通过对药物治疗相关靶点基因的检测提前预测药物的疗效。比如,在使用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前需要检测HER2基因,使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前需要检测EGFR基因。如果在使用靶向药物之前不进行靶点的检测而盲目使用靶向药物,非但对乳腺癌没有治疗作用,更甚者死亡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使用化疗药物的时候同样需要检测相应的靶点,根据每个患者肿瘤的特异性选择药物。
在治疗后疗效评估及肿瘤监控方面,可以对乳腺癌患者血液中的肿瘤细胞、DNA和蛋白质、多糖等进行监控,定期的检测,根据外周血中肿瘤细胞、DNA等的改变评估治疗效果,监控评估肿瘤复发的可能性。目前对肿瘤的监控主要依靠传统的生化和病理学检测,而且多数乳腺癌复发都是由患者的症状预报的,一旦转移癌达到可以通过实验室或放射学检查发现的程度,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乳腺癌就不可治愈了。在监控的过程中如果能早期发现远处转移,则可能提早干预,实现治愈。由于在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后,有的癌细胞能存活下来,有的癌细胞破裂和死亡时释放出循环肿瘤DNA(ctDNA)等内容物。但是由于这些物质含量非常少,以往的技术很难检测到,新的技术与生化和病理学等传统的肿瘤负荷监控手段相比,能够从外周血中准确检测出肿瘤细胞、DNA等,实现更早、更全面得监控肿瘤进展的情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对临床的诊疗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来的医学必然是针对每一个患者本身特殊的遗传基因、生理与病理因素、甚至环境等来确定其真正的发病原因,医生再根据患者的基因型选择特定治疗方案和剂量,监控治疗效果与复发转移等,同时对其家人进行定向的监测,真正实现针对每一个人的个体化诊断与治疗。
上海宝藤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丁香客App是丁香园社区的官方应用,聚合了丁香园论坛和丁香客的精彩内容。医生可通过丁香客App浏览论坛,也可以在这个医生群集的关系网络中分享和互动,建立更广泛的学术圈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今日:54 | 主题:383490 | & 收藏本版
每发1个新帖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medical-news】【资讯翻译】在乳腺癌中使用RT-PCR对循环肿瘤细胞(CTCs)进行检测:关于已发表文献的meta分析
【medical-news】【资讯翻译】在乳腺癌中使用RT-PCR对循环肿瘤细胞(CTCs)进行检测:关于已发表文献的meta分析
分享到哪里?
这个帖子发布于2年零317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认领翻译的战友请跟帖注明“认领本文翻译,48小时内未完成,请其他战友认领!”另外,如使用翻译软件翻译,被发现者扣分1-2分翻译时参照版规Abstract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s controversial. We performed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to assess whether the detection of CTCs i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 can be used as a prognostic factor. We searched Medlin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and Embase databases as well as reference lists of relevant articles (including review articles) for studies that assessed the prognostic relevance of tumor cell detection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PB). A total of 24 eligible studies with 4,013 cases and 1,333 controls were included. Meta-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a random-effects model, using the hazard ratio (H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95% CIs) as effect measures. The positive detection of CTCs in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or overall survival (OS) (HR = 3.00 [95% CI 2.29-3.94], n = 17, P & 0.0001)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FS) (HR = 2.67 [95% CI 2.09-3.42], n = 22, P & 0.0001). CTC-positive breast cancer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 histological grade (HR = 1.21 [95% CI 1.09-1.35], n = 34, P & 0.0001), tumor size (&2 cm) (HR = 1.12 [95% CI 1.02-1.22], n = 31, P = 0.01). and nodal status (≥1) (HR = 1.10 [95% CI 1.00-1.21], n = 32, P = 0.037), but cytokeratin-19 (CK-19) mRNA-positive CTC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se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of breast cancer. Furthermore, the presence of CTCs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estrogen receptor (ER) negativity,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negativity, o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pe 2 (HER2) positivity. Detection of CTCs in the PB indicates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 Larger clinical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role of these markers in clinical practice.
回复:【medical-news】【资讯翻译】在乳腺癌中使用RT-PCR对循环肿瘤细胞(CTCs)进行检测:关于已发表文献的meta分析
分享到哪里?
认领本文翻译,48小时内未完成,请其他战友认领!
回复:【medical-news】【资讯翻译】在乳腺癌中使用RT-PCR对循环肿瘤细胞(CTCs)进行检测:关于已发表文献的meta分析
分享到哪里?
标题:The prognostic rol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detected by RT-PCR in breast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杂志:Breast Cancer Res Treat
(3): 809-16.PMID:
回复:【medical-news】【资讯翻译】在乳腺癌中使用RT-PCR对循环肿瘤细胞(CTCs)进行检测:关于已发表文献的meta分析
分享到哪里?
Abstract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s controversial. We performed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to assess whether the detection of CTCs i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 can be used as a prognostic factor. We searched Medlin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and Embase databases as well as reference lists of relevant articles (including review articles) for studies that assessed the prognostic relevance of tumor cell detection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PB). A total of 24 eligible studies with 4,013 cases and 1,333 controls were included. Meta-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a random-effects model, using the hazard ratio (H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95% CIs) as effect measures. The positive detection of CTCs in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or overall survival (OS) (HR = 3.00 [95% CI 2.29-3.94], n = 17, P & 0.0001)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FS) (HR = 2.67 [95% CI 2.09-3.42], n = 22, P & 0.0001). CTC-positive breast cancer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 histological grade (HR = 1.21 [95% CI 1.09-1.35], n = 34, P & 0.0001), tumor size (&2 cm) (HR = 1.12 [95% CI 1.02-1.22], n = 31, P = 0.01). and nodal status (≥1) (HR = 1.10 [95% CI 1.00-1.21], n = 32, P = 0.037), but cytokeratin-19 (CK-19) mRNA-positive CTC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se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of breast cancer. Furthermore, the presence of CTCs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estrogen receptor (ER) negativity,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negativity, o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pe 2 (HER2) positivity. Detection of CTCs in the PB indicates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 Larger clinical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role of these markers in clinical practice.摘要乳腺癌患者循环中肿瘤细胞(CTCs)的预后意义一直备受争议。我们对已经发表的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以评估是否可以通过检测CTCs作为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预示因子。我们搜索了Medline、科学引文索引和Embase数据库以及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列表(包括综述),以研究评估外周血(PB)中的肿瘤细胞作为预示乳腺癌的相关性。总共有24篇符合条件的研究文献,包括了实验组4013例和对照组1333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危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95%CIs)作为有效测量指标。患者血循环中CTCs的阳性检测率与较低的整体存活率(OS)(HR=3.00 [95%CI为2.29-3.94],N= 17,P&0.0001)和无复发生存率(RFS)(HR=2.67 [95%CI为2.09-3.42],N =22,P &0.0001)密切相关。CTC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与组织学分级较高有显著相关性(HR=1.21 [95%CI为1.09-1.35],N=34,P&0.001),肿瘤大小(& 2厘米)(HR=1.12 [95%CI:1.02-1.22],N=31,P=0.01)。淋巴结状况(≥1) (HR = 1.10 [95% CI为1.00-1.21], n = 32, P = 0.037),但是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阳性CTCs与乳腺癌的这些临床病理参数不相关。此外,CTCs的存在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不相关。检测外周血中的CTCs对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预示作用不明显。因此还需要较多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评估这些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编译:共509字摘要乳腺癌患者循环中肿瘤细胞(CTCs)的预后意义一直备受争议。我们对已经发表的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以评估是否可以通过检测CTCs作为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预示因子。我们搜索了Medline、科学引文索引和Embase数据库以及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列表(包括综述),以研究评估外周血(PB)中的肿瘤细胞作为预示乳腺癌的相关性。总共有24篇符合条件的研究文献,包括了实验组4013例和对照组1333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危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95%CIs)作为有效测量指标。患者血循环中CTCs的阳性检测率与较低的整体存活率(OS)(HR=3.00 [95%CI为2.29-3.94],N= 17,P&0.0001)和无复发生存率(RFS)(HR=2.67 [95%CI为2.09-3.42],N =22,P &0.0001)密切相关。CTC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与组织学分级较高有显著相关性(HR=1.21[95%CI为1.09-1.35],N=34,P&0.001),肿瘤大小(& 2厘米)(HR=1.12 [95%CI:1.02-1.22],N=31,P=0.01)。淋巴结状况(≥1) (HR = 1.10 [95% CI为1.00-1.21], n = 32, P = 0.037),但是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阳性CTCs与乳腺癌的这些临床病理参数不相关。此外,CTCs的存在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不相关。检测外周血中的CTCs对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预示作用不明显。因此还需要较多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评估这些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丁香)
回复:【medical-news】【资讯翻译】在乳腺癌中使用RT-PCR对循环肿瘤细胞(CTCs)进行检测:关于已发表文献的meta分析
分享到哪里?
关于丁香园主任医师 教授
发现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新利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
作者:袁永熙|发布时间:|浏览量:0次
& 乳腺癌是女性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尤其易在前5年内复发,几乎占到整个复发率的75%。转移灶的形成是个连续复杂的过程,从原发灶生长早期即开始。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是乳腺癌发生转移基础。经过多种复杂机制最终形成转移灶。因此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s).对预测转移有重要作用。上海红房子医院乳腺外科袁永熙& 2004年8月,国外学者评估CTCs在乳腺癌患者中使用情况,认为在第一次?访中,CTCs升高的病人中位无进展存活率要低。这表明这些患者接受了无效的治疗,同时这技术可成功避免无效治疗。2006年&临床肿瘤研究&上刊登的一项转移乳腺癌的研究充分证明CTCs是衡量治疗乳腺癌有效性的精确指标。& 乳腺癌患者CTCs水平与肿瘤分期相关,其水平的升高指标&5,有更高转移可能,预示患者预后较差。与传统的肿瘤标记CA-153,及影像检测B超、磁共振、PET-CT相比,CTCs检测有更高的重复性和敏感度。当病灶仅0.5mm大小就能及时反映出来。通过对CTCs连续的检测可以及早地评估治疗效果,据此及时转变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生成率。&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一项名为CellSearch的系统用于鉴测乳腺癌的转移,它可以正确有效分辨并计数血样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最近我们与张江高科技医学捡测中心合作在临床上检测一组病例,取得较好效果,操作取样方便,不用空腹,仅患者身上取10ml静脉血即可。大部分病人消除疑虑,避免过度治疗,少数CTCs&5以上及时进行抢救性治疗,调整治疗方案。&& 我们深深体会到CTCs检查是乳腺癌复发转移诊断中涌现出新的利器,它们出现极大改善了乳腺癌复发转移检查的准确率。为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TA的其他文章:
擅长:乳腺癌术后调治及乳腺增生病、急慢性乳腺炎等疾...
副主任医师
擅长:乳腺癌各类手术(保乳、根治),导管内乳头状瘤...
擅长:乳腺癌的早期诊治,特别是对微小病灶、细钙化病...
给袁永熙医生写感谢信!
把感谢送给他(10-1000字)
请挑选您想赠送的礼物!
给袁永熙医生挑选的礼物是!
阳光向日葵乳腺癌高危妇女的评估与预防策略--《中国癌症杂志》2000年05期
乳腺癌高危妇女的评估与预防策略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乳腺癌有许多高危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年龄、乳腺癌家庭史和既往某些乳腺疾病史。对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开展预防工作是目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常用的方法包括预防性乳腺切除术、严密监测和化学预防。多项研究表明预防性乳腺切除术不能百分之百起到预防效果 ;乳房切除容易给妇女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 ,因而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证 ,术后也宜首选即刻乳房重建。严密监测应包括定期乳腺X线摄片和临床体检 ,前者已证实具有明显的早期诊断价值 ;有关化学预防试剂的随机对照研究已有初步结果 ,三苯氧胺能显著降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发生率 ,相关的其他临床研究还在进行之中。总之乳腺癌高危人群的预防策略应首先基于患者危险性的高低 ,病人对危险性以及各项预防措施的看法应当得到重视 ,最终制定预防或监测方案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37.9【正文快照】:
乳腺癌已成为全世界包括我国在内的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 ,临床上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标准化的治疗方案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但根据美国的资料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最终死于此顽疾。因此 ,乳腺癌的预防作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雪松,黄雁萍,邹士林;[J];肿瘤防治杂志;2005年04期
谢萍芳,彭永芝,雷振东;[J];实用预防医学;2003年02期
王茂生,黄健,姚美霞,余朝晖,容汉坚,梁宇强;[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3期
李军,王茂生,黄健,姚美霞,余朝晖,梁宇强;[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2期
梁洪伟,单吉贤,徐惠绵;[J];现代康复;2001年14期
何俭,陆肖玮,丁云;[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年06期
方亚,施侣元;[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07期
白中霞,张秀兰,张晓君;[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06期
李春玉,李彩福,胡淑萍,崔仁善,金贞淑,黄明爱;[J];中国妇幼保健;2003年09期
韩定芬,周新;[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定芬;[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和霞;[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霓;何苗;张曦;李雪莲;吴伟;李鸣川;周宝森;;[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年02期
周小芳,方炎,张鹏翔;[J];光散射学报;2004年01期
刘琨;吴世法;;[J];光散射学报;2005年04期
肖怡琳,张鹏翔,钱晓凡;[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05期
于舸,徐晓轩,牛昀,王斌,宋增福,张春平;[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11期
闫循领,董瑞新,王秋国,陈双峰,张宗旺,张学俊,张雷;[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1期
赵元黎;吕晶;葛向红;姚淑霞;梁二军;;[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7期
姚淑霞,赵元黎,张录,申培红,葛向红;[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邵学广,庞春艳,孙莉;[J];化学进展;2000年03期
毕思文;[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万利;[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长征;李惠平;侯宽永;李强;赵红梅;王墨培;;[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韦娜,糜漫天;[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5年02期
石琨,王海燕;[J];肿瘤防治杂志;2005年20期
康平,王贞,兰龙;[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年10期
李勇生;杨文东;彭伟强;魏崴;李红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黄丽,徐华芬,杨廷忠;[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5期
林勍,陈龙邦;[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3期
王勇,陈超;[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4期
张俊辉;潘晓平;张青碧;叶运莉;;[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3期
田艳琴;;[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定芬;[D];武汉大学;2004年
李惠翔;[D];郑州大学;2003年
韦娜;[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翟祥军;[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爱英;[D];山东大学;2005年
江立玉;[D];山东大学;2005年
李真珍;[D];郑州大学;2005年
苏瑛;[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王映青;[D];浙江大学;2006年
胡慧娟;[D];中南大学;2007年
和霞;[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靳雅丽;[D];苏州大学;2007年
赵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王艳华;[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仲龙;;[J];健康向导;2011年04期
罗宾;;[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年06期
马瑞;章永红;;[J];四川中医;2011年07期
;[J];保健医苑;2011年08期
;[J];家庭药师;2011年09期
;[J];临床荟萃;2011年13期
杜秀丽;耿刚;;[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1期
;[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15期
范昶;;[J];家庭药师;2011年09期
;[J];祝您健康;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晓薇;;[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姬香魁;刘世刚;董守义;张杏茹;;[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许红强;;[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朱雄增;曾郁;杨文涛;朱雄增;;[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钱明山;;[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5年
陈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柳莉莎;冷晓玲;马富成;;[A];第二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杨卫军;吴正阳;李春来;黄志刚;尹家俊;张锦瑜;;[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江美英;关晏星;杨晓青;张庆;张青;武彪;熊立跃;欧阳军;搂捷;龚筱红;;[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高凤霞;王越;;[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振国肿瘤康复医院院长
王振国;[N];中国老年报;2008年
记者 叶芳;[N];广东科技报;2008年
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
宋茂民 王丕琳
整理;[N];健康报;2008年
项铮;[N];科技日报;2008年
陈国东;[N];医药经济报;2008年
李雪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刘霞;[N];科技日报;2009年
省疾控中心 柳君;[N];大众卫生报;2009年
衣晓峰 通讯员
金鸥;[N];健康报;2009年
李清晨;[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山;[D];苏州大学;2005年
施俊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张子豹;[D];复旦大学;2003年
孙涛;[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郭会芹;[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鲍慧铮;[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黄家君;[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赵美蓉;[D];吉林大学;2006年
徐迎春;[D];吉林大学;2006年
韩定芬;[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中林;[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柯红;[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郑雅娟;[D];浙江大学;2005年
吴雪花;[D];浙江大学;2005年
曹伟红;[D];青岛大学;2005年
张玉松;[D];苏州大学;2005年
朱伟良;[D];苏州大学;2008年
苏清秀;[D];吉林大学;2010年
陈晋;[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官静;[D];武汉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盘点患乳腺癌的明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