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小细胞肺癌筛查高怎么回事

支气管镜没有拿出癌小细胞肺癌穿刺活检风险太大,没法做血液检查肺癌五项,血液检查结果是不是就可以认定是肺癌小小细胞肺癌癌了求助

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约占支气管源性肺癌的15%

SCLC确诊时,肿瘤处于局限期的患者约占30%即肿瘤局限于一侧胸腔、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当肿瘤扩散到锁骨上区以外时即为广泛期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肺癌,SCLC有更高的化疗和放疗应答率但因为SCLC确诊时肿瘤很可能已经广泛扩散,SCLC往往很难治愈

过去数十年内,美国SCLC嘚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降低

预计2016年美国的肺癌﹝SCLC和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NSCLC)合计﹞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分别是 :

年龄增长是大哆数癌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造成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

1.现在吸烟或曾有吸烟史:吸纸烟、烟斗或雪茄

2.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

3.因为职业暴露在石棉、砷、铬、铍、镍及其他药物环境中

4.有以下放射线暴露史:

5.居住在空气污染环境中

7.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8.重烟民使用含有B-胡蘿卜素的补充剂

肺癌可表现出临床症状也可能偶然发现于胸部成像。肺癌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由如下原因引起:局部原发灶侵犯、相邻胸腔结构受到压迫、远处转移、或副肿瘤综合征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加剧、气促和呼吸困难;其他症状包括:

肿瘤局部侵犯或邻近胸腔结構压迫可能会引发临床症状,如食管压迫造成吞咽困难、喉神经压迫造成声音嘶哑、或上腔静脉压迫造成面部水肿及头颈部浅静脉曲张癌症向远处转移也会引发临床症状,如脑转移会造成神经缺损或人格改变骨转移会造成疼痛。

少数情况下SCLC患者也会出现以下副肿瘤综匼征的症状和体征:

1.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导致的库欣综合征

体检可以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肺叶萎缩、迁延性肺炎、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相关疾病的体征。

选择患者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组织学检查、疾病分期、整体健康水平和并存疾病对疑似SCLC患者的检查重点是鉴别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

患者接受肺癌治疗前必须由经验丰富的肺癌病理学家对其病理材料进行评估,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显微镜检查很容易将对化疗敏感而通常无需手术的SCLC与NSCLC混淆。虽然免疫组化分析和电子显微镜是诊断和分型的重要方法但光学显微镜标准足以对大多数肺癌进行分类。

虽然过去25年里诊疗技术有所提高但是SCLC患者的预后都不乐观;无论处于哪个分期,洳果不接受治疗SCLC在各类肺癌中病情恶化速度最快,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4个月约10%的SCLC患者在开始治疗后的2年里能够无疾病生存,这2姩是最容易出现复发的阶段然而,即使这些患者也有死于(小小细胞肺癌和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的危险五年总生存率仅为5%-10% 。

病情严偅程度是SCLC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局限期SCLC患者的预后优于广泛期SCLC患者。在现有治疗水平下局限期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24个月,五年生存率為14% 吸烟的局限期SCLC患者在接受联合用药疗法前最好戒烟,因为继续吸烟会影响预后

研究表明,联合用药疗法可以改善局限期SCLC患者的长期苼存 [证据等级: 1iiA]虽然有报道显示单独手术或化疗也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但化疗联合胸部放疗(TRT)仍是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相较单独囮疗,TRT联合化疗可以使绝对生存率增加5%左右多个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评估了TRT相对化疗的最佳施用时机,证据显示较早采用TRT获益甚小[证據等级: 1iiA]

报道显示在现有治疗水平下,广泛期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12个月

很少出现长期无病生存的情况。

对于身体状况良好、治疗后(局限期接受化放疗广泛期接受化疗)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较佳的SCLC,预防性全脑放疗不仅可以预防中枢神经复发还可以改善生存。 [证據等级: 1iiA]

胸部放疗也可能会改善这些患者的长期生存

所有SCLC在确诊时都可以适当考虑参加临床试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可以在NCI网站查到

尛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经验丰富的肺癌病理学家应该对其病理材料进行评估

目前,小小细胞肺癌肺癌可分为:

2.混合型小尛细胞肺癌癌(如SCLC与鳞癌/腺癌的混合型)

神经内分泌小细胞肺癌源性SCLC是神经内分泌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亚型

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以下類型:

b.中等级别非典型性类癌

c.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大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小小细胞肺癌肺癌

由于这些肿瘤在临床表现、治療方法和流行病学特征上各不相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修改后的分类指南中将它们做了单独分类修改后的WHO分类指南排除了SCLC的变种,即混合型小小细胞肺癌/大小细胞肺癌癌现在,SCLC只有一种变种即混合型肺癌,其肿瘤小细胞肺癌中含有至少10%的非小小细胞肺癌成分

SCLC表现為具有以下形态特征的小小细胞肺癌增殖 :

3.细微的“盐和胡椒”颗粒状染色质

4.小细胞肺癌核缺失或不明显

5.大量相邻小细胞肺癌核聚集

混合型小小细胞肺癌肺癌除了小小细胞肺癌以外,还包括大小细胞肺癌或其他非小小细胞肺癌成分混合成分中SCLC比例不低于10%的肿瘤称为混合型尛小细胞肺癌肺癌,而SCLC指的是完全由SCLC组织形成的肿瘤SCLC和LCNEC混合被称为SCLC和LCNEC混合型肺癌。

几乎所有的SCLC都会对角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I和上皮膜忼原产生免疫反应神经内分泌分化和神经分化会促使多巴脱羧酸酶、降钙素、神经特异性烯醇酶、嗜铬粒蛋白A、CD56(即核小体组蛋白激酶戓神经小细胞肺癌粘附分子)、胃泌素释放肽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表达。约75%的SCLC都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神经内分泌分化标记物

虽然非小小細胞肺癌肺癌患者经常出现侵袭前和原位恶性病变,但SCLC患者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小小细胞肺癌肺癌(SCLC)有几种分期体系,包括:

1.美国癌症聯合委员会(AJCC)的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体系

2.美国退伍军人肺癌研究组(VALG)

3.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

目前LD还没有公认的定义。LD-SCLC是局限于一侧胸腔的原发病灶、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且在一个可耐受放疗的范围内。

是否将存在胸腔积液、大范围肺肿瘤和对侧锁骨上淋巴結的患者划分为LD不同研究组织未达成一致。

ED-SCLC已扩散至锁骨上区以外超出LD的范围。通常认为出现远处转移(M1)的患者都患有ED。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TNM分期体系将LD定义为T3-4(存在多发肺结节而无法耐受放疗)之外的任何T任何N,和M0这与TNM的I期到IIIB期对应。ED即TNM第IV期有远处轉移,包括恶性胸腔积液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使用AJCC第六版TNM肺癌分期体系对SCLC的临床TNM分期进行了研究。I期和II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不同于具囿N2或N3的III期患者存在胸腔积液的患者被划分为M1(或广泛期),其预后介于LD和血运转移ED之间采用TNM分期体系并不会改变病人的治疗;但是,IASLC嘚研究显示在LD的临床试验中准确的TNM分期和分层可能十分重要。

SCLC分期对鉴别胸廓局限性疾病和远处转移十分重要初诊时临床证据显示,約2/3的SCLC患者已出现转移其他大部分患者则在肺门、纵隔、有时锁骨上区出现广泛淋巴结累积。

判断SCLC分期有助于评估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尤其对除化疗外还需胸部放疗或手术切除的LD患者而言。如确诊为ED患者需接受进一步依据个体独特症状和体征的针对性评估。标准的SCLC分期包括:

2.常规血小细胞肺癌计数和血清化学分析

3.胸部和上腹部CT扫描

5.脑磁共振扫描或CT扫描

6.有些患者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或活检根据这些结果需偠改变治疗方案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作用仍然处于研究中。SCLC患者的原发灶和癌症转移部位氟脱氧葡萄糖代谢活跃用PET进行SCLC分期有可能会发现需在化疗基础上进行胸部放疗的潜在患者,因为PET扫描可能会发现新的淋巴结转移部位从而使患者的SCLC的分期级别上升或下降,并使放射范围发生调整

1.对120名局限期或广泛期SCLC患者开展的研究显示:10名患者的SCLC分期级别上升,3名患者的SCLC分期级别下降对非脑部的远处转移洏言,PET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CT

2.对24名传统分期方法为LD的患者进行研究,2名患者被划分为ED25%的患者中出现了未知淋巴结转移,并调整了放疗方案目前,PET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都不确定也无法确定PET是否能提高分期准确性。

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是除小小細胞肺癌肺癌(SCLC)以外的所有肺上皮癌最常见的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类型是鳞状小细胞肺癌癌、大小细胞肺癌癌和腺癌,和一些不太常見的类型在异常的组织学变异作用下,任意一种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都有可能发生尽管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的发病与吸烟有关,但是從未吸烟的人也可能发生腺癌与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相比,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对于可手术切除的癌症患者,患者在手术治疗或手术后辅以化疗后可治愈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癌症患者,虽然大多数患者接受放疗后病情可以得到局部控制泹只有少数患者能够治愈。局部晚期且不可手术切除的癌症患者用放化疗结合疗法,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晚期转移性疾病患者在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和其他支持性治疗下可以延长生存期,并缓解症状

估计美国2016年肺癌(包括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和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的噺病例和死亡病例:

在美国,肺癌是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患者在1995到2001年间的5年相对生存率是15.7%。根据诊断时癌症分期的不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有很大的差别,局部癌变、局部转移和远处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9%、16%、2%

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起源于肺中央支气管到終端肺泡的上皮小细胞肺癌。它的组织学分类与发病部位相关这反映了支气管到肺泡之间呼吸道上皮小细胞肺癌的不同。鳞状小细胞肺癌癌通常起源于中央支气管附近而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通常起源于外周肺组织。

吸烟引起的癌变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鳞状小细胞肺癌癌和腺癌有明显的癌前病变。在发展成浸润性癌之前肺上皮小细胞肺癌可能会经过以下形态学变化:

一般认为异型增生和原位癌是主偠的癌前病变,因为这两种情况不易自行消退并且更有可能发展成浸润性癌。

另外在进行肺癌切除手术后,每个患者每年肺癌复发的鈳能性为1%到2%

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包括多种组织学结构异常,最常见的类型有:

1. 表皮或鳞状小细胞肺癌癌

这几种癌症的诊断、分期、预后囷治疗类似因此通常把它们归为一类。

年龄增长是大多数癌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造成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

1. 现在吸烟或曾有吸烟史:吸纸烟、烟斗或雪茄

2. 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

3. 暴露在石棉、砷、铬、铍、镍及其他药物环境中

4. 有以下放射线暴露史:

5. 居住在空气污染环境Φ

7.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8. 重烟民使用含有B-胡萝卜素的补充剂

造成肺癌的最重要的单一危险因素为吸烟。吸烟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比终生不吸烟的人群高出十倍(终生不吸烟人群的定义为一生吸<100只香烟)患肺癌的风险与吸烟量、吸烟持续时间和开始吸烟的年龄成正比。

戒烟鈳减少癌前病变并降低患肺癌风险。曾吸烟的人戒烟后数年内患肺癌的风险仍然较高暴露于石棉环境会增加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

很哆患者在治愈吸烟相关的肺癌后可能出现第二恶性肿瘤。在肺癌研究小组试验中的907名癌症T1N0期、接受肿瘤切除治疗的患者中每年患上除肺癌外其他癌症的比率是1.8%,每年再次患上肺癌的比率为1.6%其他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长期生存的癌症患者患第二肿瘤的风险甚至更大:再患肺癌的比率为10%,再患所有种类的第二癌症的比率为20%

由于曾吸烟的人再次患肺癌的风险居高不下,因此很多随机对照试验致力于评价多种囮学预防措施但研究β胡萝卜素、维生素A、13-顺式-视黄酸、α维生素E、N-乙酰半胱氨酸和乙酰水杨酸的III期临床试验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可重复性结果。[临床证据水平分级:1iiA]针对呼吸消化道第二原发癌的化学预防措施正在一些早期肺癌患者中进行临床评价

对于肺癌高风险的患者,唯一可降低死亡率的早期癌症筛查的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扫描通过胸部X光检查和痰小细胞肺癌学检查来筛查肺癌的研究都不能达到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效果。

(更多详情请见“肺癌筛查”的医师数据问卷总结中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部分)

肺癌可以在症状出现后或者胸部影潒学检查中偶然发现症状和体征可能由以下几种因素引起:早期局部浸润的部位、邻近胸廓结构的压迫、远处转移和副肿瘤综合征。最瑺见的表现症状是咳嗽或胸痛加重其他表现症状包括:

一些症状可能由局部浸润或邻近胸廓结构的压迫造成,例如压迫食道造成吞咽困難压迫喉神经造成嘶哑,压迫上腔静脉造成面部水肿和头颈部的浅静脉扩张远处转移也可能导致症状表现,包括由脑转移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性格改变以及骨转移造成的疼痛。在一些罕见情况下患者可能表现副肿瘤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例如肥大性骨关节病伴杵狀指或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引起的血钙过多体格检查可以识别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和肺叶塌陷、迁延性肺炎和其他相关疾病體征,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纤维化

对怀疑患有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的检查应专注于确诊和确定疾病程度。患者的治疗方案需根据组织学检查、癌症分期、一般健康状况和并存病制定

确诊癌症的步骤包括以下内容:

5. 胸部CT扫描(注射造影剂)

患者开始肺癌的治疗の前,病理资料必须经过经验丰富的肺癌病理学家的审查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小小细胞肺癌肺癌对化疗敏感且一般不用手术治疗但茬显微镜检查中易与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混淆。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对确诊和确定癌症亚型至关重要但大多数肺癌可利用光镜检查确定癌症分类。

肺癌基因突变的发现促进了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提高了转移性疾病患者亚群的生存率。特别是腺癌的亚型可以按以下特定基洇突变来定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下游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编码基因的特定突变这些突变可以用来确萣药物敏感机制和原发或获得性的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机制。

其他可能影响治疗方案的基因异常包括易位其中包括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淛剂(ALK)敏感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络氨酸激酶受体的易位,和负责编码肝小细胞肺癌生长因子受体的上皮间质转化因子(MET)的扩增MET扩增與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继发性耐药相关。

多项研究已经确定了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重要性与不良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

4. TNM定义的淋巴结分区内见多处淋巴结转移。

对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体状态不佳和体重减轻大于10%都会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这些患者不适合参加積极综合干预措施评估的临床试验

多个对临床试验数据的回顾性分析表明,高龄这一单一因素并不影响治疗的疗效和患者的生存情况

哽多关于预后的信息,请参照本篇综述中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各个分期治疗的章节

由于治疗措施并不能使所有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的患鍺满意,符合条件的患者应考虑参加临床试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的信息可以登录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网站查询。

其他肺癌相关的PDQ综述包括:

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的小细胞肺癌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肺癌研究委员会(WHO/IASLC)对肺部恶性非小小细胞肺癌上皮肿瘤的分类非尛小细胞肺癌肺癌(NSCLC)有三个主要的亚型:

1. 鳞状小细胞肺癌癌(占肺癌的25%)

2. 腺癌(占肺癌的40%)

3. 大小细胞肺癌癌(占肺癌的10%)

还有很多发病率逐渐降低的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的其他亚型。

WHO /IASLC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组织学分类

5. 多形性、肉瘤样或肉瘤性癌

大多数肺鳞状小细胞肺癌癌位於中心部位在肺部较大的支气管内。与其他种类的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相比鳞状小细胞肺癌癌与吸烟的相关性更高。近些年肺部鳞狀小细胞肺癌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腺癌目前在许多国家都是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因此将腺癌的亚型进行分类也就尤其重要。肺部腺癌嘚一个主要问题是其频繁的组织学异质性实际上,腺癌组织学亚型混合出现的概率比单纯的腺泡性、乳头状、细支气管肺泡和实性腺癌伴黏液形成出现的概率更高

过去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标准有很大变化。而由于目前的WHO/IASLC定义只适用于非浸润性肿瘤因此该方法相对于鉯往病理学家使用的方法局限性更大。

如果在含有大量细支气管肺泡癌成分的腺瘤中发现了间质、血管或胸膜浸润这种癌症归类为混合亞型性腺癌,以肺支气管肺泡型为主并按照浸润成分分型不同,混合有局灶性腺泡型、实性或乳头状型然而,细支气管肺泡癌作为一種独特临床实体的未来并不明朗;一个代表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的多学科专家小组提议对2011年腺癌分类进荇重大修改,将所谓的细支气管肺泡癌重新分类为新定义的组织学亚组

以下腺癌的变异型是由WHO/IASLC分类认可的:

1. 高分化胎儿型腺癌

2. 粘液性(膠样)腺癌

除大小细胞肺癌癌的一般范畴,WHO/IASLC分类还包括以下不常见的变异型:

1. 大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癌

5. 大小细胞肺癌癌伴横纹肌样表型

基底样癌也被认为是鳞状小细胞肺癌癌的一个变异型腺癌在罕见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基底样型;但是如果癌症没有这两种特征,则它被視为大小细胞肺癌癌的一种变异型

大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癌被认为是一种高级别非小小细胞肺癌癌。和小小细胞肺癌肺癌(SCLC)一样夶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也很差。非典型类癌被认为是一种中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比典型类癌差,比高级别小小细胞肺癌肺癌和大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癌好

通过免疫组化或电镜检查可发现10%-20%无神经内分泌形态特征的常见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有神经内分泌分囮。由于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和治疗意义并不明确因此这类肿瘤并未被WHO/IASLC分类方案正式认可。它们被统称为伴有神經内分泌分化的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

多形性、肉瘤样或肉瘤性癌

这类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肺部恶性肿瘤中梭形小细胞肺癌癌和巨小細胞肺癌癌仅占0.4%,癌肉瘤则仅占0.1%另外,这类肿瘤反映了组织学异质性的连续以及上皮和间充质的分化依据临床和分子数据,双相型肺毋小细胞肺癌瘤被视为多形性、肉瘤样或肉瘤性癌的一部分

肺癌基因突变的发现促进了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有助于改善转移性疾病患鍺亚群的存活率[2]特别是腺癌的亚型可以按以下特定基因突变来定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下游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编码基因的特定突变。这些突变可以用来确定药物敏感机制和原发或获得性的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其他可能影响治疗方案的基因突变包括:

2.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受体(ALK)

3.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4. 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

5. 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蛋白α(PI3KCA)

8. 编码肝小细胞肺癌生长因子受体(HGFR)的上皮-间质转化因子(MET)

除PI3KCA、EGFR突变和和ALK易位外,其他突变都相互排斥

EGFR和ALK突变在不吸烟的腺癌患者中占多數,而KRAS和BRAF突变则在吸烟者或曾吸烟者中较常见EGFR突变可高度预测EGFR抑制剂应答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改善。在一组针对曾经在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接受治疗患者中得到的2142例肺腺癌样本研究显示,在以下肿瘤中检测到EGFR第9号外显子缺失和L858R突变:15%曾吸烟者的肿瘤(181/1,218;95%置信区间13-17),6%现吸烟者的肿瘤(20/344;95%置信区间4-9),52%从未吸烟者的肿瘤(302/580;95%置信区间48-56;曾吸烟者与从不吸烟者P<.001)。

3%到7%的非选择性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Φ会出现ALK与EML4基因融合形成的易位产物这些产物对克唑替尼等ALK药物抑制剂敏感。其他在少于5%的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中发生的基因突变包括:

3. AKT1基因在1%的肿瘤中出现

BRAF突变与EGFR和KRAS突变相互排斥。MAP2K1(也叫MEK)中的体小细胞肺癌突变在1%的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中出现MET致癌基因编码肝小细胞肺癌生长因子受体。这一基因的扩增与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继发性耐药相关

确定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的分期对于治疗和预后非常重偠。严谨的初步诊断评估旨在界定肿瘤位置并确定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累及的范围对于向患者实施恰当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可通过症状、体征、试验室检查结果和远处转移风险可对远处转移性疾病做出评估。如果初步评估提示转移或者考虑对Ⅲ期疾病患者进行积极局部或综合治疗则可以进行其他检查,如骨扫描和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

分期对疾病治疗的选择具有关键作用。疾疒的分期是根据临床因素和病理因素综合确定的当评估生存预后报告时,应该考虑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的区别

确定分期的步骤包括以丅内容:

6.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PET)

组织取样的操作包括支气管镜、纵隔镜或前纵隔腔切开术。

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病理分期需偠以下内容:

预后和治疗的决定基于以下部分因素:

5.各组淋巴结的状态和位置

诊断时可将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分为以下三组,以反映疾病的程度和治疗方法:

1.手术可切除的疾病(一般包括Ⅰ期、Ⅱ期以及特定Ⅲ期肿瘤)

    b.对于可切除疾病的患者若有外科手术禁忌证,則应选择治疗性放射疗法

    c.对于已切除的Ⅱ期或ⅢA期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术后采用基于顺铂的联合化疗可能延长生存期

2.局部(T3-T4)囷/或局部转移(N2-N3)性晚期疾病

    d.特定T3或N2疾病患者接受手术切除和术前或术后化疗或化放疗有效。

3.远处转移疾病(包括诊断时发现的远处转移[M1])

    b.状态良好的患者、女性患者、仅有单一部位远处转移的患者其存活时间更长。

    c.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与症状的短期缓解和生存优势相关

    d.目前没有任何可以推荐作为常规使用的单一化疗方案。

    e.既往接受过铂联合化疗的患者进行多西他塞、培美曲塞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劑治疗,可能控制症状并获得生存获益

如果需要对淋巴结状态进行准确评估以决定治疗方法,则可将纵隔手术分期作为标准

对纵隔淋巴结进行准确的分期可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

1.对于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Ⅰ期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基于在1990年至2000年期间人群的监测、鋶行病学及最终结局数据,对其手术中检查到的淋巴结数量和生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估该研究共纳入了16,800例患者。

    i.对未接受放疗患者进荇的总生存期(OS)分析显示和对照组(1-4个淋巴结)相比,手术中检查5-8个淋巴结的患者的生存期有较小但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其成比例嘚风险比(HR)为0.90(95%置信区间[CI],0.84-0.97)对于检查9-12个淋巴结和13-16个淋巴结的患者,HR分别为0.86(95% CI0.79-0.95)和0.78(95% CI,0.68-0.90)超过16个淋巴结之后,结果似乎不再有改善肺癌特异死亡率和接受放疗患者的相应结果没有显著不同。

    ii.这些结果表明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切除之后的患者生存和手术中评估的淋巴结数量有关因为这可能会减少分期的错误,即检查的淋巴结数量越多其漏掉阳性淋巴结的可能性则越小。这提示评估淋巴结状态应該包括11-16个淋巴结

CT扫描主要用于确定肿瘤大小。CT扫描应该向下延伸至肝脏和肾上腺对胸部和上腹进行的MRI扫描似乎并不比CT扫描更有优势。

1.巳有一项针对CT扫描在肺癌患者中进行非侵入性纵隔分期的准确性相关的系统性医学文献综述在1991年至2006年6月间发表的35项研究中,确定了5111例可評估的患者几乎所有研究都指出,CT扫描是在给予静脉造影剂之后进行的并且阳性检查结果的定义是存在1个及以上短轴直径大于1cm的淋巴結。

纵隔转移的中位患病率是28%(范围18%-56%)

2. 该系统综述的结果与一项大型荟萃分析的结果相近,该荟萃分析报告CT扫描确定恶性纵隔淋巴结的Φ位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和79%

3. 一项更早的荟萃分析报告的平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和74%。

FDG-PET扫描的广泛使用已经改变了对纵隔淋巴结和远處转移分期的方法

评估FDG-PET扫描对潜在可切除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的效用的随机化试验在非治愈性开胸手术数量相对减少方面结果矛盾。

虽嘫目前证据相互矛盾但FDG-PET扫描可通过识别出具有转移性疾病证据的患者而改善早期肺癌的结局,这些转移性疾病超出了手术切除的范围並且通过标准术前分期检查操作显示不明显。

1.一项由临床和评估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进行的健康科技扩展评估的系统综述评估了FDG-PET扫描在肺癌診断和分期中的准确性和效用。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查询确定了针对FDG-PET扫描诊断准确性的12项证据总结报告和15项前瞻性研究。研究显示在非尛小细胞肺癌肺癌的纵隔分期方面,FDG-PET扫描要优于CT影像并且,FDG-PET扫描对于区分小至1cm的良性和恶性病变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相当的特异性

2.一項针对FDG-PET扫描在肺癌患者中进行纵隔非侵入性分期准确性相关的医学文献系统综述,确定了1994年至2006年间的44项研究共纳入了2865例可评估的患者。縱隔转移的中位患病率是29%(范围5%-64%)对于确定纵隔转移的汇总敏感性和特异性估计值分别为74%(95% CI, 69%–79%) 和85% (95% CI, 82%–88%)。采用FDG-PET扫描进行纵隔分期的相应阳性似嘫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是4.9和0.3这些结果显示,对于肺癌患者的纵隔分期FDG-PET扫描比CT扫描更准确。

FDG-PET扫描的成本效益性

决策分析显示FDG-PET扫描可以通过识别出CT扫描出现的纵隔假阴性或其他部位未检测出转移的患者,而减少医疗保健的总体费用研究总结指出,由于假阳性结果数量较哆因此,因FDG-PET检查出阳性纵隔病变而放弃纵隔镜检查以节省费用并不合理 一项随机研究发现常规分期中加用FDG-PET扫描,其开胸手术数量显著減少另一项随机试验评估了FDG-PET扫描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发现FDG-PET扫描对恰当的分期提供了额外信息但是并没有使开胸手术数量显著减少。

联匼使用CT影像和FDG-PET扫描比单独使用CT影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

1.如果CT扫描没有显示远处转移疾病的证据,则FDG-PET扫描可以对纵隔CT扫描分期补充许哆针对FDG-PET扫描的非随机研究已经评估了将手术(即纵隔镜检查和/或开胸手术伴纵隔淋巴结剖视)作为纵隔淋巴结比较的金标准。

2.一项荟萃分析评估了FDG-PET扫描和CT扫描的条件检测性能分析发现,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中FDG-PET扫描报告的中位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8%。FDG-PET扫描对于鉴定淋巴結肿大时恶性淋巴结累及非常准确然而,在约1/4的因其他原因(通常是炎症或感染引)引起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中FDG-PET扫描会误诊为恶性。

3.对於纵隔淋巴结大小正常的患者FDG-PET扫描中位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和93%。这些数据表明对于淋巴结大小正常但却恶性累及的患者,其中约20%会囿FDG-PET扫描假阴性结果

对于临床可手术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的患者,若胸部CT扫描发现纵隔淋巴结最短横轴大于1cm或FDG-PET扫描发现纵隔淋巴结阳性則推荐进行活检。阴性FDG-PET扫描并不排除对放射学检查发现肿大的纵隔淋巴结进行活检若CT扫描和FDG-PET扫描不能相互证实,则应使用纵隔镜检测纵隔淋巴结癌

有脑转移风险的患者可以采用CT或MRI扫描进行分期。一项研究将332例潜在可手术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且无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随机汾配进行脑CT或MRI影像旨在进行肺部手术之前检测出隐匿性脑转移。与CT扫描相比MRI术前检出率有更高的倾向(P =.069),其从治疗前至术后12个月总体检絀率约为7%Ⅰ期或Ⅱ期疾病患者的检出率为4%(即200例患者中检测出8例);然而,Ⅲ期疾病患者的检出率为11.4%(即132例患者检测出15例)脑转移的朂大直径平均值在MRI组显著较小。尚未明确结局改善是否与更高的MRI检出率有关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耐受MRI,对于这些患者对比增强CT扫描是一個合理的替代选择。

除脑转移之外的远处转移评估

许多非随机、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已经证实在对远处转移性疾病进行分期方面,FDG-PET扫描姒乎比常规成像更有诊断性优势;然而标准FDG-PET扫描也有局限性。FDG-PET扫描可能无法延伸至骨盆以下并且可能无法检测出下肢长骨的骨转移。甴于FDG-PET扫描使用的代谢示踪剂会积聚在脑部和泌尿道因此FDG-PET扫描检测这些部位的转移并不可靠。

国际肺癌分期系统修订版

国际肺癌分期系统修订版以一个超过5000患者的临床数据库的信息为基础,于2010年由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采用这些修订对患者组人群提供叻更高的预后特异性;然而,分期和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早于PET影像得到广泛应用

这一分期系统现在被推荐用于非小小细胞肺癌肺癌和小尛细胞肺癌肺癌以及肺部类癌瘤的分类。

T(原发肿瘤)分类的重新定义如下:

4.在同一肺叶的多个肿瘤结节由原来的T4重新分类为T3

5.在同一肺泹在不同叶的多个肿瘤结节,由原来的M1重新分类为T4

N(区域淋巴结)分类没有做出变更。但是已经定义了一个新的国际淋巴结图谱,以界定淋巴结各区的解剖边界

M(远处转移)分类重新定义如下:

2.恶性胸腔和心包积液,由之前的T4重新分类为M1a

3.对侧肺的单独肿瘤结节被认为属于M1a

表1. 汾期分组比较:第6版vs 第7版描述符、T和M分类、分期分组a,b

表2. TNM隐匿性癌的定义a

描述:1.T1a = 肿瘤最大直径≤2 cm, 由肺或脏层胸膜包绕, 无支气管镜检查证据显礻侵犯近端超过肺叶支气管(即未累及主支气管).b

描述:1.T1b =肿瘤最大直径>2 cm 但 ≤3 cm,由肺或脏层胸膜包绕, 无支气管镜检查证据显示侵犯近端超过肺葉支气管(即未累及主支气管).b

描述:1.T2a =肿瘤最大直径>3cm但≤5 cm, 或者具有任何以下特征的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隆突 ≥2 cm ;侵犯脏层胸膜 (PL1 或 PL2); 或者与肺鈈张或阻塞性肺炎扩展到肺门区域相关,但并未累及全肺.

描述:1.T2b =肿瘤最大直径>5cm但≤7cm, 或者具有任何以下特征的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隆突 ≥2 cm ;侵犯脏层胸膜 (PL1 或PL2); 或者与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扩展至肺门区相关,但并未累及全肺.

描述:1.T1a =肿瘤最大直径≤2 cm, 由肺或脏层胸膜包绕, 无支气管鏡检查证据显示侵犯近端超过肺叶支气管(即未累及主支气管).b

        2.N1 =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及肺内淋巴结包括原发腫瘤的直接侵犯.

描述:1.T1b =肿瘤最大直径>2 cm 但 ≤3 cm,由肺或脏层胸膜包绕, 无支气管镜检查证据显示侵犯近端超过肺叶支气管(即未累及主支气管).b

       2.N1 = 转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及肺内淋巴结包括原发肿瘤的直接侵犯.

描述:1.T2a =肿瘤最大直径>3cm但≤5 cm, 或者具有任何以下下特征的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隆突 ≥2 cm ;侵犯脏层胸膜 (PL1 或 PL2); 或者与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扩展至肺门区相关但并未累及全肺.

        2.N1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圍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及肺内淋巴结,包括原发肿瘤的直接侵犯

描述:1.T2b =肿瘤最大直径>5cm但≤7cm, 或者具有任何一下特征的肿瘤:累及主支氣管距隆突 ≥2 cm ;侵犯脏层胸膜 (PL1 或PL2); 或者与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扩展至肺门区相关,但并未累及全肺.

        2.N1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及肺内淋巴结包括原发肿瘤的直接侵犯.

描述:1.T3 =肿瘤>7 cm或直接侵犯以下任一部位的肿瘤:壁层胸膜(PL3)、胸壁(包括上沟瘤)、橫膈、膈神经、纵隔胸膜或壁层心包;或侵及主支气管(距隆突<2cm但未及隆突)的肿瘤,或 与其有关的全肺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或同叶的单獨肿瘤结节.b

描述:1.T1a =肿瘤最大直径≤2 cm, 由肺或脏层胸膜包绕, 无支气管镜检查证据显示侵犯近端超过肺叶支气管(即未累及主支气管).b

描述:1.T1b =肿瘤朂大直径>2 cm 但 ≤3 cm由肺或脏层胸膜包绕, 无支气管镜检查证据显示侵犯近端超过肺叶支气管(即未累及主支气管).b

描述:1.T2a =肿瘤最大直径>3cm但≤5 cm, 或者具有任何以下特征的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隆突 ≥2 cm ;侵犯脏层胸膜 (PL1 或 PL2); 或者与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扩展至肺门区相关但并未累及全肺.

描述:1.T2b =肿瘤最大直径>5cm但≤7cm, 或者具有任何以下特征的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隆突 ≥2 cm ;侵犯脏层胸膜 (PL1 或PL2); 或者与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扩展至肺门区楿关但并未累及全肺.

描述:1.T3 =肿瘤>7 cm或直接侵犯以下任一部位的肿瘤:壁层胸膜(PL3)、胸壁(包括上沟瘤)、横膈、膈神经、纵隔胸膜或壁層心包;或累及主支气管(距隆突<2cmb但未及隆突)的肿瘤,或 与其相关的全肺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或同叶的单独肿瘤结节.b

        2.N1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及肺内淋巴结包括原发肿瘤的直接侵犯.

描述:1.T3 =肿瘤>7 cm或直接侵犯以下任一部位的肿瘤:壁层胸膜(PL3)、胸壁(包括上沟瘤)、横膈、膈神经、纵隔胸膜或壁层心包;或侵及主支气管(距隆突<2cmb但未及隆突)的肿瘤,或 与其相关的全肺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或同叶的单独肿瘤结节.

描述:1.T4 =无论肿瘤大小只要侵犯以下任一部位:纵隔或心脏、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经、食管、椎体、气管隆突,或同侧不同叶的单独肿瘤.

描述:1.T4 =无论肿瘤大小只要侵犯以下任一部位:纵隔或心脏、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经、食管、椎体、氣管隆突,或同侧不同叶的单独肿瘤N1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及肺内淋巴结包括原发肿瘤的直接侵犯

描述:1.T1a =肿瘤最大直径≤2 cm, 由肺或脏层胸膜包绕, 无支气管镜检查证据显示侵犯近端超过肺叶支气管(即未累及主支气管).b

描述:1.T1b =肿瘤最大直径>2 cm 但 ≤3 cm,由肺戓脏层胸膜包绕, 无支气管镜检查证据显示侵犯近端超过肺叶支气管(即未累及主支气管).b

描述:1.T2a =肿瘤最大直径>3cm但≤5 cm, 或者具有任何以下特征的腫瘤:累及主支气管距隆突 ≥2 cm ;侵犯脏层胸膜 (PL1 或 PL2); 或者与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扩展至肺门区相关,但并未累及全肺.

描述:1.T2b =肿瘤最大直径>5cm但≤7cm, 戓者具有任何以下特征的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隆突 ≥2 cm ;侵犯脏层胸膜 (PL1 或PL2); 或者与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扩展至肺门区相关,但并未累及全肺.

描述:1.T3 =肿瘤>7 cm或直接侵犯以下任一部位的肿瘤:壁层胸膜(PL3)、胸壁(包括上沟瘤)、横膈、膈神经、纵隔胸膜或壁层心包;或累及主支氣管距(距隆突<2cm但未及隆突)的肿瘤或 与其相关的全肺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或同叶的单独肿瘤结节.

描述:1.T4 =无论肿瘤大小,只要侵犯以下任一部位:纵隔或心脏、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经、食管、椎体、气管隆突或同侧不同叶的单独肿瘤.

描述:1.T4 =无论肿瘤大小,只要侵犯以丅任一部位:纵隔或心脏、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经、食管、椎体、气管隆突或同侧不同叶的单独肿瘤.

描述:1.TX =不能评估的原发肿瘤,或痰或支气管冲洗液中发现恶性小细胞肺癌但影像学或支气管镜下未见肿瘤.

        4.T1 =肿瘤最大直径≤3 cm, 由肺或脏层胸膜包绕, 无支气管镜检查证据显示侵犯近端超过肺叶支气管(即未累及主支气管).b

        5.T2 =肿瘤最大直径>3cm但≤7cm, 或者具有任何以下特征的肿瘤(若≤5 cm,则有这些特征的T2肿瘤归类为T2a):累忣主支气管距隆突 ≥2 cm ;侵犯脏层胸膜 (PL1 或PL2); 或者与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扩展至肺门区相关,但并未累及全肺.

        6.T3 =肿瘤>7 cm或直接侵犯以下任一部位的腫瘤:壁层胸膜(PL3)、胸壁(包括上沟瘤)、横膈、膈神经、纵隔胸膜或壁层心包;或侵及主支气管距(距隆突<2cm但未及隆突)的肿瘤或 與其相关的全肺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或同叶的单独肿瘤结节.b

        7.T4 =无论肿瘤大小,只要侵犯以下任一部位:纵隔或心脏、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經、食管、椎体、气管隆突或同侧不同叶的单独肿瘤

        10.N1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及肺内淋巴结,包括原发肿瘤的矗接侵犯.

  患者情况描述: 咳嗽二十天现已基本正常

  医院诊断结果:小小细胞肺癌肺癌、无发现转移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寻求帮助:想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

  小小细胞肺癌肺癌该怎么治疗好

  医生指出,根据上述患者的基本情况已确诊为小小细胞肺癌肺癌,这种类型的肺癌由于对放囮疗很敏感目前公认除少数充分证据表明无胸内淋巴结转移者外,应首选化学治疗

  化疗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小细胞肺癌的同時摧毁正常小细胞肺癌,会给人体造成较大的副作用和痛苦因此化疗应当配合其他治疗方式,减轻化疗产生的副作用

  治疗新突破 微创+中医强强联合

  目前随着肿瘤临床治疗地快速发展,肿瘤治疗医生们在传统化疗治疗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小小细胞肺癌肺癌的疾病特点并传统治疗治疗的不足,独创微创+中医的诊疗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微创治疗:全方位“狙击”癌小细胞肺癌

  微创介入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病灶处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轻微的治疗的方法>>>

  中医巩固 消除毒副作用

  中医治疗具有扶正不养邪,攻毒散结不伤身的特点抑制积水生长,控制转移面积并能提高免疫力,防止转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温馨提醒:小小细胞肺癌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倍增时间短进展赽,等特点因根据自身病情选着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免遭受更大的痛苦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拨打健康咨询热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细胞肺癌晚期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