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非传染病划分的标准

口蹄疫是一种极易在下列哪种动物中传染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_百度知道
口蹄疫是一种极易在下列哪种动物中传染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提问者采纳
偶蹄类动物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 偶蹄动物 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
临床症状:本病易感动物是偶蹄兽,其中黄牛最易感,水牛、猪、绵羊、山羊、骆驼次之。新生仔猪发病率100%,死亡率达80%以上。本病的传染性极强,常呈大流行性,传播方式有蔓延式和跳跃式两种,还有呈2~5年一次的周期性流行。病畜、带毒家畜是最主要的直接传染源,尤以发病初期,通过水疱液、排泄物、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出病毒,污染饲料、水、空气、用具和环境。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粘膜、眼结膜、人工输精等直接或间接性的途径传播。另外,鸟类、鼠类、昆虫等野生动物也能机械性地传播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秋季气候比较寒冷时多发,而炎热的天气少发。猪口蹄疫主要症状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腭部、颊部以及舌面粘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和溃疡,水疱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病猪表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在出现水疱前可见蹄冠部出现明显的白圈,体温增高,之后蹄壳变形或脱落,跛行明显,病猪卧地不能站立。水疱充满清朗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疱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如无细菌继发感染,经l~2周病损部位结痂愈合。若蹄部严重病损则需3周以上才能痊愈。口蹄疫对成年猪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仔猪受感染时,水疱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胃肠炎和心肌炎,致死率高达80%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可发生流产。治疗:1.大猪用抗病毒1号(重症用普克)0.1-0.15ml/kg稀释头孢先锋+跛痛宁分别肌注,连用3天;可用每吨料里添加蓝环瘟毒康500g+黄芪VC500g,连喂5-7天 2. 小猪为防止继发心肌炎,用药前注射安钠钾,其它同大猪,时用消毒液清洗溃烂部位,一天两次。备注:注意护理 ,喂软料,用消毒液清洗蹄部,涂上碘甘油预防:1.提前做好疫苗预防;2.注意卫生和消毒想要更多了解请加QQ:
参考资料:
口蹄疫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知识题库
本试题来自:判断题: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感染家禽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本病春季多发。正确答案:对,
您可能感兴趣的资料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判断题:正确答案:错判断题:正确答案:错判断题:正确答案:对判断题:正确答案:对
考试中心最新试卷
考试中心热门试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家畜传染病学课件.ppt25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家畜传染病学 课时安排 家畜传染病学:4学分,72学时 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
理论课安排如下:
绪论:2学时
总论:第一、二章,8学时
人畜共患传染病:12学时
猪的传染病:8学时
反刍动物传染病:4学时
家禽传染病:10学时
犬、猫、兔和貂传染病:4学时
实验课:6个实验
总论:消毒、免疫接种
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氏杆菌病的检疫
猪的传染病:PRRS的诊断
家禽传染病: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新城疫的诊断 绪论 什么是家畜传染病学?概念 为什么学习家畜传染病学?意义 家畜传染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相关性 我国在家畜传染病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成就 我国在家畜传染病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问题 家畜传染病发生和流行中的新特点有哪些?新特点 今后的发展动向如何?发展动向
一、概念 1、定义:家畜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家禽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 2、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动物传染病的一般性预防和控制扑灭措施;各种动物传染病的分布、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诊断和防制措施等。
返回 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与学习意义 1、造成动物的死亡,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产奶量、产蛋量、产仔数、皮毛等 ,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2、影响对外贸易; 3、一些人畜共患病 口蹄疫、炭疽、破伤风等 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各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对于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检疫、封锁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认识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努力做好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我们的网站需要 脚本 的支持才能访问,为了您能够正常访问网站,请开启浏览器脚本支持!
2014年 12月 25日 星期四甲午年 十一月初四 圣诞节
|||||||||||||||||||||||||||||||||||||||||||||||||||||||||||||||||
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时间:日来源:巴彦淖尔市农业科技中心作者:点击:1436
我国现阶段防疫的传染病一、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动物中常感染牛.羊.猪,其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造成了很大损失。口蹄疫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分为7个主型,即:A、O、C、南非Ⅰ、南非Ⅱ、南非Ⅲ和亚洲Ⅰ型。各型病毒引起的症状一样,但无交叉保护作用。动物感染后只对本型病毒产生免疫力。口蹄疫病毒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含毒组织和污染的饲草料.皮毛以及土壤等保持传染性达数周至数月,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到33天,在冻结条件下可越冬。但其对酸和碱很敏感,易被酸性和碱性消毒药杀死。主要流行特点:口蹄疫病毒可侵害多种动物,偶蹄兽最为易感,如牛、猪、羊、驼等,人也可感染。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主要存在于水疱皮.水疱液及病畜的粪.尿.乳.口涎.眼泪和呼出的气体中。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而感染易感动物。该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冬、春季,夏季较少。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流行迅速,疫情一旦发生,可随动物的迁徙如放牧.转移牧地,动物调运等迅速大面积蔓延,经过一定时期后疫主要临床症状潜伏期2-7天,牛的症状较为典型,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萎顿,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1到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发生水疱,不久水疱破溃,形成边缘不整的红色烂斑。与此同时或稍后,趾间或蹄冠皮肤表现热.肿.痛,继而发生水疱,烂斑,病牛跛行,水疱破溃,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好转,如蹄部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化脓坏死,甚至蹄匣脱落。犊牛患病时,水疱症状不明显,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症状而突然死亡,此时病死率可高达20%到30%。猪、羊、驼等动物的症状与牛的基本相同。主要防治措施1、平时预防措施:不从疫区购进动物或动物产品,对所有易感动物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对新补栏的易感动物要及时进行补免。2、发病后的扑灭措施:⑴上报疫情、划定疫区;⑵执行封锁令,疫区要封严,疫点要封死;⑶扑杀病畜及同群畜、消灭传染源;⑷消毒:畜舍、场地和用具用2%火碱;毛皮用甲醛熏蒸消毒;⑸疫区、受威胁区进行紧急预防接种;⑹疫点内最后一头病畜扑杀后,经15天若无新病例出现,再终末消毒后,可解除封锁。二、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存在于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受到了有机物的保护,对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其传染性在4℃下可保存30到35天,在20℃下为7天。在凉爽和潮湿的环境下,病毒在禽类中最多可存活105天。病毒在羽毛中可存活18天,在干燥的尘埃中存活2周,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禽流感病毒对含氯制剂(如漂白粉).碘制剂以及其他常用消毒剂均比较敏感,禽流感病毒对高温和紫外线也很敏感,65℃时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阳光直射40到48小时均可杀灭禽流感病毒。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则可迅速使其失活。主要流行特点禽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家禽、野禽和鸟类。以鸡和火鸡易感性最高。水禽如鸭.鹅可带毒.散毒,一般无临床症状,但也有感染高致病力毒株而发病死亡的报道。病禽是主要传染源,野生水禽是自然界流感病毒的主要带毒者,鸟类也是主要的传播者,主要经空气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等多种途径传染。与病禽直接接触,置身于悬浮有病毒的空气中,以及与被污染的各种物品的间接接触都是禽流感的传播方式。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由于禽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冷,所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临床症状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一般为3-5天。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短,发病急剧,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潜伏期内有传染的可能性,高致病性禽流感常表现为突然发病,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精神高度沉郁,鸡冠与肉髯水肿.发绀,爆发时家禽大批急性死亡,产蛋停止,呼吸道症状,头部.颜面部和颈部浮肿,白绿色下痢,伴随着大批死亡,数天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病程稍长的可见精神萎顿.不食.衰弱,羽毛松乱,头.翅下垂,鸡冠和肉髯呈暗紫色,头部水肿,鼻腔内有粘性分泌物,病鸡表现神经症状常摇头,呼吸困难。主要防治措施预防:散养禽春秋两季用H5N1亚型流感灭活苗各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期对新增家禽进行补免。对养殖户实施程序化免疫。处理:发现可疑病禽立即上报疫情,按有关法规,采取紧急强制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扑杀所有病禽和同群禽并做无害化处理,禽舍、饲养管理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污水、污物、粪便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受威胁区的所有家禽实施紧急免疫接种。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主要流行特点在自然流行中,本病仅见于猪,其他动物未见发病。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但不同年龄的猪易感性有一定差异,母猪和子猪较易感,发病时症状较为严重。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的鼻液、粪便、尿液均含有病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和排毒。病毒感染猪体的途径很多,包括口腔、鼻腔、肌肉、腹腔和生殖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高温潮湿季节。主要临床症状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部分猪后躯无力,共济失调,病猪多皮肤发红、耳发绀。子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主要防治措施1、仔猪断奶后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初免,在初免后一个月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2、发生疑似疫情时要对病猪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防控部门。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对病死猪不流通、不宰杀、不食用。对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猪及其产品、排泄物等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四、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持续高热,化脓性结膜炎,及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出血.梗死和坏死变化。死亡率均很高,猪瘟是严重威胁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本病的病原为猪瘟病毒,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有变异的低毒力株存在。标准毒可引起典型的猪瘟病变,变异毒只引起轻微的的症状和病变。猪瘟病毒对外界病毒抵抗力较强,含毒的猪肉和肉制品几个月后仍有传染性,能抵抗盐渍和烟熏,但对干燥.腐败的抵抗力不强,常用的消毒药可迅速使其失活。主要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然而受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春、秋两季较为严重。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能感染,病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各器官组织,粪尿和其他分泌物中,易感猪采食了污染的饲料.饮水或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或尘埃均可引起感染。主要临床症状潜伏期5-7天,慢性型及温和型猪瘟则更长。从临床上可分为1.急性型 病猪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精神高度沉郁,常挤卧在一起,怕冷,结膜潮红,眼角有多量粘性或脓性分泌物,有时可使眼睑粘封。耳.四肢.腹下等部位皮肤有充血.淤血或出血斑点。粪便干硬,呈球状,带有粘液或血液,后期腹泻。有时可出现神经症状。2.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全身衰弱,轻度发热,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皮肤有紫绀或坏死,病程较长,可达一个月以上,怀孕母猪可能会出现流产。主要防治措施1、平时的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尽量自繁自养,避免引入。若必须引入时,应尽可能从无病地区引入,并要做好检疫工作。2.散养猪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3、发病时的紧急措施:⑴封锁疫区、禁止疫区内生猪及其产品的调动;⑵疫区内病猪应急宰、污染的环境、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病死猪应做无害化处理;⑶紧急免疫,对疫区内的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立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剂量可用每头猪2到4头剂。五、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动物中牛.羊.猪最常发生,并可由牛.羊.猪传染给人和其他动物。本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以母畜发生流产.不孕和公畜发生睾丸炎.不育及各种组织发生局部病灶为特征。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本病的病原为布鲁氏杆菌,本菌有六个钟,其中以牛布鲁氏菌.羊布鲁氏菌和猪布鲁氏菌为最常见的病原。本菌抵抗力较强,在土壤.水和皮毛上能生存较长时间,但常用消毒药对其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主要流行特点本病可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如牛、羊、猪、马等,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菌随母畜的阴道分泌物.乳汁或公畜的精液排出,特别是流产的胎儿.胎盘和羊水内含有大量的病菌,易感家畜采食了污染病菌的饲料和饮水可感染,还可通过皮肤以及交配接触而感染。在新发病畜群,流产可发生于不同胎次,而在常发病畜群,流产则多发生于初次妊娠的母畜。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羊种布鲁氏菌病春季开始,夏季达高峰,秋季下降;牛种布鲁氏菌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主要临床症状牛:妊娠母牛主要表现为流产,常发生于妊娠的六到八个月,流产前出现阴唇.乳房肿胀及阴道流出分泌物等分娩先兆,流产后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分泌物,有恶臭味,胎儿为死胎或弱胎,有时发生胎衣不下,引起不孕;公牛发生睾丸炎,附睾炎,非妊娠母牛和公牛也可出现关节炎。羊: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发生于妊娠的三到四个月,流产前有或者无先兆,公羊出现睾丸炎.附睾炎等症状。主要防治措施引进家畜必须检疫,发现病畜时立即隔离。污染的畜舍、用具用3%来苏儿消毒,粪便生物热处理,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深埋。有病畜群应每季检疫一次,及时隔离并处理(急宰)阳性畜。对疫病流行区和受威胁区奶牛和种公牛以外的易感动物,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一次集中免疫。六、结核病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动物中常见于牛,其特征是在多种组织器官中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结节病变。本病的病原为结核分枝杆菌,该菌有牛型.人型和禽型三种类型,各型菌主要感染本型宿主,也可能发生交叉感染。结核菌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含菌痰至于干燥处可存活10个月以上,水中可存活5个月,土壤中可存活7个月,5%的来苏儿24小时.4%福尔马林溶液12小时才能将其杀死。但该菌对高温和日光照射比较敏感,日光照射30到120分钟死亡,65度加温30分钟、100&立即死亡。10%的漂白粉能很快将其杀死。主要流行特点本病可侵害多种动物,动物中以牛特别是奶牛最为多见,结核杆菌随鼻液、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等周围环境。成年牛多因与病牛、病人直接接触,通过呼吸道传染,而犊牛多因食入污染的饲料、乳汁而传染。厩舍拥挤、卫生不良、营养不足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主要临床症状根据侵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如下:1、肺结核 以长期顽固的干咳为特点,清晨时较明显,运动时加重,食欲正常,易疲劳,逐渐消瘦,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2、乳房结核 乳房淋巴结肿大,乳房发生局灶性或者弥漫性硬结,无热痛,产乳量降低,乳汁稀薄。3、肠结核 表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消瘦,持续性下痢或便秘与下痢交替出现,粪便带血或脓汁,味腥臭。4、淋巴结核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肩前、股前、颌下、咽、颈或腹股沟淋巴结,无热痛反应。主要防治措施平时加强防疫、检疫和消毒措施,防止疫病传入。引进牛时要就地严格检疫,发现阳性牛及时处理。七、羊痘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与某些部位的粘膜发生丘疹和水疱。本病毒耐干燥,干燥的痘痂在低温(0度以下)条件下,内含的病毒可经久存活。在自然条件下,污染在羊毛上或羊舍内的痘病毒,可存活半年之久。在牧场上可达2个月。腐败能迅速将痘病毒分解。高温、直射阳光、碱及常用消毒药都能迅速将其杀死。主要流行特点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特别是处于痘疹成熟期,结痂期和脱痂期时传染力更大,易感动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本病主要流行于冬末春初,气候严寒、喂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主要临床症状绵羊痘:潜伏期6-8天。病初体温升高到40到42度,眼鼻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一到两天后眼、唇、乳房、尾下和腿内侧等处出现圆形红斑。经2到3日,发展为突出皮肤的丘疹,再经2到3天丘疹出现淡黄色透明液体,中央凹陷,变成水疱,2到3天变为脓疱。全身症状加剧,约经3天脓疱内容物逐渐干涸,形成痂皮,7天左右痂皮脱落,遗留瘢痕而痊愈,病程约3到4周。山羊痘与绵羊痘相似一般为良性经过。主要防治措施1、常发地区每年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2、发病时:病羊要隔离治疗,环境应彻底消毒,病死羊要深埋,未发病羊和邻近地区的羊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八、羊三病羊三病是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三种病的总称,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微生物引起羊发生的传染病。羊快疫的病原为腐败梭菌,羊肠毒血症和羊猝狙分别由D型和C型魏氏梭菌引起。主要流行特点常发生于绵羊。以青壮年、营养好的羊多发,病原为土壤常在菌,羊只通过采食污染的饲草和饮水经消化道而感染,病菌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产生毒素,羊只吸收毒素后引起发病。羊三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于秋冬或冬春季。其发生呈地方性流行,多发于低洼潮湿地区。并且在有外界不良诱因,如阴雨连绵、气候突变、突然更换饲料、倒场放牧等因素存在时,容易诱发本病。主要临床症状1、羊快疫:突然发病并死亡,病程长的可见病羊离群独处,卧地,不愿走动,腹部膨胀,最后衰竭昏迷并死亡。2、羊肠毒血症:突然发病死亡,有时可见神经症状,表现卧地四肢划动,肌肉震颤,磨牙,有时可见病羊卧地昏迷并静静死去。3、羊猝狙:病程短,突然发病死亡,有时可见病羊掉群,卧地,表现不安,最后衰弱痉挛并死亡。主要防治措施1、常发地区进行疫苗预防注射,可用羊三联苗给易感羊群免疫;2、发病时,隔离病畜,并及时进行治疗,未发病羊转移牧场,一般转移至高燥地区放牧后,可很快减少并停止出现病畜。九、猪丹毒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为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发高热;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表现为化脓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养猪地区,是严重威胁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本病的病原为猪丹毒杆菌,本菌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很强。对盐腌、烟熏、干燥、腐败和阳光等因素均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含菌组织和土壤中可存活时间较长。但其对消毒药较为敏感,对温热也较为敏感,常用消毒药即可很快将其杀灭。主要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猪,病畜及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粪、尿、唾液等排出体外,污染土壤、饲料和饮水等,经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而感染易感动物。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地方性,常见于夏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主要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5天。急性型:表现为突然发现病,体温升高可达42度以上,打寒战,减食,行走时不太僵硬,站立时背腰拱起。初便秘后下痢。皮肤出现大小和形状不一的红斑,以耳、颈、背、和退外侧较多见,病程一般为2到4日,病死率较高。亚急性型:症状稍缓和,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初呈淡红色,后转为紫红色,最后变为紫褐色,多为良性经过。慢性型:常见有纤维素型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三种表现。主要防治措施1、免疫接种,在常发地区对散养猪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补免。2、发病时,立即对全猪群进行检查,病猪要隔离治疗,病死猪要深埋,污染的环境要彻底消毒,未发病猪用青霉素进行紧急药物预防,待疫情扑灭和停药后要对全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十、猪肺疫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咽喉炎;急性型呈纤维素型胸膜肺炎;慢性型较少见,主要表现慢性肺炎。本病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对外界因素抵抗力不强,在污染环境中存活时间不长,在阳光和高温下很快死亡,常用消毒药均能很快将其消灭。主要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病猪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并可随分泌物排泄物排出体外,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而感染易感猪。当带菌者受寒、感冒或饲养管理不当,使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自体内源性感染。本病常为散发,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临床症状潜伏期为1-5天,临床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高热达41到42度,结膜充血、发绀。耳根、颈部、腹侧及下腹部等处皮肤发生红斑,指压不全腿色。特征症状是咽喉红、肿、热、痛急性炎症,严重者局部肿胀可扩展到耳根及颈部。呼吸极度困难,口鼻流血样泡沫,多经1到2天窒息而死。急性型:较为常见。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除败血症状外,病初体温升高达40到41度,痉挛性干咳,有鼻漏和脓性结膜炎。初便秘,后腹泻。呼吸困难,常呈犬坐。胸部触诊有痛感,多因窒息死亡。病程4到6天,耐过者转为慢性。慢性型:主要呈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肠炎。病猪持续咳嗽,呼吸困难,鼻腔流出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关节肿胀,腹泻,呈进行性营养不良,极度消瘦,最后多因衰竭致死,病程2到4周。主要防治措施1、平时的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活条件,减少诱因,增强猪的抵抗力。平时要注意定期消毒,搞好环境卫生。2、免疫接种,在常发病地区对散养猪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补免。猪肺疫弱毒菌苗为活的细菌疫苗,因此使用时应在免疫前后10天内停止使用任何抗菌药物。3、发病时病死猪要深埋,病猪要隔离治疗,未发病猪要用抗菌药物进行紧急预防,待疫情稳定后,再进行紧急免疫;4、治疗本病可选用庆大霉素、青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十一、仔猪副伤寒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猪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它主要侵害2到4月龄的仔猪。其特征为急性型败血症表现,慢性型为胃肠炎表现,本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猪病。本病的病原体为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病菌常存在于病猪的各内脏器官和粪便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粪便、垫草中可存活较长时间。盐腌对其影响不大,但其对常用消毒药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即可将其很快杀灭。主要流行特点本病主要侵害2-4月龄仔猪。病猪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原,污染饲料、饮水及土壤,易感猪食入污染的食物而发生传染。另外有些猪为带菌者,当饲养管理不当,寒冷潮湿,气候突变等因素致使猪的体质下降时可导致内源性感染。本病多为散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临床症状急性型: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1到42度,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初便秘,后下痢,耳根、胸前、腹下和四肢部位皮肤有紫红色斑点,呼吸困难。一般经2到8天死亡,病死率较高。慢性型:较多见,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便秘与下痢反复交替出现。粪便呈灰白色、浅黄色或暗绿色,有恶臭味,有时带血和坏死组织碎片。皮肤上出现痂样湿疹,逐渐脱水消瘦,最后衰竭死亡。也有的状似恢复,但表现生长发育不良,并可能复发。主要防治措施1、初生仔猪应尽早哺喂初乳,不要突然改变环境因素,尽量减少环境因素的刺激,必要时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进行药物预防。2、在常发地区用仔猪副伤寒弱毒苗进行免疫,在一月龄时免疫一次即可。3、发病时病猪要进行隔离治疗,污染的环境应彻底消毒,病死猪深埋,未发病猪可用磺胺类药物进行紧急药物预防。十二、鸡新城疫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鸡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鸡瘟。常呈败血症经过,其主要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疾病之一。本病的病原为鸡新城疫病毒,该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强,对干燥、阳光、温度较为敏感,常用消毒药可很快杀灭该病毒。主要流行特点鸡、火鸡、野鸡、鸽子等对本病有易感性,鸡最为易感。人也可感染并表现出结膜炎症状。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病鸡、带毒鸡的分泌物、排泄物排出,污染环境饲料和饮水等,病原体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而感染新的易感动物。其他禽类(如鸟、鸭、鹅等)和人等可机械性带毒并引起传播。本病四季均发,春秋多见。主要临床症状潜伏期2-15天。急性型: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可达43到44度,食欲不振,精神萎顿,羽毛松乱,冠、髯呈暗红色或黑紫色,嗉囊内充满液体和气体,口鼻分泌物增多,常有大量粘液从口中流出,呼吸困难,常见张口伸颈呼吸,并发出&咯咯&叫声,有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或黄白色。病程一般为2到5天,并很快死亡,病死率较高。慢性型:全身症状较轻,以神经症状为主,表现腿、翅麻痹,头颈歪斜,常伏地旋转,头向后或向一侧弯曲,瘫痪或半瘫痪,最终死亡,病程较长。主要防治措施散养户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养殖户实施程序化免疫。发病时要隔离病鸡群,病死鸡及污染饲料要无害化处理,未发病鸡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十三、狂犬病狂犬病又名恐水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病畜的临床特征是,呈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最后发生麻痹而死。狂犬病的病原为狂犬病的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唾液腺和唾液内。病毒对外界环境及理化因素抵抗不强,对热、酸、碱均较敏感,在冷冻和冻干状态下可长期保存。常用消毒药对该病毒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主要流行特点本病毒能感染所有的哺乳动物,以犬科动物(犬、狐、狼)的易感性较强,病畜和带毒的(犬科、猫科)野生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方式呈连锁状,即一个接一个的传染。主要经病畜咬伤而感染。尤其是犬,通过咬伤传播是唯一途径,当人误食有病动物的肉,或动物相互蚕食时也可经消化道感染。主要临床症状病畜狂燥不安、意识紊乱,最后麻痹死亡。犬与猫:临床表现有狂暴型和麻痹型。狂暴型表现为精神沉郁,常喜卧于阴暗的角落及家具下。行动反常,表现不安,用前足刨地,当受到光线、音响刺激或主人抚摸时表现惊恐和突然跳起,有时望空扑咬。有的病犬看到水或听到流水声及泼水声立即呈现癫狂发作,故称恐水症。大量流涎,狂躁不安,厌食,攻击人畜或自咬,最后全身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麻痹型以麻痹症状为主,短期兴奋,病犬从头部肌肉开始麻痹,表现吞咽困难,流涎,张口,卧地不起和恐水等,多经2到4天死亡。主要防治措施对犬用狂犬病活疫苗每年免疫一次,对发病地区的受威胁家畜进行应急性免疫接种。
农事问答·········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 版权所有&
地址:临河区解放西街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
邮编:015000 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咽炎急性发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