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防治法的急性型、慢性型怎么样划分?

无标题文档
几种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点与临床表现
〖发布日期:〗〖作者:〗
〗〖背景色:
〗〖〗〖〗
几种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点与临床表现
一、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多种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
(一)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侵害多种动物,偶蹄兽易感。家畜以牛易感,其次是猪,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野生动物中黄羊、鹿、麝、和野猪也感染发病。幼龄动物易感性较老龄动物高。
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毒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水泡液、水泡皮、奶、尿、唾液及粪便含毒量最多,毒力也最强。畜产品、饲料、草场、饮水和水源、交通运输工具、饲养管理工具、垫草、垫料等,一旦污染病毒,均可成为传染源。
口蹄疫以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方式传染。在自然情况下,易感动物通常经消化道感染,动物各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受到损伤也可造成病毒易侵入。空气也是口蹄疫重要传染途径。
口蹄疫的传播可呈跳跃式传播流行,即在远离原发点地区也能爆发,或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多系输入带毒产品和家畜(引种)所致。
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流行迅速,疫情一旦发生,可随牧畜的迁徙如放牧、转移牧地、畜力运输等迅速大面积蔓延,经过一定时期后疫情才逐渐平息。
本病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其流行却有明显的季节规律。往往在不同地区、口蹄疫流行于不同季节。有的国家和地区以春、秋两季为主。一般冬、春季较易发生大流行,夏季减缓或平息。
(二)临床表现
口蹄疫的临床特征是在口、舌、唇、鼻、蹄、乳房等部位的皮肤、粘膜形成水疱,并溃烂形成烂斑。
牛可见舌面形成大水泡,水泡破裂时流出泡沫样口涎,发生卡他性口膜炎和鼻炎,病牛舌面、唇内、齿龈和颊黏膜可见到明显水泡或烂斑。乳头、乳房皮肤可见有水泡和烂斑,病牛蹄叉、蹄冠出现水泡,继之破溃,排出水泡液,病牛不愿行走,强迫行走可见跛行。牛患本病后一般取良性经过,病死率低,通常不超过1%-3%。一旦病情转为恶性口蹄疫,则发生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20%-50%。病羊多以蹄部症状为主,羊口腔黏膜病变少见。病猪以蹄部水泡症状为主要特征。在蹄冠及副蹄等处可见水泡、糜烂,走路跛行,严重者爬行。如发生继发感染易引起蹄匣脱落。有的病猪在鼻盘、鼻道前部、唇部皮肤,母猪的乳头,个别的在乳房上可见到水泡、烂斑。偶尔见到阴唇、阴囊的皮肤上也有水泡、烂斑。骆驼的症状与牛大致相同,发病率较牛低。鹿的症状与水牛和绵羊相似。
二、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一)流行特点
禽流感病毒感染多种家禽、野禽和鸟类,以鸡和火鸡易感性最高。水禽如鸭、鹅可带毒、散毒,一般无临床症状。但也有感染高致病力毒株而发病死亡的报道。从鸭分离到的流感病毒比其他禽类都多。已分离出流感病毒的其他禽类有:珍珠鸡、家鹅、鹌鹑、雉、鹧鸪、八哥、麻雀、乌鸦、寒鸦、鹰、编织鸟和鸽、椋鸟、岩鹧鸪、燕子、苍鹭、加拿大鸭、番鸭、雀形目的鸟、鹦鹉、虎皮鹦鹉、海鸥等鸟类。
病禽是主要传染源,野生水禽是自然界流感病毒的主要带毒者,鸟类也是重要的传播者。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伤口、呼吸道、眼结膜传染。垂直传播的证据很少,但有证据表明实验感染鸡的蛋中有禽流感病毒的存在。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以接触传播为主,也可能通过空气和蛋的媒介传播。
(二)临床表现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异。可表现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异常等症状。如病鸡精神沉郁,减食及消瘦;蛋鸡产蛋量下降或停止;轻度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啰音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无毛皮肤发绀,神经紊乱和腹泻。隐性感染不表现任何症状。
三、新 城 疫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一)流行特点
病禽和带毒禽是本病主要传染源,鸟类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病毒存在于病鸡全身所有器官、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病毒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受伤的皮肤和泄殖腔黏膜侵入机体。
鸡、野鸡、火鸡、珍珠鸡、鹌鹑易感。以鸡最易感,野鸡次之。鸭、鹅等水禽也能感染本病,目前已从鸭、鹅、天鹅、塘鹅和鸬鹚中分离到病毒。鸽、斑鸠、乌鸦、麻雀、八哥、老鹰、燕子以及其他自由飞翔的或笼养的鸟类,大部分也能自然感染本病或伴有临诊症状或取隐性经过。历史上有好几个国家因进口观赏鸟类而招致了本病的流行。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多发。鸡场内的鸡一旦发生本病,可于4-5天内波及全群。
(二)临床表现
根据临诊表现和病程长短通常把新城疫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个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雏鸡和流行初期。常突然发病,无特征性症状而迅速死亡。往往头天晚上饮食活动如常,翌晨发现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急性型: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异常。往往以呼吸道症状开始,继而下痢。起初体温升高达43-44℃,呼吸道症状表现咳嗽,黏液增多,呼吸困难而引颈张口、呼吸出声,鸡冠和肉髯呈暗红色或紫色。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丧失,渴欲增加,羽毛松乱,不愿走动,垂头缩颈,翅翼下垂,鸡冠和肉髯呈紫色,眼半闭或全闭,状似昏睡。蛋鸡产蛋停止或产软壳蛋。病鸡咳嗽,有粘性鼻液,呼吸困难,有时伸头、张口呼吸,发出“咯咯”的喘鸣声,或突然出现怪叫声。口角流出大量黏液,常为排除黏液,甩头或吞咽。嗉囊内积有液体状内容物,倒提时常从口角流出大量酸臭的暗灰色液体。排黄绿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有时混有少量血液。后期粪便呈蛋清样。部分病例中,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站立不稳,水禽、鸟等不能飞行、失去平衡等,最后体温下降,不久在昏迷中死去,死亡率达90%以上。1月龄内的雏禽病程短,症状不明显,死亡率高。
慢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禽。耐过急性型的病禽,常为以神经症状为主,初期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不久有好转,但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膀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反复发作。在间歇期内一切正常,貌似健康。但若受到惊扰刺激或抢食,则又突然发作,头颈屈仰,全身抽搐旋转,数分钟又恢复正常。最后可变为瘫痪或半瘫痪,或者逐渐消瘦,终至死亡,但病死率较低。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一)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唯一宿主。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病、死猪的所有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持续毒血症并数月排毒的先天性感染的仔猪等所散播的大量病毒,不断污染周围环境,是导致猪瘟持续发生的主要原因。屠宰病猪的血液、脏器、废料和废水不经灭毒处理,也可大量散播病毒,造成猪瘟的发生和流行。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运输工具以及管理人员服装也可成为传播本病的媒介。
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伤口、人工授精感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血液而感染;或通过农场访问者、兽医及猪贸易传播;通过污染的栏舍、器具、车辆、衣物、设备及采血针头间接传播;用未煮沸的废弃食品喂猪导致传播等。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然而受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春、秋两季较为严重。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
(二)临床表现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看不到任何症状即死亡;或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以上,呈稽留热。食欲减退,口渴,精神委顿,嗜卧,乏力。腹下和四肢皮肤发绀和斑点状出血,很快因心力衰竭、气喘和抽搐死亡,病程1-2天。多发生在流行初期,较为洁净的易感猪群。
急性型:病初体温可升高达40.5-42℃,一般在41℃左右,发病后4-6天体温达到高峰,稽留4-10天。病猪明显减食或停食,但仍有食欲,喂食时走向食槽,口渴饮水或稍食后即回窝卧下。精神高度沉郁,常挤卧在一起,或钻入垫草下,颤抖。食欲减退,偶尔呕吐。嗜睡、挤堆。呼吸困难,咳嗽。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皮肤发绀,尤以肢体末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为明显。先短暂便秘,排球状带黏液(脓血或假膜碎片)粪块;后腹泻排灰黄色稀粪。大多在感染后5-15天死亡,小猪病死率可达100%。
慢性型:体温时高时低,呈弛张热型。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为主。皮肤发疹、结痂,耳、尾和肢端等坏死。病程长,可持续1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难完全恢复。不死的猪,常成为僵猪。多见于流行中后期或猪瘟常发地区。
温和型:潜伏期长,症状较轻不典型,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0%,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称为“温和型”猪瘟。病猪呈短暂发热(一般为40~41℃,少数达41℃以上),无明显症状。母猪感染后长期带毒,受胎率低、流产、死产、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猪先天感染,死亡或成为僵猪。
五、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急性型表现为败血型或在皮肤上发生特异性红疹,慢性型表现为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增生性心内膜炎。
(一)流行特点
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带菌的牛、马、羊、禽、狗是潜在的传染源。屠宰场、加工厂废料、废水、食堂残羹和腌制、熏制肉品等也可成为传染源。
病猪及带菌猪通过粪、尿和口、鼻、眼分泌物向体外排菌,污染饮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主要通过消化道引起感染,其次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感染动物主要为猪,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以3-6月龄青年猪发病率最高。其他动物如牛、羊、马、狗、鹿以及家禽、鸟类也有感染本病的报道。人也可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炎热多雨季发病较多。本病常呈散发性或呈地方流行性,有时呈暴发性流行。
(二)临床表现
临床上一般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我国流行的猪丹毒以急性、亚急性居多,慢性较少。
最急性型:病程极短,在没有任何可见临床表现情况下,多突然死亡,剖检也无明显可见病理变化,偶可见于爆发初期。
急性型:又称败血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大多数病例可见到明显症状,体温升高达42-43℃,沉郁、步态僵硬或跛行,结膜充血。初期粪干结,后期转为腹泻。发病1-2天或死亡前,以耳根、颈下、胸前、腹下及四肢内侧等部位出现红斑,指压褪色。病程2-4天,发病率平均为55.1%,死亡率达80-90%。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不超过1天。
亚急性型:又称疹块型,其特征是皮肤表面有出现疹块。体温升高达41℃,常于发病后2-3天在胸、腹、背、肩、四肢等处的皮肤发生疹块。初期充血,指压褪色,后期淤血,呈紫黑色,压之不退。疹块发生后,体温逐渐下降,有的病猪多自行康复。病程约为1-2周。
慢性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以关节炎(多见于腕、跗关节),或心内膜炎,或两者并发为主要症状。少数病猪呈皮肤坏死症状,多发生于背、耳、肩、蹄、尾等处肤。慢性型常发生于老疫区。
六、猪肺疫
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最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咽喉炎;急性型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慢性型较少见,主要表现慢性肺炎。
(一)流行特点
本病的传染源为病猪及健康带菌猪。病菌存在于急性或慢性病猪的肺脏病灶、最急性型病猪的各个器官以及某些健康猪的呼吸道和肠道,可经分泌物及排泄物排出。
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而传染。此外,健康带菌猪因某些因素特别是上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而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也可发生内源性传染。
各年龄的猪均对易感,以中猪、小猪易感性更大。其他畜禽也可感染本病。
最急性型猪肺疫,常呈地方流行性;急性型和慢性型猪肺疫多散发,常与猪瘟、猪支原体肺炎等混合感染或继发。
(二)临床表现
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高热达41-42℃,结膜充血、发绀。耳根、颈部、腹侧及下腹部等处皮肤发生红斑,指压不全褪色。特征症状是咽喉红、肿、热、痛急性炎症,严重者局部肿胀可扩展到耳根及颈部。呼吸极度困难,口鼻流血样泡沫,多经1-2天窒息而死。
急性型:较为常见。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除败血症状外,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痉挛性干咳,有鼻漏和脓性结膜炎。初便秘,后腹泻。呼吸困难,常呈犬坐,胸部触诊有痛感,听诊有啰音和摩擦音。多因窒息死亡。病程4-6天,耐过者转为慢性。
慢性型:主要呈现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病猪持续咳嗽,呼吸困难,鼻流出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胸部听诊有啰音和磨擦音。关节肿胀。时发腹泻,呈进行性营养不良,极度消瘦,最后多因衰竭致死,病程2-4周。
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
(一)流行特点
在自然流行中,本病仅见于猪,其他家畜未见发病。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但不同年龄的猪易感性有一定差异。母猪和仔猪较易感,发病时症状较为严重。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的鼻液、粪便、尿液均含有病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和排毒。最主要和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病猪移运和地区内病毒经空气传播。病毒经呼吸道感染,因此,当健康猪与病猪接触,如同圈饲养、频繁调运、高度集中更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PRRSV感染猪体的途径很多,包括口腔、鼻腔、肌肉、腹腔和生殖道。可通过空气传播,也可垂直传播。传染常常发生于猪只之间的密切接触,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只直接接触极易造成PRRSV的传播,因此猪场内和猪场间猪只的移动是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从母猪到仔猪的传播,主要是在子宫中或出生后发生,或者是易感仔猪与感染猪混群,使病毒持续循环传播。
(二)临床表现
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一)流行特点
炭疽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在夏季放牧时期流行或爆发,秋、冬、春季少发,且以散发为主。干旱、洪涝灾害都是促进本病爆发的因素。
患病动物和因本病死亡的动物尸体是重要传染源。在菌血症期间,病菌可随粪、尿、唾液以及天然孔出血排出体外。若尸体处理不当(如剥皮吃肉、任意剖解),将使病菌散播于周围环境。病菌形成芽胞后,污染的土壤、牧地可形成持久疫源地,造成本病常在一定的地区内长期流行。
本病主要通过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皮肤黏膜或吸血昆虫叮咬经皮肤传播。
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及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草食动物最易感,其中以马、牛、绵羊、山羊及鹿的易感性最强;骆驼、水牛及野生草食动物次之。猪、狗和猫感染性低,自然情况下家禽不感染。
(二)临床表现
临床分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四种病型。
最急性型:病畜呈败血症症状,表现突然发病,倒地,口鼻流出带血泡沫,在极度呼吸困难及抽搐的情况下急剧死亡,病程数分钟至数小时。这种病型多见于绵羊、山羊和地方性流行开始的个别马和牛。
急性型:表现体温升高,可视黏膜发绀,便血尿血。濒死期体温急剧下降,呼吸高度困难,天然孔出血,痉挛、倒地而死。病程1-2天。
亚急性型:与急症状相似,但病程较长。常在咽喉、颈部、肩胛、胸前、腹下、外阴部出现炭疽痈。
慢性型常无明显症状。
九、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病畜的临床特征是呈现狂燥不安和意识紊乱,最后发生麻痹而死。
(一)流行特点
本病毒能感染所有的哺乳动物。
本病多呈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春夏较秋冬多发。
病畜和带毒的(犬科、猫科)野生动物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病犬是人和家畜的主要传染源。传播方式呈连锁状,即一个接一个的传染。主要经病畜咬伤而感染,尤其是犬,通过咬伤传播是唯一途径,在少数情况下也可由病犬、病猫舐健康动物伤口而感染。也可通过含病毒的气溶胶微粒经呼吸道感染;当人误食有病动物的肉,或动物相互残食时,也可经消化道感染。
(二)临床表现
病畜狂躁不安、意识紊乱,最后麻痹死亡。
犬与猫:临床表现有狂暴型和麻痹型。狂暴型表现为精神沉郁,常喜卧于阴暗的角落及家具下。行动反常,表现不安,用前足刨地;当受到光线、音响刺激或主人抚摸时,表现惊恐和突然跳起,有时望空捕咬。有的病犬看到水或听到流水声及泼水声,立即呈现癫狂发作,故称恐水症。大量流涎,狂躁不安、厌食,攻击人畜或自咬,最后全身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
麻痹型以麻痹症状为主,短期兴奋,病犬从头部肌肉开始麻痹,表现吞咽困难,流涎,张口,卧地不起和恐水等,多经2-4天死亡。
牛、羊、鹿:表现为狂暴型。咬伤部位奇痒,兴奋、攻击人畜或抵撞墙壁等。嚎叫、磨牙,大量流涎,最后麻痹死亡。
马:多为沉郁型。有时呈破伤风样症状。
猪:表现为狂暴型。病猪兴奋不安,常无目的地乱跑,横冲直撞,攻击人畜。咬伤处发痒,叫声嘶哑,咬牙,大量流涎。安静时,常陷藏在垫草中,听到轻微的声响即从垫草中窜跳出来,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
十、结核病
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属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以组织器官的结核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的坏死病灶为特征。
(一)流行特点
结核病畜是主要传染源,病畜由粪便、乳汁、尿及气管分泌物排出病菌,污染周围环境而散布传染。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也可经胎盘传播、或交配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畜舍拥挤、阴暗,潮湿、污秽不洁,过度使役和挤乳,饲养不良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临床表现&
病程呈慢性经过,表现为进行性消瘦,咳嗽、呼吸困难,体温一般正常。
肺结核:病牛呈进行性消瘦,病初有短促干咳,渐变为湿性咳嗽。听诊肺区有啰音,胸膜结核时可听到磨擦音。叩诊有实音区并有痛感。
乳房结核:乳量渐少或停乳,乳汁稀薄,有时混有脓块。乳房淋巴结硬肿,但无热痛。
淋巴结核:不是一个独立病型,各种结核病的附近淋巴结都可能发生病变。淋巴结肿大,无热痛。常见于下颌、咽颈及腹股沟等淋巴结。
肠结核:多见于犊牛,以便秘与下痢交替出现或顽固性下痢为特征。
神经结核: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害时,在脑和脑膜等可发生粟粒状或干酪样结核,常引起神经症状,如癫痫样发作,运动障碍等。
十一、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孕和关节炎、睾丸炎等为特征。
(一)流行特点
布鲁氏菌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能侵害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病畜和带菌动物,流产母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菌存在于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及阴道分泌物中。病畜乳汁或精液中也有病菌存在。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伤口、皮肤和呼吸道、眼结膜和生殖器黏膜感染。因配种致使生殖系统黏膜感染尤为常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羊种布氏杆菌病春季开始,夏季达高峰,秋季下降;牛种布氏杆菌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二)临床表现
母牛主要是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多见于6-8个月。多见胎盘滞留,失去生育能力。公牛出现睾丸炎及附睾炎。有些牛发生关节炎、黏液囊炎和跛行。
绵羊和山羊常见流产和乳房炎。流产发生于妊娠后的3-4月。母山羊常常连续发生2-3次流产。公山羊生殖道感染则发生睾丸炎。有的病羊出现跛行、咳嗽。绵羊副睾种布鲁氏菌感染其症状局限于副睾,常引起附睾肿大和硬结。非怀孕母羊也可感染,但一般是一过性的。怀孕母羊易感染,常发生胎盘炎,引起流产和死胎。
猪的明显症状也是流产。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育、睾丸炎、跛行、后肢麻痹、脊椎炎,偶尔发生子宫炎、后肢或其它部位出现溃疡。
十二、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家畜以牛、羊感染为主,其次猪、犬、马、骡、驴。
(一)流行病学&
带虫的哺乳动物和人都是本病的传染源。易感动物除牛、羊、猪、犬、马以外,还有驴、骡、猫、家兔、沟鼠、獐、狐、豹、实验用大鼠、小鼠等。
钉螺是该病的中间宿主,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无钉螺的地方,均不流行本病。由于钉螺活动和尾蚴逸出蚴体都受温度影响,因此本病感染又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5-10月为感染期,冬季通常不发生自然感染。
动物的感染与年龄、性别无关,只要接触含尾蚴的水,同样都能感染,但黄牛、犬等动物感染尾蚴后,虫体发育率高,粪便中排卵时间长,而在水牛和马中虫体发育率低,粪便中排卵时间短,虫体在水牛体内存活寿命较短,一般2-3年,但在黄牛体内寿命可达10多年,孕母畜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二)临床表现&
牛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可呈现急性和慢性型。
急性型:体温升到40℃以上,呈不规则的间歇热。食欲减退,精神迟钝。急性感染20天后发生腹泻,转下痢,粪便夹杂有血液和粘稠团块。贫血、消瘦、无力,严重可引起死亡。
慢性型:吃草不正常,时好时差,精神较差,有的病牛腹泻,粪便带血,日渐消瘦,贫血,母牛不孕或流产,犊牛生长发育缓慢。
还有些牛症状不明显,而成为带虫牛。
绵羊、山羊、猪和马症状较轻,多为慢性或带虫畜。
十三、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不同血清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猪的不同临床症状类型疾病的总称。猪II型链球菌病的特征为高热,出血性败血症,脑膜脑炎,跛行和急性死亡;慢性型链球菌病的特征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化脓性淋巴结炎。
(一)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但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病死率最高,其次是架子猪和怀孕母猪。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5~11月发生较多。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呈地方流行性,可于短期内波及同群,并急性死亡。慢性型多呈散发。
(二)临床表现
少数猪呈最急性型,不见症状突然死亡。
多数猪呈急性败血型,突然高热稽留,食欲减退或废绝,结膜潮红、出血、流泪,流鼻液,呼吸急迫,间有咳嗽。颈部皮肤最先发红,由前向后发展,最后于腹下、四肢下端和耳的皮肤变成紫红色并有出血点,跛行。个别病例出现血尿、便秘或腹泻,粪带血,多在3~5天内死亡。
急性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脑膜炎症状,尖叫、抽搐,共济失调,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最后衰竭麻痹,常在2天内死亡。
亚急性型,与急性型相似,但病情缓和,病程稍长。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以内膜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子宫炎,乳房炎,咽喉炎,皮炎等。
十四、绵羊痘
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为特征。绵羊痘发生于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亚洲、中东和北非。我国也存在本病。绵羊痘传播快,流行广泛,发病率高,妊羊易引起流产,经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特点
所有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绵羊均可感染,但细毛羊较粗毛羊和土种羊易感性大,病情也较重;羔羊较成年羊敏感,病死率亦高。本病主要流行于冬末春初,气候严寒、雨雪、霜冻、喂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6-8天。病羊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结膜潮红、肿胀,流粘液性鼻液,持续1-4天后,即出现痘疹,痘疹多发于无毛或毛少部位,开始为红斑,1-2天后形成丘疹,呈球状突出于皮肤表面,指压褪色,逐渐变为水疱,内有清亮黄色的液体,中央常常下陷呈脐形(痘脐)。水疱经过2-3天变为脓疱。如果没有继发感染,则在几天内逐渐干燥,形成棕色痂皮,痂皮下生长新的上皮组织而愈合,病程为2-3周。
有的病例仅出现体温升高和症状,不出现或仅出现少量痘疹,或痘疹呈硬结状,在几天内干燥后脱落,不形成水疱和脓疱,即所谓的“顿挫型绵羊痘”、“一过型绵羊痘”、“石痘”。有的病例全身症状重剧,痘疱内出血(出血痘),脓疱相互融合形成大脓疱(融合痘)或者伴发皮肤坏死甚至坏疽(坏疽痘),形成溃疡。此等非典型病例,常因继发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而死亡,病死率可达20%-50%。
相关附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动物传染病试题全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口蹄疫亚洲I型KZ毒株经乳鼠和细胞传代后的VP1基因序列分析--《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
口蹄疫亚洲I型KZ毒株经乳鼠和细胞传代后的VP1基因序列分析
【摘要】:正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侵袭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上口蹄疫病毒分为7个血清型。口蹄疫Asia-I型是在亚洲发现的口蹄疫病毒血清型。在亚洲的东南亚、西亚和中东许多国家存在流行,主要感染牛,并造成严重危害,2003年底传入我国新疆地区。为了明确新疆口蹄疫病毒流行毒株KZ的遗传背景,为疫苗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我们将野外分离毒经乳鼠传代2代(KZS-2)和细胞传代适应10代毒(KZC-10)后,对VP1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核酸序列测定,
【作者单位】:
【分类号】:S855.3【正文快照】: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侵袭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上口蹄疫病毒分为7个血清型。口蹄疫Asia-I型是在亚洲发现的口蹄疫病毒血清型。在亚洲的东南亚、西亚和中东许多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湘涛,李忠润,胡弘博,马军武,韩雪清,姜艳春,胡艳君,罗公平;[J];中国兽医科技;1996年08期
肖扬;;[J];农家科技;1999年08期
张彦明;王晶鈺;;[J];中国动物保健;1999年03期
胡薛英;[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1年11期
周小平;;[J];现代农业;2007年03期
段文刚;;[J];畜牧市场;2007年04期
张加勇;杨胜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年12期
周喜生;;[J];河北农业科技;2008年18期
殷长海;金宏堂;赵德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仁欠端智;马延龙;;[J];山东畜牧兽医;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鑫;王红宁;周英顺;高荣;曾博;徐昌文;丁梦蝶;;[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邬苏晓;刘镇明;罗满林;戚一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邱杨;肖性龙;刘建丽;李惠芳;张经纬;余以刚;吴晖;;[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潘群兴;王永山;何孔旺;欧阳伟;王晓丽;诸玉梅;夏兴霞;;[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李夏莹;王建昌;郑世军;;[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张洪勇;金宁一;;[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鲁会军;韩松;郑敏;贾雷立;王凯;金宁一;;[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张洪勇;金宁一;;[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郑敏;金宁一;张洪勇;刘棋;韦婷;郭建刚;李华明;尹革芬;鲁会军;;[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郝雪梅;;[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吴星;[N];期货日报;2005年
江南雪舞;[N];大众卫生报;2005年
廖学时;[N];医药导报(中药报);2004年
河北省畜牧兽医站
韩庆安(高级兽医师);[N];河北科技报;2006年
罗学宏;[N];家庭医生报;2007年
刘丁;[N];华夏时报;2007年
;[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刘书梅;[N];河南科技报;2007年
刘晔;[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郭林;[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远茂;[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李勇;[D];武汉大学;2010年
赫冬梅;[D];浙江大学;2005年
王芳;[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孙萌;[D];浙江大学;2003年
海岗;[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吴雨霞;[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邵寒娟;[D];厦门大学;2004年
白兴文;[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洪琦;[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先锋;[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范翠翠;[D];扬州大学;2008年
裴志花;[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金华利;[D];新疆大学;2004年
孙琳;[D];吉林大学;2004年
王钢;[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田飞鹏;[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杜宇;[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赵磊;[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徐宗香;[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咽炎急性发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