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原发性醛固酮拮抗剂增多症病情严不严重

24小时报名咨询电话:010- / 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 > 文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11:23 来源:&    【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rimary aldosteronism ,简称原醛症 ) 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等病变,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潴钠排钾,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属于不依赖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盐皮质激素过多症。本病多见于成人(30~50岁),男女之比为1:2,约占高血压患者的1%(0.4%~2.0%)。
  病因和病理
  一、醛固酮瘤最多见,约占原醛症的 60%~85% ,多为一侧腺瘤,直径大多介于1~ 2cm,包膜完整,切面呈金黄色,由大量透明细胞组成。在电镜下,瘤细胞线粒体嵴呈小板状,显示小球带细胞的特征。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血浆 ACTH 的昼夜节律呈平行,而对血浆肾素的变化无明显反应。少数腺瘤患者对站立位所致肾素升高呈醛固酮增多,称为肾素反应性腺瘤。
  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简称特醛症 )
  仅次于醛固醇瘤,约占 15%~40% .双侧肾上腺小球带增生,有时伴结节。病因可能与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增强有关,在静滴此药 后,醛固酮分泌增多的反应高于正常人和睦固自同瘤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使患者醛固酮分泌减少,高血压、低血钾改善,而对醛固酮瘤患者作用不明显。血清素拮抗药赛庚啶可使特醛症患者醛固酮分泌减少,提示在本型中存在着经血清素介导的兴奋醛固自同分泌的因素。少数有人双侧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患者对兴奋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试验 ( 如直立体位,限钠摄入,注射利尿药等 ) 及抑制性试验 (如高钠负荷等) 均无反应,称为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所致原醛症,极少数患者只有单侧肾上腺增生,切除后可治愈。
  三、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 (GRA)
  多于青少年期起病,可为家族性或散发性,家族性者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肾上腺呈大、小结节性增生,其血浆醛固酮浓度与 ACTH 的昼夜节律平行,用生理替代性的糖皮质激素数周后可使醛固酮分泌量、血压、血压、血钾恢复正常。本病的发病机制是同源染色体问遗传物质发生不等交换,编码 11 β - 羟化酶与醛固酮合成的基因皆位于第 8 号染色体上,二者编码区的 DNA 有 95% 相同。正常时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在肾上腺小球带表达,受血管紧张素Ⅱ调控; 11β- 羟化酶在束状带表达,受ACTH调控。在GRA中, 11 β - 羟化酶基因 5‘ 端调控序列和醛固翻合成酶基因的编码序列融合形成 一嵌合基因,此基因产物具有醛固酮合成酶活性,在束状带表达,其表达受 ACTH 而不受血管紧张素Ⅱ控制。目前已可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此嵌合基因,对 GRA 家系成员及临床疑似 GRA 者作基因筛查。
  四、醛固酮癌少见,为分泌大量腔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往往还分泌糖皮质激素、雄激素。肿瘤体积大,直径多在 5cm 以上,切面常显示出,坏死。
  五、迷走的分泌醛固酮组织少见,可发生于肾内的肾上腺残余或卵巢、睾丸肿瘤。
  病理生理
  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潴钠、排钾、细胞外液扩张,血容量增多,血管壁内及血循环钠离子浓度增加,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加强等原因引起高血压。细胞外液扩张达一定程度后,引起体内排钠系统的反应,肾近曲小管重吸收钠减少,心钠肽分泌增多,从而使钠代谢达到近于平衡的状态,避免了细胞外液的进一步扩张和出现水肿、心力衰竭。此种情况称为对盐皮质激素的“脱逸”现象。大量失钾引起一系列神经、肌肉、心脏及肾的功能障碍。细胞内钾离子丢失后,钠、氢离子增加,细胞内 pH 下降,细胞外液氢离子减少, pH 上升呈碱血症。碱中毒时细胞外液游离钙减少,加上醒固酮促进尿续排出,故可出现肢端麻木和手足搐搦。
  临床表现
  原醛症的发展可分为以下阶段:①早期:仅有高血压,无低血钾症状,醛固酮分泌增多及肾素系统受抑制,导致血浆醛固酮 / 肾素比值上升;②高血压、轻度钾却发起,血钾轻度下降或呈间歇性低血钾或在某种诱因下 ( 如用利尿药 ) 出现低血钾;③高血压,严重钾缺乏期。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一、高血压患者都有高血压,且出现较早,常于低血钾引起的症群出现之前4年左右即出现。一般为中度升高,舒张压升高较明显。呈慢性过程,与原发性高血压相似,但降压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其发病原理与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钠潴留和血管壁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性增高有关。在晚期病例则更有肾小动脉硬化和慢性肾盂肾炎等因素加入,致使肿瘤摘除后血压仍不易完全恢复正常。高血压历史久者常引起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二、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1)神经肌肉软弱和麻痹:
  一般地说,血钾越低,肌病越重。劳累、受冷、紧张、腹泻、大汗、服用失钾性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速尿)均可诱发。往往于清晨起床时发现下肢不能自主移动。发作轻重不一,重者可波及上肢,有时累及呼吸肌。颅神经支配肌肉一般不受影响。发作时呈双侧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开始时常有感觉异常、麻木或隐痛。持续时间久暂不一,可以数小时至数日,甚至数周,多数为4~7日。轻者神志清醒,可自行恢复。严重者可致昏迷,应尽早抢救。发作频率自每年几次到每周、每日多次不等。
  (2)阵发性手足搐搦及肌肉痉挛:
  见于约1/3的患者,伴有束臂加压征(Trousseau征)及面神经叩击征(Chvostek征)阳性。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可与阵发性麻痹交替出现。发作时各种反射亢进。低血钾时神经肌肉应激和能降低而肌肉麻痹。当补钾后应激机能恢复而抽搦痉挛。这种症状与失钾、失氯使细胞外液及血循环中氢离子减低(碱中毒)后钙离子浓度降低,镁负平衡有关。
  三、失钾性肾病和肾盂肾炎长期失钾,肾小管近段发生病变,水分再吸收的功能降低,尿液不能浓缩,比重多在1.015以下,因而出现烦渴、多尿、夜尿。钠潴留亦可刺激下视丘司渴中枢而引起烦渴。由于细胞失钾变性,局部抵抗力减弱,常易诱发上升性尿路感染,并发肾盂肾炎。有慢性肾盂肾炎时尿中可见白细胞和脓球。
  四、心脏表现①心电图呈低血钾图形: Q-T 间期延长, T 波增宽,降低或倒置, U 波明显, T 、 U 波相连成驼峰状。②心律失常:较常见者为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严重时可发生心室颤动。
  五、其他表现儿童患者有生长发育障碍,与长期缺钾等代谢紊乱有关。缺钾时胰岛素的释放减少、作用减弱,可出现糖耐量减低。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尿生化检查&&& ①低血钾:一般在 2~3mmol/L ,严重者更低。低血钾往往呈持续性,也可为间歇性。早期患者血钾正常。
  ②高血钠:血销一般在正常高限或略高于正常。
  ③碱血症:血 pH 和 CO 2 结合力为正常高限或略高于正常。
  ④尿钾高:在低血钾条件下 ( 低于 3.5mmol/L) ,尿钾仍在 25mmol/24h 以上。
  ⑤尿钠排出量较摄入量为少或接近平衡。
  二、尿液检查&&& ①尿 pH 为中性或偏碱性;
  ②尿比重较为固定而减低,往往在 1.010-1.018 之间,少数患者呈低渗尿。
  三、醛固酮测定血浆醛固酮浓度及尿醛固酮排出量受体位及钠摄入量的影响,立位及低钠时升高。原醛症中血浆、尿醛固翻皆增高。正常成人参考值:血浆醛固酮卧位时50-250pmol/L,立位时 80~970pmol/L ;尿醒固酣于钠摄入量正常者 6.4~86nmo/d,低钠者 47~122mol/d,高钠 0~13.9nmol/d .原醛症伴严重低血钾者,醛固酬分泌受抑制,血、尿醛固酮增高可不太严重,而在补钾后,醛固酮增多更为明显。
  四、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测定患者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基础值降低,有时在可测范围之下。正常参考值前者为 0.55 ± 0.09pg/(ml?h) ,后者为 26.0 ± 1.9pg/ml .经肌内注射呋塞米 (0.7mg/kg 体重 ) 并在取立位 2 小时后,正常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较基础值增加数倍,兴奋参考值分别为 3.48 ± 0.52pg/(ml?h) 及 45.0 ± 6.2pg/ml .原醛症患者兴奋值较基础值只有轻微增加或元反应。醛固酮瘤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受抑制程度较特发性原醛症更显。醛固酮高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低为原醒症的特点,如二者皆高,则应考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五、螺内酯试验此药可拮抗醛固酮在肾小管中对电解质的作用而改善症状,但尿醛固酮排量仍显著增高。方法是每日分3~4次口服安替舒通300~400mg, 连续1~2周以上。患者服药后血钾升高恢复正常,血压下降至正常。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结果与原醛症相同。
  六、影像学检查 可协助鉴别肾上腺腺瘤与增生,并可确定腺瘤的部位。肿瘤体积特大,直径达 5m 或更大者,提示肾上腺癌。
  1. 肾上腺B型超声检查对直径大于 1.3cm 以上的醛固酮瘤可显示出来,小腺瘤则难以和特发性增生相鉴别。
  2. 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或照相根据131I标记的胆固醇可被肾上腺摄取的原理,用扫描法显示腺瘤及增生组织中131I浓集的部位。如一侧肾上腺有放射性浓集,表示该侧有腺瘤。一般腺瘤直径在 1cm 以上者,大多能作出正确定位。如两侧皆有放射性浓集,提示为双侧增生。有时双侧肾上腺放射性可以不对称,一侧浓、一侧淡,可误诊为腺瘤,必要时可在地塞米松抑制后再作扫描或照相,如一侧显象表示为腺瘤,双侧显象为增生。
  3. 肾上腺CT和磁共振显像(MRI)
  高分辨率的CT可检出小至直径为 5mm 的肿瘤,但较小的肿瘤如果完全被正常组织所包围时,则检出较为困难。有时肾上腺增生伴大结节者可被误诊为肿瘤,需注意鉴别,特醛症在CT扫描时表现为正常或双侧弥漫性增大。MRI也可用于醛固酮瘤的定位诊断,有认为 MRI 对醒固酬瘤检出的敏感性较CT高,但特异性较CT低。
  七、肾上腺静脉血激素测定肾上腺静脉导管术采双侧肾上腺静脉血测定醛固酮 / 皮质醇比值,此法有助于确定单侧或双侧肾上腺醛固酮分泌过多,同时测定皮质醇可确定静脉导管是否插到肾上腺静脉。另外,静脉插管时还可同时行 ACTH 兴奋试验,若为醛固酮瘤,则ACTH兴奋后,腺瘤侧静脉血中醛固酮 / 皮质醇比值显著增加,而对侧及周围静脉血中无明显变化。
  八、动态试验 ( 主要用于鉴别醛固酮瘤与特醛症 )
  1. 上午直立位前后血浆醛固酮浓度变化正常人在隔夜卧床,上午8时测血浆醛固酮,继而保持卧位到中午12时,血浆醛固酮浓度下降,和血浆ACTH、皮质醇浓度的下降相一致;如取立位时,则血浆醛固酮上升,这是由于站立后肾素-血管紧张素升高的的作用超过 ACTH 的影响。特醛症患者在上午8时至 12 时取立位时血浆醛固酮上升明显,并超过正常人,主要由于患者站立后血浆肾素有轻度升高,加上此型对血管紧张素的敏感性增强所致;醛固酮瘤患者在此条件下,血浆醛固酮不上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患者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更重,立位后也不能升高。少数醛固酮瘤患者站立后血浆醛固酮呈上升反应。
  2. 赛庚啶对血浆醛固醇影响血清素具有兴奋醛固酮分泌的作用,赛庚啶为血清素拮抗药,口服 8mg 赛庚啶前及服后每半小时抽血,共2小时,测血浆醛固酮。大多数特醛症者患者血浆醛固酮下降110pmol/L,或较基值下降30%,多数患者在服后90分钟时下降最明显,平均下降约50%.醛固酮瘤患者血浆醛固酮无变化。
  高血压及低血钾的患者,血及尿醛固酮高,而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降低,螺内酯能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并降低高血压,则诊断可成立。须进一步明确病因。结合临床表现,血、尿生化测定和有关试验基本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一、非醛固酮所致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患者呈高血压、低血钾性碱中毒,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但血、尿醛固酮不高,反而降低。按病因可再分为2 组:
  ( 一 ) 真性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患者因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酶系缺陷,导致产生大量具盐皮质激素活性的类固醇 (去氧皮质酮DOC) .可由以下二种酶缺陷引起:
  1. 17- 羟化酶缺陷出现以下生化及临床异常:①性激素 ( 雄激素及雌激素 ) 的合成受阻,于女性 ( 核型为 46 , XX 者 ) 引起性幼稚症,于男性 ( 核型为 46,XY 者) 引起假两性畸形,外生殖器类似女性,可作为女孩养育,但至青春期无性发育,两侧腹股沟可触及结节,如作活检则可发现为发育不良的睾丸;②糖皮质激素合成受阻,血、尿皮质醇低 , 血 l7- 羟孕酮低,血 ACTH 升高;③盐皮质激素合成途径亢进,伴孕酮、DOC、皮质酮升高,引起潴钠、排钾、高血压、高血容量,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活性,导致醒固自同合成减少。
  2. 11 β - 羟化酶缺陷引起以下生化及临床症状:①血、尿皮质醇低, ACTH 高;①雄激素合成被兴奋,男性呈不完全性性早熟,伴生殖器增大,女性出现不同程度男性化,呈假两性畸形;③ 11 β - 羟化酶阻滞部位前的类固醇:DOC产生增多,造成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
  上述两种酶系缺陷皆伴有双侧肾上腺增大,可被误诊为增生型醛固酮增多症,甚至有误行肾上腺切除术者。
  ( 二 ) 表象性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 (apparent mineraloCorticoid excess,AME)
  其病因为先天性11 β C 羟类固醇脱氢酶 (11 β -HSD) 缺陷。临床表现近似原醛症,包括严重高血压,明显的低血钾性碱中毒,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可发生抗维生素 D 的佝偻病,此由于盐皮质激素活性所致高尿钙。此病用螺内酯治疗有效,但此药的抗雄激素及抗孕激素作用限制了其长期应用,尤其是儿童、少年患者。用地塞米松部分患者可奏效。发病机制为先天性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陷。糖皮质激素受体(GR) 与盐皮质激素受体 (MR) 的结构甚为相近,按理皮质醇可与MR结合,并使之激活,但在正常时,于肾小管上表细胞处11β -HSD 使皮质醇转变为皮质素,从而使皮质醇灭活,不能发挥盐皮质激素活性。而在AME中,11 β -HSD 有缺陷,皮质醇得以作用于MR,引起盐皮质激素过多的临床表现。患者尿 17- 羟及游离皮质醇排出量远较正常为低,但血浆皮质醇正常,这是由于皮质醇的灭活、清除减慢,每日分归自少。此外,尿中皮质素代谢物 / 皮质醇代谢物比值降低。甘草的活性成分甘草次酸可抑制 11 β - HSD 活性,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药源性 AME .
  二、 Liddle 综合征此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 患者呈高血压、肾素受抑制 , 醛固酮低,并常伴低血钾,用螺内酯无效,表明病因非盐皮质激素过多。阻止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钠并排泄佣的药物,如阿米洛利、氨苯蝶啶可纠正低血钾,降低血压。现知此症的病因为上皮细胞钠通道的异常,此通道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为肾单位远端钠重吸收的限速因素,已发现本症患者可发生β亚基或γ亚基突变,突变使通道处于激活状态,导致钠重吸收过多及体液容量扩张。治疗可用阿米洛利 10mg ,每日服 2~3 次,或氨苯蝶啶 100rng ,每日服 3 次,待血钾、血压恢复正常后,改用维持量,前者 2.5~5mg ,每日服 2~3 次,后者 50mg 每日服 1-2 次,按血压,血锦水平调整剂量。
  三、伴高血压、低血钾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素活性过高所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伴高血压、低血钾,需与原自主症鉴别。肾素过多症又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者由分泌肾素肿瘤所引起,继发性者因肾缺血所致。
  ( 一 ) 分泌肾素的肿瘤多见于青年人、高血压、低血锦皆甚为严重,血浆肾素活性特高,据以上特点可与原醒症相鉴别。分泌肾素的肿瘤可分为两类:①肾小球旁细胞肿瘤;②肾外肿瘤,主要为 Wilms 瘤及卵巢肿瘤。肾小球旁细胞瘤可采用肾静脉插管取血测肾素活性以确定肿瘤在那一侧,但肿瘤体积常很小,难以定位,治疗可作选择性肿瘤切除或肾切除,药物治疗可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二 ) 继发性肾素增高所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主要包括以下疾病:①高血压病的恶性型,肾普遍缺血,可引起肾素增多,部分患者可呈低血钾。患者舒张压多高于 130~140mmHg ,进展快,常有氮质血症或尿毒症,视网膜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减弱,伴头痛、发作性抽搐,一般无碱中毒,由于肾功能不良,可有酸中毒;②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进展较快,血压较高,部分患者在上腹中部或肋脊角区可闻及血管杂音。由全身性、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者可在颈部、腋部听到血管杂音或一侧挠动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放射性核素肾图示患者功能异异常。肾动脉造影可确诊;③一侧肾萎缩、结缔组织病 ( 如结节性多动脉炎 ) 也可引起严重高血压及低血钾。
  醛固酮瘤的根治方法为手术切除。特发性增生者以往作大部分肾上腺切除术(一侧全切除,另一侧大部分切除),但手术效果差,目前倾向于采用药物治疗。
  一、手术治疗适用于腺瘤。术前宜用低盐饮食,螺内酯作准备,以纠正低血钾,并减轻高血压。每日螺内酯剂量120~240mg ,分次口服,待血钾正常,血压下降后,减至维持量时,即进行手术。手术前夕肌内注射酯酸可的松 l00mg .术中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100~300mg ,术后逐步递减,约一周后停药。腺瘤手术效果较好,术后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多尿、多饮症状消失,大部分患者血压降至正常,其余患者血压也有所下降。
  对于原发性肾上腺增生的患者,可行肾上腺大部分切除术或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手术效果较好;若术前无法明确鉴别特醛症和原发性肾上腺增生,则可行螺内酯试验,对该试验反应良好患者 ( 血钾上升,血压下降 ) 预示手术效果较好。对于极少数单侧肾上腺增生者,可行增生侧肾上跟切除术,手术效果良好。
  二、药物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以及特发性增生型患者 ( 未手术或手术后效果不满意 ) ,宜用螺内酯治疗,用法同手术前准备。长期应用螺内酶可出现男子乳腺发育、阳痿、月经不调等不良反应,可改为氨苯蝶啶或阿米洛利,以助排钠潴钾。必要时加用降血压药物。
  钙拮抗药可使一部分原醛症患者醛固酮产生减少,血钾和血压恢复正常,因为醛固酮的合成需要钙的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特醛症患者也可奏效。
  对GRA,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成人用地塞米松每日 0.5~2mg ,用药后 3-4 周症状缓解,一般血钾上升较快而高血压较难纠正,可加用其它降血压药治疗,如钙拮抗药等。也有作者推荐更小剂量的地塞米松,如每日 0.3~0.75mg,以避免类Cushing综合征。于儿童,地塞米松的剂量约为 0.05~0.1mg/(kg ? d) ,也可用氢化可的松 12~15mg/m 2 体表面积,分 3 次服用,后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临床执业医师相关栏目推荐
33大类,900门辅导课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发生病变从而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水钠
问题分析:您好,是需要继续服用的,是需要防止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病变的意见建议: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应用
解答了问题:
问题分析:您好,是需要继续服用的,是需要防止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病变的意见建议: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应用卡托普利的,副作用是非常的小的
回复时间: 16:32:30
解答了问题:
指导意见:您好,这种情况应该是孩子消化不好的原因,也可能是受凉导致的腹泄,建议您给孩子吃点妈咪爱调节一下
回复时间: 03:47:19
解答了问题:
指导意见:您好,包括:①高血压低血钾碱中毒.如果患者的血钾≤3.5mmol/L时尿钾≥25mmol/d表明有尿失钾现象支持本病的诊断.②低肾素高醛固酮血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醛固酮水
回复时间: 09:07:59
药品 --- 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药物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人群分布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好评问答
问题分析:您好,是需要继续服用的,是需要防止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病变的意
回复:杨艳梅 16:32:30
2肾上腺囊肿
3问题描述:经查醛固酮增多血钾含量多
4住院检查血压血糖血脂都高,甲状腺无
5问题描述:经查醛固酮增多血钾含量多
6问题描述:高血压怀疑是原发性醛固酮
7问题描述:高血压怀疑是原发性醛固酮
可咨询的医生
职称:医师
擅长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胃炎、胃溃疡及其它内儿科疑难杂病。
职称:医师
糖尿病、甲亢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关疾病
耳鸣(Tinnitus)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3.5mEq/L
镁在体内的总量在1000mmol左右(22.6
预防早泄,专家为您解析
如何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
科学避孕,你必须要知道的事
打破月经不调的困惑
科学预防流感,专家为您解读
拿什么呵护你的下半身&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科室:内科|疾病标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导读]原醛病人因其肾素分泌被抑制可并发一种相对良性的高血压,如高血压长期持续存在,可致心,脑,肾损害,长期低血钾也可致心脏受累,严重者可致心室颤动,据报道在58例原醛病人中34%的病人有心血管并发症,15.5%的病人发生脑卒中,其中6.9%为脑梗死,8.6%为脑出血,并发展开
医生:刘英新
指导意见:包括:①高血压低血钾碱中毒.如果患者的血钾≤3.5mmol/L时尿钾≥25mmol/d表明有尿失钾现象支持本病的诊断.②低肾素高醛固酮血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醛固酮水平升高肾素活性受抑制后者在立位加速尿注射后仍低此结果对本病的诊断很有意义.③功能试验.可
医生:刘祥礼
指导意见:你好这肾上腺结节并发高血压一般需要考虑手术单单的药物往往很难控制病情应该多听听临床医生的具体建议
用户还浏览了以下内容热门药品:
最常见疾病
?库内有200万条疾病类健康类
&&文章欢迎搜索参阅。
?全国最全最权威的疾病
&&知识查找、健康知识查找
&&&&&&治疗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能治好吗?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对本症没有专门的论述,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如头痛,眩晕,肌肉无力、甚而痿废不用等特征,可归同于中医学“肝风”,“痉证”,“痿痹”等范畴。病位初在肝,继则影响脾、肾,最终可累及五脏,病性初以标实为主,后以正虚为主。标实主要为肝气郁结、阳亢风动,或夹湿夹瘀;正虚方面,早期以阴精亏虚为主,病久易发展成为肾阴阳俱损的病证。
  中医辨治论治:本病主要应辨明标本虚实,病发早期以实为主,病位在肝,多属肝风、肝火为患;后期以虚为主,病位在肝、脾、肾,多属肝肾阴虚、脾虚、肾阴阳两虚等,但其总病机以虚为主,乃肝肾虚损所致,虚多实少。治疗上应采取“虚者补之”和“平调阴阳”的原则,当以平肝潜阳、健脾补肾为主法。
  (1)肝气动风:
  临床表现: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性情抑郁或烦躁易怒,口苦,口干喜饮,胸胁胀闷,皮肤麻木有蚁行感、得揉按稍舒,甚则手足痉挛、抽搐,舌边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平肝熄风。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味
  组成:丹皮,山栀,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天麻,钩藤,生石决明。
  加减:若手足抽搐、痉挛频发者,可以加龟板、磁石、生牡蛎以助平肝熄风;或者肢体麻木、疼痛者,加入川芎、牛膝、桃仁、红花,以活血行瘀通络;若症状表现头胀痛明显,以头晕目眩为主者,可以天麻钩藤汤加减,以平肝潜阳。
  (2)肝肾不足,虚风内生: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视力模糊,腰膝酸软,下肢萎弱无力,甚至痿痹不用,肌肤麻木或筋脉拘急,挛缩,惊惕心慌,小便赤涩或尿道涩痛,月经不调,或量少,色淡,舌淡红,苔少,脉细弦或细涩。
  治法:滋养肝肾,平熄肝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组成: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芍药,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加减:若患者眩晕目花,可酌加菊花、夏枯草;若腰膝酸软无力明显者,可加用二至丸;若心慌惊惕者,可加用茯神、远志等,以养心安神。
  (3)脾胃气虚:
  临床表现:突发肌肉软弱麻痹,或下肢,或四肢,甚则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初发常伴有感觉异常,如蚁行感、麻木、肌肉隐痛,继而出现软瘫,反射常消失或减低,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周,严重者可伴神志障碍。
  治法:健脾益气,健运升清。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组成:党参,白术,山药,茯苓,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甘草。
  加减:湿邪不著,气血亏虚为主,表现为心慌、气短、少气懒言、失眠多梦者,可选用归脾汤以补气养血健脾;手足抽搐、拘挛者,加生龙牡、钩藤,以平肝熄风。
  (4)心肾阳虚:
  临床表现:心慌,心悸,呼吸喘促,胸闷,失眠健忘,头昏头痛,腰膝酸软,四肢软弱无力,甚则瘫痪,小便清长,夜尿多,口渴欲饮,饮不解渴,舌淡,苔薄白,脉软弱无力或虚弱有间歇。
  治法:温补心肾以通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味。
  组成:熟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
  加减:若肾阳虚明显者,可以肉桂、桂枝同用;若患者表现夜尿多、烦渴多饮、饮后不舒、心悸等阳虚水道不调,可以五苓散加减,通调水道,恢复正常的水液气化功能。若患者以心悸、脉结代等心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可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以通阳复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原醛症的治疗取决于病因。APA应及早手术治疗,术后大部分患者可治愈。PAH单侧或次全切除术亦有效,但术后部分患者症状复发,故近年来,有多采用药物治疗的趋向。APC早期发现、病变局限、无转移者,手术可望提高生存率。IHA及GRA宜采用药物治疗。如临床难以确定是腺瘤还是增生,可行手术探查,亦可药物治疗,并随访病情发展、演变,据最后诊断决定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 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必须作术前准备。术前应纠正电解质紊乱、低血钾性碱中毒,以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对血压特别高、高钠低钾严重者,宜用低盐饮食,适当补充氯化钾4~6g/d,分次口服,或用螺内酯40~60mg/次(微粒型)3~4次/d,用螺内酯时不必补钾。在上述治疗期间,应监测血钾,尤其对病程长伴肾功能减退者,以免发生高血钾。术前不宜用利血平类使体内儿茶酚胺耗损的药物,以免在手术时血压突然下降。单独切除APA,不必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在手术时探查两侧肾上腺,可能引起暂时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而且有时需作两侧肾上腺切除,对这类患者还是以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为妥。可于手术前夕,每侧臀部肌注醋酸可的松50mg(共100mg),切除腺瘤手术当天静脉滴入氢化可的松100mg,如切除两侧肾上腺,静滴氢化可的松200~300mg。术后第1天静滴氢化可的松100mg,第2~4天改为口服可的松25mg,4次/d,以后每3天递减25mg,到11天以后服用可的松12.5mg,2次/d,数天后可停服。
  (1)术式的选择:应以损伤小,暴露满意,有利操作为原则。术前如能确定一侧肿瘤,宜做患侧经腰(第10或11肋间)切口胸膜外入路,便于切除肿瘤。如不能确定为肿瘤或增生、或不能确定肿瘤在何侧,宜做腹部切口,同时探查两侧肾上腺。
  (2)手术疗效:APA首选手术治疗,患者年龄越小、PRA越低、术前血压对螺内酯治疗反应越敏感,手术治疗效果越好。术后血钾在数天内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改善。术后血压不降的患者,可能由于病程久,肾血管损害明显,或患者同时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有报道治愈率达90%,但远期治愈率仅为69%。对PAH患者做肾上腺次全切除术的效果不如腺瘤效果好,只有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对病情不能缓解或一度好转又复发者,宜用药物治疗。APC首选手术治疗的,术后5年生存率15%~47%,术后可用顺铂进行化疗。
  (3)腹腔镜肾上腺瘤切除术:目前认为适用于直径&6cm的APA,已被广泛推广,因创伤小、生理干扰小、出血量小,不必切断肋骨,且安全有效。经腹外侧腹腔镜切除术和后位腹膜后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不到4h,术后2天即可出院。但恶性肿瘤可致广泛腹腔转移,列为禁忌。
  (4)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腺瘤内药物注入:国外学者相继报道:CT引导下经皮将95%的乙醇或40%~50%醋酸注入肾上腺瘤组织中,可引起无菌性坏死,从而达到与肾上腺切除相同的目的;亦有用高浓度乙醇行肾上腺动脉栓塞可治疗APA,有的病例经过5~69个月随访,7例患者达到根治疗效,认为手术创伤小,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2.药物治疗 凡确诊IHA、GRA、及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或不愿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APA患者均可用药物治疗。IHA的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
  (1)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是原醛症治疗的首选药物,它与肾小管细胞质及核内的受体结合,与醛固酮起竞争性抑制作用,致使潴钾排钠。当体内醛固酮过多时,螺内酯作用特别明显,但醛固酮的合成不受影响,用药期间,醛固酮的含量不变。初始剂量为200~400mg/24h,分次口服,低血钾多可很快纠正,血压恢复正常则需4~8周。治疗几个月后可减至40~60mg/24h。由于螺内酯可阻断睾酮的合成以及雄激素的外周作用,可产生胃肠道不适、阳萎、性欲减退、男性乳房发育或女性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能够促进螺内酯活性代谢产物烯睾丙内酯从肾脏排泄,使药物疗效下降70%左右,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螺内酯能延长地高辛的半衰期,因此初次使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对不能耐受螺内酯治疗的患者可选择阿米洛利(氨氯吡咪,amiloride)。它可阻断肾远曲小管的钠通道,从而促进钠和氢的排泄,降低钾的排除,初始剂量为10~20mg/24h,必要时可给予40mg/24h分次口服,2~3天达药效高峰,服用6个月后多能使血钾恢复正常,血压有所缓解,对腺瘤和增生患者均有效。不良反应有头痛、乏力、胃肠不适、阳萎等。氨苯蝶啶可抑制肾远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亦具有排钠潴钾作用,起始剂量可100~200mg/d,分次口服。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有报道与吲哚美辛合用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应尽量避免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合用。
  (2)钙通道阻滞药:可抑制醛固酮分泌,并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血管阻力,降低血压。硝苯地平(硝苯吡啶)20mg,3次/d,服药4周后血中醛固酮水平降低,血压及血钾恢复正常。有面红、头痛、嗜睡、踝部水肿、心悸等反应。与螺内酯联合应用可使血钾过度升高,故合用时需慎重。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使醛固酮分泌减少,改善钾的平衡并使血压降至正常。临床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贝那普利等,具体用法同高血压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咳嗽、皮疹、头痛、胃肠道不适等。本药与保钾利尿药合用时可引起高血钾,应慎重。
  (4)抑制醛固酮合成的药物:氨鲁米特(氨基导眠能),能阻断胆固醇转变为孕烯醇酮,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受抑制。用量0.5~1.5g/d,分次口服。酮康唑,为咪唑衍生物,大剂量时可阻断细胞色素P450酶,干扰肾上腺皮质的11β-羟化酶和胆固醇链裂酶活性,可使原醛症患者醛固酮显著减少,血钾及血压恢复正常。但不良反应较大,长期应用有待观察。
  (5)垂体因子抑制剂:赛庚啶为血清素抑制剂,可抑制垂体POMC类衍生物的产生,使患者醛固酮水平明显减低,用于治疗增生型原醛症。但对血钾和血压及长期疗效仍待观察。有的作者试用醛固酮刺激因子(aldosterone-stimulating factor,ASF)制剂或鸦片素拮抗剂治疗IHA。
  (6)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GRA患者有效。每晚用0.5~0.75mg/d,长期服用。必要时可加用一般降压药。用药后可使血压、血钾、肾素和醛固酮恢复正常,使患者长期维持正常状态。用药期间需定期测血电解质、注意血钾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7)肾上腺醛固酮癌:大多数APC患者确诊时癌细胞已发生广泛转移,可考虑使用大剂量顺铂(cisplatin)治疗。
  (二)预后
  手术切除是治疗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腺瘤的首选方法,如无手术禁忌证,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前应用螺内酯(安体舒通)。术后高血压治愈率达50%~80%以上。肾上腺增生者手术疗效较差,仅可使血钾纠正而不能满意降压,近年来已趋于药物治疗。除非难以确诊为腺瘤或增生时才需手术探查。双侧肾上腺增生通常采用螺内酯治疗,当出现男性乳房女性化、阳萎、女性月经失调等不良反应时,可用氨苯蝶啶或Amiloride替代,但疗效较差。应避免使用排钾利尿剂,以免加重代谢性碱中毒。血压降低不明显时加用ACE抑制剂或钙拮抗药。肾上腺皮质癌常进展迅速,对化疗及放射治疗均不敏感,预后差。醛固酮瘤手术效果显著,术后电解质紊乱可获纠正,临床症状消失,大部分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关知识
经营许可证号:皖B2- &&ICp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B2- 版权所有 powered By: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醛固酮测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