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哪个医院可以检查转氨酶高低肩去什么医院内的 且收费低 最好离牧院比较近的

泰州是怎样办大学的
在前往泰州的火车和公交车上,几位就读泰州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和我们谈起对学校现状的看法,有些内容反映出对泰州当地高校管理体制的陌生,这也难怪,他们毕竟是涉世未深的学生。他们认为学校应进一步改善教学硬件条件,问题是,“办学”与“硬件建设”,在此地是分而治之的。
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泰州市与南理工、南师大合作兴办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南师大泰州学院,从而结束了泰州无本科教育的历史,圆了泰州500万人民期盼多年的“大学梦”。
高教园区地处泰州主城区东侧,西临东风路,东到新328国道与海陵工业园区毗邻;北起迎春东路,南至凤凰路,规划面积为4.2平方公里。自北向南分别为南师大泰州学院、泰州体育中心、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整个园区按33000人规模设计,总投资规模约32亿元,教学用地3300亩,总建设面积101.7万平方米;整个工程计划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预计9月1日前全部竣工;二期工程计划在2008年完成。一期工程竣工后,可满足1.2万学生进入园区学习和生活,至2008年整个园区建成后,可容纳3学生学习和生活。高教园区建设,是泰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泰州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味,拉动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3年以前,泰州是江苏省内唯一没有本科院校的地级市,为集中力量发展泰州高教事业,2004年3月,市委、市政府成立泰州市高等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高校园区建设和管理工作。2008年以后,南师大泰州学院的基本建设停止,直到2015年才建起自己的图书馆。
2012年,泰州拿出“几所高校共享校园”的方案,打造园林式校园(后来这个中心共享区给2013年由泰州师专改建的“泰州学院”做了新校区-济川校区)
  高教园区“中心共享区”北邻济川路,南接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西至东风路,东邻春晖路,总面积约600亩。工程主要包括: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学术交流中心楼、行政办公楼、大学生活动中心楼、网球馆、游泳馆、继续教育中心、风雨操场等等。
  翻开规划图,给记者最直观的印象是一片绿色。“中心共享区将打造园林式校园。”高教园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包晓敏说。
  在中心共享区技术经济指标表中,除了校舍建设用地外,绿化用地所占比率最大。据介绍,规划方案将融合现有的自然水系,建立联系整体校园的动感绿轴,以校园景观中轴作为整个中心的景观辐射轴,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网络。
  包晓敏说,在中心共享区,将打造一条人工湖,美化校园环境。
  据了解,目前,中心共享区规划方案已获市规委会通过,正在进行单体建筑设计,2013年内,将有部分项目主体封顶。
  市民共享体育设施
  规划中的中心共享区包含了现有的市体育中心。目前,市民可在体育中心内进行健身运动,中心共享区建成后,市民还能像以前一样到体育中心内打篮球、羽毛球吗?
  包晓敏说,中心共享区建成后,原有的体育中心不仅成为各高校共享的资源,同时也是和市民共享的资源,高校的资源将体现开放性和社会性,成为社区配套的设施。
  根据规划,中心共享区还将建设一座游泳馆和网球馆,位于现有的体育中心南侧,与东风路相邻。建成后,将与原有的体育中心体育馆进行整合,形成中心共享区体育中心。这些资源除了对学生开放外,也将和市民共享。
  共享图书馆成为区域地标
  在整个中心共享区,共享图书馆是整个区域内的亮点,也是共享区的中心地标。
  根据规划,共享图书馆规划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左右,主体层高初定7层,按15000名学生规模设计,藏书量为120万-150万册。除具备满足既定规模的相关用房外,还设置300座的报告厅一个。
  在中心共享图书馆内,将设有大厅、采编室、中外文图书藏借阅一体阅览室,现、过刊阅览室,文献藏阅室,密集书库,电子阅览室,视听室,网络中心,光盘库,学术讨论室,专家、课题研究室,自修室,图书馆集中办公区,展厅,学术报告厅,文印室等。
  学习可到图书馆,休闲也可到图书馆。为了方便读者,图书馆还设置了休闲服务区,含读者交往空间、书店、休闲吧、小卖部、简餐店等,在走廊内也将设置沙发或简洁的桌椅,供读者休息和阅览。
  包晓敏说,图书馆建成后,各高校学生和普通市民均可共享藏书资源。现在,共享图书馆的1-4层归属一个高校,其他楼层归属另一个高校。
高教园区位于泰州城区东部,北起迎春路、南至凤凰东路、东到新328国道、西临东风路,总规划用地面积4.2平方公里,主要职责是泰州大学城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自北向南依次为南师大泰州学院、泰州学院、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和江苏农牧科技学院。2009年,随着中国医药城的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医药城的目标,高教园区承担了中国医药城教育教学区的合作办学、规划建设等工作。目前,园区范围内已入驻高等院校4所,现有在校学生近4万人。2010年11月,高教园区正式划入医药高新区。
本着超前规划设计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建成具有一定品味的现代校园的目标,高教园区陆续建成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南师大泰州学院、江苏农牧科技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及泰州学院五所高校逾100万平方米的教育教学用房,满足了学院的基本办学要求,四所本科学院建设水准与校区环境,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排在前列。同时紧紧围绕城市发展全局,建设规模、建筑布局、建筑体量以及建筑群空间形态,都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将东风路以东打造成集高校、商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东部新城,目前规模已初步显现。
建设高校的建设任务完成后,园区的工作重点由工程建设,向建设与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并重转变,后勤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园区接管了4所高校4万多师生的后勤保障,对餐饮、物业、商业、宿舍等后勤服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注重产学研相结合,采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运作模式,逐步实现大后勤大产业的目标。
同时,园区将建设与当地村、镇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在征地、拆迁、安置过程中,科学引导镇、村闲置资金,强化集体经济,农民的长远利益得到保障。忠南村农民收益跃居海陵区第一;莲花村农民分红逐年上升;宫涵村便民服务设施成为海陵区先进模范。
园区还在此基础上,引进、培育和发展其他现代服务业,成立泰州高教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建成老庄花木苗圃基地,预备打造成集旅游、农家休闲、拓展训练、果园采摘、花卉苗木生产的花园式的主题园。另外,高教园区还以中心共享区为载体,认真学习借鉴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成功经验,与泰州市科技局及入园相关高校开展战略合作,成立了高教园区创新创业园。
如今,泰州高教园区不但成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基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城市建设的新景区,更成为新泰州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动力源泉。
10年时间,这里奇迹般地建起了5所本科院校,迎来全国各地的6万多名莘莘学子。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十年坚守与奉献。他,就是泰州高教园区首任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严晓明(2015年12月,泰州市高等教育发展办公室主任、高教园区党工委书记、高教园区管委会主任章涛,副主任左有民,办公室主任丁丽)。
  4年前,他做过食道癌手术,1年前胆囊又被切除。“正常人,经过两次大手术肯定会影响工作,可他一忙起来就忘了自己是个病人,大学城的建设进度也丝毫未减,这让园区的所有同事看了都心疼。”泰州高教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左有民说。
  一间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两张办公桌、两张沙发、一台借来的打印机,这是2004年3月严晓明从副区长转任高教园区时的全部家当。
  马翠萍是当时抽调来的4名工作人员之一,她清楚地记得,园区管委会一成立,就需要出差去北京,可园区账上一分钱都没有。情急之下,严晓明让妻子从家里拿了5万元,急匆匆地赶往北京,去申请南理工、南师大泰州学院两所本科院校落户。
  区宣传部长,副区长,再到高教园区主任,严晓明多次跨界。严晓明说,“在场景殊异的舞台上,只有善思多学,才能为下一段人生的登场做好铺垫。”正是靠着这股劲,这10年,通过科学运作有限的土地资源,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高教园区投资50多亿元。
  2011年初,他因食道癌需住院手术。就在手术前一天,严晓明特地召集班子成员开会,等工作全部安排部署妥当之后,才放心去了上海;术后,他浑身插满管子,不能进食,却哑着嗓子跟园区办公室主任谈工作规划。术后15天,他要求出院回家,还坚持躺在病床上听工作汇报。每每有人劝他休息时,他总是说,“只要在岗一天,就要像狼一样充满斗志和活力。”
  这一年,园区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园区中心共享区的规划要启动,宫涵安置区二期工程、泰州科技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正在建设中,图书馆、教师公寓和学生公寓要完成设计……他常常忙到下午一点多,中饭,就在工地上泡碗方便面。
  正是凭着这股十年一贯的拼劲,他带领一班人在泰州高教园区平均不到两年,就建起一所大学;2009年,严晓明带领园区一班人仅用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1.3万平方米的校区建设,实现了南京中医大翰林学院整体搬迁;2012年高教园区启动建设18万平方米的泰州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当年9月学院入驻办学。园区两所本科院校实现当年申报、当年获批、当年招生,这在全国高教史上也是没有的。
  在采访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整整10年,园区没有自己的办公楼,没有一间职工宿舍,就连办公区原来聘请的保安、保洁员也被他辞退了。
  是高教园区拿不出这笔钱来吗?对园区来说,10年建设投资近50亿元,每年的财政收益达1亿元,而负债率仅33.8%,运营质态良好。花上千把万元配套建幢办公楼,简直是九牛一毛。可严晓明从没动过这个心思。他提出,要把每一分钱花在学校建设上,大学城要“五十年不落后”,以预留发展空间。“从大学城总体规划到每一个建筑单体建设,他都要请最好的专家评审,以给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泰州学院院长温潘亚说,投资13亿元的泰州学院新校区,是专门请著名建筑大师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1000多万元建成的音乐厅在全省所有高校中堪称一流。
  严晓明带领一班人在高效创建泰州高教园区的同时,也在工程建设反腐败中作出了垂范。早在受命组建高教园区之初,严晓明就承诺自己和园区要做到“零腐败”,主动请纪检、检察机关介入工程招投标每一个主要环节。2007年初,和泰州市检察院在全省工程建设领域率先推出“工程建设廉政、诚信保证金制度”,央视《今日说法》作了专题报道。10年,纪检等部门未收到一起涉及高教园区建设腐败的举报。
2005年10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开工;2006年8月,两所高校建成,学生如期开学;2009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开建,第二年9月新生顺利入学;今年7月,历时一年多的建设,泰州学院新校区暨高教园区中心共享区工程依期竣工。其间,校园扩建、道路建设、绿化美化、配套设施建设、安置区建设……紧锣密鼓,从未停歇。
目前,大学城四所本科院校在校生约3万人,招生范围已扩大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有的院校办学水平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而原有高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也搭上“大学城”的顺风车,校园建设速度加快,招生人数连年上升。目前,这两所高校的在校生达2.5万人。
美丽新校园的建成和数万学子的到来,吸引了大型商贸、住宅小区、医院学校、文化设施等纷纷落户,一座东部新城强势崛起。
& ——庆祝建校十周年,汪怀宏,日
日,一场殃及中国大地的“非典”刚刚平息,我和沈勇同志在时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沈健同志、副校长笪佐领同志率领下,风尘扑扑来到泰州师专挂职,分别担任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帮助泰州师专办学。时任泰州师专校长徐金城同志和全体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在学校大会议室举行仪式欢迎我们。时任泰州市委万门祖副书记、周家新副市长出席并作热情洋溢讲话。在宣布了相关的任命和热烈的掌声中,我即兴发言,表示一定不辜负南京师大党委、行政的希望和家乡人民、泰州师专师生员工的期盼,殚精竭虑,勤奋工作,团结同志,务实奉献,和泰州师专同事们共同努力,办好学校,为年轻的泰州市高等教育事业作出应有贡献。时过十年,当时的场景氛围仍难以忘怀。
赴泰前,沈健书记专门约见我,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全力帮助泰州师专办学,提升实力,发扬光大南师大优良传统;二是当好桥梁和纽带,为发展泰州本科高等教育事业出力。这第二点要求有潜台词,只是外界不知情。地级泰州市于1996年新组建,是江苏唯一无本科高校的城市(当时八校联建宿迁学院已招生办学)。为此,省政协、省人大均将加快发展泰州本科高等教育事业作为2003年一号提案、议案列入工作议程,并于10月组织委员、代表依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建议赴泰专题调研,提出依托南京名高校在泰举办民办独立学院方案。省教育厅根据政协、人大建议,立即具体谋划,研究确定由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分别在泰州举办理工科类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和综合性南师大泰州文理学院(注:后经南师大反复斟酌,申报时改为南师大泰州学院)。泰州本科高等教育由此拉开帷幕。
与泰州市政府合作协议的签订
民办独立学院之一《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如何办?首要问题是接地,即举办者是泰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者是“211”高校南师大,指导、主管者是江苏省教育厅。为此,从2003年10月至年末,在省教育厅协调下,南理工和南师大两高校分别与泰州政府就合作办学紧密磋商。这段时间我也成了南师大与泰州市政府之间的联络员,虽很辛苦,但因目标明确,乐此不疲。最紧张、难忘的是日签约前的沟通过程。
12月27日夜,泰州春兰宾馆灯火通明,四周流光溢彩,一派节日喜庆景象。因为,泰州本科高等教育即将展开崭新画卷。28日签约仪式所有工作已准备就绪,省、市及高校各方领导齐聚春兰宾馆,迎接庄严时刻的来临。然而,有关市、校合作办学的协议文本在相关主要领导最后审定过程中确因个别问题意见仍未完全一致未能定稿。时近28日凌晨,沈健书记、宋永忠校长未曾休息,与泰州市委、市政府毛伟民市长、万门祖副书记耐心交换意见。参与起草和具体执笔的笪佐领副校长、改革发展办主任张留芳(已故),则斟字酌句进行最后的修改。我及时传递着领导们的声音。焦点是:1、学院实行建、办分开,市、校各司其职。校方坚持这一原则,但泰州方面担心责任、风险大,且又无理由推托;2、在民办机制和国家不投经费情况下,学费收入60%主要用于学校运行,40%用于回报,且前三年予以减免,支持办学。当最终市领导以勒紧裤带也要将本科院校办起来的精神主导下达成共识时,东方天空已开始泛出鱼肚白。大家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满怀信心迎接泰州高等教育新的黎明。
日,关于在泰州举办本科独立学院签约仪式如期举行。在与会省领导和各方代表见证下,省教育厅与泰州市政府、泰州市政府与南师大和南理工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泰州人民期盼已久的本科高校正式落地生根。
泰州师专的全力支持
南师大泰州学院落在何处、根生何地?是2004年开年大事、头等大事。泰州市委、市政府早在2003年10月省专题调研后便已有所考虑,决定在创办初期,依托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办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依托泰州师专建办南师大泰州学院。由此,我们在工作上便承担起双重责任,一方面要负责泰州师专党委行政的部分工作,一方面还要参与谋划南师大泰州学院的筹建。当时的泰州师专(含泰州电大)两校区才百十亩地、数万平米校舍,近四千三年制专科学生,自身办学条件都严重不足,但仍挤挪出地方给泰州学院过渡,除在原泰州电大迎春校区综合楼腾出一层给南师大泰州学院临时使用外,还在该校区预留用地上赶建一幢学生公寓和一座食堂综合楼,充分体现了师专人对发展泰州本科高等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泰州师专徐金城校长和其他校领导更是将筹办泰州学院为己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在市规划的大学城选好泰州学院地址,带领我们一行数次步行或骑自行车穿行于田埂河沿,最终于2004元旦前决策并报省批下了现今南师大泰州学院三面环水的校区用地。
记得日,徐金城校长和我随市发改委卢佩明主任(现任泰州市委秘书长)到省发改委、省国土厅申办相关征地手续时,一路绿灯,好使我们感动。省发改委佘副主任专门从南京双门楼宾馆会议上赶回办公室接待我们,徐莹处长(南师校友)从头至尾陪伴照应。为了减少我们劳顿,佘副主任电话请示吴瑞林副省长,吴省长当即指示:此事省里研究过,请发改委照批,需我签字后补。就这样,泰州学院建校用地以超常规速度顺利解决。
泰州师专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工作上的不分家,在初期筹建的过程中,在财力上也毫不犹豫,慷慨解囊。从征地、规划、论证、报批等,包括开建学生公寓、食堂等,所有费用均一一列支。而这一切都是在省、市未投一分经费的情况下展开的。甚至连师专唯一对外经营的泰师大酒店都腾出最好的房间、且以象征性优惠价给南师大泰州学院筹备领导班子和系负责人过渡落脚,足见师专人举全力支持创办本科教育的意志和态度。
师专开建学生公寓和食堂时,时间已进入2004年3月。离计划中的南师大泰州学院首届学生入住仅五个多月,其压力和风险可想而知。我是总负责,更可谓压力山大。必须科学决策、合理调度、督促承建单位组织精兵强将,同时在资金支撑上予以倾斜,才能抢抓时机、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为此,师专校领导统一认识,全力支援,责任到人,部门协同作战。负责基建的姚德平同志全天候泡在工地,连泰兴家也不回------。就在9月15日新食堂启用前两天,泰兴一家餐桌椅供货企业突告无法按时送货。情急之下,我派后勤处长王国平同志住进厂家,现场督促,昼夜不歇,硬是在规定时间安装到位,确保了泰州学院正常开学。
同样的情况,在2005年暑期又遇。为了迎接泰州学院第二届新生,学院在师专迎春校区续建一幢学生公寓和四排简易教室,并仍主要依托师专基建、后勤部门承建。尽管过程中也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工期一赶再赶,到开学的那天,总算勉强用上了,但师生的不满却随之而生。那几日我整天忙于应对救急。如公寓一楼的潮湿,确因赶工期水泥尚未收干起燥。而从有利于公寓管理考虑,教师临时公寓只能放一楼,于是教师意见不断,尤其是南京来的老师们。为此,我安排紧急购置塑地毯补救才得已慢慢缓解。师专的相关领导和具体工作的同志已够辛苦且是帮学院的,我不能也不想对他们追责,便将所有担子自己扛了,到现在也不后悔当时的做法。
在泰州师专积极支持、为南师大泰州学院开办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2004年初,由南师大组建的学院筹建领导小组笪佐领、潘百齐、倪延年、赵瑚、张明明,连同沈勇和我一行七人也开赴泰州,投入紧张的申办报批等一系列工作。包括向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领导机关的申报。有关基础条件的佐证依据也得到泰州师专的全力支持。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包括泰州师专员工在内的同志们共同努力下,仅仅数月,教育部便于日正式批准泰州举办两所独立学院,实现了当年申报、当年批准、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超常规、高速度。
泰州高教园区管委会(公司)功不可没
2004年3月,泰州市委、市政府为启动泰州大学城建设专门组建了常设机构《泰州高教园区管理委员会》,代表市委、市政府实施大学城的建设和管理。管委会下辖大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具体承担两所本科独立学院新校区建设任务。(江苏畜牧职业学院因归属省农林厅管辖,新校区虽划在大学城,但自建。)高教园区管委会(公司)正式运行后立即接手泰州师专相关的前期工作,同时也将泰州师专为泰州学院过渡而在迎春校区开建的学生公寓、食堂等纳入职责,大大助了泰州师专一臂之力。
也从那时起,我作为泰州师专和南师大泰州学院主管这一块领导,与高教园区管委会(公司)及严晓明主任等结下了不解之缘。严晓明同志临危受命,从泰州市海陵区宣传部调任,负责管委会全面工作。记得就在他们接手后不久,正碰上施工单位索要工程进度款,且扬言拿不到进度款,无法进材料,工期便无法保证。而之前过程中,泰州师专已垫付了大批费用,还要保学校正常运行。管委会刚起步,手头也无经费。面对这种状况,晓明同志一声不吭地抽着烟沉思着。我一边耐着性子反复劝导工程队一定要顾全大局、不能延误工期,一边也打算帮助管委会向市领导报告求援。不知不觉十多分钟过去了,晓明同志站起身冷静的说:次日一定付进度款,但工期一刻也不能耽误。他声音不大,却透着坚定果敢。后来,当我得知晓明同志以私人名义找朋友借钱化解了这一危机后,特由衷地敬佩他的担当和挚着。
正是因为这种担当和挚着,泰州高教园区管委会(公司)在严晓明同志领导下,开创了在短短两年内从拆迁安置起步,和包括我们在内的两校相关领导和员工同舟共济、团结奋斗,在泰州市体育中心南北2000亩土地上矗立起两所本科独立学院新校区。
2006年9月,当泰州学院3000多名师生兴高采烈入驻新校区时,参与校区建设的同志们脸上也挂满了欣慰,个中的酸甜苦辣溢于言表。而更多的是酸苦。为了抢工期,保开学,大家没有歇过一个暑假。为了快建、建好校园,我们和园区的同志经常挑灯夜战,议规划,改图纸,补不足,总希望建出的校舍合理实用,少留遗憾。如今八年过去了,自让后人评说。至于各类建筑的功能性、前瞻性,园区都热情指导、认真听取并采纳学院意见,高起点设计建设。如法学院的模拟法庭、影视传媒学院的编辑、播音室、机电工程系的工程实验室、教科学院的心理实训室、美术学院的展厅、摄影棚、乃至音乐学院的师生钢琴房和凤凰音乐厅等建筑设施尽可和南师大本部及周边高校媲美。居家单元式的学生公寓也曾迎接过南京晓庄学院等若干兄弟院校的参观学习,一段时期成为样板。
总之,泰州高教园区管委会(公司)是建设南师大泰州学院的功臣。南师泰院人要永远感谢和铭记。走进如今的南师泰院校园,无言的感慨由然而生。若规划中的图书馆、综合楼、学术交流中心、学生活动中心、主干道、通扬河桥及南大门等能尽快全面建成,周边的商住房再适当稀疏些、放低些,这所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创建的本科高校将更加熠熠生辉,成为新兴泰州改革发展的縮影,永载史册。
新校区一期启用的插曲
2006年9月初,随着南师泰院一期校舍建设的如期推进,3000多名师生入驻的硬软件设备也纷纷到位安装调试。尤其是学生食堂和教工食堂的准备更显突出。自古民以食为天,这道理人人都知晓。因此,作为分管校领导,我也倾注了主要精力,从大型设备、灶具的装配到煤气管道的接通试火一一查看,绝不马虎。为了确保师生的健康、卫生,我指示后勤部门及时向泰州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申领食品卫生许可证,并根据市卫鉴所现场检查意见逐项整改完善,包括主、副食操作间分开,副食品生熟分开,配餐间与餐厅间的隔窗装纱窗等,以满足发证要求。就在全面建设整改到位、等待发证的过程中,开学的日子到了。学校如期开学,食堂也按时开伙,一切都按计划正常运转。
时逢省教育厅开学工作检查小组巡查到泰。当省厅同志看到南师泰院一切都井井有条、秩序井然时,对学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也让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同志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丝丝安慰。为了让省厅的同志返宁有个圆满的交待,我连夜电话请示分管卫生的刘励副市长(兼南师泰院董事长),紧促市卫监部门从速发放卫生许可证。在刘市长的亲自过问下,终在省厅同志离泰前,学校取到食堂卫生许可证并将相关证件复印件呈送他们手上。
此事算在新校区启用过程中一个小插曲,且也正常处理完结。但此后《扬子晚报》突刊载一条消息,称泰州某两独立学院,在未取得卫生监督许可证情况下便向师生供应伙食。文章谁写,不得而知。但作为学校分管领导,一时,我无言以对。事后得知是省厅内部信息传递上出了点问题。其间,我也走访了泰州高教园区管委会、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园区管委会对此未提任何意见,认为学校为保正常开学竭尽全力,很不容易且无可指责。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也风平浪静。唯独我校却炸了锅似的“热议”,甚至说到干部会上。如此动作,直至会后数日方渐于平息。
我理解当时的院长的处境,不怨他,甚至还要感谢他。我忍辱负重的坚守着信念,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记得在南师大宁海路本部未实施双回路电源时,有天临近中午,宁海路突然停电,眼看不能开饭,正在开会的归鸿校长(法人)情急之中责成后勤部门派电工将电源接上虎踞关线,确保了学校稳定。随后,归向省政府办公厅报告时,省政府不但未批评,反而表扬了南师大。现今,同志们为泰州学院新校区(一期)的正常开学尽心竭力,且在食堂开伙前已全部按卫生要求建设到位。市卫监部门也检查认可,答应发证。此时若因这个等待发证而不按时正常开伙,恐怕领导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至今,每当我反思此事过程仍觉扪心无过。我已不再为之而纠结。因为整个事件的过程和处理符合常理,所有作为对得起南师泰院人,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父辈传承给我的就是这样性格、品行和为人。也正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作风,如今,66岁的我仍受聘在宁工作,健康、充实、快乐。我爱南师泰院,我爱南师大。
南师泰院十年办学、万生规模、初创辉煌,值之庆祝和光大。而今提笔将初期创业岁月中亲身经历的一些散碎的记忆和痕迹归并整理,旨在还原学院创办的艰辛,也恳望后人珍惜爱惜它。
愿南师泰院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不远将来成为泰州、乃至江苏本科高校的一面旗帜,在全民追索中国梦、建设全面小康泰州、江苏的道路上再立新功,再谱新篇章。&
(草于2014年7月)
——纪念南师大泰州学院建校十周年
原学院副院长、顾问赵瑚
岁月如流,往事如烟。转眼间我离开泰州学院五年多了,学院也迎来了她十岁生日。时光易逝,然而凤凰城、迎春路、东风大道、银杏树,特别是美丽的校园,以及很多师生的音容笑貌还常常在我脑海中浮现。而更令人难忘的还是建院初期和筹建过程中的艰难岁月。如今的泰院已成为参天大树,成为国内知名的院校,真的使我感动、自豪和富有成就感。
建立南师大泰州学院是江苏省委政府下达的任务,是为圆泰州人民迫切建立大学之梦。为实现这一目标,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筹建南师大泰州学院领导小组,并于日正式和泰州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我亲自参加了协议的讨论并目睹了协议的签订。次年二月我受南师大党委委派和筹建办主任张明明同志率先跨入了凤凰城,并同先期到达泰州师专帮助工作的汪怀宏、沈勇二同志会合,开始了艰苦的筹建工作。
筹建期间和建院初期的工作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一是“难”,二是“快”,三是“高”。我们来到泰州距招生仅有半年时间,而面临的情况是除师专可以借给我们数间教学用房之外,其他是一无所获。无管理人员,无教师队伍,无教学设备,无学生宿舍和食堂,也无办公场所,就连申请办学的报告还没有送上,何日能够得到批准就更不得而知了。要在半年内解决这些问题,真的是“难”。可从事这样工作的只有我,张明明,汪怀宏和沈勇等几位同志,后两位还是兼职,怎么办?回答是简单的,只能“干”。等待和后退都是没有出路的,也是不可能的。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就精心谋划,细致安排,分工协作,狠抓落实,用一个“快”字来化解矛盾。张明明同志用最短的时间搜集整理完善了十多万字的论证材料,受教育厅委托,我们四月初将申请材料送到教育部,并报告了我们筹备情况,但当时得到的答复是可以批“筹建”,但不能批“建立”,显然这不是我们要的结果。欣然还有希望,那就要千方百计的争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努力,凭着各级领导办学的决心,凭着泰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脉关系也凭着我们耐心和真诚,终于于6月14号正式下达批文。同意建立南师大泰州学院。使学院的建立有了依据。
与此同时我们催促并协作地方政府抓紧基本建设。到了三月份,学生宿舍、食堂建设工程还没有开工,距开学仅有几个月时间,用心急如焚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是十分恰当的,当时我们一周要跑两次市政府。终于开工了,又因资金不到位,施工单位两次停工抗议,为了化解矛盾,我们也主动到工地协商并送去清凉饮料、毛巾、肥皂等,使之为之感动,终于在开学前完成了工程,又使一个不可能成为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汪怀宏同志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一个就是教学设施、教材、图书、教学计划的准备,分管这项工作的沈勇同志精心策划,超常规的工作,也在开学前完成了相关的任务。体现“快”字的事还有很多,诸如:南师大三天期间完成了由二十几人赴泰院管理队伍的组建,泰院在很短时间完成了教师队伍的招聘和培训……快捷的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开学的条件,学院终于在九月十五号开学了。实践证明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还有在困难面前,畏难则难为,为之则不难。
在筹建和建校初期还有一个字值得一说的,那就是“高”字。首先要讲的是首期赴泰人员素质高,当组织需要时,不讲条件,有的人放弃专业,放弃科研,放弃家庭应尽的义务,只身来到泰院,不怕工作艰苦,没有好的办公条件,没有好的就餐条件,有的人还吃不饱肚子,现在听来像笑话,当时却是真实的事情,然而他们干起工作来仍然劲头十足,毫无怨言。人,的确是要有点精神的!高,还体现在学院的管理上,一开始就强调实行规范化管理,把质量放在首位,把对人民群众对学生负责放在心中,还有在学校的目标定位上高,把学院建成全国一流学校作为奋斗目标。因此十年过去了南师大泰州学院已成为参天大树,拥有万人规模,成为全国知名的独立学院,我们为之自豪。
现在学院又面临新的转型期,也就是有更多高等院校向应用型学校转变,我们期待着学院能适应新的转变,调整专业结构,构建新型的教师队伍,培养新型的人才,在新的征程上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低位肛瘘的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