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患得是单纯性鼻甲肿大肥大,打哈欠和咽唾液时,两只耳朵里都会有声音。有点类似于噼啪,

自己说话或听到比较响和尖的声音,我耳朵会响,是怎么回事啊?该怎么办_百度知道
自己说话或听到比较响和尖的声音,我耳朵会响,是怎么回事啊?该怎么办
洗澡 淋浴的水打到地上 还有一些响声 和别人对我说话稍微大声 我的耳朵都会响 感觉鼓膜被震动.我有点胃病 会嗳气。4.在室内 我说话稍微大一点 我的耳朵就响一下 感觉仿佛是鼓膜被震动2。我问是不是咽鼓管的问题 2个医生都说检查不了 咽鼓管最多只能看到开口处,会不会是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后遗症影响耳朵。之前年初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弄来耳朵痛 之后慢慢好了,打响指。没声音的时候 就没这些问题了:我有点狠轻微的鼻塞,开关灯 我的耳朵听到声音后会响 感觉像是麦克风开起 用手拍击话筒的那种响声 而且感觉仿佛是鼓膜这样响3。请问我这是什么病啊 怎么医治~为这个病我心烦死了 PS。有时候 嗳气 气走到喉部楞一下的时候 耳朵会呼的 像被风吹的感觉(由里向外) 气从喉部一出 就不这样了。另外就是室外的话 声音容易发散 也没怎么出现这样的情况 除开有次一只小狗在我面前使劲叫 我耳朵听到声音又那样.在室内 我鼓掌。我现在比较郁闷 有这些症状1去医院检查了2次 医生都说我的鼓膜正常~没有任何问题
单纯的咽口水 耳朵也会响忘记说了 我这个耳朵响的毛病是一只耳朵 左耳。 75.我打哈欠 耳朵会响一下 感觉就像一个软骨关节活动的响声6
提问者采纳
事的,人的身体会随着条件或是身体生长有所变化的!没事的,慢慢就会好的,这些症状死不了人的,现在只要一咽唾液就会听见得儿响声这都谁多年了也没事啊,也许你这段时间身体状态不好,况且医生已经帮你检查过了应该就没事,我小的时候游泳耳朵进水了,才会这样
提问者评价
但愿你说的是对的吧~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你有意用口腔向耳朵的方向鼓一下气就有这种感觉,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我觉得你的症状没有太大的特异性,胃的问题和耳朵应该没多大关系.先问一下你这种症状有多久了?
我的也是一样的症状,声音大的时候会有噼啪噼啪的声音,就像煤气灶点火一样的,医生说鼓膜是好的,核磁共振检查只有点鼻炎的症状而已。鼓气时刚开始有点漏气,鼓起后就没了。
根我的一样
很长时间了
空腹和疲劳的时候更明显
跟我一模一样啊,我很苦恼,已经一年多了,很难受,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吗,很着急!!!!!!!!!!!!!!
我的症状和你的一样,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是否好了?
耳朵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 耳鼻咽喉恶性肿瘤医案
李凡成医生信息页
耳鼻咽喉恶性肿瘤医案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录自:李凡成、肖国仕主编《耳鼻咽喉科临床妙法绝招解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机体内某些组织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呈浸润性生长,对局部或周围组织、器官功能产生严重破坏,并可出现远距离转移和恶病质的肿块,称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多呈蕈伞状或菜花状或不规则的结节状,表面常有坏死及溃疡形成,常生长较快,周围无包膜,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明显,用手触摸,推之不动。病理学检查,其组织分化程度差,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有较大差异,出现病理性核分裂现象。
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癌,多发生于粘膜。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肉)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多发生于皮肤、皮下、骨膜及长骨两端。
本节所录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主要有如下几种:
鼻咽癌:发源于鼻咽部上皮的恶性肿瘤。常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和颅神经损害。是耳鼻咽喉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WHO估计,约85%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其主要流行区域为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海南等省区,男性较女性为多,发病年龄多在30~60之间。古代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但“失荣”,“上石疽”等证的描述类似于本病的颈淋巴结转移症状,其他如真头痛、鼻渊、恶核、瘰疬诸证中也有部分相关的类似症状描述。现代中医称之为颃颡岩。
扁桃体癌:原发于腭扁桃体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为口咽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喉癌:原发于喉部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喉部脂肪肉瘤:原发于喉部间叶组织(脂肪)的恶性肿瘤。
上颌窦癌:原发于上颌窦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食道癌:原发于食道上皮的恶性肿瘤。
恶性肉芽肿:一种原因不明,发生于面部中线器官,特别是鼻部、上腭,迅速破坏皮肤、粘膜及面骨,导至毁容,并最终多致全身性衰竭死亡的少见疾病。其病理学属非特异性肉芽肿,以其对机体的损害与预后,被视为恶性肿瘤。
二、妙法绝招解析
1.血瘀痰凝,邪结颈颡证(华良才验案)
(1)病历摘要:李某,女,47岁。3月前发现右侧颈部有一黄豆大小肿物,近来肿物增长较快,偶有早晨涕中带极少量血丝,别无特殊不适。检查:右侧乳突尖端下方可触到一2×3cm大小肿物,中等硬度,活动差。鼻咽镜见右咽鼓管乳头处粘膜较粗糙。于颈部肿物取活检,病理报告确诊为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证属血瘀痰凝,治拟活血化瘀,祛痰散结。处方:赤芍药20g,川贝母、杏仁、生蒲黄、五灵脂各10g,地鳖虫4g,穿山甲、丹参、全瓜蒌、全当归各15g,制乳香、没药各8g,水煎服。并将药用纱布包裹热敷局部。10剂后,症状无明显进退,加紫草、山慈菇各15g,又20剂,肿物变软、变小,约1×2cm大小。又服前方20剂,颈部肿块已消。鼻咽镜检查正常。继用10剂以巩固疗效。6年后复查未复发。(华良才,《浙江中医杂志》1987;2:67)
(2)妙法解析:此例鼻咽癌患者未经放疗与化疗,径用中医药治疗,从血瘀痰凝认识,治以活血化瘀,祛痰散结,方中赤芍药、生蒲黄、五灵脂、地鳖虫、穿山甲、丹参、全当归、制乳香、没药活血化瘀;川贝母、杏仁、全瓜蒌祛痰散结。二诊方中,紫草凉血解毒;山慈菇解毒散结。
2.气阴两虚,虚火上炎证
干祖望验案
(1)病历摘要:胡某,男,47岁。原有慢性咽炎病史,近月来因患鼻咽癌而作放射治疗,经查癌已被控制,亦无鼻塞血涕,惟口咽干燥明显,饮不能解,查见咽部粘膜充血,干燥,鼻咽部粘膜粗糙,舌苔薄腻,脉细弱。证属气阴两虚,虚火上炎。治以益气健脾,滋阴降火: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淮山药、扁豆、乌梅、玄参、石斛各10g,甘草3g。上方5剂后口咽干燥明显减轻,食欲亦增。仍以原方调治30余剂,直至放疗结束。(严道南等,《福建中医药》1985;3:20-21)
(2)妙法解析:此例患者属鼻咽癌放疗过程中。病机从气阴两虚,虚火上炎认识。治以益气健脾,滋阴降火。方中太子参益气生津;麦冬、五味子、玄参、乌梅、石斛养阴清热;淮山药、扁豆益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
王德鉴验案
(1)病历摘要:李某,男,49岁。患者于半年前因耳 鸣、涕中带血月余,确诊为鼻咽癌,并行放射治疗。刻下:咽干无津,口渴引饮,进食时需汤水伴始能吞下,寐差多梦,微咳,纳可,舌稍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检查:鼻咽有少许干痂,未见新生物,粘膜干燥。此属阴津耗伤,治以清肺生津,养阴安神。处增液汤加味:天花粉18g,玄参、麦冬、生地黄、太子参、酸枣仁各15g,知母、苦杏仁、白芍药各12g,麦芽25g。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7剂,同时嘱用鲜粉葛加瘦肉煲汤服食。二诊:咽干无津减轻,睡眠好转,无咳,晨起口苦,舌苔转黄厚。上方去酸枣仁、苦杏仁、白芍药、太子参,加党参15g,白术、菊花、苦参各12g,连服7剂。三诊:口干减轻,进食顺利,小便较多,按三诊方去菊花、苦参、加枸杞子12g,七叶一枝花30g,7剂。以后间用养阴生津法为主治疗多年。(刘森平,《新中医》2002;2:10)
(2)妙法解析:此例患者属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病机乃阴津耗伤,致咽喉干涸,心神失养。治以清肺生津,养阴安神。处增液汤加味。方中玄参、麦冬、生地黄为增液汤,助以白芍药养阴增液;天花粉生津止渴;太子参益气生津;酸枣仁养心安神;知母清热;苦杏仁肃肺止咳;麦芽健脾开胃。二、三诊方中,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菊花清热解毒;苦参清热燥湿;枸杞子补肝肾;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
3.脾胃失调,湿浊内生(王德鉴验案)
(1)病历摘要:肖某,男,37岁。患者因耳鸣、耳聋而确诊为鼻咽癌,并行放疗。于放疗第二阶段数天后出现头昏胸闷,耳胀堵塞,时时作呕,痰涎粘稠,胃纳差,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滑。查见咽粘膜稍肿,少许分泌物粘附。此属脾胃失调,湿浊内生。治以健脾和胃,祛湿止呕,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减:法夏、白豆蔻、藿香、白术各12g,党参、茯苓、麦冬各15g,陈皮、砂仁各12g,甘草6g,生姜3片。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4天后胃纳转佳,反应减轻,仍守上方加减至放疗结束。(刘森平,《新中医》2002;2:10)
(2)妙法解析:此例患者属鼻咽癌放疗过程中。证属脾胃失调,湿浊内生,治以健脾和胃,祛湿止呕,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减。方中白术、党参、茯苓、甘草为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加法夏、陈皮为六君子汤,以强健脾化痰,和胃止呕之力;藿香芳香化浊,祛湿止呕;白豆蔻、砂仁开胃,以助纳食;麦冬养肺生津;生姜和胃止呕。
4.气虚热郁,邪结颃颡证
黎启权验案
(1)病历摘要:李某,男,51岁。广东人。因双颈多个肿块3个月,伴双鼻堵塞、口干、喜冷饮。鼻咽镜检见顶后壁有菜花状不平新生物,双颈有六个肿大的淋巴结,最大的3×2cm,颅神经体征阴性。舌偏红胖边有齿痕,苔黄,脉弦。鼻咽病理活检为低分化鳞癌。鼻咽侧位片有鼻咽顶后壁软组织阴影相。颅底照片及胸透正常。中性粒细胞4.6×109/L,诊为鼻咽癌T2N2M0,证属肺热脾虚。即用钴60放疗,并处中药:黄芩、栀子、金银花、牡丹皮各10g,党参12g,甘草6g,白术12g,每日1剂。复诊:第3周见稍口干,舌质红,出现伤阴症状,于前方加玄参、麦冬、知母各10g。又诊:放疗后期出现舌边紫斑,上方加丹参、红藤、桃仁各10g。放疗期间血液中性白细胞波动在2.3-5.15×109/L之间。放疗结束时,鼻咽癌病灶消失,鼻塞及咽干消失,食量保持在开始水平未变。舌边齿痕消失,舌苔黄有紫斑,舌津少,脉平。中性粒细胞计数为5.3×109/L,无其他不适而愈。(黎启权等,《江西中医药》1982;1:9-11)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属鼻咽癌放疗过程中,病机从肺热脾虚,阴虚血瘀认识。方中黄芩、栀子、金银花、牡丹皮清热解毒;党参、甘草、白术益气健脾。玄参、麦冬、知母养阴清热;丹参、红藤、桃仁活血化瘀。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之功。
马吉福验案
(1)病历摘要:李某,女,49岁。住院号74251。患者右侧鼻塞与血涕半年,右上颈部肿块2个月。检查见右上颈可触及3×4cm包块,质硬,活动差。鼻咽顶部有结节状肿物,颅底片及鼻咽侧位片未见异常。鼻咽部病理切片为鼻咽低分化鳞癌。颈部包块病理活检未找到癌细胞。诊为鼻咽癌Ⅲ期(T2N2M0)。经两次化疗因反应严重而改为中医治疗。诊见形体消瘦虚弱,头痛头晕,口苦咽干,心烦失眠,颧红低热,舌苔薄黄,脉细数。证属气阴两虚,邪毒瘀结。治以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消肿散结:八角金盘、辛夷、苍耳子各12g,山慈菇、山豆根、白花蛇舌草、石见穿、黄芪、各30g,丹参、赤芍药各15g,鸡血藤18g,党参30g,沙参15g。上方连服60余剂后诸症悉减,颈部肿块缩小到1×2cm大小。处方:原方去沙参加白术12g,陈皮10g。上方连服60余后,再以原方前十一味药隔日1剂共服3个月,疗效巩固。9年后随访仍健在。(马吉福,《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2:29-30)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属鼻咽癌放疗过程中。病机从气阴两虚,邪毒瘀结认识。治以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消肿散结。方中八角金盘、山慈菇、山豆根、白花蛇舌草、石见穿解毒散结;丹参、赤芍药、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辛夷、苍耳子通利鼻窍;黄芪、党参、沙参益气扶正。白术、陈皮健脾益气。
血瘀痰凝,邪结喉核证(华良才验案)
(1)病历摘要:柴某,男,26岁。自述4个月前发现咽部异物感,轻微疼痛,咽部右侧有一黄豆大小肿物。曾在某医院注射青霉素10天,效果不显而来求治。患者自觉肿物生长较快,咽痛,妨碍吞咽。检查见右侧扁桃体连及舌根部有一蚕豆大小肿物,触之较硬,活动度差,后鼻镜及间接喉镜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脉弦苔薄黄,舌暗红有瘀斑。肿物活检病理报告为“扁桃体鳞状细胞癌”。证属血瘀痰凝。处方:生蒲黄、五灵脂、土鳖虫、乳香、没药、川贝母、皂角刺、莪术、地龙各10g,穿山甲、当归各15g,全瓜蒌25g,水煎服,日1剂。山豆根、山慈菇、孩儿茶各120g,杏仁150g,急性子50g,炼蜜为丸,每丸重3g,含化,徐徐咽下,每日6次。二诊:经35天治疗,自觉咽痛已除,肿物略变软变小,活动度增加。处方:上方加血竭5g,夏枯草10g,日1剂,并继续用含服药。三诊:又治35天,自觉咽部已无不适,局部检查肿物已消。处方:以含服药的半量为末,炼蜜为丸,如法使用1个月,7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华良才,《中医杂志》1986;4:45)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扁桃体鳞状细胞癌。病机从血瘀痰凝认识。方中生蒲黄、莪术、五灵脂、土鳖虫活血化瘀;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瘀;皂角刺、地龙、穿山甲活血化瘀通络;当归活血养血;川贝母、全瓜蒌除痰散结。全方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除痰散结之功。含服丸剂中,山豆根、山慈菇解毒散结;孩儿茶化痰祛腐;杏仁化痰通便;急性子破瘀散结。全方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除痰散结之功。
1.痰热内蕴,邪结喉窍证(华良才验案)
(1)病历摘要:徐某,女,51岁。近半年来自觉咽喉不适,有时疼痛,声音嘶哑日趋严重,近2个月来有时进食呛咳。间接喉镜及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喉面有肿物,菜花状,质硬而脆,触之易出血。因肿物较大,未能暴露声带。气管前淋巴结未见肿大,触及颈上淋巴结肿大2枚,黄豆大小,活动度好,无粘连,无融合,中等硬度。病理报告为“喉癌,混合型,Ⅰ级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营养较差,消瘦,全身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未见其他异常。治以软坚散结:夏枯草、山慈菇、七叶一枝花、太子参、威灵仙、鸡内金各15g,猫爪草25g,生牡蛎30g,山楂、神曲、麦芽各10g,米醋20ml(分两次兑入药中),水煎,饭后服。另将药渣用纱布包裹熨颈部肿大之淋巴结处。同时另以壁虎25条、海蛤粉50g(前二味药与粳米60g同炒到米焦黄)、僵蚕、全蝎、硼砂各15g,蜈蚣10条、露蜂房30g(烧存性)、共研末,装入胶囊,每服4粒,日3次,温开水送下。复诊:经上述治疗120天后症状全部消失,间接及直接喉镜检查,喉部肿物已平,声带运动良好,闭合好。颈部淋巴结消失。嘱如法再服装胶囊之药半剂,以巩固疗效。7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华良才,《中医杂志,1986;4:45;又载于《浙江中医杂志》1987;2:67)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喉癌。治以软坚散结。方中威灵仙活络,助夏枯草、猫爪草、山慈菇、鸡内金、生牡蛎除痰散结;七叶一枝花解毒抗癌;太子参益气扶正;山楂、神曲、麦芽健脾开胃,以扶后天之本;米醋既能解毒散结,又能健脾开胃。胶囊剂方中,壁虎、海蛤粉祛风化痰散结;全蝎、蜈蚣搜风通络,僵蚕、硼砂化痰散结;露蜂房攻毒消肿,治恶疮。
2.痰瘀蕴毒,邪结喉窍证(胡明根验案)
(1)病历摘要:杨某,男,48岁。喉部不适,咯血,颈部疼痛且唾液特别多、味甜。在某部队医院经活检诊为喉癌(鳞状上皮癌)用环鳞酰胺和争光霉素治疗,因副作用大而停药。此后病情恶化,求诊于中医。治拟“以毒攻毒法”:巴豆2枚去油研末,大枣肉3枚,葱白2根,共捣如泥,大梨一个去皮,在1/4与3/4交界处切开,下3/4中心挖空,装入药泥,盖好上1/4置碗内蒸熟,去药嚼梨喝汤。复诊:药后吐泻并作,卧床不起,先后吐出九个如杏核大的肉疙瘩,奇臭难闻,每吐即喷出血液约500ml,身体极度虚弱,命若悬丝。余又拟“五毒一个蛋”:蜈蚣5条(去头足),全蝎30g,僵蚕30g,蟅虫30g,分别用新瓦焙干研细末,混合成40包。服法:每包装入鸡蛋内(不去蛋清与蛋黄)摇匀,面糊封口,置碗内蒸熟吃。早晚各服1枚。服完24包为1疗程。以上连服半年后,患者体力增强,面色有华,声音响亮,判若两人。因咽喉干燥,嘱其用白薇60g泡水常饮。5年后复查无复发。(胡明根,《四川中医》1985;9:16)
(2)妙法解析:医者对本例患者采用“以毒攻毒法”。先用巴豆吐泻痰毒。巴豆内服则逐痰行水,探吐则豁痰开窍;配入大枣肉、葱白以和脾胃;嚼梨喝汤以生津养阴。后用“五毒一个蛋”,方中蜈蚣、全蝎搜风通络,解毒散结;僵蚕化痰散结;蟅虫活血破瘀。鸡蛋补虚强身。全方合用,攻补兼施,以攻为主。
3.痰火伤阴,瘀结喉窍证(董瑞雄验案)
(1)病历摘要:赵某,男,40岁。患者于10天前突然声嘶,伴咳嗽痰黄,吞涎不适,昨日喉镜检查,发现左侧声带前1/3处有一直径约0.5cm的新生物,局部声带运动受限,表面高低不平,呈溃疡状,两侧颈淋巴结未见转移,即予病理切片活检报告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因恐手术治疗而来我院治疗。刻下:声嘶,咳嗽,痰黄,不能说话,自感咽喉干燥,吞咽不适,大便时燥时溏,平时吸烟日均30-40支。舌微绛苔淡黄,脉弦细。证属痰火郁结,气血凝滞,肺阴不足所致。治以养阴清热,化痰通络,佐以软坚散结:沙参15g,天冬20g,天花粉15g,川贝母10g,天葵子15g,半枝莲31g,黄连8g,射干10g,山豆根15g,蛇莓15g,丹参21g,白石英20g,半夏12g,僵蚕12g,全蝎10g,煎服,日1剂。另用西黄丸20盒,每日2次,每次1丸。二诊:服药20余剂后声嘶基本好转,症减。半年内服药90余剂后检查结果为“新生物未见明显缩小,与切片时大小基本相同”。但用中药以来声嘶已明显好转,建议继续中药治疗。舌脉同前,守上方略作加减:丹参21g,急性子15g,蜈蚣1条、半枝莲31g,蛇莓15g,射干10g,山豆根15g,僵蚕10g,夏枯草15g,昆布15g,威灵仙12g,浙贝母21g,每日1剂,另服六神丸30支,每日2次,每次15粒含服。外用犀牛黄5g,麝香6g,全蝎、马钱子、冰片、红花各10g,乳香、没药各15g,斑蝥4个。前药共研末,小麻油调匀,夜间睡时置于棉垫上,对准肿块帖在颈项部位,次日晨解脱,每周1次,连用2-3次。帖药后可见局部灼热感,表皮起黄水泡,但切勿用针挑破,在2天内可自行消破结痂而愈。三诊:在半年内上方连服90剂,复查结果为:“左侧声带前1/3处未见新生物,咽及声带表皮光滑,运动尚好”,结论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基本痊愈”。诊见舌质红苔淡,脉微弦。惟感口干,周身无不适之感。二便正常。拟投养阴润肺,化痰为主以图巩固: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0g,甘草6g,百合15g,茯苓、法夏、桔梗各10g,天花粉12g,川贝10g,玄参12g,20剂,每隔2天1剂,早晚各服1次,连服3个月收功。(董瑞英,《新中医》1982;11:18)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声带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病机从气血与痰火互结喉窍,兼肺阴不足认识。治以养阴清热,化痰通络,佐以软坚散结。方中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天葵子、半枝莲、山豆根、蛇莓清热解毒,散结化癌;黄连解毒泻火;丹参活血化瘀;半夏燥湿,除痰散结;全蝎搜风通络;川贝母、僵蚕、射干化痰利咽。但白石英甘温,温阳补虚,可治风寒湿痹,在方中效用尚不明白。西黄丸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四药组成,具有抗癌作用。二诊方中,丹参、急性子活血化瘀;蜈蚣搜风通络,解毒散结;半枝莲、蛇莓、山豆根解毒散结;射干、僵蚕、浙贝母、夏枯草、昆布化痰散结;威灵仙通经活络。全方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除痰散结之功。六神丸解毒利咽喉。外敷药以收活血化瘀,拔毒散结之效。三诊时,癌肿已消,周身无明显不适,故以养阴润肺,化痰为主以图巩固。方中沙参、麦冬、玉竹、百合、天花粉养阴清清热;茯苓、法夏健脾化痰;甘草、桔梗、川贝、玄参化痰利咽。
喉脂肪肉瘤
痰蕴结,瘀阻咽喉(张梦农验案)
(1)病历摘要:陈某,男,22岁,军人。初觉吞咽不利半年,未作治疗。后觉结喉上方有一不规则肿块,渐至妨碍饮食,但发展缓慢,先后经某部队医院等几次活组织检查,病理报告为“喉脂肪瘤样型脂肪肉瘤”。因患者畏西医治疗,遂来求诊。诊见面呈褐色,形体干瘦,精神疲乏,气短音低,食欲差,吞咽难。脉弦细数,舌质鲜红,苔薄白。结喉左上方有一肿块突起,按之坚硬不平而作痛,大如胡桃。由于肿块压迫会厌,所以吞咽则痛。暂拟消肿败毒,软坚散结,并着重抗癌:炒橘核、煨三棱、煨莪术、天葵子、海藻、昆布、黄药子、枳壳、浙贝母各15g,牡蛎、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g,白茅根60g,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生首乌各120g,蜂蜜90g,5剂。每剂加水10磅,熬至3磅,去渣,加蜂蜜入药汁中熬令和,分2日6次服。外敷法:生首乌250g,七叶一枝花60g,将二药捣如泥(忌铁器),敷于肿块处,盖以油纸,再以纱布、绷带缠住。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二诊:上法经治5个月后,肿块已缩小2/3,有时恶心作呕,苔白滑。因湿邪夹食滞,原方去白茅根,加半夏10g。三诊:上法续治5个月后,肿块消至白果大小,因要回部队,汤剂改丸剂,以便常服。处方:天葵子、七叶一枝花、土贝母、煨三棱、煨莪术、黄药子、白药子、炒橘核、焦山楂、蒲公英、海藻、昆布、紫花地丁各120g,三七粉、青黛、鸡内金各60g。以上共炒研粉,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次40丸,以白花蛇舌草120g煎汤,早、中、晚空腹时送下,开水亦可。外治方:七叶一枝花、白及、海藻、天葵子、野菊花各60g,卤碱30g,共研细末,每次15g,开水调药,干湿适度,敷贴患处,绷带包扎。四诊:经上法治疗约4个月后,回部队检查,认为中药治疗有效,未作其他处理。从检查距今近半年来未用外治药,内服药亦时服时停。现肿块尚有小豆大小,精神及饮食均好,嘱仍以上方之丸剂续服,汤方每月6剂,外敷方必须照用。(《临证会要》第285-288页)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喉脂肪瘤样型脂肪肉瘤。治以消肿败毒,软坚散结,并着重抗癌。方中枳壳、炒橘核行气,助煨三棱、煨莪术破瘀散结;助海藻、昆布、夏枯草、浙贝母、牡蛎除痰散结;白花蛇舌草、黄药子、蒲公英、紫花地丁、生首乌、天葵子解毒散结;白茅根清热凉血;蜂蜜补虚,益气润燥。法夏除痰散结。外治方中,生首乌、七叶一枝花解毒散结,起到局部治疗作用。三诊方中,天葵子、七叶一枝花、土贝母、白花蛇舌草、黄药子、白药子、蒲公英、紫花地丁解毒散结;煨三棱、煨莪术、炒橘核、焦山楂、海藻、昆布、鸡内金、三七粉,活血化瘀,除痰散结;青黛解毒泻火。外治以解毒散结。
1.阴竭阳绝,气血衰败(华良才验案)
(1)病历摘要:张某,男,60岁。左侧鼻塞多年,近1年来左侧鼻衄,嗅觉差,左侧头痛,视物发花,左颧部麻疼,半年来左上腭破溃,流脓血水,恶臭。检查:左侧鼻腔有息肉,前端达下鼻甲前缘,后端达后鼻孔。左上颌窦区外形无膨隆,压痛明显。左硬腭有约4×3cm溃疡,表面不平。X线片示:左上颌窦模糊,内壁模糊,直至筛窦、蝶窦、左眼眶下缘、卵圆孔附近之颅底,均示模糊有破坏。经2次活检,均报告为上颌窦粘液腺样上皮癌。经行深部X线与镭锭放射治疗,症状虽有轻度改善,但发现右肺转移。胸闷憋气,咳嗽无力,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饮食大减,大便干结,数日一行。面色晦黯,呼吸微弱,形赢色败,大肉已脱,脉沉微欲绝,舌面光滑如镜。此阴阳气血将欲竭绝之危候,急予扶正抑癌,阴阳双补之法:西洋参8g,无花果60g,生黄芪、茯苓各30g,山茱萸20g,女贞子、北沙参、黄精各15g。文火炖浓频呷。3剂后精神渐觉好转,呼吸渐趋平衡,继又便下燥屎2枚,色脉转和。续予原方5剂出院。3个月后因大吐血而亡。(华良才,《浙江中医杂志》1987;2:67)
(2)妙法解析:原按:中医药辨证论治对早期患者治疗有治愈的希望,晚期患者亦可收延长生命、减轻痛苦之功。此例患者乃阴阳气血将欲竭绝之危候,治以扶正抑癌,阴阳双补。方中西洋参、无花果、生黄芪益气扶正;茯苓健脾;山茱萸、女贞子补益肝肾;北沙参养阴生津;黄精补益气血。
2.热毒内结,精血耗竭(华良才验案)
(1)病历摘要:康某,男,37岁。患者于2年前发现口腔硬腭部有拇指盖大小的圆形肿物,疼痛不明显。后肿物增长较快,伴有吞咽困难,及口臭出血。营养较差,消瘦。检查见:口腔硬腭部有4×4.5cm之肿物,表面高低不平,溃烂,有臭味,质脆,易出血。左侧鼻腔出血,左鼻腔狭小,鼻底部高突。由于腭部肿胀挤压,左侧鼻部向前隆起,鼻左右不对称。牙齿┿3右松动Ⅰ°, ┿4松动Ⅱ°,┿567松动Ⅲ°。左侧有肿大的淋巴结2枚,分别为3×3cm与3×1.5cm大小,硬而固定。肿物局部取活检,病理报告为上腭、鼻窦囊状基底细胞上皮癌。行深部X线及镭锭放射治疗。放疗数次后,患者反应甚重,要求中医会诊治疗。自感头晕难支,疲乏无力,口干咽燥,目赤红肿,食欲大减,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午后潮热,每天下午4时体温均在38°C,白细胞计数2100,脉弦细数,舌质红,苔黄。证属邪热内结,加之放疗,以致精血阴津耗竭,拟予清热解毒,兼以养血滋阴:无花果60g,当归10g,天花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30g,山豆根、孩儿茶、生地黄、白药子、大蓟、小蓟各15g,水煎分4次服,服35剂,放疗结束。吞咽困难及鼻出血已止,肿物平复,肿大之淋巴结消失,饮食二便皆调,白细胞计数4000。又以原方3剂研末,炼蜜为丸,每天服10g,日服3次,弥猴桃根煎水送服。7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华良才,《浙江中医杂志》1987;2:67)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属热毒内结,精血耗竭,治以清热解毒,养血滋阴。方中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山豆根、白药子清热解毒散结;大蓟、小蓟清热凉血利尿;孩儿茶敛疮生肌;天花粉清热清热生津;无花果、当归、生地黄益气养血扶正。
3.火热伤阴,邪搏鼻窦(郑鸿志验案)
(1)病历摘要:吕某,女57岁。右鼻塞不通,右侧头痛,有时涕中带血3年。右侧面部肿胀,口腔内生一肿物2个月。右面颊破溃流血性污水1个月。检查:面部右侧较左侧高,距鼻翼3cm处有一破溃,约1×1cm大小,流血性污水。右眼球向前、外移位,内眦下高起,压之囊样感。右鼻腔内有一包块,如桃核大,呈紫黑色,表面溃烂。舌红无苔,脉滑数。X片示:右侧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伴有骨质破坏,小房骨壁消失。诊断为上颌窦癌。证属火毒内蕴,阴虚血热。治宜清热解毒,滋阴凉血。处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生地黄、黄芩、玄参各30g,沙参10g,蒲公英5g,薄荷5g,杭菊花10g,生牡蛎30g,蜜川军10g。每日1剂,水煎服。药渣水煎,趁热熏局部,每次半小时,每日1次,熏至局部出汗为宜,继用桑木炭火烤干,连用15日。二诊:头不痛,口内肿块破溃脱落,右面颊肿胀减轻,破溃处流污水减少,食欲增加,大便稀,舌红无苔,脉滑数。火毒已减,苦寒太过伤脾,上方减石见穿,玄参减为10g,加炒淮山药、炒白术各15g,斑蝥片每日3次,每次1片吞服。守方继服6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面颊破溃处已愈合,右侧面颊略凹陷,外观余无异常,擤涕时流少量血液。右侧上腭靠第二齿槽处有一破溃,流少量带血性分泌物。距首诊6个月后X片复查:上颌窦骨质破。守方续服1年余,用药400剂,共服斑蝥片2000多片。患者自觉良好,能参加各种轻体力劳动。6年后复查,上腭右靠第二齿槽处有一窦道,其口约0.5×0.3cm,上皮覆盖良好,表面光滑,余未见异常。X线片示上颌窦骨质修复。
又案:王某,女,40岁。左鼻孔时流少量血3年,头痛1个月。检查:左下鼻甲肥大,收缩反应差,鼻粘膜苍白。鼻咽顶部组织增生,表面不平,鼻后孔标志不清。初诊为鼻咽乳头状瘤,遂经腭行鼻咽肿瘤摘除术。术中发现肿瘤长于左侧上颌窦,又行柯氏术摘除窦内肿瘤,未作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鳞状上皮细胞癌。术后10天转中医科治疗。刻下:头痛,左侧面部麻木,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痰热内蕴,阴虚血热。治宜清热解毒,滋阴凉血。处方:半枝莲30g,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刘寄奴各15g,赤芍药10g,生地黄15g,百合30g,石斛、麦冬、天花粉各15g,生牡蛎30g。每日1剂,水煎服。斑蝥片每天2次,每次1片吞服。连服30剂后二诊:患者无头痛,左侧面部麻木减轻。检查:鼻咽部干燥,左鼻腔后端附黄痂,未见增生组织,鼻腔无异常。药证相符,守方继服80剂。患者左侧面部麻木消失,食欲良好,体重增加5kg,舌红无苔有裂纹,脉细弱。又照方服30剂,随访5年,病人健在。(郑鸿志,《辽宁中医杂志》1987;6:26)
(2)妙法解析:此两例患者病机均属火毒内蕴,阴虚血热。治以清热解毒,滋阴凉血。前例患者方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蒲公英、黄芩、生牡蛎清热解毒,散结抗癌;蜜川军泻火通便;生地黄、玄参、沙参养阴清热;薄荷、杭菊花清利头目。后例患者方中半枝莲、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生牡蛎清热解毒,散结抗癌;刘寄奴、赤芍药活血化瘀;生地黄、百合、石斛、麦冬、天花粉清热生津。作者原按指出,两例患者均用药渣煎煮,趁热熏病灶,是已故当地名中医的常用之法。熏至汗出,以求毒从汗解。桑木炭烤干,防止外风乘虚而入。斑蝥片,每片含斑蝥10mg,参三七100mg,百合200mg,制糖衣片。
寒湿内盛,瘀阻食道(方兰芬验案)
(1)病历摘要:沈某,男,56岁。患者于近两年来进食干饭后作噎,进薄粥仍恶心或呕,纳呆厌酒,胸部压闷胀痛彻背,不时呃逆,泛吐痰涎,形体日瘦,2个月内体重由65kg降至58.5kg,头昏神疲,口干不喜饮,大便秘或如粟,畏寒肢冷,左脉沉弦,右脉沉细而涩,舌质淡泛紫,积雪苔。患者素健,未婚,性格孤僻。嗜茶烟,饮酒40多年,每天饮白酒500ml余。肿瘤医院确诊为食道癌。刻下:慢性病容,左颈部可捫及黄豆大小淋巴结3枚,皮肤轻度甲错,以四肢明显,舟状腹。钡餐检查见食道中段约长6.2cm管腔狭窄,边缘不规则,右后壁见不规则扁平龛影约2cm。证属噎膈,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湿浊瘀阻食道。治拟温补脾肾,通阳逐寒,泄浊散结。方取温脾汤合半硫丸、葛花解酲汤加减:附片、干姜、桂枝、党参、橘白、半硫丸(分吞)、生大黄(后下)各10g,葛花15g,丁香、青皮各6g,砂仁3g,土茯苓30g。投药3剂,呃逆轻,痰涎减。服药3月,诸症去其半,舌苔转薄白,能进软饭,噎梗偶有。原方再进2月,钡餐检查,食道中段病变段管腔增宽,边缘部分欠规则,右后壁扁平龛影约1.3cm,左淋巴结隐约可及,如绿豆大小2枚,米粒样1枚,体重增加至64kg,生活自理如常,成活4年后病故。
(2)妙法解析:原按:患者长期积劳,淋雨着湿,又兼酗酒,形成阳虚寒湿之体;孤独之人,情怀抑郁,致肝郁气滞,脾胃运化不健,津液不能输布,内聚成痰湿,痰气交阻于食道,噎膈渐生。右脉沉细而涩,乃脾肾阳虚,致气滞寒湿痰瘀;左脉沉弦,乃肝气郁滞,水饮内结之象,舌质淡而泛紫,苔如积雪,颇为罕见,乃气血虚衰,阳气式微,阴寒内盛之象。此乃沉寒痼冷之证,非大温大热不能化,方中温脾汤之附、桂、姜、参温阳泄浊,攻冷积顽痰;半硫丸之温肾逐寒,通阳泄浊;葛花、土茯苓解酒湿之毒;丁香、砂仁温中降逆,暖肾助阳,调和脾胃;青皮、橘白理气而化痰湿,共收噎膈长期缓解之效。(方兰芬,《浙江中医杂志》,1987;2:68)
恶性肉牙肿
热毒内蕴,上攻清窍(田淑睿验案)
(1)病历摘要:曲某,女,20岁。间歇性鼻塞、鼻衄、咽痛15个月而入院治疗。患者于7个月前经某院诊断为鼻咽部恶性肉芽肿。刻下:患者一般情况尚好,周身淋巴结无肿大,鼻外观右侧膨隆,两侧鼻腔变窄,中鼻道及嗅裂区粘膜脓性分泌物较多,呼吸受阻,软腭背面及鼻咽部均为增生之肉芽组织,表面不平,有白色分泌物附着。咽部及两扁桃体均呈溃疡状,有少量肉芽组织增生,表面不平,悬雍垂因溃疡而缺如,软腭溃疡缺损,活动受限,硬腭无著变,咽后壁增厚,满布肉芽组织,向下蔓延,直达会厌部。脉滑数,舌红苔黄,血沉78mm/h。妊娠5个月。此为热毒内蕴之恶疮。治以内服清热解毒之剂,外用斑蝥剂攻毒逐瘀。内服基本方为:板兰根15g,山豆根10g,土茯苓15g,牡丹皮10g,羚羊角1.5g(另煎兑服)。外用方:咽部涂斑蝥油(斑蝥去头足翅,糯米炒黄3g,香油30g,冰片0.5g,麝香0.15g,瓶装,泡1个月后可用),鼻部敷斑蝥膏(药物同斑蝥油,研细,加少量凡士林调膏备用);西药口服多种维生素,局部用滴鼻液、弱蛋白银、四环素软膏等,间断用青、链霉素,并与临时性对症处理。6个月后检查:左鼻腔、咽部、软腭均已瘢痕化,右鼻中隔后1/3处尚有坏死肉芽组织,无出血。右鼻中隔后部有0.5×0.5cm大小之不规则死骨脱落,未穿孔。12日后转产科,顺产一健康男婴,治疗中断。产后10天回五官科治疗,右鼻中隔病变进展,已经穿孔,鼻两侧粘膜均呈肉芽增生突起,咽部病情稳定,续前治疗1个月后,除鼻中隔两处穿孔外,其他病变部位均呈瘢痕化,痊愈出院。距首诊13年后随访,鼻中隔两处穿孔,一处如黄豆大小,一处如花生米大小,边缘光滑,粘膜光滑不充血,悬雍垂消失,软腭中部缺损,咽后壁粘膜光滑苍白,有散在滤泡增生。余均正常。
又案:刘某,男,28岁。鼻塞疼痛,流血性浊涕1年余,经活检诊断为恶性肉芽肿,予深部X线放射线治疗1疗程,病情有所好转。刻下:头痛,左鼻阻塞,流脓血性分泌物。查:鼻背部有放射性蝶状红斑,前端鼻上方塌陷,双侧鼻前庭粘膜糜烂,鼻中隔肉芽组织增生,粘膜溃疡如蚕豆大,附着脓性分泌物,腐臭;左鼻中隔有黄色结痂附着,粘膜干燥。血沉47mm/h。脉弦数,舌质稍红,苔白,余未见异常。中医辨证及治疗同前例患者。3个月后,于鼻中隔取出腐骨一块,几天后又于左鼻中隔上部取出腐骨一块。1个月后,鼻外部肿胀消失,鼻腔内肉芽组织已平,溃疡愈合。共服药110剂。外敷药42次,观察1个月,病情稳定出院。(田淑霄,《中医杂志》1985;1:14)
(2)妙法解析:两例患者病机均从热毒内蕴认识,治以清热解毒。基本方中板兰根清热解毒;山豆根解毒散结,清利咽喉;土茯苓解毒散结;牡丹皮凉血化瘀;羚羊角凉血解毒。配合斑蝥外治。作者原按指出:《本草经》谓斑蝥主鼠瘘,恶疮疽,蚀死肌。《本草求真》谓其蚀死肌敷疥癣恶疮。临床报道,斑蝥对肝癌、宫颈癌等有一定疗效。但斑蝥穿透力小,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故配以冰片、麝香,增强其穿透力,共奏攻邪毒,蚀死肌,疗恶疮的功效。局部每次用斑蝥剂2-3小时后,病灶即脱落如花生内皮厚的一层膜,随着每次脱落,肉芽逐渐变平。
1、耳鼻咽喉恶性肿瘤属临床疑难病症,但并不属绝症。从以上所录案例可见,耳鼻咽喉恶性肿瘤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治,如华良才教授即治愈多例。因此,对应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应树立信心,并不断积累经验,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2、在耳鼻咽喉科的恶性肿瘤中以鼻咽癌最常见。本节所录,除极个别属中医药治疗外,均以西医治疗为主,配合中医辨证论治。这种配合有二个方面,一是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配合辨证论治,二是在西医治疗后再应用辨证论治,主要目的乃调理患者体质,使之能完成放疗,或改善生活质量。如黎氏(《江西中医药》1982;1:9-11)对71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配合应用辨证论治,对其证型分为以下五种:①肺热脾虚型:痰涕浓稠,色黄带血,或有腥臭,口干或苦,头痛鼻塞,尿赤便结,纳少乏力,面色萎黄,舌质红,或胖边有齿痕,苔黄,脉数或滑或细。治以清热解毒健脾,药用黄芩、栀子、金银花、连翘、牡丹皮、山豆根、鱼腥草,薏苡仁、白术。②肺脾气虚型: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枯槁无华,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声息低微,纳少便溏,舌质淡,或有齿痕,苔白,脉细或弱或虚缓。治以益气健脾,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大枣、淮山药。③肺肾阴虚型:咳而少痰,头痛耳鸣,口干舌燥,尿赤便干,舌苔薄,质红,脉细或数。治以滋补肺肾,药用生地黄、玄参、玉竹、枸杞、女贞子、北沙参、石斛。④肺胃痰湿型:咳嗽痰多,或头重涕多,或恶呕涎多,脘闷纳少,舌胖或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或滑。治以祛痰除湿,药用二陈汤加胆南星。⑤肺虚血瘀型:鼻塞流涕,涕血紫黑,头痛头昏耳鸣,舌质暗晦,或紫色,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或细数。治以益气活血化瘀,药用四君子汤加丹参、当归、川芎、赤芍药、红花、桃仁。
3、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中药很多,临床可据证酌情选用。
活血化瘀类:虻虫、三七、土鳖、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白花丹、葵树子、水蛭、石见穿。
化痰散结类: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猫爪草、昆布、海藻、硇砂、黄药子、浙贝母、山慈菇。
清热解毒类:白花蛇舌草、石上柏、山豆根、七叶一枝花、蛇泡勒、老鼠勒、山海螺、虎杖、青黛、半枝莲、了哥王。
祛风镇痉止痛药:蜈蚣、全蝎、露蜂房、僵蚕、蜣螂、马钱子。
给李凡成医生留言:
给李凡成医生的留言列表
&&&&panyini&& 00:00
医生您好 我母亲是痰火郁结导致的耳聋 请问该喝上述的什么汤
复聪汤是痰火上攻 能喝吗
&&&&&& 00:00
李医生你好!我女儿三岁半,发现夜间打呼噜就医,诊断扁桃体化脓,不发烧咳嗽,也不咽痛,口服头孢克洛四天,一天三次,一次一袋,效果差。改服头孢克肟六天,浓点还在,扁桃体左三度右二度大。停药三天又改输液青霉素400万,喜炎平两支,输五天,呼噜小了,浓点小了,但还有,停药观察。请问该怎么办?我担心治疗不彻底留下后遗症,急切想得到李医生的帮助,多谢了 !
&&&&zhouzhuan14-12-01 00:00
您好!李医生,我的女儿:今年十六岁,一年前的一天晚上突然发烧,退烧后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每天晚上躺下就觉得喉咙堵,很长时间才能入睡,她也有胃炎,经常说胃胀,一开始我认为是胃炎导致的咽炎,但吃了治疗胃炎的药对喉咙也没有任何效果,做的核磁报告中,除了她本身的脑病外,还有“咽喉壁增厚”的字样。这样又吃了治疗咽炎的药物,好像吃的前几天有点效果,之后再吃就没用了。还有,她的月经也不正常,近一年多总是差不多两个月或一个半月才来一次,而且量不多,做B超还发现她颈部有很多甲状腺结节和淋巴结。总之,这一年多,她除了每次来月经的前三天嗓子不堵以外,其它时间几乎没有舒服的时候,我也是带她看了许多医生,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治好她,孩子遭罪,我也快累垮了。在这里,真诚的请求李医生,帮我分析一下,有没有合适的治疗方案,拜托了!
&&&&天街小雨&& 00:00
李医生您好!
我是患者家属,我的儿子七岁了,一直有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生下来到现在检查一直有心脏卵圆孔未闭合3毫米,不知道对这个病有没有影响),看了很多中医西医,也吃了很多中药,部分西药,基本上中药到现在还没断过,但是还是每天鼻子不通气,白天夜晚都很堵,鼻涕很多,总擤不干净,眼睛痒,眼球总是有红血丝,体质差,经常感冒,曾经感冒后还有过一阵过敏性咳嗽,频繁咳嗽,胸闷憋气,吃药调理感冒咳嗽好了,现在不咳嗽了,但是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一直都有,还挺严重。也查过过敏源,对榆树,杨树,柳树,蒿草,薄荷过敏,而且买了吸鼻器生理盐水每天晚上睡前洗鼻子已有三个月之久了,还是不能缓解症状。希望李医生百忙中关注一下我孩子的病情,他的病况给他自己和我们全家的生活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所以拜托李医生给我们诊断一下,能治好我孩子的病,我们全家万分感激!
&&&&renairuavon&& 00:00
提问:咽东西!!打哈欠鼓膜响!!急!!!做过耳镜检查没发现什么!!!怎么办急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咽东西!!打哈欠鼓膜响!!急,现在带有滋滋的声!!!耳朵感觉僵硬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做过耳镜检查没发现什么!!怎么办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求助大叔医生 !!!阿姨医生
医生回复:&&&&&&&& 00:00
可以看一下门诊。
李凡成医生尚未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也可以给医生留言(但此处不保证医生能及时给您回复)。
如果您很熟悉并信任
李凡成 医生,或者
李凡成 医生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您希望尽快得到
李凡成 医生的服务,请填写您对该医生的留言,我们会尽快联系该医生,并尽早帮
李凡成 医生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您的留言申请不仅给您带来方便,也会使更多患者受益。
直接给医生留言,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便于医生回复后我们及时通知您。
患者 zhouzhuan980619 给留言
您好!李医生,我的女儿:今年十六岁,一年前的一天晚上突然发烧,退烧后到现在一年多...
患者 天街小雨 给留言
李医生您好!
我是患者家属,我的儿子七岁了,一直有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
患者 renairuavon 给留言
提问:咽东西!!打哈欠鼓膜响!!急!!!做过耳镜检查没发现什么!!!怎么办急
已开通网上诊室同专业医生
该院同科室医生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经本站授权,请勿转载本站内容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法务支持:北京广霁律师事务所
公司总机:010-6912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鼻甲肥大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