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绞痛怎么办?

肿瘤病友社区
消化系统区 乳腺区 内分泌系统区
呼吸系统区 泌尿和生殖系统区 脑部区
糖尿病病友社区
糖尿病病友讨论区
糖尿病并发症区
什么是心绞痛的表现?
什么是心绞痛的表现?
主任医师&&|&&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正文 浏览次数:5549次
  典型症状: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范围为手掌或拳头般大小,感觉为针刺样、收缩样、挤榨样、烧灼样。持续时间多为3~5分钟,短者也可为30秒,长者可达20分钟。心绞痛的症状是逐渐加重的,数分钟内达到高峰,很少在数秒钟内达到高峰。  据统计,仅有少于一半的心绞痛病人具有典型症状,部分病人症状不典型。疼痛部位可仅位于牙床、下颌骨或喉咙,也可放射至左肩内侧、右臂、双臂外侧面、腕部或手指,可表现为沉重感、挤压、令人窒息感,有的患者很难用语言说清楚当时的感觉。可的患者仅有轻度压迫样不适,或不舒服的麻木样感觉。相同的症状有呼吸困难、全身软弱、疲乏、嗳气(打嗝儿)等。有上述表现者应及时就诊。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脑血管病的基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是高脂血症,这是由富裕生活带来的恶疾,对人体的损坏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并且是全身性的。由此引起一系列心、脑、肾的损坏,其发展步骤通常是:高脂血症→血管硬化→血压增高→心肌供血不足→冠心病。值得警惕的是,很多高脂血症患者因为没觉得不舒服,因而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体内血脂水平越高,形成时间越长,造成血管内壁沉积物就越多,广泛粥样硬化斑块会阻隔血管吸收营养物质,使血管慢慢变硬、变脆、变窄,失去弹性,引起高血压病或加重高血压病。因此,预防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应是中年老年人关注的焦点。  2.冠心病是可以预防的  面对保护心血管问题,专家认为,定期体验和积极治疗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我们要对日常生活中的危险因素加以干预,因为冠心病是可以预防的。其中包括一种宽阔的胸怀,热情、开朗,合群;一种规律的生活,坚持8小时工作,8小时睡眠,8小时娱乐的“3个8作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一种合理的体育锻炼,年纪大的人可以选择步行锻炼;一种业余爱好,比如阅读、欣赏音乐、一副笑口常开的面容;一种积极应对疾病的态度。推行健康的饮食概念:第一要吃的淡,因为盐吃多了会使血压增高;第二是少吃动物性脂肪,因为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会增高血脂,引起糖尿病;第三,不吃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和蛋黄;第四,少喝酒,因酒会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增高,时间久了会造成肝硬化;第五,烟民的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的人。  3.容易被忽略的健康杀手——二手烟  据研究,暴露在二手烟或其他空气污染物中,如木头燃烧的烟和烹饪的油烟,只要10分钟,心血管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发生心脏病,以及死亡人数的增加与空气污染的等级升高有关。烟雾中所含细颗粒会激发心脏和血管反应,这种损害在更低的烟雾浓度和更短的暴露时间内就可以发生。  4.什么是血栓前状态?  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乏力、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迟钝、睡眠较差、行走时双肢凝重无力,同时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平时又抽烟,大量饮酒,尤其是家族中有脑血栓病患者,哪怕是只有其中一项症状,也要重视起来,到医院进行凝血常规,血液黏度等检查,了解自己是否已处于血栓前状态,避免悲剧的发生。  5.生活中如何做才能预防血栓呢?  首先要积极检查、治疗与本病密切相关的高血压、动脉粥硬化、糖尿病等,同时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整。注意保证充足的饮水,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到毫升。此外,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造使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其次忌饭后就睡。最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也要及时地用一此药物。  6.心血管病的几大信号  ①经常感到心慌,胸闷;  ②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背部放射痛;  ③早晨起床时一下子坐起,感到胸部特别难受;  ④饭后胸骨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  ⑤晚上睡觉时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⑥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有明显胸部不舒服的感觉;  ⑦走路时间稍长或稍快,感到胸闷、气喘,心跳加快;  ⑧胸部偶有刺痛,一般1~2秒消失;  ⑨爬楼或做一些原本很容易做的活动,感到特别累,需歇几次才能完成,且感到胸闷、气短;  ⑩浑身无力,不愿说话。  7.半数心梗有先兆  一般节假日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常常会出现,是一个发作的小高峰。对于这种现象,心内科专家指出,提前预防是关键。40岁以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年龄,应及早发现和治疗。约半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前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或以前没有心绞痛,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同时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恶心呕吐、恐惧等。此外,病人还可能出现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上述症状一旦发生,必须认真对待,及时休息,及早就医。  8.心脏病的辅助检查之一——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普通心电图只能记录安静状态下短时间内的心电变化,对发作性或一过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比较困难,但如果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又称Holter),就能及时捕捉到心电生理异常的表现。  Holter可连续记录患者24~48小时内,甚至更长时间的全部心电图,无论是心肌缺血还是心律失常,无论是持续性发作还是阵发性发作,都可以通过这种检查发现。而且,还可以将心电图出现改变的时间,与患者当时的活动及症状相对照,鉴别患者不舒服的原因。不过,Holter的缺点是不能给缺血心肌进行准确定位。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心血管内科
医院: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
收到礼物:
感&谢&信: 0
+&&糖尿病病友社区2390人
+&&疑难案例11人
+&&肿瘤病友社区3353人心绞痛是怎么回事_心绞痛是怎么回事_常识
文章页 > >
心绞痛是怎么回事
12:10:11 来源:今视网
摘抄: 心绞痛是怎么回事?心绞痛的存在,多数因为一些心脏疾病,比如冠心病。而冠心病比较多发于老年人,所以很多时候,老年人会突然出现心绞痛,可能跟冠心病有关,那么,心绞痛是怎么回事?下面让专家带我们了解一...
&  心绞痛是怎么回事?心绞痛的存在,多数因为一些心脏疾病,比如冠心病。而冠心病比较多发于老年人,所以很多时候,老年人会突然出现心绞痛,可能跟冠心病有关,那么,心绞痛是怎么回事?下面让专家带我们了解一下。   心绞痛是怎么回事?专家介绍以下几点:   1、年龄过大   年龄过大易导致心绞痛的出现,年迈体衰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肾阳虚,不能上济心阳,则心气、心阳随之而虚,进而就会导致胸痹,也就是麻痹绞痛。   2、饮食习惯不良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食烟酒,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成痰,或者老年人因为一些疾病而导致胃口不佳,也会造成第一点所说的胸痹,进而导致心绞痛。   3、情绪过分激动   发怒、精神高度紧张,以及过分焦虑和应激情况也是老年人心绞痛发作的高危因素。   4、血液浓缩   有些老年人为了减少夜间尿次,睡前和夜间也不敢喝水,加上一些老年人肾脏浓缩功能差夜尿多,导致血液浓缩而粘稠,循环阻力加大,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心绞痛发作。
上一篇: 下一篇:
  一、治病理论不一样:薛氏理论治疗心脏病,最重要的理论思想就是心部于表四个字,此乃薛氏理论治疗心脏病的奥秘与精髓。  二、诊病方法不一样:在心脏病的诊断方法上,薛氏独创了王宫诊病的独特方法,此乃...
  薛宝真  宝仁中医院院长  宝命十二丹心脏病专用系列制剂嫡系传人  生于1961年,52岁,祖籍山西,出身中医世家,父亲是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心脏病专家薛延平,自幼在父亲言传身教下,八岁开始背《汤头歌诀...
  北京宝仁的风心病专科权威吗?北京宝仁中医医院的专家表示,很多患者都不知道心绞痛还可以引发并发症,那么心绞痛常见并发症有哪些呢?下面就来听听北京宝仁中医院专家的详细介绍吧。  心绞痛常见并发症  ...您当前的位置:&&&&
什么是心绞痛
【字号: |
  胸痛是一种通常的主观症状,很多疾病和起因均可引起胸痛,胸痛者不一定都得了冠心病、心绞痛。心绞痛是心肌暂时性缺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典型现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诱因:主要有自发性或劳力性,劳力性心绞痛多与用力、疲乏、激动、饱餐有关。
  (2)部位及放射:主要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一般疼痛可放射到咽、臂部,左臂尺侧多见。有的可放射到上腹部,少数报告有放射到大腿侧。发作时病人常因疼痛逐渐加重而不敢继续活动。
  (3)性质:可为胸骨后压榨感、紧缩感、烧灼感或窒息感一般针刺样、刀割样或触电样疼不像心绞痛。
  (4)持续时间:心绞痛一般很少超过15分钟,如超过30分钟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5)减轻手段:去除诱因、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后3分钟之内即可减轻。
  心绞痛发作的部位及疼痛性质常不典型,所以易与其它病症相混淆。如有的心绞痛发作不在心前区,而是在颈、牙床、咽喉、背、肩、臂或腹部等处。也有的病人心绞痛可现象为臂和腕部麻痹、沉重等不适感。另由于胸痛部位主要取决于痛觉神经的分布,因而任何刺激,如缺氧、炎症、肌张力增加、癌肿浸润、组织坏死以及物理化学起因等,均可引起胸痛。一般来讲,针刺样锐痛,特殊是发生在左乳房下区者,往往非心绞痛现象。胸部持续性憋闷,深吸气后症状可减轻,含硝酸甘油无效,往往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极短促的疼痛也很少是由心肌缺血引起。此外,心绞痛也并非冠心病所特有,主动脉瓣狭窄或封闭不全、贫血、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瓣下狭窄、心肌炎等疾病均可有之。且冠状动脉疾病也并不仅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遗传与先天性畸形、外伤和胶原病以及其它血管炎症性疾病,均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
稿源:长江网
责任编辑:任远什么是心绞痛,治疗心绞痛的方法有哪些_百度知道
什么是心绞痛,治疗心绞痛的方法有哪些
提问者采纳
心绞痛是一种心脏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生时患者多感觉心前区压榨性的疼痛,并会出现濒死感,患者出现症状后治疗不及时可致残、致死,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得了心绞痛怎么办?怎样治疗最有效呢?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差,心肌逐渐发生纤维化,心肌细胞处于冬眠状态并可最终出现凋亡。因此我们在这里为您介绍干细胞疗法。心绞痛患者接受干细胞疗法后,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的痛感,并增强其行动能力,同时,因心绞痛导致死亡的比例也会大大降低。干细胞可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供血,进而提高心功能。摘自:济南军区总医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心绞痛时心肌急剧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症状。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平时多注意休息、饮食上多注意清淡。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它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1979年规定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病情比较稳定,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均相当固定。
(一)发病原因
引起的病因包括:①粥样硬化致管腔固定性狭窄(常在75%以上);②,如;③冠状动脉其他病变:如、或;④非变:如或关闭不全、、严重、、陈发性;⑤、黏滞度增高或血流缓慢;⑥、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即及(或)冠状动脉痉挛。
(二)发病机制
是的后果,是需氧和供氧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增加心率、左室室壁张力和收缩力可增加需氧量;冠状动脉及其含氧量决定心肌的供氧量。
1.心肌需氧量增加引起心绞痛 供氧量相对恒定,心肌需氧量增加可引起心绞痛,这种情况称为心肌需氧量增加性心绞痛。心肌需氧量增加通常是末梢释放引起的,是劳累、情绪激动或精神的反应。在从事各项活动时,心肌需氧量增加的快慢具有重要意义。匆忙的行动以及用力将二手举过头的运动特别容易诱发心绞痛。情绪激动对氧供和氧耗比率的影响是复杂的。情绪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减少活动,同时使;愤怒可使原先存在狭窄的冠状动脉收缩,但不一定影响耗氧量。诸如进食后从事运动以及因、、甲亢、各种原因的心动过速造成的需要增加等因素也可使心肌需氧量增加,从而引起病情稳定的固定型狭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作(研究证实,这类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肌需氧量均明显增加,特别是心率增加较为明显)。与患者的情况不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发作之前有明显的心率增加,形成缺血的可能性与心率增加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成正比。
心肌缺血通常都存在着固定的,心肌供氧受限,劳累、情绪激动或发热等因素刺激心肌需氧量增加可诱发心肌缺血,从而产生不适。
2.暂时性氧供减少引起心绞痛 已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发作均可由于冠状动脉收缩引起暂时性心肌缺血所造成。有人称之为供氧不足性心绞痛。冠状动脉床有良好的,多种刺激可改变冠状动脉张力。非闭塞性冠状动脉内是引起氧供减少和心绞痛发作的另一原因,但常表现为静息时心绞痛即不稳定型心绞痛,而不是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典型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固定性狭窄程度已足够导致冠脉血流量不足,不能满足运动增加的需氧量。在此基础上,仅有较小的冠状动脉动态收缩就足以造成冠脉流量储备功能的进一步不足,使冠状动脉血流量降到关键性水平以下,引起心肌缺血。
3.固定性和可变的阈值心绞痛的比较 在慢性心绞痛病人中,心绞痛阈值变化范围可有很大差别。通过增加需氧量而发生的固定阈值的心绞痛病人,基本上没有的动力学成分改变,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水平是相对恒定的,患者能预知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量。病人进行时,诱发心绞痛或缺血表现的心率乘积是恒定或接近恒定的。
心绞痛阈值可变化的病人,大部分有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冠状动脉收缩可使产生动态狭窄,这在引起心肌缺血的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典型的心绞痛阈值可变化,病人有时能完成相当大量的体力活动而不出现症状;有时较轻度的体力活动就引起临床和(或)心电图的心肌缺血表现,甚至静息时也会发生心绞痛。如外界环境寒冷使心绞痛易于发作,这是因为前者一方面使静息或运动时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压增高,通过需氧量增加,使出现心绞痛的阈值降低;另一方面它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这是心绞痛阈值降低的另一原因。
4. 这个术语是由Maseri提出的,用以描述许多界于固定性和可变阈值之间的心绞痛。理解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理和临床心肌缺血关系,对选择抗心肌缺血药物以及用药时间有重要意义。在心肌的需氧和供氧的不平衡中,需氧量增加所占的越大,则β阻滞药有效的可能性也越大。治疗血管收缩占主要因素的心绞痛发作时,用酯盐和更为有效。在缺血发作之前先有心肌需氧量增加,即表示有需氧量增加性心绞痛,据此可选用β阻滞药作为主要的治疗药物。
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是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块的稳定,其斑块表面光滑,无、、等急性因素存在。
多数病人表现为:其的发作在一段时期内(1个月以上),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心绞痛的相对稳定,即引起心绞痛发作的体力活动量患者多可预测,不适经休息或含服后可迅速缓解。
1.症状 典型心绞痛具有如下六个面的特点:
(1)心绞痛的性质:对同一患者来说,每次发作的程度可轻重不一,但疼痛的性质基本上是一致的。病人常描述为:“压迫感”、“压榨感”、“感”、“缩窄感”、“涨破感”和“烧灼感”等。刀割样或针刺样的疼痛通常不是心绞痛。有时患者对疼痛的性质叙说不清时笼统地称其为不适。患者一般用他的整个或拳头来指出不适部位,而很少用一个指头表示。
(2)的部位及放射:大部分心绞痛位于后、左胸前区,也可在上腹至咽部间,以及双侧间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患者有,内侧是常见部位(此点对心绞痛与的鉴别甚有帮助,后者的疼痛恰好向上臂外侧放射),少数疼痛开始于上臂而后放射到前胸。同一患者在同一时期内,其疼痛部位多固定不变,如部位扩大、放射部位增多提示病变加重;位置多变不支持心绞痛。心绞痛范围小如一拳,大成一片、甚至遍及全胸;如胸痛呈点状、线状分布,不支持心绞痛。
(3)心绞痛的诱因:心绞痛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体力负荷或情绪激动,如走急路、上楼梯或上坡时最易诱发。这种胸痛发生于劳累当时而不是之后,并且常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很快消失。逆风行走、寒冷或饱餐后行走时心绞痛常加重,在有情绪因素的体力负荷下心绞痛易于恶化。需要指出的是,心绞痛在同一病人足以诱发它的劳力强度可能逐日不同,而在同一天中也不一样,其原因可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得到解释,如进餐、天气、情绪激动等。心绞痛的阈值在晨间较一天中任何时间都低,因此病人常发现在晨间第一次进行某种活动时可引起心绞痛,而在其余时间或以后同样活动时却不引起心绞痛。如不论何种类型的心绞痛,其阈值变动颇大,且在休息时显著,则应考虑为所引起的可能。因此,仔细询问病史不但可显示疼痛的原因(如),还可提供机制的线索[如冠状动脉痉挛和(或)器质性阻塞]。
(4)心绞痛持续的时间:心绞痛呈阵发性发作,全过程一般为3~5min,重度发作可达10~15min,超过30min者少见,应与鉴别。断断续续的胸痛或与心跳一致的、一过性持续数秒的胸痛不像心绞痛;若疼痛是模糊的沉重感觉,且持续数天或数周,也不像心绞痛;心绞痛很少受的影响。
(5)心绞痛缓解的方法:如停止活动、原位站立数分钟即可缓解。心绞痛发作时病人喜取立位或坐位,不喜卧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3min可使心绞痛缓解;如在体力负荷时发生的心绞痛5~10min才“有效”者,不一定是硝酸甘油的作用;重度心绞痛发作,硝酸甘油疗效差;口服硝酸甘油可预防心绞痛的发作,并能增加心绞痛患者的运动;此外,还要注意:硝酸甘油放置半年以上,其疗效逐渐减退。
(6)伴随症状:心绞痛发作时可伴有、、疲倦及衰弱等症状,有时甚至心绞痛的症状被这些非特异症状所掩盖,应引起重视。
仔细收集以上六个面的资料对于心绞痛的诊断非常重要,需要时间、耐心和技巧。启发性提问常导致错误诊断,应避免。
有些病人的心绞痛阈值可以变化很大,这是由于在固定狭窄的基础上,发生收缩所致。这类病人在一段时间内或一天内的某一时刻能完成较大量的体力活动,而在另一段时间轻度活动就引起心绞痛。病人常诉心绞痛有昼夜,心绞痛较常发生于早晨。气温低、情绪激动、可诱发劳力性心绞痛,有时甚至诱发静息时心绞痛。
(1)全身检查:详尽的体检能提供有用的诊断线索及肯定病人的危险因素。在心发作期或发作后立即进行检查,能提高诊断的价值。检查不仅应针对,还要特别注意对的预后和作冠脉手术的风险及预期效果能产生影响的伴发的存在。
眼睛可发现弓(arcus corneae),检查可示(xanthoma)。角膜弓的大小似乎与年龄、及水平呈。黄色瘤的形成与三酰甘油浓度升高及相对缺乏有关。有调查发现,黄色瘤和角膜弓的发生率均随年龄而增加,在Ⅱ型高脂病人中发生率最高,在Ⅳ型高脂血症病人中发生率最低。改变常见于冠心病伴或者。
可缓慢上升或在心绞痛发作期间急剧升高(同时心率加快)。血压改变可在心绞痛前(促成心绞痛)或后(由心绞痛所致)出现。全身性体检的其他重要发现还有搏动及系统的异常。和冠心病的关系是密切而且充分肯定的。这些关系不但见于有症状的、临床有明显周围血管疾病或颈动脉疾病的患者,而且也见于无症状的、但已有踝-臂血压指数降低或检查已证实的早期颈动脉疾病病人。和如发现有颈动脉和周围动脉疾病,则提示不明原因的胸部不适可能是由冠心病引起。检查患者静脉系统,特别对下肢静脉的评价,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决定采用何种方式有重要意义。
(2)检查:出现或膜病的杂音提示心绞痛不是由冠心病引起。胸痛发作期间检查心脏常有价值。体检可发现因心脏缺血而产生的一过性,如出现第3或。心绞痛期间可听到缺血性左心室功能障碍所致的第1心音成分减弱;出现暂时性第2心音逆分裂,这是由于左右不协调、左心室收缩时间延长,导致主动脉瓣关闭延迟引起的。如没有其他明显的,出现第3心音或响亮的第4心音,提示心肌缺血是产生胸痛的原因。第3和第4心音多见于静息时发生心绞痛的病人,这些病人做等长运动时,即使未诱发心绞痛,第3心音和第4心音出现的频率也常增加。部心脏抬举感常见于中度或重度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
左侧卧位时,可触及心尖部反常搏动,这些搏动与的部位有关,对期听诊结果起补充作用。短暂的心尖部相当常见,提示由于一过性心肌缺血所致的。这种杂音如持续存在,提示、下心肌梗死或局部室壁运动异常,使乳头肌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所致。收缩期杂音在病情较重的冠心病患者中相当多见,特别是曾患心肌梗死和有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收缩期杂音可分为收缩早期、晚期或全收缩期杂音,运动或心绞痛发作时杂音增强。心绞痛发作期间也可听到由引起的收缩中期喀喇音,随后紧跟着收缩晚期杂音。
任何对几乎无诊断价值,但是可以发现的危险因素和引起的因素;如、及等。
1. 可发现是否合并贫血、及等。如和下降即出现贫血,因为贫血可减少携带氧的能力,增加负荷(Hb&90g/L与心脏负荷增加有关);若Hb&70g/L时可出现ECG上ST-T改变。若出现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和症,因为可增加血液切变力,诱发心绞痛发作。
2. 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典型的的血脂特点是:()、LDL-C、VLDL-C、三酰甘油等增高和HDL-C下降。
3. 以证明耐量降低和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有怀疑冠心病的病都应该测血糖。
4.功能 合并甲亢可出现持续性、T3、升高;这些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率,从而增加氧耗量;同时激活,引起收缩,减少氧供,诱发心绞痛。
1.检查 胸片正常或发现心影增大,,后者主要见致或后出现、。
2. 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包括静息心电图、负荷心电图和Holter检测。
(1)静息心电图:此方法不能肯定是否有冠状动脉疾病,因为即使在心非常严重的病人静息心电图正常的也很常见(约占50%)。但是,静息心电图可以有冠心病其他表现,例如的表现或非特异性ST-T改变。
(2)发作时的心电图:绝大多数心绞痛病人可出现发作性引起的ST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0.1mv(1mm),发作缓解后可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或低平。
(3)负荷心电图试验:包括运动平板和二阶梯。在运动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运动中或后即刻ECG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或原有的ST段下降者,运动后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0.1mv,并持续2min以上才逐渐恢复正常者;运动中等为阳性结果。阴性标准:运动已达预计心率,心电图无ST段下降或下降较运动前&0.1mv。
(4):可发现有的心肌缺血和无痛性心肌。
3. 可探测到缺血区壁的运动异常:运动减弱、无运动和矛盾运动。
4. 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75%狭窄或左主干狭窄&50%,即可诊断冠心病。
5.灌注显影检查 国内多用99mTc-盐(99mTc-PyP),经注射后可随冠状动脉血流很快被正常心肌所摄取,其摄取量与冠脉血流成正比。因为心肌梗死后部位无血流通过,在心肌显像时表现为灌注缺损;若则产生心肌缺血,在心肌显像时表现为稀疏。
加拿大心血病学会提出的按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量而定的分级标准已获得了广泛的采用。这是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的修改,但比后者分级更为具体。该分级标准如下:
Ⅰ级:一般的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费力、速度快、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引起发作。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在饭后、寒冷、情绪激动时受限更明显。
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1里路或上一层楼即可引起心绞痛发作。
Ⅳ级:轻微活动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亦有。这种分级有赖于准确地观察病人。
由于临床上病人的症状大不相同,故这种分级标准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还应与引起不适的其他相鉴别。
(1):由于食管下端松弛,酸性胃液,引起症、,表现为后或中上烧灼性痛,有时可向放射而疑似心绞痛。但本病常于餐后平卧时发生,服可使之缓解。
(2):常伴胃酸反流,其类似食管炎,常于饱餐后弯腰或平卧时发作,胃肠造影可明确诊断。
(3):也可伴发于反流性食管炎,其引起的有多种表现,服用有效,可诱发,故易疑为心绞痛发作,是不典型心绞痛性胸痛的一个常见原因。根据患者有和的病史、症状常于进食尤其冷饮时或饭后发生、与劳累无关、发作时有可与心绞痛相区别。食管镜和法可明确诊断。
临床上,心绞痛与食管疾病往往同时存在,食管反流能降低心绞痛的,可由麦角新碱诱发和由硝酸甘油缓解,因而两者的鉴别常存在困难。胸痛表现为“”,且与体位改变和进食有关,同时伴随吞咽困难是食管的特点;食管疼痛较心绞痛更常放射到背部。准确的诊断不仅需要仔细地询问病史及体检,有时还需借助于。
2.肺、疾病
(1):其疼痛突然发生并在休息时出现,见于有本病高危因素(如、、手术后等)的病人,常伴有和。其疼痛性质典型地被描述为胸部紧压感伴有或随后发生性胸痛,即该侧胸部尖锐疼痛,或使之加重。胸片、、肺扫描可明确诊断。
(2)及:二者的胸痛均突然发生,前者胸痛位于胸部的侧面,后者位于胸部中央,均伴有。X线胸片可明确诊断。
3. 此病常突然发病,疼痛剧烈且常呈固定性,持续2~4h,然后可自行消失,在发作间期无任何症状。一般它在右上腹最重,但也可位于部或心前区。这种不适症状常放射到,可沿着放射到背部,偶尔放射到肩部,提示受刺激。常有、,但疼痛与进餐的关系不确定;此病常有、腹部胀气、不能耐受脂肪食物等病史,但这些症状也常见于一般人群,特异性不强。对诊断是准确的,且可了解大小、胆囊壁厚度以及是否有胆管扩张。术未能显示胆囊充盈,提示胆囊无功能。
4.、和的原因
(1)颈:它可表现为恒久疼痛,有时导致。疼痛可能与活动有关,如同活动引起的疼痛发作一样。沿背面加压,有区,可疑及胸脊神经根炎。有时,压迫臂肩可产生酷似心绞痛样疼痛。体检时通过活动也可发现肩关节和(或)肩部、、酷似心绞痛的肌肉骨骼疾病、下的滑囊炎及等。
(2)胸肋:又称Tietze综合征。其疼痛局限在和肋胸骨关节处,有。典型的Tietze综合征不常见,而肋软骨炎引起与肋软骨连接处的压痛(不伴肿胀)相对多见。检查时,肋软骨连接处的压痛是常有的。治疗肋软骨炎通常采用消除疑虑和抗炎药物。
(3):在其出疹前期可出现胸痛,严重时甚至可类似。根据疼痛的持久性、局限于感觉分布区、皮肤对触摸的极度敏感及特异性的出现可作出本病的诊断。
(4)不明原因的胸壁痛和触痛:和胸部活动(如弯腰、转身或行走时摆动手臂等)可致胸痛。与心绞痛相反,疼痛可持续几秒或几小时,硝酸甘油不能使其立即缓解。一般不需治疗,偶需用。
5.功能或精神性胸痛 它是神经循环衰弱症的一种表现。疼痛可位于部,为持续时间达数小时的,常加重或转变为1~2s时限的下尖锐刀刺样痛,多发生在情绪和时,与运动关系不大,可伴有心前区的压痛。发作时可伴有、、和、叹气、、、全身和情绪不稳或压抑等征象。除镇痛剂外其他药物不能使之缓解,但可被多种形式的干预,如休息、劳力、安定药和安慰剂所减轻。与性疼痛相反,功能性疼痛更易显示出对不同的干预方法产生不同的反应。由于功能性疼痛常发生在过度通气后,后者可引起肌肉张力增高,产生弥漫性胸部紧压感。有些所谓的功能性胸痛其实可能有器质性疾病的基础。这在病人中的胸痛常见。其胸痛的性质在病人之间的很大,即可类似典型的心绞痛亦可类似前述神经循环衰弱症的胸痛。
6.非粥样硬化的及疾病
(1):发病年龄轻。常先有病史。其炎症引起的疼痛起病突然、较心绞痛性不适感尖锐,位置偏左而非在胸部正中,常到颈部。疼痛呈持续性且与劳累无关,呼吸、及扭动身体可使其加重,当病人坐起并前倾时疼痛减轻。有心包。借助可明确诊断。
(2)疾病:当有的病人突然发生持续而严重的疼痛,且放射到背部和时提示分离的可能;的不断扩张可侵蚀体引起局限而严重的钻孔样疼痛,夜间尤甚;重度因,可出现心绞痛,区及可资鉴别。
(3)重度右室:、和等疾病可产生疼痛。此痛还可出现于低时,如重度伴右室高压。目前认为此种疼痛是由于心排量受限,在收缩期因右室高压使冠脉血流减少、右室耗氧增加,引起灌注不良所致。因此,胸部不适可由心脏所致。由于这种痛可自行缓解,多持续数分钟,故对硝酸甘油的反应难以评价。若疼痛由活动引起且能被硝酸甘油预防,则疼痛很可能因所致。许多的病人在运动时或运动后的心电图上出现ST段移位。
(4)结果正常的胸痛:心绞痛或类似心绞痛的胸痛伴冠脉造影正常的综合征常被称为,需与冠心病所引起的典型区别。其病因尚不清楚,其中一部分患者有真正的心肌缺血,表现为运动或快速起搏时心肌产生乳酸盐增多。
有胸痛而冠脉造影正常的病人多见于绝经期前的妇女,大多数的胸痛症状不典型,胸痛可由劳累诱发,但促发痛的阈值变化很大,有时疼痛非常剧烈。本病可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有恐慌、或精神异常等临床表现。有的病人有抵抗和。临床查体多无异常发现。部分病人胸痛时心电图上可有非特异性ST-T异常。近20%的患者有阳性。运动核素心肌显像可发现部分病人有心肌灌注异常,但它与缺损范围、运动试验阳性程度和运动无一致的相关性。
对临床上有缺血证据的患者可使用酯及β-受体阻滞药治疗,但实际的治疗效果常不理想。硝酸酯不能提高X综合征患者的运动耐量,甚至可使有些患者的运动耐量减退。可减弱有些病人胸痛发作的频度及严重程度,并可提高其运动耐量。在治疗过程中应尽力寻找胸痛的非心脏原因。对有胃-食管反流及食管者,治疗这些疾病对缓解症状有效。对那些无缺据和(或)那些对抗缺血治疗无反应者,除可提供一般支持治疗外,耐心向病人解释本病的良好预后,使其安心,也是治疗上的重要环节。
稳定型心绞痛可使发生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由于是造成人类死亡的最重要的之一,而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性措施,因此对冠心病的积极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冠心病的预防包括和两个方面。一级预防是指对尚未患上冠心病的人群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防患病,减少。二级预防是指已患上冠心病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防止病情复发或防止病情加重。
1.一级预防措施 包括两种情况:
(1):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2)控制高危因素:针对冠心病的,如、、、、吸烟以及有家族史等情况,给予积极处理。当然,在这些危险因素中有些是可以控制的,如、、糖尿病、肥胖、吸烟、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等;而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等。处理方法包括选用适当药物持续控制、纠正、戒烟限酒、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控制糖尿病等。
2.二级预防 采用已经验证过有效的药物,预防冠心病的复发和病情加重。
目前已肯定有预防作用的药物有:
(1):已被证实可减少的发生和再率,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再梗死率下降大约25%;如有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者,可选用。
(2)β受体阻滞药:只要无禁忌证,冠心病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药,尤其在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后;有资料表明,后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药,可使和再梗死率降低20%~25%。可采用的药物有、普奈洛尔、等。
(3)他汀类降脂药:研究结果显示出冠心病患者的长期治疗,不但使总病死率降低,提高,而且需要行冠脉或CABC的患者数量减少。这得益于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改善功能、抗炎作用、影响以及干扰、、纤溶过程等功能。、、氯伐他汀以及等均有此作用。
(4)ACEI:多应用于伴有功能严重受损或者。已有许多结果证实ACEI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后,&40%或室壁运动指数≤1.2,且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使用ACEI。常用的有、、和等。
另外,针对有粥样硬化轻度狭窄性病变而临床上尚未出现者,尽管还不能明确诊断冠心病,但应视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给予积极预防,也可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并祛除、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一)治疗:的治疗应包括以下四个面。
1.易患因素的纠正 如积极治疗;控制体重、停止吸烟、合并者需降低升高的。如有、、或使用任何增加氧耗的药物均需注意纠正或避免。
2.调整生活方式 减轻或避免的发作。例如估测患者的体力活动,调整日常生活及工作量。患者应避免突然的劳累动作,尤其在较长时间休息以后,例如对昼夜心绞痛发作规律的研究发现,清晨起来后的短时间内,心绞痛阈较低,因此,起床后活动动作宜慢,必要时须用作预防。
3.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冠心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不仅可缓解急性发作,还可以预防心绞痛发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急性发作时的治疗:在心突然发作时,要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若仍不缓解,可使用作用较快的酯类药物,一般首选硝酸甘油和。
①首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mg,因可为所溶解而吸收,1~2min即开始起效,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对约92%的病人有效,其中76%在3min内见效。若无效或未充分缓解,可每隔5min再含服0.415min内可含1.2~1.5mg,若心绞痛症状持续20min,且不为硝酸甘油所缓解可到附近医疗中心就诊,以除外。
②硝酸异山梨酯:5~10mg 舌下含服,1~5min见效,作用维持2~3h。市场上有这两种药物的,比片剂更容易吸收。
③也可含服一些起效快的制剂,如、等。
(2)缓解期的治疗:可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钙通道及物。
①硝酸酯类:临床常用的硝酸酯类主要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和。
A.:与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相比单硝酸异山梨醇不需要通过首次,具有100%的利用率,其半衰期为4~5h,明显长于消心痛的血清半衰期,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药物,其中20mg的有长效治、、和丽珠欣乐,作用可持续8h,适合于2次/d给药。30mg,40mg,50mg,60mg的剂型有(有30mg及60mg两种剂型)、德脉宁、,及莫诺确特等,药效可持续16~24h,一般1片/d即可。
B.速效类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是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的改进剂,后15~30s起效,3~4min作用达高峰,可维持1~1.5h。
C.缓释剂:有2.5mg和6.5mg两种,口服后,前者2~8h疗效明显,后者则作用持续时间更长。
D. 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喷雾剂:喷雾皮肤后约30~60min起效,药效可维持12h。
E.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的剂型: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和的急性发病期。
硝酸酯类药物的主要是:、、反射性和等。
②钙通道拮抗药:常用的有3类:
A.二氢类:如、()、,和。因降低作用明显,适用于冠心病并高血压的患者。硝苯地平常用量为30~120mg/d,分~4次口服;氨氯地平(络活喜)为5~10mg/d,1次口服;(波依定)2.5~10mg/d,1次口服;硝苯地平(拜心同)30mg/d,1次口服。
B.粟碱的:如,160~320mg/d,分~4次口服;维拉帕米缓释剂剂型为240mg/片,1次/d。
C.1.5-衍生物:如,90~240mg/d,分~4次口服。
主要副作用:类可使血压降低、心动过速、头痛、、、不适和周围(以周围为常见)。而维拉帕米和的主要副作用是、、心力衰竭、头痛和疲乏等。
③β受体阻滞药:临床常用β受体阻滞药有()、()、()和(康可);这些β受体阻滞药均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除普萘洛尔(心得安)外,均是选择性作用于β受体,故心得普萘洛尔(心得安)近来已较少使用。β受体阻滞药应用剂量国内明显低于国外。
A.():美托洛尔(美多心安)是脂溶性,主要经肝脏代谢。剂量25~200mgd,分~3次口服;使用剂量低于100mg/d时有心脏选择性。
B.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和比索洛尔(康可):为水溶性,主要经代谢,阿替洛尔(氨酰心安)12.5~100mg/d,分~2次口服;比索洛尔(康可)2.5~10mg/d,1次/d口服。比索洛尔(康可)10mg时相当于阿替洛尔(氨酰心安)100mg的疗效。血清半衰期阿替洛尔(氨酰心安)为6~9h,比索洛尔(康可)为18~24h。
④抗心肌药:在正常无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心脏活动的能量60%~90%来自内的脂肪酸代谢。10%~40%由和氧化提供。心肌缺血时,动员增加,脂肪酸氧化速度增加,氧化供能(葡萄糖有氧代谢)份额被压缩了5%~10%,ATP生成的速率下降。如以1.6碳软脂酸供能时,每消耗1个氧(O2)可产生4.3个ATP的能量;而以葡萄糖氧化时,每消耗1个氧分子可提供6个ATP的能量。可见消耗同样的氧,葡萄糖供能比游离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效能高12%~28%。由于糖酵解和乳酸产生增加,导致细胞内pH降低,影响离子泵的正常功能和钠、钾离子的跨膜流动,钙离子在细胞内过载,导致下降。在中等程度心肌缺血时(冠脉仅为正常30%~60%)虽然有乳酸堆积,心肌仍以耗氧较多的脂肪酸氧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酸转化为乳酸;使心肌功能进一步受影响。
():为优化心肌能量平衡的抗心肌缺血药。作用于水平,通过选择性抑制长链3-酮酰(3-KAT)而可部分抑制脂肪酸氧化,增加葡萄糖有氧代谢,减少ATP产生的氧耗和乳酸H 的堆积,减少及细胞内2 超负荷,减轻损害。保证了离子泵的正常功能,钠、钾离子的跨膜流动,继而保持了细胞的自身平衡。具有直接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对血流动力学没有影响。
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已有较明显的固定狭窄,不能通过冠状动脉适应性的扩张来增加血流灌注,同时由于功能的损伤,NO(一氧化氮)产生减少,使在体力运动、情绪激动或寒冷气候时冠脉收缩,故约有30%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以静息状态下出现症状发作。作为第一个-KAT,“曲美他嗪(万爽力)”有助于优化心肌,从脂肪酸氧化转向葡萄糖氧化,恢复糖酵解和氧化的耦联,促使氧耗较少的ATP产生,有助于缺血心肌机械功能的恢复。
在2001年9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欧洲年会(ESC)对曲美他嗪的治疗进展进行了专题研讨。认为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β受体阻滞药是一线药物,但该类药有一定的禁忌证,在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硝酸酯、、曲美他嗪可在一线药物有禁忌证或差时作为二线药物使用。研究证实,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时,与有血流动力学作用的药物相比,TMZ至少有同等的疗效,而病人的耐受性更好。有作者应用TMZ 20mg,3次/d(71例),与普萘洛尔(心得安)40mg,3次/d(78例)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心绞痛二者同样有效。TMZ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常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如在延长运动至心绞痛发作和ST段降低的时间上,TMZ与硝酸酯合用较β受体阻滞药和硝酸酯合用更有效。地尔硫卓治疗无效的病人加用TMZ可使症状改善。
还有TMZ改善功能,提高LVEF,对内皮细胞、细胞和等的作用也有相关研究报道。总之,由于TMZ的独特作用机制和良好的安全性,它的临床运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已从单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扩展到对多种心肌缺血状态及缺血性时的保护。
⑤抗血小板的药物: 主要抗血小板的药物有、、、()、及血小板(GPⅡb/Ⅲa——)拮抗药等。
4.心绞痛的介入性治疗 主要指冠状动脉,目前主要有两种即PTCA()和CABG()。
(1)PTCA:即用经皮方法送入,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在狭窄节段的机械挤压,使粥样的向外膜伸展,直径扩大,或粥样硬化斑块被撕裂沿血管腔延伸,在压力和血流冲击下,重新塑形生成新的平滑,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血流通畅。
目前随着PTCA技术的改进、材料的改良、优质影像增强系统的引入及PTCA操作经验的积累,其临床适应证在扩展。在临床上药物治疗无效,病人要求运重建治疗;同时有血管再通操作成功的可能性的病人可考虑进行PTCA的治疗。
(2)CABG:它通过将血管绕过部位与其近端吻合,可以达到立即恢复和(或)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流量,有效地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缓解症状,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为好。稳定的预后主要决定于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心功能状况。慢性患者,有些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多数报道认为,慢性心绞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Holter检测有无心肌缺血,对评估患者的长期预后有一定价值,但尚需有更充分证据的验证。Rocco等观察入选的8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均阳性,其中49例(57%)在日常活动中Holter检测有心肌缺血。随访最长25个月[平均(12.5±7.8)个月]。随访结果可见,临床事件(包括、、、CABG)的次数,在Holter检测出有心肌缺血的比无缺血者预后差,也提示心电图运动试验和Holter检测均有心肌缺血预后不良。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自A+医学百科 “稳定型心绞痛”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稳定型心绞痛”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绞痛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