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了现在在211工程的非211重点大学排名上研究

先说一下题主的情况,题主本科专业是教育学,本科学校不算好也不算差。母校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对于题主而言不想把母校界定为普通大学是因为在师范教育这个领域,我们学校资历挺老,经验之外师资也是比较过硬的。我准备考研比较晚,大四才开始准备。因为时间不是太充足,本校也比较熟悉的前提下选择了考本校。初试分数不低,复试名次也在前三。题主眼下即将迎来本科的毕业答辩,本该相对轻松愉快一点。但实话说,最近其实过得很负能量。向我们这样的专业,就业进入公司或企业的其实并不多。但尽管是这样许多朋友和同学都认为我研究生院校非国家重点没有读的必要,去念也是荒废三年时光,反而不如大四毕业立刻工作来得更好。还有人觉得我在报考的时候没有填重点直接目标本校,第一步就是错的。这样的话真的听了不少,毕业季,似乎考上研究生本应该是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但我其实现在一点都不快乐。
我承认,选择本校考研在当时我的选择中的确也有相对稳妥的因素。对于自己,我觉得我一向都还比较有所规划的。但现在却感觉更迷茫,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消极情绪。请问,非985211的研究生真的不值得读吗?是否非重点大学的本校读研没有价值?
1,是否双非很重要吗?有影响,到不重要。无论如何选择,注意关键点在于你自己。并不是说去了某某学校,就会给你带了附加价值(我承认,简历上的985,211在找工作时是一块敲门砖,很有作用但不是关键。)2,985的优势在哪里?优势很多,研究生教育上这个可能跟在于你的导师,985的水导师是比不上一般高校的好导师的。(研究生导师很重要,甚于学校)985最大的优势在于环境,从牛逼人的比例上来讲,哪怕是冷门学科其牛逼的老师及学生的比例也是大于普通高校的。和牛逼的人在一起的时间多了,对自己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第一条也说了,核心在于自己。其次,985高校各种机会很多,这是有一大优势,比如我两能力相同,可能在985我的能力很容易得到发挥或是说认同,而在一般高校可能随机性就更强一点。3,如何选择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个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但就我自己而言,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力所能及不是说一定能考上,是说有概率能考上),我一定会选985。望君认真思考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理性选择。
既然都已经决定了,准备了,为什么不敢坚持自己的初衷?&br&&br&你听一帮没有读过硕士的人说,有参考价值吗?他们要做的是鼓励你,说风凉话的请你主动隔离。&br&&br&当然,要承认学校之间是有差距的,既有学生的差距,也有老师的差距。只是,人都是有自己位置的,认清自己的位置并敢于坚持,需要面对非议和干扰的勇气。&br&&br&谢邀。
既然都已经决定了,准备了,为什么不敢坚持自己的初衷? 你听一帮没有读过硕士的人说,有参考价值吗?他们要做的是鼓励你,说风凉话的请你主动隔离。 当然,要承认学校之间是有差距的,既有学生的差距,也有老师的差距。只是,人都是有自己位置的,认清自己…
全国才几所985,211,,,按这样说高考要是考不上985211就干脆别读大学了,,,,你觉得这样可能伐~~~&br&而事实上是,你考了多少分就去读相应等级的学校,,,要不就复读,大学还是读了好.&br&&br&同理研究生也是一样的,只要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就好,考个一本的研也行,,,但是二本的研我建议还是算了......&br&--------------------------------------&br&&b&评论中有些人理解能力有问题.......非得跟我解释有很多所,.我说的全国才几所985,211是在全国所有高校的比例来算的(包括所有的123本和大专)&/b&
全国才几所985,211,,,按这样说高考要是考不上985211就干脆别读大学了,,,,你觉得这样可能伐~~~ 而事实上是,你考了多少分就去读相应等级的学校,,,要不就复读,大学还是读了好. 同理研究生也是一样的,只要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就好,考个一本的研也行,,,但是二本的研…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复杂系统是什么?复杂到不想和你讲。重点大学_百度百科
(key university)是指境内被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1959年,《中共中央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确定20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又增加了44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总数共计64所;1978年,《》最终确定88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以上为计划经济年代的重点大学概念。1995年——2008年间中央政府先后确定112所大学为“”重点建设大学[1]
;1998年中央政府确定39所大学为“”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中央政府确定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高校为“”重点建设大学,;确立中西部14个没有教育部直属大学的省、自治区的14所高校为“”大学,;2015年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排专项经费160亿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2]
现代意义上的重点大学包括入选上述几大中国政府国家层面高校重点建设工程的高校以及未被纳入几大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原全国重点大学,目前我国的重点大学有近200所。2015年10月,印发《》[3]
重点大学原全国重点大学
重点大学1953年1所
(世称“”)
注:是唯一直属的单位(),校长为()
重点大学1954年6所
日,中央《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指定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
全国重点与中央部属、211、985的关系
5、(已并入)
重点大学1959年20所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4]
,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试招研究生:
、、、、、(现)、(现)、(现)、(现)、、、、、、上海第一医学院(现)、。
同年8月又增加4所全国重点大学:
1、,简称“”(中央军委直属、正大军区级)
(现为+++若干军校)
(简称“西军电”,现为)
(即原“”,现为,与清华大学共建清华大学医学部)
重点大学1960年64所
中发(号 酉字《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5]
,中央决定在原来20所(16+4)重点大学的基础上,再增加44所重点大学,原有的(校名前加☆的)和新增加的共64所:
中国人民大学
1、综合大学13所
、(现)、
2、工科院校32所
、北京航空学院(现)
(现)、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学院(现)、、
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
南京工学院(现)、华中工学院(现)、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北京石油学院(现)、
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化工学院(现北京化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已并入)、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
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已并入武汉大学)
中南矿冶学院(已并入中南大学)、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
3、师范院校4所
东北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4、农林院校3所
☆(已并入)、
☆北京农机化学院(已并入中国农业大学)、
5、医学院校5所
☆(协和)、☆上海第一医学院、
☆、()、
6、外语政法4校
(现)、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
7、音乐体育2校
、北京体育学院(现)
8、军事院校3所
(+++若干军校)、
☆(现为)
重点大学1963年3所
日通知,增加3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3)(现)
重点大学1978年88所
中央“统一领导,分散管理”时期:日提出要办重点大学,集中优秀人才办。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恢复文革前60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并增加28所高校为重点大学。1978年国务院最终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力。
下列即是常说的1978年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括号内为当今的校名):
1、综合类16所  
2、理工类51所  
(后更名,再与、原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成)
上海交通大学
(后与、、、合并成新的吉林大学)
(与、合并成新的重庆大学)
华东化工学院()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与武汉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
武汉地质学院()
四川矿业学院()
中南矿冶学院(后更名中南工业大学,再与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为)
南京航空学院()
南京气象学院()
华东工学院()
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后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再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
西北轻工业学院(、)
武汉测绘学院(后与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
长春地质学院(后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再与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
阜新矿业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
华北电力学院()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3、农学类九校
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
北京林学院()
镇江农业机械化学院(后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再与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南京农学院()
广东农林学院(后拆分为中南林学院()以及华南农学院())
西南农学院(后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再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成)
西北农学院()
沈阳农学院()
4、医学类六所
北京医学院(后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再与北京大学合并为新的)
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后与复旦大学合并成新的)
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后与中山大学合并为新的)
四川医学院(后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再与四川大学合并成新的)
北京中医学院()
南京药学院()
5、师范类二所
6、外国语二所  北京外国语学院()
7、政法类一所
西南政法学院()
8、艺术类一所
〖注一〗:文革前68所重点高等学校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政法学院、北京体育学院、北京外贸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等八所高校没列入恢复和办好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名单内。
〖注二〗:1978年到1981年陆续追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有11所:
——(1978年8月,根据国务院国发27号文件决定湖南大学改由第一机械工业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一机部为主,并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成都工学院(全国科学大会后,中国科学院从地方要去四所学校之一,1978年10月划归中国科学院,更名为成都科技大学,成为重点大学,1980年10月改属原国家教委,后与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  ——北京语言学院(1979年2月列入全国重点大学,增列原因是对外汉语教学招生的需要,今)
  ——北京体育学院(日中共中央批转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散管理的决定的报告》,该院又列为全国重点学校,今)。  ——江西农学院(1980年11月江西农学院更名,它是江西第一所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7月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江西农学院合并,后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  ——山西农学院(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寨农学院并入山西农学院,同年山西农学院更名,被列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此后雁北、运城农学院也并入)。  ——(日,国务院恢复1971年4月撤消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务院在国发[号文件中重申: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大学)。  ——中央民族学院(1979年8月召开全国第五次少数民族学院院长会议,该校被列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今)。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73年北京复校,今)。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78年后复校,后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再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注三〗:其他部属重点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79年7月国务院决定校名“中国首都医科大学”,1985年改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这是协和医学院第三次复校,今名)  ——北京政法学院(1979年重建,今)  ——(1950年4月归教育部,1958年10月吉林省接管。1978年2月省部双重领导,1980年8月归教育部。)  ——石家庄铁道学院(1978年 1月13日更名为铁道兵工程学院,今)  ——北京广播学院(1978年被列为,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负责筹建,1958年成立,后与原上海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  ——(1978年黑龙江工学院并入中国科学院 [6]
注:“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为100所左右,中央政府并要求将此事当作面向“21世纪”的大事来抓。这项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开始简称为“211计划”,后来确定为“211工程”。原来的全国重点大学中、、、、、、、、、、(现主体、)、、、、(日,与清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学科建设由清华大学纳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整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计划之中,在政策和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等15所院校由于政策平衡和自身发展受限等原因没有纳入国家“211工程”计划,仅存全国重点大学之名。
而原先不属于全国重点大学的、、、、、、、、、、、,、、、、、、、、、、、、、、、、、、、、、、、一共38所院校由于部分自身行业特色或者国家重点大学的布局平衡、国家偏远地区政策照顾等原因,规划列入国家“211工程”计划,成为211大学,这些大学进入211工程的时间较晚。
重点大学原国家重点建设大学
重点大学“七五”建设(15所)
“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
八十年代初,四所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联名向中央写信,建议中央政府增加对教育的财政预算和投入,特别是要拨出专款、大力度地支持全国著名的部分重点大学建设。国务院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于1984年确定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六所大学纳入国家“七五”重点投资建设项目。而上述这四所大学皆榜上无名,它们的失落和无奈难于言表。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重点大学“八五”建设(15所)
“八五” 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
——、、、、  ——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音乐大学
重点大学国家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重点大学985工程39所
日,时任国家主席在庆祝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和高水平大学,简称 “”。[7]
这些大学全部为中央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全部具有若干院士、、、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自主划线权。
一期高校学校共建部门协议签署时间教育部、北京市1999.7教育部、北京市1999.7教育部、上海市1999.7教育部、上海市1999.7教育部、江苏省1999.7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安徽省1999.7教育部、陕西省1999.9教育部、浙江省1999.11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1999.11工业与信息化部、北京市2000.9教育部、天津市2000.12教育部、天津市2000.12教育部、广东省2001.1教育部、广东省2001.1教育部、山东省2001.2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2001.2教育部、吉林省2001.2教育部、福建省、厦门市2001.2教育部、湖北省2001.2教育部、江苏省2001.2教育部、山东省、国家海洋局、青岛市2001.2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湖南省2001.2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湖南省2001.2工信部、教育部、陕西省、西安市2001.4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2001.8教育部、四川省2001.9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四川省、成都市2001.9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北京市2001.9教育部、重庆市2001.9教育部、甘肃省2001.12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2002.1教育部、上海市2002.6教育部、北京市2002.8教育部、北京市2003.9二期高校教育部、北京市、农业部、水利部2004教育部、陕西省2004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北京市2004中央军委、长沙市2006教育部、上海市2006
重点大学211工程112所
“”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 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重点建设工程,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211工程入选大学名单  省区数量院校名称北京26  黑龙江4吉林3 辽宁4天津3 河北1   山西1   内蒙古1   上海10  江苏11 浙江1   安徽3 福建2  江西1   山东3 河南1   湖北7 湖南4广东4广西1   海南1   四川5   贵州1   云南1   重庆2  西藏1   陕西8甘肃1   青海1   宁夏1   新疆2  
重点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00所
,是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并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中西部一批本科高校的实力更大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地方高校的发展建设。该“工程”从2012年开始,由发改委、教育部组织实施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省部共建或省属重点大学,包括部分原211工程大学,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期)学校名单(按所在地区分,合计100所,排名不分先后)河北6所  山西4所内蒙古 3所 黑龙江5所   吉林5所   辽宁5所   安徽6所  江西4所河南7所 湖北6所  湖南6所  广西4所海南1所   四川6所  贵州4所云南4所  重庆3所 西藏2所  陕西5所   甘肃4所宁夏1所   青海2所  新疆5所   生产建设兵团2所  
重点大学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
即“一省一校”,是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份,专项支持这些14个省区域内的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高、有省内地区优势的高水平大学。从该工程按照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建设本地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这些大学重点加强特色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是继政策之后国家推动中西部省属高校发展设立的两大工程项目之一,即“”的一部分。
西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教育部2015年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排专项经费160亿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作。[2]
重点大学优势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大学
重点大学985平台
211工程、985平台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截至2011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此后,教育部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将不会再新增高校,于是引入动态竞争机制,实施“”。[7]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从属于“211工程”建设的学校但不属于“985工程”建设的部属高校中选择。“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在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全国顶尖的优势学科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从而大力提高建设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群。“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长期实施,由于平台建设方式和985工程平台相同,所以称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建设平台”,简称“特色985工程”,“特色985工程”大学基本上是没有经历过合并重组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精度极高,拥有一至两个全国顶尖的学科,在行业内认可度极高,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985平台院校名单如下:
985平台名单
学校名称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经济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与石油化工关键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航空飞行器设计制造与飞行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现代攻防与先进装备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洁净利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地球系统过程与矿产资源平台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经、法、管学科融通创新与我国社会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绿色建材与新材料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中医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新药发现理论与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国家轨道交通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轨道交通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绿色化工与材料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全球水循环与国家水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节能环保汽车及其制造装备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金融学科群与中国金融创新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电力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公路建设与交通运营保障科学与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食品精深加工与安全控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应对全球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高效利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生长发育调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数字媒体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华侨华人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新材料与冶金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法治建设与人才培养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正式名称未公布)
(正式名称未公布)
重点大学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国家建设高校,是《(年)》提出,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和启动“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于2010年开始实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年度控制额度为:“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二级学科)人文社科管理类170万/个,理农医类350万/个,工类450万/个;“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认定前国家重点学科数计算,对不分设二级学科的(、中药学)按同类(二级学科)的2倍计算。三年为一个周期,地方政府还将给予项目配套经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还给予特殊照顾。经批准,“”从2012年起继续由负责实施。在新一期项目中,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类别将74所“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也纳入了选拔范围。
国家“”建设高校(74所)
重点大学2011计划
“”全称“”,是继、“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于日正式启动。该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该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2011计划’提出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不限定范围,不固化单位。这个计划实施下来,将不会有‘2011高校’这个概念,只有‘2011协同创新中心’这个实体。”[10]
2012年度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中 心 名 称
主 要 协 同 单 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
、、海军指挥学院、、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科技集团等
、中航工业集团等
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等
、、河南省农科院等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
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
中南大学、贵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科学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等
13.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
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等
名单如下:[11]
中国部委中国大陆名单
北京市(24所)
、、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上海市(8所)
、、、、、、、
江苏省(7所)
、、、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
湖北省(7所)
、、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陕西省(5所)
、、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四川省(4所)
、、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山东省(3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吉林省(2所)
、东北师范大学
广东省(2所)
、华南理工大学
辽宁省(2所)
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天津市(2所)
黑龙江省(1所)
湖南省(2所)
重庆市(2所)
安徽省(1所)
浙江省(1所)
福建省(1所)
甘肃省(1所)
湖南省(1所)
北京市(1所)
黑龙江(2所)
北京市(2所)
江苏省(2所)
陕西省(1所)
北京市(1所)
湖北省(1所)
四川省(1所)
甘肃省(1所)
宁夏区(1所)
辽宁省(1所)
北京市(1所)
辽宁省(1所)
河北省(1所)
河南省(1所)
浙江省(1所)
广东省(1所)
福建省(1所)
北京市(1所)
安徽省(1所)
上海市(1所)
辽宁省(1所)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北京市(1所)
北京市(1所)
河北省(1所)
北京市(1所)
(现名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国家体育总局
北京市(1所)
中央办公厅
北京市(1所)
中华全国总工会
北京市(1所)
中华妇女联合会
北京市(1所)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天津市(1所)
四川省(1所)
重点大学省部共建高校
历史上我国高等学校多隶属于国家不同的部委,各个部委办自己特色的高校。国家教育领导体制改革后,中央将原来的部委所属高校调整为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直属高校)和部分其他部委主管,其他高校改由省级地方政府管理,即形成了21世纪初的高校隶属格局:少数中央部(委)属高校和多数地方政府所属高校。中央部属高校得到的资源较多,发展较快,而大多数省属高校得到的财政支持较少,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004年,教育部经研究决定与河南省重点共建郑州大学,以此作为了开端。[12]
重点大学地方政府主导与教育部共建大学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情况统计表(43所)
共建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省部重点支持  13
天津市、河北省
地方政府主导,与教育部和多个部委或部级大公司共建序号共建单位共建高校共建时间1江苏省、教育部、审计署、财政部南京审计学院日2江苏省、教育部、国家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日3辽宁省、教育部、财政部日4江西省、教育部、财政部江西财经大学日5山东省、教育部、财政部山东财经大学日6北京市、教育部、北京电影学院日7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理工大学日8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日9辽宁省、中国航天工业集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日10浙江省、商务部、教育部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9月注:教育部为此设立(由直接领导),立足于省部共建,重点支持教育部参与共建的高校。
重点大学其他国家部委与地方重点共建大学
共建部委省份名称类型地点
湖南工科长沙上海工科上海江苏综合南通山东工科济南重庆工科重庆福建综合厦门
北京艺术北京北京艺术北京浙江艺术杭州上海艺术上海广西艺术南宁江苏 艺术南京国家国防科工局
湖南综合湘潭
吉林工科长春江苏工科南京江西工科南昌工科山西工科太原广西工科桂林重庆工科重庆陕西工科西安河北工科石家庄北华航天工业学工科廊坊
四川综合绵阳河北工科石家庄黑龙江
综合哈尔滨
工科工科河南工科郑州湖北综合宜昌河北工科邯郸江西工科南昌浙江工科杭州农业部湖北综合荆州甘肃农业兰州湖南农业长沙广东农业广州黑龙江农业哈尔滨河南农业郑州河北农业保定安徽农业合肥山西农业太谷县山东农业泰安江西农业南昌辽宁农业沈阳湖南综合长沙云南林业昆明江苏林业南京福建农林福州内蒙古农业呼和浩特河南农业郑州安徽农业合肥浙江  农林临安  湖南综合衡阳江西工科南昌湖南综合衡阳吉林财经长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辽宁沈阳建筑大工科沈阳江苏
辽宁农业大连上海农业 上海 广东农业湛江江苏理工南京浙江综合宁波
江苏工科镇江三大石油公司四川工科成都、南充黑龙江工科大庆陕西工科西安辽宁工科抚顺湖北工科荆州重庆工科重庆江苏常州大
工科常州广东工科茂名辽宁工科沈阳陕西工科西安四川工科成都江西工科南昌河北财经石家庄河南工科郑州江苏财经南京北京民族北京湖北民族武汉湖北民族恩施湖南
四川民族成都甘肃民族兰州宁夏民族银川辽宁民族大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综合淮南河北综合唐山河南工科焦作黑龙江工科哈尔滨辽宁工科阜新陕西工科西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川医药成都江苏医药南京河南医药郑州河南工科郑州四川工科成都陕西财经西安辽宁综合大连甘肃工科兰州
重点大学中国重点大学排名50强
排序学校名称总得分办学资源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学校声誉省市序类型序1北京大学100.002112北京1综合12清华大学94.641941北京2理工13浙江大学94.534426浙江1综合2492.488338上海1理工2590.483565湖北1综合3689.26612511上海2综合4789.037293江苏1综合5885.91132174湖北2理工39吉林大学85.44910107吉林1综合610中山大学85.081111814广东1综合71183.711881312山东1综合812南开大学82.125131422天津1综合913四川大学82.0716191216四川1综合101480.9323161127安徽1理工415西安交通大学80.7917141524陕西1理工51680.182172710黑龙江1理工617中南大学79.3619152117湖南1理工718东南大学78.992428209江苏2理工81978.792762325北京3文法12078.6520221723上海3理工921北京师范大学78.6314181936北京4师范12278.4932171813天津2理工1023厦门大学78.3928241621福建1综合112476.1122272620北京5理工1125大连理工大学75.4325332243辽宁1理工122675.2334202819上海4师范227华南理工大学73.2830293133广东2理工132873.1936442540甘肃1综合122972.3335233926陕西2理工1430湖南大学72.3029732432湖南2理工153171.9715264867重庆1理工1632北京理工大学71.8549302950北京6理工1733南京师范大学71.8038253728江苏3师范33471.0531314241北京7农林13570.1042623039四川2理工1836东北师范大学69.0110357754吉林2师范43768.9944424046湖北3农林238郑州大学68.9951524318河南1综合133968.9850433376北京8理工1940东北大学68.6033554452辽宁2理工2041西南交通大学68.4554513284四川3理工2142中国矿业大学68.2658543630江苏4理工224368.0143347415北京9理工234467.5357325361山东2理工2445西南大学67.2839455931重庆2综合1446武汉理工大学67.1756643565湖北4理工254766.5847485538湖北5师范54866.4312687185江苏5农林34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66.2871604744陕西3理工2650中国政法大学66.2469405749北京10文法2[13]
.腾讯.[引用日期]
.教育部.[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教育新闻网.[引用日期]
.黑龙江新闻网.[引用日期]
.百度.[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重点大学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人民网-教育频道[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应届毕业生网. [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211重点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