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如何快速治疗感冒冒?、、、、、、

如何治疗感冒,及感冒后的咳嗽?|身心认知与健身 - 南怀瑾文网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Pages: ( 2 total )
如何治疗感冒,及感冒后的咳嗽?
善治感冒,健康长寿转自:北京天和润物中医药研究所 郭生白我七十九岁半,每月从北京到杭州独来独往。白天门诊,晚夜著文,从来不知疲倦。有人问我:怎么你这样健康,练什么功,有什么妙招?我常常回答说:我有两个宝,一是“天人和一”观念,二是善治感冒。“天人和一”理念今后讲,善治感冒今天说。为什么说善治感冒能健康长寿呢?人人皆知感冒生百病。为什么感冒生百病呢?在上两期里我简单的介绍过。感冒是病毒侵入人体引起的“排异”反应。什么是“排异”?“排异”是人体生命本能。当有害物质进入体内,排异本能便把异物排出体外。但是排异的通路是因异物所在的部位不同而排异的通路也不同。感冒之类是身体的外表面为排异的通路,如汗腺,或咳痰、喷嚏、眼泪、小便等等通路。比如流行性感冒的排异反应是发热到40度以上,全身肌肉颤抖畏寒、身疼、骨节疼、腰疼、头疼、呕、喘;身上皮肤干燥,不出汗。脉搏浮浅,脉率加快。这些表现都是向外排异的表现。颤抖是肌肉组织制造体温提高体温作发汗的准备,身体本能要以排汗的方式把异物排出体外。身体疼痛是异物不得排除。喘,是向外散热,喷嚏、呕、涕、泪,都是向外排异的表现。中国人聪明,两千年以前就发现了人体生命排异本能。看到感冒的这个现象,就用顺势利导的方法帮助肌体发汗。用麻黄汤,一服汗出,所有的症状如烟消云散,一身轻松,痊愈了。这种顺势助动的治法,是最好的。感冒痊愈了什么症状都没有了。但是,对这种感冒并不都是这种顺从病理趋势用助动的治法,很多人是用对抗的方法。一见发热,不问为什么发热,便用水袋或酒精擦身以及其他方法如抗生素、激素等等药物退热。结果,把排异本能压制了下去,身热虽然降下来了,汗不出了,病毒物质排不出了,后遗症却造成了!鼻炎、咽炎、气管炎、膀胱炎、心肌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等,最可怕的是“亚健康”!零三年的非典,死亡的不谈,侥幸活下来的有没有不留后遗症的?而邓铁涛先生治的五十余例全部治愈不说,为什么没有一例留下后遗症?上世纪五十年代蒲辅周先生在石家庄治疗一百六十七例乙型脑炎,为什么全部治愈,一例后遗症也没有?一句话:用因势利导的排异法,彻底排除了病理物质!您知道了这个道理,再看感冒的后遗症,再听“感冒生百病”这话,您该明白了:生态医疗是多么智慧!下面我介绍中医对四种常见感冒的治法。一、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发热常高达三十九至四十一度全身颤抖畏寒不出汗。皮肤干热、头疼、身疼、骨节疼、腰疼、气喘、呕逆。脉搏浮浅,脉率快,脉管紧张。比其他感冒症状表现急剧。病理趋势虽然都是向外排异的反应。但流感的特征是身体高热畏寒颤抖,不出汗。只要汗出来,排除了病理物质,身热便退下来,恢复正常体温。流感必须与中毒性痢疾区别开。中毒性肠炎痢疾有下利腹疼;流感没有。与麻疹区别:麻疹的发热是一阵轻一阵重,初起体温一般不会三十九度以上。与脑炎区别:脑炎初起有全身疼、头疼但无剧烈畏寒颤抖,而有昏睡的表现。流感病势是向体表作排异反映,但排汗的条件不够,不能排汗。所以全身肌肉组织剧烈颤抖以制造热量提高体温这个发汗的条件。我们看这个趋势,便用“麻黄汤”治。麻黄汤是升高血压,温通血脉,开张汗腺的作用。所以一服汗出便热退身安,所有症状与没有发生一样。但汗出病愈不要急于外出,在室将养一、二日便好了。麻黄汤方:麻黄、桂枝、杏仁(研)甘草。用量可根据病人强大与弱小斟酌。一般麻黄10克,杏仁20克(研),桂枝25克,甘草13克,水煎三十分钟,滤汁,药渣加水300毫升再煎二十分钟,滤汁,两汁相合,每次服二分之一,服后喝些热开水,温复身体,发汗前感觉不舒服,等汗逐渐发出,症状逐渐缓解,到全身都有汗,手足亦有汗时,这个“排异”反应到最佳程度。但不可因贪凉爽而去掉衣被,贪图一时凉爽。这样排毒不彻底,必会再发热。但我们发汗的目的是“排异”,而不是为排汗。所以不可大汗淋漓。只要身上有汗便好。千万不要大汗淋漓,病会因伤津液不能彻底痊愈。最好是通身有汗,保持十个小时以上才好,麻黄汤一剂分两次服,服下二分之一汗出病愈,剩下的药不必再吃。扔掉即可。如汗出失败,可服第二次仍如第一次服药一样将息。服麻黄汤禁食生、冷、粘滑、肉、乳、辛辣、酒、酪、臭、恶等物。流行性感冒在初起,高烧畏寒颤抖时用麻黄汤发汗。常一剂便身和神清彻底痊愈。如果非法治疗,以退热降体温为目的,用冷水、冰袋或激素及化学药,常会因失去排异的时机,导致病毒入肺造成肺感染。发生了肺感染,高烧不退,咳嗽多痰,病情恶化了。但不要怕。肺感染仍有排毒的趋势,可以由大便与利尿两个通路因势利导排毒。一般病情,两三剂药也便痊愈了。这便需要有经验的中医来完成。如继续用激素与化学药退热,多危!必须守住:1、流感发病早治;2、不可误治。慎之!二、 普通感冒(伤风)这种感冒初起体温常在三十八至三十九度左右,时而汗出。汗出时体温下降,时而汗止,无汗时体温上升。身体酸软无力,畏寒、头疼、鼻塞、流涕泪。脉搏浮浅而脉率不快。从症状看:为什么有汗而身热不能解呢?虽然汗出,但时出时止,不能排除病理物质,所以身热时升时降。怎么办呢?病势是向外排异的反应,汗腺是张开的,所以只用温通血脉的桂枝与芍药、甘草,加上生姜、大枣以助药力,服药后再吃热稀粥以助津液。衣被盖暖,发微汗,保持周日身体微似有汗,不可大汗淋漓,如服麻黄汤相同。只要身上有微汗,不再时有时无病便痊愈。桂枝汤方:桂枝30克,芍药30克,甘草13克,生姜25克,大枣12枚切碎。上药加水600毫升煮沸,文火煮30分钟,滤汁。药渣加水400毫升再煎取200毫升,两汁相合,分两次温服。每早晚各一服。一服汗出病愈,不再服。如不愈,原方再服一剂。仍不愈可如法每日三服。取汗不是目的,排毒是目的。只要能如要求服药,能周日保持身上微似有汗,便会彻底痊愈,如果延误治疗时机,或用激素化学药退热,或发汗过多如水流漓,必然会造成许多这样那样的病情逆转。其转变常见大约有十八种。最可怕的是亚健康。但不要紧,中医早已有成功的对应治疗方法与方药三、感冒咽疼这种感冒体温不甚高,一般在三十七度到三十八度左右身体疲软无力不甚明显。主要是咽痛、扁桃体红肿,有分泌物,有咳无痰。这种感冒不可用麻黄汤、桂枝汤发汗。如果发汗会使病情加重,千万注意。如用抗生素几日后,急性期过去,有的病例可以自然慢慢痊愈;有的病例造成慢性咽炎。造成慢性咽炎的,平时无甚大感觉。有分泌物时,有轻微的咳,分泌物多时咳也加重。但容易感冒,每次感冒必咽疼,红肿。极难痊愈。这种咽疼的感冒要用“透表法”排毒清热,用“银翘牡丹汤”金银花25克、连翘30克、牛蒡子25克(打碎)、牡丹皮18克、怀牛膝30克、山豆根25克、甘草13克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渍30分钟,加热煮沸,文火煮30分钟,滤取300毫升。药渣加水再煮20分钟滤汁200毫升。两次药汁相合。每早晚饭前服二分之一。服后禁忌烟、酒、辛辣,其他如麻黄堂禁忌法。服一剂不愈的的,再服一剂,如不愈可连服三剂五剂。药性平和。四、感冒咳喘这种感冒身体无大热,一般在三十七度——三十八度左右,个别幼儿、少年有体温在三十八度以上者,但喘咳而有汗,或咳时上身有汗。咳时有稀痰,粘而痰中有泡。这个感冒病位在肺。肺的排异通路与身体表面相同,体表用汗解而肺与体表又稍有不同。体表汗出来便完成了排异。而肺组织把病理物排出来还要通过小支气管排入大支气管,咳出来才可以完成排异。所以在治疗用药有所不同。麻黄发汗又利尿,杏仁去痰,生石膏清热通大肠。肺与大肠有表里关系。所以肺热可以由大肠排除出去。这种感冒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治疗。“麻杏石甘汤”方:麻黄10克、杏仁20克(研)生石膏30克(研)甘草13克上药以水400毫升浸30分钟,煮沸文火煮30分钟滤汁,取200毫升。药渣加水300毫升再煮20分钟,取汁200毫升。两次药汁相合每服二分之一。一剂服尽不愈,再作一剂服,乃至三五剂,病愈而止。这个病宜早治。初发病时只觉上呼吸发干,有轻微咳嗽时即宜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早治早愈。如果迁延不治或治疗错误,肺中有害物不能排除,出现体温升高到三十九度——四十一度,身无汗而喘,咳嗽痰涎增多。发生肺感染时,麻杏石甘汤不能应用了。肺感染应用“娄半银苓泻肺肺汤”治疗。如一误再误则发肺痛。以上这四种感冒是最常见的。在六十年前,这些病基本上都是中医药治疗的。治疗感冒,中医普遍是以伤寒论与瘟病学的理法治疗的。治疗如法是没有后遗症的。在六十年前也有误治,如用冷水喷身退热或用火针取汗,用泻药也会造成不良的结果。近三十年滥用抗生素、激素治感冒,是造成后遗症的主要原因,同时善治感冒的中医药被冷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总之,提请大家注意:感冒这个病,正确的治疗,一定是因势利导,排毒外出;一切的对抗治疗都违悖生态规律,是错误治法。即使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剂服后不发汗也不能痊愈。感冒的急性期过去,也就是发热、畏寒、头疼、呕逆期间过去,只留有后遗症时,上面的麻黄汤、桂枝汤便不能再用。因为人体向外排异的趋势已经没有了。再用也没益处了。这发汗法、透表法以及、吐法、下法等等都是“因势”而“利导”,达到“排异”的目的。作一个未必正确的比喻: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不也是因势利导吗?这是个东方人的哲学理念。感冒误治造成的后遗症很多,举一部分病例如下:1、发汗都是要求身上微似有汗,保持时间要长一些,最好能有20小时以上。千万不要出大汗,如水淋漓。这样的大汗,必不能痊愈。病毒虽然排除了,但因为汗出的太多了,体液、体温散失的也太多了,体温低于正常值了,因为体温太低,全身的肌肉组织剧烈地颤抖来制造体温以维持生命需要。而全身的汗腺因为体液缺乏而功能低落,不能闭合。这就造成了全身汗出不止,全身剧烈颤抖,手颤抖的不能握筷子,嘴颤抖的上下牙相碰撞如敲鼓,不能喝水。体温低落至三十六度以下。这是人为的坏病。怎么办?用“桂枝加附子汤”治,一、二剂便愈。2、素有喘病的人(气管炎)普通感冒后喘会加剧。对这种病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疗,感冒痊愈后喘病不会加剧。如果这种病人用激素、抗生素退热,又用安茶碱、麻黄素、激素类治喘,后遗症会很严重。特别是喘病会因感冒逐次发生而喘病逐次加重,而越来越易感冒,恶性循环,后果严重。3、感冒治疗失误造成慢性鼻炎,经常鼻塞不通,或流黄粘或稀或稠分泌物,或不闻香臭等症状严重者有头疼。这种慢性病不宜用消炎药,中药不宜用寒凉药。应该用“辛夷汤“温通药内服,外用麝香散搐鼻则愈。4、感冒后遗症的慢性咽炎,时轻时重,轻时咽部有异物感,重时吞咽时微痛。常发痒,有分泌物引起咳。这种慢性咽炎,消炎药与清热解毒中药都难以治愈。甚至有迁延不愈达十年二十年之久的。这种咽炎用提升免疫的方法才能治愈,服“健脾汤”慢性咽炎患者多有是亚健康者。健脾汤治疗慢性咽炎与亚健康同愈。5、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与亚健康大多是并发的。对于这类与亚健康并发的疾病,治亚健康。亚健康痊愈,这些病便先痊愈了。治疗亚健康用“健脾汤”同步治疗。为什么这些病要治亚健康才能痊愈呢?这是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中有一个“共生性”关系。各个器官组织都是相互依赖而生存的所以各器官组织之间有共生共患的关系。具体的说,有很多慢性病因为免疫功能低落而不能痊愈。上述这几个慢性炎症便属于此类。而亚健康是什么病呢?是分泌功能、代谢功能与免疫功能都偏低的状况。这三个系统是一个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免疫功能不可能单独提高起来。必须是有了良好得分泌功能,才有良好的代谢功能,而免疫功能,是依分泌与代谢功能而存在的。临床家都知道:分泌不好,代谢便不好,免疫也不好。中医有“四时脾旺,邪不可干”的说法。所以把提升免疫功能放在健脾的治疗上。本人在数十年的临床中充分验证了健脾可以提升免疫的真实性。
三、感冒咽疼这种感冒体温不甚高,一般在三十七度到三十八度左右身体疲软无力不甚明显。主要是咽痛、扁桃体红肿,有分泌物,有咳无痰。这种感冒不可用麻黄汤、桂枝汤发汗。如果发汗会使病情加重,千万注意。如用抗生素几日后,急性期过去,有的病例可以自然慢慢痊愈;有的病例造成慢性咽炎。造成慢性咽炎的,平时无甚大感觉。有分泌物时,有轻微的咳,分泌物多时咳也加重。但容易感冒,每次感冒必咽疼,红肿。极难痊愈。这种咽疼的感冒要用“透表法”排毒清热,用“银翘牡丹汤”金银花25克、连翘30克、牛蒡子25克(打碎)、牡丹皮18克、怀牛膝30克、山豆根25克、甘草13克这个和2、感冒咽疼(急性咽炎)这个病也属温病类,是病毒性传染病。证状表现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左右,头重,身体疲软,咽疼,红肿,有分泌物。这不同于感冒,不可发汗,宜采取清凉透表凉血法,用“银翘透表汤”(方见麻疹之中)。急性咽炎与麻疹相同,不可发汗,汗多则伤体液,导致血液浓度增高,于微循环不利,造成透表排异障碍。银翘透表汤方:银花20克、连翘30克、牛蒡子20克、(研)、赤芍20克、牡丹皮10克、升麻10克、甘草10克、紫草6克。以上八味用水1200毫升浸10分钟,煮取400毫升,每服100毫升,日三服。如下利,去紫草加黄连10克;如大便干燥,加紫草10克。服药后,喝开水,忌食腥荤、油炸、干燥、硬粘、臭味、不易消化等食品,宜吃流动性食物,如米汤、稀粥之类。好像两个方子不一样。我前天开始感冒喉咙疼,无他明显症状。喝了银翘透表汤方,大概是水开后煮的时间只有20分钟,喝了后晚上喉咙特别干,喝了许多水,现在有点咳嗽。请问下面该如何解决?
我记起上次喉咙疼找小郭老师开药,好像是“银翘牡丹汤”金银花25克、连翘30克、牛蒡子25克(打碎)、牡丹皮18克、怀牛膝30克、山豆根25克、甘草13克一剂就好了。
常见的几种情形:1、发烧、有汗、咳嗽、黄鼻涕、黄痰,麻杏石甘汤&&&&&&&&&&&&&&&&2、发烧、有汗、咳嗽、白鼻涕、白痰,桂枝汤加厚朴、杏仁&&&&&&&&&&&&&&&&3、发烧、无汗、咳嗽、黄鼻涕、黄痰,大青龙汤&&&&&&&&&&&&&&&&4、发烧、无汗、咳嗽、白鼻涕、白痰,小青龙汤&&&&&&&&&&&&&&&& 5、发烧(较低)、有汗、怕风怕冷。桂枝汤&&&&&&&&&&&&&&&&6、发烧(偏高)、无汗、怕冷,麻黄汤&&&&&&&&&&&&&&&&7、无表证,白痰(吐出的痰为泡沫状得)\咳嗽,苓甘姜味辛夏仁汤&&&&&&&&&&&&&&&&8、无表证,咳嗽\黄痰(切不宜咳出),千金苇茎汤网络不知名作者所说,大家看看有道理不?
网上还有个舍得朋友的笔记:6、郭生白治流感方:银花30g、连翘30g、牛蒡子30g(捣)、葛根40g、丹皮20g、桔梗20g、甘草15g。便稀加黄连15g(无下利不用)、黄芩20g;便秘用炙草15g、知母20g。注意:丹皮配桔梗专消咽喉肿痛,咽痛不要用麻黄;呕吐不要用生姜、半夏止呕,呕吐是排异反应,不要抑制。注:郭老经验“退热一定要理血,故用丹皮。”(二千四百年前希波克拉底:“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医生只是帮助本能的。”)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茯苓12克(4钱) 炙甘草9克(3钱) 乾薑9克(3钱) 细辛6克(2钱) 半夏9克(3钱) 五味子9克(3钱) 杏仁9克(3钱)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使用时机:咳嗽,白痰, 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煮法及注意事项: 以上七味药,以水十碗,煮成叁碗。去滓茯苓12克(4钱)  炙甘草9克(3钱)  乾薑9克(3钱)  细辛6克(2钱)  半夏9克(3钱)&&&&五味子9克(3钱)  杏仁9克(3钱)※苓甘姜味辛夏仁汤使用时机:咳嗽,白痰, 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以上七味药,以水十碗,煮成叁碗。去滓,每次温服半碗。一日叁次. 本文来自中国偏方网 服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者忌食:生冷、 粘滑、肉麵、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苓甘薑味辛夏仁湯》 【出典】 金匱要略 【組成】 茯苓、杏仁、乾薑、五味子、甘草、細辛、半夏 【功能】 袪寒行水,止咳平喘。 【主治】 支飲證,服用《苓甘薑味辛夏仁湯》後,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而見喘咳、咳嗽、短氣、胃內停水,嘔吐等伴有浮腫、肢冷,痰多稀薄,脈沉弱。 【臨床應用】 應用於虛寒者慢性支氣管炎,兼發肺氣腫、支氣管氣喘、心臟性氣喘、心臟瓣膜症、肺氣腫、慢性腎臟炎、腎盂炎、腹膜炎、滲出性肋膜炎、肺水腫、腹水、浮腫等。 【加減】 1.氣上衝逆:加〈桂枝、厚朴〉。 2.氣滿腹脹:加〈枳殼、砂仁〉。 3.脾虛食少:加〈黨參、白朮 、神麴、麥芽〉。 4.咳嗽甚者:加〈款冬花、紫菀〉。 【用法】 飯前溫服。
3. 麦门冬汤:麦门冬(5钱)、半夏(1.5钱)、甘草(1钱)、大枣(4枚)、粳米(5钱)、党参(3钱)。(水煎服)注2:原则上,咳嗽喉咙痛、痰黄稠或停于喉管不出而干咳,吃麦门冬汤;而咳嗽喉咙不痛痰稀白或吃冰、吹风就不舒服,则吃小青龙汤。但在轻微咳嗽时或在寒咳热咳转换的时候,分辨不出该吃何者时,大胆地先吃一种试试看,没效或越严重时,再换另一种即可。(多试几次,经验熟了,以后就不会错。)
(转)必备感冒十良经方&&一、感冒为万病之源&&&&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地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6.5度C左右),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一旦受寒邪、风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因而产生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的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侵及头部则头痛,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就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流鼻水。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此时西药的退烧药及退烧针,只是抑制大脑的造热中枢,掩耳盗铃而已,并没有真正退烧;假如人的正气强,烧退了,就可以抵抗病邪,病也就好了。若本身身体虚弱的话,病就反反复覆,一直好不了,并会带来许多副作用。)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到肠胃道则会腹泻或便秘,甚至并发急性肠炎。 良方十帖介绍 (对号入座、安全有效)(一) 对号入座初起感冒------葛根汤前额头痛,后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汤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鸡蛋清----------小青龙汤鼻涕或痰黄黏稠-------------麻杏甘石汤咳 嗽痰稀白-------------小青龙汤咳 嗽干咳、黄黏稠------------麦门冬汤喉咙不舒服吃冰或吹风就不舒服-----------小青龙汤喉咙不舒服咽喉痛、发炎-------------麦门冬汤晕--------------------------------苓桂朮甘汤痛-----------------------------芍药甘草汤肚子不舒服--------------------平胃散拉肚子一般水泻----------------胃苓汤拉肚子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见药方解说-------------------小柴胡汤 (二) 药方解说葛根汤:感冒初起:头痛、发烧、恶寒、脖子、肩膀、骨节疼痛,而无汗。一般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注意事项:一直在流汗的时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会发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时,则会发汗。小青龙汤: 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后不管有哪些症状,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发烧恶寒,通通可以痊愈。平常任何时候,只要见到流清涕就可以用。过敏性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动不动就打喷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状似鸡蛋清)。注意事项----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寒性的气喘—气喘而有恶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麻杏甘石汤: 流黄稠的鼻涕或痰。热性的气喘、急性肺炎、热郁肺叶(胸闷、呼吸急促,唇红似擦胭脂,量体温却不一定发高烧) 。小青龙汤: 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风就咳(或不舒服)。麦门冬汤: 热咳,干咳—咳嗽无痰,喉咙会痛、沙哑,或咳嗽痰黄稠。扁桃腺发炎。常说话者,最佳保养药方。苓桂朮甘汤: 几乎所有的晕都有效,包括内耳、前庭神经不平衡、低血压…等。晕车(上车前就吃或用浓缩药粉填在肚脐,再上贴透气胶布亦可;吃了不但不伤胃,反而胃口大开又健胃)。眼压过高(平常眼睛、眼眶会胀胀的)。鼻涕倒流。青白色的痰或鼻涕。芍药甘草汤: 中药的止痛药,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简单安全有效。全身一切挛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经、小朋友半夜哭闹、治腹痛如神(日本汉医博士极力称赞)、爬山回来小腿肚痛。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脚痛、结石痛、脚无力…等,皆可缓解。巴金森氏症、小儿脑性麻痹,皆可长期服用而缓解。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胀气、消化不良、吃坏东西(肚子痛、拉肚子)。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跟孕妇不能吃薏仁的理由一样,不要想得太可怕)。注: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汤。胃苓汤: 拉肚子、水泻、上吐下泻(包含某些霍乱)、一吃就拉。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几乎都是水。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葛根芩连汤: 急性肠炎、一切细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饭)。拉肚子来势汹汹、肚子会绞痛、大便黏稠、肛门重重的,一直想拉却老是觉得拉不干净,口会渴,嘴巴也会干。注:到大陆等落后地区旅游一定要带。小柴胡汤感冒的中间期(已经不再发烧、恶寒,或有轻微的发烧,而不恶寒)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胸胁闷痛、食欲不振、有想吐的感觉。眼睛、耳朵、咽喉不太舒服、耳鸣、淋巴结疖。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状时,亦可服用。往来寒热(发烧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烧,但两者明显交替发作) 莫名其妙的发烧。头痛(痛在太阳穴附近)。 (三)进阶应用---举例:1.口苦、眼睛不舒服、发烧、喉痛---小柴胡汤(3克)┼麦门冬汤(3克)。2.内耳不平衡、晕眩、眼压过高---小柴胡汤(3克)┼苓桂朮甘汤(3克)。3.发烧、鼻涕黄稠、咳嗽、喉咙痛---麻杏甘石汤(3克) ┼麦门冬汤(3克)。4.口苦、眼睛、耳朵不舒服、发烧、头痛、淋巴有节疖,肚子痛-小柴胡汤(3克)┼芍药甘草汤(3克)。5.喉咙不舒服、紧张就咳---麦门冬汤(3克) ┼芍药甘草汤(3克)。6.感冒引起拉肚子----小柴胡汤(3克)┼平胃散(3克)。7.感冒发烧,并发急性肺炎、喘、高烧不退---麻杏甘石汤(3克)┼鱼腥草(1~2克),一吃马上改善。8.初起感冒,就鼻腔热热的,连自己呼吸都感觉到干干热热的,甚至会痛---葛根汤(2克)┼黄芩、桑叶、菊花(各0.5克)。(注:此时葛根汤用量比平时少一点。)9.初起感冒,就咽喉痛---葛根汤(3克)┼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注:麦门冬汤会影响葛根汤发汗的作用,所以初期感冒发烧恶寒,欲汗不得汗时不用。)10.喉咙会痛、也有一些痰,但不是很稀---麦门冬汤(3克) ┼苓桂朮甘汤(3克)。11.流清涕,但咽喉痛---小青龙汤(3克)┼黄芩、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或苓桂朮甘汤(3克) ┼麦门冬汤(3克)。注:小青龙汤原则上不与麦门冬汤或麻杏甘石汤一起使用。注:本内容之单味药原则上仅供进阶者参考以加强疗效,不用准备;若要应用则视需要酌量使用一二味即可。三、剂量及服用法1. 葛根汤:葛根(4钱)、麻黄(2~3钱)、桂枝(2钱)、芍药(2钱)、甘草(2钱)、生姜(3钱)、大枣(4枚)。(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葛根至二碗半,去掉水面白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令汗微出)。(注:初起感冒,若有汗要去掉麻黄,或用桂枝汤。)2. 小青龙汤:麻黄(2.5钱)、桂枝(2.5钱)、半夏(3钱)、细辛(8分)、生姜(2.5钱)、五味子(1钱)、芍药(2.5钱)、甘草(2.5钱)。(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至二碗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3. 麦门冬汤:麦门冬(5钱)、半夏(1.5钱)、甘草(1钱)、大枣(4枚)、粳米(5钱)、党参(3钱)。(水煎服)4. 麻杏甘石汤:麻黄(1.5~2钱)、杏仁(3钱)、石膏(6钱~1两)(碎,绵裹)、甘草(1.5钱)。(水四碗,先煎石膏至三碗半,再煮麻黄至两碗半,去上沫,再纳杏仁、甘草,煎至八分,温服)。5. 苓桂朮甘汤:茯苓(5钱)、桂枝(3钱)、白朮(4钱)、甘草(2钱)。(水煎服)6. 芍药甘草汤:芍药(4钱)、甘草(4钱)。(水煎服)7. 平胃散:苍朮(3钱)、厚朴(2钱)、陈皮(2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8. 胃苓汤:苍朮(2钱)、厚朴(1.5钱)、陈皮(1.5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桂枝(1.5钱)、白朮(2钱)、茯苓(3钱)、猪苓(2钱)、泽泻(1.5钱)。(水煎服)9. 葛根芩连汤:葛根(3钱)、黄芩(3钱)、黄连(2钱)、甘草(1钱)。(水煎服)10. 小柴胡汤:柴胡(4钱)、黄芩(2.5钱)、甘草(2.5钱)、生姜(2.5钱)、半夏(2钱)、党参(3钱)、大枣(2枚)。(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温服)*建议:到中药房买以上十帖科学中药(单味药可以不用买;多跑几家店,免得被贵去了),放在家里有备无患。出门旅游随身分装一些携带着,可以令你出门更安心。*浓缩中药的剂量:一天吃三次,不限时间。*单独吃一种汤(或散),一次可服3~4克(严重者,用到5克亦无妨)。*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每一种汤(或散)可服3克(两种就合为6克)。*原则上,单味药可以不用,若为了加强疗效,每一种单味药可加0.5克,至多加到4种;而每一种汤(或散)的剂量就酌量减少,使一次的总剂量限定在6克以内。*例:(小青龙汤2克┼苓桂朮甘汤2克┼远志0.5克┼菖蒲0.5克┼桔梗0.5~1克),或(小柴胡汤2克┼麦门冬汤2克┼百部0.5克┼元参0.5克┼诃子0.5克┼桔梗0.5克)。*一次的总剂量:11岁以上:6克以内(含6克);7~11岁:5克以内(含5克);3~7岁:3克以内(含3克);1~3岁:2克以内(含2克);1岁以下:1克以内(含1克)。*药粉打开可以存放2年,有些会潮湿硬硬的,只要没有发霉的味道,就没有坏。*若用煎剂,所加的单味药,每一种可以放2~3钱;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有重复的话,就用量比较大者,例如小青龙汤和苓桂朮甘汤分别有桂枝2.5钱及3钱,两汤合用时,桂枝就用3钱。四、问答问一、讲义上面说,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又说肚子不舒服吃平胃散?那肚子痛到底吃什么?答:如果你知道吃坏肚子,那就用平胃散就可以。若莫名其妙,肚子痉挛疼痛,用芍药甘草汤自然比平胃散好。其实,上述十帖良方,适应范围有些会重叠,不要害怕,大胆使用即可。当然,真的分不清楚就一起用。问二、可否请你举例?答:譬如说,小青龙汤跟苓桂朮甘汤也有重叠。当流清涕(头一低下来就像自来水一样流出)时,两帖药合用效果更佳。又譬如说,水泻用胃苓汤,不要任意加葛根芩连汤。但急性肠炎一定会拉肚子,用葛根芩连汤加胃苓汤效果当然更好,其实不加效果就很好了。再者,急性肠炎肚子一定会绞痛,葛根芩连汤加芍药甘草汤当然也可以。问三、有时鼻涕又黄又白呢!该如何处理?答:小柴胡汤┼苓桂朮甘汤。问四、为何刚开始感冒就流清涕,不要吃小青龙汤?答: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验,感冒流鼻水一吃康*600就(束起来!)(台语),鼻子反而更不舒服,胸腔闷痛,这就是用收敛药的结果。一般初起感冒用葛根汤发发汗就好。但小青龙汤除了发汗外,也有收敛鼻水的作用,所以不可以太早用。其实要用也可以,但必须用小青龙汤┼枳壳、桔梗来开胸利膈,就不会有副作用。若已胸闷,则可用小柴胡汤解之,再加枳壳、桔梗更好。问五、一般人不是都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吗?答: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想起一般人对中药的误解。常听人说:「中药慢、西药快」、「中药治本、西药治标」。其实这是严重的错误!拿慢性病来说,中药也许要吃上一两个月才会痊愈;而西药往往控制了十年、二十年还在控制呢!你说西药快吗?至于急性的病、突发的病,只要你吃对了中药,往往一天、两天就会痊愈,远比西医快多了。不信的话,试试良方十帖就知道。至于中药当然也有副作用,不可以乱吃。不过其副作用跟西药完全不同;中药的副作用,往往是因为乱吃、吃错药而引起的;而西药的副作用,就算你是在治这个病,往往也会带给你其它更多的病,不只是伤胃而已。问六、报纸说日本发现小柴胡汤的副作用。所以我们不敢用!答:小柴胡汤创立于中国汉朝,已经使用将近两千年,近年来日本十二所医科大学共同研究小柴胡汤七年,肯定小柴胡汤有很多神奇的效果,导致一年销售量达620亿日圆。固然小柴胡汤适应范围很广,但可以肯定日本人一定滥用。其次,日本人看一次病,拿一次药就一直吃上两三个月而不换药,并没有考虑症状是否改变,这更是不能茍同的。本文将小柴胡汤列为必备良药,有症状出现时吃一吃,是不会有问题的,请放心。问七、可否谈谈中医治病的原则?答:我们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不似西医给定什么病名,才用什么药。(日本人一见到肝炎就用小柴胡汤,就是犯了这个大错!)一个绝顶高手只依最高的武学原则,而不拘于架式,才能将武功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样地,您可别小看了「对号入座」,单单小青龙汤,本文画龙点睛地告诉您:「流稀白的痰或涕」;若照坊间的书籍就可以列出「支气管炎、肺炎、气管炎、气管支炎、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湿性肋膜炎、感冒、流感、肺气肿、百日咳、鼻炎、麻疹、肾炎、结膜炎、砂眼、泪囊炎、湿疹、水泡、浮肿、腹水、关节炎、胃酸过多症、留饮症、生唾过多症」等病名(某书p.206),让您一头雾水,不会用药,来达到「权威」、「唬人」、「敛财」之目的也。一般而言,中医将症状跟体质分寒热来用药。譬如:嘴巴淡、唇白、手脚冰冷,大便不成形,频尿尿白,就叫寒症。红、干、破、烫、便秘、尿短赤就叫热症。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就是大原则。流鼻水呈稀、清状为寒症,用热药小青龙汤。此时若吃麻杏甘石汤,无疑是雪上加霜。好比此症状出现时,再吃冰、白菜等,分泌物(包括鼻水、白带…等),将会更多。若鼻涕已呈黄浓稠为热症,必须用寒药麻杏甘石汤,此时若吃小青龙汤就叫做火上加油。问八、中医讲究治本,那么有没有改善体质,吃了比较不会感冒的药?答: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玉屏风散,这三者可以任选两种服用一段时间,可以增加抵抗力、改善体质、预防感冒,小朋友吃了身体好,考试也会进步。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可增加胃肠功能、帮助吸收、治慢性胃病,也可算是温补良药。玉屏风散可以增加保卫功能,改善体质、预防感冒;不过感冒了,就不可以吃玉屏风散。五、总结---感冒之治疗1. 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2. 一旦受寒邪、风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初期往往也会怕风、恶寒—葛根汤;不恶寒,发烧太厉害┼黄芩。)3. 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因而产生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葛根汤)。4. 侵及头部则头痛(葛根汤),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苓桂朮甘汤或小柴胡汤);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则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葛根汤或小柴胡汤┼川芎、茺蔚子、车前子;便秘┼大黄)。5. 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葛根汤┼远志、菖蒲、白芷),流鼻水。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小青龙汤、苓桂朮甘汤;若鼻塞┼远志、菖蒲、白芷)。6. 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若发高烧,但恶热而不恶寒,口大渴、自汗、烦躁、四肢冰冷,吃白虎加参汤注1即可解热,病愈。)7. 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麻杏甘石汤)。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注2(麦门冬汤;有痰┼浙贝母、桔梗、北沙参、杏仁)。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小柴胡汤┼枳壳、桔梗)。8. 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小柴胡汤┼天花粉、浙贝母、牡蛎、香附)。9. 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麦门冬汤┼黄芩、桔梗、百部、元参;若沙哑┼诃子、蝉蜕)。10. 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寒性---小青龙汤。热性---麻杏甘石汤);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急性或热性---麻杏甘石汤┼鱼腥草)。11. 到肠胃道则会腹泻(胃苓汤)或便秘(增液汤、承气汤注1),甚至并发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注1:白虎加参汤、增液汤、承气汤等,不列入必备良药,有印象即可。若发烧至40度以上,脉每分钟跳到100下以上,若出现神昏、谵语、舌蹇(舌打结)、肢厥(四肢冰冷)、囊缩(阴囊收缩),即可判断为脑膜炎;若5~6天不大便即可用大承气汤;若没有不大便的现象;就用白虎加参汤,一定可以很快解救。西医不懂得辨证,就用脊椎穿刺判断,结果引起极严重的后遗症,切记不要成为受害者,切记!切记!白虎加参汤、大承气汤是救急的方子,两千年来,一帖就挽回性命者,不知凡几,其效如神,绝非现代医学所可比拟,信不信由你!注2:原则上,咳嗽喉咙痛、痰黄稠或停于喉管不出而干咳,吃麦门冬汤;而咳嗽喉咙不痛痰稀白或吃冰、吹风就不舒服,则吃小青龙汤。但在轻微咳嗽时或在寒咳热咳转换的时候,分辨不出该吃何者时,大胆地先吃一种试试看,没效或越严重时,再换另一种即可。(多试几次,经验熟了,以后就不会错。)另外,小柴胡汤治的咳嗽往往在感冒好几天之后,而且不像小青龙汤和麦门冬汤那么强烈;虽不频发,但仍未全止,并有口苦、心烦喜呕、胸胁苦满…等症状。
好像两个方子不一样。我前天开始感冒喉咙疼,无他明显症状。喝了银翘透表汤方,大概是水开后煮的时间只有20分钟,喝了后晚上喉咙特别干,喝了许多水,现在有点咳嗽。请问下面该如何解决?电话问小郭老师,说也是可以的。叫继续喝就好。另外开了个方:金银花25g、连翘35g、牛蒡子30g(捣)、板蓝根30g、牡丹皮20g、桔梗20g、山豆根30克,地黄30(地黄是因为痔疮的原因)
吃药后,昨天排泄的舒服,喷嚏很多,流鼻水许多;但难受少了许多;所以晚上,就自己又减少了地黄,加了10克甘草又煎服一剂。今天就没有了许多鼻涕,但是感觉喉干;
地黄 [attachment=6679]
[attachment=6680]
[attachment=6681]
[attachment=6682]
[attachment=6683] [attachment=6685]
  1.《》:地黄,《经》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须地黄者,若与生、干,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   2.:热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   3.李杲:主地黄,洽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故能补肾中无气。   4.《》:按王硕《易简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又云,主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人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引人所补之处。虞抟《医学正传》云:主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膈。或云,生地黄俩炒则不妨胃,热地黄炒则不泥隔,此皆得用地黄之精撇者也。    5、《》:热地稍温,其功更溥。久病阴伤,新产血败,在所必需者也。但二地之性,凉而泥隔,凡产后恶食作泻,员见发热、恶露作庙,不可用,误用则泄不止。凡阴虚赅嗽,内热骨蒸,或吐血等候,一见脾胃薄弱,大便不实,或天明搪泄,产后泄泻,产后不食,多病不食,俱禁用地黄。凡胸隔多痰,气道不利,升降室塞,药宜通而不宜滞,汤丸中亦禁入地黄。设有气证当用而不可无者,则以桂心少佐可也。痰证当用而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炒可也。   6.《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经药那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辅一卜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似叮为之佐。然人蔑、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入参、,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明血虚者,非熟地不可。凡诸真阴亏损者,有力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阻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敌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个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九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泽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医肾泄。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制看,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壅滞而后可,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血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如燥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肠极喜滋(润),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 7、《》:熟地,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人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凡内伤不足,苦志劳神,忧患伤呶,纵欲耗精,调经胎产,皆宜用此。安五脏,和,润肌肤,养心冲,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取其气味浓厚,为浊中浊品,以补盯肾,故凡生熟地贪。、、炙龟板。当归身、山莱萸、枸杞、皆粘腻儒润之剂,用滋阴血,所谓阴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8.《》: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必须蒸晒多次,若但煮熟,不加蒸、曝,虽服奚益。脐下痈,属肾脏精伤;胫股酸,系下元不足;目]如无所见,乃水亏不能鉴物,皆肾所主之病,非熟地黄不除。   9.《本草求真》:景岳尚论熟地,最为明确,独中所论脾肾寒逆为呕,可用地黄以治,是亦千虑之一失耳,夫既脾肾虚寒,则脾与肾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热,以为扫除,如既至,坚冰自解,乃复坠以霜雪,投以阴剂,不更使寒滋甚乎。虽曰熟地性温,寒从温散,然寒至上逆为呕,则寒已甚,岂有熟地之温,而可令寒外散平。但或阳盛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用此杂于温散之中,或有见效;若真纯阴无火,厥气。上逆则呕,则此又为深忌。   10.《本草经读》:以百病之主俱从肾治,误以《神衣本草经》上品服食之地黄,认为治病之药,滋润胶粘,反引邪气敛藏于少阴而无出路。 11、《本草正义》:地黄,为补中补而良剂,古恒用其生而干者,故曰千地黄,即今之所谓原生地也。然《本经》独于此味用一千字,而又曰生者尤良,则指鲜者言之,可知干地、鲜地,六朝以前,本已分为两类,但辨别主治,犹未甚严,至《》,则更出生地黄一条,显与干地黄区别,其主治则干者补血益阴,鲜者凉血清火,功力治疗,不复相混。然究属寒凉之品,惟虚而有热者为宜,若真阴不充,而无热证,则用于地,犹嫌阴柔性质,不利于虚弱之脾胃。于是、以来,有制为熟地黄之法,以砂仁和酒拌之,蒸晒多次,至中心纯黑,极熟为度,则借太阳之真阳,以变化其阴柔性质,俾中虚者服之,不患其凝滞难化,所以熟地黄且有微温之称,乃能补益真阴,并不虞其寒凉滑泄,是以清心胃之火者,一变而为滋养肝、脾、肾之血,性情功效,已非昔比,而质愈厚重,力愈充足,故能直达下焦,滋津液,益精血。凡津枯血少,脱汗失精,及大脱血后。产后血虚未复等证,大剂频投,其功甚伟。然粘腻浊滞,如大虚之体服之,亦碍运化,故必胃纳尚佳,形神未萎者,方能任受,不然则窒滞中州,必致胀闷,虽有砂仁拌蒸,亦属无济,则中气大弱,运动无权之弊也。熟地之补阴补血,功效固不可诬,然亦惟病后元虚,及真阴素薄者,可以为服食补养之用。今人多以人之滋补膏方中,正是恰到好处,苟其人胃纳素薄,及虚弱成瘵者,得此亦必中满访食,甚且作胀,其为害亦颇不浅,而痰饮弥漫,或兼挟外感者,固无论矣。   12.《》: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13、:主坐而欲起,目无所见。   14.《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15.《》: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肿阴,上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千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使闭,诸种动权,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1.贫血:熟地黄20克,当归15克,阿胶15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天1剂。用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显增高,症状消失。   2.高血压:熟地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能降低血压,改善自觉症状。   3.糖尿病:生地黄15克,黄连3克,天冬12克。水煎服,每日l剂。可使患者的尿糖、血糖逐步恢复正常。   4.关节炎:生地黄100克,水煎,分l~2次服用。能使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减轻、肿胀消退。   5.传染性肝炎:生地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能改善症状和体征,特别是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6.鼻出血:鲜生地黄、鲜、鲜艾叶各30克,鲜荷叶3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张元素:热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
  3.李杲:主地黄,洽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故能补肾中无气。
  4.《纲目》:按王硕《易简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又云,主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人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人所补之处。虞抟《医学正传》云:主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膈。或云,生地黄俩炒则不妨胃,热地黄姜汁炒则不泥隔,此皆得用地黄之精撇者也。
   5、《本草汇言》:热地稍温,其功更溥。久病阴伤,新产血败,在所必需者也。但二地之性,凉而泥隔,凡产后恶食作泻,员见发热、恶露作庙,不可用,误用则泄不止。凡阴虚赅嗽,内热骨蒸,或吐血等候,一见脾胃薄弱,大便不实,或天明搪泄,产后泄泻,产后不食,多病不食,俱禁用地黄。凡胸隔多痰,气道不利,升降室塞,药宜通而不宜滞,汤丸中亦禁入地黄。设有气证当用而不可无者,则以桂心少佐可也。痰证当用而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炒可也。
  6.《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那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辅一卜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似叮为之佐。然人蔑、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入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明血虚者,非熟地不可。凡诸真阴亏损者,有力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阻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敌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个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九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泽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医肾泄。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看,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血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如燥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肠极喜滋(润),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
  9.《本草求真》:景岳尚论熟地,最为明确,独中所论脾肾寒逆为呕,可用地黄以治,是亦千虑之一失耳,夫既脾肾虚寒,则脾与肾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热,以为扫除,如太阳既至,坚冰自解,乃复坠以霜雪,投以阴剂,不更使寒滋甚乎。虽曰熟地性温,寒从温散,然寒至上逆为呕,则寒已甚,岂有熟地之温,而可令寒外散平。但或阳盛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用此杂于温散之中,或有见效;若真纯阴无火,厥气。上逆则呕,则此又为深忌。
偶有感冒,用此杂于温散之中,或有见效;热地黄补肾,昨天喉咙口水多,原来如此;虞抟《医学正传》云:主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昨天胃口比较差,原来如此,
减少了地黄,看来是早了些。今天喉咙干,虽然好了许多,手变的冻冻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晚上在开一剂金银花25g、连翘35g、牛蒡子30g(捣)、板蓝根30g、牡丹皮20g、桔梗20g、山豆根30克,地黄30
又好了许多,不过,好久没有动静,然后会些连续的咳嗽,然后身子发热;小郭老师开了方子:麻黄12克,甘草15克,草杏仁20克(打碎),石膏30克,陈皮30克,半夏20克,茯苓30克,枳壳25克,桔梗20克,生姜20克;上夏天的时候感冒后咳嗽,没有生姜,桔梗,也是这个方两剂好了;
桔梗 [attachment=6690]
[attachment=6691]
[attachment=6692]
桔梗  【药性】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应用】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风寒者,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温病条辨》);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治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2.咽喉肿痛,失音。本品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及加味甘桔汤(《医学心悟》)。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3.肺痈吐脓。本品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治肺痈咳嗽胸痛。咯痰腥臭者,可配甘草用之,如桔梗汤(《金匮要略》);临床上可再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   此外,本品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2.《珍珠囊药性赋》:“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
发现,郭老师这一脉的治疗疾病方法,好像是顺势利导,帮助发挥人体自己的本能而已;
因为开始忘记了加生姜,加于不加,差别很大,加了生姜后身体暖和了许多;
枳壳 [attachment=6703]
枳实  《雷公炮炙论》:“用时先去瓤。”《日华子》:“入药浸软,锉。”《博济方》:“去瓤子皮膜。”《圣济总录》:“浆水浸一日,去瓤。”《传信适用方》:“薄切。”《卫生家宝产科备要》:“锉作小块。”《世医得效方》:“去白瓤”、“去瓤,切。”《普济方》:“不去白”,“去瓤净”,“去瓤,用皂角水浸三日,焙干。”《济阴纲目》:“去瓤锉碎。”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生品擅于理气宽中,多用于脘腹胀痛。炒枳壳  《经效产宝》:“炒令焦黄。”《日华子》:“入药浸软,锉,炒令熟。”《朱氏集验方》:“锉大块,慢火炒令变紫黑色。”《本草正义》“炒熟性平。”现行,取净枳壳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或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放凉。清炒缓和其药性。麸炒枳壳  《雷公炮炙论》:“以麸炒过,待麸焦黑,遂出,用布拭上焦黑,然后单捣如粉用。”《圣惠方》:“去瓤,麸炒微黄。”《局方》:“以麸炒焦,候香熟为度。”《纲目》:“陈久年深者为佳,并去穰核,以小麦麸炒至麸焦,去麸用。”《增补万病回春》:“水浸软去穰,切,麸炒。”《证治准绳》:“水浸润,去穰,锉片,麸炒微黄……”《医宗粹言》:“消食去积滞用麸炒,不尔气刚,恐伤元气。”现行,取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候冒烟时,加入净枳壳片,迅速拌炒至深黄色,麸皮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每枳壳100kg,用麸皮10kg。麸炒后缓和其辛燥之性,多用于和胃消胀。盐炒枳壳  《妇科玉尺》:“盐炙。”现行,取净枳壳片,用盐水拌匀,闷润至尽,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蜜炙积壳  现行,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加入净枳壳片拌匀,闷润至尽,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枳壳100kg,用炼蜜25kg。 贮干燥容器内,麸炒枳壳、炒枳壳、蜜炙枳壳、盐炒枳壳,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洁古张氏,东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说。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巳,则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无伤。《杜壬方》载瘦胎饮,张沽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谓之束胎丸。而寇宗爽《衍义》言,胎壮则子有力易生,令服枳壳药,反致无力,兼子亦气弱难养,所谓缩胎易产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气盛壅滞者宜用之,所谓八、九月胎必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若气禀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本草经疏》:枳壳,气味所主,与枳实大略相同。但枳实形小,其气全,其性烈,故善下达;枳壳形大,其气散,其性缓,故其行稍迟,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肠也。其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止风痛者,盖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风寒湿入于二经,则皮肤瘙痒,或作痛,或麻木,此药有苦泄辛散之功,兼能引诸风药入于二脏,故为治风所需,风邪既散,则关节自然通利矣。其疗劳气咳嗽,背膊闷倦者,盖亦指风寒郁于上焦,则肺气滞而为闷倦咳嗽。《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枳壳味苦,能泄至高之气,故主之也。又肺与大肠为表里,风邪入肺,则并入大肠,风热相搏而为肠风下血,苦寒下泄之气,则血热清而风自除矣。其主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安胃诸证,悉与枳实相同,第其气稍缓耳。&&今世多用以治妇人胎气不安,或至八、九月为易产之剂,动辄资用,殊不知妇人怀孕,全赖气血以养胎,气血充足则胎自易产,且娠妇至八、九月精神困倦,四肢软弱,饮食减少,动息喘促,何莫非虚弱之症,而更用此耗散之药耶?
此药有苦泄辛散之功,兼能引诸风药入于二脏,故为治风所需,风邪既散,则关节自然通利矣。其疗劳气咳嗽,背膊闷倦者,盖亦指风寒郁于上焦,则肺气滞而为闷倦咳嗽。《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枳壳味苦,能泄至高之气,故主之也。又肺与大肠为表里,风邪入肺,则并入大肠,风热相搏而为肠风下血,苦寒下泄之气,则血热清而风自除矣。其主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安胃诸证,悉与枳实相同,第其气稍缓耳。
上个夏天的时候感冒后咳嗽,没有生姜,桔梗,也是这个方两剂好了;好了大半,
  1.《》:如食少者,不可用石膏。石膏能去脉数,疾病退,脉数不退者,不可治也。   2.《本草衍义补遗》: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研为末,醋研丸如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3.《纲目》:东垣李氏云,立夏前多服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过也,阳明不能上输于肺,肺之清气亦复下降故尔。初虞世《古今录验方》治诸蒸病有五蒸汤,亦是白虎加、、地黄、,因病加减。《外台秘要》治骨蒸劳热久嗽,用石膏文如束针者一斤,粉甘草一两,细研如面,日以水调三四服,言其无毒有大益,乃养命上药,不可忽其贱而疑其寒。《名医录》言睦州杨士丞女,病骨蒸外寒,众医不瘥,处州吴医用此方,而体遂凉。愚谓此皆少壮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若衰暮及血虚胃弱者,恐非所宜。广济林训导年五十,病痰嗽发热,或令单服石膏药至一斤许,遂不能食,而咳益频,病益甚,遂至不起,此盖用药者之瞀瞀也,石膏何与焉。   4.《本草经疏》:石膏,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故《本经》主中风寒热,热则生风故也。邪火上冲,则心下有逆气及惊喘;阳明之邪热甚,则口干舌焦不能息,邪热结于腹中,则腹中坚痛;邪热不散,则神昏谵语;肌解热散汗出,则诸证自退矣。惟产乳、金疮,非其用也。《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气,解肌发汗,止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者,以诸病皆由足阳明胃经邪热炽盛所致,惟喘息咽热,略兼手太阴病,此药能散阳明之邪热,降手太阴之痰热,故悉主之也。亦用以治如裂,壮热如火。《》用以治天行热狂,头风旋,揩齿。东垣用以除肺热,散阳邪,缓脾益气者,邪热去则脾得缓而元气回也。洁古又谓止阳明经头痛,日哺潮热,大渴引饮,中暑及牙痛者,无非邪在阳明经所生病也,理阳明则蔑不济矣。足阳明主肌肉,手太阴主皮毛,故又为发斑发疹之要品。若用之渺少,则难责其功,世医罔解,兹特表而著之。石膏本解实热,祛暑气,散邪热,止渴除烦之要药。温热二病,多兼阳明,若头痛、遍身骨痛而不渴不引饮者,邪在太阳也,未传阳明不当用。七、八日来,邪已结里,有燥粪,往来寒热,宜下者勿用。暑气兼湿作泄,脾胃弱甚者勿用。疟邪不在阳明则不渴,亦不宜用。产后寒热由于血虚或恶露未尽;骨蒸劳热由于阴精不足,而不由于外感;金疮、下乳,更非其职;宜详察之,并勿误用。   5.《药征》:《》言石膏性大寒,自后医者怖之,遂至于置而不用焉。仲景氏举白虎汤之证曰,无大热,之证亦云,而二方主用石膏,然则仲景氏之用药,不以其性之寒热也可以见己。余也笃信而好古,于是乎为渴家而无热者,投以石膏之剂,病已而未见其害也;方炎暑之时,有患大渴引饮而渴不止者,则使其服石膏末,烦渴顿止,而不复见其害也;石膏之治渴而不足怖也,斯可以知已。   6.《重庆堂随笔》:石膏,余师愚以为治疫主药,而吴又可专用,谓石膏不可用,何也?盖师愚所谓者暑热为病,暑为天气,即仲圣所谓清邪中上之疫也。又可所论者湿温为病,湿为地气,即仲圣所云浊邪中下文疫也。清邪乃无形之燥火,故宜清而不宜下;浊邪乃有形之湿秽,故宜下而不宜清。二公皆卓识,可为治疫两大法门。   7.《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神农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点豆腐者必煅用,取其能收敛也),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迨至误用煅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转谓石膏煅用之其猛烈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于是一倡百和,遂视用石膏为畏途,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夫石膏之质最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燎原之热,又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本经》谓石膏治金疮,是外用以止其血也。愚尝用煅石膏细末,敷金疮出血者甚效。盖多年壁上石灰善止金疮出血,石膏经煅与石灰相近,益见煅石膏之不可内服也。   8.《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9.《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10.《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   11.《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   12.《珍珠囊》:止)止消渴,中暑,潮热。   13.《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14.杨土瀛: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   15.《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   16.《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17.《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这次咳嗽了这么久,还没有好,怪事情了;当然,很少咳;
先把你自己治好再来治别人吧!
药是找小郭老师开的,我才开始学习,上次咳嗽,小郭老师开两剂药就好了。
今天基本好了,昨天晚上听药房的意见减少了陈皮10克又煎了一付,结果半夜发冷,估计减少是不可以的,这样石膏等凉药发挥,没有暖一些10克陈皮,就这么明显;几天前开的药方:麻黄12克,甘草15克,草杏仁20克(打碎),石膏30克,陈皮30克,半夏20克,茯苓30克,枳壳25克,桔梗20克,生姜20克;
原来二帖即好,估计与以前我是吃强生粥有关系;之所以这么些天才好,也与自己睡眠太晚,煎药方式不太正确有关;
关于咳嗽, 古中医的圆运动这本书里讲的很细,分13种情况. 看看就清楚拉.第138-140页
冬天感冒不能指望和夏天感冒一样的好的方法或速度.... 如果知道了原理,不用药也能治咳嗽.,
哦,谢谢嘻嘻兄,
本帖算是楼主的学习贴吧。不要把郭老的方子看绝对了,中医有个特点,没有标准答案。郭老总结完善了本能论,是一种理论,起指导作用,有助于学习掌握中医的所有方剂。
中医讲四诊合参,郭老讲七种“象”,七象合一才能更好的诊断,伤寒论是法,方证对应才能更好地开方治病。向学西医一样,把症状一一罗列开方,那是西医,不是中医。
我觉得郭老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大多数人迅速的掌握起来中医治病的办法,
本帖应该可以治疗大部分的感冒了。没有遗漏了吧?
引用第2楼苍松于 16:36发表的&&:我记起上次喉咙疼找小郭老师开药,好像是“银翘牡丹汤”金银花25克、连翘30克、牛蒡子25克(打碎)、牡丹皮18克、怀牛膝30克、山豆根25克、甘草13克一剂就好了。最近没有注意休息,早上肠胃不舒服,吃了藿香正气丸。应该是出去被传染了咽喉疼的感冒。现在咽喉有点疼,全身无力的。大脑也蒙蒙的,思考问题比较笨。看看是不是这个药方比较合适。等下去抓来煎煮喝它一大碗。论坛会的师兄给点意见。
引用第1楼苍松于 16:34发表的&&:三、感冒咽疼这种感冒体温不甚高,一般在三十七度到三十八度左右身体疲软无力不甚明显。主要是咽痛、扁桃体红肿,有分泌物,有咳无痰。这种感冒不可用麻黄汤、桂枝汤发汗。如果发汗会使病情加重,千万注意。如用抗生素几日后,急性期过去,有的病例可以自然慢慢痊愈;有的病例造成慢性咽炎。造成慢性咽炎的,平时无甚大感觉。有分泌物时,有轻微的咳,分泌物多时咳也加重。但容易感冒,每次感冒必咽疼,红肿。极难痊愈。这种咽疼的感冒要用“透表法”排毒清热,用“银翘牡丹汤”.......2、感冒咽疼(急性咽炎)这个病也属温病类,是病毒性传染病。证状表现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左右,头重,身体疲软,咽疼,红肿,有分泌物。这不同于感冒,不可发汗,宜采取清凉透表凉血法,用“银翘透表汤”(方见麻疹之中)。急性咽炎与麻疹相同,不可发汗,汗多则伤体液,导致血液浓度增高,于微循环不利,造成透表排异障碍。银翘透表汤方:银花20克、连翘30克、牛蒡子20克、(研)、赤芍20克、牡丹皮10克、升麻10克、甘草10克、紫草6克。以上八味用水1200毫升浸10分钟,煮取400毫升,每服100毫升,日三服。如下利,去紫草加黄连10克;如大便干燥,加紫草10克。服药后,喝开水,忌食腥荤、油炸、干燥、硬粘、臭味、不易消化等食品,宜吃流动性食物,如米汤、稀粥之类。看来是第二个,因为我身体疲软,头有点昏沉沉的。也畏寒。
严守养生的规律,不要让自己太疲劳,实在很重要。这次又有教训。身体疲劳,则外邪易感。
此症,最容易判断的是,压舌后可见看咽喉部位有红肿。急性的是为一种病毒性感冒,属于瘟病,与通常的流感病毒需要从汗腺出汗排异完全不同,只能通过从血中排异。病机对,快的一两天,慢的多也不会超过四五天,用上方,一定好病。好到一点也不会留下后遗证(容易感冒,一感冒,就嗓子痛)。慢性咽痛,不发烧,头痛也不明显,但处理大法没区别,还是透表,通俗一点叫凉血活血。但上方保留银花连翘牛子,还需要另外一些化裁。我的理解,仅供参考,不可为范。
引用第44楼黄习真于 16:10发表的&&:最近没有注意休息,早上肠胃不舒服,吃了藿香正气丸。应该是出去被传染了咽喉疼的感冒。现在咽喉有点疼,全身无力的。大脑也蒙蒙的,思考问题比较笨。.......肠胃不舒服,是您的肠胃蠕动能力因体弱而下降导致。郭老对这类的胃和肠的“炎症”,有11个可根据具体情况有差异的方子。我不列名称了,找郭达成大夫,我想他能帮助您的。给一个将中药当西药吃的朋友(见好立停),买过一个月的药(他自己一直使用的一种药,药名称暂时忘记了)。他要给钱,我说,不要,只要您连续吃完就比给钱更让我高兴。他坚持下来了,在吃饭时间上也规律多了。已经三四个月没有再像以往那样每月来几次了。浅表性胃炎。当时看药,感觉可能药是对的,就这么强人所难的跟他要求,一定要连续服用。要是现在,我一定是自己在这十一个方中,挑选一个,强他吃至少半月药的。无论是那样药,关键是理法正确,更在于自己对生活、生命的理解,要么不去理解,完全相信自己的医生,要么,好好学通。两者之间必然麻烦越来越多。小郭大夫,您咋不去找呢。我认为,这些常见小玩艺儿,他药进病除(还得谢谢您跟我介绍小郭医生呢)。良药苦口。
有找过他帮忙,小事情就自己解决啦。就是这个咽喉疼传染。昨天喝了这个药,好多了。可能是水放的多,效果没有这么快好。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246627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感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