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穴位治病上贴中药治病时,该中药可否多次重复使用?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约占胃肠疾病20%~50%,主要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两种。我科自2010年4月到2010年12月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6例,这46例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一届全国肠易激综合征学术会议推荐的1999年11罗马国际胃肠大会制定的罗马Ⅱ标准[1]。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6例均是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35例均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方法对照组:复合乳酸菌胶囊口服0.66g/次,蒙脱石散口服,3g/次,3次/d,复方谷氨酰胺口服,0.8g/次,3次/d。治疗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具体步骤如下:①贴服药的准备,取黄芪、白术、茯苓、五味子等适当研磨成粉,以甘油拌成糊状,贴敷神阙穴、天枢穴、脾腧穴、关元穴,同时配合直流电热疗,促进药物发挥作用。②贴敷时间:6h后取下,每天更换一次,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3~4d,注意... 

吸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吸烟与人类目前高发病率的心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多种癌症的发病有关,尤其与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据2011年统计,我国吸烟人数达3.5亿。《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烟草流行报告》[1]指出,二十世纪全球共有1亿人死于烟草流行,其中一半将于中年死亡。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烟草成瘾的本质是人体对烟草中的尼古丁产生了依赖。戒烟时人会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心率降低、食欲增加等症状。烟民不戒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相信吸烟致病的事实,而戒烟难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吸烟者对尼古丁的依赖。控烟戒烟事业的开展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服务于人民大众健康事业的一项课题。如何发掘祖国医药宝库[2],更好地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服务于控烟戒烟事业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穴位疗法[3]戒烟[4]在中医学古籍中早有记载,我院自2001年1月开设戒烟门诊以来,摄取祖国传统医药之精髓,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的疾病,患者出现有气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趋势[1]。WHO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至2020年COPD将成为五大死亡原因之一[2],而在我国,COPD每年死亡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且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及环境污染的加重,COPD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随着临床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重视,各种形式护理服务应运而生。我科在临床中积极使用了中药穴位贴敷的护理操作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2014年2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且为急性加重期;年龄在18岁以上,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上;意识清楚,自愿配合本次临床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原则。排除标准:有沟通障碍,有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家族史,合并有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以右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特点,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0例,均经超声检查证实有胆囊结石并胆囊炎。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34~83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10年以上。50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临床主要症状:右侧胁肋部疼痛,向肩背部放射,上腹饱胀,恶心,口苦口干,纳差乏力,多在劳累、生气或过食肥厚油腻食物后上述症状复发或加重。1.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生大黄100g、茵陈100g、金钱草60g、乌药30g、青皮60g、延胡索30g、威灵仙30g、莪术60g、郁金60g、乳香30g、冰片15g、芒硝100g、皂刺30g、鸡内金60g。上药共为细末,取60g,以适量醋调成膏状,平摊在10cm×10cm及4cm×4cm两块纱布上,分别敷于胆囊体表投影区皮肤及神阙穴... 

产妇分娩后早期因子宫强直性收缩引起的下腹部阵发性剧痛是产科中常见的症状,在中医范畴中称为“腹痛或儿枕痛”[1]。产后宫缩痛的发生容易影响产妇的情绪状态,疼痛引起产妇自主神经活动异常,甚至影响产后恢复和婴儿的喂养。因此产后宫缩痛的有效护理对产妇的意义重大。我院在产后宫缩痛护理时采取中药穴位敷贴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1月~2015年10月产后宫缩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9.1±3.6)岁;观察组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31.0±2.8)岁。产妇均为孕足月正常顺产或剖宫产,无产前产后并发症及合并症,产后排除因手术切口引起的疼痛;产程顺利均未使用催产素;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水平、孕周、孕次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2016年中国新生儿人数创下自2000年以来的年度最高纪录,而高龄、高危产妇的增加,加之护理不当导致新生儿肺炎发病率、致死率升高。由于新生儿呼吸道解剖结构特殊,呼吸道黏膜娇嫩,纤毛运动差,血管丰富,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1]。新生儿生理功能不完善,而用药相对局限,从而影响新生儿肺炎的治愈率。本院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81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7例,日龄3~28 d;临床表现:口吐泡沫、喉中痰鸣,或伴有发热、鼻塞、咳嗽;体征:口唇发绀,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胸部X线:单侧或双侧肺野可见点片状、斑片状阴影。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肺炎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1)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2)合并新生儿肺透明膜病;(3)合并先天性发育畸形。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1例)。1...  (本文共2页)

【摘要】:研究背景:功能性便秘(FC)在以往并未引起太多关注。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此病可影响生活质量及长久健康,因此功能性便秘逐渐受重视。由于西医治疗上副作用大,经济成本相对较高,中医中药及针刺治疗虽然疗效众所周知,可是操作性强,不利于广泛推行实施,因此寻求更加经济便利,有效且副作用、依赖性都小相对较的方法日趋必要。目的:观察通便贴敷贴于大肠俞、天枢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探讨这种方法与苁蓉通便口服液的疗效比较,作为临床上治疗功能性便秘更多一种的选择。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便秘的6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穴位敷贴疗法,对照组予口服苁蓉通便口服液治疗,治疗前后及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CC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通便贴穴位敷贴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都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内治疗前与随访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都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内治疗2周后与随访时的Bristo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CC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内治疗前与随访的CC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内治疗2周后与随访时CC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治疗前与随访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治疗2周后与随访时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的CC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治疗前与随访的CC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治疗2周后与随访时的CC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便贴贴敷于俞募配穴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疗效与苁蓉通便口服液相似,在临床上上可以替代后者的效果,同时由于不需口服药物,操作简便,容易实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5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汤亚明;;[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吴坚芳;许邹华;徐进康;;[J];江苏中医药;2013年09期
尉秀清,陈旻湖;[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1年02期
阚志超,姚宏昌,龙治平,刘之武,韩玉山,张志广,王东旭,杨强,丁刚;[J];中华消化杂志;2004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晨涛;[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唐伟;王巧民;李明忠;陈久红;张旭;;[J];安徽医药;2008年05期
李宝金;宗文汇;李桃花;宗修英;;[J];北京中医药;2009年11期
刘峘;张洪钧;田金洲;燕莉;常淑玲;周炜;于晓刚;盛彤;陈彪;;[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3期
卢政男;毕国伟;刘祈辰;沈哲民;;[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蒲香蓉;武士锋;杨洪涛;;[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龙亚新;龚昆梅;王昆华;;[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国虹;;[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李志;;[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暨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龚文敬;蓝海波;杨向东;任叔阳;安辉;刘建新;;[A];第十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萃[C];2012年
杨舒淳;李龑;严兴海;王艺颖;金明月;李玉贤;;[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次民间医药学术年会暨首批民间特色诊疗项目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贾英田;杨向东;麻倩;张迪;龚文敬;;[A];中国肛肠病诊疗集萃[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擎添;[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立华;[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韩旭华;[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何欣;[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兵剑;[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佳;[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秋;[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曲晓兰;[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田鹤群;[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雷晓梅;[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温又霖;[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叶伟明,董娟,徐继飞;[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周建扬;[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林茂恩;刘英杰;;[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杜仪;李丽;李琴;李彦平;杨国旺;韩玉;李宝金;;[J];北京中医药;2012年06期
孙建华;郭慧;陈璐;吴晓亮;李浩;裴丽霞;彭拥军;陆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9期
赵士彭;桂林;卞红磊;张燕;赵发;王莹;;[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伍灿贤;[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郑雪平,丁义江,许芝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年04期
张长青;张国伟;张葵玲;付奕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年09期
荣文舟,李泽生;[J];中国临床医生;2004年02期
高葆良,陈小胜;[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年12期
王敏慧,张爱国,焦健;[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习书;刘承报;;[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田振国;;[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甘爱萍;张飞;;[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李媛玲;;[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朱萍萍;王凡;;[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雷英;;[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刘绍能;李游;燕东;吴红梅;;[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朱萍萍;王凡;;[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徐瑾;;[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柯美云;;[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健康时报记者 王志胜?特约记者 关玲;[N];健康时报;2008年
成都中医药大学 蒲昭和;[N];保健时报;2010年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冯文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上海市中医医院 徐世芬 主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杜长江;[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张孟喜;[N];家庭医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樊志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亚梅;[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张柱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艳君;[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姜恩顺;[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宋艳敏;[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卢立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穴位治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