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北京戒网瘾学校啊

戒断网瘾的五种方法 | 心事鉴定组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648305人加入此小组
每次提到成瘾,都会觉得浑身一紧。因为“成瘾,意味着个体将不择手段地使用该物质,另外一层含义指的是该药物具有让人上瘾的生物因素。”也就是说,有些人网络成瘾,为了得到上网的钱可能导致他去偷去抢,在前几年这样子的新闻报道也确实是铺天盖地的,虽然我自己私底下更觉得出现偷抢行为是因为教养方式导致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人是在网络上看了一些十八禁的影视作品从而习得了这样子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这样子的情况可能是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一些人在网吧猝死,因为网游里面的争端发展到现实中聚集打架斗殴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讲,网瘾确实是不亚于毒瘾,都会导致犯罪率的上升,影响社会安定。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舆论基本上是谈“网”色变。即便到了现在,还有一些人会沉迷在网络中不能自拔。各地的戒断网瘾中心一度爆满,而且戒网瘾中心价格不菲,一个疗程动辄数千上万元。基于这样子的前提,说说我个人认为有效果的一些戒除网瘾的方式。没有大数据,只是小范围曾经使用过证明有效。谢谢。戒网瘾之前,首先要明确网瘾是什么,自己是否有网瘾。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①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②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③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④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⑤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说说戒网瘾的方法:现在国内有很多戒网瘾的学校和机构,采用的大多是比较暴力的方式,包括电击疗法,全封闭式管理,军事化,会有体罚,甚至于有些戒网瘾的学校想要控制学生的思想,会写思想报告之类的,如果出现了想做被禁止的事情,是会受到惩罚的。且不说这些方式合不合适,只是有过不少报道是关于戒网瘾学校体罚学生导致学生残疾的,甚至有致死的,也就是说这些学校本身在做的很多事情很有可能本身是违法的。 比如电击疗法,这个是心理学上说的厌恶疗法。使用电击疗法的理论根据大概是条件反射,也就是说在人上网的时候使用电击,让他对电脑或者网络产生不愉快的体验,这种联系建立起来之后,人就会因为厌恶或者恐惧的心理减少上网时间。通俗点儿说就是,想要通过电击得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效果。其实电击疗法会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呕吐,暂时性失忆,昏迷,反应能力的下降。最关键的是,它不一定有用。这也是现在有些心理学专家开始呼吁取消戒网瘾学校的原因之一。 说个听来的故事,当初马云的儿子也痴迷网络游戏,马云很生气,但是因为忙没空管他,到最后他给了他儿子一笔钱,让他去玩,结果他儿子在网吧带了几天几夜之后回到家里说再也不想玩游戏了。马云问他什么感觉,他回答说感觉又累又困又难受,觉得网游似乎没那么好玩了。然后故事里说马云的儿子从此就戒掉了网瘾,马云也在多年之后开始着手开发自己的网络游戏。 其实马云的方法也属于厌恶疗法,最终目的都是要让有网瘾的人产生厌恶的感觉。通俗点儿说电击疗法类似于眼前有个很喜欢吃的东西,但是“不让吃”,而马云的方法则是喜欢吃的东西统统吃下去,“吃到吐”。
其实网瘾产生的原因大概有四类:一. 社会支持系统出现问题,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好,缺乏父母的关爱,可能是人缘不好,缺少朋友,无法和身边的同龄人建立长久有效的关系。这样子的青少年会在网络上寻找一种认同感,用以填补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缺失的部分。 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难处理的。因为想要自己戒网瘾是一定需要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的。比如家长使用阳性强化法(对孩子良好的行为表现及时进行鼓励)来帮助孩子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如果社会支持系统出现了问题,那么自己戒网瘾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低,而且由于成瘾者社会支持系统主要集中在网络,想要戒除网瘾真的是难上加难。出现这样子的情况是建议进行亲子咨询的,最好是先解决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多时候解决了亲子关系,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是学校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话,父母这样子的主要社会支持系统健康,那么还是很容易戒网瘾的,因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还是父母而不是朋友。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处理好学校的人际关系,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帮助他建立学校的社会支持系统。如果是不慎误交损友,导致青少年痴迷上网的话,家长也可以对孩子的人际关系进行干预,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和学校老师或者对方家长进行联系。遇到问题少年还是需要多方合作一起解决的,不要盲目地责备自己的孩子。青少年“三观”还没有完全确立,偶尔犯错,误交损友这是正常的事情,所以才需要监护人,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误交损友的话,不要急于责备自己的孩子,要和孩子沟通,了解清楚情况再想办法解决。也不要粗暴地处理问题,小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家长粗暴简单处理了问题,小孩子还要见面相处的,虽然家长处理的是孩子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要考虑后果的。
二. 在网络上接触到了色情暴力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不到或者不能直接接触到的信息。青少年对性一知半解,充满好奇,网络上的信息繁杂又没有明确地限制,所以导致很多青少年痴迷于网络上的色情暴力信息,尤其是色情信息不能自拔,从而导致网瘾产生。遇到这样子的情况,其实是很尴尬的。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家长很少和孩子直接谈论性,这也是青少年在网络上寻找这类信息的原因。其实个人是建议家长在合适的时候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性知识的普及性教育的。比如小学毕业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自己不是垃圾堆里捡来的,而是母亲怀孕十个月生出来的。比如初中毕业应该知道性交是怎么回事儿,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同时告诉自己的孩子,不鼓励他们过早发生性行为,因为这个不小心的话是会怀孕的,他们还没有能力去承担这个事情。简单来讲就是不要刻意压抑和回避这个问题,自然一些,让自己的孩子知道这个不是什么可耻或者是躲躲藏藏的事情。不然的话,在14—16岁青少年叛逆期很容易因为家长刻意隐藏这个问题而激发出逆反心理从而导致他们故意寻找这类信息。青少年自己调整心态的能力本来就比较弱,性需求和性刺激带来的快感又是一种非常低级非常本能的需要和快乐,调节和戒断对于青少年来说都是一个不太容易的事情。 三,现实生活中的失败者,在网络上寻求成功的快感。寻找成就感,建立自尊和自信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需要,有些青少年在学校成绩落后,各方面都不太好,在学校里体会不到自尊和自信,于是就在网络游戏里称王称霸,求得一种心理安慰。 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复杂的,成绩差——玩游戏——高成就——玩更多的游戏——成绩更差,这个完全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且由于这些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自尊和自信都是建立在网络游戏上的,如果只是粗暴的阻断他们,不让他们玩游戏,他们的人生可能也不会好起来。这个时候宜疏不宜堵,最好是有家长或者长辈进行引导,可以把这个作为孩子的一个专长培养起来,我前面提到了,现在已经有了电子竞技,这个行业已经在发展了,向着这个方面发展也可以,或者可以鼓励孩子自学编程,自学计算机。 【电子竞技究竟是不是精神鸦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玩得好也是一个特长,不需要刻意打压,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把游戏玩得很好的。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引导他们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不要让他们为了玩游戏而玩游戏。单纯地为了玩游戏而玩游戏就会产生成瘾问题,最终可能为了玩游戏而偷抢甚至发生暴力事件。 这一点在成年人的身上也是适用的,如果觉得玩游戏成瘾,试着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然后你就会发现玩游戏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因为玩票和深入完全是两个概念,玩票是没有压力地纯娱乐,只是愉快的感觉自然会上瘾,而职业化就需要经过训练,任何事情一旦需要反复训练,反复思考,遭遇高手,经历失败挫折,那么就不再那么轻松。没有了愉悦感也就不会沉迷了。原理是条件反射,刺激条件不再引起愉快的感受,人就会自动回避的。 四,自制力差。很多人有网瘾,想要戒网瘾,但是却一直戒不了,原因就在于自制力差。这个就需要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了。可以让家长或者朋友帮忙监督,使用阳性强化法,一开始给自己定目标,一整天不玩电脑,如果做到了,就可以去吃自己很喜欢吃的东西或者买一个自己一直想买的小玩具之类的。然后是三天不碰电脑,一个星期,一个月,慢慢延长这个过程。最终达到戒网瘾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监督人,随时监督戒网瘾的人,并且对于他做到预定目标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持续超过六个月不玩游戏,基本上也就彻底戒掉了。如果反复的话,可以从头再来。但是每一次失败都要让戒网瘾的人受到惩罚,青少年的话可以是让他做一件自己很不喜欢的事情,成年人可以考虑要请监督人吃饭。最重要的是要真切地惩罚到戒断者。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惩罚条件要在戒断开始以前就说明,要让戒断者自己心里明白,时刻提醒自己失败之后的代价。成功会得到奖赏,失败会被惩罚,这样子的话,效果会好一些。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现在的研究表明玩暴力游戏是会导致攻击性行为增加的。所以,如果真的是想要玩游戏,一定要向着职业玩家的方向发展,因为职业化之后就会有行业规则来束缚。大概类似于有些小混混为了打架伤人去学习拳击,那么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一定会上升,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伤害别人。而职业拳击手虽然很厉害,但是主动攻击别人的行为就会少一些,因为他要考虑到他的职业生涯,也许一次不经过大脑的恶意伤人事件就会毁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考虑到后果,他也会三思而后行。 感谢有野心想要整合电子竞技行业的王思聪,因为不是游戏玩得好就可以做一个好码农的。
+ 加入我的果篮
1,前提有问题,很多关于网络和暴力的实验结果都争议很大。实验控制做的并不好。2,拿行为成瘾这个精神医学概念和毒品这个法学概念来比较社会危害。。不合适。3,《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闭门造车的产物。每年我国居民人均上网时间都在大幅递增,网络的普及,网费的降低,网络和衣食住行等的关系日趋密切,网络终端的多样化共同加速了这个结果。所以持续3个月日均6小时的标准是很荒谬的。另外,在各国精神医学界,对网络成瘾作为疾病名出现在诊断手册中持坚决反对态度的专家还是占很大比例的。DSM-IV的委员会主席A.Frances就曾明确表示反对把网络成瘾加入substance use and addictive disorders条目。4,所以网络成瘾到底算不算问题,现在还没个准谱。但并不妨碍有自我戒除愿望的人自己去戒除就是了。跟各种活性物质的戒断反应比起来。。。网络成瘾还真不算什么了。可什么算戒断?这还是没个准谱啊,用了现在各种方便快捷的APP算不算?现在打个车叫个外卖啥不要上网啊,还便宜。上微信联系下朋友算不算,这也要网络支持啊。那么说来说去,又回到上一个问题了。。。
1,前提有问题,很多关于网络和暴力的实验结果都争议很大。实验控制做的并不好。2,拿行为成瘾这个精神医学概念和毒品这个法学概念来比较社会危害。。不合适。3,《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闭门造车的产物。每年我国居民人均上网时间都在大幅递增,网络的普及,网费的降低,网络和衣食住行等的关系日趋密切,网络终端的多样化共同加速了这个结果。所以持续3个月日均6小时的标准是很荒谬的。另外,在各国精神医学界,对网络成瘾作为疾病名出现在诊断手册中持坚决反对态度的专家还是占很大比例的。DSM-IV的委员会主席A.Frances就曾明确表示反对把网络成瘾加入substance use and addictive disorders条目。4,所以网络成瘾到底算不算问题,现在还没个准谱。但并不妨碍有自我戒除愿望的人自己去戒除就是了。跟各种活性物质的戒断反应比起来。。。网络成瘾还真不算什么了。可什么算戒断?这还是没个准谱啊,用了现在各种方便快捷的APP算不算?现在打个车叫个外卖啥不要上网啊,还便宜。上微信联系下朋友算不算,这也要网络支持啊。那么说来说去,又回到上一个问题了。。。
引用 的话:1,前提有问题,很多关于网络和暴力的实验结果都争议很大。实验控制做的并不好。2,拿行为成瘾这个精神医学概念和毒品这个法学概念来比较社会危害。。不合适。3,《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闭门造车的产物。每年我国...我知道啊,问题是真的会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来的。1.关于玩网络游戏会增加攻击性行为的结论是《社会心理学》mayers 那本书里的结论。不是我说的。我因为找不到原文所以就没全部引用,只是直接引用了他的结论。2.我所引用的成瘾概念来自钱铭怡主编的《变态心理学》 ,显示是Robinson
Berridge 2003提出来的。3.时长不是关键问题吧,根据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是症状表现,时长只是一个参考值,比如说如果提到的症状全部都有,即便时长比较短,可能还是有成瘾问题的。就好像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五个,如果五个症状都有的话,即便是发病只有三个月,也是可以考虑被诊断为轻微到中度精神分裂症的。即便是有那么多的专家反对还是有很多戒网瘾的学校啊,而且有很多惨案发生,这样子的事情怎么 处理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个吧: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没有网络就会出现类似毒瘾的反应。对大麻上瘾的“患者嗜麻烟如命,如不吸则食欲不振,饭量锐减,入睡困难,脾气暴躁,烦恼焦急,坐卧不宁,想往外跑,控制不住自己,甚至寻衅闹事打人。”——杨德森1989可以看到二者症状表现重合度非常高,所以有人说电子竞技是精神鸦片。在美国吸食大麻是合法的。 我觉得痊愈可以简单描述为:没有网络也能活,和平常没什么差别。比如,没有网络,微信不能用了, 但是不觉得有什么麻烦也不觉得烦躁,有事情就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这是我自己个人觉得。如你所讲,网络成瘾问题还没确定,没有课本对这个明确地列出账目。
建筑学专业,分形艺术小组管理员
要是网上聊天的朋友都凑到一块,也没什么戒断反应啊
引用 的话:我知道啊,问题是真的会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来的。1.关于玩网络游戏会增加攻击性行为的结论是《社会心理学》mayers 那本书里的结论。不是我说的。我因为找不到原文所以就没全部引用,只是直接引用了他的结论。...1和2,我说了是有争议,不是太没谱。你有兴趣也可以去找一些反向研究结果。作者引用的实验结论都是为支持自己观点,倒不能证明这些实验本身无懈可击。你深入了解一下就会知道,主流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说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里面的症状学描述,只是看起来很专业而已。。。其实上按这个来,操作标准会很模糊。没有标准化量表,完全靠医师经验,。不要再认为行为成瘾和活性物质成瘾症状相似了,程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而且比如物质滥用导致的不可逆损伤,或者精神病性症状,还有人格改变等,你都没提。。这不公平。你突然提美国大麻合法我不知道什么意思,第一,只有几个州合法而已。第二,你引用的大麻滥用的症状学描述是不靠谱的。而且相当不靠谱。。。哪本精神病学教材或者拓展资料里都没这么描述过。第三,大麻的危害也是挺有争议。。。这事我倒不想表明观点就是了。。最后。。你可能没有理解作为疾病名进入诊断手册会对伦理和临床各意味着什么。。。嗯。。。对你描述的痊愈标准,我倒是大致赞同。但是似乎对很多人,都不太可能了。。。所以这些标准,也会年年变化。。
引用 的话:要是网上聊天的朋友都凑到一块,也没什么戒断反应啊会有哎,有些就是单纯聊天,但是没想过面基什么的,就是单纯痴迷网络聊天什么的。而且有些人会因为过于深入网络上的人际关系导致现实中的社会功能受损。还有的会受骗什么的。
引用 的话:1和2,我说了是有争议,不是太没谱。你有兴趣也可以去找一些反向研究结果。作者引用的实验结论都是为支持自己观点,倒不能证明这些实验本身无懈可击。你深入了解一下就会知道,主流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说到《网络...是不一致,我不就是个反对派么,我转着圈地说支持电子竞技。我自己也玩游戏,但是没觉得明显攻击性行为增加什么的,所以我才支持的。是的啊,网络成瘾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很多戒网瘾学校都不合规不合法的,这个问题某种程度上来将就是伪命题,但是假如有呢,如果有的话,突然没网络有些人是会有焦躁,攻击性增加的情况的。这个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有点像是成瘾症状。我描述的那个大麻滥用的症状表现是引用自钱铭怡主编的《变态心理学》10年第五次印刷的那个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320页可能因为大麻在美国有一定的合法性。所以相似症状就被认为没那么严重?哈,我也是瞎说的。我个人认为当电脑科技普及到一定程度,就没有成瘾一说了,美国这些不是很普及么,生活工作基本离不开电脑?过几年中国再普及普及,可能就没有成瘾这一说了。就好像没有自来水大家也是活得好好的,有些人用习惯了自来水,到了没有自来水的地方可能也会出现一些症状,那些只是少数人用过自来水地区的人可能也会说自来水使用会造成成瘾问题。关于行为成瘾和物质成瘾,我没认为是一样的。我一直强调的是“成瘾意味着个体将不择手段地使用该物质这个事情”这个广义上的定义而不是生物因素。我这个要讲的是如何戒除网瘾,那么需要强调的就是成瘾的问题,而不是区分成瘾和成瘾的差别。也就是说我首先接受了是有网络成瘾性问题这个假设的。我一直说了最重要的是成瘾有可能增加犯罪率,所以才要解决这个问题,至于成瘾之后的具体症状已经不重要了。我完全知道一个精神类疾病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同性恋近几年才被拿掉,被正名,我曾经一度很喜欢张国荣。所以,╮(╯▽╰)╭。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282;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afp/door/;ap=285;ct=pu=4c451ece10ff899d0001;/?\"&&\/SCR"+"IPT&");&/SCRIPT&
马云戒儿子网瘾有妙招 坚决不投网络游戏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afp/door/;ap=284;ct=pu=4c451ece10ff899d0001;/?\"&&\/SCR"+"IPT&");&/SCRIPT&
&  对于关注互联网创业的人们来说,马云无疑是个曝光率极高的名字。作为商界大佬的马云,曾经也面临着和普通家长一样的难题,就是孩子的网瘾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瘾&也确实成为越来越多家长们最头疼的事。那么,究竟马云在育儿方法上有何高招?又是如何让孩子成功戒掉网瘾的呢?&  一、马云戒儿子网瘾有妙招  儿子应该算是马云事业的&牺牲品&。他1992年出生,跟阿里巴巴同龄。那时,家中一挤就是30多号人开会,满屋子烟雾缭绕像个毒气室,儿子关在房里不能出来。时跟大家一起吃工作餐。这样一来,儿子就长得越来越像他爸爸,瘦骨伶仃,像根火柴棍支着一个大脑袋。后来他们越来越忙,儿子4岁入托,一扔就是5天,周末才接回家。  儿子长到十多岁时,或许是受了马云的熏陶,他对网络格外有兴趣,很快就学会了玩网络游戏,上瘾了,跟着同学泡在网吧不回家。马云对儿子展开了说服教育。可在12岁的儿子面前,能言善辩的他败下阵来。儿子只回了一句话:&你们都不在家,我回来了也是一个人无聊,还不如呆在网吧里!&  马云这次真急了,当天晚上就跟张瑛说:&你辞职吧,我们家现在比阿里巴巴更需要你。你离开阿里巴巴,少的只是一份薪水;可你不回家,儿子将来变坏了,多少钱都拉不回来。儿子跟钱,挑一样,你要哪个?&张瑛辞职后,对儿子的游戏沉迷阻击正式拉开,第一枪是马云打响的。那时正是暑假,他给儿子200块钱,让他去和同学玩电脑游戏,玩上三天三夜再回来,但回来的时候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找出一个玩游戏的好处。  过了三天,儿子回来了,先猛吃了一顿又大睡了一觉,这才去汇报心得:&又累又困又饿,身上哪儿都不舒服,钱花光了,但是没想到什么好处。&&那你还玩?还玩得舍不得回家?&儿子没话说了。在张瑛的看管下,儿子终于淡出了网络游戏。&  二、马云的&三句&育儿经&  正在网络游戏圈钱的时候,盛大、网易都推出了新游戏,按照马云的作风,他是不会放过任何赚钱机会的,但是他硬是没有去做网络游戏。他在董事会上这么说:&我不会在网络游戏上投一分钱,我不想看到我的儿子在我做的游戏里出不来!&  马云还教导儿子要诚实。他说:我在儿子18岁的时候给他写了一封信,我说儿子18岁了,我送你三句话:第一永远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判断;第二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世界是有很多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比问题多,世界所有的问题,人类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为什么我们就过不去?第三个讲真话,跟老爸讲真话。&
| 9人有用 | 17人有用 | 4人回答 | 15人回答 | 1人回复 | 0人回复
| 26人有用 | 6人有用 | 14人有用 | 1人有用 | 8人有用 | 7人有用
| 18人回复 | 1人回复 | 2人回复 | 4人回复 | 6人回复 | 6人回复 | 32人回复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吸吮手,指脚丫,咬鞋跟,品尝积木,扔东西,撕纸,甚至饶有兴致的...
近日,上海一产妇因“捂月子”而中暑身亡,如何坐月子再次成为人...
南极科考站日前发出一条招聘启事,20万年薪招聘厨师,各种待遇看起来帅帅哒。引得自称“新东方”和“蓝翔”的两方网友争相自荐。然而细看人家的招聘条件还真心是蛮高的,不仅要有高级中餐烹饪师...
尽管你每天刷翻朋友圈,却还是发现很多事情慢了半拍,追根溯源,原来他们都是从微博里长出来的!肿木办?幸好,有摇篮全新推出的【强势“微”观】!摇小蜜替你搜集每日微博里最新的火爆、奇葩、...
尽管你每天刷翻朋友圈,却还是发现很多事情慢了半拍,追根溯源,原来他们都是从微博里长出来的!肿木办?幸好,有摇篮全新推出的【强势“微”观】!摇小蜜替你搜集每日微博里最新的火爆、奇葩、...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288;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582;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
 京公网安备:82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010-当前位置:&>&&>&
&&&1&&&&&&&&&&&&&
绿色童年安装推荐
最新版本:绿色童年 V 2014
更新时间:日
绿色童年几大特点
□ 禁止登陆黄色网站
□ 自动过滤不良网站
□ 控制上网时间
□ 控制游戏时间
□ 保护孩子视力
□ 推荐学习网站
□ 提高学习成绩
□ 全天候监管
□ 自动升级、自动隐藏
孩子上网教育
?服务热线:400-665-7887
最新文章推荐16日,一段少女遭多人殴打扒衣的视频被传到网上。
两车相撞后一名中国女留学生遭一名女子枪杀身亡。
  戒孩子网瘾家长该怎么办
  欢迎访问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更多的咨询请点击在线心理咨询。
  更多心理资讯,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尽在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让您成为一个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北京心理咨询。
  调研中发现,对于网络成瘾的未成年人,学校和家庭采取多种措施予以教育和挽救。在这个过程中,网瘾未成年人与教师、与家庭成员等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容易矛盾激化而引发犯罪。调研中,一位接受访谈的未成年犯长期沉迷网络,在家庭教师阻止其离开家去上网的情况下,将家庭教师杀死。
  未成年人具有渴望被同龄人关注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以网络为纽带,易与同辈群体结成小团体。如果团体中有不良行为的成员,就会形成亚文化,这种小团体化的不良现象往往是团体化犯罪的前身。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研发现,多数沉迷网络的未成年犯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支付上网的费用,却又无法抵制上网的诱惑,为解决上网费用问题而实施犯罪行为。
  网络暴力游戏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沉迷网络暴力游戏,妨碍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在现实社会中遵循游戏法则,使用暴力解决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二是暴力游戏过于残酷、血腥,未成年人长期接触暴力游戏,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容易变得情感冷酷、心灵麻木,蔑视人的生命价值。
  沉迷网络色情信息是未成年人实施性犯罪的重要诱因。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性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对性特别好奇,但是此时少年的性道德观念的形成落后于性机能的发育,再加上未成年人的自制力相对较弱,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再次欢迎您的光临。
  文章来源:
  相关搜索:| | |
  | || |
  | | ||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小知识,青少年厌学、早恋、网瘾、靠前焦虑...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