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溶血患儿换血输注什么abo血型溶血

您现在的位置: &
(别名: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病属于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一种,是指由血型抗体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概述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属于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贫血(iso-immune hemolytic anemia)的一种,是指由血型抗体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它是由母婴血型不合所致,由血型抗原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往往多见于几种抗原性强的血型,如ABO系统及Rh系统等,由ABO血型抗体所致者为ABO溶血病,由Rh血型抗体所致者为Rh溶血病。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且发病早,进展迅速,严重者可致核黄疸,故是一种很值得重视的疾病。
  (一)发病原因
  人类有15个以上的在遗传上各自独立的血型系统,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缺乏胎儿所具有的红细胞抗原,就可能由于上述机制而使新生儿得病,但由于各血型的抗原性强度不同,抗原性强者往往&优先&得到免疫刺激而产生抗体,而对其他的血型抗原就不产生免疫抗体。
  按照Fisher的CDE命名法,Rh有6种抗原,即C、c、D、d、E、e,其中d抗原目前尚无血清,故能测出的只有5种,按抗原性的强弱排列,5种抗原性为D&E&C&c&e&d。所谓Rh阳性,是指有D抗原的红细胞,包括DD或Dd,由于缺乏d抗体,所以凡报道为有D抗原者均为阳性;Rh阴性是指缺乏D抗原的红细胞,即表现为dd。
  一般正常人血清中没有Rh抗体,除极个别人有Rh天然抗体外,其余的Rh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如不同Rh血型输血或不同Rh血型的妊娠引起。
  Rh抗体的产生与个体的敏感性有很大关系,大部分接受不同Rh血型的血液输注后,并不产生Rh抗体。许多Rh阴性的妇女,生了几个Rh阳性的孩子也不产生抗D抗体。只是那些比较敏感的人或胎盘组织不致密,受了抗原的刺激后才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敏感的个体在人群中是少数。
  尽管胎盘作为屏障可阻止胎血进入母体血循环,但仍可发生少量的渗透(经胎盘失血),一旦胎儿红细胞抗原与母亲不合,使母亲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经胎盘输入胎儿体内,作用于胎儿红细胞,就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病。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为水肿、出血、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其症状严重程度与母亲抗体量多少、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结合程度和胎儿代偿造血能力有关。
  1.胎儿水肿 见于重症溶血病。
  活产儿症状表现:水肿为全身性,皮肤苍白,面部因水肿受压迫而变形,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胎盘外观苍白、增厚、量重而脆。这种患儿如不及时抢救,生后不久即死亡,程度轻者经积极治疗有治愈的可能。
  严重水肿胎儿常为死胎。
  2.出血
  轻型病例症状表现:出生数小时后常可见瘀点和紫癜,推测是胆红素毒性致血小板形态学改变和缺氧对毛细血管损伤引起,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严重病例症状表现:颅内出血及肺出血常见,这些病儿除血小板减少外,还有复杂的凝血障碍如DIC,也可能是肝功能不良引起维生素K依赖因子合成缺陷所致。
  3.黄疸 胎儿的胆红素主要通过母体代谢,故出生时常无明显黄疸,黄疸出现早、上升快是Rh溶血病患儿的特点。生后24h内:(常在4~5h)出现黄疸并迅速加深;
  生后第3、4天:黄疸达峰值,超过340&mol/L(20mg/dl)者不少。
  一般而言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但有少许患儿在病程恢复期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出现&胆汁淤积综合征&。
  4.贫血 Rh溶血病贫血出现早而严重,因组织缺氧可致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患儿表现心率加速,肝脾肿大,呼吸增快,伴明显黄疸。
  另一种情况是晚期贫血:在生后2~6周发生明显贫血,一般不伴高胆红素血症。
  5.肝脾肿大 与疾病严重有关,重症患儿肝脾肿大明显。
  肝症状:肿大明显;肝大与贫血引起骨髓外造血活跃有关。
  脾症状:由于复苏和换血疗法的机械损伤,或本身止血缺陷,偶有脾破裂发生。
  [诊断]
  1.产前诊断 Rh阴性孕妇应检查其丈夫血型,如有不合,则应在妊娠16周时测孕妇抗体。
  抗体检测:首次致敏产生的抗体(IgM),在盐水或更敏感的酶处理红细胞检测中发现,因其不能通过胎盘,在母血中的滴度不具诊断价值;增强刺激后第1次产生抗体(IgG),可用间接Coombs试验检出。一般妊娠20周起每隔2~4周做1次检测,34周后每隔1~2周1次,母亲当间接Coombs反应滴度达1∶32时,胎儿重度受累,有诊断价值。
  羊水检查: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光密度(OD)对胎儿受累情况更具参考价值,OD值随胎龄上升。重度胎儿水肿并发腹水时B超可检出胎儿腹部有液性暗区,其中间可见飘动肠曲、肝等脏器;胎儿水肿时则胎儿周身皮肤包括头皮厚度增加,呈双线回声。
  2.产后诊断
  (1)血型:检查母、婴ABO、Rh血型是否不相合。
  (2)婴儿血清学检查:
  ①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此法极敏感,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患儿可得阳性结果。患儿致敏红细胞通过加热使抗体释放,然后再加入酶处理的成人相应红细胞使其致敏,充分洗涤后用抗人球蛋白促进凝集反应的发生。
  ②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ABO溶血病患儿红细胞上抗体结合焦点少,直接法常为阴性或弱阳性,须用改良法(一种是以适合稀释度的抗人球蛋白抗体与充分洗涤后的患儿红细胞盐水悬液混合;另一种是用菠萝蛋白酶处理患儿红细胞,可提高阳性率。) 。检测婴儿致敏红细胞,做抗人球蛋白间接试验,测出抗体类型,明确患儿系RhD、RhE或其他Rh溶血病。Rh溶血病常为阳性,可确诊。
  ③游离抗体测定试验:患儿血清中游离抗体测定对Rh溶血病诊断有意义。游离抗体高度对判断换血效果也有帮助。若换血后游离抗体仍高,提示病情重,有需要再次换血的可能。应密切观察。
  有不配合抗体:
  A若母婴ABO血型不合,婴儿红细胞可能被致敏,有一定诊断意义。
  B母婴ABO血型相合,游离抗体亦可增高,系母体受自然ABO血型抗原刺激所致,无诊断意义。
  ④检测胆红素:并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3)一般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增高,有核红细胞增加,血小板可能减少。
  1.常规 做X线、B超检查,必要时做脑CT等检查。
  2.血型鉴定 要对母婴分别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典型的Rh溶血病,母婴ABO血型常相同。
  A新生儿父亲为Rh阳性,如母婴D抗原性相同,应注意是否Rh系统中其他抗原(如E,C或c等)或少见血型抗原所致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母为Rh阴性,婴为Rh阳性,有时由于抗D抗体太多,将新生儿红细胞几乎全部覆盖,因此可能误将Rh阳性红细胞判为Rh阴性。
  3.血糖 不少Rh溶血病新生儿,由于胎内时期胰岛细胞增生,生后断绝了来自母体的葡萄糖(葡萄糖可通过胎盘),故可发生低血糖。所以要注意检测血糖高低。
  4.血象检查
  (1)红系检查:根据病情轻重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核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出生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一般取脐带血比毛细血管血较准确,因后者得出的数值可因局部血液淤滞而偏高。
  血红蛋白:检测脐带血血红蛋白水平:本病各型的值如下:轻型110~145g/L;中型40~110g/L;重型&40g/L。但一般以低于145g/L为贫血指征。
  红细胞:形态多正常,可有不同程度的嗜多染及大小不等红细胞,毛细血管采血时,可见较多的棘细胞。本病不出现球形红细胞。
  核红细胞:周围血中有核红细胞明显增多,可达25%~100%,可见各阶段的幼稚细胞,甚至原始红细胞。有核红细胞数目多少对病情的估计报道还不一致,有认为它与疾病的严重性无关,因在短期内波动很大,即使无溶血,其他的急性刺激,也可动员骨髓中这些细胞进入周围血。但亦有人认为,其数目大致与疾病的严重性相一致。
  网织红细胞:检查网织红细胞增多比较可靠,网织红细胞数的变化,常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本病网织红细胞在中型患儿为15%~20%;严重患儿可达80%。
  (2)血小板与白细胞
  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但严重患者常偏低,其减少程度与溶血有关,可能为血小板在脾停滞的结果。如用库存血换血,则可发生医源性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常有中等增多,加上有核红细胞在白细胞计数时计入白细胞内,故白细胞总数常明显增加。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左移,甚至出现幼稚粒细胞。
  5.血清胆红素 出生时血清胆红素即已增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少数患儿直接胆红素也增高。生后血清胆红素上升的速度可快可慢,依溶血的速度和程度而定。
  有学者检查1770例正常新生儿脐带血胆红素值,其直接胆红素值为3.4~20.4&mol/L(0.20~1.20mg/dl),间接胆红素值为0.68~37.4 &mol/L(0.04~2.20mg/dl)。总胆红素值为4.08~57.8&mol/L(0.24~3.40mg/dl)。
  本病轻型患儿脐带血总胆红素值为&68&mol/L(4mg/dl); 轻型上升速度较慢,生后2~3天达高峰,其最高值不超过136~179&mol/L(8~10mg/dl),8~10天降到正常。
  中型脐带血总胆红素值为68~119&mol/L(4~7mg/dl); 中型一般以每小时5.1~17&mol/L(0.3~1.0mg/dl)的速度增加。约于生后72~96h,胆红素超过危险阈值[成熟儿&342&mol/L(20mg/dl),未成熟儿&306&mol/L(18mg/dl)],而于生后1周达最高浓度。个别患儿开始增加时可能速度较慢,而在生后第3~4天加速增高。
  重型脐带血总胆红素值为119&mol/L(7mg/dl)以上。重型患儿生后胆红素进展特别快,可于生后24h达到上述危险阈值。
  除轻型者外,本病胆红素增高持续的时间均较长,一般当间接胆红素下降时,直接胆红素可有暂时性上升[34~68&moL/L(2~4mg/dl)],这是由于肝功能成熟后,间接胆红素转变为直接胆红素的速度超过了直接胆红素的排泄能力所致。
  在严重患儿,特别是兼有肝功能损害者,直接胆红素可以增加到很高的程度[342~684&mol/L(20~40mg/dl)],但随着肝功能的进步,直接胆红素也就下降到正常。尿中尿胆原增高,尿胆红素阴性(在血清直接胆红素也增高时,尿胆红素可阳性)。
  6.Coombs试验(Coombs test) Rh溶血病发病与否,与来自母体的抗D抗体量关系密切,发病者其抗体浓度足可以为直接Coombs试验所检出。本病多呈直接Coombs试验阳性,只要红细胞表面被覆有IgG抗体,直接Coombs试验均呈阳性,偶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浓度太弱,则Coombs试验可呈阴性,但这不会影响对本病的诊断。
  另一种是经过宫内输血后,完全抑制了其本身的红细胞生成,新生儿血中几乎都是输入的。Rh阴性红细胞,这时直接Coombs试验阴性,而新生儿血清中有IgG抗D抗体,故间接Coombs试验则呈阳性。
  (一)治疗方法
  1.产前治疗 根据母亲过去有无输血史,前次妊娠史,父亲的血型及母亲在妊娠16、28周抗体滴度以及羊膜囊穿刺羊水胆红素含量,确定胎儿在宫内受累程度,轻者最好等到38周引产;如有胎儿水肿或死亡危险,33周前可给宫内输血,至33~34周,羊水卵磷脂/鞘磷脂比率&1.5时引产,33周以后则可早期引产。
  2.产后治疗
  (1)光照疗法:对确定为Rh溶血病者,一旦出现黄疸(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立即进行光疗,但不能替代换血疗法。
  ①光疗方法:
  A毯式光纤黄疸治疗仪:近年来国内外均已开始用。适用于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早期新生儿或家庭治疗。光垫直接贴于婴儿的胸部或背部,其外包裹衣被,不妨碍喂奶、输液和护理。虽然光垫直接与皮肤接触,但几乎不产生热,也不直接照射脸部。
  设备:治疗仪包括一个主机(体积24cm&10cm&21cm,移动方便,可置于婴儿床外)和一个光垫(由一条1.2米长的纤维光缆连接)组成。
  优点:,副作用很小。
  缺点:是照射面积较小。
  B.双光治疗:适用于胆红素已达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治疗用。
  设备:蓝光箱治疗,箱内上下均有6只荧光管,排列同上。
  操作:上方距患儿35cm,便于对患儿进行护理和操作,下方距患儿25cm,患儿睡在箱中央有机玻璃板上。因上下方均可受到光照射,而且下方距离缩短。
  优点:照射到皮肤的强度明显增加,疗效优于单光治疗。
  C.单面光疗法(简称单光):适用于预防性治疗。
  设备:用20W或40W蓝色或绿色荧光灯6~8只,呈弧形排列于上方。
  操作:灯管间距约2.5cm,灯管距患儿正面皮肤35cm左右,患儿裸体睡于中央,每隔2~4h翻身1次,周围环境维持在30℃左右。
  ②光疗照射时间:分连续照射和间歇照射两种。歇照射方法各异,有的照6~12h停2~4h,有的照8h停16h,有的照射12h停12h。疗程一般2~3天,发病早,程度重,病因未消除者需适当延长。胆红素降至220.5&mol/L以下可以停止光疗。
  近年来有的资料报道间歇照射效果与连续照射效果并无差别,认为也可用于治疗,并可减少副作用,尚未取得一致看法。
  ③光疗注意事项:
  A.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所以要及时补水分,每天液体入量应增加15%~20%,并应监测尿量。
  B.应详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呕吐、发绀、皮疹及大便性状。细记录箱温、体温、呼吸、脉搏、进食量、大小便次数。做好数据整理。
  C.因光疗时通过体表接受光的照射而使体表组织间隙中的胆红素得到光分解,从而降低胆红素,所以必须充分暴露小儿皮肤,使之有较大接触面积。
  应付对策:用黑布遮住双眼,防止损伤视网膜;用尿布遮盖生殖器,防止损伤生殖器功能;
  遮盖面积勿过大,否则影响疗效。
  D.因患儿需裸体,夏季防止过热,冬季注意保暖。光疗箱的温度要求30℃左右,湿度50%;箱内应有降温及保暖设备,每2~4小时测体温及箱温1次,以便随时调整。
  E.蓝色荧光管照射强度比白色荧光管衰减快,20W比40W衰减更快,使用2000h减弱45%,因此每次照射后应做记录,超过2000h应更换新管,以免影响疗效。也可用蓝光辐照计测功率&200&W/cm2 时必须换管。
  F.光疗的作用部位在皮肤的浅层组织,光疗可降低皮肤黄疸的可见度,不代表血胆红素相应下降程度,需每12~24小时监测血胆红素1次。
  G.光疗哭闹不安者,可给予苯巴比妥,防止皮肤擦伤。
  ④光疗副作用:目前认为光疗相当安全,虽有副作用,但一般并无危险。
  A.核黄素缺乏与溶血:光疗超过24h,可以造成机体内核黄素缺乏。核黄素吸收高峰在450nm,这正是蓝光对胆红素起作用的最大光谱。因此胆红素与核黄素同时分解,造成核黄素缺乏。由于核黄素水平降低,影响了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的合成,导致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降低(GR是以FAD为辅酶的黄素蛋白酶),可使溶血加重。已有报道证实,光疗使红细胞GR活性下降,溶血加剧。
  应付对策:光疗同时和光疗后短期补充维生素B2(核黄素)可防止继发于红细胞GR活性降低所致的溶血。剂量为光疗时维生素B2(核黄素)5mg,3次/d,口服,直到光疗结束,改为1次/d,连服3天。
  B.青铜症:当血清结合胆红素高于68.4&mol/L(4mg/dl)且血清ALT、碱性磷酸酶升高时,光疗后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应停止光疗。当光疗停止后,青铜症可以逐渐消退,但时间较长。
  青铜症原因:可能是由于胆汁淤积,照光后阻止了胆管对胆红素光氧化产物的排泄。光疗并不损害肝功能,青铜症在光疗前就有肝功能障碍。
  C.贫血: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症照光后可能继续有贫血现象,是因抗体的继续存在。亦有报道,光疗可使G-6-PD缺陷患儿贫血加重,这可能是光疗时核黄素被氧化,使红细胞内核黄素水平降低,从而使辅酶Ⅱ的产生受抑制,导致G-6-PD及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减低加重溶血。
  D.腹泻:亦为常见,大便稀薄呈绿色,每天4~5次,稀便可使体液减少,应注意适量补充水分。最早于光疗3~4h即可出现;但光疗结束后不久即停止,其主要原因是光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时刺激肠壁引起。
  E.皮疹:有时会出现斑点皮疹,有时为瘀点,绿光光疗时皮肤瘀点较蓝光少见。可持续到光疗结束,这在血清胆红素高的情况下经常见到,常分布于面部、躯干和下肢,消退后不留痕迹,原因不明。
  F.发热或者低温:为最常见现象之一,这是由于荧光灯的热能所致。体温常达38~39℃,亦有在39℃以上者。天热更易产生此种现象,解决方法是:在设计光疗装置时应考虑到光疗装置的通风问题。
  相反在冬季或有些低出生体重儿,光疗时由于保暖不够,可引起体温偏低。
  G.低血钙:光疗中可引起低血钙的发生,但一般并无临床症状;值得注意的是低钙严重者可以引起呼吸暂停、抽搐、青紫甚至危及生命。发生机制尚未明确。
  应付对策:只要使用钙剂或者停止光疗,低钙一般可以得到恢复。
  H.其他:有人证明光疗可使红细胞膜引起光敏感氧化性损伤,从而使溶血加重。有人研究认为,光疗后部分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增高,说明已有DNA损伤。其意义尚待进一步探讨。Rh溶血病时,因光疗不能阻止溶血,一旦胆红素达换血指征时,必须立即换血。
  (二)药物疗法:药物疗法起效慢,效果差,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①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光疗后有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可用牛磺胆酸钠,50mg/次,1~3次/d,口服。
  ②酶诱导剂:尼可刹米100mg/(kg&d),分3次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口服。
  ③胆红素吸附剂:光疗时应用,疗效佳。10%药用炭(活性炭),每次喂奶前服5琼脂每次125~250mg,每4小时1次口服。
  ④减少游离未结合胆红素:人血白蛋白1.0g/kg加入血浆每次25ml或10%葡萄糖滴注,1次/d。
  ⑤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阻止抗原抗体反应,减少溶血,感染者慎用;用泼尼松(强的松)1~2mg/(kg&d)口服或地塞米松0.5~1.0mg/(kg&d)静注。
  ⑥减少胆红素产生:锡-原卟啉尚在试验阶段。
  (2)换血疗法: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症状较ABO溶血病严重许多,一旦溶血必须治疗,新生儿换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换血可移去致敏红细胞,纠正贫血,移去体内过高的间接胆红素,使降至安全水平,避免核黄疸发生。换血效果比光疗、药物好,但花费人力物力大,并有一定危险性,应严格掌握指征。
  是否换血要据患儿病情 尽管换血疗法可有效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但是否换血仍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因为Rh新生儿溶血病临床症状轻重差异很大,与母亲产生抗-D的数量、亚类、胎儿红细胞被致敏数量、巨细胞吞噬能力、新生儿代偿能力等多种因素相关。
  患儿病情重时需尽快换血 新生儿Rh溶血病是一种新生儿期间特有的疾病,及时确诊并得到妥善处理很重要。
  在孕妇怀孕期间需要连续监测,包括抗体浓度、胎儿情况,有时需要特殊手段,如血浆置换术和胎儿宫内输血术,有的甚至需要提前终止妊娠。治疗此病医院的输血科不仅要能准确进行溶血3项检查,还要有能提供安全稀有血型的献血员。如果患儿病情较重,则需要尽快换血治疗。其目的是预防核黄疸后遗症的发生,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去除已经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减少婴儿体内的不相容的抗体。一般认为,婴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小时,脐血的血红蛋白&120g/L、胆红素&30&mol/L时应该换血。
  溶血诊断明确要立即治疗 溶血诊断明确,要立即进入实质性治疗。只要不发生核黄疸,患儿预后一般良好。治疗包括4个方面:
  1.换血疗法目的是换出抗体和结合了抗体的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胆红素浓度,纠正贫血。
  2.阻断疗法Rh溶血病患者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以抑制溶血过程,减少胆红素生成,减少交换输血。
  3.光照疗法采用蓝光照射,将导致黄疸的物质胆红素变成一种可溶于水的异构体,然后通过粪便和尿内排出,从而减轻黄疸的程度。
  4.纠正贫血患儿早期的重度贫血,通过换血可以得到部分纠正;晚期的贫血可以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减少输血。
  (3)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疗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在光疗、人血白蛋白输注基础上给予IVIG治疗;其机制是:大剂量IVIG可以封闭网状内皮系统的FC受体,抑制溶血,减少红细胞破坏,从而达到降低胆红素作用。
  用药:首次1g/kg,以后每次400mg/kg,1次/d,共2~4次,可替代换血疗法。
  (一)预防
  1.Rh阳性妇女 既往有娩出新生儿严重黄疸、贫血史者,应做除D抗体外的其他Rh血型抗体检查。
  2.Rh阴性妇女
  (1)如需要输血则应先检验Rh血型,最好是输Rh同型血;如输入血型不同血,立即肌注Rh(D)IgG,按输入1ml血用20&g计算。
  (2)羊膜穿刺术后均肌注抗Rh(D)IgG 100&g。
  (3)怀孕8周后引产或分娩Rh阳性婴儿后,3天内肌注抗Rh(D)IgG 300&g,如有使胎儿血流入母体增加的特殊情况,如多胎、前置胎盘等,剂量加倍。
  (4)宫内输血 胎儿未满33周,当B超或羊水测定发现胎儿有严重受累时,可做宫内输血以挽救胎儿,输Rh阴性&O&型浓缩红细胞血至胎儿腹腔,量如下:
  20~22周 输20ml,
  24周输 输40ml,
  32周 输100ml,每隔1.5~3周输1次。
  (5)Rh阴性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开始服用苯巴比妥,每天30~60mg,分2~3次口服。
  (6)测定羊水L/S比值,若肺已成熟可考虑提前使胎儿娩出。
  3.预防胆红素脑病
  (1)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血中游离胆红素,预防早产及宫内生长落后;
  (2)出生后应注意保暖,纠正缺氧、酸中毒,预防感染;
  (3)供给营养时防止游离脂肪酸过高;
  (4)避免使用引起溶血及抑制肝酶活性药物;
  (5)避免高渗性药物输注。
  (6)不少Rh溶血病新生儿,由于胎内时期胰岛细胞增生,生后断绝了来自母体的葡萄糖(葡萄糖可通过胎盘),故可发生低血糖;由于低血糖不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故Rh溶血病儿,应早期给予葡萄糖静脉滴注,以防由于未与白蛋白结合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而致核黄疸。
健康公开课
太平洋亲子网“自诊小工具”,帮你看看得了什么病,快试试看!
您浏览过的疾病
您暂时没有浏览任何疾病或COOKIE未正确使用
·您还没有通行证,请先使用通行证登录
如果还没有太平洋网络通行证,请点击为什么RH溶血病换血时输母亲同型血?_百度知道
为什么RH溶血病换血时输母亲同型血?
提问者采纳
婴儿虽然是Rh 阳性的,但输入的红细胞应该是Rh阴性的,这样才能避免输入的红细胞被残存的抗Rh抗体破坏,防止新的溶血和加重黄疸。由于患儿的父亲必然是Rh阳性的,故父亲不宜作供血者,父方的亲族可作为供血者的机会也较小。在紧急情况下急需输血而一时又找不到适当的Rh阴性供血者时,可以采用患儿母亲的血。输入的红细胞应该是O型的。如果母子ABO血型是相同而非O型的,则输入ABO特异型的红细胞没有影响。采用母亲的血液输血时,应将其血浆分离后除去,代之以AB型血液的血浆。在作Rh因子的交叉试验时,采用母亲的血清比患儿本人的血清更为适宜,因为母亲血清中抗Rh抗体的浓度比婴儿血清中抗体的浓度高得多,如果母亲的血清对供血者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则输入婴儿体内后更不会发生反应。最好采用新鲜血;如用库血,保存时间应不超过3~4天。换血过程一般都采用脐带血管,但也可以用腕部桡动脉放血,用踝部大隐静脉输血。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溶血病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不会吧 ..就是因为不同才溶血啊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Rh溶血病-学术百科-知网空间
rh hemolytic disease因母子Rh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的一种溶血性疾病。若丈夫的血型是Rh阳性,而妻子...母体再次怀孕后,这种抗体又可以经由胎盘进入胎儿的血循环,在胎儿体内引起抗原抗体反应,使胎儿发生溶血性贫血,从而造成流产、死胎,或者出生后因全身浮肿
与"Rh溶血病"相关的文献前10条
ABO合并Rh溶血病一例报告张庆华徐萍(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南昌330006)1临床资料患儿,女,胎龄36周,第三胎(第一胎人工流产,第二胎出生后2d因“黄疸”死亡),平产娩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检测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14例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的1814份血清进行ABO血型、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
Rh阴性妇女如在生育前输入Rh阳性血液,日后可致第一胎妊娠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病[1]。在汉族中Rh阴性者,占34‰[1]。1985年6月~1998年7月,我院收治了15例有输血史而
正 辽宁大连读者夏玮来信:请解释新生儿溶血的病因及预防办法,可否通过婚前检查予以避免。 答:新生儿溶血症多发生于红细胞血型中的Rh血型系统,故又称Rh溶血病。由红细胞所含抗原不同
"Rh溶血病"的相关词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font color="#0-819-9993
<font color="#0-810-6613
<font color="#0-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h阴性 溶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