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湖北地区划分那些地区可以看到日食

······
······
时间:日上午8时14分
地点:恩施、宜昌、荆州、荆门、随州、孝感、咸宁、黄冈、黄石、鄂州、武汉等湖北地区的11个城市
事件: 我国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迎来自1814年至2309年的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最长可达到近6分钟之久。
后续:日和日,湖北还可以观看两次日环食。
                                                 
日全食·手机快报
                                                   
日全食原理
·原理:日全食必须太阳、月亮、地球在一条直线的时才能发生。同时,月亮还必须在新生相的位置。在日全食的时候,月亮在地球的影子分为两部分,中心的地区叫做本影,外面的区域叫做半影。只有处在本影的位置才能看到日全食;在半影区域的位置能看到日偏食。
·日食带:由于月亮的影锥又细又长,所以当它落到地球表面时,所占的面积很小,它的直径最大也只有二百六十多千米。当月球绕地球转动时,影锥就在地面上自西向东扫过一段比较长的地带,在月影扫过的地带,就都可以看见日食。这条带就叫做“日食带”。
 它们看起来像很多模糊的缎带,只要将一张几英尺见方的白纸放在地上,就能看到它们。它们看起来就像池底阳光留下的涟漪[]
沙罗周期是日食和月食的周期,是指月球在它的轨道盘上运行一周(以便月球交点沿着轨道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18年零10天[]
多个世纪以来,日食一直被每一个已知的文明社会解释成是末日征兆。这些过激的反应导致人类对日食感到既敬畏,又迷惑[]
日食是天体的特殊结构,科学家们通过电脑可以确定日食发生的时间。目前日食预测的精确度是,在数百年的时间间隔内,误差小于1分钟[]
由于存在潮汐摩擦力,月球轨道变得越来越大,从地球上看,月球的角大小变得越来越小。当到达月球只能遮盖太阳圆盘98%,在日全食时就不会经历黑夜了[]
当月亮遮住太阳最后一部分时,透过月亮凹处闪耀的光球呈现出一种叫做“贝利”的现象。太阳最后的那一长条在月亮边缘周围分裂成一串明亮的珠子。这个时候可以看到日冕在月亮的另一面
日食发生时,阳光会穿过树叶之间等孔隙在地面形成斑斑驳驳的图案.当99 %的太阳表面被覆盖时,能看到的晨昏蒙影现象。在日全食期间,地平线的周围会有一个窄的光带,这是因为观察者并不是直接站在月亮的影子下面,地球和月亮有一定的距离
在日全食期间,你可能会看到的第二件惹人注目的事就是太阳边缘美丽的凸起部分即“日珥”。太阳边缘周围这些巨大的气流和气体环来自源于太阳黑子的磁场。它们是一些炽热氢气,呈现出美丽的深红色
一旦太阳被完全遮住,可以看到日冕整个光环,它的亮度和满月差不多。通常,因为蓝色的太空你看不到它。如果你在大气上方的轨道,你可能得挡住太阳明亮的部分去看那道光环。 太阳观测站可制造假日食,并在任何时候观察光环
在钻石环消失后,只有两秒钟的时间在深红色的色球层消失之前欣赏它。有关这部分日食的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是它变暗的速度之快,而且还有点令人感到恐惧。不过,这种景象如此激动人心以致那种恐惧感很快就消失了
当最后一点光球消失时,你会看到一种叫做“钻石环”(diamond ring)的现象—美丽的内冕在月亮周围形成一道带有一颗闪耀的白色宝石的光环
 合作媒体
&&策划:阎思甜 杨耕耘&&&制作:荆楚网时事新闻中心&&&支持:荆楚网技术研发中心当前位置: >>
关注7月22日日全食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日分享到:
日偏食不会对环湖赛第五赛段比赛造成影响
  中国气象报记者金泉才报道 7月22日,第八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将进入第五赛段的激烈争夺,而当日上午青海省将出现日偏食现象,据青海省气象局“环湖赛”现场气象服务保障组专家介绍,日偏食现象基本不会给比赛带来影响。
  据悉,“环湖赛”第五赛段的比赛将从青海湖151景区发车到鸟岛结束,赛段全场121公里。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的“7月22日全国各地日食观测表”显示,22日8时05分至10时22分之间,青海省不同时间段都能看到日偏食。最早出现日偏食的地区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最晚出现日偏食的地区是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也就是鸟岛景区所在州,预计在8时13分06秒出现,到10时19分56秒结束。
  据青海省气象局现场气象服务保障组提供的资料显示,22日上午,青海湖景区至鸟岛为阵雨转晴间多云的天气,预计在这一赛段人们是无法观看到日偏食景观的。第五赛段的比赛将在上午10时开始,比赛开始十几分钟,该地区的日偏食现象就要结束,另外,虽然是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区比赛,但是由于青海湖景区至鸟岛海拔相差不大,沿途没有爬坡路段,加之路况较好,所以,日偏食现象不会对比赛带来影响。
  (责任编辑:达芹)
贵州大部分地区天气利于观赏日偏食
    中国气象报记者曾居仁 通讯员陈学东 郑奕报道 “贵阳地区今夜多云,明天白天多云,22到30℃……天气条件利于观赏日偏食,请做好眼睛的保护工作!”7月21日下午,贵州省气象部门发布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指出22日夜间除该省的西部地区有分散阵雨,其余各地主要以多云天气为主。
  贵州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万雪丽分析说,22日上午,毕节西部、六盘水、黔西南州及黔南、黔东南两州南部边缘地区云量较多(阴间多云,云量为9成左右),其余地区以多云天气为主(云量为5至7成),绝大部分地区天气条件比较有利于观赏日偏食奇观。
  为了广泛告知社会公众,7月21日,贵州各级气象部门除认真组织开展天气会商、及时制作发布22日天气预报外,同时通过手机气象短信进行日全食观赏温馨提醒服务。其中,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通过手机短信服务达162万人次,同时在“12121”声讯电话中也增加了有关日全食的科普知识宣传内容。
  此前,贵州省气象学秘书长吴战平及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省气候中心专家应邀前往参加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日全食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并进行现场指导和科普知识答询。据介绍,贵州省气象局对日偏食观赏气象保障服务高度重视,黔西南、黔东南、六盘水、毕节等市州地气象部门及仁怀、兴仁、龙里、天柱等县气象局先后按照要求制定服务预案,并组织开展服务工作,同时进行科普宣传。
  (责任编辑:达芹)
  阴雨天气可能影响陕西部分地区日食观测
  &&&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闫靖靖报道& 据陕西省气象台7月20日预测:21日至23日,陕西全省将迎来明显降水过程。在22日日全食观测时段,陕北榆林、延安地区的降水基本结束,天气以晴间多云为主,对日全食的观测影响不大;关中和陕南正处于降水时段,以阴雨天为主,可能影响日全食的观测。&&& 此次日全食从初亏到复圆将持续两个小时左右,全食最长将近6分钟。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成都、武汉、上海、杭州等城市都可以看到日全食,而由于陕西省绝大部分地方在全食带外,所以只能看见日偏食。&&& 这次日食的食甚发生在上午9时20分左右,从北到南,陕西最北边能看到78%的偏食,陕西最南的镇坪县,可以看到99%的太阳被挡住,太阳只剩下细细的一丝,西安能看到91%的日食,也非常壮观。
  (责任编辑:徐丽娜)
  天气可能影响部分地区日全食观测& 气象预报为观测者提供精细化服务
  &&& 中国气象报记者郭起豪& 通讯员杨光林报道& 罕见的天文盛事“日全食”天象即将于7月22日上演。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表示,预计日全食期间雨带主体位于淮河和黄淮南部地区,日全食最佳观测地带天气状况不太理想,日偏食带的华北、江南、华南地区天气相对较好。各地气象部门已经未雨绸缪,纷纷推出内容详尽的气象预测信息,全方位服务日食观测者。&&& 据介绍,从22日起,日全食观测带主要以阴雨天气为主。杨贵名表示,即使在日全食期间出现降水间歇,天空的云系较多,部分地区可能观测不到日全食全过程。&&& 目前,气象部门已启动加密观测,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做好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各地气象台已陆续启动日食专题气象服务,纷纷推出精细化天气预报,及时更新精确的观测日天气信息。 &&& 据了解,前往各个最佳观测点的爱好者们可通过电台、报纸、电视、手机短信和“121”等媒体和传播渠道,或者从各级气象部门网站上发布的天气信息专题、专栏,查看到针对性的专项风力预报、蓝天指数预报和能见度预报,了解观测日前后的天气预报、气象专家的天气分析、日全食形成的原因以及观测时要注意的事项等相关内容。&&& 在此次日全食观测最佳地点之一的浙江舟山,广大天文爱好者可以拨打“96121”热线,或登录舟山气象网站,享受由市气象局提供的一系列贴心气象服务。如遇到灾害性天气,舟山市气象局将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和游客提供气象保障服务,以便日全食观测爱好者合理安排行程。&&& 目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已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专题分析了日全食对电离层及通信、导航、定位等技术系统造成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启动了“日食期间电离层的观测”行动,派出两路专家组分赴浙江、湖北进行日食期间的电离层综合观测及其太阳观测试验,获取宝贵的观测资料,以便研究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记者了解到,在卫星受到日食影响期间,由于月球遮挡了部分太阳光,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将下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将在日食影响前半个小时对卫星采取保护措施。届时,将停止风云C星22日3时和3时30分两个时次的云图获取作业。
  (责任编辑:徐丽娜)
  西藏天气较好有利于观测日食
  &&&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元红& 通讯员余忠水报道& 据西藏自治区气象台7月20日预测,22日,西藏大部分地区天气较好,有利于观测日食。那曲地区有小到中雨,阿里地区多云有阵雨,但降雨主要出现在傍晚至夜间,对日食观测影响不大。&&& 据预测,7月22日,西藏七地(市)日出时间具体为:拉萨07时09分,昌都06时42分,林芝06时57分,那曲07时02分,山南07时08分,日喀则07时19分,狮泉河07时49分。上午8时53分左右,日全食从印度西海岸开始。随着全食由西向东推进,在9时左右进入我国西藏南部,持续时间大约6分钟。&&& 气象专家建议:不要用眼睛直接看太阳,需要配戴专用防护眼镜,也不能使用没有特殊装备的简单望远镜直接目视太阳,以免眼睛被灼伤。在日食发生前1小时至日食后3小时内,航空、测绘、勘探等部门避免进行高精度作业和野外探险或考察活动,通讯部门也需注意调整短波通讯频率。
  (责任编辑:徐丽娜)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与各省市气象局联合进行日食观测工作开始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杨光林报道& 7月22日我国将出现罕见的日食天文奇观,给研究和认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提供了绝好的契机。为了更好地抓住这次机会,开展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积累关键数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空间天气室、广州卫星地面站、厦门市气象局以及舟山市气象局联合在舟山组织了“日食期间电离层的观测”行动。&&&&&&& 7月17日下午,空间天气室工作人员已从北京赶往舟山,及时进行勘察场地、安装观测仪器。截至18日晚,大部分仪器安装已经完成,部分仪器已经开始工作。
  (责任编辑:徐丽娜)  
  日全食发生时温度湿度短时间变化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中国气象报记者颜昕 刘晓林报道& 7月22日,我国将出现罕见的日食奇观。其中全食带覆盖了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长江流域,直接观看到日全食的人数可能创造历史之最。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天文、气象条件共同决定了日全食的最佳观赏地点,日全食发生时温度湿度短时间变化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他同时提出,因为日全食发生在人口非常密集的地区,对社会、生活各方面有相当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公共和相关行业要根据自身需要做好应急准备。
  李竞说,日全食发生时全食带地区温度会下降,人体会有变凉的感觉但不会太强烈,别的地区温度不会降低。大部分地区,温度不会降低太多。特殊的情况下也许会有较大的变化,但也不会出现极端变化。日全食发生时湿度会突然增大。但是,温度、湿度的变化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温度下降的持续时间短,而且发生在夏季,几分钟后会迅速回温;湿度的突然增大也仅仅只会使人有较大的潮湿感。
  “这次的日全食恰恰发生在国际天文年,是一次覆盖地区非常广泛,观赏人口众多的天文奇观,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李竞说,建议普通公众在观赏日全食前多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特别是如何进行安全观赏。例如,选用什么工具进行观赏,观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他说,中国科协归纳的“五要”与“五不要”可以很好地指导公众如何进行观赏。“五要”指:要使用专业日食观测眼镜;要使用小孔成像观测;要使用望远镜投影观测;要每观测3分钟,要让眼睛休息30秒以上;全食阶段,当太阳被完全遮蔽时,才可以用肉眼观测。“五不要”指:不要使用日常的太阳墨镜、烟熏玻璃片观测太阳;不要使用水盆或油盆观测太阳;不要使用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不要使用黑色胶片观测太阳;“非全食阶段”绝对不可以用肉眼直接观测太阳。&&&&
  他说,日全食发生时整个天空会一片漆黑,建筑、运输等行业都需提前做好安全应对措施,防止“黑夜”造成安全事故;司机在日全食发生后,不要惊慌,应立即打开车灯减速小心驾驶;高空作业者也要避免突然伸手不见五指而发生事故。
  关于最佳观赏地点,李竞说,最佳观赏地点需要具备3个条件。首先必须位于全食带,只有全食带才能观赏到日全食。其次是食延的长度,食延越长为普通公众提供的观赏时间越久,同时研究人员也可以取得更多的观测资料。由于地球是逆时针方向自转,这次从地理位置看越往东食延越长,例如上海、苏州、嘉兴比雅安观赏的时间长。最后必须天气条件好,万里晴空是最好的。否则即使位于全食带、食延又长的地点,如果出现大片乌云遮住太阳,或者出现阴雨也无法进行观赏。所以公众在观赏前应注意收看或者收听天气预报。
    (责任编辑:颜昕)
  日食将影响风云二号C星两次获取云图  
  中国气象报记者胡亚报道& 日前,记者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获悉,7月22日在我国出现的日全食奇观将对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C、E星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届时,风云二号C星的两次云图获取作业将被停止。
  据了解,风云二号C星、E星受日食影响的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22日3时21分至46分和2时30分至51分。为确保卫星安全度过日食期,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将在日食影响前半个小时对上述卫星采取保护措施。届时,将停止C星22日3时和3时30分(北京时)两个时次的云图获取作业。E星目前尚处于在轨备份状态,因此不会对业务运行造成影响。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运行控制室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风云二号C星受日食影响的时段是凌晨3时许,因此,此次日食不会对C星可见光云图的获取造成影响,只会对C星的红外云图和水汽云图的获取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人员解释说,风云二号C星、E星分别定点于东经105°和东经123.5°赤道上空,因此它们受到日食影响的时间与中国大陆能够观测到的日全食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在卫星受日食影响期间,由于月球遮挡了部分太阳光,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将下降,相当于卫星进入了“月球的影子”,因此必须对卫星实施保护措施。
  据了解,在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45天内,由于地球遮挡太阳光,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都会依次进入“地球的影子”,俗称地影期。在此期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都会对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实施地影管理。
  (责任编辑:徐丽娜)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专家介绍日食科普知识  
  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大日食奇观。其日全食带覆盖了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长江流域,直接观看到日全食的人数可能创造历史之最,这场日全食也因此被人称为“长江大全食”。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预报,22日将发生的这次日食,是从1814年~2309年在中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最长可能超过6分钟。本次日食的观测条件之好实为罕见,引起了专业人员与平民百姓的极大兴趣。
  除了满心期待奇观发生的那一刻,公众不免心存诸多疑惑:为什么会出现日食?在何处能看到什么样的日食现象?看到的机会有多少?日全食能告诉我们什么?如何延长看日全食的时间?天天观测日全食能提供有用的社会服务吗?……本文就给您这些问题的答案。
  天造奇观:日食
  日食是一种天象,多年前曾被形象地成为“天狗吃太阳”。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组织的多学科大规模日全食观测是日在新疆进行的。那次观测光学望远镜主要布置在昭苏县的一个草原丘陵地带。目睹过日全食过程的人,会感到大自然表演的壮丽和神奇。当太阳开始完全被月亮遮挡的一瞬间,天突然黑下来,骤然吹起的一阵强冷风掠过小山和草原,原本低头吃草的畜群牛马狂奔乱啸,牧犬作吠,亮星显现,月亮黑影的边缘出现了美丽的但不整齐的红色光圈。此时天上地下景色迥然,令人目不暇接,使人震撼。
  图1 月全食六大迷人景象。来源:新华网
  日食的发生:站在月亮的影子里看太阳
  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行,月球绕着地球运行。若是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和月球的轨道平面重合,那么月球每绕地球一周就会有一次出现在日地连线上。这时,阳光照射月球产生的月影就会落到地球表面上,在月影里的地面上的人就能观察到太阳被月球遮挡的现象,这现象就称为日食。
  图2给出了日食形成的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太阳边缘发出的光照到月球与地球的情况。
  图2 日全食、日偏食形成图
  图3 日环食、日偏食形成图
  从图2可以看到,地面上T区里的人完全看不到太阳发光表面,只能看到太阳边缘以外发生的事情。他们看到的这种现象称为日全食,存在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使他们看到日全食现象的暗黑区域称为本影。位于地球表面上P区里的观测者分别能看到太阳发光表面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他们看到的是日偏食,他们看到日偏食的月影为半影。
  图3画出了与图2不同的日食情况。地球和月球的轨道都是椭圆形,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和他们到太阳的距离是时时变化的,当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大于月球到本影锥顶端的距离时,若发生了日食,就相当于图3所描绘的情形。这时地面上的C区里的人看不到太阳表面的中间部分,只能看到一个环形的太阳发光表面,这种现象称为日环食。图3中K代表本影锥顶点,从K点到月球的涂成黑色的部分称为本影,K点到地球表面由本影延伸线包围的涂黑部分称为伪本影。如果日食发生时,地球表面正位于K点附近,则在日食期间可以看到日环食和日全食,这种现象称为全环食。
  日全食的过程: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月球绕着地球运行,我们把向上的方向定为北,那么月球总是从西往东绕地而行。相对地球上的人来说,太阳的最右端为太阳的西边缘,最左侧为太阳的东边缘,月球位置的描述也是如此。所以月球遮挡太阳总是以月球的东边缘遮挡太阳的西边缘开始,日食也就从这个时刻开始。每次日食大约要两个小时,按照一次日食过程中各种现象出现的时间顺序,可用几个时间来表示日全食的时间过程,如图4所示。将地球上观测者观察到日食开始的时刻被称为初亏,这时在天空中看到月亮圆面的东边缘与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接触,两圆相外切,偏食开始,月亮不停的相对地球东移,当月面的东边缘与太阳面的东边缘相切(相内切)的时候,日全食开始,这个时刻被称为食既。月面中心与太阳面中心与太阳面中心最接近的时刻被称为食甚。随着月球的继续东移,月面西边缘与太阳面西边缘接触形成两圆第二次内切时,被称为生光,阳光开始照到了原来的本影区,日全食结束,偏食复现。再过约1小时,月面西边缘与太阳面东边缘相切(第二次相外切),月面与太阳面完全分开,被称为复圆,日食结束。
  图4 日全食过程示意图。来源:新华网
  在日全食期间可以看到很多平时难以一见的景色:(a)在食既之前的短时内,可以看到呈现为窄月牙状的红色太阳,红色的光是来自太阳大气的中层――色球层,其颜色与平时我们见到的阳光不同,平常看到的阳光是从太阳大气的底层――光球层射出来的;(b)接着可看到月影东边处出现了称为贝利珠的奇观,看起来像是放射着光芒的珠宝,这是由于阳光从月面边缘凹凸不平处的空隙处反射过来所形成的;(c)食既之后生光之前,能看到形状不整的泛着弱光的弥漫的物质围绕着黑色的月影,这就是在通常条件下看不到的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有时候还能见到在日冕某处的下部,即靠近月影的地方,看到发红色光的突出物,这是从日冕中的强度较高的磁场局部区域约束的色球物质形成的,这样的突出物形象地被专业人员定义为日珥-就像太阳的耳朵;(d)除了日冕的整体形态外,用比较好的望远镜在全食时段内还能看到日冕的丰富细节,或者拍摄照片留待日后欣赏。下一节将会提到的这些细节;(e)日冕的一些部分,随着时间有明显的变化。如果在日全食期间,特别是全食时间较长全食期间,对日冕做了连续的拍摄,那么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有可能从连续的拍摄记录中发现令人好奇的日冕瞬变现象;(f)日全食期间,还有望在太阳右侧看到平日不易见到的水星。总之,日全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观测时机。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全食之外的时间,一定不要用眼镜直接看太阳,更不能使用没有特殊装备的简单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以免眼睛被灼伤。
  图5 日食专用观测镜使用说明。来源:新华网
  日全食,不仅仅是“天狗吃太阳”的景观
  在前面解释日全食形成的第1节中,在图1里画出了本影锥。本影锥与地面相交处是一个圆形区域,在这个区域里的人可以看到日全食。同时,我们知道月球总是绕地球运行,所以在日全食期间这个小区域就在地面上从西向东画出一个带,这带就是日全食带,简称为全食带。该带一般几十至二、三百公里宽,约一万公里长。另外,据计算全世界最多每年可发生5次日食。据统计,1901年到2500年,平均每百年发生日全食67.2次。每次全食时间最长7分多钟,一般为2-3分钟。因此,实际上可用于观测的时间不多,机会难得。
  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观测与研究,可以获取些什么信息,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问题。
  a. 利用观测的日冕照片,有时可以看出日冕中有密度稀薄的区域,这些区域为冕洞,冕洞是单极磁场区,磁力线由太阳指向太阳之外或者由太阳外的区域进入太阳。从日冕的照片当中还可辨认出日冕有一些高密度区,称为日冕凝聚区,是与太阳活动有关的区域(见图6),还可能在日珥上方识别出冕穴等日冕结构。
  图6 日全食时的日冕,CH:冕洞,CC:凝聚区
  b. 太阳活动不是恒定不变的,它有活跃期和低谷期,一个太阳活动周大约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不同阶段,太阳外层大气-日冕的形状和大小是不同的。日全食观测为观测不同太阳活动阶段日冕形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见图7)
  图7 日日全食的日冕整体形状
  c. 日全食期间的光谱与单色光观测资料,可用于太阳大气结构、成分、温度、密度等方面的物理研究。
  d. 利用日全食过程,可以提高低分辨的太阳射电望远镜的分辨本领,可以进行多波段太阳直径的测量,可以进行太阳活动区的射电辐射观测(见图8)
  图8& 1980年日全食的月掩路线
  e. 此外还可以进行多学科的联合研究,进行太阳辐照变化的观测研究等。
  日全食观测准备工作之一是研究全食带的位置及时间,现附图一张(图9)以备参考。
  再次警告,不要用眼睛或通过缺乏专门装备的望远镜看太阳。
  图9& 日中国境内日全食带;来源:新华网
  日全食时的电离层:发生类似“快速日落日出”的变化
  日食这一“百年不遇”的天文奇观,给我们研究和认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提供绝好契机。万物生长靠太阳,由于太阳的普照,才有我们生活中熟悉的风雨雷电等天气过程,同样也正是由于太阳辐射,使得地球上空100公里到数千公里的大气层中产生了带电粒子,这些包含了带电粒子的地球大气层被称为电离层,是最接近我们人类生存环境、对我们影响最大的空间天气层。
  说到日食对电离层的影响,就不得不说一下电离层的形成,电离层是由于太阳辐射(主要为紫外、远紫外及太阳软X射线辐射等)电离了大气的中性粒子(主要是氧气分子和氮气分子等),使得高层大气中出现了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可以严重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次日全食过程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一次快速的“日落”和“日出”过程,由于太阳辐射的突然消失,高层大气中电子和离子突然失去了源头,电离层不同高度的电子和离子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在低电离层高度上,由于太阳辐射是电离层电子的最主要来源,日食期间太阳辐射的减小,会造成低电离层电子浓度的快速减小,其响应时间和日食时间对应较好。在稍高的电离层高度上,产生电子的来源主要是电离层中本身的输运和扩散等过程,日食的效果不如低电离层明显且响应时间滞后日食时间。总体来说,随着月亮的阴影扫过地球表面,对应地区上空的电离层会出现电子浓度减少的现象,就像日落后电离层电子浓度下降一样;伴随着日食的恢复,太阳辐射重新使得高层大气中出现了电子,就像日出后电离层电子浓度快速上升一样。
  在日全食过程中,由于太阳被月球遮挡导致地球电离层发生类似“快速日落日出”的变化,使得这段时间的中波和短波通信出现反常,有兴趣的市民可以用可接收中波和短波的无线电收音机监测、记录日全食期间远处电台的信号变化。由于调频(FM)广播电台、手机、对讲机、无线上网等都使用超短波,因此日全食对这些广播通信业务不会产生影响。但对于利用电离层反射进行的短波通讯和通过电离层的测绘、导航等用户来说,需要关注日食期间电离层变化导致的影响。
  (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责任编辑:谈媛)
  22日日全食将影响无线电系统& 专家建议科学认识合理应对&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素琴报道& 7月22日,在我国将可以观测到一次罕见的日全食现象。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主任王劲松表示,日全食还会引起温度明显下降、湿度上升、风力风向改变等,日全食还会引起电离层天气显著变化,从而对通信、导航、定位等无线电系统产生影响。王劲松强调,日全食是自然的天文现象,应以科学的态度,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应对,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王劲松介绍说,电离层是由于太阳辐射电离了大气的中性粒子,使得高层大气中出现了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而短波无线电通信和星地通信依赖于地面上空60至上千公里区域的电离层状态。观测已经证明,当太阳光被月球遮挡时,日全食地区上空的电离层状态有明显变化。经过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专家的联合会商,预计22日日全食期间,从日食开始到食甚,电离层电子浓度逐渐下降,将导致短波通信最大可用频率下降达30%以上,大部分短波频道的广播信号在食甚前后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在日食结束后,少量的短波频段会因为日全食的后续效应发生二次中断。此外,经过日食带电离层的电波路径被显著改变,并对GPS单频接收系统的导航定位精度产生明显影响,此影响在食甚过后十几分钟后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小,数小时后消失。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建议在日食发生前1小时至日食后3小时内,航空、航天、测绘、勘探等部门避免进行高精度作业,通信部门应注意调整海南对新疆、西藏等地的短波通信频率,日全食带所覆盖的城市注意调整其短波通信频率,避免进行野外探险或考察活动。此外,由于日全食会带来天气特别是风场的变化,在生产作业中要特别注意高空作业和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
  据悉,此次日全食是几百年来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时间可超过6分钟。日全食带经过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河南、江西、江苏、上海、浙江等地,我国其他地区均可观测到日偏食。
  (责任编辑:谈媛)
气象服务热线:400- 中国气象局总机:
网站值班电话:010-:00-17:00)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食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