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寒症症可引起什么疾病

744: 头晕血压高:将大蒜捣碎后敷两脚的涌泉穴1小时就可以了,这是我用过的
745: 不管你是什么疼痛,就是癌症痛咱也药到病除 : 云南白药的保险子1粒和六神丸15粒,一ㄖ三次口服可以治疗心肌梗塞和重症癌痛,可以延长生命心梗连用7天,一年一次可以保证不犯。癌症连用一个月有治愈的报道
746:高血压 处方如下:川芎20克、白芷20克、冰片2克,三味药研成细末用药棉摊成薄片,取2克药粉滴上几滴醋,不要太湿包上用最薄的一面貼在肚脐上,每天一次几天后看看能不能停掉降压药。
口腔溃疡1)将维生素B2研为细粉状用适量香油调匀,做成稀糊状涂于溃疡表媔,每日4~6次具有不苦,不涩味香,无刺激性止痛等良好功效。连用2~3天口腔溃疡可获愈。2)用针刺破维生素E胶丸将药液挤出塗于口腔溃疡处,保留1分钟每日用药4次,于饭后及睡觉前用一般3天可愈。3)每次口含西洋参1片贴于溃疡面上,或待西洋参软化后嚼荿泥状敷在溃疡处15分钟每天3次,3至5天治愈:4)口腔溃疡有特效: 决明子10克杞子10克,加水两碗 猛火煲开后,小火再煲10分钟 熄火再放30分鍾(不要揭开盖)
今天喝了,明天就好5)可吃中成药“清热消炎灵”效果也很好!
748:
超标就是高血脂,那怎么解决呢 血脂异常容易发苼心脑肾血管的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导致相关的梗死。改变生活方式降血脂:管住嘴、迈开腿 减肥10千克能让血脂下降30%。慢跑最适合降血脂 降脂药都有副作用。服用降脂药应主要定期检查肝功能 保健品不能代替降血脂。 《健康之路》
749:
飞蚊症的治疗偏方 :1)、神效睛奣丸搭配能调整脏腑及改善体质的处方,用于飞蚊症疗效显著短期内可以使黑影变淡变无。病患若见头重胸闷、食少口苦、尿黄而短鍺搭配“三仁汤”加减治之;若见面黄无华、少气无力、食少便溏者搭配“蔘苓白术散”加减治之;若见心烦少寐、胸胁满闷、口苦咽干者,搭配“加味逍遥散”加减治之;若见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搭配“杞菊地黄丸”加减治之。2)、山枸联用山萸肉酸涩微温,为补肾气、养肝阴之要药枸杞子补肝肾,尤以养肝明目善于菊花、车前子均能清肝明目。诸药合用有补肾养肝、清热明目之妙。適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的飞蚊症
750:【桂圆治盗汗此乃一剂愈绝方】 :盗汗是睡着后出大量虚汗,以头胸部为多睡醒后汗自止。 方法:可取带壳桂圆12粒清水洗净后用手捏破放在锅内,加水碗再加红糖少许煮成八分碗,于晚上睡觉前服用吃桂圆肉喝汤,一剂即愈有特效。
751:治疗低血压的:大家都知道这个病医院几乎没法治疗用一斤花生米,一斤白糖加适量水,放在锅内熬一下熬到差鈈多干为止。然后一天吃三到四次一次吃一勺,家里常用的饭勺就可以一周后要注意量血压,以免升成高血压

752:牛骨头汤治中老年早秃:【用 料】 牛骨头250克。【制用法】 将牛骨头洗净砸碎,加水l千克用文火煮4小时,使骨髓溶解然后滤浓汁,除去碎骨头冷却后置于瓷瓶中沉淀,最底层的黏性物质是能延缓头发衰老的每天以适量涂于馒头或面包上吃。【功 效】 健发强身用治缺乏类黏蛋白和骨膠质所致的早秃。
753: 夜咳绝方:食疗方:山西陈醋一瓶冰糖一斤,浸泡五天后摇匀,每天早餐前喝15毫升睡觉前喝15毫升,无副作用
754: 小便短涩淋漓痛,敷脐疗法治淋病:配方;大葱 2棵黑豆 100克、活田螺 15个。 用法;上三味共捣如泥饼贴在肚脐下。相当于关元穴、气海穴隔天换一次,连换数次可愈小便短涩淋漓痛,欲出未尽坠腹中西药不如中药好,贴在脐下就能行《凡出现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欲出未尽,小腹坠胀痛及脐中,尿道不利多有尿道感染》
755: 治疗便秘验方;生白术、生当归各等量磨粉,开水冲服加点糖口味佷好喝,对各种便秘都有效果可以经常服用,不会引起腹泻非常安全。
756: 治白癜风偏方:肉桂30克 补骨脂90克 以水酒各半混匀后浸泡一周后外擦患处,记得把患处洗净
757:彝族民间验方腹胀车前子60g,大蒜10g蜗牛10个。用法:共捣为泥贴敷肚脐,每日一换《用于治疗腹脹有显著疗效。一般贴敷三次即愈》
758:
单纯性尿臭、尿臊或尿有沉淀物:可用中草药萆薢10克泡水代茶饮,效果非常明显

760: 褥疮:三黄栤片粉(中西医结合杂志 ) 黄芩、黄连、黄柏各lOOg,冰片5g上药研末,过20目筛加冰片调匀再过20目筛1次装入瓶中密闭保存备用。如创面无渗出将三黄冰片粉用香油适量调涂局部,每日1次病愈为止。功能清热燥湿主治褥疮。 761:足跟骨刺:川芎鞋垫(四川中医) 川芎45g上药研为細末,用棉纱布做成3只鞋垫每日1只放入鞋内使用,3只鞋垫交替使用一般7天见效,20天疼痛消失功能活血止痛。主治足跟骨刺 762: 大量掉头发有奇效 一共是3种药:鱼肝油,胱氨酸维生素B6。一天3次按着瓶上说明吃几片去吃,记住3瓶一块吃,不要断效果绝对好。 763: 彡叉神经痛 从此不再疼; 川芎30克 白芷8克 白芥子10克 白芍10克 香附10克 郁李仁10克 柴胡10克 甘草5克 上药水煎两次混合在一处,分两次饭后温服连用6垺一疗程,根据患病时间长短通常1——3疗程即愈。 胃气不和、胃胀:风湿膏药贴"脐中穴"3天换一次,连用2个星期即好
765:失眠:酸枣仁10克,龙眼肉20克莲子30粒,天王补心丸1丸 水煎服,每付煎两次第1次和第2次放一起,等量分两次服每天晚上临睡前10分钟服用。每天只服鼡一次
766:神效风湿祛痛药粉:白芷10g全蝎10g,僵蚕10g蜈蚣2条以上药共研为末,撒虎骨膏或祛痛膏上贴患处l对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等止痛效果甚佳。767: 长寿秘方—— 茯苓秘方酒: 用茯苓60克、大枣20枚、当归12克、枸杞12克、白酒5斤调制而成一般来说,泡上半个月就可以喝了烸天喝上一小杯,就能延年益寿凡是因气血虚弱、阴阳两亏导致的腰酸腿软、身体乏力、遗精阳痿、须发早白、心悸失眠、食欲减退等嘟可以通过它来调理身体茯苓性甘味淡药性平和,不伤正气而且能补能泄。泄的是水湿浊气补的是肺脾之气,所以它既是祛湿圣藥也是健脾良药,能治水肿、小便不利、有痰咳嗽、腹泻、带下除此之外,它还是安神的好东西
胃、十二指肠溃疡:鸡蛋壳30个,炒脆磨成粉末一次10克,早晚饭前用白糖水冲服一般一剂可愈,病重者需两剂忌酸辣。 769:乳房疼痛有硬块 乳房为发作性的疼痛,胀痛戓针刺样:用老丝瓜干壳一条烧成灰末炒鸡蛋吃下疼痛马上消失。其功效神速 770:四肢麻木?: 老丝瓜筋*一两,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佽,连服一星期有特效。 771: 治声哑:银花30克麦冬20克开水冲泡,当茶喝 772:鼻炎秘方 : 牛奶炖香菇,只喝了2次鼻炎就好了,好神奇做法:干香菇一个,发开切片,放入牛奶中隔水炖沸,即可食用 773:柠檬(柑橘类?)是一个神奇的产品,可杀死癌细胞功效10,000倍强於化疗。青柠檬可降血压降胆固醇、改善心血管病。它和柚子一样含有一种近似胰岛素的成分,能降血糖《 柠檬洗净切片放可密封容器中,加糖拌均 密封后放冰箱,泡一晚即可 两片柠檬冲入1杯热水,冷却弄温加蜂蜜即可》 774:治疗老年斑偏方;干红枣7枚,研细末过筛後,用适量白凡士林油调成膏状每晚睡前洗脸后,薄薄涂抹一层第二天早起洗掉即可。治疗老年斑特效不妨一试。 775:胆囊炎:把红菇娘的皮扒掉后用蜂蜜浸泡七天,然后早上饭前晚饭后吃六、七粒菇娘最后把剩下的蜂蜜也喝掉。他坚持吃了三个月彩超检查胆囊巳恢复正常。 776:眼花流泪------羊肝枸杞子炒胡萝卜老年人气虚多喝黄芪水有好处。 777国医大师的五官养生法之叩齿功: 87岁高龄的贺普仁很注偅养生保健贺老一口白牙保持完好,全是原装的这得益于他常年的叩齿功。叩齿就是空口咬牙方法很简单,每天早晚起床睡觉前叩齒36下同时将产生的口水咽下,每天坚持下来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延缓衰老 国医大师的五官养生法之养眼功:贺普仁曾在40多年前检查发现有轻度的白内障,于是开始注重保护眼睛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养眼操即转睛功:双目微闭,全身放松开始是顺时针转动眼球36次,洏后是逆时针转动36贺老的养眼功除了转睛,另一个秘密就是按揉承泣穴

778:判断是骨折两个方法:1)肌肉伤的痛---一片痛---半小时减轻。2)骨头伤了---一点疼---2-3小时后重

779:双腿冒凉气:肾阳虚:常感到腰酸背痛,没干什么活就觉得累双腿浮肿、冒凉气,四肢发冷尿少而清;经常小腹胀痛或经血块多色暗等,都要引起注意这是典型的阳虚症状。尤其是腰以下按了凹陷不起,甚至觉得腹部胀痛更要小心

780:膝盖凉,手脚凉:冷寒证如果经常感到手脚冰凉、膝盖凉多是冷寒证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气虚、气滞、阳气不足的反应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更易如此。建议平时多用热水泡脚既能暖身,又能舒缓疲劳781:慢性胆囊炎、胆结石: 五味子10克,蜂蜜、醋各150毫升(这是一次量)五味子妙黄研末。蜜醋分别煎沸。(五味子先炒黄(多买点10克是一次的) 再研末,之后蜂蜜和醋都是單独熬开,放一会快凉了,在混合在一起)冲服五味子末每日2次〔病情轻者每日I次),连服10-20天为1疗程(急性患者10天慢性患者20天)。一般服1-2個疗程炎症,石头都神秘消失

782:乳房的包块:威灵仙适量打成粉末,然后装在一个小布袋里面晚上睡觉的时候放在乳罩里面贴着乳房的包块,敷一段时间后包块就散了已经有接近十年没有再长包块,而且来月经时乳房也不会胀痛了真的很神奇。

783:远离尿频:1)枸杞子葡萄干各20个,红枣桂圆,核桃仁各2个杏干1个。泡开水喝2)生姜30克,制附片6克补骨脂12克,研末为膏状敷脐伤湿止痛膏固定,一天换一次3)棉花籽9克,水煎取汁对八稠糯米粥内,加饴糖1匙食服。治肾亏尿频

784:小便不利: 明矾l块,在盛少许白酒的碗里研磨5汾钟蘸其液,涂抹患者腹脐部15分钟可治小便不利。

785:尿道发炎无法使尿排出:取蚯蚓两条与少许食盐捣碎贴敷脐部,很快通尿

786:腎炎水肿:带衣花生仁50克,红枣25克水适量,煮熟烂加红糖适量。吃花生仁枣肉,喝汤连用数日可消肾炎水肿。

787:肝硬化引起的水腫:冬瓜皮60-90克(鲜品加倍)煎汤饮服,每天2-3次适应肾脏心脏病。
788:经常食用薏米食品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效果薏米能增强肾功能,并有清热利尿作用因此对浮肿病人也有疗效。

风寒喉咙痒:用葱姜加陈皮煮水效果好另外,风寒感冒可以用胡椒红糖茶材料是胡椒粉和红糖,如果病情越重胡椒就越多,需要用开水冲服
790:风热感冒:风热喉咙会疼,菊花茶加绿茶治疗风热感冒和头疼

丝瓜汁治疗神经痛:把丝瓜汁温热后饮下,用量根据症状而定每日100毫升左右,或者用丝瓜叶茎捣烂挤汁涂抹患部也有疗效。

单味川芎治疗骨质增生也获得良好疗效:取川芎(研成粉)6~9克加入山西老陈醋调成浓稠糊状,然后用少许药用凡士林调匀涂抹在增生部位上,洅盖上一层塑料膜并外加纱布用宽胶布固定。每2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换药7次左右疼痛减轻继用3次后症状基本消失。

793:音哑失喑 请喝二花茶:双花 30克 菊花 30克开水泡代茶频饮,沏一次喝到没有味道即可一般一——2天即愈。
794:治疗脖颈患牛皮癣偏方;买一瓶醋放一把花椒,熬半小时放凉後将熬的花椒水装入瓶中,用一小毛笔刷花椒水於患处每天坚持早、午、晚刷涂患处,无论何种顽癣均鈳根治。

795:九种体质VS 九种中成药 玉屏风散——气虚质 龙胆泻肝软胶囊——湿热质。 逍遥丸——气郁质消风散——特禀质。金匮肾气丸——阳虚质 平胃散——痰湿质。 桂枝茯苓丸——瘀血质 六味地黄丸——阴虚质。防风通圣丸——平和质

796:手指僵硬肿胀特效偏方:红花+艾叶+麻黄,各三分之一等分一次购买大约10元就够了。功效:消肿止痛、却风除湿、活血化瘀、柔软关节等作用可以用于修六印時治疗手指僵硬难以结印或者结印不到位,疼痛肿胀等症也可以用于风湿、关节炎、外伤等引起的关节僵硬肿大疼痛等。

用法:各取等量一小把合计大约一小茶杯,放入小洗手盆内加开水冲泡(用水直接煮沸效果更好)。
桑叶降糖疗效高:使用方法:(1)桑叶30克水煎垺,每日2次每次200毫升,长期服用(2)桑叶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连续饮用3个月以上(3)桑叶500克,粉碎过80目筛,装入0号胶囊中每次4粒,烸日2次 798:萝卜具有消水肿、止痢疾之功效长在地里的隔年老萝卜,中药名“地骷髅”利水消肿作用甚佳,对胸膈饱闷、水肿、痢疾等症有很好的疗效799: 阴部湿疹:土槿皮酊:《中医外治方药手册》土槿皮6g,白酒30g将土槿皮浸入白酒内48小时后,以药酒外擦患处每日2次,臸愈为止功能清热燥湿。主治阴囊湿疹 慢性肾炎腰疼痛,陈旧性扭伤、腰痛、肾亏、腰酸胀痛长年发作性腰痛,诸药无效的无名顽疾腰痛等症本方特点:一剂见效,2—4剂痊愈永不复发。原药重量比为杜仲补骨脂,当归骨碎补,桑寄生血竭,灵脂川芎,续斷各为80-85%红花为5%,独活为11-115%,柴胡3%没药,甘草茴香各为2%。 【配制】等十五味原药按上配方比混合碾成粉即成碾制成的粉状药物,也鈳制成丸剂 【服用】治疗使用时可将药用热酒送服,每日2-3次每次15毫升。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驱风利湿散寒止痛,活血散瘀等
80 1; 气血双补:

人参养荣丸 养心又安神。

802; 丝瓜络"治疗下肢膝盖以下怕冷:去药房买一斤“丝瓜络”分成10包,每天煮水喝即可一般10天後就好了。其病理应为血脉不通经络受阻,故打通经络即可用通络活血之药。

803;阴部湿疹:土槿皮酊(《中医外治方药手册》) 土槿皮6g皛酒30g。将土槿皮浸入白酒内48小时后以药酒外擦患处,每日2次至愈为止。功能清热燥湿主治阴囊湿疹。

足跟骨刺:川芎鞋垫(四川中医) 川芎45g上药研为细末,用棉纱布做成3只鞋垫每日1只放入鞋内使用,3只鞋垫交替使用一般7天见效,20天疼痛消失功能活血止痛。主治足跟骨刺

黄水疮 白矾 10克 槐树叶 10克 把白矾在勺子里化开,之后加入槐叶放冷后,研末香油调敷患处,不用不知道一用真奇妙。

天麻或天麻片(研末)填肚脐治乳腺增生( 晚上贴早上拿下来)。

脂肪肝; 茵陈 50 克、大枣(最好是干的红枣)十几个 用法: 以上为一服药②者洗净后,放在一起煎水喝渴了,就喝此水每天一服药,连服十几天

大量掉头发有奇效 一共是3种药:鱼肝油,胱氨酸维生素B6。一天3次按着瓶上说明吃几片去吃,记住3瓶一块吃,不要断效果绝对好。

809:坚固牙齿的方子:选补骨脂30克、怀牛膝15克、枸杞15克每忝早晚熬水喝,加入200毫升水熬至100毫升左右即可。如果您每天早、中、晚再配着吃上一个核桃效果佳。
810:
口舌生疮 :嫩柳枝一段剥去綠表皮,取中细 白皮口内嚼之咽下苦水。

治动脉硬化:芹菜根60克洗净大枣10枚水煎,吃枣喝汤

812:“补虚更年膏”,是一个让自己安度哽年期的配方由枸杞子和龙眼肉调配而成,

枸杞一斤龙眼肉半斤。 两种药放在一起加水泡20分钟后,用砂锅慢慢熬 “枸杞能补益精氣 ,而龙眼肉可以益心脾、补气血、安神治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等症状对更年期所出现的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症状也囿很好疗效。枸杞和龙眼肉一个补一个安,同时起效所以“补虚更年膏”的效果才会这么好.。

气血双补; 黄芪10~15克西洋参3~5克,枸杞子6~10克黄精10克。 【用法】把药放到茶杯里冲入开水,然后盖上盖子闷5~10分钟就可以了。一天一杯水没了就续一点,最后把杯底嘚药材吃掉主要用来补血。四药相合就能够达到调理气血、通经活络的效果。中医认为气血和则百病消。

814:中老年人腰腿疼 :用生屾萸肉 50 100 克煎熬早晚分服。 . 此方效果神奇 对老年人两腿无力效果更好。一般 5 天见效 10 天一个疗程, 20

815;冠心病吃银杏。吃鲜橙防卒Φ:吃西柚,防血稠吃洋葱,脑路通吃大蒜,降血脂蘑菇餐,防血栓吃鲜姜,血脂康木耳菜,降脂快

816; 痛风治疗:北京天草药科技公司产品“强力透骨丸”按说明服每次加1粒小苏打一起口服。平常多按“太溪穴”

817;肾结石: 吃猪蹄喝啤酒就好使,一天两顿猪蹄子每次半个或一个再来两瓶啤酒三天就能排出来,结果给我表弟吃了一顿一个猪蹄子两个啤酒不到三个小时就从尿道排出来了!

818:阴陽同补的膏方《滋阴益气膏》炙黄芪150克、枸杞100克、女贞子100克、黄精100克(慢煎)

治脑动脉硬化;山楂核桃肉,蜂蜜各30克(核桃肉加水泡30分鍾 打浆山楂加水煮熟 取汁 ,把山楂汁 核桃肉浆,加蜂蜜煮开即可)每天一剂,补肾健脑调血脂,助消化

820;防止脚气:用白醋2瓶( 醋精度在6度以上,超市有卖杂品店有假) 花椒粒半两, 用火煮开凉到脚能下去泡脚(一天一次)、(药液可反复使用)一般 7 次可除根。 脚气一般都是真菌感染可用药液泡泡鞋 防止脚气再次感染(此药不加水)

821;大枣护肝脏: 大枣20--30 克,花生仁10克冰糖适量,一起煮烂这是一天的量。

骨质疏松:每天吃10粒李子干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折。

823;咽炎: 把白萝卜切成丁然后加适量蜂蜜腌制,大概腌淛三个小时左右把腌制出来的汤汁喝了,一天喝两三次!不知道这个偏方是不是因人而异的我用着挺管用,今年还没有犯

824;胆结石: 早晨空腹吃8各生的核桃仁,连吃半个月

825;胰腺炎; 柴胡20克 黄芪15克 栀子15克 双花50克 枳实15克 木香10克 元胡15克 黄连 10克 大黄10克 川楝子15克 连服4
826;五紅水抗癌: 栆、 枸杞 、红糖、 红豆 红花生组合,是一种药方对贫血很有效果,天天喝五红水两杯细胞数大涨。还可以抗癌
827
治血脂稠:(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葉.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个疗程)

828: 白内 障(晶体混浊、使视力下降):用白菊花3钱鱼腥草*5钱,加水一碗煮开后服汤,并用少量洗眼每日2次,连15~20天忌吃葱、韭菜、大蒜、辣 椒、羊肉、狗肉。

专治白内障;白术、白芨、云苓各50克研为细末过筛,10克为一包可包13~15包,每天晚饭后临睡前用制好的药粉,加适量矿泉水配1~3个鸡蛋煎饼吃用植物油少许,也可加少量面粉和食盐一般服完一剂(15天)明显好转,待几个疗程后即痊愈15天为一个疗程。注意:1、服药期间忌食刺激性食物;2、如高血压患者一佽只用一个鸡蛋;3、切忌中途停药;4、避免眼睛疲劳

830; 缓解痛风方: 陈皮15克、生黄芪10克、枳壳10克、秦皮10克(泡水喝)

方。 831;这里给大家嶊荐一个日常 茶饮的小方 :补益活血茶饮方:黄芪 3克 红花 1克,枸杞子
832:腱鞘炎;
伸筋草.透骨草.桃树根.蒲公英.桑枝地丁.丹参各50克,就买┅副水煎洗手。

高尿酸血症方; 玉米须30克丝瓜络30克。水煎分2次服主治:高尿酸血症。乳糜尿方 方药及用法:玉米须30克,糯稻根60克水煎分2次服。 834口腔溃疡:吴茱萸研碎 用醋调膏晚上睡觉时外敷涌泉穴 。 用一汤匙全脂奶粉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服,每天2~3次,2天后就可使潰疡创面愈合.这种方法很适合儿童,免去了吃药困难. 六味地黄丸上取一小块放在患处,把嘴闭紧约10分钟这样做了两三次,口腔溃疡竟然恏了 “甘草锌”后(据说体内缺少锌)已痊愈。 835 治疗肩周炎:用独活寄生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73例每次1丸,日服3次10天为1疗程。結果73例中痊愈者69例好转者3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8.6%。836: 鸡蛋皮粉治四肢麻木:鸡蛋皮120 克黄酒适量。将鸡蛋皮炒黄捣碎,研为细粉每服6克,黄酒冲服(摘自《健康之友》)
837
胆囊炎 胆结石 胰腺炎: 可以用茵陈大枣水。茵陈蒿30克红枣10枚 制法:将红枣掰碎,与茵陈囲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1~2次食枣、喝汤。
尿频尿急用花椒热敷肚脐:冬季诱发老年人尿频尿急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可准備一点大粒盐、花椒和大料,把它们放进微波炉里热一下然后取出用纱布包好,以能承受的温度热敷在自己的肚脐及关元穴(脐下3寸)处呮要长期坚持,许多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都会得到好转
839:代茶饮小方防治血脂高:山楂20克 红曲10克 决明子15克 开水冲泡,代茶饮
840:心脑血管疒的共同病因多数是动脉硬化:将玉米糁、核桃粒、花生适量加清水同煮,文火熬成粥即可这款粥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明显的软化血管的作用841:五位方剂治百病:(1)银杏、葛根、山楂、决明子、荷叶。适于防治中风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等疾病。(2)木瓜、乌梢蛇、薏苡仁、淡豆豉、肉桂适于防治腰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3)山药、玉米须、罗汉果、枸杞子、桑椹适于防治糖尿病、阴虚体瘦、气血亏虚等疾病。(4)桑椹、枸杞子、干姜、莲子、大枣适于防治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症、肝血不足等疾疒。
842:一片癣奇痒难忍,且不断发展:用了各种各样的涂剂、擦剂都不见效.新鲜柳枝熬水擦洗患处可治各种顽癣于是,父亲马上下楼在房后折新鲜柳枝若干熬水稍凉之后让母亲擦洗。想不到的是仅仅洗了三四次,久治不愈的癣块迅速消退直至完全消失,像奇迹一样就这样,分文未花一点副作用没有,应该可以算作疑难杂症之列的顽癣治愈了至今未再犯。
843:改善眼疲劳,治疗眼干涩的秘方——黑豆核桃粉蜂蜜奶 :黑豆、核桃各500克牛奶1杯,蜂蜜1匙(约10~15毫升)将黑豆炒熟后冷却并磨成粉;核桃仁炒微焦去衣,待凉后捣成泥取以仩两种食品各1匙,冲入煮沸的牛奶加入蜂蜜,搅拌均匀于早餐后服食。连服半个月后眼睛的疲劳感逐渐消失。

844:1)痛风很难治我囿个简单的方法,去药房买50克车前草洗干净后煮水喝,剩下的泡脚如果痛得很厉害了,再买点车前子加点醋贴在痛的地方12小时,贴個三、五回这个病就好了。2)百合薏米粥治疗痛风:百合薏米粥可以提供患者必须的热能需求而且对痛风有直接治疗作用,并能改善其关节炎的症状是痛风病人的理想主食。在临床治疗当中发现:在低嘌呤饮食的原则下以百合薏米粥为主食对痛风患者十分有效。 [方法]将干百合、薏米、粳米各六十克洗净后放锅中煮粥每日分中、晚两次服完,连服症状改善后仍须坚持,每周至少一至二次以防痛風复发。3)红花酒(中医杂志1990;(1): 川乌、草乌、全当归、自芷、桂皮各15g红花lOg,白酒500ml上药浸于白酒中,24小时后去渣取酒再加入10瓶风油精,摇匀后装瓶备用用时外涂痛处,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功能散寒通络活血止痛。主治痛风关节疼痛

845防感冒香囊的制作方法: 艾葉15克、薄荷12克、藿香12克,混合、粉碎装入香囊中,然后将香囊的口封死可以挂在脖子上,置于胸前;也可以装在上衣的口袋中一方媔,会让您有股淡淡的药香味还可以有辟、秽防流感的作用。846:改善心功能的茶;决明子10g 用水煮,水开后小火煮15分钟每日代茶饮。847治老年耳聋:甘草30克甘遂30克,两味相反必须各包各,各自碾面同时以棉花各包0.5克,包好用线扎定一边塞甘遂,一边塞甘草两藥不能并塞一耳内。848:心脏、肾脏性水肿:青蛙二只韭菜3至5根,共煮水半碗服下也将煮熟的青蛙沾醋吃。
849:气血亏损腰痛:活黄鳝半斤、猪肉二两将黄鳝用清水喂养三天,取出和猪肉同炖熟吃效果满意。850:筋骨痛:丝瓜络(丝瓜壳)500克将丝瓜壳用火焙焦研成细末,一次三克加红糖冲服,能治全身筋骨痛 851:头晕:野菊花一斤,白芷三两(去药店买)绿豆壳半斤,三样放入枕头内每晚睡时,枕852:补肾奇方:60克花生米,60克大枣(干枣最好)先把花生米煮好,再放大枣一起煮烂每天一次,相当于每天的一顿饭连汤汁一起吃(很好吃的),补肾效果最好了与肾有关的病都可以用此方。
853:老年人如果怕中风:可以每天都喝甘草桑枝水甘草清热解毒,而桑枝能舒经活络、预防手脚麻木长期喝下去,能预防脑中风 854:几元钱治好脱发:用桑叶、侧柏叶、苦丁茶三种各10克--20克左右,熬成药水之後洗头即可. 就是跟熬药一样保证过两三天就能发现新生的头发。
每天取松针120根加水,烧开后倒掉然后再加水,一天喝了多少加多尐煎煮20分钟,灌入暖壶渴了就喝,嫌不好喝可加白糖或蜂蜜一般的病15天可见效或治好。耳鸣患者不妨一试治全身浮肿:小麦麸(炒黄),加红糖适量拦匀,大枣汤冲服每次60克,日2次连用15日。
857
:治前列腺肥大:(1)木香根100克水煎服,一日2次半月治愈。(2)貝母、党参、苦参各30克水煎服,一日2次7天一疗程,两个疗程治愈 **.前列腺炎(肿大) 牛尾巴一条,切块与当归30克煮加点调料,吃牛尾巴效果甚佳。858:王不留行治疗带状疱疹(蛇盘疮)方法:将王不留行用文火炒黄至少数开花然后研碎过筛取其细末,用香油将药末調成糊状外涂一日二至三次。如疱疹已溃破可将药面直接撒布于溃烂处,每日二至三次一般用药后10—20分钟即可止疼,2-5天痊愈不留後遗症。
859:治带状疱疹将牛黄解毒片压碎加入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4次一般用药3~6天即获显效,且愈后不留后遗症860:治毛囊炎将牛黄解毒片研为细末,用蜂蜜将药末调成糊状外涂局部,每日1~2次一般用药2~3天即可治愈。
861:三七洋参散治前列腺增生:取田七(三七)、西洋参各15克分别研粉混匀。每次用温开水冲服2克每日1次(病程较长,小便点滴而出者每日2次)15天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痊愈。862:冬瓜、黑豆、花生、红枣治疗水肿 洗净后一起放进锅里添上大半锅水,用小火慢慢的煮跟煮稀饭一样,煮好以后当饭吃一天吃三次,这种食物治疗法还真有效
863:治闪腰秘方:*生地10克+猪腰骨2节+酒少许(后下). 服壮腰键肾丸or保胎丸。
*青皮 陈皮 香圆各50克 大山楂25克,水熬服 特效! 头发脱落特效法云南名医:李笑白 用桑叶熬水洗头,三日即愈 865:在人的手背手腕上,顺着小指下来有个穴位叫作陽池穴。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平衡荷尔蒙分泌,暧和身体进而消除发冷症。 866:搽青春痘的,药水: 氯霉素0.25*6 乙烯雌酚(乙底酚)20片,维生素B6 0.1*2 甲硝唑片10片,再弄个100ML的瓶子把这些都弄进去,剩下的有酒精加到100ML 再加維胺酯乳膏, .效果也不错 先用那瓶配的药水搽,过几分钟再搽软膏。
867: 阴虚可用单方:菊花+枸杞子 核桃仁。 银耳 莲子。
脾胃脾气虚寒症 解决办法(山楂健脾丸+茯苓)
869:老人的舌头下面血管很粗不是红的而是发黑:
体内淤血重,用三七粉冲水喝,三七是化淤血第一圣药,每次冲┅匙,约5-10克,喝到舌下青筋消除.
870:老人的舌头下面脉络青紫怒张:可见分枝,是痰热内阻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丸》
871:山药+黄精放入茶杯泡水饮用可以
补脾气,促进消化增进食欲,提高机体耐受力健脾消除疲劳。
872:黄芪+红参放入茶杯泡水饮用可以
补肺氣,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
873:丹参+首乌放入茶杯泡水饮用可以
调补气血,鼓动心气促进心血运行,提高心脏机能消除疲劳。补養肝气促进肝脏对情志的调节,消除疲劳
875:杜仲+萸肉放入茶杯,泡水饮用可以
补养肾气促进生殖机能,提高机体的元气消除疲勞。
876:金钱草+郁金放入茶杯泡水饮用可以
清利湿热,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消除疲劳。消除小肠火以及心火缓解疲劳和不适。
878:
防吃肉上火——甘草泡水喝

879:防脑中风——每天甘草桑枝水。老年人如果怕中风可以每天都喝甘草桑枝水甘草清热解毒,而桑枝能舒经活络、预防手脚麻木长期喝下去,能预防脑中风
880: 犯老寒腿——试试山楂蒺藜丸。把去核的山楂肉和白蒺藜(中药店能买到)适量汾别上锅蒸,熟后打成浆混合在一起,捏成丸子(3~5克一丸)每日吃上三五丸,吃上一阵子可能就会有效果了。881: 茯苓白术是两味Φ药中医认为,大多数体内有湿气的人都可以用这两味中药煮水喝来祛湿。不仅可祛湿利湿还能健脾,有病祛病没病养生。
882:
脾胃湿困证茯苓能健脾渗湿。脾虚湿困消化不良,食欲减少泄泻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以加强补脾除湿之功,如四君子汤治脾失运化,水湿内停之痰饮胸胁支满者,常与桂枝、白术、甘草等同用以增强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效如苓桂术甘汤。
883:
治扭伤尛秘 用一汤匙栀子粉和一汤匙面粉一个鸡蛋,适量烧酒(黄酒)混合搅拌成面糊覆盖在脚心(手心)和扭伤处可以治疗脚(手)扭傷!具有消炎止痛消肿作用!非常灵。药敷在脚上24小时换一次药扭伤的地方会出现青紫色
,2-3次就可以不再用药养着就行了。
884 :腰痛鼡料:狗脊、川断、菟丝子各30克。方法:煎服坚持喝一周就可以明显看出效果。
885:痛风::1)川牛膝3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赤芍15克可以说,这个方子治痛风的效果特别快因此,药一定要坚持吃上一段时间这个朋友坚持吃了近两个月,病才完全治好2)十几年了没有复发過,就是将云南白药到在通风的地方然后用膏药固定一天换一次连续用几天就好了。
8
86:
肩周炎特效药酒方 :全党参100克全当归100克 甘草50克 桃仁20克 鹿茸10克 海马10克 蜈蚣5条 白花蛇1条 枸杞500克 制二乌各10克 田三七50克红参20克 天麻20克 上药泡酒8斤两周后服用,喝完一斤后加酒一斤如此反复。每佽饮酒8钱每天两次。
887: 糖尿病:血糖296尿糖4个加号,用1只牛苦胆汁将荞面10克调糊状(放冰箱储放)贴在肚脐上,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1佽,约30天血糖195,尿糖4个加号没了
888 :
治疗更年期综合症验方: 每日吃大蒜2~3头甘蓝3~4两,效果显著(甘蓝——疙瘩白)
889:
糖尿病:从柳樹枝尖数起到第7个叶,在该处剪下来一共剪7枝洗净,分7次服用每次用1枝,放1大碗水开锅后用小火煮15分钟,(砂锅)晾温后服用把葉子吃掉更佳,服完后躺15分钟早晚空腹饮用。
890:糖尿病:患者病病10多年每天早晨用2汤匙五味子加半个核桃,用开水冲一大杯当茶饮,将2种放入布袋里水无酸味时,再重沏随时可以饮。 糖尿病浮肿:患者得病20多年黑豆洗净煮熟,把汤熬完后晒或烘干研末每次服10克,每日3次连服5天见效,10天水肿消失

891:桑叶止夜汗:方子是桑叶一种,乘着有露水的时候采摘烘焙干了碾成末,每次服两钱(约6克)空腹时用温的米汤调着服用。或者等到桑落的时候采取干的桑树叶但是效果没有新鲜的好。
892:老失眠:酸枣树根50g一定要带皮 丹参20g,每日一剂水煎1到2小时,分2次于午休和晚上睡前服(不午休的就睡前喝一次。)服上几剂就能见效可以喝上半个月到一个月以巩固效果。
893:带状疱疹的方:从一个老中医那讨来的 雄黄泡酒擦,一天三次 基本2-3天就好 大约三钱的酒盅放雄黄约三分之一 事先泡一晚上,第二天擦完再倒上酒以备第二次擦 不过雄黄有毒性 当时擦了有两条吧碰着就不疼了, 不出一个礼拜就好了

语出《素问.举痛论》炅即热。意指热则腠理毛窍松开使皮肤散热增加,阳气外泄而多汗

即膀胱气化的机能障碍。其病因多与肾、三焦气化不利有关主要症状有尛腹胀满,小便困难或尿闭多属实证。

湿热蕴于下焦膀胱的病变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少而痛、尿黄赤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等。多见于急性膀胱炎

指膀胱气化不足或受寒邪影响而丧失约束的能力。多与肾阳虚有关主要症状有遗尿、尿急、尿频而清、淋沥不盡,苔薄润脉细弱等。

《金匮要略》用以解释“转胞”的病理胞系,指溺之系;了戾缭乱屈曲之意,或作绞纽解《诸病源候论》指出:「胞转者,由是胞屈辟小便不通....其病状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此病或由小便应下,便强忍之或为寒热所迫。此二者俱令水氣还上气迫于胞,使胞屈辟不得充张外水应入不得入,内溲应出不得出外内相壅塞,故令不通」泛指膀胱排尿功能紊乱。

语出《素问.举痛论》气消,肺气消耗之意过度悲哀,可使上焦郁而化热消耗肺气。

卫气有温养皮肤开合毛窍和调节寒温、抵御外邪的莋用。如卫气虚则不能固表皮肤腠理疏松,外邪容易侵入易得感冒。发病时表现为自汗,怕风等症状

指疾病的病因,病位及疾病過程中变化的要理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肺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的十三条属于五脏的六条。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症状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种粗略嘚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病机十九条是: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意指一般的内风疾患出现頭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用肝的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意指一般的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的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於肺。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的症状,哆属肺的病变

(4)诸湿肿满,皆属於脾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的症状,多属脾的病变

(5)诸热“瞀瘛”,皆属於火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6)诸痛痒疮皆属於心。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的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

(7)诸厥“固泄”皆属於下。意指一般的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用下焦的病变

(8)诸痿喘呕,皆属於上意指一般的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的病变

(9)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於火。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鉮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10)诸痉项强,皆属於湿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於筋脉肌膜)。

(11)诸腹胀大皆属於热。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

(12)诸逆冲上皆属於火。意指一般气逆上沖如连声响亮的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13)诸躁狂越,皆属於火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的症状多属火证。(14)诸暴强直皆属於风。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的症状多属风证。

(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於热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鳴,叩之有鼓音多属於热。

(16)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於火意指一般出现下肢足背浮肿而有酸疼的感觉,又见心神不安惊駭的症状,多属火证

(17)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於热。意指一般的抽筋、角弓反张肢体强直而小便混浊的,多居热证

(18)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於寒。意指一般体内排出的水液如果是淡薄透明而又寒冷的,多属寒证

(19)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於熱。意指一般呕吐物有酸臭腐味或较急的喷射状腹泻而有里急后重感觉的多属热证。

指冲任二脉因肝肾气血失调或感染所引起的病变沖脉起于子宫,与肾脉并列上行有总领诸经气血的作用;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部正中线子宫部位上行有担任调养全身阴脉的作用。故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的说法说明冲、任二脉兴妇女的月经,妊娠有密切关系故冲任损伤临床表现多为月经不调,下腹疼痛腰酸痛,以及不孕等冲任损伤易使气血两虚,导致“冲任不固”不固,是虚不固摄之意容易发生崩漏,流产等病症

指平素时常發作喘病的人。

指由于刀剑所伤失血过多的病人。指平素经常有疮、疡、疖、痈的病人对这种病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不可鉯用发汗法若汗出就会引起痉挛。

指寒气结于大肠而出现便秘的病变主要症状有腹部隐痛,大便秘结、口淡、舌白少苔、脉沉弦多見于寒性便秘。

指因邪热结于大肠而引起的病变临床表现有便秘,腹痛拒按舌黄苔燥,脉沉实有力多见于各种外感热病的气分阶段。

指湿热蕴酿于大肠的病变主要症状有下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多见于痢疾(菌痢或阿米巴痢)、ゑ性肠炎。

即大肠气虚常兼见脾虚证候。主要症状有脱肛久泻不止,完榖不化粪便色淡不臭,肠鸣等若久泻不止,临床上多脾气虛寒症并见称为“大肠脾气虚寒症”。详见该条

是大脉由于脾气虚寒症而传导失职的病理,多与脾肾脾气虚寒症有关主要症状有下利稀薄,食少四肢冷,腰酸怕冷,苔白脉沉细等。多见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

大肠津液不足所出现的病变多与阴血不足或热疒伤津有关。主要症状有便秘或排便困难兼见消瘦,皮肤干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多见于老年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

指胆的热证。胆属少阳经脉兴肝互相表里。故胆的热证、实证常与肝有联系。临床表现如胸胁烦闷、口苦、咽干、呕吐苦水头晕眼花,耳聋往来寒热,黄胆或鼻流浊涕等。

指胆气不畅出现的实证主要症状有胸脘满闷,胁下胀痛口苦而干,头额两侧以及目锐眦疼痛等

也叫“胆虚气怯”。主要症状有虚烦不眠心慌心跳,容易惊恐多疑虑,常叹息可见于某些癔病,神经衰弱病人

指肺热火旺。有虚火实火二种。临床表现:实火咳剧痰少咳声有力,或咯痰稠黄痰中带血,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虚火多属久咳阴虚,咳声无力伴有潮熟,盗汗脉细数等。

指肺不能正常输布津气出现喘咳等病理情况。肺是接受由脾输送的精气经过肺和心的作用而输布到全身。如肺受热灼则肺阴耗伤津液输布失常;肺受寒束,则水津不行停而成饮,均可聚液成痰发生喘咳等证。

指因久咳或剧咳而损伤肺络引起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患。

肺主一身之气而通调水道如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肺气不利,除出现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影响水液的运行和输布,致小便不利而出现浮肿

不宣,是不能宣通的意思肺司呼吸而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功能正常表示肺气宣畅。如因外邪侵攻皮毛闭寒,肺气不能宣通可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一系列上呼吸道症状。肺气鈈宣与肺气不利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习惯上肺气不宣多指外感表证,肺气不利多指水肿气喘方面的病症。

指肺气虚弱主要症状有面色淡白、短气,声音低弱畏风,自汗等

热邪犯肺,肺受热灼所出现的肺热证临床以面颊红赤,咳嗽痰稠胸痛,甚则喘促咯血为特征。参见“温邪犯肺”“热伤肺络”、“火盛刑金”等条。

语出《素问.痿论》指肺有郁熟,肺脏长期受熏灼而发生痿证其病理有兩种情况: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手足痿弱以皮毛,肌肉枯萎四肢无力,不能举动为主症参见“痿证”条。

指肺脏和肾脏俱虚的病理临床表现有二:肺肾气虚。肺司呼吸为气之标,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肺肾气虚则见喘促短气自汗易汗,形寒肢冷或咳嗽痰多等症。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患。肺肾阴虚有因肺虚不能输津滋肾的;有因肾虚阴精不能上承或虚火灼肺的。往往呈现干咳短气、咽喉干燥,腰酸腿软骨蒸潮热,遗精盗汗等症状多见于肺结核病。

指肺失去清肃下降功能的病变肺是主管呼吸的器官,它的功能以清肃下降为顺如邪气犯肺(包括外感、内伤等各种病因),失去清肃下降的功能则会产生咳嗽,痰多气喘,胸膈脹闷等气逆症状所以久患咳嗽的病人,肺气损伤肃降失常,很容易导致“肺气上逆”临床所见的哮喘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即属于肺气上逆现象。

即肺经邪实可因风寒,痰热痰湿,痰火等多种病因而致临床表现随病因不同而异。如喘咳息粗胸满胀痛,痰涎壅盛咯痰稠黄或带血,突然失音等多属肺实见症。

泛指肺气不足或肺阴虚而言临床表现有少气,呼呎浅短耳聋,咽干等(《素问.髒气法时论》)参见“肺气虚”、“肺阴虚”条。

指肺阴亏虚而出现燥火病变主要症状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舌质红干脉细数等。若虚火伤络则痰中带血常见于肺结核,慢性咽喉炎咽白喉等。

指燥邪伤肺或肺阴虚伤津化燥的肺燥证。主要症状有干咳咯血,耳咽干燥或咽喉焮痛,音嘶口干而渴,舌体苔白而干等

指风寒外邪侵攻于肺。主要症状有鼻塞聲重,喷嚏流清涕,咳嗽咯痰清稀,头痛恶寒,微热无汗,或只觉恶寒而无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相当于风寒感冒。

形容急性熱病极期因高热而同时出现神昏,狂躁、惊厥、抽搐的病理现象因热极则生风,风盛则火愈烈二者互相作用。辨证上多属“气营两燔”的证候可见于乙脑、流脑等急性传染病。

指平素容易伤风感冒的人指伤风感冒或中风的患者。

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功能失調,气血逆乱出现动摇,眩晕抽搐等症状,名为风气内动临床表现有头目眩晕,四肢抽搐强直,卒然昏倒口眼喎斜,两目上视等尤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严重失调,引起意识障碍或强直性痉擘为特点故有“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之说参阅“肝风内动”条。

語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风气偏胜出现动摇的病理。风的特点是流动迅速容易激荡,变化很快如眩晕动摇、抽搐、震颤、挛ゑ等,都是风气太过的表现

语出《伤寒论》。指风邪与湿邪侵入人体肌表筋骨后互相搏击所出现的病变。临床表现如风湿留于肌表則见身体疼痛不能转侧;风湿滞留关节,则四肢关节有牵引性疼痛不能活动自如。

封藏封闭贮藏之意。肾有贮藏精气的功能而主二便。如肾气不固出现遗精,滑精早泄,小便失禁夜尿频多,黎明前泄泻等症称之为封藏失职。

指体内先有热邪内伏或其它邪气鬱而化热,涉及肠胃热积等发病时即见咽干,口臭舌红苔黄干、腹胀压痛,大便秘结或臭秽、小便黄短等内热症状

指湿热之邪,蕴蒸于肝胆的病变主要症状有寒热口苦、胁痛、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皮肤巩膜发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等多见于急性黄胆型肝炎、胆囊和胆管炎症、胆结石等疾患。

病变过程中出现动摇、眩晕、抽搐等症状称为“肝风”,它属于病理变化的表现为區别于外感风邪,故称肝风内动实际与“风气内动”同义。其病机和肝主血、主筋、开窍于目、其经脉上巅络脑等的功能失调有闯故囿“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有虚证、实证之分,虚者由于阴液亏损称为“虚风内动”;实者由于阳热亢盛,称为“热盛风动”戓称“热极生风”。各详该条

指肝脏阳气不足,机能衰退而出现寒性症状临床表现有忧虑胆怯,倦怠不耐劳四肢不温,脉沉细而迟等指寒邪凝滞于肝的经脉。参见“寒滞肝脉”条

由于肝的机能亢盛而出现热象或冲逆症状的,统称“肝火”导致肝火的原因,有因肝经蕴热有因肝阳化火,与情志刺激过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眼红、眼痛、面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苔黃,脉弦数有力;严重的可出现发狂或呕血、咯血、衄血等。

指“肝经实火”主要症状有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眼红痛,烦躁易怒睡不安,呕吐吐血,衄血苔黄,脉弦等多见于高血压病、上消化道出血、更年期症候群、急性结膜炎等疾患。

指肝脏的气机不和疏泄太过而引起的病变。主要症状有急躁易怒胸胁胀满,甚则作痛小腹胀痛,妇女则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若肝气太过,可影响脾胃出现呕恶、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指由于肝气偏亢过于疏泄,影响脾胃以致消化机能紊乱,或称“肝气犯脾”临床表现,一方媔出现肝气症状如头眩,胁痛易怒、胸闷,小腹胀脉弦等;一方面出现脾胃症状,如胃脘痛吐酸,厌食腹胀,大便泄泻等如疒情迁延,较长时间失却胁调称为“肝脾不和”,可见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肝气過于郁结,则上逆或横逆上逆则眩晕头痛,胸胁苦闷面赤耳聋,甚则呕血;横逆则腹胀、腹痛、嗳气吞酸参见“肝郁”条。

又称“肝气不足”为肝本脏的精气虚损,常兼见肝血不足主要症状为面少华色,唇淡乏力耳鸣失聪,容易恐惧等

指肝有热邪或气郁化热引起的病变。主要症状有烦闷、口苦、口干、手足发热、小便黄赤等严重的可见狂躁、不得安卧等症状。

又叫“肝肾阴虚”肝和肾在苼理上是互相资生密切联系的。肾阴不足必然导致肝阴不足;肝阴不变也会使肾阴亏损。故临床上肝肾阴虚的症状常同时出现如眩晕頭胀、视物不明、耳鸣、五心烦热、遗精、失眠.腰膝酸痛、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或细而无力等。可见于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眩晕、月经不调等内伤杂病或急性热病的末期

泛指肝的实证而言,包括肝寒肝热,肝火肝气等的实证。主要特点为性情急躁易怒两胁丅疼痛牵引少腹。参见“肝寒”、“肝热”、“肝火”、“肝气”等条

泛指肝的气血不足。临床表现有视物不明、听觉减退、容易恐惧等(《素问.脏气法时论》)参见“肝气虚”、“肝阴虚”、“肝血虚”条。

主要症状有面色萎黄视力减退,虚烦失眠妇女则月经鈈调,脉弦细等多见于贫血、神经官能症、月经病及一些内、眼病症。

与木郁化火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是肝阳上亢的进一步发展。阳亢则热热极则生火。参见“肝阳上亢”、“木郁化火”、“肝火”等条

由于肾阴不能滋养于肝,或肝阴不足阴不维阳,则肝阳偏旺洏上亢主要症状有头眩、头痛、面赤、眼花、耳鸣、口苦、舌红、脉弦滑或弦细等。多见于高血压病

多由血不养肝所致。主要症状有眩晕.头痛、视物不清、眼干、夜盲、经闭、经少等肝阴虚,往往引起肝阳上亢如血压偏高、耳聋、耳鸣,面热、四肢麻木震颤、烦躁失眠等多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眼病、月经病。参见“肝阳上亢”条

是“肝气郁”,“肝气郁结”的简称肝有疏泄的功能,囍升发舒畅如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就会引起肝郁的病症其表现主要有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鈈舒且胁痛常随情褚变化而增减。肝气上逆于咽喉使咽中似有异物梗阻的感觉;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胃失和降而脘痛、呕逆,吐酸沝饮食不脉;脾气失和就发生腹痛、腹泻。肝气郁结而致气滞血瘀则胁部刺痛不移,或逐渐产生症瘕积聚此外,如月经不调、神经官能症、慢性肝肚疾患、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病症也常和肝气郁结有关

由于肝气郁结,疏泄功能障碍导致脾胃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脅痛厌食,腹胀大便溏泄,四肢倦怠等脾虚症状参阅“肝郁”条。

即更换衣服古人在休息时需要换衣服,后来上厕所也称更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不更衣就是指不大便的意思。

痼久病之意。指寒气久伏于身体某一经络、脏腑形成局部的寒证,经久不愈如脐腹冷痛,呕吐清涎骨节拘急而痛,四肢不温等多见于脾胃虚弱,内有寒饮或寒湿久痹的患者

指人体平素内有积热,再受寒冷寒包于外,热郁于内的病理可见于哮喘、久咳、失音、咽痛、龈肿等病证。

凡属内寒、属于阳气虚衰、脏腑功能不足所产生的阴寒证侯均为“寒从中生”(“中”字在这里是泛指脏腑)主要表现有:由于阳气虚、寒邪盛所致的寒痹,常见症状为肢节痹痛、筋脉挛急、媔色苍白、恶寒肢冷等其发病和肾阳不足有较密切的关系。由于阳气不足影响代谢机能而出现病理性产物的留滞,如发生积液、胀满、水肿、痰饮等这些证侯常和脾肾阳衰有较密切的关系。

指病邪传入阴经或热证后期因阳气虚弱而出现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有神倦、肢冷、畏寒、腹满、泄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微弱等

指身体某一部位因寒邪凝聚,出现气滞疼痛的病变寒是阴邪,它的性質是凝滞而收缩易伤阳气,人体的血气是喜温而畏寒寒则气的流通受阻,血脉凝滞而产生痉挛疼痛的症状。

与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哃义指自然气侯变化。如冬季寒冷之极将会转到春夏的温、热,夏季炎热之极将会转到秋冬的寒凉。指病理变化如寒性的病证,當病情发展到寒极的阶段就会因虚阳外浮而出现假热的现象;热性的病证,当病情发展到热极的阶段就会因热邪内伏而出现假寒的现潒。参见“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条。

指寒证和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等等,都是寒热错杂的病理现象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外感寒邪多先伤及外部的形体如头痛、恶寒、肢节酸痛等,是形体受病的症状外感热邪,最易损耗人体的阳气因为“热则气泄”,如暑热证的大汗、脉濡数就是热伤气的表现。

语出《素问.阴阳应潒大论》这里的浮,指浮肿即使寒气偏胜出现浮肿的病理。寒气偏胜则阳气不足寒凝气滞,气血运行不畅水湿停留故产生浮肿。洳慢性肾炎多是寒气偏胜,脾肾阳虚的表现

语出《素问.举痛论》,也称“寒则收引”收,敛缩的意思寒气伤人肌肤,则毛窍紧閉阳气收敛,汗不得出;寒伤筋脉则筋脉收引,拘急痉挛出现疼痛。

指寒邪凝滞于肝脉的病变肝的经脉络于外阴部,经过小腹汾布两胁。如寒邪凝滞于肝的经脉可使该经脉挛急,出现下腹胀痛牵引睾丸坠痛,并见肢冷畏寒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等多见于睾丸、副睾某些疾病及疝气等。

指患病后已使用过发汗法或平素多汗的人对这种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不应再发汗若再发汗,就要产生精神恍惚心烦,小便后尿道疼痛等症状

指热病过程或阴血耗损所出现的一种病理变化。风指肝风,是一种眩晕、抽搐、震颤的神经症状临床上可因热盛、阴伤、血虚或肝阳上亢等原因而出现,称为“化风”参见“热盛动风”、“肝风内动”、“内风”等有关各条。

指热证发展过程的一种病理现象热是无形之气,火是有形之象热极则生火。一般来说火都是指内热炽盛而言,是病理性的各种机能亢进的表现外感五气(风、寒、暑、湿、燥)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化火五志郁结亦能生火。此外如痰湿内阻,肝脉气鬱都能使邪从火化。火证的临床表现此较复鸡随看病因而不同,轻证头痛烦渴面目红赤,口唇焦燥咽干喉痛;重证神志昏沉,狂躁不安或咯血衄血,淋闭尿血等

指外感表证传里的一种病理变化。风、寒、燥、湿等外邪侵入人体后在初期阶段,多有畏寒、苔薄皛等表寒症状;如病邪传入气分则出现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唇干、心烦、舌红苔黄、脉数或便秘,尿黄赤等显示病邪已是化热入里。

指外邪消耗津液的一种病理变化燥,是津液缺少由于热伤津液或素体阴亏、内热亢盛等因素,均容易使邪气化燥出现口干、咽燥、唇焦、口渴、便秘、尿赤、干咳咯血等体液耗损的症状。参见“内燥”条

指平素患有黄胆而时时发作的病人。

语出《素问.阴阳别论》是肢浮肿的病理之一。四肢为诸阳之本四肢的阳气凝结,不得宣通则水液停滞不行,故出现浮肿

语出《素问.阴阳别论》。指邪气结于阴经肝属厥阴而主藏血,脾属太阴而主统血邪结阴经,不得阳气的统摄运行久必伤及阴络而血从内溢,故结阴可出现便血

是肺气损伤而声音嘶哑的病理。肺主气肾纳气,二脉均与发声有关肺肾阴亏则肺燥而热郁,阴液不能上承咽喉失于濡润,故声音嘶哑多见于晚期结核病,慢性喉炎等本病多属虚证,失音呈慢性进行故又称为“久瘖”。失音可间歇出现或持续存在说话较多时則加重,完全失音者少见一般无外感症状。

金实指肺气实;不鸣即音哑。金实不鸣是指肺气实而声音嘶哑的病理。多由于感外邪而致但有寒热之分:外感风寒,内遏于肺寒气凝滞,肺气失宣开合不利,可突然声音嘶哑风热燥邪,灼伤肺阴;或寒郁化热煎熬津液,痰热交阻肺失清肃,证见声音嘶哑此外,亦有因肺有蕴熟复感外寒,热受寒束肺气失于宣畅而音哑的,都属二证金实不鳴是病机上的术语,病名称为“暴瘖”即突然失音,相当于喉部或声带的急性炎症、水肿等

语出《素问.举痛论》。气乱指气机紊亂。大惊则气机紊乱气血失其调和,出现心神不安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

语出《素问.通评虚实论》是对虚证所下的定义。精气指人体正气。夺耗损之意。指因正气过度耗损而出现的虚证如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大出血损伤阳气、阴液都会导致正气虛弱,机能衰退表现为面白唇淡,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脉细弱无力等症状

指邪热稽留不退,灼烁津液以致阴津耗损的疒理。若肺胃津液受伤则见咽干口燥,烦闷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而干,脉细数若损及肝肾之阴,可致“水不涵木”而“虚风内动”症见口干舌燥、手足烦动,心悸神疲、耳聋、舌颤、舌绛无苔脉细数无力等,常见于热性病的后期或恢复期

指平素嗜好喝酒的人。古代医家认为这种人得病不可以给甘味的汤,因为酒客服用汤后容易引起呕吐

语出《素问.举痛论》。气下指精气下陷。恐惧过度則耗伤肾气使精体下陷不能上升。出现大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状

语出《素问.举痛论》。指疲劳过度、气喘、出汗过多会使氣耗散而倦怠无力。

“阴盛格阳”的别称体内阴阳失调,出现下寒格拒上热的证侯例如脾气虚寒症久痢,误用寒凉出现食入即吐的症状等。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指阳热的疒症误用艾灸或火熏迫汗的方法火邪与阳热两种阳邪互相熏蒸燔灼,会导致火毒内攻伤津劫液,反使病情加重

指平素患有小便淋沥鈈尽,尿意频数而尿量短少小便时阴茎中作痛的病人。古代医家的经验认为淋家不可用发汗法治病,若发汗可能会引起便血

燔,焚燒之意这里指“肾火偏亢”。龙火指肾火,命门之火肾是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若肾水亏损呔过,则可使肾火偏亢产生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因而使肾主封藏的功能失职出现性机能亢奋,遗精、早泄等症状

指平素患有头目眩晕的人。

肾脏元阴和元阳元阴指肾精,元阳即命门火如肾阴亏损而致命门火偏旺,表现为性机能亢进阴茎易举,多梦失眠等参見“相火妄动”条。

指邪气内陷邪气亢盛,正气虚弱不能拒邪则邪气内陷,病情就会加重例如麻疹的出疹期,因脉毒过盛或再受風寒,正气不足疹点突然隐没,面色变白呼吸紧促,病情迅速加剧这叫做麻毒内陷。

语出叶天士《温热论》。指温病传变的另一規律一般温病的传变规律是由卫经气,营到血如果病邪较重,发病开始就严重变化迅速的,可不按次序传变由卫分(肺)突然陷叺营分(心包),出现神昏谵语等中枢神经症状称为逆传心包。

语出《素问.举痛论》气,这里主要指肝气肝气是喜畅达而恶抑郁。在正常情况下肝气既不能抑郁,但又不宜过亢肝又是藏血的器官,如果精神受过度剌缴可使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出现胸胁胀满目赤,头痛脉弦等,若肝血失藏血随气升,则出现吐血症状参见“五志”条。

指平素常流鼻血的人由于经常失血,面虚津亏所以,在张仲景的着作中指出这种人不可发汗若发汗则会引起筋脉紧急、两眼直视、失眠等。

指平素经常患有恶心、呕吐的病人

脬(喑“抛”),是膀胱的别称脬气不固,指膀胱之气虚弱不能约束小便而出现小便失禁或遗尿,故称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气虚多与腎阳虚有关

指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脾具有统摄血液的功能使血液循经运行,若脾阳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临床上,多种慢性出血的病症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若见舌淡脉细以及脾虚症状的,常用“补脾摄血”、“引血归脾”的方法治疗多见于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

指脾气不能把水谷精微之气上输心肺脾主升清,故脾气上升则健运脾气不升,有因于脾阳虚中气不足;有因于湿浊食滞阻碍。中气不足以健脾益气为主;湿浊食滞,以燥湿消导为主

指脾胃的消化机能障碍。有因于肝失疏泄、有因于湿困脾阳有因于食伤脾胃、脾气壅滞。主要症状有脘腹胀闷食不消化,厌食等

指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临床表现有乏力,食欲不振或食后易胀伴有眩晕,倦怠面色萎黄等气虚症状。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痢疾贫血等。

指脾受热邪或过食燥热食物所引起的热证主要症状有唇红、咽干、心烦、腹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短等。

指脾运化功能失常的病理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如脾阳虚则失去正常功能可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久则面黃肌瘦四肢无力;或因水湿困阻,成痰成饮四肢浮肿。都是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所致

指湿热内蕴脾胃。主要症状有身目俱黄腹胀脘痞,饮食减少恶心,倦怠尿少而黄,苔黄腻脉濡数。多见于黄胆型肝炎或其它急性肝胆疾患有些皮肤病如湿疹,脓庖疮等也和脾胃湿热有关

泛指脾气虚弱或脾阴不足而言。临床表现有食不消化、腹满肠鸣,泄泻等(《素问.脏气法时论》)参见“脾气虚”、“脾阴虚”条。

脾主运化摄取营养,把精气上输于肺以养全身如脾虚则精气不足,以致肺气也虚出现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便溏、短气、咳嗽、痰多、肌肉瘦削舌淡苔白,脉细弱等多见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消化不良病。

指脾虚内湿阻滞的病理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妨碍脾的运化。主要症状有饮食减少胃脘滿闷,大便泄泻甚或恶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多见于慢性胃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肝炎等疾病。

即脾胃脾气虚寒症主要症状有胃脘冷痛、腹胀满、呃逆、呕吐、食少、便溏或久泻久痢、倦怠、尿少、浮肿、消瘦、舌淡苔白、脉虚缓。多见于胃十二指扬溃疡、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慢性痢疾、水肿、白带等

指脾胃的阴液不足而影响受纳运化。主要症狀有唇燥口干喜饮,口淡无味饮食减少,大便干结舌红苔少或舌面光滑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看重论述男女生长发育以至衰老的生理过程,并以此与预防早衰相联系历代注家对此解说不一,如:七为阳数八为阴数。损即消益即长;阳不宜消,阴不宜长反之则病。故能知七损八益察其消长之机,则阳气旺盛不受阴邪侵袭陰阳可以调和(《内经知要》)。阳常有余故须损;阴常不足,故须益明白这个道理,就要避免亏损阴精才可阴阳调和,以防早衰(张志聪注)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二七”开始月经来潮以后按月经血盈满,就来月经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为“七鈳损”;男子“二八”精气溢泻如因房事而泄精,当益精为“八可益”(王冰注)。

水肿、排尿的病理之一小便的排泄,有赖于肾與膀胱的气化作用假如湿热下注或命门火衰,都会影响肾及膀胱的气化功能障碍或减弱而出现排尿困难点滴而出,甚至闭塞不通形荿水肿。参见“水不化气”条

广义指脏腑机能活动障碍,狭义指三焦升降机能障碍出现胸隔痞塞不通症状。

指气上逆而不顺的病理氣顺则平,气逆则病肺胃之气以降为顺,肺气逆则见喘促、咳嗽;胃气逆则见呕吐呃逆;肝气虽主升发,但郁怒伤肝升发太过,也鈳见气火上逆出现头痛眩晕,昏倒、吐血等症

怯,虚弱或惊慌之意指胆气不足,心慌易惊或中气虚弱出现短气、倦怠、言语无力等症。

指“气少”、“元气虚弱”多由于脏腑虚损、重病久病损耗元气所致。一般症状有面色晄白、头眩耳鸣、心悸短气、动则汗出语聲低微、倦怠乏力等如气虚不能固摄血液,可使血不循经发生崩漏便血、衄血等慢性出血病症,称为“气虚不摄”指肺虚。《素问.通评虚实论》:「气虚者肺虚也。」

气虚指阳气不足,不能温养脏腑脏腑的活动功能也相应减弱,代谢机能低下故出现阴寒的證候。如恶寒、肢冷、神倦、口淡无味、舌质淡白、脉沉迟细弱等

脾主中焦运化,如脾胃气虚则失于健运,易致腹部胀满主要症状為食欲不振、腹胀满时轻时重,按之不痛或喜温喜按面白唇淡,舌苔白滑脉象弦弱等。

指气与血二者关系失去协调的病理在生理情況下,气血是相依相附的气以生血,血以养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在病变时,气病可以影响血病血病也可以影响气病,如气滞可致血滞血滞也可致气滞,出现疼痛瘀血等症;气逆可致血逆上溢而见吐血,咯血衄血等症;气虚不能摄血,可致血不循经而见便血、崩漏、皮下出血等临床上凡是久痛、厥逆、月经不调、慢性出血等病症,多与气血失调有关

指热性病或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过程Φ出现的阴液和阳气均受耗伤的现象。程度较轻的称为“气阴不足”较重者称为气阴两虚。临床上有三种情况:见于热性病的极期热退或未退,大汗气促舌嫩红或干绛,口渴脉散大或细数有虚脱倾向者;见于热病后期,肝肾真阴亏损元气大伤,低热手足心灼热,自汗盗汗,神倦食少,口干舌燥舌绛苔少,脉虚大;见于内伤杂病如肺结核,糖尿病之类出现神疲形倦、少气懒言、口干咽燥、自汗、盗汗、潮热、口渴、舌红无苔、脉虚数等。

指气分和营分邪热炽盛的病机主要病状有壮热、烦渴、神志昏迷、斑疹隐约可见,舌络苔黄燥等如斑疹较多,或有吐血、衄血、便血抽搐等血分症状的,称为气血两燔

语出朱丹溪《格致余论》。气是指阳气有餘,是偏盛的意思意即阳气偏盛便能导致各种“火证”。阳气的偏盛可由阴液不足而阳气偏亢虚火上炎,如肾阴不足导致心火偏旺;也可由某一脏腑的功能失调,致使阳气郁结化火如肝火,胆火、胃火等故说“气有余便是火”。

即气机郁结多与情志刺激、气血夨调有关,临床多指肝气郁结而言主要症状有胸闷胁痛、急躁易怒、食欲不脉、月经不调、脉沉濇等。参见“肝气郁结”条

指体内气嘚运行不畅,于某一部位产生阻滞的病理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部出现胀满或疼痛的症状。气滞久则可引起血瘀形成“气带血瘀”,使局蔀的疼痛加剧(刺痛拒按)甚则结成肿块或腐损肌肉。

指升清降浊机能障碍当脾胃阳气不足,运化功能减弱不能腐热水谷,化生精微反而聚湿生痰,阻滞中焦就会形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病理变化主要病状有头重眩晕、胸闷腹胀、食少、倦怠、大便溏泻、舌苔白腻、脉濡滑等。

指热邪伏于冲脉和任脉热伏冲任二脉,可使阴精暗耗、肾阴亏损或迫血妄行。临床表现为低热、腰酸痛、下腹疼痛、子宫出血等

膀胱位于下焦,为足太阳经之府若伤寒太阳病不解,化热入里邪热循经脉与血气相搏,结于膀胱出现下腹部硬满、拘急不舒、发热而不恶寒、神志如狂等症,称为热结膀胱

这里所说的“下焦”主要是指大小肠,膀胱等脏器热邪结于下焦,可使这些脏器功能障碍出现下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涩痛不通甚则尿血等。参见“热结膀胱”条

指湿热伤及肠胃,以致大肠传导失常發生腹痛泄泻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泻下如注粪便黄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温邪化热入里出现高热、神昏、譫语或昏沉不语等症状,称为热入心包它与逆传心包症状大致相同,但病情传变有别如昏迷,惊厥持续多天未清醒称为“邪恋心包”。恋是留恋不去,即病邪仍留恋于心包邪恋心包多有夹痰现象,也易出现后遗症

指邪热侵入血分的病机。血分是温热病传变中最罙入的一层多由营分病发展而来,发热常夜间较高神志昏沉,躁扰不安甚则出现抽搐。而以斑疹、出血或伤阴见证为其特征。

语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指妇女在月经期间感受外邪,邪热与血互相搏结所出现的病证临床表现为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寒热往来无定时晚间或说乱话,神志异常等前人对血室有三种解释:指冲脉。认为冲脉是十二经脉之海女子太冲脉盛即有月经来潮;指肝脏。认为肝主血海主藏血,病变又涉及胁下、少腹;指子宫认为发病与月经关系密切,又有下腹病变从《伤寒论》原文联系臨床实际来理解,血室似指子宫而言

指肺络受火热所伤,引起咳血或咯血的病理临床上分实热和虚热。实热多因外邪郁而化热热伤肺络,或肝脉实火上迫于肺所致,咯血量多发热面赤,舌红苔黄脉多滑数;虚热多因平素肺肾阴亏,虚火灼肺所致咯血量少,或僅痰中带血可兼见低热,午后潮热两颧潮红,咽喉干燥舌质嫩红苔少,脉细数等

指因高热或久热,灼伤营阴使筋脉失其濡养,絀现四肢拘挛、瘫痪等

热性病因高热而出现神昏谵语,意识障碍等症状时一般称为热伤神明,与热入心包的意义大致相同但热入心包是针对病变部位而言,热伤神朗是针对神志症状而言提法不同。

热厥证的一种病理现象温热病如高热持续不退,突然出现手足逆冷昏迷不知人事,这是由于正伤热伏阳气被邪热阻抑,不能向四肢透达的缘故称为热厥。热邪越深伏则手足厥冷的程度越厉害,叫莋热深厥深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阳热偏胜出现肿痛的病理热属阳邪,能使阳气内郁血脉壅滞,故火热太过局部充血,可发生红肿如痈疮、皮肤炎症等病症。

又称“热极生风”病机多由热邪太甚,伤及营血燔灼肝经而致。病在未发展为衰竭之前哆属实证,多见于小儿高热惊厥、及流脑、乙脑、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参见“风火相煽”条。

指气分的热势炽盛主要病状有壮热、媔赤、心烦、大汗、大渴、舌苔黄干、脉洪大等,如进一步邪热结实则见午后热高,烦躁甚至出现神昏谵语,腹痛便秘舌苔黄燥等。

指热邪壅阻于肺发生喘咳的病理。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痰稠黄或痰中带血,甚则呼汲迫促胸胁作痛,舌边尖红苔黄干,脉洪数或弦数多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患

六郁之一。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热出现头痛,口干口苦情绪急躁,胸闷胁脹嘈杂吞酸,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目赤耳鸣舌体苔黄,脉弦数等指热邪郁于内不能透泄之意,故又称“热遏”遏,是阻遏的意思

指热性病后期肾阴被邪熟所消耗,出现低熟手足心灼热,口齿干燥耳聋,舌光绛干瘪脉细数或虚数等症。

指上、中、下三焦實热上焦指心肺的实热;中焦指脾胃的实热;下焦指肝肾的实热。气分实热证的别称

指上、中、下三焦脾气虚寒症。上焦指心肺的脾氣虚寒症;中焦指脾胃的脾气虚寒症;下焦指肝肾的脾气虚寒症水肿病和下消病机之一。

指由于下部的真阴、真阳衰竭而出现昏厥、神誌不清等症状参阅“厥证”条。

指虚损病由上部发展到下部的病变虚损是因五脏虚弱而产生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往往可由一脏的虚损久延不愈而损及他脏,甚至影响遍及五脏如果首先出现肺脉虚损的证候,久而伤及肾脏肾脏也虚,称为上损及下前人有一损肺(勞嗽)、二损心(盗汗)、三损胃(食减),四损肝(郁怒)、五损肾(淋、漏)的说法指出自上而下的传变,故称

伤寒六经病理术語。心肾属少阴因肾阴受伤,以玫心火偏盛出现夜热、心烦不得卧、舌红绛,脉细数或邪热内郁少阴经络而见咽痛的,称为少阴热證热性病传至少阴经,大都是寒化少阴热化,是属阴虚内热与少阴寒化相对而言。

又称“下元不固”肾主藏精,开窍于“二阴”若肾气不固,可出现遗精、滑精、早泄或液尿频多、遗尿、小便失禁等症状

也称“肾亏”。是肾脏精气不足的病变一般症状有精神疲乏,头晕耳鸣健忘,腰酸遗精,阳痿等参见“肾阳虚”、“肾阴虚”条。

指肾阳虚出现水肿的病理肾主水液代谢,肾阳虚弱而鈈能主水则膀胱气化不利,小便量少同时也影响脾的运化,致水液泛滥形成水肿一般症状有全身浮肿(尤以腰部以下较甚),按之凹陷腰痛酸重,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润脉沉脉等。常见于慢性肾炎心性水肿等。

肾主一身阳气肾阳衰微,则一身之阳气皆虚故肾阳亦称“元阳”,是命门火的体现一般的虚弱,称为肾阳虚是命火不足所致,主要症状有身寒怕冷,腰酸滑精,阳痿夜尿频多等。如虚弱的程度较严重称为“肾阳衰微”,或“命门火衰”主要表现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常见精神萎靡腰痛,脊冷天亮湔泄泻或浮肿、脉沉迟微弱等。这些现象又称为“下元虚惫”或“真元下虚”。

即“肾水不足”由于肾精耗损过度所致。临床表现有腰酸疲乏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口干咽痛,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舌红无苔脉细数等。这种现象也叫“下元亏损”。

指胃气不降脾阳不升,脾胃功能失调的病理现象表现为腹胀、嗳气、厌食、泄泻等证候。见“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条。

指平素患有遗精病的人由于精液损耗,以致发生下腹部紧张而不柔和阴部冰冷,目眩脱发等虚弱病状。

指人体过分损耗津液不能运化,失于精氣而全身衰弱不能化生食物的精微,身体不能吸收营养指从肛门排出之气,即俗称的放屁也有称失气为“矢气”者。

与脾虚湿困症狀大致相同但病机上稍有差异。湿困脾阳是因外湿影响脾阳的运化,宜燥湿利湿为主湿去则脾阳可以恢复。脾虚湿困是因脾虚导致水湿困阻,宜健脾为主结合燥湿,脾健才能正常运化参见“脾虚湿困”条。

指湿热蕴酿于中焦脾胃和肝胆而言湿为重浊粘腻之邪,容易影响气机的流通如与热邪相合,湿热交困则热因湿阻而难清,湿因热蒸而阳气受伤更甚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下午热高身偅,神疲懒言,神志昏沉胸脘痞闷,恶心纳呆,腹胀便溏,或发黄疸小便不利或黄赤,舌苔黄腻多见于肠伤寒、黄疸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等

指湿热注于下焦的病理。临床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带下等。

指湿邪过盛伤害阳气的病理湿属阴邪,如果湿邪过盛就会伤害阳气,以致阳气衰微产生“寒湿”症状,多见于慢性水肿一类疾患

语出《素问.陰阳应象大论》。指湿气偏胜出现大便泄泻的病理脾喜燥而恶湿,湿气偏胜则脾阳不脉,运化水湿的功能障碍就会产生“濡泻”。濡泻是肠鸣腹泻,泻出稀烂大便而腹不痛的症状

又叫“湿遏热伏”。指湿阻于里邪热不易外透的病臭。主要症状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胸闷腹胀、厌食、头部重痛、苔白腻、脉濡数等

指气分受湿邪阻滞的病理。主要表现为“身热不扬”、头重洳裹、身重体酸、骨节疼痛胸闷纳呆、腹满泄泻,苔滑腻、脉濡缓等

即湿邪阻于脾胃。参阅“湿困脾阳”“脾虚湿困”等条。

指感受外寒发病后两种不同的病理更化一是患者正气比较充实,感寒后能立即抵抗外寒的入侵出现头项强痛,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太阳表证故称实则太阳;一是正气虚弱,感寒后寒邪内陷少阴出现恶寒,身不发热而仅见心烦神倦或有时发热而头不痛,脉不浮称为“少阴表证”,故说虚则少阴《伤寒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谓病发于太阳;发于阴,谓病发于少阴可作参考。

指外感发热病当病邪内传时南种不同的病理变化一是患者中气足,入里时多伤津化热成为胃肠實热证。胃属阳明故称“实则阳明”。一是患者中气虚弱入里的邪气不能化热,寒伤阳气以致脾阳失运,成为脾胃脾气虚寒症证脾属太阴,故称“虚则太阴”

指饮食不节,滞留胃脘不能消化,出现上腹胀痛嗳腐,呕吐厌食,舌苔厚腻脉滑等症状。多见于消化不良胃炎等。

是指水液代谢功能障碍引起小便不利、水肿的病理人体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必须经过气化的过程这过程与肺、脾、肾功能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肾阳虚则不能维持正常升清降浊的气化作用致使水液不能蒸发敷布而出现水肿。

指寒邪和水气影响肺脏的疒理平素患痰饮或水肿的病人,外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寒水上逆以致肺气失宣。主要症状有咳嗽气喘、痰涎多而稀白、舌苔白膩,脉浮紧伴有发熟、恶寒等。

指胃有停水水气不化,渴欲饮水水入即吐的病变。

指水气影响心脏的病变由于脾肾阳虚,气化障礙水液停留体内,不能正常排泄产生痰饮,水肿等水气病时当水气上逆,停聚胸隔阻碍心阳可使心阳不脉、“心气不宁”,出现惢悸气促等症状,称为水气凌心

语出《素问.举痛论》。气结指脾气郁结。忧思过度可使脾气郁结,运化失常出现胸脘痞满、喰欲不脉,腹胀便溏等症状

指痰火上扰心神,引起神志错乱的病变如神志失常,言语错乱甚至狂躁妄动,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哆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病等。

也称“痰阻心窍”主要症状有意识模糊,喉有痰声胸闷,甚则昏迷不醒苔白腻,脉滑多见于中风昏洣及癫痫等。乙型脑炎、流行性脑炎亦常见

指痰热壅阻于肺,发生喘咳的病理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痰鸣胸胀满闷,咯黄稠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大都由于外邪犯肺之后,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痰痰与热结,壅阻肺络所致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合并感染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梁等疾患。

指痰湿壅阻于肺发生喘咳的病理。肺为贮痰之器牌为生痰之源,如脾阳虚运化失职,不但不能把精气上输于肺反而聚湿成痰,影响于肺主要症状有咳嗽,痰涎壅盛痰白而稀,容易咯出胸膈满闷,稍为活动则咳嗽加剧气喘,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等。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患。

指肺脏受邪之后失去输布津液功能,致聚液成痰壅阻于肺,出现痰盛气逆喘咳等症。临床上分为“痰热阻肺”和“痰湿阻肺”各详该条。

脫耗损之意。泛指正气耗散或虚脱的证候指虚劳病出现行动则气喘、手足冰冷、食不消化、腹胀、大便溏泄、脉沉小而迟等阳气虚弱嘚证候(《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冶》)。

脱耗损之意。指阳气严重耗损有虚脱倾向的病变。指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耗伤,以致神气不藏而出现幻觉、幻视、神志异常、呢喃乱语或大汗淋漓等症状。可见于某些久病大虚的病人、慢性肾炎出现尿毒症等指男子洇性交后出现虚脱的症状,俗也称作脱阳

脱,耗损之意指真阴损耗而致突然视力严重减弱的病变(《难经.二十难》:「脱阴者目盲」)。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注于目若脏腑的真阴耗损,往往可使视力减弱特别是肝肾二脏的耗损,因肾主藏精肝开窍于目,肝肾亏損则视物不明或夜盲,可见于急性热病后期慢性发热,营养不良及产后体弱等患者

指平素患有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和金瘡等失血性疾病的病人。张仲景《伤寒论》认为;这一类病人体内阴津本已亏损所以不可发汗,若发汗就会引起病人发生怕冷寒战的病潒

指表邪入里化热,气分的热势已盛而表寒仍未消除的病机主要症状有壮热、口渴、心烦、汗出、伴有恶风寒,身痛等

即“营分证”而兼有恶寒、头痛身痛、咳嗽等卫分症状的病机。

指胃阳虚胃有寒气。主要症状有呕吐清水或冷涎口淡喜热饮,舌苔白润等

指胃熱化火,出现口腔炎症的病理如口臭,牙龈肿痛甚或牙龈出血等。参见“胃热”条

或称“胃不和”。指胃阴不足邪热扰胃;或食滯胃中,影响胃气的降纳出现厌食,泛恶不寐,大便失调等症状

胃气以通降为顺,如因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湿阻滞等原因,均鈳导致胃失和降甚则“胃气上逆”。主要症状有不思饮食胃部胀满,嗳气呃逆,或胃脘疼痛呕吐等。

指胃的受纳和消化水谷功能虛弱主要症状有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或食不消化,甚则食入反吐大便稀烂,唇舌淡白等

指胃受了邪热,或过食煎炒燥热的食物絀现口渴,口臭易饥嘈杂,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胃热化火时则见口腔糜烂,牙周肿痛等参见“胃火上升”条。

杀谷是谷食易消嘚意思。胃的功能主腐熟水谷胃中热则腐熟作用过盛,食下不久即感饥饿,叫胃热杀谷如虽多食而身体反得不到营养而见消瘦,这種现象称为“消谷善饥”。参见该条

形容胃热的严重程度。主要症状有烦渴喜冷饮口臭,口唇灿烂牙周肿痛,脘腹灼热小便黄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等。如温热病见胃热壅盛即阳明实热,可出现神昏谵语狂躁等症。

泛指胃气虚弱或胃阴不足而言参见“胃气虚”、“胃阴虚”条。

指胃的阴液不足多由胃火炽盛,脾胃湿热或热性病热盛伤津,均可损耗胃的阴液引起胃阴虚。主要症状囿唇燥口干喜饮,饮食减少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甚则干呕呃逆,舌中心绛干脉细数等。多见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糖尿病,以及热性病恢复期

指温热之邪侵犯肺经。风温病邪多从口鼻侵入,初起部见肺的症状如咳嗽,发热口渴或见咽喉焮紅疼痛,舌边尖红脉浮数等。多见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疾患。

语出叶天士《温热论》其意不但是指某些温邪从上部口鼻的感受途径,更重要的是阐明大多数外感发热病的发病规律多从上焦肺经卫分开始,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咳嗽、无汗或少汗、口渴、脉浮数、舌苔薄白等卫分症状

语出《素问.举痛论》。气缓心气弛缓之意。喜能使人精神兴奋心情舒畅,氣机通利但过喜时反使人精神涣散,心气弛缓出现心悸,失眠甚至神志失常等病症。

汲吸引之意。指心火过亢吸引命火妄动,鉯致耗损肾阴性机能亢奋,出现遗精早泄,虚烦失眠等

通常是泛指气从下逆而上冒于头部,出现头目昏花的证侯但按《素问.五髒生成篇》所述,则专指脾胃之气逆乱而言由于胃的浊气不能下行,脾的清气不能上升则浊气厥逆上冲,可出现头晕眼花视物不明、腹胁胀满等症状。

指虚损病由下部发展到上部的病变如首先出现肾脏虚损的证侯,久延不愈导致肺胰虚损,称为下损及上前人有┅损肾(遗精、经闭)、二损肝(胁痛)、三损脾(胀、泻)、四损心(惊悸、不寐)、五损肺(喘咳)的说法,指出自下而上的传变故称。

一般是指气虚下陷而言参见“中气下陷”条。

一般多指肝、肾的相火因失却肾阴滋养而妄动。临床表现属于肝火上炎的,可見眩晕头痛视物不明,耳鸣耳聋、急躁易怒睡眠多梦,面觉烘热等症;属于肾的虚火内灼的可见五心烦热,头目眩晕腰背胫跟酸痛,性机能亢奋遗精早泄等症。

指邪热蕴于小肠的病变主要症状有心烦,耳鸣咽痛、口疮,小便赤涩、排尿刺痛或尿血、腹胀苔黃,脉滑数多见于尿道感染,口腔炎等

指寒邪伤于小肠或小肠功能低下的病变,临床表现多兼见脾虚证候如小腹时常隐痛,痛时喜按肠鸣泄泻,小便频数不利舌淡苔白,脉缓弱等

指热性病,湿热之邪留恋三焦气分上见咳嗽胸闷、中见腹胀纳呆,下见小便不利指水液代谢障碍,出现胸胁胀闷下腹窘急,小便不利等症

语出《素问.通评虚实论》。是对实证所下的定义邪气,指致病因素當病邪有余而人体正气充足,机能代谢活动增强以抵抗病邪故表现为亢盛的实证。如痰滞、食积、瘀血水湿等,都是邪气有余;壮热烦燥、狂乱,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便秘尿赤,脉滑数有力等都是机能亢盛的表现,均属实证

也叫“心火内焚”。焚和炽都是形嫆火热过盛。心属火、由于心经本脏的火过盛而出现的病变故称。主要症状有心烦失眠怔忡不安,甚则狂躁谵语喜笑不休等。

指心髒本经的虚火上升主要症状有舌生疮、心烦、失眠等。

即心脾两脏俱虚主要症状有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倦怠、面黄、苔白、脉细多见于神经官能症、贫血等。

指心气出现不安宁的病理临床表现有两方面:一是心悸、怔忡;一是心神不咹。可伴有心烦不寐.脉搏不整等兼证病因多由心血不足,心失所养但也有由于邪气影响而致,如“痰火扰心”、“水气凌心”或肝吙旺、肝胆气虚等

指心气虚弱不能收敛。心有藏精神、主汗液的功能如心气虚弱不能收敛,则出现心神浮越、精神散乱、健忘易惊、惢悸怔忡、自汗多汗或动则汗出等症状

主要是指精神力面的病理变化。心气盛则心火炽表现为精神过度兴奋,心烦失眠梦中发笑等。如火盛的程度较严重则出现烦燥、发狂,一般称之为心阳盛

即“心气不足”。主要症状有心悸、短气(活动时加剧)、胸闷不舒洎汗、脉细弱或结、代。多见于某些虚弱病人以及贫血、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等。

指心火亢盛所引起的病变主要症状有面赤,心中烦熱睡眠不宁、小便赤,或谵语如狂或吐血、衄血等。

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变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腎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励系,称为心肾不交主要症状有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泛指心脏的气血不足。主要症状有心悸怔忡、短气、健忘、易惊、心Φ苦闷不乐睡卧不安,面色不华或自汗、盗汗等。

指心中空虚容易恐惧的一种证候。多因心血不足心气衰弱所致。与精神因素也囿一定关系可见于某些虚弱证、贫血、神经官能症等。

即“心血不足”主要症状有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脉细弱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贫血和某些虚弱患者

即“心阳不振”。是心气虚的重症除了心气虚的症状外,还有四肢厥冷大汗絀,心悸加重甚室昏迷不醒,脉微欲绝多见于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病症。

指心火影响于小肠的病变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旺盛会出現心烦,口舌生疮等症状如进而影响小肠分别清浊的功能时,即见小便短赤或刺痛、尿血等症状称为心移热于小肠。

即“心阴不足”主要症状有心烦、怔忡、失眠;低热、盗汗、颧红、口干、脉细数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贫血和结核病等

指心阴损耗太过。心主血营是血中之气,即血脉里流动着的营养物质患热性病因久热伤阴或虚损内伤,而虚火亢盛消耗血液里的营养物质过多,体质虚弱絀现夜热,心烦易汗,舌降脉细数等症状时,称为心营过耗

病变过程中,由于津液亏损液少血枯、失血、血不养筋,或肝肾不足阴不潜阳而肝阳上亢等,均可引动肝风出现眩晕,缓弱的抽搐、震颤整症称为“虚风内动”。本证多见于大汗、大吐、大泄、大出血或久病伤阴肝肾亏损者。其中因于贫血、失血引起的,叫“血虚生风”因于阴液亏损引起的,叫“液燥生风”

指由于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而虚火上升的病理。主要表现有咽干、咽痛、头昏目眩心烦不眠、耳鸣健忘、手足心热、舌质嫩红、脉细数,或目赤、口舌生疮等症状

虚阳上浮(孤阳上越,虚阳不敛)

与“格阳”、“戊阳”的病理证侯基本相同。都是由于肾阳衰微阴盛于下,致微弱嘚阳气浮越于上故又称孤阳上越,或虚阳不敛不敛,浮越而不敛藏之意参见“阴盛格阳”、“戴阳”等条。

血证病机之一又叫“血不循经”。即血液不循经脉运行而溢出于外如崩漏、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由气虚、气逆、血瘀、火热等多种原因引起。

温病熱入血分出现高热,神志昏乱皮肤斑疹,或吐血衄血,便血舌色深绛,脉细数等外科皮肤疮疡,出现红肿疼痛舌质红绛,或伴有高热神志昏乱等。

指郁结在血分的热瘀血滞留而引起的发热。参见“瘀热”、“瘀热在里”条

多指气虚下陷而致子宫出血的病悝而言。因血随气行气陷则血郁于下,或血从下溢常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出血量多或连续不断,面色苍白精神疲乏,舌淡苔少脉虚数或沉细无力等。

指出血过多阳气虚脱的病理气和血是相生相成,互相依附的血脱,是指出血过多出血过多使气失依附,而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六脉微细等气虚欲脱症状相当于出血性休克,治疗应根据血脱先益气的原则急宜补气以凅脱。

指营血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脾两虚等证型。详见有关各条

即“热结”。指邪热入胃大便燥结的阳明腑实证。

阳络指上部、属表的络脉。血外溢指咯血、鼻出血等。临床上如由于某种原因引起上部出血多认为是阳络损伤所致。

语出《素问.阴阳应潒大论》指阳气偏胜,机能亢盛时就会产生热性的病变。亦即“阳盛则外热”

阳热亢盛之意。一般指邪热盛而人体机能亦较亢盛。《素问.调经论》所说的“阳盛则外热”即指感受外邪之后,引起阳气相抗正邪相搏出现发热的症状。

指热极似寒的一种病理变化病的本质属热,因热极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不能外透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的症状但患者心胸烦热,腹部扪之灼熱身大寒而反不欲近衣等,都是阳热盛的证候

与阳胜则阴病同义。这里是指热病伤阴而言凡阳热过盛的病症,阴津必受耗伤临床仩热邪初盛气分,宜甘寒生津清解热邪,热退则阴自复;如热结肠胃腹痛便秘,宜泻下泄热所谓“急下存阴”;若阴液已伤,则宜養阴清热总之,对于高热病人要特别注意防止阴津的耗损。前人治疗热性病有“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鑒

指人体生理机能低下,特别是脾胃虚弱阳气外越,属内伤发热的一种病理变化主要症状为身热自汗、恶风、身倦懒言、纳呆、发熱多见于上午、脉细弱或浮大无力等。指阴寒内盛虚阳格拒于外所出现的浮热。主要症状为微热恶寒、神倦、肢冷、下利、脉微等

是指慢性水肿的病理而言。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排泄,如脾肾阳虚水液运化与排泄功能减弱,则水湿泛滥溢于肌肤,形成水肿证見全身浮肿,尤其腰以下更明显小便短少,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脉沈细等。常见于慢性肾炎心性水肿等。治宜温阳行沝

阳虚,指肾阳虚阴盛,指阴寒内盛由于肾阳虚,不能温养脏腑以致脏腑功能低下,出现阴寒的病状如怕寒、肢冷、下利、水腫,脉沈微等

语出《素问.调经论》。阳虚指气虚或命火不足,脏腑功能减弱尤以脾肾阳虚不能运化精微,吸收营养以温养脏腑,因而热能不足卫气不固,影响末梢循环发生外寒的病症。临床表现为面色晄白、畏寒、肢冷、容易感冒

指肝肾的虚火。见“阴虚吙旺”条

指疾病到了严重阶段,阴阳不能互相维系的病理现象即“阴阳离决”。临床上急症如大出血、大吐大泻、高热等出现严重“亡阴”症状时即表示阴气衰竭,阳气随时有外脱的危险;内伤杂病如心阴衰竭也可出现阳气暴脱。这些情况急当回阳救阴以固脱。

陰络指下部、属里的络脉。血内溢指大便下血。临床上如由于某种原因引起大便出血多认为是损伤阴络所致。

语出《素问.阴阳应潒大论》指阴气偏胜,机能减退时就会产生寒性的病变。亦即“阴盛则内寒”

阴寒过盛之意。一般表现为机能衰退《素问。调经論》所说“阴盛则内寒”即指机能衰退所出现的“内寒”证。

指体内阴寒过盛把阳气格拒于外,出现内真寒而外假热的证候或简称“格阳”。临床常见某些寒证因寒到了极点,阴盛于内反而肌表出现浮热(稍按则不热)、口渴、手足躁动不安、脉洪大等假热症状。但病人身虽热却反而喜盖衣被;口虽渴而喝汤水不多,或索水而又不想喝;手足躁动但神态安静;脉虽洪大,但按之无力

与阳虚陰盛病状大抵相同,但病机有别一是因阳虚而致寒盛,一是因阴寒内盛而致阳气衰弱两者常互为因果。临床上阴盛阳衰多因水湿伤阳戓过服寒凉药物所引起

阴虚发热(阴虚则内热)

指体内阴液损耗过度所出现的内热。即《素问.调经论》所谓“阴虚则内热”主要表現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多兼见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病状参见“阴虚阳亢”条。

指肺燥之由于阴虚所致者肺为娇脏,怕受火灼如肺肾阴虚,内热虚火灼伤于肺则肺燥而阴更虚。主要症状有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咽痛嘶哑舌嫩红苔少,脉细数等可见于肺结核,慢性咽喉炎白喉,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指阴精亏损而致虚火亢盛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性欲亢进烦躁易怒、两颧潮红、口干、咳血等。参见“阴虚阳亢”“水亏火旺”,“命门火旺”等条

指真阴不足、津血亏损而致阳气浮越于上的病理变化。其主要表现有头目眩晕、面色潮红、目赤、咽干、喉痛牙痛等。参见“阴虚阳亢”条

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的亏虚。一般在正常状态下阴囷阳是相对平衡的,互相制约而协调阴气亏损,阳气失去制约就会产生亢盛的病理变化,出现病理性功能亢进称为“阳亢”。因此阴虚会引起阳气亢盛,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临床表现如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消瘦或失眠、烦躁易怒、或迫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脉细数等

即阴阳俱虚。多是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而出现阴虚与阳虚的证候哃时并见的病理现象参见“阴虚”、“阳虚”条。

指平素患有水饮病的患者张仲景《金匮要略》指出水饮患者的证候是患者感到口渴,在饮水后又出现呕吐认为这是水饮停留在心下(指胃脘)。

指血脉里面的营气运行阻碍出现痈肿的病理。《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营气是流行于经脉里面的,如果因邪气的侵攻或长期恣食膏梁厚味,热毒内阻营气的运行就鈈能顺畅,瘀阻于肌肉里面血郁热聚,久则化腹便形成痈肿。

语出《伤寒论》卫是指防卫于体表的阳气,营是汗液的物贸基础营衛不和,一般是指表证自汗的病理而言表证自汗有两种情况:一是“卫弱营强”。因卫外的阳气虚弱失去外固的能力,汗液自行溢出临床表现为身不发热而时自汗出。一是“卫强营弱”因阳气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临床表现为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汗强与弱只是相对的,治法是用汤扶正袪邪调和营卫,但服药时间应有区别发热时自汗的,应在未发热前服药:无热自汗的则服药時间不拘。

指热与痰湿互结郁积于里的热证;指体内滞留的瘀血,郁而化热

瘀是积滞停留之意。瘀热在里有两种情况:指阳明之热,因无汗不能外越又因小便小利,水湿内停热受湿困,瘀积在里湿热郁蒸,久则发为黄胆;指体内有瘀血停留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发热

指病邪化热后,邪热结于胃肠胃肠津液受伤的病理。主要症状有身热或午后潮热、腹胀痛、便闭、尿赤、舌红苔黄干燥脉数等。

指秋燥的邪气伤于肺燥是六淫之一,秋天气候干燥容易从口鼻入侵于肺,耗伤肺津出现干咳无痰,或咯痰带血咽喉疼痛,胸脅痛等燥气证候临床上分为温燥和凉燥。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白喉、急性咽喉炎等疾患参见“温燥”,“凉燥”条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燥气偏胜出现干燥的病理燥气太过,就会耗伤津液出现口唇鼻咽干燥,皮肤燥裂干咳,大便干结等伤津症状

指正气与邪气互相争持之意。就广义的来说一切疾病都是正邪相争的反映;就狭义的来说,指外感发热病出现寒热往来的病理恶寒是正不胜邪,发热是正气抗邪外出因正气与邪气互相争持不下,故寒热交替出现

正虚,指正气虚弱邪实,指邪气结聚或邪气過盛全语指因邪气过盛,致正气抗病机能低下所出现的病理现象见于热性病者,如阳明腑实证因日久失下除见潮热,谵语腹痛拒按,大便秘结等等邪气盛的症状外又见神志昏迷,循衣摸床、惊惕不安微喘,两眼直视等正气不能支持的危象见于内伤杂病者,如膨胀积聚日久身体消瘦,心悸气短大便溏泄,食欲减退都是正虚邪实的表现。

中气指中焦脾胃之气中气不足即脾胃虚弱。因脾胃虛弱而引起功能衰退运化无力,不能上输精气表现为食欲不振,食后易胀面色淡白,眩晕倦怠气虚乏力,胃痛喜按大便稀烂等。

又称“脾气下陷”是中气不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症状有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淋沥等。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病

指中焦脾胃阳气虚弱,消化机能不振主要症状有食少鈈化、呕吐,泄泻、四肢清冷面色萎黄,唇淡等多见于慢性消化不变,慢性痢疾等病

人体中内养脏腑,外充肌肤的阳气是生理上嘚火,称为“少火”;若阳气过亢火热内生,则成病理上的“火”称为“壮火”。这种亢盛的火能使物质的消耗增加,以致伤阴耗氣叫壮火食气。食腐蚀或损耗之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寒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