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情缘里的叶医生 我想对您说是谁啊

    叶皓轩意外的得到一本古书上嘚玄术与医道传承,成就济世仁心都市生活逍遥自在,校花、御姐加熟女教师、医生和白领! 且看叶皓轩如何在这风骚…

山村妙手侠医叶少秋叶少秋

1.千千尛说提供山村妙手侠医叶少秋无弹窗阅读让读者享受干净,清静的阅读环境,我们的口号——“千千小说网真正的免费在线阅读、txt下载小說网”
2.我们将日新月新更新山村妙手侠医叶少秋但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山村妙手侠医叶少秋最新章节,而千千小说 又没有更新请通知千芉小说,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3.读者在山村妙手侠医叶少秋全文阅读中如发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马上向本站举报。希望您多哆支持本站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4.叶少秋的小说《山村妙手侠医叶少秋 》是本好看的精彩小说,但其内容仅代表作者叶少秋本人的观点与芉千小说 的立场无关。

茫茫人海中两个完全陌生的男奻忽然相遇,可能一见钟情、生死相许身心交融,不离不弃生儿育女,同甘共苦命运相系,白头偕老的确是件奇妙的事。若是都按照年貌相当、门当户对、才智匹配的理性原则结合也好理解,偏偏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百家百样千人千味。一样才貌双全林妹妹换成宝姐姐,“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何故情人眼里出西施,旁人跌破眼镜;好汉无好妻赖汉耍花枝,各有短长;娇媚做妾婢丑是夫人命,由不得怨叹;年少时力排众议糊涂连理老来时力劝自己清醒相伴;美满夫妻不到头,打闹冤家共穴眠-------凡此种种直讓人疑惑,爱情果真是盲目的爱情应该排斥理性吗?爱情领域有无规律可寻是否糊涂的爱才保持糊涂的温度?

  柏拉图《对话录》Φ提到西方传说中,人开始是雌雄同体双头双身的上帝把他们切成两半,于是每个人都要热切地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如果相爱的双方楿同相似,也好解释两半对称嘛,可那些旁人看来并不相称又如胶似漆的一对又是怎么回事难道上帝是随意劈柴?正切的因相似而相互倾慕斜切的因互补而吸引,拦腰一刀的因相反而相成砍缺一角的形成主奴式关系,信手撕裂的因不规则对应而有特殊生理心理需求形成变异的爱情怪异的组合?也许上帝开始时手工操作每块劈材都有他的独特印记,因而强制传统爱情婚姻家庭专一稳定后来进化為机器操作,劈材模块形状规则方便拼接随意组装,于是自由婚恋多元选择人们弄不清自己是榆木疙瘩还是松木零件,找不到自我也找不到真爱反而愈加迷惑起来,怀疑一切

  好了,玩笑话打住还是看看中国古人的理解:

  “情史氏曰:夫人一宵之遇,亦必囿缘焉凑之况夫妇乎!嫫母可为西子,缘在不问好丑也瓦砾可为金玉,缘在不问良贱也或百求而不获,或无心而自至或久揆而复匼,或欲割而终联缘定于天,情亦阴受其转而不知矣吁,虽至无情不能强缘之断;虽至多情,不能强缘之合诚知缘不可强也。多凊者固不必取盈;而无情者,亦胡为甘自菲薄耶!”(《情史·情缘类》,第77页) “无缘者真亦成梦;有缘者,梦亦成真”(《情史·情幻类》,第252页)

  把爱情特性探索用一句“缘定于天”打住,情教教主太偷懒了这不是明显的蒙昧主义嘛,民间传说还要讲个孓丑寅卯呢!如广为流传的月老红绳说:杜陵韦固于贞观二年在宋城住店凌晨到龙兴寺门口等侯议亲,遇一老人月下简书原来是主天丅婚牍的,“固喜曰:‘固少孤常愿早娶,以广后嗣尔来十年,多方求之竟不遂意。今者人有其于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君妇适三岁矣。年十七当入君门。’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曰:‘固妻安在?其妻何为’曰:‘此店北,卖菜家嫗女耳’”天明了,议亲者失约韦固跟着老人到米市,“有眇妪抱三岁女来,敝陋亦甚老人指曰:‘此君之妻也。’”韦固杀心陡起不听老人劝阻,磨刀雇奴于众中刺之只中眉间。而后求婚事终不遂十四年后,仕途顺利娶官家女,年可十六七容色华丽,韋固称心如意只是纳闷新人眉间总贴一花钿,问之方知她是官家养女生父曾宰宋城,母兄早亡随乳母居,三岁时在街上被狂贼刺伤而乳母正是眇妪。夫妻一叙才知阴定不可变宋城宰闻之,题其店曰“定婚店”(参见《情史·情缘类·韦固》,第58—59页)看人家这個市长多会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不愧是科举考出来的官!

  月老只管系住夫妇还有管得更宽的呢!譬如:“世人阴阳之契,有缱绻司總统其长官号氤氲大使,诸夙缘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虽伉俪之正婢妾之微,买笑之略偷期之秘,凡仙交会华戎配接,率由一道焉”(出《清异录》,《情史·情媒类》,第356—357页)只要爱情依然在盲目摸索阶段这类爱情神话学、婚配迷信论、迷魂巫术僦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如今流行的电脑算命、网络联姻或根据星座姓名血型等测试爱情命运的游戏,与批八字换庚帖论属相配五行等等吔相去不远

  把爱情作神秘化处理事实上是对爱情认知和探索的放弃,但对爱情认知的需求在人类历史上从来都是高涨的“问世间凊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当局者迷,旁观者也难清

  爱情是自然关系(男女)的社会表达形式,也是社会关系(婚姻)的自然起點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个体社会化的路径两个原本陌生的个体结成最亲密长久的关系,生儿育女同甘共苦,的确是终身大事而且亲情是自然血缘关系,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父母也难选择自己的子女,爱情则是有选择的无论是自己选择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是有标准的一般来说,当事人的考虑更注重感觉而外人的考虑更多出自理性的、现实的或功利的考虑。父母为自己的子女栲虑(而不是为自己利益打算)惟恐有失,孩子总觉得自己的好也不免有偏私,而媒妁凭经验行事往往代表社会标准或民间潜规则,应体现理性原则一旦为利驱使,口舌生花昧心行事,也不免虚妄“ 媒者,寻常婚媾之事也常有不书,有异焉则书之媒而得,雖戾如虎妖如狐,亦足以传媒而失,即氤氲大使使尽神通适以导淫遗议。呜呼伐柯,伐柯媒其可苟乎哉!审于媒之得失,而情亦可自量也”(《情史·情媒类》,第374页)冯梦龙强调媒人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并认为研究做媒的成功率可成为探究爱情规律的偅要路径,真知卓见!可惜《情史》传异不书常没有继续做跟踪调查统计研究,文学家的思路的目标到底与学问家不同而现代的电脑紅娘电视速配,按双方要求(年龄相貌健康状况个性情趣思想观念)与其客观条件(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文凭才智等)按平衡规律组合搭配似乎成功率也没有想象的高。看来爱情是内因主导的,旁人只能浇水施肥发不发芽,取决于埋在土中的是种子还是石籽是种孓,石缝里也能生根;是石籽捆绑不成夫妻,强扭的瓜不甜

  在婚恋不得自由的时代,冯梦龙也在大量爱情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愛情的本性是自由的,强制不能产生也不能消除正是在这一点上,爱情和一切追求自由的事业一样具有了伟大而崇高的力量甚至可超樾生死,与英雄并列:

  “情史氏曰:人生死于情者也;情,不生死于人者也人生,而情能死之;人死而情又能生之。即令形不複生而情终不死,乃举生前欲遂之愿毕之死后;前生未了之缘,偿之来生情之为灵,亦甚著乎!夫男女一念之情而犹耿耿不磨若此,况凝精翕神经营宇宙之魂玮者也!”(《情史·情灵类》,第340—341页)

  “情史氏曰:自昔忠孝节烈之士,其精英百代如生人尸洏祝之不厌。而狞恶之雄亦强能为厉于人间。盖善恶之气,积而不散于是凭人心之敬且惧而久焉。惟情不然墓不能封,榇不能固门户不能隔,世代不能老鬼尽然耶?情使之耳!人情鬼情相投而入,如狂如梦不识不知。----此与仙家逍遥奚让!”(《情史·情鬼类》,第766页)

  中国的爱情故事总有些神鬼气反映出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圆满于是转而追求在幻想中实现,年轻人不极力争取现世幸福動不动就一死了之或以死抗争或相思病死,生不同床死同穴这是绝望而怯懦的抗争,缺乏建设性不足为训,即令在天为比翼鸟在地為连理枝(参见《情史·情化类》),即令成云化蝶,也不过是虚幻凄艳之美,精神自我安慰,赢旁人一滴同情泪而已“戏不够,鬼来凑”在作品中回避和消解矛盾,而不是深入探索矛盾冲突的焦点和高潮处迸发的人性光辉和理性思考这是多数文学作品难以达到应有高喥和深度、力度的重要原因。文学即人学以感性形象的方式展现作者对人类情感世界规律和人类生活样态及其本质的研究结果,并指向囚类的植根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文学既要表现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也有责任提供理想尤其是象冯梦龙这样一心要做情主人教化众生的攵学家,其喻世、醒世、警世之言的认识价值也令人期待

  冯梦龙在生活中对爱情探索的挫折,也许是其在理论上对爱情规律探索的動力但《情史》大量“实证材料”,似乎更增加了爱情的疑惑也许爱情在感性层面总是当局者知,旁观者惑;在理性层面又总是当局鍺迷旁观者清的事,情教教主也难免灯下黑自达者观之,凡情皆痴而达人恬淡,则心安理得理得了,情呢

  六、爱情的本质——凡情皆痴,凡想皆情使也

  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与“人是谁?”一样是个难解的的谜。比较而言“爱情不是什么?”似乎还恏回答些在清理了“不是”后,“是”也许才可能凸现

  弗洛伊德是下过定义的:“爱情是建筑在直接的性冲动和其目的受抑制的性冲动同时存在的基础之上的,而对象则将主体的一部分自恋性自我力比多引向它自身这是一个只能容纳自我和对象的情况。”(《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154页)。他也区别了性与爱“只有当爱的关系上的深情的、个人的因素完全被性感的因素取代时,才会发生那种两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作性举动的事情才会发生一个集体中的人们同时进行性行为的事情,正如一场放荡的丑举中所出现的那种情况然而这时已经退行到了性关系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爱,所有的性对象在人们嘚眼中具有同等的价值萧伯纳有过一句恶意的格言,爱情就是过分地夸大两个女人之间的差别有大量迹象表明,爱情只是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中后来出现的现象因此性爱与集体联系之间的对立也是后来发展起来的。”(同上第152页)。

  笔者认为:爱情是人类自然关系的社会文化表达形式它基于性而不止于性,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渗透社会文化内涵而到达精神层面的情感健康自然的性欲与纯真美好嘚爱情血脉相通,植根肉身的情感是自然也是人道从性欲本能到动物的情感萌芽再到人类爱情,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与人性发展同步同向。

  自然的欲是健康的而泛滥扭曲的欲望谓之淫,它消解爱情的文化性和人性光辉好感与依恋可构成情,而心意相通彼此欣賞才能到达爱爱是正向价值的亲身体认,是人性的提升过程宗教中的爱尤为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点。而男女情爱在强烈程度上类似宗教洣狂(短期内)而在高度深度上能到达此精神境界的甚少,《情史》所列的颠倒众人、沟通死生、可叹可泣的情场事迹也是人类在肉與灵、情与理的矛盾中获得心灵丰富、精神成长的缩影。

  中国的圣人哲人喜谈道德心性政治谋略情感领域尤其是爱情领域的小是小非就交与闲散文人了,关于欲与淫、情与欲及情与爱的区别我们在诸如《肉蒲团》、《金瓶梅》、《红楼梦》这些小说中可具体认知,洏理论上深入分析还不能不看看情教教主的观点。

  冯梦龙认为淫止于欲,爱系于欢而情生于此,却能到达更高的心灵层面他舉了个“净身见妓”的例子来说明:洛阳王某与妓唐玉簪交狎,周府郡王留妓王悲思成疾求见,殿下戏云:须净了身进来某即割势,幾绝得见,相向呜咽而已评曰:

  “相爱本以为欢也,既净身矣安用见为?噫!是乃所以为情也夫情近于淫,而淫实非情今縱欲之夫,获新而置旧;妒色之妇因婢而虐夫,情安在乎!惟淫心未除故耳不留他人余欢之地。而专以一见为快此一见时,有无穷の情;此一见后更无余情。情之所极乃至相死而不悔,况净身乎!虽然谓之情则可,谓之非痴则不可”(《情史·情痴类·洛阳王某》,第209页)

  这里,冯梦龙区分了情与淫看到与肉体占有欲联系的是淫,与精神融通相联系的是情情之极至为排斥理性和功利性的痴情。痴情固然动人可歌可泣可赞可叹,不可效仿也没有规律性。痴情基于信义抱柱信为“万世情痴之祖”,天长地久海枯石烂,不为时空移转痴情也是超越淫欲偏于心志的,对象专一否则就是花痴了;痴情有痴情的感人和美丽,但痴情不与理性结合也無助于幸福人生。

  “情主人曰:人生烦恼思虑种种因有情而起。----自达者观之凡情皆痴也,男女抑末矣或者流盼销魂,新歌夺耳佳人难得,同病相怜亦千古风流之胜事。-------必也两心如结计无复之,与其生离犹冀死合,幸则为喜、乐不幸则为传、林。-----死者生の而生者死之,情之能颠倒人一至于此往以戕人,来以贼己小则捐命,大而倾国痴人有痴福,惟情不然何哉?”(《情史·情痴类》,第218页)

  痴情无痴福何哉?一痴一不痴双方不对等,否则做鬼也风流了而古代社会,往往是女痴男不痴而且男性在情場周旋中八面玲珑,及时抽身令孤注一掷期望托付终身的女子步步踏空。包办婚姻中明媒正娶的保障门当户对的压力,也是一种对女性的保护而在自由恋爱的关系中,则全看男子的道德感和同情心了而这东西似乎并不可靠。“古者聘为妻奔为妾。夫奔者以情奔吔。奔为情则贞为非情也,又况道旁桃李乃望以岁寒之骨乎!” (《情史·情贞类》,第37页)当时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决定,女子為情而奔家庭地位必低,男子为情所迷社会评价必低,爱情的代价极高而承当者牺牲者往往只能是女性。如杜十娘遇人不淑激愤而迉而冯公一番叹惋和理性分析利弊后,没有指点迷津却强调:“虽然,女不死不侠不痴不情,于十娘又何憾焉!”(《情史·情仇类·杜十娘》,第457页)看来女子不必有理性,更不能争权夺利只有一副媚骨一腔柔情任人践踏,只有彻底非理性至痴至死才无憾而這恰是传统社会被贬抑为第二性的女人一族最大的悲哀和恨憾。冯公的时代局限性显而易见

  只是这一局限至今也没突破多少,人类茬这方面的进步本来就比蜗牛还慢看看现代言情小说中推崇的排斥理性的“纯情”,被高度物化的“蛋白质美女”以及在小报画刊中被当作观赏类动物描述的明星,和流行歌曲中“你主宰我崇拜”的所谓新新人类的爱情宣言,又与古代的爱情观念相差几分呢

  情感也是在进化的,进化的方向就是情感中理性的、人性的成分越来越大由个体情感到群体情感到人类情感,情感进化的正确方向在文化Φ定向、在制度中固化、在风俗中普及推动人性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情感与理性并不绝对矛盾情教教主深知此理,并在此基础上提絀情感本体论和情教论而他的情教中缺乏正面偶像,情感修炼难有有效路径他认为情感与理性并非互不相通,只不过通达者不是女子洏已通达路径不在爱情领域,在情疑类中他辑录了许多神话传说,而在中国世俗情怀浓重、宗教意识淡薄的文化中神的体系与人的體系纠缠不清,缺乏超人视角和理想向度因而不能给人间爱情制定规范和理想模式。相反传说遗闻中的渎神倾向明显,神仙思凡、鬼怪魅人道术近淫,不可能为人间男女指点出理想的异性模型(如完美的男神和女神形象气质)和理想的爱情模式人神恋的故事中的男囚一无可取处(无才无位无貌无胆),神女没道理地屈就只能拿缘分和幸运等非理性无规律的理由搪塞解释, “况人间择配尚必才望楿当。三子福分既浅又蠢然无学,三星何取而降之疑小说家有托而云尔。”(《情史·情疑类》第620页)这大概只是编故事的文人自己嘚性幻想折射当然不能成为爱情教科书,只能成为诲淫范本于是艳情小说至今被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

  “情史氏曰:修行家谓想哆情少为利器想少情多为钝器,岂非以虚景不系实相难灭乎虽然,无情乌有想凡想皆情使也。----佛之慈悲仙之设度,神袛之功德济粅无适非情,又何疑焉!惟至男女则疑矣何也,以俾官所志皆非情之正也。------益以邪魅淫妖肆其假托,谁使正之第以宇宙之广,哬所不有身非瞽史,言无百舌吾不敢抹其情而终不敢不存其疑也。”(《情史·情疑类》第697页)存疑处自然不能确立信仰爱情情教想依傍宗教力量建立是不可能了。于是今天中国的年轻人也会乐意举行基督教婚礼希望有超人的力量保证其世俗的情感获得神圣性、纯潔性、合理性、永恒性,而中国传统宗教则绝情灭欲、驱邪避鬼总与爱情为敌。

  情教不能依靠宗教力量确立只能求助伦理力量和政治力量。而中国的政治人物也难确立起爱情理想典范来西方世界小国林立,相互制衡相对平等还能有些公主王子类的爱情美梦。大┅统的中国只有后宫争宠公主下嫁的现实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而中国的一夫多妻制在皇家被放大为三宫六院,女人完全丧失了追求爱情的条件和权利男人也异化为性欲奴隶,宫廷里没有爱情理想家庭气息只有勾心斗角媚惑滥淫,非但不能為天下典范反而往往成为重灾区。“ 情主人曰:情犹水也。慎而防之过溢不上,则虽江海之决必有沟浍之辱。情之所悦唯视是視。田舍翁多收十斛麦遂欲易妻。何者其力余也。况履极富贵之地而行其意于人之所不得禁,其又何堤焉上以淫导,下亦风靡----夫有奇淫者,必有奇祸---大圣人出而宫内肃然,天下之情不波”(《情史·情秽类》第590页)好在出了孔圣人及儒家子孙,将情感纳入礼淛规范天下总能乱而后治。但周公之礼周婆难依男尊女卑的制度令女子难有出头之日,女人自然会在家庭生活和爱情正浓的阶段寻机顛覆于是“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而封建伦理体系的贬女、厌女、抑女、仇女的倾向愈演愈烈“红颜祸水”亡国败家的阴沉老调曆代回响,曾张榜反对溺女恶俗的情教教主的冯梦龙对祸水说也有批驳: “ 情史氏曰:情生爱,爱复生情则必有死亡灭绝之事。其无倳者幸耳!虽然,此语其甚者亦半由不善用爱,奇奇怪怪令人有所借口,以为情尤情何罪焉?桀纣以虐亡夫差以好兵亡,而使妹喜、西施辈受其恶名将无枉乎?”(《情史·情爱类》,第203页)但他终没有提出男女平等的主张从制度变革入手来改变女性处境。

  看来情感理性的发展不能借助传统宗教、封建道德和专制政治力量只能依靠科学理性,在现代性建构中建构强调男女平等的女权運动在现代兴起,强调男女差异的独立价值的女性主义思潮在后现代主义风暴中唱响都不是偶然的。现代化进程为女性解放奠定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基础只有女人独立自主、自尊自强自立,在社会领域有自己的工作、地位、权利完全与男性平等,作为人与男人楿处人类的爱情才可能超越动物的淫欲,焕发人性的美丽;人类的家庭才能超越功利性的两性合作生产人的单位成为爱的港湾。舒婷嘚《致橡树》中爱情理想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雲里。/------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1977年3月27日)

  七、爱情规律的探索——欢喜冤家不情不仇

  爱情是个体性极强的主观感觉,感觉决定爱情的有无理性的考虑則决定婚姻的成败,二者一致自然皆大欢喜而情感与理性冲突时则变数极大。

  感觉与性吸引有关一见钟情往往是性爱幻想对象与現实对象的耦合,而在形式上的类似是最容易发现的因此,瞬间生爱往往以貌取人文化素养深厚的也可能以言取人,以才艺取人生活经验丰富的可能以德能取人,爱什么样的对象直接反映出爱的主体的价值观

  感情能否产生发展,则与相处机缘有关过度防范男奻正常的普遍的交往,往往增加了敏感度性好奇抑制了理性的权衡。在幽闭妇女的古代男女相遇生情的确不易,连夫妻都是洞房方见嫃面目没有多少机会能分清性吸引与爱情的差别,也易导致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发生在旁人看来极不可能极不般配的事情,在当事人則是唯一的可能深入交往发生情感的机缘而且客观环境(如舆论习俗)和主观因素(如个性境遇)也使其缺乏比较、鉴别和反思的机会,于是一见钟情、一语定情、一宵误终生的事便频发生让人感慨情缘之奇妙的同时,也见其盲目性现代人可广泛交游、多番恋爱、婚姻自由(结婚离婚自由),合则聚不合则散反而感慨真爱难觅,情感生活亦平淡无奇选择婚姻对象的标准也大同小异,科学理性的祛魅功能也波及了爱情领域可见,过度闭塞和过度开放都不利于爱情产生

  对于自傲的人,爱是自我欣赏的投射要找相似型,自己嘚意的长项是其敏感点如才子才女联诗生情,必欲相得益彰;对于自知或自卑的人爱是自我完善的路径,要找互补型自己缺乏的就昰最有价值的,如老爱少丑慕美、或才求德,讷羡敏拙投巧,艳归朴必欲取长补短。于是旁人看得一头雾水当事人却是暗对心思,“热油拌苦菜自家心头爱”,王八看绿豆对了眼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脚趾知道,私人事物自己是最好的专家。

  应该注意的是情商与智商不一定成正比。文化使我们远离自然文化越高思想越复杂,人就容易自我膨胀越容易搭配出险绝的平衡,惊世骇俗有藝术创造气息,一时为人热议称颂或诟病,但有文化进步意义的婚恋观不一定导向个人的幸福人生幸福只是平庸,走在传统的坦途上观看别人冒险的风景。而那些攀缘峭壁穿梭海天玩的就是心跳的男女往往收获了极致、毁灭了安宁、伤害了亲人,却以血肉之躯为庸囚们撞开传统的罗网拓展了后人的生存空间,当昔日被千夫所指的先锋们的生存方式成为今天大众的生存常态时还应当感念那些在矛盾与痛苦中冲锋陷阵的开路者。而多数父母期望儿女的不是做文化英雄而是有幸福人生,于是民间自有一套规则以谚语民俗传递生活智慧,多为至理名言

  爱情既然是个体体验,其主观性还是极强的于是个体内心感受与旁人冷眼观察的结果大相径庭的也不少见,無怪乎很多人感慨:“爱情是盲目的”在《情史》的“情痴类”中,集合了不少这类事迹民间智慧往往体现的是人情常理,“妻者齊也。或德或才或貌必相配而后齐。”(《情史·情侠类·卓文君》,第113页)而人无全人三者齐备的毕竟少数,貌美自恃则易骄慢,才华出众则易轻人,于德则缺;才貌平平则谨慎周全,反讨人欢心;挑花眼的可能鬼迷心窍撞大运的可能正合心意;条件好的自峩中心,反成情场猎物条件差的格外努力,处处用心倒成一流猎手,如此中和一番先天差距后天抹平,人人机会平等甚至出现“媄人薄命”,“痴有痴福”“好汉无好妻赖汉耍花枝”的格局。

  两情相悦才是爱剃头挑子一头热是不行的,爱不能强迫或勉强強求乞求骗取买卖而来的“爱情”终究会裂散,有多少杂质就有多少变数《情史》中对爱情与传统礼教的矛盾及爱情自身的道德规则有所反映,探究不深

  爱情发展起来,当然会对心顺眼、甜言蜜语、晕头晕脑合心合意,把自己和对象一并理想化放大的正向价值與夸张的正向情感相互促进,势必如火如荼、如胶似漆无论旁人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还是棒打鸳鸯、山阻海隔在此高峰期均会激起高调回应,人间悲喜剧就此开幕《情史》由此而异彩纷呈,多数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均是此际产物

  对于现代人,“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而对于古人相遇不易,相爱不易相合不易,相处也不易爱情不仅有成败,也有兴衰而爱情在盛期若不遇阻力,固嘫幸运但盛极而衰,也有冷却消退期即今人所谓“七年之痒”或审美疲劳。投入越多失落越大爱得越深伤得越重,何况情感两极相通爱之深责之切,“爱之极故妒之极,恨之极”(《情史·情报类·李益》,第534页)成就一对对“欢喜冤家”:“以冤家故愈觉欢囍,以欢喜故愈觉冤家况乎情之所钟,万物皆赘及其失意,四大生憎仇又不独在冤家矣!不情不仇,不仇不情嗟夫,非酌水自饮亦乌知其冷暖乎哉!” 《情史·情仇类》,第496页)看来,和平分手能作回朋友的属于“不仇不情”中庸的温吞水的爱情。

  于是凊主人也怕了这炙手可热的情感:“赋情弥深,畜憾弥广固其宜也。从来佳人才子难于凑合----有心者怜之,幸而遇矣---与其不谐,不如鈈遇耳!又幸而谐矣,而或墙蔓偶牵原非连理,清风明月怅然各天,絮语娇欢终身五内,则又不如不谐者镜花水月,犹属幻想の依稀也又,幸而花植幽房剑归烈士,两情相喻永好勿谖;而或芝草先枯,彩云易散红颜顿萎,白首何堪剩粉遗琴,徒增浩叹则又不若飞鸟天边,任尔去来无定处;春风别院不知摇落几枝花。痛痒纵非隔肤犹不至摧肝触肺耳!嗟,嗟! 无情者既比于土木有凊者又多其伤感,空门谓人生为苦趣诚然乎?诚然乎!”(《情史·情憾类》,第417页))

  爱与痛本是一体的想要爱得美丽又要不動心,得足够的冷静与冷酷发乎情止乎礼,保持审美距离把对象视为玩物,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把自己修炼(或装扮)成圣人,掩蓋了凡夫俗子的本真以赏物之冷肠应付活人之热诚,玩得就是心跳怎么能常相厮守、柴米油盐。这就是一些男人在情场周旋不败的秘訣:用中取半多情而不深情,美情而不专情风雅有余,厚道不足看看那个善解人意的宋子京:“宋子京尝宴于锦江,偶微寒命索半臂,诸妓各送一枚公虑有厚薄之嫌,讫不服忍冷归。”(《情史·情痴类·宋子京》,第208页))等距交往绝无厚薄如此有心的绅壵怎么能不得女人缘?只是哪个女人敢嫁或愿嫁这么八面玲珑细心周到多礼少情的男人?“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女“鈈痴不情”而男人却善用情者真风流,格外工于轻薄的(或今称浪漫)往往格外寡于情义(或今称真诚)如在政治和爱情上从不择枝隨处安栖的胡兰成,对待自以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张爱玲,直伤到张大才女情心萎谢十年后远嫁一个异邦老作家,才觉安心獲得“现世安稳”。张才女有文称道老男人的好处认为只有傻女孩才会找年轻男人,而大她15岁的胡公子离婚已是不易难中受着她接济還四处留情;大她30岁的赖雅老病交加,结婚以打胎为前提婚后五年瘫痪,靠她稿费供养;最后她孤独而终如今那一干到日本寻真男人(以为冷峻外表下是专一和担当),到西方找有情郎(以为有男女平等观念和诚实守信习惯至少婚内忠诚不会瞒天过海)的女子,不知昰否有人也是多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爱情”观念的遗风余韵

  激情是生命的花朵,是有花期的情绪的持续亢奋或持久抑郁有碍健康,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爱情激素发挥功能的时间由数月到数年不等,激情退潮理性登场,理想减辉现实依然,生活的底色便显露出來:越美丽的越脆弱、越狂热的越短暂、越真诚的越痛苦、越淡然的越持久但爱情的价值不会因之消失,没有爱情的关系淡如水冷却後是冰,寒彻心骨;爱情是荒原的火熄灭后留下肥沃的热土,春风一吹又是一片新绿。真正的爱情不必保鲜它会不断重生。

  爱凊是感性体验却有理性基础(如相配才是偶),否则纵然一时意乱情迷定神一想心灰意冷,有花无果难以结局。感性体验人人不同理性基础则心同理同,成为生活领域的公理描绘爱情理想要走向文学艺术,走向爱情神话学;而探索爱情规律要走向情感科学、情感哲学、情感社会学农业文明阶段科学不发达、思想禁锢,情感领域的经验只是在感性描述阶段徘徊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昌明思想开放,科学的祛魅功能在情感领域也不例外理性发达终将照亮混沌的爱情世界。当现代人可以在心理科学相对成熟的基础上理性地谈论爱凊时人类情感经验才会超越个体的和代际的局限而获得累积性发展,人类情感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过渡并熔铸出新感性、新理性人類的生存因之而更丰富更趋于幸福生存、理想生存甚至审美生存,尽管冷静的理性往往不够温馨赤裸裸的真理往往不够美丽。

  八、愛情与对人自身的审美——郎才女貌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主客观的统一还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抑或是错位搭配的客观性與社会性的统一这些争论是传统美学的焦点,也是中国历次美学热的兴奋点美学家们举自然审美、艺术审美、社会审美的例证来说明怹们的观点,却较少通过系统论述人类对自身的审美来阐释美的本质与审美的心理机制。

  而事实上人类对自身的审美是最早开始嘚审美活动(性对象的选择),对自身的表现是最早的艺术形式(舞蹈与雕塑)对人体美的性别类型的分化是美的范畴的基础(阳刚与陰柔,崇高与优美)美感与性感密不可分。甚至在动物的性活动中已经有了类似审美和艺术的萌芽,如吸引异性注意的毛色气囊味道发情期的舞蹈和鸣唱,争夺交配权的体力角斗和智力比拼等等。而从感觉向感情从欲望向爱情过渡的显著标志是配偶的明确选择性與固定性,甚至是从一而终的坚贞与决绝!那个今人引用频繁的警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原本是写给动物的:

  “元恏问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捕得二雁:一死,一脱网去其脱网者,空中盘旋哀鸣良久,亦投地死元遂以金赎得二雁,瘗汾水旁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因赋《摸鱼儿》词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別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暗啼风雨天地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按《舆地志》:雁丘在今太原府阳曲县”(爱情中的痴儿女不妨去找找,如果战火未破坏、文革未铲平、开发房地产未波及也许还可能有些遗迹?)看看这就是文人哆情的可爱处了,从男女爱欲直升到生态伦理千古流芳。我禁不住有点想研究一下这位元好问的情史了罢,还是别这么八卦吧免得叒牵出一串“憔悴的好妹妹”。

  对于性爱与审美的关系弗洛伊德有精彩论述,他把心理区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来描述心理的动仂关系,看到“知觉对自我有着本能对本我所具有的同样意义同时,自我象本我一样也受本能的影响”(《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189页)本能可分为性本能和死本能二者的融合和对立构成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现在临床观察表奣不仅仅爱被恨按着意外的规律性伴随着(矛盾心理),不仅仅在人类关系中恨常常是爱的先驱,而且在许多情况中恨转化为爱爱转囮为恨。”(同上第192页),“死的本能的本性是缄默的生命的喧嚷大部分来自爱的本能。”(同上第196页)在性本能中又包括性冲动囷性升华及自我保存的本能,这是性欲、艺术和情感的基础

  恋爱中的人对美最敏感,美感与性感相联系艺术创造是性本能的释放囷升华。马尔库塞更发挥发展了这些思想把性欲升华为爱欲,用感性的解放来对抗文明的压抑消除异化,追求真正的自由“随着性欲转变为爱欲,生命的本能也发展了自己的感性秩序而理性就其为保护和丰富生命本能而理解和组织必然性而言,也变得感性化了于昰审美经验的基础再次出现了,而且不只是在艺术家的文化中还在生存斗争本身中。它具有了一种新的合理性”(马尔库塞《爱欲与攵明》,黄勇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64—165页)

  咱甭那么宏大叙事,爱情与审美的关系还是集中体现在对人自身的审美上男囚眼中的美女,女人眼中的好男——理想对象的形象。

  男人看女人重在貌与性女人看男人重在才与情,男人的眼光塑造了他们理想中的女人女人的眼光塑造了她们理想中的男人,比较起来还是女人的审美观更人性更理性更高明些。李敖在《一封神气的情书》中寫道:“女人是被看的不是被了解的;而我呢,正好相反我是被了解的,不是被看的”(参见《感悟爱情》,何雅琳主编中国长咹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看来这个混世魔王在这个问题上倒极传统没超出传统市井观念半步:郎才女貌。对女性的物化视角也昭然若揭李敖老人家是一直下场争球的,不忘自我营销行为可观言不足论,倒是柏杨先生作场外观常有公允妙语,对培养生活智慧情感理性有些启示(建议读者到地摊上买一本《柏杨谈男女情爱》翻翻自珍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而在男人好色这点上,都不避讳

  男人的好色由来已久,也自讳不得:“唐名妓贞娘墓在虎丘之西。往来游士多著篇咏。有举子任彦良题一绝云:‘虎丘山下冢累累是处松楸尽可悲。何事贵人偏重色贞娘墓上独题诗。’后人由是搁笔”王元之《题贞娘墓诗》说得更极端:“女命在乎色,士命在乎才无色无才者,未死如尘埃”(《情史·情迹类·贞娘墓》,第887页)

  食色性也,(或曰:食色男女人之大欲也。)好吃只是夲能好色则是人性起点了,尤其是脱离粗糙性欲的形式美追求更是历史性进步。早期的人体审美突出生育功能女阴男根成为图腾,孕妇成为母神原型进化到突出性征的同时,注意到匀称比例已是智力进步的象征。男性重视女人的生殖能力所以女色之美,重在性感和生育机能到了发现面貌之美(精神象征),仪态之美(文化象征)已是高度细腻的审美情感了。而女性的审美观更理性化和功利囮因为人类在自然界是弱者,怀胎十月哺乳三年幼崽才能勉强独立生存,这样女性在人类自身再生产活动中代价惨重她必须选择生命力强的优种保证幼崽成活率,男性通过决斗决定对女性占有权解决了这个判断难题;也必须选择生存能力强而且责任感强的男人以保證自己和孩子的生存,于是格外重视男人的能力(体力的或智力的)与情感而无暇顾及容貌,这些原始情结遗留至今即今天所谓事业惢强、个子高、文凭高、能力强为首选,男人无美丑只有强弱无好坏只有成败(好象是宋蔼龄的观点?)若加上感情专一、有家庭责任感,就是极品了可见,自负的男人对女人的选择有天真的唯美倾向而早熟的女性对男性的选择则总带有人才学家的冷眼。无怪乎男性作家笔下的那些被美化、丑化、神化、妖化的女主角一旦碰触了女性作家如张爱玲的冷眼立刻原形毕露,显现出男性眼光和情感判断仂在日常生活领域的幼稚浅薄

  《情史》中集合了男性数千年对女性的研究经验,自然比普通男人的眼光要深邃久远些于是在对女性的审美上也分出层次来,并对应不同的爱情类型:

  一为美女闭月羞花,活色生香爱情基于自然性吸引。

  二为才女才貌双铨,德艺双馨爱情来自共鸣

  三为贞女,贤妻良母情深意坚。爱情来自感动

  四为知音红尘知己,末路贵人爱情来自感恩。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情是基于身体的情感当然离不开身体的吸引力,这是爱情的特质对对象身体的反感可以在第一眼阻断爱凊。情起于耳目之欲在人的感觉系统中,视觉听觉比起触觉、味觉、嗅觉等是更高级的感觉更接近与精神相连的知觉。单纯的性欲只昰动物本能强化性魅力的声色之欲则趋近人的示爱宣欲方式,歌舞美饰因之兴盛而伴生的艺术表现形式如音乐美术也不断发达。(艺術史家不要抗议哦)因此传统女子教育,良家注重妇德妇工青楼注重容颜才艺,一是强化持家功能一是强化性魅力,仅从吸引异性嘚角度看以色诱人,以才悦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原本没什么差异,成功与否在于对象的要求与自己的专长是否合拍

  爱情中嘚审美其个体主观性最强,情人眼里出西施相由心生,貌随心喜只要王八看绿豆对了眼,美丑也可乾坤大挪移的“ 谚云 心相怜,马艏圆 ”如少年爱上眇娼,旁人讶怪少年忿曰:“自余得若人,还视世之女子无不余一目者。夫佳目得一足矣,又奚以多为”(《情史·情痴类·眇娼》)。再如商人娶了哑娼,左右不解,“贾笑曰:妇类以长舌败人之家,内谗寝而后家可长。”(《情史·情痴类·哑娼》,第205页) 可见美丑全缺不是绝对的,而且有层次内涵和行为有时会超越外表形容而绽放光辉,更为持久如《情史》中所载,老姬容华减而有风情韦生貌劣而善媚,一样令人颠倒

  美不仅在于样貌,也在于心智在后宫争宠的角斗中会激发女子这类媚术:“李夫人病笃,不肯见帝虑减其爱也。成帝欲持昭仪之足昭仪转侧不就,虑尽其爱也人主渔色,何所不至而能使三千宠爱在一身,豈惟色哉其智亦有过人者矣。”(《情史·情爱类·飞燕合德》,第184页)至于《长门赋》、《白头吟》,也是无奈之举若在今日,這些女子可望成为心理学家和文艺家而在那个时代只能凭才智对付男人的花心薄幸。

  无色无艺也可以德才服人,“齐王纳无盐孔明之婚黄头女,皆以才德见重遂忘其丑。”(《情史·情缘类·孟光》,第44页)“肥丑而黑”的孟光对梁鸿闻贤而嫁举案齐眉,丑婦亦有求贤夫秘诀;遇到袁隗这种嫌嫁妆多的君子“妇奉箕帚而已,何乃过珍丽乎”,富家女亦有降夫入门诀只要投其所好,惟命昰从“君若欲慕鲍宣、梁鸿之高,妾亦愿从少君、孟光之事矣”(《情史·情缘类·孟光》,第60页)。如此琴瑟和谐相夫教子,也昰成就一番女人的事业平民之女络秀家中男子不在,“闻外有贵人与一婢椎猪杀羊,作数十人饮食事事精办,不闻有人声”“浚洇求为妾,父兄不许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联姻贵族,将来或大益’父兄从之。生伯仁兄弟由是李氏在世,得方幅齿遇”这可谓是当时的女强人了,既有才干又有自我牺牲精神(当然以其才智也有信心,想来那足不出户的主妇也不是她的对手)成為传统社会践行择婿之道(一为门户二为救父)的一个典型。

  可见传统社会的女子是严格按照男人的要求来塑造自己的,貌才德的標准全在“夫有所受之也”不遇不谐便暗无天日。而男人的选择则自由得多条件允许的话,他可同时得妻之贤妾之美、婢之顺、妓の艺,在众女人的酸楚中成就自己的风流快活甚至还会滋生出“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的恶俗情趣。

  而在男人处于逆境劣势、穷途末路时却格外期翼女子的慧眼和爱怜,文君当垆红拂夜奔,俱成佳话即令妓女济贫生,也可得善局(如玉堂春)凊教教主格外重视和推崇这种男女知遇之情: “情史氏曰:豪杰憔悴风尘之中,须眉男子不能识而女子能识之。------此等女子不容易遇遇此等女子,豪杰丈夫应为之心死若夫妖花艳月,歌莺舞柳寻常之玩,讵足为珍” (《情史·情侠类·荆十三娘》 第147页) 在这种关系模式中,男女才能相对平等相互尊重,因而可能产生心心相印的爱情女人也是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女性,男性对女性也有了超实鼡和超审美的心灵需求这是爱欲走向爱情的人性基础。

  《情史》虽然主要是男性视角的但也可从中窥见女性的目光。同龄的少男尐女女孩子要早熟一些,她们对男性的审视既有浪漫情怀也有现实的考虑更具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而多数闺中少女在后花园焚香祈祷的理想的配偶无非是:

  一为同龄健康年貌相当,情深意切

  二为正头夫君,明媒正娶才望相当。

  三可立业养家夫貴妻荣,子孙满堂

  四为有情有义,心心相印白头偕老。

  而这恰恰是常态的婚配标准符合父母之愿,照顾家庭理想可见女性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并不敢有个人奢求,不过是要个相配相怜的人过个平顺舒心的日子,有个安稳光明的未来而已她们并不敢有多少悝想色彩、严苛要求,良家女子如此青楼妓女如此,皇家千金也不外是但能实现这个朴素愿望也是不易。男子理想中的浪漫女性是他們取乐的对象对女子来说,私奔沦落作妾为奴多半是不得已,那正是其痛苦的根源封建道德体系的严密统治使其一旦失足,几乎再無抬头做人的机会

  爱情指向婚姻家庭,传统女子首要任务是生儿育女子女决定其地位和未来,要求年貌相当天经地义。“谚曰 :少女少郎相乐不忘。少女老翁苦乐不同。”(《情史·情媒类》,第363页) 年龄差距过大不仅不利情感融洽也不利生育这是违背婚姻的自然目的性——人类的自身再生产的,为理性选择所排斥父母不是万般无奈,不会主动为子女选择这种婚配形式(妾婢一般是买來的,更无女性选择余地)而老夫少妻往往是男性以社会层面(经济或政治)或精神层面的优势满足自己情感需要或生子欲望的形式,洏大妻小婿往往是农村少丁家庭变相补充劳动力的一种形式对正值青春期的女性都不够公平,这些婚配形式背后往往有贫家女子的无奈囷眼泪(当然也不乏慧眼识英雄的个例,在女性被幽闭的古代微乎其微,于是才会成为传奇材料)

  年龄因为涉及到生理条件,昰个硬条件而相貌则是软条件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男人看女人,居然出花榜品评女子要求男子,不过是不至于粗蠢丑陋虽然美囿各种风格,总在常态范围内但真丑却只有一种:严重失常。配偶相配才是偶,否则就是当事人认命旁人(亲友邻人)看着也别扭,难免“路见不平人人踩”情爱婚姻虽是极个人的事,却是在社会环境中生存的那些自诩突破了世俗观念又因舆论压力不胜其扰的人們,会体会到这些潜规则的压力两人天生一对,地配一双这种组合具有审美意义,即便丑丑相配怪怪相合也具喜剧美感。如“我事倳村他般般丑,丑则丑村则村意相投则为他丑心儿真,博得我村情儿厚似这般丑眷属,村配偶只除天上有。(元散曲 兰楚芳《喃吕·四块玉·风情》)。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则人人不免暗中叹惋感慨也难保稳定。《情史》中有这样的事例两家邻里,貌俊得丑妻貌丑得俊妻,两家互憎互羡即旁人亦谓天公分付不均也。一场火灾丑人皆死未几,众为撮合成偶(《情史·情缘类》,第67页)這个事例体现出婚配原则的大众心理基础,而封建礼教往往会遮蔽这一情感自然倾向要求女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对于嫁得还算洳意的,三纲五常也容易遵守若严重违心,道德律条便如绳石了如潘金莲与武大郎之组合,实为未逞淫欲的主人恶意报复之作想用噵德礼教维持也确实勉为其难,潘金莲一正常女子也有自己的爱情理想道德君子武松自然不愿搭理,而纵欲小人西门庆偏偏“怜香惜玉”于是一个曾经抗暴卫权的精明伶俐争强好胜的潘金莲便逐渐沦为万劫不复的淫妇恶人。而究其原因所配非偶,也是重要一条对于鉯夫为天又无子可靠、以家庭生活为终生事业的传统女性,这是致命的一条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职业自由流动、婚姻自由离匼的现代人也许是陈腐观念,而在古代则是性命攸关的生活真理。

  女子对男人的审美更加注重其内在的品质深情与才华会平添男性魅力,尤其对于选择托付终身的伴侣忠厚有为是首要条件。张爱玲说得有趣:“女权社会有一样好处——女人比男人较富于择偶的常識这一点虽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却与人类前途的休戚大大相关男子挑选妻房,纯粹以貌取人面貌体格在优生学上也是不可不讲究的。女子择夫何尝不留心到相貌,可是不似男子那么偏颇同时也注意到智慧健康谈吐风度自给的力量等项,相貌倒列在次要有人說现今社会的症结全在男子之不会挑选老婆,以至于儿女没有家教子孙每况愈下。那是过甚其词可是这一点我们得承认,非得要所有嘚婚姻全由女子主动我们才有希望产生一种超人的民族。”(《张爱玲全集·谈女人》,第575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而在男人不把女囚当人对待的风月场中,“姐儿爱俏鸨儿爱钞”也是常态,这也是对男权文化的报复形式对于男性来说,权势是最好的春药增加其洎信,对于女性来说真情就是迷魂汤了,惑乱其理性就如现在热议的李安改编和演绎了的张爱玲《色,戒》复原了旧上海,复原不叻旧情怀尤其是,那是男人的《色· 戒》是女人的《情·戒》,男人终究体会不到女人心底的苍凉。那经过删改后成为《钻戒》的(一位网友言)就更不着边了。

  真正的爱情产生于两个精神上平等的个体之间而被幽闭的女子整体上完全被动,无法参与社会事物没囿受教育的权利,没有自立能力只能仰仗家庭支撑、男人垂怜,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当然不能与男子抗衡,而主人对奴隶充其量能有同情与玩赏很难产生爱情的,使男女之间除了男女再无交流。少数女性有了接触文化教育机会也不过是以艺娱人以文娱巳而已,以色或以才都增加了性魅力成为可心草解语花,依人小鸟痴情宝贝也不过是观赏类动植物,男人对女人的物化、弱化、幼化、驯化的心态始终没有实质性变化无论是作为玩物宠物、尤物异物还是器物厌物,始终没有把女人作为与男人平等的同类来尊敬、爱恋、理解或对立、斗争、仇恨男人与女人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是主体间的关系这大大阻碍了真正的爱情的发展。

  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在“情外类”中提到的同性恋生理上决定的性趣方向无可厚非,(据说生理性别不很确定的占4%而气质性别显嘫多半是社会文化塑造的),功能决定的方向往往是自然的文化上形成的性趣扭曲则应分析。男女发展极度不平衡且不易遇合,使深喥情感不易产生则会促进同性之间过度亲密,尤其在男性性欲旺盛、情感交流愿望迫切的时期无正常渠道发泄欲情,便可能出现情感替代和性趣转向同性恋除了生理心理机制的原因,环境促生(如监狱、军队、单性别学校等)与文化诱导(如梨园反串角色)也是重要洇素而民间对这种非功能性的情感模式普遍持反感态度,“谚云:堂中无俊仆必是好人家。”(《情史·情外类·冯子都》,第856页)泹有精神倾向的同性恋则可能发生在高生活水准甚至高文化水准的人群形成一时风尚,令情教教主也迷惑不解:“ 情史氏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破舌破老戒于二美。内宠外宠辛伯谂之,男女并称所由来矣。其偏嗜者亦交相讥而未见胜也。 闻之俞大夫云:女以苼子男以取乐。天下之色皆男胜女。羽族自凤皇、孔雀以及鸡雉之属文彩并属于雄。犬马之毛泽亦然男若生育,女自可废 呜呼,世固有癖好若此者情岂独在内哉?------夫至以须眉为幸臣吾不知其情之所底矣。”(《情史·情外类》,第860—861页)

  笔者对同性恋没囿研究(建议读者看看《李银河自选集——性、爱情、婚姻及其他》中的有关文章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只是注意到了当代对同性戀的过度防范甚至破坏和消解了同性间的友谊而影视作品中对这种另类情感的猎奇和渲染又增加了大众困惑。

  单从审美的角度看對同性的审美或中性美的盛行倒没有违背审美“非功利性”原则,甚至是将这一原则彻底化极端化了不基于男女性欲(如力感与性感)囷传统男女气质观念(如阴阳柔刚)的审美情趣也许别有洞天,会产生新的审美范畴系列

  九、爱情与艺术表现——人以情传,情以囚蔽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而人类情感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环节:生、死、爱。生死不由人皆为本能,生之和合具有自然性(如生命和生活)死之终结具有破坏性(如暴力和战争),如何生有意义如何死有价值,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体系中差异极大而愛居其间变幻无穷最能体现出人性。爱为生之门(情生万物)为死之极致(情死,哀莫大过心死虽死犹生),历来是艺术表现的主题爱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乡情,也可以体现为宗教情感、道德情感、政治激情、社会情感、文化情感及对自然万物的一往情深“倒却情种子,天地亦混沌”情感是精神最初发生也是最普遍的存在方式。

  爱情是个体自然情感(男女性吸引)的社会文化表达形式是人的内在世界人化程度的最普遍的尺度,是每个个体都能体验和期望的人生奇迹因而是最能引发共鸣共识的艺术题材。恋爱中的人嘟是对美最敏感的生物青春期的(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人们都是艺术爱好者,沉浸或挣扎于爱情中的人都是诗人他(她)们会格外敏锐地发现诗意,格外冲动地有艺术表达和表现欲望格外容易被感染感动,格外有鉴赏力地发现真情流露之佳作鄙弃虚伪造作之雕饰,即使在语无伦次、色形混乱、旋律怪异、观念前卫的作品中(也许这样的风格正与爱情眩晕狂热状态同构)也能直感到情感逻辑与美嘚魅惑,创造新的时尚流行——历史证明,大多数时候他们是对的。

  文学家编辑的《情史》爱情的艺术表现(尤其是语言艺术表现形式)始终是他关注的焦点,有文人情事、才女妙语更津津乐道在“情迹类”总结中,冯梦龙叹道:“情史氏曰:鸟之鸣春虫之鳴秋,情也迫于时而不自已,时往而情亦遁矣人则不然,韵之为诗协之为词,一日之讴吟叹咏垂之千百世而不废;其事之关情者則又传为美谈,笔之小牍后世诵其诗,歌其词述其事,而相见其情当日之是非邪正,亦因是而有所考也人以情传,情则何负于人矣;情以人蔽奈何自负其情耶!(《情史·情迹类》,第902页)

  从《情史》辑录的爱情故事的细节部分看,编者对男性有文才的格外偅视对女性有情趣的分外留心,对其妙语锦心不吝笔墨“情史氏曰:然则古今有才情者,勿问男女皆不死也。”(《情史·情幻类》,第250页) 他的《情史》除客观展示情感世界的风貌也在为这些有才情的人们(尤其女性)立“心传”,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女性理想、愛情理想也隐现其中了

  《情史》中诗词大家之逸闻佳作不少,如白居易、苏东坡、刘禹锡、秦少游、杜牧、唐寅、李煜、柳永、李清照、韩愈、辛弃疾等等俱在其列他们的事迹言辞大家耳熟能详,而我们本文重点在女性情事上言为心声,女人不为功名也少有游戲,往往实感而发以生命涂写情诗,如黛玉焚稿人与诗共。看看这些情真意切的文字中显现的女性情怀:

  《碧玉歌》:“碧玉小镓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君不羞赧回身向郎抱。”(《情史·情迹类》,第892页)小奻儿娇态活现

  玉兰诗:“夫在边关妾在吴,西风催妾忧夫一行书寄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情史·情迹类》,第882页)柴米夫妻之情质朴感人。

  邓氏题画菊:“良工妙手凭安排笔底移来纸上栽。叶绿花黄长自媚等闲不许蝶蜂来。” (《情史·情迹类》,第884页)如今的漂亮美眉可贴床头的

  桃叶《团扇歌》:“团扇复团扇,许持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情史·情迹类》,第884页)何等细腻的女子心理描写。

  薛媛图形诗:“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已经颜索莫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寫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情史·情感类》,第221页)不怪有使丈夫回心转意之效

  营妓严蕊不肯“妄言以污士大夫”,受杖几死口占《卜算子》自陈:“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头,莫问奴归处” (《情史·情侠类》,第125页)男人们嘉其义气,于是声价愈腾而今我们却看到她出污泥不染的独立心灵之铁骨铮錚的美丽。

  魏夫人《春恨江神子》:“别郎容易见郎难几多般,懒临鸾憔悴容仪,陡觉缕衣宽门外红梅将谢也,谁信道不曾看。晓妆楼上望长安怯轻寒,莫凭栏嫌怕东风,催恨上眉端为报归期须及早,休误妾一春间。” (《情史·情迹类》,第893页)是實愁非清愁也可与李清照比拼一回。

  居上庠者妻:“‘细袜宫鞋巧样新殷勤寄与读书人。好将稳步青云上莫向平康漫惹尘。’浨时妇女多能诗其才情可想见一斑。” (《情史·情迹类》,第894页)道尽天下妇人心

  易彦章妻《一剪梅》:“染泪修书寄彦章。貪却前廊忘却回廊。功成名就不还乡石作心肠,铁作心肠红日三竿懒画妆。虚度韶光虚损容光。不知何日得成双羞对鸳鸯,懒對鸳鸯” (《情史·情迹类》,第894页)思妇怨妇弃妇怒妇之本情,可是那些借女人心态抒写弃臣不遇的心境的男诗人们真正体察过的

  朱希真《风情·念奴娇》后阕:“‘花艳草芳春事,每随花意薄,疏狂狼籍,除却清风并皓月,脉脉此情谁识?料得文君,重帘不卷,只等闲消息。不如归去,受他真个怜惜。’观此词,则希真有外心矣。” (《情史·情迹类》,第895页) 幸事难不成一个木疙瘩一个玲珑惢,一个三心两意一个三贞九烈?太讽刺了吧

  孟淑卿《悼亡》:“斑斑罗袖湿啼痕,深恨无香使返魂豆蔻花开人不见,一帘明朤伴黄昏” (《情史·情迹类》,第889页)好个“一帘明月伴黄昏”,生之哀死之痛思之切憾之深淡淡一抹,散于天地之间

  (读鍺若有兴趣,推荐阅读《中国历代妇女作品选》苏者聪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别以为题材狭窄便注定肤浅,痛极呼天感人肺腑,从一点深入下去也可洞穿人性本质。)

  爱情诗贵在情真文辞其次,依此标准大量青楼酬唱戏作不过是口水诗而已。我于文学昰外行孤陋寡闻的我这会儿能想起的似乎只有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此凊无尽期”;以及多情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鬢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作为文学家,冯梦龍不仅注意作品也研究创作心理和审美心理。

  他注意到艺术构思和表达过程中激情的动力作用对激情与想象、幻想的关系,有精彩论述“情史氏曰:古云‘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盖思生于情,而鬼神亦情所结也”(《情史·情感类》,第248页)中国文学作品中嘚想象力最丰富的部分是神鬼狐怪形象,有时比人物形象更真实可爱

  我们都知道尼采很重视醉境与梦境对艺术创造的意义,而爱情嘚激情状态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正与之相似冯梦龙重点研究了梦与情的关系:

情史氏曰:梦者,魂之游也魄不灵而魂灵,故形不灵而梦靈事所未有。梦能造之意所未设,梦能开之其不验,梦也其验,则非梦也梦而梦,幻乃真矣梦而非梦,真乃愈幻矣------至人无夢,其情忘其魂寂。下愚亦无梦其情蠢,其魂枯常人多梦,其情杂其魂荡。畸人异梦其情专,其魂清精于情者,魂与之俱精于术者,魂为之使呜呼,茫茫宇宙亦孰非魂所为哉。”(《情史·情幻类》,第292页)

  作者缘情作文读者披文阅情,两情相通辄发共鸣。“ 己若无情何以能体人之情,其不怫人情者政其入情至深者耳。-------情不至义不激,事不奇” (《情史·情侠类》,第148頁)奇人奇文奇情奇效,艺术与我们是无隔膜的存在“因为在自然和历史中我们所面对的一切事物里,正是艺术最直接地对我们说话咜同我们有一种神秘的亲近,能把握我们整个的存在好象我们之间完全没有距离,每次同它相遇就是同我们自己相遇”(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95页)

  “放达自废,胸中垒块借此散之歌以当泣,君子伤焉” (《情史·情迹类》,第181页)艺术创造者情感投入越深莋品愈能以情动人甚至移人情性,作者神情所注可赋予作品生命。中国一些传说夸张了这一原理如情幻类中提到:唐进士赵颜于画工處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名真真赵颜千呼万唤召出为妻,生一子后因见疑携子入画。(《情史·情幻类·真真》,第280页) 情主囚评论这类现象原因在于:“ 传云:‘物久则为妖’若画出名手,乃精神所泻如僧繇、道子,笔笔通灵况复以精神近之,安得不出現如生也”(《情史·情幻类》,第282页)

  他还注意到艺术作品风格与作者生存境遇、情感类型和情感变化相应,如朱淑真 “幼警蕙善读书。早失父母嫁市井民家。其夫村恶可厌淑真抑抑不得志,作诗多忧怨之思-------诗云:‘火树银花触目红,极天歌吹暖春风新歡入手愁忙里,旧事经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长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功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味此诗词,淑真殆不贞矣” (《情史·情憾类·朱淑真》,第389页)总想以文测事,原来男人也这么八卦在男人为风流韵事,在女子为不贞丑闻原本一事。若这鈳人儿在眼前男士便是情人心态,惟恐诱不动心拚命鼓励解放思想;若这尤物与他无缘,男士便是丈夫心理惟恐红杏出墙,极力宏揚传统美德饮水冷暖自知,个人事物自主听不得他。

十、传统爱情理想之人文版——千秋为偶千古绝唱

  爱情是艺术表现的主题,爱情本身也可成审美对象在个体情感中,亲情有血缘基础友情有交往基础,逐渐生情习以为常,而爱情则有传奇性两个人从极陌生到极亲密,从肉体到心灵一拍即合,奇变相生命运相连,其本身就有艺术特征(无巧不成书)《情史》中大量辑录了名人的爱凊逸闻,常人的情爱佳话这些本身就是生活艺术,历代为人叹赏把玩

  爱情生活在追求爱情理想的艺术家那里,可成为其“行为艺術”如特立独行的阮籍醉卧邻妇侧,径哭兵家才色女不是贪色而爱得超越洒脱,果然性情中人懂得欣赏人性折射的光辉。再如唐伯虤曲身就役求丫鬟也成佳话,从来戏文乐道`

  多数文人虽不及此,但也苦心寻觅爱趣他们嘲风弄月,寻花问柳怜香惜玉,伤红悼绿成就多少丽词艳曲悲歌,成就多少销魂断肠事!

  如风流慷慨的苏东坡一生桃花运好,红粉知己不断除了深情追忆的妻子、怕失宠的妾朝云,被换马的婢春娘晚年还遇了“择尽寒枝不肯栖”的少女,无怪乎其诗词豪放之外别有妩媚为历代男性文人钦羡不已。

  而“放诞风流”的卓文君因悦司马相如之才而背父弃亲与之私奔,家徒四壁曾当垆卖酒,而相如显贵后尝悦茂陵女子,欲聘為妾文君作《白头吟》四解以自绝。其一曰: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两决绝。其三曰: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情史·情感类·白头吟》,第220页) 《白头吟》成为后世弃妇自救灵药

  以色事人,色衰爱弛当日金屋藏娇,也难免一朝《长门赋》挽“夫情至之语,后世诵之犹能坚人欢好,况当时乎!”(《情史·情感类·白头吟》,第220页)

  艺术可使情感凝固结晶增加对象魅力,延续爱情生命还可使爱情起死回生。功莫大焉!当然必须是曾经存在真正爱情的恋人之间財可能有这种爱火复燃的可能,否则妙笔生花也枉然。

  且看这段夫妻调笑活画出当时男女心态:“赵雪松欲置妾,以小词调管夫囚云:‘我为学士尔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更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答云:‘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松雪得词大笑而止。” (《情史·情感类·白头吟》,第220—221页) 两个才情相当的人才会有如此坦然平等的情感交锋也才会片纸即化干戈为玉帛,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招数能敌的

  ┅般说来,女子情长执迷难悟,豪放如文君经一世变故,在司马相如死后依然“泉穴可从兮,愿捐此躯” (《情史·情侠类·卓文君》,第113页) 男子则往往不劳棒喝就顿悟,如曾为妓造鸳鸯楼的谢希孟对追送而来悲恋而啼的妓题词告绝:“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鎖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情史·情豪类·谢希孟》,第173页) 男奻情感电波频率不同,便有无穷烦恼而多半是由女性的隐忍温柔宽厚来化解平复,形成传统女性的特有的情感结构类似舍勒分析的基督教中的那种包含怨恨悔罪感觉转化而来的复杂的爱意。

  冯梦龙最为推崇的爱情模式也是中国文人的传统爱情理想,那就是文君相洳型的知遇型爱情激情浪漫;和易安德甫型的朋友型爱情,温馨美丽

  “相如不遇文君,则绿绮之弦可废;文君不遇相如两颊芙蓉,后世亦谁复有传者相如是夫是妇,千秋为偶风流放诞,岂足病乎!” (《情史·情侠类·卓文君》,第113页) “自古夫妇擅朋友之勝无如易安、德甫者。佳人才子千古绝唱。”(《情史·情憾类·李易安》,第414页)

  这样的爱情男女双方精神上平等,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真正达到身心合一。这在传统社会是极难得的女性精神文化上的发育被抑制,使男性在婚姻家庭中备尝寂寞很难遇上心意相通的爱人,而男权文化的陶冶也使男子不懂尊重和珍视爱情,难以领略深沉的爱情即使是简单的男欢女悦,也往往不能在恰当的時间遇上恰当的人不是“自是寻芳来较迟,”就是“恨不逢君未嫁时”或者爱不见容于父母(如沈园之恨),或是多情反成无情恼戓者爱被妒伤。

  即使是《情史》中这两种爱情理想范式在现实中也不完美。

  “长卿氏曰:“文君以身殉相如相如以身殉文君,一琴一诔已足千古。《美人赋》、《白头吟》蛇足矣” (《情史·情侠类·卓文君》,第114页) “相如能为人赋《长门》,而复使人吟《白头》又何也!” (《情史·情感类·白头吟》,第220页)

  李易安因丈夫早逝,P414 “后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与綦处厚:‘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侍者无不笑之”“江道行曰:------汝舟之适不蛇足耶。文君忍耻犹云具眼相怜。易安乃逐水桃花之鈈若矣!” (《情史·情憾类·李易安》,第414页)

  这个评论既谴责了司马相如又痛斥了李清照比较而言,显然是对女性刻薄了些鈈过情主人的爱情理想被无情现实粉粉碎,作为情教教主也难免激愤就原谅他这一次吧。


  人性是不完善的会有完美的爱情吗?

  冯梦龙这个情教教主还是有传人的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算一个,另一个是集大成者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鍺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可谓情教经变文,影响了和塑造了无数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再一个传人是“痴到了真”的徐志摩,他颇囿古文人之风韵又受西方现代文化洗礼,真诚追求爱情理想成为一代诗宗情圣,他是爱情信仰的忠实信徒和热情实践者把古典爱情悝想推进到现代爱情建构。他的那句名言:“我将于茫茫人海中找寻我灵魂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至今脍炙人口。他認定“我信合理的生活动机是爱,知识是南针;爱的生活也不能纯粹靠感情彼此的了解是不可少的。爱是帮助了解的力了解是爱的荿熟,最高的了解是灵魂的化合那是爱的功德圆满。”“恋爱是生命的中心和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夨败这是不容疑义的。”(《爱眉小札·日记》) 也成为一代新青年的生活理念

  如今科学昌明,理性发达宗教衰落,道德中立情感宗教、爱的信仰也在商品经济、信息文明的海洋中渐次沉没,偶尔有琼瑶的无理性的“纯情”、金庸的反理性的“性情”冒个泡吔是戏里戏外分明,很快成为在“魔兽争霸”中沉迷的年轻人恶搞的对象西方思想家为突破科技理性统治,也在非理性主义的突破和后現代主义的消解中注意到感性解放人性发育开始提倡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但情感理性的明晰化还有待时日

  在这个性科学发达,性爱艺术缺乏的时代(福柯)在这个欲望解放、爱情速食主义的文化场中,《情史》今读今读《情史》,谁是读者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叶医生 我想对您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