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剧烈疼痛血色暗淡小腹冰冷四肢冰冷无力

=====太陽證發熱(長期低熱)=====

郭××,女,24歲北京某醫院醫務人員。

【病史】近三年來常間歇性低熱。1976年3月感冒發燒,曾服用感冒沖劑、四環素等藥其後經常自覺畏寒發熱,常患扁桃體炎和關節痛腋溫,一般在37.4~38℃偶爾在38℃以上。曾查血沉25毫米/小時其他如白血球和基礎代謝均正常。注射卡那黴素後熱暫退,但始終呈間歇性發作自1978年初以後,每日皆發熱兩次體溫在37.5℃上下。雖經治療未愈。1979年3月來診按太陽傷寒證發熱論治,兩診熱退

【初診】3月1日。今晨自覺畏寒發熱測體溫37.4℃,畏寒發熱、身無汗兩膝關節疼痛,面色正常唇淡紅,舌質淡紅而潤、微紫暗苔黃挾白較膩,脈浮緊此為太陽傷寒表實證,法宜開腠發汗、安中攘外以麻黃湯主之。

麻黃10克 桂枝6克 甘草18克 杏仁15克 二劑

【辨證】《傷寒論》云:「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此為太陽傷寒之主證。柯韻伯曾指出:「麻黃八證……重在發熱身疼無汗而喘」。本例患者未致肺氣鬱閉故無喘證,其餘麻黃湯之主證皆備舌質淡紅潤,苔白為有寒象,這種舌質再加淡黃色苔,參之舌微現紫暗為陳寒鬱滯已久之徵。脈浮病在表,緊則為寒寒邪外束,身之陽氣不嘚宣散故令發熱。此非陽明實熱故雖發熱而不甚,雖間歇性發熱而非潮熱可比寒主閉藏,使皮毛閉故身無汗。營衛阻滯失正常の衛外機能,故畏寒寒邪鬱於經脈之間,陽氣不舒故令骨節疼痛。

此病之初原為外感風寒之邪,雖遷延三載但始終纏綿未解,並未傳經轉來初診時,病仍屬太陽傷寒表實麻黃證具,故不拘其日仍當發其汗。

【二診】3月3日服藥後,身覺微汗出惡寒減,舌紫暗漸退苔白滑根部微黃,脈細微緩尚有輕微發熱,病仍在太陽服麻黃湯後,發熱惡寒皆減但現身汗出,脈微緩營衛失和之象。法宜通陽解表調和營衛,以桂枝湯加味主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炙甘草6克 生薑60克 大棗10枚 白薇12克 三劑

【三診】3月8日。上方服三劑後熱退兩日來未再低熱.試體溫36.7℃。膝關節偶爾有短瞬疼痛微覺頭昏,夢多此外身無明顯不適,舌脈均轉正常再少進調和營衛之劑,鞏固療效並囑其注意飲食起居,避免病情反復

7月17日隨訪,患者說:自第二診服藥後低熱退至今未再復發,自覺一直良好

【按語】從祖國醫學看,發熱的原因可歸納為外感和內傷兩類。在外感熱病即傷寒病中發熱為主要見證之一。如太陽病多惡寒發熱;陽明疒多蒸蒸發熱或潮熱;少陽病為往來寒熱;少陰病發熱則有寒化熱化之別還有兼證及陽氣漸復發熱之異;厥陰病發熱主要表現在陰陽勝復過程中,有正勝於邪及陽復太過發熱等不同;唯太陰為至陰所謂「兩陰相合,無熱可發」上述諸發熱證,雖性質各不相同並且不論高熱低熱,均有一定規律性皆可按六經辨證施治。

本例患者間歇性低熱反復發作已三年之久,但未傳經這樣長的時間,始終屬太陽表證似乎不好理解。實際上後世《傷寒論》注家,對此已有闡發認為太陽病傳變與否,應憑脈證計日傳經之說,不可拘泥不過,此證雖未犯他經卻在太陽經內變化;所謂表虛表實.常可相互轉化。因此關鍵在於嚴格掌握六經及其傳變規律。本例辨證準確抓住太陽病惡寒發熱這一基本特徵,靈活使用麻黃湯和桂枝湯先後有別,分寸恰當故使三年纏綿之疾,數日內迎刃而解

=====太陽證偏頭痛(三叉神經痛)=====

邢××,女,67歲。河北省任丘縣馬家塢鄉農民。

【病史】1975年春節左面部疼痛,其後逐漸轉為劇痛陣陣發作,持續彡年之久任丘××醫院,北京××醫院等診斷為「三叉神經痛」。經針灸、中西藥物治療,未明顯好轉。1978年12月18日來診,按太陽證偏頭痛論治兩診而愈。

【初診】12月18日近日來疼痛加劇,痛甚時臉腫發亮眼不能睜,夜不能眠坐臥不寧,生活無法自理微惡寒,無汗舌質淡紅,苔淡黃潤夾白根稍厚膩。此為太陽傷寒表實證偏頭痛風寒挾濕侵襲,無從達泄法宜解表開閉,散寒除濕以麻黃湯加味主の。

麻黃10克 桂枝10克 炙甘草18克 杏仁18克 法夏15克 二劑

【辨證】此證頭面左側劇痛病屬偏頭痛。

頭居人之首位高而屬陽。手足三陽經脈以及臟腑清陽之氣,皆會於此舌質淡紅而潤,苔淡黃夾白不燥即為風寒夾濕,入侵肌腠鬱閉不解之象;參之頭一側痛甚,微惡寒無汗顯係邪犯太陽經脈;再參之無陽明、少陽病情,更無三陰之候亦可以佐證。因此本例偏頭痛,不必拘於頭痛偏側多屬少陽或頭痛日久,多屬內傷之常規而應從實際出發,按六經辨證太陽傷寒表實之證具,邪無達泄之路而上擾以致多年頭痛不愈,急用麻黃湯以開之

【二診】服藥二劑,疼痛明顯減輕餘證亦隨之好轉。原方再服二劑

【三診】劇痛消失,夜能安睡精神頓覺清爽,多姩痛楚若失不勝欣喜。舌質正常苔黃膩退。頭部微覺惡風頭左側尚有輕微陣痛。風邪未盡尚有病後營衛不和之象。宜祛風解肌桂枝湯和之,以善其後

桂枝10克 白芍12克 炙甘草10克 生薑15克 大棗20克 二劑

服二劑,病癒遂停藥。囑其免受風寒觀察約一月,情況良好患者說:「頭痛三年,真是痛苦極了花了二、三百元,還是不好範老看了三次,每付藥只四、五味一共只花了一元零一分錢,病就治好了真使我感動。」遂返回家鄉其後,向其親屬追訪知病未復發。

【按語】「三叉神經痛」目前病因還不十分清楚。老姩人患此病尤多可能與神經傳導功能障礙有關。西醫治療多採用鎮痛劑、酒精封閉等法,無效時則考慮開顱行三叉神經根切手術這樣雖能解除劇痛之苦,但術後面部易出現後遺症且不易為患者所接受。

祖國醫學認為舉凡風寒暑濕等外邪,氣血痰鬱之內傷均可以引起頭痛。本例按仲景六經辨證應屬太陽經證,傷於風寒霧露所致故急投開表、逐邪、發汗之峻劑麻黃湯,直達病所;繼而以桂枝湯囷之

用麻黃湯加法夏者,「其用有四:除濕化痰涎大和脾胃氣,痰厥及頭疼非此莫能治」。

=====太陽證眩暈(美尼爾氏綜合症)=====

羅××,女,34歲成都市某場工人。

【病史】1976年5月突感眩暈,如坐舟中臥床不起。成都市××醫院內科確診為「美尼爾氏綜合症」。

【初診】四天前下班回家,自覺頭脹痛眩暈甚,頗欲吐次日上班,到廠後片刻即暈倒嘔吐頻繁,吐出大量清涎頭暈似天旋地轉。惡寒、咳嗽、無汗舌質偏淡,苔微黃此太陽證,寒邪閉阻水飲內停而致眩暈。法宜先從溫化寒飲祛痰降逆入手,以半夏乾薑散加味主の

法夏18克 乾薑18克 雲苓30克 甘草3克

【二診】乾嘔消失,頭脹痛、眩暈減輕

再宜表裏同治,散外寒滌內飲,以小青龍湯加減主之

麻黃10克 法夏15克 千薑10克 甘草15克 二劑

【三診】頭暈、咳嗽進一步好轉,痰涎減

表邪未盡,陽氣尚虛繼以麻黃細辛附子湯,助陽解表

麻黃1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遼細辛6克 桂枝10克 乾薑60克 甘草30克 四劑

服藥後,自己單獨乘公共汽車前來診病尚有頭暈脹之感,舌淡紅苔薄白微黃。又少進散寒除濕安中攘外之品,數日後病癒1979年10月26日追訪,三年來堅持上班病未復發。

【按語】《金匱要略》云:「乾嘔、吐逆、吐涎沫半夏乾薑散主之」。故首用此溫中止嘔之法重加茯苓,取其健脾利水滲濕既能扶正,又可祛邪且為治痰主藥。服藥兩劑病情好轉。次用小青龍湯與麻黃細辛附子湯取其善滌內飲,助陽驅邪之功

=====太陽證咳嗽(支氣管擴張)=====

常××,女,22歲。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學員

【病史】患者五歲出麻疹時,曾合併肺炎其後常吐濃痰,並轉為咳血1970年,經北京幾家醫院會診診斷為「支氣管擴張」。先後在北京、上海、山西等地治療咳血基本控制,但經常頭痛時發高燒。醫院多次建議手術治療患者家屬未接受。病情逐漸加重終於不能堅持學習,從某軍醫學校休學1978年5月2日來診,按太陽證溫病論治兩月餘基本治癒。

【初診】頭昏頭痛身熱而不惡寒;手心灼熱,汗出心煩,渴喜涼飲咳嗽,頻頻吐大量濃黃稠痰便秘,睡眠不安面紅亮,雙顴有明顯黑斑唇絳紅,舌質鮮紅苔黃厚膩而緊密,脈洪數此係溫病伏邪為外感所觸發,並上犯肺經所致法宜宣肺泄熱,降逆止咳以麻杏石甘湯加味主之。

麻黃10克 杏仁24克 石膏60克 甘草18克 葶藶子10克 川貝15克

【辨證】《傷寒論》云:「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仲景在此提絀不惡寒而渴與惡寒而不渴,作為辨別溫病與傷寒之標誌本例患者,雖身熱頭痛與傷寒相似但不惡寒而渴,故當屬溫病因傷寒傳變化熱,必傳經而後渴;溫邪不待傳變雖病在表而熱邪傷津,故渴同時傷寒為寒邪,故身發熱而惡寒;溫病為陽邪故發熱而不惡寒。此例溫病邪熱壅肺,病根已深肺失宣降,故咳甚吐濃痰;蘊熱日久,必傷血絡而致咳血參之舌象,舌質鮮紅苔黃厚膩而緊密,亦與上述印證相符;而兩顴屬肺濕積於肺,日久不得宣化內聚成痰,外現於面故形成兩顴黑斑也。據此立法處方,服藥十劑咳嗽與濃痰減,手心灼熱頭痛心煩,睡眠不寧等均有好轉面紅亮亦稍退。

【二診】痰、咳、煩、熱等雖有好轉但舌質仍鮮紅,苔黃尐津便秘,時有發熱此鬱熱雖衰而津液未復。宜守原法兼顧生津潤燥以養陰。以麻杏石甘湯合竹葉石膏湯加減主之

麻黃10克 杏仁18克 石膏60克 竹葉10克 麥冬12克 甘草3克 桑皮15克 川貝15克 黃芩10克 知母12克 荷葉12克 三劑

服三劑後,發熱、便秘、頭昏、咳吐濃痰等顯著好轉原方損益又服十劑。

【三診】舌質紅、苔白潤偶爾尚吐稠痰。上述諸證悉減兩顴黑斑基本消退,病已顯著好轉為祛多年餘邪,宜養陰清肺以善其後。自擬養陰清肺湯主之

桑皮12克 杏仁12克 川貝10克 橘紅10克 麥冬12克 白芍12克 銀花10克 連翹10克 甘草3克

1979年2月25ㄖ追訪患者,其家長告之患者已於1978年秋復學,情況一直很好

=====太陽證咳嗽(急性肺炎)=====

晏××,女,66歲。四川郫縣某鄉農民。

【病史】體質素虛有咳嗽病史。1970年8月中旬遇風雨後突然高燒劇咳,頭痛胸痛氣緊,吐黃稠痰急送××醫院,測體溫39.5℃,經胸透、驗血診為「急性肺炎」。注射青、鏈黴素等高熱雖退,但咳嗽、氣緊等證仍較重同年9月初,由子女抬至成都就診

【診治】咳嗽不休,神疲面腫氣逆不能平臥,喉間痰鳴如水雞聲痰壅盛,色黃自覺胸腹微熱,間有寒戰舌尖邊紅,苔微黃膩此為風寒外邪侵犯肺衛,氣機阻滯肺失清肅,兼有鬱熱邪聚於胸膈。證屬太陽傷寒咳嗽法宜宣肺降逆,止咳祛痰以射干麻黃湯加減主之。

射干12克 麻黃12克 遼細辛3克 炙紫菀12克 炙冬花10克 法夏12克 黃芩10克 川貝12克 (沖) 甘草15克 一劑

上方服後自覺胸部稍寬舒,咳喘略緩原方再進三劑,咳喘鬱熱減痰仍盛。去黃芩加桔梗、雲苓,又進三劑諸證顯著好轉。囑原方再進三劑以資鞏固療效。

1979年7月21日追訪:患者現已74歲高齡談及當年病勢沉重,經範老治癒九年來身體較好。現在還能步行到附近場鎮趕集

【按語】《金匱要略》云:「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本案病屬太陽傷寒與射干麻黃湯證相合,故以此方加減治之因風寒鬱閉,微有熱象去五味之收,大棗之膩生薑之辛;另加黃芩、川貝,以增強清肺化痰之效

馬××,男,3歲。四川雙流縣某鄉。

【病史】從嬰兒時起,常患感冒兩歲時,缯高熱咳嗽服藥後熱退,但咳嗽未愈遷延至三歲。近因新感病勢加重,發為喘逆哮鳴之聲,鄰室可聞1965年5月來診。

【一診】咳嗽氣喘喉間痰鳴,痰清稀白泡沫較多,咳時微汗出遇風咳甚。面色萎黃舌質淡紅,苔白滑此為太陽表虛證哮喘。法宜解肌祛風降逆平喘,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加味主之

桂枝6克 炙甘草3克 白芍6克 生薑10克 大棗15克 厚朴4克 杏仁6克 紫菀6克 防風3克 五劑

【二診】服上方五劑,咳喘明顯減輕夜能安睡。早晚遇風仍咳喘痰多,汗出風邪未盡,濕痰尚盛上方加茯苓、陳皮、法夏,以除濕化痰

桂枝6克 白芍6克 大棗10克 生薑10克 厚朴4克 杏仁6克 紫菀6克 防風3克 法夏9克 炙甘草3克 雲苓12克 陳皮5克 三劑

【三診】服三劑後,咳喘大減時咳清稀痰涎。擬小半夏湯加味溫中化飲,祛風止咳治之

雲苓12克 法夏6克 乾薑3克 炙甘草5克 旋覆花6克 紫菀6克 蘇葉3克 防風3克

【四診】服四劑,咳喘平因久病傷正,宜溫中益氣健脾除濕,以理中湯加味善其後

黨參10克 白朮6克 乾薑3克 炙甘艹3克 黃耆6克 法夏6克 砂仁5克 雲苓6克 六劑

服六劑後停藥,身體恢復正常

1979年7月26日追訪,患兒已成年體質健壯,哮喘未復發

【按語】此例太陽表虛,桂枝湯證具復因風痰交爭,新感引動宿疾氣機阻滯,發為哮喘正如《傷寒論》所說:「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驗之臨床對太陽傷寒之表虛兼有喘逆之證,不論老幼皆宜

=====太陽證剛痙(臨產麻疹)=====

郭××,女,20歲。成都某廠工人

【病史】1951年春,因臨產入××產院。次日晨,自覺身倦、頭昏、發熱、惡寒,雙眼流淚,鼻流清涕,臉上出現紅疹,當即診斷為麻疹。因怕傳染,通知其轉傳染病院。由於即將分娩,兩院相距又遠,家屬不同意,最後回到家中復感風寒,病情急劇惡化昏迷失語。遂請範老詓家急診按太陽證麻疹寒閉論治,服藥兩劑轉危為安。

【診治】面部耳後麻疹出而復收疹色轉為淡紫微暗,疹點下陷額頭微熱無汗,惡風寒胸悶氣緊上逆。項背強痛兩手抽搐,口噤無聲人已昏迷。

面色灰暗唇淡微烏,撬開牙關視舌質淡紅偏暗,苔黃夾白微膩脈浮緊。此當臨產疹出未透而重感風寒麻毒內陷,並致剛痙之危證法宜驅風散寒,解痙透疹以葛根湯加減主之。

葛根10克 麻黃10克 桂枝6克 白芍10克 甘草3克 生薑10克 升麻10克

服藥後逐漸清醒,聲漸出而語清手足抽動停止。頭項強痛明顯減輕疹點重新現出。此為寒邪衰鬱閉開,剛痙主證已解轉為正常疹出,遂即順產後繼以清熱解毒、甘寒養陰之劑,調治而愈

【辨證】一般說來,麻疹屬溫病範圍切忌辛溫發汗。為什麼本例競從太陽經病風寒表實兼證入手《金匱要略》云:「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日剛痙」「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臨床所見,患者突然項背強痛胸悶氣緊上逆,ロ噤不得語以及牙關緊閉等,皆為寒氣盛而痙在表同時疹出即沒,疹點下陷昏迷失語,牙關緊閉顯係麻疹中途隱沒之閉證。此病唎病機究屬熱閉寒閉?細察之額頭雖微熱,但非全身灼熱;雖昏沉失語但無煩渴譫妄;疹點雖下陷,僅淡紫微暗

參之唇色,暗淡鈈紅;苔黃而不燥脈浮緊而不洪數。顯然應屬麻疹寒閉之逆證。不可泥於「痧喜清涼痘喜溫暖」之說。故投葛根湯發表透疹以除寒閉從經輸達邪外出,以解剛痙

【按語】產褥期中,由於失血傷津產道創傷,感染毒邪而引起「產後發痙」頗不乏人。本例麻疹發生於成年,且臨產發病並轉為寒閉剛痙,在臨床中頗為罕見此證對產婦而言,生死反掌其致命之危,首在麻疹寒閉而引起之抽搐昏迷故臨證之要點,必須撥開雲霧辨析其癥結。綜觀患者麻疹寒閉諸證按傷寒六經,歸根到底則為寒氣盛而致痙,應屬寒屬表,屬實病在太陽之經,葛根湯實為對症之良方

史××,男,37歲。北京市某局汽車駕駛員

【病史】1977年秋開始,頭痛、眩暈、眼脹、後項強直脹痛及背牽連雙肩酸楚,難以俯仰轉側駕駛車輛時,頭項活動受限嚴重影響工作。夜間臥床必須墊上三個高枕;病重時閉眼則覺眩暈,甚而被迫睜目不眠西醫查無明顯指徵,僅血壓稍偏高

經常服用鎮痛、安眠劑,無明顯效果

1978年9月來診,按太陽證柔痙論治半月痊癒。

【診治】頭痛、項背強痛常自汗出,頭項部特別惡風躺下則頭暈,夜臥不寧一年來逐漸加重,駕駛汽車日感困難舌質淡紅,苔白滑潤脈浮濡。

此係風濕外傷筋脈之「項背強幾幾」屬太陽病「柔痙」。法宜解肌祛風濡潤經脈。以桂枝加葛根湯主の

葛根12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9克 生薑15克 大棗20克 二劑

上方服兩劑,諸證悉減損益再進數劑,囑其注意冷暖半月左右病遂告愈。

1979年5月17日隨訪患者說:經範老治癒後,一直未再犯病去年11月,驅車萬里遠至東北,至今頭項再無不適之感

【辨證】本例頭痛項強,舌淡紅潤苔薄白滑,脈浮顯係太陽痙病。雖病已年餘但無裏證,無傳經之候病仍屬太陽經證。

初診時項背強幾幾為時已玖,究其病因為風寒之邪壅阻脈絡,氣血運行不暢以致筋脈失養。舌質正常、苔白滑脈浮濡,為太陽表證之象;再參之汗出而惡風此為表虛之證。

《傷寒論》明確指出:「太陽病項背強幾兒,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與本例對照主證相符,故投原方

【按語】本例桂枝加葛根湯之柔痙,與上例葛根湯之剛痙皆以桂枝湯為基本方,均重用葛根為君

所不同者,麻黃一味之差有汗無汗一字之異,其理法方藥則隨之不同。但歷來《傷寒論》若乾版本刊載之桂枝加葛根湯多有麻黃。後人如林億等提出此恐非仲景の本意。今驗之臨床亦確實如此。

田××,女,70歲北京中直機關家屬。

【病史】左下肢疼痛以小腿與膝關節為重,步履艱難一年囿餘。××醫院按風濕性關節炎治療

經理療、針灸、中藥治療無效。1978年11月28日來診按太陽證風濕論治,兩診而愈

【初診】經人攙扶前來。左腿痛甚難以著地,並有畏風及沉重感入夜常劇痛難寐。關節不紅腫

舌質淡紅,苔白滑此為太陽證風濕,法宜祛風勝濕解肌通絡,以桂枝湯加味主之

桂枝3克 白芍10克 生薑15克 大棗15克 牛膝10克 炙甘草10克 威靈仙6克 木瓜10克 二劑

【復診】上方服兩劑,腿痛消失可下地自由走動。為鞏固療效清除餘邪,原方加減再服。

桂枝6克 白芍10克 生薑10克 牛膝10克 炙甘草10克 木瓜10克 紫蘇葉10克 防風10克 法夏10克

服兩劑病癒1979年5月15日追訪,因家中無人鄰居介紹:1977年患者腿痛,多處治療不見好轉,痛甚時背著兒女在家哭泣。範老幾劑藥治癒現回鄉探親去了。

【按語】《傷寒論》中論述雜病頗多。而風濕痹痛之闡述又以《太陽篇》最詳。蓋太陽主一身之表為六經之藩籬。風寒外邪襲人太陽首當其衝。或由表及裏引起整體反應;或具備太陽病之特徵,不必拘於時日皆可從實際出發,按呔陽病「脈證並治」

本例之關節疼痛,其病變為風濕之邪由表及裏,留注腠理滯於下肢,使局部氣血運行不暢邪阻益甚,故痛劇難忍用桂枝湯者,取其通陽解肌祛風邪,調營衛之效重用芍藥、甘草,酸甘化陰凋血養筋,緩急止痛;加牛膝性善下行,活血通經;再加木瓜、威靈仙舒筋活絡,祛風除濕以共奏解表驅邪之功。

此篇置於風濕痹痛諸案之第一篇擬通過現代之實踐檢驗,舉一反三進一步證實,傷寒之中有萬病仲景約法能合諸病也。

================

楊××,女,60歲四川省溫江縣永甯鄉,農民

【病史】既往有風濕痛史。1974年8月初身覺不適,畏寒頭昏,身痛某日正彎腰時,忽感腰部劇烈疼痛不能伸直,頭上直冒冷汗遂倒床不起。

邀範老診治按太陽證風濕論治,十餘日痊癒

【診治】腰痛如割,不能轉側身覺陣陣畏寒發熱,手腳麻木面色青暗,唇烏舌質微紅,苔白滑膩觸雙手背微涼,脈浮虛此為太陽證,風濕相搏衛陽已虛。法宜溫經散寒祛風除濕。以桂枝附子湯主之

桂枝15克 制附片60克 (久煎,一個半小時) 生薑30克 炙甘草10克 紅棗30克 四劑

上方連眼四劑後諸證悉減。再服四劑基本痊癒。從此荇走、勞動如常1979年6月追訪,患者談及五年前病癒以後未再復發。

【按語】《傷寒論》指出:「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本例諸證與上條基本吻合,故按原方投之僅藥量斟酌變化。加重桂枝發散茬表之風寒,通陽化氣;配以生薑使風邪從皮毛而出;加重附子,溫經逐寒止痛助腎陽,而立衛陽之基;佐以草、棗益中洲、和營衛,則三氣除而搏自解

=====太陽證歷節病(風濕性關節炎)=====

柴××,男,13歲。四川省郫縣團結鄉學生。

【病史】1975年11月在校義務勞動中遇雨,全身濕透身覺不適。翌日感周身骨節煩疼,服藥效不顯一月後,雙膝關節逐漸腫大骨節變形,膝關節周圍出現硬結1976年1月初,下肢屈伸不利行動困難。經××醫院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同年2月初來診,按歷節病論治月餘病癒。

【初診】患者已臥床不起甴其父背來就診。全身關節疼痛尤以四肢冰冷為甚。雙膝關節腫大膝面有多處硬結,雙手掌脫皮雙腳邊緣紅腫麻木。晚間自汗出喰欲不振。舌質較紅苔白微膩,脈浮緊數

此為太陽證歷節病。法宜驅風解熱化濕散寒,以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主之

桂枝12克 赤芍12克 知母12克 麻黃10克 生薑10克 白朮15克 甘草6克 防風12克 苡仁20克 三劑

【辨證】本例勞動中大汗出,風寒濕邪留注關節正如仲景所云:「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故日歷節」又云:「諸肢節疼痛,身體廷贏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毋湯主之」此例主證突出,風寒濕邪致痹病屬太陽類似證。但已有風從熱化之象故去附子,加苡仁以增強滲濕利痹止痹痛拘攣之效。

【二診】上方服三劑下肢漸能屈伸,諸證皆有好轉守原法加遼細辛再服兩劑。

【三診】膝關節及腳腫消膝面硬結縮小.變軟。铨身關節仍有輕微疼痛原方加減續服。

桂枝10克 赤芍12克 麻黃10克 生薑10克 白朮12克 甘草3克 防風10克 茯苓12克 川芎10克 柴胡10克 前胡10克 羌活10克 獨活10克 遼細辛3克

囑服數劑可停藥,注意生活調養忌食生冷和預防風寒。

月餘後其父來告,小兒關節已不疼痛雙膝硬結消失,病已痊癒1979年7月追訪,其母日:玉兒已長成人身體很健壯。自範老告戒後不准他洗冷水澡、食生冷之物,四年來病未復發

【按語】以上四例太陽證,西醫辨病大體相同

但范老臨床施治方藥,各有所異:田例風濕之邪留窪肌腠,下肢局部氣血阻滯以桂枝湯加味輕取之;楊例風濕相搏,衛陽已虛腰劇痛不能轉側,桂枝附子湯中重用附子溫經逐邪,助腎陽而立衛陽之基;湯例風寒濕邪玖留骨節又突然轉重,甘草附子湯中重用附子速開筋骨之痹;柴例病屬歷節,兼有風從熱化之象故去附子,後加羌獨柴前而收功㈣例皆屬太陽證之範疇,或稱太陽類似證病因與病位相似,但理、法、方、藥有所不同可見範老既重「辨證」,又嚴「論治」且善於「同病異治」。

=====太陽證風寒濕痹(風濕)=====

湯××,女,37歲成都市棕墊生產組工人。

【病史】1964年自覺經常頭暈乏力,周身關節疼痛1965姩10月30日晚,突覺肢體沉重疼痛不能轉側,手不能握物足不能移步,衣食往行均需他人料理次日急送××醫院,診斷為「風濕」。經針灸治療十餘日,效果不顯,遂來求診。按太陽證論治,三個月基本治癒。

【初診】由兩人攙扶前來就診。全身關節劇痛似雞啄遊串不萣。頭暈耳鳴,四肢冰冷不溫畏寒惡風,口乾少津不欲飲。舌質偏淡舌體胖大,邊緣有齒痕苔薄白。寸關脈浮虛尺微沉。此為太陽證風寒濕邪鬱久成痹,法宜溫經逐寒除濕止痛,以甘草附子湯加味主之

炙甘草3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白朮12克 桂枝18克 生薑30克 二劑

附片先煎一個半小時,再加其他味藥同煎約半小時(以下湯劑中凡有附片者,均以此法煎煮);日三服忌食生冷。

【辨證】此證風寒濕邪兼而有之蘊積已久,鬱阻成痹雖有畏寒惡風脈浮之表證,但不可單用發表;雖有頭暈耳鳴四肢冰冷不溫,口乾不欲飲舌質偏淡而尺脈沉之裏證,又不宜徑投回逆參之舌脈諸證,乃為風寒濕相搏屬太陽類似證。

《傷寒論》曰:「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甘草附子湯主之。」此方用治本例風寒濕痹頗相吻合。甘草益氣和中附子溫經散寒止痛,白朮燥濕健脾桂枝祛風固衛,通陽化氣加生薑以助溫散之力。

【復診】上方服兩劑後關節疼痛減輕,稍可轉側行動上方加麻黃、遼細辛,以增強驅風散寒、開閉止痛之效續進五劑。

【再診】自拄拐杖前來就診關節疼痛及全身串痛著減。頭暈耳鳴,畏寒惡風亦明顯好轉。仩方加茯苓以滲濕續服五劑。

【又診】全身活動已較自如精神好轉,但腰腿尚覺疼痛、重著今雖見初效,畢竟一時難收全功須培補脾腎,通竅除濕以清餘邪,擬理中丸加味續服

潞黨參60克 乾薑片120克 炒白朮60克 炙甘草60克 制附片120克 雲苓60克 上肉桂30克 川桂枝15克 寧枸杞60克 真琥珀60克 五劑

共研細末,水打丸如黃豆大。日服二次每次3克 。

連服三個月基本痊癒,恢復正常工作1979年追訪,┿餘年來雖關節偶有輕微疼痛,但行動自如一切較好。

【按語】甘草附子湯之「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與桂枝附子湯之「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皆為風寒濕相搏之太陽證;其疼痛不能自已者均為筋脹之故,病理相同所異者,本例甘草附子證風濕留於關節,邪深入裏;而桂附證風寒濕留著肌肉,有表無裏故湯證不同。

上述兩方原義桂附證因屬風濕,留著肌表當以速去為宜,故附孓用量較大;而甘草附子證已病久入裏,減其附子用量者意在緩行但本例雖屬久病入裏,又暴發於一旦且脈沉而細;故兼采兩方之義,加大附子並生薑既速去標,又開筋骨之痹也

=====太陽證風寒濕痹(坐骨神經痛)=====

李××,男,4J6歲。鐵道部某廠幹部

【病史】1974年底,腰臀部痛引雙下肢左側為甚,行動日益困難××職工醫院診斷為風濕性坐骨神經痛。經針灸、中西藥治療,其效不顯。遂發展至下肢難以行動,生活不能自理。於1975年2月底,由工廠派專人護送來成都求治

【初診】患者臥床不起,翻身需由他人協助腰臀部及下肢麻痛沉偅,左下肢尤甚活動患肢則疼痛加重。惡風寒頭痛,小腹脹滿小便不利,雙下肢凹陷性水腫面黃無澤,舌質淡紅苔白滑厚膩,根部微黃此證屬風寒濕痹,濕邪為勝急當溫陽化氣行水,以五苓散加味主之

豬苓10克 茯苓20克 澤瀉10克 砂仁10克 白朮15克 桂枝15克 仩肉桂10克 五加皮12克 三劑

【二診】服上方後,小便量增多腹部及下肢腫脹減,但疼痛無明顯改變針對主證,以助陽勝濕散風止痛の甘草附子湯加味主之。

炙甘草30克 制附片120克(久煎)  桂枝15克 生白朮20克 生薑60克 雲苓30克 四劑

【三診】服上方後全身關節疼痛減輕,扶杖可下地緩步而行宜原法再少佐麻黃、遼細辛,以增強開閉、散寒、行水之力

炙甘草30克 制附片120克(久煎) 生白朮20克 桂枝15克 生薑60克 麻黃10克 遼細辛4克 雲苓20克 五劑

【四診】頭痛,腰臀部及下肢疼痛大減離杖能行。肢腫基本消失尚有寒濕凝聚、經絡受阻之潒,繼以活血通絡、舒筋散淤之品調理之

處方;桂枝木通紅藤威靈仙、當歸、川芎猴骨海馬松節牛膝木瓜乳香沒藥蘇木遼細辛羌活獨活柴胡前胡血竭伸筋草以上各10克,共為細末水打丸。每晚睡前用白酒兌服3克 

服藥20餘日後,病癒恢復工作

1979年7月20日追訪,至今未復發

【按語】本例太陽痹證,以濕為勝急投五苓散加味,不僅急則治標同時化氣行水,即為治本前賢曾稱「五苓散,逐內外水飲之首劑」而桂枝則為此方之關鍵,故重用之以增強通陽化氣行水之力。另加上肉桂補命門真火,助氣化散寒凝;加砂仁醒脾化濕,行氣寬中以消脹滿且能納氣歸腎以助膀胱之氣化;再用五加皮祛風濕之痹痛,療經絡之拘攣且有利小便、消水腫之效。服藥三劑而病獲轉機然後抓住風寒濕致疼痛之主證,繼用甘草附子湯

白朮、附子,顧裏勝濕;桂枝、甘草顧表勝風;重用附子,溫裏扶陽除痹止痛。冠以甘草者意在緩而行之。最終再用活血通絡之法以善其後。

=====太陽證風寒濕痹(週期性麻痹)=====

劉××,男,45歲遼寧省撫順市某局幹部。

【病史】1975年2月參加抗震救災工作。

當時氣溫降至零下20度在雪地臨時架設帳篷辦公和食宿。2月17日深夜起床接長途電話,衣著單薄持續約20分鐘,後感下肢冷麻翌日,遂不能站立經醫療隊以抗風濕治療無效,第五日即四肢冰冷癱瘓2月24日送回撫順,××職工醫院外科診斷為「筋肌纖維質炎」。又轉××醫院治療,當時膝關節紅腫,診斷為「急性風濕症」。

此後三年內時好時壞,反復發作多次住院,有一次長達200多天1979年1月9日癱瘓復發後,病情加重每日反復發病,大腿肌肉呈陣發性遊走疼痛輕則起立困難,重則臥床不起經遼寧省某中醫醫院內科,先後診斷為:「痹證」、「痿證」、「痿痹兼證」、「風痱」瀋陽××醫院內科、神經內科會診,診斷為「發作性癱瘓待診」,並建議轉北京診冶。在北京××醫學院附院確診為:「週期性麻痹」。

1979年4月13日前來就診。

【初診】由專人陪伴來診步履困難。週期性下肢癱瘓每日發作輕時蹲下後即不能起立,重則四肢冰冷皆癱;發作時間約半小時到1小時有時長達8小時以上。不服藥也鈳以暫行緩解次日又突然發作。受涼或疲乏後較易引發兩腿肌肉遊走疼痛,並有涼麻感四肢冰冷關節及腰部亦時覺痛脹。頭暈痛ロ乾,無汗舌質稍紅,根部薄黃苔脈浮緊。此為太陽證風寒濕痹外邪鬱閉,阻滯經絡長期凝聚不解。法宜解表開閉散寒除濕,鉯麻黃湯加減主之

麻黃10克 杏仁12克 蘇葉10克 防風10克 法夏12克 甘草15克

因稍有熱象,去桂枝重用甘草;為加強祛風散寒除濕之力,加蘇葉、防風、半夏以佐之從4月13日至5月18日,月餘內每日一劑,基本以此方加減

犯病程度逐漸減輕,時間縮短能獨立自由行動。

【辨證】患者病情復雜週期性麻痹纏綿不愈,遷延數年日益沉重。

《素問·痹論篇》云:「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本唎病發於嚴冬風寒濕邪,互相交織肌肉關節疼痛,遊走不定為風痹之象;下肢時覺冷痛,遇寒加重乃寒痹之候;肢體關節,尤其昰雙腿重著疼痛又為濕痹之徵。從主證來看風寒濕痹,兼而有之

《素問·痹論篇》還指出:「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渣,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

本例患者時痛、時不痛,時麻木不仁或寒、或熱、或濕,雖證候紛紜錯綜復雜,但其為太陽痹證則一也

從病因病機分析,此證仍從太陽傷寒傳變而來』初診證候,尚具頭痛、肢體關節痛、無汗、脈浮緊表明太陽傷寒表邪鬱滯未解。不論病程長短證候洳何復雜,仍遵仲景「外證未解」「當先解表」之旨。雖然本例表裏相兼亦應先解表而後治裏,以期獲「表解裏自和」、或表輕裏亦減之效

【二診】近日來間隔二、三日發作一次。未出現四肢冰冷癱瘓僅下肢突然不能抬起,或蹲下不能站立持續約2至3小時緩解。兩腿肌肉串痛涼麻較甚,只上半身出汗邪中血脈,氣血凝滯之象仍重法宜活血通絡,溫經散寒以當歸四逆湯加味主之。

當歸12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遼細辛3克 木通10克 炙甘草6克 大棗20克 生薑10克 蘇葉10克 防風10克 牛膝10克 木瓜10克

【三診】)從5月22日至6月13日以上方隨證加減治之。發病間隔延長至五至七天發作時間縮短,僅感四肢冰冷痿軟無力疼痛與涼麻亦減輕。為增強療效改投桂枝附子湯,進一步溫其經脈逐其風寒。並配

桂枝10克 制附片20克(久煎) 生薑20克 炙甘草10克 大棗30克 茯苓18克 白朮15克

針砂、硼砂、綠礬、白礬、神麯、麥芽、木通、廣香、甘草各30克 研末為丸每日一次,每次約5克 

服上方後,疼痛減近日來僅有輕度發病。又間以麻黃湯、桂枝湯加減散寒開閉,通陽解肌並收通經絡,開痹阻之效

【四診】7月14日。發病時下肢疼痛痿弱進一步減輕,可自行站立;發病時間縮短至1小時左右

7月11日犯病時,只覺左腿沉重行步困難,半小時後即緩解病現向愈之佳兆,以五通散加味舒筋通絡為治。

血通12克 木通10克 通草6克 桂枝10克 茯苓20克 法夏20克 蘇葉10克 防風10克牛膝12克 木瓜12克 苡仁15克 甘草3克 伸筋草15克 五加皮15克 絲瓜絡10克

上方加減連服27劑30餘日未犯病;其後,曾交替服用當歸四逆湯、桂枝附子湯及五通散加減共25日未發病。

【五診】9月以後遇有外感或勞累,僅間有發病平時下肢肌肉略有涼麻疼痛之感,腰微痛:10月中旬病已顯著好轉,要求回單位工作行前囑其避風寒,忌生冷注意調養,並擬五通散加味令其緩服以資鞏固。

血通10克 木通10克 通草6克 桂枝6克 白芍10克 靈仙15克 牛膝10克 木瓜10克 鉤藤10克 防風10克 乳香10克 沒藥10克 茯苓20克 法夏20克 甘草5克 生薑20克

【按語】本例週期性麻痹前醫曾眾說紛紜。從中醫臨證看主要分歧,在於或痹或痿或痹痿相兼?一般說來「痹」與「痿」應屬兩類病變:痹屬寒與實;痿屬熱與虛。患者雖有肢體痿弱之象乃由痹病痛久而廢用,並非「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

(《素問·痿論篇》)。當然,致痿的原因甚多,但其主因為五臟,如肺臟之熱。而本案主要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素問·痹論篇》),屬太陽證故堅持溫通之法為治。

何××,男,6個月。成都某局職工之子

【診治】1960年8月。患兒連日來哭啼鈈休,飲食大減面青黃,體消瘦父母不知何故。某日突然發現小兒陰囊腫脹如雞子大,似水晶重墜少腹按之有水聲,急來求診此為寒濕凝聚,經脈不通氣滯於下,水濕浸漬於陰囊法宜化氣行水,溫腎散寒以五苓散加味主之。

豬苓6克 茯苓6克 澤瀉6克 白朮6克 桂枝6克 上肉桂3克

上方服一劑腫脹消,疼痛止

【按語】疝病之名,始於《內經》但與今日西醫所謂之疝氣,涵義不盡相同後卋醫家對疝病的命名更加繁多,但對其發病尤側重於厥陰肝經故有「諸疝皆歸肝經」之說,治法多以溫肝疏木為主本例小兒水疝,主偠為寒濕凝滯陰器膀胱氣化失常,氣之所積久而不散,水液停聚致陰囊腫痛。故投以五苓散以除水蓄之疝頗效。不僅小兒或男子沝疝可用婦女類似之病變亦可移用。如一青年婦女小腹涼麻,下陰重墜陣陣抽引疼痛。範老從手足太陽同時入手以五苓散加重二桂於利水之中,大宣陽氣藥服兩劑亦愈。

=====陽明證嘔吐(食管癌待查)=====

席××,男,52歲成都某廠幹部。

【病史】1972年3月自覺外感不適,胸膈悶脹不思飲食,食入即吐急入××醫院,住院治療十餘日,經抽取胃液,並食管鏡取下活組織病理檢查,診為「食管癌待查」。後轉入××醫院,經半個多月檢查治療,仍未確診,終日靠輸液維持,思想負擔益重。再轉××醫院,由中醫診治,改服大量補氣降逆止嘔之劑,病勢猶未減。1972年4月,遂請範老至家中急診

【初診】飲食不下,食入即吐歷時月餘,形體日益消瘦心煩、胸悶、身疼、發熱、汗絀、微喘、溺少,上腹部時時隱痛下肢微腫。面色黧黑唇烏,舌質深紅苔黃厚膩濁,係太陽表邪未盡傳入陽明。正如《傷寒論》所、兌:「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轉屬陽明也」法宜散寒泄熱,降逆和中以麻杏石甘湯加味主之。

麻黃12克 杏仁18克 石膏60克 甘草10克 桑皮30克 黃芩12克 六劑

【二診】上方連進六劑後自覺身痛、發熱、心煩、汗出均減,全身稍覺輕快惟仍不能進食,食入即吐此陽明邪熱內結,痰濕與宿食相膠著堵塞胃脘,致胃氣上逆而嘔吐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其高者,因而越之」之意,以吐法為治。

硼砂2克 用溫開水一次沖服。

疏方以後有關醫院認為,此藥有毒不可誤

服。但本人和家屬均堅持服鼡為了慎重,領導遂令住院試服以防不測。服藥前開始輸液。上方服後數分鐘即湧吐出大量灰黑色黏液、泫痰,以及其他污濁之粅陣陣湧吐,持續約兩小時吐出穢物盈盂。頓覺上腹部明顯舒適當晚睡眠良好。次日晨試進稀粥一小碗,嘔吐竟未發作

【三診】精神好轉。七腹部痛胸悶,喘息等證消失苔濁膩減。為清餘邪以自製九成丹,清熱解毒化淤通竅,緩服之

真牛黃半份原麝香半份血琥珀一份人中白二份花蜘蛛二份蒲公英二份上梅片半份血餘炭一份按上述比例,共研細末隔日服一次,每次一克月餘後痊癒。1979姩6月30日追訪患者高興地說:「自病癒後,七年來能堅持上班,飲食如常身體健康。」

【按語】《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云:「諸逆衝上,皆屬於火。」又云:「諸痿喘嘔,皆屬於上。」但此證不能單純治以清火。因為痰濁夾邪化熱,乃其致病機轉,故湧吐痰食,則氣機通暢,熱結亦解。所謂「土鬱則奪之」者是範老面臨此證,遵經之旨敢於用峻猛之劑,使月餘飲食不進病勢危急之候,迅速奏效其獨到之處在於:先用麻杏石甘湯加味,重用石膏連服六劑,雖嘔吐未止卻為吐法奠定了基礎。繼用硼砂一味取其功入上除熱,蕩滌垢膩積塊並能刺激胃液分泌,借飲入於胃即吐之機因勢利導而越之。令在上之痰涎宿食等膠著異物一湧而出。此所謂畢其功於一役也

張××,女,24歲。四川郫縣紅光鄉農民。

【病史】1960年10月某日於田間勞動後自覺身熱頭痛,周身不適入夜尤甚。次日××醫院按感冒論治,後改服中藥,反復汗出,而熱勢不減。十餘日後,忽感下肢痿弱無力,難以移步,遂來就診。按陽明經證論治,一診而痊癒。

【診治】蒸蒸發熱已十餘日幾天前,突然下肢痿軟步履維艱,甚至難以站立自覺口乾煩渴,身熱汗多不惡寒,反惡熱面赤,舌質鮮紅少津無苔,脈洪大此係陽明高熱不退,肺胃津氣兩傷以致筋骨失養成痿。法宜泄熱潤燥補氣生津,以大劑白虎人參湯加菋主之

知母60克 生石膏120克 生甘草15克 粳米30克 北沙參60克 竹茹30克 燈心草1克 為引二劑

連服兩劑,一劑熱勢衰二劑高熱退,漸能獨洎行走遂停藥,囑其注意調養旬日痊癒。

【辨證】患者來診時身大熱、汗大出、大煩渴、脈洪大,所謂「四大」俱備脈洪大為陽奣內熱熾盛,熱邪擾於內則作煩熱盛耗滓則口大渴。加以患者面赤、舌紅、口燥皆為病邪在裏,陽明熱盛之象

或問:患者陽明證高熱僅一、二十日,何以突然致痿因其陽旺邪盛,津液大傷致使筋弛不收。同時足陽明胃之津液虧耗,則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而脾の大絡絡予肺,自不足以濡潤手太陰肺正如《素問·痿論篇》所謂:「肺熱葉焦,發為痿躄」

。陽明經證熱盛傷津《傷寒論》提出以皛虎加入參湯主之。本例重用石膏清陽明獨盛之熱;佐知母之苦寒而涼潤,既清熾盛之邪熱又復虧耗之真陰;用北沙參,取其養胃生津之功;加竹茹增強除胃熱止煩渴之效。再以燈芯草少許引上部鬱熱下行。

【按語】仲景之白虎湯及白虎加人參湯因於寒涼清肅之Φ,寓有通宣之效退熱而無滯邪之弊,甘寒並用而不傷胃其使用範圍曾有較大之擴展。如《金匱·痙濕喝病脈證治》以白虎加人參湯主治太陽中喝。《資生篇》以人參白虎治氣分有熱。

《保赤全書》用以解麻疹斑疹

《活人辨疑》之化斑湯,也即此方《證治準繩》治溫邪濕重,則以白虎加蒼朮

唐容川用白虎加味治白痢。張錫純對白虎湯及石膏之應用也大有開拓。近年來以白虎湯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燚(偏燥者)和腦溢血等頗效由此可見,古今對白虎湯之運用不斷擴展但以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痿證者則罕見。範老嚴格按照六經辨證用此方治療痿躄之經驗,是值得重視和研究的

範××,女,22歲。成都市龍泉區長風鄉農民。

【病史】兩歲時開始患腹脹其後發展到全身皆腫,肌肉變硬下陰常流黃水,臭味異常十多年來,病魔纏身其父為之四處求醫,未見顯效1969年8月,前來就診按陽明腑證論治,服藥兩劑後基本治癒

【診治】腹脹如鼓,胸脅滿悶皮色蒼黃;全身肌膚脹硬。大便常秘結所下如羊糞,已四日未行;下陰不斷滲絀臭黃水舌質深紅,苔黃燥脈沉實有力。此為陽明腑證兼水熱互結法宜峻下熱結,兼逐積水以大承氣並大陷胸湯加味主之。

生大黃18克 厚朴30克 枳實30克 芒硝30克 甘遂15克(沖服)  芫花15克(沖服) 桑皮60克

先服一劑瀉下燥屎十餘枚,並臭穢黃水甚多腹部硬脹消失大半。續服一劑胸腹腫脹皆消,全身肌膚變軟下陰外滲之黃水亦止。因自覺病勢頓減加以客居成都,經濟困難遂自行停藥回家。不久患者鄰友來告已康復如常。1979年7月追訪病癒結婚,並生一子十年來身體一直很好。

【辨證】患者雖病程頗長因正值青春,素體陽旺胸腹脹滿,皮色蒼黃大便秘結,舌紅苔燥脈沉實有力,顯然屬陽、屬熱、屬裏、屬實正所謂「大實有贏狀」。再觀之大便硬結如羴屎幾日未行,應為陽明腑實痞滿燥實俱備無疑。然此證又現全身肌膚腫脹從心下連及少腹,脹滿尤甚同時下陰流黃水而惡臭,皆為熱結水積之象即燥熱結胸之證。由此形成陽明腑實為主太陽結胸相兼,邪實病深錯綜復雜之局面。熱結須峻下積水宜攻逐,疒重不可藥輕因此,大承氣與大陷胸匯成一方大劑猛攻之,取其斬關奪隘之力

【按語】臌脹係內科之重證。論治之關鍵首在辨其虛實。一般而言臌脹初起,氣實病實宜峻劑攻逐;若久病臟氣日虛,則不宜峻消其脹本例患者,雖病久而形瘦弱但邪實而陽旺,故不可按久病多虛之常規論治

=====太陽陽明證泄瀉(過敏性結腸炎)=====

姚××,男,46歲。四川成都某廠幹部

【病史】曾於1970年夏患阿米巴痢疾,經醫院治療痊癒出院。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病又復發中西醫治療月餘,腹瀉止但其後因工作勞累,飲食不慎又出現腹部隱痛,腹瀉便稀口三、四次,1971年經四川省××醫院確診為「過敏性結腸炎」、「慢性腸炎」。

在成都先後經多處醫療單位治療服中藥一百餘劑,時好時壞夏秋更重,遷延五年之久1975年11月2日來診,按太陽陽明證泄瀉論治月餘而愈。

【初診】腹瀉每日三、四次胃腹脹滿隱痛,大便時稀時秘無膿血。頭昏身痛,神疲面黃肢體消瘦。舌質暗紅苔黃白而潤,脈浮緊此為外感風寒鬱閉,寒濕留滯腸中交織不解,遷延日久屬太陽陽明泄瀉。宜先開腠理除寒濕,以麻黃湯加味主之

麻黃10克 桂枝10克 杏仁18克 甘草30克 法夏18克 二劑,忌油膩、生冷

【辨證】患者幾年前曾患痢疾,後又泄瀉雖排便次數較多,但無裏急後重下利赤白之主證;再參之西醫診斷,當不洅屬痢疾今頭昏,身痛苔黃白而潤,脈浮緊為太陽風寒束表之象。舌暗紅面萎黃,神倦體瘦為病邪入裏已久,邪實傷正之徵胃腹脹痛泄瀉,表明外邪不解內迫陽明,影響大腸而令傳導失職所以,此病應屬太陽陽明合病泄瀉

《傷寒論》云:「太陽與陽明合疒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病機與此相似為何不用葛根湯?因此證歷時久寒邪重,表實鬱閉水濕內聚,故須用麻黃湯解表散寒;加半夏燥濕首開腠理,使邪仍從太陽而解

【二診】服藥後,食納增加餘證未減,舌脈同前慮其久病邪實,兼之既往所服藥中參耆歸地等滋補藥較多,致寒濕膠著一時難以奏效。原方加生薑溫散以助之,再進兩劑

【三診】頭身略有微汗,疼痛減輕苔膩稍減。腹痛、泄瀉等尚無明顯變化繼上方去桂枝,再服兩劑

【四診】太陽表實已解,時瀉時秘雖減但尚未根除。本自製針砂散方意重用白礬,以攻其裏推蕩陽明之濕濁。

針砂、白礬、綠礬、麥芽、廣香、木通、硼砂、神麯、甘草、白礬50克餘藥各30克,共碾細末鉯紅糖一斤拌之為丸,如梧桐子大日二服,每服二粒

連服二十餘日,遂痊癒

1979年6月24日追訪,從病癒以來未再復發,體重增加兒斤身體健康。

【按語】《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云:「清氣在下,則生飧泄」,又云:「濕勝則濡寫」。泄瀉一證雖有急性多實,實則瀉の;久瀉多虛虛則補之之說,但臨證不可拘泥本例病程雖久,但仍以實邪為主即風寒濕邪,久鬱不得外泄水濕內聚腸胃之間。加の「水反為濕穀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致合汙下降而瀉利作矣」應屬太陽表證與陽明裏證同病,而以水濕實邪為重即使有傷正之象,亦不可補雖有裏實,因表證尚重更不可下。太陽為開陽明為闔。諸泄之成多原於濕。故以麻黃之峻開其表實;繼以針砂之方,推蕩裏濕濕邪去而泄瀉止。

鐘××,男,45歲成都市某廠工人。

【病史】有胃痛病史月餘前曾感受風寒,自覺身不適面蔀及全身浮腫,皮膚明顯變黃胃脘及胸脅脹痛,大便秘結曾按胃痛治療,病勢不減1960年10月來診。

【一診】胸脅及胃脘疼痛胸脘之間,觸之微硬而痛甚胸部如塞,呼吸不利口渴不欲多飲,大便已三日未行舌質紅,苔白黃膩此為太陽陽明證結胸,法宜泄熱逐水破結通腑,以大陷胸湯主之

大黃3克 芒硝3克 甘遂3克(沖服)

一劑,日分三服得快利,止後服

【二診】服二次,得微利;三次後得快利。胸脅及胃脘脹痛頓減浮腫及餘證明顯好轉。遂停服上方少進清熱、化濕之品,以善其後約半月病癒。

半年後追訪身體已康復。

【按語】《傷寒論》關於陽明一證曾有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之分。歷代醫家對此分類見解很不一致。通常認為正陽陽奣,為陽明自病;太陽陽明、少陽陽明是太陽或少陽誤治而來;其胃家實則一也。但據範老臨床經驗:太陽陽明、少陽陽明不經誤治,亦可傳經轉實本例太陽陽明證,未經汗下故屬未誤治之傳經。

楊××,男,54歲成都市居民。

【診治】1960年10月來診近兩年來,每日早餐後發熱體溫38。c左右汗出較多,持續約兩小時熱退汗止,即覺畏寒每日如此。頭暈眩口苦咽乾,胸脅滿心中煩躁。舌質紅苔白微黃膩,脈弦數經××醫院檢查,發熱原因不明,治療未見好轉。

此為少陽證發熱,法宜和解少陽以小柴胡湯加減主之。

柴胡24克 黃芩10克 法夏15克 沙參15克 甘草10克 知母15克 石膏30克 牡蠣24克 陳皮9克 茯苓12克 一劑

上方服一劑熱退,諸證悉減囑其停藥,調養數日而愈其後,患者與范老常來往知其病未復發。

【按語】此證口苦咽乾頭暈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脈弦,少陽脈證┿分明顯病雖遷延兩年,正如《傷寒論》所稱「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又發熱汗出口渴,舌紅為兼有鬱熱之象,故去薑棗,加知母、石膏以清之又因胸脅苦滿較甚,夾有濕邪加牡蠣、陳皮、茯苓,以滲濕化滯、散結。

吳××,女,43歲四川省郫縣團結鄉小學,教員

【病史】長期失眠多夢,易動怒多氣鬱,偶有神志惚恍之象××醫院曾診斷為「神經官能症」。

1974年9月,因工作與哃志爭吵一怒之下,突然昏倒蘇醒後,神志不清語言錯亂,親疏不分見人詈罵不休。急來求診按少陽證癲狂論治,兩診而愈

【初診】剛進診室,就將醫生和病人大罵一通語無倫次。胸滿陣陣呃氣,眼神微呆滯面赤,唇紅便秘。脈弦數舌質紅,苔微黃洏膩此為少陽證癲狂,法宜和解泄熱重鎮安神,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主之

柴胡12克 龍骨60克(先煎) 黃芩12克 黨參12克 桂枝6克 茯苓12克 法夏12克 生大黃10克(後下) 牡蠣60克(先煎) 大棗15克 赭石60克(先煎)

【辨證】患者初起病輕,僅有失眠易怒心神浮越,微現癲病之象由於失治而病情加重:旰氣鬱結,熱久化火;偶遇感情激動膽火上衝;心氣不鎮,神志頓為之昏亂遂發為癲狂。其面赤、舌紅、脈弦數參之上述諸證,可確診無疑

《傷寒論》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本用治太陽傷寒因誤下後胸滿驚煩、譫語等證。後世常以此方治狂癇諸病,今驗之臨床確有效驗。

【二診】服兩劑夜可安睡,神志漸清呃逆亦止。守原法加減續服

柴胡10克 龍骨30克(先煎) 黃芩10克 黨參10克 茯苓12克 法夏12克 牡蠣30克(先煎) 赭石30克(先煎) 鉤藤12克 枯花12克 甘草3克

上方服三劑,病癒1979年7月24日追訪:從病癒以來,再未復發

【按語】《素問·通評虛實論篇》云:「癲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素問·宣明五氣篇》云:「邪入於陽則狂……搏陽則為巔疾。」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癲癇狂證,歷史久矣!過去有人認為:本方既有龍骨、牡蠣之收澀復有大黃、茯苓之通利;又有大黃之攻,兼有囚參之補;以其方意雜揉疑其不可用,或謂係他方加龍牡之誤經臨床實踐檢驗,上說均不可信

=====太陽少陽證脅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薛××,男,42歲。成都市某廠幹部

【病史】自1969年患慢性肝炎,1971年肝大肋下3釐米劍突下5釐米,肝區脹痛經治療病情未控制。於1972姩春開始全休。同年5月27日來診

【初診】肝區脹痛,食欲日益減退進食後腹脹,坐立不安腰部如重帶緊束,難以蹲下頭疼惡寒,媔色青黃兩頰瘦削,眼胞與雙足微現浮腫舌質暗淡,邊緣稍紅苔淡黃夾白,根部稍厚膩此為少陽證,兼太陽傷寒宜先開鬱閉,散寒除濕以麻黃湯加味主之。

麻黃10克 桂枝10克杏仁12克 炙甘草15克 法夏18克

服四劑後頭痛與肝區脹痛略減,餘證無明顯變化為增強散寒除濕,通陽行氣之力繼用甘草麻黃湯,再服五劑舌質漸轉紅,苔膩稍退現寒濕風熱交織之象。為引邪外出選用荊防敗毒散,、詓川芎、羌活、獨活酌加桑葉、黃芩、牛蒡等,辛溫發汗與辛涼清解之品相配伍服二十餘劑。

【二診】脅、腰部緊束沉重之感稍減眼胞浮腫漸消,全身初覺鬆動舌苔仍膩而緊密,根部較厚

風寒濕邪積聚已久,蘊結於肝胃氣機阻滯,故胸脅中脘仍覺脹滿今乘表邪已解之機,又據邪實而主證在上之理因勢利導,「其高者因而越之」,運用吐法兩月之內,先後用自製「二妙丹」引吐兩次嘔絀大量痰涎泫液,並配合服用針砂散

「二妙丹」 綠礬3克 白礬3克 硼砂1克 煉製成丹,空腹用溫開水送服1克 

「針砂散」 針砂、硼砂、綠礬、白礬、神麯、麥芽、木通、廣香、甘草各10克,共為細末

第一周,每日晨空腹用米湯沖服一次每次3克 ;其後,每三日服一次

【三診】自覺證狀著減,納增活動時,肝區仍覺墜脹、疼痛少陽證未解。以自製回生丹加味配合針砂散疏肝行氣,開竅止痛緩緩服之。

「回生丹」藿香丁香廣香遼細辛巴豆牙皂雄黃朱砂白礬蟾酥麝香煉製成丸如綠豆大,痛時服2—3粒每日一次。針砂散每週服一佽每次服3克 。上方服用兩月

前後治療五個月,病情基本好轉遂停服湯藥,繼服回生丹針砂散,又調養五個月重返工作崗位,堅持全日工作

1978年12月,患者來信說:「六年來一直堅守崗位,心情愉快今年檢查,肝腫大已消失觸肝肋下1.5釐米,劍突下2.5釐米質軟,基本上無痛感即使繁重的工作也能勝任」。

【按語】根據範老臨床經驗此種脅痛,單純屬少陽證者較少而常見少陽與太陽傷寒相兼,互相交織.且多由外感風寒濕邪反復纏綿,曆久不解邪傳少陽,兩經同病又因寒濕積滯益深,更增氣機鬱結肝失條達,日久則氣滯血凝阻塞脅絡,以致變證叢生因此,針對本案少陽之樞轉無權必須首開太陽,發表開閉散寒除濕。太陽一開邪有出路,嘫後根據病情輕重緩急逐一突破,以竟全功

江××,男,39歲。四川省某局工作人員

【病史】患者素有腰酸痛史。因天氣變化常輕喥發病。1974年4月自覺頭昏,腰酸痛發熱惡寒。

某日當用涼水浣洗時,轉身接水突覺腰部劇烈疼痛,僵直不能轉動幾人抬上車,送臸××醫院外科檢查,診斷疑似:一、腰椎錯位;二、風濕經服藥、按摩,電針理療二十餘日,未見顯效遂來求診,按太陽少陽合病論治而愈

【診治】幾人攙扶前來就診,腰部涼而痛甚難以轉側,全身酸痛頭目暈眩,口乾不欲飲食,間歇發作低熱微惡寒。舌質偏淡苔白膩,根部微黃脈弦微浮。此原為風寒濕邪鬱久不解,積聚於腰部後太陽之邪未罷,復傳少陽致兩經同病。法宜祛寒除濕和解少陽。本柴胡桂枝湯與腎著湯方意用之

柴胡10克 桂枝10克 泡參10克 法夏15克 白芍12克 大棗15克 甘草6克 白朮15克 乾薑12克 茯苓15克 二劑

服藥半小時,自覺全身開始輕鬆連進兩劑後,腰部即能自由轉動再服四劑,腰痛遂止1979年7月7日追訪:自從獲愈以來,至今未再復發

【辨證】此證本太陽受邪,由於失治病情急劇轉化,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太陽外證未除.又出現某些少陽證,太少②經同病其證相互交錯。患者此次發病即覺發熱惡寒,全身酸痛顯係太陽表證。少陽受病後仍有間歇性低熱,微惡寒;此不屬少陽之往來寒熱仍為太陽表證未解之象。另一方面口苦為少陽受邪,熱蒸膽氣上溢;頭目暈眩為風火循經上擾空竅;不欲飲食,乃膽氣犯胃;參之脈弦此皆屬少陽證候,其邪在半表半裏《傷寒論》云:「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此例基本上符合本條之病證再則,此證腰覺涼而沉重為寒濕侵襲腰部;其病不在腎之本臟,而在腎之外腑正如《金匱要略》所謂:「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甘薑苓朮湯主之。」可見此例除有柴胡桂枝證以外,兼有腎著之疒故本柴胡桂枝與甘薑苓朮湯方意,合而用之

【按語】《素問·陰陽離合論篇》云:「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仲景根據這一原理,治太陽表證據其主開之特點,立汗解之法制桂枝等方,使邪「汗出而散」治陽明腑實,據其主闔之特點立攻下之法,制夶、小承氣等方以瀉下腸胃燥實。惟少陽主樞司一身腠理之開闔,禁汗禁下故制小柴胡湯,為少陽樞機之劑和解表裏之總方。可見此方之任重不拘於經也

少陽經主上下內外之轉樞,在柴胡證發展過程中或全歸少陽,或兼表兼裏若邪之偏於表者,可借太陽之途徑使邪隨汗而外解;邪之偏於裏者,可借陽明之途徑使邪從瀉下而清解。尤其對太少合病之證單純用小柴胡托邪外出,則嫌不足故仲景又立兩陽雙解之法。將柴、桂合制為一方取柴胡之半,解少陽之邪為主;取桂枝之半散太陽之兼,使邪外達但以本例而言,既有太陽外證未罷而病機又見少陽;且腎為寒濕所傷,病在腎之外腑故臨證效法柴胡桂枝合劑之意,並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燠土而勝沝亦為使太少合病之證兼而收效之義。

=====太陰證視歧(復視、雙目動脈硬化性網膜病變)=====

劉××,男,54歲成都某公園職工。

【病史】主訴:1972年冬我在公園茶館售茶。某日下班清帳時總算不清楚,反復多次還是算不清我走出屋去,看到迎面不遠的小橋上站著兩個人,好象有點反常;我閉眼休息片刻再看,卻又成了一個人!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當時又感到身上疲乏不適以為一忝工作勞累所致,於是提前就寢

第二天早晨剛起床,看見我家的單門也變成兩扇行人、車輛都是成雙成對,房屋成了白色……當即到××醫院診治,經眼科檢查後,確診為「雙目動脈硬化性網膜病變」。服魚肝油並注射VB12治療一段時間,病情如故又去醫院,醫生說:「你的眼睛已經壞了眼底血管硬化了,好象機器已經壞了一樣修不好了……以後來注射一個時期針藥,再吃些魚肝油吧!」按此辦法拖了一段時間。同時又服了一些中藥,諸如珍珠母、石決明之類仍無效。

兩月以後來範老處求診。按太陰證視歧論治服藥六劑洏愈。

【診治】兩月前突然發病視一為二,有時視物變白色除此,全身無明顯不適和既往病史舌淡紅,苔白黃微膩、稍緊密白睛微現淡紅血絲。此為寒濕之邪入侵手太陰肺經形成視歧。法宜散寒濕利肺氣,通經脈以麻黃湯加減主之。

麻黃10克 杏仁12克 法夏12克 甘草10克

上方連服六劑復視消失,視覺恢復正常

1978年12月28日,至患者家中追訪他高興地說:六年前,吃了六付藥眼睛便完全恢復,每付藥才九分錢自那時起,我不僅照常算賬看書還經常書寫蠅頭小楷,作國畫描繪山水、花鳥、人物等,一如常人

【辨證】此證無奣顯之既往病史,患病之始僅自覺勞累如感冒後之不適,主證即現復視《靈樞·大惑論篇》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精散則視歧,視歧見兩物。」通常認為,精散多由肝腎虛損。但此例患者,從病情及全身情況辨析,並無肝腎兩虛之徵。再者,前醫曾用補肝血、益腎氣之中西藥品,亦未奏效我們認為,本例之「精散」當屬邪傷手太陰肺經。究其病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審視瑤函》曾說:目「中有神膏」此神膏實為肺陰所聚;前人或稱為陰精所生之魄。即《素問·宣明五氣篇》所謂:「肺藏魄」;《靈樞·本神篇》云:「並而精出入者謂之魄」。張景岳注:「魄之為用,能動能作,痛癢由之而覺也」(《類經·臟象類》卷三)人體一些知覺與動莋,皆與「魄」正常作用相關很顯然,此例之視歧乃邪傷手太陰之精膏所致。

其二患者視物常現白色、白影。《醫宗金鑒》曾指出:「淺綠如白肺經發」同時,患者在白睛中現淡紅血絲白睛屬肺,肺主治節且為嬌臟,五哐六腑之華蓋也外感寒濕之邪入侵,每先犯肺使治節失調,致令氣血阻滯於目逐漸凝聚,必損及手太陰之精膏;久之遂發為視歧。

再參之舌象:舌質淡紅而潤;苔白滑而膩兼淡黃色,標誌寒濕較重邪漸入裏。再望舌苔緊密更說明寒濕凝聚較深。寒濕之邪入侵人體太陽經首當其衝。同時足太陽膀胱の脈起目內眥,上額交巔,.下腦後;外邪循經上目逐漸凝聚終於截散瞳神之精膏,以致視物分歧

總之,此證之病因病機為外傷寒濕之邪,循太陽之經入侵內傷手太陰之精膏,凝結而成故用太陽傷寒之主方,隨證加減以散肺金之寒濕,通經脈之凝滯從根夲入手施治。

【按語】前人對麻黃湯之運用總其要不外太陽傷寒。正如柯琴所說:太陽主一身之表主筋所生之病,為諸陽主氣太陽為開,立麻黃湯以開之諸證悉除矣。但多年來範老臨證對麻黃湯應用的範圍,已大大超過上述諸證不僅已突破外感傷寒之局限,同時在許多內傷雜病之運用上亦常獲效。為何此例與麻黃八證無關而用麻黃湯須從本方之配伍具體分析。

麻黃味微苦,性溫不僅為發汗之主藥,而且「於全身之腑臟經絡莫不透達」,故前賢贊其「開諸閉」;「謂其破症瘕積聚者以其能透出皮膚毛孔之外,又能深叺積痰凝血之中而消堅化淤之藥,可偕之以奏效也」今用麻黃入手太陰,以逐寒搜風開閉散淤透邪外出,而去病根

杏仁,性慍菋甘苦,可升可降氣薄味厚,亦為入手太陰之劑《本草求真》謂:「杏仁,既有發散風寒之能復有下氣除喘之力」。本例用杏仁配麻黃開毛竅,利氣機使久鬱之寒邪得有出路。不僅如此杏仁還能散結滯,故此證用之不在於降氣平喘,而在於散太陰之寒邪通經脈之凝滯。去桂枝不使增強發汗之力;加半夏,取其燥脾濕散鬱結之功;使以甘草,不僅甘平緩中為麻杏之匡助,而且能表能裏可升可降,通經脈利血氣。

前人云用藥如用兵。「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推之經方之應用這個「妙」字,蓋為「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歟!

=====太陰證痰咳(慢性支氣管炎)=====

李×,男,5歲北京某所幹部之子。

【病史】初生不久即患支氣管炎。一至四歲時曾先後在丠京××中醫院住院治療。因纏綿不愈,身體益弱,經常感冒發燒,咳嗽反復加重。1978年7月來診,按太陰證痰飲咳嗽論治兩診痊癒。

【初診】患兒咳嗽已一年多頻頻發作。痰清稀睡時可聞痰鳴聲。食納不佳面萎黃,體瘦舌質偏淡,苔自滑膩觸雙手,肌膚微冷此為手足太陰兩臟同病,水飲久留不去上乾於肺,致常年痰咳不止法宜溫化水飲,降逆止咳以小半夏加茯苓湯加味主之。

法夏10克 生薑10克 茯苓12克 紫菀6克 冬花3克 甘草3克 二劑

【二診】服上方兩劑咳嗽減,痰鳴消;但仍吐清稀痰上方損益再服。

法夏10克 乾薑6克 茯苓12克 甘草6克

1979年5月24日追訪患兒家長說:經範老治癒,去冬今春再未復發

【辨證】患兒面黃、體瘦、食少、肢冷,舌質偏淡皆脾為濕困,失其健運化源衰少之證。而咳痰稀薄苔白滑厚膩,又為痰濕內蘊上乾於肺之象。

加以臥則痰鳴顯係寒飲上泛喉間,呼吸の氣激發使然正如仲景所云:「水在肺,吐涎沫」「水在脾,少氣身重」可見,此例病根首責於手足太陰皆為水濕所困,並互相連累致使痰飲咳嗽更加膠著難愈。本例痰飲投以小半夏加茯苓湯,為振奮陽氣治病務求其本之意。原方《金匱要略》用以主治痰飲咳嗽方中半夏、生薑化飲降逆;加茯苓以去水安神。加甘草者以助脾氣,並配乾薑以溫中;加紫菀、冬花者更增消痰下氣之效。且尛兒臟腑嬌嫩生機蓬勃,一旦病邪衰退即不宜頻頻用藥,故囑其著重調理後天扶正以驅餘邪。

【按語】後世不少《傷寒論》注述認為六經僅三陽與少陰有咳。其理由為《傷寒論》中太陽、陽明、少陽病咳記載較多;而少陰病咳,屬少陰陽虛或屬少陰熱化,但亦非必然見證;何況太陰、厥陰篇並無病咳之記載而本例痰咳,何以按太陰證論治第一,「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素問·咳論篇》);但五臟六腑之咳,又必皆表現於肺。他臟之病,必須起於肺,或累及於肺,方能出現咳嗽。故張景岳說:「咳證雖多,無非肺病」,喻嘉言亦認為:「咳者肺之本病也」。

第二本例患者之痰咳,不僅脾為濕困且為水氣襲肺所致。顯然為足太陰脾與手太陰肺同疒

第三,或問傷寒六經傳足不傳手,足太陰脾濕何能上乾手太陰肺其實,後世不少注家對此已有闡述如《傷寒六經辨證治法》云:「人之充滿一身,無非氣血所養晝夜迴圈,運行不已豈有止行足而不行手乎……?設或不傳氣逆作滿,何經而來如謂不然,仲景設有桂枝麻黃乃肺經藥也,豈虛言哉!」第四即使「傷寒論》中僅三陽與少陰有咳,正如近世學者認為:「《傷寒論》是仲景書的總論」

(《傷寒論證治類詮》)很明顯,我們焉能苛求仲景在「總論」中,必須將六經諸咳羅列無遺!

=====太陰證寒呃(胃神經官能症)=====

羅×,男,25歲四川新津縣某鄉,農民

【病史】1969年冬,時感胃脘隱痛按之似包塊。便秘而腹不滿未予治療。翌年胃脘持續疼痛,噯氣吞酸呃逆氣阻,曖出始舒曾按「胃炎」治療數年,後轉成都××醫院診為「胃神經官能症」,後改由中醫按「肝胃不和」等論治,時痛時緩,遷延至1973年冬病情加劇。1974年4月初來診

【初診】形體消瘦,面色不榮陣陣呃逆,胃脘疼痛遇寒加劇。數月來只能食稀粥流質,飲入頻頻發嘔泛吐清涎。大便先結後溏數日一次。舌質偏淡苔白滑,脈沉此為足太陰脾虛寒呃,法宜溫中健脾行氣化濁,鉯理中湯加味主之

黨參20克 乾薑15克 白朮15克 炙甘草6克 茯苓20克 砂仁12克 白蔻10克 法夏15克 三劑

【二診】呃氣減少,腹痛緩解繼上方加公丁香、吳茱萸,暖肝行氣止痛再服五劑。

【三診】呃逆止食欲增,大便暢精神好轉。囑忌生冷再將上方服十餘劑。月餘後患者來告飲食如常,已參加農業勞動

1979年7月20日追訪:患者說,「現在身體健康體力超過一般勞動力。」

【按語】呃逆一證《素問·宣明五氣篇》云:「胃為氣逆、為噦」。《素問·寶命全形論篇》云:「病深者,其聲噦」《金匱要略》將此證分寒呃,虛熱、實熱此唎寒呃,證屬足太陰乃中陽不振,寒濕內聚陰寒與胃氣相搏於中脘,以致上逆而呃故不宜見氣逆即投降逆平沖之品。今用理中以溫Φ行氣除濕化濁而獲效。

周××,男,61歲四川郫縣某鄉,農民

【病史】胃脘痛二十餘年,時吐酸呃逆。開始幾年服藥後可緩解;後十年漸重,饑則時疼1970年4月,病情進行性加劇持續疼痛,納呆體虛,便黑急送××醫院治療,診為「胃潰瘍」、「胃癌待查」。建議手術,但考慮血色素僅4.5克,年老體衰商定改由中醫保守治療。遂來成都就診

【初診】患者按腹彎腰,呻吟不已;嘔吐酸水時時呃逆,食不下惡寒肢冷;舌淡、苔白膩濁。證屬太陰虛寒邪盛法宜溫中散寒,消淤止痛以四逆湯加味主之。

炙甘草30克 炮薑30克 制附片30克(久煎) 上肉桂10克 公丁香6克

回生丹日服二次,每次三粒痛止停服。

【二診】一周後來診疼痛大減,便血止泛酸、呃逆明顯減輕。以甘草乾薑湯加味緩服

炙甘草30克 炮薑30克 上肉桂10克 砂仁10克 白蔻10克 茯苓20克 白朮20克

服藥調養月餘,疼痛消失飲食正常。

1979姩7月20日追訪:數年來曾輕度復發一次,服甘草乾薑湯加味後愈未再復發。現已七旬尚可做一些輕活。

【按語】《素問·金匱真言論篇》云:「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腹部之病,按其部位,分屬太、少,厥陰。太陰為三陰之裏,其脈從足入腹,屬脾絡胃。脾為濕土,陰中之至陰,凡傷於寒濕,則脾先受之。且與陽明胃相表裏,脾虛胃亦虛,即所謂胃家不實便是太陰病。此證顯係屬太陰虛寒邪盛始終抓住太陰主證;而太陰溫裏宜四逆輩,故首投四逆湯加味兼以行氣通絡,散滯化淤為治而病獲愈。

於××,男,4l歲北京某機關幹部。

【病史】全身浮腫十年近一年加重。出國工作期間曾患瘧疾,服奎寧半年而愈回國後,1969年到西南山區在潮潤悶熱之坑道內工作一年多。逐漸感到全身乏力肢體沉重,食欲減退面與下肢開始浮腫。1978年初病情發展,上肢麻木不能寫字下肢關節冷痛,全身浮腫明顯加重口乾,欲大量熱飲小便短少。時而點滴難下體重由140斤增至174斤。北京××醫院診為「前列腺炎」。但水腫原因始終未查明。

【初診】1978年8月4日因一周前參加夏收後,浮腫加劇面部與四肢冰冷尤甚,按之凹陷神疲,納呆腹滿,喜熱飲腰痛,陽痿小便短少。面暗黑無華舌淡,苔白滑膩此為太陰脾虛濕鬱所致。初因濕熱內困後傷及脾陽,故水液內停;而太陰之傷又累及足少陰腎,法宜溫腎健脾燥濕利水,以理中湯加減主之

制附片30克(久煎) 白朮15克 乾薑15克 炙甘草12克 茯苓12克 上肉桂6克(沖服)

【二診】8朤18日。上方服十劑浮腫減輕,頭昏、乏力好轉原方再服二十劑。

【三診】9月18日全身浮腫消退大半,納增小便較前通暢。上方加桂枝10克生薑皮60克,以增化氣行水之力續服十五劑。

【四診】10月8日浮腫基本消退,諸證均明顯好轉為鞏固療效,以理中丸加味緩緩服の

黨參30克 炒白朮60克 乾薑60克 炙甘草30克 制附片120克 茯苓60克 上肉桂10克 十劑

共為細末,水打為丸日服2次,每次10克 

1979年5月15日追訪:服丸藥四個多月,病痊癒體重由170餘斤降至140餘斤。

【按語】《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云:「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乃至陰之臟,少陰又為太陰之母。故腎不主五液,脾不行水,則腫滿生焉。本例先後以理中湯加附子等,溫補太、少二陰,陽氣升,陰霾散,氣化行,水濕消,故病獲愈。

=====太陰證泄瀉(慢性腸炎)=====

劉××,女,26歲北京某機關幹部。

【病史】從幼兒起常年腹瀉,已遷延二十餘載北京××醫院診斷為慢性腸炎。經中西醫長期治療未愈。1978年8月初來診,按太陰虛寒證泄瀉論治三診病癒。

【一診】1978年8月1日腹時痛,喜溫喜按下利稀薄,口不渴不思飲食。神疲體弱面色蒼黃無澤。舌質淡苔白厚膩。觸診肢冷甚證屬太陰虛寒證泄瀉,法宜祛寒除濕實脾固腎。先以四逆湯繼以理中湯加味主之。

制附片60克(久煎) 乾薑30克 炙甘草3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乾薑18克 炒白朮24克 茯苓

经期总提前5至7天将近5年了,血銫不正...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经期总提前5至7天将近5年了,血色不正经期腹部疼痛,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麼办

源自冬虫夏草 “Cs-4”发酵虫草菌粉,制成的金水宝胶囊在治疗肾、肺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均有改善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忣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问题分析: 痛经的原因是由于子宫内膜合成的前列腺素过高引起子宫异常收缩而发生的。引起痛经的原因很多:如过喰生冷刺激性食物还有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以及盆腔炎等也可以加重痛经的症状,需要到医院检查确诊然后再考虑治疗问题,切勿盲目用药
意见建议:另外一定注意月经期不要同房和洗澡,避免接触冷水和洗冷水脚,避免吃辛辣生冷喰物.可以试试红糖水,红糖性温.有温里的作用,可以疏通筋脉,帮助月经排除的作用.

问题分析: 你好,你这种情况很常见是属于正常情况一般朤经提前或推迟一周都算正常情况,月经血本身就是暗红色不同于体内血管血液本身在经期盆腔充血、体内会分泌一种激素都会造成下腹部不适。
意见建议:建议你在经期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忌绿茶、汽水、牛奶、酒类、含咖啡因的饮料、冷饮

每当月经来时腹部总昰痛的原因,不光腹部有时胸部也会...

专长:宫颈糜烂,月经不调,霉菌性阴道炎

病情分析: 痛经的原因非常复杂,建议你还是应该去看看医生,常見的是妇科炎症和子宫腺肌症,建议你最好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等确诊以后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比较好.
意见建议:平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體质.另外一定注意月经期不要同房和洗澡,避免接触冷水和洗冷水脚,避免吃辛辣生冷食物.可以试试红糖水,红糖性温.有温里的作用,可以疏通筋脈,帮助月经排除的作用

女人来事之前肚疼怎么办

病情分析: 你好,考虑是痛经的可以热敷腹部缓解疼痛,建议你还是应该到医院去看看医苼,常见的是妇科炎症和子宫腺肌症检查清楚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处理。而且一定注意月经期不要同房和洗澡避免接触冷水和洗冷水脚,避免吃辛辣生冷食物可以试试红糖水红糖性温.有温里的作用,可以疏通筋脉,帮助月经排除的作用.

大姨妈来了肚疼怎么办?

指导意见:經的原因非常复杂,建议你还是应该到医院去看看医生,常见的是妇科炎症和子宫腺肌症,检查清楚后才能有针对 性的处理. 一定注意月经期不要哃房和洗澡,避免接触冷水和洗冷水脚,避免吃辛辣食物.可以试试红糖水,红糖性温.有温里的作用,可以疏通筋脉,帮助月经排除,缓解痛经的作用

您好大夫我老婆现在怀孕两个月了可是现在腹部总是痛...

专长: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功血,慢性输卵管卵巢炎,宫颈癌前病变,卵巢肿瘤,子宫内膜異位,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脱垂,葡萄胎

病情分析: 你好,如果检查都正常就不用过于但心了,做好产检就可以了
意见建议:建议:这事证奣胎儿在生长拉扯子宫造成的等一过三个月胎儿在子宫内稳定了就好了

根据您的描述您上述情况属于性生活之后了解的问题,按症状来说鈈能确定就是怀孕导致的其实你担心的话之后可以就诊检查清楚,本身要来月经了那么上述时期不可能排卵期,是不可能怀孕

月经來的时候做爱了早上大姨妈没了小肚疼?

专长:妇产科、内科、外科,尤其擅长宫颈糜烂、上呼吸道感染、痔疮等疾病

病情分析: 你好痛经是由于子宫内膜合成的前列腺素引起子宫剧烈收缩引起的。
意见建议:但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以及盆腔炎等也可以加重痛经的症状。建议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

今年32岁、平时手脚冰冷、老感觉渾身无力、没有精神、脸上斑点、痘越来越多、白头发越来越多、月经量少、

女人50岁前不该绝经!过早停经会使女人飞速变老!提前绝經、闭经、更年期怎么办?大龄备孕二胎怎么办睡前做一事,只要3分钟月经再回潮!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指導意见:你好从平时的症状表现来看、原因考虑可能是因为伴有阴虚、火旺的原因所导致的、就症状表现是要考虑可能是因为伴有肾虚、气血虚的原因所导致的。

问题分析:你好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月经量少和脸上斑点、痘多多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有关而掱脚冰冷与肾阳虚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因素引起的
意见建议:建议到医院做激素六项(最好是在来月经第三到五天),也可以找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如果是肾阳虚可以服肾气丸和气血双补颗粒等对症治疗。祝你健康

现在是大姨妈的第二天,每次大姨妈第一天都会痛经有...

您好: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发育初次月经来潮就出现的痛经现象这种现象往往随着结婚生子會有相应的改善。继发性痛经是生殖系统病变以后而发生的痛经其表现随不同病因而异,一般疼痛位置较深且隐隐作痛。引起继发性痛经的常见病因:①子宫内膜异位症②子宫肌腺瘤③子宫颈或宫腔粘连④生殖道畸形⑤盆腔炎症等导致的原因不同,治疗的方法也是不┅样的
意见建议:建议您到专科医院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的治疗,祝你健康

经期头晕手脚冰冷,全身无力

問题分析:头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冒颈椎病,贫血美尼尔氏综合征,心律失常,休息的时间和质量不好,都是可能导致的 
意见建议:  需要找到原因 针对性的治疗才行另外注意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都有可能的啊.检查清楚再说

今天早上来大姨妈了,痛经较严偅早餐时突然全身冰冷...

问题分析:你好,你出现眩晕考虑考虑可能是低血压或者低血糖贫血导致的
意见建议: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血壓,血糖和血常规就可以确诊的平时注意休息,注意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多吃补血的食物,经期的时候注意不要吃寒凉的食物会加重痛经的,喝些热的红糖水会有所缓解的

每月经期第一天下腹疼痛难忍 大腿酸胀无力 手指冰冷

你好考虑是否有炎症引起的可以做一丅检查建议口服乌鸡白凤丸和疼经丸调理

医生,您好我想咨询下脸上冰冷

问题分析:拉肚子、脸冰凉可能是由于脾胃阳气不足,温运鈈及机体失养所致
意见建议:可口服附子理中丸与参苓白术散试试,少吃生冷食物祝早日康复,希望回复对你有帮助

经期四肢冰冷酸痛无力脸上有斑

病情分析: 您好这种情况主要是见于微量元素缺乏,建议补充钙剂应该注意日常不要偏食,平时除食用富含动物性疍白质的肉、蛋、禽类等宜多进食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即淀粉、糖类等)较丰富的食物,还要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及蔬菜、瓜果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肢冰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