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胡思乱想豆子,长期精神紧张,长期逃避。导致现在状况很差。时而高傲时而自卑。

年少时博客 | 时尚潮流个人学习平台*年少时
2015年七月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本博客里的内容搜集于网络!
本博客主要用于交流
2015年一月 &(41)
2014年十一月 &(2)
2014年十月 &(6)
2014年九月 &(8)
2014年八月 &(83)
2013年八月 &(9)
2012年十月 &(50)
2012年八月 &(16)
2011年一月 &(1)
2010年十二月 &(1)
2010年九月 &(1)
2010年八月 &(2)
2010年七月 &(1)
2006年九月 &(1)
2005年八月 &(2)
2005年七月 &(27)
欢迎您的加入
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然而孩子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作妈妈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一位专家指出,一共有六种教育,是孩子们最需要得到的。
(一)培养他们的爱心
妈妈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培养的孩子情感智商往往出众,他拥有较高的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更容易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往往是情商而非智商最高。
妈妈通常需要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一位朋友说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这位朋友的妈妈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他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妈妈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我的妈妈让我明白: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
(二)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自责,使他们会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妈妈,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来说,一时间内只能吸收有限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三)谈论“禁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尽是毒品、酒精与性。一些妈妈担心谈论诸如此类的禁忌行为是在鼓励他们这么做。 但事实正好相反,调查发现:那些与父母作过坦诚交谈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与酗酒。
妈妈们尤其可以有技巧地与孩子们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孩子他们所知道的。六、七岁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场上听到这类事或在电视上看到这类事。指出你与他们谈论这类事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其危险性,而不是不信任他们,让他们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他们谈论他们的烦恼。
(四)将界限适当放宽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放宽些。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想与妈妈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埃文索-贝斯索曾描写道:男孩子们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车时,心里就响起车子开动的轰鸣声,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想冒险并表现他们所见过的男子汉的力量。随着男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界限也应适当地放宽些,作母亲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妈妈是孩子们巨大的鼓励之源。心理学家埃顿-萃丝在调查了250个学龄儿童后发现:近一半的孩子更想获得一份妈妈而不是父亲的工作。其中一个原因,贝斯索推测道:孩子们更想了解他们妈妈所做的事并想参观他们妈妈的工作地。
(五)指明方向
孩子们需要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
一位妈妈看到她五岁大的儿子骑着他的朋友——邻居七岁大男孩的车子。 “汤姆不用这辆车,”他儿子说,“他在学校。”他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不对,因为他的朋友不会介意。但这位妈妈坚持让他的儿子把车子送回去:“在没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财物是不对的。”
当一位妈妈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指南是妈妈自身的行为,如果妈妈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你也许不希望听到这类话:“可是,妈妈,你就是这么做的。”
(六)与孩子一起玩耍
在短时间内,妈妈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与妈妈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一位朋友允许她的孩子们与他们的朋友在厨房打闹,玩具、颜料与泥土不时地飞落到食物里。几年以后,她上大学的儿子带了一位老朋友回家吃饭。
“我总想能来你们家实在太好了,”那位朋友说,“我们曾在这里拥有欢声笑语——汤里也飘落着玩具。”
做妈妈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是一种负担,有时你需要少一些责任感——让你对自己的要求见鬼去吧,与你的孩子玩在一起。
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和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转自今日学堂校长 张健柏)
我自办家庭学校教子,大多数人反对的理由就是:我们也知道学校的教育不好,但是让孩子上学校,除了知识以外,更主要是可以通过学校这个环境,让孩子有同学接触,逐步融入社会。自己在家教孩子,由于缺乏学校的大环境,也没有很多同学在一起玩,因此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和心理发展,会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影响孩子将来与社会的融合。因此就算学校的教育不好,也应该送孩子上学,学校的不足之处,自己在家补充教育就行了。
持这种观点的,都是很关心我的朋友和亲人,包括我的父母,他们还是中学的特级教师。
但是,上面那些反对的理由,其实是不存在的!也不符合教育原理。实际上自办家庭学堂教孩子,最大的好处,并不是快速轻松地获得知识。而是家庭学校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智力,并最终为孩子融入社会做好准备这一方面,远远超过普通学校所能做到的。因此,从培养儿童的个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来说,无疑家庭学校远比普通学校做得好!
首先我们来看结果:现在的学生,普遍的评价就是大多数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在高分的同时,社会行为能力却是弱智!而且太多的学生有心理问题,据一项资料说明,现在的中学生有40%以上的有心理问题。我在大学教书,看到很多学生的行为就如同小孩一样极不成熟,同学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冷漠和不融洽,遇到矛盾经常采取过激的方式来处理。这就是现行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际交往智能”低下症。
我长期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培养,也一直对心理学和人际行为关系研究很感兴趣,知道一个人要获得真正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关键是要两个:
第一,必须有很好的指导者,足以作为孩子行为交际的学习和模仿对象,同时还要随时对孩子的不良沟通行为作出调整。
第二个就是要有与各种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直接交往的机会。交往的人越多,越复杂,越有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育。当然,这种交往必须在善于人际关系交往的老师指导下进行。
我自办家庭学堂,选择老师的关键,就是他们是否有良好的个性和素质涵养,专业根本就不重要。他们平时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也不是知识,而是心理学,个人成长课程和人际沟通和管理课程的学习。教师的任务,在我看来并非传授知识,而是培育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也就是说,教师就是教练,不是知识的给与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因此要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沟通能力。
从孩子的教育来看,由于提倡研究型,体验式学习方式,还要上各种不同的课程。孩子要接触不同年龄的学生,而且经常性的长期外出旅游,做义工,很多人际交流问题需要自己解决,因此在接触的面上和深度上,远远不是上小学六年下来,只是一个班级,几十个人的交往圈子那末单纯。
因此,实际上在家庭学堂培养的孩子,普通具有更强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无论与什么人在一起,他们都能很快适应!一些大人说,跟我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相互之间会有良好的互动,往往会忘记他只是一个小孩。而带别的小孩出去玩往往很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别人在想什么,无法交流和互动,即使年龄大一些也显得自我中心主义,很不懂事。我相信大多数家长遇到的也是这种情况。
其实这就是家庭学堂与学校班级的不同:在学校里的时间,老师主要是上课维持纪律,放学就回家。没有多少时间供学生交流,更无法指望有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和模仿,往往是好的学不来,坏行为一学就会。而且周围又没有大年龄的孩子一起玩,也无法通过模仿学会更成熟的孩子的行为模式,所以十几岁的孩子,行为还非常幼稚,心理也极不成熟。
而自己办家庭学堂,就可以按照我对教育的理解来做。孩子们与老师同吃同住,一起做游戏,互动学功课。孩子有机会把行为成熟的成年人作为模仿的对象。同时老师的一大任务,是要根据学堂的行为规范原则,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教会他正确的沟通方法,他还有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在一起生活和学习。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孩子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面对复杂的社会。而不是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人造空间如普通的学校。
实际上,根据现代教育学原则,人的基本行为能力和交往模式的形成,主要在14岁以前。主要方法就是通过模仿比自己大的成年人的行为方式。如果此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可能终其一生,与他人交往的行为模式都很不成熟。武汉大学一个院长,经常感叹说最近几年招的一批研究生“很不懂事”,可知传统的学校,难以培养出具有良好人际行为能力的学生!
今日学堂在学生行为和心理调整上花的功夫是有目共睹的:暑期班40天的课程还未结束,家长们就普遍反映孩子的学习态度,对小朋友和家人的态度都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特别一些性格上有问题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全日制学习后,变得积极和开朗,也愿意参与到小朋友的游戏中来。我想,只有这样的学堂,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学校!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仅仅学几本教科书,那根本就不是教育!
(附记:这是2005年的文章,当时提出这个观点,不少人怀疑。学堂办到今天,家长们已经明显发现:孩子上学堂后,与其他同事朋友的孩子相比懂事很多,也很善于互相沟通和交往。当初一些抱怀疑态度的家长,发现上学堂的孩子比自己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行为表现上差距很大,知识储备上就更不用说,现在很后悔。不过,错过了最良好的教育时间,后悔也没有用了)
题目的意思很明白:如果送孩子上学校,就丧失了真正学好中文的机会!对这句话很多人会质疑,我在没有研究教育之前也不相信这句话,但现在了解越多,研究越多,越发现这句话是对的!如果说现在有一些学生的中文还不错,我还是可以肯定地说:他们的好中文,不可能是学校教出来的,而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因为现有的语文教育模式,不可能教育出真正好的中文能力!
中国的教育界,都知道我们的教育“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而对孩子‘一生影响最大,也是最失败,引起教育界议论最大,批评最多的课程就是语文(中文课程)。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抨击中国语文教育的严重问题,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只是我的孩子没有时间等待(也许到我的孙子上学时可以解决?)。
身为大学老师,目睹了很多大学生惊人低下的汉语水平,我很担心把孩子送到学校里读了十几年书后,居然变成一个没有文化的“现代人”。由于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办法,因此我不得不自办学堂来教他。而其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与现行应试教育差距最大的课程:就是中文。
陈丹青教授从美国回来在清华任教时,收到数百份学生的来信,与大量的学生交谈,发现:“今日大学生中文水准大幅度退化,其中文表达,中文思维,惊人地混乱低下,更谈不上中文修养。史论专业学生,甚至中文专业学生的中文水准尤其令人忧虑”。这种评价基本上是准确的,也是很多有识之士担忧的大事。
别忘了陈丹青是在清华当教授,清华的学生已经是我们教育体制中的最优秀者了,居然还有如此评价,其他学校大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我所任教的武汉大学的优等生们,表达不清自己的思想,写不出通顺的课程文章,理解不了简单的问题者大有人在,中文不好乃学生主流。至于中文系学生种种不可思议情状,早几年就被众老师说成笑话,评说中文系学生90%都是脑子进了水的。
语文教育为何成为现行教育中的最大问题,有其必然背景:家长总以为语文容易学,不知不觉孩子就会说话了,会读书读报了,会写字了。而且语文的好坏一时也不容易看出来!所以比较忽略语文教育。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并不了解语文教育的核心,特别是小学语文老师,均把语文教育的重点,放到认字写字上,以为初学语文就是要先“打文字基础”,结果完全破坏了语言学习的基本原则。在小学阶段,我们的语文教育就失败了!
实际上语言是最难学也最难教的,绝对不是认几个字那么简单!特别中文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字载体,其丰富性和文化性更是博大精深!语言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就是思维和文化!教语言教什么?当然就是教思维,教思维方式,教文化传统,教理念。
没有学会这些东西,张口你说不出东西来,提笔写不出文章来,与人交谈说不出内容来。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集体失语”症。可是教思维也是最难的,有几个语文老师会这样教?我们的语文教材本身就编得莫名其妙,没有教学目的,没有系统理论,没有教育思想,没有文化理念,没有教学方法原则。基本上只剩一个识文断字的功能,但这是语文么?仅以字面意思来说,“语”是能说,“文”是能写,也就是能够清楚明白地用口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以及能够条理分明地用笔写出自己的思想,才是懂得“语文”了。我们12年的语文教育出来的学生有多少能够做到这一点?武汉大学的很多学生,张口说不出什么内容来,提笔除了套话也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不少大学生给我写的信,交来的文章,可以精彩到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即使退一步,不要求“说”,也不要求“写”,“读”行不行?就我所知而言,大学生们是普遍阅读不行(少数还可以),很多大学生除了教课书外根本就不读书也不爱读书。课余时间基本上是“傻玩”,租一些肥皂剧回宿舍“傻看”(连玩都少有玩出创意的),即使读,也是一些市井读物甚至是儿童读物。武大旁边的小书店里,大学生们会一叠一叠地抱走日式漫画回宿舍“读”。还有就是一些浅薄的言情,武打,奇幻小说。
我给大学生们推荐国外的通俗思想性读物,结果在读后讨论中很悲哀地发现:大多数学生读不懂。如果是学术性读物,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我们视为学校教育成果的“精英阶层”的大学生们,只能读社会上普通民众都能读,都在读的东西,他们接受的教育又有何意义?中文教育收到如此后果,年轻的“精英阶层”居然只有如此大众阅读能力,我们还能指望语文能够给孩子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中文教育”吗?
作为老师,可以叹息和呼吁;尽管知道这样并没有作用!
作为家长,我心中便也暗生恐惧:儿子将来如果也是这般模样,那将如何是好?—–想来想去,唯一的办法,还是只好自己辛苦一点,花上十年的工夫,以图下半生的安心和不悔!现在已经过了两年多,目睹孩子的诸多变化,心情岂止“不悔”,反增许多“欣然”:儿子七岁的时候,与我津津有味地一起看完20多集的[孙子兵法]电视连续剧影碟,而在我买影碟的同一个地方,不少大学生们买回去的是几十乃至百集的日式漫画影碟和“韩流”连续剧。今年(2005)七月底,我到图书城挑书,带上孩子一起去(有意培养孩子对图书的感觉),他自己找了一本书,坐在地上看了近一个小时。我恭喜他取得了重大突破,孩子很迷惑,我告诉他今天是他第一次开始会读书的日子。他摇摇头说“我早就会读了”,我说“你原来读的书是有画的,今天是第一次读字书!”。他才看看手里的书:“呀,真的是字书,我什么时候会读的呢?”一脸迷惑的样子。一年多前还不会认字的儿子,正在不知不觉地走上我似乎无意中铺的路。我还在盘算:再过一年,他就可以这样津津有味地看英语书了!时间,其实真的可以创造奇迹!
当年坚决反对孩子脱离学校的孩子妈妈,在我反复“做工作”中妥协,答应最多给我两年的时间“瞎搞”。如今“合同期满”,亲眼看见孩子各个方面的进步,也就再也不谈让孩子重回学校的“原计划”。只是说,初中总得上吧?我的回答是:还有五六年呢,到时再操这个心吧!
我心中的想法是,希望更多中国的孩子在无忧无虑中学会真正的学习!特别是中文。在小学阶段奠好中文的基础,受益的是终身!
关于我的具体的语文教育理论,请参见[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教育]一文
这题目的潜在含义很明确:就是现在的教育,障碍了孩子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发展。
何以见得?请看下面的事例和分析。
我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我也希望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智力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一定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可是我发现,这样的要求,对于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来说可能太高了!目前的“教育”,不仅无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反而限制和阻碍了儿童的智力发展。我们眼看一个个聪明的孩子,在“教育”的名义下,变得越来越呆,越来越没头脑!
根据教育科学对大脑发育的研究表明,13岁以前,儿童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完成。特别是8岁以前(女孩7岁前),儿童的大脑还在快速发育中。此时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用各种手段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增进儿童的学习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倾向。此时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13岁以前的教育,是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教育阶段,也是孩子智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最关键时间。
可是很少有老师真正关心儿童的智力发展过程。我们在智力开发最重要的小学阶段,其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准,反而会妨碍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而剥夺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
这些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有:
一:用机械的体力劳动来代理大脑的智力训练;
学校阶段,用让“孩子专心听讲”来学习的方法是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应该用更有效的体验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可是这需要教师有很高的思维和教学能力,中国的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因此,很多小学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往往用机械的,重复的体力劳动来代替对大脑的智力训练。如让孩子无休止地重复抄写课文n遍,抄写生字n遍,连数学题也要做n遍。教师的本意是通过重复的练习让孩子掌握知识点,这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完全忘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只是让孩子的身体在做苦工,而大脑不仅未得到锻炼,反而由于不断重复非常简单的学习内容而变得迟钝和麻木!
从心灵上说,孩子非常讨厌这样单调的“学习方式”,从而认为学习是无奈的,令人厌烦的。在这样的“教育”下,小学生们没有几年就会从鲜活灵动的孩子,变成沉闷的,不擅长动脑思考的孩子。而且由于吸收的知识量很小,大脑是“空”的,缺乏思考的材料。
为什么一些四年级以前一些很“乖”,成绩很好的“好学生”,到高年级和升入中学后成绩会大幅下降,而一些调皮捣蛋,成绩平平的学生,却后来居上,在高中和大学阶段脱颖而出呢?原因就是小学阶段越“听话”的好学生,智力受到的影响越大,越不适应后来的学习和生活。反而是一些调皮的学生,由于不太服从老师的“管教”,智力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反而脑子比较灵活,后期的学习和工作就比较好!
二:严格限制儿童的身体活动,同时也限制了儿童的大脑发展!
儿童的大脑发育是和身体的运动协调能力共同发展的。刚开始阶段,儿童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活动,也就是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好动等!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也得到加强。实际上,经过良好思维训练的孩子,能够获得对自己身体活动的超常控制能力,达到所谓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状态,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真正的体育是儿童时期最重要的教育课程。
可是,如果在孩子的思维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勉强使用外部的力量来强行控制身体行为,表面上可以达到让孩子安静的目的,但实际上却严重破坏了孩子的内在智力和思维能力。使得孩子的思维速度变慢,身体运动不协调,最终会影响学习的成效!
可是我们的小学,特别是一至三年级,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坐功”,把那些天性活泼好动,无拘无束的孩子,变得一个个如同泥塑木雕似的,能够安安静静地坐在课堂上听讲,这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实际上,如果家长有机会去看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上课,就会发现:老师大部分的时间,并不是在教学,而是在维持纪律和课堂次序,在教训“调皮”的孩子。真正在学校学的东西(教学内容)很少,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努力控制自己的身体,以免老师批评!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不少心理敏感型的孩子会变得内向和压抑,另外一些孩子会变得麻木不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小学六年下来,入校时个性很不相同的孩子,毕业时都变得差不多一个样。
更糟糕的是: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不是不知道这样做不好,而是有意这样做,目的是“磨学生的性子,练学生的坐功”。我们可以理解老师们在面对几十个学生时,不可能个别辅导和调整学生行为,为了维持基本的教学次序,只能以最简单的方式来强行约束。但作为家长,却必须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以牺牲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为代价的!
三:教育内容简单重复,不利于儿童的大脑开发!
人类的大脑,也如同身体一样,得到的锻炼越多,其机能也就越强。儿童的大脑发育期到14岁左右才成熟,在此期间加强对大脑的思维训练,可以明显地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惜我们的教材编排,却让人感到失望:每一学年所学的内容太少,太简单。以语文为例,其选择的文章水平明显低于儿童的思维理解能力,而且高年级和低年级的课本内容和难度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从量上来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远远低于美国同龄儿童。小学的语文课本,基本上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两三千个汉字,对于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根本就不重视。我七岁多的儿子,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就可以把任何一册课本学完。我相信任何一个小学阶段的孩子,都可能用同样的时间把下学期的课本学完!问题是:孩子们在学校里剩下的时间是在作什么?
缺乏足够的精神食粮,却期待孩子有良好的智力发展,这有可能吗?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品质”低劣,严重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
不仅从教学内容的“量”上来说,我们的孩子是严重的营养不良。从教学的“质”上来说,我们更是毫无指望:语言教育的实质和核心是思维教育,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很少见到老师采用思维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来进行语文教育。连退而求其次的文化教育和行为教育也不可期待,只剩下文字教育。中国的语文,就是只会教“识文断字”的,中国的英语教育,只会让学生背单词,学语法。这样的语言教育完全违背思维培养的规律。(关于文科教育问题的文章,参见我的[千万不要读文科]系列文章)
这样,我们在小学阶段的语言教育,就基本上失去了开发儿童智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在数学教育上,问题也很多,主要是重视“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而忽视“数理思维”的过程,这同样忽视了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启蒙教育阶段(8岁-12岁以前),教育的重点并非是具体知识的掌握,而是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习的兴趣!此时的孩子大脑非常活跃,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学习充满热忱。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最讨厌机械刻板的教育方式,也讨厌枯燥的概念,更不喜欢缓慢的节奏。特别是中国小学里面缓慢的学习节奏,会在几年后被孩子“适应”:也就是说会自然地让思维速度配合上缓慢的学习节奏。这样当学习任务突然又变重的时候(如中学),孩子的思维习惯又跟不上了,造成掉队的情况!
可惜在小学3年级以前,两三个月就可学完的课程内容非要缓慢地学一年,孩子早已掌握的内容,一定要跟着老师慢条斯理地晃荡;学习中信息输入量极少,妨碍了孩子的思维发展。另外就是把生动活泼的东西搞得枯燥乏味,把机械刻板的抄写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把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强行地压制,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都大大地降低,还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特别是早期教育越好的家庭,这种反差就越大,孩子就越难以适应!
很多家长会发现,随着孩子的成长,原来小时候表现出来的天赋能力好像越来越差,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越来越低。往往误以为孩子天资不好,其实都是教育的错!天赋是需要培养和强化的,如果不培养,反而压制,就会变差和消失,所以美国的学校特别重视“天赋教育”。
如果当家长的四年级才发现孩子学习跟不上的时候,原因是在1-3年级的教育就出了问题。当孩子中学时出现学习障碍,根子在小学的时候就种下了!
反之,如果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学习和思维基础,可谓一生都不用操心了。可惜很少有家长注意到这一点;等到高考前才来着急已经太晚,更多只是自我安慰。因此,每一个希望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底子的家长,都不能依赖这样的应试教育体系。
我的孩子从七岁半开始,每个星期新学习的语文内容都超过壹万字以上,而且是普通成人阅读程度的难度。但是孩子并不觉得辛苦,反而学得津津有味。因为学习的方式和老师的良好引导,使得他感到学起来毫无困难!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孩子的语言逻辑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明显超过同龄人,自我控制能力也很好!特别是自学能力的提高,我相信几年后老师根本就不用太多操心他的学习问题了。我的目标是15岁,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我只能在家中自办学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是胡思乱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