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血压病治疗指南后颈上又有肿瘤的病怎么治疗

    华龙网5月17日20时15分讯(记者 郑懿)今(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你的血压”。或许很多市民,从未把高血压和肿瘤挂钩。可是你知道吗?当你的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高血压时,很有可能是“嗜铬细胞瘤”在作怪,而且这病因为症状不典型,被误诊的患者达到70%。

    家住沙坪坝区的唐琳(化名),今年50岁,是一名家庭妇女。2个月前,她突然出现了头痛头晕、心慌心跳等症状,血压还莫名其妙地往上蹿,最高时竟达到190/110mmHg,几乎使血管爆裂。更让人焦心的是,即使唐琳严格遵照医嘱服用降压药,也无法把血压降下来,这让她的病情时刻处于凶险的状态中。不放心的家人赶快将她送到重庆市肿瘤医院,经过检查发现原来致使她血压狂飙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藏在其腹内的一个5*5cm大小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所幸检查及时,医生为其进行了切除肿瘤手术,目前,她的血压已恢复到正常水平。

    市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外科主任罗宏表示,高血压病是种常见病,病因极多,很多人知道遗传、环境、生活习惯会影响血压,其实嗜铬细胞瘤也是病因之一。像唐琳这类高血压其实只是一种表现,真正的病因就是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一类肿瘤,在高血压病人中患病率为0.1%-0.6%,好发于20~50岁的中青年,多发生于肾上腺,约有10%呈恶性,10%有家族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在体内可分泌儿茶酚胺,大量的儿茶酚胺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就会使血管收缩,末梢阻力增加,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导致血压阵发性急剧升高。但这种现象平时不易被病人或别人察觉,往往是患者遇到某种刺激或挤压时,瘤体会释放出大量激素,病人就会突然血压升高、心律紊乱,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血压升高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罗宏介绍说,嗜铬细胞瘤诊断较为困难,大部分患者来就诊的时候,仅仅主诉血压高、焦虑、恐惧、发热、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由于症状不典型,导致70%的患者会被误诊。他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有下列九种特征高血压的患者,需警惕嗜铬细胞瘤,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如超声、CT和核磁等,来排除此病。

    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的高血压;初发高血压或其病程短,但呈显著升高;血压波动范围大,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持续性高血压伴严重阵发性加重;血压升高时伴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代谢率增高;高血压病程较短,但病情进展迅速,其心、胸、肾脏功能受损;对普通降压药无明显疗效,并呈反常升高的持续性高血压;在排尿过程中发生不明原因的心悸、心慌、甚至晕厥的高血压;在手术、创伤、分娩、情绪激动时血压骤然升高、休克,但又无法解释者。

    (微博报料方式:网友可登录新浪微博“@华龙网原创新闻”提供新闻线索)

网友回答 拇指医生提醒您:网友回答仅供参考

醛固酮瘤绝大多数是良性的,只是分泌能升高血压的醛固酮,能够确诊的话应该及早切除,腹腔镜就可以。眼下应该化验立卧位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可以帮助确诊。 (宋成运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对原发性高血压应首先试用非药物性治疗。注意规律的生活制度,消除各种精神紧张因素,加强饮食指导,限制含盐入量至2~2.5g/d,肥胖儿应降低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如坚持1/2~1年后血压仍无下降趋势或有靶器官受累现象或有潜在疾病时可试用药物治疗。对继发性高血压患儿应针对病因治疗。

  通过促进排尿降低血容量而起降压作用,适用于低肾素型高血容量的轻、中度高血压。在严重的高血压病与其他降压药合用能增加其他药物的降压作用,应用过程中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1)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抑制髓襻升支皮质部对Na和Cl-的再吸收,促进肾排钠,并有降压作用。

  (2)呋塞米(速尿):为强襻利尿药,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儿,必要时静脉注射生效快。用药中如氮质血症及尿少加重则应停药。

  (3)螺内酯(安体舒通):因其为醛固酮拮抗剂,适用于肾上腺增生、肿瘤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儿。

  作用机制为直接扩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总外周阻力,从而发挥降压作用,由于扩张血管血压下降,继发性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及水钠潴留的副作用,故与普萘洛尔(心得安)和(或)利尿药配合应用可增强疗效。

  (1)肼屈嗪(肼苯达嗪):不引起肾血流量下降,故可用于肾功能衰竭。常与利尿药和β阻滞药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

  (2)二氮嗪或称低压唑(diazoxide,又名氯甲苯噻嗪):为非利尿的噻嗪类衍生物。静脉快速注入1~2min即起作用。一次无效时30min后可重复。为高血压危象的首选药物。

  (3)硝普钠:用于高血压危象,用输液泵控制下静脉滴入给药点滴后数秒钟内起作用,停药后1~2min作用消失,可调整静滴速度,控制血压下降速度,故治疗高血压危象较其他药物安全。药物副作用主要是硫氰酸盐中毒,故用药超过2天时,需测血硫氰酸盐浓度不得超过10mg/dl。

  (4)米诺地尔:降压作用较肼屈嗪(肼苯达嗪)强,与β-阻滞药与利尿药联合应用适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严重型高血压。也可应用于肾功能衰竭患儿。

  3、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

  (1)中酚妥拉明:用于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阶段,尤其在有高血压危象时可静脉缓慢推入或滴入。

  (2)哌唑嗪:通过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降压,长期应用无耐药性,与利尿药及β-阻滞药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眩晕、无力。为减少反应性晕厥,应减少首次剂量并于睡前服用。

  (3)β-受体阻滞药:降压机制不明确,可能与血管运动中枢及肾球旁装置的β受体的抑制作用有关。适用于高搏出量高肾素性高血压患儿。与利尿药及血管扩张药合用可增强疗效。常用的制剂有普奈洛尔、拉贝洛尔(Labetalol,又称柳胺苄心定)兼有α和β受体阻滞作用。起效迅速,疗效高,对心、脑、肾无不良影响。可用于轻、中、重度各型高血压,静注可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抢救,开始0.2mg/kg,无效时10min后0.5mg/kg缓慢静注,必要时最后一次静注1.0mg/kg,总剂量≤4mg/kg。静注后数分钟内即起作用,降压作用平稳,有效后改为口服。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适用于高肾素性高血压,对正常肾素性及低肾素性高血压也有效。因可增加肾血流量,也适用于肾功能衰竭患儿。降压作用迅速,可用于高血压急症治疗,与利尿药合用效果更好。目前应用较广泛,已成为常用的一线降压药。

  (1)卡托普利(开搏通):是最常用的药,推荐剂量早产儿及足月儿0.01~0.03mg/(kg·d),于后24~48h视病情加量到0.1mg/(kg·d)。6个月以上0.05mg/(kg·d)始用,逐渐加量至满意疗效,最大量为每次2mg/kg,8~12小时1次。停药时逐渐减量,避免骤停。

  (2)依那普利:对ACE的抑制作用较弱,但口服后在肝脂酶的作用下,生成二羧酸活性代谢物依那普利拉(Enalaprilat),对ACE的抑制作用比卡托普利(开搏通)强20倍。

  通过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达到扩张血管、降压的目的,降压效果较好,已用于儿科临床的有硝苯地平(尼非地平)、维拉帕米(异搏定)。硝苯地平(硝苯吡啶)降压效果较好,舌下含疗效优于口服,治疗重症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原则上对轻-中度高血压开始用一种药,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效果。一种药产生效果不满意时再加第2种药。常用治疗方案为首选噻嗪类利尿药,无效时加用β受体阻滞药,必要时再加血管扩张药。近年来有良好降压作用的钙阻滞药及卡托普利(开搏通)也常被用为第一线药。用药时应考虑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在长期控制不满意者,其机制常较复杂,则需用不同作用方式的药物联合用药,如高肾素性高血压可用β-阻滞药或卡托普利(开搏通),疗效不好时也可用钙通道阻滞药与利尿药合用。内分泌疾患中嗜铬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过多时,可用酚妥拉明静点或口服哌唑嗪,有心动过速时加用普萘洛尔(心得安)。

  6、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在儿童期高血压危象常表现为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的治疗应选择紧急静脉给药降压。药物首选硝普钠或拉贝洛尔,也可用二氮嗪(低压唑)。为保证心、脑、肾等脏器充足的血供应,降压不宜过快,最好在治疗开始后6h内降低计划降压的1/3~1/2,在以后48~72h内降压至接近正常。一旦高血压危象缓解,改为口服卡托普利(开搏通)或钙通道阻滞药。在降压同时必须积极迅速控制惊厥,降低颅压,并注意心肾功能状态,尤其伴有肾功能不全时必须调节好水电平衡。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治疗是根治高血压的关键,如对肾动脉狭窄因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者用经皮球囊导管扩张术,50%患儿可治愈,无效者是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则需行血管内支架或手术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中许多延缓到成人期高血压。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衰竭和卒中的发病率。继发性高血压预后主要由原发病及特异治疗的效果而定。慢性肾脏病的病人存活率是取决于肾透析和肾移植的成功与否。肾血管疾病的患儿的双肾间肾静脉肾素活性差异大于1.5∶1则提示产生高水平的肾素是高血压的产生原因,采用外科手术纠治可明显改善或根治高血压。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手术治疗预后部分取决于纠治手术的年龄,在婴儿和儿童期手术除非发生再缩窄外,绝大多数血压均可正常,而在青少年期诊治则有血压持续升高的危险。新生儿经脐动脉导管而合并高血压的远期预后较好,并且肾灌注能得到明显改善,只有极少数患儿仍需要在1岁后继续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病治疗指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