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长大舞蹈是不是一种心理病?

双相系列四——一种叫做“不想长大”的病
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
这个不想长大的男孩子叫彼得潘,彼得潘不想长大,只想永远活在童话世界里。在他的世界里,有仙子,有海盗,甚至还有美丽的人鱼。
很多人都想成为那个永远长不大的男孩子彼得潘,因为青春似乎总是有着别处都找不到的美好。
超级演说家中,有一个清纯可爱的穿着学士服的姑娘,做出一副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沉痛表情说——
我们以前总是盼望着长大,可是等我们长大了以后,才发现原来长大就意味着失去。
失去那个青涩却甜蜜的初恋,失去那个一上课就打瞌睡的同桌,失去那个总是习惯于咆哮着讲课的数学老师……
长大了的姑娘在厌弃着长大了以后的生活,没长大的孩子在恐惧着复杂的成人世界。
有一些人尽管不愿长大,但最终还是坦然面对时光带来的变化,成为了一个能为自己负责的独立的大人。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他们迟迟不愿接受来自时光的邀请,一直固守在自己的青春幻想里,做着永远不会长大的梦。
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终有一天会像气泡一样破碎,最终消弭在灿烂的阳关下。在这个幻想被打破的过程中,如果这类人依然不能接受长大成人的事实,他们就会变得很痛苦。
在1983年,这种状况被心理学家Dan kiley命名为【彼得潘综合症】。症状为——
成年人没有达到情绪上的成熟。
换种说法就是,这是一群不具备成年人能力的成年人。他们就像是不知世事的稚子一样,只会被爱被关怀,而不能回报别人以爱与关怀。
在我看来,所谓的彼得潘综合症就跟失去初恋的感觉是差不多的。
比如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最纯真的年华邂逅了偷偷喜欢着的他,期间两人在一起了一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分手后,这个女孩子会在对他念念不忘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对他进行各种美化,或者说是理想化。隔得时间越久,他在那个女孩子的心目中就会愈发完美无瑕。
大一在学校参加老乡会,偶然间遇到了多年不见的一个初中同学。
两个人都正正处于对爱情懵懵懂懂跃跃欲试的年纪,很自然地就谈起了关于初恋的话题。
她说在初三快毕业的时候,喜欢上了她们班的一个男孩子。
她说那个男孩不仅外表阳光帅气,打起篮球来也是一级的棒。
我多嘴问了一句那个男孩的名字,才知道原来我也认识那个男生。
但是在我的印象里,那个男生是颇有些流里流气的,不仅不学无术,篮球也只是会摆几个动作而已。
初中同学记忆里的男生和我印象里的男生完全是两个人嘛,我一边这么感慨,一边意识到,这就是初中同学对初恋的理想化了。
罹患彼得潘综合症的人群也是如此。
他们在将青春无限理想化的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将现实世俗化了。
所以他们才会一边紧紧抱着青春的尾巴,一边拒绝着踏进成年人的世界。
既然这种拒绝长大的状态被命名为彼得潘综合症,它也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有着自己的症状——
(以上这些是彼得潘综合症的症状,但并不是全部症状。)
之所以会有这种症状,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家庭。
家庭不和睦、父母彼此不满以及相互抱怨,这会让孩子感受到压力,并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大人的世界充满了不见硝烟的战争。
或者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中的某一方为了自己所付出的牺牲,比如有些家长经常会跟孩子强调:我为了你付出了什么什么,如果不是你我现在会怎样怎样,这些对白都会让孩子感觉焦虑。
或者是父母只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一般不会倾向于和孩子交流思想或感情。
曾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小时候我妈妈只关心我的成绩,别的什么都不关心,我经常会穿妈妈的旧衣服去上学,因为她说我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根本没必要穿什么好看的衣服。我一度很怀疑,从来都不跟我谈心,不关心我的想法的妈妈是不是根本就不爱我?
妈妈爱不爱自己的孩子,答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只是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
但是这里想要探讨的,是这个疑问有没有戳中你的痛点?
父母教给孩子的第一堂课,就是要交出一份比别人要优秀的成绩单。
好多孩子都是这样长大的。
所以他们就形成这样一种感觉——
大人的世界就是要攀比,小时候比成绩,长大了比工资,比对象,比房子和车子。
大人的世界,实在是太复杂了。
所以有人拒绝长大,拒绝进入比童年要复杂要无趣的大人世界。
是的,大人的世界里就是有很多问题存在。
每天要上班,要辛辛苦苦抚养下一代孩子,要照顾渐渐老去的父母,而且也会生病,也会渐渐老去,最终成为一个力不从心的老人。
那些不情不愿地进入大人世界的彼得潘少年少女,也会面临这些问题。
他们也会苦恼,也要独自去解决问题。
尽管大人世界有很多瑕疵和不完美的地方,我们都不能逃避。
彼得潘童话无论有多美妙,终归也只是童话而已,正如never land也只是一个虚幻之地一样。
进入大人的世界,问题并不会消失不见,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解决。
但是有能力去解决,这正是我们从彼得潘成为合格的社会的一员的证明。
正如青春没有理想中的那么美好,大人世界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坚定地走出永无岛,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能力去付出爱与关怀的大人,其实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当我们有能力游刃有余地处理着生活中的琐碎事件时,我们已经从只懂得沉溺于幻想的彼得潘,成了一个独立而自由的个体。
虽然我们还是会有伤心难过与不顺心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带给身边的人以及自己幸福和快乐。
不靠幻想,我们也能生活得很自在。
彼得潘,是时候接受来自大人世界的邀请函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这是什么心理问题?
这是什么心理问题?
健康咨询描述:
&&不知道算不算是焦虑症,经常脑子里会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总喜欢把事情想得很糟如果老公没有按时回家,我就会想,是不是骑车的时候被车撞啦?(可能是看车祸报道看的多的缘故),是不是被人打劫啦?看到电视上得病的那些人躺在医院里痛苦的样子,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躺在这里怎么办呀?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忍耐这些痛苦我还经常会想,如果父母都不在(去世)了,奶奶姥姥去世了,我该怎么办?我觉得自己都不能忍受她们一个一个的离开我如果我得了绝症怎么办?如果我不在了怎么办?我真的不想离开这个世界,很恐惧其实归结起来,就是恐惧死亡,我特别不喜欢黑夜的来临,不想长大,不想得病,不想进医院,自从我06年初身体不太好了之后就经常想这些问题,但是去医院查了很久也没查出身体有什么毛病06年上半年瘦了20斤左右,精神状态不太好吃饭和睡眠都正常,不常做梦这种情况该怎么调节啊?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失眠、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您好!   根据你的情况,初步考虑你这是强迫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烦恼,经常或持续存在:终日坐卧不安,忧心忡忡,心烦意乱,好像灾难即将来临,总担心最坏的结局,以致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慌气短,紧张恐惧,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心悸等等。我建议你采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调理气血,调理脏腑功能,用舒肝解郁,镇惊安神等方法使你睡好觉,吃好饭,保持好心情。我需要了解你的详细病情,如果需要帮助,照片下就可以看到我的联系方式。祝你早日摆脱强迫症的困扰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心因性抑郁,亲子、恋爱、性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 &&&&&&&&&&&&
疾病百科| 焦虑症
挂号科室:精神心理科
温馨提示:饮食宜清淡、食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饮用酒和咖啡等刺激性的物质。
&&&&&&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
好发人群:35岁以前的女性
常见症状:焦虑、紧张不安、恐惧、心慌、气短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理疗法
参考价格:8.6
参考价格:0
参考价格:1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本品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引起...
参考价格:¥5.4
本品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及心绞痛。...
参考价格:¥18.5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为什么你不能成功?因为你不想长大 - 壹心理
为什么你不能成功?因为你不想长大
发表于 07:30:22
不能成功:我不想长大
文: 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说,“唉,你看我本来不想迟到的,可是偏偏……”,“我本来计划的好好的,要不是……,我就成功了。”“我已经都弄好了,可是来了个……,就砸了。”每当听到这样一些话的时候,我都会感到非常为这些人惋惜,明明快了,却砸了。
后来,我发现,总是有一些人,同一些人在不同的事情上说着这些话。
小蓝在咨询中不断的说着各种不如意:找工作,找到的工作不喜欢,与个性不合,任职考核不通过;继续深造,却报了一个分数很热门的学校,考分较高却落选了;继续扎工作,招考老师,却屡考败北……。在小蓝的各种不如意中,小蓝也总有一些理由:我不喜欢这个工作;我觉得我是很认真复习了,就是报的学校太高了;考老师,我不喜欢;我没考过;我复习时间不够;家人总是叫我做这样事情做那样事情;我在家里很吵,很难安静下来……
但小蓝对自己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她觉得自己学习不错,思考能力很强,总是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规律,但就是外界环境太糟糕了——妈妈太唠叨;第一年高考正好生病;第二年高考班上没有熟人,自己默默晃悠了一年(所以没考上好大学);妈妈太能干(所以我在家里被说懒)——所以,小蓝无法“成功”。
人生中,总有一些人也面临这样的时刻,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一次巧遇中与电台主持人合作了一期节目非常成功,眼见着她可能就要在电台上小有名气了,她却选择了不辞而别,再也不去电台了。朋友说,她经常在这样的时刻选择逃走,让自己再次籍籍无名,她静静的拿着手中的酒杯,有些幽怨的说“我可能就是不喜欢被太多人关注吧”。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不能成功”呢?
当个人历史不断的轮回,成功一再失之交臂的时候,我不禁思考这个问题。似乎在他们的生活中,“自我障碍”总是不断的出现,而这种“自我障碍”总是以一种外界阻止的方式出现,看似是他人在阻止,实则是我们自己“自我障碍”,或者“不能允许自己成功”。
毕竟,成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意味着我们坚定的以一种方式向世界宣布“我是我”,它也意味着“我要走我自己的路了,而前方是未知的”。
婴儿第一次学会走路时,既有成功的喜悦,对世界的探索,也包含着离开母亲的恐惧,所以婴儿在学走路时,总是不断的向母亲的方向张望,走两步一回头。当孩子开始更多的体验自己的成功带来的快乐时,也逐渐在面对失去母亲全方位关注的可能,如孩子学会吃饭,母亲吃饭时给予的关注就减少了,孩子学会自己洗澡,母亲在孩子洗澡时就可以去作别的事情了。成长意味着我们独立的面对自己的事情,面对可能出现的成功和困难,也是一个逐渐与母亲(安全基地)脱离的过程。于丹曾经深情的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之爱,是为了分离。”成功的分离,是孩子成功的基础。成功的分离,能够在孩子的内心建立起安全感,不再依靠父母给予的安全感;成功的分离,使孩子能够去追求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成为一个个人意义上成功的人。对于在命运中总是出现“意外”、总是出现与成功擦肩而过的“轮回”、总是在临近巅峰时刻“望而却步”或“不辞而别”的情况时,问问自己“我害怕以成功的姿态来表现我自己,是为什么?”
当我们害怕成功,其实也是在害怕长大,害怕独自去面对未知世界中那不可预料的各种挑战,如果能够再一次因为“失败”而退回那个“安全”的地方,该多好!
当“自我障碍”袭来,可能导致不能全力以赴应对当前的任务或事情时,问问自己“我不想成功么?”“我觉得成功是安全的么?”拥抱自己的不安全,重温那些你生命中让你觉得温暖的时刻,让自己放松下来,做点自己觉得舒服和放松的事情,然后,集中精力应对挑战,并在应对挑战过程中,坚持每天做让自己舒服和放松的事情,将成功应对的喜悦与规律熟悉的生活结合在一起,重建秩序和安全。
本文由 壹心理专栏作家
所著,版权归壹心理所有,所有的独家文章未经正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 susan.
心理咨询师、儿童青少年咨询师、催眠治疗师
用彼此心灵之光,照亮回归生命之爱。
已咨询 109
400.00元/50分钟
好评率100%
xinli_5771
真相了!可以怎么改善啊?人会越活越倒退吗?还是因为总想以前小时候,感觉心理一直不成熟,以前也不想长大,不想改变,算是对现实_百度知道
人会越活越倒退吗?还是因为总想以前小时候,感觉心理一直不成熟,以前也不想长大,不想改变,算是对现实
人会越活越倒退吗?还是因为总想以前小时候,感觉心理一直不成熟,以前也不想长大,不想改变,算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1:是的。2:人不进则退。因为社会一直在进步,你原地不动也是在后退。到最后后悔的是你自己。注:希望能帮到你,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继续来询问我.
心理咨询师
起码不是面对现实的态度
以前认为不算,最后发现是自己不敢承认现实而已,!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想长大舞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