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不和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证是种病吗气阴两虚又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论肝气证治,肝气郁结的症状及治疗,肝气郁结的治疗,如何治疗肝气郁结,治疗肝气郁结..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肝气证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内科疑难疾病与肝,脾的关系及治验实例_好大夫在线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难病奇治 作者:朱进忠
内科疑难疾病与肝,脾的关系及治验实例
(一)呕吐1、头胀头痛,呕吐不止冉××,男,50岁。素有高血压病史,最近3天来,突然头胀头痛不止,呕吐频繁,急请某医以中、西药治之,未效。细审其证,除剧烈的头胀头痛之外,并见面赤心烦,身烦热,呕吐频繁,血压195/110毫米汞柱,舌苔白,脉弦大上入鱼际。综合脉证,诊为肝阳上亢,上犯脾土,胃气不降。治拟重镇潜阳,平肝降逆。处方:代赭石20克 石决明30克 竹茹12克 枇杷叶10克 石斛10在陈皮10克服药2剂后,呕吐消失,头痛停止,但仍头胀头晕,血压150/100毫米汞柱。2.食后即吐,久久不愈李××,男,成。数年来频繁呕吐,某院诊为神经性呕吐。曾反复住院以中、西药物止吐不效,邀余治之。处以二陈汤加减方四剂,服后仍然不效。细审其证,呕吐虽较频繁,但每次呕吐均发生在刚刚食后不久,有时虽不是食后即吐,但亦发生在食后不久,吐物都是所吃的食物,无酸臭味,呕吐之前没有恶心或心烦难于忍耐的感觉,刚刚吐后还可以进食,别无什么痛苦,舌苔薄白,脉弦。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脉弦者,肝脉也,吐证见肝脉,必肝邪犯胃,厥逆之气上冲所致者也。治宜降逆平肝,和胃止吐。旋复代赭汤加减。处方:旋复花10克(布包)代赭石20克半夏15克 人参10克黄连1.5克 吴茱萸6克 生姜3片服药1剂后,呕吐大减,继服4剂之后,呕吐竟停止而愈。某医问;患者久用止吐之剂而不愈,改用旋复代赭汤加减后竟1剂效,3剂愈,其故何也?答曰:前用之药均为治胃之药,而此方重用镇肝降逆一也,佐用吴茱萸、黄连调肝理肝二也,重用人参之大补元气三也。总之,肝邪所致者,应从肝治,是取效的关键。3、头与胃脘俱痛,频繁呕吐,久久不愈徐××,女,65岁。 五六个月以来,头胃一直疼痛不止,频繁的呕吐,胃中糟杂。某院诊为慢性胃炎,急性发作,神经性头痛。住院治疗1个多月无明显效果,又请某医以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二陈汤加减治疗3个多月,服药达100余剂,但仍始终不效,邀余诊治。处以旋复代赭汤加减治之,4剂之后,寸效不见。细审其证,除头痛、胃痛、呕吐等证外,并见足冷如冰,视物不清,烦躁不安,舌苔白,脉弦紧。综合脉证,反复思考:此正厥阴呕吐之吴茱萸汤证也。治宜温肝和胃,降逆止呕。吴茱萸汤加减。处方:吴茱萸10克 人参10克 生姜10克 大枣12个服药一剂后,头痛、呕吐、胃脘疼痛等竟大部消失,继服上药两剂,诸证消失而愈。某医惊叹曰:经方之效果,果然如神也。2.消渴,麻木疼痛,频繁呕吐高××,男,25岁。2年多,近2个多月来,突然恶心呕吐不止,心烦心悸,疲乏无力,视物昏花,手足灼痛、麻木。某院诊为、酮症酸中毒、末稍神经炎、眼底出血。住院治疗2个多月无明显效果。细审其所用之药,除一般的西药外,还有胰岛素、中药养阴生津之剂。细察其证,消瘦乏力,频繁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目视昏花,手足麻木,下肢灼热疼痛难于入睡,心烦心悸,胃脘满胀,疼痛拒按,口苦口干,口粘不爽,舌苔黄白而腻,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诊为肝胃不和,湿浊不化,寒实停积,为拟舒肝和胃,燥湿化浊,温中导滞。柴平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 半夏10克 人参10克 黄芩10克 干姜4克甘草6克 大枣5个苍术15克 厚朴10克 陈皮10克肉桂10克大黄3克服药2剂后,呕吐大减,心烦心悸,胃脘疼痛,手足麻木,下肢灼热疼痛,头晕头痛均减。继服6剂后,呕吐消失,其它诸证亦消退大半。继续服药6剂,下肢灼痛、胃脘疼痛基本消失,他证亦大部消退。某医问:为什么还用大枣?为什么用大枣后血糖、尿糖改善,酮体消失?为什么用降糖的中药不但症状不减,反见加剧?为什么一般所讲的禁忌药临床用之之后本病的症状、体征,化验结果反见改善?答曰:中医有一句常用语,叫有是证,用是药。本病从现证来看是一个以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湿浊不化、寒实停滞混合在一起的复杂疾病,脾虚者必用人参、大枣、甘草之甘温补脾;肝郁者,当用小柴胡汤舒肝;湿浊阻滞者,当用平胃散燥湿和胃;寒积不化者,当用肉桂、干姜、大黄。所以全方既有舒肝,和胃、燥湿,又有健脾、导滞之品。至于为什么用大枣而血糖、尿糖、酮体反好转,养阴药反加剧,这恐怕与积、郁、虚、寒有关,临床中应再进一步进行研究。5.闻异味则恶心或思想不愉快时恶心沈××,男,成。3年多来,每闻异味,或思想不愉时则恶心,口微干,别无所苦,经多个医院检查均无阳性发现,虽反复采用中、西药物进行治疗,然迄今仍无效果,细审其证,病发于思想不愉快而又闻异味之后,其它无明显所苦,舌苔白,脉弦缓。综合脉证,诊为虚脾木郁,湿郁不化,治以小剂调理肝胃之法,苏神煎加减。处方:苏叶6克 神曲10克泡水代茶,连服6剂而愈。(二)呃逆1.呃逆数年不止,久治不愈郑××,女,成。呃逆昼夜难止3年多,医诊膈肌痉挛,曾在数个医院反复住院治疗,除西药外,仅仅服用中药丁香柿蒂辈即达400余剂,然多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除呃逆连续不止,声音较高,逆气上冲,尚有胸腹满胀,口淡乏味,有时夜间睡着后,仍有断续的呃迸声音外,舌苔薄白,脉沉弦缓。综合脉证,反复考虑,缓脉者,脾虚之脉也;沉弦者,肝气郁结之脉也,脾虚肝郁,逆气上冲。治宜健脾益气,舒肝降逆。五磨饮子加减。处方:人参10克 乌药10克 摈榔10克 沉香10克 陈皮10克服药3剂后,呃逆次数明显减少,夜间睡眠过程中没有再出现呃逆,白天有时2、3个小时才呃逆1次,而且往往仅呃6、7个即自然停止。继续3剂后,呃逆竟然停止而愈。某医问,既然本病是由脾虚肝郁所引起,那么为什么前用丁香柿蒂的温中健脾,旋复代赭之舒肝降逆无效,而用五磨饮子之舒肝健脾反效也?答曰:丁香柿蒂汤者温胃健脾降逆而无舒肝之功,旋复代赭汤降逆之功较盛而补脾之功不足,且无舒肝之药。肝郁者,不去舒肝而但予降逆则郁者更郁,肝郁必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必呃逆不止,故用丁香柿蒂、旋复代赭难收全功也。五磨饮子既有人参、陈皮之健脾,又有沉香、乌药、槟榔之理气降逆,故其效如神也。此外,从中药学的观点看,凡降逆之品,大多会使郁气难伸,而沉香、乌药、槟榔则不同,其虽理气,亦能降气,故气郁较甚而逆气上冲者多用之。2.中风昏迷,呃逆不止全××,男,69岁。20多天前,突然发现昏迷,偏瘫,急住某院,诊为脑血栓形成,经用西药和中药安宫牛黄丸10丸治疗20天,昏迷、偏瘫非但不见改善,反而在6天前又出现昼夜呃逆不止,其声颇为高亢,饮食发呛,有时一鼻饲饮,食即从口中呛咳而出。为此又请某医以旋复代赭汤加减治之,服药5剂后,呃逆,饮食发呛之状不见改善。细审其证,神志似明似昧,家属反复呼叫时似有反应,但既不睁眼,亦不哼声。时有痰阻喉中的漉漉声,有时呛咳,并连续不断的呃逆,呃声较高,向其口中滴入少量饮水即刻呛咳数声,并将饮水喷出。二便不知,右侧上下肢偏瘫,舌、面亦偏歪,舌质红,舌苔黄稍腻,脉弦大而滑。综合脉证,诊为气阴大衰为本,痰热阻滞,肝胃气逆为标,治宜拟补气养阴以培本,化痰清热。舒肝降逆以治标。《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减。处方:竹茹15克 陈皮10克 人参10克 甘草6克 半夏12克麦冬10克黄芩10克服药2剂后,呃逆的次数明显减少,每次呃逆由连续20次不止,减为每呃3、4声即停顿20分钟左右,有时甚至1个多小时不呃1声。继服8剂后,呃逆停止,神志亦较前略清,有时在家属连续呼叫下,从喉中有哼声发出,当反复令其吐舌时,舌有微微移动之象,继跟上方20剂后,神志转清。(三)泄泻1.胁痛,腹痛,泄泻并见,久治不效和××,男,成。腹痛泄泻,时轻时重5、6年,前后在4个医院住院治疗5次,共约3年多。经过肠镜、化验、下消化道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过敏性肠炎。中、西药、理疗等法治疗后一直不见好转。细审其证,腹痛尤甚于左胁下,有时痛彻脐腹左侧,疼痛的同时又即刻出现腹鸣泄泻,腹泻之后立刻腹痛,胁痛减轻,并逐渐消失,这种情况在生气之后最容易出现。最近因思想不痛快,胁痛、腹痛、泄泻尤为严重,每日腹痛泄泻少则3次,多则5~6次,此外,还经常感到头晕头痛,心悸心烦,食欲不振,口干口淡。舌苔白,脉沉弦细。综合脉证,诊为肝郁血虚,木郁犯土,脾虚不运。治拟舒肝养血,健脾止泻。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10克 白芍10克 当归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甘草10克 干姜3克 薄荷3克服药2剂后,不但腹痛、泄泻大减,由1日5~6次减,为1~2次,而且头晕头痛,心烦心悸等证亦减。继服7剂,腹痛、泄泻消失,他证亦大部消失。某医问:前用健脾温中治之不愈者何也?答曰:因为本病有脾胃虚寒故用白术、干姜、茯苓、甘草治之,然此病前用健脾温中治之不愈者何也?此乃肝郁在前,脾虚在后,肝郁为本,脾虚为标,故治脾不愈而治肝助脾才愈也,又问,肝木克脾土的泄泻,为什么不用痛泄要方,而用逍遥散?答曰:脉沉弦细者,乃血虚为本,肝郁为标,血虚肝郁之证宜用逍遥散而不宜用痛泄要方,因痛泄要方补血之力较差耳。2.食后即泄,头晕乏力数年不愈高××,女,62。食后即泻,1日3~4次,已四五年。医诊过敏性肠炎,经用中药健脾止泻和西药长期治疗—直不效。细审其证,除食后即泄外,并见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口淡乏味,舌苔薄白,脉弦细缓,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诊为脾虚木乘,治拟健脾舒肝。逍遥散合六君子汤加减。处方: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10克 陈皮10克半夏10克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干姜3克服药4剂后,大便次数减为2次,而且便量较前减少。继服上药20剂,大便转为正常。某医问:食后泄泻一般均诊为脾虚,而本证为什么诊为脾虚木乘之证呢?答曰:本证脉细缓中兼有微弦,弦者肝脉也,故诊为脾虚木乘,又证亦有肝病之头晕等,故诊为脾虚木乘。由此二点,故确诊为脾虚木乘之证。又问:老师常用痛泄要方。逍遥散治脾虚木乘之泄泻,而此独用六君子汤加柴胡、当归、白芍,其区别何在?答曰:逍遥散、痛泄要方所治之泄泻是肝郁为主,脾虚为次的泄泻;六君子加柴胡、当归、白芍所治之泄泻是脾虚为主,肝郁为次,即所谓逍遥散、痛泻要方所治的证候,肝郁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六君子汤加味方所治的证候,脾虚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四)腹痛1.脐腹一侧一点疼痛程××、男、成。3年多来,脐腹左侧1片疼痛,时轻时重,持续不断,曾在某院反复住院前后达1年之久,一直没有确诊。除西药外,仅仅服用中药即达400余剂,但一直末见明显效果。细审其证,除脐腹左侧约2×3厘米大的一片疼痛外,其他无任何痛苦,舌苔薄白,脉弦细。细察其所用中药,大致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活血止痛等法。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脐腹左侧乃胃经所络之部位也,弦细之脉者,肝郁血虚之脉也,两者相合,乃肝郁克脾胃之证耳。因拟舒肝助脾为法。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 白芍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甘草10克 干姜3克 生姜3片薄荷3克服药两剂之后,腹痛竟减五六,继服六剂,腹痛消失而愈。某医问:辨证论治时无证可辨时应如何辨证?答曰:《说文解字》说:证者,告也。《增韵》曰:候也,质也。即是说中医所谓的证不仅仅指的是如后世人所说的自觉症状,而且指的是疾病的所有表现,如声色、形态、脉象等等。本病的症状虽然不多,但有脉、证二者,两者相参,知其为肝郁克胃土,故以逍遥散舒肝健脾而愈。2.脐腹,胃脘俱痛,呕吐泄泻似××,女,成。7、8年来,胃脘、脐腹时痛时止,痛则呕吐泄泻,每次发作时—用药物治疗即很快好转,但没有几天又重复发作,特别是近1年多以来,发作的次数日渐增多,几乎是每周必发1次,每次发作,少者2天,多者3天,很少有4天不愈者。从前发作的时候或用中药,或用西药,都很快即愈,最近两周来,每次发作时,均因条件的限制没有能够应用任何药物,但经过三天后也都泄泻呕吐停止而愈。细审其证,除以上所述者外,按其胃脘,脐腹有轻度的压痛,偶见口苦口干,食欲不振、舌苔黄白而腻,脉弦紧而涩。综合脉证,诊为肝胃不和,寒积不化。治拟用舒肝和胃,温中导滞,柴平汤加味。处方:柴胡10克 半夏10克 党参10克 甘草10克 干姜6克苍术15克 厚朴10克 陈皮10克 大黄3克服药3剂后,胃脘、脐腹疼痛均减,食欲增加。其后改为每周2剂,共服12剂,经追访1年,以上症状均未发作。某医问:本病痼积久病,老师不用重剂治疗而反愈者何也?答曰: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有一篇名文《用药如用兵论》,当论到正虚邪实之证时,有这样一段名言: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就是说正虚邪实之证,必须采用攻邪之法治疗时,要以和平之药治之为主,攻邪之法为辅,绝不可穷民力,伤正气。此所以采用1周2剂之法治疗,即攻邪不可太过,以免伤正之意。(五)胃痛1.胃脘胀痛,灼热葛××,男,成。胃皖胀痛,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日渐消瘦3年多。医诊慢性胃炎、胃窦部溃疡、住院治疗1年多不效。细审其证,除胃脘两痛,烦热糟杂,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外,并见头晕头痛,心烦失眠,面色晃白,口燥咽干,消瘦,(1年之中即由130斤降至75斤),舌质红,舌苔白,脉弦紧而重按无力。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脾湿不化为标。为拟补气养阴以培本,理气活血,健脾燥湿以治标。加味一贯煎加减。处方:党参30克 麦冬12克 生地30克 苍术15克 白术10克青皮10克 陈皮10克 三棱10克 莪术10克 柴胡10克 薄荷3克 夜交藤30克服药6剂之后,胃脘胀痛,烧心槽杂,心烦心悸,头晕头眠等证均减。继服24剂后,诸证消失而愈。2.手术后胃脘胀痛,食欲不振陕××,男,成。溃疡病数年,外科手术之后,胃脘部剧烈疼痛的现象已经消失,但术后一直隐隐作痛,腹满腹张,食欲不振,恶心不止,体重较术前明显下降,仅仅术后4个多月,体重即由术前的120斤降至70斤,精神日渐衰减。细审其证,除以上所述者外,并见面色萎黄,消瘦乏神,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胃脘胀痛,按之更甚,大便干稀不调,舌苔黄白厚腻,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诊为肝胃不和,寒积不化,为拟舒肝和胃,温中导滞,柴平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 党参10克 黄芩10克干姜3克甘草6克大枣5个苍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大黄3克服药3剂后,胃脘满痛、食欲不振、心烦易怒等证好转,食欲明显改善,大便正常。继按上方服用30剂,以上诸证基本消失,前后治疗40天,除症状消失外,体重增至100斤。
沈××,男,60岁。胃癌手术后2个多月以来,虽然胃脘剧痛不止,严重的呕吐已经减轻,但胃脘满痛,食欲不振,消瘦乏力一直不见改善。为此曾用西药和中药健脾和胃之剂进行治疗,但效果一直不太明显。细审其证,除以上所述者外,并见其面色萎黄,消瘦,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烦不安,胃脘满痛,恶心欲吐,口苦口干,舌苔黄白厚腻,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诊为胃肝不和,寒积不化。为拟舒肝和胃,温中导滞。柴平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 半夏10克 党参10克 黄芩10克 甘草6克干姜3克 大枣5个苍术10克 厚朴10克 陈皮10克 大黄3克服药2剂后,胃脘满痛基本消失,心烦、恶心、食欲不振俱减,精神改善。继服6剂后,恶心消失,食欲正常,其它诸证亦大部消失。郎××,男,65岁。食道癌手术后3个多月来,食欲一直不振,吞咽困难,某脘诊为术后食道狭窄,进行食道扩张术。食道扩张术后,吞咽食物较前明显顺利,但术后却出现严重的食欲不振,胃脘疼痛不止,胸满心烦,昼夜不能入睡,某院先以西药治疗1周不效,并进而出现自汗盗汗,疲乏无力,口舌干燥,体重急速下降,血色素由14克%降至9.8克%。输血300毫升之后,睡眠好转,精神改善。但1周后,以上症状又见加重,又输血300毫升,精神又稍有改善,但4天以后,以上症状又复如初。细审其证,面色晃白无华,神疲力乏,极度消瘦(体重67斤),食欲甚差,胃脘满痛不止,胸胁苦满时痛,心烦失眠,按其胃脘有明显的压痛,舌质稍红,舌苔黄白,脉虚大弦滑,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淤,脾虚失运为标。为拟补气养阴以培本,理气活血,燥湿健脾以治标。加味一贯煎加减。处方:人参10克 麦冬15克 生地30克苍术15克 白术10克青皮10克 陈皮10克 柴胡10克 三棱10克 莪术10克 薄荷3克 夜交藤30克眼药6剂后,胃脘胀痛、食不欲振等好转,精神增加。继服上药30剂后,胃脘胀痛消失,食欲明显改善,精神增加,睡眠好转,血色素增至13%,体重增加8斤。按:胃部手术后远期并发症是胃部手术后常见的一种疾病,从一般门诊的情况来看,以残胃排空减弱,小肠输入段梗阻、餐后综合征、吻合口溃疡等多见,至于胃切除术后贫血亦时有见到,从临床的经验和教训中体会到,一大部分具有肝病证候;二虚实寒热夹杂证俱见,从治疗的经验体会来看,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舒肝,二注意虚实寒热的用药比例,三攻邪必缓,补正勿急,四补正时必佐攻邪,攻邪时必佐补正。3.胃脘疼痛,反复出现休克朱××,女,48岁。8年前,在长期生气、饮酒之后,发现胃脘疼痛,其后日渐加重,某院诊为溃疡病、胃炎。开始应用西药治疗疼痛有所减轻,但两个月以后疼痛突然加重。住院治疗半年多,不但疼痛没有减轻,反而日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出院后,改请中医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方治疗。开始时疼痛有所减轻,1个月后,疼痛又日渐加剧,乃住某院进行治疗,诊断为溃疡病、慢性胃炎、胃下垂,中、西药治疗仍无明显效果。近5年多来,不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日渐严重,而且月经日渐不调,或为,或为淋漓不断1~2个月不止,或时见衄血、紫斑,并见脾脏肿大,贫血,腹痛,血色素有时下降至5克%,医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治疗的过程中,除输血可以减轻症状外,采用其它任何治疗药物都经常发生荨麻疹、腹痛或发热。3年前,因生气突然发现休克,经某院抢救才脱离危险,其后每2~3个月就发作1次,尤其是最近半年多以来,病情更为严重,除持续不断的胃脘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鼻衄、崩漏、紫癜之外,几乎1周发生1次休克。冷汗出,额面突然更加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至40/30毫米汞柱,神志昏迷,脉微欲绝。一周之前,经过抢救刚刚脱离危险,昨日又发生休克,经抢救之后,神志仍然不清,细审其证,面色萎黄,瘦削,神志不清,四肢蹶冷,鼻尖、下颌亦冷,舌质淡暗,舌苦薄白,血压60/30毫米汞柱,脉微欲绝。再询其每次发生疾病时的情况,家属告曰:每次发生休克都有预感,先有脘腹疼痛,继而逆气上冲,冲至心胸即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大出,血压急速下降,昏迷不醒。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诊为气血阴阳大衰,心脾不足,木邪来乘。为拟大补气血阴阳,健脾抑木降冲。十四味建中汤加减。处方:黄芪15克 肉桂10克 人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熟地10克 白芍10克麦冬10克 半夏10克 附子10克 干姜3克 大枣5个肉苁蓉15克服药1剂之后,神志转清;服5剂之后,精神、食欲均好转,腹痛减轻。继服20剂之后,精神、食欲大增,腹痛减轻70%以上,已能下床走动,又服40剂,脘腹疼痛消失,食欲正常,月经2个月未至,此次月经之后量亦不多。后嘱其按原方加鹿茸3克为丸,缓缓服用1年,诸证消失而愈。某医问,黄芪建中汤与十四味建中汤均为补气养血,健脾抑木之方,然其效果不同,其故何也?答曰:药物轻重不同耳。又十四味建中汤除去具有补气养血,健脾抑木之功外,并具有附子、干姜,甘草之四逆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附子、肉桂之附桂理中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之四君子汤,所以还具有回阳救急,温中散寒、益气健脾之功。因此阳虚寒甚兼有水饮者,宜用之。4.胃痛并见邢××,男,61岁。慢性胃炎,溃疡病10年多,7年多,曾反复住院治疗,一直无明显效果。近1年多以来,胃脘疼痛日渐加重,每次饭前均疼痛发作,疼痛发作时,吃1~2块饼干可以稍事缓解,但吃3、4块饼干以后反而胀痛加剧。有时稍稍吃点饭疼痛可以缓解,多吃反而使胀痛加剧。当疼痛严重时两耳胀闷更加严重,或者完全听不见,当胀痛稍微减轻时,两耳胀闷发聋的现象亦有所减轻。细审其证,除以上诸证外,按其胃脘有明显的压痛,并时见心烦易怒,头晕头痛,舌苔黄白,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诊为肝胃不和,寒积不化。治拟舒肝和胃,温中导滞。小柴胡汤合小承气加减。处方:柴胡10克 半夏10克 党参10克 黄芩10克 干姜3克甘草10克大枣5枚枳实10克 厚朴10克 大黄3克服药3剂后,胃脘疼痛消失,食欲增加,减轻。其后改为每周2剂,服药1个月,不但胃脘疼痛消失,而且亦基本恢复正常。某医问:前医曾用温中导滞之法治之而不愈者何也?答曰:肝胃不和,寒滞不化者,不予舒肝,但予导滞攻下,寒积虽可除,而肝气不舒仍不愈,故其效不著也。(六)食道疼痛,吞咽不利武××,男,30岁。吞咽困难,食道疼痛,反复不愈,已二年多。某院诊为食道炎。先以多种抗菌素治疗半年多无效,后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养阴清热等方治疗1年多仍无效。特别是近3个月来,疼痛尤为严重。不吃东西时仅仅隐隐作痛,吃东西时,则灼痛难忍,有时咽唾液亦感疼痛。细审其证,面色晃白无华,呈痛苦忧郁之状,失眠心烦,头晕头痛,胸及食道均痛,夜间口干,舌苔白,脉虚弦滑。综合脉证,反复思考:诊为气阴俱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湿不化为标。治拟补气养阴以培本,舒肝理气、活血化痰以治标。加味一贯煎加减,处方:党参30克 麦冬15克 生地30克 苍术15克 白术10克青皮10克 陈皮10克 柴胡10克 三棱10克 莪术10克 薄荷3克夜交藤30克服药4剂后,食道及胸部疼痛明显好转,头晕头痛、失眠心烦亦有所改善,继以上方服药1个月,诸证全部消失。某医问,前以养阴之剂为何不效?答曰:气虚未补,肝气未舒,淤血未活所致也。(七)纳呆胡××,女,26岁。因家庭不和吃安定200片进行自杀,经抢救脱离危险后,1个多月来一直食欲不振,心烦失眠,有时恶心,某医予肝泰乐、三酶合剂和中药健脾和胃之剂治之不效。细审其证,除以上诸证外,舌苔黄白,脉弦细而涩。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滞,寒热错杂之证,治拟舒肝理气。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黄芩10克 党参10克 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桂枝10克 茯苓10克服药3剂后,诸证消失而愈。(八)妇科手术后腹胀难忍,矢气不能高××,女,45岁。子宫全切术之后,2日多宋腹胀腹痛,矢气不能,痛苦难忍。医予中、西药治之,不效。恰遇我前往探视,医云:朱老,请你辩证治疗一下。云:妇科手术伤及冲任,冲任脉者,隶属于肝脉,可先针太冲、公孙二穴,一者治肝,一者调脾。于是一寸毫针4支,各刺入5、8分深,留针2分钟后,腹胀稍减;5分钟后,腹胀消退大半;留针半小时后,腹胀消退约90%左右;留针40钟后,起针。次日往视,腹胀昨夜已消失。其后,又曾遇数例腹部手术后腹胀需要进行肛管排气者,经针三阴交、太冲、公孙,均不久即愈。(九)烧心泛酸,手足头不断动摇雷××,男,66岁。烧心泛酸,疲乏无力5~6年,四年前因文化革命冤案被平反,在心情上既特别高兴,又非常生气。其后不久,发现头部经常不由自主的摇动,不久又发现经常呶嘴、眨眼、吐舌、挤眉、手足乱动,走路、用手握物时均因躯干、四肢不由自主地、不断地伸直、扭转、屈曲而异常困难,近1年多来,不但以上症状更加严重,而且发现说话、咀嚼、吞咽也日渐困难,为此,曾在某院住院治疗1年多,诊为舞蹈病。先用西药治疗1年不效,后又配合中药平肝熄风药治疗3个多月,不但无明显效果,反而日甚1日。细审其证,除上述者外,察其以上动作往往在想要拿东西或想迈步走路时加剧,生气后亦加剧,但入睡后一切不由自主的动作消失,并见失眠心烦,急躁易怒,头晕乏力,烧心泛酸,舌苔白,脉弦紧。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结,痰湿内郁,郁而化风。治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 党参10克 黄芩10克 干姜3克甘草10克 大枣5个桂枝15克 茯苓15克 大黄3克 龙骨15克牡蛎15克服药6剂后,不由自主地乱动较前稍有减少,其他症状同前,但继续服用上药达70余剂,症状不再改善,而且烧心泛酸日趋严重。再审其脉证,舌苔薄白,脉右弦左缓。综合脉证,反复思考:此病先有脾虚后有肝风,即肝风动摇之象发生于脾虚之后,风在肿虚之后生者与慢脾风之意同,慢脾风诸家均认为应治脾抑木。本证既有脾胃虚寒,又有血虚风动,故治宜健脾补中,益气养血,佐以熄风解痉。十四味建中汤加昧。处方:黄芪300克 当归200克 川芎200克 生地200克白芍200克 肉桂200克 党参200克 白术200克 茯苓200克甘草200克 附子200克 麦冬200克 半夏200克 肉苁蓉300克 生姜200克 大枣150枚蜈蚣100条全蝎5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1日3次,1次2丸。服药3个多月后来治,云:手足、躯干等不由自主的动作较前明显减少,坐椅子、沙发上时已不乱动,让其取东西时已能较快的拿起,让其走路时,在走出十几步远时可以不出现扭屈状的动作,走路的速度亦较前增快。说话较前灵活,吞咽较前为利。继以上方为丸,服药达1年余,后果愈。某医惊其效果之佳,又叹丸药太缓,问曰:为河不用汤而用丸剂?答曰:本病病程甚久,正气衰而邪气实,若用汤剂大补恐正末复而邪反实,若予大剂祛邪必邪末除而正反伤。丸药虽较汤剂为缓,但补不助邪,攻不伤正,至正气缓缓恢复之后,风邪自然消退。此种治法类似于兵法上的蚕食术,亦即景岳等补正则邪自除意。(十)触摸任何部位时均频发呃逆、嗳气靳××,男,成。嗳气、呃逆频繁发作7~8年,尤其是近五六年来,发作更为频繁,发作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尤为特殊的是呃逆嗳气停止的时候,别人触摸他的任何部位时即立刻出现频繁的嗳气,嗳气7~8次后,紧接着发出接连不断的呃逆声。每次发作约1~2分钟即自然停止,停止后若再触摸其任何部位,就又连续嗳气、呃逆1~2分钟。为此曾在数个医院反复住院检查治疗,始终没有得出确切的诊断。除西药外,仅服中药旋复代赭、丁香柿蒂、橘皮竹茹等汤加减方即达上千剂,但始终没有明显效果,细察其证,除以上所述者外,并见消瘦乏力,面色晃白,食欲不振,口干口苦,舌苔薄白,脉虚大而弦。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俱虚为本,气滞血淤、脾虚湿盛为标。为拟补气养阴以培本,理气活血、燥湿健脾以治标。加味一贯煎加减。处方:柴胡10克 三棱10克 莪术10克 薄荷3克 党参30克麦冬12克 生地30克 苍术15克 白术10克 青皮10克 陈皮10克夜交藤30克服药4剂之后,食欲好转,精神增加,嗳气、呃逆如前,又继服20剂,嗳气、呃逆骤然停止,虽触摸任何部位也不发生嗳气、呃逆,又继服20剂而愈。某医问:呃逆、嗳气乃肺胃之气上逆所为,故多用降气药治之,而此症用降气之药不效,用理气之药反效者,何也?答曰:触摸任何部位均嗳气、呃逆,此乃肝胃之气欲伸而不能之象耳。欲伸其阳而不伸者乃气虚兼郁之故,气虚者不补其气则伸之不能;气郁者不舒其气则伸之不可,故必须补、舒并用。嗳气、呃逆有逆和郁两类。郁者但降不升则气逆反作;逆者,但舒而不降则逆者更逆,故必须注意疏肝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副主任医师
发表于: 21:11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气郁结吃什么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