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以下起暗斑大便干硬

我大便发干发粘,好几天不便一次最近还孟胖是什么原因,还经常手脚腿浮肿_百度知道
我大便发干发粘,好几天不便一次最近还孟胖是什么原因,还经常手脚腿浮肿
便秘会导致体重增加,大便干燥也是因为便秘,最好是去专业的肛肠医院看看——成都新世纪肛肠医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可能是肾炎,去医院看看吧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百会中医&范圣华&微博汇要-集合到一起,看起来方便。
身体是本源。&
1&【揉鼻尖治流清涕】感冒初起,多是受寒。出现流清涕也是风寒,这时候摸摸鼻子尖,一般是有些发凉。这时候可以用手指在孩子鼻子尖上轻轻点揉5~10分钟,一直到鼻子发热,就能治疗流清鼻涕。鼻尖也是素髎穴,素是白,是肺的颜色。髎是孔,是面部水液由此孔进入督脉下行到水沟穴。因此揉鼻尖能够通阳利水。
2【口禾髎亦可治疗流清涕】禾是禾苗,髎是孔。禾髎是指鼻孔的水液如禾苗一样一点点将水液数导入大肠经。用手在两侧鼻翼下是可以找到骨缝的,这个骨缝处即口禾髎穴。点揉口禾髎穴的作用是疏导大肠经经水进入大肠腑。鼻塞就是鼻腔里面水肿,将多余的水液疏导进入大肠经,那么就不会水肿,鼻塞也就消失了。
3【涌泉清火治口疮】最近思考为何吴茱萸贴敷脚心涌泉穴可以治疗口疮,据报道以及经验效果还不错。去查书总是看到涌泉具有敛火降火的作用。但是降火作用机制到底是怎样的?慢慢感觉到涌泉是肾经穴位,也是全身最下边的穴位,是井穴,其敛火降火正是这几点的综合。首先是肾经穴位,与水有关。
4【涌泉贴敷为何用吴茱萸?】涌泉可以升水气,为何用吴茱萸呢?因为涌泉升水气不可能无缘无故就升水气。涌泉穴的水是水,水本身是向下流,向下走的,本身不可能向上走,若是向上走则需要额外的动力。而吴茱萸性温热,那么可以为涌泉穴提供热力助其升水气。故换用其他温热药同样可以治口疮。
5&XXX,男,7岁,湿疹多日。日晚上就诊。左小腿外后侧交界处七八个大如莲子的湿疹,色红,很痒,另外在小腿前侧也有湿疹。后习惯性的用手摸摸腹部和腰背。发现患者在T7-L1一带以及双小腿腿肚子皮肤发凉。又因患者自小患有哮喘,曾长期服用中药,故不愿服用中药治疗。想用其他方法治疗,如推拿按摩或者拔罐,刮痧等。
因思虑若是推拿效果很难见效,遂考虑用拔罐疗法。但是如何拔罐呢?考虑到患者T7-L1受寒,腿部出现了湿疹,那么病症产生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呢?左小腿属阳主升,腿部湿疹红肿痒属阳,左小腿后侧以及后背部寒冷,很可能是膀胱经有寒气阻隔了阳气上下。即是左小腿部的湿疹很可能是阳气不能上升,郁滞在腿部所致。所以只要打开腿部、后背部的寒气郁结就可以使阳气恢复正常的升降,那么也可以治疗湿疹了。
如此实行。在后背部走罐并闪罐大约20分钟。闪罐过程中发现在感觉到后背发凉的部位出现了皮肤发红,而别的部位并不明显。然后又在两小腿后侧走罐大约5分钟,皮肤微微出现发红。肚脐闪罐大约5分钟,皮肤未见颜色改变。在肚脐处闪罐力度适中,取法在于神阙穴的收敛作用。也能治疗荨麻疹以及湿疹之类。
如此治疗大约30分钟后结束,回头看腿部湿疹时,发现湿疹已经明显缩小了大约1/3,而其颜色也由原来的鲜红变为暗红。此时问起小朋友,还痒吗?回答曰:不碰它不痒了。
日,复诊。此次因为近几天便秘,咳嗽,痰少而难咳出就诊。问起前次湿疹,回答曰,基本上已经好了。检查原来湿疹处,已经平复如故。
按:湿疹的治疗法则一般是疏风清热。但是此例治疗当中以阳气升降失常为根本病机而调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果令人深思。所谓法无成法是也。
6&【偶咳多为肺气亏虚】也有孩子久咳,其表现特点是偶尔咳嗽一两声,但是咳声不大、声势也不大,但是就是咳嗽好不了。往往还会有蛋清样的清鼻涕。这多属于肺气亏虚的咳嗽。此时不要妄用清肺止咳法。应当用温肺益气止咳法。
7&【久咳多属于寒咳】小儿若是咳嗽日久,多肺有虚寒。其咳嗽特点是久咳,晨咳,变天或者遇风寒之后就加重。寒咳产生的原因与感冒后清热药、抗生素滥用有关。此时嘴唇还略略有些发红,孩子身体比较瘦弱。但请不要一见发红就用清热药。否则也只是暂时止咳,咳嗽仍旧不愈。
8&【小儿保健四大要穴】小儿身体健康,重在平时调节。小儿保健有四大要穴,若是常常按摩,则可以使身体健康无恙。1、顺时针摩腹可以调理脾胃。2、捏脊能调整五脏六腑,使气血平和、阴阳平衡。3、揉涌泉穴,能补肾,去心火。4、每天早起摩头顶10分钟,可以防止感冒。
9&【深秋咳嗽多凉燥】深秋乃至初冬天气寒冷,此时小儿感冒咳嗽往往呈现出咳嗽,伴有头微痛、无汗、鼻塞、咽干唇燥、痰稀、苔白少津等一些列凉燥的症状。此时需要用生姜、大枣、豆豉等温润止咳,与初秋温燥燥咳用梨汁等凉润止咳不同。
10&【凉燥咳嗽当用温润法】深秋乃至初冬出现的凉燥咳嗽需用温润法。用常规风寒或风热感冒颗粒效果不佳,多因没有润燥。此时感冒咳嗽表现为鼻咽干燥,怕冷,多有痰白偏稀。若是寒重也可出现流清水鼻涕。可用食疗方:杏仁2g、葱白3g、生姜3片、陈皮3g、红枣3个、淡豆豉3g、薏米1小把。
11&【痰湿咳嗽宜化痰】亦有咳嗽痰多,痰的颜色或黄或白或粘。痰量多则是痰湿盛,此时需要化痰方可治疗咳嗽。化痰之法首先要健脾化痰。因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不健脾,痰湿难去。痰黄多是体内有热,需要兼清热,痰白多是有寒,需要兼散寒。
12&【《温病条辨》辨六气】本书辩证与辨病相结合。1、首先辨病。温病条辨的辨病首先辨六气中的哪一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中的哪一个;复杂一点则是两种或者多种邪气合在一起发病,如风温、暑湿、寒湿病。2、其次辩证。辩证要分清是在上焦、中焦或者下焦。还要分清在卫气营血的哪一部分,分清楚后证也出来了
13&【春季干咳可用桑菊饮】孩子春季发生的干咳,多伴有口干、鼻干,小便发黄,此多是风热伤津的表现,可以用桑菊饮方。组成:桑叶、生甘草、
薄荷、 菊花各3克, 杏仁、桔梗、芦根各6克,连翘5克。开锅后用小火煎煮七八分钟即可。各位妈妈不妨给孩子用用。
14&【湿热伤阴的好药:芦根】临床湿热伤阴证也常见。但若养阴清热,如麦冬等容易滋腻而恋湿邪。而清热养阴生津的一味好药就是芦根。芦根甘寒,归肺经、胃经。清热生津,而不敛湿邪。对湿热入肺胃气分,上肺胃阴的病证尤为适宜。
15&【挟湿加芦根的原因1】《温热论》:“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对于为什么加滑石容易解释,即化湿清热,并且各家著述很多。但为何加入芦根呢?个人在临床上发现,当感受风热时,多是已经热伤阴分,出现口渴、口干、小便黄而需养阴生津。像这种风热挟湿并且伤阴津的表现非常多见。
16【挟湿加芦根的原因2】但又因感受湿邪,不可以妄用养阴生津而恋湿邪,导致湿邪不化。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一味芦根解决这个问题。芦根清热生津,而不敛湿邪。即可以清热,又可以养阴生津利尿,并且不恋湿邪,一药而三用,是为最佳选择。故叶天士先生加入芦根。实为临床经验的总结。
17&1、六气往往相兼为病
人在的病的时候,多是一种或者几种气相兼为病。故临床病证兼加很常见,故在临床上要有一病兼有数个证型这个概念。笔者在临床观察到:病症多是数个证型混杂在一起,难以用单一证型来表示。
如日晚上诊治一男孩,1岁,突发疱疹性咽炎,发高烧39°,不吃饭,口腔里疱疹较多,疼的直哭,大便干,小便黄等。根据症状,结合北京天气阴沉多日特点,仍诊为风热挟湿。仍予以白虎加苍术汤加味。此病号当为有风、有热、有湿,三种病邪合而为病。
2、辨清容易迷惑的六气
六气中燥和湿容易混淆,湿热和寒热容易混淆,需要辨清。
(1)临床中也常常见到燥和湿同病,需要睁大眼睛,以防弄错。
再例如在四日前诊一连续四天每到下午高热小女孩,五岁,两眼发青,口唇很干,甚至有一处已经暴烈起皮,看看舌苔舌红苔白略厚而干,小便也黄,甚至有一些微微怕冷。
对每到下午高热,太阴温病可见下午高热。如《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三条:“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午后热甚的原因吴鞠通先生也做了注解:“午后热甚,浊邪归下,又火旺时也,又阴受火克之象也。”
故予以银翘汤外散风热,养阴生津兼以微微轻轻化湿,微散风寒,首日服三剂,以后每日一剂,连续三日而愈。
当从学校中出来,突然面对病症时,往往感到很棘手或是措手不及。其原因就在于课本上说的多是标准的证型,而我们心中没有建立起来一个病来了,往往是数个证型合在一起的。此病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若是按照教科书的诊断标准,此患者有风热(高热),无便秘,有湿气(看眼睛发青,舌苔黄略厚知道湿气弥漫),有伤津(口唇干裂、甚至起皮),甚至还微微有风寒(偶尔流些清鼻涕)。用哪一个证型单一治疗,可能效果并不好。当然对课本上单一的证型的一招一式都要学习好,用的时候方不会错。
或者有人问,燥是干燥,湿是潮湿,怎么可能会同时发病呢。其实燥和湿病的部位不同。比如上面的例子,燥是肺阴分亏损而燥,湿是脾胃有湿。二者不同。
(2)湿热往往见到寒证,也要睁大眼睛,以防弄错。
脾胃湿热,若是湿盛则会见到寒的表现。此时一定要化湿方可。不可以见到寒的表现就认为是寒证,而忽略湿证。
18&【挟湿加芦根的原因】《温热论》:“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对于为什么加滑石容易解释,即化湿清热,并且各家著述很多。但为何加入芦根呢?个人在临床上发现,当感受风热时,多是已经热伤阴分,出现口渴、口干、小便黄而需养阴生津。像这种风热挟湿并且伤阴津的表现非常多见。但又因感受湿邪
19&杏仁五钱宣肺化湿,用于湿气特重的病症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用量。治疗各种病症如何把握用量?
笔者观察,在吴鞠通先生《温病条辨》用杏仁的用量也有区别。其中用杏仁五钱的方子有三首,分别是三仁汤、宣痹汤、杏仁石膏汤。这三首方子用杏仁五钱的作用是宣肺化湿,用于湿气很重的病证。例如三仁汤湿气弥漫、宣痹汤骨节疼烦、杏仁石膏汤中痞恶心。
分析《温病条辨》中杏仁等药物用量的意义在于可以将参考用量直接应用。因为在清朝,其剂量的应用应当和如今差不多。毕竟清朝和我们现今相隔不远,我们甚至按照上面的用量直接应用到如今实际的病症中。1钱就是3g,5钱就是15g。
以下是三首方子的原文
《温病条辨·上焦篇·湿温》四三、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半夏(五钱)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六五、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萎黄,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
经谓:风寒湿三者合而为痹。《金匮》谓:经热则痹。盖《金匮》诚补《内经》之不足。痹之因于寒者固多,痹之兼乎热者,亦复不少,合参二经原文,细验于临证之时,自有权衡。本论因载湿温而类及热痹,见湿温门中,原有痹证,不及备载痹证之全,学者欲求全豹,当于《内经》、《金匮》、喻氏、叶氏以及宋元诸名家,合而参之自得。大抵不越寒热两条,虚实异治。寒痹势重而治反易,热痹势缓而治反难,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脏腑夹痰饮腹满等证,则难治矣,犹之伤寒两感也。此条以舌灰目黄,知其为湿中生热,寒战热炽,知其在经络;骨骱疼痛,知其为痹证。若泛用治湿之药,而不知循经入络,则罔效矣。故以防己急走经络之湿,杏仁开肺气之先,连翘清气分之湿热,赤豆清血分之湿热,滑石利窍而清热中之湿,山栀肃肺而泻湿中之热,薏苡淡渗而主挛痹,半夏辛平而主寒热,蚕砂化浊道中清气,痛甚加片子姜黄、海桐皮者,所以宣络而止痛也。
宣痹汤方(苦辛通法)
防己(五钱)杏仁(五钱)滑石(五钱)连翘(三钱)山栀(三钱)薏苡(五钱)半夏(醋炒,三钱)晚蚕砂(三钱)赤小豆皮(三钱,赤小豆乃五谷中之赤小豆,味酸肉赤,凉水浸取皮用。非药肆中之赤小豆,药肆中之赤豆乃广中野豆,赤皮蒂黑肉黄,不入药者也)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痛甚加片子姜黄二钱,海桐皮三钱。
《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七二、黄疸脉沉,中痞恶心,便结溺赤,病属三焦里证,杏仁石膏汤主之。
前条两解表里,此条统治三焦,有一纵一横之义。杏仁、石膏开上焦,姜、半开中焦,枳实则由中驱下矣,山栀通行三焦,黄柏直清下焦。凡通宣三焦之方,皆扼重上焦,以上焦为病之始入,且为气化之先,虽统宣三焦之方,而汤则名杏仁石膏也。
杏仁石膏汤方(苦辛寒法)
杏仁(五钱)石膏(八钱)半夏(五钱)山栀(三钱)黄柏(三钱)枳实汁(每次三茶匙,冲)姜汁(每次三茶匙,冲)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20&【感冒药煮有讲究】最近不少孩子感冒发热。给孩子开中药吃的时候,我就会反复叮嘱孩子的妈妈或者奶奶们,这个感冒药一定不要煎煮的时间太长,一般是8分钟左右,不要超过10分钟。若是超过10分钟效果就会差了。并且喝的时候还要如喝茶一样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下去,不要一口气喝下去。
21《【孩子临睡前咳嗽多为燥咳】》 - 近几天,频频听到妈妈们说自己的孩子临睡前咳嗽,夜咳。我说,此为燥咳。
22&临床常见小儿便秘。若是不治疗,也会出现一系列表现。如排便过程稍显费力,关键是不排便的时候宝宝肚胀的严重,排屁多,情绪烦躁。等各种症状都会出现。
&一、燥和热略有区别
&或有人问,燥和热不是一样表现为大便干吗?便秘的时候有的是胃热引起的,有的是大肠热引起的。若是真正用到治病上则需要区别对待。二者略有区别,治法也不一样。
&因十余日前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个病例。有一个4个月大的小朋友,便秘8天了,烦躁不安。因为不方便面诊。便秘8天,心想,阳明腑实的燥热证,用大承气汤啊。以前用大承气汤或增液汤等治疗便秘,哪个没有效啊?都是效果良好!马上给予增液承气汤治疗。然而这次却疗效不佳,连续3天仍然没有解大便,后来到了第13天的时候,家长用开塞露通的大便。
&二诊时,看的是面色红,仔细问诊,夜里哭闹、咳嗽、大便前头微干,后面有点稀。突然就知道了,这是协热下利,过去是想当然了。予以清热治法。
&再如,日下午,又遇到一个便秘20天的女孩儿,8个月大,面色微红,平时容易急躁。但是通过开塞露最终排出来的大便是比较软的,不干不硬,金黄色。同样也说明了燥和热导致的便秘是不同的。
&二、燥和热需要细分
&后来意识到了,以前我们学的东西太过于笼统,以为热结便秘和燥热便秘差不多,便秘都是大便偏干,用药也差不多。然而这次小儿便秘虽然13日,大便却是稀的。刚开始认为是燥热证用增液承气汤毫无效果。或许有人会问,你给孩子用药的量是不是太小了?不是的。通便的生大黄已经用到了6g、枳实、厚朴、芒硝也用到了6g,这些量对于一个4个月大的孩子属于相当重的药量了,仍然没有通便。后来改成药方:葛根9g、黄芩4g、黄连4g、生甘草4g、桑叶3g、浙贝4g、淡豆豉3g、藿香4g、生大黄(后下)4g、枳实4g、竹叶6g、牛蒡子3g后,没两天可以大便一次。并且诸证好转,夜里哭闹也好了,咳嗽减轻了。
《道德经》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温病条辨》说:圣人不忽于细,必谨于微。只有观察的细致入微,明辨病证,才可以有疗效。同时用药也要丝丝入扣方可以有显效。
三、燥和热的些微区别
燥可以有热,即燥热。燥证的主要表现是伤津,所以燥的表现主要是大便干结,甚至成球状。燥证导致的便秘也叫无水舟停。因为大肠有燥,大肠的津液亏少了,此时大便不通是因为津液少而不通。粪便好比是舟,大肠好比是河道,津液好比是河水。河流中的水少了,舟无法前进。那么大肠中的津液少了,自然大便不能通下来。燥和热的治法也不一样。燥的治法主要是滋阴润燥通便。
本病例就是属于热结便秘。热结便秘机理何在?机理就是大肠有热,大便不能出来。打个比喻,我们人面对前方大火的时候,我们很少有能冲过去的。大便也是如此,若是大肠有热,大便就瘀滞在哪儿不敢动,所以就便秘了。当然同时伴有些许燥证。故热的表现为稀软或者干结的不是很重。大便多是黄褐色,很臭秽。热的治法主要清热通便。那么热结便秘的时候为什么有时表现为稀稀的黄褐色臭秽的大便呢?其机理在于热邪蕴结了脾,产生了湿气。
&当然两者也可以同时出现。比如前头干,后头稀。 这种就是燥热同在。需要清热润燥。
&四、那脾胃热和大肠热有必然联系吗?
&严格来讲,二者有一定的联系。大肠热可以①由脾胃的热传过去,例如孩子吃的较多,导致脾胃积热,进而引起便秘。也可以②由肺热下传到大肠,不必由脾胃热传递过去,例如常常见到孩子风热感冒而出现大便干,硬。也可以③上来自己先热,不从其他地方传递过来。例如感受痢疾,小儿秋季腹泻的湿热泻等。
五、那么常常引起燥热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呢?
&相关原因有很多,简介如下:
&①自身体质。自身属于阳热体质,很容易化火。有的家长常常问,为什么孩子的便秘老是治不好,老是容易有火热呀?我只好说,这属于体质。人的体质本来如此。比如说咱们北方人缺水干旱,不是用南水北调就能把北方变得和南方一样湿润了,虽然南水北调能够保证不缺少水。正如南水北调要年年如此,那么体质偏热常常用清热润燥来调理,其道理也是如此。
&②饮食的量过多。此项主要说的是饮食的量过多。量过多就容易蕴热。记得以前农村老家用麦子、玉米等秸秆沤粪。将麦子、玉米等秸秆堆积在一起,然后在上面浇水,过一段时间之后,里面发热,甚至很烫。脾胃食积的道理相类似。此外,饮食的甜腻的食物过多也会导致脾胃蕴热,其道理和饮食的量过多相似。
&③肉食(包括鱼类)过多。肉食过多,因为肉食中包含的能量太多了。其能量是素食的几倍。因为能量高,相当于饮食的量过多,而脾胃蕴热。
&④吃辛辣食物过多。辛辣的食物最典型的是辣椒。因为辛辣的食物本来就是热,容易助长脾胃的阳热之气。
&⑤天气影响。有什么天气就有什么样的病症。人体内的水分的含量大约是80%,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面积是一样的。人每天和自然一样有昼夜晨昏。人的饮食来自于自然,人的身体的成长来自于自然提供的食物,以后还会还归于自然。等等,数不胜数。可以说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所以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有什么样的天气就有什么样的病证。当天地湿热之气较重的时候,人自然也有湿和热。
&⑥源于母亲。对于纯母乳的孩子来说,也会导致肠胃有热。其原因在于母亲自身火气大的影响。母亲自身由于发脾气,急躁易怒等导致自身火气大,那么也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孩子。人的疾病是可以传染的,不仅仅是传染病。曾见一小儿口舌糜烂,其母素着急上火,断其乳后,其子之疾亦愈。再如父母肝火旺盛,往往也会导致孩子的肝火旺盛。
六、便秘不仅仅是大便干结
若是以为便秘的都是大便干结就错了。比如气机郁滞,受凉,也会导致便秘。这两个类型同样不是大便干结。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中便秘有寒结和热结。寒结就是受寒导致的便秘。这个时候极少出现大便干。同样气机郁滞,也不会出现大便干。再如气血不足的便秘,大便是完全正常
的。没有任何异常。香蕉便,软软的。就是没有力气下来。这个叫做气血亏虚便秘。
七、小儿便秘的治疗
病例1:【清大肠治孩子热结便秘】日,昨晚一个生产下来6天的孩子便秘两天。在医院前三天由于奶水不足,用配方奶粉,每天大便5次以上。等到三天后逐渐改用母乳,可能处于调整期,出现了大便不通。看孩子面色比较红,判断为热结便秘。需要用清热通便法。采用清大肠,在食指绕侧面从指根推向指尖,每分钟大约60次以上,连续清大肠3~5分钟。今日早晨,大便已通。(以上治疗仅供参考,不是对所有情况都适合。)
23&【十分钟治愈小儿腹痛】今晚一7岁9个月小朋友,肚子左下腹疼痛,哭哭啼啼,两眼泪花,双目红肿进来诊所了。一问,原来是吃了麻辣烫,突然间肚子疼痛。给予合谷穴轻轻点揉,约2~3分钟,疼痛减轻大半。接着让小朋友趴在床上,放松,用手轻摩腰骶部皮肤,时而捏一捏。十分钟后疼痛已止。破涕而走。
24【清大肠治孩子便秘】昨晚一6天的孩子便秘两天。在医院前三天由于奶水不足,用配方奶粉,每天大便5次以上。等到三天后逐渐改用母乳,结果大便不通。看孩子面色比较红,采用清大肠,在食指绕侧面从指根推向指尖,每分钟大约60次以上,连续清大肠3~5分钟。今日早晨,大便已通,量也大。
25疱疹性咽炎和手足口病的湿和热
1、又见疱疹性咽炎
&&&&&&&&&&
日,来信说,范老师,XX又发烧了,39度2,舌苔白腻,舌尖红,苔有草苺状红点儿,嗓子又起泡了,又一轮疱疹咽峡炎,我郁闷,给她吃点儿啥药退个烧?嗓子里起的泡也是红色的,还有破了的。
2、警惕新一轮疱疹性咽炎对宝宝“下手”了
近期,北京地区新一轮疱疹性咽炎出现了,不少孩子发烧,咽喉红肿疼痛。在此提醒各位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烧、疱疹、疱疹性咽炎等疑似症状,切不可大意。若是高烧,尽快去医院处理。
3、疱疹性咽炎属于湿和热
从中医的角度上看,疱疹性咽炎为湿和热。起水泡不就是身体有湿吗?嗓子发红,甚至高烧不就是肺有热吗?回答是肯定的,疱疹性咽炎,虽然中医没有这个病名,然而却跑不出六气的范畴,即为湿和热。
4、疱疹性咽炎治疗需化湿清热
(1)温化水湿。湿为阴邪,非温不化。所以治疗此证必须要温化水湿,即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可以用茯苓,生姜,厚朴,苍术等。
(2)清热法。清热根据热势高低。一般可以用银花、连翘、生石膏等。若是高烧则需要重用药量。
(3)凉血利咽。热在血分即痛。故需要凉血利咽,可以用元参,牛蒡子等。
5、疱疹性咽炎的孩子需这样吃食物
根据疱疹性咽炎发病特点和天气特点,可以知道孩子的主要病症性质为热挟湿。故进行饮食调养需要1、清热。清热可以用芦根、牛蒡子、菊花。2、温化寒湿。故选用的食物以清淡为主,再辅助一些去火、温散化湿的食物。化湿可以用生姜、茯苓、藿香。
6、防治疱疹性咽炎需这样推拿
疱疹性咽炎需用下面的推拿法防治。(1)清热:清天河水5~10分钟,清肺经、清肝经各5分钟或以热推为准;(2)化湿:补脾经、揉丰隆穴各3~5分钟温化湿气。便秘加清大肠3分钟,小便黄加清小肠3分钟。(3)利咽:少商穴点刺放血,泻除咽喉部邪热。如此可以一天做1~3次。
7、病例介绍:
笔者每用温化水湿,清热,凉血利咽法治疗疱疹性咽炎而奏显效。如日晚上一男孩,1岁,突发疱疹性咽炎,发高烧39°,不吃饭,口腔里疱疹较多,疼的直哭,大便干,小便黄等。根据症状,结合北京天气阴沉多日特点,仍诊为热挟湿。仍予以白虎加苍术汤加味。今日下午,发来短信告知已经热退身凉,开始玩耍并进食了。甚是感谢。
8、手足口病略谈
手足口病对中医来说也是新名词,但是手足口病对中医来说有什么新意吗?我们来分析一下就能明白。手足口病通常也是起水泡,病发在口和手脚。其实这几个位置都是脾胃所主,加上水泡和热,就知道本病也无非是湿和热而已,并无新意。只不过,和疱疹性咽炎相比,疱疹性咽炎病在肺,手足口病病在脾胃而已。治疗上也略有区别。
9、预防两种疾病的方法
这两种疾病的核心是湿和热,所以要预防这两种疾病,关键的就是要将湿和热散开。湿和热不能相合为病,自然也就不发生。
(1)做个香囊来预防
芳香化湿,可以用带有香气的药物,比如白芷、藿香、佩兰等。做个香囊能不能起到预防作用呢?也可以。因为有香气化湿,自然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26横擦脾胃区治孩子脾胃虚弱】近期不少孩子不爱吃饭,多是脾胃不好,可以用横擦脾胃区开胃消食。脾胃区是左侧背部第7椎到第12椎的区域。用手掌在左侧背部第7椎到第12椎的区域用力回来擦,即是擦脾胃区,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27【可治疗小儿夜啼的大敦、中冲穴】小儿夜晚哭闹或者多梦,睡不踏实可以用艾条灸大敦、中冲穴。此为老中医彭静山先生治疗小儿夜啼的验方。方法是艾条点燃后距离大敦、中冲穴10cm左右,每天艾灸约5分钟,连续2~3天即可。
28 &简单三味药,竟然也有这般效果
1、还记得一周前的中午,既是病号也是朋友打电话来了,家里老人上腹部胀满不适3周了,大便略难。问问起因,言道是3周前因受凉而致。
2、遂于栀子豉生姜汤
组方:炒栀子6g、淡豆豉6g、生姜4片
用法用量:4付。开锅后水煎8分钟,内服,只煎一次。日一次。
3、当天晚上在诊所出诊的时候,病号又来了。见面之后就说,大夫啊,这个药太好了,二十多天没有胃口吃饭了,今天晚上吃饭真香啊,肚子也不胀了。来之前,家里人还说,咱们看病回来之后再吃饭吧,我说,不行,咱们得吃饭以后再走。
简单三味药,竟然也有这般效果。自己也为中医中药的疗效惊叹和欣慰。于是我也重新审视一下本次病例。
4、受启发于郝万山老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个大型的中医药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目,郝万山老师主讲《伤寒论》。郝老师讲到了用栀子豉汤治疗哮喘的病例。当时郝万山老师跟随一个老师门诊,遇到了一个每年到5月份就开始哮喘,到10月份哮喘就好了的哮喘病人。问问哮喘怎么得的。病人就说了,那是当年参加游行。从郊区到天安门很远,不想现在有各种车辆,当时要走着,所以在凌晨就集合,慢慢走到天安门游行。一直到中午,又累又渴又热,这时候喝了凉水。从那以后就开始哮喘。然后那位老师就给病人开了两位药:栀子、豆豉。病人拿了药,心里还是不踏实,这么少的药能治病吗?那位老师说,回家吃药就行。一周后,病人复诊,言道较前好转。然后继续栀子豉汤。此后病人复诊几次后就不再来了。再后来,郝万山老师碰到这个病人,问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哮喘的病人讲,哮喘已经好了,这次是因为其他的疾病。郝万山求教于那位老师,以前也没有见到有人用栀子豉汤治疗哮喘,您怎么用栀子豉汤治疗哮喘,并且效果这么好呢?老师说:虽然没有用栀子豉汤治疗哮喘的病例,但是考虑到病因病机,就应该用。当时病人又热又累又渴,然后喝下那么多的冷水。冷水凉,将全身的热给闭住了。热气郁在胸中就会导致哮喘。
这就是把握了病症的病因病机,并予以恰当的治疗,疗效非常好的道理。一语点醒梦中人。
5、症状虽异,病机一致。
于是考虑到:本次胃部胀满不适的病号,病因是受凉之后,肯定有寒;出现了大便微微发干,说明体内微微有热。这个机理不是和上面用栀子豉汤治疗哮喘的机理一样的吗?一样的道理。症状虽异,病机一致。本病例也是寒气闭塞肺卫,脾胃为中焦枢纽,气机不能升降,郁滞于中焦则会痞满不适。这个时候只需要用栀子豆豉生姜汤一清里热,一散外寒,自然诸证好转。事实证明,效果也的确很好。虽不同的是,当时因为只是电话问诊,没有了解全面,为了增加散寒的力量,多加了4片生姜。
昨天晚上又来复诊,胃脘部不适已经完全好了。
29&溃疡的治疗办法:1、用中成药保和丸。2、小药方:炒栀子6g、淡豆豉6g、炒山楂6g、莱菔子6g。3、用大蒜片贴敷脚心涌泉穴。4、颈部、后项部揪痧,出啥为准。
30 产后缺乳
& 原料: 小茴香10g, 粳米75g。
& 制作: 把小茴香入适量水锅中上火, 煎汤去渣,
放入淘洗净的粳米煮成粥。也可将小茴香焙炒后研为细末, 加入煮好的粥中。每日2次, 趁热服, 3~5 日为1 个疗程。
& 功效: 行气止痛, 健脾开胃, 通乳。适用于小肠疝气, 脘腹胀气, 胃寒呕吐, 食欲减退,
以及乳汁缺少等。
& 说明: 一切实热病症, 及阴虚火旺的患者, 不宜选用。
& 2、红薯粥
& 原料: 红薯200g, 粳米75g。
& 制作: 把红薯削去皮, 洗净, 切绿豆大小的丁; 粳米淘洗净, 锅入适量水上火,
烧沸后放入粳米、红薯丁, 小火煮成粥即成。
& 功效: 健脾养胃, 益气通乳, 润肠通便。适用于脾胃虚弱, 产后乳汁不通, 便秘, 大便带血,
湿热黄疸等症食用。
31【孩子没有食欲的食疗方】近期不少孩子脾胃不好,没有什么食欲。也可以用用下面的食疗方。党参、茯苓、炙甘草、陈皮、炒白术、莱菔子、炒山楂、木香各6g,也可以加2片姜。开锅后水煎15分钟,内服,日一剂。连用3~5天。在早上和中午吃饭之前服用。起到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作用,很见效的。
32【小儿抽动综合症莫着急】今天下午一7岁小朋友,面部肌肉抽搐2年了,时好时坏。妈妈很是着急的问:怎么能够治好?现在的加重是从9月份就开始了。像这样每到秋季加重的抽搐的很常见,从中医上讲叫燥气化火。用翘荷汤(连翘、薄荷、绿豆、炒栀子、生甘草、桔梗各3~5g)就能解决问题。
33【三仁汤治腹胀坚满】2周前一位68岁妇人,全身乏力,高血压,焦虑症,甚至有癫痫10年病人。前医观其乏力脉弱,甚则两脉不见,皆为之虚,愈补愈差。观其上腹部硬满不适,舌略红,苔略白,脉弱。考虑到脉弱为痰湿阻滞,正气不充所致。证为湿热中阻,予三仁汤加减。6服药后焦虑、乏力、癫痫等症状大减。
34(1)风寒感冒小验方:生姜3~5片(如1元硬币大)、葱白3段(留根须)
、淡豆豉3~6克煮汤,开锅后用小火煎煮5分钟即可(久煎效果减退),药液倒出后加入红糖适量(以口感甜甜的为宜)。主治儿童一年四季的风寒感冒:鼻流清涕,鼻塞,发热,喷嚏时作,咳嗽等症状。
35(2)风热感冒方:甜杏仁6g、银花6g、菊花6g、薄荷(后下)3g、芦根9g、淡豆豉3g、竹叶6g,冰糖适量。加减:咽喉痛再加胖大海6g。煎煮法:开锅后小火煎熬5分钟,然后加上薄荷,再煎熬3~4分钟出锅。注意:久煎效差。主治风热感冒:流黄鼻涕,发热、咽痛、尿黄,便干,舌红苔黄。
36(3)寒包火证感冒:甜杏仁6g、银花6g、菊花6g、淡豆豉3g、生姜3片、防风6g。煎煮法:开锅后小火煎熬7~8分钟出锅。注意:久煎效差。主治风寒入里化热,寒热并存,外寒内热证。症见:鼻流清涕和黄涕相兼,舌苔黄白相兼,既手脚发凉,又咽喉疼痛
37(4)治白粘痰方:五汁饮:麦冬汁、藕汁、牛乳汁、梨汁、甘蔗汁等饮服。煎煮法:加水350ml,开锅后,小火煎煮7~8分钟即可。或将之榨汁喝。也可以加些白糖。婴儿可将药汁放入奶瓶。好了不必多喝。主治感冒发热后吐白或黄粘痰,甚至痰粘成一个小块儿或小球球,难以咳出。
38【补脾胃:孩子的哮喘也好了】数周前一7岁小朋友,哮喘多年,每天不定时的发作。孩子很瘦,我说孩子直起腰来,我看看舌苔。妈妈紧接着说,这孩子成天直不起腰来,总说累。虽然孩子舌红像是有火的样子,我仍用五味异功散加味治疗,除了杏仁没用一味平喘药,大约2周以后,效果初显,孩子平时没有哮喘了。
39(5)小儿咳嗽方:桑叶3g、杏仁3g、炒栀子3g、浙贝4g、南沙参6g、梨1个、淡豆豉3g、冰糖适量。将梨削皮,放入锅中,加水500ml,开锅后,小火煎煮7~8分钟即可。主治:小儿秋季肺胃阴亏燥咳,症见:
夜里干咳、鼻涕粘稠、很少,甚至干结在鼻腔里,或者有些低热。
40(6)小儿咳嗽方:久咳方:山药30g(若是鲜山药用量加倍)、牛蒡子9g、红糖适量。用法:将药一起放入锅中,加水600ml,开锅后,小火煎煮,直到山药成粥。若是婴儿,则可以将药汁放入奶瓶里。主治孩子咳嗽日久,肺气亏虚证。症见久咳、偶咳、咳声不大、鼻流蛋清样鼻涕。
41(7)秋季耳鸣方:连翘6g、薄荷(后下)4g、绿豆6g、生甘草6g、炒栀子6g、桔梗6g、冰糖适量。用法:将药一起放入锅中,加水350ml,开锅后,小火煎煮7~8分钟即可。主治孩子秋季突然出现耳鸣耳聋,流眼眵,口干鼻干咽干,牙龈肿痛,尿黄等病症。
42(8)咳声响亮方:清络饮:荷叶6g、银花6g、白扁豆花6g、西瓜翠衣6g、丝瓜络4g、竹叶6g。用法:将药一起放入锅中,加水500ml,开锅后,小火煎煮7~8分钟即可。也可以加冰糖适量。主治孩子咳嗽时咳声响亮。此证为热在肺络,病症不重不轻,
多清嗓子或有轻微痰声。
43(9)《幼幼集成》治幼儿感冒法:治疗小儿发热,不拘风寒食饮,时行痘疹,用葱白一握,捣烂取汁,少加麻油和匀,用手指蘸葱油运患儿头面、项背、心窝、手脚心等处。每处摩擦十数下,运完以厚衣裹盖,略疏微汗,不可令其大汗,刺法最能疏通腠理,宣行经络,使邪气外出。
44(10)治疗声音浊的咳嗽方:三香汤:栝蒌皮6g、桔梗6g、炒栀子6g、枳壳9g、郁金6g、香豉6g、降香6g、冰糖适量。用法:将药一起放入锅中,加水500~600ml,开锅后,小火煎煮7~8分钟即可。若是有痰再加陈皮。主治:孩子咳嗽声音浊,舌红苔薄白或薄黄,略腻。同时伴有纳呆、略略头晕。
45(11)凉燥咳嗽方:杏苏散:杏仁6g、前胡6g、法半夏4g、生姜3片、陈皮6g、红枣3个、枳壳6g。用法:放入锅中,加水500ml,开锅后,小火煎煮7~8分钟即可。主治孩子在秋冬天气干燥,受风寒感冒。症见:感冒咳嗽,发烧,但是舌淡红苔薄白略干,吐清稀痰,鼻流清涕、口鼻干燥。
46(12)咳嗽痰多方:二陈汤:陈皮10g、法半夏6g、茯苓10g、炙甘草6g。用法:放入锅中,加水500ml,开锅后,小火煎煮15分钟即可。主治咳嗽痰量多,颜色发白。若是咳嗽严重可加杏仁6g、痰发黄可以加黄芩6g;若是胸闷便干加瓜蒌6g。若是粘痰,痰少不在本法治疗范围之内。
47(14)按摩手心脚心和囟门防感冒法:《千金要方》言: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即晨起用手掌大鱼际轻轻在孩子手足心和头顶做环形按摩10分钟左右,可以预防感冒。注意:18个月内,前后囟门没有闭合者,要特别小心
48(15)咳嗽伴有呕吐方:宣痹汤:枇杷叶6g、郁金6g、射干3g、白通草3g、香豆豉6g、杏仁6g。开锅后煎煮7~8分钟。不少孩子感冒咳嗽后伴有呕吐,多为湿热郁痹肺气,胃气不降反升而致呕吐。该方苦辛通阳,轻宣肺痹。主治上焦湿热,症见感冒咳嗽低热,呕吐,舌红苔白或腻。
49(16)高烧方:白虎汤:生石膏(先煎)20~30g,知母6~10g、生甘草10g、大米1把。口唇干加麦冬9g、大便不通加生大黄(后下)6~9g、芒硝(冲服)9g。手脚发凉加桂枝6~9g。咳嗽加杏仁6~9g。主治高热,舌红苔黄,小便发黄。注意生石膏先煎30分钟,生大黄最后5分钟时放,大便通后就去掉。
50(17)小儿咽喉疼痛方:银花6g、连翘6g、射干12g、元参12g、牛蒡子9g、淡豆豉6g、竹叶6g、薄荷3g、芦根6g。主治孩子感冒以后咽喉疼痛,扁桃体肿大,小便发黄,大便干。
51(18)小儿哮喘方:麻杏石甘汤:炙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24g、生甘草6g。辛凉宣泄,泄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肺热咳嗽、哮喘,症见喘息、口渴、发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如1男2岁,感冒2天后哮喘,发热,用后半天哮喘基本平复。孩子哮喘请遵医嘱,不要滥用本方。
52(18)受寒腹痛方:生姜20g、葱白4段,花椒6g、红糖适量。主治一年四季儿童受寒,突然产生的腹痛。孩子受寒腹痛,若是不能散寒,则寒气会长期留在体内,时时引起腹痛,甚至整个腰部也疼痛,甚至疼的直不起腰来。花椒止痛。上周六一小朋友腹痛半年,面色白,实际上就是一个受寒腹痛。
如何判断是受寒腹痛?最为直接、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摸一摸孩子的腹部,就会觉得孩子的肚子皮肤发凉。昨天下午教了一位小患者的妈妈这种判断方法。该妈妈试了试,果然在孩子的肚脐周围,后背等部位皮肤很凉。
53(20)过敏性鼻炎方:黄芩10g、山豆根6g、白芷9g、苍耳子6g、辛夷(包)10g。此方为北京小儿王刘弼臣老先生常用组合方子,并以此方为主,辩证加减治疗孩子过敏性鼻炎多有疗效。注意:中医强调辩证论治。具体应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有孩子吃下此药以后出现呕吐,食欲不振或者腹泻,应当注意服药方式。1、改为晚上服用。不要早上服用。2、在饭后服用,切莫空腹服用。空腹容易导致呕吐。3、服药的量要减少,一次不要太多,孩子小,可以两天一付药或者三天一付药。4、每一次的量减少。多次服用。
54(21)顽固性头痛方:选奇汤:防风6g、羌活6g、黄芩6g、生甘草6g。此为《兰室秘藏》中的小方子。药味少,药量小,作用大,功效好。可以治疗顽固性头痛。轻者几剂即可。曾用此方治疗各顽固性头痛,包括一例甲亢数年患者的顽固性头痛,具有好的疗效。
55(22)食积厌食方:炒山楂10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法半夏5g、陈皮5g、茯苓10g、莱菔子10g、连翘9g、香稻芽10g。主治儿童暴饮暴食,饮食不洁等导致脾胃食积,症见呕吐酸臭,口臭,大便干或者臭秽,舌红苔厚腻。
56【头维治疗倒经头痛一得】今天下午给小宝宝看完病以后,他的妈妈说:“能给我看看吗?我每到来月经的时候就头痛,今天上午若不是吃了止疼片,今天下午就来不了这儿找您看病了。我自信满满,用采血针在患者双侧头维穴上放血,还没有用手挤,血液顺着脸颊留下来了。将血液擦干净。此时患者头痛已止。
57【通鼻窍的中渚穴】昨天下午复诊病号鼻塞,说这几天一直鼻子堵。我听了之后面带微笑望着她,“今天给你把鼻子通一通”。拿起针灸针,在中渚穴消毒后针刺进去。还没有行完针,就听到她啊了一声。我停下,回头看她。只听她说:“啊,怎么这么神奇,我的鼻子真的通了耶”。
本穴对风热侵入少阳经所致的鼻塞(鼻腔内觉得干燥,冒火)效果较好。还应注意,两手的中渚穴中,应选择以按揉时疼痛感明显的一侧中渚穴为准,此时效果较好。以对于受寒导致的鼻塞(常流清鼻涕)则以艾灸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效果较好。
58【学医就是摸索病症的核心病机】学医10多年来,感悟治病不难,难在辨证。辩证不难,难在抓病症的核心病机。朋友说,一治孩子近视有名之士告诉他,治疗近视的核心就10%。想想自己治疗过敏性鼻炎摸索多年的经验也就八个字(外寒内热,辩证加减),当真是病症的核心病机往往没多少。抓住了,受用无穷。
59(23)茉莉花茶治肺气郁闭便秘:肺气郁闭可致便秘。叶天士:“气结则上焦不行,下脘不通,不饥不欲食,不大便,皆气分有阻。如天地不交,遂若否卦之义。然无形无质,所以清之攻之不效。”此时用茉莉花茶一杯即可治疗。茉莉花茶味苦降气,芳香升清气,化湿气。一升一降,大便得通。
60(24)茉莉花茶治疗脾湿呕吐:儿童脏腑柔弱,易寒易热,极易受天气影响。小儿突然出现的呕吐,若是舌苔发白,平时口气不大,则多是脾胃生湿导致的(舌红表示有热)。湿气为有形之邪,阻滞中焦,胃气不降故致呕吐。茉莉花茶微苦能将胃气,清香能醒脾化湿。一升一降,呕吐可止。
61(25)单纯性鼻炎方:山奈30g、白芷30g、细辛10g、薄荷冰2g、鹅不食草30g。上药共研细面,贮瓶密闭备用。每次用少许涂鼻粘膜肥厚出,每天用3~4次,一般1~2周即可痊愈。此方加入硇砂3g、枯矾10g,还可以治疗鼻息肉,效果亦佳。此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吕承全自拟验方。
62(26)单纯性流鼻涕方:小儿单纯性流鼻涕,平时鼻涕量多,颜色或黄或白,或浓或愁,没有感冒,发热、咳嗽、哮喘,没有明显的寒热虚实症状,不是鼻炎鼻窦炎。此为脾虚,肺气不能敛降所致。当健脾敛肺。用杏仁(后下)6g、枇杷叶6g、莲子9g、芡实6g。煎水喝,很快即可见效。
63(27)鼻翼痒方:无明显原因鼻翼两侧发痒,有时候痒的难受,用手指搓搓会感觉稍微舒服,有时候搓的鼻子通红。此为风热客肺。用:青黛5g、黄柏5g、生石膏10g、滑石粉10g。上4味药,研成细末混匀,用麻油或者橄榄油等调匀外抹,每日2次。一般1天后减轻,3天痊愈。(源于秦伯未医案)
64(28)口唇破裂方:嘴唇干裂,有疮面,口角裂,疼痛。属于脾火,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火,进一步发展为阴亏,嘴唇就会发干,而后有裂口。可用生石膏(先煎)20g,炒栀子仁6g,生甘草6g,防风6g,豨签草5g、生地6g、藿香6g、太子参6g。水煎服。日一剂,一般两三天即可见效。
65【偏头痛第一要穴:足临泣】一次感冒,太阳穴胀痛甚至耳朵里的骨头也感到疼痛。遍揉头面、上肢诸穴,虽暂时缓解,旋又复痛,总觉病根未除。遂点足临泣,穴位处压痛明显。轻轻一碰,即痛剧。然揉之同时,顿感头痛若失,几分钟后,头痛已完全止住。之后凡遇偏头痛者,皆揉足临泣,多效如桴鼓。
66(29)青蒿浴治小儿感冒发热:广西中医王鉴钧每遇小儿感冒发热,3岁以内用青蒿100g,3岁以上用200~250g,先将洗澡水烧开,加入青蒿后煮沸1~2分钟,将锅离火,焖出药味儿,待药汤温度适宜时倒入盆中,温洗患儿全身,洗后穿衣盖被片刻,令出微汗,热退而安,屡获良效。成人亦效。
67碰到儿童反复发作性的针眼、红眼病在耳尖、太阳穴、后背膀胱经小红点上放血,立竿见影,一两天好了。急性的扁桃体炎、咽喉痛、甚至急性喉炎在少商、商阳放血,很快缓解。其他如高烧,哮喘发作等都能迅速缓解。然后再配合汤药以治其本,中医大夫会针灸真是虎生双翼,好处多多啊。
68(30)治疗宝宝打嗝的穴位:翳风、内关。昨日我家孩子喝奶后突然打嗝,连连不止。后想起来治疗打嗝的穴位,翳风、内关。现在翳风穴点按了3分钟,然后点揉内关穴,十几分钟后,打嗝已止。
69(31)献给孩子的爱:治晕车呕吐的内关穴:十年前,在回家路上,遇一小儿哭闹不休,问其父母,得知:孩子晕车,欲呕,不舒服,故哭闹不休。心下不忍,遂将孩子的手放我手中,中指端点揉内关穴,几分钟后哭闹逐渐停止,再过几分钟,已安然入睡。春节来临,愿孩子少些车旅劳顿之苦吧。
70产后,脚后跟疼,手指疼痛,活动受限,此方确有疗效(我已服三个月)。
党参20g,茯苓15g,炒白术18g,炙甘草10g,当归10g,熟地15g,川芎10g,
白芍10g,陈皮15g,法半夏12g,杜仲12g,桑寄生15g,川断15g,菟丝子15g, 苍术6g,怀牛膝6g。
水煎服,两日一副药。早晚各一次,每次300ml。
71【受寒拉肚子,你也会用藿香正气水吗?】孩子受凉拉肚子,用藿香正气水止泻宜贴肚脐,不宜口服。为什么?因为受寒也要分外寒和内寒。受寒腹泻,寒入脾胃,已属内寒,需直接温脾胃,非受寒感冒之寒在皮毛。而藿香正气水作用是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口服散内寒作用弱,贴肚脐则通过肚脐的温阳作用散内寒。
72【内关、太冲治疗膝关节疼痛有奇效】内关、太冲穴治疗膝关节疼痛疗效甚佳,多可立起沉疴。数月前,芊芊的姥姥左膝关节疼痛已久,下蹲,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我呵呵一笑,拿起针在对侧的内关穴上针下去,微行针得气。此时再让其下蹲,疼痛已十去八九。加针同侧太冲穴,疼痛几乎完全消失。至今没有再犯。
73(33)增食汤:太子参10g、怀山药10g、柴胡6g、前胡6g、藿香6g、荷叶6g、乌梅6g、贯众6g。主治小儿长期厌食。长期厌食多气阴两伤、虚实夹杂,单用消导化积、补益脾胃及苦寒攻下难以奏效。儿科中医蒋运祥自拟增食汤升胃气、护脾阴,理虚不忘祛实。以上为5岁儿童量,具体用药请咨询医师
74(34)夜咳验方豆豉梨:近来,听到不少家长说孩子一到夜里就咳嗽,可用夜咳验方:淡豆豉(药店有售)6g、雪梨1个。流清涕,或打呼噜,鼻塞可以加生姜5片。痰多加上茯苓10g,肺热用梨皮。夜里干咳用冰糖,流清涕就用红糖。将梨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开锅后小火煎煮10分钟即可。代茶饮。
75(35)风寒咳嗽方:炙麻黄4g、白前5g、前胡5g、杏仁(后下)5g、炒栀子5g、薏仁9g、冬瓜仁6g、太子参9g、苏子5g、法半夏4g、茯苓9g、炒山楂6g。小火煎煮10分钟后放杏仁,再过3分钟出锅,只煎一次,不可久煎。主治外感风寒入肺,以咳嗽为主。鼻涕清或黄,痰白或多或少。舌苔如下图均可
76(36)儿童清嗓子方:炙麻黄5g、清半夏5g、厚朴5g、茯苓6g、生姜5片、大枣3g、杏仁(后下)5g、防风5g、炒栀子6g。此为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内生痰湿,风寒痰湿入络于咽喉。咽痛,小便黄者为郁而化热,加黄芩、元参各6g。以上为5岁儿童用量。具体嗓
77困擾了我兩個多月的外耳道炎,有幸得到&老師的指導,以:月石12g(沒有找到此味藥用白芷代替了)、青黛12g、黄柏18g、黄连18g打成粉,用生理鹽水清洗患處後将药粉均匀塗抹在患處处。僅僅兩次就治好了,療效太神奇了。更加堅定了我的中醫夢了。再次感謝北京康信苑中醫門圆康&老師!
78:【揉内庭穴有助于消除面部斑点】中医认为面部主要和阳明胃经有关系。如“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终堕....”。故恢复面部的光泽,消除暗斑需要调理阳明胃的经气。各位妈妈,您还在为面色发暗心情不爽吗?不如按摩一下内庭穴。
79【专治起立下蹲时腰痛的中渚穴】去年治疗一老外腰痛数日,痛的无法入睡,只能半侧身睡觉。我抓住患者起立下蹲时腰痛的特点,在两手中渚穴都按了按,选择按压时最痛的一侧中渚穴针刺。略略行针,患者再起立下蹲,腰痛大部分已经消失。患者感叹神奇。后刺腰部夹脊,留针。数分钟后未到,患者已安然入眠。
80(37)中耳炎外用方:儿茶24g、冰片6g,枯矾12g、薄荷12g、月石12g、青黛12g、黄柏18g、黄连18g。用法:上药打成粉,装在密闭瓶子里。用时先用酒精棉球将外耳道擦洗干净,后将药粉均匀撒在外耳道处。每天1次,连续1周。主治:中耳炎。耳流清水或浓耳。多可迅速见效。
81急性乳腺炎/乳痈之初发阶段---针刺胆经之肩井穴(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针尖向后斜刺0.5~1寸,禁深刺,以免造成气胸;留针30分钟。---肩井乃手足少阳、足阳明、阳维脉之交会穴;又胃经过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本病多由忧思恼怒、肝气郁结;多食厚味、胃经热毒壅滞,乳汁不通而起。
82【鸡蛋清加白矾外敷疗乳痈】先在碗中加入鸡蛋清,持白矾块研之,研成浆糊状为止,涂在干净的棉布上,之后敷贴于患乳的红肿硬结处。每隔2~3小时,更换一次,24小时左右即可痊愈。---清热、散郁、止痛。(转)
83(38)苦杏仁炭治黄水疮:小儿颜面脓包疮破裂则流出黄水,俗称黄水疮。中医吕会文每用苦杏仁50g捣碎,放在锅中炒黑成碳,研成细末。另将香油用小火熬开,后将杏仁炭调成糊状,贮瓶备用。先用淡盐水将污痂洗净,后将杏仁炭涂于患处一薄层,上用干净纱布覆盖防脱落。日1次,3~4次可愈。
84【久咳久喘的孩子有自己特殊体质】临床发现,久咳久喘孩子的体质主要包括5方面:膀胱经外寒,肺内热,肺胃阴伤,脾虚生湿,久则伤肾。临床治疗也要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否则,短期有效,久则无效或效差。举个例子,犹如拨电话号码,少拨一个数字,就拨不通。
85(39)紧急防感冒的中成药组合:生脉饮口服液、玉屏风散、保和丸。三者服用比例为2:2:1。此法对身体瘦弱,易感冒的孩子比较适宜。玉屏风散健脾益气固表,生脉饮养阴生津清虚火,防止多出汗,防止受凉。保和丸消食化滞防积食。依法服用5天以上可有效防感冒。可间断服用,不可连续久服。
86(40)八珍改良方:儿童长期服八珍方易致腹胀、纳呆、便干等。我据儿童体质增加八味药可消除上面不良反应:太子参9g、茯苓9g、炒白术9g、炙甘草6g、当归6g、川芎6g、熟地6g、白芍6g、炒栀子6g、南沙参9g、藿香9g、陈皮9g、法半夏5g、白扁豆6g、荷叶6g、桑寄生6g。上为6岁儿童1日用量
87&(41)燥火咳嗽方:近期孩子咳嗽多属燥火咳嗽,咳嗽有力,像是体内有股火要发出来,咳嗽频率比较快,睡时咳重。南沙参6g、麦冬6g、白扁豆6g、桑叶4g、炒栀子5g、天花粉6g、淡豆豉4g、生甘草5g、北杏仁(后下)5g。小火煎煮7分钟后放杏仁,再煮3分钟出
88&(42)腺样体肥大方:I组散寒通窍:炙麻黄5g、辛夷(包)6g、白芷6g、苍耳子5g;II组养阴清肺:炒栀子9g、浙贝6g、南沙参9g、生甘草6g;III组健脾排脓:太子参12g、瓜蒌仁9g、茯苓9g、薏苡仁12g。IV组辨病辩证加减。可据实增减用药,多有佳效。此为临床心得,愿得此病者,痊愈安康。
89&(43)最爱喝的退烧良法:下午,1小朋友低烧3天,舌红苔白腻。诊为热挟湿。可以清热化湿。孩子不愿喝中药,我说了1个最爱喝的退烧良法,妈妈欣然接受。组成:芦根30g、白茅根30g、薏米30g。用法:开锅后小火煎煮15分钟。主治热挟湿的低烧(高烧各药用量增至60g)。舌苔如下图均可以用
#儿科病小方小法#(44)通治头面部上火的涌泉穴:可选吴茱萸粉、生姜片、大蒜片、花椒粉等其中一种温性药物,调成糊或切片,每用适量,每晚贴敷脚心涌泉穴2~3小时,或整晚。主治:儿童上火症状:扁桃体肿大、流鼻血、浓鼻涕、口腔溃疡、口疮、眼睛发红、夜眠不安,甚至中耳炎等头面部上火症状。
(45)最有效的酸梅止咳方:退烧后咳嗽多肺热阴亏,可用温润平和的酸梅止咳方:乌梅12g、生甘草12g、陈皮15g、生姜10g、白糖适量。低热加金银花6g;痰多而呕加清半夏6g、茯苓6g;痰清稀量多为寒痰加干姜9g;咽痛者加射干9g;主治感冒退烧后虚热咳嗽;晨咳、夜咳、久咳久喘等亦效。
92(46)晨咳专用方:桂枝6g、白芍6g、炙甘草6g、金银花5g、连翘3g、炒栀子3g、苦杏仁(后下)6g、茯苓6g、乌梅5g、白前6g、前胡6g、瓜蒌仁6g。喷嚏连天、鼻涕直流加炙麻黄6g、熟附子6g;干呕加生姜12g、法半夏6g。主治晨起咳嗽,吐白稀痰中夹有小块儿黄稠痰,或干呕。上为5岁儿童量。
临床发现,久咳久喘孩子常见面色有5种:1、黑黄色:肺脾肾阴阳气血亏虚严重,兼有寒,治疗时间也要久。不少家长误认为是太阳晒黑的。2、黄白:多是肺脾气血严重亏虚,且有寒;3、青白:阳虚有寒;4、萎黄:脾胃虚弱;5、口唇鼻周发青:肺脾虚寒有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便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