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跳动时,血压在增加或减少,血压的excel最大值 最小值和最小值分别为收缩压和舒张压,读数120/80 mmgh称为标准值,

老年性高血压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老年性高血压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老年性高血压老年性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者。收缩压≥140mmHg年&&&&龄大于65岁
(1)与相差较大,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老年人各器官都呈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动脉硬化明显,几乎成了无弹性的管道。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导致增大。表现活动时增高,安静时较低;冬季偏高,夏季偏低,而且血压越高,其季节性波动越明显。在24小时以内,以及在一个较长时期都有较大波动,容易发生。这与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官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有关。老年人由于减退,常有、、血症、症、等,患高血压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的合并症,如、、、肾功能不全等,此时需特别注意,不要应用使并发症加重的药物。老年人的高血压以高血压居多,高血压极少。表现为起病缓慢,进展慢,症状多不典型或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体检中或并发病时才被发现。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和脉压大
学研究揭示了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显现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舒张压多于50~60岁之后开始下降,脉压逐渐增大[6,7] 。
2 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24h之内常见血压不稳定、波动大。要求医生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每天至少常规测量2次血压。如果发现患者有不适感,应随时监测血压。
测量患者平卧10min血压和站立3min后血压,站立后血压值低于平卧位,收缩压相差&20 mm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相差&10mmHg,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软弱无力等,严重时会发生、出汗甚至。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并随年龄、、代谢紊乱的增加而增多。1/3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多见于体位突然发生变化以后,血压突然下降。此外,老年人对不足的耐受性较差,任何导致失水过多的急性病、口服液体不足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老年性高血压患病率很高,约占50%,其中多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老年人喜食含钠高的食品。因为老年人味觉功能减退
(2)老年人腹部脂肪堆积和容易发生高血压。
(3)老年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继发性高血症。
(4)老年人的活动性高,血中水平较高,但不易排出。
降低血压至达标水平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对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了解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原因对于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2/3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依从性不良是原因之一,其主要因素有擅自停换药物、药物不规则使用、对药物的副作用和高血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等,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依从性。不良生活方式可以影响血压,使血压难以控制。包括(1)钠摄入过多,使血容量负荷过重;(2)长期吸烟:不出现夜间血压下降;(3)其他:嗜酒,缺乏运动等。
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治疗高血压,限制钠的摄入,参加规律的,限制每日酒精摄入量,可以将降低20 mmHg。部分患者仅在诊室内血压升高而在诊室外血压正常,这一现象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白大衣高血压对靶器官也有不良影响。它与的改变、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抵抗等其他代谢异常有关,故主张予以治疗。部分学者认为单纯的白大衣高血压不需要药物治疗,可对其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心理治疗,并用24 h动态血压进行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的随访。正常人一天中血压波动幅度在20—30毫米汞柱。老年人的波动幅度较年轻人大。在睡眠的影响下,人一天的血压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早起6—8点为第一个高峰;8点后开始下降,到中午l2点至下午2点为第一个低谷;然后血压开始上升,到下午5—8点为第二个高峰;此后血压下降,到凌晨1—2点为全天最低点,也就是第二个低谷,然后血压逐渐上升。
血压变化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清晨,血压会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有少数患者在凌晨5时--6时起床时血压猛增到峰值。因此,、、不稳定性和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和上午时段。凌晨血压陡增,其机制可能是血压调节对交感活动的,多见于使用短效降压药的患者。改用谷峰比值较高的长效制剂(如),能更有效地控制夜间(0时至次日晨8时)血压,防止凌晨血压陡增,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高血压患者经联合3种足量降压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利尿剂)血压仍不能降到140/90 mmHg以下,或者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能使收缩压降低至 160 mmHg以下者,被诊断为顽固性高血压。文献显示,小剂量多联合用药效果明显,最多可联用8种药物。多联合用药(超过5种)时,每种药物均为小剂量(常用量的1/3~1/2,一般不超过常用量)。老年性高血压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重视生存质量,强调非药物治疗。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的功能较低,易造成药物的蓄积,同时对的减少和交感神经的抑制敏感。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等常易发生低血压反应,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降低易发生,因此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重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利尿剂为的一线药物。长期使用利尿剂须注重低钾血症及室性心律异常的发生,有左心室肥厚者须预防的出现和猝死的发生。老年人不宜采用大剂量利尿剂、阻滞剂、a1受体阻滞剂及肼苯哒嗪等药物,以免发生,造成。
对于合并冠心病的老年人高血压可选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因其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室壁张力。但长期使用会引起抑郁症及与利尿剂类似的副作用。合并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心室传导阻滞、、肝脏病变及患有急进型高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也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
另外,钙离子拮抗剂和也是推荐的一线药物。
有资料报道的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顺序为: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老年高血压患者逐年递增
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而中老年人的患病率则高达39%。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指出,在导致意外的危险因素中,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排在前三位,而对于脑中风,高血压的危害性更是仅次于吸烟,名列第二。因此,关爱老年人健康,就不能忽视老年高血压的防治。
莫低估高血压对肾功能的损害
但是有专家同时指出,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了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等,因此在选择降压药物的时候要更慎重,不仅关注药物疗效,还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专家认为,很多老年高血压病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不少患者即使没有的表现(如浮肿、夜尿增多等),甚至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任何肾脏疾病,但他们的肾功能可能已经很差了。
然而,不少医生却对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认识。专家解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目前医学界评估肾脏功能的指标——不够敏感。
某些降压药会损伤肾功能
对于的高血压病人而言,使用降压药,不仅要考虑疗效,还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否则会因为肾功能下降而影响,使其过多地蓄积在体内,这样不仅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同时也会增加,如低血压等。胡大一教授指出,目前我国临床医生在选择降压药物时,考虑的重点还是在降压疗效方面,却往往忽视从更深的层次去考虑“患者的肾功能真的正常吗?”当然,这种状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有待于临床医生对肾功能评估指标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老年人降压特殊性的关注。”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精神紧张,饮食失调,烟酒过度而引起。治疗时,除采取多种药物治疗外,还可辅以食物疗法,现介绍以下食疗方供选用。
1、山楂粥取山楂50克,洗净切片,梗米100克,冰糖15克。首先把山楂片放入砂锅内煎取浓汁,去楂, 放入粳米、冰糖,加清水适量熬成粥,分早晚2次服食。具有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的作用,可用于老人食滞、高血压、、冠心病等症。
2、桃仁粥用桃仁15克,粳米100克,把桃仁捣烂成泥,同粳米一起煮成粥,加少许油和盐调味,分早晚两次服食。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症。
3、皮蛋淡菜粥 取皮蛋1个,淡菜50克,粳米100克。光将皮蛋壳去掉,淡菜浸泡后洗净,同粳米共煮成粥,加少许油盐调味,分早晚2次服食。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眩晕、耳鸣等症。
4、决明子粥用决明子15克,粳米100克,冰糖10克。先将决明子放到锅里炒至微有香气,取出放冷却后加适量水煎煮,取药汁同粳米一起煮成粥,然后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成,分早晚2次服食。 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老年高血压、 、习惯性便秘等症。
5、芹菜40克,粳米50克。将芹菜洗净切碎,与粳米同煮粥。每日早晚服食。
〔营养成分〕蛋白质4.5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40.2克,热能182干卡,膳食纤维0.5克,胡萝卜素136微克,维生素B10.12毫克,维生素B20.05毫克,维生素C3.2毫克,维生素E0.79毫克,尼克酸1.5毫克,钾121毫克,钠64.1毫克,钙34毫克,铁0.7毫克,磷65毫克。几千年来,通过各种茶疗实践,人们逐步了解到茶具备的27种药用功效:补肾、利尿、安神除烦、少寐、明目、清头目、下气、消食、醒酒、去腻、清热解毒、止渴生津、祛痰、治痢、、通便、祛风解表、益气力、坚齿、疗肌、减肥、降血脂、降血压、强心、补血、抗衰老、抗癌、抗辐射。
日常生活中以茶为饮品除预防和改善治疗肾高血压外还能调节人体机理平衡,增强人体抵抗力,极大的降低了由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这类中草药茶主要有罗布麻、决明子等。误区之一:老年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大多数患者都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家庭治疗虽然方便 ,但若步入误区 ,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血压治疗误区: 治疗误区之一 :凭感觉服药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 ,仅凭自我感觉服药 ,无不适感觉时少服甚至不服药 ,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突然加大药量。殊不知 ,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 ,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不测血压 ,盲目服药 ,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 ,还可使病情恶化 ,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误区之二 :间断服药有些老年人在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 ,见症状好转 ,血压降至正常 ,即认为已“治愈” ,便自行停药 ,经过一段时间见血压升高后 ,又再用药。就这样 ,用用停停 ,人为地使血压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如此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不仅会促使病情恶化 ,而且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不利于进一步治疗。
误区之三 :无高血压症状不服药一些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虽然很高 ,平时却无任何自觉症状 ,由于身体没有其它不适 ,这些人很少服药或根本不服药。从病理学方面讲 ,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 ,可使病情加重 ,又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误区之四 :降压过快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病心切 ,常常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 ,致使数天内血压大幅度下降。降压过快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
误区之五 :睡前服药有些老年高血压病人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 ,认为这样治疗效果会好些。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人在睡眠后 ,全身神经、肌肉、血管和心脏都处于放松状态 ,血压比白天要下降 20%左右 ,如果睡前服药 ,两小时后正是药物的高峰期 ,这样就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 ,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 ,阻塞脑血管 ,引发。
误区之六 :滥用、乱用药高血压按其病情及其器官的损害情况分为三期 ,对各期高血压的治疗用药有所不同。有些老年人患高血压后 ,不按医嘱服药 ,而是按照别人治疗高血压的用药处方用药 ,或者偏信广告的宣传 ,这样就势必出现治不对症、药不对病的情况 ,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治疗。
因此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时 ,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达到既有效地控制血压稳定又减少并发症的目的。1、对血压波动大的病人,尤其在降压治疗期间,每日应测量血压数次,以观察血压的日夜变化,特别注意观察夜间血压,防止夜间血压降得过低。
2、根据24h 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在06∶00 、12∶30 、16∶00 测血压较合适。老年病人易受内外因素影响而使血压波动较大,故睡前21∶00 应当增测1 次血压,既为晚间服降压药提供依据,也能对病人夜间血压做到心中有数。
3、因老年人易出现体位性和餐后低血压,若病人出现眩晕和颤抖不稳感,护理上应引起高度警惕。病人晨起活动和情绪激动易引起高血压,为防患于未然,起床活动,排便,洗漱应有护士协助,外出检查、治疗均有护士陪同。病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是脑出血的“预警”,护理人员应嘱病人卧床休息,并和医生取得联系,准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械,尽早准备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包,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4、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血压病人比健康人更内向、情绪不稳、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心理生理研究提示,精神紧张可引起高血压。心理不平衡可促进发生,而心血管疾病本身又可进一步造成心理紧张。护理高血压病人,从病人的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和心理因素同时着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疏导、、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降压效果明显。病人应加强自我修养,保持乐观情绪,学会对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5、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只需要一般的生活护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疾病治疗和预后的问题。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高血压病对的损害。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A 适度活动 高血压病人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年龄选择各自喜爱和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气功、、广播操、跳舞等活动,每次以30 min~45 min为宜,每周3 --5次。有氧运动是最理想的调节紧张、完善性格的方式,是增加身体健康的最佳方式,利于降压,它对轻度高血压病人降压效果良好,甚至优于某些药物。运动量要适度,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不要短时间大运动量锻炼。高血压病人起、卧和各种活动时,动作宜缓慢,避免发生,以保障安全。
B 保持标准体重 临床实践证明,肥胖或超重者至少有60 %发生高血压。肥胖人患高血压病率是同龄组体重正常者的3倍。体重每增加12. 5 kg ,收缩压可上升10 mmHg ,舒张压升高7 mmHg。反之,体重减轻,血压也相应下降,并可增加降压药的效应。因此,高血压病人应逐步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每周体重减轻1kg 为宜。日常饮食中应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保持标准体重。
C合理膳食 采用低钠、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纤维素食物适当补充蛋白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起到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肾疾病的发生。
a蛋白质的摄入 据研究提示,动物蛋白质对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调查资料显示55. 7 %高血压病人蛋白质摄入不足,而牛奶摄入量严重不足。说明人们对牛奶的认识不足。牛奶含人体所需的8 种必需氨基酸;牛奶脂肪中胆固醇含量比肉、蛋类都低,而所含的酪蛋白易于消化吸收;含钙量特别丰富,是老年病人的理想补品。据调查发现,病人鸡蛋摄入相对过多,有的病人1 d 摄入5个。鸡蛋虽是优质蛋白质,但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很高,每周摄3个全蛋即可。高血压病人适当补充蛋白质,应以低脂牛奶、鱼类、禽类、瘦肉为主。
b脂肪的摄入 高血压病人应限制脂肪摄入,尤其是动物脂肪的摄入。因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多,可升高血胆固醇,而植物脂肪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胆固醇,膳食中不饱和脂肪与饱和脂肪酸之比值(P/ S) & 1时,降低血压效果好。脂肪供给量每日40 g~50 g 即可。胆固醇每天应限制在300 mg 以内。豆油、菜油、花生油、芝麻油均含维生素E 和较多的亚油酸,对预防血管破裂有一定作用。忌食动物内脏、、肥肉、贝类、动物脂肪等。降脂的食物有山楂、香菇、大蒜、洋葱、海鱼、绿豆等。香菇、、黑木耳、银耳等菌类食物营养丰富,对防治高血压有较好的效果。
c钾、钠、氯的摄入 有资料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细胞内Na + 含量升高, K+ 含量降低。Na + 含量增加将导致体内Na + 潴留,循环血量增加,激活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增加交感神经活性也增加,使小收缩,总外周阻力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故低盐饮食是高血压病人应遵循的膳食原则。每日应控制在3 g~5 g ,严重的高血压病人每日用食盐1 g~2 g ,或折合酱油5 ml--10 ml。据实验表明,高钠而同时没有氯不引起血压的升高,而单独的氯而没有钠,对血压影响不大,不含氯的钠盐为什么不易引起血压升高,这很可能因为没有氯的配合很难扩大血容量有关。和麸氨酸钠都是没有氯的添加剂。高钾膳食的群体比低钾膳食群体少发生高血压。据临床实验性研究显示,在高血压病人中,增加钾的摄入,可以降低血压。相反,如K+ 在体内耗竭(如腹泻) ,反而引起血压增高,这可能是高K+ 与抑制血管紧张肽原酶的释放有关,对抗对血压的反应,也降低血管收缩,扩张血管总外周阻力下降,从而使血压下降。实验还表明, K+ 还有预防脑卒中的作用 。因此,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含钾制剂外,饮食中摄入含钾高的食物,为一种安全、有效、最佳的补钾途径。高血压病人应多食用西红柿、菠萝、香蕉、橘子等含钾高的蔬菜和水果,并应忌食过咸食物及腌制品、皮蛋及含钠高的食物等。
d 钙的摄入 钙与许多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中老年人由于长期钙质摄入不足,加上吸收和保留钙的能力降低,骨骼脱钙,引起骨质疏松。钙的缺乏与高血压的发病率有关。有研究表明,高钙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其机制是膳食钙能够干扰肠道脂质代谢。补充钙对血压影响:一是作用和细胞膜稳定性的作用,减少交感神经的紧张度;二是提高降钙素在循环中的水平,它是一种有力的血管扩张物。因此,高血压病人应每日摄入1 g 的钙。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虾类、核桃、、木耳、紫菜等,以达到预防骨质疏松、降脂降压的目的。
e 的摄入 膳食纤维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其中主要是影响胆固醇代谢。因膳食纤维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故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同时还有通便之功,对降低体重有一定帮助。因此,应提倡高血压病人多吃粗粮、杂粮,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绿叶蔬菜、白菜、空心菜、芹菜等。
D 戒烟限酒 让高血压病病人充分认识戒烟限酒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吸烟可使血压升高,即使服用降压药,也会影响疗效。戒烟1 a 就可以看到对心血管的好处。过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适量饮酒可降低血压。应控制乙醇不超过30 ml/ d ,相当于啤酒720 ml/ d。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妇科|||||||||||||||骨科||||||||||||||||||||神经|||||||||||
||||||||||综合||||||| |||||||||||||||||& ||||||||||||||||||||||||||
你现在的位置是:
收缩压是更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导语:收缩压增高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血压异常升高的表现,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与舒张压增高相比,收缩压升高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与舒张压增高均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是两者所带来的冠心病死亡率并不相同。单纯舒张压高,危险性相对较小;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增高,危险性增加;而单纯收缩压增高,带来的危险性最高,收缩压越高危害越大。血压的两个主要指标(收缩压和舒张压)随年龄增长发生不同的改变,舒张压平缓升高至约50岁或55岁后则开始降低,而收缩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收缩压是更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收缩压就是当人的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此时内壁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亦称高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时即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20mmHg称为理想血压,收缩压&130mmHg称为正常血压,介于130和140之间者,称为临界高血压。
日益增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收缩压增高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血压异常升高的表现,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与舒张压增高相比,收缩压升高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与舒张压增高均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是两者所带来的冠心病死亡率并不相同。单纯舒张压高,危险性相对较小;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增高,危险性增加;而单纯收缩压增高,带来的危险性最高,收缩压越高危害越大。血压的两个主要指标(收缩压和舒张压)随年龄增长发生不同的改变,舒张压平缓升高至约50岁或55岁后则开始降低,而收缩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因此,50岁以前,高血压以舒张期高血压为主;而50岁以后,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升高,舒张期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降低直至几乎消失。由于75%的高血压患者年龄大于50岁,因此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主要归因于收缩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高血压杂志早在2000年即建议临床关注收缩压,认为舒张压已意义不大。在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联袂举办的高血压2008年会上,更有权威专家提出:对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忽视舒张压,收缩压应作为衡量血压水平的唯一指标。众所周知,老年人高血压主要是收缩期高血压,其主要机制是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的僵硬度增高。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这一类型的高血压日益增多.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严重威胁,收缩压也就成为高血压防治的重中之重。为什么收缩压升高的心血管风险更大?从病理生理改变来说,收缩压升高,亦增加脉压,两者即可增加左心室负荷:①导致左心室肥厚,增加心肌氧耗;②改变了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及血流分布;蠢日附泣激状态冠状动脉灌注储备;④收缩压及脉压增大加速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动脉壁损害奋易发生脑卒中。
收缩压在临床上意义很大,有一种高血压称为收缩压偏高症,就是指舒张压正常,而收缩压增高,在高血压各种类型中,收缩压增高最常见,而且更难控制。临床观察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而表现的单纯收缩压增高,更易发生中风和冠脉急性事件。因此在临床上医生会更关注病人的收缩压。即使舒张压不高,若收缩压为160&179毫米汞柱,就可视为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80毫米汞柱就是重度高血压,并应按此分级结合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治疗。随年龄增加,收缩压变得更为重要。在50岁以上的成人,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是比舒张压升高更为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注:凤凰中医整合,转载请标明出处!
责任主编:韩云波
56155False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输入3-24位,可以是英文、数字、“-”、“_”
6~20位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字母区分大小写
请输入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rights reserved. 凤凰中医频道怀孕后血压会降低吗?_健康_新浪育儿_新浪网
&&&&&&&&&&&&正文
怀孕后血压会降低吗?
  小李,28岁,怀孕前血压110/70mmHg,停经50天到医院查体,发现血压比孕前要低,只有90/60mmHg,但检查的其他项目都没什么异常,咨询医生后得知妊娠早期血压可以出现轻度的降低,以后会逐渐增高。果然如医生所说,到孕中晚期小李的血压基本恢复到孕前血压,最终小李顺利分娩,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
  看了小李的经历,可能有些孕妈妈就会说:是呀,我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怀孕后血压会降低吗?这是什么原因呢?会对母婴有什么影响呢?影响孕期血压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血压异常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来一一作答。
  正常的血压是什么范围?
  正常的血压: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限: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5~89mmHg。
  低血压:一般成人肱动脉血压<90/60mmHg时,称为低血压。
  孕期血压会降低吗?
  妊娠时虽然心输出量和血容量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但由于外周血管阻力的下降,其平均血压,尤其舒张压较未妊娠时却有所下降。妊娠早期和中期收缩压较妊娠晚期约低2mmHg,舒张压低 10~20mmHg,此后逐渐增高,到分娩时或产后6周则接近妊娠前水平。
  造成女性怀孕后血压低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一般情况下,人们血压低时不太容易引起注意,而且,低血压的症状一般会在身材消瘦或体质差的孕妇中出现,患有低血压的时候,孕妇一般会出现惧寒或头晕眼花的症状。
  影响孕期血压的因素
  1. 血压高低与心排出量、循环血容量、外周血管阻力、血液黏稠度、大血管壁弹性等有关。血压同时受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孕期由于胎盘形成动静脉短路、血液稀释、血管扩张等因素,可出现孕早期及中期血压偏低,孕晚期血压轻度升高,脉压稍增大。
  2. 孕妇体位影响血压,仰卧位时下腔静脉受压,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减少,迷走神经兴奋,使血压下降,形成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血压异常时应如何应对
  妇女怀孕后,因生理上的一些变化,血压往往容易波动,甚至发生低血压综合征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给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孕妇应特别重视血压。出现低血压我们将如何应对呢?
  1.加强营养
  具有低血压倾向的人,若营养不足将使血压更低。此时加强营养则可使血压接近正常值,伴随的不适症状也可减缓或消失。中国传统养生医学建议,多吃生姜、桂圆、红枣、核桃、人参、五味子、山药、百合、蜂蜜等滋补的食物,有助改善低血压现象。
  2. 少吃降压食物
  不要常吃芹菜、冬瓜、绿豆、山楂、苦瓜、洋葱、萝卜、海带等降压利尿的食物。&
  3.增加饮食营养
  可多食温补脾肾的食物,特别是易消化的蛋白食物,如鸡、蛋、鱼、乳酪、牛奶等,要少食多餐。
  4.适当多吃食盐
  多摄入食盐,可提升血压,改善头晕、困倦无力等症状。但食盐摄入量不可太高,同时需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改善低血压。
  5.经常做运动
  运动可调节神经系统、增强心血管功能,进而改善低血压症状。
  孕期低血压对母儿的影响
  一般低血压,如孕妇没有症状,则对胎儿影响不大。
  如因血压低孕妇出现休克,则可造成胎儿缺血缺氧,即胎儿宫内窘迫,生后可造成缺氧缺血性脑病。休克时应积极抢救,提升血压,并查明原因,做积极有效的治疗。
  警惕“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人们对于孕妇高血压已十分重视,但对孕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却不很注意。为什么孕妇有可能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呢?
  产生原因
  目前比较一致认为,发生原因是因为子宫在仰卧位容易压迫孕妇下腔静脉,因而阻碍血流回心,使血压降低。血管造影也证实,足月孕妇仰卧位时有90%发生回心血流下降。一般发生在妊娠中后期,即32~36孕周时,临产前或分娩时很少发生。多数人症状发生在仰卧后1~10分钟,6~7分钟开始出现最多。
  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胸闷、出冷汗、打哈欠,检查血压降低,脉率加快,面色苍白等。
  孕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不仅对其本身不利,而且对胎儿也有危害。孕中期正是胎儿发育快速时期,胎儿因孕母血压低,胎盘供血减少,影响营养和氧的供给,不仅会影响胎儿体重增加,而且可产生宫内慢性缺氧,成为“高危儿”,生后易发生窒息、缺氧性脑病、小样儿、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还易发生坏死性肠炎、脑出血等。因此说,仰卧低血压综合征对于母、儿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防治方法
  为防治孕妇仰卧低位血压综合征,可从妊娠28周(孕7个月)开始,对孕妇进行此项监测。一是孕妇本人要留心在仰卧一定时间以后有无上述症状出现;二是让孕妇仰卧10分钟左右测定其血压,看血压是否降低。这样就可能及时发现。防治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改变卧姿,多采取左侧卧位,改变仰卧的习惯,起码不要长时间仰卧。
  看了以上资料,我想孕妈妈们对孕期低血压可能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除了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注意尽量左侧卧位,可以帮准妈妈们避免一些不适感的出现。文/方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电话:010-&&|&&&&|&&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xcel最大值 最小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