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6.3偏高的原因 空腹血糖6.3总是偏高一点的原因是什么?

空腹血糖偏高的原因
16:05:56 来源:携手健康网
本文重点:空腹血糖高怎么办?下面就先来介绍下空腹血糖偏高的原因,找到病因才可以对症下药早日康复。
  空腹偏高的原因:
  要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体重、年龄、性别和体力活动情况来确定总热量,原则是使病重略低于或维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每日摄入热量在千卡,胖人宜减少到千卡。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60%左右,相当于主食300&400克。粗杂粮中的糖类分解较缓慢,适于人。 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要充分:高纤维素食物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有利于平衡血糖。因进食量减少可引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应不足,故宜多吃些新鲜。类含果糖较多,血糖控制不好时最好免食。可另外口服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片(丸)来补充。 防治并发症:糖尿病人脂肪代谢紊乱,血脂高,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快。食物中必须控制胆固醇含量,一般不超过300毫克/日,相当于每日一个。少食或不食动物油脂及含胆固醇高的动物脏腑类食物。糖尿病人还易并发肾功能不全,要经常检查尿蛋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空腹血糖偏高的原因
  空腹怎么办?
  采用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控制血糖平稳的同时,更预防和治疗了糖尿病的一系列并发症,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糖尿病治疗更是我们医学界重要的功课。经多年的临床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特色治疗糖尿病的手段,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原则,既能调理各种顽固性,又能调理,特别对糖尿病引起的心脑病、下肢浮肿、四肢麻木、肢体发凉、视力模糊、、、腹泻等,效果显著。郑州市糖尿病调理中心引进国际先进的中医测评仪,能准确的检测出糖尿病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病原因,辨明。
(责任编辑:孙璐)&&&&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天下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护理】 早餐前空腹血糖偏高是什么原因?_1型糖尿病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598贴子:
【护理】 早餐前空腹血糖偏高是什么原因?收藏
糖尿病的护理,我们也需要不断观察、学习、思考和总结。比方说:如果你在早上睡醒时,总是测得高血糖,你是否有主动思考并查找原因?和生活的很多问题相通,人与人的差距,更多体现在思想方法上,虽然初始时就那么一点点,但日积月累就越拉越大,只有善于总结并发现问题,才能迎头赶上。早餐前空腹血糖偏高是什么原因?早餐前,空腹血糖偏高(&10mmol/L),则需要检测半夜3点的血糖,随后根据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判断:①如果半夜3点的血糖偏高(&10mmol/L),说明睡前进食糖分过多或睡前胰岛素不足,先改正睡前的饮食习惯。若血糖仍高可适当增加睡前胰岛素用量;②如果半夜3点的血糖偏低(&5mmol/L),则早上的空腹高血糖可能是由半夜低血糖激发产生(称为苏木金现象),此时反而应该减少睡前胰岛素的用量;③如果半夜3点的血糖正常(5-8mmol/L),早上的空腹高血糖可能是由于夜间生长激素、皮质醇激素等升血糖激素的分泌引起(称为黎明现象),此时可推迟注射睡前胰岛素的时间。拓展: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现象①苏木金现象(Somegyi
phenomenon) :由于外源胰岛素过量,在午夜至凌晨时发生低血糖,在反调节激素作用下使血糖升高,清晨出现高血糖。需下调胰岛素用量。
②黎明现象(dawn
phenomenon):因晚间胰岛素不足,在清晨5~9时呈现血糖和尿糖增高,可加大晚间注射剂量或将NPH注射时间稍往后移即可。
③胰岛素耐药:患儿在无酮症酸中毒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用量&2U/Kg,仍不能使高血糖得到控制时,在排除Somegyi现象后称为胰岛素耐药。可换用更纯的基因重组胰岛素。我们的梦想:有一天,糖尿病不再是我们难以启齿的印记,而是令人骄傲的标志。保护我们的未来,让孩子生活得既有质量又有尊严。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关爱:cwdmlove】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控制血糖,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生活的一部分。一天中,早餐前的空腹血糖最重要。我们这里的空腹血糖是指,早上起来不吃早餐测的血糖,这是全天的基础血糖。好比房子必须打好地基,它的控制良好与否,关系到一天血糖的高低。一般来说,用手指血测的空腹血糖宜控制在 4.4~7.0 mmo/L,老年患者的上限可放宽至 8.0~9.0 mmol/L,超过这个范围的上限就属于空腹血糖偏高。如果空腹血糖居高不下,一定是降糖药物剂量不够吗?不一定!这其中可能有另外的原因。今天,丁香医生()就给糖尿病患者说说,空腹血糖高的那些事儿。黎明现象:血糖夜间不低早上升高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有降糖作用。对于正常人,夜间入睡后,体内胰岛素持续分泌,血糖逐渐降低,到了凌晨 3 点,血糖降至谷底。那会不会发生低血糖呢?别担心,此时升血糖的激素(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开始从垂体、肾上腺等器官分泌,逐渐达到高峰,足以维持血糖正常。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降糖效果也大打折扣,虽然夜间血糖还能控制住,但当黎明时(清晨 5~9 点),升血糖的激素占了上风,胰岛素就根本不是它们的对手。结果不言而喻,清晨空腹血糖将明显升高。这在医学上叫做「黎明现象」。梦醒时分,在你的身体里,一场关于血糖的较量已经展开。苏木杰效应:血糖夜间过低早上升高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身体会启动保护机制,前面提到的升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升高血糖,引起继发性高血糖,这就是「苏木杰(Somogyi)效应」。如果因为各种因素,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这种效应可使清晨的空腹血糖随之升高。值得警惕的是,出现苏木杰效应的患者,有时并无心慌、出冷汗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倘若同时处于睡眠之中,发生低血糖昏迷就十分危险。午夜低血糖,是梦魇的开始。我是哪种情况?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都可引起清晨空腹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自我鉴别呢?为了减少对睡眠的影响,可以监测凌晨 3 点钟的血糖,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在医院做个 24 小时血糖监测。如果在凌晨(0~4 点)测的血糖出现了低血糖 (血糖小于或等于 3.9 mmol/L),就说明早餐前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苏木杰效应。如果夜间血糖很平稳,没有出现低血糖,相反地,血糖在逐渐升高,早餐前的空腹血糖达到最高点,黎明现象就是罪魁祸首。两种情况,处置有别出现了黎明现象或苏木杰效应,怎么办?1. 对付苏木杰效应,患者自己可以做的临时处理规律的饮食和运动,合适的药物剂量,是解决苏木杰效应的前提。对于糖尿病患者自身,我们应该注意规律饮食和运动,晚餐进食太少或晚饭后运动过度,导致睡前血糖过低,会为午夜的苏木杰效应的发生埋下伏笔。长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美脲片)、预混胰岛素以及中效、长效胰岛素的作用时间长,使用这些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应该特别注意范苏木杰效应作梗。分餐是防止苏木杰效应的好办法。对于餐后血糖高(高于10 mmol/L)、睡前血糖低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将晚餐的 1 / 3 放在 9:30~10:00 食用。如果晚餐后血糖没有超过 10 mol/L,则可以直接加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调整了自己晚上的饮食,一定要记得监测晚餐后和睡前的血糖。如果睡前血糖低于 6 mmol/L,苏木杰效应可能要来找麻烦了。此时建议适当加餐 4 片苏打饼干或者 1 杯(225 ml)牛奶,大家不要太过担心睡前吃了东西会导致高血糖,要知道,发生低血糖的危害更大,所以我们首先要防治低血糖。这些只是临时处理的方法,多数情况下,出现苏木杰效应还是需要调整药物的,大家最好及时去看医生,请医生进行处理。2. 需要医生指导进行的要解决苏木杰效应或者黎明现象,医生不仅仅是调整药物剂量,还可能指导糖尿病患者调整口服药物的种类、改换胰岛素的注射部位或者剂型等等。对于这两种情况,医生会针对病情「量体裁衣」,选择最合适的处置方案。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来源:.cn
责任编辑:
不只是科普 更是健康工具为什么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高?_网易新闻
为什么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高?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患者问:我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连续3年检查空腹血糖都很正常,也就放松了对糖尿病的警惕。不久前,我突发眼底出血到医院做手术,经检查,医生说我的眼底出血是因为高血糖引起的,我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血糖17mmol/L。为什么我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高呢?我现在视力急剧下降,请问王教授,糖尿病与眼底出血有关系吗?怎样防止眼底出血的再次发生?
王执礼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糖尿病医院院长)答:你患的是2型糖尿病,也属于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有很多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并不高,在糖负荷的条件下也就是餐后情况下,血糖往往升高。这一类糖尿病人,往往自觉症状轻,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数在治疗各种并发症时才被检查出糖尿病。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是,高血糖毒性和高渗性持续损害全身的血管(包括大血管和小血管)以及微循环系统,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你的眼底出血,就与高血糖损害眼底的微血管有关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微血管循环障碍所致。视网膜病变实质上是视网膜的微小动脉病变。在我们的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其上分布了许多微血管。在高血糖情况下,微血管发生改变,血管内的血细胞等成分容易渗漏到血管外组织内,形成水肿、出血、渗出以及血管壁向外膨出形成微血管瘤。这些病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随着糖尿病的发展,上述微血管的改变,加上血液成分的改变,如血液黏稠度增高,微血管发生阻塞等,会使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产生新生血管。这种新生血管不同于正常的血管,管壁非常脆弱,很容易出血,一旦出血进入玻璃体,则患者视力可以骤然下降甚至丧失。眼内出血时间久了可以“结疤”,瘢痕组织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以你的情况来说,因糖尿病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又导致眼底出血,虽然目前通过手术治疗使眼底出血得到了控制,但如果不能科学系统地治疗基础疾病—糖尿病,眼底出血可能会再次发生,到时你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后果。还需要提示你的是,由于你以前忽视了糖尿病的治疗,你很可能还患有其他并发症,只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身体不适罢了。这些隐匿的并发症将严重危害你的生命健康。所以,我提醒你及时做一次全面的糖尿病专业和并发症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出科学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另外,要想控制好血糖、阻断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必须采取科学的、系统的、个体化的治疗措施。我建议你采用“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当你的血糖能长期处于达标水平,即空腹血糖6.1mmol/L以下,餐后血糖7.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6.5%以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程可能就会被延缓和阻止,再次发生眼底出血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糖尿病早期阶段,胰岛释放的功能发生障碍,这在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升高之前就已存在。初相胰岛素分泌的缺失是糖耐量降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亦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餐时高血糖和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初相胰岛素分泌的重要意义在于维持正常葡萄糖稳态,减少肝糖原输出,增加肝糖原摄取,抑制高血糖素分泌和脂肪分解。初相胰岛素分泌的缺失或延迟不仅会造成餐时高血糖,还会出现餐后高胰岛素血症。因此恢复初相胰岛素分泌是糖尿病治疗领域上的新概念和新课题,对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典型病例:患者韩某,男,36岁,身高162cm,体重62kg,患糖尿病多年,因突发急性视力减退、眼底出血需术前降低高血糖来我院治疗。入院时空腹血糖6.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4.2%(正常6.5%),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双眼视网膜病变2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入院后,采用“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进行治疗,3周后,每日平均血浆血糖值为[(每日平均血浆血糖值=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午餐前血糖+午餐后2h+晚餐前血糖+晚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7]5.8mmol/L。胰岛素用量从入院时的31单位降至出院时的0单位,并同时停服各种口服降糖药,仅靠饮食和运动即可将血糖维持在理想水平。在血糖达标的状态下,患者进行眼底出血激光治疗,眼底出血得到较好的控制。患者出院后,在医生指导下,始终将血糖控制在达标水平,随访1年,眼底出血再未发生。
糖尿病健康教育
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公益宣传项目主办
本文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黎明现象”与“苏木杰(Somogy)反应”是令糖尿病患者非常困惑的两种恶性循环现象,作为内分泌医生,要熟练地掌握两者的区别,针对病因来治疗,彻底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作者: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王建华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临床病例
  不久前的一天,我在病房值二线班。天刚蒙蒙亮,急症室来电话请我速去会诊。到了急症室,只见床上躺着一位昏迷不醒的中年男子,患者面色苍白、浑身汗津津的。站在一旁的患者妻子告诉我,患者3年前查出有2型糖尿病,因口服降糖效果不佳,半年前开始换用胰岛素治疗。前不久,他在家自测空腹血糖有点高,就把晚餐前的胰岛素增加了2个单位,之后的几天里,他夜里睡觉特别能出汗,老是做恶梦,前天自己又复查了一次,空腹血糖没降反升,他认为还是胰岛素用量不足,于是昨晚又增加了2个单位。今天凌晨4点左右,家人发现他全身冷汗、呼之不应。赶紧打120把他送到医院。
  听完病情介绍,我心里基本有数了,患者十有八九是“低血糖昏迷”。急查血糖只有0.8mmol/L。立即给患者静推葡萄糖,半小时后患者意识逐渐清醒,一直在旁守候的家人这时终于松了一口气。苏醒后的患者除了对我表示感谢之外,又向我抛出了心中的疑团。他说,“我的空腹血糖偏高,我把晚餐前胰岛素用量增加点难道有什么不妥吗?怎么竟会引起如此严重的低血糖昏迷呢?”我告诉他,“导致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很多,原因不同,处理迥异。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像您这种情况,药量不但不能增加,反而应该适当减少。”
  揭开空腹血糖高的秘密
  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曾有过空腹血糖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即“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
  黎明现象:它是指患者夜间未发生过低血糖,其血糖在每天黎明后(凌晨3点~8点)逐渐升高的现象。黎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午夜过后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分泌逐渐增多有关。为了对抗血液中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增多,需要机体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才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因而无法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从而造成空腹血糖升高。
  苏木杰反应:是指由于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过度饥饿而引起夜间低血糖,继而出现血糖反跳性升高。它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一种保护性自我调节,以避免机体因持续低血糖而发生危险。一般说来,当人体发生低血糖后,身体内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与此同时,胰岛素分泌也受到抑制,以此帮助身体纠正低血糖。
  前面的那位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昏迷之前就已经有夜间出汗、做恶梦等低血糖征兆,其空腹高血糖很可能就是夜间低血糖后所致的反跳性高血糖。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盲目增加降糖药,势必导致严重低血糖。
  如何区分“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
  尽管“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在临床上都表现为早晨空腹血糖升高,但两者病因不同,处理迥异,故需仔细鉴别。
  为了鉴别形成高血糖的原因,可以采取半夜多次测定血糖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患者可从夜间0点开始,每隔2小时测一次血糖,直至第二天早晨。如果夜间未曾有低血糖发生,血糖在凌晨后逐渐升高,则为“黎明现象”;如果在黎明前后曾发生过低血糖(<3.3毫摩尔/升),则为“苏木杰反应”。
  同是高血糖,处理却迥异
  由于引起“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的原因截然不同,前者是胰岛素用量不足引起的空腹血糖升高;后者是因降糖药用量过大引起低血糖后,血糖反跳性增高,所以两者的处理原则完全不同。
  如属于“黎明现象”,则应加大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且要使其作用维持到第二天早上。如属于“苏木杰反应”,其处理应当是减少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的用量,并注意睡前适当加餐,以防止夜间低血糖。
  总之,不要一看见空腹血糖高,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增加降糖药物的用量,而应先搞清楚导致空腹血糖升高的确切原因,再决定降糖药物到底该增还是该减。前面的这位糖尿病患者,单凭早晨空腹血糖高,就盲目加大胰岛素剂量,而导致了低血糖昏迷,其深刻教训,很值得广大糖尿病患者汲取。
  几点体会:
  1、“苏木杰反应”包括任何时候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并不仅仅限于夜间低血糖后引起的反跳性清晨空腹高血糖;
  2、当患者出现降糖药用量越大血糖反而越高的现象,尤其是同时合并低血糖症状时(如心慌、出汗、头晕、恶心等)要高度怀疑“苏木杰反应”;
  3、注意全天候监测血糖。不少糖尿病患者平时只查空腹血糖,这是远远不够的。仅测空腹血糖并不能全面反映全天的血糖控制情况,而且还会漏掉低血糖。就像前面这位患者,就是因为忽视夜间血糖监测,盲目加大药量从而导致低血糖昏迷。
  (本文为“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作者来源。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一定记得推荐更多同行关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zhaochenglong@
  请注明:【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来稿以word文档形式,其他不予考虑
  小编微信:cdx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腹血糖6.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