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矢气时左手小拇指麻木酸

[转载]胡氏腹部推拿法
&&&&&&&&&&&&&&&&&&&&&&&&&
&&&&&&&&&&&&&&
按摩与导引 年5期
 胡秀璋教授,原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推拿科主任,著名推拿专家,擅长以腹部推拿治疗各种脏腑疾患,我科在继承先师专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使腹部推拿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治疗方法及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1 五层气体的划分,四种导疗的应用
  腹部推拿首先根据患者病情与体质的不同,手法补泻分层次进行,故将人体的腹部由浅入深地划分为五层气体,并依据手法运用的轻重缓急而拟定了攻、散、提、带四种导疗方法。
  五层气体的划分为:第一层(皮肤):用力最轻,适应于病变轻、浅或邪在皮腠者;第二层(气血);用力轻按,适应于病属气血脏腑之症;第三层(经络):用力稍重,适应于病属经脉不调或闭塞不通之症;第四层(腰肾):用力重按,适应于气血脏腑有余之症或寒热痹证;第五层(骨骸):用力最重,适应于病深入骨内脑脊髓中或为顽疾固疾。以上的划分,其所按之力的大小并无严格的标准,只是根据患者腹部的厚薄而定,所以似乎有些抽象,但是在腹部按摩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治疗效果是不可置疑的,如在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的病人时,先师多采用按在气血层,以升益中气。而按摩实性便秘的病人时则又按在经络与腰肾层之间,以通腑气,导便下行等。其四种导疗是在手法中运用不同的补泻方法:①攻法(泻法):在腹部施用按法时,用力由轻而重,按至第五层,使患者双下肢出现麻凉的感觉,立即抬手,以导引邪气下降;②散法(轻泻法):用力按压至第四层,使患者双下肢出现麻凉或胀热的感觉,但下按速度攻法快,抬手较攻法慢,以导引邪气下降;③提法(补法):先用力按至第三层,待患者双下肢出现发热的感觉时,将手缓缓上提至第一到第二层,并持续2~3分钟,使患者发热的感觉充斥全身后,方将手提起;④带法:此法适于攻法和提法收效不大的患者,轻按轻提至2~3层之间,力量要保持平衡,切忌忽大忽小,得气后即可轻轻抬手。
  2& 腹部按揉运推,辅以俞募配穴
  腹部推拿以手法作用腹部为主,其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①按法:按法为腹部推拿的主要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左手中指第一节于应按之穴位上(如上脘穴),其它四指并拢平置于腹上,拇指张开贴扶于左腹肋缘下部,再以右手大鱼际中部压于左手中指之第二节处,随着患者的呼吸徐徐下按,按至所按之层次时,保持力量恒定,1次治疗也可分2次按之,但一般每次不超过10分钟,以腰腹部及双下肢出现凉、麻、热、胀的感觉为得气的标准;②揉法:揉法是腹部推拿中的配合手法,双手稍重叠(右手的大鱼际重叠于左手大拇指之背侧面)两手内含略呈拱手状,由右手掌之尺侧接触腹部,然后右手小指依次动作至左手食指,再由左手食指依次动作至左手小指,最后以两手掌腕部接触腹部,此为一个揉法的完整动作,一般周而复始地揉,约10周左右即可;③运法:此法与揉法略同,亦可兼用,运法与揉法的区别,即是单手者为运,双手者为揉,运法一般用于上腹部,而揉法一般施在全腹部,运法之操作即先以医者右手之掌侧由患者腹部的左侧向右侧轻推,再以右手之手指由腹部之右侧向左侧带,周而复始,约10余次,即可结束操作;④推法:腹部所施用的推法是配合揉法和运法同时进行的,即在揉法、运法的过程中,由上向下进行(由鸠尾到关元穴)谓之腹部推法。不要用力过猛、过快、以免擦伤皮肤,应手法灵活,力量适中。
  俞募配穴是指根据疾病的不同,以俞募配穴的方法,施以不同的手法来辅助腹部局部推拿的治疗方法。
  3& 以调腹作用经络,以经络调脏腑
  腹部推拿的方法注重脘腹局部的治疗,主要手法均施于腹部,这是因为五脏六腑就其所居处的位置而言,虽然分居于胸腹之中,然而位于胸中的心、肺二脏与腹中的大肠、小肠二腑,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所以腹部不但直接包括脾、肝、肾三脏和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而且位于胸中的心肺二脏亦与腹部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均与腹部有着密切的联系,奇经八脉中冲、任、督三脉,同起于少腹胞中,即"一源而三歧",带脉缠腹束腰,阴阳二维、二跷的循行与分布亦与腹关系密切,胡氏腹部推拿之所以施术冲脉运行在腹部的伏冲之脉诸穴上,主要是通过伏冲之脉直接影响冲、任、督、带四脉的功能,进而对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气血发生影响,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平衡阴阳,取得治疗脏腑经脉及其与脏腑经相连属器官组织之目的,从而说明虽然手法仅用于腹部,以促经气循行流通,但基于十二经流通后即可促使五脏六腑气机的滋生和恢复,从而印证腹部推拿通过经脉可治疗周身脏腑疾患。
  4& 通过调和脾胃,疏通升降之枢
  运腹、推腹是调节脾胃升降功能极其有效的手法,是胡氏腹部推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取决于各脏腑组织的作用,因为它关系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各方面的功能活动,然而脾胃位于通过上下的中焦,胃的生理特点主降,脾的生理特点主升,同时心火的下降,肺气的肃降和肝气的发生,肾水的上奉等,也无不配合脾胃的升降来实现其升降运动,这说明脾与共同主宰完成人体气机的升降功能,实为整体气机的枢纽。
  在胃与脾、升与降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胃气的下降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胃气下降,饮食才能摄入,而后才有精气的上输和敷布,"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素问·五脏别论)。运腹可直接对肠胃的功能产生影响,而大肠、小肠之脉又属于胃即"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灵枢·本输篇)。腹部又为脾所主即"脾司大腹",故腹部推拿可对脾胃的功能发生影响,进而说明运用手法调节脾胃升降的功能,不仅可治疗脾胃本体的病变,亦能有益于人体元气的资生,对其它脏腑的功能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以上分析验之临床得以证实,我科长期以来运用腹部推拿治疗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各种脏腑疾患,甚至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均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正在总结整理之中,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另外每至患者被腹部推拿治疗后,基本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双下肢发热的感觉,甚至矢气增多,且有饥饿感,胃蠕动波增强,肠蠕动亦增强,肠鸣音活跃,患者随着胃肠功能的恢复,虚赢的临床表现发生变化,面色红润,体重增加,以此证明腹部推拿也是调节脾胃升降功能极其有效的医疗方法。
  综上所述,腹部推拿在理论上以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为基础,运用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结合推拿手法的自身特点,以"手动"调节人体各脏腑功能运动,达到祛邪除病的目的,我们将在先师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使腹部推拿在物理疗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
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
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
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
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
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按摩能调阴阳气,总使气血归位乡,
运妙手功胜良药,著手成春变安康,救灾济世行方便,存仁施德寿延长。
&&&&&&&&&【此训为先师胡秀璋教授所传授,余结合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整理如上】
清代按摩经的24式手法
《按摩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本成人按摩推拿专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在嘉庆丁丑年(公元1817年)后又有人进行了整理补充,作者未留下姓名。
相关内容如下。
1、丹凤展翅
命患者正坐。用右手从左边掐患人水突穴,有动脉应手,按定觉腋下微痛,膊肘引痛,手指酸麻。将大指轻轻抬起,觉热气从胳膊手指出。又用左手从患人右边掐水突穴动脉,按法与上同,令四肢脉气发散,不至闭塞也。
2、黄蜂出洞
令患人仰卧,以两手大拇指按定云门,有动脉应手,觉膊手沉紧麻木。将大指轻轻抬起,有气从膊手出也。
3、双龙投海
以两手从患者胸前同乳大筋抓起甚痛,觉胸中气降胁下有声,左右推之,使脾胃之气下降是也。
4、催兵布阵
用两手将其胁下胸骨齐拢,催邪气下降,使正气相通,随呼吸摇憾十二,轻轻抬起,再以手法摩病在何处,按之如将擒贼之状,不令冲上焦是也。
5、遍处寻贼
夫人身之正气,如天下之居民,摇而不动,自然经营也。邪气(原文此处有一个“和”字)如贼夺家劫舍,正邪焉得不斗争哉。正邪相间,经络不和,岂能相安。以手法按之,乱动者,即邪气也。重按轻抬慢慢去之,使邪气散而正气强也。
用右大拇指按动紧处,重重切之,随呼吸二七数,慢慢抬起,觉两腿麻木,是邪热下降,随经而发下两腿,犹如火热而行至两足是也,如不到复按切。
用手按膈下脉气不和者,或左或右,随气重按轻抬,使邪热气行下直至腿足,岂复上攻心膈哉。经云:脉气和则脏气平,心家自然清凉矣。
8、平土放水
胃家停食在右,停水在左。滞食者沉而不浮,按之觉痛,从石关穴以手法按摩,慢慢揉之,而消食水者,动而有声。以上用手法揉之,慢慢而去。
9、风卷浮云
膈下停气,中满不食,胃胀而闷。以右手大指、次指按两乳下,以左从膈下按揉无度,气行肠鸣,至下脘有声;右手小拇指按下脘穴,二七呼吸抬指,气下肠鸣,浊气下降,此云散清风也。
10、彻底澄清
脐上有痞块,硬而动急,腰府引痛。左手从左边推按,用右手大指从动硬处按之,即肾俞穴疼痛,觉麻木发热,再将手指轻轻抬起,两气从两足下行,脊胯疏通。是按上发下之法也。
11、顺水行舟
肚脐一旁有肓俞穴,此足少阴经脉。如内硬而浮动,是肾经有邪,邪冲脾泻,谷不消化。外肾湿,阳萎,疝气之道路也。用手大指按切腰肾,屡屡重切轻抬,发觉冷热之气频频下降于足涌泉穴,是水归源。
12、摇动山河
人尾闾骨之旁有高骨,骨下有陷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脉所过。上下有闭塞凝滞,脊强,腰腿痛。治宜手指从骨下陷穴揉十余次,令血气流通,左右相同。
13、踏破双关
必当令患者平伏,两大腿根有横纹,名曰承扶穴,斯为背部总络腿处大经,此穴若闭,气血不得流通。治从承扶穴以脚踏定,右脚踏左腿,左脚蹬右腿,踏稳不宜摇憾,觉腿足麻将腿轻轻抬起,有热气到足。此开关破壁之法也。
14、金鸡独立
人脘脘结块,手拿不动。用足踏住病处,觉脚下有动是也,稳稳踏定,觉气散脚足麻木,轻轻抬起,有余热行至足底,此除邪扶正之法也。
15、足下生风
病人有上盛下虚,头目昏沉,胸膈痛楚,腹气胀满,疼痛不休,四肢沉重,腿膝酸麻,此气血不能散也。宜手法从上按穴拿到小腹气冲、归来两穴。前阴旁有动脉,此上下通行之要路也。闭结不通,余热不能下降。令患者仰卧,用脚踏右气冲穴稍斜,觉腿足沉重,将脚轻轻抬起,邪热下行如风。再用脚踏左边如前。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去薪,此之谓也。
16、移山倒海
脐下气海穴,按之如石,此寒结气凝,积而不散,令人身困肢弱,昼夜不安。用手法按、摩、揉、搌之引腰痛,外肾紧,按切无度,觉气发散,有余热擦四肢,痞块消矣。
17、二龙戏珠
六腑气闭,上下不能流通,不宜手法按摩,按之疼痛,不下反上壅,呕逆痰涎不已。
用手大指从大腿窝里气冲穴有动脉应手,重按轻抬无度,引气下降,亦止沸去薪之法也。
18、开笼放鸟
用两手将肩头大筋抓起大痛,此肩井穴也,真气所聚。气聚而不散,如笼罩闭门,令人心痛,手足拘紧,阵阵昏迷,不省人事。用手将肩头大筋抓起,令患人痛楚,咳声,使气散血行,各归本经,岂有不平哉。
19、双蛇吐信
用双手大指捻肩端骨横筋,捻之大痛,是真穴也,此通手太阳小肠经络。按到两肩麻木直到手指,轻轻抬起,有热气发散,邪热下行。此通经散气,五脏不克伤,使正气强盛之道也。
20、左右开弓
令患人正坐,用左手将肩头骨搬住,以右手将右边寸许大筋用大指、食指抓起,如开弓之状,放手有声;又以右手搬肩如前法。此背部关气之处,令正气扶而邪气散,此拨云散雾之法也。
21、飞结积气
脊腋后有筋通肾俞穴,令患人正坐取之,用手抓起有声,顺筋揪十数把,患者痛楚,使脏气流行,各归经络。闭塞凝滞,暴疾不省人事,心胸气闭,腹痛难言,感冒伤风,脊强背痛皆可。
22、推倒泰山
病人小腹疼痛,连及外肾玉茎,此阳与阴交媾,百脉绞乱,不使归元,急饮水者立死,因感风邪受害,名曰下寒。令患人直坐,从腰肾俞穴重推之大痛,是真穴也。重按轻抬,如是数次,觉少腹气散而热,腿麻而冷,再以手按摩病所而愈。此病性命相关也。
23、拔树寻根
人病腰、膝、腿、足痛甚,上下走不停,乍寒乍热,阵阵昏迷,善于悲怒。如脉症(豚疝)相似,发作无时,直中脏腑,其行走肾经根结任脉。于胃旁有动脉一条,直贯腿足痛、麻木。将手重按轻抬,拿下有热气下降。此病为恶疾,缓缓而愈,此为寻根之手法也。
24、脚踏火轮
人病两肩沉紧,手指疼痛不能拿物,此皆痰气,风寒所致,用脚法蹬散。令患人仰卧,将背伸开,从臂根天府穴用脚蹬住,稳定不可摇憾,觉手臂麻木,手似出冷气,轻轻将脚抬起,臂似火热,血气散矣。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手小拇指麻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