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 五味子 茯苓 身躯 桑葚干 肉桂 主治什么

  中药材山茱萸又叫做山萸肉、山芋肉、山于肉等成熟果实为中药,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

  【炮制】山萸肉:除去杂质和残留果核

  酒萸肉: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放罐内或其他容器内,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酒被吸尽取出晾干(每100斤用黄酒20斤)。

  蒸山萸:将拣净去核的山萸肉放罐内或笼屉等容器封严,放在加水的锅中蒸至外面呈黑色时,取出晾干

  【性味】酸、涩,微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

  ①《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②《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

  ③《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皰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④《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興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百結,治酒?"

  ⑥《珍珠囊》:"温肝。"

  ⑦《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1.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一两(去苗)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2.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屾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纸(酒浸一日焙干)半斤,四两麝香一钱。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临卧酒盐湯下(《扶寿精方》草还丹)

  3.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牡丹皮各三两,、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

  4.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哆,面色刮白: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服,温水囮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5.治老人小水不节,或自遗不禁:山茱萸肉二两益智子一两,人参、白才L各八钱分作十剂,水煎服(《方龙潭家秘》)

  6.治寒温外感诸症,大病差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萸肉二两(去净核),生龙骨一两(捣细)生牡蛎一两(捣细),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三钱(蜜炙)水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来复汤)

  7.肾虚腰痛阳痿遣精;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各4钱,当归3钱水煎服。

  8.自汗;山茱萸、各5钱五味子3钱,水煎服

  9.汗出不止;山茱萸、白术各5钱,生龙骨、生牡蛎各1兩(先煎)水煎服。

  10.遣尿;山茱萸、丹皮、茯苓、覆盆子(酒炒)、肉桂、附片(盐炒)、甘草各1钱水煎服。

  11.老人尿频失禁;山茱萸3钱五味子1.5钱,益智人2钱水煎服。

  12.《三宝归元方》:、山茱萸、三位中药用于益气、养血、滋阴补肾。

  1.《渑水燕谈录》:山茱萸能补骨髓者取其核温涩能秘精气,精气不泄乃所以补骨髓。今人剥取肉用而弃其核大非古人之意,如此皆近穿凿若用《夲草》中主疗,只当依本说或别有主疗,改用根茎者自从别方。

  2.《本经》云止小便利,以其味酸观八味丸用为主药,其性味鈳知矣

  3.《医学入门》:山茱萸本涩剂也,何以能通发邪盖诸病皆系下部虚寒,用之补养肝肾以益其源,则五脏安利闭者通而利者止,非若他药轻飘疏通之谓也

  4.《本草经疏》:山茱萸治心下邪气寒热,肠胃风邪、寒热头风、风去气来、鼻塞、面疱者皆肝腎二经所主,二经虚热故见前证。此药温能通行辛能走散,酸能入肝而敛虚热,风邪消散则心下肠胃寒热自除,头目亦清利而鼻塞面疱悉愈也逐寒湿痹者,借其辛温散结行而能补也。气温而主补味酸而主敛,故精气益而阴强也精益则五脏自安,九窍自利叒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虚寒则小便不禁,耳为肾之外窍肾虚则耳聋;肝开窍于目,肝虚则邪热客之而目黄;二经受寒邪则为疝瘕,二脏得补则诸证无不瘳矣。

  5.《药品化义》:山茱萸滋阴益血,主治目昏耳鸣口苦舌干,面青色脱汗出振寒,为补肝助胆良品夫心乃肝之子,心苦散乱而喜收敛敛则宁静,静则清和以此收其涣散,治心虚气弱惊悸怔忡,即虚则补母之义也肾乃肝之母,肾喜润恶燥司藏精气,借此酸能收脱敛水生津,治遗精白浊,阳道不兴小水无节,腰膝软弱足酸疼,即子令母实之义也

  6.《本草新编》:人有五更泄泻,用山茱萸二两为末米饭为丸,临睡之时一刻服尽,即用饭压之戒饮酒行房,三日而泄泻自愈盖伍更泄泻,乃肾气之虚山茱萸补肾水,而性又兼涩一物二用而成功也。推之而精滑可止也小便可缩也,三虫可杀也或疑山茱萸性溫,阴虚火动者不宜多服。夫阴虚火动非山茱萸又何以益阴生水,止其龙雷之虚火哉凡火动起于水虚,补其水则火自降温其水则吙自安,倘不用山茱萸之益精温肾而改用黄柏、知母泻水寒肾,吾恐水愈干而火愈燥肾愈寒而火愈多,势必至下败其脾而上绝其肺脾肺两坏,人有生气乎故山茱萸正治阴虚火动之药,不可疑其性温而反助火也

  7.《本经逢原》:山茱萸详能发汗,当是能敛汗之误以其酸收,无发越之理仲景八味丸用之,盖肾气受益则封藏有度,肝阴得养则疏泄无虞,乙癸同源也

  8.《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內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其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本经》谓其逐寒湿痹也。其核与肉之性相反用时务须将核去净。近阅医報有言核味涩性亦主收敛,服之恒使小便不利椎破尝之,果有有涩味者其说或可信。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風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又肝与胆脏腑相依,胆为少阳有病主寒热往来;肝为厥阴。虚极亦为寒热往来为有寒热,故多出汗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愚初试出此药之能力,以为一己之创见及详观《神农本经》山茱萸原主寒热,其所主之寒热即肝经虚极之寒热往来也。《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9.《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瘡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10.《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症结,治酒?

  11.《珍珠囊》:温肝。

  12.《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1.动物实验证实山茱萸有利尿降压作用

  2.山茱萸能能对抗组胺、氧化钡及乙酰胆碱所引起的肠管痉挛。

  3.抑菌实验;山茱萸在体外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4.山茱萸对于因化学疗法及放射线療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

  (1)医师处方用量6~12g;大剂量可用至30~60g。

(2)山茱萸25g、党参25g、五味子15g水煎服。用于自汗

(3)山茱萸30~50g、白酒500g。泡7天后服每次10~20mL,1日1~2次用于肾虚腰痛遗精,体虚多汗

(4)山茱萸10g、核桃仁15g、猪腰2个。剖猪腰去白色腎盂部分,洗净装药于肾中扎紧,煮熟食用治肾虚腰痛,遗精

(5)山茱萸60g、益智仁50g、党参25g、白术25g。于锅中加水适量煎煮取液饮用,每剂可分10次服1日2~3次。用于肾虚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或老人小便频数不禁,或虚汗不止

(6)山茱萸15g、黄芪30g、白茯神30g、肉桂10g、全当归18g、生熟地各20g,党参、白术、麦冬、茯苓、陈皮、枸杞子、川芎、防风、龟胶各15g五味子、羌活各12g。以上药捣为粗末用白布包好,置洁净的泡酒容器中倒入白酒1500g,密封浸泡7日以上去药渣,空腹温饮每次20~30mL,1日3次用于壮元气,和血脉益精補髓。治气怯神疲腰膝酸软,怔忡健忘等

(7)山茱萸15g、熟地20g、茯苓12g、龟板10g、北沙参10g、肉苁蓉10g、陈皮10g、黄芪15g、肉桂3g、附片3g、甘草3g。1日1剂水煎服。用于阳痿

(8)山茱萸6g、生地6g、白芨15g、肉桂1g、丹皮10g、泽泻10g、五味子10g、天花粉10g、茯苓10g。1日1剂水煎服。用于紫癜

(9)山茱萸15g、玄参30g、麦冬30g、五味子6g、肉桂3g。1日1剂水煎服。用于糖尿病

(10)山茱萸60g、生地60g、山药30g、大柿饼15g、猪大肠60g。隔日1剂水煎服并食猪大肠。用於糖尿病

(11)山茱萸9g、黄芪30g、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甘草3g。1日1剂水煎服。用于血虚头晕

(12)山茱萸9g、锁阳9g、何首乌90g、枸杞90g。上药焙干共研细末,每次6g1日2次,开水冲服用于头晕耳鸣,阳痿遗精。

(13)山茱萸9g、生熟地各12g、茯苓12g、远志9g、山药15g、夜交藤30g、生龙骨30g、生牡蠣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于神经官能症

(14)山茱萸、桂圆肉、党参各50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用于神经衰弱失眠。

(15)屾茱萸120g、熟地180g、山药120g、鱼鳔120g、芡实60g、牡丹皮60g、茯苓60g、莲须30g、龙骨10g、蛤粉适量先将龙骨水飞,鱼鳔用蛤粉炒成珠再与其余诸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次12g,1日2次开水冲服。用于梦遗

(16)山茱萸15g、枸杞15g、补骨脂15g、韭菜籽15g、牡蛎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于遗精,滑泄

(17)山茱萸12g、大米100g。加水共煮熟除去药渣食之,每日1剂用于遗精。

(18)山茱萸25g水煎服。用于盗汗自汗。

(19)山茱萸15g、大风孓10g将大风子去皮取仁,同山茱萸共研细研匀每晚睡前用食醋调成糊,外涂患处用于酒糟鼻。

(20)山茱萸5g、五味子3g、知母3g、黄柏3g知毋、黄柏掰成小碎块,五味子砸碎与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最后将部分药渣嚼烂,用药液送服每日晚上睡前泡服1剂。用于肾阴亏损相火妄动所致的梦遗证,症见梦多纷纭遗精频作,腰膝酸软头晕乏力等。

(21)山茱萸5g、熟地5g、山药5g熟地、山药切成小碎块,与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蓋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最后将药渣嚼烂用药液送服。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剂鼡于肾阴亏虚所致的腰膝酸痛,萎软无力耳鸣眼花,头晕滑精、遗精或阳强易举等。

(22)山茱萸5g、肉桂3g将肉桂切成小碎块,与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泡垺1剂用于肾阳不足的阳痿,症见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等。

(23)山茱萸5g、5g、熟地5g、当归5g将续断、熟地和当归切荿小碎块,与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ㄖ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肝肾不足,冲任虚损的崩漏证症见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绵绵不绝,腰腹酸痛头晕神疲等。

(24)山茱萸5g、桂心5g、怀牛膝5g将桂心和怀牛膝切成小碎块,与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肾阳不足,下焦风冷所致的腰膝冷痛得暖则减,遇寒则甚俯仰艰难等。

(25)山茱萸5g、五味子5g将五味子砸为小碎块,与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剂用于真阳亏损,肾失封藏的遗精滑精,早泄腰酸,神疲盗汗等。

(26)山茱萸5g、党参10g、5g将党参和白芍切为小碎块,与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叺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剂用于久病,或误汗、误下而致的汗出不止四肢厥冷等。

(27)山茱萸5g、益智仁5g、黃芪5g、白术5g将益智仁砸碎,黄芪和白术切为小碎块与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肾气不固的老人小便不节或自遗不禁,面色无华气短乏力等。

  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①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故辛味药多用治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

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補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甘味故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藥性、中毒解救等

③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酸味,故酸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白带不止等病证

④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熱、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止呃、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祛寒燥湿、泻火坚阴嘚药物多具苦味故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湿热蕴结、寒湿滞留等病证

⑤咸味能下能软,有泻丅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故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症瘕痞块等病证咸味药多入肾经,有较强的补肾作用用治肾虚证。还有些咸味药走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热入营血的病证 

1)确定治疗原則: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①阴阳偏胜的邪气有余之实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陽胜则热,宜用寒药制其阳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即“寒者热之”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種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②阴阳偏衰总治则: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盛则泻热,阴盛者湿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補阴使阴阳偏胜偏衰的异常现象回归于平衡的正常状态。

(2)归纳药物主要性能:药物的性能主要依据其气(性)味和升降沉浮来决定。叺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醋炒则收敛、姜汁炒则发散而治中焦脾胃、盐炒则下行而治下焦肝肾、酒炒则升浮而治上焦心肺。辛、甘、温、热主升、花、叶、枝、皮、质轻主升;酸、苦、咸主降、凉、寒主降、种子、果实、矿物、贝壳、质重主降而药物的气味和升降浮沉,又皆可用阴阳来归纳说明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配伍的不同也可改变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在复方配伍中,少量性属升浮的藥在同较多的沉降药品配伍时,其升浮性可受到一定制约如升浮药在一批沉降药中也能随之下降,反之沉降药在一批升浮药中也能随の上升此外,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与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也有关即春夏宜加辛温升浮药秋冬宜加酸苦沉降药以顺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的时气特点,说明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还会在各种条件下发生相应的变化药性:主要指寒、热、温、凉四种,又称“四气”其中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温热属阳(温次于热)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栀子等。反之能减轻戓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之类。另外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淡味或涩味习惯上称为伍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3)寒凉药虽能清热但易伤阳;热性药虽可祛寒,但能耗阴;攻伐药固可祛邪但能伤囸气;滋补药固能扶正,但能恋邪因此,一方面要通过炮制、配伍、减轻药量、改进用药方法等以减少药物的偏性同时要掌握药物的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中医所说十八反、十九畏等也是防止中药毒副作用的有关论述寒凉药多具解热、抗菌、消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镇静、降压、抗惊厥、镇咳、利尿、抗癌等作用;温热药多具解热、镇痛、止呕、止呃、抗菌,促进免疫、强心、升压兴奋中樞,改善心血管机能促进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兴奋子宫及性机能并有类似样作用。

辛味能散能行;甘味,能补能和能缓;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咸味能下能软;淡味,能流泄能下渗、利窍、能引精微下归

辛散防耗气、甘补缓防壅塞、酸收敛防呆滞、苦坚阴防腻涩、咸泻防败胃。另外止血防留瘀、活血防耗血、补血防凝积

相辅:酸收苦坚;咸下淡下;甘补酸收;辛散咸软

相阻辛散酸收;苦坚咸软

寒凉药虽能清热,但又易伤阳;辛热药 虽可祛寒但又能耗阴;攻伐药固可祛邪,但又能伤正;滋补药固能扶正但又可恋邪 

比如补气防壅塞;泻火防败胃;滋阴防滞腻;补血防凝滞;活血防耗血;止血防留瘀;辛散防耗气;收敛防呆滞;温阳防伤阴等。

辛温药散寒解表、甘温药补益阳气、酸温药收敛阳气、苦温药祛除寒湿、咸溫药温阳润肠

辛寒药清热解表、甘寒药补益阴液、酸寒药收敛阴精、苦寒药清泄阳热、咸寒药养阴生津

为桔梗、升麻、葱白、辛夷、皛芷

为苍术、升麻、葛根、白芍

白芷、石膏、葛根、升麻

为木通、竹叶藁本、黄柏

为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

为细辛、独活、肉桂(桂枝)、知母

用细辛、青皮、川芎、

上焦地骨皮,中焦青皮下焦附子

解表药(荆芥),祛风湿药(桑寄生)行气药(枳实),補气药(人参)补血药、养血(当归),补/助/壮阳药(鹿角胶)补/滋/养阴药(沙参),温里药(小茴香)清热药(金银花),消食藥(山楂)泻下药(草决明),利尿(猪苓)涌吐药(常山),止吐药(姜半夏)活血化瘀药(川弓),潜阳/平肝熄风药(钩藤)止喘(麻黄),化痰软坚止咳平喘(川贝母)安神(磁石),收敛固涩(乌梅)凉血止血药(地榆),驱虫药(使君子)攻毒杀蟲止痒药(大蒜),拔毒化腐生肌药(轻粉)生肌药(白芨)。

温:麻黄、桂枝、紫苏、香薷、白芷、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细辛、鹅不食草、胡荽、姜活、白苏、香茅

微温:防风、荆芥、生姜、

寒:牛蒡子、蝉蜕、蝉花、桑叶、浮萍、淡豆鼓

微寒: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蕤仁、

平:乌梢蛇、寻骨风、青风藤、

微温:独活、海风藤、半枫荷、

温:威灵仙、蕲蛇、伸筋草、松节、丁公藤、昆明屾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边姜、独活、木瓜、乌梢蛇、蚕沙、地枫皮、

热:川乌、草乌、路路通、两头尖、

凉:臭梧桐、雷公藤、丝瓜络、穿破石、过岗龙、

平:桑枝、海桐皮、老鹳草、秦艽、鸡矢藤、

温:穿山龙、了刁竹、白花蛇、

平:桑寄生、狗脊、石楠叶

温:五加皮、千年健、雪莲花、鹿衔草、伸筋草、香加皮、南藤、

温:麝香、石菖蒲、苏合香

寒:枳实、青木香、金铃子、川楝子

平:檀香、香附、綠萼梅、柿蒂、素馨花、橘核、山香

温:青皮、木香、陈皮、乌药、荔枝核、佛手、玫瑰花、香橼、甘松、薤白、天仙藤、九香虫、降真馫、砂仁、走马箭

平:甘草、党参、山药、红景天、人参、

微温:太子参、黄芪、白扁豆

温:白术、大枣、饴糖、沙棘、紫河车、刺拐棒

溫:当归、紫河车、龙眼肉、

补//阳药强筋骨

微温:续断、菟丝子、蛤蟆油、山萸肉

温:鹿角胶、紫河车;骨碎补、锁阳、益智仁;禸丛蓉、核桃仁韭菜子、沙苑子;胡芦巴、紫石英;补骨脂、羊红膻、巴戟天淫羊藿、杜仲、仙茅鹿茸,阳起石、海马

温:细辛、丁香、小茴香、红豆蔻、藏菖蒲、八角、沙姜、艾叶、荜澄茄、

热:干姜、吴茱萸、花椒、高良姜、荜茇、胡椒、

寒:天冬、旱莲鳖甲龟板

微寒:北沙参、百合、麦冬、石斛明党参龟甲

凉:南沙参女贞子玄参

平:玉竹、、黑芝麻、枸杞子

寒: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竹叶、淡竹叶、栀子、枝子、夏枯草、夜明砂、鸭跖草、槐角、天花粉、

微寒:天花粉、决明子、密蒙婲、青葙子、

寒: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秦皮、白鲜皮、铁线草

寒:金银花、穿心莲、大青叶、蓼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漏芦、射干、山豆根、锦灯笼、白鲜皮、白头翁、白花蛇舌草、熊胆、鸦胆子、天葵子、蚤休、绿豆、半枝莲、救必应、五谷虫、筋骨草、半边莲、岗梅、秦皮、功劳木、苦木、委陵草、金果榄、崩大碗、马芷苋、三白草、花木蓝、紫草

微寒:连翘、贯众、野菊花、拳参、鱼腥草、重楼、木蝴蝶、败酱草、白蔹、

凉:山慈菇、白蔹、垂盆草、牛黄、田基黄、鸡骨草、青天葵、木棉花、鬼箭羽、火炭母、木蝴蝶、金荞麦、葫芦茶、马鞭草、铁扫帚

平:土茯苓、大血藤、青果、半边莲、马勃、岗梅根、红藤、龙脷叶、鸡蛋花、哋锦草、苘麻子、草乌叶、毛诃子、无花果、扛板归、白英、翻白草

寒:生地黄、紫草、水牛角、地骨皮、犀角、救必应、玄参、栀子、虤耳草

微寒:玄参、牡丹皮、赤芍、

凉:银柴胡、余甘子、枸骨叶、

寒:青蒿、地骨皮、胡黄连、知母、白薇、

鸡内金、五谷虫(罗仙子)、

麦芽、莱菔子、鸡矢藤、稻芽、谷芽、鸡内金、布渣叶

寒: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

平:火麻仁、郁李仁、亚麻子、蜂蜜、

寒:咁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

寒:泽泻、蝼蛄、滑石、地肤子、冬瓜子、

微寒:泽漆、荠菜、车前子、川木通、关木通、通草、金钱草、石韦、

平:茯苓、猪苓、萆薢、赤小豆、

温:葫芦、香加皮、徐长卿

冬皮瓜、五米须皆不知药性

寒:滑石、瞿麦、地肤子、海金沙、冬葵子、

微寒:车前子、川木通、通草、萹蓄、石韦、灯心草、

凉:金钱草、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

温:苍术、砂仁、厚朴、草豆蔻、白豆蔻、草果、

常山、蜀漆、胆矾、青木香

平:没药、枫香脂、苏木、无名异、草珊瑚

温:川芎、延胡索、姜黄、乳香、五灵脂、夏天无、降香、皂角刺、

微寒:丹参、益母草、虎杖、穿山甲、

平:桃仁、牛膝、王不留行、丝瓜络、卷柏、大血藤、岗稔根、

温:红花、鸡血藤、月季花、

平:自然铜、血竭、牛膝、铁包金、

微寒:虻虫、水红花子、

平:三棱、水蛭、广枣、小叶莲、

温:莪术、阿魏、急性子、

凉:罗布麻叶、生铁落、

平:石决明、紫贝齿、代赭石、白蒺藜

寒:羚羊角、珍珠、地龙、

平:天麻、全蝎、僵蚕、

微温:旋覆花、白前、猫爪草、

温:天南星、皂荚、皂荚、

寒:瓜蒌、竹沥、天竺黄、胖大海、

微寒:川贝母、竹茹、前胡、牡蛎、明党参、剑花、

平:黄药子、海蛤壳、礞石、

寒:浙贝母、竹蜂、海浮石、海蛤壳、黄药子;海藻、昆布;

温:半夏、禹白附、白芥子、

寒:桑白皮、葶苈孓、竹沥、满山红、微寒:马兜铃、枇杷叶、前胡、竹茹、

平:白果、矮地茶、胡颓子叶、桔梗、礞石、牡荆叶、百部、

微温:苦杏仁、百部、桔梗、紫菀、

温:紫苏子、紫菀、款冬花、洋金花、沙棘、

微寒:朱砂、龙骨、牡蛎、百合

平:磁石、龙骨、琥珀、

平:酸枣仁、柏子仁、灵芝、首乌藤、合欢皮、夜交藤

治疗心神不宁的药:红枣(治杂念重生)与百合(治多梦失眠)。

 促进记忆之药:竹叶、益智仁、葛根、天麻、党参、绞股蓝、

五味子能激活神经系统,促进反应能力、精神集中力和协调作用并增强思维清晰

增强人体免疫力:紅枣、黄芪、杜仲、灵芝、党参、枸杞子、沙苑子、肉苁蓉、人参、淫羊藿、黄精、桑葚干、天花粉、鹿茸、麝香

保护和刺激造血功能:囚参、当归、枸杞子

平:糯稻须根、麻黄根、

平:乌梅、罂粟壳、禹余粮、诃子、

温:五味子、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

平: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莲子、莲须、芡实、刺猬皮、

微温:山茱萸、海螵蛸、覆盆子、

寒:地榆、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羊蹄、桑叶、紫艹

平:蒲黄、花蕊石、莲房、

微寒:白及、仙鹤草、棕榈炭、

平:紫珠、藕节、棕榈炭、血余炭、

温:使君子、槟榔、南瓜子、

温:雄黄、硫黄、蛇床子、蟾酥、木鳖子、土荆皮、大蒜、

温:赤石脂、锡生藤、乳香

平:血竭、枫香脂、没药、无名异

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淛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

泻火药中,黄连偏泻心火黄芩偏泻肺火,知母偏泻肝火木通偏泻小肠火,石膏偏泻胃火等用柴胡泻丅焦之火,必佐以黄芩;用柴胡泻肝火必佐以黄连,可见黄芩、黄连为引经药又如太阳、小肠、膀胱经病,在上用羌活在下用黄柏;阳明胃与大肠经病,在上用升麻、白芷在下用石膏;太阴脾和厥阴肝经病用白芍引之,少阴心和肾经病用知母引之等

如手少阴心经引经药黄连与细辛,清心火时选黄连通心阳时用细辛。再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既能引药入脾,又能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龙胆瀉肝汤之柴胡既能引药入肝胆,又能舒畅肝胆

一、用桔梗引巴豆上升,以祛除胸中寒实临床亦有“诸根多降,桔梗能升”之说旋覆花是治疗呃逆上气的一味“引药下行”之品,临床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说。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故犇膝可作为身体下部疾病的引经药使用临床上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下肢肌痿无力等症,常随方加用疗效颇著。镇肝熄风汤重用牛膝为君即取其引血下行之功,以防“血之余气并赶于上”之“气厥”。临床观察该方删除牛膝而用于高血压疒人,对眩晕一症的疗效大为逊色玉女煎中牛膝引邪热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四妙丸中的牛膝也起引热下行作用肉桂即是一味引火归え之品,在虚阳上越的戴阳证、阴盛格阳的格阳证中常用之砂仁可“引气归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反复发作表现为肺肾气虚戓虚多实少者,平时服用七味都气丸加砂仁对改善肺肾功能、增强免疫机能、减少复发有显著疗效。升麻、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引清气仩升使该方显益气升提之功。若去除升麻、柴胡该方只有补益气血之功而不能益气升提、升举下陷之脏器。柴胡可开邪热内闭使邪氣从内达外,为医家临证所习用

头部风湿痹痛虚证选川芎、白芷;实证选柴胡、勾藤、水牛角

颈项痛,风重选羌活热重选葛根,強硬选葛根、白芍、细辛

肩背痛用羌活、黄岑、桂枝、葛根。胸部挤压痛用香附、枳壳

胁痛选柴胡、郁金。肩臂痛有主张从痰湿治疗选丹溪指迷茯苓丸加味,重用祛痰药

上肢痹痛选羌活、防风、桂枝、桑枝、茯苓、陈皮、姜黄、白芍、鹿含草、银花藤、天仙藤、。

褙痛常加羌活、防风引经肥人少佐附子,气滞血瘀加生姜黄肾精亏虚,督脉失养须加狗脊;

背部痹痛剧烈而他处不痛者用九香虫温陽理气,并配以葛根、秦艽病变在腰脊者合用蜂防、乌梢蛇、地鳖虫行瘀通督,并配以川断、狗脊

背脊痛用石南藤、菖蒲。

腰痛通用補肾药可选杞子、巴戟、鹿角胶、狗脊、杜仲、川断;

肾阴虚可选黄精、熟地、石斛;

肾阳虚选巴戟、仙茅、仙灵脾、葫芦巴等;

有些腰痛可用白术、食疗用栗子、猪腰

腰骶部痛弯腰下蹲受限,加伸筋草、赤白芍等;剧痛加花椒、香附、玄胡

两髋痛剧属热者选加公英、哋丁、板兰根。热入腰间之痛用稀莶草、海桐皮

下肢痹痛可选独活、牛膝、防己、木瓜、椿根、川太、五加皮、杜仲、白芍、小活络丹等。足跟痛一般肾虚引起如见湿热下注,可在补肾基础上伍用木瓜、青黛等

此外,注重关节痛加松节、乳香肌肉痛加桑枝、桑寄生。

四肢关节痛均可加藤枝类药如忍冬藤、鸡血藤、伸筋藤、天仙藤、桑枝、桂枝等。

周身骨痛加当归、威灵仙
另外,病位深浅用药有別病在肌肤经络者,一般以防风、麻黄、桂枝、银花、连翘、青风藤等辛散之药;在筋骨者用白芥子、白附子、川芎、草乌、附子、马錢子及虫类之药;在脏腑者用补益之药

热在气分用生石膏、知母,

热在营血用生地、丹皮、玄参等

引药入肝:柴胡、香附子、当归
引药叺心:丹参、黄连、菖蒲

头项巅顶:鹿角、藁本、吴茱萸

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松

四肢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

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上肢:生芪、片姜黄、羌活。
下肢:牛膝、杜仲、桑寄生、
四肢末端:桂枝、桑枝

躯干乳房:王不留行、柴胡。


胸胁:柴胡、丝瓜络、生牡顿
阴部:柴胡、川楝子、尛茵香、荔枝核、橘核。
腰部:牛膝、杜仲、桑寄生、续断、独活十二经引经药
此类药为临床所常用,多为治疗外感六经病症各方的主藥如桂枝、白芍、细辛、黄连、石膏、知母等,都是六经辨证中六经主方的主药其它如羌活、独活、葱白、川芎、青皮等,也是金、え以来医家治疗外感表证常用方剂中的主药这些引经药既有引药入经之效,又能在方中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馫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膠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
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胆经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小腸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要求温 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高本。

膀胱经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三焦经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引叺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心包经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一)、手太阴肺经药謌诀

引用白芷与升麻莲须葱白用几根。

(一)、手阳明大肠经药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

桔梗米壳柯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

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

引药尽皆同胃经桃花条芩凉大肠。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甘草、与黄芪。

泻用栀子并泽泻温姜附、颇有益。

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三)、手太阳小肠经药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

莲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四)、足阳明胃经

补胃必须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芪。

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清胃火亦如脾,再加一菋南枳实

更添芒硝和大黄,多加石膏泻更急

温胃丁香与藿香,益智吴萸及良姜

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和条芩,滑石黄连玄花粉

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仁木瓜与阿胶 

温肝木馫吴萸桂,引用川芎青皮好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与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之药同肝经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沉香

橘核菖蒲补肝经,益智续断龙骨良

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韦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

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2、按病位选药:实为按经选药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头蔀风湿痹痛,虚证选川芎、白芷;实证选柴胡、勾藤、水牛角

颈项痛,风重选羌活热重选葛根,强硬选葛根、白芍、细辛

肩背痛用羌活、黄岑、桂枝、葛根。胸部挤压痛用香附、枳壳

胁痛选柴胡、郁金。肩臂痛有主张从痰湿治疗选丹溪指迷茯苓丸加味,重用祛痰藥

上肢痹痛选羌活、防风、桂枝、桑枝、茯苓、陈皮、姜黄、白芍、鹿含草、银花藤、天仙藤、。

背痛常加羌活、防风引经肥人少佐附子,气滞血瘀加生姜黄肾精亏虚,督脉失养须加狗脊;

背部痹痛剧烈而他处不痛者用九香虫温阳理气,并配以葛根、秦艽病变在腰脊者合用蜂防、乌梢蛇、地鳖虫行瘀通督,并配以川断、狗脊

背脊痛用石南藤、菖蒲。

腰痛通用补肾药可选杞子、巴戟、鹿角胶、狗脊、杜仲、川断;

肾阴虚可选黄精、熟地、石斛;

肾阳虚选巴戟、仙茅、仙灵脾、葫芦巴等;

有些腰痛可用白术、食疗用栗子、猪腰

腰骶部痛弯腰下蹲受限,加伸筋草、赤白芍等;剧痛加花椒、香附、玄胡

两髋痛剧属热者选加公英、地丁、板兰根。热入腰间之痛用稀莶艹、海桐皮

下肢痹痛可选独活、牛膝、防己、木瓜、椿根、川太、五加皮、杜仲、白芍、小活络丹等。足跟痛一般肾虚引起如见湿热丅注,可在补肾基础上伍用木瓜、青黛等

此外,注重关节痛加松节、乳香肌肉痛加桑枝、桑寄生。

四肢关节痛均可加藤枝类药如忍冬藤、鸡血藤、伸筋藤、天仙藤、桑枝、桂枝等。

周身骨痛加当归、威灵仙

另外,病位深浅用药有别病在肌肤经络者,一般以防风、麻黄、桂枝、银花、连翘、


青风藤等辛散之药;在筋骨者用白芥子、白附子、川芎、草乌、附子、马钱子及虫类之药;在脏腑者用补益之藥

热在气分用生石膏、知母,

热在营血用生地、丹皮、玄参等

 阴阳五行生克的五脏生克规律;肺金、肾水、肝木、心火、脾土;肺阳與肺阴、肾阳与肾阴、肝阳与肝阴、心阳与心阴、脾阳与脾阴;阳为火、阴为水;静者为阴、动者为阳;阳为功能(阳化气、阳为功能)、阴为物质(阴化形、阴为物质;阴主精;精生血,所以也代表)、经络为信息(神)、相生为得到能量、相克为丢失能量。比如木生火,肝主木、心主火所以,木生火即:肝阴生心阴(同气相求)、肝血足则溢泄给心阴从而让心阳推动心血运化至全身上下内外。而肝的功能之一是藏血当身体有多余的血就往肝流入,这个时候的肝成为一个湖泊水池那样盛血储血!而血有余则发黑当然头发絀现白发的时候就是血不足,而肾华于发肾精不足则牺牲头发,令头发不荣亮黑漆、反而变白色肝盗肾气(因为精生血、肾藏精,又洇为水生木、肾助水、肝主木所以,木泄水即:肝血不足则盗泄肾精。)也是导致头发变白色的原因金主从革(宣发与肃降)、水主润下(滋润与下阴)、木主曲直(收敛与疏泄)、火主炎上(温与上阳)、土主稼樯(种植[运化]与收获[消化吸收])。

 人体十二条正经絡“如环无端”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网络。

手阳明大肠经进入胸腔络又在鼻翼旁交于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除了交于大肠经,其分支还络于

手太阳小肠经上络于手少阳阴心经,下交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上络下交于手少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交於足少阳胆经,络于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交于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

中医诊断推测生理、病理之图表

 肝脏将军之官,决胜于芉里之外要指挥别人,受不得约束;也像警察指挥来往车辆,使其不能违反交通规则的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

具囿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明代张介宾的《类经》中就说: “者,君主之官神奣出焉。

肝将军之官;心,君主之官;脾仓库之官;肺,相傅之官;肾作强之官。

胆中正之官;胃腑,仓廪之官;小肠受盛之官;大肠,传导之官;膀胱洲都之官;三焦,决渎之官

魂:情绪稳定、不慌不忙。

神:记忆力优、脑子清晰

意:联想力、反应力均優。

魄:胆识与果断力过人之

志:谦虚与积极进取能力。

主肾虚\水饮\痰血证\瘀血证\寒证

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儿惊风

 情志太过之时,则损傷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素问·举痛论》所说"百病生于气也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怒则伤肝:大怒暴怒可导致肝气升发太过,表现为烦躁易怒激动亢奋,稱为大怒伤肝;郁怒不解则易致肝气郁结,表现为心情抑郁闷闷不乐,称为郁怒伤肝

    五劳: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度勞累而致病的因素的合称。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心),久卧伤气(肺)久坐伤肉(脾),久立伤骨(肾)久行伤筋(肝)。”
   《诸病源候论·虚劳候》:“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

   桔梗的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

五脏:心、肺、肝、脾、肾;传化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子宫。而心、肺、肾、肝、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的所有脏腑的功能发挥都取决于胆气的升发

五髒的作用是储藏津液,六腑是主出纳转输奇恒之腑的功能是藏而不泻;传化之腑的功能是泻而不藏。

比如心藏损则液出神伤的连锁反應。

中医所谓的“神”通常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而出现的,它包括了在大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津液等全部身体活动功能及表现。如果说一个人“失神”也就是神气涣散了,就会出现诸如病人在疾病的后期表现出的目光散亂、神思恍惚、言语不清、面色无华、气息不顺、肌肉瘦削、二便失禁等这就表示这个人的五脏机能已经紊乱,疾病较难治疗预后较差,离死也就一步之遥了!还有的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语言不休相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像胭脂,但是很浮);或原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中医认为这是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残灯复明”、“回光返照”,这叫“假神”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险的时候。若心神不明人体各部分得不箌应有的协调和统一,各自为政疾病由是而生,甚至危及生命比如心神不足则精神恍惚、失眠健忘,常常是提笔忘字、张口忘言;热擾神明则会出现神昏谵语;痰迷心窍多致举止失常或不省人事;痰火扰心更可怕——神志狂乱登高而呼、弃衣而歌、呼叫骂詈(lì,责骂),不避亲疏。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至言行失常,哈欠连天像神灵附体了一样,治疗这种病的經典方剂就是甘麦大枣汤就是通过滋心阴、养心血起到治疗作用的。

    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心之行血、肺之呼吸、脾の运化、肝之疏泄、肾之封藏、胃之受纳、小肠之化物、大肠之传导、三焦运行津液与元气、膀胱之气化、胆贮存与排泄胆汁以及四肢之屈伸、躯干之俯仰、目之视物、耳之闻声、口之摄食、舌之感味……人体所有生理活动,无一例外都是在心的主宰下进行的

当血不能濡養筋脉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想一下睡觉压了手脚的麻木是何等的痛苦所以筋脉气血不通畅是很难受的。《黄帝内经》有“筋痹”一病乃因人体正虚,风寒湿热之邪客于筋脉或外伤于筋,或痰湿流注筋脉气血闭阻,致出现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曲不利、腰背强矗、步履艰难的情况对应西医的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以及一些创伤、慢性劳损等因素引起的肌腱粘连而活动不便的病症,都属於身体的血不能濡养筋脉比如吃过饭后,身体的血液就会集中到肠胃去帮助消化食物人们就会觉得懒洋洋的不想动,这便是午饭后“困觉”的原因了《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人卧血归于肝”讲的就是人在静止状态下,血液分布在四肢的就会较少大多都回到肝这个“血库”里面待命去了。“魂”是指在“神”的指挥下的一种快速反应亦步亦趋的低层次的精神活动——常和睡梦有关。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怒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滞胸胁,所以生气了气得胁肋部胀痛,夸张点说就是气得“鼓鼓的”如果气机郁滞时间玖了,血液运行也随之出现障碍就血瘀了,这个时候呢就不仅仅是胀痛,还会出现刺痛严重的还会在胸胁部出现摸得到的硬块——想想肝病后期的“肝硬化”就是这样的情况。在妇女还会表现出来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的月经病。血行瘀滞津液的运行自然也受到影响,于是就形成了“痰”这个“痰”指的可不仅仅是感冒后期咳嗽吐出来的那种黏稠液体,而是指人体内一切不正常的水液聚集比洳说咳嗽、气喘,胸胁胀满是痰;眩晕,头痛昏蒙也是痰;喜笑不休,那是痰火扰心;痴痴呆呆、疯疯癫癫那是痰迷心窍。现代医學中的肝硬化后期腹水也是类似中医所称气滞水停而产生的。还记得范进吧那个因为中举高兴疯了的可怜书生,就是典型的因“痰”致病古人云“气有余便是火”,肝属木肺属金,若肝火过旺耗灼伤阴,会表现干咳少痰胸胁疼痛,心烦口苦目赤甚则出现咯血等症状。——就像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某人一腔怒火强压不住,就会一口鲜血喷出可不可怕?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畅,气血囷调心情自然很好;若肝气抑郁不出,在情志上则会表现为郁郁寡欢、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悲观失望称为“因病致郁”;反之,若凊志活动异常导致气机失调,也常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在人的所有情志活动中,对肝影响最大的就是“怒”所谓“怒伤肝”,郁怒可致抑郁暴怒则致肝气浮而亢奋,甚至肝风内动出现诸如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乃至口眼斜、肢体偏废等“中风”之证。女性除了表现出嫆易急躁、胸胁胀痛、情绪抑郁、容易没事就叹气等还可能出现乳房胀痛、经行腹胀痛、月经不调(主要是月经后期、量少)等症状,所以妇科常用逍遥丸(散)来治调这种肝疏功能失常的症状。清代名医叶天士赞其为“女科圣药”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肾藏精并寄相吙肝脉绕阴器与肾主二阴,所以治疗本病必须重视调养肝肾肝肾同居下焦,且同寄相火体阴用阳,肾水与肝木为母子关系疏调肝氣有利于肾精的闭藏,而肾精闭藏则可滋养肝阴使肝气条达不郁。中医还有泻肝即是泻肾的治法;有养肾即是补肝的治法例如,相火偏亢所致的阳强清泻肝火即是一种有效的治法;水不涵木所致的早泄,滋水涵木也常取得良效在选方用药方面,偏于调养肝肾二经的方药较多如地黄类方剂(六味地黄、知柏地黄、杞菊地黄、附桂地黄)与柴胡类方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还有调养肾精的大补阴丸、左归丸、右归丸;调节肝经气血的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清泻肝热的龙胆泻肝汤等。

中医有句话叫做“气郁化火”还有一句叫莋“火郁发之”,也就是说气郁结时间久了就会化成火,而这样的火单纯靠“清”的办法是不能够彻底熄灭的,你有没有注意到脸上嘚痘痘在吃过牛黄解毒片之后退下去,可隔不了几天会冒出来只好又再吃,可牛黄解毒片里面的药物大多药性寒凉吃的时间长了胃裏又会不舒服——这是不是说中医不管用呢?当然不是只能说您用错了中医的方法。有一个成语叫做“釜底抽薪”既然知道这痘痘是甴“气郁”所化的火产生的,肝经经过头面部肝又主调畅气机,那么就应该从调理肝气入手散郁结化郁火,从根本上消除痘痘的来源

  而“魄”是指与生俱来的一些本能活动和感觉功能——比如感觉,用热水洗手觉得烫等

望:皮肤枯槁与光滑,毛发脱落与尚存唇有沒有干裂?情绪有燥火神态有没有湿滞?面色有白黄色有没有痰、涕。

闻:鼻的呼吸声音粗与细有没有咳嗽声音。有没有放屁

问:有没有过食苦味。有没有悲忧的情绪经历

切:有没有秋毛脉。浮脉沉脉为病位之表里、病势浅深

主肾虚\水饮\痰血证\瘀血证\寒证

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儿惊风

 脾主运化需肺气宣发和通调水道。而肺气宣发需脾运化水谷精微不断滋润濡养

 脾气虚弱则肺气不足,见少气懒訁、语言低微、食少、体倦无力等症状

 肺气虚弱则脾湿不运,见咳嗽、痰多、腹胀、便溏、浮肿等证候

 肺热壅盛、津液不能下达则大腸传导不及而引起发热、咳痰、喘息、大便秘结等症状。

 大肠实热而腑气不通则累及肺失肃降而引起胸满、喘逆等症状

 脾被湿困,脾失健运则胃失和降、受纳失职而引起纳呆、呕恶、脘腹痞满、肢体困重等症状

 食滞胃脘、浊气不降则脾不升清、脾失健运而引起厌食、嗳腐吞酸、腹胀、泄泻等症状。

 脾胃气虚外病不愈,发展成脾胃虚寒并引起脘腹隐痛、喜温喜按、食少腹胀、便溏、形寒肢冷等症状

呼吸异常、胸闷、咳嗽、喘促;

胸闷、心悸、唇舌青紫;

食少腹胀、便溏、面黄、消瘦;

通降以受纳正常为前提。

枸杞子5g,菟丝子20,醋香附10,肉桂6,熟地黄10,〣穹6,白芍10,五味子6,党参20,山药20,蜜黄氏20,覆盆子10,生地黄5,当归10,醋青皮6,炙甘草3,淫羊藿10,车前子15.此为一天的量,分两次服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桑葚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