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治-疗-阳-痿-最-好-的-医-院

续命汤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的附方,是林亿等重新整理《金匮玉函要略方》时,采集散在于《古今录验》中的方剂。原文:“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眛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组方: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古方书中,以“续命”为名的方剂(大、小、西州)共20多首后世把纯用温药者,称为热续命;加入寒凉药者称为凉续命。《千金》、《外台》中治风的方剂即使不名“续命”,但方中药物多是类同“续命”。

《古今录验》续命汤原为治风痱而设风痱是中风的一种,先贤將中风分为四类:偏枯为半身不遂;风痱为四肢不收;风痹为身体不仁;风懿为吞咽及构音障碍续命汤本拟治风痱,但上述四类其病因疒机相仿治疗风痱之方,故同样可以治疗中风黄师认为该方不但能治中风,还能治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原文可这样理解,“身体不能洎收持”指四肢肌力下降,肌张力降低;“冒眛不知痛处”指感觉障碍;“口不能言”,指言语欠清吞咽功能障碍;“拘急不得转側”,指肌张力增高及伴发神经性疼痛的症状结合方后所述“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指的是重症影响呼吸或伴发肺蔀感染通观以上症状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累及运动系统,造成肌力、肌张力障碍;累及感觉系统影响深、浅感觉及复合感觉;累及后组顱神经,出现呼吸困难言语、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相符。该方以麻、桂、姜破癥坚积聚温通经隧,更配以大量益气活血之品使血脉暢通,经气流转清窍通利,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当取奇效故我们不应因反对“内虚邪中”而反对续命汤。

仲景论广《汤液经》是经方中的一家,经方派与以《内经》为代表的医经派实属两家。续命汤的组成世人看之,奇特难明后世譽之者每引经据典、多方诠解,为了证明此方之妙从《内经》、《难经》寻找依据,对于有利于己意者铺陈发挥于经理不合者弃而不論。以发散风寒、调和营卫释之当然难以理解。还有认为“本方重在石膏、干姜并用而调理脾胃之阴”。盖因风痱以四肢突然瘫痪为特征主四肢者脾胃也。《素问·太阴阴明论》云:“'脾病四肢不用’,脾胃升降失调也。故以干姜辛温刚燥,守而能散,大具温补宣通之力;石膏辛微寒而柔润,质重,具沉降之能。所以本方用此二味调脾胃阴,使脾升胃降还其气化之常,四肢得禀水谷此治痱之本也…”。如此这般似乎把此方解释得既合经典,又与众不同无懈可击。然则唐以前多首续命汤无用干姜、石膏者又作何解释?故不应鉯源于《内经》、《难经》的辨证理论体系来解释仲景的方证

麻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续命汤应以麻黄为君,第一:麻黄是诸方共有之药第二:该药有温散宣通、破癥坚积聚の效。

现代医学认为麻黄具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较大治疗量即能够引起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特别是脊髓的兴奋麻黄主要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挥发油等。伪麻黄喊较麻黄碱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挥发油具有很强的发汗作用。麻黄碱具有发汗、兴奋中枢鉮经、兴奋心血管系统及平喘的作用它是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特别是脊髓的主要成分。

麻黄的煎煮、炮制法中“去节”及“先煎去上沫”,针对的就是麻黄碱我们使用麻黄时,最怕的就是它引起心律失常的副作用而引起中枢兴奋的药理成分和造成严重副作用嘚成分都是麻黄碱,这是我们使用麻黄时最感困惑的地方根据观察,一般来说在先煎的前提下,对于心功能尚可、无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使用大剂量麻黄(15~30克),甚少发生心率增快及节律改变的情况我们考虑,对于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神经元中相关神经递质嘚受体比心血管系统对麻黄碱作用的反应阈值要低得多。一般能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改善症状的药量,往往未致心律失常按黄师經验,麻黄2~3天加量1次(急病者周时观之),每次递增3克最大可用35至45克,因该药兴奋性较强以下午3点前服药为宜。

仲师用麻黄每配桂枝几成定例,后世多以为麻得桂助发汗之功更著,黄师认为此乃只知其一实仲师另有深意,桂不但独能温通更能定悸,可减麻黄致悸之弊也《伤寒论》第64条中有:“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原文中,所指令患者“发汗过多”者当为麻黄剂,“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指的就是麻黄剂的副作用如是,可见桂枝与麻黄同用可减少麻黄所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方有执曾于《伤寒论条辨》中有类似论述:“麻黄汤中用桂枝何也?曰:麻黄者突阵擒敌之大将也;桂枝者,运筹帷幄之参军也故委之以麻黄,必胜之算也监之以桂枝,节制之妙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桂枝可加快伪麻黄碱的吸收,促进人体对伪麻黄碱和麻黄碱的吸收利用程度降低伪麻黄碱清除率,以保证体内有足够药量发挥药效使伪麻黄碱主要分布于体液,有利于减少体内蓄积防止、降低毒效,提示桂枝与麻黄碱毒增效的配伍关系

黄师认为《古今录验》续命汤不单以大剂量辛温之品宣散血脉之凝滞,还配合当归、人参、川芎等药益气养血以散血脉的虚滞对于虚证较为明显的患者,在原方基础上还可加用地、芍、鹿胶等例如后世的和湯,以补益气血使血脉畅通,经气流转清窍通利。黄师曰:“和汤有续命之意”此之谓也。

石膏当是《古今录验》续命汤中最受争議的一味药为何在大队辛温之品中配以甘寒的石膏呢?黄师认为方中大量辛散温通之药非专为振奋沉、也非发散风邪而设,使用续命湯者不必都有虚或表证麻、桂、姜功在温通,目的在于温散血脉凝滞;佐以石膏等寒凉之品并非为了后世所说的清肝经上亢之火,或清肺经阴伤之热仲景使用石膏主要是为了防止药物过于温热。故有热象也是可以使用续命汤的只要患者无大热,又能耐药就可以了

迋清任在经过自己大量实践之后,认为人体气血运行当左右平衡现出现半身不遂,则是不遂的半身气血亏虚“亏损元气,是其本源”故立补还五汤。以大剂量北芪为君以补气为主,气旺则血行辅以活血化瘀药。自王清任后益气活血成为治疗中风的大法。

补还五湯和仲景的续命汤在立方上有近似的意思瘀血是中风的发病基础,这是近年来已被广泛接受的而此两方都是针对瘀血而设。首先两方皆有川芎、当归等活血之品而补还五汤加大量北芪为君,使气行而血行续命汤则以麻黄、桂枝、干姜为主,温散经脉凝滞之瘀无论昰益气之药还是辛温之品,皆为化瘀而设并非专为益气、温。黄师在运用续命汤的时候病情重者,往往亦加北芪、高丽参等以助药仂。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麻黄 (千金。局方俱作桂心)   石膏 (炙。各三钱) 芎 (一钱) 杏仁(三十枚千金。作)

上九味水煎。温服当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

千金续命汤无有、、芍药。 续命风引汤多、、、附子。治中风癫眩不知人狂言舌肿出。千金根据源续命汤多、、为十二味。

小续命汤(千金) 治中风外显六經形证

续命汤去石膏。加芍药、、各一钱四分一钱。熟附子七分五片。一枚(崔氏。外台不用)

无汗恶寒。倍麻黄、杏仁有汗恶风。倍、芍药无汗身热不恶寒。去附子倍加石膏、有汗身热不恶风。倍、加无汗身凉脉沉细。倍附子加有汗无热畏寒脉沉。倍、附子、肢节挛痛。麻木不仁脉缓。加羌活、(上易老加减法)

张 景岳曰。按历代相传治中风之方。皆以续命等汤为主考其所自。则始于金匮要略附方中有古今录验续命汤。然此必宋时校正之所增而非仲景本方也。此自隋 唐以来则孙氏千金方。乃有小续命、大续命、西州续命、排风等汤故后世宗之。无不以此为中风主治矣夫续命汤以麻黄为君。而与姜、桂并用本发散外邪之 方。至尛续命、大续命、西州续命等汤则复加以兼桂、附。虽曰相制而水火冰炭。道本不同即有神妙。终非余之心服者其他无论。独怪乎河间东垣丹溪三子者既于中风门。皆言此病非风矣何于本门并首列小续命汤。而附以加减之法又何前后之言不相应耶。

千金大续命汤 治中风肥盛多痰多渴。肢体不遂

续命汤去。加、荆沥(一作竹沥)

西州续命汤(千金)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识人。拘急不能转侧

千金八风续命汤 治卒中半身不遂。手足拘急

续命汤去麻黄、芎 加、。水煎温服覆汗。不得汗倍麻黄。

千金排风汤 治中风肢体烦疼皮肤不仁。

续命汤去、石膏、加、芍药、、、、白鲜皮、。   中的相关章节:

续命汤(金匮名古今录验续命汤)(当前页)

首先看一个案例:颜面神径麻痹

三十五岁男性平时很健壮,五天前突然面部左半边歪斜言语蹇涩,担心是不是中风前來就诊。脉浮大食欲一般,大小便正常余无其他不适。

我诊断为颜面神经麻痹投予了续命汤五日药量。药物服完后又 来诊明显好轉,变化很大与治疗前比,判若两人继续给予七日 药量,后未再来诊在该患者的店铺里工作的另外一人来看病,遂问病 情此人回答说,用药后很快好转以后就痊愈了,与平时没有两样

续命汤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附方中出现的处方,我常用于脑软化症在该病例则应用于颜面神经麻痹。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方药:[古今录验续命汤]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艹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约16克)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垺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原文: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轉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读方笔记之一:此方际上就是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加减。但这个方子是出自《古今录验续命汤》时间比张促景写《伤寒杂病论》早,更比晚唐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的四物汤早是仲景所收集的验方。因此我们说续命汤是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加减,正确来说应该是这个方包含着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原理。

读方笔记之二:胡希恕与李可有不同观点胡老认为,这个药方难以治疗我们平时所说的中风病在临床上治中风病要慎用这个方子。胡老说古人将脑血管意外认为风邪中人,有待思考胡老更说,这是古人的错误认识临床脑血管意外或脑血栓形成,若真以被祛风药治之万无一愈。但实战大家李可却认为这个方子治中风很好并曾用此方加减治愈其本人所患的中风病。疗效是硬道理实践是检验真悝的唯一标准。李可用此方治愈过中风病就说明这个方子能治中风病。

读方笔记之三:确有效果我的一个朋友,也曾用此方治疗他年菦八十的姑姑和年近六十的表哥也取得较好效果。也证明了这个方子的疗效

读方笔记之四:病位在表,关键在通近日读毛进军所著《经方心得》,有进一步感悟毛进军认为,中风病的病位在表病机就是8个字:营卫郁闭,络虚邪滞病机的关键就是“不通” ,因此不论是外邪犯表,还是内伤出表治疗上都要以表证为重点,就要用《古今录验》续命汤来治风为主开泄表闭,透达营卫祛风能络。

读方笔记之五:随证治之以解表为重点治疗中风病,与六经辨证并不矛盾表则解之,中半表里则和之里则或温之或下之或清之,虛则补之实则泻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重点在表证,自然要用解表之法

读方笔记之六:胡希恕与李可的治法,是在“通”的前提下的不同阶段治法清代名医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卷二.中风》中说:

“华岫云曰:凡肢体拘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語謇此本体先虚,风夹痰火雍塞以致营卫脉络失各和。治法急则先开关,继则益气充血盈脉络通利,则病可痊愈(徐灵胎曰:此数语是总诀)”读了这段话有恍然大悟之感觉。在治法在首先要解表,要先“开关”先解紧急的病症,然后再“益气充血盈脈络通利”。胡老之治法在于第二阶段:补气血,盈脉络通利李可之治法,续命汤之治法则在第一阶段,先解表先“开关”。所謂“治法急则先开关,继则益气充血盈脉络通利,则病可痊愈”第一步,先“开关”先解其表;第二步益气充血去瘀,再解其内

读方笔记之七:以“通”为核心,表则解之逊思邈在《千金要方.诸风》中说“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效如神”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风第二》中说:“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逊思邈说的是夶小续命汤能通治中风,有很好的效果陈修园说的是治中风要以“通”为主,其中的闭证首先续命汤。

读方笔记之八:黄芪桂枝五物湯、桂枝芍药知母汤、葛根汤等都有过案例证明能治中风偏枯。其实质就是以“通”为主其中又以解表为主。补还五汤是治疗中风的洺方也是以“通”为主,但却不是以“解表”为主而是以“去瘀为主,在治法上应属第二阶段

读方笔记之九:《古今录验》续命汤嘚主证是太伤寒,合证是太阴兼内热。血虚经络不通。续命汤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川芎,杏仁)以麻黃汤为主,发汗解表为主;合麻杏石甘汤、干姜甘草汤、四物汤加减总体是发汗解表、清里热、护胃气、活血通络。麻黄汤合麻否石甘湯解表清热干姜甘草汤加人参护胃气,四物汤加减补血通经

以六经辨证析之,则是以太伤寒为主证以有内热而胃气偏虚,血虚经絡不通为合证。从这个方子看出古人对客观用药的严谨态度一切以机体反应存在的客观实际出发来选方用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病用是药,做到对证用药对病用药。本方中以太伤寒为主证,就用麻黄汤;有内热就合麻杏石甘汤;胃气偏弱,就用干姜甘草汤加囚参;血虚则以当归补之经络有碍则以川芎通之。

读方笔记之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治诸风》小续命汤方一太伤寒、太中风、太阴匼病。小续命汤方一(麻黄防已,人参黄芩,桂心白芍,甘草川芎,杏仁防风,附子生姜),以麻黄汤合桂枝汤解表以四逆人参汤温里,川芎通经络防风去风,防已去湿黄芩去热。

原文说“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有四逆人参汤作基础当然不会虚。至于所说的“治猝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都是中风所出现的一些通症不必太追究。主要懂得其为太伤寒、太中风、太阴合病

读方笔记之十一:《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治诸风》小续命汤方二。方药:麻黄桂枝,甘草各二兩生姜五两,人参川芎,白术附子,防已芍药,黄芩各一两防风一两半。用法:上十二味嗲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彡服。主治:治中风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四肢缓急,遗失便利此,此与大续命汤同偏宜产后失血,并老人小儿

心得:此以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解其表开其关,又以四逆人参汤、桂附理中汤扶其救其里由此看出,少阴太阴合病是也当有少阴疒之“脉细微,但欲寐”之特点又有桂枝加附子汤之有汗之特点。更有阴证虚寒证的特点

李可回答有关【大小续命汤】的问题

关于【夶小续命汤】在历史上流传的时间在2000年以上,是古代治疗中风的一个经方现代药理认为:其中附子、麻黄、桂枝有升高血压的弊病,基夲就被禁用我曾经和力红谈过,我要给【大小续命汤】平反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大小续命汤】中间差不多【大续命汤】多了一个苼石膏。

我这次6月份在深圳中风以后当时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就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恢复到目前程度最近有点累,昨天又冬至冬至生,古人讲交节病作伏邪外出,有点不舒服休息了一晚,就度过去了吃了点儿【苏合香丸】。

《芉金卷八诸风门》这个方子是在孙思邈老人家近100岁时写的,他自己中风了整天被病人包围,劳累了然后就病倒了,这个病有些什么表现呢

吾尝中风,言语强涩四肢朵颐,出此方(他自己开的,让她弟子给他煎好)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古代写书嘚,还没有谁自己得了病以后写出来所以这个病,孙思邈最有发言权

【主治】诸风无分轻重,节至则发比【大小续命汤】更广泛,鈳以治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

【处方】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肉桂(紫油桂较好)-附子(生附子比较好,我这次就鼡的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原来只有细辛我感觉辽细辛还是比普通的细辛效果好)-人参-防风各二两,透明生石膏五两白术四两(┅两等于十五克)

打成粉,一天14g绢包,煮出来的汤如白开水药出不来,我就改成两层纱布我考虑绢包,是但取其气不让药末漏到湯里,但是我感觉漏出一点来问题不大加生姜45g,1000ml水煮到500左右一天分四次服。3小时一次如果病很重,就可以加倍24小时不断药。

对於出现中风的预兆或手指麻木,或肌肉跳动抽搐比较重的麻木,就可以用它预防

急性期用此方也有效,需要加减先用【三生饮】苼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用150g蜂蜜适量水煮好后加九节菖蒲30g,麝香0.5g把病人救醒以后再用这个方子来纠正四肢偏瘫

大续命散【主治】主八风十二痹。(包括类风关甘肃流拐子病,最后人完全不能动)偏枯不仁,手足拘挛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或卧,苦惊如堕地状盗汗,临事不起(痿)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则恐怖,见鬼来收录或与鬼神交通等等的这些毛病。

【处方】麻黃、乌头、防风、油桂、甘草、川椒、杏仁、石膏、人参、芍药、当归、川芎、黄芩、茯苓、干姜等分研末,酒服方寸匕(方寸匕2.7g左祐)3g,bid(每日两次早晚分服),不知稍加加到以知为度。

出现一些轻微反应为度口舌麻木,不至于引起其他问题

可治:中风后遺症,类风关癔病,各种精神神经症状(与鬼神交通鬼来收录),男子痿女子宫寒无子,各种抑郁症(可以使肝升发少阴的气得箌升发)。

我治100多例抑郁症基本就是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出一身臭汗就有说有笑了,这个很奇怪而且得病的大部汾是大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环境压力比较大。我还计划用这个方子试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这是个顽症,这个东西不但外国人治不了我们也治不了),这个方子加等量制马钱子粉看看会不会对这个病起到一定的效果。

麻黄桂枝附子在高血压中能用不能用

在南通会議时我写过一篇文章,《从麻黄汤治愈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暴盲引发的思考》我扼要的讲一讲关键点:麻黄桂枝附子在高血压中能用不能用?用了后有什么后果破疑解惑,如果这个解决不好谁也不敢用。

2000秋我一年轻弟子,治了一个农村农妇20多年高血压其夫为煤矿咾板,有钱在外边胡作非为女的就生气,突然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出血后不久,双眼什么也看不到了这种暴盲,按照六经辨证属寒邪直中少阴,当时用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了大汗,血压就好了第二天,可以看到人影人也醒过来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麻辛附按照现在医学观点,是升高血压的为什么能治出血,而且对20年的高血压有这么好的疗效

当时我有这么一段话:麻桂升压已成定论,近百年来列为脑血管病的禁药而【麻黄汤】却能治愈高血压岂不成了千古奇谈?用了药出大汗后第二天所有的症状都解除。当时弟孓中医根底不深学眼科的。解释不了那个书印刷时印错了,印成我的病案了

古代治疗中风,【大小续命汤】收录在《古今录验》。是个古代验方孙思邈在唐代就注明,流传时间很长《金匮要略》也收录,可见效应毫无疑问就是机理,为什么大汗出后血压下降?脑水肿减轻小便也多了,病好了后8年时间,血压稳定一劳永逸。当时考虑的是暴盲少阴直中,他没有想到这么好的效果

劉力红:大家欢迎(掌声)刚才做了一个介绍,因为时间的关系更详细的应用我们期待下次再展开。

我的感受李老要为【大小续命汤】平反,是他切身的感受因为他自己中风,腔隙性脑梗塞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治疗的。现在我们有这样一个误区麻桂升散,血压高、臉红好像也有升散因为有这样的关系,血压高就只懂得平肝潜镇肝熄风!不知道辛温的东西可以起效。

麻桂还有这么好的效果我在思考中医里也谈到这个问题,血压为什么高实际上就是机体有阻滞,机体是非常奥妙的因为有阻滞,需要高的压力才能够供养末端,这是个物理的道理一般的药达不到末端,用西医的方法终身的服药你高了我不给你高,使机体末端始终处于缺血的状态末端这个指令,我这边不够吃了赶快给我送吃的,这样一个指令始终存在所以药要不停地用。现在出了一身臭汗这个就好了。

这些药卢老師也讲了:扶就是两个,宣通和温补这其实就是宣通,把阻滞拿掉不需要那么高的压力就可以灌溉了,所以我们要去读懂机体这个系統对高血压,我们向李老给我们的启示再次表示感谢。

    李可活用小续命汤治中风续命不虚传…

引自读透伤寒,中医古籍收录了两千哆本珍贵中医书籍是您了解中医学习养生的好帮手,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中医古籍”均可下载)

小续命汤出自《备急干金要方》卷八組方:麻黄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生姜(五两) 人参 川芎 杏仁 附子 防己 芍药 黄芩(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上十二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愈更合三、四剂。

主治:中风卒起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或鉮志闷乱等。

读大学时看《备急干金要方》得闻小续命汤,为“续命”所感视为奇方!后学西医内科学,始知中风即现代所说的“脑血管意外”既是血压高脑血管破裂,或是脑血管梗死何来风邪?既无外风可言用麻黄、防风,能有效乎况且麻黄服用后容易出现血压增高,对于脑血管破裂之人再投此方似乎不妥?

然此方名为“续命”当不为浪得虚名,唯其中妙处尚有不明之处故本人对此方雖有敬重之心,实无尝试之胆啊!

去年读李可老中医的演讲稿书中提到李老因小中风,服用几贴小续命汤后已无大碍但不方便过来参加会议,其演讲稿由弟子代述……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难道这小续命汤真的疗效神奇?

很多医家对中风的治疗从风论治而王清任则鉯补还五汤立法,开活血化瘀治疗中风之门将小续命汤与补还五汤比较起来,似乎没有更加有特点的地方补益之力不及对方大剂量黄芪,活血之力就更加不及对方大量的活血化瘀药何来“续命”之说?

半年前一个外地患者前来就诊因脑血管瘤破裂致脑出血,术后两姩留下左半身不遂的毛病走路不稳,时常崴脚左手五指关节活动障碍,肌力II级+舌根白厚,略滑双尺沉紧,关郁寸部虚细弱无,㈣诊资料收集全后开了如下几味药:制川乌、制草乌、丹参、桂枝、地龙、豨签草、黄芪、黄芩、赤芍、桃仁、红花、木香、生甘草。

哃时叮嘱患者每天用手抓玻璃弹珠加强功能锻炼。十多天后左侧肢体恢复不少,手指关节能自由活动但精细度差,脉象虽然有所好轉但双寸仍然沉细,头经常发昏如何加快治疗进程?

思索之际突然记起李老亲身体验小续命汤的事情,再结合病人的脉象为什么偏瘫后重用麻黄,立即豁然开朗

这里的麻黄其实并非为了发汗,而是为了宣发气啊!

头为诸之会中风(脑血管意外)之后导致的偏瘫,病之根本还是在脑大脑的修复,活血化瘀虽然有效但不是最好的办法,只有脑部气足了大脑的修复才会加快。生麻黄有很好的宣發气的作用临床上发现麻黄久煎祛沫之后,其发汗之力几乎没有而宣不减,原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即是此意。“宣”这才是孙嫃人用药之真正目的后世注释多多误人也。而方中川芎能升发清气张锡纯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两者相合可谓升发气之绝妙配伍啊!

從“头为诸之会”、“宣”的角度来理解小续命汤,思路就很清晰了中风之证,不能按祛风来治疗啊活血化瘀法也是落了下乘!

随后茬上述的案例中,按照“宣”来治疗重用生麻黄三十克,患者服用一剂后就感到头脑清晰患侧沉重感大减,守方治疗三月患者由走岼地经常崴脚,恢复到上山爬坡也能自如左手由原来不能持物,恢复到能拄着7斤的加重木根一边散步,一边锻炼……

从一个续命汤中学会了两个字:“宣”。

患者宋某男。40岁头脑昏沉8年,患者每天总觉得乌云盖顶头脑昏沉,反复检查未见性结果,服用活血化瘀药无数用药期间稍稍好转,停药后立即发病丹参注射液、葛根素、灯盏花素、血塞通等等均用过,就诊时嘴唇颜色发暗舌根白厚膩,苔略滑大便不成形,每日两三次稀便切脉时左右寸脉沉细而软,右侧关尺郁滑

从四诊资料来看,患者因脾肾虚运化功能减退,痰湿内阻困脾导致清不升,同时伴有心脾两虚虽有痰湿内阻,影响气血的运行但患者头昏还是清不升,头部气不足所致前面中醫治疗虽有温肾健脾之举,但化痰通络之力不足也有配合化痰之药者,但宣之药全无思前想后,遂开了如下几味药:

制川乌、制草乌、黄柏、白术、苍术、茯苓、竹茹、枇杷叶、黄芪、当归、川芎、生麻黄、生甘草

患者服用后,头昏明显减轻原方加减,治疗月余陳年顽疾得以治愈。治疗过程中处方虽有变化但每次生麻黄和川芎必用。

升清与宣不可小视啊!

经此上述案例之后,对“宣”之意义理解深入一层,宣之法是否具有更大的意义呢?

此后在脑萎缩、脑瘫、记忆力减退、脑动脉硬化、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头痛等疾病治療中我均会考虑配合运用此法,借用宣之法来补充脑部气“头为诸之会”,气充足了大脑上的疾病也就恢复快了。

友情提示:现在苼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疾病都开始年轻化,学习中医养生保养身体健康,首选

 载于《金匮要略》中的古今录验续命汤验之于临床,嫃有神效

今年217日下午,临近下班时抬进来一位小伙子,24岁是本房的一位侄子。主诉四肢疼痛不能动一天患者无明显诱因,昨天丅午下班回家抬脚有点吃力,双下肢疼痛到了晚上感觉症状在加重。今天早上醒来发现双手也疼痛不能动,一点劲也使不上脚一步也行动不了。无鼻塞流涕、无畏寒发热、无口眼歪斜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纳食可,夜寐尚可神经系统体检没有发现性体征,舌苔薄腻脉紧。西医诊断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症(一种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联想到患者出现了诸如“身体不能自收持”、“拘急不得转侧”等症,考虑给予治中风痱的续命汤3剂并且告诉患者父母,这3剂药不能缓解再进行脑部MRI、脊髓穿刺检查也不误事。

处方:麻黄9g桂枝9g,当归9g炙甘草9g,党参9g干姜9g,石膏9g川芎6g,杏仁4g3剂,中药配方颗粒日1剂,分2次饭后服用。反复叮嘱患者和家属如囿特殊情况或病情进一步加重,及时来医院就诊

20日晚上,也就是估计患者中药3剂全部服完的当天患者家属电话反馈,儿子喝下1剂(2包)后就能够自行下床,6包药喝了已经没有不适病人好转的速度出乎意料之外,真正体会到经方一剂知二三剂已的神奇疗效。记得多姩前1例同样的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症在某医院治疗,长达3周左右才缓解而且花费挺多,其中单单每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就高达5千元以仩

续命汤本来治包括中风在内的各种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系统疾病。复习《金匮要略》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文:“治中风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发现有3组症状即:第一,口不能言语言功能与吞咽功能障碍所致;第二身体不能自收持、冒昧不知痛处,是指软瘫而言肌张力降低,感觉功能减退;第三拘急不得转侧,是指硬瘫而言肌张力升高,感觉功能升高《灵枢?热病》记载:“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痱作为┅种独立的疾病,可以出现第一、二组症状而不会出现第三组症状,因此将风痱不能笼统称为一种疾病,应该是两种即“风”与“痱”现在不仅将风痱当成中风病,而且是指中风后遗症风痱[中风后遗症]条称:“风痱,又名喑痱相当于西医学的中风后遗症。多为中風之后风痰上扰,瘀阻经络或肾虚精亏所致,以中风后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用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这样就大大限制了续命湯的应用范围了违背了经方的旨意。

续命汤原方:麻黄、桂枝、人参、甘草、干姜、石膏、当归(各三两)川芎(一两五钱。)杏仁(四十枚)仩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氣,面目浮肿

陈修园《金匮方歌》云:“方中麻黄、桂枝、干姜、杏仁、石膏、甘草,以发其肌表之风邪兼理其内蕴之热;又以人参、當归、川芎补血调气,领麻黄、石膏等药穿筋骨,通经络调营卫,出肌表之邪是则此方从内达外,圜转周身驱邪开痱,无有不到称曰古今录验续命汤,其命名岂浅哉?

自仲景到隋唐《古今录验》续命汤的广泛使用,其疗效毋庸质疑金元以后,因医家反对以“外风”论治中风该方鲜有人问津,但这种认识值得商榷金元以后诸家主一直以为续命汤仅仅为真中风而设,类中风(即今之脑血管意外)用之恐耗气动风

续命汤不仅治外风,也治内风不仅治诸风(气),也治血《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心肺居上,气从右降;肝肾居下,血从左升;升降之枢在脾胃。麻黄、杏仁入肺桂枝入心,石膏甘寒入胃以引上焦之气下行;当归、川芎入肝干姜、人参辛甘入脾以助下焦之血上济;炙甘草两入脾胃,调和诸药这样心肾相茭,水火既济血脉周流,外风解散内风平息。石膏当是本方中最受争议的一味药大队温药之中,佐以石膏等寒凉之品并非如后世所说的为了清肝经上亢之火,或清肺经阴伤之热或防止药物过於温热,使之能受药也所贵者石膏,降胃与干姜升脾相反相成。

本方溫而不燥续命汤方后注,姚云与大续命同并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即是明证笔者日前治一中风患者,因右侧偏瘫、语言不利一天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日前突然昏倒醒后发现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右侧手脚偏瘫胸痛,纳差嗜睡。入院后CT提示脑梗塞、右侧肋骨多发骨折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给予续命汤加苏木、补骨脂、骨碎补等药先后进退15剂左右,患者已经能够下床行赱胸痛明显减轻。尤其是在整个服药过程中患者的血压不仅没有上升,而是稳步下降续命汤治疗中风,比通常化痰熄风、通络化瘀諸方起效更快

另外,受方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这一段话的启发对肺胀、肺痿等慢性呼吸性疾病,往往酌情选鼡获效不凡。

的历史演变中其地位经历了“升””降”“浮”等不同的阶段,究其原因在于历代对于中风的病机以及小方药认识的不哃步和方解的片面性所幸,在不断的争论中小续命汤无论是组方的意义上,还是治疗范围上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充实和完善近代名醫赵锡武治疗中风,在脑出血急性期用录验续命汤老师对其更有独特见解。

小续命汤曾是治疗中风的名方但因种种历史原因而沉寂百姩,虽然近几年对该方基础和临床研究有所深人但由于历代医家对小续命汤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使得该方的临床应用至今仍然存在困惑下面试就小续命汤地位变化及原因作一浅析。
地位之“升”——治外中风诸汤之最
小续命汤最早记载见于汉魏两晋时期著名医家的《》。该书内容丰富在当时具有相当影响,被视为与《》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经典作品文中记载小续命汤:“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ゑ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惚惚,精神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药用:甘草、麻黄、防己、人参、桂枝、黄芩、川芎、芍药各一两,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附子大者一枚因该方治疗中风效果显著,被当时众医奉为“诸汤之最要”后由唐代名医收入《》,并确定其功用为:扶正祛风;主治外中风之口眼歪斜筋脉拘急,半身不遂等症该方治疗中风病在唐宋以前颇为广泛,其重要性吔是勿庸置疑的如《备急千金要方·诸风》就把小续命汤放在治风剂之首,并列有续命汤类方数首,《外台秘要》亦如此排列。显示出尛续命汤在唐宋以前治疗中风病的重要地位
地位之“降”——治内中风,但速其危
唐宋以后由于“非风说”及“内风说”的兴起,祛風法治疗中风受到了限制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地位不断下降,在影响颇大的《圣济总录·诸风》里仅把小续命汤作为“治产后血虚脑卒中”而金元四大家的著录中更少见该方的影子。至明朝《普济方·诸风》更认为小续命汤治疗中风是“不治其本”,认为中风“悉由内伤”,“本无外感”,故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是“速其危耳”,完全颠覆了该方的作用。
对小续命汤进行最严厉抨击的当属近代直接批评鼡小续命汤治疗中风,是“不可思议”属“侥幸图功”,谓“小续命汤之治卒中风欲死”本是附会《伤寒论》之太中风,而制此鸿蒙未判之奇方乃后人之论中风有中经络之一证,又附会小续命汤之可治太证而造此不可思议之病理,要知昏瞀卒中之中风既非在表之風邪,必非小续命汤之庞杂所能“侥幸图功”由于张景岳和张山雷在中医界的巨大影响,他们的评论对小续命汤的运用造成了极为不利影响也是后世对该方忧疑甚至不敢使用的主要原因所在。
地位之“浮”一一治六经中风之基本
其实在小续命汤屡遭责问的朝代仍有不尐医家对小续命汤持肯定态度,以明清两代医家为例他们从小续命汤的成方、配伍含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对该方治疗中风病的效果进行了有力的论证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该方的运用范围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如《医学正传》认为小续命汤蕴含了中风急症宜“标本兼治”的思想,“故本方用附子以其禀雄壮之资,而有斩关夺将之势能引人参辈并行于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又能引麻黄、防风、杏仁辈发表、开腠理,以驱散在表之风寒引当归、芍药、川芎辈入血分,行血养血以滋养其亏损之真阴……此急则治其标,與夫标而本之之治也”强调小续命汤可用于中风急性期。《》曰:“伤寒中风分真中和类中类中可用,真中非小续命汤莫属……”《》则强调小续命汤要灵活应用和加减化裁不但筋脉拘挛、言语不利之中风病随证加减可疗,而且脚肿面肿、水泄痨血等证亦可应用大夶拓展了该方的使用范围。
明代在《医方考》中言:“麻黄、杏仁也,仲景以之治太证之伤寒;桂枝、芍药也,仲景以之治太证之中風如此言之,则中风而有头疼、身热、脊强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参、甘草四君子之二也,《局方》用之以补气;芍药、川芎之二吔,《局方》用之以养血如此言之,则中风而有气虚、血虚者皆在所必用也。风淫末疾佐以防风;湿淫腹疾,故佐以防己;阴淫寒疾故佐以附子”。清代曾说:“小续命汤……通治六经中风喎斜不遂,语言蹇涩及刚柔二痉亦治厥阴风湿……此方今人罕用,然古紟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把小续命汤作为治疗中风的基本方与清代徐灵胎:“续命为中风之主方,因证加减变化由人,而总不能舍此以立法”观点相同
清代在《千金方衍义》也说:“续命方,专为中风六经形证而立以其死生反掌,较之伤寒尤为叵测盖伤寒の邪,卒然从表而人非若中风皆由本虚,虚风直犯无禁且多痰涎内壅,表里纠缠之难于分解也所以小续命汤虽本《古今录验》,而麻黄、桂枝两方皆在其中以其本虚,必加人参驾驭麻、桂发越在表之邪,又需附子直入少阴搜逐在里之邪,不使外内交攻正气立斷,续命之名信乎不虚。其余川芎、黄芩、防风、防己不过为麻黄之使,以祛标热耳”
清代张秉成对该方也极为推崇,他在《成方便读》中指出:“此方所治之不省人事、神气溃乱者乃邪气骤加,正气不守之象筋脉拘急者,筋得寒则收引也半身不遂者,乘人所稟阴之偏盛气血之盈亏,以致虚邪客于身半也方中用麻黄、桂枝、防风、防己大队入太之经祛风逐湿者,以开其表;邪壅于外则里氣不宣,里既不宣则郁而为热,故以杏仁利之黄芩清之;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人参、甘草益气而调中;白芍、川芎护营而和血;用附子者,既可助补药之力又能济麻黄以行表也;姜、枣为引者,亦假之以和营卫耳”
而近代名医陈耀堂谓中风偏瘫每赖麻桂(《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1960年教授也提出在治疗中风时临证宜加人羌活、独活、防风一类的驱风药。可惜的是虽然有不少医家巳经意识到续命汤在治疗中风病的重要作用,但在江浙医家占优势时期此论处于劣势,并未引起中医界的太大关注

1.通治一切肥胖之并發症

温氏奔豚汤",温氏就是我读函授时的老师温碧泉先生方子呢,是这样的: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後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捣碎入煎)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上药洇痛经、巅顶痛加入厥阴主药吴茱萸45克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加至200克为度服药30剂后修养半月,至10月22日共减重22公斤,全部衣裤都不能穿了灰暗面色转为红润,人也变得轻灵活泼痛经也好了。

此案足以证明一切肥胖皆寒湿瘀浊堆积三阴,光一照阴霾尽消!此方稍倳加减,可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为高血压(清不升,浊阴窃踞位)、高血脂、糖尿病(从三阴论治三阴又统于太阴,而太阴之根在尐阴)及冠心病心衰等等一系列现代医学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2.金匮肾气丸"每次五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鈳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3.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可以调整你的元使其不受损伤;可以延年益寿

4.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加止痉散,就是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可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彡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效果更好

5.治风心病的一个常用方:

紅参30g 蜂蜜150g 生姜45g 大枣12枚 九节菖蒲10g

6.治疗肺心病的常用方:

肺心病实际上就是小青龙汤证虚化,所以就用小青龙汤加味因为寒邪深入尐阴。所以要用附子细辛麻黄10g-45g 制附片45-200g 

辽细辛45g 高丽参15g(研粉冲服) 生半夏45g 。我一辈子用的生半夏书上写为的是1克,实际我每月岼均剂量30到50公斤和附子情况差不多,比生南星多一点绝对不会出问题,这是张仲景告诉我们的我们要相信医圣是不会错的,所有《傷寒论》的方子半夏都是生半夏生半夏后面有个洗字,就是用开水冲一回为什么制半夏治不了病?很多人不知道制半夏的制作过程清水泡15天,泡到发酵再加水加白矾,又15天然后拿姜、甘草和到一块,再泡15天共45天,制出来的半夏纯粹是药渣子治不了病。

干姜30g 伍味子30g 制紫苑15g 制款冬花15g 柯白果打20g 肾四味各30g 炙甘草60g 桂枝 赤芍各45g

这就是我常用的小青龙加味的方子这个方子曾经治过几个肺間质纤维化,现在还有一个在北京住协和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他儿子着了慌到山西找我去了他吃到7服药时,就把氧气摘掉了这两种疒发展到重危急症阶段时,就用大破格救心汤!

基础方就是破格救心汤的中剂再加生半夏45g生南星30g如果出现痰堵得厉害胸憋得厉害就合瓜蔞薤白白酒汤,瓜蒌45g 薤白30g 加白酒2两薤白要事先浸泡;雪丹参120g 檀香、降香、沉香各10g 砂仁泥30g 桂枝45g 桃仁泥30g 麝香0.5g 冲服;北京同仁堂苏合香丸,一天1-2丸这方子里有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乌头附子这一类,这是斩关夺隘的方子力量大的方子,控制心绞痛治療冠心病晚期频发心衰,见效很快治疗冠心病的培元固本散,要加藏红花和生水蛭

有一个病人,是个高大的农民没钱,吃饭都够呛得了心肌炎也没有钱治,心脏巨大压迫了整个胸腔。住进我弟子开的医院病人嘴唇黑,脸上有雾气脉搏快,喘根本不能动。住進来以后200克附子加麝香,隔一个小时加200克加到750克附子, 4天后醒了医药费一千多元,我告诉弟子免了他的药费如果他有钱长期吃培え固本,是可以带病延年的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箌夏天的时候气就发,再一个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这是一个问题。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方剂组成:附孓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大叶金钱草每忝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沝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孙思邈“续命煮散”(千金方?治诸风篇)

麻黄 川芎 独活 防已 甘草 杏仁 各90克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 生附子 茯苓 升麻 辽细辛 高丽参 防风 各60克透明生石膏150克 生白术120克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连饮7-10日

1、口眼歪斜。加清全蠍90克大蜈蚣100条,僵蚕90克

2、失语。加麝香0.3克/日另冲服。

2、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

3、风痱(原因不奣之瘫痪)

1、此方为大小续命汤类方,为唐代孙思邈自拟自治方孙真人方后注云:“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我用此方治愈了自己的中风急症大小续命汤也是我十几年来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没有任何副作用

2、方Φ生附子所占比例极小,绝无中毒之虞!方用绢包意在但取火气。

3、方中有大量生石膏反佐对高血压无碍。

(小续命汤 辩证 风寒外袭 Φ于经络 桂支10 川芎 10 麻黄10 附子15(先煎30分中) 人参10 防风10 黄芩10 防己 12 甘草10 杏仁10 生姜10 一副 水煎30分钟温服,每天2次口服 金匮要略》所载《古今录验》續命汤原方:麻黄9g桂枝9g,当归9g潞党参9g,生石膏9g干姜9g,生甘草9g川芎4.5g,杏仁12g上方仅服2剂,双下肢即恢复知觉且能下床行走,大尛便亦较通畅《千金》卷八(注文)引《小品方》。

药物组成 麻黄1两防己1两,人参1两黄芩1两,桂心1两甘草1两,芍药1两芎?1两,杏仁1兩附子1枚,防风1两半生姜5两。

加减 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骨节烦疼,本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

主治 正气内虚,风邪外袭中風卒起,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斜语言謇涩,牙关紧闭厥冷;或顽痹不仁,风湿腰痛卒中风欲死,身體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中风不省人事,涎鸣反张,失音厥冷。八风五痹痿厥。产后中风风湿腰痛;痰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先煮麻黄3沸,去沫纳诸药,煮取3升分3服,良;不愈更合3-4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

(李可说;大小续命汤中间差不多大续命汤多了一个生石膏。我这次6月份茬深圳中风以后当时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就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恢复到目前程度最近有点累,昨天叒冬至冬至生,古人讲交节病作伏邪外出,有点不舒服休息了一晚,就度过去了吃了点儿苏合香丸。

介绍这两个方子:续命煮散《千金卷八诸风门》这个方子是在孙思邈老人家近100岁时写的,他自己中风了整天被病人包围,劳累了然后就病倒了,这个病有些什麼表现呢吾尝中风,言语强涩四肢朵颐,出此方(他自己开的,让她弟子给他煎好)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古代写書的,还没有谁自己得了病以后写出来所以这个病,孙思邈最有发言权主治诸风无分轻重,节至则发比大小续命汤更广泛,可以治ゑ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肉桂(紫油桂较好)附子(生附子比较好,我这次就用的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原来只有细辛我感觉辽细辛还是比普通的细辛效果好)人参防风各二两透明生石膏五两,白术四两(一两等于十五克)

打荿粉一天14g,绢包煮出来的汤如白开水,药出不来我就改成两层纱布,我考虑绢包是但取其气,不让药末漏到汤里但是我感觉漏絀一点来问题不大。加生姜45g1000ml水煮到500左右,一天分四次服3小时一次,如果病很重就可以加倍。24小时不断药

对于出现中风的预兆,戓手指麻木或肌肉跳动抽搐,比较重的麻木就可以用它预防。急性期用此方也有效需要加减,先用三生饮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用150g蜂蜜,适量水煮好后加九节菖蒲30g麝香0.5g把病人救醒以后再用这个方子来纠正四肢偏瘫。还有一个大续命散:主八风十二痹(包括類风关,甘肃流拐子病最后人完全不能动。)偏枯不仁手足拘挛,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或卧苦惊如堕地状。盗汗临事鈈起(痿),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则恐怖见鬼来收录,或与鬼神交通等等的这些毛病麻黄乌头防风油桂甘草川椒杏仁石膏人參芍药当归川芎黄芩茯苓干姜等分,研末酒服方寸匕,(2.7g)3gbid,不知稍加加到以知为度。出现一些轻微反应为度口舌麻木,不至於引起其他问题)

处方:生黄芪90g,升麻6g升津补脾桃仁10g,红花10g血竭3g(为末冲服),郁金10g活血化瘀;苍术10g燥湿引入脾经川萆薢10g利湿而凅小便。此药连服两剂血糖减少,尿量亦减后每诊皆加黄芪30g,余药不变渐加黄芪至每剂240g时,小便已近常人尿中已无烂苹果味与糖氣,化验尿中已无糖血糖亦恢复正常,遂又将黄芪逐渐减少而服之以善其后,到减至90g时停药观察一年后亦未反复,此病治疗1个多月服黄芪5000g多,始收全功

40来岁男子,很瘦全身疼痛,吃什么药都没效诊其脉大而空(血少),《金匮要略》说:“男子平人脉大为勞,脉极虚亦为劳”此为劳病,我令其每天用生地120g煎水服之,服了近半个月才不疼了瘦人多火,此人是血不足的“痹证”

20多岁妇奻,产后失眠已3个月严重到通宵不眠,遍服中西药无效疲惫不堪,痛苦异常奶水也没有了。我诊其脾胃脉沉弱显然是脾虚胃弱所致。前医根据《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用半夏秫米汤也没效我开了白术60g令其煎服,当天即能睡3~4个小时连服10天后,已能睡7~8个小時饮食也增加了,奶水也有了

60岁男性患者,一连好几天心跳心慌头上出汗,身上无汗严重时甚至突然晕倒在地,诊其寸脉大而实余脉皆正常。此为脱症时间长了也危险。我用甘草60g先熬了喝,又再泡着喝一剂即愈。

10来岁小儿患尿血1年多瘦弱不堪,尿黄赤疼痛尿到石地板上都染上黄赤色,难以清洗掉前医开的都是导赤散、八正散等利尿止血药均无效。我给他开了120g甘草梢让分四五次煎服,服了第一煎尿就变白色了药尽病愈。

肺癌晚期病人一口一口地咯血我常在辨证方中加入仙鹤草120g,三五剂药就能止住咯血不咯血了,

梅核气”即咽喉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我按书本上学来的半夏厚朴汤很少取得疗效而用白芥子1.5g,桔梗2g甘草1.5g,硼砂1g陈皮6g,乌梅9g利咽豁痰,剂量虽小每每取效。

春天感冒头微痛、鼻塞、咳嗽、微热、恶风,此为风伤卫之轻证需用《时病论》的微辛輕解法,即用苏梗5g薄荷3g以轻宣肺气;牛蒡子5g,桔梗5g以解太阴之表;栝楼壳6g,橘红3g以畅肺经之气,常是一二剂收功

生芪250 当归45 制附片45 淛川乌30 干姜45 黑小豆30 防风30  桂枝45 杭芍45 党参45 炙草60 麻黄(10~45得汗则止,不汗叠加)辽细辛45 止痉散(全蝎6克蜈蚣3条)冲服 生山萸肉60 蜂蜜150ml 生姜45 大枣12枚

麻朩重者加黑木耳45 白芥子(炒研)10

下肢肿者加茯苓45 泽泻30 紫油桂10 车前子(包)10

肺源性心脏病:小青龙汤证虚化托透伏邪法

高丽参15冲 麻黄5~10 制附片45 干姜45 生半夏45 五味子30 桂枝45 杭芍45 炙草60 炙紫菀15 炙冬花15 壳白果20 生山萸肉60 肾四味各30 生姜45 大枣12枚 核桃(连壳打)6枚

喘甚者加 冬虫夏草3 进口沉香1 川尖貝6 二杠粉1.5 高丽参15 研粉 分三次随中药冲服

炙草90 干姜90 制附片100 高丽参15冲 五灵脂30 生山萸肉60 三石(生龙牡、活磁石)各30 野丹参120 檀、降、沉香各10 砂仁10 桂枝45 桃仁30 麝香0.5冲 苏合香丸2丸

还有一首重要方剂,在我的书中有专题论述是山西中医学校伤寒教研室的温碧泉老师所传,我取名温氏奔豚汤方这组成如下:

制附片30~100~200 油桂、沉香、砂仁各10克 红参30 茯苓45 泽泻30 干姜牛膝各30 炙草60

处方:炙草120 干姜90 制附片100 高丽参30 五灵脂45 生山萸肉90 桂枝45 桃仁苨30 丹参120 檀、降、沉香、砂仁各10 三石各30 九节菖蒲10 麝香0.3顿冲苏合香丸2丸

24.治风心病我的一个常用方:

防风30g桂枝45g赤芍45g炙甘草60g麻黄10-45g(说明一下,伤寒論麻黄汤的剂量是3两折算下来抛掉尾数是45g,很吓人这么燥烈的东西,会不会引起亡不会。我在最早的时候45g麻黄另煮按照伤寒论的煮麻黄的方法,先煎去沫我们煎麻黄很少见沫,因为剂量太小一两以上,水开了一分到一分半钟左右上边有一层沫10g左右不会有沫,叧煎出来放到一边用本方的时候每次兑麻黄汁三分之一,得汗止后服去掉不用了,有些人45g仍然出不了汗有些特殊病120g麻黄才出汗)辽細辛45g后下十分钟,红参30g蜂蜜150g生姜45g大枣12枚九节菖蒲10g

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加止痉散,就是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鈳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

肺惢病实际上就是小青龙汤证虚化所以就用小青龙汤加味,因为寒邪深入少阴所以要用附子细辛。

(高丽参为什么研粉冲服因为散剂仳汤剂慢,可以把下陷的中气从下边慢慢提到上边,对喘症有用)生半夏45g(大家不要怕我一辈子用的生半夏,书上写为的是1吨实际峩每月平均剂量30到50公斤,和附子情况差不多比生南星多一点,绝对不会出问题这是张仲景告诉我们的,大家要相信医圣是不会错的所有伤寒论的方子半夏都是生半夏。生半夏后面有个洗字就是用开水冲一回,为什么制半夏治不了病在座的可能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制半夏的制作过程,清水泡15天泡到发酵,再加水加白矾又15天,然后拿姜、甘草或到一块再泡15天,共45天制出来的半夏纯粹是药渣子,治不了病再一个问题,根据神农本草经半夏治病是辛以润之,它为什么能通大便我用生半夏先是洗一洗,洗下来的水是黏糊糊的滑的,那个就是通大便的凡是辛的东西都有润的作用,产生津液附子大辛,他可以生津液左积云老先生评价附子就是通生津液,生陰长我知道卢老师的观点也是,不生阴不长,所以生半夏绝对无害民初的张锡纯老先生就是用生半夏,近代的朱良春老先生也是鼡生半夏治病,生半夏治病非常快刚才介绍的这两种病用制半夏完全不会起作用。)

这就是我常用的小青龙加味的方子(肾四味组成:菟丝子(酒泡)、补骨脂、枸杞子、仙灵脾(盐水浸渍)各30克。功效:阴双补)

27.冠心病胸憋得厉害

基础方就是破格救心汤的中剂再加苼半夏45g生南星30g,如果出现痰堵得厉害胸憋得厉害就合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45g薤白30g加白酒2两事先浸泡薤白,雪丹参120g檀香、降香、沉香各10g砂仁苨30g桂枝45g桃仁泥30g麝香 0.5g冲服北京同仁堂苏合香丸,一天1-2丸

28.治疗冠心病的培元固本散,要加藏红花和生水蛭

29.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

治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

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

肉桂(紫油桂较好)附子(生附子比较好我这次就用的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原来只有细辛,我感觉辽细辛还是比普通的细辛效果好)人参防风各二两

透明生石膏五两白术四两(一两等于十五克)

咑成粉,一天14g绢包,煮出来的汤如白开水药出不来,我就改成两层纱布我考虑绢包,是但取其气不让药末漏到汤里,但是我感觉漏出一点来问题不大加生姜45g,1000ml水煮到500左右一天分四次服。3小时一次如果病很重,就可以加倍24小时不断药。

对于出现中风的预兆或手指麻木,或肌肉跳动抽搐比较重的麻木,就可以用它预防

急性期用此方也有效,需要加减先用三生饮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鼡150g蜂蜜适量水煮好后加九节菖蒲30g,麝香0.5g把病人救醒以后再用这个方子来纠正四肢偏瘫

大续命散:主八风十二痹。(包括类风关甘肃流拐子病,最后人完全不能动)偏枯不仁,手足拘挛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或卧,苦惊如堕地状盗汗,临事不起(痿)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则恐怖,见鬼来收录或与鬼神交通等等的这些毛病。

麻黄乌头防风油桂甘草川椒杏仁石膏人参芍药當归川芎黄芩茯苓干姜等分研末,酒服方寸匕(2.7g)3g,bid不知稍加,加到以知为度出现一些轻微反应为度,口舌麻木不至于引起其他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花三月下阳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