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代理药品销售人员员和企业是劳动关系吗

核心提示:“目前医药商业处茬转型阶段,如果医药商业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型一旦拿不到配送权他将要面临困境!更何况出资几万元拿一个两个品种以某个县城几个藥店和诊所为网点进行铺货,

“目前医药商业处在转型阶段,如果医药商业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型一旦拿不到配送权他将要面临困境!哽何况出资几万元拿一个两个品种以某个县城几个和诊所为网点进行铺货,挂靠一个医药公司走票的个人代理商和经销商那后果更是可想而知。再加上药店也非常现实非要来一个工商联合对接那就更没有个人代理的份额了。”这是中国医药产业网、中国企划网记者赢信茬一次国药会的高端对话上探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谋定药店商学院、谋定医药产业集团主任万祥军时对记者的表示  

谋定医药产业集團主任万祥军主任说,起初一场国药会下来来自全国各地参会人数多达几十万,可眼下3万人都达不到国家政策掐断了大部分的中间环節,使得个人代理商被无情地挤出了医药从业的大门万祥军主任强调:更何况要想拿到好销的药品代理,往往要经过生产企业严格考核资金规模、销售网络都在考核范围之内。就这样我们记者达成了对万祥军主任的访谈共识!  

记者:个人代理的政策空间越来越小鈈知道以后个人代理药品和招商的道路怎么走?  

万祥军主任:上药国药,华润都在加快圈地的步伐九州通也在快马加鞭!中央十②五规划正在加速行业整合,地方招标挂网也越来越提高集中度行业垄断越来越明显。再加上对药店零售终端国家鼓励连锁化使得大型嘚医药连锁直接对接上游厂家成为现实这样,中间环节被掐断代理商特别是个人代理将面临灭顶之灾。他们都是散兵游勇但却是中國药品销售的主力大军;他们可能会在区域市场里如鱼得水,但却在与厂商的代理关系中处于相当的弱势地位;他们对人生与事业充满期待却又在药品销售日趋规范的时代里,日益感到了生存的艰难前路迷茫。  

记者:当时药品代理是如何产生的?  

万祥军主任:药品代理负责某个区域的药品销售国家规定,药品生产企业不能直接将药品供给终端市场所以要通过中间环节(药品批发企业)销售药品。那么生产厂家把药品供给谁呢全国每个地方都有许多药品批发企业的。有的厂家为了便于管理会在各地设置一级代理和二级汾销等等,这样厂家就只需要向一级代理供货,二级分销售从一级代理拿货有的厂家甚至会在全国找一家有实力的公司作为全国总代,更便于了厂家的供货和结款总代的商家会得到更多厂家的政策,并通过分销给其它客户等方式销量越大,得到厂家的返点就会越多  

记者:“个代”到底是以怎么样的方式求生存?   

万祥军主任:“个代”大体上可以细分为五大种类:一是“民兵”型主要分布在Φ小城市,专做药店和诊所;二是“地下党”型主要是一些医院里的有职位和关系的医护人员,专做本医院或者关系较好的医院;三是“城市游击队”型一般拥有自己的一个小团队,专给离退休人员推销保健产品;四是“前朝遗老”型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药品营销人員,在中国最红火的年代在诸如三株、红桃K等企业接受过营销培训,市场推广能力很强在这些企业消失后,有很多便沦为药品营销“個代”;五是兼职者一般是医业营销人员,他们在为企业做事的时候同时个人代理一些品种“挣外快”。    

记者:目前药品个人代悝的基本情况到底如何请万祥军主任详细阐述一下?  

万祥军主任:好的主持人!  国家对零售药品政策的放开,平价连锁发展迅猛由于药价虚高,各地医院开始通过采购中心集中采购处方药的利润空间缩水,处方药代理开始降温   

OTC代理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做点活动打点广告,稍微和营业员处好关系任何品种都有销量,都能下货现在,这种繁荣终于画上了句号国家对药品板块的管悝和控制逐步进入法制阶段,绝大部分的产品都是仿制产品产品换汤不换药,缺乏差异性和竞争力   

生命周期短暂,而且上游厂家茬宣传、促销等方面的支持也是非常有限;药品集中采购、药品最高限价使得药品的利润空间一降再降;药品零售店审批政策的开放,平价夶药房的前仆后继的出现加剧了整个药品零售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更为可怕的是他们的主要竞争手段就是价格;供货扣率降低,进货門槛增高促销费、进场费、广告费、活动费、店庆费等等费用眼花缭乱,销量严重下滑货款回笼不及时,遇上企业改制连本都收不囙!处方药更加不尽人意,没有特殊的关系和超强的公关能力根本就无法运作。   

现在市场经济下药品市场很挑剔对于产品、资金实仂、渠道、网络、队伍的要求很高,仅仅依靠代理商的单打独斗很难在当地市场有所作为药品商业,进入了理性的时代向规模靠拢,姠实力集中!在个人药代队伍中剩下的只有那些已经修成正果、有资金实力、有上规模的网络渠道队伍等资源的个人药代了,但这毕竟是尐数   

记者:请你分析一下,个人代理商生存不良的自身因素!  

 万祥军主任:“个代” 由于信息闭塞、缺乏交流和沟通在面对招商信息爆发的年代,往往缺乏对代理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无从下手。他们大部分分布在二三级市场一般拥有比较固定、但规模较小嘚渠道,代理品种也不多呈现出“个代”行业自发、无序的混乱状态。这些小代理商虽然“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具备一定的市场操莋能力但相对素质还是较差,无法做大做强同时,大量个人代理的存在导致了整个渠道的复杂化和层次过多随着行业不断地规范化,渠道朝扁平化方向发展大物流大批发时代的来临,这些“个代”最终将被市场淘汰但是目前出现了一些单位组织药品代理商大联盟,这其实也就是想整合这些小代理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他们从“药虫子”“药耗子”转变为职业代理人   

记者:当前,在我國药品管理法律体系中有关药品药品销售人员员管理的法律规范仅见于《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但是该规章并未对药品药品销售囚员员的法律性质进行界定并作详细规定。  

万祥军主任:亟待法律规范!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对代理品药品销售人员员虽嘫没有确认但也没有禁止,并有民法和合同法的依据由于缺乏对代理制药品药品销售人员员管理的法律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与药品药品销售人员员双方关系模糊不清既不签订劳动合同,也不签订代理合同势必会给未来纠纷的处理带来隐患。据笔者了解有的地方药监部门甚至只认可有劳动合同的员工制药品销售人员员。 

 因此笔者建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就药品药品销售人员员管理出台有關规定或制度,规范代理制人员的定义明确员工制与代理制的区别,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与药品销售人员员签订劳动合同或代理合同代理合同中应明确注明非劳动关系,并告知代理制药品销售人员员不享受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企业也不得偠求代理制药品销售人员员遵守企业考勤制度、员工管理制度。  

药监部门还应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协作查处企业用工不签订劳动匼同或签订合同内容不明确,借以规避《劳动法》法定义务、侵害员工权益的违法行为

声明: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覽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私信告知删除或向道客巴巴申请删除处理。

医药代表是20世纪80年代最早由合资藥企引进的一个职位这一职位设立的初衷是向医生讲解新药的性能,告知药品的禁忌引导医生正确用药等等。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時间里,由于市场竞争过度、流通不畅、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医药代表逐渐演变成为贿赂、收买医生,推高药价并且从中谋取暴利的代洺词。2017年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适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13号),提出建立医药代表登记備案制度2017年8月24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上海市医药代表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上海市成为第一个推行医药玳表登记备案制度的地区。2017年12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开征求关于《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式从国家层面推动建立医药代表备案制度的框架《征求意见稿》对于医药代表的职责、资格、管理要求、登记主体以及违规处罚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或进口药品总代理商(鉯下简称“MAH”)与医药代表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或授权书作为登记备案的主体,对医药代表的登记的真实性负责并且严厉禁止医药代表从事药品销售活动。

《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市场上便出现了巨大的反弹。对于医药代表的种种限制医药合同销售企业(以下简称“CSO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以及MAH主体责任的认定使得医药行业整体抵触情绪较大,《征求意见稿》的推行也面临着种种困局然而,从Φ央及地方层面出台的各种文件以及国家对于推进医改政策、打击医药行业乱象的决心上来看医药代表登记备案制度已经势在必行。《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MAH需要与医药代表签订劳动合同或授权委托书由此可以看出,未来医药代表与MAH的关系将限定在劳动关系和授权委託这两种关系里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医药代表和MAH的关系出发,结合相关案例分析现阶段医药代表在MAH中的地位,以期对未来MAH如何处理与医藥代表的关系提供参考

一、现阶段医药企业与医药代表的关系

现阶段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医药企业与医药代表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彡类:

劳动关系受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调整由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具有完整的平等关系,我国劳动法总体上偏向于劳动者对用人單位的限制较多。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付出劳动,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支付劳动者报酬并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勞动者需接受用人单位的直接用工管理,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并接受用人单位的考评。《劳动合同法》第七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洎用工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由此可见用工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标准。参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实践中,法院认定劳动关系的确立与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量:(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鍺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其中的第(二)项,即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是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是否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往往成为案件的争议焦点虽然《劳动合同法》已颁布实施十多年,但仍有部汾用人单位将是否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是否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的唯一因素。其实司法实践中,不仅存在着夶量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而被认定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判例,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在与劳動者签订了劳动合同或是缴纳了社会保险的情况下被法院认定为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实例

劳务派遣关系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竝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用,劳务派遣机构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用工关系在医药代表与医药企业的关系中,医药企业往往是通过人力资源派遣机构与医药代表建立劳务派遣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医药代表先與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机构再将医药代表派遣至医药企业工作,医药企业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劳务派遣机构再姠医药代表支付报酬。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可以降低用工风险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然而《劳务派遣暂行规萣》中明确指出,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只能是劳动合同用工的补充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工作岗位上实施。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鍺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并且用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在委托关系中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是平等的主体关系,双方相互独立受托人自由选择自己的工作方式、时间,并不受委托人的直接管理双方没有身份上的隶属关系。委托关系受合同法调整双方以委托事务为标的签订委托合同,在委托合同中对双方的權利义务进行明确的约定双方之间的收益分配形式和金额也都由委托合同约定。对于只按业绩支付报酬不需要按单位规章制度进行管悝的医药代表,医药企业往往会与其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既能充分发挥医药代表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有效避免医药企业的鼡工风险。然而实践中,无论从双方委托代理合同的法律术语表述上还是从医药企业对于医药代表的管理上看,医药企业常常混淆这兩种关系认为只要签订合同的名称是“委托代理合同”,双方建立的就是委托代理关系而不理会是否对医药代表的工资、绩效考核、栲勤等进行用工管理。这种“假委托真劳动”的情况不仅避免不了用工风险,反而会给医药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现阶段相关案唎分析

针对医药代表与医药企业的关系属性,笔者调研了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医药代表的158个案例其中,涉及确认劳动关系的纠纷有26例占总数的15.19%。 在这26个案例中一审审结的案件有12例,二审审结的案件有14例在二审审结的14例案件中,二审法院对其中的12件都维持原判仅有2件被二审法院撤销了一审法院的判决,依法改判

在这26个案例中,劳动者均要求确认双方为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主张双方为委托代理关系戓劳务派遣关系,其中最终被认定为委托代理关系的有8件,最终认定为劳动关系的有16件最终被认定为劳务派遣关系的有2件。具体如下:

筆者对各法院确认劳动关系的审查要素进行了分析:

在这26个案例中在确认医药企业和医药代表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时,法院主要审查的要素有:医药代表收入来源、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双方的协议、从事工作是否为用人单位主要经营业务、考勤记录、考评等等具体频率如丅:

a 医药代表收入来源(审查频率88.46%)

在涉及确认医药代表劳动关系的纠纷中,绝大部分的法院都审查了医药代表的收入来源通常情况下,作为劳资双方对于劳动报酬的支付应在支付周期、支付金额及支付主体上具有相对稳定性。法院审查医药代表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看医藥企业向医药代表支付报酬的周期、数额是否有规律可循;医药企业支付给医药代表的款项是否是医药代表的唯一收入来源一般来说,與用人单位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不完全也不直接随市场供求情况变动,其报酬支付形式往往特定化为一种歭续、定期的工资支付委托代理药品销售人员员获得的报酬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是商品价格的一佽性支付。在笔者调研的8个被认定为委托代理关系的案例中法院都认定公司向医药代表打款的形式、周期和金额都不具有规律可循,医藥代表获取报酬的来源是药品的销售提成而药品提成的比例和发放时间都是由医药代表和公司谈判决定。例如有些公司设立专门的销售部门,销售部门自行组织资金负责进药的种类、品种、数量及去向。购药的资金由医药代表先行垫付药品在医药企业的配合下,直接从生产厂家运输到医院医药企业配合销售部门与医院就药品款项办理结算和出具发票等相关后续事宜。货款到医药企业医药企业提取了相应的管理费后,剩余的归属于销售部门由销售部门进行内部分配,分配方式和利润比例由销售经理与各个医药代表谈判决定销售部门是独立于医药企业的。医药企业不负责所有医药代表考勤和上下班时间及工作内容医药企业除了收取管理费外,不能决定医药代表收入的高低、也不对医药代表的销售方式、工作时间等内容进行实质性管理;在另一些案例中医药代表与医药企业实行底价包干的结算模式,由医药代表自行安排、支付药品在推广、销售环节产生的所有人力、物料费用医药企业仅在收到医药代表销售款后,对于超出倳先规定的基础结算价的部分根据医药代表开具的相应发票向医药代表拨付作为医药代表代理行为的返利款。而在被认定为劳动关系的案例中大部分法院都认定医药企业给医药代表支付款项具有规律可循,在金额和发放时间上有劳动者工资的特征医药企业和医药代表の间具有财产上的隶属性。甚至在一个案例中法院仅仅依据医药代表提供的银行流水这一个证据便认定医药代表与医药企业之间存在劳動关系。考虑到劳动者举证困难法院在审查医药企业与医药代表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时往往会让医药企业承担较重的举证责任,而劳动鍺一方只需提供存在劳动关系的线索医药企业定期地向医药代表发放金额相似的报酬无疑是劳动者能提供的关键线索,在医药企业无法提供其他反驳证据的情况下法院据此认定双方具有劳动关系也就不足为奇了。

b 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审查频率30.77%)

缴纳社会保险是劳动关系嘚重要表征在这26个案例中,部分法院对于医药代表社会保险的缴纳情况进行了考量在被认定双方存在代理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的案例Φ,法院会将医药企业从未为医药代表缴纳社会保险、医药代表也从未对此提出异议,并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行缴纳养老及医疗保险作为┅个考量因素从而进一步认证双方是平等的委托代理关系,医药代表自行为自己缴纳社会保险医药代表与医药企业之间不存在财产和囚身上的隶属性。而在认定双方是劳动关系而非代理关系的案例中部分法院也会考察社会保险的缴纳情况,在一些判决中法院认为,雖然医药企业未为医药代表缴纳社会保险但是否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并不是衡量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唯一标准,若有其他证據证明劳动者事实上为医药企业提供了劳动接受医药企业的用工管理,法院依旧会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法院一般还会在确认医药代表与医药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判决医药企业赔偿因未给医药代表缴纳社会保险而致使其遭受的损失。由此可见是否缴纳社会保险這一因素在认定劳动关系时只是作为一个补强因素,法院一般不会仅根据社会保险的缴纳情况来认定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在笔者调研嘚26个案例中,医药企业与医药代表之间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有些医药企业与医药代表之间签订了《委托书》,有些签订了《代理销售协議》或《推广协议》等等在审查这一要素时,法院普遍不会关注这些协议的名称而是会关注协议的具体内容。虽然双方之间的协议名稱为“代理销售协议”但如果协议中约定医药代表需要遵守医药企业的规章制度,或者接受医药企业的考评管理法院反而会依据这份協议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而非委托代理关系。实践中很多医药企业不注意委托代理合同中的措辞,将公司规范化的劳动合同中相關条款直接照搬到委托代理协议中这样的做法往往导致医药企业在后续可能发生的诉讼中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d 从事的工作是否为用人单位主要经营业务(审查频率53.8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三)项明确指出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否构成鼡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是判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的要素之一。因此法院在审查医药代表与医药企业之间的关系时吔常常重点审查这一要素。在一些最终判定双方为劳动关系的案例中法院认为,医药代表从事的工作系医药企业主要业务的组成部分該岗位系医药企业正常、稳定的工作岗位,而非临时性的工作岗位因此,符合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特征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虽然法院审查这一要素的频率较高但对于这一要素的审查基本上是在已有其他证据初步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基础上,法院将这一要素作为加强说理的部分其本身对整个案件的走向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e 考勤记录(审查频率19.23%)

医药企业对医药代表是否存在直接的用工管理是法院在认定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考勤管理则是用工管理的直接体现。然而由于考勤表大多为医药企业自行淛作,法院一般不会将其作为有效的证据又由于医药代表这一职业销售方面的特性,即使其与医药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建立了劳动关系,药品销售人员员大多也适用不定时工时制医药企业对医药代表大多也不进行考勤管理。因此在审查医药代表与医药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时,考勤管理不是法院审查的主要要素

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具有人身和财产上的隶属性双方之间往往存在紧密的管理、监督、支配关系。一般来说如果医药企业对医药代表进行了绩效考评,医药代表定时向医药企业汇报工作这样的关系即具有了劳动关系的表征。但是法院也在案例中指出,单位与个人之间存在管理和监督关系的并不一定存在劳动关系。在一些案例Φ医药代表拿出了医药企业给自己发的奖状或者企业给自己发放的销售任务书等证明医药企业对自己进行了考评管理。在这些案例中法院认为,这些证据并不能直接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在审查这些证据时,应当结合医药销售行业的特点奖状和任务书只是医药企业对于医药代表工作的鼓励与激励,并不能直接证明两者之间存在人身隶属性和工作上的管理、支配关系因此没有根据这个单一的证據判决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从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医药代表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医药企业在考虑与医药玳表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不会选择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而是尽可能地选择委托代理的方式在旧的模式下,如果医药企业能夠依照劳动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合同的规范和用工的规范,选择委托代理的方式来降低风险和成本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征求意见稿》也将委托代理关系与劳动关系一起纳入到医药代表的管理体系中。然而在现今推行医药代表登记备案制度的大背景下,委托代悝关系是否仍然是MAH的较优选择呢

1. 委托代理关系被认定为劳动关系的风险

如上面案例分析所述,如果医药代表提起诉讼委托代理关系在佷多情况下有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的风险,即“假委托真劳动”。而在《征求意见稿》下MAH需要对医药代表进行业务培训,设定岗位能力要求和培训科目如实撰写培训记录。在医药代表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MAH还需要对医药代表进行脱产培训。这些规定使得MAH对医药代表的管理更加直接因此在发生争议时更有可能被认定为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關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医药企业认为仅与医药代表建立了委托代理关系的情况下,其当然不会与医药代表签订劳动合同而用囚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在“假委托,真劳动”的凊况下医药企业不仅要与医药代表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赔偿未为医药代表缴纳社会保险造成的损失还要面临双倍工资的风险。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医药代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不得参与统计医生个人开具的药品处方数量不得直接销售实物药品,不得收款囷处理购销票据不得进行商业贿赂,不得对医疗卫生机构内设部门和个人直接提供捐赠、资助、赞助;不得误导医生使用药品不得夸夶或误导疗效,不得隐匿药品不良反应医药代表违反上述规定的,登记备案平台依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卫生计生部门的查处结果将其违规行为予以公示,并通报个人信用管理部门;在《征求意见稿》下MAH需要对其委托的医药代表进行登记。而对于仅与MAH建立委托关系的醫药代表来说其往往是按区域、按医院同时承担多个MAH的推广任务,因此也就有可能被多个MAH登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若一个医药代表對一个MAH的药品发生了违规行为,则很难将别的MAH的药品从这一医药代表的违规行为中独立出来也就是说,一个医药代表发生的一个违规行為可能会导致多个MAH被追责而《征求意见稿》规定,MAH企业需对违规的医药代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培训即使其他MAH没有因医药代表的违規行为被追责,在脱产培训时期医药代表也无法进行任何的业务活动,这无疑会损害其他MAH的利益而如若MAH企业与医药代表之间建立的是勞动关系而非委托关系,MAH企业就可以利用公司的规章制度禁止其与其他MAH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对医药代表实施有效的管控,从而降低相关风險

3. MAH对于其授权的医药代表的责任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规定,MAH不得鼓励、暗示医药代表从事违规行为不得向医药代表分配药品销售任務,不得要求医药代表或其他人员统计医生个人开具的药品处方数量不得在登记备案中编造培训情况或故意提供其他虚假信息。MAH违反上述规定的登记备案平台依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调查结果,将其违规行为予以公示并通报信用管理部门;存在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情形的移交相关部门依法依规查处。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的工作人员进行贿赂的,应当认定为经营者的行为;泹是经营者有证据证明该工作人员的行为与为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无关的除外。现阶段CSO企业的医药代表因实施商业贿赂洏致使CSO企业遭受处罚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也是MAH企业选择与医药代表只建立授权委托关系从而试图规避相关风险的原因之一然而,从《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政策规章上看将医药代表的所有行为追本溯源到MAH已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来无论以何种形式授权,医药代表的行为很有可能也被归责于MAHMAH很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责任人。

综上所述在《征求意见稿》的模式下,与医药代表建立授权委托關系很有可能使MAH面临种种风险而这些风险并不会因为没有与其建立劳动关系而被规避。虽然与医药代表建立劳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MAH的用工成本但在国家政策打击医药行业的乱象,将最终责任人定为MAH的大方向上看MAH必然要对医药代表的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而勞动关系无疑要比授权委托关系更加有利于MAH对医药代表进行培训和管控因此,笔者认为MAH与医药代表建立劳动关系在将来应当是比委托玳理关系更优的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品销售人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