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9.0,餐后8.8.26岁,体重160斤,有糖尿病空腹血糖家族史, 是不是糖尿病空腹血糖

你的位置: >
孕妈日记:喝糖水测血糖 筛查妊娠期糖尿病
心情:忐忑
在孕6个月之后,我被两罐孕妇奶粉一下子催肥到160斤!站在体重计上,想着比老公还要重20斤,我已经对自己的大胸、丰臀、粗腿和突肚不忍直视了。有趣的是,我四肢还算灵活,丝毫没有一点水肿的迹象,干点活还挺利索。但是去医院做产检的时候,医生已经开始为我的血糖担忧了。
&孕前124斤,孕六个月之后就有160斤,这一下子就增加了36斤,远远超过了我们整个孕期增加正常的体重&&25斤,现在我们最担心你的血糖情况,建议筛查妊娠期糖尿病。&听到医生这么说,我自己也感觉很无奈,这短短6个月,身上怎么就能多了36斤肉呢?就算有胎儿,他也不过1斤重,其他肉全是长在自己身上了。哎,后悔不该喝孕妇奶粉!
由于要测空腹血糖,第二天我连口水都没喝,7点半就从家里出发,没想到还是来晚了,医院抽血室已经熙熙攘攘挤满了大肚婆,我拿到的号码已经是65号,只能慢慢等叫号了。在等候期间,我看到有大肚婆一个人来的,如我一样,也有老公跟随陪伴的。而我们家娃他爸,目前为止一次产检都没跟我一起去医院,对此我还颇有微词,&你看看人家,拎包、排队、缴费,忙前忙后,孕妇基本不操心&。他自知理亏,连忙讨好说,&你行动自如,自己肯定能行,等你实在走不动了,我肯定陪你去的&。好吧,看在他整天忙工作挣钱养家的份上,便不跟他计较了。
等到我抽血时,护士小姐在我右手静脉上轻轻一扎,不一会暗红色的血液就注满了半个试管。然后护士小姐在给我两个空试管,并且在试管上分别注明9点38分和10点38分,接着让我去领一杯温糖水,并嘱咐在2分钟内慢慢把糖水喝完,一小时之后再来抽一次血。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我简直是看着手表在规定时间内把一大杯葡萄糖水喝完(说实在,这个糖水不好喝)。等到10点38分,一分不差地抽了第三次血。看着我这右手的静脉血管真替它感到可怜,怀一次孩子,这根血管至少被扎了不下10次吧,记得有一次被一老护士用力太大给扎穿了,皮下出血淤青了一大片,一周后才恢复正常。
在医院静坐了2个多钟后,我的75克糖耐量测试检查终于做完了。下午查看手机,我的支付宝服务窗口里的个人中心就已经有了检查报告,真的没想到,长这么胖,血糖竟然正常:空腹只有4.48(参考值&5.1),餐后一小时8.4(参考值&10),餐后两小时5.35(参考值&8.5),从结果看起来,我真是饿得快,餐后两小时血糖下降迅速,胰岛细胞的功能强劲啊,这是不是我长胖的另一个原因呢?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备案号: 京ICP备号-6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不生病的饮食起居》第一章&5、你没有糖尿病,只有饮食错误
《不生病的饮食起居》
西木博士著(书稿连载,原创版权)
吃什么:神奇的绿灯食品
5、你没有糖尿病,只有饮食错误
吃什么容易得糖尿病
无论你是否有糖尿病,请不要跳过这一章,只要你爱吃主食或甜食!
即使你现在没有糖尿病,不等于你将来不得糖尿病,也不等于你的孩子不会得糖尿病,更不等于你和你的家人不会得眼病、足病、肾病、阳痿或神经病变。你将会发现,这些疾病与糖和淀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05年11月14日是第14个世界糖尿病日,北京市糖尿病协会和《糖尿病之友》杂志社联合在北京地坛公园举办大型活动,邀请我做“糖尿病营养食疗革命“的演讲。偌大的地坛公园,充满了糖尿病人或家属,这使我感到十分震惊:糖尿病在中国的流行已经十分严重。在演讲中,我告诉大家说,1988年,我离开中国去美国留学的时候,糖尿病人在中国十分罕见,为什么今天比比皆是呢?不是我们遗传基因变了,而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变了。如果你的妈妈和你都有糖尿病,那通常主要是因为她吃什么,就给你吃什么造成的。所以,糖尿病主要是吃出来的。
吃什么吃出来的呢?哈佛等大学的科学家最新发现,主要是吃精制糖和米面吃出来的,而不是大鱼大肉。因为,科学家发现,那些只吃肉的原始部落没有人会得糖尿病,而饮食如果以精制糖或淀粉为主,老鼠、猴子和人类都可以得上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出路不是依赖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和降糖药,而是依靠露卡素绿灯食品和营养素。只有这样,你才可以从源头上彻底摆脱高血糖,补充细胞营养,阻止心脏病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我的演讲不时地被台下听众热烈的掌声和呼声所打断,这使我第一次感到北京的冬天是如此的温暖,老年人的心是这样的年轻,糖尿病友的情感是那般的火热!你会发现,他们比普通人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在不知不觉中,演讲规定的时间到了,我的听众仍然不愿意离开,要求我继续讲下去。我的演讲和回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其他讲堂和展区的观众,这些受影响的讲堂和展区向主办方反映情况,主办方不得不强行使这些观众离开,双方发生小冲突,人们仍久久不愿离去,纷纷要求为他们手中所捧的《营养革命》签名……
为什么我的演讲如此受欢迎呢?因为我敢于讲真话,说出了糖尿病友的心里话。在那次活动中,我认识了另外一位敢于讲真话的人——时任《糖尿病之友》杂志社的主编李景仁。他曾经是位军医,为人正直,思想开放,注重调查,追求真理。李景仁经常实地采访糖尿病友,从普通人到明星,从大城市到山村,然后把抗击糖尿病和药物诈骗的真人真事写进杂志里,这使他主编的《糖尿病之友》长期稳坐行业杂志第一把交椅。
李景仁很认同我倡导的《营养革命》的主要观念,后来我们成为朋友,经常在一起探讨糖尿病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我告诉景仁,糖尿病在渔猎采集社会里并不存在,它是农业文明以后出现的,在食品精加工时代流行起来;在中国历史上,糖尿病叫做“消渴症”,是罕见的富贵病,比如汉代的司马相如、唐代的杜甫和明朝的郑和,据载都患有消渴症。景仁说,在近现代,很多领导人有糖尿病,比如朱德、贺龙、华国锋,还有蒋经国;但为什么过去只有少数上层人容易得糖尿病,如今却变成普通人的流行病呢?
我回答说,因为在食品精加工技术普及以前,只有相对精制的糖和米面,并且数量相当有限,只能限于供应上层社会少数人。例如,在明代,宦官郑和生活在宫廷里,倍受永乐皇帝朱棣的宠信,经常有条件喝到加砂糖的甜茶,结果得了糖尿病;而普通百姓那时没有这个“口福”,从而也幸免于患上糖尿病。
不过,身患糖尿病的郑和照样可以亲率船队七下西洋,把中国文明带到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甚至差点早于哥伦布而发现美洲新大陆。我们国家规定,糖尿病人不能当公务员,这会埋没像郑和和朱德这样伟大的人才。朱德的后人回忆说,朱德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发现有糖尿病,而他照样统帅三军,领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为建立和保卫新中国立下不世之功。历史证明,只要饮食生活控制得当,糖尿病人不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并且可以建功立业,甚至能够创造奇迹。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国人用白糖取代砂糖,白米取代糙米,白面取代全麦。20年后,即2000年以来,糖尿病如期大规模爆发,完全符合著名的“克里威20年法则”。克里威曾经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医生上尉,在二战前后随军在新加波、马耳他和其他地区工作,亲眼目睹了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饮食与文明病的关系。他的弟弟也是一位医生上尉,曾经被日本人关押在香港的监狱里,那里的饮食以白米为主,结果导致胃肠溃疡病流行,这进一步丰富了克里威营养方面的经验。克里威医生发现,原始的渔猎采集部落里没有糖尿病,依靠粗粮的传统农业社会里有少数糖尿病,一旦精制的糖和淀粉食品大量引入,约二十年后糖尿病就会如期爆发,就像吸烟20年后肺癌高发一样。
景仁说,听说南太平洋有个岛国叫瑙鲁,过去靠渔猎采集,没有糖尿病。后来岛上发现大量磷酸盐,二战后开始出口,换回可乐、面包和炸薯片等大量西方食品。结果不到二十年,岛上糖尿病大规模爆发,成人患病率一度高达60%左右。
我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南部,曾经有个土著印第安人部落叫“皮玛”,过去没有肥胖,也没有糖尿病。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通过政府发放和货栈交易,大量糖、面粉和水果罐头进入皮玛人的食谱。在随后的二十年里,肥胖和糖尿病不断猛增,最后一半成年皮玛人患上糖尿病。
在中国上海,糖尿病发病率1980年仅为1%,今天已经超过10%,为美国糖尿病发病率的一到两倍。在同等收入水平,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包括大陆和海外华人。为什么呢?因为华人肤色较深,相对缺乏维生素D,胰岛素敏感性较差。但更加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喜欢吃主食,如今又引进了西方人的甜食,这使我们胰腺(特别是胰岛)的负担大大加重,发生退化和增生。大致来说,我们人均吃的粮食估计是西方人的一到两倍,胰腺增生得比西方人大一到两倍,糖尿病发病率比西方人相应高出一到两倍。
人类在漫长的冰川纪和旧石器时代主要靠吃肉类,大量食用精制糖和淀粉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的身体结构是过去数百万年里形成的,更适合吃脂肪和肉类。你的胰腺100来克,而胰岛还不到2克。当你吃油或肉时,血糖几乎不会上升,胰岛素不需要追加分泌,胰岛可以得到休息。而当你吃精制糖和米面时,血糖会大幅度升高,胰岛需要加倍工作,大量分泌胰岛素,把糖燃烧或合成脂肪。如果你每天吸收超过几百克的精制碳水化合物,胰岛迟早会被累坏,轻则出现肥胖或“糖耐量受损”,重则患上糖尿病。
胰岛素负责打开血糖进入细胞的开关(入口),血糖首先用于燃烧产生能量(即时能量消耗),其次用于补充“糖原”(短期能量储备),最后的剩余用于合成脂肪(长期能量储备)。如果进入身体的糖分太多,就会产生肥胖。如果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很难打开细胞的开关,就会出现持续性高血糖,称之为“糖耐量受损”或“胰岛素抵抗症”。如果空腹血糖持续高于7mmol/L或餐后血糖持续高于11mmol/L,就被诊断为“糖尿病”。一般来说,餐后血糖先出现异常(糖尿病早期),最终空腹血糖也会上升(糖尿病晚期)。如今,常规体检通常只检查空腹血糖,这样会使许多早期糖尿病人不能及时被发现。
许多人认为,糖尿病是大鱼大肉惹的祸,只要吃素就可以避免。其实相反,吃素不仅不能预防糖尿病,还会增加患上糖尿病的机会。许多僧人和尼姑患有糖尿病,例如,著名的佛学领袖星云大师就有糖尿病。在印度工作的英国医生发现,素食的印度教徒比爱吃牛羊肉的穆斯林患有更多的糖尿病。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做过实验,给猴子喂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的碳水化合物占60%的饮食,结果许多猴子变的肥胖不堪,出现糖尿病。
通向天堂的药物降糖道路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有统计表明,就目前的药物治疗,糖尿病人仍然有90%以上的机会并发心脏病,70%以上的机会死于心脏病或脑中风,50%的机会阳痿,40%的机会失明,30%的机会肾衰竭,平均比普通人少活5-10年。糖尿病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患上癌症和老年痴呆症,如果接受胰岛素治疗,机会还会大大增加。
许多医生和糖尿病人认为,只要通过药物把血糖水平控制正常,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并且大错特错。对照研究表明,那些使用药物把血糖控制得非常理想的糖尿病人,其心脏病发作死亡的机会比不用药物者高出2倍以上。多余的血糖不可能不翼而飞,它们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多余的血糖被药物刺激或提供的胰岛素转化为脂肪,造成肥胖、高血脂或动脉硬化。只有在不用药物时血糖正常,那才是真正的正常。
人们一般认为,糖尿病眼病、足病、肾病或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人才有的疾病,其实不然。很多人虽然没有糖尿病,但得了近视眼、老花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肾炎或老年痴呆症。为什么呢?有很大的机会,他或她不是爱吃主食,就是爱吃甜食或爱喝含糖饮料。这些饮食会导致血糖增加——尽管还没有高到诊断为糖尿病的标准,而过多的血糖会造成部分细胞组织“氧化”和“糖化”,从而产生“老化”和“僵化”。例如,糖很黏,会与胶原蛋白粘连,使其失去弹性,称之为“蛋白质的糖基化”,简称“糖化”,会造成血管和皮肤等组织加速老化。这些问题如果发生在眼睛,就会出现眼病。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出现肾病,如此等等。
我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发现,爱吃主食的中国同学十个有九个带着眼睛,而爱吃肉食的美国同学十个只有一个带着眼睛。河南驻马店的李高生医生告诉我,自从严格控制精制糖和米面、补充营养以来,他的“视力恢复到不带花镜可以上网看报。”我忠实的露迷杨玉英坚持食用露卡素饮食,几年前也摘掉了戴了近6年的近视镜,虽然少了些书生气,但离健康更近了。2009年11月的一天,一位留美归国的朋友黄博士突然打电话告诉我,他的视网膜脱落,要到同仁医院做手术。我说,你的血糖可能偏高。结果,同仁医院确认他高血糖。2010年2月的一天,北京安贞医院的夏大夫来信告诉我,她曾经患有慢性肾炎,使用药物治疗无效,后来通过阅读《营养革命》等书籍,控制糖和淀粉,补充营养素,最终完全康复。
早在2007年,北京电视台《北京热线》曾邀请我和李景仁、王宏才对话“糖尿病人的饮食错误”。王宏才博士是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糖时代”,糖尿病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糖病”,本质上属于“碳水化合物失调症”;从根本上来说,你没有糖尿病,只有饮食错误。
吃什么最降糖
我回答说,食品交换份的概念已经过时,现在流行按照“血糖生成指数”进餐。食品交换份法列出与10克脂肪等热量(90千卡)的食品表,例如10克油、22.5克蛋白粉或22.5克糖,然后根据每天需要的热量算出需要多少份食品。这种方法会产生严重误导,因为它只关心热量,既没有考虑不同食物对血糖影响不同(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又没有考虑不同食物营养不同(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等含量)。一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表示它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以葡萄糖为100,蔗糖为65,蜜糖55,果糖20,而麦芽糖为105。
按照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市场上的许多“无糖食品”的血糖指数通常在65以上,比蔗糖还要高。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无糖”通常是指无蔗糖而已,但可以添加葡萄糖或麦芽糖,而且很多无糖食品(如无糖饼干)是用淀粉做的,而淀粉(如白面)的血糖指数高达80。所以,很多“无糖食品”并非真的“无糖”,实际上是高糖食品!
我进一步说,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比食品交换份进步,但也存在问题。斯坦福大学的糖尿病专家、“X-综合症”的创立者里文发现,血糖生成指数概念没有价值,甚至也会严重误导。例如,由于脂肪的血糖指数为零,用糖和脂肪混合调成的冰激凌,其血糖指数可以低至37,但它却是一种危险的食品。
再比如,虽然果糖的血糖指数(20)远远低于葡萄糖(100),在短期内摄入果糖对血糖和胰岛素的冲击较小,但科学家发现,在长期摄入果糖可以造成更高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摄入果糖比葡萄糖更容易引发高血压,比葡萄糖成十倍的造成蛋白的糖化,从而导致老化和升高“糖化血红蛋白”(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指标)。几年前,当时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执教的刘思敏博士就告诉我说,提纯的果糖比葡萄糖更不健康,更具有杀伤力。
我总结说,最科学的概念是“露卡素红、黄、绿灯食品”,糖尿病人吃露卡素绿灯食品最安全。在《营养革命》和《糖尿病饮食革命》等书里,我和金玮教授把食品分为露卡素红灯食品、黄灯食品和绿灯食品,糖尿病人需要避免红灯食品,控制黄灯食品,可以放心吃绿灯食品。什么是露卡素绿灯食品呢?如前所述,它们不仅血糖指数低,而且营养价值高,例如鱼类、肉类、蛋类、内脏、菌类、藻类、绿叶蔬菜、低糖水果和坚果种子。
露卡素之歌
本人遗传爱瞌睡 经常迷糊如酒醉 看场电影睡三觉驾车载人打盹睡
每次开会听报告 总坐后排怕瞌睡 时值年青成才时万分痛苦此病累
也曾悬梁锥刺骨 四处求医疗效微 无奈求助气功师每次拜佛先治睡
时光一去四十载 嗜睡依然不减退 花甲始遇露卡素一月不到睡虫飞
天天夜里三更后 中午不睡也不累 零糖零烹零化学生食菜肉糖退位
不打针来不吃药 尿糖病变缩头龟 逢人便讲栗博士我定活他一百岁
内蒙古 曹明芳 2010年春
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夏大夫来信写道,06
200785020032004048-15.9mmol/L3
1.6590:①脑供血不足;②有一些焦虑抑郁;③高血压控制尚可,血糖控制欠佳。
我给她推荐了西木博士的7053
20097我有个网友是山东省菏泽市的一名糖尿病患者,女性,39岁,患2型糖尿病5年,身高1.60米,体重160斤。空腹血糖最高16,打胰岛素3年,打胰岛素时血糖还依然是9.3.我建议她采用营养素减肥并结合西木博士瘦身方法,10天彻底丢掉了胰岛素,改吃西药,20天以后,不需要再服用西药了,空腹血糖5.57,如今已经5个月没有吃药、打针了,空腹血糖保持在6.2左右。医生见了也十分吃惊,认为这是个奇迹。”
我多次指出,所有糖尿病人都需要补充营养,特别是(晚期)消瘦型糖尿病人。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米面等食物都经过精加工,更没有什么营养。第三,糖尿病人一般恐惧油脂(害怕得心脏病)、蛋白质(害怕得肾病)和碳水化合物(害怕升高血糖),这不敢吃,那不敢吃,营养更加贫乏。第四,糖代谢障碍比正常代谢更消耗营养素(如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锌),晚期糖尿病人无法利用糖作为能量,开始消耗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出现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第五,降糖药物会影响消化吸收,损伤胃肠肝肾,导致体内营养物质严重流失,更是雪上加霜。
DOPC-B6-CE-
180219968.9mmol/L (160mg/dL)7.2mmol/L (129mg/dL)8.5%6.6%
64在给我和金玮教授的来信中,浙江慈溪的归医生写道,
“我今年62岁,中医。今年5月28日,我怀着感恩之心,特地在百忙中,抽五天时间赴北京面会西木博士、金玮教授,我感到万分荣幸。我既是露卡素的受益者,我还想当一个‘义务推广者’,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露卡素,并成为露卡素的受益者,个个早日恢复健康。
我是一个患了十二年之久的胰岛素抵抗型的重症糖尿病病人,所以重症是因为我用过所有绝招,(中、西药,运动,饮食,气功)胰岛素化验在10-19之间,空腹血糖在12-15之间,且久久不能下降,糖化血红蛋白在10-11之间,并伴有高血脂病(所有血脂指标几乎都异常)、脂肪肝、肥胖(身高1.71米,体重80多公斤)、高血压24年。自己虽然也是一个医师,但对自己的病还是一筹莫展、无能为力。
去年10月初,在女儿的推荐介绍下,开始服用露卡素(饮食营养),并每天做好记录,包括血糖、血压、体重三方面以便对照。通过为期一个月的露卡素营养代餐,基本参照露卡素的有机生活方式,各项指标都有明显变化。今年2月28号,通过5个月的服用,经当地市人民医院系统对照化验,结果胰岛素抵抗消除,空腹血糖在6-7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4.5%,甘油三酯从原来的3.1下降到0.79mmol,胆固醇及其他血脂指标都正常。B超检查结果:脂肪肝消失;体重保持在71公斤左右(身高1.71米);但血压偶尔还偏高。这次西木博士、金玮教授特地为我开了一片健康处方,想叫我血压恢复到较理想的水准。我真想不出好办法怎么来感谢他们呢?”
那么,归医生的高血压为什么没有彻底降下来呢?因为老先生继续经常喝酒。
在听了我在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的演讲一年后,北京的肖先生写道,“我今年75岁,工人,身高160厘米,患糖尿病24年。1985年3月体检时诊断为2型糖尿病,当时血糖高达18~19
mmol/L,尿糖4个加号,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曾使用多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由于多年的疾病折磨,使我一度对生活丧失了信心。
但在一次世界糖尿病日展会上,当听了西木博士所做的有关露卡素营养革命的健康讲座之后,使我的人生发生了重大改变。我根据《营养革命》一书中所介绍的有关‘无糖低碳、补充营养、蔬菜水果尽量生吃’的健康饮食理念,在饮食上开始全面采用这种营养食疗降糖方法,这使我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体重开始下降,由原来的78公斤降到55公斤,达到正常体重;血糖、血脂、血压等各项检测指标均逐步恢复正常。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恢复正常;糖化血红蛋白<6.5%;血压也由160mmHg/90mmHg降到125mmHg/75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3.8mmol/L降到1.83mmol/L。目前我已不再使用任何降糖药物,身体的各项指标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
现在身体非常健康。这种营养食疗方法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我对生活充满信心。为进一步宣传这种健康饮食方法,我还结合露卡素健康饮食理念和有关糖尿病知识,编写了宣传糖尿病防治经验的歌曲,在参加露卡素糖尿病俱乐部活动时唱给病友们听,很受糖尿病友们的喜爱。最近几年来,如果说我在控制糖尿病的过程中有所成功的话,我从内心里要衷心感谢西木博士讲授的这种非常适合糖尿病人的健康饮食方法,露卡素使我健康、露卡素使我快乐、露卡素是我一生的选择!”
北京的刘女士写道,“我今年71岁,大学教师,患2型糖尿病21年,使用多种降糖物,血糖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值得庆幸的是我在2005年11月5日在北京地坛公园第14届世界糖尿病日展会上购买了《营养革命》这本书。我在反复阅读《营养革命》一书之后,对《营养革命》从理念到方法都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当我在使用露卡素食疗降糖方法血糖降低,药物用量减少后,我真是高兴极了,感到自己真正找到了一种非常好的健康饮食方法。我现在逢人便讲露卡素,已成为一个地道的露卡素迷。我现在生活很快乐,已开始研究露卡素食谱,还制作了露卡素食品带到露卡素糖尿病俱乐部,让病友们品尝。我希望这种健康饮食方法给更多的糖尿病友们带来健康快乐。我生活的座右铭是:让烦恼远离我,快乐生活每一天!”
“我今年40岁,于2005年发现患了糖尿病,空腹血糖高达16
mmol/L当时我并没有急于选择药物进行治疗,而是咨询了许多医生,查阅了很多有关糖尿病的资料。我从21世纪经济报道上看到西木博士介绍的露卡素饮食理念,并从书店购买了《营养革命》一书认真阅读。当我按照书中介绍的露卡素饮食方法进行食疗降糖一周后,血糖完全恢复了正常。我现身体很好,迄今为止没有使用任何降糖药物。”
北京的田先生写道,“我今年72岁,工人,身高172厘米,患糖尿病近4年。2006年3月因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11.1mmol/L而诊断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为6.3mmol/L)。当时主要症状是饥饿、乏力、浑身没劲。我在刚刚发现患有糖尿病时,心里也特别着急,2006年3月我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买了《营养革命》一书,看过之后感到特别兴奋,因为我觉得我找到了一种有效的降糖方法。我平时就喜欢阅读有关营养与健康方面的书,也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体会和露卡素饮食方法给我带来的健康快乐。
我采用《营养革命》一书中提到营养食疗降糖方法,按‘无糖低碳、补充营养、蔬菜生吃’的基本理念安排自己的饮食。主食是糙米、黑米和全麦粉,没再吃过精米精面。早餐是核桃仁、花生米、鸡蛋、八宝粥,中餐和晚餐是以肉菜为主,蔬菜占70%,并做到尽可能生吃。我每天喝豆浆,每天吃两小勺亚麻子油,做菜用橄榄油和芥花油(。几年来,我的身体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重已由原来的83公斤降到68公斤,达到正常体重;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恢复正常(<6.1mmol/L和<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正常(5.1%~5.5%);血压由130mmHg/90mmHg降到115mmHg/75mmHg,血脂正常,至今没有使用任何降糖药物,身体非常健康。
我非常高兴自己找到了一种好的饮食方法,更感谢《营养革命》一书的作者,为我们写了这样一本好书。我前后已经买了七十余本《营养革命》,送给了我的亲戚和朋友们,我要让好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都知道露卡素,都来体验露卡素健康饮食方法所带来的快乐。我相信,如果大家都能按照这种饮食理念吃东西,糖尿病就会被克服。”
战胜并发症
如果你已经有了糖尿病并发症,不要着急,你也有希望通过露卡素有机生食摆脱这些病魔。海南海口的李国强先生写道,“我原来是一个身患多种疾病的人,多年来错误的饮食习惯让我身体一步一步的走向衰弱,感冒不断,每天的消费除了求医就是打针吃药......日子过得很苦涩,最后竟然还得了‘糖尿病’。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不但没有减缓,全身还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视网膜发生了严重的病变,视力逐渐下降,脚部出现多处溃疡,还出现了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症状,肾功也出现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
严重的并发症以及医生的误诊,使我的血糖指标每天上蹦下跳,不吃药就高血糖,吃药就低血糖。在服药后血糖指标相对稳对的情况下,并发症却日益加重。在西医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我转向中医治疗,也尝试了数不清的民间药方,世界上几家大的健康食品公司的保健品我也全部使用过,但都无功而返。每个医生的理论一套接着一套,各种药品的介绍连篇累牍,但没有一套是能治好病的,但每一套都花掉你一笔钱,最后是被医生吓得半死,被药毒得半死,被禁吃饿得半死。
在露卡素理论的指导下,我开始在我的身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把有机生活当做饮食的第一需要,生吃当作我餐饮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我根据露卡素的原理和自身的特点,吸收东方人的膳食的精髓,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生吃为王,健身至上,有机为主,合理配餐,适当补充营养素’。并按照此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体重基本达标,感冒也少了,并发症基本消除,视力已恢复到正常状态,血糖也很正常,特别是以前严重的低血糖现象已逐步消失,身体机能也有很大的好转,自己不感觉到是一个病人,而是一个很正常的人。”
2010年3月,蓝色梦幻又留言说,“6.2
不过,这并不等于你可以重新回到过去错误的饮食生活。如果你吃大量含精制糖或淀粉的食品,你的血糖也可能会比普通人升的更高。但是,只要你坚持以露卡素绿灯食品为主,黄灯食品为辅,避免红灯食品,补充营养素,你就有机会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一样健康,一样快乐。在畅销书《别让不懂营养学的医生害了你》中,美国医生斯全德博士报告了一个糖尿病康复奇迹:
“麦特一直都梦想着能参加维和部队,他来找我因为这个组织要求他进行体检。检查过程中,麦特抱怨说他经常感到口渴而且经常要去小便。
由于他只有23岁,所以他搞不懂为什么自己每天晚上都要去几次厕所。
我对麦特做了一次血糖血液检测,检测结果是32.75,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高度,我立即让他去医院并且开始静脉注射胰岛素。由于这种疗法对他的血糖浓度并没能起到很好的疗效,我咨询了一位内分泌专家。
这位专家也无法控制麦特的糖尿病,最后只能给他开出一些自己从没给病人开过的大剂量的胰岛素。有一段时间,麦特的胰岛素注射剂量是每天2次每次90个单位(正常剂量是大约10个单位)。
当麦特的病情最终稳定下来而出院之后,我建议他在继续注射胰岛素的同时应该改变一下生活方式。他同意了,并且的确开始着手实施了,他只吃一些不会使血糖激增的食物并且服用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营养片。麦特的决心很大,并且很好地坚持了这些计划。他的体重开始下降,并且慢慢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了。日复一日,他的身体开始好转了。
离那次体检大概4个月后,麦特又来到我的办公室告诉我他的血糖浓度已经恢复正常了,而且他也不再需要注射胰岛素了。由于知道他的病史,我实在没办法相信他。所以我给他做了快速血糖测试,检测结果是4.66。我接着给他做了糖敏感测试,让他喝了一杯糖水,过两小时之后再检查他的血糖浓度。检测结果是4.89——已经属于正常范围。他的糖化血红蛋白A1C化验结果是5.4,也属于正常值(4-6)。麦特已经不再是糖尿病患者了。
接下来,我在给维和部队写信的时候颇费了一番踌躇,我给他们解释说麦特曾经是必须依靠胰岛素生活的糖尿病患者,但是现在甚至连糖尿病患者也不算了。我很担心这份不同寻常的报告会使麦特失去报名的资格而使他入伍的梦想破灭。但是维和部队对他进行了血液复查并且也认定他不再是糖尿病患者了。
麦特加入了维和部队并在非洲呆了两年。实际上这个组织的确每6个月就让他飞出丛林去一家医院复查,以确保他的血糖浓度正常。他说要坚持我所建议的均衡的食谱的确是一种挑战,但是通过吃那些能找到的未经处理的谷物,他的健康一直保持得很好。
我有幸在上个月又在办公室里见到了麦特。他现在已经完成了在维和部队的服务,而且血糖浓度一直保持正常。他告诉我他还在坚持我为他设计的保健计划,而他的体重也已经从143公斤降到了93公斤。他说自打他的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消除了胰岛素阻抗之后,他甚至还没试着去减肥,体重就已经降了下来。”
如果你在外出差或旅行,我建议你带上柚子、生核桃、生杏仁、生瓜子、鸡蛋、肉干以及降糖代餐,以代替飞机或火车上的食物,或者作为零食或野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空腹血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