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山萸肉的作用10桑白皮10菟丝子10山楂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舌觉异常 (舌麻)10种病因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舌觉异常 (舌麻)10种病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肿瘤资料汇编
肿瘤治验案(1~10)(转载)
肿瘤治验案一、脑瘤三例& & 冯××,女,35岁,陕西省西安飞机制造厂职工。于日初诊。& & 患者于1983年5月出现头晕、心悸、乏力、四肢酸软等症状。同年7月,在驻军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经治疗,稍有好转。8月5日下午,又出现胸闷、气短、咽中干燥、口苦等症状,约2个小时后恢复正常。9月份,又出现头痛发热、耳抽疼、痴呆、下肢沉重等症状,经多方求医不见好转,症状逐渐加重。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做CT检查,诊断为“鞍区占位病变”,建议化疗和手术治疗。患者遵医服药。但病情却日趋恶化,头疼、头晕加重,精神萎靡、不欲饮食、心烦、夜间不寐、行走癫趄。有时在干活或行走时,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约5-30分钟才能苏醒,这种症状有时每周发作多达5次。患者每天需依赖家属身边照料。经人介绍,前来就医。患者舌质赤,脉弦寸浮无力。& & 中医诊断,肝血气虚,肾精不足,肝风内动,扰及脑髓。& & 治疗方法;平肝熄风,补气生血,滋阴补肾,散结消肿。& & 禁忌,辣椒、羊肉、山楂、花椒。& & 用药:& & 1、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1丸,用蜂蜜水冲服。& & 2、外用蛤蟆散,每日2次,每次2克,用醋调匀涂于两太阳穴。& & 3、处方:升麻10克、菖蒲10克、炒枣仁15克、荆芥12克、川断10克、首乌15克、党参20克、雪莲根12克、鳖甲12克、珍珠母10克、红花12克,水煎服。& & 汤药每日1剂,每剂煎2次,合一起午饭后服下。& & 方义:升麻升阳散郁,引药入经;荆芥、菖蒲、炒枣仁养心益志、熄风定惊;川断、党参、首乌滋补肝肾、填精补髓;雪莲根、红花活血止痛解诸毒;珍珠母、鳖甲平肝潜阳、镇心安牢神。& & 二诊(10月17日):药后昏迷次数减少,精神好转,其它未见明显效果,舌质赤苔微黄,脉弦寸浮无力。上方加白芷10克、郁李仁10克,继续服用。& & 三诊《11月19日):头疼减轻,神智较前清醒,但仍有发作;睡眠不好,食欲不振,舌质淡、白黄薄苔,脉弦。& & 改用下方:升麻20克、茯神15克、煅磁石20克、白石英20克、珍珠母12克、牡蛎15克、威灵仙12克、羌活12克、熟地12克,破故纸15克、茺蔚子12克。& & 用法同前,消瘤丸和蛤蟆散用量不变。& & 方义,升麻引药入经,茯神、煅磁石定惊安神:珍珠母、茺蔚子平肝熄风,牡蛎、羌活软坚散结;熟地、破故纸滋阴潜阳;威灵仙伸筋解疼。& & 四诊(12月20日):近1个月昏迷摔倒6次,发作时头疼严重:夜间能安睡两个多小时,饮食差,行走仍癫趄,小便短涩,舌质赤、苔白,脉弦。上方加炒谷芽20克、鸡内金10克,继续服用。& & 五诊(日):仍有昏迷、痴呆症状;有时想进食,但食后胃脘胀满。& & 每剂药加麝香0.2克,服下汤药后,再把麝香用少量白水冲下。消瘤丸和蛤蟆散用量不变。& & 六诊(2月30日):近1个月没有发生昏迷现象,头疼、头晕减轻,饮食有所增加,夜间能安睡3-16个小时,下肢无力,仍有乏困。上方去羌活,加川牛膝20克,继续服用。& & 七诊(3月25日):仍有头晕现象,视力不佳,行走较前平稳。舌质赤、白苔,脉浮弦。汤药改为3天服1剂。& & 八诊(4月30日):又是头疼、心烦,其它没有明显变化。改用下方:野菊花20克、石决明12克、升麻12克、白芷12克、香草12克、天精草10克、柏子仁12克、山药12克、川牛膝20克、太子参15克、丹参20克。& & 方义:升麻升阳解郁、引药入经;野菊花、石决明疏肝明目,治弦晕;白芷、香草通经止痛;天精草、柏子仁安心养神;山药川牛膝补肾益精;太子参、丹参益气活血。用法同前。& & 九诊(5月28日):近两个月没有发生昏迷现象,头晕消失,头疼减轻,行走如常,二便正常,舌质赤苔白,脉浮弦有力,原方续服。& & 十诊(6月30日):现在除有点头晕、胀外其它均好转,上方加元参15克、蝉蜕10克。& & 十一诊(7月30日):精神尚可,饮食增加,能操持一些家务活,但仍有晕胀现象。上方去柏子仁、天精草、川牛膝、太子参,加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生地12克,继续服用。& & 十二诊(8月20日):患者偶有头晕,其它均正常,体重增加。停用汤药和外用蛤蟆散;消瘤丸继续服用,每日改为4次。& & 十三诊(9月27日):精神爽健,没有不适感觉,并要求重返工作岗位。余准许并嘱其连服3个月的消瘤丸。以巩固疗效,预其后安。& & 日,当患者又带着一个乳腺癌患者前来求医时,问其情况,她说近两年不论看书写字、工作再忙再累,从未有过不适现象。& & (按)本例从临床症状结合四诊辨证,为肝血亏虚、肾精不足,使十二经脉紊乱。邪气乘势入于脑络,发生癌变。故治疗以滋补肝肾、活血通经、消肿散结为主治其标,以消瘤丸、蛤蟆散治其本,标本兼顾,功效速捷。& & 赵××,女,20岁,河北省保定地区里县南庄乡道西村农民,于初诊。& & 患者素日头晕目眩,时有发作。1988年2月,鼻内长疮,呼吸不顺畅,治之不愈。继而头部左侧疼痛,二目昏花,夜间做恶梦。5个月后,出现走路趄跛,右眼视物不清,左眼近期失去视觉,午后头内阵发性刺疼,失眠健忘,不思饮食,口干,四肢无力,大便次数多。& & 1988年1月,患者在河北省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做CT检查。诊断为“鞍区肿瘤”,且主要向鞍上发展,建议手术切除。患者不同意,故来要求中医药治疗。& & 诊其双目发直,言语迟钝,发音不清,舌质红、苔白滑,脉缓。& & 辨证诊断:脾肾阳虚,脑虚髓空。& & 治疗方法:温补脾肾,补脑填髓。& & 禁忌:辣椒、酒、羊肉、山楂。& & 用药:& & 1、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1丸,用蜂蜜水送服。& & 2、处方:熟地20克、菟丝子12克、白术15克、益智仁15克、瓦楞子20克、地丁20克、荷梗12克、补骨脂10克附子6克、肉桂3克、夜明砂10克、决明子12克,水煎服。& & 用法:汤药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 & 方义:熟地,兔丝子温补肾阳;白术补脾开骨;益智仁、荷梗、补骨脂填精益智、补脑髓;瓦楞子、地丁软坚散结、解毒消肿;附子、肉桂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夜明砂、决明子明目退翳。& & 二诊(12月5日):头疼减轻,饮食渐增,视力好转,其它症状同前,原方续服。& & 三诊(12月20日):右眼视力清晰,大便正常,舌质红、苔白滑,脉弦缓。& & 四诊(1989年元月5日):行走较前平稳,而仍有头疼、失眠、双目发直、口吃等症状。上方去肉桂、决明子,加桔梗10克、牛蒡子6克,继续服用。& & 五诊(元月20日):头疼症状消失,鼻内之疮好转,出气通畅,其它同上。& & 改用下方:灵磁石15克、茯神10克、桂心10克、首乌15克女贞子10克、谷芽10克、荷梗10克、补骨脂12克、太子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牡蛎15克、蜂房10克、水煎服。& & 用法同前,消瘤丸每次增加1丸。& & 方义:灵磁石、茯神定惊安神;桂心、首乌、女贞子益肾助阳;谷芽、白术温补脾胃;荷梗、补骨脂补脑髓;太子参、黄芪益气状筋;牡蛎、蜂房散结消肿。& & 六诊(2月10日):四肢感觉有力,饮食正常,精神好转,舌质红、苔白,脉弦缓,继续服药。& & 七诊(2月30日)语言较前清晰,但仍有迟钝、双目发直、口干等疲状。& & 八诊(8月20日):左眼能视物,但还模糊不清,其他症状同前。& & 改用下方;菊花20克、木贼12克、荷梗10克、天精草10克、半枝莲15克、紫石英15克、白石英15克、党参12克、远志10克、茯苓12克、鹿角霜10克、沙参12克、枸杞子6克,水煎服。& & 汤药改为2天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消瘤丸用量不变。& & 方义,菊花、沙参、木贼清利头目:荷梗、天精草、党参益脑髓补不足;半枝莲、紫石英、白石英软坚散结;远志、茯苓安神益智;鹿角霜、枸杞子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 九诊(4月15日):眼睛视物微有模糊,语言清亮,口干好转,舌质红、白薄苔,脉弦有力。& & 十诊(5月5日)视力清晰,口干消失,睡眠好转。& & 十一诊(5月30日):双目转动灵活,发音洪亮,语言流利,停正服用汤药,消瘤丸继续服用。& & 十二诊(5月30日):患者饮食正常,夜间能安睡,精神很好,每天参加生产劳动。建议服用消瘸丸半个月,以善其后。& & (按)本例从临床诊断,是因脾肾阳虚,生化无力,脑虚髓空,湿痰、寒邪上扰凝结于脑内络道,日久发生肿瘤。故拟以温补脾肾、化痰软坚、填补脑髓之药物,配合消瘤丸治疗。&& & 刘××,女,35岁鲁河北省第二建筑公词二处干部,于日初诊。& & 患者平素身体很好,于1984年春节,感冒后出现头晕、头疼,经服药症状基本消失,但此后却经常发生头晕。继而出现记忆力减退、嗜睡、下肢酸软无力等现象。近半年又出现恶心、头痛、不思饮食等现象,有时头疼如锥刺。夜间不能入睡。1987年2月在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做CT检查,报告如下:“蝶鞍不扩大,无骨质破坏,鞍上池内有一结节状密度增高影,CT值27Hn,+C后此影仍可见,CT值为39.SHn,其余脑质密度均匀,脑室形态与位置正常。印象:鞍上池内密度增高,疑为占位性病变。”于1987年2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做CT检查,诊断为“鞍区占位性病变”,建议化疗。3月下旬,其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做CT检查,诊断为“颅咽管瘤”。拟给予手术治疗,否则,就会发展至双目失明,甚至死亡。患者不愿手术,经人介绍到我肿瘤门诊就医。& & 诊其面色苍白、面部消瘦,双眉紧皱,二目失神,语音低微,舌质暗红、苔灰燥烈,脉浮弦短无力,家祖未发生过此病。& & 辨证诊断:肝血亏虚,肾精不足,外因寒气、邪毒入侵形成痰湿、瘀毒,积聚于脑。& & 治疗方法:滋阴潜阳,镇痛安神,化痰通窍,解毒消肿。& & 禁忌:鸡羊肉、香菜、酒、辣椒。& & 用药:& & 1、消瘤丸,1号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5克;2号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5克,皆用蜂蜜水冲服。两者交替服用。& & 2、外用蛤蟆散,用醋调成粥状涂于两侧太阳穴、百会穴及玉忱穴。& & 3、处方:海浮石12克、白芷10克、没药10克、瓦楞子12范、地丁12克、桑叶12克、赤芍12克,锁阳12克、云苓12宛、麦门冬15克、菖蒲9克、桔梗12克,水煎服。& & 汤药每天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 & 方义:海浮石祛顽痰凝结,白芷、桑叶清利头目;没药、赤芍活血止疼;锁阳,麦门冬滋阴补肾;云苓、菖蒲益智安神;桔梗引诸药入经;地丁、瓦楞子解毒消肿。& & 二诊(4月25日):头痛微有好转,但大便不利。上方加木通10克。& & 三诊(5月3日):大便通利,而下午头疼严重。上方去桑叶、白芷,加夜明砂9克、土蜂房9克,继续服用。& & 四诊(5月11日):夜能安睡2小时,但仍头晕、头疼,不想饮食,下肢无力,舌质淡、苔灰黄,脉弦数寸浮。& & 改用下方:人参12克、建曲20克、瓦楞子12克、七叶一枝花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陈皮15克、麦门冬12克、桔梗12克、僵蚕10克、磁石20克,水煎服。用法同前。& & 方义:人参、麦门冬滋阴潜阳,补气血不足;建曲、陈皮开胃、助饮食;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桔梗、七叶一枝花解毒消肿;僵蚕、磁石定经安神。& & 五诊(5月18日):好转。& & 六诊(5月23日):饮食增多,夜间睡眠好转。但仍有头晕、头疼、恶心、吐痰现象,舌质淡、苔灰厚,脉弦短寸浮。上方加藿香20克,原方续服。& & 七诊(5月30日):恶心减轻,而仍有头疼现象。& & 八诊(6月10日):有时恶心,午后头晕、头疼较明显,舌质淡、苔灰,脉弦短寸浮。上方去乳香、没药,加元胡20克、香附20克。& & 九诊(6月20日):头疼明显好转,饮食增多,夜间睡眠尚可。& & 改用下方:当归20克、川朴10克、半夏10克、苍术20克、婆娑石15克、石决明20克、牡蛎12克、元胡20克、香附20克、连翘20克、晚蚕砂9克,水煎服。用法同前,消瘤丸和蛤蟆散续服。& & 方义:当归、川朴活血养血、散瘀止痛;半夏、苍术生津化顽痰;婆婆石、连翘解毒散结;石决明、牡蛎、晚蚕砂柔肝熄风、滋阴潜阳;元胡、香附通经行气止疼。& & 十诊(6月30日):精神尚可,饮食增多,头晕、头疼明显好转,但腿软无力,上方加黄芪12克、川牛膝20克。& & 十—诊(7月10日):又是头晕,下肢感觉有力,舌质淡、苔灰,上方续服。& & 十二诊(7月20日):有时头晕,其他均正常。改用下方:当归15克、桔梗10克、红花10克、丹参20克、麦门冬10克、双花15克、菊花20克、白芍20克、熟地10克、川贝10、党参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 方义:熄风透脑,活血化瘀,消肿散结。& & 汤药改每周1剂,每日4次,消瘤丸和蛤蟆散用法同前。& & 十三诊(8月20日):精神很好,有时头晕,其他均好,继续服药。& & 十四诊(9月11日):夜间睡眠尚可,舌质淡、苔白,脉弦。& & 十五诊(10月21日):感觉很好,患者准备上班,药物继续服用。 &&& & 十六诊(11月20日):看书时眼沉头沉,其他未见异常。建议注意休息,避免复发。& & 十七诊(11月21日):感觉如常人,停服草药和外用蛤蟆散;而消瘤丸仍服用。& & 十八诊(日)偶有头晕,其它正常,舌质淡、苔白,脉弦。& & 十九诊(3月17日):近两个月自觉症状消失,一切如常人,继续服用消瘤丸观察。& & 二十诊(4月19日):仍然很好,消瘤丸改为每日2次,继续服用。& & 二十一诊(5月25日)身体很好,每天忙于工作。& & 日,刘××又带领一个脑瘤患者前来求医,问其状况,刘××说她近来身体很好,无头晕。& & (按)中医认为“脑为髓海”、“肾主骨,骨生髓”,诸髓者属脑,脑为奇恒之府,诸阳之会。因此,脑若有病,会影响全身各处发生不同的病症。如果脏腑功能失调,经络紊乱,加之外感、六淫的侵伤经络,入于脑室,气血运行不畅,也会导致脑部发病。& & 本例从临床观察分析,因不注意休息,日久必使内伤精血。而血生精,精又生髓,诸髓属于脑,精力不足,脑髓失养,外因风寒侵入客于脑宫,阻于脉络而出现血瘀,逐日发生肿瘤,在治疗上以消瘤丸为主,草药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加减灵活运用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肿瘤治验案二、鞍区血管瘤一例& & 王××,男,56岁,陕西省西安闫良区空军三校干部,于日初诊。& & 病史:患者在“文革”期间,精神肉体倍受折磨,头颅多次外伤。其后,四肢常出现似触电般麻木,并逐渐出现头沉、无力症状,常服用活血的药物治疗。1985年5月,出现头疼、左上肢疼、下肢沉重麻木、耳鸣等症状。在空军医院检查,初步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治疗1个月余,效果不明显。又做CT检查,诊断为“鞍区血管瘤”。后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做CT检查,结果同样,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要求药物治疗,经多方求医用药不效。1986年,头疼加剧,严重时抱头大喊大叫,左耳似蝉鸣,头左半部内有跳动感,神疲力乏;每日只进一餐,且只能食100克左右,也不感觉饥饿。左上肢不能抬举,下肢沉重,行走须扶拐杖,夜间常被恶梦惊醒,心烦急燥,抽搐,每周发作3次左右。& & 日来诊,患者面色黄,舌质紫、苔灰厚,脉弦短而涩。& & 辨证诊断:脑髓创伤,络血聚变,脑内络管失所营养,日久结为肿瘤。& & 治疗方法: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散结消肿。& & 禁忌:辣椒、山楂、鸡肉、烟。& & 用药:& & 1、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1丸,用蜂蜜水送服。& & 2、外用蛤蟆散,每日1次,每次10克,用醋调涂于上星穴。& & 3、榆树枝1 00克、柳树枝50克、桑枝30克、枣树枝30克。将这4味切碎放入铁锅内加水3碗煎沸。然后,倒入洗脚盆内,加白酒150克,洗两只脚,每晚洗1次。& & 方义:为了使经络气血上下运行顺利,散其瘀滞。& & 4、处方:桔梗12克、羌活12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桂枝12克、柏子仁10克、菖蒲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建曲12克、鸡内金10克、川牛膝15克、鳖甲20克,水煎服。& & 用法:汤药2天1剂,每剂煎2次,每日服1次。& & 方义:羌活、桔梗引诸药入经;红花、赤芍活血化瘀,祛腐生新;桂枝、川牛膝通行十二经脉,利百骸;柏子仁、菖蒲益志安神,熄风定惊;乳香、没药、鳖甲消肿止痛,软坚散结;建曲、鸡内金健脾开胃。& & 二诊(6月10日):头脑剧疼现象缓解,下肢麻木症状减轻,抽搐次数减少,其它症状没有明显变化。上方加僵蚕10克,继续服用。& & 三诊(7月10日):下肢麻木症状消失,心烦减轻,舌质紫、苔灰厚,脉弦短而涩。 &上方去川牛膝、柏子仁,加川芍10克、独活12克。& & 四诊(8月16日11),抽风症状消失,头疼减轻,但上肢仍不能抬举,不思饮食,心烦易怒,多梦耳鸣。舌质紫、苔灰微黄,脉弦微数。& & 改用下方:当归15克、木香10克、桔梗12克、葛根10克、红花10克、丹参20克、琥珀10克、炒白术10克、炒麦芽10克、金银花20克、海浮石10克、山药10克、蛇蜕6克,水煎服。& & 用法同前,其他药用法不变。& & 方义:当归、红花、丹参生血养血活血化瘀;木香、琥珀疏肝理气,定智安神;桔梗、葛根生发阳气,又引诸药入经;炒白术、炒谷芽健脾开胃;金银花、海浮石、山药、蛇蜕散结消肿,益脑填髓。& & 五诊(9月20日)饮食较前增多,心烦耳鸣症状消失,但仍头痛,上肢抬举不利。消瘤丸每次增加半丸,上方去琥珀,加佳枝10克,继续服用。& & 六诊(10月21日):近1个月身感力增,舌质紫红、苔灰,脉弦。因天气寒冷,行动不便,为患者准备2个月的药物,改为以下两个处方,消瘤丸和蛤蟆散每日用量不变。& & 处方一:当归20克、熟地12克山豆根10克、益智仁10克、红花10、丹参20克、山药12克、山萸肉10克、泽泻10克、女贞子10克、生龟板15克、白术12克、莲心须10克,水煎服。& & 方义:补血滋阴,填精益髓,消肿散结。& & 处方二:人参6克、黄芪12克、茯苓12克、冬虫草12克、通草10克、茜草12克、赤芍10克、葛根6克、升麻6克、地丁12克、甘草10克、蒌仁6克、竹茹6克、水煎服。& & 方义:补气壮阳,益精填髓,消肿散结。& & 两方用法:单日服处方一、双日服处方二。& & 七诊(12月23日)头疼消失,上肢能抬举,但抬时肩部疼痛,舌质紫红、苔灰薄,脉弦尺沉。改服8月16日处方,并加川断15克、桑枝10克,继续服用。& & 八诊(1988年元月25日):偶有背沉、眼昏、口干现象,其他如常,舌质红、微紫,舌苔灰薄,脉弦微数。& & 改用下方:菊花20克、夜明砂10克、桑叶10克、元参12克、麦门冬10克、厚朴10克、破故纸10克、天精草10克、龙葵10克、白石英10克、党参6克,水煎服。& & 方义:清利头目,滋阴消渴,填精益脑,软坚散结。& & 九诊(2月25日):诸症减轻,上方龙葵加10克、白石英加10克,继续服用。& & 十诊(3月25日):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舌质红、苔灰,脉弦无力。停用蛤蟆散,汤药改为每周1剂,消瘤丸用量不变。& & 十一诊(4月30日):精神良好,饮食如常,每天读书写字,从不疲倦。& & 建议坚持服用消瘤丸和汤药3个月,以进一步巩固疗效。& & 于1989年11月随访,患者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 小结:根据临床症状和前辈之经验,本病发病之主要原因是,因“文革”受挫,不仅脑宫和机体实质受到创伤,而且精神尤受打击,使气血运行紊乱,阴阳不和,脏腑升降不灵,升降之气必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津液聚而为痰,或六淫之邪上扰清空,以致脑内管络失养,生发肿瘤。《寿世保元》说:“人生之初,具此阴阳,亦具此气血,所以保全性命者,气与血也。气血者,乃人生之根本”这段论述十分强调了气血在生理上的重要性。& & 在病理上,七情太过,六淫侵袭必然影响脏腑功能之正常活动。脏腑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气血失调。气与血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微,气属阳,为无形之用,强于流动;血属阴,为有形之体,静而少动,赖气以行。气主煦之,有生血、摄血,推动血液运行之作用,所谓“气为血之师”;血主濡之,有营养滋润各脏腑组织,并载血运行的作用,所谓“血为气之母”。二者作用虽异,但相互为用,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不断进行。而在二者之中,又以气居主导地位。故《难经》说:“气者,人之根本也。”人之生命,就是气的有机结合,气之不存,则生命也就停止了。所以古人强调:“人之一生,全赖此气,气集则生,气散则死。”《内经》说:“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之行不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这些记载说明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血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濡养机体,新陈代谢。因此,人之生命,赖于气血。气血协调,脏腑安和,体健无病。若气机壅阻,运行不畅,气血失调,则疾患丛生。气病则血不能独行,血病则气不能独化。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气血同治,再详审实质,斟酌立法用药,方能得心应手,如鼓应桴。肿瘤治验案三、脑垂体瘤一例& & 闫××,女,29岁,山西省翼城县孙家庄中学教师,于日初诊。& & 患者四、五年来经常头晕,看书头疼,全身乏困无力,逐渐出现耳鸣、眼框疼、记忆力减退现象。近一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心慌气喘,盗汗,眼球凸出,嘴唇增厚,鼻子肿大,手掌宽厚,手指长粗,行动迟缓,精神萎靡不振。日,在翼城县人民医院照相,诊断为“脑垂体瘤”。经会诊后,医师不能作脑垂体瘤切除手术,建议到上海手术治疗。闫××早就听说邻村有1个脑瘤患者,手术后变得呆傻,且7个月死亡。因此,她决心服药治疗。在本乡医院和县医院经中西医药物治疗2个月余,病情并没有好转,经亲友介绍前来就诊。患者脸、鼻增大,掌指变粗,情绪低落,少言寡语。眼球凸出,视物不清。自述昼夜不能安睡,脑转耳鸣,心烦易怒,不欲饮食。吐痰,腰疼,四肢无力,弯腰时有倾倒感觉,出现过几次昏迷不省症状,大便秘结,小便短涩且黄,面色晦暗,舌质紫、舌苔灰厚,脉弦浮。& & 辨证诊断:脾胃不足,运化失司,宿食痰浊阻中,清阳不开,浊阴不降,扰及神明,侵犯清空,脑髓受邪。& & 治疗方法:通经开窍,养心安神,化浊祛痰,活血化瘀,健脾和胃。& & 禁忌:鸡肉、山楂、羊肉、酱。& & 用药:& & 1、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1丸。蜂蜜水送服。& & 2、外用蛤蟆散,用米醋调成粥状抹太阳穴、天柱穴及大框穴。& & 3、针炙刺百会、脑卢、承灵、天中、合谷、曲池等穴位,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 4、处方:桔梗9克、元胡12克、海浮石15克、赤芍15克、海马1条、柏子仁12克、磁石20克、菊花20克、木贼10克、琥珀10克、太子参20克。水煎服。& & 汤药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 & 方义:桔梗、元胡通经络止痛;海浮石、赤芍化瘀消肿;木贼、菊花疏风明目;柏子仁、磁石、琥珀定惊安神,聪耳明目;海马、太子参补气生津,祛浊化痰。& & 二诊(11月17日):耳鸣减轻,视力好转,夜间能休息4个小时,舌质紫红、舌苔灰腻,脉弦浮弱,继续服药,照原方服。& & 三诊(11月23日);19日下午曾昏迷3分钟,过后四肢乏困无力,上述药方加白芍12克。继续服药。& & 四诊(11月30日):头疼明显减轻,其它症状同上。改变处方:人参15克、半夏10克、桑叶10克、郁金10克、青皮12克、荆芥6克、防风19克、元参10克、黄连12克、川芎12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 & 汤约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针炙每日1次,消瘤丸和外用蛤蟆散用量同前。& & 方义:人参、五味子生津敛汗,安神增智;半夏、青皮、郁金散结消滞,通经化痰。荆芥、防风清利头目,桑叶,黄连明目消肿;川芎、元参消肿止痛,引经开窍。& & 五诊(12月5日):饮食增加,盗汗减轻,舌质紫红、符灰厚,脉弦细,继续用药。& & 六诊(12月10日):眼睛视物较前清晰,有时心烦干呕,全身乏困无力.上述药方去防风、荆芥,加远志15克、藿香15克。汤药改为2天1剂,消瘤丸和蛤蟆散用法同前。& & 七诊(12月20日):耳鸣消失,夜间能安睡,继续用药。& & 八诊(12月30日):全身乏困,有时头疼,大便秘结。小便正常。& & 改处方:川牛膝12克、党参20克、夜明砂12克、蜂房6克、猪苓12克、木通10克、桔梗10克、丹参15克、益母草子10克、陈皮15克,水煎服。& & 方义:川牛膝、党参调经补气;夜明砂、蜂房散结消肿;猪苓、木通去腐生新;桔梗、丹参活血化瘀;益母草子、陈皮益气生新。& & 汤剂每2天1剂。其它药用法同前。& & 九诊(日):二便正常,精神好转,感觉有力,继续用药。& & 十诊(1月15日):症状同上,继续用药。有时头晕,舌质红、苔光灰,用11月30日处方。& & 十一诊(1月30日):症状同上,继续用药。& & 十二诊(2月19日):精神好转,午后乏困,患者不想吃草药,治疗改用消瘤丸和外用蛤蟆散。& & 十三诊(2月30日):症状较前好转。& & 十四诊(3月10日):精神尚可,身感有力,继续服用消瘤丸。& & 十五诊(4月1日):有时头晕,针太阳穴及印堂穴,加用单方治疗。处方:白萝卜250克、蜂蜜1酒杯、青石头30克,赤小豆15克、小麦20粒、蝉蜕10个,水煎服。& & 方义:健脾胃、消痈肿,理气止痛,每日喝1次,连服10日。& & 十六诊(4月15日):四肢有力,饮食增加,精神很好,继续用药。& & 十七诊(4月30日):面部肿胀比前好转。& & 十八诊(5月17日):因家务事,夫妻之间争吵几句,近几天出现胸闷烦燥,不欲饮食,不能安睡现象。予汤药治疗,处方:木香10克、元胡15克、云苓15克、炒枣仁10克、白芷10克、枳实10克、鸡内金10克、甘草10克、犀牛角10克、赤芍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 方义:木香、甘草宽中下气;元胡、赤芍、白芷散肿止痛;云苓、枣仁益智安神;枳实、鸡内金健脾;犀牛角清热解毒除烦。& & 十九诊(5月24日):症状缓解,继续服用消瘤丸和外用蛤蟆散。& & 二十诊(6月15月》:面色红润,脸鼻肿大有好转,舌质红微暗、苔灰薄光,脉浮弱,消瘤丸继续服用。& & 二十一诊(6月25日):症状同前。& & 二十二诊(7月10日):患者精神很好,能干家务活。& & 二十三诊(7月20日):患者感觉良好,准备上班。建议其每天服用3个消瘤丸,以巩固现状。& & 二十四诊(8月10日):患者每日备课教书,没有不舒感觉。& & 1986年10月随访,患者在正常工作。1987年7月患者还生下1个女婴。& & 小结:脑瘤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它包括脑实质或邻近组织原发肿瘤。也有转移到颅内的肿瘤,无论是良性脑瘤,还是恶性脑瘤,瘤体占位所致损害后果是相同的,对人的生命是极大的威胁。中医历代文献中,没有脑瘤的明确记载,但提到一些脑瘤的主要症状,如:“厥逆”、“真头疼”、“火风”、“眩晕”等,并论述了这些症状的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法。& & 脑瘤的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受惊、大怒、极度悲伤、意外创伤、冷水灌(泼)头,伤于正气,脾肾阳虚,肾精不足,肝血亏损,寒气客于经脉致气血郁结,清气不得正常上升,浊气不得下降,格于奇恒元府,则阴浊积于脑而发为肿瘤。& & 脑瘤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偶有头疼、眩晕、呕吐等症状,常不被人重视,容易延误病情。它的征兆是不明原因的间歇性头疼、头晕、头沉闷、发胀、呕吐。这些症状多发于早晨。同时,还出现腹紧,闭目感觉舒服,口吃,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发病以后,这些症状更加明显,疼痛次数增加,喷射状呕,还出现全身困乏无力,发生持续性的嗜睡。有的五心烦热,昼夜不寐;有的肢体麻木,转动不灵活,走路不稳,并偶有颠跛或出现定向力消失;有的病人智力减退,情绪淡漠;有的容易激动;有的病人颈项强直,有一时性的静止不动,保持一定姿势,或肢体被任意摆成一种姿势不能活动的木僵状态;有的病人发生握住别人的手不放;还有的病人在活动中突然感到脑子的活动停止,但不会跌倒,好象是在梦中;有的还有神奇的幻觉;还有出现身体一侧震颤、二便失禁、眼球凸出、视力障碍等其它生理反常现象。严重时,有的发生昏厥,有的发生癫痫样抽搐,有的痴呆、瘫痪,还有的双目失明,头疼剧烈、嚎叫,抱头乱撞墙壁。由此可知脑在人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器官,关系至大,不能受丝毫损伤。《素问.刺禁论》说:“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 & 中医中草药治疗脑瘤是目前最为理想的选择。服用后无副作用。早发现早治疗都能治愈;对于晚期患者,能够解除痛苦,延长寿命。& & 脑瘤35岁左右的人发生最多,小儿较少。预防这种疾病首先是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喜怒无常,忧思忧虑。其次不能过度脑力劳动,读书,写文章中间要休息,饮些茶水,散散步,舒松经脉气血。再次,不饮酒、不吸烟,不用冷水洗头,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也可服用防瘤丸。& & 本例患者素日脑力过度,调节不适,伤于正气,使脏腑气血失调,脾胃不健,运化失司,心阳受伤,心神浮散不定,阴虚火旺,心阳不足,肾精不固,清阳不升。气郁化火,火升风动,挟痰上蒙心窍,阴浊损扰脑髓发为脑瘤,故临床出现头疼、呕吐、耳鸣、心烦、夜间不寐、昏迷、鼻脸手指变态等症状。从四诊辨证,有实有虚,故治疗方法:通经开窍,养心安神,化浊祛痰,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理顺经脉,调节脏腑。重用了人参、太子参和党参,与其它药物配伍,为消瘤丸专攻提供条件,获得较好疗效。&肿瘤治验案四、甲状腺瘤三例& & 周××,男,52岁,山西省侯马市烤胶厂书记,于日初诊。& & 患者近半年感觉喉部不舒,脖子转动不灵,咽内憋闷,清白粘液吐之不尽,心烦易怒。手触喉下有1个核桃大小的肿物,且逐日增大,眼不易视物,饮食减少,大便稀且次数多,小便正常。在侯马市中心医院诊断为“甲状腺肌瘤”.又在驻地二七七医院检查,诊断为“甲状腺肌瘤”,医生建议手术切除,患者畏惧,要求中医治疗。& & 经检查,甲状腺肿瘤约5cm × 7cm,质坚硬,表面光滑,手压疼痛,舌质红,舌苔白薄,脉弦滑寸浮,面色正常。& & 辨证诊断:金气不肃降,木郁化火,中阳不振,气血壅滞,痰结于喉,中医诊断为“石瘿”。& & 治疗方法:活血清热,化痰软坚。& & 禁忌:猪肉、羊肉、辣椒、酒、生姜,不能生气。& & 用药:& & 1、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1丸,温白水送服。& & 2、外用蛤蟆散,每日2次。每次2克,用醋调成稀粥状涂于患处。& & 3、处方:当归12克、川芎10克、贝壳15克、白芍20克、熟地12克、白石英20克、牡蛎20克、连翘12克、牛蒡子12克、山药9克、红丝草15克,水煎服。& & 汤药2天1剂,每剂煎2次,每日喝1次。& & 方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活血通络,舒肝解郁;红丝草、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消肿,贝壳、连翘、山药清火润肺,软坚散结。& & 二诊(4月28日);颈部憋胀减轻,其它没有反应,上方继续服用。& & 三诊(5月8日):肿瘤边缘收缩,舌质淡红,脉弦沉滑,上方去山药,加党参10克、龙骨10克,用法同前。& & 四诊(5月20日):吐痰较前减少,大便每天2次,其它未见反应。调处方: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20克、红丝草15克、贝壳15克、白石英20克、夏枯草15克、菊花12克、制南星6克、牡蛎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 & 五诊(6月5日):近一星期感觉颈部轻松,视觉正常,肿瘤变软。但饮食少,舌质红、苔微灰黄,脉沉弦。上方去当归、菊花,加白术15克、郁金9克、建曲12克,按原要求继续服用。& & 六诊(6月18日):吐痰消失,颈部肿瘤明显缩小,舌质淡红、苔灰薄,脉沉弦,继续用药。& & 七诊(6月30日):饮食增多,但心烦,下肢无力。调处方:茯苓12克、煅磁石20克、红丝草12克、白术10克、党参12克、半夏12克、贝壳25克,陈皮12克、川芎12克,瓜蒌12克、甘草9克,水煎服。汤药2天1剂,每剂煎2次,每日服1次。继续用消瘤丸和蛤蟆散。& & 方义:茯苓、磁石清心安神;红丝草、贝壳,瓜蒌散结消肿;白术、党参健脾补中;半夏、陈皮软软坚化痰。川芎、甘草通利经脉。& & 八诊(7月12日):精神好转,食量增多,瘤体为2.5cm ×1.9cm,舌质淡红,苔灰,脉沉弦。继续用药。& & 九诊(7月24日):近几天大便稀,次数多,嘱其家属每顿给患者用油炸3个鸡蛋。和糖吃。& & 十诊(8月16日):二便正常,心烦消失,肿瘤体积缩为0.8cm× 1cm,质硬,无疼痛感。改变处方:三梭10克、白石英12克、桃仁10克、红丝草15克、贝壳10克、丹参20克、寒水石10克、榆钱10克、青皮10克、马兜铃10克、郁金10克,水煎服。& & 方义:三棱、白石英,桃仁、红丝草活血软坚,消痈核;贝壳、马兜铃,青皮,寒水石舒肝解郁,润肺祛痰;榆钱、郁金、丹参通经散结。& & 汤约每日14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继续用消瘤丸和蛤蟆散。& & 十一诊(8月15日):手触到有1个小硬核,继用前方。& & 十二诊(8月27日):肿块消失,停止服药,进行观察。& & 十三诊(9月10日):经部没有发现肿块,无任何不适。& & 1982年9月,患者在二七七医院复查,病情痊愈。& & 1988年3月,随访患者身体很好,每天照常在厂里工作。& & (按)瘿瘤,祖国医学分为五瘿,本例属于石瘿。从临床诊断分析,因太阳经气陷,厥阴经火盛,任脉受损,湿痰血淤结于喉,累积日久,浊气盛旺,发生肿瘤,质坚如石,故拟以活血清热、化痰软坚为法则。治疗5个月痊愈。& & 易××,女,48岁。河南省信阳地区明港镇吴堂盛庄教师。于日初诊。& & 患者于1987年7月发现颈部有1个枣大肿物,咽中梗梗不舒,不欲饮食,精神不振。8月21日在河南信阳地区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瘤”,建议手术切除,患者畏惧要求药物治疗。服用消炎药和草药20余日后不见好转,反而触及肿瘤增大。患者忧心忡忡,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便到本地新华书店购买医书查阅资料。当发现我的家传秘方选后,就专程来到河北省巨鹿县就诊。患者近期颈部憋闷,咽食不利,转动不舒,困乏,大便稀且不利,小便短。颈下有一大一小2个肿瘤,呈椭圆形,大的5cm×4.2cm ×4cm,小的0.5cm × 0.5cm×1cm,中等硬度,推之能动,稍压疼痛。色同皮肤,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面部消瘦。舌质暗红、苔白薄,脉弦细,查病史,患者患过胸膜炎。& & 辨证诊断:惊恐忧虑,脾肾气阳两虚,以致水湿内停,聚而生痰,寒痰阻颈项。& & 治疗方法;益气通阳,温肾健脾,理气化痰软坚。& & 用药;& & 1、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1丸,饭后白开水送服。& & 2、外用蛤蟆散,每日1次,每次3吨,用醋调成稀粥状抹于患处。& & 3、太子参9克、黄芪9克、半夏6克、白芥子12克、青皮9克海藻12克、郁金12克、牡蛎15克,锁阳9克、兔丝子12克、白术10克,水煎服。& & 汤药2天1剂,每剂煎2次,每天服1次。& & 方义:太子参、黄芪补气生津,半夏、白芥子化痰利气散结;白术、青皮、郁金理气健脾;海藻、牡蛎软坚散结;锁阳、菟丝子补肾助阳。& & 禁忌:山楂、辣椒、羊肉、酒以及生冷食物。& & 二诊(10月28日):服药1星期后,感觉颈部轻松,近半月饮食较前增加。其它症状同前。继续服药。& & 三诊(11月15日):有时心烦,大便稀,咽食不利,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无力,上述药方去郁金,加桔梗12克、茯苓20克。& & 四诊(11月30日):病况好转,继续服药。& & 五诊(12月26日):手触肿瘤变软缩小,心烦消失,感觉身冷乏力,舌质淡、白苔,脉浮弦。改用下方:桔梗12克、昆布12克、黄芪10克、炒白术12范、制南星6克、肉苁蓉9克、元参12克、陈皮15克、川断12克,水煎服。& & 方义:桔梗、元参利咽喉,通经络;黄芪、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昆布、制南星消痰软坚;肉苁蓉、川断补肾壮阳;陈皮理气调中,蟬睥胃,化顽痰。用法同前,消瘤丸和外用蛤蟆散继续服用。& & 六诊(12月30日):颈部小肿瘤消失,二便正常,夜间睡眠不好。上述药方加磁石20克、柏子仁15克。& & 七诊(日):肿瘤明显缩小。精神尚可。饮食较前增加,舌质淡、苔白灰,脉浮弦,继续用药。& & 八诊(1月30日):进食不舒,头疼,喉内发痒,上述药方加贝母10克。& & 九诊(2月15日):诸症减轻,舌质淡、苔灰,脉浮。& & 十诊(2月30日):症状同前。& & 十一诊(3月10日):因家务事处理不善,生闷气出现心烦,颈项憋胀,饮食不下,舌质淡、苔灰,脉数。改用下方:木香9克、枳壳12克、神曲12克、炒门术12克、鸡内金12克、牡蛎15克、川芎10克、半夏9克、昆布10克、桔梗12克、陈皮15克,水煎服。& & 方义:木香、陈皮、枳壳宽中下气;神曲、白术、鸡内金健脾开胃;牡蛎、半夏,昆布化痰散结;川芎、桔梗通利咽喉。& & 汤药改为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消瘤丸和外用蛤蟆散继续使用。& & 十二诊(3月25日):服药3天,颈部就感觉轻松,近期恢复原状,用10月12日处方,2天1剂。& & 十三诊(4月20日):肿瘤约1.2cm × 0.8cm,继续服药。& & 十四诊(5月10日):还能触到1小肿物,舌质淡,苔灰。脉浮弦。& & 十五诊(5月30日):肿瘤完全消失,停用汤药和蛤蟆散,让其服用防瘤丸五个月以善其后。& & 1989年3月,经易××介绍,几个瘤症患者来巨鹿就诊。问其情况。他们说易××现在身体很好,每天照常教课,完全治愈。& & 小结:甲状腺瘤祖国医学称“瘿瘤”,中医对此症认识甚早,早在晋代的《肘后方》就对瘿瘤有所认识,而且还提出用海藻酒来治瘿的记载。唐代《千金方》也有治瘿13法。宋代《圣济总录》将撄瘤分成石瘿、泥婴、劳瘿、忧瘿、气瘿5种。到清朝《医宗金鉴》更详细地论述了瘿瘤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方法。历代医学家对于瘿瘤的认识、辨证治疗,对于目前临床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祖国医学认为,甲状腺瘤的发病原因是由于七情太过,脏腑功能失调,尤以脾胃虚损为主,外邪侵袭,内生湿热注于十二指肠经络和奇经八脉,使气血瘀滞所导致的—种疾病。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指出:“瘿瘤由忧患气结所生。”明代《外科正宗》说:“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腑瘀血、浊气、痰滞而成。”前人的辨证诊断认识是很有道理的。& & 甲状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生于颈项,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数单一,少数2个或多个,表面光滑,色泽如皮肤:有的坚硬,有的质软,边缘规则,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推之有的能活动,有的不能活动,甲状腺瘤很容易被发现,初发生时没什么感觉,发展一定阶段时就会感到颈部不舒,憋胀,口苦、咽干、吐痰,咽食不利,有的出现视物不清,心烦,睡眠不好,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二便不正常:严重时不能进食,其至恶变,危及生命。因此,要及时治疗。& & 治疗这种疾病,中草药效果很好,没有副作用,无痛苦,且治愈后没有后遗症。& & 甲状腺瘤多发生于30-50岁之间,男女均发生。此病的预防是:不能饮用过热、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不能生气,而锻炼身体则是最好的措施。& & 本例从临床表现和四诊辨证诊断为泥瘿,属虚寒症。因此,采用扶正培本、化瘀软坚的法则,加之消瘤丸和外用蛤蟆散,功效显著。& & 武××,男,47岁,山西省浮山县林业局干部,于日初诊。& & 患者素日气短、轻咳,饮食少思,近半年感觉颈部粗大,咽中梗塞不畅,近日凸出枣大肿物,在本县医院诊断为“甲状腺肿瘤“,建议手术。患者不同意,要求药物治疗。检查肿瘤约3cm ×4cm,表面光滑,质底坚硬,推之不移,压之憋闷,舌质红、苔灰腻,脉寸浮。& & 辨证诊断:气郁血瘀凝结而致。& & 治疗方法:理气活血,化痰软坚,消肿散结。& & 用药:& & 1、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1丸,用蜂蜜水送服。& & 2、外用蛤蟆散,每日2次,每次3克,用醋调匀涂于患处。& & 3、处方:木香10克、知母12克、炙草12克、苏术10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通草6克、泽兰15克、枳实6克、细理石12克、紫石英10克,水煎服。& & 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 & 方义。木香、枳实、苏木、泽兰理气活血;知母、炙草滋阴润肺;昆布、海藻散结消肿;细理石、紫石英化瘀软坚。& & 二诊(4月8日):肿瘤变软,体积缩小二分之一,原方继服。& & 三诊(5月8日):肿瘤只剩下约1.21cm大小,舌质红、苔灰薄,脉浮缓,上方细理石改为20克,紫石英改为20克,其它药用量不变。& & 四诊(6月20日):肿瘤完全消失。肿瘤治验案五、肺癌二例& & 姜××,女,67岁,辽宁省瓦房店布西相乡渤海大队农民,于日初诊。& & 患者于1985年11月份开始出现咳嗽吐痰、胸部不舒,有时疼痛,食欲不振,身体疲倦。于1985年12月在大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诊断为“肺癌”。经治疗无效,咳嗽加重,痰中带血,胸闷气促。1986年元月在大连医学院附属医院拍片检查,见肺部有2.5cm ×3.0cm大小之肿瘤。服药、化疗后,效果不佳,咳嗽反而继续加重,胸疼彻背,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不能平卧,饮食减少,发热,咳痰不爽,痰中带血丝,大便不通,小便黄,以往曾患过糖尿病,无家族病史。& & 检查:望其面黄瘦,双目无神,嘴唇紫红,舌质青紫、苔灰腻,语音低微,脉短数。& & 辨证诊断:阴虚内热,痰热壅盛,热毒蕴结。& & 治疗方法:养阴清热,化痰散结,清热解毒。& & 禁忌:烟、香菜、生姜、辣椒、鸡肉、驴肉。& & 用药:& & 1、消瘤丸,每日1次,每次1丸,蜂蜜水送服。& & 2、止咳散,每日2次,每次3克,蜂蜜水送服。& & 3、外用蛤蟆散。每晚1次,每次5克。用醋调成稀粥状抹在右胸部。& & 4、处方:瓜蒌12克、北沙参12克、天门冬12克、金银花20克,鲜茅根30克、桔梗12克、清半夏12克、露蜂房9克、鬼臼石12克、蛇蜕6克、陈皮12克、生艾叶15克,水煎服。汤药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 & 方义:北沙参、天门冬、茅根、桔梗、半夏宣肺去痰,滋阴止血;瓜蒌、陈皮、生艾叶润肺镇咳,健胃祛痰,平逆止呕;露蜂房、金银花、蛇蜕、鬼臼石攻坚破积,消炎解毒。综合起来,有软坚化瘀、镇咳去痰、清热解毒、补虚扶正、止血止痛之效。& & 二诊(3月17日):痰中血丝消失,咳嗽好转,其它症状未见明显变化,再服3剂汤药。& & 三诊(3月19日):气短减轻,吐痰减少,但仍有咳嗽、胸疼、发热,饮食不振,舌质青紫、苔灰厚,脉数短。改用下方:当归12克、木通10克、鬼臼石12克、半夏12克、陈皮20克、金银花20克、元胡15克、五味子6克、地骨皮15克、北沙参12克、百部12克、生地12克,水煎服。& & 方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镇痛止咳,润肠通便。& & 四诊(3月21日):有轻微咳嗽,胸背疼减轻,胃脘胀,右肩沉。大便干燥,小便正常,继用前方。& & 五诊(3月24日):体温正常,二便通利,气喘减轻,患者能平卧,但仍不时咳嗽、咳痰,舌质青紫、苔灰。脉弦数。改用下方:炒山栀12克、青石英15克、蒲公英20克、知母15克、生甘草12克、黄连10克、野菊花12克、炒谷芽12克、麦门冬12克、青皮12克。水煎服。& & 方义:炒山栀、炒谷芽、青皮、枳壳健胃消胀,调气化痰:青石英、蒲公英、黄连软坚破积,清热解毒,镇疼止疼;知母、麦门冬润肺止咳、生津养肺,野菊花、生甘草和中生津。诸药综合起来,有润肺止咳、健胃消胀、化瘀解毒、镇逆止疼之效。& & 六诊(3月29日):药后气喘咳痰消失,胃胀减轻,每天能自由活动,舌质紫红、苔灰,脉弦。消瘤丸改每日3次,每次1丸;止咳散改为每日1次;外用蛤蟆散和汤药用法不变。& & 七诊(4月2日):药后无不良反应。每顿饭能吃半个馍、2个鸡蛋,能喝1杯水,而仍有咳嗽,前方继用。& & 八诊(4月5日):有时胸闷,肩背不舒,咳嗽减轻,舌质紫红、苔灰,脉弦。改用下方:广木香12克、党参12克、香附15克、川芎9克、白芍12克、金银花20克、露蜂房9克、连翘12克、炙桑白皮9克、杏仁9克、知母12克,水煎服。& 方义:广木香、香附、川芎宽胸下气,通经化瘀;党参固守正气;白芍、金银花、露蜂房、连翘消肿解毒,软坚散结;杏仁、炙桑白皮、知母滋阴润肺,止咳定喘。& & 九诊(4月7日):胸闷消失,肩背沉减轻,夜间多梦。上方加磁石12克、琥珀9克。& & 十诊(4月11日):咳嗽消除,有时咯痰,舌质红、苔灰,脉弦,原方继服。& & 十一诊(4月14日):肩背沉明显好转,继续用药观察。& & 十二诊(4月18日):患者每日在郊区散步,每顿饭能吃1个馒头,喝1碗稀饭,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建议取药回家服用。& & 本例患者共服汤药130余剂,消瘤丸4000克,外用蛤蟆散2000克,止咳散1000克。& & 于1989年9月随访,患者身体健康,每天能正常操持家务劳动。& & 小结:肺癌在祖国医学里又称“肺积”、“息贲”。它是一种十分顽固、危害极大的疾病,它发病快,病程较短,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很快就会死亡。如能及时治疗,用药准确。则很快就能使自觉症状消失,经长期用药就会得以痊愈。对晚期患者来说,只要能坚持服药,就能控制癌瘤的发展,延长其寿命,有的还能痊愈。& & 中医治病整体观念强,效果好,采用标本兼治、治阴扶阳、治阳扶阴、治气生血、治血补气、有升有降、有攻有守、辨证统一的治疗原则。& & 肺癌发病年龄在30-70岁之间,60岁左右的人多见。这种病起初没有明显症状,有的只是出现咳嗽、吐痰、胸闷、四肢乏力等症状;有的是由长期不愈的肺病,如气管炎、慢性肺炎、肺气肿等病转变而成;有的与伤风、感冒发烧所表现的症状分不清而容易被人忽视;有的是在检查时发现的。病情发展后,出现阵发性干咳。或刺激性呛咳,有的吐白色沫痰,声音嘶哑;进一步发展,吐粘痰,或吐痰带血丝,并有咳嗽、气喘、胸闷、肩背沉重、食欲不振、大便秘结或大便不通、小便不利等症状。发展到晚期,吐痰带血或吐鲜血,胸部憋胀,不能纳食;有的胸背疼痛难忍;有的出现胸部积液,出现气急不能仰卧、二便不通等现象;还有的出现腰部疼痛不能坐立,甚至下肢瘫痪,很快死亡。& & 肺癌的发病原因是环境污染和七情不舒,而吸烟也是发病的一个因素。& & 预防肺癌,首先应注意环境卫生,避免忧思郁怒,不吸烟。经常在花草树木较多的地方锻炼,但不能过累。对于慢性肺部疾病。应及早治疗,或每年春秋服用消瘤丸两个月最佳。平时应多吃胡萝卜、白萝卜、生姜等蔬菜及玉米和豆类。& & 本例从临床辨证来看属中期肺癌,属虚有实,有热有毒,故以养阴清热、化瘀散结、清热解毒为法则,配方随证加减,终获疗效。& & 刘××,男,60岁,山东省高密县注沟乡篷戈庄村农民,于日初诊。& & 患者于1986年2月份,出现发热不退。肩膀酸痛。胸闷咳嗽,吐痰带血。饮食减少。先在本村以感冒治疗未好转,诸症逐渐加重、后到乡医院检查,发现右肺上部有阴影,用消炎药治疗两个月仍无效,疑为“肺癌”。于1986年4月,到青岛市南区第一医院检查,诊断为“右中心型肺癌,并右下叶不完全扩张”,建议其放疗和化疗。病人情绪不安,思虑重重。其子闻知能用中药治疗,便带着父亲前来就诊。经检查,患者舌质青、苔黄厚腻,且舌边有瘀斑,脉弦数,以往患者身体不好,家祖中没有患过肺病。& & 中医辨证:瘀血阻滞,热毒内蕴。& &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 禁忌:烟、酒、辣椒、鱼、羊肉。& & 用药:& & 1、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1丸,蜂蜜水送服。& & 2、外用蛤蟆散,每日1-2次,每次5克,用醋调成糊状涂在右胸部。& & 3、处方:瓜蒌20克、夏枯草30克,丹参20克、穿山甲10克、猪苓15克、炒蒲黄20克,郁金10克,昆布20克,海藻20克,山豆根20克、百合10克、贝母10克,水煎服。汤药每2天1剂,每剂煎2次,每日早晚各服1次。& & 方义: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山豆根、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丹参、穿山甲、郁金活血去瘀,止痛;百合、川贝母。瓜蒌润肺去痰,滋阴;炒蒲黄,猪苓渗湿止血。诸药综合在一起,有消肿止痛。软坚化瘀、止血渗湿、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扶正祛邪之功效。& & 二诊(6月2日):用药后诸症减轻,但肩膀困乏。原方去蒲黄,加桂枝6克,继续服用。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1丸,外用蛤蟆散。每日1-2次。& & 三诊(6月22日):服药后咳嗽好转。若劳累。则气短、胸疼。大小便正常,舌质红紫、苔白,脉弦数。上方加党参15克,继续服用。其他药用法同前。& & 四诊(7月13日),咳嗽减轻,食欲尚可,二便正常,胸部沉闷。仍用前方加沙参15克,继服汤剂。其它药用法同前。& & 五诊(7月30):经拍片透视,和以前对比右下阻塞性炎症较前吸收,但支气管仍呈不规则狭窄,左肋膈角粘连。改用下方:当归12克、虫草10克,半枝莲20克、桂枝12克、荆芥12克、赤芍10克、僵蚕12克、紫苑9克、天花粉12克、葶苈子12克、瓦楞子12克,水煎服。& & 方义:当归、赤芍活血止血,去瘀养心,虫草、紫苑、天花粉、葶苈子润肺止咳,潜阳生清;半枝莲、瓦楞子、僵蚕解毒散结,补肺去腐,桂枝、荆芥温经化痰。诸药合用有补肺中不足、解毒消肿、去腐生新之效。& & 汤药2天1剂,每剂煎2次,每日早晚各服1次。消瘤丸和蛤蟆散用法不变。& & 六诊(8月15日):胸闷好转,仍有咳嗽,精神不振,舌质紫红、苔黄白,脉沉弦。上方加太子参12克、炙甘草12克,继续服用。& & 七诊(8月28日):咳嗽消失,有时右肩沉,饭后吐痰涎,反酸水,上方去紫苑、葶苈子、虫草,加红花10克、丹参10克、白术15克。& & 八诊(9月14日):近几天大便干,右肩轻快。上方去白术,加川朴12克,继续服用。& & 九诊(9月30日):自觉症状消失,饮食如常人,精神尚可,停服草药和外用蛤蟆散。消瘤丸继续服用。& & 十诊(10月16日):清早醒后口干舌燥。其它症状稍减。用下面处方。藕50克、炒白萝卜子25克、黑豆25克、老丝瓜50克、向日葵心50克,共合一起,用开水冲泡,然肝服下,每日1次。消瘤丸继服,用量不变。& & 十一诊(10月29日),服用上方5天,口干舌燥消失。& & 十二诊(11月12日):患者饮食正常,每天参加生产劳动,没有不舒服感觉,建议服消瘤丸1个月后复查。& & 患者于1987年2月,拍片复查,肿块已完全消除。1988年2月,刘××带着1名食道癌患者前来就诊时,自述其身体很好。1989年10月前去随访,患者因天气炎热、劳累过度,患心肌梗塞死亡。& & 小结:肺癌发生十分广泛,死亡率高。中医认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劳累过度及不良环境的影响,其次是六淫、七情;另外,吸烟也是致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肺于手太阴之枢,为十二经之首,主—身之气,朝百脉,司清降,温煦全身。肺脏有病,往往会影响全身。过度劳累必损伤正气,六淫乘虚而入,扰及手太阴之枢,发生病变。六淫为风、寒、暑、湿、燥、火,为天之六气,在正常情况下,无害于人体。六气太过,无影无踪而侵入机体,故称之谓邪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长期吸入粉尘,沉积肺内,致使肺气不畅。肃降失调。粉尘为金石之类,性质燥烈,入郁肺内,化热伤阴,灼津为痰,痰多粘稠,气滞痰壅,血瘀阻络,痰瘀互结,痺阻肺脉而胸痛。久之,肺阴亏耗,阴虚生热,伤及肺络,迫血妄行,遇寒则凝,变化成积,储毒生长,遇火则发。& &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俗话说:“气是无烟火炮,”七情为脏腑精气所主,过于剧烈或持续太久,会导致疾病。若悲哀太甚,则肺气抑郁,甚至耗气伤阴,致形瘁气伤。吸烟污染肺气,会积留浊物。& & 上述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引起癌变,出现的症状是:声音嘶哑,饮食不振,心烦气喘,咳嗽,吐痰带血,咯血,疼痛,夜不能寝,消瘦,全身浮肿,瘫痪。《素问》说:“肺咳之状,咳而喘息,甚至唾血……而面浮气逆。”《灵枢经》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破睏。”《难经》称:“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复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这些记载介绍了肺癌的一些症状。宋代就有治疗肺癌的方荆。余父传授治疗肺癌大忌攻破,重于宣,兼于补,轻于发。宣即清,补即散,发即解。他对预防也非常重视,他说:“早睡早起,能使情志安静,神气充盈,肺气清肃,百病不生。”对饮食也很注意,他说:“过食辛辣伤于肺,辣椒最为禁忌。”这些不仅能使我认识肺癌之特征,而且也是进行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 & 本例患者是中心型肺癌,因久感风邪扰侵太阴,瘀血阻滞,热毒内蕴,故治宜活血化瘀、清化肺腑、解毒散结,而获疗效。&肿瘤治验案六、胃癌一例& & 高××,男,51岁,天津轧钢六厂干部。于1990年6月来诊。患者素日胃口消化不良,吸收欠佳,吃过硬、过热、生冷和难消化食物后作疼。近几年体力下降,身体消瘦。& & 4月份出现胃口慢性疼痛,食欲不振,有时呕吐。在天津市医院治疗有所好转,但患者没有重视。5月份胃部疼痛加重,胸闷气胀,去天津市医院治疗,病情缓解。12月份胃口部疼痛又加重,每天注射止疼针2次。连续呕吐,次数增加,严重时吐出淡红色肉状物质。遂去天津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胃角腺癌”,医生建议手术切除,但患者不同意,决心求中医治疗。在当地中医院用药月余,未见效果,其弟带他前来求医。患者自述近期胃口部胀满疼痛,有时剧烈,胸闷背沉。食欲不振,食不辨味,嗳气呕吐,全身乏困。夜不能安睡,面色黄,消瘦。体重下降到45公斤。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边黑有瘀血点、苔光,脉细数而涩滞。手触胃部发硬。& & 辨征诊断:胃腑虚弱,浊气上逆,肝脏疏泄不利,七情之火郁于阳明,饮食之毒蕴结于胃,致使发生癌瘤。& & 治疗方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清热解毒,化瘀消肿。& & 禁忌:酒、肉、花生、瓜子、辣椒、山楂、柿子。& & 用药;& & 1、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5克,用白开水送下。& & 2、外用蛤蟆散,每日1次,每次3克,用醋调成稀粥状涂在左侧胃区皮肤上。& & 3、拔火罐,选后背部脾俞穴、胃俞穴及三焦穴。具体做法是:取1瓷瓦片用锤击碎,选取锋利的薄片,用酒精消毒后,在选定的穴位上轻轻划破,然后速用火罐拔,约10分钟后取下火罐。刀口处放少许冰硼散即可。先拔胃俞穴,次拔脾俞穴,再拔三焦俞穴,每日1个穴位,每穴位拔1次。& & 4、处方:郁金12克、枳壳6克、旋复花4克、代赭石20克、党参10克、白芍12克、焦三仙9克、柴胡12克、条黄芩12克、山慈菇12克、土茯苓12克,水煎服。汤药2天1剂,每剂煎2次,每日早晚各服1次。& & 方义:郁金、白芍活血化瘀;枳壳、焦三仙醒脾健胃;旋复花、代赭石降逆镇冲;党参补中益气;柴胡、条黄芩升清降浊;山慈菇、土茯苓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 二诊(12月25日):嗳气次数减少,呕吐减轻,其他症状不明显,继续服药。& & 三诊(1月11日):疼痛好转,偶尔有暖气、舌质紫红、无苔,脉数涩滞。& & 四诊(1月29日):前几天下午呕吐严重,近日稳定,全身乏困。胃疼厌食,胸部憋闷,背沉,便干。改用下方:党参15克、川牛膝12克、藿香12克、柿蒂10个、鸡内金6克、炒神曲12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寒水石20克、丹参15克、山慈菇10克,水煎服,用法同前。& & 方义:党参、川牛膝镇精益智,强筋骨;藿香,柿蒂醒脾和胃,和中止呕;鸡内金、炒神曲开胃助食;柴胡、黄芩疏肝解郁,升清降浊;寒水石、丹参、山慈菇活血化瘀,解毒消肿。& & 五诊(6月15日):药后感觉有力,饮食增加,睡眠正常,其它症状不明显,舌质紫且边有瘀点,脉数涩。原方继续服用。& & 六诊(2月30日):呕吐基本消除,仍有嗳气,有时胃部刺疼。上方去藿香、柿蒂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 & 七诊(3月9扫):疼痛减轻,胸部发热憋闷,背沉,大便干且次数少。小便正常,继续用药。& & 八诊(3月17日):食欲不振,胃部时有疼痛。偶尔嗳气,背沉,有时咳黄痰块,舌质紫且边有瘀点,脉数涩。改用下方:炙乳香10克、炙没药10克、清半夏12克、陈皮20克、广木香12克、索罗子12克、砂仁6克、白豆蔻6克、银柴胡10克、条黄芩10克、半枝莲15克,水煎服。& & 方义:炙乳香、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止疼;清半夏、陈皮、广木香行气化瘀止痛;索罗子、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砂仁、白豆蔻理气止呕;银柴胡、条黄芩升清降浊。& & 九诊(4月28日):诸症减轻,饮食入口有香味,继续用药。& & 十诊(5月9日):背沉、胸闷明显减轻,吐痰减少。继续用药。& & 十一诊(5月19日):疼痛时间缩短,但仍有嗳气,有时呕吐,全身无力,饮食不振。上方去白豆蔻、清半夏,加川断10克、党参10克。& & 十二诊(6月12日):下肢力增,背沉现象基本消失。改用下方:炒白术12克、丁香6克、乳香10、没药10克、鬼臼石10克、炒麦芽6克、枳壳12克、五味子10克、花蕊石10克、天门冬12克、紫苏梗10克,水煎服。用法同前,其它药按原方服用。& & 方义:疏肝开胃,活血止疼,消炎解毒,软坚散结。& & 十三诊(6月17日):饮食增加,嗳气解除,继续服药。& & 十四诊(7月5日):诸症基本稳定,饮食不慎则胃疼,舌质紫红、边有瘀点,脉弦涩。改用下方:当归12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人参10克、天花粉10克、黄芪20克、白蒺藜6克、木通12克、连翘12克,水煎服,用法同前。& & 方义: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人参、甘草、天花粉、黄芪益气生津,托毒祛浊;白蒺藜、连翘散结解毒;木通、茯苓通利大便。& & 十五诊(7月17日):药后咽喉发干,口渴,饮食尚可。上方去人参,加麦门冬12克,继续用药。& & 十六诊(7月28日):口渴咽干减轻,但仍有胃疼。消瘤丸每日4丸,其它药用法如前。& & 十七诊(8月7日):胃胀发热,其它尚可。上方加木香6克、槟榔6克,继续用药。& & 十八诊(8月16日):有时烦躁,胃部不舒,其它未见异常。胃镜检查确诊:“浅表性胃窦炎”。& & 十九诊(8月22日):胃部有时发账,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数无力,改用下方:野菊草10克、炒白术20克、党参10克、鸡内金10克、丹参15克、连翘10克、寒水石10克、炒神油15克,水煎服,用法同前。& & 方义:党参、野菊草填精益智,强筋骨;炒白术、鸡内金、炒神曲开胃健脾,助饮食,寒水石、连翘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 二十诊(9月18日),感觉很好,患者面色变红,舌质红紫有瘢点,脉浮缓。前方续服,每日服防瘤丸2个,以巩固疗效。& & 二十一诊(11月20日):患者前来复诊,自述每顿饭吃2个半馍、喝2碗稀饭,体力增加,舌质赤、苔白,脉缓和。& & 二十二诊(1992年1月):患者身体—般状态好,无不良反映。& & 小结:胃癌在祖国医学里有“反胃”、“胃反”、“隔气”、“翻胃”、¨胃脘痛”等名称。我国最早的著名经典著作《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说:“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食饭不下。”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描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详细记载了对胃反的不同表现症状,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剂。清代吴谦《医宗金鉴》说:“三阳热结,谓胃、小肠、大肠三府热解不散。灼伤津液也。胃之上口为贲门。小肠之上口为幽门。大肠之上口为魄门,三府津液既伤,三门自然干枯而水谷出入之道小得流通矣,贲门干枯则纳入水谷之道路狭隘,故食不能下为噎塞也。幽门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狭隘。则魄门自应燥涩难行也。胸疼如刺。胃皖伤也;便如羊屎,津液枯也;吐沫呕血、血液不行,皆死证也。”这些记载对于我们研究胃癌具有重要价值。胃为容纳之脏器,直接接纳食物进行消化,故中药治疗胃癌配方得当,很快就能控制其发展。如能坚持服药,可获满意疗效,甚至痊愈。& & 本例因多年胃功能有障碍,吸收能力差,胃津液不足,兼脾不健运,肝脏疏泄不利,伙食之毒和七情之火,共聚于胃,结而成瘤,日久癌变。固治疗以舒肝和胃、清热解毒为重点,经过近1年的精心治疗,获得痊愈。肿瘤治验案七、肝癌一例& & 卢××,女,34岁,河北街巨鹿县堤村乡西柏社村农民,于日初诊。& & 患者性情暴烈,易怒,一次因丈夫把钱丢失,其得知而人涕,3日未进食物。此后,精神不佳,头疼、胸闷,两胁憋胀,夜间往往惊醒,大便溏、小便黄,逐渐消瘦。1949年3月,手触及右胁肝部有3个肿物联结一起,患者出现全身乏力、发烧症状,经注射消炎退烧针剂不效,服用汤药也无疗效,肿物日渐增大。患者到巨鹿县医院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之病势日趋严重,饮食甚微,肝区出现疼痛现象。& & 经亲属介绍,遂邀我前往诊断治疗:见患者卧床不起,面色青黄,全身消瘦。经检查,其肿瘤大者如核桃,小者似枣,质坚硬,微凸出皮肤,推之不能移动,舌质绛红且舌边有紫斑,苔灰黄腻,脉弱紧涩。& & 辨证诊断:恚怒忧思伤于气,气病及血,肝脏血脉瘀阻,脾虚失统,热郁火扰肝络发生癌瘤。& & 治疗方法:平肝健脾,软坚散结。& & 禁忌,酱油、酒、猪肉、香莱。& & 用药:& & 1、散剂:牛黄10克、麝香5克、滑石20克、鹿茸15克、砂仁10克、地蝎虎5条(放新瓦上焙干用)、蜣螂5个(放于新瓦上焙干用)。以上7味共碾为细末,每日2次,每次2克,用温白水送服。方义:通经开窍,解诸毒。& & 2、处方:当归12克、丝瓜络15克、川朴10克、茵陈20克、菊花20克、炒谷芽10克、赤芍12克、甘草12克,水煎服。汤药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 & 方义:当归、赤芍活血养肝;川朴、炒谷芽开胃健脾,丝瓜络通经活血;鳖甲、茵陈、甘草散结消痞;菊花,陈皮、郁金疏肝解痛。& & 二诊(6月51日):用药3天,疼痛减轻,继续用药。& & 三诊(6月8日):胸闷、两胁憋胀症状好转,饮食稍有增加,肿块没有变化,舌质绛红边有紫斑,脉弦紧涩。前汤方加三棱6克,莪术6克,继续服用。& & 四诊(6月13日):有时想饮食,有时厌食,其它症状同上。& & 改用下方:大青叶10克、龟板20克、牡蛎15克、元胡20克、三英石20克、白术10克、内金10克、红花10克、茜草10克、桑叶10克、川芎12克,大枣5个为药引,水煎服。& & 方义:大青叶、桑叶平肝解郁;三英石、龟板、牡蛎软坚散结;元胡、川芎活血止痛;红花、茜草活血化瘀;白术、内金补脾健胃。用法同前。& & 五诊(6月18日):右胁疼痛减轻,饮食好转,大便微溏,小便黄。上方续服。& & 六诊(6月22日):感觉腹内有冷气,不能安睡,仍然发烧。舌质绛红边有紫斑,脉弦紧涩。散剂方中去麝香,加琥珀10克,照原来用量服用。& & 七诊(6月28日):右胁偶有疼痛,精神较前好转,面色有华,小便短,仍有发烧、乏困、头晕症状。& & 改用下方:生地20克、地丁20克、鳖甲12克、花粉12克、天门冬12克、煅磁石12克、茯苓20克、泽兰15克、丹参20克、枳壳10克、砂仁10克、青皮10克,水煎服。& & 方义:生地、地丁、花粉、天冬凉血解毒;鳖甲入经搜邪;煅磁石。茯苓养心安神,泽兰、丹参养肝;枳壳、砂仁、青皮理气导滞。& & 八诊(7月5日):仍有发烧,肋疼明显减轻,有时憋胀。上方加木香10克。& & 九诊(7月10日):早晚发烧,四肢无力。有时疼,近几日不想喝药,干呕。& & 改用下面单方:藕5片、冬瓜皮10克、大枣5克、鲜茅根20克、赤小豆10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半碗为宜。& & 十诊(7月17日):干呕现象消失。按6月2日药方服药。& & 十一诊(7月24日):肝区有时疼,精神好转,头疼减轻,而仍有发烧;舌质红边有紫斑,脉弦涩。& & 服用下方:黄连10克、木通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丹皮10克、黄芩12克、川朴10克、龙胆草10克、漏芦15克、佛手12克、白芍15克,水煎服。& & 方义。凉血活血,平肝解郁,通经止痛,软坚散结。用法同前。& & 十二诊(7月30日):近几日肝区未疼,饮食增加,发烧减轻。继续用药。& & 十三诊(8月6日):体温恢复正常,而右胁部不舒,舌质红边有紫斑,脉弦涩,继续服用前方。& & 十四诊(8月13日):肿瘤微有缩小,但患者闻到药味后就干呕、头痛。停服上面药物,改为散剂治疗。& & 处方:党参30克、山药30克、丹皮30克、红花20克、白芍20克、鳖甲20克、牡蛎30克、甘草10克、香附20克、半夏10克、穿山甲20克、枳实20克、大黄10克、陈皮20克、郁金2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共碾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5克,用白糖水冲服,1个月服完。& & 十五诊(9月17日):患者近1个月精神很好,二便正常。有时肝区不舒、舌质红边有紫斑、黄灰苔,脉弦涩,再服药1个月。& & 十六诊(10月17日):患者能够下床行走。每顿能吃半个馒头,喝1碗汤,肿瘤明显缩小。原方不变继续服用。& & 十七诊(11月17日):偶有疼痛,其它均正常。此方加赤芍20克、金银花20克、僵蚕10克、槟榔20克,继续服用。& & 十八诊(12月17日):肝区有时有跳动感,其它未见异常,舌质红,舌边紫斑缩小,脉沉短弦,继续用药。& & 十九诊(1950年元月17日):手触小肿瘤消除,最大肿物缩为如枣大,再服药1个月。& & 二十诊(2月20日):患者精神很好,每日走村串户游玩,面色红润。& & 改服下方:沙参20克、何首乌20克、青木香20克、白芷20克、苍术15克、川楝子10克、黄芪30克、五味子10克、山萸肉20克、犀角20克、赤芍20克、丹皮20克、小海石20克、瓦楞子10克、元胡20克,共碾为细末,用量用法同前。& & 二十一诊(3月20日):上星期呕吐了几次浓浊物,其它未见异常。舌质红边有紫斑,舌灰黄,脉沉弦。继续服用。& & 二十二诊(4月20日):手触只剩下1个小肿瘤,质坚硬。& & 改用汤药治疗:当归12克、黄芪12克、川贝10克、白芍12克、郁金10克、龟板10克、鳖甲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 & 二十三诊(4月30日):药后无不良反应,继续服用。& & 二十四诊(5月10日):肿物缩小,舌质红边紫、苔灰,脉沉弦。上方加蚤休10克、天精草10克,继续服用。& & 二十五诊(5月20日):每顿饭能食1个馒头,1碗汤,精神尚可。未有不舒现象。继续用药。& & 二十六诊(5月28日):肿瘤消失,舌质灰、薄苔,脉弦。用白芍500克,鳖甲500克。栀子500克,共碾为细末,每日饭后吃1次,每次4克,以彻底根治。& & 于1950年6月随访,患者身体健康,每天都参加活动。患者于1987年6月寿终,终年73岁。& & 小结:肝癌在祖国医学里有“肝积”,“积聚”、“症瘕”、“癖黄”,“肥气”等名称。肝癌很早就有记载。《内经》说。“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右胁下如覆杯。”隋代《诸病源候论》载:“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胁下满痛而身发黄,名为癖黄。”宋《圣济总录》记:“肝气壅盛,肋下结块,腹内引痛,大小便赤涩,饮食减少。”这些记载都描绘了肝癌的一些症状。明、清许多书籍都载有治疗肝癌的方药,但大多数是晚期症状的方剂,故效果不佳。& & 肝癌发病快、恶化快,死亡率高,最顽固。目前,中医中药治疗和控制肝癌效果比较理想。其副作用少,药后首先能缓解症状,控制其发展。但中药治疗周期长,一般需要治疗1年左右,方能使患者转危为安。只要精心诊治,可获较好的疗效。& & 中医治疗肝癌,主要应用平肝养血补气、活血化瘀的药物,并佐以补脾健胃的药物治疗,而不宜泻,不宜用性烈的药味。& & 本例因喜怒无常,使气血逆乱,肝失去疏泄条达之用。肝血亏虚,被气毒、火毒长期损伤,以致发生癌瘤。从临床表现症状和四诊辨证相结合,拟以平肝健脾、软坚散结为法则,经过近1年的治疗,使患者存活了30余年之久。肿瘤治验案八、直肠癌一例& & 林××,女,51岁,在天津市政府工作。于日初诊。& & 患者于1989年5月,感觉胃部不舒,大便干燥不利,有时少腹部疼、大便有时带血等症状。日在天津市医院×线检查:“印象直肠癌”,建议手术和化疗。患者不同意,经亲友介绍来诊。& & 患者近期胃部不舒,夜不能寐,全身无力,饮食时干呕,大腹部刺疼,7-8天不大便,便时里急后重,有时带血。面色苍白无华,舌质暗红、苔黄腻,脉芤而数,其家祖辈无此病。& & 辨证分析:过劳伤脾,脾胃不和,运化失司,湿热内生,热毒蕴结,流注于肠,结而为肿瘤。& & 治疗方法:健脾和胃,祛湿清热,解毒散结,通利胃肠。& & 禁忌:花生、瓜子、羊肉、鸡肉、辣椒。& & 用药:& & 1、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2丸,用蜂蜜水冲服。& & 2、处方:茄根20克、马齿苋10克、老丝瓜6克、赤小豆10克、小麦10克、谷芽10克、荷叶10克、大葱10克,水煎服,每日服1次,1日1换。& & 方义:茄根泻热散血消肿;马齿苋解毒利肠;老丝瓜凉血解毒、通经络、行血脉、滑肠止血;赤小豆通小肠、利小便、消肿排脓;小麦养心除烦、补虚养气、助五脏、厚肠胃;谷芽开胃健脾、下气合中、消食化积;荷叶助脾胃、升发阳气、散瘀血、生新血;大葱除湿散寒。& & 二诊(1月30日)用药10天。大便通,但仍干燥,心烦好转,其它未见明显变化,原方续服。& & 三诊(2月15日):近半月便血2次,在排便过程中肠道疼,有不舒服的感觉。舌质暗、苔黄腻,脉芤而数。上方加石榴皮10克、侧柏炭10克,按原法服用。& & 四诊(2月30日):大便未带血,2天1次,且便干.停用单方,消瘤丸用量不变。& & 改用下面处方:牵牛子10克、山豆根12克、荆芥10克、妙苡米12克、白花蛇舌草12克、大黄12克、海浮石20克、丹参20克、防风10克、炒神曲12克、红藤10克、瓦楞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合—起中午服下。& & 方义:牵牛子、大黄通肠润便;山豆根、白花蛇舌草、红藤活血清热解毒;炒苡米、炒神曲开胃健脾;丹参、海浮石、瓦楞子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防风、荆芥逐湿散寒,搜肠中恶血。& & 五诊(3月15日):大便干,少腹有时疼痛,饮食微增,心烦减轻,干呕,夜不能寐,精神压力很大,每日总担心大便不顺利,舌质暗红、苔黄,脉数尺沉。& & 改用下方:陈皮30克、半夏12克、厚朴10克、知母10克、炙桑白皮10克、甘草10克、茯神15克、料姜石10克、野菊花10克,水煎服。& & 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消瘤丸用量不变。& & 六诊(3月29日):干呕、心烦消失。夜能安睡7个小时,但仍腹疼,乏力,胃部有时胀满。& & 改用下方:白花蛇舌草15克、土茯苓15克、郁金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鳖甲15克、党参10克、鸡内金10克、红花10克、雪连根10克、熟地10克,水煎服,用法同前。方义:活血化瘀,散结消肿,解毒止疼,健脾开胃。& & 七诊(4月14日):诸症减轻,舌质暗红、苔灰微黄,脉沉弱无力,原方续服。& & 八诊(4月29日):患者精神较前好转,每顿能吃1个馒头,喝1碗粥。但仍有腹疼,少腹发胀,夜间盗汗。上方去熟地、白术,加厚朴15克、黄芩15克、生地15克,继续服用。& & 九诊(5月15日):腹疼、腹胀好转,夜能安睡,而下午困乏,舌黄红、苔灰。脉沉弱,继续用药。& & 十诊(5月24日):盗汗现象消失,腹部微疼,近几天开始便出大量浓浊物。& & 改用下方:陈皮30克、木通10克,野菊花20克、五灵脂10克,苏木10克、枳壳12克、龙葵10克、寒水石10克、忍冬藤15克,水煎服。& & 汤药2天1剂,每剂煎2次,每日服1次。& & 方义:五灵脂行气止瘀;木通、陈皮、枳壳健脾胃;苏木、野菊花、龙葵、忍冬藤、寒水石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 十一诊(6月15日):少腹部未疼,其它正常,继续用药观察。& & 十二诊(6月30日):没有不舒感觉,在天津市医院检查,癌瘤消失,未见异常。服用防癌丸2个月,以巩固疗效。原方续服。& & 十三诊(7月15日):没有不适感觉,每天带孙女遂玩,还操持些家务劳动。服用防瘤丸两个月,以巩固疗效。& & 于1989年10月随访,患者身体健康。& & (按) &肠癌在祖国医学里又有“脏毒”、“肠覃”、“肠风”、“锁肛痔”、“肠癖“、“积聚“等名称,而运化水谷之功能较弱,清浊分化不细致,邪客留于肠,加之湿热、火毒的积聚,导致癌变。故以健睥和胃、除湿解热、解毒散结为法则,以消瘤丸为主要成份;然后,配合汤药,对症调理,使患者治疗7个月转危为安。肿瘤治验案九、肠系膜淋巴肉瘤一例& & 石××,男,67岁,河北省威县南李村乡第三口村教师,于日初诊。& & 患者患有胆囊炎、肝炎数十年,胸胁不舒,不时干呕,四肢无力,大便溏。为此,在饮食方面他很注意,凡生冷、热性、难消化及肉类食物都禁口,中西药物从未间断。1988年切,出现头晕、视力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且肝区时有疼痛,手触右肋下有一肿物,质微硬,压之疼痛。在本地医院检查,诊断为“肿瘤”,经治疗未见明显效果。1989年3月,患者在邢台地区人民医院做B超检查,结果为“右中腹呈现8.5cm × 5.6cm大小液性暗区,边界清楚,内部无回声。超声印象:肠系膜淋巴肉瘤。”因其体质较弱,未行手术,卧床不起。其弟在报纸上得知我的消息后,前来求医,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况,余依其病况拟方。& & 禁忌:猪肉、酒、花生、生姜、香菜。& & 用药:& & 1、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1丸,用温水送服。& & 2、外用蛤蟆散。每日2次,每次5克,用醋调匀抹于瘤体上。& & 3、处方:人参15克、龙胆草20克、制蚤休10克、乌药12克、麦芽15克、决明子12克、旱三七10克。& & 汤药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 & 方义。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龙胆草清肝胆邪热;制蚤休软坚散结;旱三七活血化瘀,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麦芽助消化、增食欲;决明子清利头目。诸药合用,有添精益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解毒消肿之效。& & 二诊(4月24日):用药10天,疼痛大减。精神增加,继续用药。& & 三诊(5月12日):疼痛消失,人扶之能下床行走,每顿能食2个鸡蛋、1碗挂面。但仍头晕,视力欠佳,大便溏。上方加菊花20克,白芷10克,龙骨20克,继续服用。& & 四诊(5月22日):诸症好转。消瘤丸每次增服1丸,其他药用量不变。& & 五诊(5月30日),患者于5月24日在威县人民医院做B超复查,肿瘤约4.5cm × 3.3cm大小。& & 外用蛤蟆散每日增1次,消瘤丸用量不变。汤药改服下方:茵陈20克、紫花地丁20克,鳖甲2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吴茱萸12克、索罗子10克、大青叶10克、八月札10克,蜂房12克、牡蛎15克。水煎服。汤药2天1剂,每剂煎2次,每日服1次。& & 方义:茵陈、大青叶柔肝利胆,紫花地丁、蜂房、鳖甲、牡蛎软坚散结、解毒消肿:赤芍、桃仁活血化瘀,吴茱萸、索罗子、八月札疏肝理气。& & 六诊(6月15日):有时饮食不香,其它未见异常。上方加白术10克,继续用药。& & 七诊(6月30日):近几日右胁抽疼,上方加元胡20克。& & 八诊(7月13日):疼痛好转,原方续服。& & 九诊(7月29日):偶有胸闷现象,其它均正常,手触肿物明显变小。& & 十诊(8月20日》:患者在本县医院做B超复查,肿物约为2.1cm × 1.7cm。明显好转,触及肿物质地较前硬。& & 改用下方:当归12克、桃仁6克、莱菔子10克、红花10克、没药10克、白芍20克、泽兰15克、青皮10克、甘草10克、槟榔6克、龙胆草20克,水煎服。用法同前,消瘤丸和外用蛤蟆散继续使用。& & 方义:软坚散结、消肿核。& & 十一诊(9月10日):近期自觉症状良好,患者能干些家务活,继续服药。& & 十二诊(9月22日):手触肿物完全消失,停服草药和外用蛤蟆散:消瘤丸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 十三诊(10月18日):患者来就诊。见其面色红润,言语清晰,舌质红,苔白,脉弦有力,B超探查,肿瘤消失。嘱患者服防瘤丸3个月,以清除后患。肿瘤治验案十、食道癌一例& & 刘××,女,67岁,河北省巨鹿县董营乡解田庄村农民,于1986年11月初诊。& & 患者于日清晨,因家务事与老伴发生口角,坐在门外一块石头上啼哭良久。全日滴水未进,晚上出现胸腹张满,呻吟叹息,当晚吐酸水及白痰。以后每日腹痛1-2次,不欲饮食。偶有进食时,觉有梗噎,进食时常常吞咽两次。全身无力。逐渐消瘦。近期吃馒头类食物常常发噎,而只能吃些面条之类的流食。同年11月13日,在河北省宁晋县医院耿庄桥分院进行×线检查,发现食管中段虫蛀状狭窄,长约5公分,其它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食管肿物”,医生建议其到大医院继续检查。患者于日到邢台地区人民医院进行×线检查,诊断为“食道癌”。医生建议其手术治疗和放疗,患者家属举棋不定。闻病友言我能治此病,遂来诊。患者舌质暗红、苔微白厚,脉细涩,面色黄且面部消瘦,体重仅37公斤,语音低微,精神不振,咽食噎。自述近2个月只进流食,胸、背疼,吐白痰,大便稀少,小便正常。查病史,年轻时患过胃下垂、贫血等症。& & 辨证诊断:情志郁结,寒邪风毒侵于足阳明经,胃正气虚,气不化水,津液不布,食管干枯。& & 治疗方法:理气活血,生津养胃,逐湿解毒。& & 用药:& & 1、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1丸,用温白开水冲服。& & 2、外用蛤蟆散,每日1次,每次0.5克,用米醋调和涂于食道部位皮肤上。& & 3、处方:陈皮20克、瓦楞子10克、苍术15克、赤芍12克、僵蚕12克、地丁20克、土茯苓15克、肉桂10克,内金10克、丹参15克、甘草12克、半夏10克,水煎服。汤药2天1剂,每剂煎2次,每天服1次。& & 方义:陈皮、半夏理气化痰;瓦楞子、内金通经散结;土茯苓,僵蚕除湿解毒;赤芍、丹参活血止疼;苍术、肉桂温经养胃,甘草,地丁利咽消肿。& & 二诊(11月29日):3剂药后疼痛减轻,但胸闷、打嗝,喉内发痒。上述药方去苍术、肉桂,加丁香6克、沙参12克,继续服用。& & 三诊(12月6日):喉部不发痒,疼痛消失,嗝气减轻,食噎好转,夜间觉闷憋、气短,大便稀,舌质暗红、苔灰厚,脉细涩。调处方:射干12克、木香10克、炒神曲20克、陈皮12克、川芎10克、桔梗12克、土茯苓15克、白术10克、地丁20克、紫石英15克、小海石10克,水煎服,用法同前。& & 方义:射干、桔梗、土茯苓、地丁祛痰利咽、解毒消肿;木香、川芎、陈皮宽胸下气;白术、神曲健脾和胃;紫石英、小海石软坚散结。& & 四诊(12月13日):嗝气消失,胸内发热,大便成形,每日3次,量少,继续用药。& & 五诊(12月20日):病况好转。用12月6日处方,去木香、白术,加知母12克、贝母12克,继续服用。& & 六诊(12月26日):症状缓解,舌质红微暗,舌苔灰厚,脉细涩,继续用药。& & 七诊(12月28日):噎食比以前好转,食量增多,但有时头晕、全身乏困。调处方:党参12克、地丁20克、土茯苓15克、白芷10克,炒神曲12克、紫石英20克、首乌12克、熟地20克、麦芽10克,水煎服,用法同前。& & 八诊(1987年元月2日):好转。& & 九诊(元月9日):吃水泡馒头顺利,身感力增。继续用药。& & 十诊(元月16日):患者面色红润,乏困减轻,舌质红微紫,暗灰苔。脉浮细,继续用芍。& & 十一诊(元月27日):症状减轻。& & 十二诊(2月5日):四肢有力,有时有白痰,咽食不利。& & 十三诊(2月12日):有时噎。用以下处方:当归12克、土茯苓15克、地丁20克、元参10克、丹参20克、射干10克、益智仁12克、紫石英15克、瓜蒌12克、枳实10克、人参6克,水煎服,用法同前。& & 方义:当归、丹参活血止血;地丁、土茯苓消肿解毒;瓜蒌、元参、射干利咽生津;益智仁、紫石英、人参、枳实健脾和胃、填精益智。& & 十四诊(2月19日):四肢有力,精神尚可,噎膈次数减少,继续用药。& & 十五诊(2月26日):好转,建议改变服药方法,汤药每天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 & 十六诊(3月4日):自我感觉良好,再服6剂。& & 同年3月4日,患者在耿庄桥分院进行×线复查,食管无异常。& & 十七诊(3月11日):饮食增多,没有出现异常反应。停止服用汤药,消瘤丸和外用蛤蟆散继续使用。& & 十八诊(3月20日):没有出现噎食现象,能开始吃馒头类食物。& & 十九诊(3月30日):精神尚可,舌质红、苔白。脉浮细,停用蛤蟆散,消瘤丸继续服用。& & 二十诊(4月16日):进食顺利,没有不舒现象,每日在家做饭。& & 二十一诊(4月26日):建议每日服1丸消瘤丸,连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 日.前去随访,患者每日操持家务劳,面色很好,饮食正常,身体健康,体重增至54公斤。& & 小结:食道癌又称食管癌,祖国医学又有“关格”、“噎食”、“噎膈”等名称。& & 食道癌多因七情太过,饮食不节,长期饮用烈酒,暴饮暴食,饮用过冷过热和发霉变质食物,损伤脏腑,气血失调,津液不布。内蓄毒气,侵及食管,发生癌病。& & 我国隋代第一部病因病理学《诸病源候论》说:“忧虚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噎。噎者,塞不通也。”明代张景岳说:“噎隔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伤阴而成……伤阴则阴血枯涸,气不行则噎膈病于上……”由此说明忧思多虑、过度劳累、食物刺激等都能使食道发生癌变。& & 此例病案因其年已67岁,脏气虚衰,经脉气血循环不畅。过于悲痛。清早坐于门外多时,寒邪犯于太阳经。太阳经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抗御病邪侵袭,故有其为六经藩篱之说。太阳为病,其它经脉阴阳失调,传于脏腑,足阳明经属胃络脾,食道受之于睥胃,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津液来源于脾胃水谷。气旺能生血生津,脾胃气衰,则津液枯,食道为病。因此,重用益气升阳、补脾健胃的药物治疗获疗效。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00:16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山萸肉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