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注意事项查

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效果观察--《当代医药论丛》2014年01期
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用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分别采集这48例患者的末梢血和静脉血,并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然后比较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这48例患者末梢血的WBC水平高于静脉血,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48例患者末梢血的Hb、RBC、Hct、MCV、PLT和MCHC水平均低于静脉血,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采集静脉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更准确。此方法可作为临床上首选的血常规采血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46.1【正文快照】: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生化检查。临床研究发现,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结果会受到采血部位的影响,用不同部位采集的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不同。目前,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查的采血部位主要为身体的末梢和静脉。为了比较从这两个部位采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我们对2012年9月~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昭霞;李灵;陈杰;;[J];河北医学;2012年10期
林湘蔚;;[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1期
罗碧青;;[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09期
许建平;钟国权;;[J];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31期
叶国华;邹尚平;;[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小东;崔会欣;焦冠勇;赵慧;;[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16期
周立强;;[J];北方药学;2014年02期
张彩华;王开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申岩梅;;[J];吉林医学;2012年33期
袁立彦;;[J];吉林医学;2013年18期
向珍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12期
李少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14期
曲昭君;;[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04期
张蕴秀;尚静;王培昌;;[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12期
范英华;;[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秋青;王爱玲;韩风杰;;[J];当代医学;2010年26期
邝淑仪,王丁;[J];广东医学;1995年01期
杨大俊,夏曙华,黄莉,潘红;[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苏屿;[J];海南医学;2003年03期
白芳;宋斌;;[J];护理学杂志;2011年13期
祝仰全,张海燕,于晶媛;[J];黑龙江医学;2001年04期
史振涌,胡英勃,于晶媛;[J];黑龙江医学;2001年05期
熊异平;;[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年02期
代碧珍,杭永伦;[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常永超,刘好,刘治平,孙润利,张红星;[J];洛阳医专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湘蔚;;[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1期
范英华;;[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4期
刘春威;江晶;谭平;;[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年03期
王爱明;毛先华;;[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年06期
沈淑芬;;[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7期
刘先华;;[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22期
罗来主;余建华;郭海燕;;[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年03期
曹凤宇;霍平;崔永杰;;[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4年17期
何昕;曹燕;肖燕青;;[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26期
袁琦,许彦荣,王菲;[J];河南医药信息;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倪林仙;马越明;喻允谦;徐华;樊茂;岳孟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翟珊珊;;[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段敏;;[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葛国兴;王凯;付文琴;;[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潘秋菊;;[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郭希超;殷舟;;[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何萍;;[A];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王锦霞;王惠;;[A];西北五省(区)第十二届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邱功青;;[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杨梅青;黄艳辉;应海丽;邹燕;翟保华;;[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高书明;[N];大众卫生报;2004年
王锦蓉;[N];家庭医生报;2007年
李艳波;[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董 丽;[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N];人民政协报;2003年
孙世涓;[N];健康报;2006年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N];人民日报;2001年
王建华 (副主任医师);[N];家庭医生报;2008年
滕成梅;[N];中国医药报;2001年
刘道安;[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晨玲;[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李晓霞;[D];四川大学;2005年
陶冉;[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涛;[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李银辉;[D];吉林大学;2008年
王显峰;[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王皓;[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张娅梅;[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胡文兵;[D];武汉大学;2005年
周峰;[D];浙江大学;2008年
任飒爽;[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翟宁;[D];中南大学;2010年
王歆;[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血常规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会增多血权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HCT)及血小板(PL)。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如刚出生正常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是(9~30)×109/L,平均是20×109/L。随年龄增长,正常值会逐渐降低,如6月到6岁的幼儿为(6~15)×109/L,平均为10×109/L;7~12岁为(4.5~13.5)×109/L,平均为8×109/L。超过高值则疑有炎症存在,多为,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以上是指白细胞总数而言,还应进一步了解白细胞是由五种白细胞组成的,各有自己的功能,其中占比例最多的是中性粒细胞(代表符号为N),约占50%~70%(年龄不同,百分比有变化),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
第二种是淋巴细胞(代表符号为L),约占20%~40%,产生细胞因子破坏细菌结构,使细菌不能生存。第三种细胞是单核细胞(代表符号为M),约占1%~8%,产生抗体。第四种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符号E),约占0.5%~5%,机体过敏或寄生虫感染时可增加比例数。末位是嗜碱性粒细胞(符号B),约占0~0.75%,各种比例如不协调,预示可能有某种病。
血小板系统:血小板(PL)约为(100~300)×109/L,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如低于正常值可能有。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增高: ,严重,肺原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等。
降低: 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g)
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等。
降低: 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
降低: 症,,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 ,,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
正常情况:(20-30)%
增高: ,症,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正常情况:(3-8)%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外伤,,出血,脾切除后的脾,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播散性,性,,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
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增快: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 ,大量出血,,应用时。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将准备采血的部分清洗干净,这些部位通常上耳垂、中指或无名指的指尖,等到采血的部位干燥后再进行采血。在寒冷的日子里,可将局部搓热后再采血。
血常规检查前应空腹,但空腹并非不吃早餐这么简单。检查前一天晚上,就应该避免吃油腻的食物,8点之后更是应该禁食,假如12点还在吃夜宵,到抽血时,就不能保证空腹。体检当天早上,除了白开水,包括果汁、牛奶在内的饮料一律不能喝。如果想要使检查结果更理想,最好从检查前三天开始就基本吃素。
体检当天,最好穿袖子宽松的衣服,方便静脉抽血时捋袖子,衣服要干净,以防针孔感染。
采血后应伸直前臂,用另一只手按紧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不要屈肘止血,也不要捻动棉球以免皮下淤血。如果针眼周围青紫,24小时后可做热敷。为避免感染,24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
欢迎你,jessfgs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经本站授权,请勿转载本站内容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法务支持:北京市国汉律师事务所
公司总机:010-691278血常规检查_医学百科
血常规检查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xuè cháng guī jiǎn chá2 注解血常规检查是对中两种主要有形成分——红、的数量与质量所进行的化验。一般包括、、及4个试验。由于所谓“常规”是根据及应用方便而人为的,因此,各所包括的试验也可能稍有不同。白细胞分类多在血涂片上进行。血涂片的制作是取一滴血(或手指)放在载玻片一端,再用另一玻片轻轻推进,做成一薄而均匀的血膜,干后经染色,在油镜头下观察,至少应包括4个方面内容:
(1),计数100个白细胞,计算各类所占百分比。
(2)白细胞有无异常,如有无颗粒、空泡、核、细胞不等及有无异形及幼稚细胞等。
(3)形态有无异常。红细胞染色深浅(血红蛋白含量低者染色浅)、(正常人红细胞大小、形状一致、时红细胞可出现大、小不一的变化)及有无异常红细胞,如球形、椭圆形、靶形及等,这些形态变化都有助疾病的诊断。
(4)有无异常成分,如等。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血常规检查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一 22:03:45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