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高血糖预防高血糖 ?

你的当前位置: >
> 糖尿病怎么预防?
糖尿病怎么预防?
发布时间: 12:00:02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上丰富多样,给人们增强体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是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注意糖类摄入:糖类摄入,通常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很多人对糖类的摄入都有所误会,认为只要含糖就不能吃,但是这是不科学的说法
饮食的重要性:日常的饮食,要注意饮食的习惯,同时生活也要有规律性,在吃饭的时候也要慢慢的吃,要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些
性生活要有规律性:很多夫妻,由于性生活的不规律,而出现一些疾病的发生,但是为了防止感染性疾病,那么就建议大家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控制体重:对于在生活中常看到的肥胖的病人,首先就是要防御过度的肥胖,据调查研究,体重每增斤,患糖尿病的概率就增加百分之五,如果您是肥胖患者应当尽量减肥,保证健康身体
上面几条经验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建议大家多看看,多了解一些,尤其是老年人朋友们和他们的子女及家人,从多方面帮助老年人做好糖尿病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重庆晚报科普资讯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电话:010-文章用户版块帖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内容
有高血糖家族遗传史的年轻人该如何预防?
浏览:11154
有高血糖家族遗传史的年轻人该如何预防?读者小孟提问:外婆和姨妈都血糖偏高,到底什么食物不能吃,什么食物容易刺激血糖升高?有高血糖的家族遗传史,目前29岁的自己应该如何预防?本期做客医生杜鹏飞嘉兴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专家解答:按小孟所说的情况,杜医生认为,她的两位亲属属于早期糖尿病症状。“早期糖尿病根据年龄和血糖的情况,有一部分人可以通过增加运动,控制饮食来控制病情发展,但也有另外一部分人采取以上方法不一定能控制得住,那么推荐药物治疗。外婆的年纪偏大,主要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的方式。”早期糖尿病的饮食原则杜医生表示,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有几大原则。第一,建议碳水化合物每天提供的热量占50-60%,这是一个基本原则;第二,如果肾脏好的,没有蛋白尿的患者,建议每天蛋白质占提供热量的10-15%,尽量选择优质蛋白,比如鱼、虾之类的食物;脂肪的话,尽可能少一点,占热量的25%左右,少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碳水化合物跟血糖的关系比较大。第一,含糖的东西,它的升糖指数比较高。吃下去同样的热量,含糖的食物会使血糖升得很快,这类食物就要注意少吃,比如标有白砂糖的食品。第二个就是比较甜的东西。但只是早期糖尿病而且年纪偏大的话,有营养的水果其实还是可以吃的。吃水果含糖量高低有讲究吗?杜医生表示,可以根据食物成分表来判断。比如西瓜我们吃起来感觉很甜,但是西瓜的水分比较多,所以适量也是可以吃的。如果说是糖尿病的病人,推荐吃小番茄小黄瓜。总的来说掌握一个原则,一天的热量基本差不多,一种吃多了,其他的就要少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尽量少吃。另外,高血糖往往也伴有高血压,盐分的摄入也要控制,每天小于6克。还要戒烟少酒,红酒一天150ml左右,白酒不超过45ml,啤酒不超过350ml,当然不喝是最好的。“没有说一定不能吃,但是一边吃一边要运动。”杜医生提供的运动的原则是:一周5天,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运动量。像小孟的外婆和阿姨可以打打太极拳,去公园走走步,力所能及的话跳跳操。如果关节不好,走路头晕的话就不推荐了,做做家务也是可以的。体验报告正常就代表血糖正常吗?杜医生说只看体验报告的话,会漏掉一大批早期糖尿病症状的人。因为体检只查空腹血糖,但有可能餐后血糖已经偏高了。有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早期糖尿病群体中,有一半以上是餐后高,空腹不高。只查空腹的话,有可能会延误病情的诊断。所以,有条件的话,像小孟这样的高危人群一定要空腹、餐后都要测量血糖。那么,哪些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呢?有以下情形的人都需要引起重视:比较肥胖的;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家里有人得糖尿病的;自己有过心血管、脑血管病史的;有过妊娠糖尿病史的等。小孟该如何预防?杜医生表示,小孟是绝对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上做得更严格一点,最需要做的是定期检查。小孟的年龄较小,如果检查出来确实是早期糖尿病,现在有些药物是批准可以让早期糖尿病人服用的,能够使症状得到缓解。这些药物已经过验证,相当部分的早期糖尿病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恢复正常。
今日浏览最多TOP10
网站热帖浏览年轻人如何预防糖尿病?_新浪健康_新浪网
年轻人如何预防糖尿病?
  根据最新的“中国14省市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人口中,全国男性、女性和总人口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0%,9.5%和10.5%。另从今年到2013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都定为“糖尿病预防与教育”。那么,作为青年人,他们是否有必要接受糖尿病教育?哪些同学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他们应如何正确预防糖尿病?
  今年读大二的王成(化名)至今还记得,当他16岁那年被检测出糖尿病时,母亲整整哭了一个晚上。在母亲看来,糖尿病无法根治好,其性质就是一绝症。
  这个经历一直影响到他现在,每当打胰岛素的时候,他都会躲到卫生间里,因为他担心同学们会认为他患了绝症。尽管医生已经告诉他,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而且只要控制得当,完全可以过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与王成持同样观点的还大有人在,当前非常火爆的糖尿病人聚集地――甜蜜家园糖尿病论坛创始人熊晓辉就告诉记者,来上网发帖的很多都是大学生糖尿病人,他们都不敢公开自己患有糖尿病的秘密,“毕竟是个特殊的病,不管是从经纪上、生活上、心理上都会有压力,而且这个病对以后找对象和找工作肯定会有影响。”
  那么,年轻人对糖尿病了解到底有多少?他们是否知道如何正确预防糖尿病?
  调查结果显示,80%大学生对糖尿病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5%的同学选择不知道,另有15%的同学对糖尿病很了解。不过,具体到一些细节问题,很多大学生对糖尿病都存在以下四大误解。
  误解一:糖尿病是老年病,与我无关。
  60%年轻人认为糖尿病与年轻人无关,认为它纯粹就是老年病。事实上,糖尿病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日本的统计资料现实在新诊的青少年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的比例竟高达80%。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患者日益增多,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和体力运动减少有很大关系。因此,年龄并不是避免糖尿病的有效武器。
  误解二:亲戚(有血缘关系)患有糖尿病,与我无关。
  调查中,有12%的同学家中有亲戚患有糖尿病,但是68%的同学都认为亲戚患有糖尿病并不会提高自己患糖尿病的几率。这个观点也不正确,因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之一,他们的患病几率比一般人要高。
  误解三:身体没有任何异样,不可能患糖尿病。
  75%年轻人不知道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更不知道很多糖尿病其实没有症状表现,因此他们认为身体没有不适,就不可能患有糖尿病。一般说来,患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多,但人很瘦。不过,在实际中,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很多人都是等有了并发症,如视力急剧下降、容易感染、性功能障碍等,到医院其它科室看病,等检测出血糖才知道患有糖尿病。
  误解四:糖尿病很恐怖或糖尿病没什么大不了。
  一些年轻人对待糖尿病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超级重视以至产生恐惧,另一种是超级不重视以至蔑视,其实这两种态度都是看待糖尿病的大忌。因为糖尿病完全可以很好控制,因此患病的人没必要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不患病的人也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别人;不过,一旦你完全忽视糖尿病,它就会随着你毫无控制的不良生活方式而缠上你。因此,对待糖尿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战略上蔑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010-&&|&&&&|&&>& > 怎样预防糖尿病?
怎样预防糖尿病?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9:51:29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积极开展糖尿病预防,让全民了解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及时控制发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下面有几方面的预防措施:
1、控制血压: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糖尿病眼病都很重要。有些病友现阶段血压不好,但暂时没有任何反应,但如长此以往,10年后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率非常大,甚至还会导致失明。
2、定期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因此糖尿病人一定要定期检查视力及眼底来预防糖尿病眼病的病发。
3、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有专家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80%以上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在20年后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非常巨大。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戒除不良嗜好:这是预防糖尿病眼病最基本的一种。糖尿病人一定要戒烟,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和高脂肪的食品,适当锻炼,但是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脑力劳动者更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阅读、使用电脑等造成的视疲劳,从而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另外,糖尿病人和家属对糖尿病及其引起的多种并发症都要加强重视,做好预防糖尿病眼病的工作。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高密新闻网行业资讯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防止高血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