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怎么办的病因 ?18

乳腺炎是指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是的,是引起產後的原因之一,最常見於哺乳婦女,尤其是初產婦。的任何時間均可發生,而哺乳的開始最為常見。
1. 乳汁的淤積:乳汁淤積有利於入侵的生長繁殖。原因有:①過小或內陷,妨礙哺乳,孕婦產前未能及時矯正,吸乳時困難;②乳汁過多,排空不完全,產婦沒有及時將內多餘乳汁排空。③乳管不通,乳管本身,及外在壓迫, 胸罩脫落的亦可堵塞乳管。
2.細菌的侵入乳頭內陷時嬰兒吸乳困難,易造成乳頭周圍的破損,是細菌沿入侵造成的主要途徑。另外嬰兒經常含乳頭而睡,也可使嬰兒內炎症直接侵入蔓延至乳管,繼而擴散至乳腺間質引起化膿性感染。其以為常見。  
1、初起階段: 初起常有乳頭,哺乳時感覺乳頭刺痛,伴有乳汁鬱積不暢或結塊,有時可有一二個乳管阻塞不通。繼而乳房局部疼痛,結塊或有或無,伴有,皮色不紅或微紅,不熱或微熱。全身不明顯,或伴有,,煩躁容易發,。 
2、成膿階段: 患乳腫塊不消或逐漸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搏動性疼痛,甚持續性劇烈疼痛,伴有明顯的觸痛,皮色紅,皮膚灼熱,並有不退,思飲,,同側壓痛。至乳房熱痛第10天左右,中央漸漸變軟,按之應指有波動感,局部漫腫發熱,壓痛明顯,抽吸有膿液,有時膿液可從乳竅中流出,全身症状加劇。 
3、潰後階段: 當成熟時,可自行破潰出膿,或手術。若膿出通暢,則局部腫消痛減,發熱,怕冷症状消失,瘡口逐漸癒合。若潰後膿出不暢,腫勢不消,疼痛不減,身熱不退,可能形成袋膿,或膿液波及其他乳絡形成傳囊。亦有潰後乳汁從瘡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  
1.急性單純乳腺炎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脹痛, 局部皮溫高、壓痛, 出現邊界不清的,有觸痛。
2. 急性化膿性乳腺炎局部皮膚紅、腫、熱、痛,出現較明顯的硬結,觸痛更加,同時病人可出現、、頭痛、、脈快等全身虛狀。此時腋下可出現腫大的,有觸痛,化驗血升高,嚴重時可合併。
3.形成由於治療措施不得力或病情進一步加重 , 局部組織發生、 , 大小不等的感染灶相互融合形成膿腫。膿腫可為單房性或多房性。淺表的膿腫易被發現 , 而較深的膿腫波動感不明顯, 不易發現。如果乳腺炎病人全身症状明顯, 局部及全身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時, 要注意進行疼痛部位的穿刺, 待抽出膿液或中發現來明確膿腫的診斷。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多見於婦女哺乳期,尤其是初產婦。乳腺炎的危害是較大的,初起時乳房腫脹、疼痛,腫塊壓痛,表面紅腫,發熱;如繼續發展,則症状加重,乳房搏動性疼痛。
嚴重乳腺炎患者可伴有高燒,寒戰,乳房明顯,局部皮膚紅腫,有硬結、壓痛,患側,壓痛。炎症在數天內軟化,形成,有波動感,膿腫深的皮膚發紅及波動感不明顯。破潰出膿後,膿液通暢,可腫消痛減而愈常伴有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有觸痛;白細胞總數和中性數增加。患有乳腺炎後,若治療不當危害性就更大,膿腫就有可能穿破前,形成乳房後膿腫;或乳汁自創口處溢出而形成乳漏;甚者可發毒敗血症。  
急性乳腺炎有三個發病階段,不同的階段表現不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因此,應該了解其發病中的各個階段。
1、初起階段 初起常有乳頭皸裂,哺乳時感覺乳頭刺痛,伴有乳汁淤積不暢或結塊,有時可有一二個乳管阻塞不通。繼而乳房局部腫脹疼痛,結塊或有或無,伴有壓痛,皮色不紅或微紅,皮膚不熱或微熱。全身症状不明顯,或伴有惡寒發熱,胸悶頭痛,煩躁容易發脾氣,食欲不振。
2、成膿階段 患乳腫塊不消或逐漸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搏動性疼痛,甚持續性劇烈疼痛,伴有明顯的觸痛,皮色紅,皮膚灼熱,並有壯熱不退,口渴思飲,噁心厭食,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壓痛。至乳房紅腫熱痛第10天左右,乳房腫塊中央漸漸變軟,按之應指有波動感,局部漫腫發熱,壓痛明顯,穿刺抽吸有膿液,有時膿液可從乳竅中流出,全身症状加劇。
3、潰後階段 當急性膿腫成熟時,可自行破潰出膿,或手術切開排膿。若膿出通暢,則局部腫消痛減,發熱,怕冷症状消失,瘡口逐漸癒合。若潰後膿出不暢,腫勢不消,疼痛不減,身熱不退,可能形成袋膿,或膿液波及其他乳絡形成傳囊乳癰。亦有潰後乳汁從瘡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是產褥期的常見病,是引起產後發熱的原因之一,最常見於哺乳婦女,尤其是初產婦。哺乳期的任何時間均可發生,而哺乳的開始最為常見。乳腺炎檢查,先檢查乳房發現界限不清腫塊,明顯觸痛,表面皮膚紅熱。炎症繼續發展,進而形成膿腫,腋下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檢查白細胞一般升高,初期B超無明顯變化,可有膿腔形成。
乳腺炎檢查的正確步驟:
1、乳腺炎檢查的正確步驟一 從坐位開始,任何乳頭內翻、皮膚凹陷、結構形狀異樣都是乳房深處癌的線索。雙手在頭上拍掌來收縮就會出現上述跡象。處於坐位時,便於檢查上、下和腋下淋巴結,最後還需坐著進行,要用併攏的觸摸乳頭下的區域。
2、乳腺炎檢查的正確步驟二 取仰臥位作更廣泛區域的觸診,同側乳房下墊一枕頭,同側的手舉過頭部,使乳房均勻地攤在胸壁上使手指易觸到深部的,應用、中指、的掌面而不是指尖進行觸診。觸診的方式應取轉圓圈的方式。從乳頭向外橫向轉動,檢查伸到腋下的乳腺尤其重要。
3、乳腺炎檢查的正確步驟三 乳房檢查首先應觀察乳腺的發育情況,兩側乳房是否對稱,大小是否相似,兩側乳頭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頭是否有回縮凹陷。乳頭、有無,乳房如何,有無和樣變,是否有紅腫等炎性表現,乳腺區淺表是否怒張等。
掌握了乳腺炎檢查的正確步驟,定期為自己的乳房做檢查,是預防的關鍵。  
急性乳腺炎多發生在初產婦哺乳期, 起病急, 早期乳房內出現一局限性紅、腫、熱、痛腫塊, 伴 , 發熱等全身症 狀。當未能及時控制, 數天後迅速發展形成膿腫, 局部 穿刺抽到膿液即可確診。急性乳腺炎應注意與炎性乳癌鑒別:
①急性乳腺炎初起多發生在乳腺某一區段, 而炎性乳癌廣泛皮膚網狀淋巴管, 所以病變累及大部分乳房, 且皮膚呈桔皮樣外觀;
②炎性乳腺癌 乳房內可觸及巨大腫塊, 皮膚紅腫範圍甚廣, 但局部壓痛及全身中毒症状均較輕 , 穿刺檢查,可找到癌細胞確定診斷。  
乳腺(乳頭、乳暈)炎,是產婦常見的疾病,並嚴重地影響母嬰雙方的健康。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由於認識問題,多數輕防重治。本病是可以預防的,病後要防變,能得到控制。
l. 的乳房衛生極為重要,從孕後6個月開始,每天用清潔水或中性肥皂水擦洗乳頭、乳暈,或用白酒(75%也可)蘸塗乳頭及乳暈,以提高局部的。
2. 對先天乳頭的,在孕後(其實是愈早愈好)加以矯正。可用小酒蠱扣在乳頭上,外用布帶固定;或用吸奶器吸出,每日~2次,或行乳房,或用手輕柔的牽拉等。
3.一定要保持乳汁通暢,乳汁淤積是引髮乳房炎的重要因素,絕不可忽視。如定時哺乳,每次將乳汁吸盡,如吸不盡,可用吸乳器或按摩擠出,以使乳汁盡量排空。如乳汁過稠,易發生凝乳阻塞乳管,要多進飲食。
4.情緒要好,負性情緒易引起,中醫說的氣滯,也能造成積奶。家庭成員要多關照與慰藉產婦,個人樂觀更為現實。
5.對已有乳頭皸裂者要積極治療,絕不可小視。
6.對機體其他的感染病要妥善的治療。
7.要注意乳嬰的口腔衛生,如口腔有病除治療外改用餵奶法。
8.不要養成乳嬰含乳頭睡眠習慣,注意哺乳姿勢。
9.一旦發現乳房有異常變化,應即時處理,以免病情發。
10.多飲用液體,使乳汁變稀,減少,利於乳汁排出。  
炎症初期嬰兒可以繼續哺乳, 但餵奶前後應清潔乳頭、嬰兒的口腔及乳頭周圍,這樣可起到疏通乳管,防止乳汁淤積的作用。應用吸乳器排空乳汁,用外敷以促進炎症的吸收或配合。含有天然名貴精華的李氏腺安貼外貼患處,針對症處直接作用,他在於能迅速包容分解腫塊,同時配以,,疏經,徹底清楚紊亂,不疏所致的痰、瘀、邪、毒並逐出體外。
急性乳腺炎有什麼症状?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病症,一般為所致。多見於初產婦的哺乳期。細菌可自乳頭破損或皸裂處侵入,亦可直接侵入乳管,進而擴散至乳腺實質。一般來講,急性乳腺炎病程較短,預後良好,但若治療不當,也會使病程遷延,甚至可並發全身性化膿性感染。急性乳腺炎中醫稱之為「乳癰」。
急性乳腺炎在開始時患側乳房脹滿、疼痛,哺乳時尤甚,乳汁分泌不暢,乳房結塊或有或無,全身症状可不明顯,或伴有,食慾欠佳,胸悶煩躁等。然後,局部乳房變硬,腫塊逐漸增大,此時可伴有明顯的全身症状,如高燒、寒戰、全身無力、大便乾燥等。常可在 4~5日內形成膿腫,可出現乳房搏動性疼痛,局部皮膚紅腫,透亮。成膿時腫塊中央變軟,按之有波動感。若為乳房深部膿腫,可出現全乳房腫脹、疼痛,高熱,但局部皮膚紅腫及波動不明顯,需經穿刺方可明確診斷。有時膿腫可有數個,或先後不同時期形成,可穿破皮膚,或穿入乳管,使膿液從乳頭溢出。破潰出膿後,膿液引流通暢,可腫消痛減而愈。若治療不善,失時失當,膿腫就有可能穿破胸大肌筋膜前疏鬆結締組織,形成乳房後膿腫;或乳汁自創口處溢出而形成乳漏;嚴重者可發生膿毒敗血症。急性乳腺炎常伴有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有觸痛;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數增加。
常見的主要有兩種類型:
1.急性單純乳腺炎。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脹痛, 局部皮溫高、壓痛, 出現邊界不清的硬結,有觸痛。這種單純性的乳腺炎通過幾次按摩就可以避免打吊針的痛苦了。
2.急性化膿性乳腺炎。局部皮膚紅、腫、熱、痛 , 出現較明顯的硬結 , 觸痛更加, 同時病人可出現寒戰、高熱、頭痛、無力、脈快等全身虛狀。此時腋下可出現腫大的淋巴結 , 有觸痛 , 化驗血白細胞計到 升高 , 嚴重時可合併敗血症。這種情況必須去醫院打消炎針,等炎症消後再做疏通,因為輸液只能起到的作用並不能疏通乳腺,為了避免乳腺炎的再次發生建議各位媽媽首先讓乳腺得到通暢。  
雙離子乳腺速溶療法是獨創的乳腺炎治療方法。雙離子乳腺速溶療法首次利用紅外光和智能電脈衝離子導入技術、中西藥物滲透技術將乳腺炎治療與全身治療有效結合。通過智能光電離子患處導入技術,實現靶向治療,改善乳腺局部,有利於腫塊的消散和吸收,再將藥物有效成份滲入,疏通乳腺,調節,達到兼治。 1.去疼痛
紅外光和電離子患處導入技術,產生智能生物波,直接實現乳腺靶向治療,並刺激釋放OLS(),達到立即效果.
2.止腫塊、塊
紅外光\智能脈衝離子導入靶向治療,能夠改善血液循環\血流加速,促進局部組織新陳代謝,增強細胞吞噬能力,消除乳腺血液循環\加強營養和細胞吞噬能力,使腫塊變軟變小,逐漸消失.
 3.防複發
乳腺病發病的根本原因是內分泌紊亂,解決乳腺局部問題,中藥成份作用於全身血液循環,調節內分泌,疏通經絡,防複發,達到標本兼治.  
乳腺炎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尤其多發於女性哺乳期。一般來說,得了乳腺炎,如果症状不是十分嚴重,可以繼續哺乳,但如果嚴重的話,就要終止哺乳了。治療乳腺炎,要從清潔乳房開始。同時八種方法相互結合,會收到良好的療效 治療乳腺炎的八種方法:
早期注意休息,暫停患者乳房哺乳,清潔乳頭、乳暈,促使乳汁排出(用吸乳器或吸吮),凡需切開引流者應終止哺乳。這是治療乳腺炎的首要前提,
使用回乳藥
停止患側哺乳,以吸乳器吸出乳汁。可適當使用回乳藥,口服一次l毫克,一日3次,或一次2.5毫克,一日3次。
全身應用抗生素。為防治嚴重感染及敗血症,根據及藥敏選用抗生素,必要時靜脈滴注抗生素。
劑。早期乳腺炎的治療,初起階段主要表現為乳汁淤積,內盛,其治療原則為、消腫。
內服藥:可服湯(瓜蔞、、、、、、、、、、加、川子)。腫脹痛者加、沒藥、赤勺。
局部熱敷,或用鮮、葉各60克洗淨加醋或酒少許,搗爛外敷。用寬布帶或乳罩托起乳房。
0.25%60一80毫升乳腺封閉,可減輕炎症。選用抗生素口服或靜滴。並可用100萬單位溶於20毫升中,注射於炎症腫塊周圍。
已形成膿腫,應切開排膿。切口應與乳頭成放射方向,避開乳暈。或乳房下側深部膿腫,可在乳房下胸乳折處作弧形切口。
結合治療乳腺炎的八種方法,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態,雙管齊下,治療效果會更好。  
急性乳房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絕大部分發生在產後哺乳的婦女,尤以初產婦多見,發病常在產後3~4周。
急性乳房炎的發生原因,除產後全身抵抗力下降外,尚有以下兩大誘因。
(一)乳汁淤積:此為發病的重要原因。乳汁淤積的原因有:乳頭髮育不良(過小或內陷)妨礙哺乳;乳汁過多或嬰兒吸乳少,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乳管不通,影響排乳。
(二)細菌侵入:乳頭破裂,乳暈周圍皮膚糜爛,這是感染的主要途徑。嬰兒口腔感染,吸乳或含乳頭睡眠,致使細菌直接進入乳管也是感染的途徑之一。
初期患者乳房腫脹疼痛;患處出現壓痛性硬塊,表面皮膚紅熱;同時可出現發熱等全身症状。炎症繼續發展,則上述症状加重,此時,疼痛呈搏動性,患者可有寒戰、高熱、脈搏加快等。患側腋窩淋巴結常腫大,並有壓痛。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及核左移。炎症腫塊常在數日內軟化形成膿腫,表淺的膿腫可觸及波動,深部的膿腫需穿刺才能確定。乳房膿腫可以是單房性的,也可因未及時引流而擴展為多房性的;或自外穿破皮膚,或膿腫破潰入乳管形成乳頭;同一乳房也可同時存在數個病灶而形成多個膿腫。深部膿腫除緩慢向外破潰外,也可向深部穿至乳房與胸肌間的疏鬆組織中,形成乳房後膿腫。嚴重急性乳房炎可導致乳房組織大塊壞死,甚至並發敗血症。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一般升高。初期B超無明顯變化,晚期可有膿腔形成。
一、急性乳房炎在未形成膿腫期的治療:
(一)患側乳房暫停哺乳,以免影響嬰兒健康;同時採取措施促使乳汁通暢排出(如用吸乳器吸出乳汁等),去除乳汁淤積因素。
(二)局部理療、熱敷,有利於炎症早期消散;水腫明顯者可用25%的敷。
(三)局部封閉:可促使早期炎症消散。
(四)全身抗感染:應用抗生素(黴素類,,甲哨唑)。
(五)中醫藥治療:以清熱、化滯通乳為主。
二、急性乳房炎膿腫形成期:
治療要則是及時切開引流,排出。關鍵在於防治乳汁淤積,同時避免乳頭損傷,並保持局部清潔。後期(尤其是初產婦)應經常用溫肥皂水洗淨兩側乳頭;如乳頭內陷,一般可藉經常擠捏、提拉矯正之(個別需手術矯正)。要養成定時哺乳,嬰兒不含乳頭而睡等良好的哺乳習慣。每次哺乳應將乳汁吸空,如有淤積,可借吸乳器或按摩幫助排空乳汁。哺乳後應清洗乳頭。發現乳頭有破損或破裂,要及時治療。注意嬰兒的口腔衛生並及時治療其症。
乳腺炎分為哺乳期乳腺炎、和其它類型乳腺炎,其中漿細胞性乳腺炎容易被許多醫生誤診誤治,下面重點補充介紹一下:
漿細胞性乳腺炎,又叫擴張症,中醫叫性乳癰,俗稱導管炎,簡稱漿乳。
漿乳不是所致,而是導管內的脂肪性物質堆積、外溢,引起導管周圍的性刺激和反應,導致大量浸潤,故稱漿細胞性乳腺炎。反覆發作,破潰後形成瘺管,可以繼發細菌感染,長久不愈。所以說是一種特殊的乳腺炎症。
漿乳不同於一般的哺乳期化膿性乳腺炎,很多人不認識這種病,把他誤認為一般細菌感染,或誤診為,最可怕的是誤診為乳腺癌誤切乳房。
【發病原因】
漿細胞性乳腺炎發生與乳頭髮育不良有關,像乳頭內翻、乳頭分裂等,內翻的乳頭成為藏污納垢的地方,常有粉刺樣東西,有時還會有異味。乳頭畸形也必然造成導管的扭曲、變形。導管就很容易堵塞,導管內容物為脂性物質,浸蝕管壁造成外溢,引起化學性炎症,大量、漿細胞反應,形成小的炎性包塊。
【臨床特點】
1、 與妊娠哺乳無關,即不是在哺乳期發病。
2、 多數病人伴有乳頭的各種畸形或導管擴張。
3、 年輕婦女多,未婚的也不少。
4、 反覆發作,長久不愈的乳暈旁瘺管或慢性炎性腫塊。有一例病史長達13年。
5、 本病並不少見,約佔乳腺病人的10%,
1、 發生於非哺乳期, 年輕甚至未婚婦女。我們還治過一例男性,所以與哺乳無關。
2、 多數伴有乳頭髮育不良或乳頭畸形,像乳頭內翻、乳頭分裂、乳頭扁平等等。
3、初起為乳暈旁的局部紅腫、疼痛,反覆發作,長久不愈。
這是乳腺大導管阻塞,導管內油脂性的物質積聚和外溢,導致導管周圍的化學性炎症,大量的漿細胞浸潤,所以就稱為漿細胞性乳腺炎,是一種免疫性反應。此時的炎症並非細菌感染。一般不發燒,可以自行消退吸收,但反覆發作。
局部的紅腫如果破潰,或切開,繼發細菌感染,形成瘺管,很難癒合。因為瘺管的內口在乳頭下的或大導管內,此處已為,就像的內口一樣,不切除這個病灶的核心,也就是瘺管的內口,就不會徹底治癒。
4、毀形嚴重:多次的切開、破潰,斑痕累累,乳頭扭曲,乳房變形。如果病變多發,反覆不徹底的手術,乳房毀形更加嚴重。
5、容易誤診、誤治:
如果缺乏專業知識會誤診為一般的小膿腫,以為切開換幾次藥就能好;多發瘺管,膿水不斷,可誤診為乳腺結核;最可怕的是誤診為乳癌做了根治術。如果初起的病灶離乳頭較遠,或位置深在,這種慢性炎症的腫塊,會引起皮膚粘連,與乳腺癌不易鑒別。有人因為病變長期不愈,要求把乳房整個切除()。這樣實在可惜。
漿乳臨床分為兩個類型:
即慢性複發性乳暈旁膿腫或瘺管,又叫「導管炎」。多見於未婚少女或年輕婦女, 90%伴有乳頭髮育畸形,例如乳頭分裂、乳頭內翻或內陷、或乳頭過小或扁平。因為乳頭髮育不良,乳頭內翻必然造成導管扭曲變形,內容物排出不暢。乳頭內翻使自然脫落的積聚、潮濕而糜爛,引發輸乳管出口的堵塞,大導管內脂肪類物質積聚、變性,刺激導管壁引發導管周圍的炎性反應。因為類脂性物質是自體產生的,誘發的炎症屬於,反應。而不是像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那樣由細菌感染引發的症。故炎性反應緩慢,初起症状輕微,不發燒,疼痛不劇烈。一直到乳暈旁的某一部分出現紅腫或一個小膿包才去就醫。
不幸的是一般非乳腺專業的醫生不認識這個病,以為像體表其他部位的小膿腫一樣切開引流就好了。切開或自行破潰就是瘺管的外口,其實瘺管早已形成,瘺管的內口就在乳頭下的輸乳管或接近輸乳管的大導管,大導管原來的柱狀化生成鱗狀上皮(與輸乳管及乳頭皮膚一樣了),形成炎性壞死病灶。如果不切除內口處的病灶和整個瘺管,外口是不會癒合的,切開引流只能解決膿腫問題,是不能徹底治癒這個病的。
即慢性炎症包塊,可有多處破潰。多見於中年婦女,多伴有乳頭內翻或分裂,但也有乳頭正常者。發病可能與導管擴張有關。腫塊距乳頭較遠,與皮膚粘連,很像乳癌。腫塊呈慢性炎性改變,質地韌,邊界不清,輕微壓痛,可以突然增大,或有時大,有時小。紅腫破潰,形成多處複雜的瘺管或,破潰口總與乳頭後的病灶相連,所以局部切開清瘡不可能癒合。
這種腫塊型的漿乳在診斷上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與乳癌相鑒別,曾有誤行的報導。必要時可穿刺做細胞學檢查。如果確診為漿乳,炎性包塊較大,用中藥治療,使腫塊變小。一般需服藥一個月以上,爭取最佳的手術時機,徹底切除病灶,最大限度的保留乳腺正常組織,保持乳房外形,並做乳頭內翻整形術,
總之,漿乳很常見,人們不認識,醫生誤治、誤診率很高。根據我們的160多例的治療經驗,可以總結如下幾條:
1、 只要認識漿乳,診斷並不困難。
2、 採用中醫治療創造手術條件,抓住最佳手術時機切除病灶。
3、 雖然住院時間長,但漿乳是可以徹底治癒的,永不複發。
4、 手術需要一定經驗,既要切除病變,又要保證乳房和乳頭的外形。
【治療方法】
1、 急性期消炎,因為不是細菌引起的,所以不必用,中藥清熱解毒, 消腫散結。但不宜苦寒過重,越用涼藥,腫塊越不消。
2、慢性期用藥——加減。
3、選擇最佳手術時機最重要。
發作間期,即傷口癒合期是最佳手術時機,可有些人認為病好了還做什麼手術?等到再次紅腫、破潰,如此耽誤了很長時間。
如果不能癒合,待急性炎症消退,傷口最淺表時手術,這時手術後就有感染的可能。
4、手術成功的關鍵是翻轉乳暈,徹底清除病灶,清潔所有。
5、 手術的技術關鍵是保持外形的完美,必需做乳頭內翻的整形術。
漿細胞性乳腺炎為什麼會誤診誤治?
漿細胞性乳腺炎病灶多在乳暈附近,局部紅腫,疼痛。一般不發燒。過幾天可以自行消退,當勞累、等抵抗力低下時再次發作,但一次比一次重,腫塊逐漸變大,紅腫,一般醫生認為是小膿腫,或用抗菌素打針、輸液,最後切開引流,這樣就形成了瘺管,難以癒合。有時紅腫自行破潰,同樣長久不愈。
發生於中老年婦女的漿乳,是導管擴張,導管壁退行性改變所致。
病灶還可多處發生,形成多個瘺管,甚至彼此相通,乳房千瘡百孔。就很像乳腺結核。
腫塊如果離乳頭較遠,與皮膚發生粘連,就很像乳癌。
所以應當了解漿乳,不延誤診斷,爭取一次性治癒。
我給大家提供一個好的治療方法不打針,不吃藥,傳統中醫療法,獨家秘笈。輕者一次治癒,嚴重者三次見效。想了解更多請撥打: 彭女士。  
急性乳腺炎是指乳腺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多發於初產婦,由於乳腺皸裂,乳腺導管開口阻塞,引起浮汁而致。本病起病急,初起乳房腫脹、疼痛,皮膚不紅或微紅,繼之局部硬結漸漸增大,疼痛加劇,伴發熱。如不積極治療,常轉化或膿腫。做好自我護理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
1、早期按摩和吸乳是關健。患者可用手指順乳頭方向輕輕按摩,加壓揉推,使乳汁流向開口,並用吸乳器吸乳,以暢通阻塞的乳腺管口。吸通後應盡量排空乳汁,勿使壅積。
2、中藥外敷。取100克,研細,加入麵粉調成。貼敷於息側乳房局部,可減輕乳房疼痛。
3、哺乳期要保持乳頭清潔,常用溫水清洗乳頭,定時哺乳,每次應儘可能將乳汁排空。如乳汁過多嬰兒不能吸盡,應藉助吸乳器將乳汁排空;發熱,達39℃時不宜吸乳。
4、不宜讓嬰兒含乳頭睡覺,哺乳後用胸罩將乳房托起。
5、飲食宜清淡,易,忌辛辣。
6、情志不暢亦與本病有關,要勸導病人解除,消除不良情緒,注意精神調理。  
推撫法: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充分暴露。先在患側乳房上撒些或塗上少許,然後雙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輕輕向乳頭方向推撫50~100次。
揉壓法:以上的或大著力於患部,在紅腫脹痛處施以輕揉手法,有硬塊的地方反覆揉壓數次,直至腫塊柔軟為止。
揉、捏、拿法:以右手五指著力,抓起患側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覆施術10~15次。左手輕輕將乳頭揪動數次,以擴張乳頭部的輸乳管。
振蕩法:以右手小魚際部著力,從乳房腫結處,沿向乳頭方向作高速振蕩推趕,反覆3~5遍。局部出現有微熱感時,效果更佳。  
①避免乳汁淤積。
②防止乳頭損傷,有損傷時要及時治療。
③不要給孩子養成含乳頭睡覺的習慣。
乳腺炎的治療
乳腺炎的治療乳房有紅、腫、熱、痛但尚未形成膿腫時,可採取以下方法治療:
①促進乳汁排空:當感到乳房疼痛、腫脹甚至局部皮膚發紅時,要勤給孩子餵奶,讓孩子盡量把乳房裡的乳汁吃乾淨,必要時可用抽吸的方法排空乳房。當炎症加重,皮膚水腫,硬而發燙,呈紫藍色,乳頭水腫。腋窩處有腫痛的硬結,以致手臂不能靠到軀幹,這是副乳腺泌乳過度所致。應用手法擠奶,每天7~8次,每次盡量將乳汁排空,可用油木梳向乳頭方向輕輕按摩以疏通乳腺,必要時可請醫生幫助,這是治療早期乳腺炎,防止炎症進一步發展的最有效的措施。
②局部理療和熱敷:可用周林頻譜儀理療或用熱毛巾熱敷,每次~30分鐘,每天3~4次,對早期炎症有效。
③應用抗生素:在上述方法無效時,應及時加用青黴素或其他抗生素,或均可。
④中藥治療:中醫民間有許多外用藥方,治療乳腺炎有顯效。也可將搗碎後,敷在乳房炎塊處,外面敷上乾淨的,每天換1~2次,2~3天可見效。
乳腺局部化膿時的治療方法
①讓孩子只吃健康一側乳房的母乳。
②必須到外科治療,將局部的膿腫切開引流,堅持換藥,以促儘快癒合。
③配合理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④結合中醫藥治療。  
1、蒲公英粥
【原料】蒲公英60克 金銀花30克 50~100克。
【製作】先煎蒲公英、金銀花,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作粥。
【用法】任意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於乳腺炎、、、炎等症。
【原料】鮮金針菜根15克(或用干金針菜24克) 豬蹄1隻。
【製作】將鮮金針菜根與豬蹄加水同煮。
【用法】吃肉,喝湯。每日1次,連吃3~4次。
【功效】清熱消腫,下乳。適用於乳腺炎、乳汁不下。
【用法】宜秋冬季早晚食用。  
1、 海帶肉皮凍(每日食之),起到軟堅化淤的作用。
2、 蒜苗肉包子(蒜苗與肉比例為4:1),抑制。
3、 花生(但不能吃花生)、,每日盡量食之,尤其大棗(每日6個)一年四季堅持。
4、 每日吃豆及豆製品,每日一個(有條件的炸汁)。
5、 每日三個,不能過食,多食。
6、 白常吃(白蘿卜不能與紅蘿卜一起吃)。
7、 鹹菜、鹹蛋與鹹肉等腌製品盡量不食。
8、 蒸米飯一定要把米淘乾淨(水為清水)否則有致癌成分。
9、 加熱菜要用微波爐(起到殺菌的作用)。
10、 西紅柿要多食,尤其是熟西紅柿。
11、 清體內垃圾的食品有:海帶、(6小時以上)、菌類、動物血。
12、 綠茶常喝(功效在後面專有介紹)、(熬粥)、常吃。
13、 堅果要常吃:、、、。
14、 隔夜的白菜不能吃。
15、 西在身體內產生,抗病毒侵入。  
蘿卜纓子不要錢,賽;蘿卜、、梨,治咳有效又便宜;多吃不要問,降低喊得應;鮮脆甜,常吃顏;吃了十月,餓死郎中爺;多吃番茄營養好,貌美年輕疾病少;,小人蔘,常吃長精神;紅蘿卜,有神功,降壓降脂顯神通;韭葉,;鮮藕,熟藕;血,最適宜;一要三瓣蒜,好一班半;是個寶,抗癌效果好;姜,蒜敗毒,常吃蘿卜強筋骨。
乳腺病食療以上是一些參考資料,我們的生活飲食習慣直接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在用這些食療方法的時候要慎重。  
急性乳腺炎是由細菌感染所致的急性乳房炎症,多見於產後2~6周哺乳婦女。臨床表現為患病乳腺腫脹疼痛,局部變硬,皮膚發紅並有觸痛,患側腋下淋巴腫大。常在數天膿。可伴高熱、、倦怠及食慾不佳等症状。
針灸治療急性乳腺炎,現代報導始見於五十年代初。但臨床資料最為豐富的則在八、九十年代。、挑治、刺血、拔罐、腕踝針、等法,都有較好的效果。一般認為,病程愈短,針灸效果愈好,在24小時內治療更佳;病程過長或已化膿者,療效往往較差。就本文所收載的文章的,各種刺激法對本病平均有效率達到95~98%左右。
主穴:、、、、yixi。
配穴:、。
主穴視其病灶所在部位選穴。乳中型:膏肓、魄戶、神堂;乳上型:膏肓、魄戶、附分;乳下型:膏肓、神堂、yixi,皆取患側穴。畏寒發熱者加取配穴。定穴後作常規,每穴放血三滴。刺血後,讓病人側身臥床,囑其屈曲患側,將壓於身下,以手麻木為度。對有明顯乳汁滯留者,可令患者坐在椅上,醫者坐於病人患側,以左手托其患乳,右手按其乳上,有節律盪其乳,至乳汁流空為度。上法均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1、治癒:炎症及全身症状消失;2、有效:炎症及全身症状部分消失,局部留有硬結;3、無效:治療前後無明顯變化或反轉嚴重。
共治1116例,治癒1084例,有效20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98.9%[1,16]。
主穴:、。
配穴:、、、。
主穴可獨取一穴,亦可合用,據症情加配配穴。肩井僅用患側,以28號2寸針,深刺進針1.0~1.2寸(注意不要傷及),用捻轉加小提插(切忌大幅度提搗)手法,加強刺激,直至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強度,留針。天宗,直刺至骨,大幅度提插捻轉,使針感最好能向整個肩胛和乳房部放散。余穴均用瀉法。留針20~30分鐘。留針期間可用艾卷灸和病灶部位。每日~2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495例,有效率95~100%[2,3]。
阿是穴位置:患側背部與乳房病灶相對應點。
病人坐於椅上,面向椅背,背對醫生,暴露背部。在阿是穴四周先塗以少量或油脂,以2寸直徑之火罐對準穴位拔上,略等片刻,向上下左右推動各四次,待局部潮紅或出現後取下。亦可先以後拔罐。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本法僅適用於病程4天以內,且局部未者。治療150例,有效率達99.6%[4]。
主穴:膻中、乳根、足三里、阿是穴。
配穴:分兩組。1、肩井、;2、、。
阿是穴位置:患乳腫脹、硬結最明顯處。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據症酌加,每次用一組,二組交替。以氦—氖,波長6328埃,輸出功率達7毫瓦,光斑直徑4毫米,照射面積12.56平方毫米,每穴照射5分鐘。每日治療2~3次。
(三)療效評價
治療30例,除1例因未堅持外均愈(其中1例膿腫形成,配合切開排膿)[5]。
主穴:上2。
僅取患側,針體與皮膚成30度角刺入,進皮後將針放平,針尖指向肘方向,進針1.4寸,用固定針柄留針1~3小時。每日1次,不計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46例,治癒37例、顯效7例,好轉2例,總有效率為100%[6]。
主穴:、肩井、郄上。
郄上穴位置:伸時仰掌,與肘速線上中1/3交界處兩筋間。
藥液:10%、0.25%、0.5%、。
每次僅取一主穴,或固定使用,或交替輪用。,用10%葡萄糖注射液。以5號齒科針頭垂直刺入穴位深約0.8~1.2寸,並回抽無血後,在2~3分鐘內將8~10毫升藥液注入穴中。,用0.25%2毫升與0.5%安乃近1毫升混合液,進針得氣後全部注入穴中。郄上穴,用丹參注射液。將針頭垂直略向上刺入,深約2厘米,並作強刺激,使針感向上,再快速推入藥液4毫升。上述穴位,郄門、肩井取患側,郄上取對側穴,每日1次,4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急性乳腺炎患者180例,結果痊癒171,有效7例,無效2例,其總有效率為98.9%[10~12]。
主穴:阿是穴、肩井、、、乳根。
配穴:、郄門。
阿是穴位置:背部壓痛點。
主穴均取,配穴選一穴。按先背後胸,自上而下的順序,用食指或中指頂端按壓穴區,使局部有脹感或向乳房放散,然後以右手四指併攏拍擊患側內側附著處,使局部潮紅或青紫,最後囑患者擠去奶汁。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本法用於未化膿的急性乳腺炎患者,共治120例,均在1~3次獲愈[13]。
主穴:分組。1、部、頸後部、區;2、乳根、膻中、、乳房痛區。
配穴:發熱加合谷、,腋下淋巴結腫大加肩井、曲池。
每次取一組主穴,可交替應用,亦可固定一組,據症加配穴。用皮膚針叩刺,第一組穴宜用中等強度及頻率彈刺;第二組穴重叩為主,叩至皮膚發紅並有輕微為止。乳房痛區可以閃火法加,留罐15~20分鐘,腋下淋巴腫大局部亦可加罐。配穴叩打法同第二組穴法。每日~2次,3~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84例,結果,痊癒169例,有效15例,總有效率為100%[14,15]。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位於肩胛間區,特別多見於第5至第7旁開1.5寸處。為粟粒狀紅色小點,略帶光澤,一般不高出皮膚,無明顯壓痛,壓之不褪色。少則數個,多則數十個。
每次選阿是穴數個,最好選患乳腺炎側背部之,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逐個挑治,針深1.5毫米,隨即用手在治療區擠出少量。亦可用三棱針呈△形點刺三針,即拔火罐,留罐15~30分鐘。每日~2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治療560餘例,獲得滿意的效果,其中512例,刺3次後治癒389例,有效91例,無效32例,總有效率93.7%[8,9]。
主穴:阿是穴。
配穴:膻中、乳根。
阿是穴位置:乳房病灶之中央。
每次主、配穴均取。用電子冷凍儀進行治療。先將冷頭柄接觸阿是穴,使冷頭柄溫度調節至0℃~-15℃左右,冷凍2~3分鐘後移動冷頭柄,從病灶中央逐漸向外擴展,每次約30分鐘左右。接著移至配穴,每穴冷凍10分鐘。一般每日1次,症情重者冷頭柄溫度可調節至-15°~-25℃,每日治療2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114例,結果均在5天獲愈,痊癒率達100%[7]。  
不管是剖宮產還是順產,女性後身體抵抗力都會明顯下降,很容易感染各類疾病。同時,急性乳腺炎也與乳腺局部因素有很大關係。乳頭過小或內陷、乳汁分泌過多或嬰兒吮吸而沒有及時將乳汁完全排空、哺乳姿勢不正確、乳腺管不通暢等因素都會導致乳汁淤積,為生長提供良機。另外,乳房出現破損或皸裂時,細菌也容易經由淋巴管而導致乳腺管感染。
「為了避免產後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准媽媽們從妊娠後期就要開始著手預防。」楊傳英提醒說,首先,在妊娠後期就要經常用溫水擦洗乳房、乳頭,減少細菌附著,增強乳頭皮膚抗病能力。
其次,有乳頭內陷的女性,如果症状較重,應在前及時通過小手術糾正。症状較輕者,也應經常用手擠擠或用。再次,如果乳頭出現破損或皸裂,應及時治療,避免細菌通過破損口損害乳腺管。最後,乳汁過多時應及時用吸奶器吸淨,養成定時哺乳的好習慣,盡量避免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覺。斷奶時應逐漸減少哺乳次數後再斷奶,避免乳汁蓄積過多而引起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多發生在初產婦哺乳期, 起病急, 早期乳房內出現一局限性紅、腫、熱、痛腫塊, 伴畏寒 , 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状。當急性炎症未能及時控制, 數天後迅速發展形成膿腫, 局部穿刺抽到服液即可確診。
急性乳腺炎應注意與炎性乳腺癌鑒別:
①急性乳腺炎初起多發生在乳腺某一區段, 而炎性乳癌細胞廣泛浸潤皮膚網狀淋巴管, 所以病變累及大部分乳房, 且皮膚呈桔皮樣外觀;
②炎性乳腺癌乳房內可觸及巨大腫塊, 皮膚紅腫範圍甚廣, 但局部壓痛及全身中毒症状均較輕, 穿刺細胞學檢查,可找到癌細胞確定診斷。  
漿細胞性乳腺炎是一種比較複雜的乳腺炎症,因其炎症周圍組織里有大量漿細胞浸潤而得其名。除此之外,它有很多不同的名稱,最常見的被稱為「」、「閉塞性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及「」等。該病是因乳腺導管不規則,分泌功能紊亂,乳頭和乳暈下大乳管內含類分泌物積聚,引起乳管擴張,以後積聚物分解,產生的化學物質不斷刺激周圍組織,引起炎症。有時炎症會急性發作而成為膿腫,所以膿液里常夾有樣的東西,或粉渣樣的物質,故又將其稱為「粉刺性乳腺炎」,中醫稱之為「粉刺性乳癰」。  
哺乳期乳腺炎是有細菌感染所致的急性乳房炎症常在短期內形成膿腫,多由金葡或沿淋巴管入侵所致在得乳腺炎期間更需要繼續堅持喂母乳。雖然有時候這樣做極其痛苦,你仍然需要儘可能多喂寶寶,保持乳汁排出通暢。當母親由於乳腺疼痛難忍不願用患側餵奶時,可先喂健側乳房,同時打開患側的乳罩,讓乳汁流出一部分以緩解壓力,然後再喂患側乳房。
如果出現乳房膿腫並做了切開引流,只要引流管距乳暈較遠不影響餵奶時仍可繼續哺喂。也可暫時將病側乳房斷奶,將乳汁擠出後丟棄,待痊癒後再重新開奶。但是當乳腺炎伴隨著症状的時候,最好別喂,因為有炎症,寶寶吃了這樣的奶會有火的,先用奶粉替代,但是要擠奶,防止奶回去。  
哺乳期的任何時間均可發生,而哺乳的開始最為常見。主要病因為細菌的侵入乳頭內陷時嬰兒吸乳困難,易造成乳頭周圍的破損,是細菌沿淋巴管入侵造成感染的主要途徑。另外嬰兒經常含乳頭而睡,也可使嬰兒口腔內炎症直接侵入蔓延至乳管,繼而擴散至乳腺間質引起化膿性感染。其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常見。
哺乳期乳腺炎的常見症状以高熱、寒顫等為主,不及時的治療,就會有膿腫的出現。在起病時,哺乳期乳腺炎症状常有高熱、寒顫等,類似於全身中毒症状,患側乳房體積增大,局部變硬,皮膚發紅,有壓痛及搏動性疼痛。哺乳期乳腺炎是育齡女性需要面臨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而且乳腺炎疾病一直以來都很高,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是很重要的。  
新生兒的乳房是飽滿的,偶爾有乳汁樣液體分泌物流出,這是正常現象。這種現象是由於母親體內對新生兒產生刺激造成的,不用處理,以後會自然消失。 但是有的寶家長,對女嬰的乳房進行認為擠壓,認為不擠出乳頭中的小硬物,將會影響孩子成人後的哺乳。這是錯誤的認識。家長的這種擠壓,往往造成的發生。 新生兒乳腺炎的症状表現為乳房紅腫,有熱感,孩子感覺疼痛,逐漸出現局部化膿。同時還會出現發熱、厭食、吐奶等症状。 如果新生兒患上乳腺炎,家長們也不要驚慌,用毛巾敷就很有效,同時還要到醫院注射青黴素來控制感染。如果寶寶乳房已有化膿現象,就要切開患入引流,將膿液排出。手術處以後要形成,影響乳頭與乳腺的發良、炎症較重的,還有可能引起,出現敗血症。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不要擠壓寶寶的乳房,如果發現寶寶乳房發育異常,應及時就醫。  
1、乳腺炎檢查的正確步驟一 從坐位開始,任何乳頭內翻、皮膚凹陷、結構形狀異樣都是乳房深處癌的線索。雙手在頭上拍掌來收縮胸肌就會出現上述跡象。處於坐位時,便於檢查鎖骨上、下和腋下淋巴結,最後還需坐著進行觸診,要用併攏的手指觸摸乳頭下的區域。
2、乳腺炎檢查的正確步驟二 取仰臥位作更廣泛區域的觸診,同側乳房下墊一枕頭,同側的手舉過頭部,使乳房均勻地攤在胸壁上使手指易觸到深部的乳腺癌,應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掌面而不是指尖進行觸診。觸診的方式應取轉圓圈的方式。從乳頭向外橫向轉動,檢查伸到腋下的乳腺尤其重要。
3、乳腺炎檢查的正確步驟三 乳房檢查首先應觀察乳腺的發育情況,兩側乳房是否對稱,大小是否相似,兩側乳頭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頭是否有回縮凹陷。乳頭、乳暈有無糜爛,乳房皮膚色澤如何,有無水腫和橘皮樣變,是否有紅腫等炎性表現,乳腺區淺表靜脈是否怒張等。
掌握了乳腺炎檢查的正確步驟,定期為自己的乳房做檢查,是預防疾病的關鍵。  
乳腺炎雖很多時候是一種可自行痊癒的疾病,但是如果總是「放任自流」也並不是安全無疑的。雖然的幾率較低,但是卻不能完全排除。如果乳房部位出現劇烈的持續性燒灼樣疼痛,而且越來越嚴重,難以自行緩解,短時間內整個乳房迅速變硬、增大,皮膚水腫、、變紅或者變紫,有明顯觸痛,並且患者又處於妊娠以及哺乳期,就要考慮乳腺炎癌變了。
該病雖然癌變的幾率低,但卻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你的生活。因為它會帶來以下煩惱,它的發病急,可伴有發熱、畏寒,病側乳房紅腫熱痛,出現硬塊,最後形成膿腫等。乳腺炎初起乳房腫脹、疼痛,腫塊壓痛,表面紅腫,發熱。
出自A+醫學百科 「乳腺炎」條目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乳腺炎」的留言:
-- 日 (五) 03:02 (CST)
乳腺炎請冷敷處理,使乳汁減少分泌,再勤擠乳或請寶寶吸乳頭。熱敷會增加乳汁分泌,當乳汁不易排出時,病症會更嚴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性乳腺炎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