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 有什么不同

咨询热线:028-
药品资讯网--新药研发行业门户!
您现在的位置: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和术后再狭窄对QT离散度的影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和术后再狭窄对QT离散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
【题 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和术后再狭窄对QT离散度的影响
【作 者】陈立颖 吕树铮 等
【机 构】北京市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
【刊 名】《中华实用医学》 2002年第4卷第1期,10-12页
【关键词】QT离散度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支架 再狭窄
【文 摘】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QTd在预测术后再狭窄中的意义。方法:1997年3月-2000年3月在我院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冠造)的患者23例,根据冠造结果将患者分为再狭组(12例)与无再狭窄组(11例),分别记录第1次PTCA及支架植入术前后,第2次PTCA(或PTCA及支架植入术或冠造)术前后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结果:两组患者第1次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QTmax,QTcmax,QTd及QTcd均较术前有显著减小(P<005)。再狭窄组,上述指标在第2次PTCA及支架植入
又明显增加(P<0.05),术后再次显著缩短(P<0.05)。无再狭窄组,QTd及QTcd在第2次冠造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仍保持在第1次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的水平。随访5-44个月 ,无1例死亡及再梗塞发作。2例因不稳定心绞痛发作行冠脉搭桥术。结论:成功的PTCA及支架植入术可以显著地缩短QT离散度(QTd)。再狭窄时,QTd再次显著升高。因此,QTd可以作为预测PTCA及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一项独立的指标。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赞助商链接
推荐专业资料
赞助商链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应用于曾经做过冠状动脉旁路术的病人
本文报道在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发生移植静脉或自身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中,应用经皮肤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结果。 方法:在1978年12月至1983年连月,61例曾作过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病人在69次手术中进行了105次冠状动脉成形术。血管成形术与旁路术之间相隔1周到9年不等,平均为33个月。所有病人均有严重心绞痛,非侵入性检查亦有缺血表现,需行再次旁路术。凡血管造影示狭窄减少20落且临床症状改善者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成功,如果扩张成功而临床未改善,则为失败。每一个病人在接受血管成形术时,作好急诊心肌血管重建术和主动脉内气囊泵反搏的准备。病人在冠状动脉成形术前1一2天和术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潘生丁的抗血小板疗法。术后3个月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术后9~12个月作血管造影。 结果:(1)成形术的治疗结果:105支狭窄中80支(76男)扩张成功,46例(75男)病人临床反应良好;25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未成功‘;16例病人的18根大隐静脉桥...&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自1977年出现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以来,这一方法已有选择地用于冠状动脉闭塞患者,以替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腔内成形术与旁路术相比具有不开胸、恢复快和费用低的优点。缺点是如成形术初试失败或发生晚期再狭窄则将增加手术次数、住院时间和费用。本文对曾作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旁路术的连续病例,比较他们第一次手术直到以后12个月中的实际费用。 方法:85例作单支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和78例曾先作单支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这些单支血管重建术病人以直接联系和翻阅病史记录随访了12个月,1例血管成形术病人和3例旁路移植术病人失访。故98男病人获得了12个月随访资料(159/163)。 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作血管成形术的指证是新近发生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内科治疗不能控制或以链激酶治疗成功的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标准化技术。左乳内动脉被首选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移植血管。 适应作腔内成形术的病变为孤立的近端次全闭塞性病...&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万虹,金华,梁玉芳珠江医院心内科我科自1991年1月至1994年11月共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ioustra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36例,成功率达94%,现将护理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临床资料男31例,女5例,年龄54.2±0.6岁。急性心肌梗塞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6例,心绞痛14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心绞痛,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放射性核素扫描(EC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心功能分级均在Ⅰ-Ⅲ级之间。1.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明显减少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率,是患者术中保持情绪稳定的有力保障。术前我们向患者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消除顾虑,保持心情舒畅,并介绍有关PTCA的知识。请术后康复的患者谈他们对手术的体会,以使患者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手术。2.充分的准备患者的准备主要是训练患者进行吸气-屏气及床上排便;训练患者如何依嘱咳...&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韩常宝,王阳(综述)王佩显(审校)近年研究表明,经皮芽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一种适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明显优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现综述如下。1适应证、禁忌证和成功的判断标准1.1适应证:目前认为下列情况均可行PTCA ̄[1]:①单支冠状动脉近端不完全狭窄。②多支冠状动脉的狭窄。③单支多处或多支多处的狭窄 ̄[2]。④PTCA术后的再狭窄病变。⑤经过溶栓治疗后仍有残留严重的狭窄。⑥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完全性冠状动脉狭窄。国外对有左室功能减退和曾行PTCA的老年患者也行PT-CA ̄[2,3]。血管腔狭窄面积≥70%,在室射血分数(LVEF)≤30%~40%。1.2禁忌证:①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而旁路移植术后无效者。②慢性完全性阻塞病变伴有严重钙化者。③因各种原因不能经受寻管术者。1.3PTCA成功的判断指标 ̄[1]:①PTCA术后病变血管管腔直径...&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被越来越多的老年心脏病患者所接受。因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特点,术前焦虑和术后的各种不适表现尤为突出。近年曾有报道[1~2],术前心理应激对术后疼痛有明显影响,且易引发其他并发症。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我院采用肌肉放松训练(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PMR)对77名老年PTCA术的患者进行行为干预,探讨PMR对改善PTCA术老年患者心身状况并评价训练效果。1一般资料77名老年PTCA患者纳入标准:有手术指征的慢性冠心病患者且首次行PTCA术,具有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视力、听力基本正常,临床心功能分级为I级,且目前没有参加任何功能锻炼和心理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有背部伤、肌肉拉伤和骨折;心功能严重受损,临床心功能分级为II级以上...&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fPl'C八)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洒困内已钉多家医院开展。本文总结我院近年完成的PlCAl39例,现将结果报告如F。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选择病例选择根据临床和碰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男125例,女14例,甲均年龄55.8(37~75)岁,稳定性心绞痛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3例,其中45例为心肌梗塞1周后因心绞痛或无痛性心肌缺血而行PTcA。有6例忠嚣左室射血分数小于40%。 2方法术前及术日晨常规服『fj阿斯匹林、抵克力得、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对t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术前加强心绞痛治疗,并静l衣滴注肝素3~5d,力争心绞痛稳定两用后再行∥rCA,术前30rain肌注安定10rng。 采用Seldinger技术建立股动脉通路,"经:于管注射肝素10 0001J,以后每小时追加肝素2 0 r)t)~3 000[J。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合适的球囊,球囊直径与血管直径比值不超过1:i。1...&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6613
订购咨询:800-810-661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QT间期离散度 (QTd)是指不同导联 QT间期的差异 ,故可反映心室各部位复极的不一致性 ,冠心病患者的 QTd异常增加 ,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 [1 ] ,研究表明 ,成功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降低患者 QTd[2 ]。对我院因冠心病成功地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前、术后 QTd进行分析 ,以探讨介入治疗对QTd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0年 9~ 11月因冠心病住院患者 17(男 16 ,女 1)例 ,年龄 38~ 75 (平均 5 9)岁。全部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血管管径狭窄≥ 75 % ,而成功进行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临床诊断心绞痛 5例 ,急性心肌梗死 12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 :单支 9例 ,双支 6例 ,三支 2例。 PTCA共扩张冠脉 2 7支 ,植入支架 2 8个。术前冠脉平均狭窄 83.3% ;术后残余冠脉狭窄≤± 10 %。...&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QT离散度 (QTd)延长可见于许多病理情况 ,如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肥厚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但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QTd的影响尚少深入的研究。为此我们观察了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QTd的变化。对象和方法1 对象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8月因冠心病、冠脉狭窄 70 %而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者共 57例 ,其中 4 4例经介入治疗后病变冠脉均达到再通标准者入选本试验。我们同时观察了同期 10 8例因可疑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 ,比较了冠造术前后QTd的变化。2
体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及QTd的测量 :手术前一周内及术后 4 8h内测量 12导联同步心电图(采用Eclipse 80 0 ) ,纸速 2 5mm s。测量前停用一切影响QTd的药物 5个半衰期以上 ,单人手工测量。每个导联测量三个QT周期 ,取其均值 ,分别得到最大QT间期 (QTmax)、最...&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近年来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 31例成功进行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术后QT间期离散度变化进行比较 ,以评价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电稳定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冠心病人 31例 ,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经冠脉造影 ,冠脉狭窄 70 %而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男性 2 9例 ,女性 2例 ,平均年龄 5 4± 8 3岁。其中临床诊断为心绞痛 19例 ,急性心肌梗塞 4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8例。同期住院做常规治疗患者 31例作为非手术组。其中临床诊断为心绞痛 15例 ,急性心肌梗塞 8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5 6± 12
7岁。剔除伴有预激综合症、束支传导阻滞、房扑和房颤、电解质紊乱以及服用影响心室复极药物的病例。2
方法 采用体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QT间期离散度测量的方法 ,分别于介入治疗...&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多数研究认为离散度 (QTd)反映心室复极时间的区域性差异 ,与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肥厚、二尖瓣脱垂、遗传性长QT综合征等关系密切。QTd越长 ,临床严重后果的危险性越大 ,特别心律失常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的溶栓治疗 ,QTd会缩短。为此我们观察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mplatation)对QT离散度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 2 0 0 0年 11月~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 6 8例作为治疗组 ,冠状动脉狭窄≥ 75 %行PTCA和stent植入术。经介入治疗10 0 %均达到再通标准。其中男 39例 ,女 2 9例 ,年龄 4 2~ 82岁 (6 1.5± 6 .8岁 )。同时选择 6 2例因怀疑冠心病而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患者做为对照组 ,其中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4 3~ 7...&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QT离散度(QTd)是同一份心电图上不同导联最长QT间期与最短 QT间期的差值,是反应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指标[门。研究发现,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局部心肌缺血,引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致使QTd显著增加。QTd的增加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明显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的QTd[人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o’-CA)及支架植人术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l 资料与方法互.1 一般资料20()年2-4月因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70%而行IqC A及支架植人术,且治疗后病变冠脉均达到再通标准者共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41-72岁,平均(61.06 t 10.79)岁。其中单支冠脉病变者20例,多支(两支或以上)冠脉病变者16例,并成功行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A成功标准:术后狭窄减轻至少>20%或残余狭窄<50%卜]。WbA共扩张冠状动脉53支,其中:前降支27支,回旋支10支...&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 ial infarction,AM 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血栓事件而导致梗死相关血管(IRA)急性闭塞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AM I初期的介入治疗已成为AM I的标准治疗方法。我科自2002年在我市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2002年8月至2006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例AM I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41~79(60.2±10.9)岁,所有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典型的心电图演变过程和明确的心肌酶学变化,符合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起病时间小于6h,最长不超过12h。其中急性下壁心梗5例,前壁心梗5例,广泛前壁心梗1例,正后壁心梗1例。既往有高血压史4例,2例有糖尿病史,1例有高脂血症史,4例有长期吸烟史。3例合并心源性休克,1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方法:所...&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6613
订购咨询:800-810-661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