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ua偏低 偏高引起关节痛。。食物要注意什么?还有小便味道很重常有酸味w痛风性关节变形图片

灏块稿_涓芥跺荤_诲
灏块稿娴藉婚⑩富浠讳缁锛椋浣㈡ф存ユу浣涓涓舵锛涓涓舵甯歌剁圭规涓锛瀵瑰璇娌绘规涔搴璇ユ哄h涓瀹瑕娉ㄦ哄濡娌℃惰琛娌荤锛寰戒浣挎h澶ㄥ颁镜瀹筹宠存锛涓ラ卞hュ悍娲汇
涓㈡ф存ユу浣涓椋甯歌
绗㈡ф椋讹璇ラ舵椋朵富瑕琛ㄧ瀛ㄧ椋筹㈡у宠灏块哥冲椋ц剧骞跺姝ゆ剁椋绻浣锛韬ㄤ寮濮虹椋筹堕寸寤堕跨椋抽姝ュ澶с
绗存椋讹璇ラ舵椋朵富瑕琛ㄧ琛灏块告搴璋存锛椋袱娆″撮锛涓负涓充骞淬濡娌℃ㄩ灏块哥规锛浣浼棰绻锛锛绋寤堕裤
绗ユу浣椋讹浣堕撮甯告澶璇ラ舵椋惰〃涓猴韪宠锛宠澶肩胯绾浼存х肩浣跨ㄦ惧井瑙瀵锛浼e缁缁锛鹃跺翱哥娌娣灏辨翱哥娌娣寮璧风х肩璇锋敞琛灏块哥变宸茬娌娣锛浠ュ翱稿兼骞虫舵楂间
涓瀹舵锛椋涓舵戒杩涓舵稿讹姝f涓鸿浜剁虹锛芥h澶浜釜舵锛浠瀵圭娌荤锛哄ソ娌荤规稿浜浜舵娌荤锛椋╂娌绘撮锛娌荤堕翠姣ㄥ朵舵娌荤瑕╂朵澶撅h浼杩浣虫不舵瀵硅风碉涓瀹惰荤浜浠ヤ圭椋╂躲
浜宠宠胯瀵绛涓虹椋h╂剧剁圭
1宠锛椋娆″浣讹寰寰绐ュх涓宠肩锛甯歌浜ぇ瓒俱涔浣戒娑澶涓宠锛濡韪宠宠宠宠肩寰寰ㄦh澶寸$跺浣锛涔浠讳寰锛涔藉ㄦh杩搴ギ
2宠胯锛肩浼娓э甯歌堪涓鸿烦锛h绱宠虹绾裤杩椋╂朵涓锛跺锛肩搴弗锛h虫娉蹇宠涓搴
3朵讹ゅ宠跨澶锛椋h朵惰蹇璺冲蹇瀵浠ュㄨ韩涓娌绉ょ灏块哥О涓虹椋筹涓虹や借茬缁锛澶у虹浜瓒炽锛浠ュ澶冲
4缂瑙f讹椋娆″浣堕甯稿浼缁澶╋浣濡涓缁锛涓娆″浣戒缁ㄣ舵缁浼娑澶憋ㄤ袱娆″浣涔达h宠芥㈠姝e父剧杩灞锛剁缂瑙f瓒ヨ涓骞村浣娆℃颁瓒ヨ澶
涓瀹朵复搴寤鸿锛椋╂惰杞伙涓俱韩寰惧ゆ瑕杩缁煎妫ワ濡灏块搞琛娌C搴姐x绾跨妫ラ」涓‘璇灏辫灏藉揩娌荤浜锛╂剁椋不剧锛娌荤堕村璐圭ㄧ稿涔杈浣椋娉锛涓涓瑕涓娌伙濡涓舵不锛瀵艰寸锛娌荤惧害灏卞ぇ浜
娉楠ㄧ娉浣绯烩瀵圭椋涓舵跺绉瀛规
2010骞存藉婚娲插杩楠ㄧ娉浣绯烩灏辨翠椋搴峰灞杩绉娉寮杩涓藉ㄧ骞存堕村悍澶浜浼澶椋h涓村娌荤版〃楠ㄧ娉浣绯烩涓涓惧椋箍剧搴峰浠62.36%版浜虹94.29%锛垛楠ㄧ娉浣绯烩涔琚藉诲寮ㄦ骞匡琚澶诲涓瀹惰涓21涓绾箍娌荤
杩锛绗灞椋箍楠ㄧ娉浣绯诲氦娴澶т寮锛ヨ藉澶绾350椋箍剧瀛绌惰浜浼璁浼璁涓衡楠ㄧ娉浣绯烩浠f濂界椋箍у宠不规
楠ㄧ娉浣绯烩纭寰诲濞h楂搴锛璇ユ椋箍妫ャ娌荤搴峰涓轰浣锛杩涓洪箍绫荤剧煎淇¤娉锛涓村楠璇娌荤椋箍濞
楠ㄧ娉浣绯烩ㄥ涓涓1 8澶缁存ユ绔浣澶灞娆$浜瑙fh韩锛缁哥辨恒64烘CTCOM.TEC琛缁绂绘虹ㄥ椋箍剧妫ュh杩琛ㄩ㈢妫ワ绮剧‘ゆh锛锛规h姹渚寰ㄦ逛娌荤娈碉浠ュ寰缁浜哄婊℃规娌荤锛垮浜涓浜轰光寮锛跺杩杩绮惧璁$虹郴缁规椤规ユ缁煎碉杩8澶х被20灏被杩鹃」妫ョ‘瀹瀵艰撮箍寸锛杩琛稿归娌荤锛浠ヨ揪板悍澶姣釜h
娓╅Θ绀恒锛涓虹浠ヤ杩浜讹涓瀹瑕瑙璧锋ワ灏芥╁姝h婚㈠涓ャ椋不瓒╄濂斤浜灏芥╂剁锛㈠ュ悍濡ㄨ浠涔浠ユㄦ24灏舵嚎锛6锛姣ぉ渚涓瀹堕ㄨ锛璇锋h瀹跺棰绾骞跺ㄩ绾寰伴ュ伴璇锛尿酸ua 偏高引起关节痛。。食物要注意什么?还有小便味道很重常有酸味_百度知道
尿酸ua 偏高引起关节痛。。食物要注意什么?还有小便味道很重常有酸味
提问者采纳
食物不要吃含嘌呤高的,如:肉类、海鲜、豆腐。多吃素菜、多喝水,必要时服用降尿处激边刻装灸膘熏博抹酸的药物别嘌醇片以控制尿酸。
提问者评价
谢谢大家我会注意的
其他类似问题
尿酸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很可能是血糖高,要去验血,如果是血糖高那就少吃点甜甜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尿酸ua偏高448有什么危害怎么预防
健康咨询描述:
没有异常没有异常没有异常没有异常没没有异常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问问尿酸偏高有什么危害(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20:03:48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7463称赞:404
病情分析:尿酸偏高是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会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等症状指导意见:尿酸高可以服用小苏打片,配合服用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等药物治疗。平时注意低嘌呤清淡饮食,少吃驴肉等食物
帮助网友:1583称赞:23
病情分析:你好,尿酸高是人体内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因代谢发生紊乱,致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体内尿酸每日的生成量和排泄量大约是相等,生成量方面,三分之一是由食物而来,三分之二是体内自行合成,排泄途径则是三分之一由肠道排出,三分之二从肾脏排泄。指导意见:建议,一般认为,对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无须治疗。但也不是不管它,因为高尿酸血症毕竟是不正常的。持久的高血尿酸,有可能造成尿酸结晶和尿酸盐结晶在肾盂、输尿管或肾小管及肾间质沉积,造成肾损害,引起肾结石,所以应该寻找高血尿酸的原因。
帮助网友:5673称赞:77
病情分析:尿酸高是引起痛风发作的关键因素,时间久了对关键,肾脏都有很多危害指导意见:降低尿酸可以使用别嘌醇或者是苯溴马隆。中药土茯苓泡水对于降低尿酸也有一定的作用。伴有关节痛要用氯诺昔康。同时尿酸高要低嘌呤饮食,少吃动物内脏,少喝啤酒,少吃海产品等。使用前看好说明书
帮助网友:2575称赞:27
病情分析:你好,尿酸偏高部分人没有症状,但对肾脏有潜在的不利影响;部分人尿酸结晶可以沉积在关节腔引起痛风。指导意见:为预防高尿酸血症,建议多喝水、碱化尿液、减少嘌呤饮食摄入。
百度智能推荐
其他信息专家观点、医患问答、经验分享
尿酸高是人体内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因代谢发生紊乱,致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
网友经验分享
浏览:255·
浏览:5126·
浏览:1855·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生成过多...
参考价格:¥17.8
主要用于慢性痛风的治疗。也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继...
参考价格:¥34.9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老年人痛风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老年人痛风
痛风是由于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痛风关节炎、痛风性肾病。上述表现可单独或联合存在。
多见于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男性占95%。5%~25%可有家族史。发病前常有漫长的高尿酸血症期,此期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主要表现有:1.急性痛风关节炎
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几乎见于所有患者。这是由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引起的炎症反应。结晶的来源有二:①过饱和的尿酸释放到关节液中,正常情况下pH>7.4,温度37℃时尿酸钠的溶解度为380μmol/L(6.4mg/dl)。在血尿酸过高的情况下,尿酸盐不能完全与血浆白蛋白α1、α2球蛋白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加之关节局部pH值下降,温度降低等致尿酸盐结晶析出。②关节滑膜上的痛风微小结节崩落(结晶脱落)。析出的结晶激活了HAGEMAN因子,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缓激肽,花生四烯酸及补体系统;又可趋化白细胞,使之释放白细胞三烯B4(LTB4)和糖蛋白化学趋化因子;单核细胞也可在刺激后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等引发了关节炎发作。典型发作起病急骤,多于午夜因剧痛而惊醒,最易受累部位是拇跖关节,其他依次是踝、跟、腕、指、肘等关节,极少发生于躯干的关节如髋、骨盆、肩、脊柱等。国内392例原发性痛风中拇趾跖关节处首先受累者平均为63.7%,最高达93.2%。初次发作,以单关节受累为多见,占90%左右。但随着复发次数增加,可有2或3个关节同时或先后受累。发作数小时内关节即可出现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疼痛剧烈者可似刀割,无法忍受,也有疼痛较轻,关节微红而能照常活动者。较大关节受侵犯时,可出现关节腔积液。发作常呈现自限性,数小时、数天、数周自然缓解,关节红肿热痛完全消退后,局部可出现本病特有的脱屑和瘙痒,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缓解期长短不定,数月、数年乃至终生。国内392例原发性痛风中缓解期最短者几天,最长者16年,才出现第2次关节炎发作。多数反复发作,少数者无缓解期直接迁延成慢性关节炎。大约20%的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状,包括畏寒、发热、乏力、头痛、恶心、全身酸痛、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少数病人体温可高达39℃以上。全身症状的轻重与关节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本病春秋季发作者较多,饮酒、高嘌呤饮食,脚扭伤是重要诱因;穿紧鞋,多走路、受寒、劳累、感染、手术,以及利尿药等。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多由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发展而来,每见于未经治疗或治疗而未达到治疗目的的患者。表现为多关节受累,发作较频,间歇期缩短,疼痛日见加剧,甚至发作后疼痛亦不完全缓解。严重者,亦可累及肩、髋、脊柱、骶髂、胸锁、下颌等关节和肋软骨,表现肩背痛、胸痛、肋间神经痛及坐骨神经痛。胸部的疼痛有时酷似心绞痛,尿酸盐在软骨、滑膜、肌腱和软组织等处沉积,造成组织断裂和纤维变性和软骨、骨破坏。软骨呈退行性变,有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骨质侵蚀缺损乃至骨折,加之痛风石增大,招致关节僵硬、破溃、畸形,严重的影响关节的活动,甚至生活无法自理。慢性关节炎期若不积极治疗,仍可反复出现急性发作,使关节损害进一步加重。3.痛风石
痛风石是痛风特征性损害,是由于尿酸单钠细针状结晶沉积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异物样反应,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细胞所围绕,形成异物结节,引起轻度慢性炎症反应。痛风石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可累及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关节内及附近与耳郭。呈黄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小如芝麻,大如鸡蛋,初起质软,随着纤维增生渐硬如石。数目及大小与病情有关,如病情不断发展,痛风石数目可逐渐增多、增大。国内1例痛风石数目多达500个,最大者17cm×12cm×6cm,实属罕见。关节附近因易磨损,加之结节隆起外表皮菲薄,易破溃成瘘管,有白色糊状物排出,瘘管周围组织呈慢性肉芽肿改变,不易愈合。其原因为:①破溃结节部位的皮肤血供与营养较差,组织再生能力低下;②尿酸是结晶不断由破口溢出,刺激局部组织,妨碍创口愈合;③破溃皮肤和继发感染形成慢性化脓灶,甚至波及骨质,引起慢性骨髓炎则很难愈合。痛风石的发生率平均为37%,与血尿酸浓度及病程有一定的关系。血尿酸低于480μmol/L(8mg/dl)时很少发生。病史超过5年者,大约30%可发生痛风石;10年以上者,发生率可达50%。大多数痛风石在关节炎之后出现,少数可作为痛风的首发症状,而无关节炎发作史,Wemiek曾报道过32例,其特点为:女性多见,好发于手指关节;肾功能受损发生率高。4.痛风肾病
尸检证实,90%~100%痛风患者有肾损害,临床统计约1/3的痛风患者有肾损害,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肾髓质或乳头处有尿酸盐结晶,其周围有圆形细胞和巨细胞反应呈慢性间质性炎症,导致肾小管变形,上皮细胞坏死,萎缩,纤维化,硬化,管腔闭塞,进而累及肾小球血管床。呈慢性经过。临床可有蛋白尿,血尿,等渗尿,进而发生高血压,氮质血质等肾功能不全表现。尽管痛风患者有17%~25%死于尿毒症,但很少是痛风单独引起,常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结石或感染等综合因素有关。急性梗阻性肾病也称为高尿酸血症肾病,主要见于放疗、化疗等引起的急剧的血尿酸增高,以致肾小管被大量、广泛的尿酸结晶急性梗死,出现急性肾衰竭。5.尿酸性尿路结石
平均发生率约为20%~25%,占全部泌尿系结石5%~10%。与血尿酸浓度,尿中尿酸排泄量,尿pH值有关。血尿酸浓度大于780μmol/L(13mg/dl)或24h尿酸排泄量大于6000μmol/L(100mg/dl)时,结石发生率可高达50%。尿酸在酸性溶液内很难溶解,试验表明,在pH6.0的溶液内尿酸溶解度比在pH5.0时增加3.66倍,故尿液pH较低,尿酸就容易在肾内沉淀。当尿液pH为5.75时,仅50%的尿酸处于溶解状态;尿液pH为6.6时,几乎全部尿酸均处于溶解状态。痛风病人尿液pH大多在6以下,故发生肾结石的机会较多。大约80%的病例为单纯尿酸结石,特点是X线不显影,其余为混有含钙盐或草酸盐的混合结石,X线可显影。结石可为单发或多发,累及双侧肾脏并不少见。结石主要发生在肾盏、肾乳头及肾盂,肾皮质内极少。输尿管及膀胱也可发生结石,但较肾结石少见。肾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绞痛与血尿。肾盂及输尿管结石可因阻塞而发生肾盂积水及梗阻性肾病,尚易发生泌尿系感染,严重时可损害肾功能。痛风病人以肾结石为首发临床表现者十分少见,国内392例中仅有7例,占0.07%。6.其他临床表现
以肥胖,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凝症,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其发生率愈来愈高,在中老年人中占重要地位,因常与痛风伴发,目前已把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列入代谢综合征中的一个表现。据国内资料统计,有40%~50%的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伴有高血压及高脂血症,3%~35%伴糖尿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可达27%。其原因为:①痛风病多见于中老年,又常有肥胖,不喜运动,饮酒,高脂饮食等多种危险因素,故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之发生。②尿酸可直接沉积于动脉血管壁,损伤动脉内膜,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致使血脂易在管壁沉积,故高尿酸血症已被视为易致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尿酸尚可能沉积于胰岛B细胞,导致糖代谢紊乱。③遗传缺陷同时,可导致脂肪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的发生。原发性痛风伴发类风湿关节炎已有报道,国内392例中即有9例。尚有伴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报道(表1)。1.一般治疗
所有痛风病人,均应调整饮食,原则为“三低一高”:①低嘌呤或无嘌呤饮食:可使血尿酸生成减少。试验表明,采用无嘌呤饮食7天后血尿酸可下降1~1.2mg,尿中尿酸排出量减少1/4;②低热量饮食:蛋白质饮食每天控制在1g/kg,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60%,少吃糖果,以消除超重或肥胖。③低脂,低盐饮食: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脂肪摄入过多可使尿酸排泌减少,钠摄入过多后,尿钠增加,在肾内与尿酸结合为尿酸钠,后者甚易沉积在肾脏;④高水分摄入:多饮水,以达每天排尿量2000ml以上为宜,此有利于尿酸排泄,防止尿酸在肾脏沉积。高嘌呤食物有:动物内脏,某些鱼类,如:沙丁鱼、凤尾鱼、鲤鱼等。含量较多的有:肉类,家禽,海贝及海蟹。例如:菠菜,扁豆,大豆,黄豆,芦笋等。含量较少的包括其他蔬菜类如花菜、蘑菇、芹菜、水果及坚果类、鳝鱼、白鱼、鲢鱼、肉松、河虾等。含量最少的是牛奶、鸡蛋、面包、饼干、上等白米及精白粉及某些蔬菜:如黄瓜、茄子、西红柿、萝卜、胡萝卜、卷心菜、大白菜、海带、山药等。单用饮食治疗可能只对那些血尿酸轻度升高(低于480μmol/L,即8mg/dl)或无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有效,而多数痛风病人仍需以药物治疗。因为血尿酸升高,主要来源于内源性尿酸生成过多,由外源性食物产生的尿酸只占一少部分。正常人在普食情况下,每天摄入嘌呤为150~200mg,而每天体内代谢生成的嘌呤总量则为600~700mg,远远大于食物来源,因此低嘌呤或无嘌呤饮食不一定能完全纠正高尿酸血症及防止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故在临床治疗中,不必强求患者完全进无嘌呤饮食。可允许患者每天摄入肉类不超过100g,为防止营养不足,可每天进食适量牛奶及鸡蛋。避免痛风发生的原因,加强自我保健,生活起居应有规律,并适当坚持体育活动。避免着凉,过劳,紧张,穿鞋要舒适,勿使关节受伤,戒烟,戒酒。酒精可促进尿酸合成,过多饮酒可引起乳酸升高而阻碍尿酸排泄,啤酒本身即含大量嘌呤成分,故痛风病人应忌饮各种酒类。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利尿药,小剂量阿司匹林等,尿pH6.0以下时服用碱性药物,如晚上加服乙酰唑胺250mg,保持尿液碱性,防止结石形成。2.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治疗
迅速、有效彻底终止发作,一是减轻痛苦,更是为了防止转成慢性,越早效果越好。应卧床休息,避免受累关节负重,置于最舒适位置,尽快应用抗炎药物。关节疼痛缓解72h后方可恢复活动。(1)秋水仙碱:可减少或终止白细胞和滑膜内皮细胞吞噬尿酸盐所分泌的化学趋化因子,减少乳酸的形成,从而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减轻炎性反应而起止痛作用。对控制炎症,止痛有特效,有效率达95%以上,一旦怀疑或已经发作应尽早使用,但它不增加尿酸排泄,也不抑制尿酸合成。口服量为0.5mg, 1次/d或1mg,1次/2d,1天总量4~8mg。症状缓解后逐步减少至每天0.5~1mg,至关节痛完全消失,如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可停药。静脉注射适用于有严重胃肠道疾病及口服有严重消化道反应而无法耐受的患者。一般1~2mg溶于生理盐水20ml中,5~10min缓慢注射,6h后可再注射1mg,但每天总量不应超过4mg。切勿外漏造成组织坏死。如已口服秋水仙碱,则总剂量不应超过2mg。治疗急性痛风时,每个疗程之间应停用3天,以免蓄积中毒。秋水仙碱毒性很大。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可有出血性肠炎,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细胞损害,皮疹,脱发,蛋白尿,上行性麻痹,抑郁,呼吸抑制等。故对有肝肾功能不全、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者禁用或慎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2)非甾体抗炎药(NSAID):效果不如秋水仙碱,但较温和,发作超过48h也可应用。此类药物很多。①吲哚美辛(消炎痛):毒性反应较少,对80%~90%左右的患者有效。一次50mg,3次/d,症状减轻后25mg,2~3次/d。主要副作用是白细胞减少、皮疹、胃肠道反应等。用药期间亦应随诊血象、肝、肾功能。②保泰松或羟基保泰松: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促进尿酸排出,初剂量0.2~0.4g,以后0.1g,1次/4~6h,症状好转减为0.1g,3次/d,连服数日停药。本药可引起胃炎和水钠潴留,患活动性溃疡和心功能不全者忌用。③吡罗昔康(炎痛喜康):作用与吲哚美辛(消炎痛)类似,可迅速缓解症状。20mg/d,一次顿服,药效时间长,胃肠道副作用少,长期用药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④布洛芬类:包括一、老年人痛风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1)红花苏木饮:红花5克,苏木5克,加水适量,煎20分钟,去渣取汁加食糖适量调味,一日分3次食前温服。适用于关节肿胀,皮下有结节者。(2)木瓜车前苡米饮:木瓜30克,鲜车草60克(干车前草用30克),薏苡仁20克,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不拘时当茶饮于关节肿痛,小便黄热者。(3)薏苡仁粥:薏苡仁15克,配大米30克,加水适量煮粥。早晚各服1次,10天为一疗程。适用于血尿酸高而无明显症状者。(4)板栗(蒸熟风干),每日空心服5—10枚。10天为一疗程。适用于血尿酸高而腰膝无力者。(5)慈姑,不拘量,可以做菜佐餐。(6)百合粥以糯米之养胃特性,米粥之利尿作用及营养补充,将百合所含秋水仙碱的副作用明显减少,温和地发挥辅助治疗作用。具体方法如下:鲜百合50克(干品25克),糯米10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入锅(最好用砂锅)加水煮至米花汤稠,温热服用。日服3~4次,连服1个月左右可见效。二、老年人痛风吃哪些对身体好?【雌性大红萝卜】雌性红萝卜属碱性食品,是一种基本上不含嘌呤的蔬菜。唐o孟诜说:萝卜“甚利关节”;《食性本草》认为萝卜能“行风气,去邪热,利大小便”;《随息居饮食谱》也说它能“御风寒”。萝卜中含有丰富的活性酶,生食可有效的促进嘌呤的代谢,萝卜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K、Vc和丰富的铁、钾等,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液质量、碱化血液并有利尿、溶石作用,对痛风患者十分有利。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需要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缺失和先天性代谢异常,而导致了痛风的发生。大红萝卜中含有很多能促进代谢、帮助消化的甘酶、触酶、淀粉酶、糖化酶等有益成分,同时还含有葡萄糖、氧化酶腺素、失水戊糖、气化黏液素、组织氨基酸、胆碱等成分,能有效协助人体将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分解代谢出体外。雌性红萝卜具有有超强促进肝、肾代谢的功能,它能快速协调五脏平衡,在肽核酸PNA的作用下将长期沉积在体内各部的痛风结石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可溶性的钠盐。长期食用大红萝卜可补充肝脏内的转移酶,有效纠正嘌呤代谢紊乱,调节尿酸,平衡血尿酸的浓度,缓解并消除痛风发作处的炎症,防止再次形成结石,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雌性红萝卜富含维生素K,这种维生素能抗尿酸盐结晶,有效防止骨头粗大。大红萝卜对胆结石、肾结石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此外,雌性红萝卜富含钾,为其他萝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众所周知钾可以调节细胞内适宜的渗透压和体液的酸碱平衡,参于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的代谢,这对痛风患者血尿酸值的调节十分有利。用法原 料:东北雌性大红萝卜用 量:日食2-3次,早饭前一小时、晚饭后一小时(或睡前半小时),每次食用1-2个(每个100-250克)用 法(任选其一):① 将洗净的鲜大红萝卜带皮生吃即可,但要细细咀嚼,以免造成胃部不适;② 将鲜大红萝卜洗净,带皮切成细丝,然后加入适量白糖(或木糖醇)和醋拌匀后食用;③ 将鲜大红萝卜洗净,带皮切块,加150毫升50度温开水,加适量蜂蜜,榨汁后饮用。【芹菜】有水芹与旱芹之分,水芹性凉,味甘辛,有清热、利水作用。芹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基本上不含嘌呤;这对痛风病人血尿酸偏高者有益。【黄瓜】属于一种碱性瓜菜食品,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钾盐和多量的水分。中医认为黄瓜有除热、利水、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本草求真》曾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利热利水。”这对痛风之人血尿酸偏高者,通过“利热利水”作用而排泄出多余的尿酸,颇有益处。可吃生黄瓜,或作凉拌菜食用。【青菜】俗称白菜、菘菜,它是一种基本上不含嘌呤的四季常青蔬菜,它不仅含较多的维生素C和钾盐,而且还属一种碱性食物。《滇南本草》说它能“利小便”,认为青菜还有解热除烦,通利肠胃的功效。所以,痛风之人一年四季均可常吃多吃。【茄子】有活血消肿、祛风通络、清热止痛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碱性食品,同时几乎不含有嘌呤物质,现代研究还发现它有一定的利尿功效,适宜痛风病人经常食用。【卷心菜】俗称包菜,又名甘蓝,是一种基本上不含嘌呤的蔬菜,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具有排泄体内有害物质的作用。《本草纲目拾遗》称它“补骨髓,利五脏六腑,利关节,通经络中结气”。因此,卷心菜亦属痛风之人宜食之物。【马铃薯】是一种碱性食品,基本上不含嘌呤,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丰富的钾盐,这样就可起到碱化尿液并有利尿作用。【甘薯】基本不含嘌呤的食物,故痛风之人适宜以之代粮,常吃多吃。【南瓜】性温,味甘,是一种碱性食物。《滇南本草》载:“南瓜横行经络,利小便。”所以,慢性痛风者可食用南瓜。不仅如此,南瓜是低热量饮食,这对肥胖的痛风病人更为适宜。【冬瓜】性凉,味甘淡,有利小便的作用。《本草再新》中还说它能“利湿去风”。不仅如此,冬瓜本身又含多量的水分和丰富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特别丰富,这对尿酸偏高者,有促进尿酸的排泄作用,故痛风之人可常食之。【赤小豆】是一种利尿食品,而且所含嘌呤也极少。元代医家王好古就曾说过:“赤小豆消水通气而健脾胃。”《本草纲目》亦云:“赤小豆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通利小便作用,就可增加痛风病人血尿酸的排泄,所以,无论急、慢性痛风患者,都可用赤小豆煨汤食用,既增加饮水量,又加强利尿排泄作用。【梨子】性凉,味甘,有生津、清热、化痰的作用。梨子不仅是多汁多水分的水果,而且基本不含嘌呤,同时又属一种碱性食物。急性和慢性痛风患者均宜。【苹果】性凉,味甘,能生津、润肺、除烦、解暑。凡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是碱性的,就称为碱性食物,苹果是碱性水果,含较多的钾盐,又含水分,基本不含嘌呤,这些都有利于人体内的尿酸排泄。所以,凡痛风患者,无论急性期或慢性病人,皆宜食用。【葡萄】性平,有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的作用。早在《名医别录》中就记载:“逐水,利小便。”《百草镜》还说:葡萄“治筋骨湿痛,利水甚捷”。《滇南本草》又称它“大补气血,舒筋活络”。葡萄是一种碱性水果,含嘌呤极少,又有较多的果汁水分,这些都有利于痛风之人血尿酸的排除。【玉米】是一种基本上不含嘌呤的食物,所以,痛风患者尽管食用。《本草推陈》中还说它“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将玉米磨成细粉,调入粳米粥内,煮成稀薄的玉米粥,适宜痛风之人作主食长久服食。【芦根】性寒,味甘,有利尿解毒的作用。芦根能溶石,适宜于尿酸性疾患及痛风者食用。此外,痛风病人还宜食用胡萝卜、西红柿、丝瓜、菜瓜、荠菜、大白菜、菊花脑、茼蒿、洋葱、蕹菜、甘蔗、香蕉、柑橘、杏于、桃子、樱桃、栗子等。三、老年人痛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1、限制嘌呤。正常人嘌呤摄取量为600至1000毫克/天。痛风患者应长期控制含嘌呤高的食物摄入,急性期每天摄入的嘌呤量应限制在150毫克/天,慢性期每天摄入的嘌呤量应限制在600毫克/天。在急性发作期,宜选用第一类含嘌呤少的食物;在缓解期,可增加含嘌呤中等量的第二类食物,但应适量,肉类每天不超过100克,应煮沸弃汤后食用。无论急性期和缓解期,均应避免含嘌呤高的第三类食物,如动物脏腑、沙丁鱼、凤尾鱼、蛤蜊、浓肉汤、浓鸡汤及鱼汤等。2、高蛋白、高脂肪膳食是痛风患者的禁忌。3、烹调时,油要适量,同时切记少吃油炸食物。4、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咖啡及茶可适量饮用。1.三级预防
通常痛风的预防工作分为3级,一级预防是控制高尿酸血症,避免痛风发病,二级预防是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痛风;三级预防是预防急性发作,防止痛风发展,使病情长期稳定,改善生活,生命质量。2.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40岁以上成年男性及绝经期后妇女;②有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家族史者;③肥胖或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④长期有高嘌呤饮食习惯及嗜酒者。干预措施:①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膳食,戒除烟酒,少吃盐;②控制体重,经常运动锻炼,防止肥胖。③有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可酌情使用尿酸合成抑制剂或促排泄剂。3.社区干预
随着经济发展和都市化生活普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应在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领导下,组织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单位,共同参与痛风的预防治疗,加强保健,通过社区积极开展血尿酸普查工作,普查对象重点即为有痛风发生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大大减少痛风的发病率。痛风的发生是多原因的,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1.原发性(1)原因未明的分子缺陷(特发性):①尿酸排泄减少(肾清除率降低),占原发性80%~90%。②尿酸生成过多,占原发性10%~20%。以上二者均为多基因遗传疾病。(2)酶及代谢缺陷,占原发性1%。①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合成酶亢进症。②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部分缺乏症。③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缺乏症。以上三者均为X伴性染色体遗传性疾病。2.继发性(1)尿酸生成过多:①酶及代谢缺陷:肌源性高尿酸血症;糖原累积病Ⅰ型/von Gierke病;HGPRT完全缺乏症/Lesch-Nyhan综合征。②细胞过量破坏:溶血、烧伤、外伤、化疗、放疗、过量运动。③细胞增殖:白血病、淋巴病、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④外因性:高嘌呤饮食,过量饮酒。(2)尿酸排泄减少:①肾清除减少:肾衰竭,药物、酮症酸中毒,乳酸中毒、毒素。②细胞外液量减少:脱水,尿崩症。值得提出的是,HGPRT部分缺乏症,临床上只表现为痛风,称之原发性痛风,而HGPRT完全缺乏症,除痛风外,还有神经系统损害等表现,而归属到继发性痛风。实质二者都是X伴性染色体遗传疾病。1.急性关节炎
需与下述各病相鉴别:①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少年女性,有咽痛等链球菌感染病史,呈大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常伴有心脏炎及关节畸形、环形红斑等。②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受累关节以手指小关节为多见,关节肿胀呈梭形,有对称性与多发性之特点,伴明显晨僵,血尿酸不高,而类风湿因子及其他免疫学检查可呈阳性,秋水仙碱治疗无明显疗效。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原发性痛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存的可能性。③创伤性关节炎:因痛风常在创伤后发作,故易误诊,重要的是无突发的夜间剧痛和结节。④化脓性关节炎:多见于大关节如膝、髋、踝及肘,手足小关节较少见,多为单关节受累,伴有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往往可找到原发感染灶。滑膜液呈脓性,无尿酸盐结晶。⑤假性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老年患者,但以侵犯髋、膝及脊椎间和耻骨等大关节为常见,其结节及关节滑液中有焦磷酸结晶,在显微镜下为棒状结晶,患者血尿酸正常,秋水碱治疗无效。X线可见软骨钙化。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1)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呈慢性僵直畸形,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血尿酸不高,受累关节X线片早期仅有软组织肿胀和骨质疏松,以后关节面可狭窄不平,出现骨侵蚀;晚期有骨性强直等症,但关节边缘的穿凿样骨质缺损较痛风为小。(2)银屑病关节炎:见于中青年起病,虽有10%~20%的患者有高尿酸血症,其手指受累部位为远端指间关节,多并有指甲改变,皮损是鉴别的重要条件。X线末节趾(指)呈笔帽状。(3)骨肿瘤:多处穿凿样破坏以致骨折,畸形而误诊为骨肿瘤,但无急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病史,困难者活组织检查。3.尿路结石
和其他成分如草酸钙、磷酸钙和碳酸钙结石一样X线也可显影,混合型尿酸结石伴有高尿酸血症及相应痛风表现是其特点。胱氨酸结石X线也不显影,但血尿酸不高。4.痛风石
应与类风湿性结节,黄色瘤结节炎及风湿性皮下小结鉴别,结节活检是最可靠的鉴别手段。5.继发性痛风与原发性痛风鉴别
继发性痛风都有引起血尿酸增高的病因,结合原发性痛风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区别。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
急性关节炎发作期间可升高至(10~15)×109/L,如合并继发感染,则白细胞明显升高。2.血沉
发作期间约20%病例血沉增加。3.尿常规
部分患者尿液中可发现针状尿酸盐结晶,肾受损者,可查见蛋白尿,红细胞及管型等,有多量脓细胞时提示合并泌尿系感染。4.血尿酸
尿酸氧化酶法,正常男性值为150~380μmol/L(2.4~16.4mg/dl),女性100~300μmol/L(1.6~3.2mg/dl)。一般男性>420μmol/L(7.0mg/dl),女性>350μmol/L(6mg/dl)可确定为高尿酸血症.在急性发作期大多数病人尿酸高于540μmol/L(9mg/dl),最高可达1200μmol/L(20μg/dl)以上。必须指出,部分病例在间歇期间血尿酸测定可以正常,大约有10%~15%的病例在急性发作期间血尿酸测定值可无升高,同时血尿酸存在波动性,因而需反复监测。血尿酸增高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5.24h尿酸测定
正常人自由进餐24h尿中尿酸排泄量为μmol/L (400~800mg)。痛风病人之尿酸排泄量与病因,肾脏器质性疾病有关,原发性痛风尿酸排泄量可升高,正常,减少。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每天尿酸排出量仍超过357μmol(600mg),可认为尿酸生成增多。6.肾功能检查
可进行尿浓缩稀释或PSP试验、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和肌酐检查,肾功能受损时,有些项目可出现异常。7.酶学检查
可测定红细胞PRPP合成酶,HGRRT及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以确定酶缺陷的存在。8.其他实验室检查
可见血总胆固醇,β脂蛋白及三酰甘油升高,HDL胆固醇低,LDL胆固醇增高及脂蛋白电泳异常和葡萄糖耐量异常等。其他辅助检查:1.痛风结节内容物检查
标本取自结节自行破溃流出物,如无破溃可行穿刺或活检取内容物质。判定方法有2种:①紫尿酸胺反应:取硝酸1滴,滴在标本上,加热使磷酸蒸发掉,冷却后再滴氨水1滴,若是尿酸标本呈暗紫红色,特异性很高,氧嘌呤则阴性。②旋光显微镜检查:结节内容物呈黏土状,镜下可见双折光的针状结晶,呈黄色。2.关节腔穿刺滑膜液检查
急性关节炎发作期,如有关节腔积液,可抽取滑膜液检查。在旋光显微镜下,见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现象的针形尿酸盐结晶。同时发现白细胞,特别是分叶核增多。3.骨关节X线检查
单纯急性关节炎发作期X线摄片除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他特殊表现。慢性期或反复发作后,可见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软骨面,骨内,腔内可见痛风石沉积,骨质边缘可见增生反应等非特异表现。典型者由于尿酸盐侵蚀骨质,使之形成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囊性透亮区缺损,为痛风的X线特征。严重者关节X线片显示骨脱钙,关节腔狭窄、变形或脱位。4.关节镜检查
在痛风发作时,常在滑膜上见到微小结节,冲洗关节腔时,可见部分结晶脱落到关节腔内。5.X线双能骨密度检查
在X线检查尚无变化时,可早期发现受损害的关节骨密度下降。6.泌尿系统结石检查
普通X线摄影,不能显示出尿酸盐结石,因X线可透过尿酸盐,必须行静脉肾盂造影方可显示结石及有无肾盂积水。亦可作CT或B型超声波检查。放射性肾图检查也有一定的价值。7.可选择的其他项目
可根据伴发症的存在选择有关检查,如心电图、超声波心动图、脑血流图、眼底检查、心功能测定等。痛风可伴发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关节炎,尿酸、尿路结石导致肾功能衰竭等。痛风应早期治疗,如无并发症者,一般预后良好。目前尚无证据说明溶解的尿酸有毒性。痛风的发生取决于血尿酸的浓度和在体液中的溶解度。1.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正常人体内嘌呤的合成与分解代谢速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而维持了血尿酸的稳定。(1)吸收过多:体内的尿酸20%来源于富含嘌呤食物,摄入过多可诱发痛风发作,但不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原因。(2)生成过多:体内的尿酸80%来源于嘌呤生物合成。参与尿酸代谢的嘌呤核苷酸主要有3种,即次黄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核苷酸的生成有2个途径:主要是从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的非嘌呤基前体,经一系列步骤合成的,另一途径是从细胞中的核酸(主要包括DNA和RNA)分解而来。在嘌呤代谢过程中,尚存在互相转化与制约的负反馈调节,各个环节都有酶参与调控,一旦酶的调控发生异常,即可发生血尿酸增多或减少。其中致尿酸生成增多的主要为PRPP合成酶活性增加、HGPRT部分缺乏、APPT缺乏等。这些患者在原发性痛风人群中仅占少数,一般不足20%左右。有关嘌呤合成和代谢途径及其反馈调节机制见图1。(3)排泄减少: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人约1/3的尿酸在肠道,经细菌分解以氨及二氧化碳的形式由肠道排出;约2/3经肾脏原形排出。人类缺乏尿酸氧化酶,故尿酸分解降低作为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已被排除。尿酸在肾脏排泄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①肾小球滤过;②肾小管重吸收;③肾小管分泌。其中肾小管的分泌作用对尿酸的排泄起决定作用,约占尿酸总排出量的4/5,肾小球滤过仅占1/5。多数原发性痛风之高尿酸血症与肾脏之尿酸排泄异常有关,而且主要是肾小管的分泌障碍。约占原发性痛风发病机制中的80%~90%。造成肾脏清除率降低可能是原因未明的分子缺陷。部分继发性痛风之高尿酸血症也是由肾脏排泄障碍造成。事实上,尿酸排泄减少常与生成增多是伴发的。2.痛风的发生机制
正常人每天尿酸生成量较为恒定。健康成人每天体内分解代谢产生的尿酸量为600~700mg,而痛风病人每天尿酸生成量可高达mg,如果再加上外源性食物中嘌呤分解产生的尿酸,则总量可超过3000mg,远远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而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生成不增加而有肾脏排泄障碍时,同样可造成尿酸蓄积。仅有高尿酸血症,即使合并尿酸性结石也不能称之为痛风。高尿酸血症只有10%~20%发生痛风。痛风意味着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反应性关节炎或(和)痛风石疾病。当尿酸在体液中处于过饱和状态,一般超过416.2μmol/L(17mg/L)时,极易在组织器官中沉积,尤其是关节及其周围皮下组织、耳郭和肾脏。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形成以及痛风性肾病。除浓度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尿酸的溶解度,如雌激素减少,温度降低,H+浓度升高等可促进尿酸自溶解状态游离出来,沉积于组织。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酸ua偏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