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宝宝初生婴儿黄疸偏高高9.9mg/dL,服用苯巴比妥钠

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黄疸偏高
小孩5月4号剖腹产的,孕周37周加2天出生的,剖腹产,父母均无肝胆疾病,7号开始出现脸色发黄,黄疸指数17,医生让住院,我没同意住,现在31天了黄疸还是偏高,今天侧的指数是11.6~11.5~9.9mg,小孩精神食欲正常(母乳和牛奶通吃),懂的专家们讲讲这样正常吗?
我家宝宝小时候也偏高,喝点葡萄糖水(瓶装的25%的)就好了,医生也让住院了,没住,太麻烦,输液也是葡萄糖水加些营养水罢了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谢谢了,我买了;茵栀黄口服液了,听说蛮管用的,先试试看吧
新生儿有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两周内自然消退,但一定要密切观察,谨防病理性黄疸,下列资料供参考。另外,因你太太有乙肝,小三阳虽然传染性较弱,但也应提防传给宝宝,立即给宝注射乙肝疫苗,3、6个月后各一次,一年后加强一次。建议不要哺乳,喝牛奶为好。定期检验两对半。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诊断】
(一)病史
1.黄疸出现时间
24小时内出现共同疸者应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其次再考虑CMV等先天性感染;2~3天者以生理性黄疸最常见,ABO溶血症亦应除外;4~7天者以败血症、母乳性黄疸较多见;7天后呈现黄疸者则败血症、新生儿肺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均属可能。
2.黄疸发展迅速
新生儿溶血症最最快,其次最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及胆道闭锁发展较慢而持久。
3.粪便及尿的颜色
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家族有蚕豆病患者应考虑是否G6PD缺陷病;父母有肝炎者应除外肝炎。
5.妊娠史、生产史(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提示产时感染)、临产前母亲用药史等。
(二)粪便有明显色素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和败血症
1.如有感染中毒表现,应进行血、尿培养。
2.如有溶血表现(网织细胞增高,有核红细胞>2~10/100白细胞),应检查母婴ABO及Rh血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即为Rh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患儿抗体释放试验呈阳性。上述试验阴性者或出生3、4天后始发病者应除外G6PD缺陷。
(三)粪便几无胆色素、尿色深、尿胆红素阳性者应考虑新生儿肝火和胆道闭锁,因前者常造成较久的基本完全性肝内梗阻,两者的鉴别较困难,以下检查可供参考。
1.血清胆红素多次测定
逐渐增高提示胆道闭锁,若有波动或不规则地下降提示肝炎。
2.血清转氨酶
早期明显增高考是提示肝炎。
3.其他实验室检查
血清5′-核苷酸酶明显增高提示胆道闭锁;血清甲胎蛋白>40mg/L提示肝炎;十二指肠引流液含有胆汁或胆酸可降外胆道闭锁;脂蛋白-X(LP-X)阳性者提示胆道闭锁。
4.静注131I玫瑰红37~148MBq(1~4μCi),收集3天粪便(不能混有尿液)测每分钟计数,如>10%的注入量即可排除胆道闭锁。
5.核素肝、胆扫描
静注99m锝标记的亚氨二醋酸(IDA)衍化物后扫描,肝炎患儿的肝脏显影缓慢而肠道出现放射性浓集,胆道闭锁患儿肝显影出现快,肠道不出现显影。
可发现总胆道管囊肿,如无胆囊提示胆道闭锁。
肝结构基本正常,胆小管大量增生提示胆道闭锁;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坏死、多核巨细胞易见到提示肝炎。
8.剖腹探查
争取在2个月内施行,如无胆囊宜进一步探查;如有胆囊,应进行胆囊造影,如异常则作肝门空肠吻合术(越早施行效果越好,最迟不超过3个月)。
【治疗措施】
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疗。但遇黄疸较溶时,应予光疗并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病原学】
胎龄12周时,羊水中已有胆红素。这是由胎儿气管和支气管树分泌到羊水中的未结合胆红素。胎儿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未结合胆红素,极大部分通过胎盘到母体循环去清除,故新生儿刚出生时都无黄疸。
出生后,新生儿必须自己处理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一未结合胆红素。但葡萄糖醛酰转移酶在足月儿要3~5天、未成熟儿要5~7天才成熟。加诸概述中已提及的各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就发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说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而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又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一定时期里会发生生理性黄疸,有病时亦容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很多原因可使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揭示黄疸为病理性:(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脑(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1.细胞破坏增多:常见因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或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后者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等省较多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出血亦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
2.感染:有一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感染可发生在宫内或出生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时黄疸发生率较高。
3.出生时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者,黄疸往往较深。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常延迟。
5.母乳性黄疸:约占母乳喂养的0.5~1%,目前认为这类母乳中含有一种物质,对胆红素的结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其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在第2周末黄疸反达高峰,历时1~2个月才退清。虽然黄疸较深而持久,但小儿并无其他异常,如暂停母乳2—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再哺母乳,黄疸可有些加深但不会达到原先的程度。母乳性黄疸不会造成不良后果,诊断明确后不要终止母乳喂养。
生理性黄疸一般毋需处理。生后较早地开始进食可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新生儿有黄疸时要避免使用磺胺药、阿斯匹林和含苯钠酸钠的药物,因这些药物有利于核黄疸的发生。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时很多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维生素K3、K4,磺胺类,呋喃类)不能使用。病理性黄疸者应送医院诊治,除了治疗基本疾病外,尚可选用照疗法、中药、口服鲁米那及可那明或换血疗法,以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治疗方法由医生来定。
是正常的,我宝宝2个月也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关系,泡澡可以减轻黄胆,还有满月 了适当给宝宝嗮嗮太阳
还是采取措施尽量减轻黄疸吧
不住院能缓解是最好的,若不能的话,就要勤观察,还是采取医生的建议采取更有效地措施。毕竟这样的情况属于少数,万一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健康教育】新生儿黄疸健康教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来源:健康报网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情况之一,是儿科医生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大部分健康新生儿出生后可有暂时性高胆红素血症称为“生理性黄疸”,但也只有在新生儿期因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增高特别是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或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需要对新生儿黄疸引起足够重视。基本知识&&&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原因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常因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肝细胞胆红素负荷增加、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不足、新生儿肠腔内β-葡萄糖酸苷酶在pH偏碱情况下使结合胆红素分解重新变成未结合胆红素而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循环等因素出现黄疸。尤其是在饥饿、缺氧、酸中毒、脱水、胎粪排出延迟、溶血性疾病颅内出血、等情况时黄疸加重。&&& 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在生后3-4周消退。血清胆红素峰值足月儿不超过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15mg/dl。在黄疸出现期间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 病理性黄疸:有以下特点:1、黄疸于出生后24小时之内出现。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值,足月儿>12.9 mg/dl ,早产儿>15mg/dl。3、血清胆红素值上升速度快,超过5 mg/dl。4、直接胆红素>2 mg/dl。5、黄疸持续时间延长:足月儿>3周,早产儿>4周。6、黄疸退而复现,即黄疸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 引起病理性黄疸病因很多,常见病因有:1、胆红素产生增加,多见于同族免疫性溶血(ABO和Rh血型不和溶血病):在新疆地区因少数名族人群中Rh阴性血型者较多,因此发生Rh血型不合的溶血病较多,此类患儿黄疸出现早,程度重,进展快,伴随有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如不及时换血可导致死亡,即使存活易发生胆红素脑病而导致严重后遗症。此外常见于胎-胎输血、母-胎输血、头皮血肿、,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结构异常等疾病。2、肠-肝循环增加,如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胎粪排出延迟等原因导致胆红素在肠道内吸收过多。3、母乳性黄疸、窒息、缺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非溶血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等。同时还有因遗传代谢病、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总胆管囊肿、胆汁粘稠综合征引起的高结合胆红素血症。4、宫内感染,如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肝炎综合征。生后感染如败血症,还有其他一些少见的疾病也可引起黄疸。&&& 临床上常见的表现是皮肤及眼睛巩膜出现黄染,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血清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溶血患儿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升高、Coombs实验阳性、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其他有红细胞形态异常、酶活性下降、肝功能异常等。&&& 治疗方案&&& 预防性治疗:对高危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血型不合溶血病者均可进行预防性治疗。&&& 1. 一般治疗:&&& ⑴尽早开奶,充足喂养,促进胎便排出,防止脱水、酸中毒;⑵防止低体温,出现低体温采取保暖措施;⑶热卡不足时由静脉补充葡萄糖;⑷避免使用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点的药物。&&& 2. 蓝光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均是光疗最好的适应症。分单面光疗和双面光疗。可连续或间断照射,大多数只需24-48小时可获得满意效果。但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者是蓝光治疗的禁忌症。&&& 3. 药物治疗:&&& ⑴酶诱导剂: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生成,增加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苯巴比妥钠5mg/kg/d,分2-3次用,连服3天;⑵益生菌:可使用乳酸菌、双及杆菌改变肠道内环境;⑶白蛋白针剂:能更多的结合未结合胆红素,1g/kg/天;⑷碱化血液:使用5%碳酸氢钠2-3ml/kg.次,在碱性环境中利于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⑸免疫球蛋白:阻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阻断溶血过程。剂量按照1g/kg/d,在发生溶血病使用;⑹中药治疗:常用茵陈蒿汤加减;(7)换血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方法,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超过20mg/dl者。&&& 预防措施&&& 1. 加强孕期保健:已知有血型不合的因素者,监测母亲血清中相应血型抗体,必要时给母亲进行治疗,如在宫内发生Rh血型不合的溶血病者,应对母亲进行血浆置换。&&& 2. 孕期母亲避免接触各种宠物,防止母亲发生感染性疾病。&&& 3. 新生儿早期加强喂养,促进胎便排出。&&& 4. 注意保暖,注意奶具、奶粉、衣物等的清洁,父母和看护人员如患感染性疾病,应及时隔离。&&& 5. 避免新生儿到公共场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生婴儿黄疸偏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