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代/发男科医院哪家有名网站有名呀

您现在位置是:
关键字:||||||||
关键词:时代文学,核心,双月刊,刊名,时代,文学,主办,山东省,作家
刊名:&时代文学
主办:&&山东省作家协会
周期:&&双月
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CN:&&&37-1173/I
邮发代号: 24-84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时代文学
创刊时间:198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社科双效期刊
【责任编辑:中国硕博论文网】
1.本站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如果此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如果本篇内容涉及到您版权的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在收到您的反馈信息后会尽快核实并妥善处理。
2.为了更好的服务各高校及有论文需求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中国硕博论文网特别开设专家答疑服务,由权威人士为您解答各类论文的相关问题,并提供最专业的辅导方案和建议。
3.有关发表业务(流程),请咨询在线客服(QQ、发表QQ)。
辅导论文网服务
论文辅导联系方式
论文邮箱:
论文服务热线:
本网站是8年淘宝老店发展而来,
5钻淘宝网店交易安全放心,
100%好评,100%包通过
随时在线免费拟题,拟提纲
无需确认定金,验货满意付款。
包改包过助您成功!
论文网新闻
论文网热点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相关参数为依据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上)论文:本论文范文是一篇关于药物的医药学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您的位置:----浏览文章
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相关参数为依据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上)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相关参数为依据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上)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药物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器官能消除相当于多少毫升血中所含的药物,即单位时间消除的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④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简称曲线下面积):给药后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成曲线,坐标轴和这条曲线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对于同一种药物可用它比较吸收到体内药物的总量。⑤药峰时间(ttmax):指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出现最大血药浓度的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临床上如何恰当选择抗菌药物清除病原菌,获得最大疗效,使不良反应降至最低并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是许多临床医师的困惑。近年来,随着对药代动力学(PK)及药效动力学(PD)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二者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PK/PD基本概念    PK和PD是药理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PK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其内容为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而PD则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其内容为药物剂量对药效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临床疾病的效果。  过去PK与PD被认为是两门分离的学科,如果要了解、评价、判断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时,用PK与PD分开考虑获得的信息显然并不建全面,只有当了解了被测浓度和药效或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时,PK研究才有作用;同样,PD研究也只考虑了浓度效应关系,未考虑效应室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而PK/PD结合模型能描述和预测一定剂量方案下药物的效应时间过程,科学地揭示药物剂量、相应时间与机体的效应关系。目前随着对药物效应时间过程进一步了解,PK/PD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抗菌药物治疗学的研究热点。    抗菌药物的PK/PD参数    在抗感染治疗时,能否获得预期的结果有赖于药物一人体一致病菌三要素,亦与确定给药方案密切相关,而PK与PD又是决定三要素相互关系的重要依据。最新抗菌药物PK/PD参数的研究,对不同类抗菌药物的合理给药方案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些参数主要有药动学参数、药效学参数及PK/PD结合参数。  药动学参数①血浆半衰期(t1/2):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②表观分布容积(Vd):在假设药物均匀分布于各组织,其浓度与血液中相同的条件下,药物分布所需用的容积。③清除率(C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相关参数为依据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上)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L):指单位时间内整个机体或某消除器官能消除相当于多少毫升血中所含的药物,即单位时间消除的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④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简称曲线下面积):给药后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成曲线,坐标轴和这条曲线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对于同一种药物可用它比较吸收到体内药物的总量。⑤药峰时间(ttmax):指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出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⑥药峰浓度(Ctmax):指药物吸收过程中的最大浓度。    药效学参数 ①MIC和MBC:反映的是抗菌药在体外的抗菌活性或抗菌潜能,两者值比较接近时说明该药可能为杀菌剂,但不能反映抗菌药在体内抗菌活性的时间过程。②抗生素后效应(PAE):PAE的大小反映抗生素作用后细菌再生长延迟相的长短,亦反映抗菌药作用于细菌后的持续抑制作用,故而又称持续效应。  常用的PK/PD结合参数t>MIC:指给药后,血药浓度>MIC的持续时间。将该抗菌药物对某特定细菌的MIC值迭加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上,高于最低抑菌浓度所对应的时间,通常以占一个给药区间的百分比来表达。主要用于预测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类(如β-内酰胺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唑烷酮类)的疗效。属于这一类的药物,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加,其抗菌效果无或很少增强。最适宜的浓度多数为病原菌MIC的2~4倍。  Ctmax/MIC(比率):由MIC划分峰浓度。在文献中,Ctmax/MIC也可以表示为peak/MIC、抑制商(IQ)或抑制比率(IR)。用于预测或描述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的抗菌效果,如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抗菌活性增强。  AUC/MIc(AUIC):由MIC划分为在24小时期间,浓度一时间曲线下的面积。若下标未标明其他的时间周期,采用的AUC即是在稳态时的24小时值。用于表明涉及AUC和MIC关系的PK/PD,可以预测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的疗效。
关于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相关参数为依据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上)论文范文下载简介:整理提供
与“论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相关参数为依据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上)”相关的论文
医药学论文相关栏目
郑重声明: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唯一网址: 未经授权禁止对本站论文进行摘编、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站部分论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具有先进性教育学习心得的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提供各类参考,包括经济学、会计学、教学、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文献综述范文、毕业论文提纲、论文格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论文格式范文、论文答辩PPT、毕业论文封面、毕业论文致谢及参考文献等论文写作相关资料,此篇论文由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栏目提供医学论文写作发表
医学论文写作&& 期刊发表 论文翻译修改。专业为临床医生、护士、医药相关工作者提供论文写作辅导、推荐发表服务。志远医学论文网: &&&&&&& 电话:QQ: &&&&&&&&&&&&&&&&&&&&& 邮箱:
&(字节数: 390) [原创
9:57:08]&&【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溶解术;脑出血;治疗
  1临床资料医学论文写作&& 期刊发表 论文翻译修改。专业为临床医生、护士、医药相关工作者提供论文写作辅导、推荐发表服务。志远医学论文网: &&&&&&& 电话:QQ: &&&&&&&&&&&&&&&&&&&&& 邮箱:
  回顾了我院308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行血栓溶解术而发生脑出血的患者16(男12,女4)例,年龄48~73(平均62)岁,发病时间均小于6 h,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检查证实,冠心病诊断符合WHO1979年制定的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采取: ①AMI治疗:首先接受静脉内血栓溶解术,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 患者入院后,给予镇静、止痛、吸氧等心梗专科护理,密切监护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必要时继续血栓溶解治疗,达到极量,有条件的科室应考虑行急诊PTCA. 虽然关于急诊PTCA和血栓溶解术之间的选择问题还没有定论,但溶栓后还不能缓解症状,且没有出现冠脉再通指征的患者应积极考虑急诊PTCA术治疗[1]. 同时,还应给予极化液、抗血小板药物、抗感染等辅助治疗. ②神经外科手术治疗:AMI溶栓后脑卒中的出血量一般比较大,文献报道平均可达72 mL[2],因此,紧急减压处理非常重要. 对此类患者,可考虑急诊手术,通过颅骨钻孔或骨瓣形成以清除颅内血肿. 根据颅内压情况适当使用200 mL/L甘露醇,同时应用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降压药物、抗生素等. ③综合治疗:AMI溶栓后合并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病情极度凶险,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类患者发病后30 d的死亡率可高达60%,另有27%会出现功能障碍. 对已完成了血栓溶解治疗的AMI患者,在排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等其他病因的前提下,血栓溶解药物可能是引起出血性脑卒中的直接诱因. 对患者冠脉再通良好、脑出血量较多、部位重要的患者,主张先行神经外科手术,少量使用止血药物,然后调整抗血小板药物剂量,待病情稳定后,依据凝血酶原时间再调整药物剂量;如果患者冠脉再通不良,脑出血量较少,主张以治疗冠脉疾病为主,可先给予基本降低颅内压处理,并尽快先行急诊PTCA,改善心脏缺血后,再考虑进一步行神经外科手术. 对于出现胃应激性溃疡的患者,阿司匹林应减量或暂时停用. 对于心功能衰竭患者,应限制输液总量和速度.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为: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⑥死亡. 结果:基本治愈1例,显著进步1例,进步1例,无变化1例,变化4例,死亡8例. 死亡患者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AMI血栓溶解术后脑出血是临床上少见但非常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生部位多在幕上和孤立的,但也有硬膜下、幕下和多源的[2],治疗方案上存在一定矛盾,强调综合、个体化治疗,应视患者出血量大小与部位权衡两个专科的治疗原则.
  2.1心理护理脑出血多为急性发病,来势凶,发展快,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昏迷,甚至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和功能障碍. 因此,患者常会出现躁动、焦虑、悲观等情况,并迫切要求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护士应尊重、同情患者,耐心周到,针对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性格特点进行疏导,作好安慰、解释工作,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还应保持病室及周围环境安静整洁,创造有利于患者治疗和休养的舒适环境[3].
  2.2心电监测及处理由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存在,常常会发生再通冠脉的再闭、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因此对患者的心电监护尤为重要,护士一旦发现有频繁出现的室性早搏、新出现或加重的房室传导阻滞以及STT的下移或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系统病情变化,采取抗凝、扩管、解痉、镇静等相应措施,防止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加重.
  2.3液体量和滴速由于此类患者心脏受到严重损害,多伴有心力衰竭,因此,液体滴速限制在15~20滴/min,每天液体量也限制在 mL,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但合并脑出血后,由于手术需要,液体量和滴速都要求大于普通AMI患者,且由于病情危急,大多没有顾及液体的合理输注,为了寻求两者的兼顾,主张有条件患者采用深静脉输液,同时检测中心静脉压,有助于维持有效血容量,保持重要脏器的灌注;并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患者心脏功能,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方面的改变,在完成急性期的抢救后按照AMI患者的一般要求进行液体限量输注.
  【参考文献】
  [1] Mahaffey KW, Granger CB, Sloan MA, et al. Neurosurgical evacuation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xperience from the GUSTOI trial. Global Utilization of Streptokinase and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for Occluded Coronary Arteries[J]. Am Heart J,
Pt 1):493-499.
  [2] Gebel JM, Sila CA, Sloan MA, et al. Thrombolysisrelate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 radiographic analysis of 244 cases from the GUSTO1 trial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 Global Utilization of Streptokinase and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Occluded Coronary Arteries[J]. Stroke, ):563-569.
  [3] 富艳冰,王桂静.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康复干预影响[J]. 现代康复,):105.&(字节数: 3285) [原创
9:54:35]&&【关键词】& 可重复性
&&& Preliminary scale of recruits adjustability to military life
  XIAO LiJun, MIAO DanMin, WANG JingSheng, HUANGFU En, LUO ZhengXue , CHEN Jing医学论文写作&& 期刊发表 论文翻译修改。专业为临床医生、护士、医药相关工作者提供论文写作辅导、推荐发表服务。志远医学论文网: &&&&&&& 电话:QQ: &&&&&&&&&&&&&&&&&&&&& 邮箱: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3,China, 2Shijiazhuang Academy, Shijiazhuang 050083,China
  【Abstract】 AIM: To develop a Scale of Recruits Adjustability to Military Life (Scale) to evaluate the recruits adjustability to military life.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develop the scale, which was used in 782 recruits to assess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RESULTS: ① The scale was composed of 12 items. ② Cronbachs αcoefficient was 095. ③ Only one common factor was extracted by factorial analysis, which wa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resumed structure, and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was 6873%. The criterion related validity between superiors and colleagues was 812% and the score of different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scal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ool in evaluating the recruits' adjustability to military life.
  【Keywords】adaptation,reproducibility,result
  【摘要】 目的: 编制新兵部队生活适应评价量表(以下简称《量表》),为部队提供评价新兵适应能力的有效测量工具及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编制新兵部队生活适应评价量表,并用其对782名新兵进行测试,评价其信度和效度.结果: ① 《量表》由12个条目组成.② 326例样本总条目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③ 因素分析产生的1个公因子与编制构想基本一致,其累计贡献率为6873%,将其定义为部队生活适应性;上级提名与同伴评价的关联效度为812%;适应不良组与正常组被试在《量表》上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兵部队生活适应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评价新兵部队生活适应性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军事人员;适应,心理学;可重复性,结果
  军营是一个有着严肃纪律和成套行为规范的特殊团体,良好的军事职业适应性是一个合格军人以及一个心理健康军人必备的条件.每个应征入伍的青年进入军队这个特殊集体,从事军人这一特殊职业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和军事职业对军人的特殊要求,完成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角色转变.在其后的整个军事职业生涯中,还可能不断遇到职务变动、工作生活环境迁移、任务变更等情况,所以适应性强是对军人的基本要求.调查表明[1],军人由心理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有逐年增高趋势.而新兵社会适应不良是导致其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的重要诱因.对士兵(尤其是新兵)适应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关键是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本研究根据“扎根理论”原则[2],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编制新兵部队生活适应评价量表,旨在为尽早发现和排除不适合军事生活的士兵提供测评工具.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某部干部12名[平均年龄(223±35)岁]、班长25名[平均年龄(202±28)岁]、两年以上老兵[平均年龄(193±14)岁]39人,共计76人;第二部分为该部当年入伍新兵782人,平均年龄(181±15)岁.全部被试均为男性,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均否认精神异常既往史和家族史.
  1.2方法
  1.2.1量表编制
  1.2.1.1访谈成立访谈小组,以第一部分新兵为访谈对象.以连队为基本单位进行访谈.每位被访谈者要求在本连中列举1~2名表现最好和最差的战士,并说明具体原因.访谈严格按照访谈提纲进行,并做详细记录.
  1.2.1.2确定条目由访谈小组中的2名成员将访谈记录进行再整理,将完全相同和/或基本相同的表述合并,同时记录其频数.然后根据列举的频率进行排序.选取列举频率>60%的项目纳入评价“差兵”初选标准.再到部队进行回访,进一步核对和修改被纳入的24条评价标准的表述.请5名专家(军事心理学专家2名,军队政工专家2名,部队军事专家1名)讨论上述结果,最终确定了12个项目作为评价标准.并根据部队回访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其转换成正面表述.
  1.2.1.3量表形成及评价方法以上述12个条目作为问卷的内容;评价问卷采用利克特5分等级量表进行评价.
  1.2.2实测新兵下连前10 d,以新兵连为单位,请新兵排长、班长根据部队生活适应的操作性定义找出本排、本班适应最差的新兵,根据被提名的频率确定其中的53名作为上级提名适应最差的新兵组,占总人数的68%左右.同时确定该组新兵所在的班为部队生活适应评价单元.两名经过相关培训的心理学专业人员作为主试,统一指导语,统一环境要求,采用《量表》由被试新兵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互评(同伴评价),而此时不提供上级提名的结果.共收到有效评价326份.统计学处理: 由参与研究人员进行数据录入,结果以x±s表示,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均由SPSS110统计软件包完成,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主要的统计方法包括: 频数统计,团体t检验,主成分分析等.
  2.1内在一致性信度计算326例样本总条目的α系数,Cronbachs α系数为095,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在条目具有较好同质性基础上,进一步对条目作分半相关,并采用SpearmanBrown公式对分半相关系数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分半相关系数为093.
  2.2效度内容效度.研究小组成员均为心理学专业人员,且有多年部队生活经验.经过工作分析及相关培训后,小组成员深入到部队进行调研,从访谈入手并贯穿始终,尽量排除先入为主的假定,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去理解被研究者,努力获取真实自然的资料;采用特尔菲(Delphi)法经5名专家共同确定了量表的条目,并根据心理测量学编制问卷的一般原则形成《量表》,其中所包含的12个条目比较全面、具体和准确地反映了部队生活适应的内涵.因此可以认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Tab 1).表1最终确定的量表条目及其列举频率排序(略)
  2.3结构效度对326例评价的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最大迭代次数为25方法来提取公因素.以特征值≥1作为提取因素的基本原则,来确定抽取因素的有效数目.结果获得特征值>1的有1个因素,其累计贡献率为68.73%.根据《量表》的编制特点,结合因素分析的结果,将其定义为部队生活适应.
  2.4效标关联效度将上级提名的53名“适应最差”的新兵与同伴《量表》评价的排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为1等,表示被同伴评价为适应性最差者,依次类推.结果显示,在上级提名的53人当中,有36名被本班同伴评价为适应性最差者,约占68%;7人被评价为2等,约占132%;6人为3等,约占113%;排在4名以后的仅有4人,约占75%.其中,1等与2等合占约812%.结果表明,上级提名与同伴评价间有较高的一致性.
  2.5区分效度将上级提名的53人在同伴评价中列本班最低的36名新兵作为本研究的“适应不良组”;并从该36名新兵所在班中随机抽取66名正常新兵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两组被试在《量表》上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Tab 2).表2新兵部队生活适应评价指标得分(略)
  由Tab 2可知,适应不良组与正常组的被试在12项评价及总均分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ab 2结果表明,《量表》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国内外对新兵心理和精神健康状况已进行过大量有益的探讨[3]. Klein等[4]研究表明,新兵心理问题主要有6个诊断类型,其中适应障碍是新兵军训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发生率约为333%.国内有关研究[5,6]表明,新兵训练期间由于部队特殊环境和军事训练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障碍;由此可见,加强新兵的部队适应性评估和筛选工作是降低部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病率的重要环节.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编制新兵部队生活适应量表,为部队提供评价新兵部队适应能力的测量工具及理论依据.
  入伍的年龄正处于“同一性危机”期[7],而军队的特殊性则要求军人必须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因此他们不得不根据这一环境的要求来主动或被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即所谓适应,这是一个社会化过程.根据文献回顾[8,9],本研究所指的适应,是指进入军队服役的应征青年在军队这一新生活环境中被群体接纳的状况.被普遍接纳则适应良好,被多数人排斥则为适应不良.我们首先要明确士兵被接纳或排斥的标准是什么?群体当中谁是对他们最有发言权、最重要的评价者?而且,适应的标准必须是来自于我军自己的基层连队,而不存在别的可以搬用的标准.因此,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从士兵中间获取符合他们实际的评价标准,经过定量分析,信、效度检验,试卷标准化等程序编制《量表》,作为评价士兵适应状况的工具,把同伴作为重要的评价者,籍此来评价入伍士兵即本研究对象,就成为本研究的目的.
  关于信度检验,本项研究重点考查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吴明隆等[10]认为,α系数在08以上时属于高信度测验.计算326例样本总条目的α系数为095,表明问卷具有很好的同质性.在条目具有较好同质性基础上,进一步对条目作分半相关,并采用SpearmanBrown公式对分半相关系数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分半相关系数为093.结果也较为理想.上述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量表》的信度较好地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
  关于效度检验,① 内容效度: 本《量表》整个形成过程已充分表明,内容效度的问题在量表编制的一开始便被予以重视,并贯穿全过程.② 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是检验1个测验是否达到了测验编制时的理论构想,测得的程度如何,其检验方法有多种.探索性因素分析是考察结构效度的重要方法.我们对326例所评价的结果进行的因素分析中,获得特征值>1的1个因素,其累计贡献率为6873% ,获得的因素模型与量表编制时的构想基本吻合,所有条目反映的是1个维度,即部队生活适应.③ 区分效度: 将上级提名的53人在同伴评价中列本班最低的36名新兵作为本研究的“适应不良组”;并从该36名新兵所在班中随机抽取66名正常新兵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结果,适应不良组与正常组的被试在《量表》上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量表》有着较好的区分效度.④ 效标关联效度: 根据360度人事评价原则,能作出评价的无非是被评价者的上级、同事和下级.对于新兵来讲,不存在下级评价的问题,只能由它的上级和同伴来评价.这样看来,上级提名结果就可以作为同伴评价的效标.将上级提名的53名“适应性最差”的新兵与同伴《量表》评价的排序进行比较,发现在上级提名的53人当中,有36名被本班同伴评价为适应性最差者,约占68%;还有7名与上述人员同班,并且排序紧随其后,这两部分合占约812%.这表明上级提名与同伴评价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量表》有着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最后,因为本量表全部项目均来自于对士兵的深入访谈,而且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内容.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评价他们自己的事情,使得《量表》还具有了较高的生态效度,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特色.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兵部队生活适应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种形式简单、可操作性强而又行之有效的评价新兵部队生活适应性的测量工具.
  【参考文献】
  [1] 李权超.军事训练心理学[M].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68.
  [2] Krathwohl DR. Methods of education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M].New York:Long man, 1993.
  [3] 皇甫恩. 军事医学心理学[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4] Klein S,Hawes DJ,Martin T.Why recruits separate early?[M].RAND publication seriesR3980FMP.Santa Monica.CA.RAND Corp,1991.
  [5] 王家华,张凤刚,宋林琳,等.中国男性新兵MMPI测查结果与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65-66.
  Wang JH,Zhang FG,Song LL,et al.The MMPI results in Chinese male recruits[J].J Chin Ment Health,):65-66.
  [6] 栗文彬,王波,高红丽,等.独生子女新兵基础训练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Li WB, Wang B, Gao HL.Recruits mental health status after basic military training.[J].J Fourth Mil Med Univ, ):.
  [7]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8] Hinshaw SP. Ex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 and academic underachievement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Causal relationship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J]. Psychol Bull,.&(字节数: 0) [原创
9:51:00]&&【关键词】& 心理学测试
&&&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daily hassles for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tudents医学论文写作&& 期刊发表 论文翻译修改。专业为临床医生、护士、医药相关工作者提供论文写作辅导、推荐发表服务。志远医学论文网: n&&&&&&& 电话:QQ: &&&&&&&&&&&&&&&&&&&&& 邮箱:
  SHI XiaoNing, LIU XiaoHong, XU Yan, LI ChuanYun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chool of Nursing,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2Department of Military Psychology,Shanghai College,Nanjing Political College of PLA,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AIM: To assess daily hassles for students in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A daily hassles rating scale was used in military medical students (DHRSMMS)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00 program. RESULTS: In the 935 cases, the factor scores of adaptation and learning were highest in the 6 factors of DHRSMMS. Adaptation factor score was the highest in 1st year students and the loss factor score was the higher in 2nd year and 4th year students, females, and nonsingletons. Economy factor score was higher in males, nonsingletons, 2nd year and 5th year students. The acquaintance factor score was higher in 2nd year and 5th year students and the learning factor score was higher in 2nd year and 4th year students, and nonsingletons. The job factor score was higher in 4th year and 5th year students, and governmentissued cadets. CONCLUSION: The main daily hassles for military medical students are adaptation and learning. Differences of daily hassles are found in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academic years, training types and singletons or nonsingletons.
  【Keywords】 military& psychological test
  【摘要】 目的: 评定军校医学生的日常困扰,以提高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选用军校医学生日常困扰评定量表团体测试军校医学生,用SSP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935名被试中,因子分最高者为适应、学业因子.适应因子分在一年级中最高;二、四年级、女性和非独生子女的丧失因子分较高;经济因子分在二、五年级、男性、非独生子女中偏高;二、五年级、男性中的交往因子分较高;学业因子分在二、四年级和非独生子女中偏高;四、五年级、计划生中的职业因子较高.结论: 影响军校医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日常困扰是适应、学业因子.日常困扰的影响在不同年级、性别、培养类型及是否独生子女之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军事人员;学生,医科;日常困扰;心理学测试
  日常困扰作为心理应激的微应激源,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13].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年龄、性别和职业等因素的不同,致使不同群体日常困扰的迥异[4,5].军人和医科大学生的双重角色,使军校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大学生及地方医学生相比,在校期间所面临的日常困扰必然具有其独特性.本研究旨在判别军校医学生的日常困扰,为提高军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某军队医科院校的学制为4 a和5 a的本科医学生935(男639,女296)名,年龄17~25岁,平均()岁;计划生725名(775%),并轨生210名(225%);独生子女615名(658%),非独生子女320名(342%);一年级124名(133%);二年级341名(365%);三年级216名(231%);四年级145名(155%);五年级109名(117%).
  1.2方法
  1.2.1测试时间2003年秋季学期开学后2 mo.
  1.2.2测试形式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以学员队为单位,集中在教室进行团体测试.由主试统一讲解作答要求,然后由被试当场独立完成并交卷.发出问卷995分,回收995分,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35份,有效率94%.
  1.2.3测试工具选用军校医学生日常困扰评定量表[6],该量表由6个因子43个项目构成.每个项目按0~5分计分,量表总分为0~215分,量表总分为: 43个项目的得分总和;量表的因子分为: 各因子的项目分之和,再除以该因子的项目个数.因子分是反映被试日常困扰的指标,因子分愈高,困扰愈大.评定量表的信、效度良好[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以上数据间的比较,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1军校医学生日常困扰评定量表各因子评分结果(Tab 1)表1日常困扰评定量表各因子评分(略)
  Tab 1可见,本次测试的935名军校医学生中,日常困扰评定量表各因子评分较高者为适应因子和学业因子,其他因子分按评分大小排位依次为丧失、经济、职业、交往因子.适应因子中,项目分最高者为“课余时间自主支配的时空少”和“法定节假日不能自由安排”;其次为“不能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和“队列训练”.考试失败或成绩不理想、学业负担重的项目分则在学业因子中最高,其次为多门功课集中考试、学习努力但成绩不理想、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和上解剖实验课.
  2.2不同年级之间的比较
  2.2.1不同年级间的适应、丧失、经济因子分比较从Tab 2可见,适应因子分随着年级数的递增而逐步减小,一年级最高,五年级最低.经过两两比较,在α=005检验水准,一年级分别与四、五年级间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年级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丧失因子分二年级最高,一年级最低.经过两两比较,在α=005检验水准,一年级与二年级间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年级间无统计学意义.经济因子分经过两两比较,各年级间无统计学意义.表2不同年级间的适应、丧失、经济因子分比较(略)
  2.2.2不同年级间的交往、学业、职业因子分比较见Tab 3.表3不同年级间的交往、学业、职业因子分比较(略)
  Tab 3可见,交往因子分二、五年级较高,一年级较低.经过两两比较,一年级分别与二、五年级间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年级间无统计学意义.学业因子经过两两比较,一年级分别与二、三、四和五年级之间,二年级分别与四和五年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年级间无统计学意义.职业因子分随年级的递增而增大,一年级最低,五年级最高.经过两两比较,一年级分别与二、三、四和五年级之间,二年级分别与四、五年级之间,三年级分别与四、五年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四与五年级及二与三年级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2.3不同性别之间比较男、女生之间的量表因子分比较,在经济、丧失、交往因子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Tab 4).表4不同性别的因子分比较(略)
  2.4不同培养类型之间比较军队院校医学生的培养类型有计划生和并轨生.这两种培养类型的学生均是通过每年高招统考,成绩合格入校;在校学习期间的费用,计划生实行供给制,并轨生则是由学生方负担;就业方面,计划生采取指令性计划分配,并轨生则进入人才市场自由选择职业.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量表的适应、丧失、经济、交往、学业因子分在计划生和并轨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因子分计划生为(154±085),并轨生为(139±080),两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比较二者之间的量表因子分比较,在丧失、经济、学业因子分间存在差异(P&005,Tab 5).表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总分和各因子分比较(略)
  3.1适应、学业因子是军校学生的主要日常困扰对刚踏入军校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既要应付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又要适应军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及作息时间,这就有可能增加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困难.加之大学学习与中学阶段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差异,其特点就是教师直接指导的减少和强调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对教师授课方法的适应,以及自修时间的合理利用,也是新生面临的问题.在适应因子中,课余时间自主支配的时空少和法定节假日不能自由安排这两个项目分排在前两位,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军事化管理的军队医科院校,如何协调青年学生普遍追求个性发展的需求与服从军校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之间的矛盾,理应成为管理者探讨的问题.
  有研究证实,学习焦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明显影响,有3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7].本次测试结果显示,学业因子是除了适应因子之外对军校医学生群体心理应激影响程度较大的微应激源之一.尤其对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影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本次施测的时间正值二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学生面临学习方法的适应;四年级学生临床专业课程开课,学生要习惯新的学习内容.学业因子中,项目分排在前3位的均与考试和学习成绩有关.医学专业的课程门类繁杂,尤其是需要强制记忆的内容较多.因此,医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绝大多数军校医学生非常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对自身有较高的要求和期望,希望以优异的成绩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3.2日常困扰对军校医学生的影响在不同性别、培养类型及是否独生子女之间存在差异经济因子对男性及非独生子女学生影响明显.可能是男生在经济方面更加希望独立,不大愿意依赖家庭或者是社会交往较多、开支较大所致.经济因子对非独生子女影响明显,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有关.在大学生中经常出现的丧失有:以前所处地位的丧失、荣誉的丧失和自尊的丧失、安全的丧失等等[8].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军校医学生离开家庭,远离父母,要独自面对和适应一个全新而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获得是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同学发生意外的刺激以及健康的丧失可作为应激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另外,进入大学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往往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往往已经习惯了既往的优越地位,但进入人才聚集的大学以后,势必使部分学生失去原来“拔尖”地位,而成为一般甚至比较差的成员,这种优势地位的丧失往往导致部分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困难.一般来讲,这种地位变化的落差越大,对学生的影响越大.荣誉的丧失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有些自认为应该获得的荣誉却没有得到的人,常会导致心理失衡.丧失因子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可能极大地影响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对以后学习及生活的态度.无论是什么样的丧失,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自尊心理,严重时还会使他们在情感和生活上产生障碍,甚至出现自杀等问题[8].丧失因子对非独生子女、女性的影响强于独生子女、男性.可能的原因是,能够进入军校的女生绝大多数在高中阶段是出类拔萃的优等生,这部分人一般自我期望值比较高,一旦遭遇丧失的情境,挫折感就格外强烈.非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农村和偏远的地区,生存条件和个人发展机会大多不如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以后,由于面临更多的适应问题,使个体在既往群体中的优势地位不能得到体现所致.
  3.3职业因子对四、五年级及计划生的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军校医学生从第4学年开始进入临床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随着临床见习课时的增加,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角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第5学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在此期间,学生通过亲历临床实践,扮演职业角色,体验和感受工作氛围,对医生(护)职业的社会责任有了初步的切身感受.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即将面临毕业去向和分配问题.因此,职业因子就成为四、五年级学生的主要微应激源.在社会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大环境影响下,使军校医学生的独立竞争和求实意识增强,价值取向多样化.在选择职业岗位时,他们更趋向于追求人格的独立自主,当毕业去向与个人意愿发生冲突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困惑,这或许是职业因子对计划生的影响程度强于并轨生的原因.因此,学生管理干部、任课老师应针对军队医科院校的毕业分配政策,有的放矢地予以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1] Philip LR(著).石林,古丽娜,梁竹苑,等(译).压力与健康[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 Blankenstein LT, Flett FL, Koledin S. The brief college hassles scale: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elation with pessimism[J].J Coll Student Deve, -264.
  [3] 杜文东,陈力.医学心理学[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4] Naidu RS,Adams JS,Simeon D, et al.Sources of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 among dental students in the West Indies[J].J Dent Edu,): .
  [5] Dinsmore CE,Daugherty S,Zeitz HJ. Student responses to the gross anatomy laboratory in a medical curriculum[J].Clin Anat,): 231-236.
  [6] 师晓宁,刘晓虹,李川云,等.军校医学生日常困扰评定量表的初步编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94-597.
  Shi XN,Liu XH,Li CY,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 daily hassles rating scale for military medical students[J].Acad J Sec Mil Med Univ,):594-597.
  [7] 李晶,刘根义,潘红娜,等.医学生个性、紧张性生活事件及心理卫生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15-116.
  Li J,Liu GY,Pan HL,et al.Analysis of personality,tonic life event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evaluation in medical university students[J].Chin J Behav Med Sci,):115-116.
  [8] 付云,刘秀芬,孙建功.医学生心理问题有关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6-28.
  Fu Y,Liu XF,Sun JG.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question and factors in medical university students[J].Psychol J Health,):26-28.&(字节数: 7936) [原创
9:48:34]&&【关键词】& 心理亚健康
&&& Electromyographic feedback therapy for mental subhealth in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tudents
  LIU HuanHuan, ZHANG XiaoYuan,ZHAO JingBo,CHENG Jun,ZHAO JiuBo,XIAO Rong医学论文写作&& 期刊发表 论文翻译修改。专业为临床医生、护士、医药相关工作者提供论文写作辅导、推荐发表服务。志远医学论文网: &&&&&&& 电话:QQ: &&&&&&&&&&&&&&&&&&&&& 邮箱: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 AIM: To intervene the mental subhealth in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tudents by using electromyographic feedback therapy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therapy. METHODS: Using the Cornell Medical Index (CMI) and psychiatric interlocution to screen those with mental subhealth from 412 students from a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Electromyographic feedback therapy was used to intervene the screened out subjects. Physiological valu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grade, sleeping quality were used as criteria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therapy. RESULTS: ① 182% medical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with mental subhealth. ② Electromyographic feedback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physiological and mental status of mental subhealth students (P&005). ③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myoelectricity decrease rate and SAS score (P&005). CONCLUSION: Electromyographic feedback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hysiological and mental status of those with mental subhealth.
  【Keywords】& mental subhealth;biofeedback(psychology);intervention studies;military personnel;students,medical
  【摘要】 目的: 对军队医科院校大学生中心理亚健康人群进行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结合精神科访谈对某所军队医科大学412名医学生进行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筛查;采用多媒体生物反馈系统对心理亚健康学生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采用生理指标、焦虑、抑郁、睡眠质量评估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① 军队医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比例为182%;② 生物反馈治疗后心理亚健康学生的生理指标及心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③ 生物反馈治疗后肌电的下降率与SAS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心理亚健康人群的干预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理亚健康;肌电描记术;生物反馈(心理学);干预性研究;军事人员;学生,医科
  “心理亚健康”是亚健康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介状态,这些状态均未达到CCMDⅢ、ICD10、DSMⅣ等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但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不引起重视可能诱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目前国内外对“心理亚健康”这一特殊状态的干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的文章还只是从传统的提高身心健康的角度提出一些理论性的建议[1],而一些具有实证意义的干预研究还很缺乏.目前国内有研究指出中药调理[2]、精神科药物治疗[3]等方法均对心理亚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这些研究的疗效评估粗略模糊,缺乏客观评价,难以推广和借鉴.生物反馈治疗作为行为治疗的一种方法,已被广泛地用于身心疾病、某些精神疾病、心理障碍、错误行为习惯的治疗.现有的研究表明,生物反馈治疗对头痛[4]、原发性高血压、焦虑症和恐怖症[5]、糖尿病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其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但针对“心理亚健康”这一人群的干预还处于未开发阶段.本研究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方法对心理亚健康大学生进行干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试图了解生物反馈治疗方法对心理亚健康人群的特异性.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所军队医科大学412名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心理亚健康人群的筛查,将筛查出来的心理亚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心理亚健康人群的筛查用国际通用的康奈尔医学指数(CMI)[6]进行调查,根据量表所附神经症识别图对人群心理状况进行识别分类 (Ⅰ健康、Ⅱ准健康、Ⅲ准神经症、Ⅳ神经症).以CCMD3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由心理学专业人员(经精神科临床医生培训后)对所有经CMI神经症识别落入Ⅲ类(准神经症)的人员进行一对一访谈,排除神经症或其他心理疾病患者后,所余人员不良心理状况持续 2 wk或以上者,被确定为本研究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1.2.2生物反馈治疗从确定属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军校医学生中选择CMI量表MR分(由高至低)前40名随机分配为心理亚健康实验组和对照组,从CMI量表精神分类位于分类Ⅰ的军校医学生中随机抽取20名(男女各1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
  采用美国Thought医学技术公司(Thought technology Ltd)提供的ProComp+/BioGraph多媒体生物反馈系统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测量前召集参加实验人员进行1次说明,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及仪器性能、治疗原理、生物反馈训练对个人可能的益处等,同时向被试保证实验安全.生物反馈时被试取平卧位,传感器置于前额部,电极置于前额部肌腹中部(眉上2 cm处),参考电极位于正负电极中点.反馈形式为声音信号,由主试口述放松指导语,当被试肌肉放松达到预置肌电值时,反馈的音乐声将持续不断;反之,当被试放松不够时,音乐声中止.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左右,共治疗5次,前2次为隔日进行,后3次每隔2~4 d进行1次.此外,被试每日要进行自我训练2~3次.
  1.2.3疗效评估将生物反馈仪记录到的治疗前后的肌电值作为生理指标.选用焦虑自评量表[6] (SAS)、自评抑郁量表[6] (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6] (PSQI)调查了解心理亚健康学生干预前后的心理指标.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估.
  1.2.4实验安排① 对正常对照组、心理亚健康实验组、心理亚健康对照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量.测量正常对照组、心理亚健康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肌电值;② 测量心理亚健康实验组的基础肌电值,并进行5次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记录每1次治疗时所达到的肌电最低值;③ 重测心理亚健康对照组的肌电值,并对心理亚健康实验组、心理亚健康对照组再次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量.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相关分析处理数据(SPSS110软件包),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77%,有效问卷394份,有效率为98%.在394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平均年龄岁,其中男生223人(567%),女生171人(431%).根据CMI神经症识别图显示,394名军队医学生中,在分类Ⅰ(正常)的有174人,占442%;分类Ⅱ(准正常)的有136人,占345%;分类Ⅲ(准神经症)的有78人,占198%;分类Ⅳ(神经症)的有6人,占15%.我们对处于分类Ⅲ的78名学生进行了精神科访谈,排除高度怀疑为神经症的3名学生,排除不良心理状况持续时间<2 wk的学生2名,最后确定此次调查的394名军队医学生中有73名学生处于本研究定义的心理亚健康状况,占被调查的所有军队医学生的182%.
  2.1两组学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生理指标比较心理亚健康实验组治疗后肌电值为(252±076) μV,而心理亚健康对照组同期重测肌电值为(685±397) μV,经秩和检验发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心理指标比较将心理亚健康实验组治疗后心理指标与心理亚健康对照组后测心理指标作t检验发现(Tab 1),心理亚健康实验组治疗后的SAS标准分、睡眠时间和日间障碍得分和睡眠总分低于心理亚健康对照组后测值(P<005),而实验组治疗后的SDS抑郁指数与对照组没有差异.表1心理亚健康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后测心理指标比较(略)
  2.3心理亚健康学生生物反馈治疗肌电变化与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将心理亚健康实验组学生生物反馈治疗前后肌电下降百分率与反馈前的SAS标准分及SDS抑郁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生物反馈治疗前后额肌电位的下降百分率与反馈前的SAS标准分有相关关系(r=0541,P&005)与反馈前的抑郁指数无相关关系.
  3.1军队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本研究发现,军队医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发生率为182%,该比例与国内外报道的大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从10%~30%[7,8]左右的结果相近似.该结果提示,军队医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问题与国内外普通大学发生情况大致相同.
  3.2心理亚健康学生生物反馈治疗效果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心理亚健康实验组治疗后的肌电值、SAS标准分(焦虑水平)、睡眠时间和日间障碍得分和睡眠总分低于心理亚健康对照组同期重测肌电值(P<005);心理亚健康学生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肌电变化量,与反馈前个体测定的SAS得分呈明显的正相关.反馈前焦虑程度越严重者,肌电反馈效果越明显,由此可见,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心理亚健康者的肌紧张力,从而减轻焦虑状况,同时有效改善睡眠状况.已有的研究表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焦虑性神经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9],同时对失眠治疗也有效[10],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肌电生物反馈是一种将放松训练和行为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紧张焦虑经常伴随着高度的肌肉紧张,而焦虑紧张与肌肉松驰是不能共存的相反生物状态,肌电生物反馈仪可以将骨骼肌兴奋收缩产生的肌电活动及时地以大脑所熟悉的方法(听觉信号)加以显示,帮助人们对自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患者在全身放松的同时焦虑情绪也在改善,由于过度的紧张焦虑导致的失眠也会跟随焦虑情绪的缓解而消失,从而使紊乱的生理得到调节.生物反馈训练就是通过这样反复有意识的练习,形成一种固定的、随意的习得行为,使放松成为生活中习惯了的反应模式,这样可以达到有效、迅速地改善症状的目的.该原理同样也能说明本研究中生物反馈治疗对抑郁状态没有明显作用的原因.生物反馈的治疗原理是靠放松训练降低肌紧张从而减轻焦虑程度,但降低肌紧张与减轻抑郁程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因此,生物反馈对抑郁的缓解作用并不明显.
  综上所述,军队医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比例为182%,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结果一致.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成熟的行为疗法在各种身心疾病领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心理亚健康”人群的干预尚属首次,本研究表明,生物反馈治疗对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焦虑、失眠的心理亚健康人群效果非常明显,而焦虑、抑郁、失眠是心理亚健康人群的主要3大症状,由此可见,生物反馈治疗对心理亚健康人群的干预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莉,董玉整.“亚健康”的表现、原因和对策[J].医学与哲学,):54-55.
  Dong L,Dong YZ.The appearance,reason and strategy of subhealth[J]. Med Phil,):54-55.
  [2] 蔡明德,吴静.“第三状态”身心治疗刍议[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32-33.
  Chai MD,Wu J. Physical and mental treatment of'the third status' [J]. J Yunnan Coll Tradit Chin Med,):32-33.
  [3] 李一云,屠鉴源,陈德沂,等.抑郁的亚综合征(SSD)的治疗[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48-49.
  Li YY,Tu JY,Cheng DY,et al.The treatment of subsyndromal symptomatic depression(SSD) [J]. Nervous Dis Ment Hygiene, ):48-49.
  [4] Rokicki LA.Appl Psychophysiol Biofeedback,):2141.
  [5] 吴惠娟.生物反馈疗法对焦虑性神经症的疗效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438-439.
  Wu HJ.The observation of the biofeedback therapy effect in anxiety neurosis [J].J Qiqihar Med Coll,):438-439.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7] 连长贵.大学生群体心理卫生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9-130.
  Lian CG.The review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udy [J].Chin Ment Health J,):129-130.
  [8] Lloyd C,Getrell KN.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medical students[J].Compr Psychiat, -565.
  [9] 凌继昌,李丕平,范俊英.生物反馈治疗焦虑性神经症9例分析[J].苏州医学院学报,):147-148.
  Ling JC,Li PP,Fang JY.The analysis of biofeedback therapy effect in 9 patients with anxiety neurosis [J].Acad Med Suzhou,):147-148.
  [10] 轧铸,季红光,王海明.生物反馈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1):74-77.
  Zha Z,Ji HG,Wang HM.Biofeedback therap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J].Chin J Behav Med Sci,1997;6(1):74-77.&(字节数: 7600) [原创
9:45:32]&&【关键词】& 精神卫生
&&&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soldiers in field training
  WANG YingLi, LI QuanChao, XIE YaNing,YANG Yang, CHEN XingWei医学论文写作&& 期刊发表 论文翻译修改。专业为临床医生、护士、医药相关工作者提供论文写作辅导、推荐发表服务。志远医学论文网:& &&&&&& 电话:QQ: &&&&&&&&&&&&&&&&&&&&& 邮箱:
  1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Health,Guangzhou General Hospital,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Guangzhou 510010, China, 2Institute of Military Medicine,Jointservice Department,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Guangzhou 510507, China, 3Department of Psychology,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0, China.
  【Abstract】 AIM: To explore the 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to provid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military personnel. METHODS: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to 380 soldiers in study group and 376 soldiers in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 was assessed with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RESULTS: After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80 days, the total scores of SCL90 and the factors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P&005). The anxiety mood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decreased from 229% to 149% (P&00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242%,P&001).The depression mood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decreased from 370% to 221% (P&001),also lower than 400% of the control (P&001). CONCLUSION: During field training, the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soldiers.
  【Keywords】 depression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军人群体的综合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军人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以某部756名外训士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验组军人开展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综合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经过为期80 d的心理干预,实验组军人SCL-90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因子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军人焦虑情绪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29%降为149%(P&001),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2%(P&001);实验组军人抑郁情绪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70%降为221%(P&00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P&001).结论: 军人在野外驻训期间,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心理干预是维护和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军事人员;干预性研究;精神卫生;焦虑;抑郁
  0引言&  关于军人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人员近年提出了多种改善和干预方法[1-3],并且取得了明显效果.然而,由于部队生活环境、军事训练内容、作战任务等各不相同,诱发军人心理应激的因素也存在较大差别,如何有效地提高军人的综合心理素质,指定系统的心理干预模式,成为当前该专业的研究热点之一.我们通过开展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一系列心理干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某部外训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对参加外训的某炮兵部队士兵,按班排编制随机整体抽样分组,进行前后自身对照测试.其中对照组士兵380名,心理干预组376名,均为男性,年龄18~26岁,平均21±177岁.于进驻外训基地前3 d内完成第1次心理测试,外训时间为80 d,部队撤回原驻地休整1 wk后,完成第2次测试.
  1.2综合心理干预方法 ① 心理知识教育,以连为单位集中授课,1次/wk,辅以媒体宣传、心理专题板报保及专题广播等形式.② 心理训练,按本课题组编写的教案[4]开展意志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记忆力、胆量、生存能力等心理训练;并由专家编演心理保健操,组织官兵做2次/wk,每次15 min.③ 心理咨询,心理医生主动了解官兵的心理动态,及时解决官兵的心理困惑.向军事、政工主官提出训练计划、作息安排、业余活动的改进建议.④ 呼吸放松训练,要求实验组士兵掌握腹式呼吸的技巧: 利用膈肌的升降带动呼吸,呼吸是要求轻缓、舒畅、深长、平静,以达到呼吸8次/min左右为宜.
  1.3测试工具 ① 症状自评量表(SCL-90)[5]: 采用1~5级评分标准;② 焦虑自评量表(SAS)[6]: 统计标准分(T),T&50分为无焦虑情绪,51~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③ 抑郁自评量表[6]: 抑郁症状评分标准同SAS.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用SPSS/PC(版本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或配对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水平.
  2.1心理干预对军人心理卫生评定的影响心理干预前,两组士兵SCL-90各因子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士兵SCL-90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等3因子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前后自身对照SCL-90各因子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Tab 1.表1心理干预前后军人SCL-90评定结果比较(略)
  2.2心理干预前后外训军人焦虑情绪比较心理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具有焦虑情绪者分别为229%和216%,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107,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士兵具有焦虑情绪者为149%,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42%(u=384,P&001).实验组干预组前后自身对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χ2=7813,P&001).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军人的焦虑情绪.见Tab 2.表2心理干预前后军人焦虑状况比较(略)
  2.3心理干预前后外训军人抑郁情绪比较心理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具抑郁情绪者分别为370%和37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114,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士兵具抑郁情绪者为221%,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400%(u=392,P&001),也显著性低于同组干预前的370%(χ2=17467,P&001).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军人的抑郁情绪.见Tab 3.表3心理干预对军人抑郁情绪的影响(略)
  此次军人外训选择在南方某山地之间,适值炎夏,日间气温均在30℃以上,且遇多年少有的干旱;士兵多居住民房、破旧屋舍或废弃的军用山洞,生活条件简陋,有毒蚊虫密度大;此外,本次野外驻训任务繁重、时间较长.上述因素均对官兵身心状况造成较大的影响.
  关于在部队开展心理干预,我们以前尝试了心理学知识讲座、身心放松训练和团体心理咨询等形式[2,7],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部队官兵文化水平不一,总有少数士兵不能领会该项工作的目的、方法和技巧,制约了心理卫生工作的全面开展.鉴于此,我们针对外训官兵心理压力大、外部应激源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较详细的心理干预计划.对于心理知识教育,我们不是一般的理论宣教,而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身边实例说明心理学对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官兵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实施具体干预措施奠定基础.针对军事训练环境艰苦的特点,课题组与政工干部一起组织官兵做心理游戏,如信任背摔、合力冲击、同心同行等,寓教于乐,通过心理注意力转移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对于气候炎热造成广大官兵的心理不适,课题组编演心理保健操、开展腹式呼吸心理放松训练,由心静诱导身静,放松阻断焦虑,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8],有效地促进了官兵对热环境的适应.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士兵SCL-90各项因子分显著降低,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减少,说明综合心理干预确可以维护、促进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由于训练环境、生活条件、工作压力等诱发的心理应激.结果提示,对于军人野外训练、演习期间,及时、有针对性地心理支持是促进官兵心身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兴曲,杨来启,刘光雄,等.心理干预对边远哨所战士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420-422.
  Wu XQ, Yang LQ, Liu GX, et 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sentries in remote post[J]. Chin Ment Health J, ):420-422.
  [2] 蓝新友,李权超,何英强,等.心理训练提高军人心理社会应激耐受力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551-552.
  Lan XY, Li QC, He YQ, et al. Study o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to improve psychological stress endurance in soldiers[J]. Chin J Behav Med Sci, ):551-552.
  [3] 苏敏军,胡赤怡,耿洁,等.深圳593名新兵心理健康与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58-59.
  Su MJ, Hu CY, Geng J, et al. Mental health of new recruits and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J]. Chin Ment Health J, ):58-59.
  [4] 陈星伟,兰学文,李权超.军人心理训练实用技法[M].北京: 海潮出版社,.
  [5]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6]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济宁: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社,.
  [7] 何英强,李权超,曾岚,等.全身放松法对新兵集训期身心反映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485-486.
]  He YQ, Li QC, Zeng L, et al. Effects of relaxation on psychosomatic reaction of recruits to military training[J]. Chin Ment Health J, ):485-486.&(字节数: 6128) [原创
9:43:04]&&【关键词】& 心理学
&&& Research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of recruits stationed on islands&  MA HaiYing, XIAO Rong, ZHANG XiaoYuan, ZHANG YiLin医学论文写作&& 期刊发表 论文翻译修改。专业为临床医生、护士、医药相关工作者提供论文写作辅导、推荐发表服务。志远医学论文网:&&&&&&& 电话:QQ: &&&&&&&&&&&&&&&&&&&&& 邮箱:
&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2Infection Control Department,the 81th hospital of PLA, nanjing, 210002, China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of the recruits who will station on island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 new recruits were assessed with SCL90,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 Selfesteem Scale and Selfdesigned life events Scale. Compared with the norm of Chinese new recruits,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was assessed and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factor scores of the SCL90 in the new recruits who will station on islands were higher than the norm of Chinese new recruits,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actors of obsessivecompulsive,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xiety, hostility and psychoticism. Their mental healt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personality of neuroticism and psychoticism, negative coping style and life events, 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selfesteem.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new recruits who will station on islands are worse than that of the common new recruits. Life events, neuroticism, negative coping style, introvert and extravert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mental health.
  【Keywords】psychology
  【摘要】 目的: 研究上岛新兵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为其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6名上岛新兵进行心理评估,并与中国新兵常模进行比较,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特点,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自编的生活事件量表进行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上岛新兵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新兵常模,而且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意、精神病性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SCL90总分及阳性项数也有极其显著差异,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其人格的神经质与精神质维度、消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自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上岛新兵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低于中国新兵常模,其影响因素依次为生活事件、神经质、消极应对和内外向.
  【关键词】& 海岛;军事人员;心理学   0引言
  目前,军队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有报道显示,我军新兵中1506%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偏执和焦虑[1].但既往关于新兵心理健康的调查多集中于普通环境下的新兵[2-4],而对特殊环境下的新兵关注较少,有研究表明,各种特殊的环境条件可对个体的心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5].海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条件的限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本研究对某海防部队待上岛新兵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况调查,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我们针对上岛新兵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海防部队确定派驻海岛的新兵106人,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岁,均为男性.其中农村兵77人,城市兵29人,独生子女兵17人,非独生子女89人,初中文化程度52人,高中文化程度36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者18人.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新兵集训结束前夕进行调查,采用的问卷为: ① 症状自评量表(SCL90)[6]: 统计指标为总分及各症状因子分,症状的严重程度从0(没有症状)至4(极严重)分为 5级,根据各因子分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分数越高表明其心身症状越严重;②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7],由龚耀先修订,分为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3个人格维度.③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6] ,解亚宁编制,由20个条目组成,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维度.④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6]: 国内姜乾金等编译修订.⑤ 自尊量表[6],由10个条目组成,评定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⑥ 自编的生活事件量表,经过了必要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统计学处理: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按照统一的指导语,进行团体调查.数据收集录入后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一般性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
  2.1与新兵常模的比较上岛新兵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新兵常模[8],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意及精神病性因子上与新兵常模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其SCL90总分及阳性项数与新兵常模也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Tab 1).表1与新兵常模比较的结果(略)
  2.2阳性症状及心理问题检出率根据有关报道,SCL90的因子分达到1分或1分以上为阳性症状,SCL90的因子分达到2分或2分以上,提示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9].因子分达到3分或3分以上则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以因子分≥2分为界限值,我们发现上岛新兵的敌意、强迫、偏执、人际敏感症状相对表现突出.
  统计SCL90有症状表现的人数发现,SCL90中出现1个或1个以上因子为阳性症状的总人数达61人,检出率为575%,其中最普遍出现的症状是人际敏感,检出率为349%,其次为强迫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30%和236%;SCL90中出现1个或1个以上因子表现为有心理问题的总人数达13人,检出率为123%,其中,强迫症状存在问题人数最多,检出率达66%,但有严重心理问题者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意和恐惧症状上,仅占09%~19%(Tab 2).表2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统计(略)
  2.3SCL90各因子与人格、应对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分析从Tab 3可见,个性的神经质维度、消极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与SCL90各因子分均呈显著的高度正相关,个性的内外向维度及自尊程度与SCL90大部分因子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个性的精神质维度与SCL90大部分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生活事件与SCL90各因子相关程度最高,其与SCL90总均分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669(P<001).表3SCL90各因子分与人格、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尊程度、生活事件的相关分析(略)
  2.4SCL90均分与各社会心理相关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SCL90均分为因变量,人格、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尊程度、生活事件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进入回归模型且有显著意义的因素有4个(Tab 4).各相关因素按作用大小(标准回归系数的绝对值)依次为生活事件,个性的神经质维度,消极应对和个性的内外向维度,此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是0821,决定系数为0674,解释为SCL均分的变异约有674%是由以上4个因素的变化所决定的. 表4心理健康与各相关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略)
  已有研究表明,新兵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与中国军人常模有所差异,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中国军人常模[7].上岛新兵作为新兵群体中特殊的一部分,他们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新兵常模,其中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意、精神病性因子以及总分、阳性项目数与新兵常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上岛新兵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低于新兵常模.对他们的心理阳性症状进行分析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军人有人际敏感和强迫问题;有五分之一左右的新兵有焦虑、抑郁和恐惧心理及躯体化表现,阳性症状存在率达到了66%~349%,这说明在上岛新兵中存在的心理不适感是相当普遍的.从所存在的心理问题率来看,除躯体化问题外,≥2分的人数占09%~75%,有123%的新兵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另外还有极少数的新兵心理问题表现得较为严重,结合现场访谈的结果,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对岛礁艰苦生活的预期恐惧所致.心理学认知理论认为,对未知的不可预测和不良预测,是导致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对上岛新兵的教育中,要加强以矫正不良认知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新兵了解岛礁的真实情况,消除对上岛的预期恐惧心理.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内因有人格、应对方式、自尊等因素,外因有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等因素.已有的研究说明,不同的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不同的特点.本研究的相关分析表明,上岛新兵SCL90各症状因子与人格的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方式及生活事件均有显著正相关,自尊程度则与部分症状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作为外因的生活事件与SCL90各因子相关程度最高.国内有研究提出籍贯、文化程度、应对方式和个性,是新兵在社会角色改变和部队新环境适应过程中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10],这说明在不同的环境下,应对方式与个性对新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致的.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上岛新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依次是: 生活事件、个性的神经质维度、消极应对方式和个性的内外向维度.这说明以上因素是影响上岛新兵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最应关注的是生活事件,本研究所采用的生活事件量表是根据我军特殊作业环境下军人常见生活事件编制的,量表共26个条目经因素分析处理可分为: “环境”、“人际关系”和“前途”3个代表性因子.上岛新兵在新的环境中,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上述3种类型的生活事件对上岛新兵形成新的应激源,在训练和生活中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冲突,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改善影响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如高温、高湿、高噪音等),改善官兵的人际关系和加强有关前途、成长进步等问题的教育,有利于上岛新兵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从内因上分析,上岛新兵自尊程度高、情绪稳定者,其承受挫折的容忍度大,心理健康状况好;而对困难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者,则心理健康状况差.根据以上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点应在健全人格、改变消极的应对方式、增强自尊等方面.
  本研究对特殊环境下的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对有关的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还有待今后加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丽萱,艾旭,陈春杰,等.某部新兵心理卫生状况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335.
  Zhang LX, Ai X, Chen CJ,et al. Mental health of the recruits of an army unit[J]. J Prev Med Chin PLA, ):335.
  [2] 史启茂,张琳,吴安东,等.新兵训练心理测试与分析[J].人民军医,):627-629.
  Shi QM, Zhang L, Wu AD,et al.Psychology of the recruits during training[J].Peoples Mil Med ,):627-629.
  [3] 栗文彬,王波,高红丽,等.独生子女新兵基础训练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Li WB, Wang B, Gao HL,et al.Mental health of recruits from onechild family before and after basic training[J]. J Fourth Mil Med Univ, ):.
  [4] 吴辉绪,席云珍,孙均明,等.南方部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815-816.
  Wu HX, Xi YZ, Sun JM,et al.Survey with psychological health scale among recruits in troops stationed in southern China[J]. J Health Edu Chin, ):815-816.&(字节数: 6810) [原创
9:40:36]&&【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医学论文写作&& 期刊发表 论文翻译修改。专业为临床医生、护士、医药相关工作者提供论文写作辅导、推荐发表服务。志远医学论文网: &&&&&&& 电话:QQ: &&&&&&&&&&&&&&&&&&&&& 邮箱:
  1临床资料
  我院年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72(男14,女58)例,年龄16~73(平均445)岁.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的6例,阑尾切除术3例,剖腹产术和子宫全切术3例,心脏病患者3例,高血压史6例,糖尿病患者4例. 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者57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者15例,胆囊息肉4例.最大结石30 cm×33 cm×25cm.全部病例采用气管插管下复合全身麻醉,常规四孔法入腹行胆囊切除术,腹内CO 充气压设定160 kPa,手术时间15~80(平均47) min.结果全组无死亡,成功71例,成功率为9861%,中转开腹1例为胆囊萎缩,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脐部切口感染2例.胆管残余结石1例.全组无1例胆道损伤及腹腔脏器穿孔.
  LC作为外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进展十分迅速,正在不断地扩大和拓宽其应用范围,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1麻醉与进腹麻醉的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麻醉不满意,手术视野显露不好,容易造成胆管损伤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硬膜外麻醉操作容易掌握,无需复杂设备,费用低廉,但手术时患者神志清醒,有时可因麻醉效果差而致患者不适、活动干扰而影响手术操作,增加手术难度 [1].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麻醉时间短,人造气腹快,麻醉效果好.本组患者全部采用全麻,4枚套管进腹来完成手术.有下腹部手术史者从脐上穿刺置管进气.
  2.2胆囊三角的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处理是LC成功与否的关键.解剖胆囊三角时应尽量钝性分离,少用电凝,并远离胆管,因电凝可导致管道组织产道损伤或坏死,使钛夹脱落.对于紧靠胆囊管的动脉,无需单独分离,可一并上钛夹后切断,这样可简化操作,缩短手术时间,还可防止强行分离导致胆囊管的破损及动脉出血.胆囊动脉损伤出血是LC失败、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之一[2].应防止对胆囊动脉进行骨骼化处理,因骨骼化处理往往导致钛夹不甚牢靠,易脱落.对于急性胆囊炎胆囊管因炎性水肿而增粗,钛夹往往不能完全夹闭,因此可行分次钳夹,边夹边切,直至完全夹闭并切断胆囊管.处理胆囊三角的急性炎性水肿、粘连,则要胆大心细、切忌不可急躁.
  2.3中转开腹手术本组中转开腹手术1例,该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三角炎性浸润明显,组织纤维化,相互紧密粘连,解剖极为困难,故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目前对中转开腹手术指征尚无统一意见,这可能与术者及助手操作熟练程度及器械质量有关.如果术者手术操作熟练,器械条件许可,则某些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三角充血、水肿、粘连等情况亦可进行LC.反之,则需要进行中转开腹,这样对手术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帮助,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故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是保证LC安全的重要措施 [3].
  2.4术后并发症① 腹腔脏器穿孔: 腹腔脏器穿孔是LC并发症之一,一般发生在第1次盲穿刺进腹时,因此在第1次穿刺时切记不要太深,动作须缓慢旋转,切勿粗暴操作.在实施穿刺前可用巾钳将切口两侧的腹壁尽量向上提起,使得腹腔的空间相对增大,从而避免刺伤脏器.② 胆管损伤: 电视腹腔镜技术的缺陷,是LC术中发生胆管损伤的重要因素.胆囊三角区的处理、高频电刀的应用等,是发生胆管损伤的基础[4].本组未发生1例胆管损伤. ③ 术后呕吐: LC术后患者发生呕吐的病例比较高,呕吐的频率与持续时间是不相同的.早期呕吐可能与全麻有关,持续时间较长的呕吐可能与药物有关,如甲硝唑.本组有大约近20%的患者发生程度不同的呕吐症状.④ 术后肩背疼痛: 肩背疼痛是LC术后一个特有的症状,这可能与气腹有关,术后残留在腹腔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刺激膈肌而发生肩背疼痛.
  总之,LC被认为是一种损伤最小的胆囊切除术,它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胆囊结石病的治疗状况,但它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有明显的区别,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开腹胆囊切除术.
  【参考文献】
  [1] 吴劲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J].中国厂矿医学,):386-387.
  [2] 王洪,林擎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肝胆胰外科杂志,):126-127.
  [3] 龙贻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指征的探讨[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370-371.
  [4] 王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防治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82-283.&(字节数: 2496)
已成功添加“”到 个分组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户川文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