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所见:右下肺内带心缘旁肺纹理增多,模

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两肺纹理增多,右下心缘旁见片状高密度影
匿名用户&&&&
| &&&&浏览3286次 &&&&| &&&&提问时间: 14:52:45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两肺纹理增多,右下心缘旁见片状高密度影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手机号:&&&&&
验证码:&&&&&&&&&密码: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你好,请问目前的症状如何呢,这需要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的。
指导意见:从你的胸片检查来看,可能存在支气管炎、肺结核的可能性。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从今年一月中旬到现在我父亲就发烧不退,体温在36度到39.2度之间反反复复。刚开始时,以为只是感冒发烧,二月底,经过在黑龙江老家当地医院检查,怀疑我父亲得了肺癌,因为不放心当地医院的水平,于3月7日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查,到今天为止,已经检查了血液免疫、血液生化、临检血液、胸水、腹部超声波、支气管镜、CT胸部增强、骨扫描、磁共振等项。3月7日和8日先后看过两个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他们看了胸片,凭经验判断为肺癌中晚期,因为还没有看到病理检查结果,无法判断是什么类型的肺癌和到了什么程度。    
我父亲年轻时的过肺结核,有几十年的吸烟史,但是戒烟已经五、六年。现在体质比较虚弱,饮食少,容易出汗。今天傍晚发烧39.度,半小时后到北京人民医院看发烧门诊,量了体温是38.2度,并输液。    
全家一起对我父亲隐瞒病情,说是可能得了肺炎。     
我父亲是我的继父,今年72岁了。他从我6岁时到我们家,养育了我将近三十年,一辈子辛辛苦苦把我和两个姐姐一个妹妹抚养大,马上就要到了享福的时候,却遇到这种不幸,我和家人很伤痛。    
我老婆是天涯的热心访问者,老婆告诉我天涯医院里有很多能人,我最近几天也来看了,发现这里确实有很多热心的专业人士,他们真诚地为求助者提供咨询,热情动人!    
现在将我父亲的已经拿到的检查结果发到这里,希望能得到有关专业人士的帮助!在此我代表我们全家向热心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血液免疫检查: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60.86 ng/ml
0-15.2  
3、CYFRA21-1
细胞角质组分片段21-1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0-1.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2、HBsAg (定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丙型肝炎抗体
4、HCV-Ab(定性)丙型肝炎抗体
艾滋病毒抗体
0.0-1.0  
6、HIV-Ab(定性)艾滋病毒抗体
阴性    血液生化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0-40    
60.0-80.0  
35.0-55.0  
3、T-Bil 总胆红素
u mol/L 1.70-22.00  
4、D-Bil 直接胆红素
u mol/L 0.0-6.0  
5、I-Bil 间接胆红素
5.60 u mol/L 0.90-17.10  
u mol/L 0-10  
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
1.7-8.3  
u mol/L 50-130  
u mol/L 90-420  
3.6-6.1  
4.69 mmol/L
3.50-5.30  
135-145  
96-110  
总二氧化碳
2.23 mmol/L
2.12-2.75  
1.23 mmol/L
0.69-1.60  
0.83 mmol/L
0.60-1.10  
3.69 mmol/L
2.84-5.68  
1.05 mmol/L
0.56-1.70  
22、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02 mmol/L
0.82-1.96  
23、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33 mmol/L
1.80-3.90  
乳酸脱氢酶
110-240  
碱性磷酸酶
40-160  
y-谷氨酰基转换酶
血蛋白/球蛋白
1.00-2.50    临检血液检验  
白细胞总数
4.0-10.0  
淋巴细胞百分数
20.0-40.0  
淋巴细胞绝对值
1.00-5.00  
单核细胞百分数
3.0-8.0  
单核细胞绝对值
0.20-0.80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
50.00-70.00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2.00-8.00  
红细胞总数
10~12/L 3.50-5.50
120-160  
红细胞压积
37.0-49.0  
红细胞平均体积
82.0-92.0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31.7
27.0-31.0  
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46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3.4
11.6-14.8  
血小板总数
100-350  
血小板平均体积
6.8-13.5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16.3
15.5-18.1  
血小板压积
0.108-0.370    
  腹部超声波:  
超声所见:肝形态、大小正常,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占位。   
门静脉及肝静脉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胆系不扩张。    
胰腺、双肾及双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异常。    
脾不大。    
胸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超声诊断:腹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胸水:  
超声所见:右侧胸腔可减少量积液,深度1.6cm,  
进针深度1.5-2.5cm,以于体表定位。    
左侧胸腔未见明显积液。     
超生诊断: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已于体表定位  
(我很奇怪:超声所见是:“右侧胸腔可减少量积液”,  
为什么超生诊断却是:“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已于体表定  
位”)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镜检所见:隆突:锐利    
右肺主支气管中间干菜花样肿物阻塞气管腔,  
活检,右肺上叶未见肿物,左肺各级支气管镜检  
未见肿物。     
内窥镜诊断:右肺癌    病理检查:(支气管镜)  
病理诊断:(右肺中间干)大片凝固性坏死物,少量上皮样  
结节及朗罕氏巨细胞,考虑为结核。
    CT胸部增强:  
影像学表现:双肺纹理紊乱,两肺尖及心缘旁见多发索条及小  
斑片影,肺内未见结节影。    
右肺下叶不张,右肺下叶中间支气管内见一充盈  
缺损,约0.9×0.6cm大小,其下部支气管闭塞。  
纵隔内4R、7组见淋巴结,约1.2×0.7cm、  
1.5×0.9cm大小。    
右下少量胸水。    
肝左叶多个明显强化结节    
扫及诸骨无异常形态及破坏改变。    
影像学意见:右肺下叶中间支气管占位性改变、  
右肺下叶不张、右侧胸水,建议支气管镜检查。    
两上肺陈旧结核,慢性支气管炎。    
肝内多发结节,建议腹部CT检查。      骨显像和磁共振检查结果要等到这个星期三才能拿到结果,根据以上检查的结果,请问:我父亲真的得了肺癌了吗?如果是:是什么类型的肺癌?什么期的?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好像是结核,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一般来说病理结果是比较准确的,但有时和取材部位有关,还是听当地医院大夫的意见吧。
  我父亲也吸烟,60岁,前几个月前也被医院怀疑过是肺癌,症状跟你父亲一样,咳嗽,肺部也有阴影,支气管炎,发烧一直不退,当时医院说,很大可能是,后来多跑了几家医院一个最有经验的医生确症不是肺癌,但又不是肺结核,到底什么病,医院到现在也给不出结果来,就一直消炎吊针,竟也退了烧,家里人这才一颗石头落了地。你多跑几家看看啊,可能不是呢,别太担心。
  病理取材部位:右肺中间干
  另外三月初时,在老家的医院抽过一针管的胸水
  NS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检查值为:60.86 ng/ml ,范围是0-15.2,我在网上查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以作为判定小细胞肺癌的标志,这次检查的结果值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是不是有小细胞肺癌的可能啊?  
  还有 病理检查:(支气管镜)     病理诊断:(右肺中间干)大片凝固性坏死物,少量上皮样     结节及朗罕氏巨细胞,考虑为结核。
  谢谢上面两位的指点,希望还能看到更多的有关信息。衷心感谢!
  一般来说癌性胸水多为血性,也特别的多。也许等所有结果出来了多跑几家医院咨询一下会更好。
  北京还有哪几家医院诊断肺癌有权威?去别的医院还要不要重新做上面的那些检查?那些检查花了5000元左右了,如果到别的医院还要花钱检查,再进行治疗的话,我就要向上帝借钱了。
  我要在今天早上六点之前赶到北京肿瘤医院挂专家号,紧张得睡不着,因为上午大夫会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做出诊断,但愿不是肺癌,只是结核!上帝保佑吧!
  有没有肿瘤科的医生在线啊???
  得癌的人这么多啊,
  自从怀疑我父亲得了肺癌这半个月期间,我和老婆、两个姐姐周围的很多朋友也反馈说,他们的家人或者同事朋友的家人得了癌症。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得了癌症啊?
  现在我父亲还没有疼痛的感觉
  天地若愚 你的心情我们理解,但这不是着急能解决的。诊断的确诊要依靠病理。耐心等待,北京肿瘤医院是很好的,你不要再乱求医了。
  病变位于右肺中间段支气管内,大小约0.9×0.6cm,双侧少量胸腔积液,纵隔有小淋巴结,病理结果示结核可能大,NSE指标明显上升。总的来说诊断不肯定,更不能说是肿瘤晚期,但确如西瓜所说,病理有时是会漏诊的。  建议从多个角度找病理,痰检查,胸水穿刺细胞检查,必要时复查气管镜,同时予以抗炎抗结核治疗及对症处理,短期复查。
  今天上午,我拿着以上检查结果去医院,医生诊断为结核,马上就转诊到北京胸科医院,中午时在北京胸科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医生会说明:在治疗肺结核的同时会继续跟踪检查是否有合并的肺癌。    对于这种结果,我和家人很是高兴,暂时不用再担心我父亲的生命了。
  庆幸之余,我还是担心会有合并肺癌出现,因为我父亲年轻时得过肺结核,在网上查到的相关资料说明:“年轻时患肺结核,治愈后肺癌出现钙化灶,有些病人老年后又患肺癌,临床上经常发现陈旧性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例“
  听说现在治疗肺结核是免费的,我父亲的户口在黑龙江,在北京可以获得免费治疗的机会吗?
  肺结核所谓的免费治疗也只是那么几种基本的药物,其实很多还是要自费的。建议密切观察病灶变化情况。  现在癌症病人多了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他不说,单就饮食方面就有很多危险因素,现在的人为了钱什么都敢干,伪劣食品到处都是,而这些就有很多是含有剧致癌物的。
  医生说:我父亲得了阻塞性肺炎和继发性肺结核,还不能排除有合并肺癌的可能,在稳定结核之后还要做气管镜病理检查。
  我看这个“CEA 癌胚抗原 4.22 ng/ml 0-5.0”,就知道八成不是肺癌。
  经过从15日到今天的抗炎抗结核治疗,我父亲午后的体温已经从39度降到了37度左右
  食欲很好,体重略有增加。
  祝福楼上的爸爸。但还要继续密切观察,尤其是病灶的大小。
  挺好,继续治疗,诊断是继发性肺结核,还是不能掉以轻心,结核控制后复查支气管镜是正确的。
  是啊,医生也说:到这个月底抗炎和抗结核治疗有明显效果后,就复查支气管镜,也会通过痰检,跟踪是否有肺癌的可能.    另外星期六见到医生,通过检查,我父亲的结核是一般的阳性,痰中午暂时没发现传染菌。    今天我父亲的体温状况不错,估计再过三天左右的时间,体温就能控制在37度以下。    谢谢各位朋友的关心!    
  上周四拿回来核磁共振和骨显像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很伤心啊,4月27日,我父亲又做了气管镜检查,上周活检病理出来,医生告知我父亲还是得了肺癌,是低分化鳞癌,17日我借了片到北京肿瘤医院会诊,报告上写着:中分化鳞癌.    医生说:我父亲是肺结核合并肺癌.
  遗憾。
  这个星期,在北京胸科医院又作了增强CT和腹部B超检查,除结果后准备到北京肿瘤医院请肿外科的大夫会诊,看看有没有手术条件?    我父亲72岁了,家人担心他承受不了手术,在化疗放疗之类的,太遭罪了.想请问专家们,如果具备手术条件,除了开刀切除部分肺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法?    经过在北京胸科医院抗炎抗结核治疗两个多月,我父亲的体温已经控制在37度以下,体重比两个月前增加了5、6斤,食欲很好,极少盗汗。我父亲的这种状态很让我困惑,既然肺患有中晚期的鳞癌,应该很消耗体质啊,可是我父亲并没有鳞癌的症状表现啊,专家们能否帮忙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哎,怎么得癌的这么多啊,楼主,挺住.
  今天又量了体重,我父亲的体重又增加了两斤,比三月中旬刚住院时体重增加了将近十斤,而且胸水和三月中旬时的状态相比较没有增加。    老年人患有中分化鳞癌,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啊?
  真诚感谢“远距离杀伤”大夫!
  中央型肺癌常见有咳嗽,咳痰,特别是血丝痰 胸痛这样的 如果有转移还有相应的表现 主要靠CT来明确分期 决定治疗方案了 也可能就有一些类似肺炎表现 我管的病人 许多都没有相关症状的 但是有明确的晚期肺癌
  去广东省第一人民医院吴一龙,是这方面专家,我公公在中国医大治后现在在广州治
  每天2-3斤绿豆加50克甘草加适量水煮开4-5分钟做为当天的水喝(去肝、肺火,煮期间不要揭盖),晚饭要生吃一个带皮长条茄子(消肿瘤,去淤,晚饭要清淡),睡前吃适量白萝卜(润肺),50克甘草三天一换,绿豆天天换,坚持三个月,见好,肺癌严重者茄子加量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田大夫本人发表
右下肺叶心缘旁纹理增多,见少许小斑点状模糊影
状态:就诊前
上传片子,必要时查支气管镜
李田大夫通知通知:新年快乐,狗年大吉!健康快乐!最近可有不适?有问题留言咨询。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疾病名称:疑似肺炎?&&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低烧,头晕,嗓子有痰.喉咙不舒服.轻微咳嗽.
时不时有胸紧的感觉.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7月6日晚间身体不适.低烧,第二日服用芬必得.7/8日未见...
疾病名称:小儿咳嗽,发烧,疑似肺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果控制病情
病情描述:8月15日夜间发烧,之前已有轻微感冒咳嗽症状,后至今日(21号)一直断断续续发烧,白天稍好,晚间温度高些,在38.5左右,咳嗽加重,有痰,嗓子齁,精神状况和平时一样,除了咳嗽,呼吸没有什么异...
疾病名称:怀疑支原体肺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门诊就诊
病情描述:7月28日下午开始身体发热,温度并不太高,因为精神良好,没有测体温很多次,温度在38到39度之间,一直断断续续持续有一周时间,发烧第五六天开始咳嗽,晚上严重时候服用过两次右美沙芬,之后不是...
疾病名称:是肺炎侵犯胸膜还是疑似间皮瘤&&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男 60岁,以前身体状况良好。此次7月4日因为胸痛剧烈,胸闷入院。做胸部CT扫描,影像表现:左肺上叶舌段及下叶前内基底段见片状高密度灶,宽...
疾病名称:疑似肺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不是肺炎呢!
病情描述:怀疑肺炎,有咳嗽一次,吐过泡泡一次!担心肺炎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李田大夫的信息
肺癌的内科诊治
李田,南京市胸科医院鉴别诊断科主任。美国胸科协会会员。江苏医学会睡眠呼吸组秘书,南京医学会感染分会常...
李田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呼吸科可通话专家
常州第一人民医院
闵行中心医院
北京肿瘤医院
胸部肿瘤内科
徐州市中心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呼吸结核科医学影像学
适用课程:&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双语)(sd),手术学实验(sd),医学影像学(sd),医学影像学(sd),医学影像学(双语)(sd),医学影像学(双语)(sd)【访问量:11314】
课程:& 医 学 影 像 学& & &专业:临床医学&&& 任课教师: 林祥涛
第九章 肺与纵隔
课堂理论授课
授课基本要求:
1.了解呼吸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
2、掌握呼吸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
3、掌握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掌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以及肺肿瘤的X线、CT表现
5、了解纵隔的分区及常见病X线、CT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点:
重点: 1、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2、肺炎、肺脓肿、肺结核以及肺肿瘤的X线、CT表现
3、纵隔的分区及常见病X线、CT表现
难点: Radiological findings(X-ray and CT) of interstitial diseases.
知识点: The radiological findings(X-ray and CT) of inflammation is different between interstitial and alveoli.
学时分配(共300min,6节课)
1.检查技术50min
2.正常表现50min
3.基本病变50min
4.常见病变150min
教学过程:
1.To use the heuristic mode of teaching: to give a film first before explaining& and ask the student: what you have seen on the film.
2.To discuss the pathology a disease ,then guess the radiological findings(X-ray and CT) of the disease.
3.To read much films of a disease.
4.To summary the& radiological findings of the disease.
示教方式与教具:
多媒体,模型
思考题、作业题及参考书:
思考题:1.大叶性肺实变的主要病理机制及主要影像特点是什么?可见于那些疾病?如何鉴别?
&&&&&&& 2.支气管、肺间质炎症与肺泡炎症的影像特点有何不同?常见于哪些疾病?
&&&&&&& 3.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表现
& &&&&&&4.纵隔的分区及常见病X线、CT表现
作业题:课后观察气管模型及胸部CT片,掌握在CT片上划分肺叶、肺段。
参考书:1. 全身CT诊断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曹丹庆主编 2002年版
2.实用放射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雪林主编
第九章 肺与纵隔
检 查 技 术
&&&&1.胸部摄影(chest radiography)胸部摄影是胸部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规摄影体位如下:
&&&&(1)正位 通常为后前位,站立前胸壁靠片,双臂尽可能内旋,X线自背部射入。不能站立的患者,采用仰卧前后位。&&&&(2)侧位 患侧侧胸壁靠片,两手抱头,X线自健侧射入。&&&&(3)斜位 常用于显示肋骨腋段的骨折。&&&&(4)前弓位 立位 主要用于显示肺尖部及与锁骨、肋骨重叠的病变。
&&&&2.胸部透视(chest fluoroscopy)方法简单、可多体位观察病变、并可观察隔肌的活动度及心脏的搏动状态等。透视不易发现细微病变,因此仅作为胸部摄片的补充检查。
&&& 3.特殊检查 高千伏摄影(high kV radiograPhy)即应用电压不低于120kV.5mAs~7mAs的摄影。由于X线穿透力强,可减少胸壁软组织、肋骨对肺内病变的干扰,使肺纹理显示清楚,有利于中央型肺癌、纵隔病变及尘肺等的观察。由于DR、CT及MR的应用,高千伏摄影应用已不多。
&&& 4.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主要有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造影,用于检查肺动脉瘤、肺动静脉瘘、肺动脉发育不良及不明原因的咯血。
&&& 1.普通扫描(平扫)系不使用对比剂的常规扫描,扫描范围通常从肺尖至肺底,也可根据定位片所见,进行局部选层扫描。对多数胸部病变,平扫能满足诊断要求。平扫通常分别使用肺窗观察肺,纵隔窗(或称软组织窗)观察纵隔。
&&& 2.增强扫描 通常是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为经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仅使用纵隔窗观察。主要用于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确纵隔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等。
&&& 3.高分辨力扫描 高分辨力CT扫描技术为薄层(1mm~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主要用于观察病灶的微细结构,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突出效果,常多用肺窗观察,它是常规扫描的一种补充。
&&& 4.动态扫描 注射对比剂后对某感兴趣区行多次快速扫描,以了解对比剂的浓度变化,主要用于明确血供丰富的病灶或血管性病变。
&&& 5.CT灌注成像 在静脉快速团注对比剂时,对感兴趣区层面进行动态CT扫描,从而获得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曲线中CT值的变化,可反映组织中碘聚集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有效地反映局部肺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改变。
&&& 6.多层面CT扫描 系X线管一次旋转过程中同时获得4、8或16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多层面CT扫描明显缩短胸部扫描的时间,提高纵轴方向的空间分辨力。多层面CT扫描可对肺部病灶进行多方位观察,且具有肺结节分析功能、肺支气管成像、肺含气量测定及支气管仿真内镜功能等。
&&& 1.检查方式 自旋回波(SE)、反转恢复及饱和恢复序列,以自旋回波最常用。此外,有减少呼吸运动伪影的呼吸触发相位编码技术、心电门控技术、流动补偿技术、快速自旋回波(FSE)及平面回波 (EPI)等技术。常规应用SE-T1WI及FSE-T2WI。
&&& 2.扫描断面 常规先行横断面成像,必要时行冠状面或矢状面成像。
&&& 3.肺血管成像 成像技术有时间飞越法和相位对比法两种。时间飞越法是利用流动相关增强效应,相位对比法是利用血流中的相位效应。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X线检查
&&& l.胸廓
&&&&正常胸部X线影像是胸腔内、外各种组织、器官包括胸壁软组织、骨骼、心脏大血管、肺、胸膜和膈肌等相互重叠的综合投影(图 9-1)。某些胸壁软组织和骨结构可以投影于肺野而形成能与病变混淆的阴影。
(1)胸壁软组织:
&&&&①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与颈根部软组织在两肺尖内侧形成外缘锐利、均匀致密的阴影。锁骨下皮肤皱褶为与锁骨下缘平行的3mm~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系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
&&&&③胸大肌:胸大肌(pectoral muscle,major)在肌肉发达的男性,于两侧肺野中外带可形成扇形致密影,下缘锐利,呈一斜线与腋前皮肤皱褶续连。两侧胸大肌影可不对称。
&&&&③乳房及乳头:女性乳房可重叠于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续连。乳头在两肺下野相当于第5前肋间处,形成小圆形致密影,多见于年龄较大妇女,也可见于男性,多两侧对称。
(2)骨性胸廓:骨性胸廓由胸椎、肋骨、胸骨、锁骨和肩胛骨组成。
&&& ①胸椎:正位像上横突可突出于纵隔影之外,与肺门重叠时不要误为肿大淋巴结。
&&&&①肋骨:肋骨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斜行。肋骨前后端不在同一水平,一般第6肋骨前端相当于第10肋骨后端的高度。前段肋骨扁薄,不如后段肋骨的影像清晰。第l~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出软骨不显影,肋骨前端呈游离状。成人肋软骨常见钙化,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致密影,不要误认为肺内病变。肋骨及肋间隙常被用作胸部病变的定位标志。肋骨有多种先天性变异,如颈肋(cervical rib)、权状肋(bifurcation of rib)及肋骨融合(fusion of rib)。
&&& ③胸骨:正位胸片上,胸骨几乎完全与纵隔影重叠,仅胸骨柄两侧外上角可突出于纵隔影。侧位及斜位片上胸骨可以全貌显示。
&&& ④锁骨:两侧锁骨内端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两侧胸锁关节应对称,否则为投照位置不正。锁骨内端下缘有半月形凹陷,为菱形韧带附着处.边缘不规则时,勿误为骨质破坏。
&&& ⑤肩胛骨:肩胛骨内缘可与肺野外带重叠.勿误为胸膜肥厚。青春期肩胛骨下角可出现二次骨化中心.勿误为骨折。
(3)胸膜:胸膜(pleura)菲薄,分包裹肺和叶间的脏层和与胸壁、纵隔及横隔相贴的壁层,两层胸膜之间为潜在的胸膜腔。 在胸膜返折处且X线与胸膜走行方向平行时,胸膜可显示为线状致密影。后前位片常见于第2肋骨下缘,表现为与肋骨下缘平行的线形阴影称伴随阴影。常规胸部正位片多可见水平裂胸膜,表现为从腋部第6肋骨水平向内止于肺门外1cm处的水平线状致密影。侧位片上,斜裂胸膜表现为自后上(第4、5胸椎水平)斜向前下方的线状致密阴影,在前肋膈角后 2cm~3cm处与膈肌相连;水平裂起自斜裂中点,向前水平走行达前胸壁(图9-1b)。
&&& 肺叶间裂的变异常见的有奇叶副裂,系肺的发育过程中.奇静脉被包人发育中的右肺芽内,由奇静脉两侧的四层胸膜形成,表现为自右肺尖部向奇静脉方向走行的弧形线状致密影,以小圆点状的奇静脉为终止点,其内侧肺组织即奇叶。
(1)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为便于指明病变部位,通常人为地将两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横的划分: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引一水平线,即将肺分为上、中、下三野。纵的划分:分别将两侧肺纵行分为三等分.即将肺部分为内、中、外三带(图9-1a)。此外第一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锁骨下区。
(2)肺门: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图9-2)。正位胸片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cm~2cm,两侧肺门可分上、下两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右侧显示较清楚。右下肺动脉内侧有含气的中间支气管衬托而轮廓清晰,正常成人其横径不超过15 mm。左下肺动脉由于心脏影的遮盖不能见其全貌。侧位胸片上两侧肺门大部重叠,右肺门略偏前。肺门表现似一尾巴拖长的“逗号”,其前缘为上肺静脉干,后上缘为左肺动脉弓,拖长的逗号尾巴由两下肺动脉干构成。
(3)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lung‘s markings)。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其中主要是肺动脉分支,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也参与肺纹理的形成。在正位胸片上,肺纹理自肺门向肺野中、外带延伸,逐渐变细,至肺野外围几乎不能辨认。下肺野肺纹理比上肺野多而粗,右下肺野肺纹理比左下肺野多而粗。
(4)肺叶、肺段、肺小叶:肺叶(lobe)由叶间胸膜分隔而成,右肺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左肺上、下两个肺叶。肺叶与肺野的概念不同,肺叶前后重叠。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每个肺段有单独的段支气管。肺段常呈圆锥形,尖端指向肺门,底部朝向肺的外围,肺段间没有明确边界。各肺段的名称与其相应的支气管一致。肺段由多数的肺小叶组成。肺小叶既是解剖单位又是功能单位。肺小叶由小叶核心、小叶实质和小叶间隔组成。小叶核心主要是小叶肺动脉和细支气管,其管径约1mm左右。小叶实质为小叶核心的外围结构。小叶间隔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有小叶静脉及淋巴管走行。小叶的大小不完全一致,直径约为10mm~25mm。每个小叶又由3~5个呼吸小叶(又称腺泡)构成(图9-3)。终末细支气管直径约0.6mm~0.8mm,在腺泡内继续分出l、2、3级呼吸细支气管,然后再分为肺泡管、肺泡囊、最后为肺泡。肺泡壁上有小孔,称为肺泡孔,空气可经肺泡孔相互沟通。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为肺的气体交换部分。
&&& ①肺叶:胸片上,借显影的叶间胸膜可分辨肺叶.多不能完整地显示肺叶的界限,但结合正侧位胸片常可推断各肺叶的大致位置。
右肺上叶:右肺上叶位于右肺前上部,上缘达肺尖,下缘以横裂与中叶分隔,后缘以斜裂与下叶为界。
右肺中叶:右肺中叶位于右肺前下部,上缘以横裂与上叶为界,下缘以斜裂与下叶分隔.自横裂最外端向内,向下斜行至右膈内侧部,内界直达右心缘,呈三角形。
右肺下叶:右肺下叶位于右肺后下部,以斜裂与上叶及中叶分界。
左肺上叶:左肺上叶相当于右肺上叶和中叶所占据的范围。
左肺下叶:左肺下叶相当于右肺下叶所占据的范围。
正位胸片上,上叶下部与下叶上部重叠,中叶与下叶下部重叠。侧位胸片上,上叶位于前上部,中叶位于前下部,下叶位于后下部,彼此不重叠。
副叶:副叶是由副裂深人肺叶内形成,属于肺分叶的先天变异。奇叶为常见的变异,因奇静脉位置异常,奇静脉与周围的胸膜反折形成奇副裂,分隔右肺上叶内侧部分成为奇叶。奇副裂呈细线状影,自右肺尖部向内、下走行至肺门上方,终端呈一倒置的逗点状.是奇静脉断面的垂直投影。
&&& ②肺段:胸片上不能显示其界限。在病理情况下,单独肺段受累,可见肺段的轮廓。肺段的名称与相应的支气管一致(图9-4)。
&&& ③肺小叶:胸片上不能显示其轮廓。单个肺小叶实变可表现为直径1cm~2cm的片状影。一个腺泡的直径约为4mm~7mm。当腺泡范围内发生实变时,胸片上可表现为类圆形结节状致密影,称腺泡结节样病变。
(5)气管、支气管:在高千伏胸片上,气管和肺门区的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可以显示。气管在第5~6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气管分叉部下壁形成隆突,分叉角为60°~85°。两侧主支气管逐级分出叶、肺段、亚肺段、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
&& &④右侧主支气管分出上叶支气管后至中叶支气管开口前的一段称为中间支气管。左侧无中间支气管
&&& ⑤右下叶支气管共分出背、内、前、外、后五支肺段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则分为背、内前、外、后四支肺段支气管。
&&& 3.纵隔
&&&&纵隔(mediastinum)位于胸骨之后,胸谁之前,介于两肺之间,上为胸廓人口,下为横膈。两侧为纵隔胸膜和肺门。其中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
&&& 胸片上除气管及主支气管可分辨外,其余结构缺乏对比。只能观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方法有多种,有较为简单的六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从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画一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下为下纵隔;以气管、升主动脉及心脏前缘的连线作为前、中纵隔的分界,再以食管前壁及心脏后缘连线作为中、后纵隔的分界。从而将上、下纵隔各分为前、中、后三区,共6区。
&&& 4.横隔
&&&&横隔(diaphragm)由薄层肌腱组织构成。分左右两叶,介于胸、腹腔之间。两侧均有肌束附着于肋骨、胸骨及腰椎。横膈上有多个连结胸腹腔结构的裂孔,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奇静脉、胸导管和内脏神经通过;食管裂孔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裂孔有腔静脉通过。此外,还有胸腹膜裂孔及胸骨旁裂孔,为横膈的薄弱区,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 左右横膈均呈圆顶状,一般右膈顶在第5肋前端至第6前肋间水平,通常右膈比左膈高1cm~2cm。横膈的圆顶偏内侧及前方.所以呈内高外低,前高后低。正位胸片上,膈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外侧逐渐向下倾斜,与胸壁间形成尖锐的肋膈角。侧位片上,膈前端与前胸壁形成前肋膈角;圆顶后部明显向后、下倾斜,与后胸壁形成后肋膈角,位置低而深。
&&& 平静呼吸状态下,横膈运动幅度约为1cm~2.5cm,深呼吸时可达3cm~6cm,横膈运动两侧大致对称。横膈的局部发育较薄弱或张力不均时,向上呈一半圆形凸起,称为局限性膈膨出,多发生于前内侧,右侧较常见,深吸气时明显,为正常变异。有时在深吸气状态下,横膈可呈波浪状,称为“波浪膈”,系因膈肌附着于不同的肋骨前端,在深吸气时受肋骨的牵引所致。
(二)CI检查
&&& 胸部的组织复杂,有气的肺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及骨组织。因为这些组织的密度差异很大,其CT值的范围宽广,所以在观察胸部CT时,至少需采用两种不同的窗宽和窗位,分别观察肺野与纵隔,有时还需采用骨窗,以观察胸部骨骼的改变。胸部CT图像是胸部不同层面的断层图像,普通CT只能进行胸部横断面成像,多层螺旋CT除横断面成像外.可行冠状面及矢状面的成像。
&&&&1.胸壁
&&&&纵隔窗观察可分辨胸大肌、胸小肌。胸大肌前方为乳腺。胸小肌较薄,位于胸大肌上方之后。后胸壁肌肉较复杂。腋窝的前壁为胸大肌和胸小肌,后壁是背阔肌、大圆肌及肩胛下肌。腋窝内充满大量脂肪,检查时如上肢不上举可见腋窝走行的血管影,勿误为淋巴结。
&&& 胸骨柄呈前凸后凹的梯形,两侧后方的凹陷为锁骨切迹,与锁骨头形成胸锁关节。胸骨体呈长方形,成人剑突多呈小三角形高密度影。胸椎位于后胸廓中央。肋骨断面呈弧形排列,第1肋软骨钙化突向肺野内,不要误为肺内病灶。肩胛骨于胸廓背侧呈长形斜条状结构,前方可见喙突,后方可见肩峰及肩关节盂的一部分。螺旋 CT三维重建可立体显示胸部骨骼。
&&& 2.纵隔
&&&&前纵隔位于胸骨后方,心脏大血管之前。前纵隔内有胸腺组织、淋巴组织、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胸腺位于上纵隔血管前间隙内,分左右两叶,形状似箭头,尖端指向胸骨,胸腺边缘光滑或呈波浪状。儿童胸腺外缘常隆起,成年人胸腺外缘平直或凹陷。胸腺的密度取决于其内的脂肪含量,老年人胸腺几乎全部为脂肪组织代替,仅见一些细纤维索条状结构。前纵隔淋巴结包括前胸壁淋巴结和血管前淋巴结,前者CT上难以显示。血管前淋巴结位于两侧大血管前方,沿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及颈总动脉前方排列。
&&& 中纵隔为心脏、主动脉及气管所占据的部位。中纵隔结构多,包括气管与支气管、大血管及其分支、隔神经及喉返神经、迷走神经、淋巴结及心脏等。心脏各房室之间有少量脂肪组织,所以CT上可大致区分各房室。左、右心膈角区可见三角形脂肪密度影,常对称性出现,右侧多大于左侧,为心包外脂肪垫,注意不要误为病变。中纵隔淋巴结多数沿气管、支气管分布,主要有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奇静脉淋巴结、支气管肺淋巴结(肺门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CT不能显示走行于纵隔内的神经。
&&& 后纵隔为食管前缘之后,胸椎前及椎旁沟的范围。后纵隔内有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及淋巴结。后纵隔淋巴结沿食管及降主动脉分布,与隆突下淋巴结交通。
&&& 纵隔淋巴结接受纵隔、两肺、胸壁及横眼的淋巴引流,右侧汇人支气管淋巴干,左侧汇人胸导管。正常纵隔CT代表性层面表现见。
&&&&常规CT只能从某横断面上观察某一个断面的肺野或肺门。两肺野可见由中心向外围走行的肺血管分支,由粗渐细,上下走行或斜行的血管则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断面影。有时中老年人两肺下叶后部近胸膜下区血管纹理较粗,系仰卧位扫描时肺血的坠积效应所致,勿误为异常。肺叶及肺段支气管与肺动脉分支血管的相对位置、伴行关系及管径的大小较为恒定,肺动脉的管径与伴行的支气管管径相近。
&&& 右肺门:右肺动脉在纵隔内分为上、下肺动脉,上肺动脉常很快分为分支分别伴行于右上叶的尖、后、前段支气管。下肺动脉在中间段支气管前外侧下行中,先分出回归动脉参与供应右上叶后段。然后有右中叶动脉、右下叶背段动脉分出,最后分出2支~4支基底动脉供应相应的基底段。右肺静脉为两支静脉干,即引流右上叶及右中叶的右上肺静脉干和引流右下叶的右下肺静脉干。
&&& 左肺门:左上肺动脉通常分为尖后动脉和前动脉分别供应相应的肺段。左肺动脉跨过左主支气管后即延续为左下肺动脉,左下肺动脉先分出左下叶背段动脉和舌叶动脉,然后分出多支基底动脉供应相应的基底段。左肺静脉也为两支静脉干,即引流左上叶的静脉进入纵隔后与左中肺静脉汇合形成左上肺静脉干,引流左下叶的左下肺静脉干(图9-6)。
&&& 叶间裂:由于叶间裂处实际是其两侧相邻肺叶的边缘部分,普通CT图像上其边缘部分的微细血管、支气管等结构已不能显示,所以在肺窗上表现为透明带(图9-7)。当叶间裂走行与扫描平面接近垂直或略倾斜时,则可显示为细线状影。高分辨力CT图像上,叶间裂可清楚显示为线状影。横断面上斜裂可见于第4胸椎平面以下的层面,表现为从纵隔至侧胸壁的横行透明带影;水平叶间裂因其与扫描平面平行,可表现为三角形或椭圆形无血管透明区。多层螺旋CT冠状面或矢状面成像易于显示叶间胸膜。
&&& 叶间裂是识别肺的标志,左侧以斜裂前方为上叶,后方为下叶。右侧在中间段支气管以上层面,斜裂前方为上叶,后方为下叶;在中间段支气管以下层面,斜裂前方为中叶,后方为下叶。
&&& 肺段:肺段的基本形态为尖端指向肺门的锥体状。CT图像上不能显示肺段间的界限,只能根据肺段支气管及血管的走行定位。发生肺段范围内的病变时,则可显示肺段的形态。
&&& 肺小叶:普通CT难以显示肺小叶结构。高分辨力CT可显示肺小叶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或截头锥体形。底朝向胸膜.尖指向肺门,其直径约10mm~25mm。CT显示构成小叶核心的小叶肺动脉和细支气管,其管径约1mm。小叶实质为小叶核心的外围结构,主要为肺腺泡结构,其内可见高密度的斑点状微小血管断面影。小叶间隔构成肺小叶的边缘,主要由来自胸膜基质的结缔组织构成,表现长10mm~25mm的均匀线状致密影,易见于胸膜下,且与胸膜垂直。小叶间隔内的小静脉多可显示,表现为点状或伸向胸膜的线状影。
&&& 4.横膈
&&&&横膈为圆顶状的肌性结构,大部分紧贴于相邻脏器如心脏、肝脾等,且密度与相邻器官相似,CT常难以显示这些部位的横膈影。膈肌前方附着于剑突与两侧肋软骨上,多呈光滑的或轻微波浪状线形影,少数呈不规则或边缘不清的宽肌肉带影。横膈后下部形成两侧膈肌脚,为膈肌与脊柱前纵韧带相连续而形成,简称膈脚。
(三)MRI检查
&&& 正常胸部结构的MRI表现取决于不同组织的MR信号强度特点。肺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骨组织具有不同的MR信号强度,在MR图像上表现为不同的黑、白亮度(图9-8)。
&&& 1.胸壁
&&&&胸壁肌肉在T1WI和T2WI上均呈较低信号,显示为黑影或灰黑影。肌腱、韧带、筋膜氢质子含量很低,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肌肉间可见线状的脂肪影及流空的血管影。脂肪组织在T1WI上呈高信号,显示为白影,T2WI上呈较高信号,显示为灰白影。
&&& 胸骨、胸椎、锁骨和肋骨的周边骨皮质在T1WI和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中心部的海绵状松质骨含有脂肪,显示为较高信号。肋软骨信号高于骨皮质信号,低于骨松质信号。
&&& 2.纵隔
&&&&胸腺呈均质的信号影,T1WI上信号强度低于脂肪,T2WI上信号强度与脂肪相似。
&&& 气管与主支气管腔内无信号,气管和支气管壁由软骨、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且较薄,通常也不可见,管腔由周围脂肪的高信号所衬托而勾画出其大小和走行。纵隔内的血管也是由周围脂肪的高信号所衬托而勾画。胸段食管多显示较好,食管壁的信号强度与胸壁肌肉相似。
&&& 淋巴结多易于显示,T1WI上表现为均质圆形或椭圆形结构。通常前纵隔淋巴结、右侧气管旁淋巴结、右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左上气管旁淋巴结、主、肺动脉淋巴结及隆突下淋巴结较易显示,左下气管旁淋巴结及左主支气管周围淋巴结不易显示。
&&& 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左喉返神经通常不能显示。胸导管有时在横断面可显示。
&&& 心脏与大血管详见心脏与大血管一章。
&&&&正常肺野基本呈黑影。肺纹理显示不及CT,不呈树枝状,而呈稍高信号的横带状影,近肺门处可见少数由较大血管壁及支气管壁形成的支状结构。
&&& 由于肺血管的流空效应,肺动、静脉均呈管状的无信号影,而肺门部的支气管也呈无信号影,所以两者只能根据其解剖学关系进行分辨,但应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肺动、静脉均呈高信号,则可鉴别。在肺血管与支气管之间,由脂肪、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融合而成的小结节状或条片状高信号影,其直径一般不超过5mm。
&&& 4.横膈
&&&膈脚在横断面显示清楚,呈一较纤细、向后凹陷的曲线状软组织信号影,前方绕过主动脉,止于第1腰椎椎体的外侧缘。冠状面及矢状面能较好显示横膈的高度和形态,横膈的信号强度低于肝脾的信号强度.表现为弧形线状影。
&&&&胸部疾病可表现为不同形态、大小、密度或信号及数目的异常影像学表现,这些异常影像学表现是胸部病变的大体病理改变在影像学上的反映。一种疾病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可出现不同的异常影像学表现,不同病变又可发生相同或类似的异常影像学表现。认识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是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础。
肺 部 病 变
&&& 1.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阻塞由腔内阻塞或外在性压迫所致。腔内阻塞的病因可以是异物、肿瘤、炎性狭窄、分泌物淤积、水肿,也可以是血块等。外压性阻塞主要由邻近肿瘤或肿大淋巴结压迫所致。阻塞的病因、程度和时间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阻塞改变。支气管阻塞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和阻塞性肺不张。
&& (1)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肺气肿是指终未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分局限性和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系因支气管部分性阻塞产生活瓣作用,吸气时支气管扩张空气进人,呼气时空气不能完全呼出,致使阻塞远侧肺泡过度充气。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则为终末细支气管慢性炎症及狭窄,形成活瓣性呼气性阻塞,终未细支气管以远的肺泡过度充气伴有肺泡壁破坏。
&&& X线检查: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其范围取决于阻塞的部位(图9-9)。一侧肺或一个肺叶的肺气肿表现为一侧肺或一叶肺的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纵隔移向健侧.病侧横膈下降。支气管异物引起者透视下可有纵隔摆动.即呼气时纵隔移向健侧,吸气时恢复正常位置。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两肺野透明度增加.常有肺大泡出现,肺纹理稀疏。肺气肿晚期,肺组织及毛细血管床破坏加重,气肿区小血管变细减少,肺野透明度明显增加;胸廓前后径及横径均增大,肋间隙增宽,横膈低平且活动减弱;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形,中心肺动脉可以增粗,外围肺血管纹理变细,严重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
&&& CT检查: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某断面上肺局限性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图9-9)。CT对局限性肺气肿的检出比X线检查敏感,可显示阻塞的部位.甚至阻塞的原因。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肺纹理稀疏、变细、变直。在肺的边缘部常可见大小不等的肺大泡影。高分辨力CT可显示肺小叶的结构及异常改变,可发现早期肺气肿。
&& (2)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不张为支气管腔内完全阻塞、腔外压迫或肺内瘢痕组织收缩引起,以支气管阻塞最为多见。支气管突然完全阻塞后(如支气管异物或血块),肺泡内气体多在18小时~24小时内被吸收,相应的肺组织萎陷。阻塞性肺个张的影像学表现与阻塞的部位和时间有关,也与不张的肺内有无已经存在的病变有关。阻塞可以在主支气管、叶或段支气管、细支气管,而导致一侧性、肺叶、肺段和小叶的肺不张。
&&& X线检查:①一侧性肺不张:患侧肺野均匀敛密,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健侧有代偿性肺气肿表现。②肺叶不张:不张肺叶缩小,密度均匀增高,相邻叶间裂呈向心性移位(图9-10、11a)。纵隔及肺门可有不同程度向患部移位。邻近肺叶可出现代偿性肺气肿。③肺段不张:单纯肺段不张较少见,后前位一般呈三角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向肺门,肺段缩小。④小叶不张:为多数终未细支气管被粘液阻塞所致,表现为多数小斑片状。
&&& CT检查:①一侧性肺不张:不张的肺缩小,呈边界清楚锐利的软组织密度结构,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常可发现支气管阻塞的部位和原因。②肺叶不张:右肺上叶不张表现为上纵隔右旁的三角形或窄带状软组织密度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楚。左肺上叶不张表现为三角形软组织密度影,底部与前外胸壁相连,尖端指向肺门,其后外缘向前内方凹陷(图9-11b)。右肺中叶不张较常见,表现为右心缘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尖端指向外侧。肺下叶不张CT表现为脊柱旁的三角形软组织密度影,尖端指向肺门,其前外缘锐利,患侧横隔升高,肺门下移。③肺段不张:常见于右肺中叶的内、外段,表现为右心缘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内凹。④小叶不张:CT表现与X线表现则似。
&&& MRI检查:不张肺的肺叶或肺段在T1WI上表现为较高信号影,T2WI上为略高信号影。
&&& 2.肺实变
&&&&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病变累及的范围可以是腺泡、小叶、肺段或肺叶,也叮以是多个腺泡、小叶受累而其间隔以正常的肺组织。常见的病理改变为炎性渗出、水肿液、血液、肉芽组织或肿瘤组织。肺实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其他各种肺炎;也见于肺泡性肺水肿、肺挫伤、肺出血、肺梗死、肺结核、肺泡癌及真菌病等。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主要变化为渗出(exudation),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所代替,多见于各种急性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肺泡内的渗出液可通过肺泡孔向邻近肺泡蔓延,病变区与正常肺组织间无截然分界,呈逐渐移行状态。
&&& X线检查:X线胸片上实变范围可大可小,多数连续的肺泡发生实变.则形成单一的片状致密影;多处不连续的实变,隔以含气的肺组织,则形成多个灶性影,边界模糊。如实变占据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则形成肺段或大叶性阴影。实变中心区密度较高,边缘区较淡,但当其边缘至叶间胸膜时,可表现为锐利的边缘。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air bronchogram)(图9-12a)。炎性实变经治疗后,可在1周~2周内消散,在吸收过程中,病变常失去均匀性。肺出血或肺泡件水肿所形成的实变,其演变较炎性实变快,经适当治疗,可在数小时或1日~2日内完全消失。
&&& CT检查:以渗出为主的急性实变在肺窗上表现为均匀性高密度影,大的病灶内常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图9-12b)。病灶密度均匀,边缘不清楚,靠近叶间胸膜的边缘可清楚。渗出性病变的早期或吸收阶段,实变区可表现为较淡薄的毛玻璃样影,其内常可见肺血管纹理。纵隔窗上急性渗出性病变可完全不显示。慢性过程的实变密度多高于急性病变所引起的实变密度,病灶的边缘也多较清楚。实变小而局限于腺泡时,实变影则表现为数毫米至Icm大小的结节状,形似梅花瓣状,边缘常较清楚。
&&& MRI检查:由于 MRI对液体的成像效果好,因此对于显示肺泡的渗出性病变很有帮助。渗出性实变通常T1WI上显示为边缘不清的片状略高信号影,T2WI上显示较高信号影。有时在病变区内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影和血液流空的血管影像,类似CT图像上的空气支气管证。渗出物所含蛋白质的量不同,所表现的信号强度也就不同,如肺泡蛋白沉积症是以蛋白质和脂质沉积于肺泡为特征,在MRI上可显示脂肪的信号特点,与其他渗出性病变的表现明显不一样。
&&& 3.空洞与空腔&
&&&&空洞(cavity)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的。空洞壁可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所形成,多见于结核、肺癌。根据洞壁的厚度可分厚壁空洞与薄壁空洞。厚壁空洞的洞壁厚度等于或超过3mm.薄壁空洞的洞壁厚度小于3mm。空腔(intrapulmonary air containing space)与空洞不同,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部属于空腔。
&&& X线检查:薄壁上洞的洞壁为薄层纤维组织、肉芽组织及干酪组织,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环形,空洞壁内外光滑清楚,多无液面,其周围无大片状阴影,可有斑点状病灶。多见于肺结核,肺转移瘤也可呈薄壁空洞。厚壁空洞的洞壁厚度多在5mm以上,空洞周围有高密度实变区,内壁光滑或凹凸不平,多见于肺结核及周围型肺癌。结核性空洞壁外面整齐清楚,空洞内常无或仅有少量液体。周围型肺癌的空洞壁外面呈肿瘤形态,洞壁内面凹凸不平,有时可见壁结节。空腔的壁薄而均匀,周围无实变,腔内无液体。合并感染时,腔内可见气一液面,空腔周围可见实变影(图9-13)。寄生虫囊肿如包虫囊肿穿破后,当囊液及内囊完全咳出可形成含气囊腔,如部分囊液排出则囊腔内可形成气液面以及内囊塌陷漂浮于液面上的水上浮莲征。
&&& CT检查:结核性空洞多见于上叶尖段、后段或下叶背段,癌性空洞多位于上叶前段及下叶基底段。空洞直径大3cm者多为肿瘤,空洞外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内壁凹凸不平或呈结节状,多为癌性空洞(图9-13)。洞壁壁厚小于4mn者多为良性病变,大于15mn者多为恶性病变。偏心性空洞与壁之间形成半月形空气影.称为空气半月征,为空洞内曲菌球的特征性表现。结核性空洞周围多可见纤维条索影、结节状或斑片状卫星病灶以及与肺门相连的支气管壁的增厚。癌性空洞有时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可见阻塞性肺炎征象。先天性肺囊肿的囊壁多较薄且较均匀,厚度在lmm左右。肺大泡的壁较先天性肺囊肿的壁更薄,不到lmm,厚度均匀。肺大泡多发生于胸膜下区,大小差异很大.一般较小,大者可占据一个肺叶或更大。
&&& MRI检查:空洞内多有空气,在T1WI和T2WI上空洞均呈低信号影。空洞壁的信号强度依病变的性质、病程的长短及洞壁的厚薄而不同。如结核性空洞形成早期,洞壁厚而内壁不光整。洞壁在T1WI、T2WI上呈中等或中等偏高信号。随病情发展,干酪性物质继续溶解排出,洞壁变薄且较光整,洞壁在T1WI上和T2WI上均呈中等偏低信号。空腔的壁薄,内多无液体,周边多无实变,MRI上显示不满意。
&&& 4.结节与肿块
&&&&结节与肿块是病灶以结节或肿块(nodule or mass)为基本的病理形态,其直径小于或等于2cm的称结节,大于2cm的为肿块。结节或肿块可单发.也可多发。单发者常见于肺癌、结核球、炎性假瘤等,多发者最常见于肺转移瘤,其他可见于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坏死性肉芽肿、多发性肺囊肿及寄生虫囊肿等。结节与肿块除了其大小不同外,其他表现相同。因此以肿块为代表予于叙述。
&&& X线检查:肺良性肿瘤多有包膜,是边缘锐利光滑的球形肿块。错构瘤可有“爆玉米花”样的钙化。含液囊肿密度较淡,透视下囊肿随深呼吸而有形态的变化。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常有短细毛刺向周围伸出,靠近胸膜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影与胸膜相连而形成胸膜凹陷征。较大的恶性肿瘤特别是鳞癌,中心易发生坏死而形成厚壁空洞。结核球常为圆形,其内可有点状钙化,周围常有卫星病灶。炎性假瘤多为5cm以下类圆形肿块,肿块上方或侧方常有尖角状突起,病变近叶间胸膜或外围时可见邻近胸膜的粘连、增厚。转移瘤常多发,大小不一,以中下野较多,密度均匀,边缘整齐。
&&& CT检查:肿块的轮廓可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形肿块,称为分叶征,多见于肺癌(图9-14)。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1mm~3mm的低密度影,称为空泡征;瘤体边缘可有不同程度的棘状或毛刺状突起,称为棘状突起或毛刺征;邻近胸膜的肿块其内成纤维反应收缩牵拉胸膜可形成胸膜凹陷征,多见于周围型肺癌。肿块内如发现脂肪密度影则有助于错构瘤的诊断。结核球周围常有多少不一、大小不等的小结节状卫星病灶及厚壁的引流支气管。癌性肿块可见引流到肺门的癌性淋巴管炎。增强扫描结核球仅周边环形轻度强化;肺良性肿瘤可不强化或轻度均匀性强化;肺恶性肿瘤常为均匀强化或中心强化,且常呈一过性强化。肺部炎性假瘤可呈环状强化或轻度均匀性强化。结节可为腺泡状结节(直径在Icm以下),边缘较清楚,呈梅花瓣状的结节,即相当于腺泡范围的实变,也可为粟粒状结节影(4mm以下)。粟粒型肺结核的结节具有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的特点。癌性淋巴管炎所形成的粟粒结节,分布可不均匀。
&&& MRI检查:肿块内的血管组织、纤维结缔组织、肌组织及脂肪组织等成分不同,MRI信号也不同。慢性肉芽肿、干酪样结核或错构瘤等由于其内含有较多的纤维组织与钙质,在T2WI上呈低信号。恶性病变如肺癌或肺转移癌在T2WI上是高信号。肿块内坏死腔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囊性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血管性肿块如动静脉瘘。由于流空效应表现为无信号。
&&& 5.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
&&&&肺部的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是间质性病变的反映。肺间质病变是指以侵犯肺间质为主的病变,实际上常同时伴有肺实质的改变。肺间质的病理改变可以是渗出或漏出,炎性细胞或肿瘤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或肉芽组织增生。常见的肺间质病变有慢性支气管炎,特发性肺纤维化、癌性淋巴管炎、全肺及结缔组织病等。肺间质病理改变的性质不同、范围不问、时间不同,影像学表现可有所不同;应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影像学表现也可有不同。
&&& X线检查:较大的支气管、血管周围间隙的病变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发生于小支气管、血管周围间隙及小叶间隔的病变,表现为网状与细线状影或蜂窝状影。局限性线条状影可见于肺内病变沿肺间质引向肺门或向外围扩散,如肺癌肿块与肺门之间或与胸膜之间的细条状影;肺结核愈合后.其周围肺间质可发生纤维化,表现为条索状影,走行不规则,粗细不一。小叶间隔内有液体或组织增生,可表现为不同部位的间隔线。常见的有间隔B线,表现为两下肺野近肋隔角处的外带,有数条垂自于胸膜的线状影,长约2cm,也可见中上肺野外带,多见于肺静脉高压、肺间质水肿。
&&& CT检查:CT检查对肺间质病变的检出很敏感,尤其是高分辨力CT可以发现早期轻微肺纤维化,显示小叶间隔增厚等微细改变,对肺间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与胸膜相连的线状影,长Icm~2cm,病变明显时可呈多角形的网状影。肺纤维化时,由于广泛的小叶间隔增厚,相邻增厚的小叶间隔相连,在胸膜下1cm以内,可见与胸壁平行的弧形线状影,长2cm~5cm,称为胸膜下线。肺纤维化后期,在两中、下肺野的胸膜下区可见蜂窝状影。高分辨力CT不但可敏感检出肺小结节,还可鉴别实质结节与间质结节。间质结十常分布在肺门邻近的血管支气管束、小叶间隔、胸膜下及叶间裂处。肺间质较广泛的纤维化,可见肺组织扭曲变形、病变区肺组织容积缩小,亦可见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 MRI检查:由于正常情况下肺野信号很低,网状、细线状病灶显示不满意,比较大的条索状病灶多能在黑色的肺野背景上显示,在T1WI上和T2WI上均呈中等信号影。
&&&&6.钙化
&&&&钙化(calcification)在病理上属于变质性病变,受到破坏的组织局部脂肪酸分解而引起酸碱度变化时,钙离子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沉积下来,一般发生在退行性变或坏死组织内。多见于肺或淋巴结干酪性结核病灶的愈合阶段。某些肺内肿瘤组织内或囊肿壁也可发牛钙化。两肺多发钙化除结核外还可见于矽肺、骨肉瘤肺内转移、肺泡浆菌病及肺泡微石症。
&&&&X线检查:表现为密度很高、边缘清楚锐利、大小形状不同的阴影,可为斑点状、块状及球形.呈局限或弥散分布(图9-16)。肺结核或淋巴结结核钙化呈单发或多发斑点状;矽肺约化多表现为两肺散在多发结节状或环状钙化,淋巴结钙化是蛋壳样。
&&&&CT检查:在纵隔窗上钙化的密度类似于骨骼密度,CT值常可达100HU以上。层状钙化多为良性病灶,多见于肉芽肿性病变。错构瘤的钙化呈爆米花样;周围型肺癌的钙化呈单发点状或局限性多发颗粒状、斑片状钙化。肺门淋巴结蛋壳状钙化常见于肺尘埃沉着症。通常钙化在病灶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良性的可能性就越大。弥漫性小结节状钙化多见于肺泡微石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矽肺。
&&&&MRI检查:钙化无信号,较大的钙化灶表现为信号缺损区。
胸 膜 病 变
&&&&1.胸腔积液
&&&&多种疾病可累及胸膜产生胸腔积液。病因不同,可以是感染性、肿瘤性。变态反应性,也可以是化学性或物理性。液体性质也不同,可以是血性、乳糜性、胆固醇性,也可以是脓性。可以是渗出液,也可以是漏出液。
&&& X线检查:
&&&(1)游离性胸腔积液(free pleural effusion):少量积液最先积聚于位置最低的后肋膈角,因而站立后前位检查多难以发现。液量达250ml左右时,于站立后前位检查也仅见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随液量增加可依次闭塞外侧肋膈角,掩盖膈顶,其上缘在第4肋前端以下,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中量积液上缘在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第2肋前端平面以下,中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图9-17a)。大量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仅见肺尖部透明,可见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
&&&(2)局限性胸腔积液 (localized pleural effusion):包裹性积液(encapsulated effusion)为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的某一部位,多见于胸下部侧后胸壁。切线位片上,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之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其上下缘与胸壁的夹角呈钝角,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常见于结核。
&&&(3)叶间积液(interlobar effusion)为局限于水平裂或斜裂的叶间裂积液,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游离性积液并存。发生于斜裂者,正位X线检查多难以诊断,侧位则易于发现,典型表现是叶间裂部位的梭形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游离性积液进人叶间裂时多局限于斜裂下部,表现为尖端向上的三角形密度增高影。叶间积液可由心衰或结核引起,少数肿瘤转移也可表现为叶间积液。
&&&(4)肺底积液(subpulmonary effusion)为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腔积液.右侧较多见。被肺底积液向上推挤的肺下缘呈圆顶形.易误诊为横隔升高。肺底积液所致的“横隔开高”圆顶最高点位于偏外l/3,且肋膈角深而锐利.可资鉴别。
&&&&CT检查:少量、中等量游离性积液表现为后胸壁下弧形窄带状或新月形液体样密度影,边缘光滑整齐,俯卧位检查可见液体移至前胸壁下。大量积液则整个胸腔为液体样密度影占据,肺被压缩于肺门呈软组织影,纵隔向对侧移位。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凸镜形液体样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与胸壁的夹角多呈钝角,边缘光滑,邻近胸膜多有增厚,形成胸膜尾征。叶间积液表现为叶间片状或带状的高密度影,有时呈梭状或球状,积液量多时可形似肿瘤,易误诊为肺内实质性肿块。
&&&&MRI检查:一般非出血性积液在T1WI上多呈低信号;结核性胸膜炎及外伤等所致的积液,由于内含较高蛋白质和细胞成分,在T1WI上可呈中-高信号。胸腔积液不论其性质如何,在T2WI上均为很高信号,说明积液的性质主要影响T1WI上的信号强度。MRI有利于胸、腹水的鉴别。
&&&&2.气胸与液气胸
&&&&空气进人胸膜腔内为气胸(pneumothorax)。空气进人胸腔是因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前者多在胸膜下肺部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称自发性气胸,如严重肺气肿、胸膜下肺大泡、肺结核及肺脓肿等,当胸膜裂口具活瓣作用时,气体只进不出或进多出少,可形成张力性气胸。后者为壁层胸膜直接损伤破裂,体外空气进入胸腔,如胸壁穿通伤、胸部手术及胸腔穿刺。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为液气胸(hydropneumothorax)。外伤、手术后及胸腔穿刺后均可产生液气胸。
&&& X线检查: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图9-20)。少量气胸时,气胸区呈线状或带状,可见被压缩肺的边缘,呼气时显示较清楚。大量气胸时,气胸区可占据肺野的中外带,内带为压缩的肺,呈密度均匀软组织影。同侧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对侧可见代偿性肺气肿。如脏、壁店胸膜粘连,可形成局限性或多房局限性气胸。液气胸时立位片可见气液面,严重时,气液面横贯胸腔。如脏、壁层胸膜粘连,上可形成局限性或多房性液气胸。
&&&&CT检查:肺窗上气胸表现为肺外侧带状无纹理的高透亮区,其内侧可见弧形的脏层胸膜呈细线状软组织密度影,与胸壁平行。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萎陷,严重时整个肺被压缩至肺门成球状,伴纵隔向对侧移位,横膈下降(图9-20)。液气胸由于重力关系,液体分布于背侧,气体分布于腹侧。可见明确的液气平向及萎陷的肺边缘。液气胸由于胸膜粘连可局限于胸腔的一部。
&&& MRI检查:不能显示气胸,只能显示液气胸的液体信号。
&&&&3.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
&&&&胸膜炎性纤维素渗出、肉芽组织增生、外伤出血机化均可引起胸膜增厚、粘连及钙化(pleural chickening,adhesion and calcification)。胸膜增厚与粘连常同时存在。轻度局限性胸膜增厚粘连多发生在肋膈角区。胸膜钙化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出血机化、肺尘埃沉着症。
&&&&X线检查:胸膜肥厚、粘连表现为肋膈角变浅、变平、膈运动轻度受限。广泛胸膜增厚粘连时,可见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肺野密度增高,肋膈角近似直角或闭锁,横膈升高且顶变平。横膈运动微弱或不动,纵隔可向患侧移位。胸膜钙化时在肺野边缘呈片状、不规则点状或条状高密度影。包裹性胸膜炎时,胸膜钙化可呈弧线形或不规则环形。
&&& CT检查:胸膜肥厚表现为沿胸壁的带状软组织影.厚薄不均匀,表面不光滑,与肺的交界面多可见小的粘连影。胸膜肥厚可达1cm以上,胸膜增厚达2cm时多为恶性。胸膜钙化多呈点状、带状或块状的高密度影,其CT值接近骨骼。
&&& MRI检查:对胸膜肥厚、粘连与钙化的显示不如普通 X线和 CT。
&&&&4.胸膜肿块
&&&&胸膜肿块(pleural mass)见于胸膜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多为胸膜间皮瘤,少数为来自结缔组织的纤维瘤、平滑肌瘤、神纤纤维瘤等。也可见于机化性脓胸及石棉肺形成的胸膜斑块等。胸膜肿瘤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弥漫性均为恶性。可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肿块合并胸水多为恶性。
&&&&X线检查:表现为半球形、扁丘状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缘清楚,与胸壁呈钝角相交,胸膜外脂肪层完整(图9-22)。弥漫性间皮瘤可伴胸腔积液,转移瘤可伴有肋骨破坏。
&&& CT检查:除X线检查所见外.有时可见肿块周边与胸膜相延续而形成胸膜尾征。增强扫描肿块多有较明显强化。弥漫性胸膜肿瘤多呈弥漫性,胸膜增厚,表面高低不平,呈结节状或波浪状,范围较广者可累及整个一侧胸膜(图9-22)。机化性脓胸或石棉肺斑块多伴有钙化。
&&& MRI检查:在T1WI上在肿瘤呈中等信号,T2WI上信号强度增高。
纵 隔 改 变
&&& 纵隔本身病变及/或肺内病变对引起纵隔形态、位置改变。纵隔的形态改变多表现为纵隔增宽(图9-23)。纵隔增宽分为局限性和非对称性。引起纵隔增宽的病变时为肿瘤性、炎症性、出血性、淋巴性和血管性,以纵隔肿瘤最常见。胸腔、肺内及纵隔病变均可使纵隔移位,肺不张及广泛胸膜增厚可牵拉纵隔向患侧移位;胸腔积液、肺内巨大肿瘤及偏侧生长的纵隔肿瘤可推压纵隔向健侧移位。
&&& X线检查:纵隔内肿瘤、淋巴结增大、动脉瘤均可表现为纵隔肿块,纵隔相应部分变形。畸胎瘤所含牙齿、动脉瘤壁钙化、淋巴结结核钙化均表现为纵隔内更高密度影。腹腔组织或脏器疝入胸腔也可使纵隔增宽、变形,空腔脏器疝人时,可见空气影。一侧肺气肿时,过度膨胀肺连同纵隔向健侧移位。一侧主支气管内异物引起不完全阻塞时,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呼气时患侧胸腔内压升高,纵隔向健侧移位,吸气时纵隔恢复原位,称此为纵隔摆动。
&&& CT检查:根据CT值可将纵隔病变分为四类:脂肪密度、实性、囊性及血管性病变。脂肪瘤以右心隔角多见。实性病变可见于良、恶性肿瘤、淋巴结肿大等。囊性病变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液体样密度影,心包囊肿多位于右心隔角。支气管囊肿好发于支气管周围部、气管或食管旁及肺门部。主动脉瘤可见血管中的弧形钙化。CT增强检查对鉴别血管性与非血管性、良性与恶性肿块很有价值。血管性病变增强检查可明确显示动脉瘤、动脉夹层及附壁血栓。实性病变中,良性病变多均匀轻度强化,恶性病变多不均匀较明显强化。囊性病变仅见囊壁轻度强化,脂肪密度病变仅见其内的血管强化。
&&& MRI检查:实性肿瘤在TIWI信号强度常略高于正常肌肉组织,T2WI信号强度多有所增高。肿瘤内发生变性坏死,瘤灶的则不均匀,坏死区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畸胎瘤在T1WI和T2WI上时见脂肪信号。单纯性浆液性囊肿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显著高信号。 粘液性囊肿或囊内含丰富的蛋白时,在T1WI和T2WI上均位高信号。囊内含胆固醇结晶或出血时,T1WI上也呈高信号。脂肪性肿块在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应用脂肪抑制技术,脂肪性肿块则呈低信号。动脉瘤的瘤壁弹性差,血流在该处流速减慢或形成涡流.涡流产生的信号多不均匀。动脉夹层依其血流速度不同,易分辨真假腔。通常假腔大于真腔,假腔的血流较缓慢,信号较高,且常有附壁血栓形成致腔壁增厚。真腔血流快,通常无信号。
(一)胸部影像检查的比较
&&&&X线检查:X线胸片经济简便、应用广泛、整体感强,是胸部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X线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明确胸部是正常还是异常,随访复查可对肺部病变进行动态观察或判断疗效,了解术后改变或术后病变的复发情况。健康普查可早期发现症状不明显的疾病。X线的不足之处是微细病灶易漏诊,对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较难。
&&& CT检查:CT检查易于发现胸部病变和显示病变特征,可用于X线胸片诊断困难的所有病变的检查。应用增强扫描、动态扫描以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可显示心影后及后肋隔角等处隐匿性病灶,减少漏诊,提高病变检出率。多层CT的低计量扫描可用于肺癌的普查。
&&& MRI检查:MRI检查多用于纵隔和肺门病变的诊断,主要是了解肺部病变对纵隔的侵袭情况,了解纵隔病变对心脏大血管的侵袭情况。鉴别纵隔或肺门病变是血管性还是非血管性,不使用对比剂也可显示纵隔或/和肺门的淋巴结肿大。根据肺泡渗出病变T1WI、T2WI信号推测渗出的成分,根据胸腔积液T1WI、T2WI信号表现推测胸水的成分。肺部MR信号弱,难以显示肺的微细结构;显示病灶的钙化不敏感,也难以显示胸部骨折及气胸;心跳和呼吸运动易引起伪影,影响图像的观察与分析。
&&超声检查:超声为无创价性检查.且操作简便,效果快捷、易为患者所接受。主要适应证为胸壁良、恶性肿瘤、胸壁感染、胸膜病变及浅表的肺肿物。介入超声应用于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胸壁、胸膜、肺及纵隔占位病变组织活检及细胞学检查;胸腔积液、脓胸和肺癌定位穿刺抽液、置管引流及注药治疗;肺脓肿超声引导穿刺抽吸及引流等。超声不足之处是在胸部的应用历史不长,尚缺乏经验。含气的肺组织和胸部骨骼时将入射超声全反射,所以其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二)胸部影像检查的优选
&&&&诸多医学成像技术都可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但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成像技术,做到既经济又省时、既简便又准确.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一个临床医师掌握影像成像原理和各影像成像技术在胸部应用的优势和限度十分必要。X线、CT、MRI和超声检查在胸部的应用各有其优势和限度,彼此间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进行胸部影像检查时要进行优选.其原则是:
&&& 因地而异:尽管用于胸部影像学检查的成像技术有X线、CT、MRI和超声检查,但目前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不是每个医疗单位或医疗部门均具备前述这些成像设备,比如MRI设备尚未普及。因此进行检查优选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优选。因时而异: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有其过程和规律的,比方说大叶性肺炎的充血期,如用X线检查多无异常所见,但应用高分辨力CT多能发现异常。如胸部严重创伤的患者,时间性很强,那么应首选X线检查。对于肺内小结节转移灶的显示,CT有优势。
&&& 因病而异:什么疾病选用什么检查这一问题非常重要。比如MRI不能观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气胸、肺粟粒性病变等。CT观察肋骨骨折还不如 X线胸片。疑肺门淋巴结肿大可直接选用 MRI。行胸腔穿刺引流时,可首选超声检查。对胸膜肥厚、粘连与钙化的显示,MRI和超声不如 X线和 CT。MRI显示纵隔病变与血管性病变、鉴别横膈上、下病变明显有优势。
&&&&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原则应该先简单后复杂,先经济后昂贵。由于患者间的经济状况有很大的不同,患者的需求也不一样,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费用差别也较大,所以在进行检查优选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也可在向患者充分说明各种影像成像技术的优势与限度的基础上,让患者选择检查方法。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指支气管内径呈不同程度异常增宽。少数为先天性,多数为后天性,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
【临床与病理】
&&& 后天性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发病机制是:①慢性感染引起支气管壁组织的破坏;②支气管内分泌物淤积与长期剧烈咳嗽,引起支气管内压增高;③肺不张及肺纤维化对支气管壁产生的外在性牵拉。这三个因素互为因果,促成并加剧支气管扩张。先天性支气管扩张病理改变为管壁平滑肌、腺体和软骨减少或缺如,同时有支气管上皮脱落,支气管壁内炎性细胞浸润,管壁肿胀和周围纤维组织增生。
&&& 支气管扩张一般发生在3~6级分支,根据形态可分为:①柱状型支气管扩张;②曲张型支气管扩张;③囊状型支气管扩张。三种类型可同时混合存在或以其中一种形态为主出现。支气管扩张可两肺同时存在,两肺呈广泛者较少见,尤以右肺下叶、左肺下叶和左肺舌叶多见。 咳嗽、咳痰和咯血为支气管扩张三大主要症状。合并感染时,可发热,畏寒和白细胞增高,反复感染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和杵状指。
【影像学表现】
&&& 目前常规X线检查仅作为初选,确定支气管扩张的存在、类型和范围主要依靠CT,尤其是高分辨力CT。
&&&&其主要CT表现为:①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水平走行而与CT层面平行时可表现为“轨道征”;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②囊状型支气管扩张时,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状扩张可形成葡萄串状阴影,合并感染时囊内可出现液平及囊壁增厚。③曲张型支气管扩张可表现支气管径呈粗细不均的囊柱状改变,壁不规则,可呈念珠状。④当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粘液栓时,表现为律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阴影,类似“指状征”改变。
&&&&肺炎(pneumonia)为肺部常见病、多发病,肺炎可按病因学和解剖学分类。按病因学可分为感染性、理化性、免疫和变态反应性,其中感染性最常见。按病变的解剖分布可分为大叶性、小叶性及间质性肺炎。实际上单从影像学观察来判断肺炎是由何种病原体所致常有困难,但影像学能真实反映肺炎的有无、所处部位、分布形态以及动态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一)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是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多为肺炎链球菌致病。炎症累及整个肺叶或多个整肺叶,也可呈肺段分布。
【临床与病理】
&&&&典型的病理变化分为四期,即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及消散期。早期为充血期,病变部位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肺泡内仍有空气但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此后肺泡内充满粘稠的渗出液,其中有纤维素和许多红细胞,使肺组织切面呈红色,为红色肝样变期。随病变发展,肺泡内红细胞减少,代之以大量白细胞,肺组织切面呈灰色,为灰色肝样变期。经及时治疗,1周后开始转人消散期,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物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气。
&&& 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受凉、过度劳累或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咳较粘稠或为典型铁锈色痰。下叶肺炎可刺激隔胸膜,疼痛放射至腹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胜粒细胞明显增高。
【影像学表现】
&& (1)X线表现 大叶性肺炎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或仅肺纹理增多,透明度略低。至实变期(包括红色肝样变及灰色肝样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炎症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呈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致密阴影,有时致密阴影内,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支气管充气征。消散期时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由于病变的消散不均,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炎症最终可完全吸收,或只留少量索条状阴影,偶可机化演变为机化性肺炎。
&& (2)CT表现 由于CT密度分辨力高,在充血期即可发现病变区呈磨玻璃样阴影,边缘模糊。病变区血管仍隐约可见。实变期时可见呈大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阴影,在显示空气支气管征方面CT较X线胸片更清晰。消散期随病变的吸收,实变阴影密度减低,呈散在、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最后可完全吸收。消散期的表现易与肺结核或小叶性肺炎相混淆,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和临床表现、体征与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急性大叶性肺炎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胸部X线片即可确诊。CT检查的目的:①早期肺炎(实变前期)的检出;②对不典型病例,如消散缓慢、反复发作,年龄较大患者,应与阻塞性肺炎鉴别。
(二)支气管肺炎
&&&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亦称小叶性肺炎(lobuar pneumonia);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和老年及极度衰弱的患者,或为手术后并发症。
【临床与病理】
&&& 病理变化为支气管周围的肺实质炎症,以小叶支气管为中心经过终末细支气管延及肺泡,在支气管和肺泡内产生炎性渗出物。病变范围是小叶性的,呈散在性两侧分布,但可融合成大片。由于细支气管炎性充血、水肿,易致细支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可出现小叶性肺气肿或肺不张。
&&& 临床表现发病急骤,有高热寒战、咳嗽、咳泡沫粘液脓性痰,常有胸痛,呼吸困难。
【影像学表现】
&& (1)X线表现 病变多在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沿肺纹理分布有斑片状模糊致密影,密度不均。密集的病变可融合成较大的片状。
&& (2)CT表现 CT扫描,见两肺中下部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大小不同的结节状及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多个小片状阴影可融合成大片状。有时在小片状影间,可见1cm~2cm的类圆形透亮阴影,系小叶支气管部分性阻塞引起的小叶性过度充气。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支气管肺炎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典型病例通常X线胸片即可诊断,一般不需CT检查。对迁延或反复发作者,CT检查旨在了解有无并发支气管扩张。
(三)间质性肺炎
&&& 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系以肺间质炎症为主的肺炎,包括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的间质组织和肺泡壁。
&&& 多见于小儿,常继发于麻疹、百日咳或流行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
【临床与病理】
&&& 病变主要为小支气管壁及肺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炎症可沿淋巴管扩展引起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小支气管的炎症、充血及水肿可引起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
&&& 临床上除原发急性传染病的症状外,常同时出现气急、紫组、咳嗽。但体征较少。
【影像学表现】
&& (1)X线表现 两肺门及中下肺野纹理增粗、模糊,并可见网状及小斑片状影。由于细支气管的部分阻塞,有时伴有弥漫性肺气肿。肺门周围间质内炎性浸润,可使肺门密度增高、轮廓模糊、结构不清。
&& (2)CT表现 间质性肺炎的早期或轻症病例,高分辨力CT见两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呈不规则改变,并伴有磨玻璃样阴影,代表支气管周围间质内炎性浸润并伴有肺泡内炎性浸润及少量渗出。较重者可伴有小叶性实变,表现为小斑片状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可有增大。
【诊断与鉴别诊断】
&&& 间质性肺炎应与支气管肺炎鉴别。支气管肺炎以两肺中下野散在小片状影为主要表现。
&&&&肺脓肿(lung abscess)系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化脓性肺炎,继而发生坏死、液化和脓肿形成。
【临床与病理】
&&& 病理变化为化脓性肺炎导致细支气管阻塞,小血管炎性栓塞,肺组织坏死继而液化,经支气管咳出后形成脓腔。有时肺脓肿发展迅速,脓液破溃到胸腔形成脓气胸和支气管胸膜瘘。急性期经体位引流和抗生素治疗,脓腔可缩小而消失。如治疗不彻底,脓肿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脓肿壁变厚而转变为慢性肺脓肿。急性肺脓肿有急性肺炎的表现,如有高热寒战、咳嗽咳痰、胸痛,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咳嗽逐渐加重,并吐大量脓臭痰/慢性肺脓肿者,经常咳嗽、咳脓痰和血痰,不规则发热伴贫血和消瘦等,并可有杵状指(趾)。
【影像学表现】
&& (1)X线表现 病灶呈浓密的团状阴影,占据一个或多个肺段,病灶中有厚壁的透亮空洞。急性期,由于脓肿周围炎性浸润存在,使空洞壁相当厚且外缘模糊,空洞常为中心性,亦可为偏心性,壁虽厚,但内壁常较光整,底部常见液平。慢性期,空洞周围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减少,空洞壁逐渐变薄,腔也慢慢缩小,周围有较多紊乱的条索状纤维病灶。
&& (2)CT表现 CT较易显示实变阴影内的早期坏死后液化,从而可早期确立肺脓肿的诊断。CT对脓肿壁的显示也较胸部平片清晰,问时易于判断脓腔周围情况、鉴别脓肿位于肺内或胸膜腔内、是否伴有少量胸腔积液、脓肿处有无局部胸膜增厚。也可正确判断肺脓肿是否破入胸腔而引起的局限性脓胸或脓气胸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肺脓肿空洞主要应与肺结核空洞和肺癌空洞进行鉴别。结核性空洞多发生在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通常较小,壁薄,壁内缘光滑,外壁也较光整与清晰,周围常有多发小斑片状或索条状卫星病灶,或有其它肺野的播散病灶。癌性空洞多见于老年,厚壁空洞,空洞常呈偏心胜,空洞内壁缘高低不平,可有癌结节,空洞外壁可有分叶及毛刺征。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由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
【临床与病理】
&& &基本病理变化是渗出、增殖和变质。渗出性为主的病变表现为浆液性或纤维素肺泡炎。该变化发生在病变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量少却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情况下。若菌量少、毒力较低,或人体抵抗力较强,对结核杆菌产生一定免疫力时,病变则以增殖为主的结核性结节肉芽肿为特征。增殖性病变周围也可出现渗出性病变,两者常混合存在。当人体抵抗力增强或经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细菌可逐渐被控制、消灭,病变可吸收、纤维化、纤维包裹 或钙化。变质为主的病变多由渗出性或增生性病变发展而来,常常以菌量大、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变态反应增高或未适当治疗时发生。细菌增殖,病灶可扩大、溶解、液化和空洞形成,并可经血行发生肺内及全身性播散,也可经支气管发生肺内播散。
&&&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不一,可无明显症状,或有低热、盗汗、疲乏、消瘦、食欲不振、咳嗽、咯血、胸痛和气促等。急性血行播散者,可有高热、寒战、咳嗽、昏睡和神志不清等全身中毒的症状。肺结核以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痰菌为依据进行综合诊断。
&&& 肺结核的临床分类,目前以中华结核病学会于1998年制定新的中国结核病分类标准。由于其内容较多,因而主要介绍其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 (1)原发性肺结核(代号:Ⅰ型):原发性肺结核为原发结核感染所致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Ⅱ型): 包括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 (3)继发性肺结核(代号:Ⅲ型): 继发性肺结核是肺结核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包括浸润性肺结核与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 (4)结核性胸膜炎(代号:Ⅳ型): 临床上已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
&& (5)其他肺外结核(代号:Ⅴ型): 其它肺外结核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关节结核、结核型脑膜炎、肾结核、肠结核等。
【影像学表现】
&& (1)原发性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Ⅰ型)(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又名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
&&& X线表现:原发性肺结核的典型表现有三个X线征。①原发浸润:肺近胸膜处原发病灶,多位于中上肺野,其它肺野则少见。为局限性斑片状阴影,中央较浓密,周边较淡而模糊,当周边炎症吸收后则边缘略清晰;②淋巴管炎: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条索状阴影,不规则,此阴影仅一过性出现,一般不易见到;③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结核菌沿淋巴管引流至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引起肺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肺门增大或纵隔边缘肿大淋巴结突向肺野。增大的淋巴结有时可压迫支气管,引起相应肺叶的不张。
&&& 原发病灶经治疗后易于吸收,少数原发病灶可以干酪样变.形成空洞。
&&&&但淋巴结炎常伴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愈合较慢,愈合后可残留钙化。当原发病灶吸收后,原发性肺结核则表现为胸内或纵隔内淋巴结结核。淋巴结内部干酪灶可破溃至血管和支气管产生血行或支气管播散。
&&& CT表现:CT扫描可更清晰发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显示其形态、大小、边缘轮廓和密度等.对隆突下淋巴结增大,X线片不易显示,而CT可以清晰显示。同时CT可早期发现原发灶内的干酪样坏死,表现为病灶中心相对低密度区。
&&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hemo-dissemina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此型为结核菌经血行播散的结核.由于结核菌的毒力不同,菌的数量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状况等因素,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 X线表现:①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又称急件粟粒型肺结核(acute miliary tuberculosis):表现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粟粒大小为1mm~2mm,边缘清晰。粟粒影像特点主要为三均匀,即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和密度均匀。②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灶多见于两肺上、中肺野,粟粒状阴影大小不一、密度不均、分布不均;病灶可融合,或增殖硬结和钙化,也可纤维化呈索条阴影,甚至部分病灶可形成空洞透亮区;同时,常伴两下肺透过度增高的代偿性肺气肿,双膈降低,心影垂直,上可见胸膜增厚与粘连;③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变类似于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表现,只是大部分病变呈增殖性改变,病灶边缘基本清晰,纤维索条状影更明显.或者病灶钙化更多见,胸膜增厚和粘连更显著等。同时,两肺纹理增粗紊乱更明显。
&&& CT表现:CT扫描,特别高分辨力CT,因为分辨力提高,更易清晰显示粟粒性病灶,尤其对早期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显示优于胸片,利于确诊。表现为两肺广泛 1mm~2mm大小的点状阴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分布均匀,与支气管走行无关。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CT与X线胸片所见相似,主要表现为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上肺结节多,且大于下肺结节。同时对部分病灶的小空洞或钙化、胸膜增厚或钙化显示更清晰。
&& (3)继发性肺结核(Ⅲ型)继发性肺结核(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为成年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浸润病变、干酪病变、增殖病变、空洞病变、结核球以及纤维、钙化等多种不同性质的病变。
&&&&1)浸润性肺结核(inflitr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多为已静止的原发病灶的重新活动,或为外源性再感染。由于机体对结核菌已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病变常局限于肺的一部,多在肺上叶尖段、后段及下叶背段。
&&& X线表现:多种多样,可以一种为主或多种征象混合并存,主要可见以下8种征象。①局限性斑片阴影:见于两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右侧多于左侧。②大叶性干酪性肺炎: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片致密性实变,密度中心较高,边缘模糊。③增殖性病变:呈斑点状阴影,边缘较清晰,排列成“梅花瓣”或“树芽”状阴影,为结核病的典型表现。④结核球(tuberculoma);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cm~4cm不等,常见2cm~3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称“卫星灶”。⑤结核性空洞: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内,见透亮区。空洞壁薄,内壁一般较规则,有时可呈厚壁不规则空洞。常见一条或数条粗大条状阴影与空洞相连,表示引流大气管与空洞相通。⑥支气管播散病变:结核空洞干酪样物质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引起同侧或对侧的支气管播散。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呈腺泡排列,或相互融合成小叶阴影。⑦硬结钙化:增殖性病灶好转后可有钙盐沉着,病灶呈边缘锐利的高密度影,完全钙化者,呈骨样密度的斑片状或小块状阴影。致密阴影长期无变化,表现结核病痊愈。钙化也可产生在支气管壁或胸膜以及淋巴结内。⑧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索条及网状阴影。
&&&&CT表现:CT表现与X线表现相似,但显示病变大小、形态、范围、轮廓、密度及其与周围结构间关系更清晰、客观和准确,从而更易确立诊断和了解病变的转归。例如:①发现病灶内小空洞和小钙化。②准确了解空洞壁的情况,包括厚壁或薄壁空洞,内壁是否规则等。③了解结核球形态、密度和轮廓等,从而与肺内其它肿块进行鉴别。尤其增强扫描时,结核球常不强化或表现为边缘环状强化。④CT可显示由空洞或淋巴结结核破溃所致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改变,表现支气管内壁粘膜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模大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