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忍辱负重重白发出现及时治疗

【大中之治】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治国有方的唐宣宗(李忱)
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治国有方的唐宣宗(李忱)
【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治国有方的唐宣宗,你了解吗?】&
& & & & & & & &陈怨蜚&
若谈论唐朝开明的皇帝,很多人自然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武则天女皇(“贞观遗风”)、唐玄宗李隆基(前期的“开元盛世”),唐宪宗李纯(“元和中兴”),除此之外,还有本文的主人公——被后人称为“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大中之治”又被后人称为“小贞观”)。
(上图*唐宣宗李忱——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的典范)
【生平简介】&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他当上皇帝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下文有介绍)。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当大厦之将倾,谁又有雄才大略能施展回天之力呢?!&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 宣宗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百姓日渐富裕,使十分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史称大中之治。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贬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白敏中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对外关系上,唐宣宗还趁吐蕃、回纥衰微,派兵收复了河湟之地,平定了吐蕃,“收三州七关,平江岭以南”,名义上打通了丝绸之路。&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唐宣宗:从"智障人士"到强势帝王】&来源: 《百家讲坛》杂志(郑州)
在唐朝的22个皇帝中,唐宣宗李忱无疑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
因为从小到大,他一直被视为“智障人士”。&
在整个长安城,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这么认为。&
从他出生的元和五年(810年)起,到他登基的会昌六年(846年),整整36年间,他几乎从未享受过真正的亲王待遇。而且当武宗皇帝病危、大明宫的各派政治势力正在为新君人选展开激烈较量的时候,他却一无所知地在远离长安的某个地方云游和漂泊……&
然而所有认识他的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历史老人的诡谲之手就把这位曾经的“智障人士”一举推上了大唐帝国的金銮殿,让他摇身一变,成了唐朝的第十八位天子!&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李忱即位之后,忽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胆识、智慧和魄力,不但一举消灭了为患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而且极大地遏制了一贯嚣张跋扈的藩镇势力和宦官势力,最终还把沦陷于吐蕃人手里将近百年的河湟失地全境收复,缔造了唐朝中晚叶绝无仅有的最后一抹辉煌。&
从“智障人士”到流亡者,再到游方和尚,最后又君临天下,成为一代强势帝王……唐宣宗李忱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完全超乎人们的想象。&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也是敬宗、文宗、武宗三朝天子的皇叔。如此尊贵的一个宗室亲王,怎么会在整个前半生都被当成傻子呢?&
一切都要从头说起。&
李忱原名李怡,他虽然是宪宗的亲生儿子,后也被封为光王,但却是庶出——母亲郑氏只不过是一名身份卑微的宫女。由于母亲地位卑微,光王李怡出生后自然享受不到其他亲王那样的荣宠,只能在一个无人注目的角落里孤独成长。所以他从小就显得落落寡欢、呆滞木讷,往往与其他亲王群居终日而不发一言。长大成人以后,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人们纷纷猜测,这可能和他在穆宗年间遭遇的一次惊吓有关。当时光王人官谒见懿安太后,不料刚好撞上官人行刺,虽然是有惊无险——此事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从此以后光王就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十六宅(李唐宗室亲王的聚居地)的皇族宗亲们于是认定,这个本来就呆头呆脑的家伙这回肯定是吓傻了。&
此后无论大小场合,光王就成了专门被人取笑和捉弄的对象。有一次,文宗皇帝在十六宅宴请诸王,席间众人欢声笑语,唯独光王闷声不响,文宗就拿他开涮,说:“谁能让光叔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诸王一哄而上,对他百般戏谑。可这个光叔始终都像一根木头,无论大伙如何戏弄他,他甚至连嘴角都不动一下。看着他那逆来顺受的模样,众人越发开心,文宗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众人也不断哄堂大笑。&
可是就在这时候,有一个年轻的亲王却忽然止住了笑容。&
这个亲王就是后来的武宗李炎。&
虽然李炎刚才戏弄光王的时候也很起劲,可现在他忽然在想——一个人居然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不为一切外物所动,他如果不是愚不可及,那就是深不可测!&
李炎忽然有点儿不寒而栗,他下意识地觉得,光王很可能属于后者。&
到了李炎登基之后,多年前那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始终挥之不去。&
武宗李炎越来越觉得,光王内心深处极有可能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倘若真的如此,那他这个天子就不能对此无动于衷了。&
身边留着这么一个“深不可测”的人,迟早是个祸害!&
于是,后来种种“意外事故”就频频降临到光王身上。要么是和皇帝一起玩马球时突然从马上坠落,要么就是在宫中走着走着,忽然被什么东西绊倒,一骨碌从台阶上滚了下去……总之没有一次不是摔得鼻青脸肿、满身伤痕。&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午后,光王和诸亲王随同天子出游,其间众人又在一起聚宴畅饮,酒后回宫时天色已晚,大家都有些醉眼朦胧。没有人注意到,那个倒霉的光叔又一次从马背上“意外”跌落,昏倒在了冰天雪地之中。&
漫天飘飞的鹅毛大雪很快就把他层层覆盖。&
武宗李炎料定——“失足坠马”的光叔这次肯定是回不来了。&
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人们就在十六宅里看见了光王——一个活的光王。&
尽管走路的时候一瘸一拐,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可一个活生生的光王还是出人意料地站在了武宗李炎的面前。&
他好像死不了,无论怎么折腾就是死不了!&
武宗李炎最后终于横下一条心。&
他不想再煞费苦心地制造什么“意外”了,他决定一劳永逸地翦除这个潜在的祸患。&
随后的一天,光王突然被四名内侍宦官绑架,不由分说地关进了永巷,几天后又被捆得像个肉粽一样扔进了宫厕。内侍宦官仇公武对武宗说,这种贱骨头没那么容易死,干脆给他一刀,一了百了。武宗点头同意。仇公武随后赶到宫厕,趁人不注意,偷偷把奄奄一息的光王捞了出来,随即用粪土覆盖在他身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运出了宫。&
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光王,从此离开长安,流落民间……&
后来的许多笔记史都称光王隐姓埋名,跋山涉水,一路逃到了浙江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的安国寺落发为僧,法名琼俊。二百多年后,北宋的大文豪、著名的佛教居士苏轼途经此处,追忆唐宣宗李忱的这段传奇人生,特地留下了一首诗:“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
会昌六年春天,唐武宗李炎病危,他的几个儿子都还年幼,帝国没有储君,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早已被世人遗忘得一干二净的光王,忽然在宦官仇公武、马元贽等人的簇拥下,出人意料地回到了长安。&
这一年暮春,光王李怡成了“皇太叔”,而且改名李忱。&
所有人都知道,在“皇叔”的称谓中多了一个“太”字,就是储君的象征。当年的智障人士,居然马上就要成为金銮殿上的真龙天子!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难以置信和不可思议。&
可是他们很快就回过神来了。&
因为光王是宦官仇公武等人带回来的。而宦官们需要的就是一个傀儡——一个可以任由他们摆布的窝囊废和应声虫!既然如此,光王当然就是不二人选。在李唐宗室的诸多亲王中,还有谁比光王更适合充当这个傀儡呢?&
在皇太叔李忱接见文武百官的仪式上,宦官仇公武的脸上一直荡漾着一个心花怒放的笑容。&
是的,他有理由这么笑。好几年前他就知道,自己从臭气熏天的宫厕中捞出的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傻子,而是一块举足轻重的政治筹码!他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一定能够把他拱上帝座,然后顺理成章地掌控朝政!&
而今,一切终于如愿以偿,仇公武当然有理由笑得这么灿烂。&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当李忱开始着手处理政务时,仇公武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眼前的李忱忽然变得无比陌生。他神色威严,目光从容,言谈举止沉着有力,决断政务有条不紊,看上去和从前判若两人!&
仇公武既震惊又困惑。&
难道说,这才是光王的本来面目?&
难道这36年来他一直在装疯卖傻,一直在隐藏真实的自己?&
直到此时,仇公武才恍然大悟,原来武宗当年之所以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这个“傻子光叔”置于死地,是因为在他那愚痴木讷的外表之下,隐藏着常人莫及的才干和韬略。&
可现在明白已经太晚了,因为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仇公武悲哀而无奈地意识到——自己处心积虑所做的这一切,到头来只是替李忱做了一回嫁衣!&
宣宗李忱刚一即位,就施展了一系列雷霆手段。隐忍了大半生的他,似乎迫不及待地要将武宗李炎所建立的一切彻底推翻。&
首当其冲者,就是武宗一朝的强势宰相李德裕及其党人。李忱正式执政的第二天就罢免了李德裕,此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宣宗李忱就把所有重要的李党成员全部贬出了朝廷,用行动全盘否定了会昌政治,同时迅速拔擢了一批新人,完成了对中枢政治的换血,建立了他自己的宰执班子。&
李忱执政的大中时代之所以被后人誉为“小贞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宣宗李忱的自律和勤政。&
登基不久,宣宗李忱便命人把《贞观政要》书写在屏风上,时常站在屏风前逐字逐句地阅读。此外他还命翰林学士令狐绚每天朗读太宗所撰的《金镜》给他听,凡是听到重要的地方,便会让令狐绚停下来,说:“若欲天下太平,当以此言为首要。”&
还有一件事也足以证明宣宗的勤政确实非一般君主可比。有一天,宣宗忽然对令狐绚说:“朕想知道文武百官的姓名和官秩。”百官人数多如牛毛,天子如何认得过来?令狐绚顿时大为踌躇,只好据实禀报:“六品以下,官职低微,数目众多,都由吏部授职,五品以上,才是由宰执提名,然后制诏宣授,各有簿籍及册命,称为'具员’。”&
宣宗随后便命宰相编了五卷本的《具员御览》,放在案头时时翻阅。&
勤政的君主总是喜欢事必躬亲,并且总能明察秋毫,宣宗李忱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有一次他到北苑打猎,遇到一个樵夫。李忱问他的县籍,那人回说是泾阳(今陕西泾阳)人,李忱就问他县官是谁,樵夫答:“李行言。”李忱又问:“政事治理得如何?”樵夫说:“此人不善通融,甚为固执。他曾经抓了几个强盗,这些强盗跟北司的禁军有些交情,北司就点名要他放人,李行言不但不放,还把这几个人杀了。”&
李忱听完后一言不发,回宫后就把此事和李行言的名字记了下来,钉在了柱子上。事情过去一个多月后,恰逢李行言升任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刺史,入朝谢恩,宣宗就赐给他金鱼袋和紫衣。有唐一代,这象征着极大的荣宠,尤其在宣宗一朝,这样的赏赐更是绝无仅有。李行言受宠若惊,同时又大惑不解。宣宗说:“你知道为什么能穿上紫衣吗?”李行言诚惶诚恐地说不知道,宣宗就命人取下殿柱上的帖子给他看。&
还有一次,宣宗到渭水狩猎,路过一佛祠,看见醴泉(今陕西礼泉)县的一些父老正在设斋祷祝,祈求任期已满的醴泉县令李君爽能够留任。宣宗将这个县令的名字默记在心。过后怀州刺史出缺,宣宗遂亲笔写给宰相一张条子,将此职授予李君爽。宰相们愕然良久,不知道一个区区的醴泉县令何以能上达天听,得到皇帝的青睐。随后李君爽入朝谢恩,天子将此事一说,宰相们才恍然大悟。&
久而久之,朝臣们就明白了,皇上表面上是外出游猎,其实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并且实地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
但是天下之大,宣宗不可能全部走遍,为此他特意想了个办法,秘令翰林学士韦澳将天下各州的风土人情以及民生利弊编为一册,专门供他阅览。天子将其命名为《处分语》,此事除了韦澳之外无人知晓。不久,邓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奏事,下殿后忍不住对韦澳说:“皇上对本州事务了解和熟悉的程度真是令人惊叹啊!”韦澳当然知道,天子掌握的资料正是出自《处分语》。&
在这种目光如炬洞察一切的天子面前,如果有人心存侥幸,那他就要遭殃了。有一次主管财政的大臣在奏疏中把“渍污帛”(被水浸湿污染的布帛)中的“渍”写成了“清”,枢密承旨孙隐中就把那个错字盼笔画修改了一下。不料宣宗拿到奏疏,一眼就看见了那个被涂改过的字,顿时勃然大怒,下令追查涂改奏疏的人。孙隐中随后便以“擅改奏章”的罪名遭到了处罚。&
宣宗李忱的事必躬亲还不仅仅体现在治理朝政上,就连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事务也是如此。宫中负责洒扫的那些杂役,宣宗李忱只要见过一面就能记住他们的姓名和各自的职能,所以不管宫中要做什么事、派什么活,天子往往随口就能点名让人去干,而且每次派任都毫无差错,让宫中的宦官和差役们咋舌不已。&
宣宗一朝,原本甚嚣尘上的“牛李党争”终于偃旗息鼓,其原因除了两党的党魁相继离世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宣宗李忱驾驭百官的智术、心机和手腕均非前几任天子可比。&
早在大中初年,人们从宰相马植旋起旋落的命运中就已经明白了一点——要在这个宣宗皇帝的朝廷上结党,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马植是在大中二年(848年)五月人相的,本来干得好好的,可到了大中四年四月,马植突然被一纸诏书贬出了朝廷,外放为天平节度使。&
此次贬谪在事前毫无征兆,所以人们对此感到难以理解。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是一条宝玉腰带惹的祸。&
这条宝玉腰带是御用物品,天子在不久前把它赏赐给了左军中尉马元贽。众所周知,宦官马元贽是拥立宣宗即位的主要功臣之一,所以,不管天子在内心是如何看待这个功高权重的宦官,但在表面上,还是对他极尽恩宠和礼遇之能事,从登基之后便赏赐不断,这条腰带只是为数众多的赐物之一。&
可忽然有一天,在朝会上,宣宗李忱却赫然发现——这条腰带系在了宰相马植的腰上。&
这个发现非同小可。天子立刻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和警觉。他当场质问马植,这条腰带是不是马元贽送给他的。马植已经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不敢隐瞒,只好道出真相。第二天,宣宗李忱就毫不留情地罢去了他的相职,并将他贬出朝廷。&
因为一条腰带而罢去一位宰相,这种事情乍一看会让人觉得荒谬。可在宣宗李忱看来,这件事一点儿也不荒谬。&
他的理由是:马植与马元贽本来就是同宗,而他们一个是当朝宰辅,一个是得势宦官,具有这种关系和身份的两个人原本就应该主动避嫌而不能走得太近,如今马元贽居然把天子的赐物转送给马植,那就证明他们已经越过了雷池,天子就完全有理由认为他们有结党的嫌疑。&
退一步讲,就算马植与马元贽没有结党,可仅仅是“禁中与外廷暗中交通”这个事实本身,就足以对登基未久的天子构成某种潜在的威胁了。宣宗李忱绝不会让自己像文宗那样受制于强势宦官仇士良,也不可能像武宗那样事事听从于强势宰相李德裕。&
因为,李忱是一个强势天子!&
宣宗李忱在位期间,除了以强硬手腕消灭党争、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宦官的嚣张气焰之外,还有一项巨大的历史功绩不可不提。&
那就是河湟的收复。&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河、湟地区(今甘肃及青海东部)已经被吐蕃占据了将近百年之久。玄宗之后的历任天子,尤其是宪宗李纯,虽然大都怀有收复河湟的志向,但始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藩镇之乱连年不绝,朝廷不得不屡屡用兵,而且朝政又被党争和宦祸搞得乌烟瘴气,使得李唐王朝自顾尚且不暇,更不用说腾出手去对付吐蕃人了。到了武宗会昌年间,形势开始发生逆转——吐蕃爆发了大规模内战,其国内政局紊乱,人心离散。&
上天似乎注定要把收复河湟的历史功绩送给宣宗李忱。&
因为吐蕃开始走向衰亡的时候,正是他登上历史舞台的前夕。&
李忱即位后的大中三年二月,原本在吐蕃控制之下的秦州、原州、安乐州,以及石门、驿藏、制胜、石峡、木靖、木峡、六盘等“三州七关”在一夜之间全部归降大唐。&
本来三州七关的收复就已经够让大唐臣民出乎意料了,没想到短短两年之后,所有河湟失地竟然又被一个叫张义潮的人一一收复,全部回归了大唐版图。&
不可否认,百年失地的收复并不是宣宗的武功,而是一时的机运。如果说消灭党争、遏制宦官和整顿吏治的确是出于宣宗的个人努力的话,那么收复河湟却显然是上天的馈赠。但不管怎么说,自从安史之乱后,已经在内忧外患的灰暗历史中艰难行进了近百年的大唐帝国,毕竟还是在宣宗李忱的手里闪耀出了一抹辉煌。&
宣宗时代,帝国虽然称不上是太平盛世,但起码也算是承平之局。“大中之治”落下帷幕后,历史给予了李忱很高的评价:“宣宗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由于宣宗李忱的励精图治,使得我们在时隔一千多年后,仍然能够在9世纪混乱不堪的历史迷局中,有幸瞥见一抹盛唐的余晖。 (本文来源:百家讲坛 作者:王者觉仁)
【我的读后感】(陈怨蜚)&
看了唐宣宗李忱的传奇经历,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堪称忍辱负重、大智如愚、韬光养晦的典范,我不由想起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和韩信将军的胯下之辱的历史故事,透过这些故事,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奇迹往往是在厄运中出现的,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就看我们以何种心态去直面挫折,这可能是决定成败的一个最大因素。须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茁壮成长,从小养尊处优能有几个有真能耐的?能有几个有真承受挫折的?&
当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若不佑,夫复何求?有时,机遇是很重要的,就拿上文的唐宣宗李忱来说,如果那个太监仇公武不救他,他早就被他的侄子唐武宗李炎害死了,而且是背着一个傻子之名默默无闻地死去,如果是这样的话,历史上就没有——『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的唐宣宗这一号人物了,恐怕大唐的天下提早“终结”30年。当然,那个太监仇公武以为他真是个傻子才去救他的,其目的是为了日后拥戴他成为政治上的傀儡,以便掌权,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但人算不如天算。李忱坐上皇位后,摇身一变,变成“神色威严目光从容,言谈举止沉着有力,决断政务有条不紊”的开明君主,看上去和从前判若两人!此时,仇公武就笑不出来了。&
真是“人生如梦,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祸福难测!”&
相关链接一:
【 “小太宗”与“小贞观” 】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以及他一手开创的贞观盛世是一个什么概念,而宣宗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贞观盛世来形容,可见其不凡之处。二十年来的政治斗争经验锻炼了他的权谋智略,流落民间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间疾苦,这些都在李忱登基之后井喷般的爆发出来!李忱先是用极短的时间将武宗时重臣李德裕清除出庙堂,远调荆南节度使,这样的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后大加起用重视科举出身的牛党成员,并且宣宗本人极其重视科举。武宗时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大举灭佛,在宣宗朝也得到了适当的恢复。&
另外大中四年,孤悬于外的沙州(今敦煌)军民,在张义潮的带领下驱逐了吐蕃守将夺回了沙州,并在大中五年重新归附唐朝。&
宣宗也极擅于操控群臣,大中年间最得宣宗圣眷的宰相令狐绚就曾说过:“我秉政十年,皇上对我非常信任,但是在延英殿奏事时,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但是宣宗极度礼遇大臣,施之以情待之以礼,非常的恭敬,如此一来恩威并重以威权驾御大臣,被称之为智术治国。&
宣宗还极度平易近人,宫中一些低下的杂役,只要宣宗见过一面就能记住对方的长相和名字以及所负责的工作,从来没有弄错过,这些宫人如果生病,宣宗还会派御医去为其诊治,甚至还会亲自前往探视病情和赏赐物品,这在历代君王中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
宣宗在性事方面也是极端的自律,甚至可以被称之为偏执,曾经有地方献给宣宗一支女子组成的歌舞乐队,其中有位绝色佳丽被宣宗收入后宫加意宠幸,一段时间之后宣宗认为这样下去有可能会重现玄宗朝之故事。于是为了断绝自己对这名女子的想念,宣宗干脆将她一杯毒酒送上了黄泉之路,如此之行为简直可以称之为可怖。(关于这件事,史家也有争执,特此注明)&
但是对于日益严重的宦官问题,宣宗鉴于“甘露之变”一样没有太好的办法,尤其宣宗本人是被宦官所救,又是被宦官所拥立,所以他只能在一些较小的范围之内对宦官势力做一些尽可能的约束。不过由于宣宗处置得当,大中年间宦官势力没有过于膨胀,也没有对国家造成较大的危害。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帝国就没有一天安宁过:今天是这个藩镇叛乱,明天是那个地方发生兵变,后天又是朝廷内部闹党争,这样乱哄哄地折腾了将近100年。但在唐宣宗大中年间的13年里,天下竟出奇地安宁,尽管河北的几个藩镇继续割据一方,却也老老实实;朝野上下虽有波动,却很快趋于平静。虽然比不上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却是人民可以安居乐业的太平岁月。但一手开创这一局面的唐宣宗李忱,和大多数的大唐皇帝一样,信任方士,迷恋仙丹,欲延寿反而早逝。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宣宗因过量服食丹药,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连续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他的背上长出了大脓疮。结果毒性发作而亡,享年50岁。&
唐宣宗走了,带走了大唐帝国的最后一抹晚霞。早已慢性中“毒”的大唐帝国也和唐宣宗一样,“毒”性急剧发作,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唐帝国步入了不归路。&
&相关链接二:
【严教子女的唐宣宗】
唐宣宗是一个提倡节俭的皇帝,对于子女的要求更是严格,几乎到了不尽人情的程度。&
他的大女儿万寿公主,下嫁给起居郎郑颢,按常例要用银箔饰车,从宣宗开始,改为铜饰。公主出嫁时,宣宗亲自告诫她,到夫家要严守妇道,不得以皇家贵胄轻视夫族。有一回,驸马的弟弟郑觊得了重病,宣宗打发中使去探望。中使回朝,宣宗询问公主在否,中使答,公主在慈恩寺观戏。宣宗大怒,说:“朕有时怪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为妻,至今才知其情。”于是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道:“小郎有病,你为何不去看视,反倒去看戏?成何体统!”公主一看父皇发怒,吓得连忙请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让人吃惊的是,宣宗的二女儿永福公主,已经选定于综为驸马,下日就要下嫁,公主也很高兴。偏偏在一次和宣宗同席吃饭时,因为一点儿小事怄气,把筷子折断。宣宗大动肝火,愤然说:“你这般性情,怎么能嫁到士大夫家做媳妇?”当即传旨,令四女广德公主下嫁于综。就这样,永福公主眼睁地看着自己的未婚夫被父皇夺去,送给了妹妹。
相关链接三:
【唐宣宗重视人才,诗吊白居易】
唐宣宗李忱即位(公元847年)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了。于是,唐宣宗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
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有《吊白居易》诗云: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君一怆然!&
皇帝为一个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不说绝无仅有,恐也属凤毛麟角。白居易当然也是官员,但宣宗完全是当作诗人来描述的,足见白居易当时的诗名。诗中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生涯,称赞其作品的通俗易懂和广为人知,也表露了对这位名满天下的诗人惋惜和悼念之情。在当时诗人能获此殊荣,也可含笑于九泉了。&
唐宣宗是爱才的,爱的就是白居易这样的杰出人才。白居易不仅有文才,而且有从政之才。他在野时撰写诗文,才华出众;从政时颇有业绩,光彩照人。对比之下,唐宣宗对那些目无法纪、仗势凌人、欺压无辜的所谓“人才”是毫不留情的。例如,有个乐工叫罗程,善于演奏琵琶,宣宗通晓音律,很喜欢他。但是,罗程恃才横暴,以小故杀人,被捕入狱。有些乐工罗拜于庭对唐宣宗哭诉道:“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绝艺,不得复奉宴游矣!”唐宣宗果断地回答:“汝曹所惜者罗程;朕所惜者高祖、唐宗法。”于是还是把罗程处以死刑。不仅如此,唐宣宗对亲属也不姑息。其舅郑光为节度使,唐宣宗与郑光讨论为政之道;郑光应对鄙浅,宣宗不悦,郑光终不复任民官。由于宣宗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恭谨节俭,后人称他为“小太宗”。&
宣宗身上还有很多其它的优点,诸如多才多艺,生活节俭,喜爱读书等等。关于这些优点,基本可以参照其他有名的明君生平,在这不再做详细叙述。
相关链接四:
【唐宣宗的儿子唐懿宗昏庸无能】
唐宣宗长子——唐懿宗李漼,是一个昏庸无能、奢侈无度的君主。他即位后,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政治十分腐败,藩镇割据重新兴起。唐懿宗在位15年,骄奢淫逸侏儒俑,不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觉其难,把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将唐宣宗中兴的果实损耗殆尽。&
可叹可悲!真是造化捉弄人呀!不知道唐宣宗李忱地下有知,有何感想?
陈怨蜚诗文荟萃
06/26 13:03
治国有方的帝喾(上古三代) 黄帝正妃嫘祖生的大儿子叫玄嚣,玄嚣生子蛟极,蛟极生的儿子就是喾(音库ku).据说帝喾一出生就十分神灵,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他从小品德高尚,聪明而又能干,被帝颛顼封于高辛,因此历史上称他为&高辛氏&. 15岁的时候,帝喾被帝颛顼选为助手,因为建立了很多功劳,并且德行高,帝颛顼死后,被指定为继承人,从而成为五帝中的第三位天子,那时他30岁. 帝喾在亳(今天河南偃师)建立了都城,以木德为帝.他继续推行颛顼的治国方法,设木正.火正.金正.水正.土正五官,分别让重.黎.
08/13 09:38
习近平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理念
--习近平讲话释难(12)
12:36阅读: 关于&道德经&上的这句名言,古往今来,不论文人学士还是帝王将相都是这样理解的:烹鱼不能频繁地搅腾,否则就会碎掉烂掉,不便食用:由此推及,治理国家不能烦扰民众,否则无以成功业.此前我们已经论证了上述解读有失老子的原意.老子真正要说的是: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照顾好每个子民是治理大国的最大挑战.就如同烹制小鱼一样,一锅有众多条,要在火候.佐料上顾及到每个小鱼,搅拌均匀
09/20 12:47
郭力话健康:治失眠,咱有方儿 药枕: 神经衰弱等原因导致的失眠.心烦心悸等养心安神枕:夜交藤200克,合欢花60克,枣仁.柏子仁.五味子各30克,夏枯草100克,浮小麦100克,丹参100克,做成药枕使用! 敷脐: 远志15克,石菖蒲15克,朱砂5克,炒枣仁20克,生牡蛎15克,胆南星15克,半夏15克,龟板15克,丹参15克.把这些药合并后碎成粉末,再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用在肚脐眼处. 全国广播电视金牌主持人郭力 亲,没有点赞,俺失眠--
01/15 12:30
关于&道德经&上的这句名言,古往今来,不论文人学士还是帝王将相都是这样理解的:烹鱼不能频繁地搅腾,否则就会碎掉烂掉,不便食用:由此推及,治理国家不能烦扰民众,否则无以成功业. 此前我们已经论证了上述解读有失老子的原意.老子真正要说的是: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照顾好每个子民是治理大国的最大挑战.就如同烹制小鱼一样,一锅有众多条,要在火候.佐料上顾及到每个小鱼,搅拌均匀,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因此,老子又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在老子看来,&国无弃人&quo
05/13 01:31
石仰山论腰痛内治
石氏伤科乃我国骨伤科一大流派, 相传甚久,闻名遐迩.今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石仰山教授, 在继承祖传经验的同时,又博采百家之长,进一步开拓.创新.丰富.发展了石氏伤科学术思想.尤其是在他四十余年的伤科临床理伤治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其内治腰痛,只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体现其流派的某些特点. [一
. 审因论治与腰痛立法] 审因论治就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也就是运用整体观点,分析疾病的症状.休症来推究病因,从而提供治疗用药的根据.先生认为腰痛立法,首先要
02/28 09:57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美国赌场大亨.亿万富翁谢尔登o阿德尔森(Sheldon Adelson)昨天指出,中国人民丰衣足食,美国不应充当全球的警察. 美国赌场运营商拉斯维加斯金沙公司(Las Vegas Sands Corp)的这位主席兼总裁指出,许多人尤其是美国国会议员老爱批评中国的人权情况和其他问题,但他表示欣赏中国人管理国家的方式. 他说:“中国人民看来过着丰衣足的生活,瞧瞧中国取得惊人的进展,某些人怎么可以说他们做错呢?” 他强调,不喜欢中国治国方式的人士,根本就不应到中国去. 他说
12/16 02:11
公元前536年,他出生在楚国宛邑(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农家,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学富五车,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他从政为将为相,却几度隐退:从商富甲一方,却几度散尽家财,他就是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范蠡,后人尊为&商圣&,自号&陶朱公&. 范蠡生在楚国,虽有圣人之资,却不为世人所识.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
12/26 09:38
白头发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不少青年男女,甚至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都可能长白头发.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赵艳表示,如果白发太过严重,可能预示着气血的亏损,需要适当调理,而不同的性别.年龄的人调理的方法也不同.
02/07 13:08
白头发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不少青年男女,甚至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都可能长白头发.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赵艳表示,如果白发太过严重,可能预示着气血的亏损,需要适当调理,而不同的性别.年龄的人调理的方法也不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马迁忍辱负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