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11岁,经常积食,舌苔很厚,吃人参健脾丸价格可以吗?

→ 孩子经常舌苔厚吃什么药
孩子经常舌苔厚吃什么药
健康咨询描述:
孩子经常舌苔厚吃什么药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胃炎,支气管炎,咽喉炎,消化性溃疡
帮助网友:50754称赞:2526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627次
&&&&&&病情分析:&&&&&&你好,你孩子的情况是由于消化不良饮食积滞导致的舌苔白厚!&&&&&&指导意见:&&&&&&建议服用参苓白术散颗粒和儿童消食化积口服液!祝早日康复!
帮助网友:584称赞:29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28次
&&&&&&病情分析:&&&&&&你好,小儿舌苔厚则是胃气的缘故,而脾表者胃,总的来说还是要责之于脾,苔厚说明胃气炽盛,或内有积食,水谷食之不化,或脾生水湿的缘故,舌质红苔色黄是热盛,舌质白或淡红苔色白说明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不知你家孩子多大,小儿用药“稍呆则滞,稍重则伤”。一般不宜用药物治疗,而且这些表现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慢慢恢复平衡。&&&&&&指导意见:&&&&&&你好,建议平时不要给孩子乱吃东西,食亦可过饱。关于食补,大枣,山药,薏米,山楂等等都很好,可以在日常米粥中掺入增进脾胃吸收有很好的作用。
帮助网友:41213称赞:254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20次
&&&&&&病情分析:&&&&&&你好,宝宝舌苔是白色的很厚,那就是积食内热上火消化不良了,如果黄色的很厚,那就消化系统和胃肠道系统都不太好了。&&&&&&指导意见:&&&&&&可以给宝宝服用三公仔小儿七星茶。适合于0~6岁儿童,纯中药成分,药性温和,其成分中的山楂、稻芽消食健脾、帮助消化,防止宝宝食积发热;薏苡仁清热利湿,淡竹叶清心火利小便,热从便出。而且它不是单一清火,也能对宝宝肠道、脾胃起综合调理功效,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而且口味适中,宝宝也喜欢。 &&&&&&以上是对“孩子经常舌苔厚吃什么药”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参考价格:16
参考价格:6
参考价格:15.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清肺、止咳、化痰。用于小儿肺热咳嗽,百日咳,痰多...
参考价格:¥16
解热镇痛,利咽解毒,祛痰定惊。用于小儿发热,惊悸...
参考价格:¥33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11岁的孩子胃积食怎么办
11岁的孩子胃积食怎么办
09-08-01 &匿名提问
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证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方选枳实导滞丸加减,药用枳实、大黄、黄芩、黄连、茯苓、神曲等。具体用药必须在当地中医指导下一岁至一岁半的小儿还不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儿童积食发烧怎么办只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面对美味佳肴,让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难的,此时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来。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话满有道理的,儿童积食发烧怎么办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小儿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积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  儿童积食发烧怎么办治疗方法饮食疗法糖炒山楂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做法: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山药米粥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如何发现宝宝积食·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以服用吗丁啉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要搞清楚宝宝胃积食症状,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积食?食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证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M1EM09SKRAVDVJ7QB5FJ2YK8UNGG908D  宝宝胃积食症状有哪些?睡眠不安发现宝宝一段时间睡眠总是不太好,睡觉时身体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这就是“食不好,睡不安”的表现。2SC5596CQYQCHCHTTKA102E8V9BSW2M0  食欲下降过节时宝宝的味口还超级棒,过几天却发现宝宝胃口明显下降,食欲明显没有之前好了。XA0ARD414EGMQQXGUKEN0A21EKQ182X6  腹部不适已经学会说话的宝宝会说肚子不舒服,肚子疼。B0MKUN6BXAQX00M582QXU909Q4NH25PD  出现口气积食比较重的宝宝,妈妈可以明显闻到宝宝嘴里有口气。GGK3HND4NKB00AVR2NUHMEPQW3WEGHQJ  宝宝胃积食症状找出后,就要找高招解决。节后养胃传统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很多年货,由此,宝宝在节日期间可能想吃就吃,暴饮暴食,小小的胃增加了不少负担,而享受节日的大人们一时很难发现。APK37HGDH2F4H36TP4YAKCQVCCH18V15  积食的不适过个年,宝宝的饮食较平时少了规律性,出现积食、胃肠不适等症状就难免了。FTWTG6M3A75VJ9BB1MJFC8QDU3VJE55B  积食不一定是吃多了宝宝可能并没有吃特别多,而是零食吃得过多,吃的东西太杂或吃入过多油腻的食物了,这是积食发生的主要原因。积食不是小问题哦,它会增加宝宝肠、胃、肾脏的负担,还可能生病呢。 积食有什么症状?首先就要了解下什么是积食?未充分消化的食物日积月累堵塞肠道。R61U9PRHE52GFJA9DQMH4BXRTAKN907A  儿童脾胃处于发育阶段,功能尚不完善,奶水和食物往往不能充分消化,未充分消化的部分蓄积在肠道,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每隔20-30天引发“积食”,主要表现为肠道堵塞,下不通便、上不吃饭、中间腹部腹胀。其发病频率每月一次,远远超过感冒、咳嗽的频率,是威胁儿童健康的最常见疾病。XV0RF0M3TPQWRN2DGKHV13TQDHUNJXTP  积食有什么症状特点?7AUC4SPVTKD9KG6YM0QF9003FUYR4SGC  积食的症状:舌苔白、口气重,不通便、不吃饭,睡觉不安半夜哭闹。【孩子为什么要定期消积?】肠道堵塞,上下不通,秽物和气体造成腹胀,孩子不能表达,所以叽闹;胃里不能消化的食物形成口臭、舌苔;孩子周身不适,处于半病状态,本能地以哭闹告知大人。如不及时用药,病情就会进一步向其它器官发展。D3DJPDDS48V00BVESPVHCKTQ5YQ01KXJ  ,孩子的很多疾病应联合“消积”用药――消食贴。口服消积药品孩子不愿意吃,也会对孩子幼嫩的肠胃产生副作用。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每周贴一次消食贴。养成“定期消积”的好习惯,对减少孩子生病或防止疾病发展很有益处。58HW52P69XF4XQGQWYGCBCDUFMJHPQ2V  而成人积食有什么症状?要怎样解决?从中医来讲 你这是典型的脾失健运。RF5B5JV6E2AQ37CF1UA0XHV2VRK5V3X6  脾失健运导致事物蓄积于胃,出现胃胀胃痛,食少纳呆。BVJ8E12NFDSFAXP0CNJSUGVW0PJ2VCC9  面色发黄,大便溏泊。有时候甚至在粪便中能看到没有消化的事物 这叫完谷不化。还可能有皮肤水肿等等症状。总之是脾胃的疾病。2MUBABH1V52Y06075MNM0N3G51NF6CHV  如果吃西药不好使,就去看看中医吧。会很管用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建议你试试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基本内容】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操作方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 (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 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适应证】  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禁忌症】  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注意事项】  1、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2、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3、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4、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  【按语】  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由于督脉总督诸阳,背部足太阳膀胱第一侧线分布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与脏腑密切相关,所以捏脊疗法在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近年来的实验观察证实,捏脊能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数,加强小肠的吸收功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治法: 无病毒、细菌感染者宜助消化;有病毒、细菌感染的宜调节饮食、控制感染、补充体液、调节酸碱平衡、止泻杀菌助消化。 饮食: 山楂,枣,鸡内金,白萝卜,葱白,西瓜,番茄,扁豆,姜,梨,荸荠,辣椒,竹笋,蒜,香菜籽,葡萄,柠檬汁,猴头,海蜇,啤酒。 验方: 1 吃米醋渍去皮梨2个可助消化。 2 鲜扁豆煮粥治消化不良。 3 荸荠可消热、止渴、消食、开胃、化痰、明目、益气,治消化不良、咽干喉痛、温病口渴、舌赤少津、大便燥结、血痢、醉酒。 4 白萝卜中含有芥子油,可促进胃肠蠕动,增食欲,助消化。 5 辣椒可开胃。 6 香菜籽、陈皮各6克,苍术9克,水煎服,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7 大蒜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食欲。 8 葡萄煎汤饮,治腹胀。 9 20克山楂及10枚大枣烤焦,加鸡内金2个,研未,加白糖少许,日服3次,连服2天,治小儿不思饮食,大便干燥或稀溏不消化。 10 白萝卜汁与葱自各适量绞汁饮,可消食、导滞、下气,治小儿厌食。 11 西瓜、番茄汁合饮,可消食、清热,治湿热内生之厌食。 12 山楂、大米、白糖煮粥食,可化食消积,调中和胃,治脾胃失调之厌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积食不是小问题,它会增加宝宝肠、胃、肾脏的负担,小儿积食拉肚子怎么办还可能给这些脏器带来疾病。所以妈妈们要注意。如何发现宝宝积食 ·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四套方法对付宝宝积食 1、饮食疗法糖炒山楂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做法: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白萝卜粥功能:开胸顺气,健胃。 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2、按捏疗法捏脊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家长以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小儿积食拉肚子怎么办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登30-50下,每日两次。 3、运动疗法户外运动坚持让孩子做户外活动。天气冷的话,可选择太阳好,风轻的时候,每天让孩子出去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饭后散步吃完饭后,带着宝宝温和地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 4、药物疗法小儿化食丸当宝宝贪食受凉后,小儿积食拉肚子怎么办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包装:每丸1.5g。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小提示: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当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包装:每支10ml。用法: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小提示:温开水送服,二岁以上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帮助您的宝宝调整好饮食结构。给孩子安排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七分饱,有益于健康。无论是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不但不能强健身体,在效果上只会适得其反,弄不好反而会形成食积、腹泻等状况,伤害小儿的身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证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方选枳实导滞丸加减,药用枳实、大黄、黄芩、黄连、茯苓、神曲等。具体用药必须在当地中医指导下一岁至一岁半的小儿还不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儿童积食发烧怎么办只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面对美味佳肴,让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难的,此时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来。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话满有道理的,儿童积食发烧怎么办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小儿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积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  儿童积食发烧怎么办治疗方法饮食疗法糖炒山楂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做法: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山药米粥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如何发现宝宝积食·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同仁堂有专为孩子生产的“小儿化食丸”,效果很好,不建议用各种广告的消食口服液,我认为效果都不很好。同仁堂的“小儿化食丸”口感有点凉,不苦,我家孩子两岁多时经常当糖含一粒,效果很好。&br& 建议你试试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基本内容】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操作方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 (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 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适应证】  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禁忌症】  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注意事项】  1、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2、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3、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4、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  【按语】  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由于督脉总督诸阳,背部足太阳膀胱第一侧线分布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与脏腑密切相关,所以捏脊疗法在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近年来的实验观察证实,捏脊能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数,加强小肠的吸收功能。 治法: 无病毒、细菌感染者宜助消化;有病毒、细菌感染的宜调节饮食、控制感染、补充体液、调节酸碱平衡、止泻杀菌助消化。 饮食: 山楂,枣,鸡内金,白萝卜,葱白,西瓜,番茄,扁豆,姜,梨,荸荠,辣椒,竹笋,蒜,香菜籽,葡萄,柠檬汁,猴头,海蜇,啤酒。 验方: 1 吃米醋渍去皮梨2个可助消化。 2 鲜扁豆煮粥治消化不良。 3 荸荠可消热、止渴、消食、开胃、化痰、明目、益气,治消化不良、咽干喉痛、温病口渴、舌赤少津、大便燥结、血痢、醉酒。 4 白萝卜中含有芥子油,可促进胃肠蠕动,增食欲,助消化。 5 辣椒可开胃。 6 香菜籽、陈皮各6克,苍术9克,水煎服,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7 大蒜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食欲。 8 葡萄煎汤饮,治腹胀。 9 20克山楂及10枚大枣烤焦,加鸡内金2个,研未,加白糖少许,日服3次,连服2天,治小儿不思饮食,大便干燥或稀溏不消化。 10 白萝卜汁与葱自各适量绞汁饮,可消食、导滞、下气,治小儿厌食。 11 西瓜、番茄汁合饮,可消食、清热,治湿热内生之厌食。 12 山楂、大米、白糖煮粥食,可化食消积,调中和胃,治脾胃失调之厌食。 要搞清楚宝宝胃积食症状,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积食?食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证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M1EM09SKRAVDVJ7QB5FJ2YK8UNGG908D  宝宝胃积食症状有哪些?睡眠不安发现宝宝一段时间睡眠总是不太好,睡觉时身体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这就是“食不好,睡不安”的表现。2SC5596CQYQCHCHTTKA102E8V9BSW2M0  食欲下降过节时宝宝的味口还超级棒,过几天却发现宝宝胃口明显下降,食欲明显没有之前好了。XA0ARD414EGMQQXGUKEN0A21EKQ182X6  腹部不适已经学会说话的宝宝会说肚子不舒服,肚子疼。B0MKUN6BXAQX00M582QXU909Q4NH25PD  出现口气积食比较重的宝宝,妈妈可以明显闻到宝宝嘴里有口气。GGK3HND4NKB00AVR2NUHMEPQW3WEGHQJ  宝宝胃积食症状找出后,就要找高招解决。节后养胃传统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很多年货,由此,宝宝在节日期间可能想吃就吃,暴饮暴食,小小的胃增加了不少负担,而享受节日的大人们一时很难发现。APK37HGDH2F4H36TP4YAKCQVCCH18V15  积食的不适过个年,宝宝的饮食较平时少了规律性,出现积食、胃肠不适等症状就难免了。FTWTG6M3A75VJ9BB1MJFC8QDU3VJE55B  积食不一定是吃多了宝宝可能并没有吃特别多,而是零食吃得过多,吃的东西太杂或吃入过多油腻的食物了,这是积食发生的主要原因。积食不是小问题哦,它会增加宝宝肠、胃、肾脏的负担,还可能生病呢。 积食有什么症状?首先就要了解下什么是积食?未充分消化的食物日积月累堵塞肠道。R61U9PRHE52GFJA9DQMH4BXRTAKN907A  儿童脾胃处于发育阶段,功能尚不完善,奶水和食物往往不能充分消化,未充分消化的部分蓄积在肠道,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每隔20-30天引发“积食”,主要表现为肠道堵塞,下不通便、上不吃饭、中间腹部腹胀。其发病频率每月一次,远远超过感冒、咳嗽的频率,是威胁儿童健康的最常见疾病。XV0RF0M3TPQWRN2DGKHV13TQDHUNJXTP  积食有什么症状特点?7AUC4SPVTKD9KG6YM0QF9003FUYR4SGC  积食的症状:舌苔白、口气重,不通便、不吃饭,睡觉不安半夜哭闹。【孩子为什么要定期消积?】肠道堵塞,上下不通,秽物和气体造成腹胀,孩子不能表达,所以叽闹;胃里不能消化的食物形成口臭、舌苔;孩子周身不适,处于半病状态,本能地以哭闹告知大人。如不及时用药,病情就会进一步向其它器官发展。D3DJPDDS48V00BVESPVHCKTQ5YQ01KXJ  ,孩子的很多疾病应联合“消积”用药――消食贴。口服消积药品孩子不愿意吃,也会对孩子幼嫩的肠胃产生副作用。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每周贴一次消食贴。养成“定期消积”的好习惯,对减少孩子生病或防止疾病发展很有益处。58HW52P69XF4XQGQWYGCBCDUFMJHPQ2V  而成人积食有什么症状?要怎样解决?从中医来讲 你这是典型的脾失健运。RF5B5JV6E2AQ37CF1UA0XHV2VRK5V3X6  脾失健运导致事物蓄积于胃,出现胃胀胃痛,食少纳呆。BVJ8E12NFDSFAXP0CNJSUGVW0PJ2VCC9  面色发黄,大便溏泊。有时候甚至在粪便中能看到没有消化的事物 这叫完谷不化。还可能有皮肤水肿等等症状。总之是脾胃的疾病。2MUBABH1V52Y06075MNM0N3G51NF6CHV  如果吃西药不好使,就去看看中医吧。会很管用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参健脾丸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