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迂曲延长,右侧大脑后动脉狭窄是什么意思

按标题搜索
按作者搜索
脑血管迂曲血管减影测定作者:陈康宁(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关键词:介入技术& 卒中 血管迂曲 陈康宁 &&&& 随着介入诊治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卒中患者得到了更好的诊断及治疗,同时人们对卒中及其相关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卒中的介入诊治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很多脑梗塞的患者并没有可发现的血管狭窄/闭塞的证据,同时患者没有心源性梗塞及脑血管狭窄的证据,而患者DSA全脑血管造影的异常仅仅有脑血管的过度迂曲,那么血管迂曲是否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呢?&&&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Smoker就对后循环颅内段血管迂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提出了后循环颅内段血管的迂曲是卒中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由于血管迂曲、扩张还可以导致相邻结构的压迫症状,作者把后循环的颅内段血管的迂曲扩张命名为“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同时用VBD取代既往的巨大延长的基底动脉瘤畸形、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椎基系统纡曲、巨大延长扩张、血管曲张样动脉瘤、巨长基底动脉变异及梭形动脉瘤等命名。此后的研究相继提出了VBD的诊断标准。&&& 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了VBD的诊断,而对卒中发生率较高的前循环却未进行描述和研究。此外,在后循环的颅外段发生迂曲的比例也相当的大(如椎动脉的起始部),学者也没有对起进行研究描述。为此我们在临床中对脑梗塞的患者及正常患者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显影时间进行测定,试图建立脑血管迂曲的DSA全脑血管造影的诊断标准。1& 临床资料 1.1& 所有的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因为头痛、头昏、脑梗塞住院。其中脑梗塞组264例(前循环梗塞184例,后循环梗塞80例。男性147例,女性117)。入组非梗塞组患者186例。所有的入组脑梗塞组的患者经造影没有见血管狭窄,但是有可见的形态上的迂曲。1.2& 检查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接受检查的前三天口服阿司匹林300mg/d,硫酸氢氯比格雷75mg/d。手术中肝素化(70IU/kg/h)。用INOVA400DSA造影设备。采用slengding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用5F椎动脉造影管行脑血管选择性造影。造影剂选用欧莱派克,造影压力为250atm。颈动脉造影时椎动脉造影管头端位于C5椎体下缘,椎动脉造影时(优势侧)椎动脉造影管头端位于距椎动脉开口1cm&&& 处。造影剂的速度为6ml/s,造影剂量总量8ml。造影过程通过动态测定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起始部显影的时间,单位秒。1.3& 干预的观察&&& 对有脑血管迂曲、血管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并有相应血管供血区脑梗塞/TIA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危险因素控制+阿司匹林)及强化的抗血小板治疗组(危险因素控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随访。主要的终点事件为迂曲患者在随访期(1、3、6及9月)的任何卒中及TIA。两组的人数分别为76人,平均年龄为65.4±11.7,两组在性别、年龄、危险因素上无明显差异。2& 结果2.1& 非梗塞组的大脑中动脉显影时间为1.94±0.88秒,基底动脉显影时间为1.85±0.64。2.2& 梗塞组大脑动脉及基底动脉显影时间测定&&& 前循环梗塞组,在颈动脉迂曲侧大脑中动脉显影时间为2.97±1.01秒,后循环梗塞组基底动脉显影时间为2.57±0.94秒。与非梗塞组比较,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p<0.05)。部分颈动脉迂曲的患者进行了CT灌注扫描,结果发现有MTT、TTP延长。图1&2.3& 常规治疗组与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缺血性事件随访&&& 患者的卒中/TIA的随访期间累及发生事件(人)见表1。两组间无不良事件发生。表1&& 患者脑缺血性事件的累积发生率&随访1月随访3月随访6月随访9月&卒中TIA卒中TIA卒中TIA卒中TIA常规组4/765/764/769/766/7610/767/7612/76强化组0/76※1/76※1/76※1/76※1/76※1/76※1/76※1/76※&3& 讨论3.1& 对脑血管迂曲认识&&& 我们对血管迂曲认识源于以下是一个前循环迂曲的病例。患者主因腹泻3天以后出现有右侧肢体无力就诊,查体为右侧偏瘫,头颅MRI提示分水岭脑梗塞。CT灌注提示右侧颈动脉供血区的MMT、TTP延长,rCBF、rCBV下降。而DSA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没有狭窄,但是颈内动脉明显的迂曲,造影剂注入大脑中动脉显影延迟。&&& 我们推测由于颈动脉的迂曲,导致了血流动力学紊乱,在患者因腹泻导致体循环灌注不足的前提下诱发了脑梗塞的发生。&&& 为此我们对无血管病变的缺血性血管病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在颈5水平,用常规的造影条件,结果发现大脑中动脉显影的平均时间是1.94±0.88秒,在左侧锁骨下造影基底显影的平均时间为1.85±0.64秒,而在无血管狭窄的脑梗塞患者组,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显影时间平均为2.97±1.01秒及2.57±0.94秒,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显影时间的显影时间明显延长,而这部分患者决大部分有血管的迂曲,提示血管迂曲同样可以导致脑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从而导致卒中的发生等。部分血管迂曲的患者的CTP也提示了血管迂曲严重影响了脑血流动力学。&&& 关于脑血管迂曲对于卒中的影响早在上世纪80年代Smoker就对后循环颅内段的迂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系统的诊断方案。同时后循环的血管迂曲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血流动力学机制及栓塞机制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同&&&&>椎—基底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灌注多参数MR成像--《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椎—基底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灌注多参数MR成像
【摘要】:第一部分:后循环活体解剖学研究
目的:应用3.0 T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技术对后循环形态结构进行活体观察和测量。
方法:对108例受试者行MRA及常规MRI检查,男58例,女50例,年龄(4~63)岁。观察指标:颅内段椎-基底动脉形态分型;两侧大脑后动脉P1段及后交通动脉粗细;两侧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发出的位置、数量、与基底动脉的角度及信号;测量基底动脉长度及管腔直径;源图像与最大密度投影重组图像对小脑前下动脉的显示情况;两侧颅内段椎动脉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基底动脉常见类型依次为ⅠⅠ型、ⅡRⅢ型、ⅡRⅠ型或ⅡLⅠ型。大脑后动脉P1段大多数较粗,亦有未显影者。后交通动脉大部分未显影,其余有的较粗或稍细。大脑后动脉P1段粗细与其同侧后交通动脉粗细相关(右侧:相关系数rk=0.44,P0.01;左侧:相关系数rk=0.50,P0.01)。绝大部分小脑上动脉均发自基底动脉,且信号强,数量可以为1条或2条。两侧小脑上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的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230.05)。约3/4的小脑前下动脉显影,信号较强者占多数,但是部分信号稍弱或较弱,数量为1条或2条。两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的角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13,P=0.260.05)。基底动脉平均直线长度(2.35±0.30)cm,男性比女性基底动脉直线长度长(t=4.19,P0.0001)。基底动脉直线长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k=0.28,P=0.00380.05)。双侧后交通动脉均未开放者基底动脉长度比单侧或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者长(t= 2.96,P=0.0040.05)。51例基底动脉发生侧弯,除1例为双侧弯曲外,余均为单侧弯曲。基底动脉管腔平均直径(0.26±0.05)cm。基底动脉上、中、下三段管腔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3,P=0.210.05 )。男性比女性基底动脉管腔平均直径宽( t=3.03 ,P=0.0030.05)。双侧后交通动脉均未开放者基底动脉管腔平均直径比单侧或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者宽(t=4.09,P0.01)。右椎动脉优势16例,左椎动脉优势33例,两侧椎动脉均势59例。
结论:3.0 T MRA可以对后循环正常解剖及变异进行无创性在体测量和研究,得到基底动脉分型图及相关参数,为解剖学、医学影像学及外科学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第二部分:3.0T MR快速电影相位对比序列测量非搏动稳态流体模型流速
目的:通过建立稳态流体模型,验证3.0T MR快速电影相位对比(Fast CINE phase contrast, Fast CINE PC)序列进行血流动力学测量的准确性,并对成像参数进行优化。
方法:将直径为3.0 mm的医用塑料管固定在水模中,将塑料管内充满液体并排空气泡。塑料管的一端连接高压注射器,高压注射器以不同流速向管腔内注射生理盐水,管的另一端连入量筒,用于回收生理盐水。将流体模型中心置于头部8通道线圈中心,平行放置的医用塑料管与磁体长轴一致。应用3.0T高场强MR扫描仪进行Fast CINE PC序列扫描,扫描层面垂直于所测管腔长轴。在不同流速编码(Velocity Encoding, VENC)、不同流速编码方向、不同流速、不同流动方向、不同倾斜角度、不同感兴趣区大小、不同层面及管腔内不同点对流速进行测量。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定感兴趣区一个心动周期内30个时相的流速,将其平均流速作为流速进行研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不管流速编码方向如何选择,相位图均能正确显示液体流动方向,不同流速编码方向时测得的流速与实际流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790.05)。当流速编码小于液体实际流速时,则会出现混淆伪影,随着流速编码的增大,混淆伪影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测量速度与流速编码之间无相关性(P=0.940.05)。测量速度与实际速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99,P0.0001)。液体流动方向与流速编码方向相同、相反测得的流速与实际流速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51,P=0.05810.05)。不管管腔在各个方向有无角度,测得的流速与实际流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01,P=0.090.05)。不同大小感兴趣区测得的流速与感兴趣区大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99(P0.0001)。不同大小感兴趣区测得的流量与感兴趣区大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98(P0.0001)。不同层面流速与实际流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P=0.360.05)。
结论:3.0T Fast Cine PC法可以准确测量稳态流体模型流速,为人体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第三部分:正常国人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相关定量指标的系列研究
目的:应用快速电影相位对比(Fast CINE phase contrast, Fast CINE PC)及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flow-sensitive alternating inversion recovery, FAIR)序列对正常成年国人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了解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正常参数值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不同年龄段正常志愿者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23~69)岁。采用3.0T高场强MR扫描仪,应用标准头部8通道线圈,行颅脑MRI、MRA、Fast CINE PC及FAIR检查。测量上、中、下三个层面基底动脉流速,并计算出流量。测量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FAIR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基底动脉上层与中层流速及流量间无差异,其与基底动脉下层流速及流量有差异(P0.05)。20~年龄组与40~、60~年龄组间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有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基底动脉峰值流速及流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动脉峰值流速均位于心脏的收缩期内。收缩期流速均高于舒张期流速。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FAIR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动脉血流量与后循环脑组织FAIR值呈正相关(rk=0.23,P=0.0180.05)。
结论:联合应用Fast CINE PC及FAIR序列可以准确测量基底动脉及其供血区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为临床疾病的检测提供可靠依据。基底动脉血流量与后循环供血区脑组织灌注值呈正相关。
第四部分:基底动脉病变血流动力学研究
实验一:基底动脉迂曲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走行迂曲对基底动脉及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经MRA检查发现基底动脉走行迂曲者及正常志愿者各36例,所有受试者均行颅脑MRI、MRA、Fast CINE PC(扫描基底动脉中间层面)及FAIR序列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流速并计算出流量。测量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FAIR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基底动脉迂曲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均比正常对照组低(平均流速:t=-5.55,P0.0001;峰值流速:t=-5.33,P0.0001;血流量:t=-2.29,P=0.0250.05);基底动脉迂曲组延髓、脑桥、小脑、枕叶FAIR值及其总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底动脉走行迂曲可以引起基底动脉流速及流量的下降,但在一定范围内其供血区脑组织灌注值无改变。
实验二:基底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时基底动脉及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情况。
方法:经MRA检查发现基底动脉狭窄者16例,基底动脉闭塞者3例。正常志愿者16例。所有受试者均行颅脑MRI、MRA、Fast CINE PC(扫描基底动脉狭窄程度最重的层面及狭窄以远管腔相对正常的层面)及FAIR序列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流速并计算出流量。测量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FAIR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狭窄处与对照组之间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均有差异,狭窄处以远与对照组之间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均有差异,狭窄处与狭窄处以远之间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均无差异(P0.05)。基底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灌注总值较对照组低(t=-2.24,P=0.030.05)。狭窄处基底动脉血流量与血管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9(P=0.030.05)
结论:基底动脉狭窄会引起血液流速及流量的减低;基底动脉血流量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基底动脉狭窄闭塞者后循环供血区脑组织灌注总值减低,但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不相关。
实验三:后循环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研究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时基底动脉及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情况。
方法:经MRI检查发现后循环脑梗死者39例,正常志愿者39例。所有受试者均行颅脑MRI、MRA、Fast CINE PC(基底动脉无狭窄者扫描基底动脉中间层面,狭窄者扫描狭窄处流速)及FAIR序列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流速并计算出流量。测量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FAIR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后循环梗死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均较对照组减低(平均流速:χ2=16.02,P0.0001;峰值流速:χ2=15.07,P=0.00010.05;血流量:χ2=21.09,P0.0001)。基底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灌注总值较对照组低(χ2=-2.24,P=0.030.05)。
结论:后循环梗死时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均减低。后循环梗死患者后循环供血区脑组织灌注总值减低。
实验四: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眩晕患者基底动脉及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情况。
方法:临床表现为眩晕者及正常志愿者各50例。所有受试者均行颅脑MRI、MRA、Fast CINE PC(扫描基底动脉中间层面)及FAIR序列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流速并计算出流量。测量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FAIR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眩晕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均较对照组低(平均流速:t=-5.79,P0.0001;峰值流速:t =-5.71,P0.0001;血流量:t =-4.92,P0.0001)。MR扫描脑实质及血管均无明显异常者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亦较对照组低(平均流速:t=-2.72,P=0.00860.05;峰值流速:t =-3.12,P=0.00270.05;血流量:t =-3.53,P=0.00080.05)。眩晕组基底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灌注总值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380.05)。
结论:无论脑实质及脑血管有无缺血性病变,眩晕患者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及流量均减低。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的灌注值无明显改变。
第五部分:基底动脉管壁和管腔多参数MR成像
实验一:正常国人基底动脉管壁和管腔多参数MR成像
目的:应用双反转恢复(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 DIR)序列对正常成年国人基底动脉管壁及管腔进行在体观察和测量,了解正常参数值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不同年龄段正常志愿者50例,男25例,女25例。采用3.0TMR扫描仪,行颅脑MRI、MRA及DIR序列检查。在DIR序列图像上测量基底动脉管壁厚度、管腔内径,可间接得到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以及管壁标准化指数;在MRA正位像上测量与DIR序列检查层面相对应的基底动脉管腔直径。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基底动脉管壁及管腔诸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A上所测得的基底动脉直径与DIR序列所测的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630.05)。
结论:MR高分辨DIR成像为非侵袭性地对基底动脉形态特点进行成像、评估和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MRA上所测得的基底动脉直径与DIR序列所测的直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实验二:基底动脉纤细及狭窄管壁和管腔多参数MR成像
目的:探讨DIR序列对基底动脉纤细及狭窄闭塞患者诊断的精确性,以对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做出预测。
方法:经MRA检查发现基底动脉纤细者9例,基底动脉狭窄、闭塞者17例作为病例组。正常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颅脑MRI、MRA及DIR序列检查。在DIR序列图像上测量基底动脉管壁厚度、管腔内径。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基底动脉前壁厚度:纤细组、狭窄闭塞组与对照组两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6.02,P=0.0490.05);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厚度:纤细组与对照组无差别,纤细组与狭窄闭塞组有差别,狭窄闭塞组与对照组有差别(后壁:χ2=17.42,P=0.00020.05;左侧壁:χ2=10.46,P=0.00540.05;右侧壁:χ2=15.67,P=0.00040.05)。左右径:纤细组、狭窄闭塞组与对照组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17,P0.0001)。血管总面积:纤细组与对照组有差别,纤细组与狭窄闭塞组有差别,狭窄闭塞组与对照组无差别(χ2=10.99,P=0.00410.05)。管腔面积:纤细组、狭窄闭塞组与对照组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17,P0.0001)。管壁面积:纤细组与对照组无差别,纤细组与狭窄闭塞组有差别,狭窄闭塞组与对照组有差别(χ2=16.04,P=0.00030.05)。管壁标准化指数:纤细组与狭窄闭塞组无差别,纤细组与对照组有差别,狭窄闭塞组与对照组有差别(F=17.02,P0.0001)。
结论:不能简单地以动脉管腔粗细作为判定管腔狭窄的标准,管壁面积和管壁标准化指数可以评价动脉粥样斑块负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R743.3【目录】:
ABSTRACT13-23
英文缩写23-25
第一部分 后循环活体解剖学研究27-57
材料与方法27-30
参考文献53-57
第二部分 3.0 T MR 快速电影相位对比序列测量非搏动稳态流体模型流速57-81
材料与方法57-60
参考文献78-81
第三部分 正常国人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相关定量指标的系列研究81-107
材料与方法82-85
讨论98-104
参考文献104-107
第四部分 基底动脉病变血流动力学研究107-143
前言107-108
实验一 基底动脉迂曲血流动力学研究108-120
材料与方法108-110
结果110-112
附图112-115
附表115-116
讨论116-117
参考文献117-120
实验二 基底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研究120-130
材料与方法120-121
结果121-123
附图123-126
附表126-127
讨论127-128
参考文献128-130
实验三 后循环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研究130-136
材料与方法130
结果130-132
附图132-133
附表133-134
讨论134-135
参考文献135-136
实验四 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研究136-141
材料与方法136
结果136-138
附图138-139
附表139-140
讨论140-141
参考文献141
小结141-143
第五部分 基底动脉管壁和管腔多参数MR 成像143-161
前言143-144
实验一 正常国人基底动脉管壁和管腔多参数MR 成像144-151
材料与方法144-145
结果145-147
附图147-148
附表148-149
讨论149-150
参考文献150-151
实验二 基底动脉纤细及狭窄管壁和管腔多参数MR 成像151-160
材料与方法151-152
结果152-154
附图154-156
讨论156-158
参考文献158-160
小结160-161
结论161-162
综述一 MR 相位对比序列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162-171
参考文献168-171
综述二 MR 相位对比序列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171-178
参考文献175-178
致谢178-180
个人简历180-18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风华;;[J];中医药导报;2011年08期
江承平;吴碧华;;[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年01期
马磊;封飞;赵玲;黄友荣;;[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24期
张莹;杨新健;李海云;丁光宏;张晓龙;姚伟;王盛章;李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2期
施进宝;黄宝英;;[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03期
刘东,赵更生;[J];药学学报;1987年07期
张小霓;;[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9年02期
叶秋荣;钟玲;杨延秀;罗潜;;[J];暨南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崔长琮;杨鼎颐;黄诒焯;王育本;付文;张全发;郭映春;胡平;黄秦生;宋玉莲;;[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0年03期
Carl C. H李士通;;[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玉杰;贾建文;张华斌;白志勇;王金锐;谭石;李敬府;;[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李明;亓卫东;;[A];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王宏磊;许侃;罗祺;王柏;;[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张玲;符影;李菊芳;林淑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郭宗铎;孙晓川;何朝晖;;[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姜树军;杨文;汪丽芳;;[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李宁;高利;;[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黄如训;粟秀初;郭玉璞;;[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刘涛;任光阳;张学军;郭泳钿;王培;谢明祥;代垠;肖顺武;王玉玉;李毅;李刚;陈加煜;犹春跃;吴海涛;;[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范炳华;;[A];颈性眩晕诊断新技术应用及手法治疗新进展——2005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余剑波;[N];医药经济报;2011年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林中;[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向刚尔;[N];健康报;2007年
赵瑞萍;[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刘亚欣;[N];中国医药报;2002年
邵娟;[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副主任医师 袁俊荣;[N];大众卫生报;2006年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03年
单健民;[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晖;[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朱科明;[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刘万钱;[D];重庆大学;2008年
杨鹰;[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程姝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邱霖;[D];四川大学;2004年
张慧博;[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李湘奇;[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宫毅;[D];中南大学;2007年
徐伟建;[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王莹);[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乔晔;[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蒋汉涛;[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汪华君;[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李嵘娟;[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朱钧;[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沈小鹏;[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栾岚;[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杨智;[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赵智慧;[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什么是右侧椎动脉走形迂曲/双侧椎动脉硬化
健康咨询描述:
什么是右侧椎动脉走形迂曲/双侧椎动脉硬化?头晕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应该注意什么?(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08:53:57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140010称赞:18124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你好,你的情况属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一般会引起头痛头晕和恶心等症状的,你的情况需要积极药物调节治疗的指导意见:你的情况我建议首先就要注意休息,清淡温热易消化饮食很重要的,建议你积极服用脑活素片和复方丹参片和谷维素治疗看看的,效果佳的,近期多饮水的,属于老年性疾病的,积极治疗就行的,祝你健康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常见症状、、、、心音异常、、、、
检查项目、、、、、动脉血(PaO2)、、、、、、
并发疾病、、、、、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43·
浏览:223·
浏览:544·
浏览:427·
参考价:17
参考价:10
参考价:12
参考价:19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妊娠...
参考价格:¥17.8
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醒脑开窍。本品用于脑动脉硬化...
参考价格:¥10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椎基底动脉延长迂曲的MRI诊断及临床价值--《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8期
椎基底动脉延长迂曲的MRI诊断及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椎基底动脉延长迂曲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椎基底动脉延长迂曲患者200例的资料。分析MRI上椎基底动脉的影像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椎基底动脉延长迂曲的病例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比例较高。结论:MRI可以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的解剖及其与脑干及颅神经的关系。椎基底动脉延长迂曲可引起一定的临床症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43.3【正文快照】:
椎基底动脉延长迂曲现象在临床上较多见,目前国内对此种情况临床意义的研究报道不多,且已报道的大部分集中在椎基底动脉延长迂曲症(VBD)的研究上。收集有椎基底动脉延长迂曲但尚未达到VBD程度的患者200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MR对其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200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天和;周乃珍;林建忠;康泰山;;[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05期
李晖;刘怀军;杨桦;贺丹;耿左军;杨冀萍;;[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谭一清;张晓磷;王亚瑟;谭光喜;宋浩;覃晓燕;王俊;;[J];放射学实践;2010年01期
陈家强;王军;邓兆宏;;[J];解剖学研究;2011年05期
党业天;庞绍衡;陈燕萍;;[J];华夏医学;2010年02期
毛一朴;龙莉玲;;[J];广西医学;2009年11期
易西南;罗刚;;[J];解剖学杂志;2007年03期
吴曦;刘建民;;[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年08期
黎哲敏;;[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李晖;刘怀军;杨桦;贺丹;耿左军;杨冀萍;;[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年09期
李晖;刘怀军;李靖武;张辉;梁莹;;[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年10期
张丽;万慧;;[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国庆;[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彧杰;[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邓丹;[D];吉林大学;2011年
常倩;[D];泰山医学院;2011年
王敬;[D];青岛大学;2011年
李晖;[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毛一朴;[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张丽;[D];南昌大学;2009年
张燕卓;[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福,张奎启,李牧;[J];口腔医学纵横;2000年03期
张元鑫,王福,张奎启;[J];口腔医学研究;2003年02期
杨天和;周乃珍;林建忠;康泰山;;[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05期
祝玉芬,崔进国;[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4期
书国伟,李善泉;[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1期
张奎启,王福,张元鑫;[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范晓颖,唐光健,蒋学祥;[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健俐;闫卫静;李国臣;;[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02期
尹凤荣;张善娟;杨坤;刘叶;王德广;;[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09期
吴日圣;;[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3期
杨潮萍;张祥建;张振华;牛勇爱;;[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11期
汤春贵;张丽;郝淑彬;贾俊兰;李志远;王焱莘;程维高;;[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4期
陈季志,舒丽华;[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0年03期
王晓晶;[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包频;邵君飞;陈翔;俞向荣;唐永峰;张小军;;[J];江苏医药;2009年12期
徐惠琴;;[J];中国社区医师;1993年12期
何钟秀;[J];中原医刊;199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艳;张晓莺;何瑛;韩玺河;郭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张卓;赵锋;;[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吴青霞;刘玉;丁蓓;凌华威;陈克敏;;[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黄丙仓;耿道颖;纪毅敏;李郁新;朱莉;尹波;鲍奕仿;;[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张玉忠;张雪林;昌仁民;;[A];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白芝兰;李敏;罗建;;[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丁娟;刘树伟;李振平;郑金勇;李传福;侯金文;刘汉明;;[A];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郭兰芝;郭华;杜华芳;;[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魏瑞理;王小同;;[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张辉;;[A];2005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西部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匡远深;[N];中国医药报;2001年
重庆市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肖艳紫;[N];医药导报;2006年
吴明;[N];大众卫生报;2000年
齐念慈;[N];保健时报;2005年
肖祥云;[N];科技日报;2007年
梁兆松;[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李丽;[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吴中学?教授
博士;[N];健康报;2007年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曾其昌;[N];大众卫生报;2008年
颜颖颛;[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庆师;[D];山东大学;2007年
刘影;[D];山东大学;2005年
张伟;[D];山东大学;2009年
齐志刚;[D];复旦大学;2005年
刘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段阳;[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贺丹;[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林祥涛;[D];山东大学;2005年
关丽明;[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娄昕;[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延锋;[D];浙江大学;2005年
杨欣;[D];吉林大学;2005年
赵艺蕾;[D];郑州大学;2005年
李红;[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Banita S[D];郑州大学;2006年
吴江;[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姚洪祥;[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朱庆庆;[D];山东大学;2009年
Shreejana S[D];郑州大学;2006年
文峰;[D];苏州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