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常见妇科疾病有哪些?

猪传染病传染过程的类型有哪些?具体是什么? - 须知网
猪传染病传染过程的类型有哪些?具体是什么?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发疾病和机体抗感染的斗争过程是错综复杂的,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传染过程表现出不同形式。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如下类型:
(1)按感染的发生分为:
①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体外侵入到机体而引起的感染。
②内源性感染: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机体发病。如猪肺疫、猪丹毒等。
(2)按病原的种类分为:
①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②混合感染:有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③继发感染:机体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后,在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就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如慢性猪瘟,常引起猪肺疫继发感染。
(3)按临床表现分为:
①显性感染:当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具有足够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抵抗力相对弱时,感染的机体呈现出该病特有的临床表现,这种感染过程成为显性感染。
②隐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机体的某一部位,虽然进行一定的增殖,但机体不表现任何的临床症状,这种感染过程称为隐性感染。
③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就迅速恢复健康的感染。这是一种病程缩短而没有表现该病主要症状的病例。常见于流行后期。④消散型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性症状未出现即恢复的感染。又称一过性感染。
(4)按感染部位分为:
①局部感染: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减少,而机体抵抗力较强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被局限于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
②全身感染:如果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流向全身扩散,使感染全身化。主要形式有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等。
(5)按病程长短分为:
①最急性感染: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症状和病变往往不显著,多出现于流行的初期。
②急性感染:病程也较短,一般为几天至二三周不等。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或病变。一般在此期容易诊断。
③亚急性感染:病程稍长,临床表现显著。如疹块型猪丹毒。
④慢性感染:病程缓慢,常在1个月以上,症状不显著。如气喘病、结核病等。
以上各种类型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感染,而不是截然无关的。一个病可从不同角度把它分成各种类型。
相关内容:
(1)疾病发展的规律:传染病的病程发展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致可以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发病)期和转归期4个阶段。 ①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统称为传染病。 猪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指传染病所特有的征象,包括由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免疫性和免疫
(1)动物疾病按疾病性质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 (2)动物疾病按病因可分为:传染病(细菌病、病毒病、真菌病、支原体病等);寄生虫病(蠕虫病、吸虫病、原生动
疾病是指机体和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损伤与抗损伤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物机体发生一些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生产能力下降,表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疾病的发生
(I)有利于继续教育和临床研究:卒中单元规定每周1次卒中小组会议,除讨论评价患者医疗状况和制定治疗方案外,还要学习脑血管I病防治研究最新进展,有利于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从I而保障卒中单
I (3)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如北京天坛医院对卒中单元与普趣病房治疗脑卒中的比较研究表明,卒中单元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卒中单元能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原因是:1①疗效好。如前相关行业:
关键词:  一、猪大肠杆菌病  二、支原体病  三、猪丹毒  四、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五、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六、猪肺疫  七、猪副伤寒  八、猪痢疾  九、猪链球菌病  十、猪梭菌性肠炎  十一、附红细胞体病  十二、结核病  十三、布鲁氏菌病  十四、钩端螺旋体病  十五、李氏杆菌病  十六、衣原体病  十七、副猪嗜血杆菌病  十八、猪增生性肠炎  十九、坏死杆菌病  二十、破伤风  二十一、猪渗出性皮炎  二十二、炭疽  二十三、恶性水肿  二十四、皮肤真菌病分享我来说两句(人参与评论)加载更多【求购】山东临沂猪场今日出售三元仔猪13月31日评:清明节将至猪市整体稳9692清明生猪出栏后 猪价有望调整后继续82133月31日屠宰日评:猪市供需两低 56042017年生猪价格仍将继续缓慢下降4235清明节前后生猪价格或以弱势趋稳为主42062017年中央冻猪肉收储1万吨40473月30日手机报:猪价跌势扩大 东3968爱情故事:原来你是这样的猪...38493月31日猪价日报:清明节将至猪市36210降幅空间有限 屠宰企业再压价难度大302&用户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您所在的位置:
猪的“咳嗽症状”常见于什么疾病?
14:17:09   来源:爱畜牧   【
  一、肺炎
  成年猪适应当地环境之后很少会患这种病(除非接触到新型病原),而青年母猪当中偶尔会发生。若未经及时治疗,对本病尚无免疫的猪只染病后死亡率可达10~15%。
  猪流感引起的肺炎发病通常为急性。地方性肺炎在易感群中的发病可为隐性,但最后可能会迅速感染许多母猪,造成严重病情。
  在生长猪和肥育猪易患的疾病当中,慢性呼吸道病是对猪场效益影响最严重的一种疾病。该病非常普遍,且难于预防、控制。猪群会表现采食下降、生长缓慢、饲料转化效率降低,有些猪群死亡率还会上升。需要对病原、猪只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所了解之后才能有效控制这种病。
  猪群第一次发病时,若未实现有效控制,病情会很严重,会造成一定的死亡率。
  二、猪鼻炎
  猪鼻炎是2~5月龄猪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患。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吸气困难和发鼾声,吃食时可见吃几口抬头用嘴深呼吸或做换气动作,吃饱后或剧烈运动后鼻塞和呼吸困难症状更为明显。
  三、猪感冒
  感冒是一种由寒冷刺激所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粘膜炎症为主症的急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以体温升高、咳嗽、羞明流泪和流鼻涕为特征,无传染性。一年四季可发,但多发于早春和晚秋气候多变之时,仔猪多发。
  发病原因
  1、突然遭寒潮侵袭,风吹雨打,贼风侵袭。
  2、猪舍防寒差,潮湿阴暗,过于拥挤,营养不佳。
  3、长途运输,体质下降,抵抗力减弱。
  4、天气突变,忽冷忽热,使上呼吸道的防御机能降低。
  四、猪后圆线虫病因诊断
  猪后圆线虫病又称猪肺线虫病,是由圆形目、后圆科、后圆属的线虫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引起的寄生虫病。由于虫体呈丝状,寄生于肺脏,故得名肺丝虫病或肺线虫病。本病主要危害仔猪,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降低肉品质量,严重感染时造成仔猪大批死亡,给养猪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本病在猪群中的感染率一般为20%~30%.高的可达50%。
  五、猪传染性胸膜炎
  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3月龄仔猪最为易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集约饲养条件下最易接触传播;不良的气候条件或长途运输后易引起流行;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引入带菌猪或慢性感染猪。
  六、猪流行性感冒
  猪群发病是由于气候变化,畜主饲养场圈舍简陋,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导致猪群发生流行性感冒,同时因病情时间稍长,以致病猪继发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对患猪要早发现,早治疗。
  猪流行性感冒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主要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多在冬春季节以及气候骤变时发生,该病也常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
  七、猪曲霉菌性肺炎
  发病原因:夏秋季节正是苗猪曲霉菌性肺炎的高发期。不少分散养猪户中,新买进的商品苗猪,经过5~7 d饲养后,出现咳嗽、打喷嚏、喘气、呼吸困难等症状,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果而死亡。调查发现,凡患有上述症状死猪的农户,猪圈都有一个共同的疑点:猪圈矮小、潮湿、不通风,、四周墙壁长有一层厚厚的霉毛菌。各户事先都没有对圈舍进行消毒,图省事就购猪放养。苗猪进圈后,墙壁上的霉菌通过呼吸道(鼻腔)和消化道(舌舔)进入机体后,呼吸系统感染而发病。
  八、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又称喘气病或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霉形体(原称支原体)引发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呈犬坐式腹式呼吸,不爱运动,食欲减退等。特征性病变多为融合性支气管炎,肺常见有&虾肉样&实变。
  猪的不同年龄、性别与品种都能感染。病原体长期分布于病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也可随咳嗽呼出气体污染周围环境,传染其他猪只。在新疫区爆发的初期,怀孕后期的母猪常呈急性经过,症状严重;流行后期或老疫区则以哺乳仔猪和断奶小猪多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经过和隐性感染为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但以寒冷、潮湿的冬春季多发,气候骤变,饲养管理不良,环境卫生不佳等原因引起猪只抵抗力降低时均可诱发本病或加剧病情。
  九、猪支气管炎
  猪受寒感冒后,机体抵抗力降低,原来潜伏在支气管内的致病性细菌乘机侵入粘膜,而引起支气管炎。此外,空气恶浊、有刺激性的气体、熏烟、灰尘、体内寄生幼虫移动时的损伤等,也可引起支气管炎。常发生于早春及晚秋季节,尤以老幼体弱的猪,其它猪在营养不足、青绿饲料缺乏时易于发生。(爱畜牧)
· ( 8:51:24)· ( 13:54:21)· ( 13:39:36)· ( 11:01:53)· ( 13:59:56)· ( 14:07:54)· ( 13:59:06)· ( 8:48:45)· ( 8:57:36)· ( 8:46:15)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
冬季生猪常见疾病有哪些?
  近几年朋友圈总能看到晒雪的朋友,可见气温骤降对人生活以及出行都将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冬季对养猪场来更是疾病防控的关键时期,那么冬季常见的猪病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猪腹泻
  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四种:
  1、细菌性腹泻: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性肠炎、猪痢疾杆菌、内劳森氏菌。
  2、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猪伪狂犬病毒。
  3、寄生虫性腹泻:蛔虫、球虫、鞭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4、非感染因素:温度、低血糖(饥饿性腹泻)、日粮抗原过敏性腹泻(过敏)、非病原性白痢(缺铁性腹泻,酶和胃酸不足性白痢)。
  防治办法需按照&一扫二冲三消四空栏&的消毒原则,坚持作好消毒和免疫工作,在母猪产前45和15天作好大肠杆菌的免疫,产前30天作好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在注射疫苗前后各10天添加0.5%的促免1号以消除免疫应激。做好保温工作和加强饲养管理。
  二、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5周龄以后的病猪,发病较轻,10日龄以内的猪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是危害较大的一种猪传染病。
  因为这种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12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7日龄内一般不感染,以后感染增多。本病传播迅速,常常数日内即可波及整个猪或一个地区的猪群。
  本病应与仔猪黄痢、仔猪白痢、慢性仔猪副伤寒、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和仔猪红痢进行鉴别诊断。
  1、仔猪黄痢
  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3日龄内仔猪,症状和病变与传染性胃肠炎较相似,但在小肠内容物中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2、仔猪白痢
  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粪便灰白色、白色或黄白色粥状,肛门周围有白色稀粪,从肠内容物中能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抗菌素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3、猪流行性腹泻
  本病与传染性胃肠炎的区别点在于育成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流行性腹泻荧光抗体检查可确诊。
  4、猪轮状病毒病
  多发于3~8周龄的仔猪,症状和病变与传染性胃肠炎较相似,电镜和免疫电镜等容易诊断。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使猪群体质良好,加强防疫工作,制定完善可行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猪场做好与外界的隔离工作,禁止无关人员参观和进入猪舍,禁止从疫区或污染场引种或购进仔猪,病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猪肢蹄病
  猪肢蹄病是指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又称跛行病,这种病是成为现代集约化养猪场淘汰种猪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营养因素:能量:猪日粮能量缺乏或过高,都会引发肢蹄病的发生。蛋白质:高蛋白质日粮结构,易引起猪的肢蹄病发生。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必须满足猪的需要,再就是生物素的缺乏,可造成母猪生物素缺乏症。后腿痉挛,蹄开裂,病蹄不能着地。再就是有些猪场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像硅酸盐类的,导致矿物质、维生素大量流失,因此引起蹄裂,严重的导致感染。
  2、管理因素
  运动的影响规模化养殖猪场,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采用限位栏、高床饲养,由于猪运动受到限制,致使肢蹄病发生增多。
  对于肢蹄病的有效预防措施取决于对影响因素的正确判断,然后改变饲养管理。
  精心选育种猪不要忽视对四肢的选育,选择四肢强壮,高矮、粗细适中,站立姿势良好,无肢蹄病的公母猪作种用。
  四、猪支原体肺炎
  猪支原体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一种慢性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病原体是经气雾或与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传播的,其经母猪传给仔猪使本病在猪群中持久存在,其严重程度常因管理水平、季节、通风条件、猪的密度以及其它环境因素改变而有很大差异。
  感染初期,支原体聚集并粘连在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气管上皮细胞上;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表面寄生。同时也出现支气管附近淋巴组织增生,从而使肺泡之间的间隙增厚;这种增生的淋巴小结常常会压迫支气管,病情严重的猪就会出现喘气现象。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时,常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病变,甚至出现明显的环死灶。
  猪肺炎支原防治措施,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尽可能自繁自养,自育及全进全出;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减少尘埃,人工清除干粪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定期消毒,彻底消毒空舍等。必要时需要使用药物防治,比如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类、泰乐菌素、林肯霉素、氯甲砜霉素、泰妙灵、螺旋霉素、奎诺酮类(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具体治疗还要根据发病情况具体采取措施。
  五、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又称为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急性型呈现高死亡率。
  由于各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有易感性,其中6周龄至6月龄的猪较多发,但以3月龄仔猪最为易感。所以要注意不要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拥挤或长途运输、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应激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或加速疾病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第一农经网推荐
[专题汇总]PHOTO
【台风专题】台风最新消息2016年
【G20杭峰会专题】二十国集团领导
【多肉专题】多肉植物的养殖方法
【文心兰专题】文心兰种植技术
厦门思明软件园二期-全讯
am9:00-pm18:00
|||||猪的传染性疾病都是有哪些
以及其症状    谢谢
09-09-14 &匿名提问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新的猪病迫使人们重新评估现有的生产系统。如果没有疫苗,必须采用改进管理的方法来控制疾病;即使有了疫苗,离开管理仍然可能会不起作用。本文将涵盖各种基本方法,所有的畜群都可采用来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由于每次疾病爆发的情况不同,因此每个场还必须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疾病的传播    疾病传播的途径很多。主要包括:(1)通过猪只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2)通过鼻腔分泌物、唾液、粪便、尿等进行传播;(3)长期饲养的圈舍携带疾病;(4)在妊娠期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出生小猪携带疾病;(5)病原携带猪只在场内的流动;(6)机械传播,如车辆、设备、鞋子、衣服、带菌者(昆虫、大鼠、小鼠、鸟)等;(7)空气传播;(8)野生动物传播,如鸭子等;(9)用染病公猪的精液输精。疾病控制的原则    要想取得成功的疾病控制,必须提高猪场的管理标准。我们总结为四条黄金原则:(1)限制猪只间接触    疾病可以通过猪只间的接触进行传播,限制接触可减少疾病的流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猪只间的接触可能是间接的,针头、手术工具、器械设备、粪便、工作人员以及带菌者(例如:苍蝇、耗子、老鼠、鸟类等)均可引起疾病的传播,应特别注意。(2)“应激”是一杀手    应激的动物很容易生病。接触微生物会给免疫系统造成重大的压力,如果免疫系统超负荷运转,细菌和病毒就可能造成疾病。当实施一项措施时会给猪带来应激,就要考虑能否采用其他产生较少应激的方法来替代之。(3)好的卫生条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良好的卫生和生物安全措施。对建筑物清洁和消毒能使疾病控制达到良好的效果,注意杜绝针头和其他工具传播疾病。(4)好的营养    营养好,不仅是生长所需,而且对免疫系统发育也有重要作用。对于仔猪,初乳可提供保护能力,防止仔猪感染本场现有的疾病,因此要确保仔猪在出生后12h内吃到尽可能多的初乳;提供仔猪高品质的日粮,特别是在断奶以后;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提供高水平的抗氧化剂,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采取的管理方法1.全进全出制    全进全出制可防止传染源在猪只间进行传播。全进全出制可应用于每一环节的各个阶段:产仔、断奶、生长与育肥。确保整个系统各批次间不能有交叉;未达标的猪只不能保留混入下一批次;工作人员必须跟随动物流动。2.分批生产    由于畜舍的限制,传统的以周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往往很难实现全进全出制所需要的批次隔离,改为批次产仔以使每个批次可以足够大。每3周为一批次的系统被证明是有效的:(1)每批的数目越大越易于实现批次隔离;(2)符合母猪3周为一情期的自然规律,易于管理;(3)21周的生产循环,仔猪在产后4周断奶,是比较理想的;(4)便于每周劳力的精细分工,诸如:服务、产仔、断奶、清洗和消毒等。3.最大限度地限制猪只混养    混养可增加猪只间的接触,并使其处于紧张状态。可能的话,从断奶到肥育维持猪只分组不变。仔猪在同一天断奶,保持每窝为一小组,如果必须将不同窝的猪混合组成较大的组,要使窝数达到最小;保持生长猪/育成猪始终在同一个小圈;同组的猪只应同时进入肥育期;为了适应畜舍可把组细分,不要混合组来增加组的大小。注意:在系统的每个部分杜绝不同批次间的混养。4.严格执行清洗及消毒程序    大多数传染源生存于有机废物中,如果猪圈消毒不完全, 疾病会很容易传给下一组猪只。因此,在猪迁出后要立即清洗、消毒。要严格执行清洗及消毒程序:(1)先用水冲洗;(2)用清洁剂清洗;(3)用水漂净;(4)在下一批猪移入之前,使其完全干燥;(5)在每个入口处放置脚底消毒池。5.在产仔时管理好初乳    保证仔猪在出生后6h内有好的初乳摄入。有些母猪可能没有抗体,要考虑“寄养”技术,即在6至12h内交换仔猪(新生小猪必须从其生母那里至少饲喂一次)。6.出生24小时后停止寄养    24小时后抗体的吸收将停止,这时寄养可能会导致病毒的传播,应当尽可能的避免。7.圈舍间实体隔    开放式隔离易发生猪只间的接触,造成病源体的传播,建议将圈舍间的开放式隔离变成实体隔离。8.断奶时,保持舍内较低的猪只密度    密度越低,猪的应激越小。小的应激等价于好的健康。在英国,推荐的密度:从断奶到22kg为0.3平方米/头;生长至50kg为0.6平方米/头;育肥阶段为0.75平方米/头。9.增加饲喂点    如果小猪为了争抢食物而打架,就会增加应激,通过增加饲喂点来减少猪只争抢食物的发生。保证每头断奶仔猪至少有7cm的进食空间。即使较大的猪只也要保证有充足的进食空间,保证它们能同时吃到食物。10.良好的营养    免疫系统的完善需要良好的营养供给。仔猪在断奶时食物摄入量下降,从而增加了应激,断奶后供给仔猪优质的饲料可减少其由于断奶造成的应激。同时还要注意经常更新饲料,保持新鲜,并且保证猪只在任何时候都能方便的喝到清洁的水。试想,如果你不喝这样的水,为什么要求猪喝呢?11.提高温度和通风的控制能力    寒冷容易引起猪只应激,降低其免疫力,因此需要减少猪生存环境的温度变化,保持猪生活在最适温度的环境中。尤其是断奶仔猪,必须确保刚断奶的仔猪环境温度适宜。畜舍环境还包括通风的控制,通风有助于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系统的刺激,减少灰尘。12.限制每组猪的数量     一个圈内的猪越少,个体间传播疾病的机会越少,建议每窝为一组。如果必须混合不同窝的猪来组成较大的组,谨记原则3。13.断奶时不要剪牙    剪牙很可能会引起疾病的传播,因此有人提出剪牙是否有必要的问题。许多英国饲养者不再对猪剪牙,他们用节省下来的时间来执行其他一些建议措施。14.严格执行卫生措施    在注射、段尾时保证良好的卫生标准:(1)不同窝之间更换针头;(2)不同猪之间要消毒器具;(3)用很多工具时,把它们都放在消毒盘内轮次使用;(4)栋舍间保持独立,用脚底消毒池,每个栋舍使用各自的设备。15.制定关于病猪的规定    病猪在圈内的时间越长,其它猪被感染的机会就越大。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有关病猪的政策,并长期坚持下去:(1)迅速将病猪移到隔离栏;(2)实施治疗计划;(3)预计多长时间恢复健康;(4)如果治疗无效,何时处死。16.死猪的处理    不要将死猪放在畜舍周围,在未处置之前将其放在离畜舍较远的地方。为防止新的感染带入群,要有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程序。总之,如果要成功控制疾病,必须实行高标准的管理体制:减少猪只间的接触、减少应激的发生、好的卫生和好的营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口蹄疫(学名:Aphtae epizooticae,英文: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或 hoof-and-mouth disease)是牛和猪的一种非致命的病毒传染病。由于历史原因,在中国大陆该病也称为“五号病”或“W病”。它也可以感染鹿、山羊、绵羊和其它偶蹄动物,比如象、鼠和刺猬。马和人类感染病例则非常少。1897年,Friedrich Loeffler首先揭示口蹄疫起因为病毒。他将感染动物的血液穿过良好的瓷玻璃过滤器,发现收集到的液体还能够在健康动物中致病。口蹄疫在全球许多地区(包括欧洲,非洲,亚洲和 南美洲)都有发生。虽然迄今(2005年5月)包括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病例被报道,但该病的大范围蔓延及迅速的传播还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1年在英国爆发的口蹄疫导致了该国境内大量的牲畜被屠宰。在此期间,诸如Ten Tors等一系列的体育赛事和休闲运动也纷纷被取消。日,英国南部萨里郡农场再次出现口蹄疫疫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猪流感(SwineInfluenza)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很少导致猪的死亡(猪的病死率为1-4%)。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但也发现一些人类感染猪流感的病例,大多数是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猪流感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或呕吐等症状。病情可迅速进展,突然高热、肺炎,重者可以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一、病原学  猪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 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M2蛋白。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 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猪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和H3N2。  猪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200mL/L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10 g/ L 高锰酸钾、1 mL/L升汞处理3min,750 mL/ L 乙醇5min,1 mL/ L碘酊5min,1 mL/ L盐酸3min和1mL/L甲醛30min,均可灭活猪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猪流感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妇科疾病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