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血细胞综合征分析报告,请问是白血病的可能性大吗

白血病是怎么得的?
15:05原文出处:
  最早的普及,源于影视剧的描述;而近些年,人们对装修污染的关注,也使得白血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线中。这一造血系统的,在我国所有癌症造成的中,排名第六,属高发性恶性肿瘤。但它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早发现早治疗,便有控制的可能。  1.最近几年,白血病的发病率真的呈现上升趋势吗?  很多人觉得现在得白血病的人多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学调查显示,白血病的发病率多年来没有太大变化,大约3~4人/10万人口。之所以会产生增加的错觉,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过去很多人得了病认为治不了,干脆就不治了;二是过去医学上对白血病的诊断没有现在准确,一些出现发烧、贫血症状的患者被漏诊了。  2.哪些因素会导致白血病,装修污染是否是重要原因之一?  至今为止,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还没有找到,一般认为,有三大类。首先是毒物接触。目前已经被证明会导致白血病的质是苯及其,多存在于橡胶、染料中。家庭装修中最常见的甲醛污染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反而没有确切的临床证据。除此之外,一些化疗药物也可能导致继发性的血液肿瘤。  其次是辐射。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可能诱发白血病。比如核电泄漏,就被证明可致使附近居民患上白血病。  最后是一些特定病毒。这类病毒在生活中极为少见,因此不必太过担心。  对很多人关心的遗传因素,只能说,基因是否会导致白血病的易感性,尚处在观察阶段,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白血病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家人同患白血病的情况,更多归因于他们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白血病诱发因素。  3.什么人是白血病的高危人群?  白血病并没有确切的高发人群,除长期处在毒物或辐射环境中外,不同类型的白血病高发人群也略有区别。  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简称“急淋”)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U字形变化,即14岁以下小孩和60岁以上老人比较高发。临床上,小到几个月,大到80多岁的患者都有。另一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则与其他很多疾病一样,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升高,老人更易患病。  4.白血病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最常见的白血病早期表现有四种:发烧、出血不止、贫血和骨骼疼痛。  发烧多由感染造成。白血病患者的数量会出现异常升高,且增加的这些白细胞并非正常细胞,而是一种恶性,它们没有正常白细胞的“卫士”功能,不能防卫外来的侵袭,因此白血病患者极易出现感染,并表现出发烧症状。需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发烧和白细胞增多都是白血病造成的,更常见的原因是普通的炎症感染,一旦炎症被控制住,白细胞数量就会降下来。  出血不止多因为数量偏低。跟白细胞增多一样,单纯的血小板降低,也多数不是白血病造成的,只有同时伴随发烧、贫血等症状时,才可能是白血病的信号。  贫血的生化指标是,和低于正常值。恶性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时,会抑制正常红细胞的生长发育,于是表现为贫血,但也不需要对贫血过于紧张,单纯贫血预示白血病的情况,比较少见。  骨骼疼痛主要是出现转移(专业上称为浸润)的表现。当恶性细胞侵犯到其他脏器和组织时,就会造成骨骼疼痛、肝脾肿大等。若肿大较明显,患者会感觉到腹部憋胀。  白血病与肺癌等实体肿瘤略有不同,通常根据预后好、不好或中等进行分层,而不会说成早、中、晚期。其中,急性白血病发作时,多来势凶猛,会出现高热、出血、贫血等。如果是慢性白血病,则症状很轻,部分病人甚至没有任何不适感觉,只在体检时可发现血液的某一个成分出现异常,比如白细胞特别高等。  5.白血病能治愈吗?  答案是肯定的,白血病早就不是不治之症,现在有化疗、移植、生物制剂和靶向药物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移植(过去叫骨髓移植)的效果最好,曾经在1964年为一名患者做过骨髓,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这名患者仍然生活得很好。不仅如此,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干细胞移植的配型已不局限于捐、受双方的全相合,父母与子女、亲表兄妹间的半相合移植情况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的应用,给移植提供了更多选择。因此,现在缺乏供体的情况越来越少。其他如化疗、靶向药物等多采用联合治疗,只要定期就医,就可以维持相对正常的生活、工作。  6.白血病会复发吗?  通常,标危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率在10%左右,其他类型的各有不同。由于白血病的病因尚不确定,为了防止疾病复发,应该在生活中尽量远离毒物接触等。此外,白血病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常洗澡,常更换内衣;注意口腔卫生,刷牙需用软毛牙刷;保护皮肤黏膜,防止外伤导致出血感染;尽量不用硬物挖耳朵或剔牙等。散步是白血病患者较好的运动方式,还可以打打太极拳等。  7.如何尽可能预防白血病  主要是避免毒物接触,比如装修尽可能选用环保材料,入住前开窗通风,请监测部门进行检测,合格后再入住,尤其要注意避免苯污染。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发烧、关节痛、头晕等症状,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此外,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尽量少染发。(生物谷)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晓辉,本文来源于生命时报。
其他网友还关注过
猜猜上图中的物体是什么?这看起来像是一截被砍断的老鼠爪子,不过正确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加振奋人心:这截大鼠前肢其实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用活体细胞培育出来的人工产物。尽管尚不完美,但这一技术可能会在未来......
我们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懂得利用磷酸化作用——通过添加磷酸基团这一化学标记来控制蛋白质的功能和命运。尽管人们已充分了解了在细胞内起作用的大多数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一些细胞外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却仍然是个......
最近,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T.H.ChanSchoolofPublicHealth)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药物筛选技术,并利用这种技术发现了一种新型......
最近,美国麻省综合医院(MGH)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可让皮肤返老还童,而且很少会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疤痕和色素改变,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ScientificReports》。在这项研究中,MG......
图中蓝色标识染色质,染色质是聚缩的DNA结构,在细胞内,染色质重组形成染色体。PAD4酶通过放松DNA及其结合蛋白组蛋白之间的联系来达到聚缩染色质的效果。图中桃红色标识的是PAD4对组蛋白的修饰,这一......
近日,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内质网应激应答因子XBP1能够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影响DC细胞功能,抑制T细胞抗肿瘤免疫,促进肿瘤进展,为肿瘤免疫治疗......
最近,来自劳森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结肠中发现一个新的干细胞群与结肠癌生长具有重要联系。近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StemCell。结肠癌是加拿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号杀手,据估计20......
哈佛干细胞研究所(HSCI)的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方法来生成更多消耗能量的人类棕色脂肪细胞,使这些细胞变得更加活化,这一研究发现对糖尿病、肥胖和其他的代谢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研究论文发表在6月15日......
最近,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对人体防御和免疫系统极为重要的分子,会从分解的细胞内喷出,形成长珠串状结构,这些结构分布在体内并可能会折断。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六月十五日的《自......
在男人和女人“谁活得更久”这场终极战争中,女人通常是最后的赢家。这种寿命上的性别差异,不仅是在人类中,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也是如此。衰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干细胞功能的衰退,那么问题来了:干细胞衰老是否也......
相关产品仪器相关实验室实验室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郑胡镛大夫本人发表
孩子治疗3个月后,残留检测成阳性,是不是很容易复发?_...
状态:就诊前
残留检查结果还需结合孩子的治疗情况分析,因不了解孩子的具体病情,这里只能给您简单介绍一下残留是怎么回事。
残留白血病是指经化疗一段时间后(常用的检查点为第15天、33天及12周),检测孩子体内还残余的白血病细胞数量。残留的阳性标准是:如果1万个骨髓细胞中能检测到1个白血病细胞,就算做阳性。
我们的骨髓细胞是上亿个,怎样才能在这么多的细胞中寻找白血病细胞呢?那就需要在初诊时找到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标志,打比方说白血病细胞带有一个“红色三角”,那么今后的残留检测时,就去找这个“红色三角”。
目前常用的找白血病特异标志的方法有流式细胞仪检查和PCR检查,这两项检查我们医院都开展了,能覆盖95%的急淋白血病。但遗憾的是仍然有5%的白血病找不到特异标记,这少数的白血病就无法检测残留了。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状态:就诊前
谢谢你!郑大夫!我才知道有你这样的一个好大夫在网上专门帮助我们这些可怜的父母,真的好感激!
我们孩子就是那5%里面的,但是医生还是想办法检测出来了。我现在不明白的是“如果1万个骨髓细胞中能检测到1个白血病细胞,就算做阳性。”那么骨穿200个细胞里,超过5%才算复发,这么说是不是残留是阳性也不是很可怕呢?毕竟是1万个细胞里才有几个呢(大夫说我们孩子的值很低)?不是说低于5%就算缓解吗?大夫讲在治疗期间骨穿结果只要是低于5%就没事,我们每次都会有0.5%或1.5%或者2.5%,上次是0.5%,可毕竟是有啊,还是挺担心的。
还有,这5%的没办法检测的白血病孩子的愈后效果都怎么样啊?像我们孩子这样的在现在的治疗方案里是不是算中危1的?按标危方案治疗了那么长时间,最后就多坚强的一轮门冬,效果会不会不是很好呢?
状态:就诊前
郑大夫,我刚才看了我儿子的病例。我们07年4月11日办理的住院,4月13日的骨穿结果写的是:粒、红系统增生减低。淋巴细胞系统可见大量不成熟细胞,以原淋为主,原、幼淋共占90%,其胞体大小不等,部分细胞形状吧规则,胞浆多少不等,呈蓝色,胞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偶见巨核细胞,可见血小板。
5月7日的骨穿结果是:粒系统以成熟阶段为主,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可见中毒颗粒。红系比值未见明显异常。巨核细胞可见,血小板吧减少。未见幼淋。
第22天及第33天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提示完全缓解骨髓象,多次复查脑脊液均未见异常。
我想问问您,这样的结果在第22天的时候也叫完全缓解吗?像我们这样后来残留检测呈阳性,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缓解得很不好?都说缓解得越晚,愈后越不好,是不是呢?近来4次打鞘的时候都做残留检测了,都是阴性的,是不是可以稍放心些呢?
状态:就诊前
郑大夫,你好!看了你的"微小残留白血病(MRD)的检测和意义"这篇文章后,心里很难受,看来我们孩子属于复发可能性较大的大部分了。请问大夫我在日常的护理中比别人应当更小心哪方面呢?
骨髓常规检查报告的“幼淋”细胞,不一定是白血病细胞,其实,在缓解期的病人身上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幼淋细胞,但我们肉眼是分辨不了的。只有残留检测才能将真正的白血病细胞分辨出来,但正如我在那篇残留的文章中所说:“我们人体是活的机体,各人还有个体差异。同样一个数量级的MRD在A个体可能会造成复发,在B个体可能就不复发。所以在分析一个检测结果时(不仅仅是针对MRD),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出最合理的分析判断。”
我一直鼓励家长和孩子尽早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如尽早复学、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等。请参见“让孩子生活得更美好”。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状态:就诊前
谢谢您!相信一句话:“好人一生平安!”祝您永远健康!
看到您的回复很高兴,其实我内心虽然总是担心,但是骨子里还是相信孩子会好起来的。由于我本人学识浅薄,我想再问一下,您文章里的“流式细胞学检测与PCR检测相比,主观性要多一些,因为流式细胞学检测MRD,一般需要选出4种抗体相互组合,而PCR检测MRD一般就是单一的基因标志。这样问题就来了:流式细胞学的这些组合是否真的特异?也就是说由我们主观分析出来的结果是否真的反映白血病细胞的客观情况?”这段话,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MRD的检测结果也不一定就是100%能确定是真的的白血病细胞?
还有,我本来打算让孩子四月份上学前班的,可是现在又有很多地方发生手足口病,我是不是该再等等送孩子去学前班呢?
状态:就诊前
对不起,还要麻烦您,问一句:“那时MRD的检测结果是阳性,可以确定是复发吗?”
MRD阳性只是提示复发的可能性,并不是复发的诊断。只有骨髓里的白血病细胞达到25%以上,才能诊断复发。我们医院流式细胞学的MRD检查是由一位即懂临床又受过科研培训的博士从美国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学习进修回来开展的,操作非常严格规范,并且定期将检查结果与美方交流沟通,所以能将主观的因素降到最低。
还是那句老话:“在分析一个检测结果时(不仅仅是针对MRD),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出最合理的分析判断。”您一定要跟了解孩子病情的主治大夫多沟通交流。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状态:就诊前
谢谢您!看到您那么晚还给回信,真的是很感激!祝您健康!
状态:就诊前
郑大夫您好!我看了一下我儿子的免疫分型报告里写的是:
印象:R2区细胞约86%,表达:CD22,CD33,CD10,CD2,CD34,HLA-DR,CD19,CD13,CD20,cyCD79a。
考虑:带有髓系及T系标记(CD13,CD33,CD2)的普通B淋巴细胞表型。
您说过:“一般来说,B系急淋比T系急淋好”
我想知道的是我们是B系急淋还是T系急淋?
我看了您的有关文章以后,把孩子送到了学前班,孩子特别高兴,脾气还有性格都好了很多,特别开心。我们作为家长的看到都很高兴,谢谢您了!
状态:就诊前
郑大夫,您好!我们6月3号打鞘,我想4号挂您的号,到时候,我会带上所有的病例。但是那次做的MRD的检测结果,医生没有给我们看,病例里面也没有,不要这个可以吗?我需要带孩子一起去您的您的的门诊吗?还需要带什么呢?
您的孩子是B系急淋。
因为您的孩子是2007入院的,那时不是每个孩子都做了流式的MRD检查的,但如果有融合基因(大表上有记录),就可以用它在追踪MRD。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状态:就诊前
谢谢您!我在恳求上天保佑我儿子的同时,也时刻为您的健康祈祷!您的帮助对我们这些家长来说,真的是恩比天大!您的健康是我们所有家长的心愿!
郑胡镛大夫通知停诊:因国庆放假,10-2(周四)门诊停诊。
10-6(周一)门诊照常出诊。
治疗室10-2、10-3、10-6、10-7都上班。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郑胡镛大夫通知停诊:因到美国访问交流,12-1(周一)、12-4(周四)和12-11(周四)门诊停诊。
以前预约的病人由张瑞东主任替诊,请谅解。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郑胡镛大夫通知停诊:因春节安排,2-19(周四)门诊和2-24(周二)特需门诊停诊。
但2-23(周一,初五)照常门诊。春节期间血液治疗室每天上午均上班。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郑胡镛大夫通知停诊:因参加国际会议,5-7和5-11专业门诊停诊,将由谢静主任替诊。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郑胡镛大夫通知停诊:因参加国际会议,5-7和5-11专业门诊停诊,将由谢静主任替诊。
5-12特需门诊停诊。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郑胡镛大夫的信息
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
郑胡镛,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擅长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
:苏州医学院,医学学士
小儿血液科可通话专家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血液肿瘤科
北京儿童医院
上海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北京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儿童血液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儿童医院
小儿血液、肿瘤科
重庆儿童医院
血液肿瘤科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请帮我看看这个血细胞分析检验报告单,请建议我做其他什么检查。_百度知道
请帮我看看这个血细胞分析检验报告单,请建议我做其他什么检查。
3请问我该做什么进一步的检查啊.2中值细胞数0.3平均血小板体积13.4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31血小板计数60.4中性血细胞比率56.9红细胞分布宽度14.5淋巴细胞计数1:白细胞计数 4、主要症状等).40中值细胞比率9.383平均红细胞体积68.5红血细胞计数5.0血小板平均宽度20.4 淋巴细胞比率 34.3 中性血细胞计数2.9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1.56血红蛋白119红细胞压积0病情描述(发病时间
请问有白血病的可能吗?
提问者采纳
估计是平时营养不足了,白血病的确诊必须做骨髓穿刺,太低了,白细胞看不出什么问题。,我也不好乱说,白细胞的总数和比例都大致正常,得好好调理一下 ,红细胞的体积偏小了,但是光看这个检查是不能确定,不过也要引起重视了,血红蛋白才119,而且红细胞数那么高。,不知道医院会不会建议你做血小板功能测试,做个外周血细胞分析吧。白血病是不太像啦,存在一定程度的贫血,但是不严重,看看血液科门诊好一点,看看细胞形态问题最大的是血小板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耐心解答,好详细呀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血细胞分析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MCH
MCV..资料不全 无法给出 建议.压积有点低. 做的是三分群
血小板低,只有60.正常100-300.两天后复查。如果还低的话,做骨穿。
再请问有可能是白血病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血液病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血液病
[xuè yè bìng]
血液病是原发于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造血系统包括血液、单核一和,凡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都属于血液病范畴。
目前,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很多,诸如: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红细胞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由于这些原因很多是近几十年现代工业的产物,从而使血液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可以说,血液病是一种现代病。
血液病临床分为三大类型:、、出血和。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骨骼纤维化、、地中海贫血等,以往由于缺乏特效疗法,许多疾病被人们称为“”,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中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许多疾病得以治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显示出治疗本病的巨大优势。
对血液病的治疗多应用激素、化疗等方法,但副作用大,病人治愈率低、易复发。60年代国外首次将用于治疗白血病,使白血病由不治之症变为可治之症,治愈率有所提高,然而骨髓资源十分缺乏,且捐献的骨髓很大部分与病人的HLA不一致,即使移植成功,5年内复发率也高达70%。中医药有着广阔的资源,五十年代人们探索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直至现在许多中医认为其病机在于。我们经临床研究,发现本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化学药品、农药、、细菌等均为中药“邪毒”范畴,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邪毒伤肾”的理论,创立了“解毒透邪、泻实固本”,以促进骨髓的“再生激活疗法”,打破了以往治疗本病单纯从虚立论的传统观点,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取得了显著效果,有些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已远远超出世界发达国家。血液病亦称为疾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原发于骨髓组织等)和主要累及造血红细胞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可以是原发的,其中大多数是先天性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也可以是继发的,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也可以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反应,血液或骨髓成分有较明显改变者,亦属血液病的范畴。
多半是难治性疾病, 发病隐袭,病状隐匿,即使患病,病人常不能自己察知,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健康体检时而被发现。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十种状况,需高度警惕血液系统疾病。
1. 身体日渐虚弱,长叹&今不如昔&,精神倦怠,肢体酸沉,少气无力,嗜卧懒动;
2. 弱不禁风,经常感冒,或感冒经久不愈;常有低热,甚或;
3. 头晕、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甚则晕厥;
4. 面色苍白,萎黄,虚浮,唇舌淡无血色,结膜色淡;或见眼窝黯黑(俗称黑眼圈),或面色赤红紫黯而无光泽;
5. 枯槁不泽,脱发;指甲平塌凹陷,易折易裂;皮肤干燥皱缩,弹性较差; 糜烂,牙龈肿胀,舌面光剥无苔;
6. 肌肤常见出血斑点或青块,轻微刺伤、划伤即出血不止,碰撞挤压,皮下即见大片青紫瘀斑;
7. 经常、,口腔及舌面紫黯血泡;女子如崩如注,或不分周期淋漓不断;
8. 、胫骨压痛,四肢或骨痛;
9. 腹胀,肝、脾、;
10. 血液及异常。、、、溶血性贫血、、、药物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贫血、等;
、粒细胞缺乏症、、、、、(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单纯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等;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是血管中流动着的粘稠液体,分为液体成分和有形成分。液体成分指血浆(50~60%),有形成分指血细胞(40~50%)。从开始就开始生成原始的血细胞,出生后骨髓成为唯一的。血液细胞主要指、白细胞、以及各种。红细胞主要运输氧和,缓冲体内的。白细胞则是反应的第一线的卫士,聚集、游走到炎症部位进行吞噬作用。而对于较大的细菌、寄生虫等则靠体内的单核-来完成。血小板参与人体的血凝、抗凝及纤溶的过程。血液中各细胞各司其职,共同使处于正常的的状态。
血液病常用的检查包括:、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白细胞分类、分析、血细胞化学染色、检查、免疫学检查、骨髓病理活检、相关酶学检查等等。
血液病治疗一般分为治疗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通常以激素、免疫剂及骨髓移植治疗。中医以中医药治疗原则,一般以调节免疫为入手治疗,国内著名血液病的治疗医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第一分院北京血液净化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中国国际生命医学工程院附属二院中医血液病中心、等。通常中药发挥作用相对缓慢,而采用西药或西医支持疗法相对收效较快,例如,中药效应的发挥与患者高低密切相关,通常患者血红蛋白&60g/L,中药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对于血红蛋白&60g/L的患者,经常性的少量输血可明显提高中医药治疗的效果,而感染可明显使患者血红蛋白降低,及时发现感染和控制感染,可保持血红蛋白的稳定。辩证、辨病组方遣药与西医治疗措施结合是制定血液病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应遵循:
病情严重阶段,应以中西结合为主,可依据中医临床表现辨证施治,亦可根据病理特点辨病施治,以中西协助发挥作用。
由于长期应用西药可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发生,而中医可针对西药的不良反应辩证治疗,可在服用激素、达那唑、、环孢素A的同时,利用祛邪扶正,清髓排毒类中药辨证施治能有效地预防或减轻上述药物的毒性和不良症状。
还可以参考《当代中西医结合》全书分为血液病学概论与临床各论,血液病专题论述,实验室检查及新技术应用三大部分。内容涉及从基础到临床许多相关边缘学科,除内科血液病外,还立新生儿血液病专章;专题论述从横的方面加以归纳,别具风格;实验室检查反映了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属“虚痨”、“”、“血症”范畴。
中国在中医药治疗再障方面经过40多年的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我院自50年白细胞代末开始研究中药治疗再障,在60年代初率先提出再障肾虚的观点,用法为主治疗,现已被普遍认可,成为中医治疗本病的常规治则。80年代初,北京华军中医院用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总结出再障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法(、、三型特点),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
肾虚分为阴虚、阳虚和三个证型,可随病情转化,亦可兼脾虚、血瘀等症。
:症见头晕耳鸣、腰膝痠软、、盗汗、出血紫癜、舌红苔少或褐黑,治宜滋阴补肾。
:症见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畏寒肢冷或、出血少、舌淡齿痕苔白、治宜补肾。
:兼有阳虚症候,治宜阴阳双补。
常用药物:生熟地、山萸肉、女贞子、首乌、、枸杞、、人参//太子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补骨脂、仙灵脾、仙茅、肉桂、巴戟天、肉苁蓉、附片。
补脾肾法:对兼症候(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者,在补肾基础上酌用健脾药:重用黄芪,加、山药、白术、苍术、砂仁等。
活血化瘀法:对一些无明显出血倾向,病程较长,有象者在上述基础上加活血化瘀药,可提高疗效。常用药:鸡血藤、、赤芍、川芎、郁金、牛膝等。
清热解毒凉血法:主要用于或慢性再障合并感染及后再障。中医辨证属急劳、。常有高热、烦躁、头痛、咽赤、、、龈血、皮肤紫斑、口舌血泡、舌红苔黄/裂/黑。常用药:银花、连翘、黄芩、黄连、栀子、、紫草、旱莲、生地、玄参、麦冬、知母、赤芍、丹皮、仙鹤草、侧柏叶、茜草、犀角/水牛角。
对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尽患者,用益气摄血,方药亦可达到满意效果。北京蓝海中医医院血液科专家根据中医理论血液病,出现瘀斑等出血倾向,是由于气血两虚,脾肾不足,精血亏损,气不摄血,血不归经,血液妄行。“经腧介导调控生血疗法”可双向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健脾益肾、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止血消斑;恢复骨髓造血,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此方法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改善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弹性,能有效阻止皮肤 及各器官出血的发生。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使激素用量逐渐递减为零,并最终代替激素。经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8%,临床治愈率为86% 。在中医学属属“”、“衄血”、“发斑”等范畴。临床不少患者(主要为慢性ITP)因副作血小板用、、依赖、复发及不愿切脾或切脾和治疗效果不佳而求助于中医。中医多按,目前辨证分型已基本达成共识:
1、:多见于急性或慢性ITP急性发作期,起病急,出血症状明显,皮肤紫癜常伴鼻衄、龈血,可有、便血、月经量多、发热、咽红、舌红苔黄。治宜清热解毒,。常用药物:犀角/水牛角、生地、赤勺、丹皮、紫草、栀子、侧柏叶、仙鹤草、地榆大小蓟、荷叶,有感染者酌加银花、连翘、黄芩、黄连、板兰根等。
2、阴虚内热/:常见于慢性ITP,出血较明显,皮肤瘀斑时轻时重,常有鼻衄、龈血,手足心热、、口干,头晕、耳鸣、舌红少苔。治宜,凉血宁络,常用药物:生熟地、天麦冬、玄参、知母、旱莲、山萸肉、枸杞、赤白芍、龟板胶、阿胶、加上述凉血止血药。
3、//:起病缓,病程长,疲乏明显,皮肤瘀斑黯淡,散在出血,以下部较多(下肢,月经淋漓不净),常有头晕气短、腰膝痠软、面色无华、、便溏、舌胖苔白。治宜,健脾益肾。常用药物: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首乌、黄精、熟地、当归、白芍、女贞子、龙眼肉、阿胶、山萸肉、补骨脂、仙灵脾、巴戟。
4、:多为久病患者,兼有上述阴虚阳虚症状体征,治疗应阴阳双补。
近年有人提出ITP有血瘀型,证见面色晦黯,紫癜色暗,月经有血块,舌质黯或有瘀斑,治宜活血化瘀,用桃红四物丹参、鸡血藤为主,加止血药。临床上慢性ITP不明显且兼有瘀象者,皆可酌加鸡血藤,丹参,郁金,三七等。
中药治疗有效者先有出血现象好转,以后血小板逐渐上升,停药后复发率低于。疗效:根据近十年文献统计,(治愈)显效率约40%,总有效率80%,实证疗效优于虚证,虚证中阴虚及疗效较差。(各型差异疗效由高到低依次为:,气不摄血,阴虚内热,)。少数顽固性、难治性患者,虽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系指破坏加速,而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贫血”,较少见;常伴有,称为“”。在中医学属“”、“”、“积聚”等范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溶贫取得一些进展。
1.自身免疫性性贫血(AIHA):常分为温热内蕴、气血两虚、脾肾亏损、气滞血瘀证型,分别治以清热除湿、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理气化瘀。促使黄疸消退,网织红细胞下降,Hb上升。并消减高胆红质血症引起的肝胆系统合并症。
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证属虚损或本虚标实,主要采用辨证施治。
温热内蕴:多为溶血发作期,可见皮肤巩膜、尿色红绛或呈色、倦怠气短、舌淡胖苔赋。治以,方用茵陈蒿汤或茵陈五苓散加减。
:面黄、头晕、心悸气短、腰痠腿软、或腹胀、浮肿、舌淡齿痕苔白、治予温补脾肾、益气养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大菟丝子饮、或八珍汤加减。
阻络:本病迁延难愈,久病多瘀,多有黄疸、、尿色黑赤,易合并血栓形成,符合中医血瘀范畴,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活血化瘀法,选用活血药(木香、当归、赤芍、川芎、益母草、鸡血藤、丹参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多数患者获近期较好疗效。
总之,急性发作期应采用治疗尽快控制病情。慢性期可以中医辩治为主,对减少溶血发作,改善贫血,预防有积极意义。据统计总有效率约80%(包括AA—PNH)。
1、G-6-PD缺乏:我院在70年代对该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按Hb水平、程度及并发症等指标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型,轻中型用,清热除湿之复方三黄汤(茵陈、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大黄)及复方野艾蒿汤(野艾蒿、茵陈、车前草)注射液或口服,中型酌情输血,重型以西医疗法为主,结果使输血率降低,轻型已完全不用输血,中型约1/3输血。还有报道可用、解毒、方药(白头翁、白茅根、鸡血藤、车前草、茵陈、阿胶、黄芪、生地、当归、黄花草、贯众等)。
2、:由中国国际生命医学工程院研制的补肾生血方(益髓生血灵)经北京华军中医院临床应用取得可喜疗效,经治疗患者Hb升高,临床症状改善,疗效优于马利兰而无后者的毒副作用,我院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药对杂合子型患者效果明显。治疗后患者HbF增加,γ-珠蛋白的mRNA水平升高,说明该药能促进γ-珠蛋白的转录和表达,诱导HbF合成,从而代偿了β-珠蛋白的基因缺陷。为中医治疗β-地贫提供了依据。
3、:以往治疗惟有,效果较好,但切脾后免疫机能受损,尤其在幼童免疫机能尚未健全而易发生严重感染,有一定风险。近年我们试用健脾中药治疗几例患者(轻—),多数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显效1例。所用方剂药性温和,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适用于年幼体弱或暂不宜手术者,并能增强体质,对疗效不理想者亦有利于日后接受手术治疗。属中医“急劳”、“血证”、“积聚”范畴。
中医学治疗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中药作为主攻药:
近十几年来砷剂治疗白血病尤其是(APL即 M3)取得了突出成绩,引起国内外血液病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中药砷剂主要包括砒石、砒霜(由砒石升华而成,化学成分为二氧化二砷或亚砷酸)和雄黄(化学成分为,煅烧可升华为As2O3)。《》载“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故自古砒霜极少口服,多以外用。雄黄一般不入汤剂,只用于丸、散剂型。治病机理常用“以毒攻毒”解释。
单纯砷制剂:
的研究始于70年代,1984年首先报道用“癌灵1号”(含砒石和轻粉)给药治疗急性白血病81例,完全缓解(CR)22例,其中以M3效果最显著。后该药简化纯化为As2O3()注射液。等报告用其治疗APL 72例,其中初治32例CR率73.3%,有效率99.0%,复发难治42例,CR率52.3%,有效率64.2%。现已有较多的报道,疗效逐年提高。近些年对砷剂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显示该药有细胞毒作用,促作用和诱导分化作用。高浓度砷剂能诱导凋亡,低浓度诱导APL部分分化,不同浓度的氧化砷皆能降解PML/RARa融合。
复合砷制剂:
青黄散(青黛与雄黄之比为7-8比2-3):1986年等报道治疗ANLL 6例,CR 3例,其中2例为M3。
复方青黛片(白血康/复方黄黛片,由青黛、雄黄、太子参、丹参等组成):年大连血液病中医研究所等2次报告治疗63例,接近全部CR。
其他含砷(雄黄)中成药:、醒消丸、牛黄解毒片、抗(七星丹)、紫金锭、均有报道能缓解、减轻白血病,或经和细胞培养显示有抗白血病作用。
砷剂治疗APL优点:
①无明显,
②不易发生DIC,
③可透过血脑屏障,长期存活的病例中无发生,
④总缓解率和五年以上存活率高,
⑤对复发和难治患者也有效,且与化疗药和维甲酸无交叉耐药。
砷剂副作用: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皮肤神经反应和慢性砷中毒。
(二)中药作为辅助药:
多年来联合化疗被广泛采用,使中药更多地作为与化疗合用或化疗间歇期用药。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治疗优于单纯化疗。中药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治疗及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1) 减轻消化道反应:主要用类药物。
(2) 治疗肝损害:主要用疏肝健脾,清热除湿类药物。
(3) 抗感染:主要用清热解毒凉血之剂再根据不同的病灶选加相应的针对性药物。
(4) 增强和改善体质:在骨髓抑制期给予益气养血、调补扶正之剂。
2.增强化疗药的抗白血病作用:
有些活血化瘀中药有增敏抗耐药效应。有研究显示部分活血化瘀药有类肝素样作用,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强化疗药对的杀伤力。
某些中药具有阻滞作用及类钙蛋白拮抗样作用,有可能寻找出耐药逆转的有效方药。
3.改善免疫功能:
一些扶正(益气养阴类)中药可增强机体,有利于消除微小残留白血病,延长缓解期,减少复发。
近年,我们针对白血病后一些并发症如发热、重症黄疸(VOD,GVHD)及消化道反应长期无好转的患者采用了中医辨证治疗,收到较好疗效,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砷剂:早在100多年前,在曾用砷剂治疗CML,有效但易中毒,自有了脾照射疗法后停用。60年代血研所也曾试用砒霜,确可使病情缓解,但因其慢性蓄积中毒(肝肾损害)导致并发症而被放弃。1978年报道用雄黄治疗CML 7例,CR 4例,PR 2例,进步1例。血液病青黛:60年代血研所从“泻肝经”治则入手,用当归芦荟丸治疗CML,有效率72%。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药味青黛。单用青黛(每次2-4g,每日三次)达最好疗效时间平均需三个月。又进一步分析找出其中有效成分-靛玉红,治疗CML 314例,有效率86%,缓解率59%,但有副作用。后由医科院药物所合成一种新的吲哚类化合物-甲异靛,治疗CML总有效率90%,缓解率81%,副作用为骨关节疼痛,与剂量及个体差异有关。研究表明靛玉红和甲异靛对CML患者的粒系统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一定浓度下也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甲异靛现为由中药而产生的治疗CML的较理想药物,临床亦可用于骨髓纤维化,等。
中医研究院、北京华军中医院于1981年、2001年报道用青黄散治疗CML 25例,CR 18例,PR 7例,总有效率100%,但需驱砷治疗。CML较之AL,由于需长期用药的特点,易发生慢性砷中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含砷制剂的使用。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两大类。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但是好发年龄阶段为40-60岁,以疼痛和肿块为主要表现,常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大类型,在中国恶性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所占的比例远高于霍奇金病。
1.全身症状: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可有全身症状,包括一般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衰弱外,也可有特殊的“B”症状(同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但一般来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全身症状不及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且多见于疾病的较晚期。
2.浅表淋巴结肿大或形成结节肿:为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约占全部病例的60%~70%,尤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49.3%),其次为腋窝、(各占12.9%12.7%)淋巴结。
3.结外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块:也可因不同部位而引起相应症状。初诊时单纯表现为结外病灶而无表浅淋巴结肿大者约占21.9%,结外病灶以咽环为最常见,表现为腭扁桃体肿大或咽部肿块。胃肠道黏膜下淋巴组织可受侵犯而引起腹痛、腹块胃肠道梗阻、出血、穿孔等表现。肝脏受淋巴瘤侵犯时可有肿大黄疸。还可侵犯眼眶致眼球突出单侧或双侧,并可侵犯骨髓致贫血骨痛甚至病理性骨折。颅内受侵犯时,可致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病变亦可压迫致神经瘫痪,例如。也可以侵入椎管内,引起而致截瘫。有些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易有皮肤的浸润结节或肿瘤。
4.体内深部淋巴结肿块:可因其发生在不同的部位而引起相应的浸润、压迫梗阻或组织破坏而致的相应症状。血液病病人的科学饮食对疾病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液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贫血、出血和发热,所以即清淡又富有高热量、高蛋白、高的高营养饮食至关重要,比如:鲜奶、鸡蛋、猪瘦肉;新鲜蔬菜(比如菠菜、油菜、胡萝卜、、香菇、),但不宜吃韭菜、蒜苔、、新鲜水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病人不宜吃酸性水果,如酸苹果、猕猴桃,同时避免多食一些辛辣、油炸以及性热的食物,比如辣椒、生葱、生姜、生蒜、羊肉、狗肉、海鲜,以及乌鸡、甲鱼也不宜过量服用,如果进补也要吃些平补食物比如大枣、桂园、花生、、黑豆,黑芝麻、黑米、紫米。总之患者饮食非常讲究,不然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使病情加重或复发。
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及其他先天或的疗效不断提高;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重症再障等疗效都得到了较大的改观。然而多数血液病患者本身的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再加上放化疗等因素的影响,常易招致感染。感染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大,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感染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血液病疗效的一个关键问题。
1.粒细胞减少和功能障碍:粒细胞减少是发生感染的最主要因素,而且感染的发生率与粒细胞减少程度及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再障患者粒细胞生成障碍;;急性白血病等恶性细的骨髓浸润及放化疗的骨髓抑极易导粒细减;骨髓移前的超致死量的放化疗的预处理常使粒细胞降至“零”。当成熟中性〈0.5×109/L时,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可有90%的病例发生感染,当粒细胞降至0.1×109/L时,严重感染及极易出现.除粒细胞的数量改变外,其趋化、吞噬等功能也发生缺陷。
2.免疫功能低下:为增强噬菌抗体产生所必需。体液免疫损害常见于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控制细胞内细菌和病毒感染所必需。大剂量的放化疗不仅可导致粒细胞下降,而且也可使减少,进而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尤其是在骨髓移植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持续较长时间低下;糖皮质激素也可使T、功能减低,此外,还可以使功能、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等减低,易导致细菌及霉菌感染。
3.消化道粘膜损伤:消化道粘膜属于增殖型组织,最易受到放化疗的影响,在大剂量化疗后对其损伤较重,常导致口腔及胃粘膜损伤及,细菌及霉菌易透过粘膜屏障进入体内而致病。
4.菌群失调: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表面形成正常菌群,它们的许多成员似乎能产生一些抗菌物质(细菌素),它们也能相互竞争正常营养物质而相互制约,对保持人体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如可参与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及合成、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组成防止外来微生物侵入的,一般对宿主有利而无害。在并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和时,常导致免疫功能失调,造成二重感染。二重感染是指根据细菌学检验和临床指征而确定的,对一种感染的导致的一种新的感染,一般发生在用药3周之内。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同时也是很危险的现象,因为引起新感染的微生物大多是肠道杆菌、假单胞菌属念珠菌属或其它类,常对多种药物耐药而现有的抗生素对该类微生物难以控制,因此有较高的。
5.其他;输全血及输注粒细胞可引起巨噬细胞,骨髓移植时的下大静脉导管的放置、、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
1.细菌感染:免疫缺陷患者,在八十年代前以(G-)菌感染为主,特别是绿脓杆菌、及克雷白菌属等为常见致病菌。随着及第三代的出现,以及抗G-菌抗菌素的联合应用,某些地区G-菌感染发生率已减少,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等(G+)感染有逐渐增多趋势。血液病感染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对重症血液病患者中的发生和死亡的重要性正在增加。据报道RNA和都很重要,绝大多数为再发感染,感染常常呈局限性或自限性,但由于疾病活动性和细胞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感染可能更频繁及更严重,时间也会更长。病毒所致的粘膜损伤可使细菌和霉菌丛生而导致的危险性增加。单纯疱疹感染最为常见,多发生在口周、口腔、及会阴部,带状疱疹亦较多见,尤其易见于长期大剂量化疗及骨髓移植患者。无过去感染者可发生严重。巨噬细胞病毒感染普遍存在,可来自隐伏病毒的再激活或因输血而获得,是骨髓移植患者被检出的最常见的机会性病原体,易发生,是骨髓移植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3.霉菌感染:初始凭经验使用抗生素的作用、长期粒细胞减少以及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变迁已使感染有关死亡的原因从细菌转为霉菌和病毒。临床诊断率低,应重视经验性诊断。弥漫性霉菌感染通常在死后才能作出诊断。霉菌感染以白色念株菌、光滑球拟哮母菌、曲霉菌、毛霉菌及热带念株菌为多见,偶尔也可见隐球菌感染。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主要来源于患者的消化道,可引起重度的口咽部粘膜炎和食管炎,严重者造成霉菌败血症播散全身,如肝、脾、肾、肺等脏器,并可在局部形成微小脓肿。其次为曲霉菌感染,主要因吸入空气中的曲霉菌孢子,在肺部形成炎症,进而产生小脓肿。霉菌感染多数先局限在一个脏器,最后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脏器。大约21%的霉菌感染的患者发生全身血行播散。约1/3的患者霉菌感染可合并其他致病菌感染,或几种霉菌混合感染,即二重或三重感染。
4.结核菌感染:结核病在中国及地区较常见。患者发生率比一般人群为高,而且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常阴性,X线片上有时与相混淆。
5.: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发生鼠弓形体感染而引起,骨髓移时感染可致间质性肺炎。
1.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因而诊断及定位困难:由于血液病患者的感染多发生在或粒细胞缺乏状态,再加上吞噬功能障碍,致使感染部位渗出减少,炎性细胞浸润不突出,因此炎症反应常不充分,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往往缺乏或不明显。因而感染的部位常常难以确定,如感染部位红肿反应不重,常无脓液出现;肺炎时炎性渗出少,不易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X线检查可无阴影。发热是血液病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对升至38℃以上的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在停止输液输血后2.5小时仍不退热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需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的理化检查和寻找细菌学证据。
2.感染易扩散,病情凶险:由于细菌的繁殖及其毒素作用,局部可出现严重的出血和坏死;或者由于炎性反应轻使炎症不易局限,常扩散为,导致败血症或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严重感染形式,病死率高。
3.混合感染及二重感染的机会多,不易确定致病菌:多种微生物及条件致病菌同时存在,难以确定何者为主要致病菌,再由于条件致病菌通常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发生,此时造成的二重感染的致病菌常对所用抗生素不敏感或产生耐药,因而治疗的难度大。
4.易感染部位: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口腔、肺部、肛周及皮肤,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及鼻咽部;长期放置静脉插管时亦是较常见的感染部位,败血症常易发生,部分患者的感染部位不易查明.致病菌常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等。
1.皮肤护理:皮肤是条件致病菌的隐藏所,因此应每天用0.5%洗必泰液擦浴,尤其要注意腋下、肚脐、腹股沟等皱折处的清洗。注射部位及静脉插管处要用碘伏消毒,后者应每日换药一次。
2.五官孔窍的消毒:口腔护理特别重要,应每日4次用0.5%洗必泰液冲击性漱口,并应认真仔细地做口腔护理,一旦出现溃疡和感染应给予碘伏外涂。用氯霉素及利福平眼药水每日4次点眼及滴鼻,以预防结膜炎及附近的蜂窝组织炎和鼻腔及副鼻窦的感染。便后须用洗必泰液清洗会阴部,并坐浴15分钟,而后及其周围涂以碘伏。咽部可用洗必泰液喷雾或雾化,有利于咽及肺部感染的预防。
3.肠道消毒:肠道是的主要门户,为减少肠道内微生物,避免肠道内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应进无菌饮食,水果等不易高压消毒的食品应使用洗必泰液消毒。口服针对G-菌及霉菌的肠道消毒剂,如黄连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或环丙氟哌酸、制霉菌素、氟康唑等。
4.:为预防,采用不同级别的无菌防护措施十分必要。可根据不同的医疗条件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一般有如下设置可共选用:
(1)保护性单人隔离病房:室内需定期进行喷雾消毒和照射,医务人员入室前应洗手,更换托鞋,戴帽及口罩.此种隔离可减少交叉感染,适用于恶性血液病的化疗及伴有轻度粒细胞缺乏症的血液病患者。
(2)无菌隔离床:为密闭塑料帐篷罩在病床上,空气通过过滤器吹入罩内,罩内空气从帐篷下地面流出,进入帐篷内的一切物品均需经高压消毒或用消毒剂浸泡消毒。患者先经药浴后进入无菌隔离床中。医务人员通过帐篷孔戴手套接触病人。它的优点为经济,医务人员观察病人较方便。不利因素为病人仅能在床上活动,检查治疗不便。本设置适用于大剂量化疗及严重粒细胞缺患者。
(3)空气层流室或:此设置为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送入病房或病床内,洁净度达到百级,目前多采用水平层流方式。患者必须先经药浴后方可进入,患者处于全环境保护之中。进入室内的一切物品也必需先经消毒,医务人员入室时必须穿戴无菌隔离衣、袜、帽及口罩,接触病人时还应戴无菌手套。层流室或床主要适用于骨髓移植的防护。
预防性全身性使用抗生素对免疫力低下尤其是骨髓移植的患者来说是必要的。除口服不易吸收的抗生素预防肠道微生物感染外,口服复方新诺明可以预防。口服无环鸟苷对防治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的作用明确。静脉注射大蒜液在某种程度上能预防巨噬细胞病毒和霉菌感染。静脉注射可减低细菌、霉菌巨细胞病毒的感染。对于呈患的患者须加用抗痨药物。对于骨髓移植患者目前主张交替静脉注射全身性抗生素。一则可以清除原有病灶,二则可以预防外来的对所用抗生素敏感的微生物感染,可选用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作为预防用药,如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等。当骨髓移植或化疗后处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状态时,可选用作用较强的抗生素,如、特美汀、第二代头孢霉素,或配合使用抗生素。可根据不同环境易感细菌的种类,合理组成不同的联合用药方式。
加速白细胞恢复细胞因子的使用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血液病易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促使粒细胞生长,缩短粒细胞减少时,对预防感染极为重要。常用的制剂为重组粒单系(GM-CSF)及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临床观察表明及药后能使骨髓移植及大剂量放化疗后的粒细胞缺乏期明显缩短,减少感染并发症,对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一定的作用。
血液病患者口腔、皮肤、会阴部的护理
血液病人减弱,尤其是粒细胞减少者,往往发生口腔感染,以及皮肤注射感染等。并成为侵袭入血、造成严重的败血症的门户,所以这些部位的护理,看似细小,实乃有涉全身。血液病并发口腔溃疡,常见有疱疹性溃疡,鹅口疮,走马疳等,还易并发口腔出血,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血,乃至舌上血疱()等。这些并发症在急性白血病中高达40﹪-85﹪,在急慢性再障、粒细胞缺乏及恶性淋巴瘤、等,临床均有所见。除了相应的治疗外,预防很重要,平时要使病人始终保持口腔清洁,采用含漱水(无论中、西药物治疗用含漱水),经常漱口,尤其是进食之后,用软毛牙刷,必要时用消毒棉球蘸口腔清洁剂,擦拭牙齿,清洁口腔。实践证明将口腔护理列为血液病护理常规,有利于降低感染。皮肤及会阴部护理,要加强清洁,便后要清洗。减少及避免感染。冬季,北风凛冽,冰天雪地,气候寒冷,乃闭藏之季,万物收藏。值此节令,人当养阳守阴。血液病患者,多,气血亏虚,不耐严寒,更应注意调养,以利康复。
1、衣着要注意保暖。但若非气温骤降,不要轻易“全副武装”。俗话说“多衣多寒”,所以穿戴也要适度。
2、寒冬,人们因怕冷而终日关窗闭户,这是不可取的。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每天开窗应在2~4次左右,以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3、晚上要睡足七八个小时。中医古籍《》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令宜适当早睡晚起,养阴藏神。
4、冬季,北方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适,阴虚内热患者表现更明显,宜吃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如橙子、苹果、梨、甘蔗、柚子、橘子、香蕉等。睡前可用紫草油、薄荷油滴鼻以防鼻黏膜干裂出血。1.患者多有免疫功能紊乱,有的病人可产生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这种抗体吸附于血细胞或游离于血液中,从而引发乙肝血液病。
2.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对机体的中间代谢产物及外来毒物的解毒能力降低,使之在血液中的浓度持续增高,从而使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出现乙肝血液病。
3.而如果乙肝病毒活跃复制,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而目前的抗病毒药物或多或少有抑制造血的功能,其中干扰素在这方面的副作用很大。有报道干扰素可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
4.乙肝是泛嗜性病毒,其有可能在骨髓中复制,直接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引起造血功能异常。急性肝炎期,可暂时出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红细胞半衰期缩短和;极少数出现和。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日渐增多,20岁左右发生全血减少的患病率75%。研究发现,儿童常吃熏肉、香肠、腊肠、咸鱼等经加工处理的肉类食品,患血液病的几率将会提高。反之,那些经常食用蔬菜或黄豆产品的儿童,患癌的风险较少吃蔬菜者减少一半。
来自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在515名中国台湾儿童和青少年当中,每周食用这些经加工处理的肉类食品超过一次,患上血液病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出74%。
食品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厂家除了在这些肉品中加了盐和糖,也添加了一种称为亚硝酸盐的化学物品。亚硝酸盐会引发致癌物质亚硝胺的产生。蔬菜和黄豆产品则含有抗氧化剂,有助于化解这类致癌物质。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儿童应尽量少食用这类能致癌的食品。[1]血液病的病状和病史可能无特异性,但是,根据几代临床血液学的工作者的经验所归纳出来的血液病特点是血液病的诊断线索,也是对血液病患者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重点。目前血液病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9项。
(1)贫血:贫血是血液病患者常有的表现之一。但是应当明确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只是一种人体由于组织和器官血氧缺乏而引起的症候群。贫血并不一定表明原发血液病的存在,血液病也不都有贫血。
(2)出血倾向:异常的出血现象,如不易控制的鼻衄、呕血、黑粪、血尿、月经过多。皮肤出血点、紫癜、瘀斑,以及眼和口腔粘膜及齿龈出血,都应高度警惕血液病的可能性,血液病异常出血原特点是出血一般多为全身性,而不是局部性的;另一个特点是出血程度和引起出血的创伤程度不成比例,出血时甚至没有创伤史或没有注意到的创伤发生。
(3)黄疸:黄疸通常是消化系统的症状,这里只讨论与血液病有关的问题,黄疸是血液和组织中含有过多的胆红素所引起的巩膜和皮肤的黄染。
(4)淋巴结肿大:是血液病,特别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等的常见体征之一。应当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仔细检查。首先,注意其部位,是全身浅表淋巴结普遍都有不同程度某个或某些区域;其次,应检查肿大淋巴结的数量、大小、硬度、表面温度,以及它与邻近组织如肌肉、结缔组织和表皮的关系;再次,问诊时应尽量搞清楚它们出现的时间和出现肿大的时间顺序,以及它们是否伴有红、肿、痛和其它全身的症状。
(5)肝、脾肿大:肝、脾肿大,特别是明显的肿大,应警惕血液病的可能性。肝、脾在胎儿阶段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婴幼儿以及成人在应激条件下或病理情况下,肝、脾可成为髓外造血的场所。脾脏是红细胞破坏场所,红细胞的碎片和病变的红细胞可以被脾的巨噬细胞所吞噬。
(6)骨、关节及其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骨髓是造血的组织器官,因此不难理解在血液病时会产生骨骼与关节的症状。
(7)口腔及粘膜的病变:扁桃体及舌根部和鼻咽部,即咽淋巴环过于肿大时,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口腔粘膜溃疡和坏死,以及齿龈高度增生,有时合并出血和感染,它们可能提示急性白血病。舌苔光滑或伴有舌痛,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或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巨舌可能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淀粉样变性。
(8)皮肤病变:皮肤瘙痒常见于霍奇金病。皮肤皮层被组织淋巴细胞浸润可产生脱屑性红皮症,可合并脱发、水肿、角化过度,见于Sezary综合征。出现紫绀应想到高铁血红蛋白症及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等。
(9)原因不明的发热:经过相当仔细的诊断和治疗仍未能查明原因的发热,应考虑恶性肿瘤存在的可能性,尤其是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周期性高热是霍奇金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不规则的高热经久不退时,应考虑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晚期白血病等。[2][3] Open Journal of Blood Diseases is a peer review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dicated to the latest advancement of Blood Diseases. The goal of this journal is to keep a record of the state-of-the-art research and to promote study,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within its various specialties.
血液病是一本开源评审的国际期刊,致力于血液病的最新进展,由美国科研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杂志的目标是记录的一些国家的最先进的研究,并促进在其各类专业中的学习,研究和改进。包含以下领域:
Acquired Clotting Disorders 血液病
Animal Models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Biotechnology
Biology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lood Cells, Molecules and Diseases
Blood Disorders
Chemotherapy
Coagulopathies
Endothelium/Inflammation
Fibrinolysis
Gene Therapy
Haemophilia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Hematology and Blood Transfusion
Hemoglobinopathies
Immunologic Diseases
Inherited Clotting Disorders
Pediatric Blood & Cancer
Platelets Disorders
Thrombotic Disorders
Vascular Biology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细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