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为啥要拍胸片?

【摘要】  目的 探讨导致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来经治的21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结果 21例患者中,误诊为化脓性关节炎10例,性关节炎5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风湿热3例。结论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上极易误诊,需提高对此病的警惕性,早期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误诊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JRA )是儿童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该病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特点,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极易造成误诊误治,延误病情。现将笔者2001—2007年治疗的21例JRA住院患儿作一回顾性分析。

    本组21例JRA患儿,男15例,女6例。年龄3~14岁,其中3~5岁5例(占23.8 %),6~9岁9例(占42.9 %),10~14岁7例(占33.3 %)。起病前有外伤史6例,上呼吸道感染史4例,不明原因11例。所有病例均有长期间歇不规则发热伴关节炎症状,发热时间10 d至2月,体温波动在37.6~40.3 ℃。其中17例以关节肿痛发热为首发表现,4例在发热后出现关节症状。少关节型12例,多关节型9例。受累关节依次为膝关节20例(95. 2 %),踝关节15例(71.4 %),腕关节11例(52.4 %),指关节8例(38.1 %),趾关节5例(23.8 %),肘关节3例(14.3 %),肩关节2例(9.5 %),髋关节2例(9.5 %),骶髂关节1例(4.8 %),胸锁关节1例(4.8

mm/h。PPD试验(+)11例。CRP增高者10例,RF(+)12例,ASO(+)8例,HLA|B27(+)5例。X线检查:关节肿胀16例,12例,关节间隙变宽5例,关节间隙变窄3例,关节臼模糊3例,骨质破坏2例。心电图检查异常者3例,其中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患儿入院后初步诊断为化脓性关节炎10例,结核性关节炎5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风湿热3例。经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症状无缓解,患者病情反复,关节持续肿胀疼痛,发热不退,考虑诊断有误,请相关科室会诊,排除其他疾病之后最终确诊为JRA。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口服消肿止痛,慢作用抗风湿药物(DMARDs)防止或延缓关节骨质病变,病情严重者以泼尼松1~2 mg/m2冲击治疗。同时中医辨证,给予清热除湿、蠲痹通络药物煎服。加强营养,症状缓解后主动或被动关节功能锻炼,保持关节功能位置,对患儿及家长进行解释和心理安抚,使之配合治疗。经治疗4~10周,所有患儿病情好转出院。随访6月至3年,16例患者病情控制未继续发作;3例关节疼痛肿胀复发,再次口服消炎药物后缓解;2例多关节型症状反复发作,一直口服激素控制。

    JRA是儿童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多以不规则发热和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全身多系统受累。目前,国内外诊断此病的标准是儿童时期不明原因的关节肿胀并持续6周以上[1]。由于此病早期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且因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临床经验少的医生极易将其误诊为其他疾病,一旦误诊误治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掌握鉴别JRA与其他几种关节病的不同点。

对于发热伴关节肿痛,如果有外伤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血象增高,穿刺液发现脓细胞者,则很容易诊断为化脓性关节炎。但化脓性关节炎发病急骤,红肿疼痛剧烈,关节屈曲不能活动,动则加剧,多为高热持续不退,有感染中毒症状,关节X线检查很早就可出现破坏,应用敏感抗生素后症状很快缓解。而JRA患儿相对症状轻微,多呈间歇热,热退后如常人,应用抗生素无效。在临床上,二者的鉴别关键在于使用抗生素之前的血细菌培养或者关节穿刺液细菌培养,仅凭“脓细胞”诊断极易导致误诊[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结核感染有增高的趋势,因此对于长期发热的患者需提高警惕。多数JRA患儿有不规则低热,关节症状时好时坏,周围肌肉萎缩,X线检查关节骨质疏松或间隙狭窄等表现,且我国是卡介苗接种国家,大多数儿童接种后PPD试验呈阳性反应,因此易诊断为结核性关节炎。详细询问结核接触史,多次动态胸片或CT检查,结核抗体、结核杆菌DNA及痰结核杆菌培养等检查应作为JRA鉴别诊断的常规项目,同时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在未确诊之前不要贸然使用免疫抑或者激素,以免感染扩散危及生命。

16岁以前发病称儿童强直性脊柱炎(JAS)。多数以外周关节炎或肌腱附着点病变为主要症状,以下肢为主,受累关节少于10个,常为单侧或不对称性。中轴关节症状不明显,X线检查骶髂关节炎常在发病数年后出现,这个时期的儿童骶髂关节正处在发育过程中,X线表现也难以解释[3]。全身症状较成年人多见,可有持续高热或低热、白细胞升高。HLA|B27一般阳性,对JAS诊断价值远大于成人AS。肌腱末端炎是主要表现和标志,与关节炎对比,它的特异性诊断价值更为显著和重要[4]。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个主要表现。风湿热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前2~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史,症状显著,多发生在大关节。关节有明显的红、肿、热、痛及触痛。几个关节常常同时发病,呈游走性,此起彼伏,反复发生。一般症状固定在某一关节的时间为12~72 h,持续时间多不超过3周。炎性症状消失后关节功能无损害,可出现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儿童病人中65 %~80 %以上的人有心脏病变。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大多在500 U以上。实验室诊断主要针对最近的链球菌感染和全身炎性状态的存在,如两者缺一,则难下诊断。而JRA发病大多无明显诱因,起病缓慢,急性炎性症状少见,病程长(>6周),难以自然缓解。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ASO(-),心脏病变少见。

    随着免疫学的进展,近年发现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AKA)抗体、抗类风湿关节炎33(RA33)、抗核周因子(APF)抗体、抗核抗体(ANA)等对JRA病变关节数量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5]。类风湿关节炎自身抗体的实验诊断学研究为临床早期诊断JRA降低误诊率提供了可能。但这些方法是否对JR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尚需要更多临床研究。

\[2\]谢军,王沛.因“脓细胞”误诊为化脓性关节炎病例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311-312.

\[3\]张江林,朱剑,郭军华,等.幼年与成年脊柱关节病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594-597.

\[4\]施桂英.幼年脊柱关节病的特点和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586-588.

\[5\]蒋明,张奉春.风湿病诊断与诊断评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54.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原标题:癌性多关节炎,别跟风湿病弄混了!

你能否识破癌性多关节炎的障眼法?

作者丨姚小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来源丨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今年年初,风湿科住院总医师接到一份来自肿瘤科的会诊申请:一个46岁病理确诊为肺鳞癌的中年男性,因关节肿痛口服止痛药效果不理想请求会诊。这是他第一次出现双侧踝关节肿痛,关节肿痛的情况已经持续了2个月,并且进行性加重。

该患者没有尿酸升高/痛风的病史,也无腰痛、皮疹、脱发、肌无力的表现。后续的筛查也排除了脊柱关节炎、痛风、类风湿等自身免疫病。虽然炎症指标升高明显:红细胞沉降率(ESR) 127 mm/h, C反应蛋白(CRP) 90mg/L,但已经排除了合并感染性疾病的可能。

至此,患者确诊为癌性多关节炎,给予强化抗炎止痛后关节肿痛有所缓解,

后续针对病因手术、化疗后,患者目前关节肿痛完全缓解,未再复发。

另一所省三甲医院风湿科主任也讲述了相似的故事。一名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不对称小关节肿痛,疼痛持续性肿痛,不对称分布于双手多个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及足趾关节。程度剧烈,触痛明显,经查血炎症指标ESR、CRP明显升高,类风湿因子略高、自身免疫抗体均为阴性,双手平片未见骨质破坏及增生病变。

当地医院门诊临床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抗炎治疗,门诊随访,关节肿痛症状控制不理想,ESR 和 CRP持续高滴度。

4 个月后患者因出现发热、 咳嗽、咳痰伴右侧胸痛症状复诊,查全胸片发现右上肺可见片状致密影,右侧肺不张,病理提示右肺小细胞癌伴阻塞性肺炎。最后该患者被诊断为癌性多关节炎。给予手术及术后化疗后患者关节肿痛消失。

第九版《凯利风湿病学》将癌性多关节炎定义为:“癌性多关节炎是与肿瘤相关的关节炎,区别于肿瘤的直接侵袭和转移。多见于老年患者,起病迅速,通常与恶性肿瘤相关,可类似于类风湿关节炎或者无症状的游走性多关节炎,更常见的是表现为血清阴性的不对称关节炎。双下肢受累更多见,少数可累及双手小关节。癌性多关节炎可见于多种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成功治疗可改善关节症状。”

癌性多关节炎不是我们熟悉直接由肿瘤压迫浸润转移所引起,也不是关节局部感染引起,更不是合并的某种类似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病。

正因如此,它才往往更容易被忽视。它是另一类不属于上述原因引起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统称副肿瘤综合症或癌的远处效应。

癌性多关节炎有何临床特征?

癌性关节炎常常发生在肿瘤确诊前几个月,当然也可以在肿瘤发生后逐渐出现。起病时可表现为关节突发关节疼痛,症状严重,部分早晨有强硬感。

在急性发作期,关节可有发热、红、肿胀及疼痛。起病往往非常迅速,可表现为不对称或对称性全身大小关节肿痛,以不对称关节炎多见。双下肢受累更多见,少数可累及双手小关节。

癌性关节炎犹如一群穿着“类风湿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血清阴性的不对称关节炎、游走性关节炎”等不典型关节炎外衣的大骗子。

癌性多关节炎可发生于癌症患者的任何类型,国内文献报导较多的是“支气管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国际上文献报导“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及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凯利风湿病学)”,其中肺癌在文献报导中更为常见。

所以临床上在遇到以四肢骨关节肿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诊断时尤其应联想到肺癌,而经过抗风湿治疗疗效不佳时,也别忽略了排查肺癌的可能。

癌性多关节炎的治疗及预后

癌性多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和普通关节病有所不同,除了常规的抗炎止痛支持治疗之外,还需针对肿瘤原发病治疗。

癌性多关节炎单纯按照传统关节炎治疗时疗效往往不明确或病情反反复复,血炎症指标下降不明显。而抗癌全身化疗后,患者关节肿痛症状往往可明显缓解,伴有炎性实验室指标(血沉、CRP 等)也明显好转。

因其本质为副瘤综合征,所以减低肿瘤负荷,解决背后的罪魁祸首,其关节肿痛便可得以解决。

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的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可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故称为副肿瘤综合征。

当今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所伴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本文提示我们,对肿瘤高发人群中有反应性关节炎表现的患者,特别是针对常规抗风湿治疗疗效不理想者,临床上不仅在初诊时需要仔细筛查肿瘤,且在随后的治疗中密切随访,警惕肿瘤的存在,以免误诊误治

服务声明: 网络沟通无法像面诊过程那样,不能全面了解您的健康状况,因此医生的健康指导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要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粤ICP备 ┊ 经营许可证:粤B2-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粤

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问医生 中国较大的健康咨询平台 版权登记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