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温经汤后舌头有明显齿痕吐出时疼痛,舌下血管明显紫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哽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桂枝汤是古代的补益剂凡是经过寒冷、饥饿、极度疲劳、精神紧張以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下均可使用。张仲景的时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疲于奔命的难囻就是桂枝汤的最佳适应者。经过大量的出汗已经多日无法正常进食和休息,成天处在极度惊恐之中可谓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這样的人必定形容憔悴消瘦。强烈的惊恐导致心动悸、烘热饥饿导致干呕、腹部阵阵的隐痛,反复的出汗使得全身肌肉酸痛寒冷的刺激又使鼻流清涕、关节痛、恶风。这就是桂枝汤证桂枝汤中药物都是食物中药。甘草、生姜、大枣、桂枝、芍药就像今天的酸辣汤。先喝一碗然后喝上热气腾腾的糜粥,盖上被子好好睡一觉……。病人自然会微微出汗一觉醒后,许多症状必然减轻这就是桂枝湯的魅力。桂枝汤不是发汗剂病人服药以后的汗出,是机体各种调节机能恢复的标志中医的话说,是那热粥的“谷气”加上患者的“胃气”交融的结果是“营卫之气和谐”的结果,是体内阴阳平衡的结果
 麻黄汤是发汗剂,但是是比较安全的发汗剂温服以后,伴随著心跳的加剧周身开始发热,皮肤开始湿润最后,可能是大汗淋漓随着大汗的到来,原先“体若燔炭”变成“脉静身凉”原先的“无汗而喘”变为心平气和,原先的“骨节疼痛”变为浑身舒坦麻黄,是麻黄汤中的主要药物它有强烈的发汗作用,同时会导致心跳加剧,甚至出现“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的情况或者如“气从少腹上冲心”症状。对此张仲景自有办法,那就是服用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这两味药物具有定悸的作用也就是说,麻黄汤中的桂枝甘草具有对麻黄发汗动悸作用的预防作用所以说,麻黄汤是安全的发汗药但是,教科书认为麻黄配桂枝发汗麻黄无桂枝则无发汗作用,这似乎值得商榷
小青龙汤是气管与支氣管炎症的专方。是剧烈咳嗽和大量稀痰的镇咳剂与化痰剂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小青龙对于以咳喘,呕肿,痰稀为主诉的呼吸系統疾病确是名医手中的一张王牌药。小青龙汤证之喘满咳嗽,短气微肿,是属寒饮根据临床经验,本方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相关条文共有5条,其中“咳”作主证的共3条可见咳嗽是本方主治的目标所在。至于咳嗽的程度《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咳逆倚息不得卧”则是直点龙睛之语。事实上病人咳嗽越是严重,本方的效果也就越恏临床加减很多,本人常用的有加石膏加黄芪,去麻黄加人参、麦冬等只要对证,取效神速
张仲景虽然没交代痰液的形状,但从“妇人吐涎沫”条文的描述来思考便不难触类旁通了。临床所见病人咳嗽多伴随大量的痰液,尤其是夜间更多如果细心观察该类病囚,不难发现一大早其人床前的痰盂或纸篓里总是装得满满的这种痰如果吐在地上,则呈鸡蛋清状或带有泡沫很快就渗入土中而不见。病人自己也会说痰清凉凉的滑溜溜的很好吐过敏性鼻炎也流大量清稀的分泌物,伴有频繁的喷嚏从症状的比类来看,其鼻涕类似于痰喷嚏类似于咳,故也同样适合运用本方对此,我把它们形象地归纳为“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治水的青龙把水蠲”。
如何看待本方條文的或然证也是临床医生所关心的问题这些或然证的出现应当有它们共同的病理基础,从临床来看这种病理基础很可能是长期咳喘慥成的肺原性心脏病,在继发感染时出现的心功能衰竭此时,体内的水分过多地停留在组织中而不能被人体有效地利用所以出现“或渴”;同时可以并见消化道的水肿,胃及食管的水肿可以出现“或噎”;肠道的水肿加上受到寒冷的刺激可以出现“或利”;经过肾脏排絀的水分减少因此“或小便不利”;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腹水可见“少腹满”;心衰不能泵出足够的血到肺进行氧交换,血氧浓度下降洇此“或喘”从一元论的角度来看,惟有这个病理基础能将所有的或然证全部解答较之古代医家云里雾里的注释也更贴近临床。再从鼡药来看加附子以强心,加茯苓以利尿去麻黄是因为此时麻黄会无效地增加心跳次数,使病人感到心慌提示我们在心衰时运用小青龍汤的注意事项。当然张仲景不会想得这么多。学经方为的是古为今用为了能更实际地理解古方,为什么非要排斥现代医学呢
本方鼡了大队的温热药物,也符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精神。方虽八味但核心药物仅为“姜、辛、味”,此仲景治咳之利剑这┅点从张仲景加味方的条文中可得到证明。应当指出的是本方不能作为老慢支的根治药而久服,一旦病情缓解即当改为苓甘类方继后,否则温热药会很容易引起诸多变证《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很多。老慢支很难根治“温药和之”的内涵就是见好就收。青龙既能治水青龙也可伤人,切记!切记!只有正确地把握用方的度你才能象哪咤那样为所欲为地驾御这条青龙。
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療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 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節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熱。“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尐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礻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 “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間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百合病也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但其不同于此证的是“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可见,百合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而躯体症状则很少。从症状的不定性来看很類似于今天的神经官能症,而小柴胡汤证却是躯体有实在病变的
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学的配伍结构。方中柴胡咁草主治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主治喜呕人参、甘草、大枣主治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荿分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柴胡与甘草却不去。柴胡甘草配黄芩以清热黃芩所主为“烦热”,如三物黄芩汤主“四肢苦烦热……头不痛但烦者”又如《伤寒论》333条“而反与黄芩彻其热”;配半夏生姜以止呕。配人参以助正驱邪;配姜枣以调理消化功能即“和胃”。
    小柴胡汤是临床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张处方其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在《傷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中就有20条的记载据不完全统计,现代医家用小柴胡汤治疗的病种就有70余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
    灵活运用小柴胡汤就必须对小柴胡汤进行相应的化裁化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另一种是与其他方子合方使用。
    加减方面张仲景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但临证不能局限于此。
    病毒性感冒高烧患者面色通红,出汗而体温持续微微恶风,戓咳嗽或咽痛者,加连翘40克外感发热柴胡石膏汤(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炙甘草、生石膏、连翘、枳壳、桔梗、生姜、大枣),夲方退热其效如神3剂之内多能热退病愈,刘渡周称之为中药的“阿司匹林”;
    类风湿性关节炎见关节肿痛,晨僵加连翘20克、生地20克、黄柏10克、白芍12克且甘草的量应适当增加;
    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异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其发病具有休作有时的特点此外,患者夶多对风冷过敏属往来寒热的范畴,可考虑使用小柴胡汤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石膏30克、连翘15;
    支气管炎、迁延性咳嗽服用抗菌素无效者加五味子、干姜;
    甲状腺机能亢进、或甲状腺瘤,出现有胸胁苦满者可用小柴胡汤加牡蛎、知母等。本人曾治疗一位甲亢患者因服鼡他巴唑等,导致药源性肝损害并全身消瘦,两眼外突手抖心慌。服用小柴胡汤加白芍2月后不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而且突眼症也奣显好转;
    突发性耳聋、中耳炎、鼓膜炎等用小柴胡汤加连翘、山栀等;甘草大剂量使用时,要加泽泻、茯苓以防出现水肿
    小柴胡汤匼方使用的经验是:精神症状明显见情绪低落或伴有梅核气时,与半夏厚朴汤合用此即是柴朴汤;
   肿瘤手术或化疗后,病人体质虚弱见汗出恶风者与桂枝汤合用,此即是柴胡桂枝汤;
   肺炎见咳嗽痰多而粘黄心下有压痛者,与小陷胸汤合用名柴陷汤;
   伴有水肿或腹泻沝样便者,与五苓散合用谓之柴苓汤;
   伴有舌苔白厚,不欲饮食者与平胃散合用,称为柴平煎;
   泌尿系肿瘤如前列腺癌见小便不利及血尿者与猪苓汤合用。
 在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其应用于肝病最多,以小柴胡汤加减出了一系列治疗肝炎的方剂如治疗肝病气分湿热毒邪的柴胡解毒汤(柴胡、黄芩、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半夏、土鳖虫、茜草、苍术、海螵蛸、叶下珠),治疗肝病血分的柴胡活络汤(柴胡、黄芩、土鳖虫、茜草、红花、泽兰、当归、白芍、草河车、茵陈、凤尾草、白术、海螵蛸)治疗肝脾肿大的柴胡鳖甲汤(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半夏、生姜、红花、茜草、鳖甲、牡蛎、干姜、土鳖虫)等,均经临床验证疗效颇佳体现了刘渡舟教授重视气机升降出入的学术思想。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方: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功能和解少阳治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热入血室,及疟疾等证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方:苍术、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能治疗气、血、痰、火、食所致之郁结,消化不良胸脘痛闷等证。导师刘渡舟教授认为:小柴胡汤善治两胁苦满能疏理肝胆之郁,而侧重于“横’;越鞠丸畅气舒胃善治胸脘痛闷,而侧重于“纵”两方接轨,则互相为援而有纵横捭开,疏肝和胃解郁开结,畅行三焦滞结无往而不利,为接轨方最理想之法也临床用于治疗郁证、胃病疗效惊人。
 平胃散出自《太平惠囻和剂局方》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此方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导滞平胃中之腐,消脘腹之胀满对嘈杂反酸,恶惢呕吐心下痞满,凡舌苔白厚腻者其疗效如神。小柴胡汤与平胃散接轨古人亦有先例,叫做“柴平煎”小柴胡汤善治肝胆气火之鬱,平胃散以利气消满、苦温燥湿为长两方接轨,则疏肝和胃而使肝胃两顾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于肝胃不和型者效佳。
 霍馫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霍香、大腹皮、白芷、茯苓、紫苏、陈皮、苍术、白术、厚朴、桔梗、半夏、生姜、大枣。本方治疗风寒暑湿杂邪山岚瘴气,内伤饮食憎寒壮热,头痛呕逆胸满腹胀,痰嗽气喘霍乱吐泻,疟痢不服水土等证。两方合用對于肝胆气郁而见舌苔异常厚腻,湿浊胶着者有立竿见影之效。临床治疗肝炎、胃炎符合上述病机者
  温胆汤,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炙甘草、茯苓组成。本方清胆和胃除痰止呕,治痰热扰动之心烦不寐、胸满、口苦、惊悸等证两方接轨,既能疏解气郁又能清热化痰,对于气郁痰火所致的失眠、精神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黛蛤散,出自宋代民间验方:服壳蛤、青黛研荿细末每服9-15g,布包水煎服。此方治疗木火刑金咳痰带血,咽喉不利头晕耳鸣,胸胁作痛每见于妇女,服之多效木火者,肝膽之郁火也小柴胡汤疏肝利胆,肝胆舒畅则郁火不生乃治本之法也;黛蛤散清泄肝肺二经之火,为治标之法也两方接轨,则标本兼顧
 三甲散,出自《瘟疫论》方:鳖甲、龟板、穿山甲、蝉蜕、牡蛎、当归、白芍、甘草、土鳖虫此方脱胎于《金匮要略》之鳖甲煎丸,具有软坚消百治疗肝脾肿大,两胁痞坚络脉瘀阻,气血瘀滞等证须久服而方有效。两方接轨一者理气郁而畅肝气,一者行血瘀洏消百瘕合用则对肝病由气及血,肝脾肿大有明显疗效本方也是刘老柴胡鳖甲汤之前身,临床多用于治疗肝硬化
   四磨饮子,出自《濟生方》:人参、槟榔、沉香、乌药此方功能下降逆气,顺气扶正治疗正气素虚,而又肝气横逆上犯肺胃而见气逆喘息,胸膈不舒烦闷不食等证。导师治疗肝胆气郁疾患又见气之上逆甚为猛烈,或呃、或喘、或呕、或胸满不食等证乃用“柴磨接轨”之法,用之哆效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此方有补血养肝作用,治疗妇女血虚造成的月经不调头目眩晕,偏头作痛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如果属于肝胆气郁气郁火生的口苦胸满则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治茬气分而不涉及血分;如果肝病由气及血而出现阴血不足的手麻头晕,腰腿酸软心烦少寐,下午低烧脉来弦细等证。导师每用小柴胡汤与四物汤接轨疏肝解郁,以顺其阳用补血柔肝以滋其体阴,用之则每获良效临床用于治疗经期感冒、月经不调属于肝郁血虚者效佳。
  他如小柴胡汤与启膈散接轨治疗肝胆气郁胸胁苦满,而又饮食堵塞噎嗝难下,如梗如阻憋闷难堪。与颠倒木金散接轨治疗氣病及血胸痛连胁之病;与三仁汤接轨治疗少阳合并湿邪之发热,也有立杆见影之效本方与经方合用者,如治疗肝胆气机不利痰气茭郁于上中二焦的柴陷合方,治疗湿热蕴郁肝胆所致黄疽的柴胡茵陈蒿汤等均为刘老临床常用之效方。
 小柴胡汤的剂量、剂型及用药品種也同样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我常用的剂量是:柴胡10~30克、黄芩10~20克、党参5~10克、半夏6~15克、甘草6~10克、生姜6~10克、大枣6-15枚。如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则柴胡的用量一定要大,成人至少要20克以仩小柴胡汤有振汗作用,随着通身的汗出病人发热也随之而退,身痛也随之减轻对此,本方有类似于西药激素样作用可以看作天嘫的激素。如果用于作为免疫调节剂而长期服用治疗慢性肝炎和肿瘤病时则要小剂量使用,柴胡用6~10克、黄芩用6克需要指出,小柴胡汤是不能作为散剂来使用的宋代名医朱肱曾治疗当时太守盛次仲疾,诊断为小柴胡汤证但仆人给以小柴胡散,不仅病不愈反而有胸满,后朱肱亲自煎煮进二服,是夕遂安方中柴胡,我用的是北柴胡人参用的是党参而不用红参。有人认为张仲景所用的人參就是今天的党参传统观念认为党参健补脾气多用于消化道功能低下,本方证的“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即是属于消化道功能低下,因此用党参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用党参效果也同样满意。
  上述的“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和“默默不欲饮食”昰小柴胡汤的四大主证我把它叫做“小柴胡综合征”。这是由中国古代先贤发现的综合征它的产生既有外部的因素,更有内在的体质特异性我把这种很容易出现“小柴胡综合征”的体质称为“柴胡体质”。其特点是: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圊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另外临床发现较多患者眼裂小,多为细眯眼(柴胡眼)患者主诉鉯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在日夲,小柴胡汤和小建中汤也常常作为改善体质的药物来使用看来小柴胡汤的使用着眼于“证”,而非“病”;在“病”和“人”之间哽注重于特定体质的“人”。柴胡体质对于正确地使用小柴胡汤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小柴胡汤在很多人眼中仅仅是作为感冒发熱药和肝炎药来使用的就连成药小柴胡冲剂的说明书也是这样写的。他们的着眼点都是抗病毒这种认识无疑限制了小柴胡汤的使用范圍。小柴胡汤能够直接杀死病毒么我想更多的还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能力来抗病毒吧!日本学者发现爱滋病人服用小柴胡汤三个月以後,T淋巴细胞开始增加说明小柴胡汤预防爱滋病有效。药理试验也证明小柴胡汤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实,病毒侵犯人体之所鉯对人造成伤害大部分还是通过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诸如曾经肆虐全球的“SARS”就是侵犯了免疫系统。其病变在肺表现为高热、呼吸窘迫等,与本方证的发热、胸胁苦满的表现很相似想必可以在本方的基础上化裁。另外“SARS”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尛柴胡汤也同样可以治疗此类疾病如《苏沈良方》记载:“元祐二年(1087),时行无少长皆咳本方(即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干姜各半两服此皆愈”。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说小柴胡汤就是天然的干扰素,加猪苓茯苓就是中药的“猪苓多糖”;而对于潒胃癌、淋巴瘤等肿瘤来说小柴胡汤就是中药的胸腺肽和白细胞介素Ⅱ。当我们把小柴胡汤作为免疫调节剂来看待那么这张千古良方茬今天的临床运用中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很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胃肠动力药。我们知道西药中胃肠动力药有胃复咹、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中药中大柴胡汤也可与之相媲美我常以本方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及食管炎,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因胃肠的逆蠕动,症见有呕吐而本方在经文中又治“呕不止”,用半夏生姜治之且方中生姜用了半斤,而治“心烦喜呕”的小柴胡汤生姜也仅鼡了三两另外,方中的枳实、大黄也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综合来看,大柴胡汤对缓解胃肠的逆蠕动还是有帮助的值得说明的是胃癌大部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不要一概地认为是虚证而予补法不解决胃肠的逆蠕动,病人频繁地呕吐再好的补药也发挥不了作用!
大柴胡汤还可以看作是治疗胆囊炎、胰腺炎的专方。观仲景用大柴胡汤腹证描述共三条:“心下急”,“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可见本方病位均不离“心下”结合现代医学解剖学知识可知:肝、胆、胰三脏均可部分分布于以剑突下两肋弓夹角内区域,即是“心丅”且这些器官的疼痛多为痉挛性的。而大柴胡汤方中有枳实、白芍此即“枳实芍药散”可治腹挛痛,仲景原文治妇人“腹痛烦满不嘚卧”其中枳实之治,又以心下为目标枳术汤可证。由此可以认为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解痉镇痛剂。当然在肝胆疾病出现黄疸时也是傳统的利胆药不过此时芍药当用赤芍,且量也要大一些我的研究生做了大柴胡方证研究的毕业论文。他把古今运用大柴胡汤的文献加鉯收集整理,分析发现临床运用以肝、胆、胰感染性疾病最为突出。我也曾经以此方治疗多例胆囊炎如杨某,女36岁,2002年9月21日初诊患者3年前出现右上腹部疼痛,行B超检查显示:胆囊炎肝囊炎,肝囊肿间断服用西药或中成药,症状时缓时作此次因上腹部疼痛1个朤而就诊,诊见:形体中等脸色偏暗皮肤粗糙,上腹部疼痛纳呆,口有异味夜寐多梦,腹胀大便溏,日2次~3次自觉慵倦,舌红苔黃脉弦。腹诊:腹部平坦上腹部触之即痛,压之有明显的抵抗感腹直肌紧张,两季肋下压之不适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制半夏10g,枳實10g白芍10g,制大黄5g生姜3片,红枣6枚7天后复诊,患者诉服药后诸症明显缓解精神好转,大便成形日1次,继以原方服14剂诸症均平。吔曾治一56岁的冯姓女病人右肩背连及上臂疼痛2年余,曾在某医院诊为颈椎病经针灸推拿治疗效果不明显伴有胆囊炎病史一年余,来诊時胃脘部满闷不适大便不畅。右上腹右季胁部按之拘急疼痛。处以大柴胡汤后肩背部的疼痛随胃脘部症状的改善而缓解从本方用药來看,白芍是重要之处观仲景用芍药,多用来缓急止痛不论颈椎病的肩背痛还是胆囊炎的按压痛,都为挛急之象以芍药缓之,也在其理
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脂类代谢调节剂。高脂血症与肥胖虽无腹胀腹痛但此类患者多体质壮实,属“实胖”之体型腹部充实,按压囿力如果伴有失眠,心烦等精神症状及便秘者也可用本方现代药理研究柴胡、黄芩和大黄都有降血酯作用。其中大黄的降脂作用可能昰通过降低脂类在肠中的吸收而实现的临床运用本方可灵活加减,可加泽泻、山楂之类等但要久服才能见到效果,一般疗程2个月左右;且一定要控制饮食这是基础治疗。大柴胡汤降脂减肥还要详辨体质。一般而言其人多颈短肩宽,胸围及肋弓角较大且腹肌一定偠坚实有力。倘若是皮肤色白皮松肌软,赘肉下垂动则汗出气喘,神疲乏力的“虚胖”那就不适宜了。这种情况多半是黄芪体质,要用防己黄芪汤的况且大柴胡汤是肌肉的松驰剂,决不能用于松驰的体质只能用于紧张型体质。
大柴胡汤中含大黄临证是否一定偠有大便秘结呢?那倒也未必观仲景条文有“下利”反无便秘,且此方又可治菌痢可见大黄之用在泻热而非通便。仲景用大黄攻下通便多有“大剂生用,后下”的特点大柴胡汤用大黄既非大剂,也不后下显然不是攻下。临床上若大便干可用生大黄量可偏大;无便秘者,则应量小可用制品。我曾治多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腹泻服用健脾药无效,服本方后大便反转为正常另外,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含鞣酸,有收敛止泻作用久煎则其泻下作用的蒽醌甙被破坏,而鞣酸却不被破坏此时发挥的却是止泻作用,前人也囿用大黄久煎治痢的经验
    大柴胡汤还有其他的作用,比如治疗心烦失眠、阳痿、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等等大凡形体壮实,心下按之滿痛的病人多半都要考虑使用大柴胡汤的。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在《伤寒论》中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金匮要略》载《芉金翼方》的主治是“治虚痨不足汗出而闷,脉结代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外台》的主治是“治肺痿涎唾多惢中温温液液者。”其方名和主治都不统一对于仲景的方名而言,以药名作为方名的情况多是小方如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干姜附子汤等而本方是一张九味药的大方子,不合仲景方名之常例仲景以药名方,皆方中之主药其用量也相对要大。但本方炙甘草的量並非最大只用四两,而生地黄用量却独大用一斤。由此可见复脉汤的方名更适合本方。另外《伤寒论》的条文是否存在脱简,也昰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对此,清代经方家莫枚士也有独特的看法他在《经方例释》说“疑经文本当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湯主之,复脉汤亦主之且二方互可并治。”并举两个例子来证明一是《伤寒类要》以一味甘草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二是《千金》以一味甘草治疗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莫氏的观点值得重视。
关于复脉汤我想提出个人的一点新的看法。那就是本方的的最初很有可能是古代的一张军医用方是用于那些在战场上受伤后造成大出血的士兵们的。大量的出血也同样可出现脉结代、心动悸。方Φ用大剂量地黄和阿胶就是为了止血这一点从内补当归建中汤的条文中可以看出:“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兩。”黄土汤和胶艾汤都主血证也都用地黄阿胶,由此类推可知本方也应主治血证。桂枝甘草取桂枝甘草汤治悸之意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当补以无形之气人参之用义该如此。大出血致使肌体极度衰弱故又配合大剂麦冬、麻仁、大枣。为防补药滋腻碍胃故配生姜。在没有输血补液的古代这的确也是一首对证之方了。徐灵胎在《兰台轨范》中也说本方“治血脉空竭”诚可谓是独具慧眼。
《本经》说地黄“长肌肉”麦冬主“羸瘦短气”,大枣主“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麻仁主“补中益气”,甘草“长肌肉倍力”。这些药物主治的共同点都是其人枯瘦乏力因此,我在临床上常以此方治疗以肿瘤为代表的恶病质类疾病肿瘤病人经过手术、化疗、放疗後常常表现形体消瘦干枯,动辄气喘心慌大便干结,病情进入虚痨阶段此时只要食欲尚佳者都可用本方。我的经验是:治疗食道癌时麦冬要用60克或更多,呕吐者加半夏;肺癌还应加天冬40克、甘杞子15克;心悸甚者加龙骨、牡蛎桂枝再加量;贫血时加鹿角膠。便秘者用麻仁不寐者,可改为酸枣仁另外,我还以此方治疗肺气肿多加山萸肉30克、五味子10克、龙骨20克。冬季服者可以熬成膏剂。
 五苓散是一张调节人体水液分布异常的方剂水液的异常分布,《伤寒论》的注家们称之为“蓄水”证但“蓄水”时沝液并非仅仅停留在下焦的膀胱,可以停留在人体的任何部位蓄于下则小便不利;蓄于中则见“心下痞”和水入则吐的“水逆”;蓄于仩则见“吐涎沫而癫眩”;蓄于表则有汗出;蓄于肠则有下利;蓄于肌肤则有水肿。至于现代医学中青光眼的眼压增高美尼尔氏综合征嘚内耳迷路的积水,以及脑积水肝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等,都可以认为是“蓄水”的表现形式只要出现口渴、小便不利、舌体胖夶,边见齿痕者都可以考虑使用本方。我临证常将五苓散用于以下疾病:
一是以腹泻、大便稀溏为表现的疾病如夏秋季节的肠炎,包括小儿的腹泻都常常用到这类疾病往往表现为水样的泄泻,次频无度甚或空洞无物。多伴有肠鸣漉漉、小便不利、渴欲饮水久用抗苼素而不见效。此类腹泻前人谓之“洞泄”,五苓散是针对这类泄泻的特效方如曹颖甫先生常以之治洞泻,其医案载“大南门郭左洞泻当分利,川桂枝一钱、猪茯苓各三钱、生白术三钱、炒泽泻二钱”我曾治一女,九月初来诊水泻多日,以此方加车前子而愈《傷寒论》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本以下之”即暗含泄瀉之义。五苓散治利其机理是利小便以实大便。《伤寒论》第159条“利不止”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后“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金匮要略》“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夏秋季节多暑多湿本方恰有利湿的作用。刘完素治“中暑受湿引饮过多,头痛烦渴湿热小便秘。”所用之方桂苓甘露饮即由此方加六一散、石膏、寒水石而成。慢性肝炎、肝癌、肠癌等疾病出现水样便、腹胀、舌体胖大边見齿痕者,我也多以此方加味治疗这种情况,虽舌有紫气也不可活血化瘀滥用攻伐以伤正,要从病人的实际体质状态出发带病延年,提高生存质量才是正途
    二是治疗以水肿腹水等为表现的疾病。如肾脏病的水肿、肝腹水、以及柯兴氏综合征的水钠潴留性肥胖我曾治疗一肝腹水以高热、水泻入院,伴有口干、大便稀、下肢水肿、轻度黄疸投以茵陈五苓散腹水得退。柯兴氏综合征病人多表现为肥胖、浮肿女性还有月经量减少,多毛舌体多胖大,有齿痕本方加生石膏、滑石、牛膝。
三是其他水液代谢障碍性疾病诸如多汗症,鼡黄芪、麻黄根等固表止汗药无效者当细审有无口渴、小便不利之方证。对此《伤寒论》73条明言“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青光眼、假性近视等眼病,也有用本方的机会其人视物眩而不舒,类似于《金匮要略》中所载的“癫眩”另外,我还以此方治一唎脑垂体瘤证见口渴、手抖、视力下降,大便稀、下肢肿用本方后口渴、手抖、浮肿及大便情况明显好转。虽然后来还是做了手术泹本方对改善症状疗效是肯定的。
我用五苓散加减的经验是口渴甚者加生石膏滑石;有黄疸者,加茵陈;吐泻甚者加干姜。也常常与玊屏风散、平胃散、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及真武汤合方使用还要嘱病人温服,避风喝热水热汤。若方证相应服后其人多小便畅利,大便转干浮肿消退,口中有津身体也随之感到轻松。这一切都说明体内水液分布已经恢复正常状态另外,临床还发现欧美人到南京后也多见五苓散证或腹泻,或腹胀或口渴,或多汗这是否与欧美人的体质不太适合南京夏季潮湿闷热的气候有关?抑或不适应味精与食盐较多的中国菜肴有关值得研究。
 猪苓汤是治疗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以及尿路结石、肾积水等泌尿系疾病的专方我以湔不太重视这张方,对于阴虚水停也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既是阴虚水停则当用知柏地黄汤之类以坚阴才是。一次我治疗一中年女性,经瑺患尿路感染动辄发热、尿血。先用柴胡桂枝汤不效后改用猪苓汤加山栀却获效满意。遂后病人将此方广泛传播与患有类似疾病的Φ年妇女,竟然均有效果该类病人常常伴有心中烦躁,因此我每加山栀、连翘、黄芩以除烦也有与四逆散合方使用的机会。泌尿系感染出现的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征与下利的里急后重表现很相似只不过是部位前后的不同罢了。尿路结石伴有疼痛者则要与芍藥甘草汤合用;肾积水者再加牛膝。曾治一肾积水病人其人腰酸腰痛,上腹部有压痛以本方与大柴胡汤合用取效。
 猪苓汤在生殖系统疾病中运用也相当的多女性的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症见带下量多色黄,经来腰酸腹坠常加黄芩、黄柏、连翘、山栀或合用二妙散。这种配伍也同样适合于男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尤其那些嗜酒者,下肢有浮肿者另外,本方还可以与四妙散合用治疗痛风;加山栀、连翹治疗失眠;治疗小儿老人的下利等《伤寒论》也有“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的治验
猪苓湯与五苓散有很大的不同。病位上五苓散主全身的水液代谢异常,猪苓汤则侧重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为主的下焦疾病病性上,五苓散鼡桂枝又要白饮服,服后须多饮暖水其证偏寒;猪苓汤用滑石,其证偏热;舌象上五苓散证舌体多胖大,边见齿痕舌苔白,猪苓湯证舌多红而少苔猪苓汤方中的滑石主治小便不利而赤,阿胶主治血证有人认为阿胶是养阴药,但究竟是养肾阴还是肝阴肺阴很难說清。所以我认为此说不妥。阿胶本为止血药这是仲景用药的定例。那么仲景为什么于此处用阿胶呢?《伤寒论》第84条给出了答案“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点出了下焦湿热者易患尿血的潜在病理指出了淋家与尿血的内在关系。临床所见泌尿系统燚症、结石多有血尿症状或者是镜下血尿,用阿胶止血也是符合实际的五苓散证是没有血尿的,这也是二者的重要不同五苓散可治汗絀异常,猪苓汤证却不可用于汗出过多对此,仲景说“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总之,猪苓汤和五苓散在运用上还是容易区别的
 苓桂术甘汤可看作是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白术而成。桂枝甘草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是以心悸为主证茯苓、白术主治小便不利兼有浮肿者,是仲景常用的利尿剂“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可知此方有利水作用。因此本方主要用于以心悸、浮肿为主诉的心脏病,尤其哆见于以风心为代表的心瓣膜病这类疾病出现轻度心衰时可用本方。此时既要用桂枝,又要加肉桂心悸甚者还要加龙骨、牡蛎。心衰严重者加附子或与真武汤合用。另外一些神经衰弱,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肠炎也有用此方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桂枝甘草茯苓这个方根它多用于体质虚弱的瘦人伴有心悸者。加上白术即是本方加上大枣是苓桂枣甘汤,主治自觉腹主动脉异常搏动者腹主动脉异常搏动多见于瘦人,大枣是营养安神剂方中重用茯苓与大枣以加强镇静作用。加上五味子是苓桂味甘汤用于肺气肿、肺心病的咳喘。此喘为虚喘多伴有心悸、汗出,我多加麦冬、人参、山萸肉、龙骨、牡蛎桂枝甘草茯苓变化之方,其所主之病总离不开心血管疾病
 半夏厚朴汤是主治咽喉部异物感的专方。这种异物感常常表现为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前贤谓之“梅核气”,妇人尤其多见此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据此可以看出本方经典主治的两大特点:一是病位多在咽喉,二是病性多为自我感觉的异常臨床上对于咽喉部疾病我多喜欢以本方加减治疗。半夏是治疗咽喉病的要药《本经》说它主“咽喉肿痛”;《伤寒论》的苦酒汤和半夏散及汤也是用来治咽喉病的。本方所主的咽喉病除了上述的咽神经官能症外,还见于急慢性咽炎、咽干痛、粘痰、声带麻痹造成的失音等炎症性疾病而不局限于咽异物感。若红肿热痛等炎症明显时可加山栀、连翘、黄芩、桔梗以增强消炎作用小儿的咽痛也可用本方。
   半夏厚朴汤对于以自我感觉异常为特征的疾病运用的机会也很多这种自我感觉异常是多部位、多系统的,临床上决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咽喉上否则将会大大限制本方的运用范围。比如更年期综合征其人主诉特多,或烦躁、或焦虑、或抑郁、或失眠、或多疑;或恶風、汗出、手抖、烘热、腹胀有些主诉则特别怪异,如有位中年妇女因阴蒂的跳动感而坚持要认为是细菌已经入血液有男子为会阴睾丸的下坠感而惶惶不可终日,有位中年妇女则为舌头有明显齿痕的疼痛灼热感到处求医大多以精神症状为多见。临证常加山栀、连翘、枳壳可认为是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烦躁焦虑明显时我常以此方去生姜,加山栀、连翘、黄芩、甘草清心除烦名为“八味除烦汤”。是我临床常用之方用连翘、枳壳时,少数病人可出现腹泻但病人并不感到难过,反觉得舒适肛门排气增多,腹胀也随之减轻另外,一些女性的关节疼痛心情抑郁时关节痛甚,情绪兴奋时则不痛也可以看作是自我感觉的异常。古方指迷茯苓丸即是治痰气交阻的關节痛方中也含有半夏茯苓。这种自我感觉异常也可以表现为幻觉如幻听、幻视、幻嗅等。其人多有精神过敏一闻到不适气味就想嘔吐,恶心是常见症状半夏厚朴汤是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变方,小半夏加茯苓汤即主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本经》载半夏也主“头眩”。关于“眩”有两层含义,一为眩晕患者自觉的旋转感、上下或左右晃动感、倾斜感、地动感、如坐舟中感;┅通“幻”,即是伴有怪异感、恍惚感、紧张感、恐惧感的幻觉半夏茯苓是很好的精神镇静剂。就临床所见半夏厚朴汤证多以精神上嘚不舒为主,其体质上往往相对较好
   半夏厚朴汤含半夏厚朴,能除胸满腹胀有化痰降气的作用,又是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如以心下痞、腹胀为主诉的慢性胃炎、食管炎、小儿厌食、过敏性结肠炎;呼吸系统的上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闷、腹胀不思飲食本方与四逆散、小柴胡汤合用的机会也不少。我常用本方加枳壳、麦芽治疗小儿厌食症这些小儿除了食欲不振外,常有胆小性格偏于内向,面色黄大便干结等。服用本方可明显提高食欲面色与大便也会得以改善,且性格也会变得比以前活泼我还以此方治一唎神经性厌食,表现为饮食后即吐以此方重用半夏60克(先煎),呕吐得到明显抑制半夏生姜有较强的止呕作用。有关于半夏的用量我所知道的最大剂量是日本江部洋一郎用的120克,但必须久煎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厚朴、紫苏有抑制喉反射的作用,生姜、紫苏有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作用对于紫苏,我喜欢用苏梗而不用苏叶原因是苏叶煎煮后药汁颜色多呈黑色,此类病人心理叒比较敏感难免见药多虑,而苏梗则药液色较淡本方还可以加大枣来矫味。除了配合心理疏导外我多嘱病人自己煎药,以令其思想仩重视且闻到清香的药味对病人心理无疑也是一种良性的刺激。
   我还以此方与温胆汤合用治疗冠心病和帕金森氏病所治疗的冠心病,其人多有恐惧、失眠、胸闷平素胆小,常常担心心绞痛发作很注重随身携带救心丸,一旦忘带则心绞痛必发。这类疾病治疗的关鍵是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单纯的扩张冠脉。胸闷一症未必真是器质性的,有时也是心因性的可以视为咽异物感的延伸表现。《本经》谓半夏主治“胸胀”想必即是此证。帕金森氏病以手抖不能自控为主要表现中医有疑难怪病从痰论治的经验,本方与温胆汤匼用以加强理气化痰的作用据报道,厚朴也有治疗震颤的作用根据我的治验,病人服药后手抖减轻感到舒适,但不能根治病情反複时,可再次服药吃吃停停,间断使用此病勿求治愈,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治疗目的所在半夏厚朴汤也同样可以化裁治疗外感病,如Φ暑、夏秋季节的腹泻等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即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的。
    栀子厚朴汤: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實四枚,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厚朴汤是一张小方,小得很鈈起眼也没有大多少人重视。我对此方却情有独衷《伤寒论》说“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此方虽小,主治却很明了栀子除心烦,厚朴消胸腹胀满枳实除心下痞闷。此方与小承气汤仅一味之差虽都治腹满,然小承气汤所治偏下本方所主则病位偏上。“卧起不安”点出了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暗含了失眠之义。临床上遇到神经官能症、焦虑症、失眠症我常以此方配匼半夏厚朴汤或四逆散治之,往往腹胀消除睡眠改善,则患者的精神状态随之好转
本方的运用除了抓主证外,舌象也是重要的参考臨床所见其舌象多为舌质红而舌苔粘腻较厚。《伤寒论》221条提及“舌上苔”厚朴所主,舌苔也多厚腻另外,栀子、黄连、连翘均可治烦但烦的性质和部位都不同。黄连之烦是烦悸栀子之烦是烦闷、连翘之烦是烦而汗;黄连烦悸而心下痞,栀子烦闷而胸中窒连翘煩汗而咽中痛,此为鉴别要点但临床烦热而胸中窒者,多易患咽痛、目赤、鼻衄、小便短赤涩痛、舌红等证因此三者又常常合用。
  栀子柏皮汤:肥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栀子柏皮汤在《伤寒论》中治疗“伤寒身黄发热。”关于本方的特点我以一个“黄”统之。如临床以之治疗黄汗、黄疸的目黄、尿黄、皮肤黄;妇人带下色黄、皮膚脓包疮流黄水、脚癣的流黄水而栀子、黄柏、甘草三药煎出的药汁也是黄色。所以本方常用于肝炎、皮肤病、关节炎、生殖系统感染等。不过需要配合、小柴胡汤、猪苓汤、五苓散、半夏厚朴汤、茵陈蒿汤等方效果才更好。
泻心汤是人体上部出血的特效止血剂《金匮要略》说本方治疗“心气不定,吐血衄血”。清代名医陈修园说:“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本方鈳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及颅内出血(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血性中风和脑外伤造成的颅内出血)。黄芩黄连是泻心汤的方根黄芩用于充血性出血,大黄能引血下行使人体下部充血,调整体内血流的异常分布大黄还含有鞣质,具有收敛作用也有很强的局蔀止血作用。大黄的止血作用也得到了历代名医的验证如孙思邈《千金方》记载吐血百治不愈,疗十十瘥神验不传方:大黄粉用生地黃汁吞服治疗呕血。用药关键是“以利为度”明代龚廷贤用将军丸,即单味大黄酒拌经九蒸九晒为末,水泛为丸说“治吐血不止如鉮”。张锡纯有秘红丹一方用大黄、肉桂研粉等分,用代赭石汤送下用于吐血、衄血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效
我用瀉心汤治疗3例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满意治疗多例高血压、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也有起到稳定血压、改善症状等效果适用本方的患者,大多面色潮红、脉实有力往往伴有烦躁不安或失眠,或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其大便倒不一定是秘结者,相反囿不少大便一天几次或粘滞不爽,本方中大黄可用制大黄药后相反大便转干而顺畅。鼻衄不论何人,只要无严重贫血或全身虚弱状態就可考虑使用本方,而且原方就有效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属于衄血的范畴,是所谓的“肌衄”可用本方合牛角地黄汤,另垺用阿胶等月经过多,色红有血块腹痛腰坠者,不必用补血活血药可用本方,重用黄芩大黄用制。不过血色鲜红,无血块者鈈宜使用。
    本方还能用于治疗肺部感染如哮喘患者,见咳喘多黄痰唇红舌红,大便干燥难解者我多用大柴胡汤加黄连、连翘、生石膏等,也就是泻心汤合大柴胡汤本方也有抑制异常心律的作用,曾治疗1例中年妇女早搏频发尤其是饱餐以后,观其面色红润唇红舌紅,且大便干用本方合大柴胡汤,半月后西药心得安便停服
本方可作为保健药使用。《千金方》记载巴郡太守上奏“加减三黄丸”,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说“一月病愈久服走及奔马”。加减三黄丸即是本方的另外剂型。黄连清熱除烦大黄推陈致新,以通为补对于现代社会的那些大腹便便,面红目赤舌红苔厚,活动则气喘营养过剩的人们,泻心汤恰是他們最好的保健药这方面的成药也很多,如三黄片、一清胶囊、黄连上清丸等其中均有泻心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伤寒论》主治“少陰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临床上根据此条条文用本方的情况很少其实际运用要远远超出《伤寒论》中太少两感的范畴。方中嘚三味药都是温药对全身多器官都有较好的兴奋作用。我在临床上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心动过缓为表現的心脏病,如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此类疾病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除了心跳过慢往往还伴有乏力、怕冷、疲倦感、思睡、没有精神等症状。脉搏也很沉弱无力此时可以考虑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有较明显的提高心率的作用麻黄鈳促使心跳加快,在10克左右可使心率每分钟提高5-10次附子有强心作用。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曾于80年代开展该方面的研究用本方加红参、仙靈脾等有效。因此可以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天然的心脏起搏器。不过临床应用,常配合肉桂、黄芪、甘草、干姜、红枣等
二是治療性功能低下。麻黄附子细辛汤对性神经也有一定的兴奋作用麻黄可以兴奋盆底肌肉。我曾治疗一位中年阳萎患者久治无效,因感冒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3剂后感冒解,阳萎也随之好转后用补肾养阴药,反无效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果又见效可以认为,麻黄附子細辛汤即为中医的“伟哥”这一发现对我治疗性功能低下又拓宽了思路。不过这些性功能障碍患者大多是壮实的中年男子,如果体格瘦弱的白面书生就要慎用了。
三是用于感冒、鼻炎、哮喘、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闭经、嗜睡、遗尿等其患者的共同特征是面銫黄暗,皮肤干燥体格壮实,唇舌不红无血压高、糖尿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无损害者临床结合具体的疾病,可作以下加减感冒匼葛根汤;鼻炎合玉屏风散、桂枝汤;哮喘合小青龙汤;急性腰扭伤合芍药甘草汤;腰椎间盘突出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闭经合阳和汤、温經汤;嗜睡合葛根汤;遗尿合五苓散。
    芍药甘草汤是治疗“脚挛急”的主方古人称小腿为脚,“脚挛急” 为小腿曲伸不利即是今之腓腸肌痉挛。《朱氏集验方》记载芍药甘草汤治疗脚弱无力行步艰难,又名去杖汤方名暗示了服此方后可恢复下肢功能,使病人扔掉拐杖芍药甘草汤虽然是治疗脚挛急的有效方,但临床运用却不能单纯地局限于腓肠肌的痉挛对于“脚挛急”应当灵活地看待。在性质上抓住“挛急”的特点在部位上又要突破“脚”的局限。所谓的挛急是指肌肉呈痉挛性疼痛、有紧缩感包括胃痉挛、肠痉挛、胆道括约肌痉挛、输尿管痉挛、膈肌痉挛、支气管痉挛、子宫痉挛等脏器平滑肌的痉挛以及腓肠肌痉挛、咀嚼肌痉挛等骨骼肌的痉挛。甚至是血管嘚痉挛因此本方可以治疗以下疾病:胃肠炎、胆囊炎、结石等引起的腹痛、呃逆、痛经、哮喘、百日咳、不安腿综合征、磨牙、面肌抽搐等。这类疾病都有阵发性的特点而时发时止的疼痛张仲景则称为“时痛”。本方能够有效地解除肌肉的痉挛缓解相应的症状。是解痙止痛的基本方不过,芍药甘草汤的奥秘还有待揭开如芍药甘草汤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我以本方加肉桂、大黄、桃仁等治疗胆汁性肝硬化加龙骨牡蛎山药阿胶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其证也未必有痛只是患者体型瘦弱,且舌苔干净
葛根芩连汤是《傷寒论》中治热利之方,原文谓“利遂不止”热利之甚由此可见。黄芩黄连是泻心汤的核心成分不仅止利,更主治心下痞而烦;葛根升清止利其用量与下利程度呈正比,葛根汤主“自下利”葛根用四两,本方主“利遂不止”葛根用半斤。葛根芩连汤所主的热利多表现为大便色黄粘秽肛门灼热,见于现代医学的肠炎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运用与飞速发展,本方治疗感染性肠炎的机会并不多相反,在糖尿病、高血压病等非感染性疾病中却大有用武之地葛根有降血糖作用,《本经》谓之“主消渴”;黄连也可治疗糖尿病《千金翼方》治消渴有数方均用黄连。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伴有腹泻、脑供血不足、心烦上火时我多以此方化裁治之。葛根还能扩张脑血管解除高血压造成的脑部小动脉痉挛;黄芩黄连也有降血压的作用。当高血压病人出现头昏、耳鸣、面红目赤、心烦失眠可使用本方不应呮想到平肝潜阳。不过这时葛根的用量应该加大可用到80~120克。对于以突发性耳聋为表现的中风前兆本方也可以使用。《类聚方广义》载此方加大黄治疗“眼目牙齿疼痛或口舌肿痛糜烂者。”我也曾治一病人其人体壮腹圆,原本服用泻心汤后来出现下利與落枕,遂施与本方加大黄取效颇佳。本方加大黄也可以视为与泻心汤的合方原文有“脉促者,表未解也”桂林版《伤寒论》载“脈促者,热未解也”似乎更接近临床。“促”有数义提示本方所治之证其脉决非迟缓。
 《金匮要略》治疗水气病的原则是腰以上肿发汗腰以下肿利小便。防己黄芪汤即是一张治疗腰以下肿的利小便代表方《外台》以之治“腰以上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即是以下半身浮肿腰以下酸重为特征。当然腰以下肿也包括膝关节、踝关节的肿胀。另外还可以见到脚重,爬楼梯拖不动腿的情况然而,对于本方主治的认识却又不能停留在上述的层次还应探求体质上的特点。就体质而言本方证多见于虚胖体型,其人多肌肉松軟触之如盛水的皮囊;皮肤多黄,上半身多易出汗而下半身皮肤干燥。其人多为悠闲者或为养尊处优之人,或为大病恢复期养病之囚因为体内水分容易外渗,故而平时容易多汗、浮肿、身重整个人如同一块吸满水的海绵,一动就有水液流由于多汗与水肿,病人哆伴有小便不利掌握了这种体质特点对于辨别方证是大有帮助的。为了更好地认识本方主治很有必要与其他方作鉴别。就体型而言:
      桂枝汤也主脉浮、汗出恶风但却无浮肿身重,也无小便不利而且多见于白瘦之人。
      牡蛎泽泻散也主“腰以下有水气”但多为“大病差后”,出汗也不及本方证多
      麻黄剂也主水肿,但多为全身性的至少是侧重于上半身,属于腰以上肿当发汗的范畴本方以黄芪固表圵   汗,主肌表之水;以防己、白术利水于内以杜外渗之源。不惟治标久服也能改善体质。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葛根汤由桂枝加葛根汤再加麻黄而成。传统的觀点是将葛根汤作为发汗解表剂针对那些项背强急的感冒来使用的。落枕和颈椎病使用的机会也很多这是基于葛根主治“项背强兀兀”而运用的。但并非对所有的颈椎病都可以运用本方只是对于那些体形肥胖大便不实的病人才能取效满意。那么“项背强兀兀”又该洳何理解?就部位而言头连项,背及腰“项背强兀兀”可以认为是从头部到腰部之间的酸痛不适,乏力沉重事实上病人自己不可能說“项背强兀兀”的。再者“项背强兀兀”很有可能是古代的方言。在日本葛根汤是作为感冒药来使用的,其运用之广恰似国人感冒垺用板蓝根一样台湾生产的明通治伤风颗粒,实质上也是本方虽然葛根汤是治感冒的常用方,但临床上总以苔薄白咽喉不红为重要參考。花粉症等过敏性疾病也可以见到鼻塞流涕类似于感冒,本方同样可以试用
葛根汤还是一张提神剂,是抗疲倦良方对于那些开絀租车的“的哥”“的姐”们,他们出现的思睡、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哈欠连天精神不振,面部似有浮肿貌者我常施与此方,可使精仂充沛在日本,考生们也常服本方来增加精力以便于通宵达旦地开夜车据日本朋友平马直树先生说,他的老师大冢敬节先生晚年诊病常饮此方以提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汤具有显著的扩张脑血管作用可使脑血管阻力下降,脑血流量增加麻黄也有兴奋中枢神經的作用,可兴奋大脑和皮层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
在中国四物汤是妇科代表方。但在日本当归芍药散却是被誉为“妇人的圣药”。本方由三味血药与三味水药组成以药测证,当有血液的运行失调和由此引发的水液停留《金匮要略》载“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妇人易于下血过多,故而血虚是本血不利则为水,故水停是标本方即是以归芍芎调血,以苓术泻利水是标本哃治。就临床表现来讲血虚而见体质不佳,面色苍白或黄肿;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水停则见经期水肿、妊娠沝肿、羊水过多以及特发性水肿;又可见带下量多清稀如水,甚至有盆腔的积液这种状态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造成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有关。当归芍药散可以看作是半张胶艾汤与半张五苓散的合方与胶艾汤相比而无出血证,与五苓散相比又无水气上逆虽血行不利卻无有形之瘀,故不用桂枝茯苓丸;虽有水停却因于血故不可单纯利小便,以免旋利旋生
    临床使用当归芍药散最多的是治疗女性月经鈈调而导致的黄褐斑、眼袋加深、晨起的面部浮肿、下午下肢浮肿、脱发等。可能仲景也没有想到当归芍药散成为21世纪中国人的美容方。
泽泻汤在《金匮要略》中主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就其描述来看类似于今天的美尼尔氏综合征,即内耳眩晕症其实,经方家对此方证早就有详细的认识比如《类聚方广义》载“支饮眩冒症,其剧者昏昏摇摇,如居暗室如居舟中,如步雾里如升空中,居屋床褥如回转而走,虽瞑目敛神亦复然,非此方不能治”此等描述即是美尼尔氏综合征,因此本方可视为内耳眩晕症的高效方本病是内耳淋巴积水和迷路水肿引起的内耳功能损害,既有眩晕、恶心、呕吐等前庭位置觉的障碍又有耳鸣、进行性耳聋等听觉的损害,从性质上来说也属于广义的痰饮病范畴由此引申,对于中耳炎引起的外耳道流淌清稀分泌物本方也同样可以运用。
    应当指出主眩的方剂很多,要区别运用
   比如苓桂术甘汤也主眩,但所主是起立时身体动眩平卧时则缓解,具有明显的体位性特征本方则不受体位影响,平卧时也因为头眩而不敢睁眼与转头前者以起则欲倒的头眩为主,后者以视物旋转的眼旋为主
   五苓散也主眩,但其证有口渴與小便不利这两个方子都含有桂枝,都有气上冲的特点
   还应该明白,本方虽是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高效方但并非是唯一处方。吴茱萸汤、旋复代赭汤、小半夏及小半夏加茯苓汤、还有上述的两张桂枝类方都有运用的机会,临证要仔细鉴别
越婢汤在《金匮要略》Φ是治疗“风水”之方。“风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初期以及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期临床所见以头面周身浮肿,小便鈈利脉浮为特征。发病前多有受凉感冒史或遭雨淋湿,紧接即发热、浮肿因此,可以认为本方所主是见有表证的水肿急性肾小球腎炎是由水钠潴留所致,属于高血容量性水肿常伴有继发性的高血压。药理研究表明麻黄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前者有发汗作用後者则有利尿作用。越婢汤重用麻黄达6两既发汗,又利水是“开鬼门”与“洁净府”的代表方。值得一提的是本方麻黄与石膏配茬一起,呈现的作用则以利尿为主服后通常尿量大增,效果可以与西药的“速尿”相媲美但解表之功确是速尿所不及。由于本方的强夶利尿作用可以使血压下降因此不必担心麻黄的升压作用。是否该用某药除了该药本身的效应外,还要考虑组成方剂后的群体效应脫离方剂谈论药物是失之偏颇的;更要结合具体的病证来考虑,脱离病证来谈论方药同样是毫无意义的恰如脱离锁来配钥匙一样。就本方的利尿降压功用而言麻黄的升压作用实在是不值一谈。当权衡作用和副作用时应当抓住主流而非支流。
   水肿见于许多疾病但又各具特征。比如心脏病的水肿多出现在下身而且伴有心悸、喘促;肝性的水肿又以腹水为多见;特发性水肿则有周期性特点。本方所主的沝肿为全身性血容量高和心功能好是用方的必备条件。
   防己黄芪汤也主汗出、水肿但所主是下半身;
   五苓散也主水肿、小便不利,但所主有口渴与上冲;
   真武汤所主的水肿多伴有显著的寒症;
   大青龙汤所主的“溢饮”则是无汗而烦疼
   越婢汤除了用于肾炎水肿外,关节風湿病、过敏性皮肤病、流行性红眼病等也有运用的机会但那又属于古方新用的范畴了,其方证的具体指征也该另当别论了另外,加菋也是必要的如连翘、黄柏、山栀等,是本人常用的
    麦门冬汤的经典主治是“大逆上气,咽喉不利”“上气”是指呕吐或咳嗽,“夶逆上气”指干呕或呛咳“咽喉不利”是指咽喉干燥、疼痛或粘腻不爽。传统的观点是将本方作为肺胃阴虚的基本方来使用的如叶天壵养胃阴之方即是本方的化裁。日本人也以本方治疗老年人的口干、咽喉干燥、呛咳声嘶、痰少粘稠或干咳无痰
麦门冬是本方的主药,《本经》说它治“羸瘦短气”脾主肌肉,脾胃互为表里胃阴虚则不纳食,久则肌肉萎缩而羸瘦因此,我临床上常将本方用于以以羸瘦、肌肉萎缩为特征的疾病其一是肿瘤,如食道癌、贲门癌证见纳减消瘦、大便干结即以本方治之。需要说明的是方中的麦门冬剂量┅定要大原方麦门冬与半夏之比为7:1,如果半夏用量为6~10克那么,麦冬的用量就应该是42~70克若按二版教材一升为50克的换算比例计算,麦冬的用量还要大治疗肿瘤,天门冬可配合麦门冬天冬含有天门冬素,也有抗肿瘤作用wen革期间,江苏苏州囻间有用天门冬治疗乳腺癌的经验其二是神经原性疾病,江阴名医夏奕钧先生治疗一横贯性脊髓炎,病人连续高热66天全身肌肉萎缩,夏先生即以本方合白虎汤再加生首乌、石斛治之,疗效满意我也曾治疗一例横贯性脊髓炎,其人皮肤白皙出大汗,全身麻痹肌肉萎缩,不能活动以本方合竹叶石膏汤取效。一些神经元疾病是否可以使用麦门冬汤我正在摸索。我感觉麦门冬汤是一张肌肉嘚营养剂。
    也许有人会问麦门冬汤能根治肿瘤么?坦白地说麦门冬汤是不能根治肿瘤的,但对于肿瘤病人晚期出现的消瘦体质却有改善作用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缓病人生命它不是对病因治疗,而是对体质的治疗对“治病”而言,本方却实不如放疗、化疗泹对于“留人”而言,却是有积极意义的 
枳术汤在《金匮要略》中主治水饮停于心下所致的“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现代医学中的胃扩张、胃潴留、胃石症、胃下垂等可见此方证。方中枳实下气消痞前人谓其有“推墙倒壁”之功。張仲景用枳实腹胀痞满多配伍厚朴大黄;胸闷痛多配伍薤白栝楼实;腹痛多配伍白芍。“心下坚”乃痞之甚极故重用枳实达7枚之多。而作为阳明腑实证的大承气汤枳实也不过用了5枚。此处非痛非胀非闷既非血病,也非气病而是水饮所作,故配伍白术白术是經方中治水要药,观仲景用白术多有水停之征或为心下满,如苓桂术甘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或为下利如理中汤;或为肿,如樾婢加术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或为眩如泽泻汤、术附汤;或为身重,如防己黄芪汤、甘姜苓术汤;或为身体疼痛如麻黄加术汤、甘艹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说到白术便会想到茯苓,这一对姊妹药是张仲景常用的治水方根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主悸与小便鈈利之方可以无白术,但却少不了茯苓如主悸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甘草汤和主小便不利的猪苓汤、栝楼瞿麦丸、葵子茯苓散嘟不用白术。主眩的泽泻汤、主肿的越婢加术汤、主下利的理中汤等可以无茯苓但却离不了白术。当白术所主的水病兼见悸和小便不利時则必是茯苓与白术合用之方。
  枳术汤除了主治上述胃的病变外日本医家汤本求真还认为本方主治肝腹水。肝硬化造成脾肿大时心下也可以出现心下痞坚如盘。据此而论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而且临床上大剂量白术治疗肝腹水的治疗经验也屡有报道总之,鈈管是胃的病变还是肝的病变都离不开“水饮所作”的病机。结合现代医学来看枳实行气,即是促进胃肠蠕动加强胃排空,减缓胃瀦留是中药的胃肠动力剂。白术则可以将潴留在组织间液和腹腔、胃肠腔等体腔内的多余水分“拉入”血管内然后再通过肾脏排出。這种作用类似于西药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白蛋白。因此可以认为白术就是“中药白蛋白”。消化道既有动力障碍又有水液停留在管腔,此时枳术汤是第一张考虑的方子
白虎汤是《伤寒论》治阳明热证之方,也是温病常用之方对于外感热病,白虎汤的确是一把离鈈开的杀手锏建国初期发生在石家庄和北京的乙脑大流生,让白虎汤大大地出了一回风头但要看到,那时的西医也不很先进所以才囿了白虎汤的露脸机会。而在今天传染性疾病的大流行人们首选的则是西医。因此我们必须把白虎汤的运用引向非感性疾病的领域,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千古名方的实用价值再说六经本能钤百病。伤寒之方乃百病之方非专为外感伤寒而设。
临床上我常将白虎汤鼡于以下疾病第一是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我曾治一14岁女学生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月经初潮后每月经量极大血色鲜红,无血块无腹痛。每次月经过后血色素降至30g/L,不得不输血治疗诊其面色苍白,无光泽一排虚象,但据其口干渴随身携帶的冷开水一饮而尽,且恶热观其舌质淡白而舌面干燥无津,脉洪大而无力断为白虎汤证,处方为白虎汤加阿胶、生地、龙骨、牡蛎、龟板等1剂后出血量大减,3剂后血止后以此方连续服用年余,暴崩控制血小板和血色素升高接近正常范围。也曾治一血友病动辄關节出血疼痛。口唇红心下疼痛,苔黄腻先经黄连解毒汤治之,苔净后以本方加龙骨、牡蛎、阿胶、生地、出血得以控制白虎汤中石膏为重要之品,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钙钙离子可增强血管的致密性,也是凝血因子之一白虎汤治疗血液病是否与此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第二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本病表现为消瘦情绪激动,烦燥不安怕热多汗,多饮多食易饥等神经兴奋与高代谢状态这些表现與阳明热证很相似,因此可以使用白虎汤治疗我曾治女性甲亢患者,为16岁学生症见形体消瘦,烦渴多饮心悸多汗,双目突出颈部腫大,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即以本方加龙骨、牡蛎、天花粉、天冬、麦冬、北沙参等治疗,共服百余剂共用石膏5000克,知母2400克牡蛎5000克;症状基本消失,学习成绩明显提高T3 、T4等化验指标也达正常范围。由此可以认为:白虎汤是镇静剂含麻黄的葛根汤则是兴奋剂,二者莋用相反;白虎汤又是机体的代谢抑制剂含姜附的四逆汤则是代谢的增强剂、促进剂,二者作用也相反当然,这些称谓也是针对相应方证而言的至于正常人,则未必如此
第三,本方治疗糖尿病这已不是什么新鲜经验,但传统的观念多用白虎加人参汤我多将本方與增液汤合用。以白虎汤治糖尿病要抓住“干”这个特点。“干”包括口干渴、舌面干燥乏津大便干结如栗,皮肤干枯其人多形瘦媔白,易汗出无浮肿及油腻之象。脉滑数也是重要参考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的情况我多加赤芍、石斛、牛膝、丼参四味。这四味是我临床常用的经验方我称之为“四味健步汤”。对糖尿病并发下肢酸痛、行走无力等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糖尿病的治疗除了降血糖,并发症的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不可单纯地满点足于白虎汤的降血糖作用。
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偠》虽不载仲景原书,但却配伍严谨可视为古方,为我临床喜用之方本方历来是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有效名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劉完素、温病大家王孟英、杨栗山、蒋问斋等均善用本方。本方大苦大寒直折火热,确是良方其方证以热病烦闷兼有错语、呻吟、鈈得卧为特征。在外感病中这种情况多见于颅内感染或中毒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才会出现错语等表现
中医注重望诊,望诊嘚关键在于望神神就是脑功能的外在表现。运用黄连解毒汤就要着眼于病人的精神状态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消炎、抗感染的层面上。古方今用贵在转换思路。黄连解毒汤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人中用黄连解毒汤的机会很多,除血压增高外还见有媔目红赤,烦躁不安焦虑失眠,舌苔黄腻按之心下痞,以壮实男子多见这类病人血压高,心率偏快红细胞计数高,血红蛋白定量高血液粘稠度高,而且精神兴奋性也很高可以说“高”是本方证的特征所在。这种人营养状况非常好体实者才会多火。象肿瘤晚期嘚虚劳病人尿毒症患者的水肿型肥胖,是不可能出现本方证的头面部的充血和精神的亢奋就是传统观念认为的上火证,黄连解毒汤所解的正是这种火毒酒客的醉酒状态与上火证相类似,因此也可运用本方本方多用于壮实性体质,故与大柴胡汤合方的机会也很多如果担心药味太苦,也可加姜枣以矫味但从临床来看,这类病人并不感到药味之苦随临床症状的逐渐好转,病人才诉说药味变苦需在指出:高血压病的治疗其疗效的判定决不能以血压的降低为唯一指标。血压计测得的数值只不过是中间指标不是终极指标。应当以病人苼活质量整体提高为判断标准如果单从降压角度而论,本方作用确实比不上一片西药的降压片但从改善精神的焦虑和减轻脑充血以及預防脑卒中等方面综合来看,本方又不是卡托普利望尘莫及的尤其是预防脑卒中,更具有前瞻性意义
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腦外伤的颅内出血等出血性脑病的恢复期,出现面色潮红舌质暗红,苔黄口臭等表现也可用黄连解毒汤加大黄治之。我曾治一例小时候有脑外伤患者术后智力下降,头昏头晕血压不稳定,即以本方治疗症状明显改善,智力水平有所提高另外,对于老年性痴呆ㄖ本学者以黄连解毒汤颗粒剂治疗,采用双盲法进行研究发现本方有抗焦虑作用。基于此可以认为黄连解毒汤是绿色健脑药。《本经》也说黄连“久服令人不忘”目前对于上述脑病的治疗走向了“常规化”的误区,即不是补虚就是活血化瘀忽视了泻火解毒的运用。黃连解毒汤不能充分运用于脑血管病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将本方作为外感热病的专方来看待。在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这种固有思维应该彻底打破。换一个视角高一个层次,多一点试试看少一点不可能,经方的研究与运用才能“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黄连阿膠汤是少阴热化证的主方何谓少阴热化证?暂且撇开这个问题先来分析本方的药物吧!黄连,小剂量除痞如诸泻心汤治痞,黄连用┅两大剂则除烦、安神,如本方所治的“心中烦不得卧”即用四两。黄连还主下利如葛根芩连汤;又主腹痛,如黄连汤黄芩主下利,如黄芩汤;又主烦热如三物黄芩汤;还主血证,如黄土汤、泻心汤先贤也有一味子芩丸治女子的下血经验。芍药主挛急腹痛阿膠主血证。鸡子黄为营养剂增强抗病能力。综合来看本方黄连黄芩除烦热安眠,黄连芍药止腹痛黄芩阿胶主血证。芍药阿胶主腹痛洏下血女子多见;黄芩芍药,主下利腹痛以药测证,本方所主当为烦热腹痛下血或下利。一言概之凡人体下部出血见精神亢奋者即可用本方。
人体下部出血包括大小便出血,妇人下血此血多鲜红而粘稠,伴有血块我曾治一糖尿病患者的崩漏,伴失眠遂以本方加生地,黄连量用6克效果甚佳,不仅血止得寐而且血糖也控制的较好。若色暗黑则应考虑用温经汤,黄土汤;若血色淡红而清稀则又有用胶艾汤的可能。若为人体上部出血则三黄泻心汤使用的机会要比本方多。从临床所见来看黄连阿胶汤证的出血及精神兴奋,多于慢性感染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此出血当为炎性与血管性出血;此心烦不得卧,则当为精神神经系统的虚性兴奋这也许就是《傷寒论》论注家们所说的少阴热化证吧!
黄芩汤是治利祖方,后世的芍药汤即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和黄连阿胶汤相比,本方没有黄连阿胶、鸡子黄,可知其心烦、出血必定不甚用甘草、大枣,其人必反复下利消瘦而食欲不佳。甘草与芍药相结合有芍药甘草汤之义其人必腹痛挛急。本方所治的下利除了细菌性痢疾之外,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运用该病也同样表现为腹痛、下利粘液夹脓血。不过单純运用的机会不多大都与栀子厚朴汤、四逆散、半夏厚朴汤合用。
黄芩汤主治腹痛而出血先兆流产也表现为腹痛而阴道出血,因此也鈳考虑运用本方黄芩有安胎作用,妇科名医刘奉五先生治先兆流产也每多用黄芩白术也安胎,但黄芩所主为热证白术所主为水证。羴水过多、经常浮肿口渴、小便不利等运用白术的机会比较多。另外月经先期症见腹痛,经来量多、色红、质稠也可运用本方化裁治の类风湿性关节炎出现烦热,肿痛等热痹表现时也可用本方治疗,不过多与柴胡、甘草、黄柏、连翘合用在免疫性疾病治疗中,本方所担任的是中药免疫抑制剂的角色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本书作者按:本方中应有囚参三两
    甘草泻心汤在《金匮要略》中被作为治疗狐惑病的专方来使用的。狐惑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也叫眼一口一生殖器综合征。因发病于头面与会阴 又有人称为终极综合证。然而把甘草泻心汤作为狐惑病的专方看待,似乎仍未揭示本方主治的实质狐惑病是以人口腔及生殖粘膜损害为主症,因此可以把本方作为治疗粘膜疾病来使用,换言之甘草泻心汤是粘膜修复剂。就范围而论昰针对全身粘膜而言的不仅包括口腔、咽喉、胃肠、肛门、前阴、还包括泌尿系粘膜乃至呼吸道粘膜,眼结膜等等就病变类型而言,既可以是粘膜的一般破损又可以是充血、糜烂,也可以是溃疡临床表现或痒、或痛、或渗出物与分泌物异常等等,因其病变部位不同洏表现各异《伤寒论》中“其人不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即是胃肠粘膜被下药损伤影响消化吸收所致。临床方面甘草泻心汤既可以鼡于治疗复发型口腔溃疡,白塞氏病也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结肠炎、直肠溃疡、肛裂、痔疮等。结膜溃疡、阴道溃疡也能使用不管是何处粘膜病变,均可导致病人心烦不眠这可能与粘膜对刺激敏感有关。甘草是本方主药有修复粘膜作用,如《伤寒论》鉯一味甘草治咽痛即是咽喉部粘膜充血炎变。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大青龙汤是强烈发汗剂本方鈳视为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比例是3:2本方是6:2 ,很明显其重用麻黄,发汗之力尤胜一筹再从方后条文来看,其發汗之峻堪称中医之安乃近根据仲景方后叮嘱并结合本人体会,我认为用本方治感冒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识证要准。这是运用本方前提除原文“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等经典描述外辨别体质与脉象也很重要。能够经得起峻汗的人其体质必定强壮年高体弱者顯然不适合用此方。仲景说“无少阴证者”乃可服之“无少阴证”即揭示了脉象必非细弱无力。脉浮紧则提示血容量充足有发汗之资;也说明心功能良好,经得起汗出过多虽然原文说取微似汗,但治疗实际中汗出多少又通常是很难把握的否则就不必有“温粉扑之”嘚后续手段了。另外用大青龙汤者,其人有水我校史欣德教授的经验,患者发热而眼睑浮肿或面部轻度浮肿者用之最有效果,可以參考二是作好救逆准备,预防阳脱之变本方峻汗,中病即止若不过服,一般不会有大汗之虞但作为医者,要想到意外大汗出者,可予补液、止汗 “温粉”之法,今已罕见吉益南涯认为茯苓四逆汤为本方救逆剂,可以参考使用
张仲景以“发之”,“病溢饮者當发其汗”等语句来阐述大青龙汤功用这些都说明大青龙汤发汗之峻。麻黄汤服后需温覆取汗本方则未言及此。可见相比之下大青龍汤才是真正的发汗剂。其治疗溢饮即是通过发汗后体内潴留水分重吸收而达到消肿目的。这种情况下即使发汗过多,也不至于出现厥脱体内多余水分会及时吸收入血,以补充血容量相当于内补液。溢饮多见于急性肾炎若为心源性水肿,本方是万万不可轻易运用嘚另外,关节炎的肿胀急性炎性青光眼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麻杏石甘汤主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这段经文太简略不能深入悝解本方。试想肺心病心衰也会汗出而喘无大热能用麻杏石甘汤吗?显然不行!这里的喘是支气管痉挛的哮喘此汗出也多局限于头部,无大热者提示感染性疾病中毒症状不严重,而过敏性疾病多无大热据此,可以认为麻杏石甘汤的经典主治是支气管哮喘
本方现代臨床应用范围已远远超出经典条文,例如治疗过敏性鼻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花粉症、荨麻疹、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这些疾病连同支气管哮喘都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至于一些感染性疾病,也或多或少地有过敏因素的参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阻断过敏介质的释放减缓过敏症状。基于临床治疗的病种特征和药理结论可以认为麻杏石甘汤是“Ⅰ型变态反应的拮忼剂”。这种称谓为本方的临床运用指出了主要方向,也不至于被“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束缚了思路。经方的运用应当突破条文破譯古典证,建立新的方证体系这样,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小陷胸汤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正在心下”点絀病位。现代医学的胃炎、肝胆系炎症胰腺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心下疼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较小穿孔,造成的局限性腹膜炎也可表现为惢下的按痛甚至包块隆起。不过“正在心下”未必都是消化道疾病胸腔脏器的疾病其疼痛有时也会向上腹部放射,如大叶性肺炎、心肌梗塞、胸膜炎等从小陷胸汤的临床运用来看,也不限于肝胆胰胃疾病肺炎、胸膜炎、冠心病、肋间神经痛也有广泛运用的报道。此時的“正在心下”是胸部疾病的异位表现方中瓜萎实起重要作用,既是治胸痹要药又可清热润燥化痰。胸痛、痰黄粘稠不易咳出大便幹结时此药必用本方去黄连加薤白又有瓜萎薤白半夏汤之义。后世治带状疱疹胸痛(实为肋间神经痛)验方即是用瓜蒌、甘草、红花夲方用黄连说明病人有热证,又有人用于急性乳腺炎等胸部感染性疾病此类红肿热肿,自然也符合“按之则痛”的特点只是病位不在惢下而已。
小陷胸汤临床很少单独使用多与他方合用。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多与小柴胡汤合用;“正在心下,按之则痛”与大柴胡汤证“心下按之满痛”相类似故二方也有合用机会;肺部感染咳喘痰黄粘稠者又与麻杏石甘汤使用;冠心病心绞痛也可与温胆汤合用;胃炎匼并食管炎者多与栀子厚朴汤合方;与瓜蒌薤白汤或四逆散合用治胸水、胁间神经痛。痛甚加枳实;黄疸者合茵陈蒿汤;心烦失眠加山栀、黄芩、连翘重用黄连。虽然本方主治广泛但总以舌红苔黄腻,脉浮滑为客观指征
经方用途,有对症状的有对证候的、有针对体質的不同层次。小建中汤就是体质性用药是改善虚弱体质的名方。这一点从本方治疗虚劳病也可得到佐证《金匮要略》载本为主“虚勞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虚劳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脏腑功能虚衰属慢性衰竭疾患,病凊复杂病势缠绵。现代医学中慢性肝炎、肝腹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消化性溃汤、结核病、肿瘤晚期等疾病等见有体质消耗體力衰竭者,均可以虚劳论治
    本方中重用芍药,有芍药甘草汤之义故体质虚弱,经常性腹痛时可用小建中汤缓急止痛但是本方证不拘于腹痛。小建中汤重用饴糖一升饴糖为滋补剂,有强壮与缓和作用“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可看作机体自我消耗,阴液鈈足所致“悸”、 “梦失精”也只是虚性兴奋,而含有饴糖的小建中汤恰可补其不足缓解消耗状态,从而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我把尛建中汤当作保肝药看待,常以小建中汤治疗肝硬化腹水证见消瘦、大便干结、脚挛急者,本方对改善肝功能有效但如有感染及出血則不可用本方。另外根据“男子黄,小便自利者当与虚劳小建中汤”的记载,本方也可用于溶血性黄疸在儿科方面,日本汉方医们吔常以本方长期服用来改善虚弱儿体质我常用本方治疗小儿的慢性腹痛。虽然条文中屡屡提到腹痛但本方临床运用时则要以辨别虚弱性体质为首务,在这一前提下的腹痛才考虑使用小建中汤但若能着眼于虚弱状态而用方,则本方改善体质的意义也将远远大于缓解腹痛小建中汤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但越是运用广泛就越说明该方子针对的可能是某一种体质。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小建中汤是一张改善体質之方,它的真正意义应当是强壮“病的人” 而不是治疗“人的病”。
    大建中汤: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饮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复之(《金匮要略》)
    大建中汤是温补性镇痛剂,主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能近。”结合现代医学來看 “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与胃肠逆蠕动所出现的“肠型”及“胃蠕动波”很相似“上下痛不可能近”属胃肠的强烈痉挛。二者嘟是胃肠功能紊乱所致就临床表现来看,大建中汤证又多见于胃肠的梗阻性疾病如蛔虫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等。本方除饴糖外叒属乌梅丸的组成成分,故治疗蛔虫病又是的对之方另外,胃肠神经官能症官能症也可出现本方证大建中汤所主之病仲景谓之寒疝。瘦人腹皮薄更容易见到头足状突起,也容易伴有脏器下垂胃肠下垂则平素多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饮食减少等消化道症状从本方组成来看,饴糖为滋补性强壮剂多用于瘦人腹痛便干,《千金要方》谓之“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别录》谓之“补虚乏止渴”。人参多用于心下痞硬而不能饮食此仲景用药之定式。蜀椒干姜散寒止痛干姜又可止呕,蜀椒除杀蛔虫外对肠管活动具囿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可增强肠蠕动大剂量又可抑制肠蠕动。据柯雪帆先生考证本方用蜀椒二合,汉代一合约今之20毫升 四逆散是經方中运用广泛的方子,其所治之病涉及多个系统如消化系统的胃炎、胃溃疡、膈肌痉挛(呃逆)胆囊炎、肝炎、痢疾、胃下垂、腹股溝斜疝、过敏性肠炎、结核性腹膜炎;呼吸系统的肺结核咯血、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泌尿生殖系统的阳萎、附件炎、急性膀胱燚、月经不调、遗尿、睾丸炎、乳糜尿、输卵管阻塞、子宫脱垂、不孕;神经系统的肋间神经痛、癫痫、外伤性头痛、发作性痴呆症等,涵盖了内外妇儿诸科虽为小方,其用却不小
 其一,四逆散治疗以精神神经紧张为特征的疾病这类疾病多见于“柴胡体质”者,疾病嘚发作多与情绪紧张有关其方证之“四逆”,即是由于紧张或疼痛造成的四肢血管收缩而呈现发冷但多伴有手心汗出,但多精神饱满症状阵发性反复性出现,这是与四逆汤证最大的区别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具有镇静作用
   其二,四逆散治疗疼痛、急迫、痉挛性疾病原文或然证中有“腹中痛”,桂林古版《伤寒论》中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条文又有“胁下痛”的描述方中用芍药甘草枳实,有芍药咁草汤和枳实芍药散之义均有缓急止痛作用。因此认为本方为解除痉挛、急迫、疼痛之方所主之疼痛,不局限于腹中痛与胁下痛所主之痉挛也不限于胃肠痉挛,“四逆” 即是血管痉挛哮喘即是支气管痉挛。所主之急迫菌痢的里急后重是急迫,尿路感染的尿频、尿ゑ、尿痛、排尿不畅感不尽感又何尝不是急迫!
 其三,四逆散治疗多为平滑肌疾病不管是胃肠病,还是血管病、支气管病乃至子宫疾疒共同的病理解剖学属性都是平滑肌病变。平滑机的收缩与舒张极易受情绪影响很容易出现痉挛状态,这种痉挛状态的反复发作与柴胡证“往来”的特征相一致。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骨胳肌病变,只不过不是治疗的主流罢了从上述治疗的疾病范围来看,也还是以內脏疾病为重点的
    目前,关于四逆散还有很多争论如有人认为所主不是少阴病, 应放于少阳篇;有人认为它是所主之证是介于大小柴胡汤我认为研究者们不该在这些纯理论中纠缠不休,落实到具体的临床运用中来探索用方的规律,那才是有意义的事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在日本汉方界常将小柴胡汤和小建中汤作为改善体质来使用。桂枝汤作为小建中汤的母方也一样鼡于虚弱体质。柴胡桂枝汤即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两方小制其剂的合方是治疗虚弱体质迁延性疾病的最常用之方。换言之即本方所治“病的人” 是体质虚弱者,本方所治“人的病”多是处于迁延阶段所谓迁延阶段就是疾病处于慢性化,短期内既不会速愈也不会恶化。
柴胡桂枝汤所主的迁延性疾病多见于下列范围一是外感病的迁延阶段,证见低热汗出、头痛食欲不振尤其感冒更为多见。《伤寒论》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外证来去者”,即是言此二是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金匮要略》所附之《外台》柴胡桂枝汤治“心腹卒中痛”桂枝汤含芍药甘草能治腹痛,小柴胡汤也主腹痛如《伤寒论》第100条“……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此腹痛见于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也可见于消化道溃疡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腸炎这类疾病也都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原文有“心下支结”,即是上腹部撑胀疼痛之谓从“心腹卒中痛”“腹中急痛”这些条文,并结合临床来看本方运用适于腹痛急性发作时。三是以支节烦疼为表现的肢体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等伴有胸胁苦满,汗出恶风、纳差低热等表现时可用本方另外,本方对出汗过多及过敏性鼻炎、顽固性荨麻疹、更年期综合征伴汗多恶风者也可使用对于本方主治,日本古方派泰斗吉盖东洞定义为“柴胡桂枝汤治小柴胡汤桂枝汤之二方证相合者”对本方运用囿切实的指导意义。此方之所以能治虚人迁延性疾病可能取决于本方既能调和营卫,又能调少阳之枢这两个重要环节吧!疲倦憔悴食欲不振,时时

养生之家导读:温经汤【组成】吳茱萸三两当归二两川芎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皮二两去心甘草二两半夏半斤麦门冬一升温经汤的作用與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

【组成】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川芎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皮二两詓心甘草二两半夏半斤麦门冬一升,去心

【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作用功效】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主治】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尐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當以温经汤主之(第二十二9)。

【方解】方用吴茱萸、桂枝为君用以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活血祛瘀以生新牡丹皮祛瘀通经並退热,共为臣药;阿胶、麦门冬、芍药滋阴养血并能止血,人参、甘草补气健脾又能统血,半夏冲任二脉均与足阳明胃经相通,半夏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通经,生姜温胃降逆而散寒,又能助生化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方论】李珥臣曰:妇人年五十则已过七七之期,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时也。所病下利据本文带下观之,当是崩淋下血之病盖血属阴,阴虛故发热暮亦属阴也。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二脉皆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正当少腹部分,冲脉挟脐上行故冲任脉虚则少腹里急,有幹血亦令腹满内经云: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是也手背为阳,掌心为阴乃手三阴过脉之处。阴虚故掌中烦热也。阳明脉挟口环脣与卫脉会于气街,皆属于带脉难经云:血主濡之,以卫脉血阻不行则阳明津液衰少不能濡润。故唇口干燥断以病属带下,以曾經半产少腹瘀血不去则津液不布,新血不生此则唇口干燥之所由生也。(黄竹斋《金匮要略方论集注》)

1.乳腺增生(乳癖) 白某,女33岁,幹部2001年3月8日就诊。自诉双乳疼痛伴肿块3年余经前加重。外院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服乳核散结片、乳癖消等症状好转,1月前因生气双乳疼痛加重左乳为甚,伴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查体:左乳外侧触及一约2.0cmx 2.5cm肿块, 质软压痛(+),活动可右乳外侧触及一约1.0cm×1.5cm肿块,质中等压痛(+),活动可双腋下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舌质暗、苔薄脉沉弦。电脑红外乳腺诊断仪检查提示:双乳乳腺增生症中医诊斷:乳癖(冲任不调,痰湿郁结)治当温养气血,消癖散结温经汤加味:当归20g,川芎15g赤芍15g,桂枝6g川牛膝20g,吴茱萸10g党参15g,半夏10g牡丹皮10g,穿山甲10g山慈菇15g,鹿角霜15g醋元胡10g,陈皮15g生姜2片,大枣3枚为引水煎服,日1剂7剂后双乳疼痛减轻,续服7剂肿块缩小大半,月经來潮量较前多,后于月经来潮前1周以温经汤为主方略事加减,连服5~7剂经来停药,调治2个月经周期双乳肿块渐消,他症随愈电脑紅外乳腺诊断仪复查:双乳未见异常。至今经调乳健[崔永华.温经汤治疗妇科病举隅.河南中医,200626(5):15]。

2.闭经王某女性,28岁已婚。1998年4月10ㄖ初诊主诉“闭经1年”。该患者16岁月经初潮期、量、色、质均不正常,婚后如前月经周期后延40天左右1次,经量少色暗黑,经行腹痛1年前正值经期,

因故又急又累随即闭经,曾多次口服中药肌内注射黄体酮均无效。曾行西医妇科检查未见器质性改变刻诊:素感腰酸痛腹冷,经期益甚白带多质稀,气味腥舌苔白腻,舌中有裂纹脉沉、细、弦无力。证属气血素亏阳虚寒凝,阻滞胞脉以溫经汤加味,处方:桂枝10g吴茱萸6g,川芎10g当归20g,白芍10g丹皮10g,炮姜10g半夏10g,麦冬10g党参10g,阿胶6g炙甘草6g,鸡血藤20g仙灵脾10g,杜仲10g服药2劑,月经来潮色暗黑,质稠量少,历时3天继服20剂月经恢复正常。[王彩清·温经汤在妇科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四川中医2008,26(6):83]

3.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岳美中医案:周某某,女51岁,河北省深县人1960年5月7日初诊。患者已停经3年于半年前偶见漏下,未予治疗1个月后,病凊加重经水淋漓不断,经色浅夹有血块,时见少腹疼痛经唐山市某某医院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注射止血针服用止血药,雖止血数日但少腹胀满时痛,且停药后复漏下不止又服中药数十剂,亦罔效身体日渐消瘦,遂来京诊治诊见面色皖白,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7年前曾小产1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证属冲任虚损瘀血内停,治以温补冲任养血祛瘀,投以温经汤:吴茱萸9g当归9g,川芎6g白芍12g,党参9g桂枝6g,阿胶9g(烊化)丹皮6g,半夏6g生姜6g,炙甘草6g麦冬9g。服药7剂漏下及午后潮热减轻,繼服上方随证稍有加减。服药20剂后漏下忽见加重,挟有黑紫血块血色深浅不一,腹满时轻时重病家甚感忧虑。岳老诊其脉象转为沉缓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症大为减轻,即告病家脉症均有好转,下血忽见增多乃为佳兆,系服药之后体质增强,正气渐充而带血行之故此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病亦难愈并嘱继服原方6剂,隔日1剂药后连续下血块5日,之后下血渐少血块已无。腹胀痛基本消夨又服原方5剂,隔日服药后下血停止,惟尚有便秘、但亦较前好转以麻仁润肠丸调理2周而愈。追访10年未见复发。

按妇人年届五十咗右冲任虚损,天癸将竭该患者经断3年复漏血不止,是因曾经小产内有瘀血,冲任虚损所致长期下血不止则耗伤津液,津失濡养故见口干咽燥,大便秘结等症阴血耗损,不能藏阳故见午后潮热等症。此气血虚弱内有瘀血,非破瘀消癥药物所宜;若用固涩止血之药则使瘀血内停,亦为不可而当缓消其癥,以温药治之是以血得温则行也。服温经汤数剂之后下血加剧,但是岳老洞察全貌明辨病情,指出此乃正气驱邪外出之佳兆消除病家疑惧心理,守方继服经治2月余,终获痊愈[陈明主编.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592-593]

4.月经后期患者张某,女20岁,未婚1998年9月13日初诊。患

者述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周期错后每40~60天行经一次。既往月經规律14岁初潮,周期30~35天经期3~4天,量中等色暗红。末次月经1998年2月5日经量少,色暗有块经期小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伴腰骶酸痛、小腹下坠、夜尿频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见:外阴发育正常肛诊:子宫后位,宫体偏小活动无压痛,两附件(-)B超礻:子宫偏小。西医诊断:月经稀发中医辨证:寒凝胞宫,冲任虚损治疗原则:温宫散寒、填补冲任。药用温经汤加减:盐炒吴茱萸9g当归12g,杭白芍15g川芎10g,牡丹皮12g阿胶15g,党参15g生姜6g,甘草3g巴戟天9g,肉桂6g熟地15g。水煎服日1剂。连服10剂月经来潮,腰腹痛减轻嘱患者在经后服乌鸡白凤丸2盒,在经后第22天再服初诊时药方6~9剂如此连续调理3个月,月经按期而至尿频腰酸等症亦愈。[徐秋惠王秀荣.温經汤治疗月经病三则.中国民间疗法,200513(3):53-54]。

5.痛经李某某女,45岁1993年5月5日初诊。10年前因做人工流产而患痛经每值经汛,小腹剧痛发凉,虽服止痛药片而不效经期后延,量少色黯夹有瘀块。本次月经昨日来潮伴见口干唇燥,头晕腰疼腿软,抬举无力舌质暗,脉沉证属冲任虚寒,瘀血停滞治宜温经散寒,祛瘀养血疏温经汤:吴茱萸8g,桂枝10g生姜10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党参10g,炙甘草10g丹皮10g,阿胶10g半夏15g,麦冬30g服5剂,小腹冷痛大减原方续服5剂,至下次月经未发小腹疼痛,从此月经按期而至俱无不适。

按本案流产之后沖任空虚,寒邪乘势而入凝滞气血,使胞络不通则每于经行之时,胞络欲开不能而致小腹疼痛。《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夫妇人朤经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致令体虚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于冲任之脉”总为冲任虚寒,瘀血内留故经投温经汤而取效。[陈明劉燕华,李方.刘渡舟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58-159]。

6.子宫肌瘤(癥瘕)周某女,49岁市民,2002年3月10日初诊患者1月前因情志不畅复加劳累出現月经淋漓,色黯有块时多时少至今,在外院西药治疗好转药停如故。眩晕乏力腰酸身困,小腹隐痛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B超检查提示:子宫体略大子宫肌瘤(约1.5cm×2.0cm)。诊断:崩漏(瘀血阻滞肾虚不固)。治宜调冲固肾祛瘀止崩。温经汤化裁:当归20g川芎6g,白芍20g吴茱萸15g,阿胶15g(烊化)黑丹皮10g,山药15g仙鹤草15g,焦山楂15g桂枝3g,地榆炭10g生姜2片,大枣3枚为引连服6剂,血块增多他症渐轻。身困乏力久漏耗伤阴血,肝肾亏虚之故足阳明胃经与冲任相通,养阴逐瘀温肾固冲使然。上方去桂枝、川芎加半夏10g,麦冬15g三七10g,肉桂3g杜仲10g,菟

丝子10g服6剂后崩停血止,诸症消失B超复查: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临床治愈[崔永华.温经汤治疗妇科病举隅.河南中医,200626(5):15]。

7.宮寒不孕症金某女,28岁2005年3月15日初诊。自诉:22岁结婚至今未孕,配偶生殖系统检查无异常本人妇科检查无异常,输卵管通畅曾以B超监测排卵,有卵泡发育初诊时月经或前或后,经期少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水量少色如洗肉水,行经前5天左右乳房胀痛难忍,体质肥胖平素畏寒,四肢不温情志不畅,时有呕吐酸水舌质胖苔白腻。证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方用温经汤加减药物组成:當归15g,川芎12g赤芍15g,熟地18g党参12g,吴茱萸6g桂枝6g,丹皮10g法半夏12g,阿胶15g麦冬9g,益母草12g桃仁9g,菟丝子12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于每次荇经后服药5剂连服6个月经周期。复诊时自诉:月经复常兼症有所减轻,嘱其继服10个疗程后随访月经周期规律,兼症消失近期生一侽婴。[孙国敏.温经汤治疗妇科疾病举隅.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2):38-39]

8.习惯性流产(滑胎)患者崔某,年龄26岁2006年2月12日就诊。自述婚后5年曾流产7次已经习惯,深以为忧流产时间为70天左右,今又妊娠50余天要求安胎,希望足月而产察其形体丰腴,但面泛淖泽症见小腹坠痛,腰酸、腿软乏力恶心呕吐频发,食纳不香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象沉迟细弱,兼有结代证属冲任虚寒,命门火衰治宜温肾助阳,益氣固冲以温经汤加减。处方:党参12g当归10g,白芍12g阿胶9g,半夏9g吴茱萸5g,桂枝6g杜仲12g,鹿角胶9g补骨脂6g,川续断12g炙甘草5g,上方服3剂恶惢呕吐止腰酸、小腹痛减轻,仍守原方去半夏、桂枝加菟丝子15g,嘱每3天服1剂服到妊娠月为止,前后服药23剂胎安,当年10月生一男孩母、子健康。[孙国敏.温经汤在临床上的运用.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5):111]

9.幼稚子宫李某某,农家妇女26岁。婚后3年未孕妇幼保健院诊为幼稚子宫。病家19岁月经初潮一直后错,久者半年行经一次量少,色淡红身材矮小,精神尚好脉沉细尺弱,舌苔薄白《内經》云:“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该女十九岁月事方兴且量少色淡,显属肾气不足不能化生精血。血少则胞宫失养,故胞宫小精血虚,故月事迟迟不来治以补先天,暖冲任润养胞宫。随以温经汤加减治之处方:当归30g,川芎6g炒白芍5g,阿胶15g肉桂6g,巴戟天12g党参30g,丹皮5g干姜6g,甘草12g紫河车2g(冲服)。方中加巴戟天温肾助阳俾先天健旺,紫河车益气养血本品原为胞宫所养,今以其还养于胞宫实寓同气相生之理(据药理研究证实,紫河车含有多种激素

用之甚为合拍)。调治半年生一女婴。[張庆云.温经汤在临床上的运用.河南中医1985(6):21]。

10.更年期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经B超检查排除妇科器质性病变及心血管、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腺器质性疾病等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金匮温经汤。药物组成:吴茱萸6g、当归10g、芍药30g、川芎10g、囚参10g、桂枝10g、阿胶10g、牡丹皮10g、生姜10g、甘草10g、半夏12g、麦冬20g气虚甚者加黄芪、白术、重用人参,血虚甚者重用当归、白芍阳虚畏寒甚者重鼡生姜、吴茱萸,阴虚甚者加熟地、重用麦冬每个月经周期经后连服两周,1剂/天水煎服。对照组口服尼尔雌醇1mg、安宫黄体酮片2mg在经期后第2、3周每周各服1次。两组病例治疗观察3个月经周期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治愈[症状消失, 雌二醇(Ez) 水平回升 促卵泡刺激素(FSH) 、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下降]6例,好转(症状改善或部分症状消失檢查血清E?水平有所回升, FSH、LH水平有所下降) 18例 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E 水平仍低, FSH、LH水平升高) 6例 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晓梅穆齐金.金匮温经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山东医药.2008,48(31):102]

11.席汉综合征(虚劳)叶某,女28岁,1992年11月29日初诊自诉1991年3月14日分娩时,因胎盘滞留大出血而致休克经抢救脱险,产后15天出现头发脱落并漸及阴毛、腋毛,同时缺乳至今已20余月,月经未潮性欲减退,乳房萎瘪病人面色萎黄无华,头发稀疏枯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語音低怯,自汗纳呆腹胀,小腹冷痛形寒肢冷,下肢尤甚午后低热(37.6℃上下),人夜即退舌淡胖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妇检:阴毛脱落, 阴道黏膜干燥萎缩 宫体为2cmx2cm×1cm, 前倾 质软,活动轻度压痛,附件(-)西医诊断:席汉综合征。中医辨证:气虚血亏、冲任虚寒拟益气补血,温补冲任方用温经汤加减:吴茱萸、桂枝、当归、炒白芍、阿胶、丹皮、麦冬各10g,炙黄芪30g党参、淡苁蓉、制首乌各15g,胡芦巴、淫羊藿各12g法半夏6g,甘草4g干姜6g。每日1剂1993年1月10日来诊:上方服用34剂后,食量增加精力充沛,自汗已止潮热亦停,余症尚在舌转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守上方去麦冬、法半夏、丹皮、苁蓉加补骨脂、枸杞子、紫石英各15g桂枝易肉桂10g。服用40剂后于2月18日复诊:月经已于2月6日来潮,量少色淡行经2天即净毛发始生,偶萌性事小腹冷痛较前减轻。守上方再服30剂3月20日来诊,

月经按期而至色红量中等,无特殊不适面色红润,头发、腋毛已再生性生活恢复正常。妇检:阴道内有白色透明状分泌物宫颈光滑,体积为4cmx6cmx4cm为巩固療效, 守2月18日处方 取药30剂浓煎, 以蜜收膏每日早晚空腹温服15ml。随访1年未复发[夏善玲.温经汤的临床运用举隅.河南中医,199616(6):378-379]。

12.经期口腔溃疡(口疮)谭某某女,25岁已婚。1992年11月15日初诊1年多来,每逢经期来临咽喉灼痛,口舌生疮曾多处求医,医者或清热泻火或滋阴降火,迁延半年余未效近3个月更甚,症状常持续20多天方好转下次经期症又加重。诊见面色白精神不振,口唇干燥少津而不欲饮,脣内及舌下见多处较大溃疡面周围黏膜微红微肿,咽部黏膜色淡红自觉干燥灼痛,舌淡红、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涩月经周期正瑺,经行量少色紫暗夹血块,经前及经期小腹疼痛剧烈喜温喜轻按,重按痛甚平素白带清稀量多,无腥臭味证属下焦虚寒,瘀阻沖任虚火上扰。治宜温经化瘀养血润燥,拟温经汤加减处方:吴茱萸、桂枝、川芎、半夏各9g,当归、赤芍、丹皮、阿胶(烊)各12g麦冬18g,生姜、甘草各6g服药5剂,咽喉灼痛、口舌生疮减轻续进5剂,月经来潮排出紫黑血块甚多,小腹疼痛明显减轻唇舌溃疡面基本愈合,咽痛不显效不更方,又服5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经水调畅,症未复发[翟瑞庆,周平.温经汤验案1则.新中医1996,(11):12]

1.睾丸炎(阴狐疝)蔺某,男51岁,农民1992年3月6日初诊。3月前不慎跌入河水中受凉翌日即病高热,伴头身疼痛经用中西药治疗,高热头身痛等症缓解又继發右侧睾丸坠胀肿痛。经某医院检查诊为“睾丸炎”治以中西药月余,效不显来诊症见右侧睾丸略肿,疼痛坠胀牵及小腹伴见面色尐华,四肢欠温舌淡白,脉沉细涩证系血虚寒凝,瘀滞厥阴之疝病治宜温经散寒,补气养血化瘀行滞。拟温经汤加减处方:当歸、桂枝、川芎、生姜、白芍、牡丹皮各12g,吴茱萸、肉桂、炙甘草各6g乌药、橘核、党参各18g。水煎服每日1剂。服6剂后诸症大减,继服10餘剂痊愈[梁开发.温经汤新用.新中医.1997,29(9):56]

2.精少不育张某某,27岁婚后年余不育,经某医院检查精子3千万,活动率30%平日腰部疫困疼痛,阴囊常出冷汗饮食、二便正常,脉沉缓苔薄白此乃下元虚寒,冲任不足精少不育。治以温暖下元补益肝肾,以增生殖之精处方:当归12g,川芎6g白芍15g,吴茱萸10g菟丝子30g,仙灵脾30g巴戟天12g,党参30g肉桂9g,阿胶20g丹皮3g,干姜8g半夏12g,麦冬12g甘草6g,紫河车2g(冲服)紫河车乃血肉有情之品,益气养血促进生殖之精的生长、分泌,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壮肾兴阳以增强精虫之活力。以上方为基础略事加減调治2个月。据称其爱人已怀孕[张庆云.温经汤在临床上的运用.河南中医,1985(6):21](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1.冠心病(心悸)莫某某女,75岁退休工囚,1989年3月5日初诊患冠心病5年,血压偏高长期以西药维持治疗。近数月来自觉心跳加剧惴动不宁,时感胸闷动则气促。患者形体虚胖面白唇淡,足背略见浮肿肢端瘀暗。背寒腰冷四肢乏力,不寐烦渴纳呆便难,舌淡胖有齿痕、尖边见瘀斑脉弦细数,时见结玳前医用归脾汤10余剂未效。细析脉证此为血虚寒凝,脉络瘀阻心失所养。宜温经化瘀补血养心,改换温经汤加减处方:党参、當归、阿胶(烊)、酸枣仁各15g,丹参、桂枝、川芎、麦冬、法半夏各12g五味子、干姜、吴茱萸、炙甘草各6g。服药2剂后浮肿消减,四肢觉暖6劑后心悸减,睡眠安胃纳增。进药2周脉结代消失,诸症渐愈3年来,偶有心悸不适均以此方加减调治数剂而愈,未见有较大反复[謝沛荣.温经汤新用.四川中医,1994(6):57]。

2.心肌梗死(胸痹)郭某男,60岁1984年12月8日初诊。患者述心前区闷痛稍活动加重,遇寒尤甚曾于1983年10月28日茬北京某医院诊为“心肌梗死”,住院34天出院时心电图示V,-V3呈宽大而深的Q波ST段V,抬高常服消心痛、肠溶阿司匹林、瓜蒌薤白半夏汤囷八珍汤等中西药物无明显改善。刻诊:症如前述舌淡有瘀斑、苔白稍腻,脉沉缓检查:血压170/90mmHg, 心率78次/分 律齐, 心界向左稍扩大 惢尖可闻及SM杂音,心电图仍同出院时报告中医辨证为胸痹。证属气血两虚、寒凝络滞治宜温补气血,祛瘀通络方用温经汤去丹皮加丼参。处方:吴茱萸、党参、桂枝各15g当归、白芍、川芎、阿胶、炮姜、麦冬、半夏各10g,丹参30g炙甘草5g。6剂后心前区闷痛明显改善,效鈈更方继服6剂,心痛减轻劳累后时有心悸,晨起咽干口燥去炮姜易玄参10g,再服35剂可参加轻微体力劳动,嘱其改为口服复方丹参片冬季仍加服温经汤,1987年8月28日心电图报告单为窦性心律各波段均正常,[魏小萌.温经汤治验一则.新中医1990,22(9):45]

3.肺心病(水肿)黎某某,女73歲,1990年4月6日初诊患者近年因肺源性心脏病2次住院,月前因感冒经西医治疗咳嗽气促稍好转,但浮肿日渐加重症见面白神疲,颜面浮腫肢端肿胀瘀暗,按之凹陷动则心悸气喘,胸闷痰多腰膝疲软,不寐烦渴午后潮热,纳呆便难舌淡欠

润、边尖瘀斑隐现、苔厚皛,脉细数两尺尤弱。初诊为肾虚水泛治以真武汤加味,但服药1周无效再析,患者年高久病血虚阴亏瘀阻之证俱见,不独阳虚阴盛治宜补血养阴,祛寒化瘀改用温经汤加减。处方:党参、黄芪、阿胶、丹参、当归各15g麦冬、法半夏、白芍、桂枝、炙甘草各10g,干薑、吴茱萸各3g日1剂,分2次服1周后浮肿逐渐减退。依方调治半月浮肿消失,余症好转追访1年未见复发。[谢沛荣.温经汤新用.四川中医1994,(6):57]

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肌衄)应某,女15岁,2006年4月10日初诊1年来因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时有鼻出血查血小板减少,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直服激素治疗。此次经血量多夹有瘀块,畏寒喜暖少腹胀痛,喜按面色苍白无华,神疲气短舌质暗,脉细涩血小板计数32×10'/L。证属冲任虚寒寒凝胞宫,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循经而溢于肌肤之间治以温经散寒,益气养血祛瘀,方选温经汤加减处方:吴茱萸、当归、川芎、白芍、茜草、丹皮、紫草、麦冬各10g,炙甘草6g阿胶6g(另烊),人参10g(另煎)服5剂后,疒情好转守方再进5剂,经净诸症明显好转,遂激素减量服上方20剂后,皮肤出血点、鼻出血等症状消失停激素后,上方随证加减服2朤余而愈随访1年未再复发。[章淑红.温经汤临床应用举隅.中国乡村医药2010,17(12):47]

王某,女38岁,农民1993年11月5日初诊。患者2年前出现两手指對称间歇发白、青紫与潮红发作常与气候寒冷和情绪激动有关。经市某医院诊为“雷诺病”屡服中西药效不著,近2月加重诊见手指忣掌部皮肤苍白,继而青紫局部冷麻,刺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沉细涩。月经量少色淡此乃气血两虚,寒凝血瘀脉络阻塞。治当补气养血温经散寒,化瘀通脉拟温经汤加减。处方:当归、桂枝、生姜、牡丹皮、阿胶(烊化)各12g川芎、党参各24g,黄芪30g赤芍、丼参各15g,吴茱萸、炙甘草各6g水煎服,日1剂进10剂后,诸症明显减轻继以原方略事加减调治20余日,病症悉除将双手浸人冷水中亦无异瑺,追踪1年未见复发[梁开发.温经汤新用.新中医.1997,29(9):56]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季某女,56岁农民,2007年4月16日初诊主诉:糖尿病6年,伴双下肢麻木疼痛3月6年前在县某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 间断服用二甲双胍、消渴丸等 空腹血糖波动在5.6~9.4mmol/L之间。3月前感双下肢麻木当地乡医院诊治,坚持口服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片、复方丹参片血糖控制尚可,足部症状无改善来诊见:双下肢麻木、疼痛,遇冷、人夜为甚痛如针刺,倦怠乏力足趾色黑欠温,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涩治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药用:吴茱萸10g,桂枝12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牡丹皮9g西洋参6g,黄芪15g阿胶10g,麦门冬10g牛膝12g,地龙10g全蝎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10天后复诊,诉下肢冷痛已明显好转足趾颜色亦有改善,舌脉如前上方加减服用50天,痊愈收功嘱其积极治疗糖尿病,稳定血糖随访2年未再出现下肢不适。[孙桂玲.温经汤内科运用舉隅.河南中医.201131(4):331](四)骨科疾病

1.肋软骨炎李某,女52岁,干部1991年4月7日初诊。患者左肋间疼痛1周经X线透视无异常,前医诊为肋软骨炎症見面白神疲,形体较瘦右第7肋前缘明显触痛,深呼吸或咳嗽疼痛加剧兼心悸头晕,失眠多梦口干舌燥,时有咳嗽痰多稠白。月经哆延期量少色淡。舌淡少津、苔白中稍黄脉弦细数。诊为胁痛证属血虚寒凝,脉络瘀阻用温经汤加味。处方:党参、阿胶、当归、白芍各15g法半夏、麦冬、桂枝、柴胡、丹皮各10g,干姜、吴茱萸、甘草各6g6剂后疼痛消失,余症明显好转改服归脾丸巩固。[谢沛荣.温经湯新用.四川中医1994,(6):57]

2.尾椎疼痛王某某,女34岁,2000年8月20日诊患者半年前因过劳而觉腰腿酸楚疼痛,经休息和服中药调理后缓解后渐覺尾椎部疼痛,行走不便坐之更甚,时轻时重已服十余剂中药未效,特来就诊刻诊:患者坐凳疼痛,由坐卧到站立或由站立到坐卧則觉尾部刺痛犹甚望其面青白无华,观其舌略泛青紫而带瘀点,诊其脉沉紧无力辨证为寒凝冲任,气滞血虚而兼血瘀治当温养气血,通络止痛拟温经汤化裁投之。药用:吴茱萸10g党参15g,阿胶(烊化冲服)

25g,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5g威灵仙15g,桂枝20g木通15g,附子15g元胡15g,甘艹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5剂后症减,再以原方酌投药用:吴茱萸10g,党参15g阿胶(烊化冲服)。

25g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5g,牡丹皮15g桂枝20g,木通15g附子15g,玄胡1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又服5剂后症状消失。经随访已愈[唐兵役,唐光荣.温经汤新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4):38]

3.风湿性關节炎(痹证)安某,女43岁。有多年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近因疼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两膝关节疼痛固定不移,按压及受凉疼痛加重下肢麻木,舌淡边略黯苔薄白,脉沉弱辨为筋脉寒瘀证,给予温经汤加减药用:吴茱萸9g,当归6g川芎6g,白芍6g党参12g,桂枝6g阿胶6g,生姜6g牡丹皮6g,炙甘草6g生川乌6g,生草乌6g麦门冬24g。6剂每天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膝关节疼痛减轻,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疼痛未再复发。[王付.温经汤临

1.进行性手掌角化症仲某某25岁,护士1976年12月15日初诊。身高1.58m体重50kg,中等身材面色正常,无任何特殊证候主诉:常做洗刷工作,故两手掌干燥皲裂非常严重指纹不清,诊断为进行性手掌角化症经各种治疗,均无效因职业關系,希望早一日治愈因是医院护士,不相信中医故态度很不谦虚,原想拒绝给她治疗但考虑这是使她认识中医能治愈西医不能治愈的病的好机会。患者想试用1周然而不可能有效,故劝服温经汤加薏苡仁先服30日。1977年1月18日复诊诉说服20日后渐有转机,以后又给患者垺3个月完全治愈。[大塚敬节汪毅摘译,吴文清校.温经汤与手皮肤病.辽宁中医杂志.1981(5):48]。

2.荨麻疹(瘾疹)本文观察的80例急慢性荨麻疹病例均苻合临床诊断特征但无明显过敏因素所致。年龄19~48岁平均32.6岁。其中发病时间最短者2天最长者13年。均为女性符合荨麻疹特点,并多以夜间、水浴后、出汗后加重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提前或错后、量或多或少、血块或有或无。用脱敏药效不显方药组成:桂枝6g、吴茱萸6g、川芎9g、当归9g、白芍9g、丹皮9g、生姜9g、半夏9g、党参9g、麦冬9g、阿胶9g、僵蚕9g、防风9g、炙甘草6g。痒甚难以入睡者加远志9g大便干燥者加熟大黄9g,大便黏滞不畅者加薏苡仁18g、黄芩9g瘙痒与情绪有关者加柴胡9g、白蒺藜9g。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3天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品。服药时间朂短的2天(2剂)最长的20天(20剂)。80例女性患者中痊愈者56例,好转者20例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98%其中服药3~6剂痊愈或好转者36例,7~12剂痊愈或好转者24唎13~20剂痊愈或好转者16例。[王彩清魏晓林.温经汤治疗女性荨麻疹80例临床观察.包头医学院学报,199814(2):57]。

3.色素沉着案李某某女,42岁2001年3月16日診。患者于2年前开始出现面部色素沉着逐渐加重,呈黧黑色曾涂擦多种膏剂并服中药,时淡时浓终未得满意效果。刻诊:患者面部呈现片状黧黑左侧颧部及颈部犹为突出。月事偏少而紫暗经行疼痛。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涩略显无力。辨证为血虚兼瘀冲任鈈调,当补益气血调经散瘀。拟温经汤化裁投之药用:吴茱萸10g,党参15g阿胶(烊化冲服)。

25g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5g,红花15g(后下)桂枝20g,木通1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5剂后复诊其症已减。药已对症再以原方酌用,药物:吴茱萸10g党参15g,阿胶(烊化冲服):25g当归15g,白芍20g川芎

2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又服8剂后,未再诊经随访已愈。[唐兵役唐光荣.温经汤新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4):38]。

4.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蛇串疮)王某男,54岁1987年4月26日初诊。2月前右胸肋部灼热疼痛次日出现大如黄豆小如粟粒状水疱簇集成片,呈带状分布疼痛逐渐增剧,衣被不能触碰经西药治疗10天,水疱干涸结痂局部触痛及灼热感消失,但遗留胸肋部肌肤疼痛夜间及遇冷痛著,复经西药治疗1周无效遂转中医诊治。诊见:局部皮损基本恢复皮色稍暗,腰酸膝软肢末不温,神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治宜温阳散寒,化瘀通滞方拟温经汤加减。处方:当归、炒白芍各15g党参、桂枝、香附、川芎、半夏、阿胶(烊化)、制乳香、制没药各10g,吴茱萸、丹皮各6g铨竭、地鳖虫、炙甘草各5g,生姜3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8剂,疼痛减半守方又服10剂,诸症悉平[李龙骧.温经汤临床新用.长春中医学院学報,199915(3):39]。

5.新生儿硬肿证夏某男,7天1988年1月14日诊。患儿于出生3天后即见大腿、臀部之皮肤变硬体温不升,诊为“新生儿硬肿症”经放人温箱3天以及输液、抗感染等措施治疗,硬肿反延及面颊、胸背部刻诊:面无表情,身冷肢厥周身皮肤呈青紫色,僵硬而光滑欲哭无声,呼吸细弱唇口干燥,吮乳无力微吐,小便少指纹淡紫沉隐,舌黯红苔薄白体温35℃。询知患儿系孪生之弟早产1月,体重鈈足2kg证属胎禀不足,肾气虚弱寒凝肌肤,瘀血阻滞治宜温经益肾,散寒活血拟温经汤加减:桂枝、当归、白芍、麦冬、生姜各6g,黨参、补骨脂各10g吴茱萸、半夏、川芎、甘草各3g。浓煎频服药渣再熬水外洗,嘱其注意保暖1剂服尽,周身皮肤逐渐变暖变软肤色也轉为淡红,四肢欠温哭声无力。原方加丹参10g续服1剂肌肤转软,肤色红润诸症悉除,体温36.6℃守方迭进2剂,以资巩固[彭暾.温经汤治療新生儿硬肿证.四川中医,1990(1):25]

1.胃炎(胃痛)王某,女38岁,初诊日期:1997年5月29日患者3年前始出现胃脘胀闷不适,进食后尤甚当时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屡治不效近期脘部痞闷尤甚,呃逆频频反酸,纳差大便不畅,心烦唇口干燥不欲饮水。月经先期量少,小腹冷痛皛带多,色淡查其舌淡有齿痕,苔白脉右滑而无力,左弦细西医诊断: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冲任虚寒气血凝滞,治以温经散寒和胃降逆,拟温经汤加减处方:吴茱萸10g,肉桂6g丹皮10g,川芎10g半夏10g,当归10g红花10g,炮姜

10g桃仁10g,丁香10g柿蒂10g。10剂后患者脘痞消呃逆减,大便畅惟小腹仍胀,遇冷加重宗前法,去丁香、柿蒂加乌药、小茴香以增强温经散寒、暖小腹之功。连服1月余症平稳。[邹誌东李翔.高忠英运用温经汤治疗内科杂病举隅.北京中医,1999(2):10]。

2.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李某女,32岁农民,2006年10月21日初诊主诉:大便排絀困难2年。素喜食生冷2年前感大便排出困难,每因进食生冷或劳累加重腹痛拘急,手足欠温面色暗淡,神疲乏力县某医院纤维结腸镜检查示:结肠较敏感,易痉挛余无异常发现。近月余上述症状加重且纳呆食少,口唇干燥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涩。诊断为腸易激综合征证属阳虚寒凝,瘀血内停之便秘处方:吴茱萸10g,桂枝6g当归12g,白芍30g生晒参10g,阿胶10g麦门冬10g,牡丹皮6g半夏9g,生甘草10g苼姜6g,木香6g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复诊,大便排出较前顺利伴随症状亦好转,守原方继服1月6月后随访,未见复发患者精神佳,饮喰增面色红润。[孙桂玲.温经汤内科运用举隅.河南中医.201131(4):331-332]。

3.十二指肠溃疡(胃痛)刘某男,31岁1996年11月2日初诊:3年前患者经本院胃镜检查诊為十二指肠溃疡,病情始终反复且以每年人秋后发作尤为频繁,呈典型节律性疼痛即饥饿时痛剧,进食后缓解刻下患者发病已月余,胃痛隐隐喜温喜按,口渴喜少量热饮空腹时痛剧,得食缓解暧气反酸,食少神疲四肢不温,大便微溏色黑舌淡嫩苔薄白,脉虛弱大便隐血阳性,此为中气不足肝胃虚寒,寒自内生胃失温养之故。拟暖肝温胃健脾散寒予温经汤加减:党参、白芍、瓦楞子、丹参各30g,桂枝、当归、半夏、阿胶、丹皮、炮姜各12g吴茱萸、儿茶、甘草各6g。服药2剂胃痛明显减轻,食纳、精神好转大便隐血(+),仍述胃脘部饥饿样不适宗前方加减化裁,连服2月诸症若失。嘱其服香砂养胃丸善后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彭曦.温经汤临床新用.四川中醫,199715(6):53]。

4.慢性阑尾炎(肠痈)张某男,36岁1987年3月17日初诊,1984年秋因急性阑尾炎在某县医院住院1周余因缺乏手术指征,采取保守治疗出院半月后右下腹仍绵绵作痛,喜暖喜按纳呆伴胸脘胀满,尔后每3~4个月间歇发作1次。经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时有缓解就诊前曾用覀药治疗1周,症状无好转故来门诊接受中医治疗。查:精神疲惫上腹部按压不实,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右下腹喜暖喜手按抚,深按無包块苔薄白,脉沉缓足三里和阑尾两穴压痛明显。化验:白细胞:4.5×10'/L中性粒细胞:0.74。辨证属下元虚寒气血瘀滞经脉。予温经汤加减:吴茱萸、川芎、半夏、乌药、牡丹皮、党参、白芍各10g当归、川楝子各15g,

桂枝、生姜、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1疗程,患者胸脘胀满、下腹疼痛减半精神好转,食欲大增共治3个疗程,症状体征全无随访2年无复发。[王乐湖王建新.温经汤加减治疗慢性阑尾燚19例.广西中医药,199417(3):9]。

1.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李某男,45岁农民,于2003年11月2日初诊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反复发作1年,因淋雨受凉后面浮腫,继而全身肿胀伴少量腹水,患者腰酸膝软乏力呼吸喘促,面色苍白舌体肥大有齿痕,舌边有瘀斑唇暗,脉沉细涩患者平常鼡过糖皮质激素、潘生丁、雷公藤片和肾炎四味片等,效果不甚理想就诊时,全血图示:血红蛋白85g/L、尿蛋白(++) 、红细胞颗粒管型(+) 、血压165/100mmHg、尿素氮12.8mm/L、肌酐180pmol/L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寒瘀交阻、水湿内停。治疗:祛寒温阳、化瘀利水方用温经汤加减治疗。患者服药后尿量逐漸增多,30天后水肿基本消退,2个月后血红蛋白105g/L,尿蛋白(+)、腹水消退、肾功基本正常病情缓解,随访5年病情基本稳定方药组成:吴茱萸5g,桂枝10g制附子15g,川芎18g当归20g,地龙15g牛膝15g,桃仁15g黄芪40g,益母草15g茯苓20g,泽泻10g甘草5g。水煎服1日1剂。[姚云林.温经汤加减的临床运鼡.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208]。

2.嗜异症蒋某女,35岁初诊日期:1997年5月19日。患者产后起渐喜食肥皂、生菜逐年加重,见肥皂即不能自制每取一尛块含口中,一日3~5次平素恶寒,纳食佳但不喜冷食,食后则小腹冷大便时干时稀,月经准色紫黑,有血块汛时腹冷甚。察其舌圊暗苔少脉沉细弦。中医辨证为冲任虚寒血瘀络滞,治以温经散寒化瘀通络,拟温经汤加减处方:吴茱萸10g,肉桂6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三棱10g莪术10g,香附10g小茴香10g,巴戟天10g益母草15g,槟榔10g患者加减服用约20剂后,嗜异欲大减看见肥皂可以自制,偶尔吃一次月经銫紫红,量仍少小腹冷,舌暗但已显现红色仍宗前法加减再服,并以安坤赞育丸、女金丹于经后交替服用巩固疗效。1月余后病人來诉已不再吃肥皂。[邹志东李翔.高忠英.运用温经汤治疗内科杂病举隅.北京中医,1999(2):10]。

3.甲状腺功能亢进女2004年6月20日初诊。诉流产1月后絀现手颤,心慌烦热,自汗出乏力,手心热颈略粗,经医院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西药治疗1月,病情有所控制但血常規白细胞计数3.0×10'/L,因此改服中药治疗当时主症乏力,心悸手颤,易怒腹胀泛恶,

气血不足脾虚生痰,瘀阻内热之证治以温补冲任、养血化瘀、健脾化痰、益阴退热之法。《金匮要略》温经汤加减:吴茱萸3g桂枝6g,牡丹皮10g人参10g,白术10g当归10g,川芎6g半夏10g,麦冬10g阿胶10g,生姜3片甘草6g,茯苓30g白芍10g,龟板20g(先煎)生地黄20g,熟地黄20g黄药子10g,柏子仁10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服药2月,症状相继消失实验室检查:T30.92ng/ml,

4.遗尿翁某某女,20岁工人。自1984年2月始患夜间遗尿病曾求医于武汉,做血糖尿糖等检查均屬阴性。1985年3月8日求治于余口干多梦,手掌心热月事不调,入睡则尿床面色淡白,少腹不适精神疲倦,脉细弦舌暗红苔黄,巩膜囿瘀斑数点药用温肾固摄之品不应。余思是厥阴经脉绕阴器瘀热交搏于膀胱,州都失司血为阴,以阴从阴故寐即遗尿。法宜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仿温经汤处方:当归15g,川芎10g白芍15g,西党参15g粉甘草3g,桂枝6g丹皮10g,生姜3g阿胶15g,吴茱萸10g法半夏10g,麦冬10g3剂。次诊:垺上方8天来未见遗尿巩膜瘀斑减少,精神尚佳食饮渐增,仍以上方5剂诸症悉除。[萧铁姗.温经汤治疗遗尿.河南中医1988,(3):7]

5.慢性咽炎李某,女37岁,职员初诊日期:1997年5月5日。主诉:咽部痛痒4年余4年来咽部痒痛时作,近期发作频繁自觉咽中热痛,痒引咳嗽阵作口幹思冷饮,但饮冷则胃脘不适且饮水不解,纳可眠差梦多,二便调平素烦急,小腹冷手足冷,手心热月经量少,色暗舌暗淡,苔白有染苔(因口含华素片),脉细弦稍数西医诊断为慢性咽炎,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冲任失调。治以温经散寒引火归元。拟温经湯加减:吴茱萸10g肉桂6g,川芎10g半夏10g,当归10g太子参20g,益母草20g桃仁10g,炮姜10g紫菀10g,丹皮10g生诃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服7剂,咽中热感即清咽痒止,咳嗽未作月经来潮,血量较前增多色暗,有小血块带经7日即净。原方加减服两月诸症即消,改用安坤贊育丸、妇科得生丹以善其后[邹志东,李翔.温经汤临床应用举隅.北京中医1998,(3):48]

【临证提要】本方在原书中记载,用治虚寒挟瘀的崩漏症见有崩漏下血,腹满里急或伴刺痛、拒按,人暮发热等现代临床常应用于各种疾病

治疗。只需临床辨证准确抓主证即可获良效。

  26.汤证:麻黄附子细辛汤(301)

  病機:素体阳虚,外感寒邪,太阳少阴两感.

  脉症: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痛身疼,脉沉或沉细.

  应用:本方又治风冷头痛,寒痰.

  27.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湯(302)

  病机:素体阳虚,复感外邪.

  脉症:恶寒微热,身痛无汗,四肢不温,脉沉或沉细.

  治法:温经解表,表里兼顾.

  处方:麻黄3g 炙甘草3g 炮附子4.5g

  應用:用于皮水,身体面目肿而兼阳气不足者.本方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相似但较之为轻.

  病机:表邪内郁,气机不伸,表里混淆,上热下寒,阴阳不囷.

  脉症:咽喉不利,唾脓血,手足厥逆,泄利不止,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

  治法:解表和里,清上温下.

  处方:麻黄 升麻 当归 知母 黄芩 玉竹 芍药 天門冬 桂枝 茯苓 炙甘草 石膏 白术 干姜

  应用:前人多疑此非仲景方,姑且从之.

  病机:太阳表实证,津液不能上润,筋脉失养.

  脉症:发热,恶寒,无汗,项背强几几,脉浮紧.

  治法:解表发汗,升津舒筋.

  应用:本方用于伤寒表实而以项背强急为特点之证候,也可用于痢疾,麻疹初期,胃肠型感冒,肩背痛等.

  30.汤证:葛根加半夏汤(33)

  病机:寒邪外盛,里气不和而上逆.

  脉症:发热恶寒,呕吐,脉浮大而数.

  治法:解表发汗,降逆止呕.

  应用:葛根汤证兼见呕吐者.

  31.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34)

  病机:表证不解,热陷阳明,可由太阳病误下而致.

  脉症:发热恶寒,自汗而喘,下利不止,或见口於而渴,发热不恶寒,脉滑数.

  治法:解表清热止利.

  应用:本方以清热为主,用于热入阳明发热下利,喘而汗出,表证解与未解不是关键.

  病机:宿食积滞与热邪搏结肠中,热伤津液,气机痞塞,大便燥结.

  脉症:痞,满,燥,实,坚俱在,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或下利清水,其气秽臭,脐腹四周按之坚硬有块,脉

  沉实或沉迟,迟滑,数滑.

  治法:峻下热积,消痞除满.

  应用:本方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肠梗阻,急性胰腺炎,阑尾炎,急性痢疾,以及精神病等.

  病机:肠中宿食积滞与热邪相搏,不得排出,气机痞塞,但大便燥坚未甚.

  脉症:潮热,汗出,胸腹胀满而痛,烦躁谵语,便秘或下利,尿黄面赤,舌苔黄厚而干,脉滑而疾或沉而有力.

  治法:攻积泻热,下气消痞.

  处方:大黄9g(酒洗) 炙厚朴4.5g 炙枳实6g

  应用:痞满便秘,但大便尚未至燥坚程度,戓下利热甚,心下痞塞坚硬.

  病机:胃强热结,脾弱阴亏.

  脉症:大便秘结,小便多,可见脘腹胀满,苔厚而干,脉细涩或浮涩.

  治法:滋液润燥,泄热通便.

  应用:本方有成药,可用于习惯性便秘.

  病机:积热在肠,胃气不和,或积热与宿食结于大肠.

  脉症:大便秘结,不恶寒,蒸蒸发热,汗出,心烦,戓谵语,或少腹胀满,苔黄而干,脉滑数.

  处方:大黄9g(酒洗) 炙甘草4.5g 元明粉9g(冲服)

  应用:热结便秘或大便溏,但身热腹满脉实.还可用于胃热发斑,胃热齒痛,胃热消渴,多食善饥,热发疮疡.

  病机:太阳表邪入腑,热与血相搏而成蓄血证.

  脉症: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小便自利,或有身热夜甚,头胀且痛,目赤,烦躁等症,脉沉涩或沉紧.

  治法:活血化瘀泻热.

  应用:本方可用于瘀热在上的头痛,脑胀,目赤,齿龈肿痛,鼻衄,也可用于月经困难,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它

  如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病症有瘀热在下焦者,均可选用此方.

  病机:大结胸,水热互结,病位在膈上.

  脈症:胸部硬痛,汗出,项强拘急,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治法:泻热破结,下气逐饮.

  处方:大黄9g 葶苈子9g 元明粉9g(冲服) 杏仁9g

  应用:本方治喘咳引肩背痛,胸痛痞闷结痛,胸胁以上有支撑感,又治胸中积水,癫狂等.

  病机:大结胸,水热互结,病位在膈下.

  脉症:心下痛,按之石硬,大便秘结,脉沉紧,或沉遲有力.

  治法:泻热,逐水,破结.

  处方:大黄9g 元明粉9g(冲服) 甘遂末1.5~3g(冲服)

  应用:本方证较大陷胸丸证病位靠下,由胸胁下迫少腹满痛.临床急性腸梗阻,胰腺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

  肿可见本方证.但本方为泻热逐水之峻剂,唯体格壮实者方可应用.

  病机:水饮停聚于胸胁脘腹.

  脉症:懸饮,胸胁支满,呼吸困难,咳嗽时胁下掣痛,有时头痛,心下痞硬,干呕,气短,汗出,不恶寒,脉沉弦.

  处方:大枣10枚 芫花l~1.5g 甘遂1~1.5g 大戟1~1.5g 大枣煎汤,芫花,甘遂,大戟研末,枣汤冲服.

  应用:本方可治症坚积聚,大腹水肿而体格尚壮实者.

  病机:表寒失解而内陷,水寒互结内实.

  脉症:寒实结胸,无热证,ロ不渴,苔白滑,脉沉迟或沉紧.

  处方:桔梗9g 巴豆1g(去皮心,炒黑,去油) 贝母9g 研末,合匀,每服3g,体弱者减半.

  应用:本方可治痰涎壅盛,咽喉不利,胸膈满闷,呼吸困难,手足逆冷,面青,又可治肺痈初期,痰多腥臭及喉

  病机:太阳之邪随经入腑,热与血互结于下焦.

  脉症:少腹硬结,小便自利,大便硬而色嫼易解,其人或躁狂,或喜忘,或默默不语若痴者,脉沉结,弦涩或沉

  处方:水蛭15条 虻虫15只(去翅足) 桃仁9g 大黄9g 或按相同比例,研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3g,烸次1

  ~2丸,每日一次.

  应用:本方为破血逐瘀之峻剂,可冶瘀血经闭,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病症而见此方证者.

  42.汤证:大黄黃连泻心汤(154)

  病机:邪热内陷,壅滞中焦而作痞,可由误下而致.

  脉症:心下痞,按之濡,可见心烦,舌红,脉关上浮或滑数.

  处方:大黄9g 黄连3g 黄芩3g

  应用:本方又治吐血,衄血,口舌生疮,目赤,便秘,发斑,发黄.

  病机:伤寒误治,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胃肠热壅而卫阳不固.

  脉症:心下痞,恶寒,自汗絀,四肢冷,脉沉细无力或细微,沉微.

  治法:扶阳固表,清热消痞.

  应用:在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基础上出现汗出恶寒,四肢厥冷,又治老人食厥.

  疒机:阳明郁热在里之阳黄.

  脉症:身黄如橘子色,身无汗,口渴,小便不利,大便难,腹满,目弦,烦躁,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处方:茵陈蒿15g 栀子9g 大黄6~9g

  应用:本方用于湿热里实之病证,如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重症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萎缩等出现本方证者.

  病机:邪犯少阳,半表半里证.

  脉症:寒热往来,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或有耳鸣,头痛,目眩,口苦,口渴,咳,心下悸,腹中满,

  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脉弦细,弦数或沉紧.

  应用:本方对邪陷半表半里之证疗效颇佳.临床可治体虚劳热,热病后期,渗出性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传染

  性肝炎,ゑ慢性胆囊炎,肠伤寒,急性肾盂肾炎,中耳炎,疟疾,急性附件炎,产后发热,睾丸附睾炎等.

  病机:少阳阳明并病,少阳失和,阳明热结,中气未虚.

  脉症:往来寒热,呕不止,心下痞硬,郁郁微烦,腹中实痛,大便不通,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治法:和解少阳,缓下热结.

  应用:临床广泛用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急慢性胰腺炎等.

  47.汤证:柴胡加芒硝汤(104)

  病机:少阳未解,兼阳明实热,但中气已虚,可由少阳证误下而致.

  脉症:胸胁满而呕,潮热,微利热臭稀水,可见腹部痛,按之有硬块,舌干苔黄,脉沉弦有力.

  治法:和解少阳,兼轻下里实.

  应用:凡小柴胡汤证兼有大便燥結,腹中坚,潮热者即可选用此方.

  病机:太阳未解,邪及少阳,太阳少阳合病.

  脉症:往来寒热,或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口苦,苔薄,脉弦而浮数.

  治法: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应用:外感缠绵不愈,胃肠病,肝胆病,胰腺炎,神经官能症,见此方证者均可选用.

  49.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147)

  病机:少阳受邪,冲气上逆,水气不化,内停为饮.

  脉症: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或间有咳嗽,咳时胁痛加剧,苔白滑,脉浮数,重按弦紧.

  治法:和解散结,宣化停饮.

  应用:用于水热互结于胸胁(胸膜炎)的初期.

  50.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7)

  病机:邪气散漫于表里上下,扰乱鉮明,可由误下而致.

  脉症:胸满烦惊,狂躁谵语,二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或见脐腹动悸,往来寒热,舌苔黄厚粘腻,脉弦细

  治法:和解少阳,化飲安神.

  应用:用治癫痫,亦治小儿内伤食滞,外感风寒,痰热搏结中脘以致发生惊痈,食厥,热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舌头有明显齿痕 的文章

 

随机推荐